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

绿豆芽的生长过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豆芽的生长过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绿豆芽的生长过程

第1篇: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

今天中午,我把王老师发给我的一小勺绿豆放进装着清水的碟子里泡湿。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去看绿豆,发现绿豆比之前放在水里的时候,变得更圆更鼓了。绿豆圆鼓鼓的,像个胖娃娃,可是还没长芽。

2007年9月1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种子终于发出新芽了,像个顽皮的孩子,挣脱了绿色的外袍,长出了白嫩嫩的小芽。事不宜迟,我马上把盆底有洞的花盆装满泥土,然后放绿豆在上面,再在绿豆的上面撒了点泥土。最后用花洒浇了水。看着它,盼它天天长大。

2007年9月20日 星期四 阴

我那五岁的表弟就要来了,我害怕表弟会把我的绿豆折断,正准备把绿豆芽放到床底下,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植物生长是不可以离开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的,要不你把它放在表弟拿不到的地方。”“嗯!”说做就做,我把绿豆芽放在阳台上。我仔细观察,发现小芽的两片豆瓣上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茎的头部从淡红色变成淡绿色,从淡绿色变成了深绿色。我还看到了一颗绿豆懒洋洋地躺在土壤里,好像还不愿意脱掉旧衣裳。这时,我的心非常着急。

2007年9月21日 星期五 晴

第2篇: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

毒豆芽的危害

豆芽的安全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一些不法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顾百姓利益,违背植物生长的规律,在生产豆芽的过程中非法添加违禁物质,其中最常见是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和无根剂等。这些物质都能使豆芽生长粗壮,缩短生长周期,增加发芽率,但是长期吃这样的豆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如在豆芽的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尿素,会使豆芽中产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当它们进入人体后会转变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恩诺沙星是一种动物专用药,属于广效性抑菌剂,6―苄基腺嘌呤是人工合成的激素类农药,这两种物质都不能在豆芽的生长过程中添加;我国对无根剂有国家标准,但如果超量使用,无疑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选购豆芽,三看一闻

如何选择和识别豆芽质量的优劣呢?记住三看一闻的要领。

一看:看有无豆芽根。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根须,且根须发育良好,无烂根现象。没有根须,或根须很短的豆芽可能使用了无根剂,不要选购。

二看:看豆芽颜色。新鲜的、自然培育的豆芽颜色较白,有光泽。如果豆芽的茎和根呈茶色且萎软,说明发芽用的豆不新鲜。

三看:豆芽断面。折断豆芽茎的断面看是否有水分冒出,无水分冒出的是自然培育的豆芽,有水分冒出的是用药水浸泡过的豆芽。另外,如果豆芽上有水或包装内有水易造成维生素损失,特别是维生素C的损失,不宜选用

一闻:闻豆芽气味。新鲜、自然培育的豆芽有略有豆腥味,不应有刺鼻的气味,如果有刺鼻气味不要购买。

豆芽DIY,操作简单、吃得安心

为了吃到安心、美味的豆芽,我们也不妨在家自己动手做,其实操作并不难。

家庭自制豆芽:发豆芽前先选豆,拣出破损不能生芽的豆子;用水洗净,洗去杂质和漂浮在水面上的豆子;清水浸泡一夜;待豆粒胀开后,捞出,置于底部有洞的盆或箩筐或竹筛的容器中(底部要能漏水);容器底下放碗或盆,以便能接漏出的水,豆粒上面盖几层湿纱布;每隔3~4小时淋水一次。若天气较冷,可用15℃左右的温水。夏季一般只需3天,冬季6~7天即可发出豆芽供食用。

一般1斤黄豆可发豆芽5~6斤,绿豆可发豆芽10斤左右。豆芽不宜过长,否则其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营养物质会被大量消耗和破坏。绿豆芽10厘米,各种营养素会损失20%左右,黄豆芽损失10%左右。一般认为豆芽以发到3~6厘米为好。

关键点:选择优质新鲜豆;注意温度、湿度控制及环境卫生;避免日照;容器底部透气、透水。控制了这几点,发出的豆芽即可保证质量。

Tips:

第3篇: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

【关键词】优化科学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我在教学《动物的繁殖》一课时,提问:鱼是用什么繁殖的,鸡是用什么繁殖的?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学生确定了鱼是用胎生来繁殖的,因为虽然鱼肚子里有鱼卵,但它是先在肚子里生成小鱼后从鱼肚子里出来的,而鸡是用卵来繁殖的,因为小鸡是用鸡蛋孵化出来的。那么鱼真的是胎生动物吗?显然是错误的,那么,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错误认识呢?现在的科学教学,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是在教室内想当然地把科学知识传给学生,我们的科学教学没有带领学生走进社会,造成学生存在头脑里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现象。课堂教学单纯地传授知识,确切地讲只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严重脱离,长期下来,学生形成了只记住课本知识、读“死书”的习惯,不能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大自然相联系,更不能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生活,学生没有真实的实践经验,当然谈不上什么科学探究了。所以才会造成这种错误的认识。反观我们小学《科学》教材中所选用的教学内容都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只有学生真实的体验,才能习得真实的科学知识与技能。那么,我们小学《科学》教学如何才能让学生真实体验,来优化科学教学呢?经过实践,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走进校园是优化科学教学的基础

学生的学部分时间是在学校里完成的,学校的科学实验室或电脑室或花草树木都给我们的科学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便利。而《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是要求我们学生在校园中完成的。

1.1 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校园的各种生物、各种设备都给我们的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比如: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中的《校园的树木》《大树和小树》、六年级上册的《校园生物大搜索》《校园生物分布图》等等课的教学,都要我们科学教师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来完成教学,要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而不是把学生禁锢在教室内进行知识的说教。

1.2 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小学科学教学很多内容不是单凭我们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而是要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在实验室内进行操作实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与技能。比如: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的《工具和机械》单元、《能量》单元、下册的《微小世界》单元,五年级下册的《沉与浮》单元、《热》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等等,还有很多单元的科学内容传授要在我们的实验室内才能完成,而这时,我们就要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科学品质,掌握科学技能。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还没有完成实验任务,那么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实验,让我们的实验室永远向学生敞开,这样,学生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也许会设计出不同凡响的实验来,可以发现许多书上没有的科学现象,领会书上学不到的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科学素养,让学生的科学探究真正落到实处。

1.3 带领学生走进图书网络。学生在进行科学学习的时候,有很多东西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难以完成的。学生有一些疑问有时我们教师也解释不清楚,而这些内容却又是学生非常渴望了解的内容。比如:在教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太阳系》一课时,有些学生提出了“有没有外星人?在宇宙中还有其他生物吗?”在教学苏科版五年级下册《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时,就有学生提出“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等等问题,象这些问题单凭教材中的内容是没有办法解决的,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图书网络,让学生在相关书籍中寻找答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中收集相关信息。这样,既解决了我们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走进大自然是优化科学教学的关键

大自然不仅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也是我们小学科学教学的大沃土。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或动物,天气变化,土壤分析等都是让我们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要探索的知识。况且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也都是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才能掌握的。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中的《新的生命》,三年级上册《动物》等单元都要求学生要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学习新知识,如果我们把学生局限在教室里,仅凭我们自己制作的标本、搜集的信息永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不能让学生形成全面的知识体系,而且会束缚学生的思维空间,削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乐趣。因此,要带学生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

如在教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中的《蚂蚁》、《蜗牛》、《蚯蚓》、《金鱼》等课时,由于这些动物与学生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是学生在大自然中经常遇到的动物,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在大自然中去研究,如果我们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那么,就会很容易把科学教学与大自然隔开来了。而这时,学生对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生活习惯也不会有更深的认识,而如果我们把这些课置身在大自然中,放手让学生研究,那么,学生得来的知识由于是自己探究得来的,那么一定会比在课堂上来得更深刻,更透彻。再比如,如果我们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也就不会造成文章开头“鱼是胎生”的错误知识。

3.走进家庭是优化科学教学的延续

家庭生活是学生最熟悉不过的了。而在家庭生活中也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科学知识,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延续。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可以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比如:做饭时为什么锅盖上有水珠,东西为什么会发霉,食用油为什么会漂在水的上面,铁为什么会生锈、热水瓶塞为什么是木头的等等问题,我们都可以在科学学习中寻找答案,在家庭生活中验证科学知识。

第4篇: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

经常在餐前吃西红柿

西红柿应该在餐后再吃。这样,可使胃酸和食物混合大大降低酸度,避免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胃扩张,使宝宝产生腹痛、胃部不适等症状。

胡萝卜与白萝卜混合做

不要把胡萝卜与白萝卜一起磨成泥酱。因为,胡萝卜中含有能够破坏维生素C的酵素,会把白萝卜中的维生素C完全破坏掉。

香菇洗得太干净或过度用水浸泡

香菇中含有麦角淄醇,在接受阳光照射后会转变为维生素D。但如果在吃前过度清洗或用水浸泡,就会损失很多营养成分。煮蘑菇时也不能用铁锅或铜锅,以免造成营养损失。

过量食用胡萝卜素

虽然胡萝卜素对宝宝很有营养,但也要注意适量食用。宝宝过多饮用以胡萝卜或西红柿做成的蔬菜果汁,都有可能引起胡萝卜素血症,使面部和手部皮肤变成橙黄色,出现食欲不振、精神状态不稳定、烦燥不安、甚至睡眠不踏实,还伴有夜惊、啼哭、说梦话等表现。

滥用胡萝卜素可致癌:传统观念认为,补充胡萝卜素不仅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及白内障的发生,而且有防癌作用。但近年来许多测试结果发现:服β-胡萝卜素的一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癌发病率非但没有减少,反而高出28%。

给宝宝吃没用沸水焯过的苦瓜,苦瓜中的草酸会妨碍食物中的钙吸收。因此,在吃之前应先把苦瓜放在沸水中焯一下,去除草酸,需要补充大量钙的宝宝不能吃太多的苦瓜。

宝宝过多地吃菠菜

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不宜给宝宝过多吃。草酸在人体内会与钙和锌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排出体外,影响钙和锌在肠道的吸收,容易引起宝宝缺钙、缺锌,导致骨骼、牙齿发育不良,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吃未炒熟的豆芽菜

豆芽质嫩鲜美,营养丰富,但吃时一定要炒熟。不然,食用后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等不适反应。

韭菜做熟后存放过久

韭菜隔夜变成毒。韭菜最好现做现吃,不能久放。如果存放过久,其中大量的硝酸盐会转变成亚硝酸盐,引起毒性反应。另外,宝宝消化不良也不能吃韭菜。

把绿叶蔬菜长时间地焖煮

绿叶蔬菜在烹调时不宜长时间地焖煮。不然,绿叶蔬菜中的硝酸盐将会转变成亚硝酸盐,容易使宝宝食物中毒。

速冻蔬菜煮得时间过长

速冻蔬菜类大多已经被焯过,不必煮得时间过长,不然就会烂掉,流失很多营养。

凉拌菜

蒜泥拍黄瓜、凉拌绿豆芽、木耳香莴笋、酸辣萝卜丝……在炎热的季节,人变得懒洋洋没有胃口的时候,一盘盘色彩诱人、爽口开胃的凉拌菜,可让人食欲大增。

第5篇:绿豆芽的生长过程范文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和家长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上,普遍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科教兴国”成为教育改革的旗帜之一,因此科学课程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在培养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科学课程的设置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使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小学科学课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首先,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时间短,很多小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大多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主要科目上,没有意识到科学课程在小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方法老套,无法契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学习积极性较低,教学效果无法真正提高。最后,客观环境的限制,很多学校教学资源有限,而科学课程本身是需要动手实验和操作的一项课程,需要较多的实验道具,显然,很多学校并没有满足这项教学需求。

二、小学科学课程有效教学的改进措施分析

1.优化教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优化自然环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主动地按照要求完成探索或实验任务,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声音》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应该提前准备好道具,包括各种场景模型、小型乐器或者多媒体课件等,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领会到课本知识的内涵,掌握基本的声音识别和控制方法,并制作出自己的小乐器。教师应该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穿插一些声音传播的知识,让学生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的,收获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2.创新教学方法,满足学生需求

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虽然没有接触过社会,但是已经对世界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教师应该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使他们正确认识自然科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例如,在教学五上《生物与环境》单元中《种子发芽实验》和《观察绿豆芽的生长》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完成种子发芽实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归纳出植物和动物生存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自然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着一个参与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研究生物与环境的内涵,发挥课程的最大作用。

3.加强师生互动,注重感悟和体验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效果,方便调整教学策略,避免资源浪费。师生互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注重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冷与热》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回答生活中遇到的热胀冷缩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合理评价他们的课堂表现,切忌批评、指责,避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将重点放到感悟和体验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气温、温度的含义,并掌握测量物体温度的方法。

4.革学习方式,引导自主、合作和探究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并不局限在课本知识上,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善于发掘生活和自然中的科学信息,提高他们的探索精神,增加课程的灵活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此外,还应该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适当的交流,交换经验,在提高内部凝聚力的同时,使他们收获更多的知识。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单元中《做一个生态瓶》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让他们自由活动,发现操场或者路边存在的生物,自己动手收集素材,做一个生态瓶,理解生态瓶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研究和分析过程中,可以将学生组成不同的小组,鼓励他们自由发言,自由提问,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结束语

相关文章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