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钳工工程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数控加工;实训;模式;体系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机械制造行业作为制造业基础,龙头的地位日益凸显。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行业的作用必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强化,同时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机械制造业的就业前景一片光明。
我校模具数控专业学制三年,前两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到实训车间接受实训。我校模具数控专业特开设了《钳工》 《车工加工工艺学 》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公差测量与技术》《机械制图》 《CAD》《UG》《Mastercam》等基础课程,使学生掌握编程理论及有关方面的知识,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每周六进行全天的实训操作,掌握数控加工的实际操作技术,每个学期要进行三个月的实训,为第三年的顶岗实习做准备,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为企业输送“血液”,学生才能学以致用,更好的就业。为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巩固理论知识,本人将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分为五个步骤,也做实训五步教学法。
1 钳工实训课:基础性技能
随着我国在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位的凸显,机械制造领域中技能型人才愈显紧缺,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我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指导下,各职业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培训工作,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
钳工的主要任务是使用钳工工具,钻床等,按技木要求对工件进行加工、修整、装配等工作。钳工主要用在机械加工方法不适宜或难以解决的场合。其特点是灵活性强,工作范围广,技术性强,操作者的技能水平直接决定工件的加工质量。国民经济建设中,钳工工种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如装配、调式、安装、维修、工具 制造等都离开钳。
钳工基本内容划线、錾削、锯削、钻孔、扩孔、铰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刮削、研磨、技术测量、简单的热处理、并能部件机械进行配调试等。
钳工实训课的开设使学生正确使用和维护保养常用设备,了解钳工安全操作技术及所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和车间(实训室)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熟悉钳工的基本知识,了解钳工工艺范围,掌握钳工常用设备、工具的结构、用途及正确使用、维护保养方法。熟悉钳工常用量具的基本知识,掌握钳工常用量具使用和维护保养方法。掌握钳工常用刃具的使用和刃磨方法。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按图样独立加工工件,达到中级钳工考核标准。培养勤学苦练精神,养成遵纪守规、安全操作、文明生产的职业习惯。并能使学生合理选择主轴转速切削用量、刀具的装夹方式等,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编制加工工艺。通过钳工 的实训使学生理解尺寸连接的概念,常用尺寸连接的基本方法,掌握尺寸定位、装夹的概念方法,和典型结构的装配工艺过程,并懂得机床的维修常识。
2 普车实训课:苦练基本功
普车加工是模具数控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只有苦练好车工技术,才能为将来的数控车加工扫平困难。
磨刀是车工基础当中的基础,只要刀具能够磨对磨好,加工就能很顺畅的进行,如果刀具磨不好,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外圆车削不光滑,车削不动铁,并出现很大的响声;切断刀磨不好,就会出现崩刀和车不了槽的现象等等。
一个合格的车工必须学会磨刀,装刀,熟练操作机床,他们掌握工件的端面车削、内外外圆车削、槽车削、内外螺纹车削,以及更加复杂的细长轴车削、蜗杆蜗轮车削等,在此过程中学生会摸索出各种切削用量的最佳选择,并且制定出最好的机械加工工艺,为后面的数控加工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过从各学校机械专业学生组成结构来看,具有年龄小、个头低、农村学生多,这就给普车实训课安全操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从心理上对车床操作具有畏惧感,经常表现出不敢大胆上车床操作的情绪,就是勉强上去,也是提心吊胆,生怕出现事故,因而造成心理的过度紧张或焦虑。当一旦发生小事故时,他们就惊慌失措,不是果断地压下安全按钮或采取停车等措施,而是手足无措大喊大叫,或者逃离操作平台,头脑迷蒙误操作,往往将一个小事故演变为一个大事故。这就要求实训指导老师要多了解熟悉每一个学生,因人施教,进行差别化指导,除了多对他们手把手地传授操作技能外,还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训练与指导,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培养学生勇敢、果断、镇静和有必胜的意志品质。
3 数控仿真课:模拟数控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机械制造技术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普通加工设备难以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多元化的要求,而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现在制造技术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数控制造技术是集机械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 技术、现代控制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于一身的多学科高新制造技术。数 控技术水平的高低、数控机床的拥有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 标 志。
数控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离开实践,就谈不上素质,实践是知识转化并升华为素质的根本条件。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和实践效果,仅在课堂上实施全方位的教学是不够的,还应具备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但是大部分农村中职学校设备不足,要想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机床跟着教师操作练习很困难,而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既能解决实训设备不足,学生实习时间少的问题,又能加强学生对数控系统操作及控制面板的熟悉度,还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及对加工工艺安排的能力。
数控仿真是对数控加工零件的走刀路线的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练习,可以验证程序 编写的准确程度,防止试加工时撞刀,及时对加工程序给予修正。仿真练习中使学生熟悉仿真机床的操作面板和录入面板,明确每个按键的功能,掌握建立工件坐标系,选择刀具集合度,设置刀偏、刀位的方法。正确灵活地选用切削指令,制定加工程序加工出符合要求 的零件。
4 数控实训课:增强综合素质
近年来,数控机床以其加工精度高、柔性好、适应中批量生产而日益受到重视,由于数 控机床是通过数控程序完成加工循环的,无需人工操作,调试方便,适应灵活多变的产品,使得中小批生产自动化成为可能。目前国内市场需要大批数控人才,急需大批能熟练掌握数控机床编程、操作、维护的一线工人,所以中职学校加强数控实训,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 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基予数控仿真的练习,同学把仿真后的程 序输 数控机床上进行实操练习。由于仿真软件和数控车床按键功能,车削的方法,刀具的 选择等是基本相同的,所以学生短时间内可以熟练操作机床。数控机床练习时,除了严格按操作规执行外,遇到具体问题,能够正确解决,具体在数控车床和数控铣床操作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选择刀具及切削参数,工件的材质不同,所用的刀具几何角度不同。
(2)数控加工之前,要根据工件的图形编制好程序。模拟加工,确认无误后把程序传送到数控机床上。
(3)进行数控机床的对刀工作,这一项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和工件的好坏。
(4)精加工前使用MO0指令使机床暂停测量后,重新检查是否需要调整刀补,再继续精车,要保质保量地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5)加工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加工。加工之前对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确定装夹方法、切削用量等,做到万无一失,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严谨的科学学习态度。
(6)认真填写好实验报告,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加工出来的零件互评、自评。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选出优秀的零件放到展柜里展览,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中职学校 实训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掌握加工常用工件的工艺分析方法,编程方法和机床的实际操 作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这一行业中、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
5 探究提高:优化实训效果“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学习,相互总结提高,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数控实训的重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1)明确实训目的,安排数控实训的基本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的掌握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基本手工编程方法,电火花、线切割数控机床操作方法,初步掌握数控机床精度检验和维护技能。
(2)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实习教学。在零件车削的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训的教学内容,机床的种类,合理的安排加工工艺和准确的编写加工程序,实践中优化实训效果,在 数控专业的实训课中,钳工―― 普车加工―― 数控仿真―― 数控加工,充分的利用了教 学资源,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机床的利用率和使用寿命。
(3)实训教学取得的成果实训是职业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环节,动手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在实训课程之后,绝大多数学基本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 兴趣,并且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今后自身的就业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现在学校一直进行“校企合作”,教学和生产相结合,教学效果会更好。
(4)存在的问题和努力方向
①我校数控设备不足,影响学生的正常实训,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②大部分年轻专业教师实际操作水平较低,需要多进行培训和下厂实践,这样可以提高教学能力。
③以后一定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更好的胜任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l]王锦亚.数控加工技术【M1.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
[2]孙建东,袁锋.数控机床加工技术【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高枫,肖卫宁.数控车削编程与操作训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O 4 .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类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和普通中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钳工实训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实习的要求。
为了圆满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在钳工实训教学时,先开一个动员会。一方面跟学生强调,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工业上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因此,我们要强化技能训练,作为职业学校学生,练好专业技能,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也是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真正做到“跟中专生比学历,跟大专生比技能”。另外,实行“双证”制度,学生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教育局才能根据该生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所以,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锯削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以及通过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地熟练掌握。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能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后,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的操作,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步位与姿势动作、锉削速度、力度、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锉刀每锉削一次,去除多少余量,每次锉削多少丝,要真正掌握这项技能,只有掌握动作要领,还要勤加苦练,才能够提高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削后留下约0.3mm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五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五次左右,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整形锉修整。
三、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
四、项目教学法在钳工实训教学中的实践
教改实验的着力点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采取了以实施项目教学为主要特点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体现出“按需施教”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安排每天早上先在教室上两节理论课,学习《机械基础》、《机械制图》、《钳工工艺学》等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每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钳工实训项目,都让学生先完成图纸绘制、懂得相关技术要求,自己编制加工工艺流程,再加工制作工件、最后还要进行成品质量检验。这样,每项学习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中综合学习和掌握了机械基础知识、材料热处理、机械制图、钳工工艺以及各种钳工工量具的使用与操作。通过循序渐进的子项目来完成各课程的学习,通过综合项目使子项目得以整合,最终完成更大的综合项目,从而完成学年技能总体培养目标。保证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得与机械企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相一致,教学过程与职业活动过程相吻合,而且学生认知的心理顺序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训结束后,同学们还要完成一本《课业手册》,对当天所学习的内容以及需要补充的知识点进行纪录,另外,我们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及时沟通,对学生所欠缺的知识及时补充,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五、对学生的成绩及时做出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每个项目给每位学生下发一个评价表。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做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每个项目评选出优秀小组和技能标兵,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关键词:钳工技能 教学创新
钳工技能是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它涉及面广,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特别是工艺方法的应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想要学好、掌握这项技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钳工这个工种是既需要技术,又需要体力的,还要具备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在钳工教学中,如果仅运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将容易使学生形成定向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局限,这对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当代科技生产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种情况,在钳工教学中,应结合实际,综合运用多种知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如何教好这门专业技能课,应该怎样组织教学?笔者根据自己在工厂多年从事机修工、技术员、工程师的实践和从事技校教学工作的经验,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应抓住以下五个方面。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中,就机电专业而言,学生基础多数较差,且具有一定的厌学情绪,专业理论课不认真学。钳工技能这门课虽然是专业技能课,但仍有一些同学改不掉作风懒散的毛病。有的同学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实习不认真,这样下去,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1.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公司、企业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对职业技术学校学生来说,练好专业技能、具备较强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所以,在钳工教学时,必须强调上述观点,使学生了解国内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2.带学生参观校实习工厂,观摩高年级实习操作课
学生的理论学习到了一定程度,迫切想知道现实的各种状态。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实习工厂,带领学生进行参观,了解钳工一些常用工具、量具、机床,并在高年级学生操作时,联系课本内容进行现场讲解,具备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进行试操作,这样可a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参观专业机械厂,进一步加强感性认识
钳工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也在得到不断提升。教师应在恰当的时间,带领学生去设备齐全、工艺先进的机械厂参观。参观的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要结合课本知识和实际操作过程同时进行讲解,特别是在课堂上不易讲明的、讲彻底的内容,要着重讲解。对学生参观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耐心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参观学习效果。
二、尝试“一体化”教学
1.进行“一体化”教学创新
历来钳工技能的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一直处于比较落后、陈旧的阶段。钳工教学过程中,工艺课与实习课教学脱节,开设内容和实习课题不符,形成了你教你的、我练我的、自成体系的局面,不利于充分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学生在学习工艺课时,缺乏与实习的结合,没有感性认识,常感枯燥无味,难以接受,部分学生上课打瞌睡,有厌学情绪,课堂纪律较差。实习过程中,往往用得着的内容工艺课没讲,实训室不用的东西讲了一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操作水平的提高。鉴于以上状况,笔者建议把钳工工艺课和实习课合二为一,即钳工实习的教师同时兼任钳工工艺课,实行教师一体化。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对钳工专业进行教材一体化和教室一体化进行配套改革。围绕钳工专业一体化教学创新,实训处应报请学校支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教学创新的顺利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较好地解决钳工工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工艺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一体化教学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使钳工技能课更有针对性、直观性,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学习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工艺、实习课教学质量有明显改善。
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科学合理地安排工时
要想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之外,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采用一体化教学之后,如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呢?笔者觉得应该科学合理地分配教学时间,统筹兼顾各种训练技能之间的时间分配,工艺学与生产实习一体化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之间的时间分配,各种技能之间要合理交叉训练。
三、分解钳工实训目标,注重技能训练
1.分配时间,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
由于平时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学生就会对自己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简单地认为时间还长,对自己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枯躁单调。让他们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有了时间意识,就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具体来说,在开始练习前,可将以前的同学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同学,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等几方面给学生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初步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总体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之间的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割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操作技术要求:根据材料硬度选择锯条;锯条装夹合适,锯削姿势正确;会使用手锯、钢尺、游标卡尺、划线工具;检查工件毛坯尺寸,划出平面加工线;保证锯割尺寸及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和平面度达到图样要求等。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锯削速度以20~40次/分钟为宜,注意起锯方法等。第二周锯割练习在前周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要求,如控制尺寸误差小于半个毫米,垂直度和平面度控制在0.3mm等等,并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以图样要求进行操作。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时间观念就会增强。
2.培养基本操作技能,打牢基础
基本操作技能是专业技能分解后的局部动作,这些动作相对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动作要领,使学生由简单机械的模仿,到逐渐熟练地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出现较多的失误和多余动作。教师如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养成习惯就难以纠正。因此,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姿势动作的正确性,及时指出问题。当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随着练习的深入,动作连贯,协调一致,不再需要时刻注意就能持续稳定正确地操作之后,教师才可以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
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划线、锯割、锉削、錾削、钻孔、扩孔铰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又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这些操作技能要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形成。以锯割来说,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是太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不一会儿就累得胳膊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实际上,正确的锯割动作,与锯条的安装、起锯的方法、锯弓的握法、站立的部位、身体与胳膊运动的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眼睛的注视部位都密切相关。正确动作的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这样才能进行一连几个小时的练习。学生刚开始要对这些方面反复练习,逐步加强动作协调性,形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伴随着大量的练习,就可以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为下道锉削加工所留的余量。比如锯割后的切削余量只有达到大约0.2mm,才算打牢了锯割的技能基础。再比如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方面的掌握也都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锉刀能否端平,更是一个需要反复观察、反复纠正的训练,学生对自己姿势是否正确往往会“当局者迷”,通常要安排两人一组,互相检查。只有当随手端起进行锉削都能基本做到水平,才能进行更难的练习。
3.培养感觉技能,锻炼反应能力
感觉技能是指与感觉器官的敏锐程度有关的技能,不同专业有其特殊的感官要求。在钳工技能实训中,仅仅掌握基本操作技能还远远不够。钳工的操作主要用手来完成,培养出一定手感就更为重要。感觉是否正确与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加工工件的质量和速度,体现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对初级技工考核而言,学生要对自己的下手有一定分寸。以锉削为例,学生需要了解锉刀应根据工件的表面形状、尺寸精度、材料性质、加工余量以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来选用;锉刀的粗细规格有1号粗齿、2号中齿、3号细齿、4号双细齿、5号油光锉,锉削量由大到小。当自己分别采用粗、中、细、油光锉削时,要知道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用力连锉几下,就会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
4.注重综合操作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课题练习
在学生熟练掌握单项操作技能后,就要有计划地把各种单项操作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这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又一重要阶段。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定具有一定针对性的课题练习。这种训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加深对知识、技能的了解与认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技能,做到熟能生巧。如钳工技能训练中多数都要制作的一个小钉锤,就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技能考核的要求,钳工的针对性练习课题较多,如凹凸T形配、方孔配等。
5.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作出评价
无论是单项操作技能练习,还是综合操作技能训练,在每次实训时都要建立一个评分标准。学生对照这个标准,可以了解实训的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作出评价;学生发现自己技能的不足,立即改进,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及时予以肯定,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教师还应注意利用技能评价,引导学生进行相互比较,增加竞争意识,形成你争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积极性。
6.重视理论课、生产实习课中的德育教育
良好的德育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比如实习每天准点到达本岗位,不旷课,不早退,遵守本工种实习纪律,安全生产,实习结束要及时清扫场地。德育教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结果,教师要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要具备一定的敬业精神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德育教育需要教师注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严肃、科学的工作态度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与其他学科的配合教学是钳工教学成功的必要保证
在钳工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它不是一门独立性的课程,它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有联系,如果仅从钳工单方面的角度来开展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定不能够取得教学成功。因此需要我们灵活地运用各学科的知识,来辅助做好钳工教学,这样做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基础知识是学好钳工的关键
虽然钳工教学容易给学生造成不需要基础知识,或需要基础知识很少的感觉,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发现,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很难学好钳工,如钳工落料、尺寸链计算、装配、定位误差计算等问题,都需要大量的基础性知识。所以,在教学中,除了正常的钳工教学之外,还需进行必要的基础知识的补充。这对学生学好这门课程也是很有好处的。
2.其他机械专业课知识对学好钳工也至关重要
钳工在实际生产中,有着“万能钳工”的美誉。这除了证明钳工的作用之外,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钳工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复杂。在实际教学时,不难发现许多的机械专业课程,自始至始贯穿于钳工课程中,如关于金属材料热处理知识、刀具角度及刃磨知识、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等,都与钳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这些知识的补充,对能否学好钳工课程是十分重要的,而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加强这方面的知识学习也是很必要的。
五、不断充实自我,创新课程内容,是搞好钳工技能教学的重要途径
当前的钳工技能教学,由于工业飞速发展,书本的知识与现实已有很大的差距。记得曾有人说过:书本的知识与时代脚步相比,总是滞后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书本中的常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应讲深讲透。同时,应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将课本以外的东西融入到教学中去,与时俱进地开展教学。
1.教师应不断充实课程以外的知识
在钳工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不应该在钳工中教钳工,而应跳出钳工来教钳工,这包括我们应吸收新的知识和技术。
2.教师应收集更多的信息,填补书本的空缺
现代钳工方面的机械、材料、加工工艺日新月异,作为教师,不应停留在原来的一些传统的加工模式或工艺,而应注重从网络、杂志等方面收集更多的当代信息和科技充实到我们的教学中。这样教出来的学生,才能应付将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至少不至于一无所知。
3.教师应拓展眼界,创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有开拓性地来进行钳工教学。
随着我国世界制造中心地位的确立,在制造业得到快速发展的基础上,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模具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些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模具生产企业为了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不断快速地更新模具设计、生产新技术、新设备,同时也在强化模具设计制造生产组织流程,逐步健全各岗位群。
一、我国模具企业生产组织流程及岗位群
企业调研显示,我国模具生产企业生产组织流程主要有两种,即FE+FP和FE+RP[1]。就目前而言,我国国内应用FE+FP路线较多,特别在北方的模具企业及南方的一些中小模具生产企业。在我国南方模具发达地区,一些模具生产企业也开始使用FE+RP路线,明显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企业生产风险和企业运行成本,得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FE+RP路线在今后几年将得到迅速普及。一套模具的生产需要各个岗位群的工作人员密切协作,现在企业更多的采用项目组的方式进行组织生产,由项目经理组织协调各岗位群人员,组成团队,完成从模具的设计到模具生产制造和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降低了过程失误几率,大大提高了模具的制造效率。
二、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及《模具钳工模块》课程作用
当今的模具已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模具设计理论与制造工艺外,还需CAD/CAM/CAE一体化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各类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的支撑。作为高职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各种加工机床操作技能,也就是说其所需学习的理论课程多,需掌握的技能也多[2]。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对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使之适应模具企业设备、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的需求。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课程体系按照先理论后实践进行教学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模具CAD/CAM实训室、机加实训基地、数控实训基地等实训条件与理论课程相结合,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各种实践技能。各模块课程以模具企业工作过程(模具设计———模具各零件加工工艺编制———模具各零件的加工———模具装配———试模)为导向组织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生产的过程及模具设计、制造的各种实践技能。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是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后的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整个教学内容的综合应用。《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将先前学习的专业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有机结合,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化理解和掌握,系统的对模具设计、生产加工过程、各种加工工艺及方法、加工设备操作技能综合应用及掌握。《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在这里不再是简单、狭义的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及技能,而是在“广义的包含模具设计、模具加工、模具试模等整个模具生产过程”中学习模具钳工基础操作知识和技能。《模具钳工模块》课程合理有效地开设及组织教学,是保证学生系统了解模具企业组织生产流程、掌握模具生产各个岗位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达到适应模具企业技术及生产组织流程变革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核心课程。
三、《模具钳工模块》课程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
教学项目任务的确定是本课程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学校现有加工条件及学生数量,及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要力争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参与模具的设计及加工过程;在学校有限的加工条件下,保证学生能够真正地了解模具企业的加工组织流程,并系统地掌握模具设计与加工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各项操作技能”,即教学项目的确定要保证“模具要有足够的零件数量;各零件的加工工艺及加工过程要有一定的难度,并要用到各种加工设备;在模具的加工及装配过程中,要包括模具钳工的各项技能操作内容;模具各零件的配合要求较高,需要学生互相讨论、互相配合、团结协作才能完成的模具”。
四、教学组织
《模具钳工模块》课程确定的三个教学内容中各个教学项目的教学过程依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按照模具企业生产模具的过程进行设置的,主要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模具企业模具生产组织流程,系统地掌握模具生产的各项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技能,训练学生组织生产的组织能力、各个生产岗位的相互协调能力、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等。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都是将学生分组,要求其按计划进行工作,每组都设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整个生产过程的调度,每组都设生产工具保管员,负责刀具、量具、风动工具等出入库管理等。学生依次进行各教学项目的工作过程中,都是首先制定方案,然后集体对方案做报告演讲,讨论决定最佳方案,统一思想,详细书写工作计划及过程注意事项、设备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小组讨论丰富操作过程及注意事项,最后具体操作实施,完成各项目。例如在项目(二)的加工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召集各小组进行加工工艺编制、加工情况说明及讨论会,各零件的加工方案只有通过讨论决定才可以进行实际的加工操作,同时强化学生自我进行生产组织协调,要求各种机床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项目负责人的安排调度使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起引导和指导作用,学生才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通过制作方案、计划和进行具体加工操作等逐步掌握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同时了解和掌握模具生产的组织流程及各个岗位的要求。
在教学过程要中经常组织学生进行检查评估和交流。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发生工件加工报废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总结和失误分析,查找失误原因,寻找解决办法。例如凹模型面在数控铣削过程中过切后,进行补焊,再铣削型面。总之,每项项目的检查评估和交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更快地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由于学院存在现有加工设备数量有限及教学班级众多的情况,在合理安排项目(一)、项目(二)、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地穿插项目(五)、项目(六)的教学,达到加工设备不停,教学过程不停,学生时刻在学习的状态,达到加工设备的最大利用率,教学的最大效率。项目(七)是本课程最后进行的教学项目,也可穿插于各教学项目之间。例如,可以在项目(四)未完成前,应用企业报废模具进行模具试模,分析模具损坏情况等。同样在模具各零件实际加工的过程中,按照生产设备的调度情况,钳工实践教师组织无加工任务的同学学习模具钳工的各理论知识及操作实践技能、钳工工具使用方法、模具装配等,例如划线、钻孔、抛光、电动工具的使用等操作。按照加工设备的调度情况合理地安排项目(三)、项目(四)的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五、教学条件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条件
上课地点在数控实训基地,教学环境为一体化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一间可容纳45人。课程可选用设备有:数控铣床一台、数控车床一台、电火花机床一台、线切割机床一台、普铣一台、磨床一台、摇臂钻一台、台钻两台、风动工具三台、角磨机一台、电动抛光机一台、钳工工作台三台、企业报废模具6套。实训耗材主要有标准模架一套、400×300×50的45#板料3块、400×300×20的45#板料3块、准80的45#圆钢1500长、准60铜棒200长、钼丝2卷、150#—180#油石、砂纸、180#—800#砂带、准20×30砂轮、准8—准10砂轮、准20—准10×30锥度砂轮、准6—准25×30抛光轮、准6—准25×30砂布圈、数控铣刀等若干。本课程配备指导教师两名,一名学校专任教师、一名外聘企业高级钳工,两名机床操作指导教师。课程配备各种教学资源,《模具钳工模块》指导书、网络视频资源、模具结构图册、模具钳工基础教程及其他参考书籍。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项目教学法组织教学,同时兼用其它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工作意识。
1.案例分析法:本课程项目教学中广泛使用案例分析法。选用球模典型的成型零件结构作为教学案例,制作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料,将模具钳工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同时教师对各类工具仪器的使用进行演示及讲解。在案例分析课上,教师始终扮演的是经验丰富的“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纯粹的“教师”角色。案例分析法给学生提供一种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实战演习的机会,每一位同学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2.小组讨论法:在实施每项教学项目过程中,以组为单位组织项目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做完每项教学项目后,以组为单位进行总结讨论,形成方法总结报告,并按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总结学习能力,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3.动态教学现场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实时讲解,对于普遍性的问题,会采用现场临时集中讨论等方法。这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做到有的放矢,但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4.头脑风暴法: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广泛使用头脑风暴法,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项任务或某项具体操作,以小组为单位,选取记录员,要求每个组员进行意见性发言,教师应避免立刻对学生的意见进行评价,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鼓励求异、创新,全部发言完毕,教师最后总结。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同学们互相学习借鉴,形成团队意识。
六、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对本课程的实施,主要有以下效果:
(一)较真实的工作岗位体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所有学生体验了模具生产过程的各个岗位的职能要求,了解了模具企业生产的组织流程。
(二)学以致用。在实施每个项目时,通过制作方案、计划,讨论方案和计划以及实际实施过程,综合应用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及技能,且都围绕着一个具体项目,这为零距离的上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方案、计划的制定,对方案和计划的讨论及实际实施过程,会发现自身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不足,通过不断向别人学习、翻阅资料来提高自身能力,最终完成项目工作任务。这样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四)学生成就感的体验。从模具的设计方案确定开始,到模具设计完成,再到模具零件加工完成、模具装配完毕、最后到模具试模成功的整个过程中,学生也都在努力追求完美,他们不断修改设计方案、修改零件图纸、修改零件的加工工艺,重复的打磨抛光模具零件型面,一直到模具装配完成乃至模具试模成功,学生们看着自己制作的每一步成果,都非常高兴,有成就感。
关键词:中职学校 顶岗实习 有效性 工作导向
近年来,各地职业学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顶岗实习的方法和途径,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调查中发现,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工作,存在着重管理轻教学、重形式轻内容的情况,学校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应有发挥,因为环境陌生、工作生疏、心理不适等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学生对顶岗实习兴趣不浓、畏惧甚至厌倦,离职跳槽、违规辞退等现象屡有发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顶岗实习改革,核心内容包括:实习教学模块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机制建设、双向选择机制构建、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和教学评价体系建设等。
一、实习教学模块构建
职业教育的服务宗旨,要求中职学校的顶岗实习教学活动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满足企业的用人需要,服务地方的经济建设――这就需要通过对培养目标和岗位要求的重新梳理,构建科学的顶岗实习教学实训模块。
以机电类专业为例。笔者学校在“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围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省示范专业),对现有的加工制造类专业群(含机械加工技术等7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应职业岗位进行了重新归类,按照“专业群―培养方向―职业岗位群―顶岗实习教学模块”的思路进行梳理,形成了普车技能(含车工、铣工、磨工和组合机床操作工)、数控技能(含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钳工技能(含机修钳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电工技能(含维修电工、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值班电工)、营销装调技能(含机电产品营销员、设备安装工)等五大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块,为顶岗实习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教师团队组建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教育经验丰富、职业实践能力强、“能文能武”的指导教师团队,是确保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近年来,笔者学校大力实施“专业课教师能力提升工程”,通过“送出去培训,请进来指导;下车间顶岗,进实验室研发;到高校培训,出国门进修”等途径,促进专业课教师“内外兼修、理实兼备”。学校还依托高职院校、职教集团,实施了“百名技师进校园工程”,把120多名机电、建筑、旅游、会计等专业领域中德艺双馨的教授、工程师(技师)请进了校园,聘任为学校技能实训、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
以笔者学校“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的实习教学指导团队建设为例,“五大类顶岗实习教学模块”的指导教师都是教学一线的骨干、生产一线的精英(其中:教师40%、技师60%),这种“理实一体”团队的组建,增进了教师与技师的交流互动,促进了产教活动的深度融合。
三、工作导向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是顶岗实习教学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笔者学校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团队的作用,深入企业调研,及时总结提炼,开发了一套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1.按照工作门类编制实习教程
如在“机械加工与电气维护技术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顶岗实习基地的典型生产岗位、工种进行了科学梳理,构建了五大顶岗实习教学模块,开发了《普车技能实习教程》《数控技能实习教程》《钳工技能实习教程》《电工技能实习教程》《营销(装调)技能实习教程》等校本教材。顶岗实习时,根据学生自选的岗位工种进行归类编班。学生则在顶岗生产的同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2.按照工作岗位设置教学单元
顶岗实习,既是学习又是生产。为实现做、学、教的有机统一,在每个“顶岗实习教学模块”中,以“工种”为单位设置“教学单元”。如在《普车技能实习教程》中,设置了车工、铣工、磨工等多个教学单元,各单元之间既联系又独立。顶岗实习时,按照计划,每个学生至少完成一个模块(含2~3个工种)的顶岗实习任务,每工种3~6个月。
3.按照工作内容开发教学项目
每个“教学单元”由若干个教学项目组成。顶岗实习教学项目,包括项目名称、主要任务、项目分析、相关知识、顶岗生产、质量监测、工时定额、项目报告等,各项要求非常明确。顶岗实习中,学生按照任务进程完成相应项目的学习,熟练技能,内化知识,提升经验,形成智慧,指导今后的实践。
四、双向选择机制建设
双向自愿选择,满足“学”、“用”需求,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障――企业有需求,就会提供真实的岗位和待遇;学生有愿望,就会立足岗位立志成才。双向选择的操作流程为:
1.收集信息,编印会刊
每年实习前,学校实习就业处组织各专业教研组,深入企业,收集用工信息(岗位工种、劳保待遇等),汇总编印《实习生供需洽谈会会刊》,学生人手一册,深入了解,选择自己理想的工作。
2.就业指导,应聘准备
学校专门开设了职业指导课,进行系统指导;定期邀请企业领导开办讲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企业文化;开展顶岗实习的预备教育,熟悉岗位要求、工作内容;组织应聘专题辅导,指导学生做好应聘前的各项准备。
3.设摊招聘,自主应聘
每年六月上旬,学校都会举办一次大型的实习生供需洽谈会。企业设摊招聘,学生自主应聘。通过洽谈会,学生展示自我,竞聘理想的岗位;企业则通过洽谈,招聘到适合的“员工”。
4.编印手册,明确要求
洽谈会后,根据签订的《实习就业合同》,将学生按岗位(工种)进行编班、分组,汇编成《××技能顶岗实习教学手册》,明确任务、安排和要求。
5.分类培训,实施教学
各实习教学指导组则按照校企联合制定的实习教学计划,开展岗前安全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确保顶岗实习教学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
五、教学方式方法探索
顶岗实习,具有实习地点分散、工作内容多样、任务要求不一的特点,教学实施难度大。针对这一实际,采取三种形式灵活开展教学:
一是定期集中教学。按照实习教学进程安排,可以计划、预见的教学内容,采用定时、定点、集中的形式进行教学,时间一般安排在双休(节假)日。如项目任务布置、项目总结交流等。
二是不定期集中实训。主要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碰到的实际案例,指导教师组认为非常具有典型性,有必要组织学生进行现场“会诊”的。这种形式的实训教学,时间、地点、内容都是临时确定的,对于提高学生处理、分析、解决突发事件的能力很有帮助。
三是实时网络交流。顶岗实习,更多的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交流。按照岗位工种编班,每班建立一个QQ交流群,每个群每天安排1~2位指导教师跟踪信息,实时指导。实践证明,利用网络开展交流,信息,即时处理遇到的问题,效果很好。
六、评价注重多元与发展
1.注重发展评价
充分征求实习单位意见,制定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教学考评细则”,从职业素养、工作态度、纪律表现、工作实绩、创新品质等方面进行考核。既重知识运用、技能提升、工作效益的考评,也重积极主动、团结协作、遵规守纪、沟通协调等的考评,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2.多元参与评价
采用学生自(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和社会参与的多元评价方式。
学生自评(20%),包括每月一次实习汇报、每工种一次岗位自评以及实习结束时的总结等。通过自评、总结、反思,促进个体经验和智慧的生成。
学生互评(10%),安排在两次集中返校教育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习小组内进行。通过互评,发掘典型,进行表彰和奖励,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企业评价(50%),由跟班师傅、车间主任等,按岗位要求,参照企业劳动制度进行考核。每次学生自评后,在自评表上签具师傅评价、单位意见,做到跟踪指导、跟踪考评。
指导教师评价(20%),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态度表现、学习状况、工作实绩、创造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教师、技师共同参与。
社会参与评价(加减分),是指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获得的各种表彰奖励、评先评优、竞赛获奖、工考晋级等,按奖惩级别采用加减分,计入考核成绩。加减分由学生申报,指导组审核,实习就业处审批。
七、实践体会
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学生的职业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规范的顶岗实习教学,强化了知识技能,提升了实践能力,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近年来,代表上虞市参加绍兴市青工技术大赛的职工选手,几乎都是笔者学校的毕业生,而且连续两年包揽了一等奖,受到了绍兴市、上虞市两级大赛组委会领导的高度赞扬。
2.学生的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一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在自主选择、轮岗实训中,既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也真正了解了自己的职业兴趣和工作特长,在激烈的竞争中争到了属于自己的待遇与报酬,体面就业。对于来之不易的工作和岗位,他们也就更加懂得珍惜,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
3.毕业学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环境适应快,合作精神好,技术基础扎实,岗位能力强,发展后劲足,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生供不应求。
参考文献:
[1]黄雪泉.浅析中职生“顶岗实习”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2]王理香.中职生顶岗实习现状调查[J].教育与职业,2011(19).
[3]谢洋,董兴生.中职生顶岗实习为何频频跳槽离职[N].中国青年报,2013.
关键词: 项目教学 钳工技术 项目设计 项目实施
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是备受职业学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主要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完成项目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个项目教学方案,按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思路,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里的能力已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或者是专业能力,而是涵盖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及与人协作和进行项目动作(包括项目洽谈、报价、合同拟定、合同签署、生产组织、售后服务)的社会能力等方面。
一、中职学生学习状况分析
1.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目前,一些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能考进高中,退而求其次选择来中职学校读书。因此,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课如数学和语文等课程普遍较差,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多属于“后进生”,很少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的尊重及肯定,不少人内心很自卑。中考的失利使学生承受了来自家庭和社会带来的压力。挫折感使他们渐渐失去自信,认为自己笨。
2.缺乏学习主动性。由于多数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打下坚实的基础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差。进入中职阶段后,对新环境、新教师、新教材、新教法难以适应。经常性的学习困难,容易产生自卑等负面情绪,更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同时,中职生普遍意志力较弱,缺乏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缺乏克服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一遇到困难,就想退缩或放弃。
3.缺乏自信心。中职生大都认为自己不行,在严重缺乏自信的情况下越来越不愿意学习,甚至害怕学习,这样的心态,何谈学习积极性。
4.希望证明自己。正是由于感到在学习方面落后很多中学同学,在新的学习领域和环境中想有所表现,证明自己在某些方面也很强。但在新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要求和方式仍和中学时相似,因此再次遇到学习障碍进入恶性循环,更没有学习兴趣和动力。
二、中职学校教学方法的改变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不会有很大改变,原有的学科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建立理论系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职业教育的要求。这种情况下原有的与中学相似的学科式教学方法就必须做出改变。
1.中等职业教育的目的。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他们应当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能够将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结合起来;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必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就钳工技术的教学目的来说,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钳工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钳工技能。
2.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钳工工作有以下特点:
(1)钳工是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切削加工的方法。
(2)钳工工具简单,操作灵活,可以完成用机械加工不方便或难以完成的工作。因此,尽管钳工大部分是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也高,但在机械制造和修配工作中,钳工仍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种。
(3)钳工的工作任务钳工的工作范围很广。主要有画线、加工零件、装配、设备维修和创新技术。
(4)钳工基本操作技能包括画线、錾削(凿削)、锯割、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丝和套丝、矫正和弯曲、铆接、刮削、研磨及基本测量技能和简单的热处理等。不论哪种钳工,首先都应掌握好钳工的各项基本操作技能,再根据分工不同进一步学习掌握好零件的钳工加工及产品和设备的装配、修理等技能。合适的教学方法就是将中职学生的特点与钳工工作的特点相结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情况下把钳工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提高学生的钳技能并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死记硬背的知识只是暂时学会,非常容易遗忘,且很难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在实践中学会的知识使人记忆深刻,并灵活应用。因此,“做中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牢固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应用“做中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就必须在“做中教”,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将职业教育的目的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教育目的。
三、钳工实训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对于钳工技术采用项目教学法能够很好地体现教学过程中“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思想。项目教学中项目的选择、实施、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做好这几个环节是项目教学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关键。
1.钳工项目的设计。通过企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钳工工种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根据调研和分析设计或选择既能满足职业能力训练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的项目。
在企业调研中对钳工典型职业能力进行分析并明确初、中级钳工的典型职业能力。行业企业专家组成包括行业专家、企业管理人员、工程师、一线工人技师或班组长、同行教学专家,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所选项目既贴近生产实际又结合学生特点,顺利达到教学目的。因此,钳工技术的教学项目既来源于生产实践又能适应教学要求。
2.钳工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过程就是一个工作过程,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项目实施的引导者和项目验收者。在项目实施中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通过小组的讨论分解项目工作过程,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他同学阐述本组的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接受来自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对实施方案和实施步骤进行调整和修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随时监督实施过程,使学生在实施过程中应用专业知识。项目实施过程分解如下:
综合项目需要将其分解为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都要按项目实施过程的要求实施。
3.项目评价。项目的评价是对项目完成质量的总体评价,钳工项目是以技术图纸呈现,技术图纸中的技术要求是评价的依据,对每个技术指标都要进行检验。除了图纸中的技术要求外,还要对学生在实施项目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评价。
4.项目的总结。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项目的成功、效果及取得的教训进行的分析、连同这些信息的记录在学生的总结报告中以备下一个项目中利用。但是,一些学生往往认为既然项目已结束甚至是成功地结束了,项目总结就似乎可有可无、无足轻重,急于紧张地投入下一个项目中。总结的意义在于判别结果和我们预想的是否一致,以便调整今后做项目计划的方法,为以后的项目工作打基础。能力的提高往往不但是从成功的经验中来的,更多的是从失败的教训中来的。
四、教师的培训
项目教学更强调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既是理论教学的“讲师”又是实践教学的“技师、工程师、师傅”,即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的“双师型”教师。在项目教学中尽管我们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但只有教师把握住项目实施的核心,才能真正达到项目教学效果。现阶段各学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学校制度上、实际工作中都十分重视,如每年都派老师去德国学习,参加“中德合作”培训班,外出交流学习,去高职院校学习深造,教师每2年下企业实习2个月等,抓住各类培训机会培养“双师型”教师。这些为实施项目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在项目教学中真正做到“做中学,做中教”,使学生在一个个项目的实施中掌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一、设计新颖的新课导入
对于技校生而言,教师如果没有一个新颖的课堂导入,可能导致有些学生直接放弃这节课的学习。也就是说一个漂亮的、吸引人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课堂导入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对于钳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笔者常用的导入方法有以下几种。
1.设置悬念导入法
钳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内容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探求奥秘所在的心理,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设置悬念要注意适度,不“悬”,达不到激发学习热情的目的;太“悬”,学生望而生畏,百思而不解,也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述矫正与弯形这一节时,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都知道扭曲的细钢丝是可以矫直的,或者直的杆件会变成弯曲的。大家想想是用什么方法呢?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提问学生或让学生讨论,根据回答或讨论的情况进入主题。其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钳工基本操作方法——矫正与弯形。
2.生活实例导入法
链传动课的导入设计:钳工工艺学这门专业课中有好多内容与日常生活有关,比如螺纹连接、带传动、链传动等。一提到这些传动,学生们都能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接着教师向学生们展示实物教具,学生一目了然,然后将话转入正题,“既然大家对这些传动比较熟悉,那我们就更深一步学习这些传动的装配知识,理解这些传动的装配要点及技术要求,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好基础。”短短的几句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比如钳工工艺学中锯割一节,为说明起锯方法,笔者采用了歌谣的形式:起锯有远近,选择远为好。近起有诀窍,斜短、轻、慢、倒。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类似的方法,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印象。
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还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金属切削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就从学生熟悉的削苹果开始讲解。用水果刀削苹果时。可以把手推动水果刀的转动看作主运动,把苹果配合旋转所作的运动看作进给运动,如果把苹果换成金属,这个运动就是金属切削运动,削下的苹果皮就是金属切削中的铁屑了。
三、更新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钳工工艺学的教学中,往往采用“教师按教课书教,学生按教课书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对于技校生而言效果太差,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就由被动变为主动。在经常体验成功的欢乐中,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就会提高。例如,钳工工艺学“锉削”一节内容教学时,笔者让学生从平时的钳工实训中自己总结出操作方法及操作要点,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感受成功的喜悦,让他们感受到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求者。实践证明,采用此方法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效果良好。
四、实行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前,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结合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同时借鉴德国双元制的教学理念,打破了原有教材条块分割的教学模式,对实践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把汽车模型的制作运用到钳工工艺学中去是学校钳工专业的一项重要改革。汽车模型共由12种零部件组成,涵盖了钳工的錾削、锯削、锉削、钻孔、铰孔、扩孔、螺纹加工、划线、展开下料、弯形、铆接、装配等基本训练内容。作为一件完整的作品,每个零件的加工环环相扣,学生必须按照计划和图样完成,贴近了企业生产的实际。
在今后的钳工教学改革中,准备把建筑设备中的塔吊模型制作、挖掘机模型制作也要应用到钳工工艺学中去,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动手、动脑相结合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高教学的质量,为钳工专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20-01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目标,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这种形式下,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我们煤炭技校下一步该向何处发展,如何走好教学改革之路?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紧扣“内抓管理要质量、外树形象求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把教学工作抓实、抓细,从而开创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我就几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做简要分析总结。
1 彻底分析学校教学现状,全面理清教改思路
目前,就我校教学情况若以教学效果来看,确实有不少突出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1)教师从备课到讲课,把教学的目的只局限在完成“教”的任务上,而不注重考虑学生“学”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过程只注重教什么,而很少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好。结果就导致了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劲地讲,直到下课时才讲完所有内容,可是学生呢,一节课一片茫然。这足以表明我们有些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工作虽然很认真,但没有彻底弄清楚走进教室的目的是什么?
(2)设计教学时学科特点不够突出,特别是在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教学时更为明显。由于学科不同,本来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与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模式与课堂组织形式。
(3)在分析教材方面也存在着两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材的难易,其结果就很容易造成重点安排不恰当,难点定位不准确。二是对教材内容的取舍不够大胆,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注重实用性。对于那些前后连贯性不是很强的学科,应根据学校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结合就业的需要,大胆增删。
(4)教学时不注重学法的指导。目前的现状是教师在教学时,过多注意的是单纯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目前学校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某种学习方法就等同于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说,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
2 大胆进行课堂改革,促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因而,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牢抓住技工教育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学理论,随时给教学工作补充新鲜血液。
(2)主动走出去与聘请能工巧匠来校传经送宝相结合。针对我校专业课教师紧缺和实习指导教师生产一线实际经验少的现状,我们先后聘请了十几位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课或指导学生实习。另外,派专业课及实习课教师外出学习参观或到生产一线去实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接触到了一些新的工艺,回校后教师们能学用结合,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3)坚持大面积听课。几年来,各任课按规定教师坚持听课,科室每学期成立听评课小组,经常深入课堂,采取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不提前通知、随机随堂的形式听课。听课后对讲课教师及时进行评议,对教学进行总结。
(4)提倡“集体备课”。俗话说:“一人不过二人智”。两种思想交换后,必将产生两种以上的思想,并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其结果就不是1+1=2,而是1+1>2,因此,在教学中,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好处甚多。
3 积极创造实习、实验条件,全力提高学生技能
技工学校与普通学校最大区别就在于教育职能上。技工学校的职能主要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因而技工学校教学的职业培训功能十分突出。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使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会、会有所用。可以说毕业生在劳动岗位能多大程度地利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与技术,直接体现了技工学校社会效益的高低,也直接体现了技工学校教师劳动价值的大小。
(1)几年来,学校为了改善学生实验、实习条件,投入大量的财力。其中投资新建一幢560m2的焊接实训车间,购置各种电焊机45台,价值近四十万元;购置教学用数控车床一台、普通车床四台、钻铣磨床2台、砂轮机4台,价值近26万元;装备电工、电子实验室二个,电子操作实训室二个,购置实训装置19台,及仪器、仪表30台(件),价值近20万元。从靖煤集团公司红会一矿、红会四矿调拨来采煤机一台;采煤机的主要部件若干台;变压器、各种防爆电动机、高压开关柜、喷雾泵等共17台,价值近50万元。经过不断的投资充实,各实验实习场所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机会大大增加。
(2)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我们对专业课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了集中实验、实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如电子、电工专业的《电工基础》课程,该课程进行到一定章节,集中一周进行实验,学生整天在实验室里实习,遇到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得到指导教师的帮助,有限的实验条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机电专业的《钳工工艺》课程、铆焊专业的《焊接工艺》课程,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一边实习、一边讲解理论,即每天上午1~2节讲解工艺理论,然后全天进行实习,利用晚自习观看操作技能录像教学碟片,收到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2010年11月30日,经教育部、财政部批准,我校成为第二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期内,我校做好了实训室的方案编制、论证、招标采购及建设监督与管理等环节的工作,对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等6个重点建设专业投入资金4326万元,建成了52个实训室,极大地改善了实验实训条件,积累了实训室建设的经验,并在区域内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分析总结我校近年来在实训室建设上的做法,对实训室建设工作谈几点体会。
1 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是做好实训室建设工作的前提
我校实训室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黄蓝两大经济区建设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重点,彰显特色,贴近行业企业实际,营造真实(仿真)的职业环境和文化氛围,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与专业人才培养相衔接,设备先进、管理规范,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同时具备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能竞赛、职业师资培训、科技推广及应用等功能的国内先进的区域共享型综合实训基地。
我校实训室建设的建设思路是:以建设满足基本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室为基础,建设了石油产品检测、钳工操作等实训室;以建设满足岗位技能训练需要的实训室为重点,建设了化工总控操作、机械加工车间等实训室(车间);以建设与区域主要产业紧密结合,集仿真虚拟实训、生产性实训等功能为一体的满足职业综合技能训练的实训室为特色,建设了化工智能化模拟工厂、石油装备生产车间等实训室(车间);建设新能源、人工智能、石油技术等实验室,为东营市石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及国家级化工类职业教育师资培训提供支撑。
2 在校企深度合作基础上,紧紧围绕专业需要,是做好实训室建设工作的关键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和建设思路,我们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并根据各专业的特点,紧紧围绕专业建设的需要,进行实训室建设。
比如石油化工生产技术专业投入资金1020万元,山东友泰集团等企业捐赠教学仪器145万元,按照“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参照企业设计规程选用企业生产设备共同设计实训环境开发实训项目协作实训管理”的思路,建设了9个校内实训室,改造整合了4个实训室,建成“校中厂”――高分子合成中试车间,建成了“基本技能平台――单元技能平台――综合技能平台”模式的开放式实训基地。
再比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投资1047万元,东营华特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捐赠数控机床等教学设备101万元。按照适用、实用、先进性原则,新建、扩建了钳工、机床检测与维修、机械创新等3个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车间、石油装备生产车间等2个“校中厂”。依托校内实训条件,注册成立了东营市永丰嘉誉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建成了集教学、科技研发、技能培训、生产加工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
3 科学编制实训室建设方案,是做好实训室建设的基础
实训室建设方案是进行实训室建设的基本文件,是做好实训室建设工作的基础。为保证实训室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申购设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我们精心制定实训室建设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30余所示范院校或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充分听取专家、企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对建设方案进行修改完善。在此基础上,组织来自于国内普通高校、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的校外专家和校内专家组成专家组,对实训室建设方案进行了集中统一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实训室建设方案科学、实用、合理、可行。
4 做好政府招标采购及合同签订工作,是做好实训室建设的重要环节
成立了项目建设小组,实行责任制,项目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项目建设第一责任人,各建设项目招标采购工作从技术参数审核、招标文件审核、答疑、开标、合同审核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一是建设项目立项后,填写《东营市政府集中采购计划报批及运行程序底稿》,经财务处、院长审批后,报市财政局文教科审批后,报市财政局政府采购办公室,审批后,报东营市市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进行招标采购。二是做好技术参数及招标文件审核工作。按照东营市市级机关政府采购中心要求组织各建设项目责任人,对项目技术参数进行认真细致的核对,对招标文件进行审核。三是做好答疑与开标工作。组织各建设单位选派政治素质好、公道正派、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同志参与答疑及评标,并严肃工作纪律,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四是按照招标文件及政府招标采购程序做好招标公示与合同签订工作。
5 加强过程管理,是保证实训室建设质量的重点
首先落实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项责任,各建设项目从进货验收的外观检查、数量检查、质量检查到项目施工监督、安装调试验收等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教务处、纪委、财务处及总务处等部门负责有关协调、检查督导及验收工作,做到了全程督查、指导、协调。其次制定《实训室建设进度表》,制作《项目建设标牌》、《实训室项目建设实施工作流程》、《实训室建设任务分解及责任人表》并在项目建设现场张挂,规范项目建设过程管理,使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同时做好项目建设过程的施工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纠正。第三做好进货验收、安装调试、验收等环节的验收工作,严把验收关。各项目建设单位严格落实各项规程,把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实做细,并认真填写《进货验收单》、《安装调试验收单》、《验收申请书》、《第一次验收单》等,做到滴水不漏,保证了建设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