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大海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海接受着种种打击,接纳了无数的风风雨雨,经历了多少的历史的变迁,却没有留下任何历史的痕迹,没有留下一个人的脚印,她世世代代不变,年年月月依旧,保持着自己的模样,坚持着自己的原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想看看大海作文一年级600字,供大家学习。
想看看大海作文一年级600字1小的时候我在电视上看到了大海是什么样子的,看过大海的人他们都说大海很大一望无际,在大海边上可以做许多有趣的事情,我对他们口中的大海充满了幻想,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去看一次大海,每次都只能够在电视上看通过别人的视角欣赏大海的美丽,总是觉得在电视上看到的大海并没有他们口中所说的那样美丽和宽阔。
于是我一直对大海有着极大的疑惑,于是我在父母放假的时候鼓起勇气向他们说了我这个想法,他们一开始都是不同意的,后面因为我饿一直纠缠他们才同意了要带我去一次,我就这样实现了自己第一次去看大海的心愿。在通往大海的路上我一直都在好奇着大海到底有多美,海水是不是真的那么咸。
大海里是不是真的有电视上所说的海萤,我的脑袋里充满了迷惑,同学们口中所说的大海终于可以我自己去看一眼了,是苦是甜自己尝过才知道,我激动的在座位上焦躁不安,迫不及待的希望自己能够马上见到大海的容貌。经过一个小时的行车路程,我终于来到了这个让我充满幻想的地方,最让我震惊的还是大海咆哮的声音,虽然让人听了以后有点恐惧感,可是我却觉得大海的胸襟很宽广,容纳了那么多滴水。
我欢快的走在沙滩上,海上的风吹打着我,像个小孩子一样在我的周围嬉戏着,凭借着自己那柔软的身躯来捉弄我,看到大海的一望无际我不禁发出了感慨,大海真的好宽阔啊!令人充满了敬畏之情,大海母亲真的很伟大,她哺育收养了那么多的孩子,从来都不嫌弃他们有多么的渺小。我看到了沙滩上被大海母亲给卷上来的贝壳,为她自己打扮着,原来大海母亲也跟我们一样有爱美之心,大海母亲穿着那庞大到今人心生畏惧的大裙子,浪花时不时的在大海母亲的差遣下扑向我,好像在向我问好。
在大海的陪伴下,我突然觉得时间过的飞快,一不留神就已经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我还没有把大海上各个角落的美景看完,就已经到了要回家的时间了,大海母亲有一个坏习惯,就是脾气有点不好,一到晚上的时间就会跑到沙滩上来发泄,所以人们一般都会在这个时候离开她,虽然我对大海充满了依依不舍之情,可是我也是要不得不离开她的怀抱,我终于能够实现自己的小愿望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大海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丽。
想看看大海作文一年级600字2今年“五一”,我第一次零距离地感受了大海的魅力。同事的朋友将车停在我不知道的马路边,马路的右边是一个小山坡。我问朋友“海呢”,朋友说“翻过前面的小山坡就是大海”。
“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
“此时此刻的大海,仿佛有一个巨人在用力搅动着浑浊的海水,大海被搅得上下颠簸,涌上一层层巨浪。那浪花由远而近最后漫漫退去,远处犹如一堵会动的高墙,快速向海岸滚来”。
大海的颜色,大海的温柔,大海的汹涌,无不深深吸引着我。我早就想看大海,眼看今日就要实现,所以不等同事带路,我就朝着小山坡奔去。
到小山坡的半山腰,我突然听到澎湃的响声。回头问同事,同事说是海潮的声音。我加快步伐,一口气爬到山顶。——我终于看到大海了。
站在坡顶,放眼望去。蔚蓝的海面上跳跃着无穷无尽的白花,既像天空中飘浮的朵朵白云又有不同。白云只在平面飘浮,而海面上的白花跳跃着,在波峰波谷上下翻滚,并且疯狂地向前奔腾,像战马昂首飞奔,又远比战马飞腾宏伟,而且没有止境。白浪一波接一波疯狂地向前奔涌,凶猛地撞击在沙滩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雄伟壮观,地动山摇,气吞虹霓。
我从坡顶向沙滩走去,在山坡与沙滩交界处坐了下来。一边看着大海汹涌地翻滚,一边聆听大海演奏的雄壮的交响乐,一边在想大海的伟力从何而来。
我不懂天文地理,据说大海涨潮的原因是,海水随着地球自转也在旋转,而旋转的物体都受到一种力的作用,使它们有离开旋转中心的倾向;同时海水还要受到月球、太阳及其他天体的吸引力,因为月球离地球最近,所以月球的吸引力较大。这样海水在这两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引潮力。
然而,无论是地球旋转产生的力还是天体的吸引力,对于地球上所有的水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江河湖泊没有如大海一样的潮起潮涌呢?没有如大海一样的汹涌澎拜的波涛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大海有胸怀,有肚量,能够长年累月、坚持不懈地接受来自各个方向的水,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滔滔的江流,无论是纯净的水流还是污浊泥水,从不拒绝。从量的'积累逐渐发展到质的变化,形成一股巨大的内在力。在外力作用下,内在力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形成汹涌的波涛。
同理,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伟业,必须要象大海一样虚怀若谷,要像大海一样不断地吸收、贮存养分,要象大海一样善于把无价值的事物化为有机的正能量。只有如此,才能在外界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充分展示自己,成就自己人生的辉煌。
大海也有温柔的时候。大海从咆哮愤怒到平静温柔,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定力啊。这种巨大的定力,仍然来自大海自身的无穷能量。由此看来,能量的意义多么重要。
知识就是人的能量,从大海的角度看,胸怀是贮存能量的容器。胸怀大贮存能量就多。一个人从沉默到爆发,或者从爆发到沉默,都需要知识这个能量来调控。沉默和爆发都要适可而发,适可而止。否则不能把握度,谈何成就人生。
博大的胸怀,渊博的学识,适度的原则是铸就人生的三件法宝,这就是我第一次看海的启示。
想看看大海作文一年级600字3没有生活在海边的人们都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神往,我从懂事起就向往着能早日看到大海。今年暑假,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外公外婆带着我去威海游玩了一次。威海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它那阳光般美丽的面容在改革开放的春天中尽显着妩媚与勃勃生机。蔚蓝的大海是威海的标志,我特地从遥远的南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一睹大海的婀娜身姿。
盼呀盼呀,我终于盼到下海游泳的日子。吃过午饭,我们便乘车向海滨浴场出发。一路上,我一直想像着大海、空气和沙滩,想像着我从未见过的美景。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我忽然闻到了海风的味道。那味道是咸的,有腥味,但是很清新,是一种我所学的词汇难以形容的美妙感受。汽车拐了几个弯,便到达了海滨浴场。我们争先恐后地下了车,涌向蔚蓝的大海。“我终于见到大海了!”我高兴地大喊。那令我猜疑不定的面容终于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展现在我的面前。一望无垠的蔚蓝海面一直伸向远方,最后跟蓝天合并在一起,形成了一条挂在天尽头的丝带,好像是它把大海和碧空交织在一起。沙滩上的贝壳和鹅卵石被一叠有一叠的浪花打湿,在阳光照耀下,仿佛是一颗颗宝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换上泳衣,纷纷跳入海里。海水凉凉的,为我洗去一身燥热与疲倦。我蘸了一点海水尝了尝,海水的味道又苦又涩,真难吃呀。海风轻轻地吹,海水激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一层叠一层,一浪赶一浪,有时像赶集的人流,有时又像微风吹拂的青草。天上几声海鸥的鸣叫,远处的点点白帆,脚下一片金黄的沙滩,再加上蔚蓝的海洋和欢乐的我们,构成了一幅有声的图画。
我们在海里玩了好长一会儿才上岸,我们拣了许多五光十色的贝壳和石子,有的贝壳还是活的,小嘴一张一合的,可爱极了。我们还拣了许多少见的贝壳和海螺。
太阳渐渐偏西,我们恋恋不舍得上了车,留下的只有那些美丽的贝壳铭刻在我脑海里的美好回忆。
想看看大海作文一年级600字4暑假,烈日炎炎,游泳便是最好的运动项目。
放假后,我们全家准备去厦门旅游。厦门的景色如何,我不期待,最期待的是在我学会游泳后,第一次到大海里游泳。
到达厦门的第二天,我们就乘船去鼓浪屿啦!在船上,望着那无边无际的大海,看着那略微绿色的海水,我真想当时就跃入大海中。
船到达了,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着,可爸爸妈妈说要先看岛上的风景,答应下午带我去游泳。我一听,立刻嘟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一脸不高兴,反而更憧憬下海的那一刻。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那一刻近了,近了。我换好游泳衣,一点一点地,小心翼翼地往大海走,走到海水齐臀时,我一下子向水中扑去。
在海里,只要脚轻轻一蹬,人就马上浮了上来。在游泳池中游泳,只有把头伸进水里,手脚马上划起来,人才会浮起来。所以一开始到海里还有些不习惯。扑腾了几下,我瞬间就融入了大海,像在泳池里一样自由地游着。一个来回,两个来回,三个来回我不停地游着,并没有泳池里游得那么吃力,身体轻飘飘的。
我好奇地把头伸入水下,仿佛看见大海里有一条条鳞光闪闪的小鱼,正在和龙虾爷爷谈话呢!一个大浪像一条白绳滚滚而来,我尖叫一声,闭上眼睛。突然,我的身体被海浪一下子推到了岸边,屁股立刻坐到了沙滩上。我一次一次地迎浪而去,一次一次地叫着,一次一次地感受着冲浪带来的快乐。我闭着眼睛只顾着游,我越游越远,脚踮不着底了。“啊!”我一不留神呛了一口海水,一股脑地吐了出来,苦笑着对爸爸说:“海水好咸呀”
第一次在大海里,像一条小鱼一样无忧无虑地游着,这样的感觉真好!
想看看大海作文一年级600字5有人说海是蓝蓝的,有人说海是金黄金黄的,有人说海是今天,我也要去看看大海,看看大海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海风呼呼地吹,带来一阵阵咸滋滋的味道。向前看,一望无际的大海翻起一层层白花花的浪朵儿,轻轻拍打着我们的小脚丫,弄得小脚丫痒痒的。前面就是大海,那么的湛蓝,那么的美丽,简直可以跟那耀眼的蓝宝石相媲美。大海原来是蓝色的。
脚下柔软的沙子反射出柔和的银斑,金黄金黄的,像金子似的,好想抓一把塞在口袋里带回家呀!那大海到底是蓝色的,还是金黄色的呢?
海边的树丛绿油油的,像抹了油,头顶摇曳的椰树带来温和的微风,沙滩上的草儿顽强地生长,草藤纵横交错,给大海增添了几分生机。大海是绿色的吗?
沙滩上贝壳多彩多姿,黄的似金,粉的如霞,红的似火,白的像雪那花纹也是各种各样,条纹的、斑点的、豹纹的贝壳的形状有的似帆,有的圆滚,有的方正应有尽有,无奇不有。
关键词:句子教学,作文指导;扩展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59-01
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说话或作文时,语言嗦,句式单调,病句丛生,言不及义,不会转、承、起、合,因此影响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依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把句子教学合学生的作文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基本句式,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
下面浅谈句子教学和作文指导有机结合的几点看法。
1.针对学生语句贫乏,我就在讲读课文时,引导他们掌握较多的句式
当课文中出现了一个新句式时,我就作必要的分析、比较,在指导学生朗读、背诵时,提醒学生加以注意,还有目的地指导他们做一些巩固性的练习。
在学习《月光曲》这课时,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第九自然段所描写的大海景色就是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这个问题提得好,既是难点,又是重点。学生开始没有回答,经过小组讨论后有学生回答说:“《月光曲》的内容,就是皮鞋匠听着贝多芬弹得琴声,看着月光产生的联想,这个联想就是大海的变化”其余的学生有点明白,但还有些茫然。这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把制作的几个大海变化的课件播放出来,并配上《月光曲》的钢琴音乐。开始音乐缓和清幽,就用轻而慢的语调朗读,接着微云划破了宁静,音乐逐渐增强。最后是大海汹涌澎湃:音乐节奏激昂,学生的朗读语调升高,节奏加快,突出整个大海充满风浪,的情景。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贝多芬当时的创作激昂,得到了美的享受,又指导了朗读,理解了课文的重难点。
在学习《坐井观天》这课时,教师设疑:“那只青蛙跳出井了没有?”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有的学生说:“那只青蛙不相信小鸟的话,不愿跳出井。”有的说:“那只青蛙想跳出井,但跳了几次没有跳出来,再也不肯跳了。”大多数同学认为“那只青蛙要看看外面的大世界,终于跳出了井”。接着又引导学生去想象“那只青蛙跳出井后,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又如《金色的鱼钩》,有位学生提出“炊事班长是一个40来岁的人,怎么会驼背,满脸皱纹,两鬓都白了呢?”有的学生说:“他小时候一定是个孤儿。”有的说:“他小时候是个放牛娃。”还有的说:“他参军前一定当过长工,吃了不少苦。”对炊事班长的身世,学生经过想象,作了一些合乎情理的推测。
2.在讲读课文中,解决学生句子写不具体、不形象生动的问题
《风》这篇课文有这样一段话:“这风可真大呀!大叶杨被刮得东倒西歪,地上的干草落叶被刮得到处乱飞!大粒的沙石生气似的敲打着玻璃,真有点天昏地暗的架势!我放在室外的脸盆被风卷到山坡下,等我把它追回来,早已成了瘪嘴巴的丑八怪!”教学时,让学生想想:“第二、三、四句话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同学们说:“第二、三、四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补充说明,把风真大说得更加具体,更加形象生动。”接着告诉学生:这几句话从大树、干草树叶、沙石、脸盆在风中的样子说明山风大的程度,这样“风真大”这个意思就表达得具体、形象、生动了。此后,有的学生在作文《冬天的早晨》,描写天气很冷时,就写出了这样的句子:“天气真冷啊!寒风刺骨,风从领口、袖口一直往里钻,穿着棉袄还直打哆嗦呢!”
3.针对学生句子中的用词不贴切,就在阅读课文上引用有关句子来比较说明
《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芦花开的时候,远远看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子都罩在(柔柔的)芦花里。”在 讲解这句时,我让学生先朗读原句,再去读去掉括号里词的句子,让他们体会有什么不同。有的学生说:“去掉括号里的词,就不如原句生动形象了。”有的学生说:“括号里的词说明了芦苇的颜色、数量、形状、质地和苇絮飞起来的样子,读后,使人感到像真正看到了一样。”然后我告诉学生,作者选用这些词,是十分贴切的,换成其他词,就起不到这样的效果。通过学习,以后大多数学生写作文时都能做到在句子的主干前后加上贴切的修饰或限制的词,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具体、生动了。
至此,教师应指出:“把句子写具体”与“扩句”这两种练习都能把句子写得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但两者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前者是根据原意增加句子,后者是在句子的主干前后增加修饰或限制的词语。
小朋友,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乡,这次作文就是要“我手写我心”――用手中的笔描绘家乡美丽的景物,抒发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美丽的景物很多。你看,门前的小河,屋后的小树林,村旁的大山,街两边的高楼,公路上的立交桥,海边的小岛,还有公园里的花草树木、假山亭台、小桥流水……这么多,选什么来写呢?通常是从你熟悉的、喜爱的景物中选取最能代表家乡的、最具家乡特点的景物来写。要注意的是尽量缩小范围,选材宜小不宜大,写某一个方面即可。如写《家乡的田野》《家乡的小溪》《家乡的菜园》《家乡的晨雾》《家乡的小吃》《家乡的钟楼》……
选好景物后,你得仔细观察。观察,是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了解事物的过程,它不仅要用眼看,还要用耳听、鼻闻、嘴尝、手摸……更重要的是用脑想,用心感受,使自己“进入”被观察的环境中,从形态、质地、大小、颜色、声音、气味等方面去认识景物,发现景物与众不同的、特有的东西。这样的观察才是真正的观察,也只有这样观察,才能感受景物的变化,才能发现景物的特点。如,大海的潮起潮落,候鸟的南来北往,立交桥的高大雄伟,大剧场的热闹欢乐,小吃的美味无穷……这时动笔,你笔下的景物才能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才能避免一般化,让读者感兴趣。
观察所得的材料,要有序地安排――选择恰当的顺序写作,才能清楚、完整地交代景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清晰的印象。这次作文,你可以按观察时的顺序,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出来:可以是方位顺序,以一个观察点为中心,或由远到近,或由上到下,或由左到右,一部分一部分地写;可以是移步换景,就是走到哪儿,看到哪儿,写到哪儿;也可以是按时间顺序写,如一天的早、中、晚,一月的初、中、末,一年的春、夏、秋、冬,等等;还可以是先整体后部分、先静后动等顺序描写。
关键词: 情感作文 本质 具体要求
语文《新课标》对学生作文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套话、空话,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以情动人,让作文洋溢情感。
一、情感作文的本质
“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学生写作的源泉,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写出富有生命和活力的文章来。如学生刚学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想写西沙群岛,但又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对学生说:“请你把眼睛闭上,设身处地地想,现在你就站在海滩上面对的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迎面吹来的是凉爽的海风,其中夹杂着海水的咸味和海鲜味,而岛上的椰子树高大茂盛,一个个椰子圆溜溜地挂在枝头……”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打开了思路,真正地用心体会、感觉西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写出来的文章才会让人如临其境,真正表达出真情实感。
可见,学生的写作兴趣正是通过学生心灵的体验而激发出来的。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因为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关注社会和生活,学会同情和爱。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来自于他美好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从那些是非、真假和善恶中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由此可见,只有情感真挚的文章,才能让人刻骨铭心,如临其境。有些作品之所以能创作出流传百世而经久不衰的作品,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情感在写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学生书写情感作文的具体要求
1.情感要真实。
真实就是不能搞虚情假意、空话、套话连篇,即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反映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情感,只有这样文章才感人。一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爸爸去世后妈妈更辛苦了,她白天辛苦地操劳家务,关心我们姐弟三人的学习,晚上经常愁眉不展思念着爸爸。我常劝导妈妈要注意身体,不要难过,这样会把身体搞坏。……看到妈妈低头抹泪的样子,听着妈妈伤心的抽泣,我难过极了,可怜的妈妈如果有爸爸在,她也不会这样。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孝敬我这可爱的妈妈。这篇作文催人泪下,有作者独特的情感体验,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我想,只有学生写出真情,才能感人至深。
2.情感要丰富。
要使学生情感丰富,就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而教材就是很好的材料之一,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专家经过仔细斟酌、推敲确定的,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感情越丰富,越能打动人心。
3.情感要有独特性。
情感的独特性不能人云亦云,或是钻牛角尖,而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和新意。写作者应对周围的人、事、景、物有独特的感受,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如果一味地钻牛角尖,走极端,就会令人索然无味。因此,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独特的情感,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如果作文情感真实、丰富与独特,作文就会灵气闪现,显示强烈的个性。
三、如何使学生的作文洋溢情感
那么,如何使作文洋溢情感呢?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从如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情感。
1.在社会生活中体验生活,积累情感。
社会这本丰厚的无字大书充满鲜活的语言,需要学生自己阅读,走进书中体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我通过让学生搜集民间俗语、谚语、传说、成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体验社会生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而激发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通过这种活动,学生在作文中能把自己搜集到的民间俗语、谚语、神话传说运用到写作中去。另外,还要具备大语文教学观念,将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到社会中观察、感悟、享受大自然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和访问了解社会,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发现社会的变化、社会面貌的日新月异,从而加深对祖国热爱的情感。教学之余,我还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社会活动。特别是组织题为“纪念胜利”的专题活动,通过了解、观看图片,利用远程教育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要发扬精神,从而更好地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2.从作品中陶冶情操,培养感情。
阅读多方面、不同层次的书籍,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写作能力,提高水平。如在一次作文比赛中,有位参赛选手写了《生活告诉我》这篇文章,记叙内容较单纯,但给人的启示却非常深刻。文章构思巧妙,浓墨重彩地写被巨浪抛到沙滩上的小鱼在绝境中“百折不挠”、“执着”地努力,一刻也不停止,最终投入大海的怀抱。“我的烦恼”与“小鱼”面临死亡相比,简直不值一提,而“小鱼”奋斗的精神却使我心灵震撼,给了我一个深刻有力的回答。在描写“小鱼”的过程中,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主、客观变换角度,很好地突出了主题。这篇文章获得了一等奖。我把它读给同学们听,让学生谈听后的体会和启发。此外,我在讲每部作品前都把作者及有关背景讲述给学生听,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作品,了解作者本人,使他们与作品的主人公心心相印,更好地培养感情。总之,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用心体味、精心揣摩作家的写作技巧,写出新奇的佳作来。
3.以身作则,做学生情感的领路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生不会作文,原因在于教师本身不会写作文。由于学生从来没有听过教师自己谈论写作文的切身体会,因此教师要先写,写完后与学生的作文对比,指出其中的不足,帮助他们改进。例如:我让学生写雪景,题目是《第一场雪》,而学生只写了雪下得很大,至于下雪前、下雪时、下雪后的情景如何,他们就写不出来,于是我把峻青的《第一场雪》读给他们听了,让他们自己说说不同之处。然后,我又让他们重写一遍。由此可见,学生是大有潜力可挖的。这样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感悟到新知,而且能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作文要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把自己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表达出来,写出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让每篇作文都洋溢着真实、丰富、独特的情感,从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课堂效率;学科修养;电教手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113-01
语文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学科性质、目的任务,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考试思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摸爬滚打,才形成今天的这种格局。虽不算完美,也有其许多优势。不过,面对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新世纪,语文教学的效率却不能不让人担忧。近几年来,许多教育刊物,尤其是语文教学专刊都曾发起过关于语文教学效益的讨论,其意见或建议对具体教学颇有指导价值。在二十余年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深感语文教学是艺术,而不仅仅是技术。全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现在,“课程方案”中规定语文课每周三节阅读课,二节作文课,要在这些时间里搞好语文教学必须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同教学效率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教师左右着教学效率。所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以教师的高素质为前提的。
一、锻造高尚人格,以“人格效应“来提高教学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这就是“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一个语文教师的高深人格从哪里来?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理解,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
二、加强学科修养,利用艺术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个语文教师具有很高的业务水平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课文读得字正腔圆、优美动听,给学生以艺术享受。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如果教师出口成章,各篇佳段不离口,那么学生的语文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发展。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关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这就需教者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教材,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受到艺术教育。
语文教师还必须写好文章,尤其是下水作文。教师只有写好文章,才能去准确地指导学生作文。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有益影响。对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大有好处。
三、掌握灵活的教学手法使课堂立体化。以大容量保证语文课堂的效率
语文课堂应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育、智力开发、思想情操陶冶于一体。我在教学“三峡”一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首先请几位同学用完整的语句介绍一处名胜古迹,有的学生讲泰山,有的说青岛,还有的描绘崂山……。然后我说如果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作者描写三峡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你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然后让学生读书,对照记录内容。这样设计有这几个好处:传递信息,扩大视野。培养了说的能力。发展智力,陶冶了情操。当学生在描述时调动了贮存,唤起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培养听写能力。锻炼比较思维的能力,让学生区别词典与一般文章的写法。短短几分钟时间就锻炼了听、说、读、写几方面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求知欲。
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时,给了学生“开卷有益”这个材料后,发现学生难以下手,于是我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开卷不一定有益,既要开卷还要有正确方法做指导,思想打开了,学生写作效率就提高了。
四、运用电教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作;依托;源泉;借鉴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208-03
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于漪老师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曾作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她提出“取法乎上,以读促写”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知道,文本阅读是学生增加生活阅历和社会阅历,间接获取生活体验的最有效的途径;也就是说,阅读可以丰富思想,为学生的写作提供良好的契机。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展、延伸,让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创作的冲动、激情,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有依托感,且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教材是教学的凭借,是师生合作交流的平台。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要从学生的人生建构、知识建构和发展需要来处理文本,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新教材没有针对作文进行单独设计教学,忽略了作文教学的层次有序发展,使得很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另外,当前的语文考试现代文阅读都是针对课外,课文教不教似乎已经无所谓了,于是很多语文老师忽视对课文阅读的教学,而把心思全花在文言文、作文等的教学,我认为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新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不少课文都出自名家之笔,有很高的学习价值,把课文当作写作的范例无疑是诠释用教材这个理念的最好的行为方式。
一、在文本阅读中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文本阅读中养成记录和总结阅读成果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会随时遗忘阅读的内容,只有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刚开始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把自己觉得特别好的词句标出来,从让学生自己体味语言,从而增强学生的深入阅读文本的能力。
“读书即是动笔时”,鼓励学生以批阅的形式进行阅读。读书动笔既可以是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心得体会,也可以是疑惑;既可以是联想,也可以是想象。只要是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结果,都可以鼓励学生以“批阅”或“读书笔记”的形式写下来,然后在班内进行学习交流,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讨论中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除了养成动笔的习惯外,要改变学生作文词不达意、枯燥乏味的面貌,就要让学生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让他们在与美文的对话中领悟语言的内涵,让他们在美文的长河中畅游。阅读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而语言文字素质的综合体现就是语感,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内心与作者的共鸣。朱自清《背影》中“我”的四次流泪,其语言波澜跌宕,内蕴丰富深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采用托物言志手法,赋予紫藤萝以生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把紫藤萝那勃勃生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所以,我们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语言,因为作品丰富的意蕴皆在于字里行间,皆在于文字背后,对这些语言的积累和把握是首要的,如果没有能引导学生去体会、感知、理解,那么读这些文章就如同嚼蜡,也就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更不能在阅读中获得收益了。
新教材的文章都出自名家名作,语言的锤炼可见一斑,品味语言也就成了我们语文教学很重要的内容,教出语文味是当前很多教育专家所呼吁的。咬文嚼字、赏析优美词句,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教朱自清的散文《春》,赏析“春雨图”时,可指导学生辨析“笼”、“逼”等词的表达效果,从而获得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在课文《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平淡而有味的语言也给我们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曾经沧海难为水”的美妙诗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的绘声绘色的描写,引经用典的写作手法,能使文章更富文采,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吸收这些阅读课文的精华,在阅读中学会使用语言,从而不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品味了优美语句后,我们老师最重要任务是锤炼学生的语言,通过优美语句的赏析,学生可以采用仿写,或连词成句等手段训练学生的写作,短诗《雨之歌》最后一段“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这同爱情何其酷肖: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内涵丰富,意蕴深邃,要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而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仿写,扩展句子,让学生发挥想象,展开联想的翅膀,拓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用这样的句式“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微笑,
。”“它是感情大海的叹息,是思想天空的泪水,是心灵田野的微笑, 。”达到在阅读中获得写作的语言方面的指导,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在文本阅读中获取写作的思想泉源
作为人文科学的中学语文课,它的教育普遍性价值隐含在千差万别的选文中。以单篇呈现的教学文本,除了体裁的类型性以外,个别性、特殊性是其主要特色。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必定多种多样;而形式的选择完全决定于内容的性质意义、教育价值及其实现的可能。
新教材语文以单元为结构,涉及我们生活中的亲情、友情、环保、关爱大自然等一系列富有时代气息、内容丰富的文章,为我们的学生习作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同时,所选的课文比较贴近我们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状态,跟学生的思维、想法都极为近似,这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可。比如,学习了《珍珠鸟》、《斑羚飞渡》等课文后,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身心也经受了一次洗礼,这是一堂生动的关爱动物的思想教育课,虽然我们不提倡把语文上成思想教育课,但我们不能否认语文的人文气息。再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人类的行为已深深伤害了我们身边的动物朋友,学生就可以有感而发,写出关注生活的有意义的事来。再举朱自清的《春》的教学,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组织春游,通过踏青赏春,让学生感受明媚的春光,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季,感受时代的春天,从而表达对洞头海岛家乡的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的情感。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本,引领我们走进思想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单元课文教学当中,为我们学生提供了作文创作来源的思想宝库。生活积累是写作的源泉,但学生又很少关注我们的社会生活,也就没有了知识储备和生活积累,那么,优秀的课文无疑是获取知识、开阔学生某一领域的视野的很重要的渠道。就以八年级下册为例,《藤野先生》、《我的母亲》、《再塑生命》等课文,为我们学生在人物塑造、抓典型事件刻画人物性格、选材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写作范例。学了《组歌》两首后,我就让学生以《 之歌》为题,抒写对大自然万物的崇敬、赞美之情,于是,课堂上就有了美丽的《小溪流之歌》、《冬之歌》等丰富多彩的文章;第三单元“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这个主题教学,又为我们学生的作文提供了很好的写作内容,联系到七年级下的《珍珠鸟》、《斑羚飞渡》等优美的课文,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等就为我们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三、在文本阅读中形成写作的良好技能
写作除了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更要有娴熟的技巧,新教材的课文无疑为我们学生的写作技巧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1.空白艺术:画家做画时,不会把所有要画的都在纸上呈现出来,作家也一样,“布白艺术”是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写作手法,它不仅给学生在阅读中留下更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主人公对话。同时,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掌握这种空白艺术,为自己在以后的作文当中得到应用。学习课文《丰碑》,当读到“将军正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足有一分钟”时,同学们的表情特别严肃凝重,他们已经被深深地打动,情郁于内,发之于外。这正是以读促写的良好时机,在我的点拨下,同学们顺利地把那段“一分钟的定格(空白)”补了进去。
2.先抑后扬,形成事件、人物性格的急剧落差,是写作获得成功的很重要的手段。浙教版的《雨丝》一文,“我”对丈夫和老瓦匠这两个人物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又使得文章悬念叠生、疑团重重,把读者带到了一个又一个疑团当中,学生读了课文后,他们就可以很好地掌握“落差”这种写作技巧,为自己作文水平的提高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善于“化大为小”。《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作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而统之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写“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800字左右的篇幅内写出立意鲜明集中、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提醒同学们注意: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方面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阅读是写作的源泉,但写作要在阅读的基础上创新,培养学生创新的意识,而非简单的复制。这就是所谓的“独辟蹊径、表现个性”。《考试说明》“发展等级”要求考生作文“有个性特征”。要达到这一要求,必须增强“选择意识”。首先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要善于选择新的切入点,也就是从新的方面认识事物、表现事物。
4.同一题材的不同写法,创造写作手法的多样性。朱自清的《背影》和《台阶》两篇文章都写父亲,但写法却不尽相同,写作角度也迥异。《背影》从父亲对儿子的生活细节的关爱这个角度表现父亲深沉的爱,抓住父亲几次背影的描写就把一个爱儿子胜过一切的父亲形象刻画的淋漓尽致;《台阶》同样写父亲,但他从父亲为盖一幢多台阶的新房而付出大半辈子心血的经历来反映农村人那种为获得自尊的坚毅顽强的性格。这两篇文章给我们的学生以很大的启发,写人物可以多角度去刻画,可以打破常规,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通过课文的比较,学生在接下来的《我最尊敬的一个人》的写作中,写到母亲这个人物时,就不会再写到“我”生病了,母亲把“我”送到医院的情形。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感受,这归功于对课文文本的阅读深度,从中获得写作的灵感和技巧。
一、审视和反思,进行语言的升格训练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可以把自己一段时期的习作收集起来,就语言表达问题进行集中审视和反思,进行语言的升格训练,主要是看自己是否能够选用恰当的语言准确并且直接地将想法和感受传达给别人;是否有意识地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于一定的物象,通过对物象的生动描绘,来完成传达;是否有意识地选择生动的、灵活的句式,选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来装点自己的语言。从而形成这样的理念: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学会使用修饰限定语,让语言丰满、生动、可感,学会变叙述性活语为抒情活语,把常用的首尾写出彩……不要怕费时费力,实践证明这一训练所获得的回报常常是出人意料的。
二、提升作文语言水平的具体技巧
1.妙用动词、形容词,做到用词贴切
好处:巧妙运用动词、形容词、修饰词、叠字叠词等,使遣词造句生动活泼,丰富文章的意蕴。
如:(1)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的四季》
点评:用“细瘦”“锈钝”,分别修饰胳膊和犁,具体形象的强调了自身生活的艰苦和能力的欠缺,突出了少年时代的不幸命运,反衬了努力耕种自己人生的顽强精神。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荷塘月色》
2.巧用比喻,助于说理和描写
好处:这种手法就是把要说的话不直接说出来,而是借助形象的事物或情景曲折地说出来,这样说形象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人感受鲜明。
如:(1)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十八岁和其他》
点评:如果不用比喻,改为直陈,那么这段话就是――青春是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两相比较,我们发现原文抽象的概念被比喻成丰富的形象,这些鲜活的形象跳动在眼前,让我们领悟其意蕴和感情。
(2)人们在清醒地选择之后,明白了自己意志的支点,便像婴儿一样单纯而明朗了。
3.活用对偶与排比,做到文情并茂
好处:对偶和排比能为作文丰富意蕴、增强语势,增添文采,无论哪种文体,恰当运用,可以使文势增强。
如:(1)倾听是心灵的阳光,能映射出无边无际的美丽;倾听是心灵的雨露,能滋润出无穷无尽的神韵;倾听是大海的波涛,能翻起大浪滔天的巨澜;倾听是江河的洪流,能激起乱石穿空的壮观。拥有倾听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善于倾听的人生,才是睿智的人生。《自信和倾听》。
点评:倾听之于心灵,之于人生,是一种滋养,是一种丰富。作者先用排比,同意反复,铺陈倾听对于心灵的滋养。然后用一组对偶句,表达倾听的人生,是美丽的人生,睿智的人生。如果把这些语义用散句表达,意义就显得分散,气势被大大削弱,文采顿然失色。
【教学实录】
一、回忆交流,激感
师:前不久,我带大家到海边去观鸟,说说你看见了哪些鸟?哪种鸟给你的印象最深?
生:海边的水鸟真多,有很多我说不出名字。
生:我看见退潮后,沙滩上有许多鸟在觅食,有的嘴特别长,有的脚特别长,有的在沙滩上跑起来特别快,但就是说不出名来。
师:我们小洋口地区,现在已成为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据观鸟专家统计,每年在我们这个地区观察到的鸟类达到二百多种。
生:我们在洋口渔港码头,见到最多的就是海鸥。
师:你们观察到的海鸥是怎样的呢?以小组为单位先交流一下。
(学生四人小组组内展开交流,再全班汇报。)
二、观察想象,驰骋情智
师:海鸥是我们渔港见得较多的海鸟。老师拍摄了一些海鸥的照片,大家想不想看看?(教师出示拍摄的海鸥照片,有展翅翱翔的,有贴着水面低飞的,也有俯冲直下的,甚至有扎到水底的。)
师:说说你喜欢海鸥什么?
生:我喜欢海鸥肚子上洁白的羽毛,比白雪还白。
生:海鸥就像一个纯洁的精灵。我真担心,它那洁白的羽毛会被海水给蘸蓝了。
生:海鸥的翅尖也有一些黑灰色的羽毛,它像燕子一样,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眼睛圆圆的特别有神,嘴巴尖而长,爪子很有力。
师:你们注意到海鸥的外形特点,观察很仔细,说得很形象。你还喜欢它什么?
生:我喜欢在浅水中悠闲踱步的海鸥,显得温文尔雅。
生:我喜欢停落在桅杆上的海鸥,或者是站在礁石上的海鸥。
师:看上去,那些停落的海鸥在做什么呢?
生:它们静静地伫立,像是在欣赏大海的迷人风光,又像是在享受日光浴。(学生齐笑)
生:我特别喜欢它飞翔时的翅膀,那一对翅膀特别大,张开后几乎有它的身子的好几倍长。
生:我喜欢它飞行的姿势,有时翅膀纹丝不动,却能像一架迷你飞机一样稳稳地在天空滑行;有时展翅高飞,只要轻轻地扇动几下翅膀,就飞上高空;有时一个俯冲,就像离弦的箭射入水面,叼起一条小鱼,又轻快地飞上蓝天,真是一个飞翔的高手。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海鸥的几种飞行姿势你都描述得栩栩如生。其实海鸥那一俯冲是发现了水里的猎物――小鱼,因为它有一双锐利的眼睛。
生:我从资料上知道,如果海鸥离开水面,高高飞翔,成群结队地从大海远处飞向海边,或者成群的海鸥聚集在沙滩上或岩石缝里,则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所以有人把海鸥称作“气象预报员”。
生:我从书中知道,海鸥除了以鱼虾、蟹、贝为食外,还爱拣食船上人们抛弃的残羹剩饭,故海鸥又有“海港清洁工”的绰号。
师:是啊,我们通过观察和查找相关的资料,知道了有关海鸥的生活习性。海鸥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搜集的有关海鸥的一些资料。(教师出示收集的海鸥的生活习性)
(播放《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
师:听,多美的歌声,你在想什么呢?
生:海鸥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一定要保护它。
生:我好像看到海鸥像一位洁白的天使,正向我们快乐地招手。
生:大海那么美,如果没有海鸥,那就不美了。如果让我画大海,我一定会画上很多飞翔的海鸥。
师:你真是一个有心的孩子,相信你画出的大海一定会很美的。
生:海鸥迎风斗浪,搏击长空,它那种勇于拼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自主习作,放飞思维
师:说得真好,如果让你来写一写你眼中、你心中的海鸥,你想写些什么?
生:我想描写海鸥美丽的身姿,描写它在海上高飞的姿态。
生:我也想写写它戏水捉鱼的画面。
生:我觉得海鸥就是风浪中的精灵,不仅可以写海鸥矫健的身姿,也可以写它在风浪中勇于拼搏的精神。
师:现在大家拿起笔,写下你眼中的海鸥吧。
【案例赏析】
这是学生观鸟之后进行的一堂作文指导课,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交流共享观鸟的发现和收获。该课例借鉴情境教育思想,优选情境,在情境作文中有效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 优选情境,激发兴趣
儿童教育家李吉林概括出四大领域的情境课程,其中之一就是“源泉领域”:让儿童走进周围世界的“野外情境课程”,让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尽情地活动,真切地感受,为创造性地表达成文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本课例正是巧妙应用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野外情境课程,选择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海鸥,创设了两个生动的情境:一是课前的观鸟情境,老师组织学生海边观鸟,让真实生活情境作用于儿童的感官,刺激他们的大脑,形成鲜明、深刻的表象,为课堂表达建构基础。二是课上的画面情境,课堂中呈现观察时拍摄到的海鸥不同姿态的图片,帮助他们组织、积累语言,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内在的情感得到激发,表达的欲望增强,教师的放手更是让学生可以自由、不拘形式和内容地去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二、有效引导,激活想象
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五原则”中的“突出创造性”说的是:强调观察,在观察中丰富表象、储存表象,这是培养儿童创造性思维的首要步骤;强调想象,为创造新形象提供契机;鼓励求异,培养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生活处处皆语文。学生的作文题材的源泉就是社会生活。观察让儿童一步步去认识世界,观察中获得的感受会影响他们幼小的心灵。他们的精神世界、智慧及情感世界也随之丰富和发展起来。本课例中学生交流自己观察海鸥的所见所感完全是发自肺腑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是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的,也是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的。例如,当学生一开始只关注到海鸥的外形特点时,教师适时总结,点明学生善于抓住外形特点、叙述生动等特点,再鼓励学生及时拓展思路,追问“还喜欢什么”,一个问题让学生立刻变换了思维的角度,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观察要抓住特点去观察;当学生喜欢停落的海鸥时,教师立刻追问“停落的海鸥像在做什么呢?”立刻引发了学生妙趣横生的想象。
三、适当拓展,丰富表达
这节课,学生不但欣赏了老师拍摄的海鸥活动的画面,与他们观察到的海鸥形成了记忆的补充,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适时适量地补充了一些有关海鸥的相关知识,进一步丰富了对海鸥的认识。学生的观察是感性认识,老师的知识补充是理性的认识;而多次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又丰富了学生的认知。通过活动的开展,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学会了探究性学习,丰富了自己的积累。尤其是最后,通过歌曲的介入,让想象得以自由驰骋,作文写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注: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12年度教育学一般项目《习作情境创设与乡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BHA120051―11)”课题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组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
目录精选
我心中的儿童教育
一、从“弊端”中提出问题
二、“意境说”让我豁然开朗
三、美是教育的磁石
四、一切为了儿童的发展
五、反思产生顿悟
六、改革没有尽头
七、围绕一个“情”字去构建
八、创新教育理论顺其自然
九、情境课程是块富矿
十、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
我和学生在课堂里
一、荷花(纪实)
二、海底世界(三年级拓展阅读综合课)
三、月光曲(纪实)
四、小音乐家扬科(纪实)
五、草地夜行(四年级故事教学)
六、燕子(四年级散文教学)
七、桂林山水(五年级散文教学)
八、(五年级诗歌教学)
九、卖火柴的小女孩(五年级童话教学)
十、春姑娘的大柳筐(三年级想象作文)
十一、一瓶墨汁(纪实)(三年级情境作文纪实)
一、艺术 “变形”之现象
“变形”现象在艺术创作领域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那么,在文学作品中,创作主体能凭主观所想随意进行“变形”吗?什么是合乎情理的“变形”?什么是胡编滥造?为什么同一事物会出现相异的艺术形象?教师如果对这些问题混淆不清,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理解、体验,写作文不是随心所欲胡编一气,就是对被描述的客观外物不敢越雷池一步,仅是照镜式的叙说。因此,在教学时引导学生探究艺术“变形”的奥秘,对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或写作的能力,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变形”是个普遍的现象。学生的文章中常常出现诸如“树在向我们招手”“鸟儿为我们歌唱”的描述,这是“树”和“鸟儿”在欢悦情绪影响下在学生心目中的“变形”,是童稚心灵的创造。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艺术“变形”的精神,掌握“变形”规律,实非易事。笔者为促使学生探究“变形”的奥秘,列举多个典型“变形”例子,与学生共同分析,以深化学生对“变形”规律的认识。
二、艺术 “变形”之特点
艺术创作中的“变形”是指作家根据描写对象的特征、创作主体内在情绪状态与艺术表现的需要,对客观事物或社会现象的固有形态作出的一种改变,它强调了创作主体的主观因素。但是创作主体的主观作用又不能脱离创作客体、描写对象的特征,而凭主观随意性来进行“变形”。
镀金十字架,在将死的葛朗台的眼里幻化成为灿烂的金子。这是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在深入洞察了葛朗台的贪婪本质后所作的想象“变形”。
在想象和情感的作用下,在艺术创作的各个重要环节上都有可能发生“变形”现象。但这种“变形”是在掌握描写对象的质的规定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如《我的空中楼阁》中对夜景的描写:“小屋是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有的学生写夜空“暗蓝的天幕缀满星星,一轮明月照耀”,前者的描写给人无尽的美感,后者却令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在推进学生进行比较鉴赏的过程中,“变形”不能脱离描述对象的特征。
艺术“变形”不能随心所欲,不可胡编滥造,也不是无凭无据,而是有所遵循,有所依托,有所凭借的。“变形”不能离开描写对象固有的特征,“形”可变,但是有所限。画竹名家郑板桥说:“不特为竹写神,亦为竹写生”,这话鞭辟入里地道出了艺术“变形”的精髓。既“写神”又“写生”,“写神”与“写生”结伴而行,联袂相随。这就是艺术“变形”应遵循的矩。在这“矩”的规范下,人们可以顽强地甚至偏狂地追随自我的审美趣味,想象“变形”,便能写到“天机流露处,无古无今寸心知”,挥洒自如而不逾矩了。
三、艺术“变形”之规律
既然“变形”不能随意超越描写对象固有的精神特征,那么同一事物出现异象纷呈的现象作何解释?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奥妙,可令他们从另一艺术视角,深入领会并掌握艺术“变形”规律。
事物是复杂的、丰富的、多侧面、多层次的,它的精神特征也是如此。譬如“落日”既有辉煌的一面,又有瞬间即逝的一面;既有灿烂的金黄,又有越来越昏黄、暗淡的色泽变幻;具有虽沉没第二天又升起的特点。这就体现了艺术“变形”蕴含着无限创造的可能性,即使描绘同一事物也异彩纷呈。且看: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李商隐笔下的“落日”。这是个满涨着悲壮、苍凉、无奈的“落日”,以其哀怨的情味,敲打着多少老年人心门。
茅盾却把太阳的沉落仅仅看作是旅行了一天的暂时休息。第二天,它将从大海的东边腾地跃向空中,更加辉煌地照耀人间,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温暖和欢乐。它始终是一个充满着无限生机,朝气蓬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