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维护稳定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买了几十年菜,今年的蔬菜最贵!”“衣食住行,想不出不涨价的东西。”……老百姓的直观感受无疑是现状的真实反馈,物价攀升让工薪一族的钱包不断缩水。“涨声”已成为劫持公众幸福感的一大“主犯”。
通胀时代已经来临了吗?在涨价进行时,如何才能保证生活质量?老百姓的生存智慧和省钱秘笈都有哪些?国家如何缓解涨价带来的民生之痛?
“带饭族”与“棉里藏针”
最近有点“物价凶猛”的势头,即便是不那么敏感的人,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物价造成的压力。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绝对的刚需,一天都离不开。随着价格蹦跳着往高处走,大家都感到有点儿肉疼。
家住马家堡的白领张新是个典型的“月光族”,每月的主要花费就是吃饭和购物。中午她常常以快餐解决问题。可张新却悲催地发现,无论是像麦当劳这样的洋快餐,还是中式盒饭,价目单都在悄没声儿地改变着。
“甜筒、新地、薯条、派等都涨了五毛,巨无霸14块了,麦香鱼12块了……”张新门儿清地跟记者列举着。而其官网早已发出公告:2010年11月17日起,麦当劳将在中国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对部分产品的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在0.5元~1.0元人民币之间。此次调价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及原材料价格的变动”。
单位附近中餐馆子也不少,可一夜之间,大家商量好似的,菜单价格位置密密麻麻贴上了即时贴,一个新的数字覆盖在上面,彻底更换菜单者亦大有人在。“鱼香肉丝盖饭五一之后就从12块涨到了15块,几乎每个菜品都有3~5块的涨幅。”张新无奈地说:“别小看3块5块,一个月下来,100多打了水漂。”
这轮涨价倒是让张新下定了决心,既然在外吃既贵又不健康,还不如自己从家里带饭。抱有同样想法的同事不乏其人。在大家的撺掇下,老板买了一台微波炉,供大家加热午餐。餐厅涨价将一干人等推到了“带饭族”的行列。每天下班后,张新直奔菜市场,一气儿买足两顿的量,晚上基本围着灶台转了。等她把一切拾掇停当,抬眼一看表,时针奔着9去了。
吃饭还好说,最让张新不能忍受的是飞奔的服装价格。逛街一直是她的最大爱好,虽然月入3000多,在北京活得紧紧巴巴,但并不影响她强烈的购物欲。今年各大商场着实伤了张新的心,一圈儿逛下来,“找不到低于500的毛衣”。就连她最爱的某品牌也毫不留情,新品定价比去年涨了40%。“以前一件牛角扣羊毛大衣1500就能拿下,今年绝不低于2200。”
曾经大把扔在服装上的钱,今年不得不控制一下了。张新开始格外留意各大商场的促销广告,分析对比,然后敲定最实惠的一家。“不低于5折绝对不考虑。”张新咬牙切齿地说。于是,逛街慢慢成了“window shopping”,张新将主要战场转移到网络购物上,“不讲究牌子了,价格至上。”
这便是传说中的“棉里藏针”!据统计,现阶段棉花价格比起年初时涨了将近20%。当“疯狂的棉花”遭遇“千年极寒”,注定碰撞出涨价的火花。
翟大妈变身“海豚族”
家住南十里居的翟大妈对蔬菜价格非常敏感,说今年的菜价像“坐过山车”,“昨天那卖菜的小伙子还说呢,现在卖菜都有点像炒股了。”
在翟大妈的印象中,菜价是从今年3月开始出现持续上涨迹象的。“基本上没有1块钱以下的菜了,买了这么多年菜,今年最贵!”最离谱的是绿豆和生姜,“去年三四块钱一斤的绿豆,今年夏天飙到了10多块,你说离谱不离谱?”而生姜也“姜”了翟大妈一军,“翻了好几倍,八九块钱一斤!”
以往置办齐老两口一天的蔬菜,十几块钱就够了,今年动辄就花出去三四十,翟大妈感觉“总是在往外掏50、100的大票儿”。菜价最高的6、7月份,有位亲戚甚至大早晨从通州赶到南四环外的新发地农贸批发市场,只为买到更便宜的菜。翟大妈虽然没有亲戚那么夸张,但也琢磨着省钱的招儿呢。
进入11月份后,北京蔬菜日平均价格攀升到每公斤3元的历史最高水平,蔬菜价格普涨现象明显,和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绝大多数农产品价格都要贵50%以上。
近来,大白菜、土豆等冬季主流蔬菜价格相对便宜,翟大妈一口气儿买了3棵大白菜、5斤土豆、3斤山药。平时再买点绿叶菜,够老两口对付一个月的。“现在买这些菜便宜,而且存放起来方便,多买点防涨价。”翟大妈说道。
巧的是,一天翟大妈遛弯到酒仙桥街道高家园社区,看到那里的居民最近也热衷于囤菜、囤葱,大家兴致勃勃地交流菜价信息,结伴淘便宜菜。他们重拾多年前的“囤菜”习惯,手忙脚乱地做支架、搭木板、晾菜、盖棉被……一切既熟悉又陌生。
翟大妈深受启发,很快加入到囤菜的行列中来,不知不觉竟变成了“海豚(囤)族”。阳台被开发利用起来,成了白菜和大葱的常驻地。翟大妈不厌其烦地跟记者分享着囤菜的心得体会,“囤200斤白菜能省小100块钱!冬储白菜隔一段时间翻动一次,通风透气。大葱就不一样了,不吃不动,尽量少碰。”
从10月上旬开始,食用油的价格就出现了涨价的苗头。翟大妈对超市各种农副产品的价格了如指掌,“每桶涨了几块钱,10块钱以内”。“这一年下来,零敲碎打也不少钱呢!”翟大妈决心等着超市促销的时候,来一次大宗购物,多买几桶囤着。“不知道以后价格会怎么样?”这一刻,翟大妈思考的眼神流露出经济学家的范儿,看来物价上涨带给老辈人的压力着实不小。
快递声声涨,网店声声怨
刀锋是一家经营家居用品的淘宝店主,最近生意大幅下滑,他怨气满腹却也无可奈何。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快递”。众所周知,网络销售犹如一支强心针,极大地带动了物流产业。据报道,2009年度我国网购金额达到2670亿元,而今年,这个数字将改写为惊人的4000亿。
这些本都是利好消息,各网络卖家摩拳擦掌,希望在电子商务中分一杯羹。然而,快递费用上调却令大家叫苦不迭。从11月起,每笔快件价格大致上涨1元~2元,这已经是民营快递行业在一年多时间里的第三次涨价潮。
刀锋抱怨说:“网店的利润本来就薄,各卖家竞争激烈,一般以量取胜。我这店大部分商品单价不高,快递价格一抬,买家觉得不值便放弃了。这个月的营业额下降了三分之一。”
11月1日,圆通宣布涨价,省内快递价上调1.5元/票,跨区域上调2元/票。刀锋转而与韵达合作,好日子没过2天,韵达忙不迭跟进。
以往,如果是老顾客,刀锋一般给予包邮费的优惠,现在却不能随随便便承诺了。为了维护客源,刀锋琢磨着是不是换一家小型的快递公司,以降低成本。然而,才合作了一个星期便终止了,顾客一致反映新快递派送时间过长、服务态度良莠不齐等问题。刀锋只好又去吃回头草。
在这一轮涨价冲击波中,快递业内人士也是一肚子苦水,声称涨价是不得已而为之。油价上涨、人工费用提高,快递成本投入水涨船高。“如不上调快递费,无法保证盈利。”某快递公司一位陈姓经理说:“大多数快递员主要开燃气助动车,而燃气成本从400元/月涨到了700元/月。不涨不行啊!”
见招拆招,省钱秘笈大盘点
在一浪接一浪的涨价波涛中,消极忍受不是办法,开源节流才是解决之道。开源,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节流却是动动脑筋就见成效。网络上各种省钱秘笈、消费宝典应运而生,仅供参考,究竟适不适合自己,还是因人而异。但无论如何,保证生活质量不下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
一、晚上9点去超市。
一般来说,超市中果盘、沙拉、糕点、熟食等食物都会在晚上9点开始打折,最终的价格可能是标签上的一半。你能抵御这亲民的价格吗?
二、上午购买机票最便宜。
机票的折扣通常会隔夜重新调整,因此上午购买最划算。另外,尽量避免周一上午和周四晚上出行,这两个时段旅客最多。理想的飞行时刻是:每天中午及一周的中间日子。
乘坐转机航班比直飞航班便宜许多;选择规模相对小的航空公司航班,通常比超大型航空公司航班便宜;如果在携程网上订票,注意“往返特价区”一栏,订购往返机票会比购买两张单程票便宜40%~60%不等。
三、选购超市自有品牌。
购买日常用品,超市自有品牌是物美价廉的选择,它们的质量通常与品牌商品区别不大,价钱却便宜不少。
四、打折电影不容错过。
除了众人皆知的星期二全天电影半价外,有的电影院特地推出“女士之夜”,女生可享受半价优惠。此外,还有“信用卡之夜”――持指定信用卡即可半价。别忘了划算的“早场大片”,只要早起一会儿,就享受对折的待遇,何乐不为?
五、打车时每15公里抬表结账一次。
大多数人只知道夜晚11点以后起步价多收钱,殊不知夜间行驶每公里都要多交20%的费用。如果你乘坐距离超过15公里,就要求司机开到15公里后抬表结账一次,或干脆换车,因为超过15公里就要支付往返空驶费。
六、旅行时住大学的招待所。
经济型酒店越来越不经济,把目光投向大学里的招待所吧。100多元就可以住标准间,有的大学风景秀丽、人文气息浓郁,本来就是一处景点,那样的话就更值了。
七、使用联名信用卡,一边花一边赚。
联名信用卡是发卡银行与盈利机构(比如航空公司或百货公司)共同发行的信用卡。持联名卡除了可享受信用卡的便利外,还能得到盈利机构提供的一定比例的折扣和回赠,或其他增值服务。推荐有车族办张建行汽车龙卡,加油、维修保养、车险、租车都有优惠;“空中飞人”可办理上航浦发联名信用卡,不但积累里程,还能享受登机专属柜台,机票买一赠一。
八、购买电器时认准节能标志。
当你购买新电器时,别忘了找一找节能推荐标志,这个标志意味着电器运转成本更低,也更环保。一年下来,可以节约不少电费呢!
九、能发飞信时,绝不发短信
飞信这项发明实在太伟大了!在键盘上敲敲字,一按回车,信息就发送到对方手机上了,而且一分钱不用花。
稳定物价的政策风暴
国家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的重中之重。近来,一系列与老百姓利益切身相关的政策纷纷出台。
从2010年11月中旬开始,我国各级政府掀起了稳定物价的“政策风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部分农产品的价格已经出现松动,能源价格相对稳定,系列调控举措在短期内已产生了效果。
11月底,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作出修改,“稳物价保民生”组合拳将继续发力。国务院出台了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若干政策措施,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另外,将相互串通、恶意囤积、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以哄抬价格、牟取暴利的行为作为惩处重点,并加大了处罚力度。与此同时,为了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发改委5天发出9条管控通知,调控力度前所未有。
除行政手段外,稳定物价的根本在于控制货币发行量和投放格局。11月,央行在9天之内已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进一步收紧了国内货币市场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