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防震减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防震减灾就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主要的解法是设计提高防震能力的建筑。
2、监测方法,地震孕育过程中常常出现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学、大地测量学、气象学及生物学等学科领域中的各种异常现象。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有70多次中强以上地震前记录到1000余条前兆异常。由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是极其复杂的,因此,地震前兆也是丰富多样的。经过整理和研究,可将这些异常归为10大类:地震学前兆、地壳形变、地磁、地电、重力、水文、地球化学、地下流体(水、汽、气、油)动态,应力应变、气象异常、宏观前兆现象等。以上前兆,地震工作者都进行了科学的监测。只有综合分析、研究这些前兆,才能捕捉到地震前兆信息。
3、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观测和记录地震的仪器叫“地震仪”。公元132年7月(东汉汉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有八个方位,每个方位上均有一条口含铜珠的龙,在每条龙的下方都有一只蟾蜍与其对应。任何一方如有地震发生,该方向龙口所含铜珠即落人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测出发生地震的方向。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张衡开创了人类使用仪器观测地震的新纪元,他被誉为地震仪之父。
4、何谓地震预报,地震预报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预报是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以及地震影响烈度和破坏易损程度的预测。通常,地震预报的三要素主要是指发震时间、地点和震级。
(来源:文章屋网 )
自然灾害是无情的,很多人的生命都是丧生于自然灾害,其别是地震的破坏性最强,这次班会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地震,也希望大家能在这节课中学到地震逃生的方法。
【引入】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班会,让学生知道地震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害。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教育学生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活动准备】视频播放,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主题:
2019年的5月12日就这样写入了历史,当天十四时二十八分,突如其来的汶川8.0级地震,震动了汶川,震动了亿万国人的心。一个个美丽的县城,那样令人神往的天府之国,顷刻间天崩地裂,断壁残垣。沉痛的瞬间,心痛的数字,染血的孩子,受伤的脸庞…久久萦绕在我们心中。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为我们敲醒了防范的警钟,平时我们的生活很幸福,其实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亲爱的同学们,你做好战胜地震的准备了么?
二、地震前准备:让防震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备无患。
1、地震前应做哪些准备?
学习地震基本急救知识,制订家庭应急预案,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备好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家具物品摆放要重的在下、轻的在上。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2、如何做好疏散准备?
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熟悉周围环境,了解避难场所,地震时可沿指定路线及时疏散。
三、地震时自救知识:
1、地震时的避震原则是什么?
(应就近伏在床下、桌下和小跨间房屋里等安全角落,待震后迅速撤离。)
2、地震时怎样自救?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做补充和总结。
1只有能做到,首先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用枕头或手或坐垫保护头部。
2在平房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3在楼房遵循就近躲避原则。就近躲避到床、桌下登“安全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千万不要坐电梯。
4在教室内不要向教室外面跑,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在操场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5在街道上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等。
6一旦震动停止,就要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被埋压时最重要的是树立生存信心,沉着冷静。首先挪开头部周围的杂物,保持呼吸畅通,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用砖、木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不要哭喊,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休息,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用简易的办法包扎好伤口,以免失血太多,造成昏迷。要节约饮食,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使用,发出求救信号时可采用敲击水管的办法。
四、地震后互救知识:
1、震后救人原则是先救近处的人。无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以免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先救青壮年。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先救容易救的人。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2、首先请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采取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援者。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判定被埋压人员位置。在保持通风(通气)的前提下,做好标志,等待专业救援队人员前来救治
3、接近被埋压人时,不要用利器刨挖。注意分清支撑物与一般埋压物,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人员造成新的伤害。首先暴露被埋压者头部,清除口、鼻内的尘土,保证幸存者呼吸顺畅。在抬救过程中不可强拉硬拖,避免使被救者身体再次受到损伤。蒙上眼睛,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不可突然接受大量新鲜空气,不可一次进食过多。避免被救人员情绪过于激动。
学校防震知识
桌椅摆放与窗户、外墙保持一定距离,以免外墙塌倒伤人,留出一定通道,便于紧急撤离,年小体弱、有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能迅速撤离的方位;加固课桌、讲台,便于藏身避震;检查和加固教室的悬挂物;门窗玻璃贴上防震胶带,防止玻璃震碎伤人。
在熟悉学校周围地形、环境基础上,可进行防震演练活动,包括:室内一分钟紧急避震,震后迅速撤离教室的疏散演习,自救、互救练习等。演练活动时间要短,疏散、撤离要快,才能达到避震效果好的要求。
正在上课时,要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必要时应在室外上课。
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校)应经常在课堂宣导防震常识,并教导学生避难事宜,举行防震演习。
1.教室的照明灯具、实验室的橱柜及图书馆的书架应加以固定。
2.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3.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4.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5.地震时如在行驶中之校车,应留在座位上勿动,直至车辆停妥。
地震小常识
1.什么叫地震?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2.为什么会发生地震?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3.地震来临时有前兆吗?这些前兆是真实的吗?我们可以用它来作判断吗?
地震来临时一般是会有前兆的。例如先来小地震再来大地震,地下电、磁、热和水等物质运动变化可能会影响到生物界的神经,从而产生了地震前兆,但这些前兆也不完全可靠。从地震监测的角度来分析,如果监测网精度和广度足够的话,我们可以对这些变化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推断出是否有大地震来临。但也有些地震是没有前兆的,发生地震的原理比较复杂。
地震来了怎么办
1.是跑是躲不要犹豫
一次地震,从人们感觉震动到房屋开始倒塌,通常有十几秒钟的时间间隔。经验告诉我们:震是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中的好办法,这处办法尤其适合处在楼房内或人多场所的人。如果你住在平房,迅速跑到室外避震也是可取的。但是,一定要迅速采取措施,不要犹豫,以免在犹豫中丧失生存的机遇。
2.采取正确的姿势
躲避地震时要尽量降低身体的重心;蹲下或会下时,要尽量蜷曲身体;趴下时要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条件时,可用身边的物品,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条件允许最好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3.寻找安全的地方
在室外,安全的地方是远离建筑物空地。在室内,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比如:楼房中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厨房、卫生间;家中牢固的桌下、床下、家具旁,内承重墙角;教室的讲台、书桌下;商场书店的结实柜台、室内立柱附近;影剧院的排椅下;工厂车间内的机床、大型设备附近等。
4.震后迅速撤离
地震发生之后,受损的房屋是最危险的场所,一旦震动停止,要马上撤离。如果是在家中遇到地震,在撤离前要灭掉明火,关掉煤气,切断电源,防止火灾发生。
5.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睛,扼住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避开人多的地方;
·要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高大烟囱、水塔下,避开立交桥等一类结构复杂的构筑物;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如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广告牌、吊车等;
·避开危险场所,如:狭窄街道、危旧房屋、危墙、高门等。
看过“学校防震减灾知识”的人还看了:
1.学校防震减灾的应急预案
2.防震减灾知识题库
3.防震减灾安全知识
一、以思想政治建设引领防震减灾工作
(一)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二)强化干部职工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加强对干部职工
意识形态工作的教育培训,教育引导全局干部职工牢固树立“震情第一”意识,时刻自己是地震人和身负百姓地震安全的使命。
(三)讲政治,听指挥,主动融入县委县政府各年度工作部署;筹资出力,完成所包乡村“两联一进”群众工作、“三域一居”环境整治和脱贫攻坚联乡包村各年度工作任务;协助省地震局工作组,完成地震灾害风险调研工作;配合州政府工作组,完成县建设工程地震安全监管专项督查工作。
二、常态化推进地震监测预报及震情跟踪工作
(一)加强震情值班制度,提高地震预报水平。加强震情值班制度,制定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专人负责,加强重要宏观异常前兆观测点的保护工作,定时与地震台及周边县地震系,做好地震信息交流,积极捕捉宏微观信息。及时上报震情信息,认真填写周、月、季、半年、年度地震分析预报表。
(二)加强震情跟踪工作。一是调整宏观异常观测点;二是加强震情值班制度,与地震台保持业务联系,利用他们的监测手段来加强震情监视和震情跟踪工作;三是加强对防震减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平台的运用和管理,依靠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行资源共享;四是保护地震监测设施设备,切实做好我县境内强震台、地震烈度仪、多分量(AETA)实验站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
三、夯实地震灾害预防基础工作
(一)积极推进“三网一员”建设工作。为建立建全地震宏观监测、灾情速报和科普宣传网,完善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配置,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充分发挥“三网一员”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作用,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防震减灾事业,为我县地震预测预警提供及时可靠的前兆信息。
(二)以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周专题科普宣传为契机,做实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联合县应急管理局等多部门,在城关小学(全县人口最密集的学校)组织开展以“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的地震应急避险、消防救援、洪灾避险疏散多科目应急演练。面向乡镇、学校、卫生院发放《地震知识100问》、《民居抗震设防知识读本》、《防震减灾宣传挂历》等,五年累计达18127本(份、套),每年都在古城内十字路口联合县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开展防震减灾社会宣传活动,保障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七进”活动常态化开展。
(三)狠抓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及农居抗震设防指导工作。加强抗震设防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落实抗震设防工作落实情况,将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加强对重大建设项目和重点工程监控管理力度,全面了解全县工程项目的建设情况,督促工程业主加强抗震设防审批工作,五年共办理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设防备案审查37件。《县城乡居民住宅地震保险方案》出台,在全县逐步推开。
(四)防震减灾项目建设快速推进。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1:1万城市活断层普查、勘查项目完成2019年度、2020年度目标任务;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子项目基准台建设,完成上八寨地震台、岷江地震台、川主寺牧场地震台建设任务;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挂网招标;毛尔盖克藏村二组、三组断层气二氧化碳观测点建成运营;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信息服务终端完成中学、城关小学、白羊小河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县防震减灾局局部布设安装;黄龙乡三舍驿GNSS监测站建设竣工;多分量(AETA)地震前兆观测实验站落户我县岷江乡、地震台和九黄机场。
四、集思广益,励精图治,工作成绩斐然
五年里,我们集思广益,克服人员少,经费短缺,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困难,除开展常规的防震减灾三大体系工作外,期间还接受了行政机构改革,部分行政权力得以有序转递,开展了行政权力清理,保留了行政许可1项,行政处罚4项,行政强制2项,行政检查3项,行政奖励1项,其他行权3项。我们励精图治,紧盯目标任务不放松,统筹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竭力做实国家局、省、州局交办的相关工作。2017年,“8.8”九寨沟7.0级地震应急处置得到国家局专家领导和省局专家领导的高度认可,被州局评为地震应急处置先进单位,并被通知到九寨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接受副指挥长的口头表杨,还得到省地震局雷建成副局长的实物(应急救援装备)奖励。五年来的工作,在全州防震减灾年度综合考核中获得二等奖,单项考核抗震设防管理、地震科普宣传、法治机关创建、地震应急演练、地震烈度速
报与预警工程项目推进、地震应急处置等获先进单位7次,获优秀奖6次。
五、2021年工作计划
2021年,将认真贯彻落实关于防灾减灾工作重要论述和工作部署,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全面提升综合防灾能力,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的地震安全保障,重点要做实以下工作。
(一)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州防震减灾局长会议精神,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保证目标任务。
(二)积极稳妥推进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实施;
(三)做实做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四)严格地震监测预报、震情跟踪和信息报送;
(五)做实强震台、多分量(AETA)地震前兆观测实验站、地震短临观测台、局内部防震减灾综合数值平台等的运维工作;
(一)地震灾害情况
上个世纪以来,中国大陆87%的7级以上地震发生在西部地区。新疆地处欧亚地震带,强震活动居全国首位,二十世纪以来,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百余次,平均每年发生一次6级以上地震,每7-8年发生一次7级以上地震,每100年发生2-3次8级以上地震。全区近60%的面积,包括80%以上的绿州、70%的市、县和绝大多数重要经济区,处于地震多发的高危险区。自1996年以来,新疆发生破坏性地震34次,造成327人死亡,数千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
(二)防震减灾“十五”发展概况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经过“十五”规划的实施,在国家和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推进,防震减灾能力显著提高。
——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依法行政逐步纳入法制轨道。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自治区及各地、州、市(县)防震减灾管理机构逐步健全,形成了各级政府及部门领导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和应急指挥体系;自治区及部分地、州、市相继颁布了防震减灾有关法规和管理办法,防震减灾法规体系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依法行政不断推进。
——“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取得可喜成果。在“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支持下,基本完成了8个前兆综合观测台站、56个测震台站、1个功能台阵、1个流动数字地震台网、147个强地面运动观测台站以及防震减灾中心等地震监测基础设施的建设;完成了新疆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和地震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实施了乌鲁木齐市活断层探测及危险性评价示范工程;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集地震监测预报、科学研究、应急指挥和科普宣传为一体的防震减灾综合楼。通过项目实施,大部分地震观测台站实现了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共享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全区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普遍提高0.5级,大震速报和定位精度明显提高。在地震预报实践方面,年度地震危险区的预测更加趋于准确,在短临预报的科学探索与实践中取得多次有减灾实效的预报。防震减灾科学研究继续深入,部分领域的研究成果在全国继续处于领先水平。
——地震应急能力不断提高。组建了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指挥的新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地震应急救援体系已初具规模。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已在全区逐级展开,各项措施不断完善。
——震害防御工作全面推进。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若干规定》颁布实施以来,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有效推进,部分地、州、市出台了配套管理办法,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了政府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逐步规范,城市和重大工程建设抗震设防及其监管能力有所提高;在自治区领导的关注和全社会的支持下,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和震区恢复重建工作实施规范,成效显著,并在全国取得很好的示范性作用;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明显提高,地震谣言及造成的社会影响显著减少。
防震减灾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是地震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地震监测能力不能满足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的需求,尚有许多监测盲区。地震监测和地震前兆观测的台网布局密度分别为0.34台(项)/万平方公里、0.62台(项)/万平方公里,与全国平均水平〔地震观测1台(项)/万平方公里,地震前兆观测2-3台(项)/万平方公里〕相比有很大差距,达不到应有的观测密度,严重制约了我区地震预报能力的提高。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震害防御水平和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部分法律法规及相关措施得不到落实;社会防灾能力和公众防灾意识整体水平不强,宣传教育缺乏整体规划和应有的经费支持,宣传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震害防御科技支撑与积累不足,对城市和重大工程建设起关键防御作用的基础探测资料和数据信息缺乏。三是地震灾害作为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预警和抢险救灾机制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地震灾情获取能力不足,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应急避难场所、应急物资储备等问题有待落实,各级政府实施地震应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三)未来地震形势及灾害估计
根据2006-2020年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规划方案:乌鲁木齐至乌苏、库尔勒至库车、喀什至塔什库尔干列入全国24个重点监视防御区,未来存在发生6-7级地震的危险性。研究认为:2020年前我国大陆可能发生10余次7级以上强地震,甚至有发生8级左右特大地震的可能,强震活动的主体地区是大陆西部。依照《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年),我区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奎屯、博乐、伊宁、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阿图什等重要城市均位于地震烈度Ⅶ度以上高烈度区。这些城市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大,囊括了自治区绝大部分重点经济发展区和国家能源接续基地。这些区域或邻近地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将造成建筑物的大面积破坏和数以百(千)计的人员伤亡,同时严重威胁着重大建设工程安全和城市化进程,输油(气)管线、水利、交通、通讯等重要工程和城市生命线工程都可能遭受强烈地震的破坏,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的停滞和社会功能的瘫痪。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防震减灾的需求
防灾减灾作为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保障,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中央“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战略部署和自治区**发展目标,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对防震减灾的需求主要是:对地震灾害事件可以预期,减少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地震应急与救灾反应系统快速有效,把应急状态控制在局部范围,减少灾害对社会正常生活秩序的冲击或影响,缩短恢复周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害给社会生活、经济运行、能源安全、重点项目造成的中断或迟滞;公众生活环境更加安全,有充足的防震减灾公共产品可供选择。
二、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国发〔**〕25号)精神,**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坚持防震减灾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预防、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以政府为主导,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不断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充分发挥防震减灾在维护国家公共安全、构建和谐社会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指导思想的统领下,要把握以下要点:
——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的需求和社会发展作为防震减灾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把营造有利于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
——防震减灾事业是面向全社会,造福百姓的公共服务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政府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去,理顺投资渠道,完善社会防御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共享成果。
——各级政府必须全面部署和履行防震减灾工作。地震、建设、民政、国土、经贸、水利、电力、交通、能源、化工等行业要按照国家、自治区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进行统筹部署,并列入行业规划,发挥部门的功能和作用,履行职责,强化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按照国家有重点的全面防御的战略,采取有效的措施,实行预测、预防、救助全方位综合管理。
——积极推进科技发展和创新。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支撑是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全面发展的关键,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引进和留住人才,优化人才资源,人才强业,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和交流,进行地震灾害、机理、规律和监测预报、减灾救灾技术研究开发。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区基本具备综合防御6级左右、相当于各地区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乌昌地区及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中心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各类生命线工程和重要工程、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公共设施,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新建农村民居全部采取抗震措施,城乡地震综合防御能力全面提升;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救灾物资储备体系、预警机制、救灾保障与联动机制完善,震后24小时内灾民得到初步生活和医疗救助;首府城市和重点监视防御区中心城市有避难场所;重大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具备地震紧急处置设施;建成地表观测、空间观测和地下观测相结合的立体观测系统,形成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强震多发区有效的监测能力,地震短临和临震预报有所突破。
2.**发展目标
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城市和农牧区率先达到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乌昌地区、天山北坡经济带、南疆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农牧区以及重大工程、重要设施、生命线工程全部达到;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其它城镇达到70%、农牧区达到80%;全区其它地震烈度在Ⅵ度以上的城市、城镇60%达到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
——整体提高全区地震监测能力。加强地震监测台网建设,消除监测盲区。重点监视防御区监测能力提高到1.5—2.0级,周边地区提高到2.5—3.0级,前兆台网观测密度达到2-3台项/万平方公里;在强震多发地区建立地震预报试验场,开展多学科、大密度、实时分析的预报探索;发展空间对地观测、城市深井综合观测和流动跟踪观测。
——水库、油(气)田、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和建筑群,都要按有关规定建设专用地震台网和强震动监测设施。
——制定规范的地震信息、危险区预警判定等办法,及时向社会震情、灾情、应急避险、抗震救灾、震后趋势判定等信息。
——显著提高城乡防御地震灾害能力。城市一般建筑要全部达到区划图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重大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要全部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抗震设防。地震烈度Ⅵ度及以上的农牧区新建房屋全部采取抗震措施。继续推进城镇抗震安居工程。推进地震预测群防工作和基层乡(镇)“三网一员”体系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支持下的巨灾保险制度和风险分散机制。
——加强基础性研究。依靠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引进人才和智力,积极开展跨国界的科技合作与交流,利用新疆地震多发的地缘条件,在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和地震中短期预报中有所推进和突破。
——提高全民防震减灾综合素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和法规教育纳入中小学教程和“五五”普法,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达到40%。发展1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社区、街道办事处等基层组织的作用,全面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加强地震应急与救援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震救援、应急预案和社会动员机制,落实措施,定期演练。大中城市和重要工矿企业要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应急避险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救灾物资储备覆盖全区70%以上地区,震后24小时内灾区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3.到2015年的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烈度Ⅵ度以上的城市、县城(镇)和农牧区全部达到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城市、重大工程、重要基础设施、易产生次生灾害的设施和城市生命线工程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与5年前相比有显著提高。
4.到2020年的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区所有城市、城镇和农牧区全部具备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其中乌昌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防震减灾综合能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遭遇6级左右地震时,震前有一定程度的预报(预警),人口稠密地区人员伤亡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一,房屋倒塌不超过5%,不会造成严重破坏并引发大规模次生灾害,生命线工程不会严重破坏而导致功能失效。
(三)发展战略
1.把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地震安全作为重中之重
我区大部分城市处于地震烈度Ⅶ度以上的高危险区,尤其是乌鲁木齐以及地、州、市中心城市大多位于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一旦发生破坏性地震,将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并可能引发严重次生灾害。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并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不断提高城市综合防御地震灾害的能力;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监管力度,重大建设工程必须按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加强城市地震应急与救援体系、救灾与恢复能力的建设;地震部门要加强城市地震监测,改造城市范围内地震监测台站,开展深井综合观测,消弱城市发展对地震观测的影响,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2.依法加强城乡防震减灾社会管理
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通过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实施,做好公共设施的抗震设防、居住环境的地震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震后恢复重建等工作。防震减灾社会管理要向农村扩展,逐步加强村镇建设的抗震设防管理与服务。
3.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供适用的公共产品
在提升防震减灾基础设施水平的基础上,推进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的协调发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我区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水平相适应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体系。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实施,为社会、企业和公众提供充足适用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和产品。
4.加强科技创新,为防震减灾提供基础支持
根据新疆特殊的强震活动背景,以地震观测技术和地震科学基础研究新技术、新成果为依托,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结合新疆监测区域大、地形复杂的特点,大力发展和应用空间对地观测。通过推进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和天山地震预报试验场的建设,逐步发展数值预报,显著提高地震预报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实现经验性预测到物理预测的过渡。通过地震区划技术攻关和区划图编制、参与重大工程和新型复杂结构抗震标准研究及生命线系统应急处置等关键技术研究,提升我区地震灾害预防的科技支撑。通过地震灾害现场信息系统、灾害动态监测和共享技术平台的建设以及地震现场救援技术开发,提高我区的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
5.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
各级政府要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和科普基地、科普网络建设;对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人口稠密地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应对地震灾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地震、民政、宣传和教育部门要采取有效的形式推进广大农牧区的地震科普宣传力度。要逐步在城市建立地震灾害信息制度,使各级政府部门和公众科学有效地防御和应对地震灾害。
三、**主要任务
**我区防震减灾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震监测预报和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有重点地提高城市、重大生命线工程和农牧区的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完善突发地震事件救援体系,提高各级政府地震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一)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1.整体提高全区监测能力,消除地震监测盲区。提高重点监视防御区台网布局密度,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到1.5~2.0级,周边和地震监测盲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提升到2.5~3.0级,前兆台网观测密度达到2~3台项/万平方公里,并实现观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在强震多发区建立地震预报试验场,开展多学科、大密度、实时分析的预报探索;在城市发展深井综合观测,改造现有观测台站;发展空间对地观测,包括GPS观测、卫星及卫星遥感观测;发展综合流动观测,弥补台网布局不足,强化主要发震构造的定期形变综合观测和对预报区的短临异常信息的跟踪观测;按分片组网的方式,对全区有人值守综合观测台站进行优化改造,改善台站的观测、工作和生活条件。在整体提升新疆地震监测台网能力的基础上,按照“以场求源”的科学思路,应用高新观测技术和综合立体观测系统获取的高精度、大动态、高分辨率观测资料,构建地震综合预测技术平台,提高短临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
2.水库、油(气)田和重大工程等建设,要按有关规定建设专用地震台网。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筑群和生命线工程应依法设置强震动监测设施。并依据《地震监测管理条例》进行管理,形成专业与专用相结合、整体与局部互补、资源共享的地震监测网络。
3.依法保护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在全区观测环境状况调研的基础上,按《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加强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并与当地规划和建设部门建立备案和征求意见制度,形成地震监测设施保护的长效机制。
(二)努力提高地震预报和政府应急管理决策水平
1.继续深入开展地震预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保持地震预报实践的先进水平。在积极推进地震监测台网建设和地震预报实验场建设的基础上,提高地震预测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研究、判定未来五至十五年地震趋势,及时提出灾害预测意见。
2.加强各级政府的领导和行政管理能力,完善经费投入渠道,协助政府制定、落实相应的防御工作措施,做到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到位。
3.坚持地震专业队伍和群测群防相结合,科学家预测和政府应急管理风险决策相结合,努力实现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报。
4.制定规范的地震信息办法,及时向社会震情、灾情、应急避险、抗震救灾、震后趋势判定等信息;适时适度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重点危险区判定等预警信息。地震部门要及时向政府报告有关信息和建议,为政府建立和完善预报决策程序,提高决策水平提供依据。
(三)高度重视城市地震安全
1.做好城市地震安全基础工作。在“十五”乌鲁木齐市地震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城市震害预测和防御对策示范工程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在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中心城市开展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和地震小区划工作。开展重点城市及主要地震活动构造带和强震多发区的地震构造探测、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等工作,建立新疆综合防御对策基础资料库,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以及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2.依法推进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在政府的领导下,加强地震部门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建立和完善有关配套制度,严格执行国家、自治区颁布的法律、法规,把抗震设防要求管理,作为项目可行性论证、工程设计、施工审批和竣工验收的必备内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从源头上加大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力度。
3.各级政府要按照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要求,对城市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开展抗震能力普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建(构)筑物提出整改要求和时限。加强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工程以及学校、医院等人员聚集场所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鉴定和查险加固工作。重点监视防御区要适时推进地震保险试点。
(四)做好地震应急工作,完善地震救援救助体系
1.各级政府要建立地震应急协同响应系统,完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程序,落实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社会动员、协调联动运作机制,建立定期应急检查、演练和培训制度;建立多部门、多层级、多信息源协同的灾害响应信息平台,构建地州市、县(市)、乡(镇)三级灾情速报系统以及基础数据收集渠道和数据库更新机制;研究编制城市紧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所规划建设方案,并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
2.加快推进我区地震灾害专业救援力量的建设,提升专业救助能力和水平。在新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基础上,增添专业救助设备,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力争在**期间将其发展为国家紧急救援队西北分队;组织动员社会公众和民间团体,发展救援志愿者队伍,壮大地震救援力量。
3.民政部门要加强地震多发区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设和管理,确保震后灾民的安置及基本生活供给。交通部门要保障救灾物资运输和交通基础设施的维护管理。卫生部门要组织好伤员抢救、转运、救治、疾病预防和可能的疫情控制。红十字会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人道主义救援工作。建设、水利、电力、煤气、水务、热力等相关部门,要及时恢复和保障设施功能,确保生命线工程正常运转。
4.各级政府要逐步建立政府投入、地震灾害保险、社会捐赠等相结合的多渠道灾后恢复重建与救助补偿机制。
(五)实施城乡抗震安居示范工程
1.在继续做好自治区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在**推出的“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及国家财政补贴专项,构建我区农牧区房屋抗震设计、政策扶持和引导体系。
2.建设、地震和民政等部门,要继续开发推广适合我区农村特点具备抗震性能的经济适用房,逐步将农村民居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加强指导和服务,并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确定管理体系。
3.各级建设和地震部门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向各族群众宣传抗震设防基本知识,积极推广和应用安全民居示范技术,把抗震知识普及到乡村和农户。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六)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
地震、宣传、教育、科协、新闻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政策和相关措施,编制宣传规划,各级政府要加大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保证宣传教育活动持续、广泛、有效的开展。加强基层宣传员的培训,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中心城市要建立防震减灾科普基地,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纳入学校课程,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纳入自治区“五五”普法教育内容。
(七)切实加强群测群防工作
1.地、州、市地震部门要制定辖区地震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推进基层乡(镇)“三网一员”体系建设,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三网”合成“一网”,设一个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地震多发区的乡(镇)应设置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发挥基层群测群防体系、学术机构和个人爱好者在地震短临信息监测、灾情信息速报和地震科普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2.研究制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建立稳定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费渠道。
四、**重点项目
(一)新疆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和地震预报试验场建设
地震观测网络是支撑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基础,其能力和水平对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提高新疆地震台网的监控范围和能力
按新疆五大强震活动构造带(阿勒泰强震构造带、北天山强震构造带、南天山强震构造带、西昆仑—帕米尔强震构造带、阿尔金强震构造带)的区域分布特征,以国家重点监视防御区(北天山乌鲁木齐—精河—新源、南天山东段库尔勒—拜城、南天山西段阿克苏—乌恰)周围重要发震构造的加密观测和消除地震观测盲区为主,兼顾边邻、省际和沙漠边缘、腹地台网整体布局以及提升地震台网的监控范围和能力的需求。新建25个无线传输区域数字测震台,15个前兆综合观测台,使重点监视防御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1.5-2.0级,全区80%的区域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全区地震监测台网密度提高到0.50台项/万平方公里,重点监视防御区前兆台网观测密度达到2台项/万平方公里;结合我国环华台网在我区周边国家的建设,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改善我区台网在边邻地区的布局不足;发展抗干扰观测和深井综合观测,改善现有地震台站观测环境噪声背景受城市建设的影响,提高城区台站观测质量;选择适当的区域布设小口径功能台阵,通过核监测地震台网侦查技术,提高边邻地区和无人区等布设地震监测台网有困难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2.天山地震预报试验场建设
新疆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北天山强震构造带和南天山强震构造带,国家级三个重点监视防御区就在这个区域内,在天山建设地震预报试验场既具有科学实践意义,同时又有预报实现的减灾现实意义。试验场跨越南、北天山主要发震构造和有相互作用关系的主要构造,在试验区新建30个综合观测台站,同时对试验区的主要发震构造开展GPS、流动重力、水准和卫星及卫星遥感观测,通过多学科、大密度的关联布网,形成对重要震源区应力场和地球物理场的高分辨率模型。发现可能的物质迁移和应力传递,从而对发震机制作出解释,对地震前兆及物理模型进行检验,以期获得较为明确的短临前兆指标,建立地震数值分析预测系统。
3.流动观测系统建设
为弥补台网布局不足、强化对新疆主要发震构造带和年度地震危险区及预报区的跟踪观测,要建立应急流动观测系统。主要包括30套组网便携数字地震仪、30套短临前兆观测与分析仪器和形变测量仪器(GPS、重力仪、精密水准观测仪)及运载车。
4.强震台网建设
在城区、规划发展区和生命线工程,建设不同场地(土层)条件的强地面运动观测台站,对典型建筑群布设强地面运动观测台阵,积累强震观测记录资料,为城市规划、工程建设和结构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提供地震动参数,为城市和重要设施的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及地震烈度速报提供信息。
5.地震信息网络、汇集处理与应急体系建设
(1)建设地震信息网络基础平台,包括地震信息网络管理、数据传输、信息服务与共享、政务信息传递与等。
(2)建设地震信息汇集处理系统,包括分片组网的信息汇集与处理、地震现场的信息汇集与处理、各地、州、市、县(市)地震信息的汇集与处理、新疆地震观测台网中心的信息汇集、建库与处理。
(3)构建各地、州、市应急系统,形成全疆应急指挥网络体系。
(二)新疆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乡地震安全工程
未来15年,新疆三个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是:北天山西段(乌鲁木齐-乌苏)、南天山东段(库尔勒-库车)、南天山西段(喀什-塔什库尔干),包括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南疆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带和大多数中心城市。这些区域有发生强烈地震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总量、社会财富和人员密度高度集中,潜在地震风险不断增加,城乡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已刻不容缓。
1.城市地震安全基础调查、探测与震害综合防御工程
国内外大量震例表明,城市地震灾害主要是由位于城市地下的断层活动所引起。通过开展区域地质构造、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了解活断层的分布和危害性,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依据,可以大大减轻城市地震灾害。因此,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城市开展此项工作对城市减灾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实施的乌鲁木齐活断层探测示范项目其成果已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另外,不同时期的抗震设计规范和地震区划图,其结构物抗震能力有所差异,近年来高层建筑和重大工程设施等新型工程结构大量涌现,一些抗震技术、措施和新材料的使用尚未经受大地震的检验,日本阪神地震和我国台湾集集地震的震害充分表明,新型工程结构的地震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实施地震安全基础信息探测与调查,完备城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基础信息,建立城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技术支撑系统,为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科学研究、公众需求提供全面的公共服务。主要内容包括: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震害预测和地震小区划,建(构)筑物和生命线系统抗震信息库建设,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编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
2.城市强震应急救援响应与联动工程
针对强震的毁灭性、突发性和易引发次生灾害的特点,加强我区城市强震应急响应和多部门、多体系的联动协同能力,充分整合资源,提高政府对强震的应急处置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1)建立地震灾害监测评估系统,包括地震应急信息报送系统;重大工程和次生灾害源灾情监测系统;数字化地震现场信息调查评估系统;地震灾情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系统。
(2)建立地震灾害预警协同响应系统,包括三维电子地图、灾情环境平台、震害快速动态评估、城市应急联动协同响应、地震紧急救援决策调度等系统。
(3)建立地震紧急救援系统。在目前新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地震救灾能力建设,争取发展成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西北分队,并承担国内和国际紧急救援任务;发展志愿者队伍;在我区重点城市,与相关行业协作组建灾害紧急救援分队,不断壮大专业协同救援力量。
3.农村抗震安居示范工程
继续开展城乡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通过对全区农村民房类型和震害调查总结,开展农村民房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技术方法研究。在遭受6级地震房屋不倒塌的原则下,提出适用不同经济水平、地震背景、不同房屋类型和民俗特点的房屋抗震技术和建造图集。在全区选择典型地区有代表性的农村,通过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农村工匠培训、网络服务,组织开展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同时,建立技术规范和管理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与抗震防震能力评价;农村民居抗震技术开发;示范区地震环境调查与评价;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实现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网络服务。
4.城市地震监测与强震观测系统建设
在乌鲁木齐及重要城市建设综合深井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烈度速报系统,探索解决城市地震观测的抗干扰、断层破裂运动特征和地震烈度速报等问题,强化城市地震灾害的监测与速报,提高城市地震监测预报水平。
5.提高全区防震减灾综合素质工程
在重点监视区基本普及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和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全面增强公众防灾意识。根据地震活动背景分为三类区域实施:一类是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全面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公众基本掌握自救互救技能;二类是地震多发区:基本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公众基本了解自救互救技能;三类是少震弱震区:初步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公众基本具备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主要内容包括:
编译符合新疆特点的系列宣传图集和手册;建立全区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和网络;组织实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创新工程。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防震减灾是科技型、社会性、基础性的公益事业,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防震减灾的基本矛盾是地震灾害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与防震减灾能力不足的矛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地震监测预报基础设施薄弱,短临预报水平低;二是城市潜伏较高的地震灾害风险;三是农村建筑基本不设防;四是社会和公众防震减灾意识明显不足。为了有效保障本规划目标的顺利实施,应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与监管
1.根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和制定的《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条例》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办法和细则。
2.制定农村建房抗震管理办法,逐步将农村民居建设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3.继续推进防震减灾技术标准和地震计量工作的管理,并加强监督检查。
4.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宣传教育纳入自治区“五五”普法。
(二)完善防震减灾公共政策,健全管理体制
1.建立健全地、州、市地震工作机构及人员配置,特别是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市、县要在加强组织领导、保障经费投入、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2.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使贫困地区能够达到基本的公共服务水平。
3.制定鼓励和扶持农牧民建造地震安全农居的优惠政策,并把农村建房纳入管理体系。
4.充分发挥非盈利组织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社区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群测群防工作,尤其是应对突发地震灾害事件以及恢复重建等工作中的作用。
5.根据国家地震保险政策的制定和出台,适时在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城市推行政策性地震保险和商业保险并举的地震保险制度。
(三)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
将防震减灾事业纳入同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防震减灾事业公益性基础地位,加大防震减灾事业投入力度,按照事权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赠、地震保险相结合的多渠道投入机制,使防震减灾工作经费的投入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对贫困地区应逐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地、州、市各级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的事权范围内,应积极推进我区防震减灾目标和各项任务的落实,并根据本行政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着眼本行政区域人民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防震减灾的实际需求,编制本级防震减灾规划,制定、实施防震减灾专项项目计划,提高专项投入,确保专款专用。
(四)人才强业战略
人力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措施。要坚持从政策上、制度上保障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体制上、机制上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发展、创新的环境。按照“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培养各类人才。注重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人才资源,建立良好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评价机制。改善队伍总体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防震减灾专业技术队伍,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五)防震减灾国际合作
加强防震减灾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地震综合国际预报实验室、天山地球动力学,蒙古阿尔泰山地球动力学等合作项目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天山地震预报试验场、地震观测资料共享、地震预报研究、震害预防以及国际救援等方面的合作。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牢靠建立师生的平安意识,加强全校师生遭遇地震、火*等突发*变乱的应急才能,进步学生的自救自护才能,做到岑寂处置惩罚,并能指导、赞助学生科学、有序地逃离现场,避免(削减)因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家当损失,小学全体师生于20xx年5月10日上午8:05分,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全面的学生自救自护演练运动。
演练前进行班级平安教导
演练开始前班主任徐先生对学生进行平安教导,同学们个个坐如钟,认真地谛听,平安意识记心间。
1。了解“防灾减灾日”。
2。知晓防灾减灾措施。
1、如果正在上课时发生地震,要在教师指挥下捧头、闭眼,尽量蜷曲身体,迅速躲在各自的课桌下。
2、在行驶的汽车内避震,应抓牢扶手,以免跌倒或碰伤;低落重心,躲在座位邻近;地震曩昔后再下车。
3、在户外避震时,该就地选择坦荡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4、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避震,该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用随身携带的物品挡在头上。
5、避震应选择室内壮实、能保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下,容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
6、掩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7、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分散演练支配
1、演练总指挥发出演练启动指令。
2、信号员发出“地震*报”第一声信号。
3、进入紧急避险状态。全校停工停课,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就地避震(约1分钟),躲在桌子下或墙角。
4、就地避震后,信号员发出第二声*报信号,所有师生做好分散筹备。所有师生员工按分散要求分散,学生统一将书包放置头顶,注意保持好分散的秩序。
5、教职工和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入临时避险区域(*场和大台阶下广场),捧头就地蹲下。各班班长、班主任维持秩序、清点人数,并实时申报年级组长→年级组长向副总指挥xx陈诉请示人数。
6、法制副校长做总结*讲话。
7、肯定无非常后,副总指挥向学校地震演练总指挥申报演练停止,请总指挥指示。
8、总指挥依照领导组组长指示宣布演练停止指令,学生以班为单位有秩序的返回课堂,教职工返回工作岗位。
当第一次消防*报声的突然响起,同学们快速躲到课桌底下、双手抱紧书包。随着第二次消防*报声的突然响起,同学们在各班先生的率领下需离开课堂,同时赓续提醒同学们“不要张皇,沿着指示灯偏向走”、“低下身子,沿墙壁右侧下楼梯”“不要急,以防摔倒”。同学们表现出很自在镇定,迅速撤离到空旷的*场上。
演练停止
法制副校长做总结*讲话:通过本次演练,不仅加强了全校师生的平安意识,同时也进步了同学们的自我掩护意识和灾害应急处置才能,把平安教导工作落到实处,达到了本次消防演练的预期目的。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自“5.12”汶川地震发生以来,我校为了进一步贯彻上级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增强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学生防震减灾自我救护能力。我校领导十分重视防震科普宣传,结合学校安全法制课,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使防震科普知识成为我校校本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发挥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社会功能,极大地促进了全校师生防震减灾意识的提高。通过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机构健全、制定预案:
1、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防震减灾专题会议,制定“防震减灾工作应急预案”,并及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领会其精神,并要求渗透到各自的工作中。
2、成立学校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逐步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模拟演习与宣传教育工作。
二、实施步骤:
(一)模拟地震情境,制定应急预案:
1、根据我校建筑物结构和人群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震应急预案,并组织师生认真学习。
2、责任分工,当堂任课教师为各班的主要具体疏散责任人。教学楼每一层楼楼梯口有两位教师负责指挥。
3、当听到防震预报铃声后,各班主任、当堂任课教师首先要保持冷静并尽快做到:拔掉电源,组织学生有顺序地跑到室外的空地上,并且远离电线和建筑物。
4、如果来不及,要躲在狭窄的地方或坚固的桌子等下面,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震后立即发出呼救。
5月15日,我校组织了防震减灾演习活动,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了一次防震避险活动,增强了学生的安全自护自救能力。
(二)开展多形式的防震宣传教育:
采取了专题报告、科普橱窗、地震知识竞赛、黑板报等形式,强化了学生的安全自救意识,宣传了有关安全知识:
1、以班为单位组织全体学生进行了地震知识竞赛活动。
2、教导处组织安排了全校各班的防震宣传黑板报评比。
3、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和校会等全校学生集合的时间,向学生介绍了地震的成因及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较好地宣传了防灾自救知识:
(1)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十二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在楼房里,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源,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里人多,如遇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指挥学生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宽敞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三)制定学校防震减灾地震宣传活动的计划如下:
1、认真制定工作计划,并按照计划内容具体落实每一项工作。
2、每学期组织一次防震减灾专题知识讲座。
3、利用广播、板报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工作。
4、利用校会、班会等时间向学生开展防震减灾教育活动,内容主要是听讲座,学习有关知识。
5、定期组织相关内容的演习。
6、开展其他活动加强防灾宣传教育工作。
7、各组织成员要各负其责,认真完成各自工作。
8、平时开展各项活动及学习,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增强学生的防灾意识及防灾知识。
9、利用家长学校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让家长协助学校对学生加强教育。
10、及时总结工作。
防震减灾演练活动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增强全体师生的防震减灾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师生在地震中的逃生自救、互救能力和抵御、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确保灾难来临时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我校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防御和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积极、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丰富多彩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为构建“平安校园”提供安全保障。现就一年来的防震减灾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是健全机构,强化组织领导。在防震减灾工作中,中心校领导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紧抓实。调整充实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心校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各校(园)长为成员。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部署防震减灾工作。
二是强化宣传,增强防震意识。各校(园)充分利用广播、标语、黑板报等形式,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做到师生人人皆知。同时,各校还利用每周一国旗下的讲话,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一年来,各校(园)累计贴防震减灾宣传标语200余条,出黑板报52期,开展防震知识教育26校次,受教育学生8917人,教职工503人。
三是开展演练,提高搞震能力。中心校要求各校(园)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每年不少于2次的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提高广大师生的应急避灾能力。各校全年累计开展防震演练60校次,参演师生达18840人次(其中学生17834人次,教职工1006人次)。
四是完善制度,提升救援时效。中心校于本年1月份完善修订了《XX中心校防震救灾应急预案》,且各校(园)结合学校实际,也相应制定了应急预案和演练方案。通过适时组织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师生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达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效果。
虽然我中心校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缺乏防震减灾工作经费;
二是部分校园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达不到抗震要求;
1、防灾事关你我他,减灾利国又利家。
2、大手牵小手,防灾一起走。
3、防灾减灾,构建和谐社会,家家受益。
4、未雨绸缪防灾减灾,全民参与共筑平安。
5、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技能。
6、防灾求得平安在,减灾换得幸福来。
7、防治地质灾害,人人有责。
8、防灾减灾,人人参与。
9、防灾减灾人人有责,以人为本科学预防。
10、防灾减灾,开启幸福生活每一天。
11、防灾减灾,人人有责。
12、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13、学习防灾减灾常识,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14、全民携手防灾减灾。
15、安全属于你我他,防灾减灾靠大家。
16、防灾减灾从娃娃抓起。
17、国家要科学发展,防灾要谋划先行。
18、减轻灾害共创和谐。
19、群策群力防灾减灾,同心同德共建和谐。
20、学习减灾知识,造安全家园。
21、普及防灾减灾知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22、防灾减灾从我做起。
23、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法制保障能力。
24、积极推进防灾减灾事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
25、和谐中华,共同的家园;防灾减灾,共同的心愿。
26、减灾知识进课堂,安全意识传万家。
27、警钟长鸣抓防范,积极防灾保平安。
28、增强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意识。
29、防灾减灾大舞台,有你参与更精彩。
30、防灾减灾重行动。
31、防灾连接你我他,安全和谐靠大家。
32、防灾减灾,须从青少年抓起。
33、普及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34、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35、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提高社会抵御灾害能力。
36、防灾连接你我他。
37、传播减灾文化,共创人类文明。
38、少一分天灾人祸,多万家平安幸福。
39、安全知识进社区,减灾意识入人心。
40、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
41、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民防灾减灾意识。
42、防灾减灾手牵手,和谐中国心连心。
43、防灾减灾须抓好,社会安定最重要。
44、手牵手积极防灾减灾,心连心构建和谐家园。
45、加强城市防灾减灾,建设和谐美好家园。
46、防灾减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47、防灾减灾,利国利民。
48、有备无患平安相伴。
在五年前的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无数的生命被这场灾难无情的夺去了,为了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我校举行了防震减灾的演习。
第四节课的时候,陶老师认真地对我们说:“今天我们要举行防震减灾演习,大家记住,遇到地震要躲在活命三角区内和桌椅下面,尽量保护好头部。”同学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突然,广播里传来了“呜呜”的警报声,陶老师说:“现在大家快点钻到桌子底下去!”我们急忙钻进桌子下面,象地震真的来了一样。躲了一会儿,陶老师让我们按平时升旗的队伍去操场站队,同学们护着头,弯着腰,假装躲避石块和杂物,一个个地跟着陶老师安全的疏散到操场上去了。
这时操场上热闹非凡,大家都在讨论刚才的演习,教导主任严肃地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和知识教育,这次演习就圆满结束了。
通过这次演习,我学会了地震来临时要保护好自己,还要和大家互相帮助,共同面对灾难,减少灾难带来的损失。
三年级:胡洋铭
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让我们学习防震减灾的知识,比如请消防大队的叔叔给我们讲解发生火灾的逃生知识,进行发生火灾时的逃生演练,当发生火灾时,用毛巾捂住嘴,站好队快速从安全通道跑到操场上。学校还请了交警叔叔给我们讲解交通安全知识,避免我们发生交通危险。
其实,有些灾害是可以预防的。地震发生前,会有些预兆。比如马等牲畜会挣脱缰绳,并疯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会涌出洞外;蜜蜂会惊飞、逃窜;狗会狂吠,还有一些家畜会出圈,到处窜跑;老鼠成群结队搬家……这些预兆可以让人们提前知道将发生地震,如果发现这些动物有这些反常现象,须先辨别真假,再向地震局报告,以防在先,及早撤离。
地震发生了并不是就必死无疑,其实,还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压在废墟的底下,这时候,你不要盲目乱动,要冷静,先把手抽出来,慢慢地挪动废墟,先保持呼吸顺畅,再想办法呼吸,喊人员来救你。如果发生地震时你在家里,必须马上钻到坚硬、并且没有倒塌的小房间中躲避,以免砸伤。还有,要贴着坚固的墙壁或在门口蹲着,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伤。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开陡崖,防止掉下山。还有要预防山体滑坡,以免滑下去。如果在学校,一定要听从老师的指挥,躲到课桌下,注意保护头部,如果在上体育课,要避免高大的建筑物,不要被砸伤。如果在电影院,要躲在观看椅底下避震,要避开挂在天花板上的灯、空调的悬挂物,用东西保护头部,听从指挥人员指挥撤离现场。在商场发生了地震,要避开玻璃柜,避开货物、广告牌、灯等物品。如果在公共汽车内,要躲在椅子底下或蹲下,要稳住重心,扶好扶手。
其他自然灾害不像地震一样不可避免,有时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还有许多自然灾害,其中有许多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所以,我们要有这方面的知识,不要自己害了自己。
不止自然灾害,还有人造灾害。如火灾、泥石流、水土流失等,都是人类自己砍伐树木而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倡议大家做好以下几点:
1、不要在学校里追逐打闹。
2、下楼时要一个个下,不要挤在一起。
3、不要使劲关门,刮风时要用椅子把门顶住。
4、小心用火,不要玩火。
5、节约用水,珍惜每一滴水。
6、要多学防震、防灾方面的知识,有防范意识。
如果先做好了这几点,会减少灾害的发生,或者一旦灾难发生时会挽回不少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