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法国学习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法国学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一、联系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

    化学的乐趣

    化学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生活中有很多化学现象,化学中很多内容都是源自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得以利用.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要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发学习兴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铁锅、铁棍生锈的现象,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铁制品会生锈呢?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则会一头雾水,迫切地想知道,然而在系统学习了化学知识后,学生就可以清楚铁为什么会生锈——铁的内部含有杂质碳,碳与空气中的氧在常温条件下会发生发应.在水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氧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也就是说,只要接触水,时间一长,铁就会生锈.教师还可以问:怎样做,才能使铁不生锈呢?学生讨论,总结出防治铁生锈的方法.在铁的表面涂上一层油漆,就会杜绝铁与水接触,自然就会避免铁生锈.教师从生活中的化学入手,分析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生会感受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自然就会产生学习的乐趣.

    二、采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生来说,依然还是爱玩的年龄,虽然面临着中考,可是他们愿意在课堂上做游戏,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教师可以适当采取游戏法来辅助教学,讲解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等比较复杂的问题.

    例如,对于学生刚开始学习而无从下手的化学式,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兴趣.当然,游戏方法有很多.如,可以采取击鼓传纸片拼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随着时快、时慢咚咚的鼓声,学生手中的纸片依次相传,鼓声骤停,接到纸片的学生打开纸片迅速阅读有关元素符号和化合价,在两分钟之内把所有的能拼写的化学式及其名称书写在黑板上,全对为胜.这样,学生为了在游戏中取胜,就会刻苦学习,记忆化学式.

    教师还可以通过化学猜谜的方式进行教学,加深印象,激发兴趣.

    例如,调味佳品,来自海中;清水一冲,无影无踪(打一物质的名称);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打一物质的名称);吹不响的喇叭(打一化学仪器);盛酒不是瓶,叫灯不照明(打一化学仪器);玻璃身子橡皮头,苗条身子尖尖足,大量收进再零卖,进出都从一个口(打一化学仪器)……这样的化学猜谜,会让学生充分动脑,考虑所猜谜面表现出来的物质性质和特性,根据这些再来猜想谜底,这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

    三、研讨释疑,提高学生兴趣

    化学中有很多神奇的现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惑,有时候刚解决一个问题,就会又衍生另外一个问题,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研究、探讨的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研讨之中,将自己的疑惑和对其他学生的疑惑的解答都交流出来,这样会对这些化学现象认识得更加全面、清晰,而学生的学习也会得以提升,兴趣会大大提高.

    例如,在讲“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笔者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而是分组,让学生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诱导学生熄灭酒精灯火焰,由此得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在这个质疑、释疑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分析、推理,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四、利用活动课,保持学生的学习

    兴趣

    活动课是所有学生都喜欢上的,面临中考压力的学生更是渴望有些课外活动的机会,所以教师可以多多设置、组织一些活动课.如何组织呢?有下列三个原则:

    1.根据化学教材来设计活动内容,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生活结合,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增加趣味性.

    2.活动课要与课内化学知识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又要有不同的表现,不能与课堂授课没有区别.

第2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当前国税系统计划统计工作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科学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解决好思路问题。计划统计工作应以推动税收事业又好又快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贯彻新时期税收工作指导思想,以税收分析为重点,以数据管理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根本,全面发挥计划统计工作为组织收入服务、为加强征管服务、为税制改革服务、为宏观调控服务的职能作用。

二要解决好重点问题。计划统计工作应把强化税源监控和税收分析,提高税收管理水平作为重点工作。首先要致力于加强对税源的监控和管理,促使纳税人依法真实地进行纳税申报。其次要特别加强税收分析工作,认真开展好经济税源分析、政策效应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和预测预警分析。三是要开展征收率分析,客观评价税收征管努力程度,推进税收管理效能不断提高。

三要解决好基础问题。计划统计工作应把强化数据应用,切实做好数据管理作为基础工作。要按照健全指标体系、规范数据口径、强化质量监督、加强数据应用等四方面的要求,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下大力气规范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二是加强数据质量控制,健全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切实把好入口关,加强中间环节审核,定期清理垃圾数据、冗余数据,切实保证数据质量;三是加强各项数据的综合应用,为深化税收分析、广泛应用分析成果提供支持。

第3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第一,要荫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美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老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萌发幼儿审美情感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多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它们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而后让幼儿说说看这些自然画面为什么会这样美?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原来颜色的强烈的对比会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态的差异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这是形态美;形于色的完美搭配,这是艺术美。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这样就丰富了幼儿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我们还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环境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园内显眼且大家每天都会经过的地方设立一块幼儿的优秀作品栏,展出来自不同年龄层次、不同风格、不同的人所完成的美术作品供大家欣赏:另外,还可定期精选世界各地的优秀作品通过展览,或是利用多媒体电视和实物投影仪来展现给大家看,增加老师与幼儿共同欣赏的内容,从而萌发幼儿的审美感。

第二,营造兴趣氛围,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如何让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要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

如,在画天空的活动开始时可将小朋友们带到没有任何遮挡物、能看到整片天空的地方,让小朋友们自由活动,老师适时的给予与作画主题有关的问题进行提示:“今天天气真是不错,你们看,就连太阳公公都笑得那么灿烂,整个脸呀都金灿灿的!发出的光那么亮,照到我们的身上,我们大家都亮闪闪的了!那你们是不是和太阳公公一样的开心呀?”“嗯,除了太阳公公和我们很开心外,你们还发现有什么也和我们一样开心的东西了吗?”这时,小朋友们经过老师刚刚的提醒,就会对周围进行观察,他们会觉得一切事物都是开心的一一动物饲养区的小兔子是开心的,它身上的毛啊被太阳公公照耀得特别白;绿化带里的小草是开心的,因为它在太阳公公的照耀下特别绿;花也是开心的,因为它也被太阳公公照耀的十分艳丽;大型的户外玩具也开心的不得了,它们看起来就像一座座城堡一样漂亮:就连水泥地都是开心的,因为他也被太阳公公照耀地亮闪闪的了……这些心灵与视觉上所产生的愉悦感就会刺激幼儿的想像力,结合平时对生活中的视觉经验,小脑袋中对太阳的想象之门一下子就像解码一样,不停的更换,直到找到他们认为最理想的画面为止,这就丰富了作品的内容,老师将他们的想象拉回现实,让他们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这开心的时刻,这时,幼儿自身的情感是快乐的,眼里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身心达到了共鸣,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幼儿的创造力就会发挥到极致。

第三,进行有的放矢、恰到好处的指导。

老师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的放矢、恰到好处的指导,使每个幼儿都有所斩获。指导的方式有多种:对于绘画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拓宽思路等;对于缺乏自信的幼儿要不断地鼓励、赞赏,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地绘画。如果幼儿一笔画错了就不想画了或者对教师说:“我画错了!”、“我不会画!”,这时,请不要批评或责备幼儿,而是让他们在没有拘束和压力的情况下完成作画,这样他们不仅敢画而且也爱画了。

第四,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第4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过程;心理特点;记忆方法;记忆能力;记忆效果

心理学认为,干扰是造成遗忘、影响记忆的重要因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科学的记忆方法,排除干扰,减少遗忘,从而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

1 身心健康,增进记忆

在记忆的艰苦劳动中,一定时间的休息好比是记忆的油,会加快储存信息的进程。而疲劳则会减弱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接受、理解、记忆的能力变得迟钝。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教育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保持乐观镇静的情绪,也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能力。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告诉学生,焦虑不安、悲观失望、忧郁惶惑,会降低人的智力活动水平,影响记忆。心胸开朗、愉快乐观,则使人思维活跃。

2 坚定信念,锻炼记忆

心理学家认为,记忆的关键,在于要有“我能记住”这种自信心。人的记忆力强弱,固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环境的影响和个人的努力,尤其是后者。肌肉越锻炼越发达,人的记忆力也是如此。意志消沉,懒懒散散,遗传素质再优越,环境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学生的记忆效果与心理状态也有密切的联系。高中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因不良的心理状态而引起的真正的健忘。

3 语言用韵,利于记忆

韵律化的材料,富于魅力、感染力,易上口,易记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心理学角度看,凡用韵之处,可增加信息冗长量,利于记忆。如把硫酸的工业制法概括成“三阶段、三方程、三设备、三净化、三原理”就利于记忆。

4 理解融会,增强记忆

理解和揭示知识的本质联系,要比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古人说:“学而不思则罔”,学而思,思则疑,疑然后能悟。理解了再背,就意味着增加了信息冗长量,就能触类旁通,历久不忘。

5 利用联想,提高记忆

联想可打开人们的记忆闸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总会在头脑中形成复杂的也是系统的暂时联系,从而引发出对过去事物的回忆。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尽量揭示现实对象之间多种多样的联系和关系,形成多种联想,就可大大提高记忆效果。

6 浓缩知识,择要记忆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在知识总量成倍增加的情况下,删繁就简,筛沙淘金,提纲挚领,“浓缩”知识,就显得很必要,这也是排除干扰、提高记忆效果、防止遗忘的一个重要条件。

7 注意集中,容易记忆

从心理学分析,学习时注意力集中,大脑细胞兴奋点强烈,对事物的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心理学家实验证明,集中注意力看两遍材料,比不注意去阅读十次的记忆效果好得多。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上课时要设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如课前布置预习提纲或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预先思考,以便使学生通过思考,在上课时有意注意教师的讲解,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高中化学教师还可加强课堂演示实验或运用多种直观教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8 适当复习,强化记忆

“记忆之母”是重复和复习。有一种错觉,似乎复习是考试前的工作。其实,对于需要长时间保留在记忆中的信息,应该经常复习。通过反复温习,记忆的信息会越来越强。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关于遗忘的曲线规律(即遗忘先快后慢),高中化学教师可教育学生:及时复习,使记忆基础化;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使记忆经常化;多次复习,使记忆深入化;因人而异,变换复习方法,使记忆具体化。

9 不断运用,巩固记忆

第5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市场营销学》

1《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性质

《市场营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第一学年。该课程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其他专业核心课程具有引导和承启的作用,《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心理学》《推销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的开展都是以《市场营销学》为基础框架来拓展知识点的,因此,《市场营销学》的基础地位稳固不可动摇。为了让学生建立稳固的专业基础,任课教师有责任研究和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开发工作。

2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市场营销学》知识点非常多而零散,即便构建起知识点框架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尝试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开发课程。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其目标就实现高职教育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在学习课程过程中获得胜任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

3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市场营销学》的核心内容是分析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我们可以把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为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考虑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中小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

我们对“中小企业进入与拓展市场”这个典型工作任务具体描述:

企业打算将其某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开展营销活动,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市场信息,其次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具体分析,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于两方面:营销环境的信息(SWOT分析)和消费者行为分析。在充分掌握各种信息基础上,要进行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STP),最后制定其产品、价格、渠道、促销4方面的营销策略(4P策略)。这样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完整的市场营销环节,才能够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

4课程内容的解构与重构

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划分,我们把《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内容结构做了重新的设计与划分,将其划分为4个学习情境,具体见表1。

每个学习情境都有具体的工作任务支撑,各项工作任务按照先后次序排列,这样罗列出来,就显示出一个完整的企业市场营销活动,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远胜于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

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企业市场营销活动的步骤与实际操作,我们可以选择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或服务,要求学生按照表1所示情境与步骤来对产品或服务进行营销活动方案设计。产品或服务选择上要体现由易到难的特点,正如姜大源先生所说“重复的是步骤,重复的不是内容”。

5学习组织形式

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团队形式组织调研、分析和营销方案设计一系列活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可以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在沟通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撞击出现思想火花。

6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设计的营销活动方案,以团队比赛、PPT演讲的形式公开展示,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者结合。既要对各团队制定方案的过程进行考核,也要对方案的结论和效果进行考核。既注重团队合作,也要给学生个性、特长展示的机会。

7结论

以上是高职《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理念,把高职教育与企业需要相融合,传统的教学形式发生了改变,学生的实践有所增加,教师由主导变成了引导和参与,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李文新等.基于工作过程的《市场营销实务》项目化课程开发设想[J].中国市场,2015,14. 

第6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论文关键词:法国体育社会学;皮埃尔·布迪厄;体育社会学计划

论文摘要:以分析法国社会学象麦埃尔·布迪厄的论文《体育社会学计划》为切入点,探讨法国体育社荟学与法国结构主文盛荟学理论之间的传承、反思关系以及它对特定的社会状况的折射和它所提供的薪矫冤妹度。并结合中国体育社会学研究实际,对体育概念的定义、研究方法和研究领域等进开反思。

1、法国体育社会学与皮埃尔·布迪厄

1.1体育社会学与社会学理论

在西方体育社会学理论中呈现出“研究体育与社会关系论”和“作为社会事实存在的体育”两种研究的取向,亦可以理解为“社会分层视角下的体育”和“体育内部的社会机制和背景”,但是无论何种研究取向,都将体育现象认定为研究对象。同时体育现象又是作为一种文化实践,所以其中出现的各种定义及分析,都应当在社会情境中通过社会互动来决定,这也就意味着,必须将体育运动作为社会现象进行理解,所以,应用社会学的理论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体育现象,进而促进体育社会学的发展。

大多数体育社会学学者承认体育社会学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它和母学科—社会学一样,在实践与理论层面都引发了众多的争议。社会学理论的多样性反映了社会生活本身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社会学理论也为人们观察社会提供了多维的视角。所以,体育社会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了上述特质。

1.2皮埃尔;布迪厄与《体育社会学计划》

皮埃尔·布迪厄,20世纪世界著名社会学家。英国卫报评价他为“许多人心目中的当代知名学者”,一位可与福柯、巴特、拉岗等比眉的思想家。同时他的几篇论文成为法国体育社会学的奠基之作。《体育社会学计划》选自布迪厄1987年出版的作品集《说过的话》(《Choses Dits》),源于198年11月,作为小组研究《身体生活与游戏》的前言,1983年7月;在“体育、社会阶层与亚文化”国际社会科学会议(I.C.S.S)上宣讲。该论文被看作法国体育社会学的开篇之作,通过引人布迪厄场域论,对体育、运动参与现象进行了分析,并作出了一定的导向性理解,为日后法国乃至世界的体育社会学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

2、《体育社会学计划》的3个维度评析

2. 1与法国社会学理论间的传承一反思关系

1)传承结构主义理论。从思想渊源出发,布迪厄受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所以早期的布迪厄将自己的所有著作建立在结构范式之上,这使得他把分析的对象封闭在本质上属于静态决定论的系统之内。在《体育社会学计划》(简称《计划》)中,清晰地体现了布迪厄的这种对思想渊源的传承与反思。从传承角度,布迪厄,认为,为了能构建一种体育社会学,首先应做到,不能将某项体育运动从体育运动参与形式的整体中割裂出来进行分析,应当将运动参与空间视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因素都能获得相应的价值。再者,从运动参与的方式选择和欣赏运动参与行为的角度看,都与物质世界和社会关联,形成决定个人偏好体系的各种因素。由此可以看到,布迪厄所希望构建的体育社会学理论是建立在结构主义的范式之下,传承了涂尔干所开创的法国结构主义社会学的特质。

2)反思结构主义理论。由于结构主义存在的化约主义和继而形成的过度化约性,使布迪厄面临了结构主义者都面临的悖论,即主体的缺席。从布迪厄对运动参与的研究角度出发,他首先承认“它阵育运动)的一个特点是构建了运动参与领域的种种结构”,但是立刻,他认为:“体育运动的空间,并木是一个自我封闭的空间,它被实践参与和消费的各种领域所接受。”在实践研究层面上,《计划》也提出了对结构主又社会学所带来的某种局限性的批判。如“宁可满足于仅仅了解那些未知现实的支末,而决不提出问题,这就好像学术理论大师先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草图,然后从内部详细地打造理论细部”。但是,“运动参与的历史不再仅仅是一段模式化的历史,而是具备一种系统化的变迁”。由于这种研究倾向,会导致理论和现实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在具体的调查分析方式上,布迪厄在《计划》中也反思了统计学在调查中的作用。他认为统计学的方式“掩盖了运动参与的一种分散性”,忽视了“在相同的名称下,不同的参与方式的共同存在”和“参与者的社会多样性”。

2. 2折射特定的社会状况

布迪厄的学术黄金期及提出《计划》的时间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是后现代思潮风靡的时代。首先是对社会状况的一种质疑,如美国高校中,黑人运动员的生活状况,以及在现实社会中,体育社会学发展中所存在悖论:“一部分相当了解体育的人往往不知道如何描述体育,而一些具备描述能力的人却不了解体育并且还经常蔑视体育,或以错误或者偏差的形式来看待体育。”再者,《计划》也对某些新的运动参与方式加以关注,并以繁盛的体育发展现状来质疑相对固定的体育概念。如《计划》中对Christian Pociello研究的引用,以展现对橄榄球运动定义的历史变迁。从而得出结论:“体育这一概念下所形成的社会适应性会在社会客观性中被凸显出来,它实现的方式是通过一个特性整体来实现,然而这一特性却不仅仅是由纯粹的技术性定义来确定。”

由此可见,《计划》所引领的法国体育社会学思想,不仅关注和折射了当代运动参与变迁的过程,同时也对原有的社会学解释进行了反思与剖析。

2. 3为人类理解社会提供新的视角

1)场域论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应用。“场域”概念是由布迪厄提出,并逐渐引人社会学、体育社会学研究之中。它是一种关系模式,所指的是在这种关系模式中,具有支配和规约功能的权力集合。从布迪厄的分析看,“在一个场域中,各种因素和各种机制是以多种不同的力量的形式,在一个建构性的规则下和一定的游戏空间中,处于相互角力之中,但是,当在这个场域中支配方已经有办法消除抵抗和对支配权的质疑”。由此,布迪厄引人了场域概念与场域分析的方法,如从社会整体角度出发,对发生在社会某一层次的体育现象进行把握,比如,从参与运动人员的社会地位调查来分析参与者的分布状况;通过对协会会员的数目、协会经济实力、协会领导者社会特性等等方面进行调查,来分析不同协会的差异。

2)身体社会学在体育社会学中的引人与应用。由于体育运动有较多的身体活动的成分,布迪厄在《计划》中也关注了身体的社会符号意义,以及建构身体社会学研究的目的和发展方向。在《计划》的开篇中,布迪厄就提及了在体育运动中身体的特殊地位和研究身体的理论意义,并展开了相关的研究维度,具体表现为“人们对他们所欣赏的身体的描述和对个体间身体关系”。这两种研究的维度同时可以体现在现实社会层面和历史层面上,前者体现在比较不同运动中,参与者之间身体距离以及之中存在的社会干预问题:“比如他们会采用身体直接接触的形式,像身体对身体,比如角斗、橄榄球;或与之相反的,对所有身体接触都有排斥,如高尔夫球,或者用球来作为接触的中介,比如网球,或以器械作为接触的中介,如剑术”;而后者,在历史层面上,布迪厄引人的分析方式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育运动中,对人们理解身体的方式进行分析,集中体现在语词的描述中。

3、结论

1)作为法国体育社会学的开篇之作,《计划》形成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传承又反思了法国社会学的研究理论与成果,又在新的视角下折射了当代运动参与现状的变迁,并为人们的理智提供新的思考维度。

在当前法国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中,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布迪厄的场域研究的传统,也拓展了身体社会学的研究。在身体社会学的探讨领域,将体育运动的身体符号意义拓展至广告等大众传媒中,与更多的社会学研究成果相互交汇,以获得更为全面具体的认识。

2)法国体育社会学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发。

(1)对概念定义的反思。目前国内体育界对体育概念的定义众说纷纭,提出了多种有益的研究维度,尤其在体育概念的各种属性上有较多的描述和争论,所沿用的主要方法是属加种差的方式。但是随着体育运动与其他身体运动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衍生出大量规则性、竞技性程度不同的运动参与形式,所以,从体育的归属来说,明确的概念形式一直受到挑战,从种差来说,新的运动形式的产生,以及运动形式之间边界的模糊,规则在不同场域下的变化,使种差也失去了较大的明确性。布迪厄开创的法国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另辟蹊径。《计划》中所提出的从社会客观性和社会学整体性的角度来凸显体育概念,承认官方性定义对某些参与形式的排斥和吸纳,试图从社会文化史的维度,去解读体育概念形成的过程,发现其背后隐含的社会性、历史性因素。这对我国目前体育概念的诊释,是新的思考方式,即以描述过程来分析背景,继而凸显意义。

第7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会展

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已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阶段。积极探索、开发适合高职教育的课程模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和核心。从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历程看,经历了由项目课程模式到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等几种课程模式的转变。基于工程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作为我国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主流方向,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积极探索、开发适合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际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对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习领域课程及其特点

学习领域的课程指的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工程。查阅国内相关专家关于这方面的描述,我们发现,赵志群把学习领域课程的定义为:它是一个专业教学单元,该专业教学单元以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基础,它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学习任务。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学科结构体系的新的课程模式,它最本质的基本特征是“工作过程导向”,它强调了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追求学习与工作的一体化。因此,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1)坚持 “设计导向” 的现代化职业教育思想为指导。(2)通过课程目标的设计,来有效的培养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即专业、方法以及社会能力;另外,促进学习者关键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3) 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把工作过程中的任务作为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的依据。学习内容是来源于工作实践的、某一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亦或企业中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4)行动导向是其教学实施的指导原则,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交替使用。

二、会展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探索

会展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会展人才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据统计,截至目前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大约80%为职业技术院校。由于会展人才培养起步较晚,不少高职院校的会展专业课程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模式开发的方向。开发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和要求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对提高高职会展人才培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方案进行高职会展专业课程开发时,具体思路是: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分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学习领域,描述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

1.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领域

典型工作任务是从分析职业岗位(群)主要工作岗位中具有代表性的具体工作领域的得出的。不同会展企业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要用统一的工作任务来覆盖,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专业师资团队与会展行业企业专家可以共同来对会展职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汇总、分析提炼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基本的工作任务,把会展职业岗位群中“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领域。根据会展行业调研,我们归纳出核心的会展职业岗位(群)5个,和确定了18个典型工作任务。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学习领域。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工作内容分析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分析,则可相应开发与之对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描述的主题学习单元。根据会展业职业岗位需求,结合高职会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确定了高职会展专业9个学习领域(表1略)。

2.进行学习领域描述

学习领域描述是在职业岗位 (群) 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进行的。高职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一般由10个左右的学习领域组成,但具体的学习领域数量根据各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设定。限于篇幅,无法对会展专业所有学习领域都进行描述。会展运营与管理能力是会展专业学习者应具备的关键职业能力之一,会展现场服务与管理这个学习领域对会展运营职业能力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选取了该学习领域,从学习领域名称、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这四方面进行描述,具体见表2。

3.设计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的载体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简称学习任务。一个学习领域又可以划分为若干个学习情境。下面从学习情境名称、学习目标、课时分配和教学方法这三方面来说明《会展现场服务与管理》学习领域中其中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详见表3。

三、结语

学习领域课程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基础的。它代表了高职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方向。为了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还需对学习领域课程方案的开发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反思。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选取了会展专业的一个学习领域会展现场服务与管理进行了学习领域描述和学习情境设计初步探索。未涉及会展专业所有的课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也未涉及具体的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评价、教材开发等方面的内容。这需要在今后教学实践和课程开发中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勇,段保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1(06).

[2]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01).

[3]姜大源. 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第8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 国际商务 双语教学 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n Analysis on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Method of the Dual-languag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Globalization

ZHANG Yao, WANG Yibo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method based on pers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features of the course. The proposed philosophy suggests that teaching of the course should be based on theory, to cultivate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and to select appropriate teaching textbook. The teacher should focus on raising the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using appropriate language with assistant tool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bilingual teaching;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1 国际商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基本理念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运输效率的提高和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普遍的跨国资本和人员流动,市场对拥有一定多语言以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需求增加。尤其是随着中国加入WTO,对外贸易蓬勃发展,据统计中国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远远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这对跨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些了解并接受文化差异的现状,拥有多语言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环境与基本惯例,拥有国际化视野和全球化思维的跨文化人才,成为跨国公司、对外贸易公司等争相招聘的对象。教育部在2007年出台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出将鼓励和推动高校本科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国际商务课程双语教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该以适应市场需求、培养跨文化商务人才为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形式和方法。笔者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应该有以下三点:

1.1 以理论为基础

国际商务课程是一门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实践性的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包括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经济学等。在普通高校教学计划的安排中,该课程的设置一般都会放在以上相关课程结束以后,这样学生再进入这门课程学习时,会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是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的基础,如果基础打不好,未来的学习就会根基不稳。同时由于课程中许多案例,迷你情景的分析和理解都离不开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因此理论讲解是该课程的基础,必不可少。在课程教授中,为了保证学生在基础理论方面的掌握力度,可以适当增加中文的讲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程度。

1.2 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国际商务双语教学课程的设置,是希望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使其拥有全球化思维的能力,提高英语的沟通能力。同时,能够通过获取和占有知识,从而提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跨国商务人才所必需的能力。

1.3 以合适的国外书本作为教具

在选择教材的问题上,一方面要考虑国外教材的优势和特点, 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国外《工商管理》课程教学采用最多的是Michael R.Czinkota 等所著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其次是Charles Hill所著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通过比较两本书的内容,我们发现,前者相比较后者内容更加详细,解说更加生动,同时案例较多,且引入了较多跨国公司亚洲经营的案例。所以在教学中,我选择了由Michael R.Czinkota 等所著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International Business》第7版。

2 国际商务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

2.1 以双语为沟通方式

双语教学的目的在于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沟通的能力,这一点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环境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在英汉双语教学环境中,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尽相同,因此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采取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内容使用全英文展示,包括导入的案例以及时事新闻等,而概念内容的讲解可以多采取中文,对于本科学生而言,只有在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后,才能运用自如。因为在双语教学课程班以前,我们曾经试验过全英语教学,但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老师课堂英语表达能力的限制,导致教学效果一般。因此通过双语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对相对较难理解的内容,多配合汉语讲解。避免出现由于全英语讲课,而带来的学生课程基础理解不全面的结果。在理解基础概念以后,结合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原版案例,要求学生对其进行阅读和分析,以解决案例中的相关问题。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概念的认识,也提高了对实际应用的理解能力。

2.2 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

无论处于教育的任何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都是从教者积极探讨的问题。学生只有对课程有了兴趣,才会对课程学习产生学习和参与动力。如果在章节学习开始以前,导入与章节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时事新闻、案例,或者视频(如TED),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也可以提高课堂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同时,在章节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不要因为专注于内容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笔者在两个章节中导入了“角色扮演”这一模拟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跨文化这一部分,在对霍夫斯泰德的文化维度分析法讲解之后,为了让学生自主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我安排6名学生一个小组,对任一多元文化企业的活动情景进行模拟,而情景模拟的主题和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曾经自创出跨国公司间的谈判、多元文化工作场合的团队合作等情景剧,这种情景剧不但使他们对文化差异产生好奇,愿意去寻找发现这种差异,最终找出问题解决方案,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沟通的能力。

2.3 以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使用第二语言沟通所带来的限制,我们知道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往往不如单纯用中文讲授好, 这时,就需要增加辅助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每两个章节可以留一次课堂作业,或者课后作业;每四个章节,给学生安排一次课外答疑。

通过分析对国际商务双语教学的评价和学习情况,表明学生对课程有较高的认可度。对课程主要反映的问题在于,由于语言沟通不畅所带来的内容理解障碍。因此,在授课中,一定注意跟学生之间的互动,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理解障碍的部分,通过减少英文教授,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使学生既掌握课程的内容,又提高英语沟通能力,从而为我国培养优秀的跨文化双语商务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春敏.双语教学中英语教学的问题及思考[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6(3).

[2] 张雪玉,肖本罗.关于高校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5).

第9篇:法国学习计划范文

关键词:交际教学法 英语教学 文化制约因素

1.引言

1972年,美国著名的社会语言学家戴尔・海姆斯(Dell Hvmes)发表《论交际能力》(On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首次提出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on Approach),也被称为“意念法”(Nofional Approach)或者“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这种教学法在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西方国家,它主张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有效的交际,语言教学不仅应重视基本语言知识和语言结构的讲授,更重要的是对表达各种交际功能和意念的常用语句的介绍,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认为,语言学习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语言能力(Language Competence),指人具有发出语音语调以及运用语言遣词造句的话语能力:另一种是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指根据交际目的、对象、身份等因素讲出符合语境的恰当得体的话语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具备语言能力,并不一定具备交际能力。

交际教学法于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我国,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比,它有较明显的优势。我国英语教学长期以来重视语言基础知识如单词、语法、句型等内容的讲解,课堂上多数英语教师忽视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单向的语言知识输入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枯燥无趣,很多学生学了多年英语,仍然张不开嘴,出现“哑巴英语”现象。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有效交际为目的交际教学法,将英语视为一种交流工具,为学生创造和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相关的语言实践活动。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活动,在语言使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由于我国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交际习惯,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面临严峻考验,甚至难以实施。交际教学法在我国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受哪些文化因素的制约呢?

2.交际教学法和传统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对比

2.1传统语法教学法以记忆语法结构和单词为目的,交际教学法强调掌握语言基本技能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词汇的释义和举例、语法的讲解及篇章结构的分析,学生习惯性地用耳朵听,机械地记忆知识点,而交际教学法重视在交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常常会设置真实自然的言语交际场景,鼓励学生进行语言表达,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交流,在语言实践和语言应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和能力。

2.2传统语法教学中教师占主体地位,交际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所有的教学活动。在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从头讲到尾,学生很少有表达的机会。在交际教学法中,教师的地位由“主体”变为“主导”,由课堂上从头至尾的讲授者转变为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交际活动,控制课堂教学进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和参与者。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主体”,一切活动围绕学生进行开展。具体表现为,课堂上学生获得更多交流和表达的机会,学生关于学习方面的任何需求尽可能地得到满足。同时,学生对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和教学效果可向教师进行积极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3传统语法翻译教学主要授课方式是教师单向地进行语言知识的输入,交际教学法则以师生互动、完成交际任务为主要形式。交际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单一地向学生讲授语言知识,而需要组织各类交际活动让学生真正提高语言技能。一些活动比如说对于所学文章的相关背景知识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也可以给出特定的话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探讨,各小组在组内进行复述,然后派代表在全班进行观点的陈述,也可准备一个具有争议的论题在全班展开辩论,也可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展现生活中的一些情景片段,让学生用英语进行表演。总之,交际法教学中师生之间要进行积极的互动,教师设定特定的任务,学生使用语言予以完成,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交际水平。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英语课堂中使用交际教学法需要英语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准备。要成为很好的课堂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在课前全面细致地备好课,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切合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的相关活动,并且对课堂中出现的学生无法预计的语言活动进行点评和概括。此外,从学生角度讲,多年以来,我国许多学生接受了教师长期以来语法翻译法的教学模式,他们习惯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倾听和接受教师讲授的语言点,交际教学法则改变以往的模式,学生则需成为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师对学生以往期待的语言点或许不会进行详细解释,而是在活动参与过程中了解语言的意义和用法,这让部分学生感到很大的不适应。因此,交际教学法在我国英语课堂中的使用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制约。它从西方传人我国,是否适应我国的实际教学环境和师生的实际水平,是否受我国文化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从著名学者Hofstede提出的文化价值维度对交际教学法实施的可行性予以分析。

3.文化制约因素分析

3.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文化价值观冲突

依据Hofstede的研究,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维度对几乎所有的文化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个人主义强调个人价值和个体身份,鼓励自我表达、独立创新和自我发展,个人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集体主义强调个人的身份依赖于社会团体,个人情感依赖于组织和集体,个体的利益和需求受群体的影响,个体服从于群体。中国是集体主义价值观取向较明显的国家。因此,交际教学法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充分的主动性,敢于公开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参加角色互动和小组活动进行口语表达。对于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成长的中国学生而言,似乎不容易适应。英语课堂上如果一个学生过于突出和活跃,会被认为是爱炫耀和表现,甚至自以为是。若回答错误,会感觉丢脸,在集体面前没了面子所以让学生进行激烈辩论和讨论,可能会更困难。因为集体主义推崇团体成员间的和谐共存,避免人际间的明显冲突。尖锐的批评和不同的声音往往被认为是不合适且不礼貌的。

3.2高权利距文化和低权利距文化的冲突

Hofstede提出的高权距文化和低权距文化维度测定的是不平等在一个社会中的接受程度。在低权距社会里,个人之间不平等程度较低,社会不会突出权利引起的层级差异,大多西方国家属于权利距低的国家。高权利距文化则呈现明显的等级差异,倾向于遵从层级制度体系。中国是高权距文化的国家,对于年长者、政府官员、教师等角色赋予极大的尊重和敬畏。教师被中国学生认为是权威,是传授知识和解答问题的智者。在交际法课堂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主动积极地思考,自主进行学习活动,可能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他们习惯服从于教师的权威,观念中教师应该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进行授课,学生应该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因此,在交际教学法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及其主体地位的削弱也许并不能被中国学生理解和接受。

3.3高不确定性规避和低不确定性规避的冲突

所谓“不确定性规避”,是指一个社会人们对于忍受模糊或者感受模糊和不确定性威胁的程度。根据Hofstede的调查研究,不确定规避在不同的国家会有不同的体现。不确定性规避高的国家,会制定正式的规则和规范的制度及不能容忍偏离观点和行为尽可能地避免不确定性。相反,不确定性规避低的国家,人们则更易于接受生活中的不稳定性,接纳非同寻常的想法和做法。中国属于“高不确定性规避”的国家,不难发现这种价值观在外语课堂中的体现。多数中国学生认为,一位出色的教师课堂中应该讲授准确的内容,提供清晰的结构和完成明确的教学任务。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应给予及时指出和纠正,这些信念与交际教学法对待错误的观念背道而驰。交际教学法提倡学习者自主学习,注重语言表达的流畅性,认为学习者通过练习可以进行自我纠错或同伴纠错。在中国这样一个高确定性规避的国家,教师若让学生自己或同伴纠正错误,则很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合格或不负责任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