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语音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音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音教学论文

第1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笔者调查了江苏省日语专业语音课程的开设情况,具体方法如下。首先通过全国高校信息综合查询系统搜索江苏省设立日语专业的院校,随后通过查阅各校日语专业的培养方案调查其课程设置情况。(全国高校信息查询系统,2014)。经调查得知江苏省设立日语专业的院校共计32所①,其中仅3所院校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开设日语语音课。以上调查表明,日语语音课程的开设并不普遍。当然,不开设语音课并不意味着不进行语音训练和语音知识的传授。除基础日语课程中的语音教学环节外,各高校均开设了会话或口语课程,且高年级的日语概况课程中通常也包含语音理论的教学内容。然而对比英语专业等语音课的设置情况不难发现,尽管面对的是有相当基础的学习者,语音教学一直被视为基础教学阶段的重点和难点,语音课的设置相当普遍。(祝玉深,2007:36)。

2语音知识在教材中的比重

“教材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零起点的初级教材,既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学习用外语交际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教师安排教学教法的主要依据”(林洪,1994:31)。如前所述,入门阶段的语音教学基本通过基础阶段综合日语课实施,因此语音知识在教材中所占比重直接关系到学习者和教师对语音教学的定位。笔者考察了几种目前使用率较高的基础阶段综合日语课教材———《新大学日本语》《综合日语》《新编日语》和《基础日语综合教程》。考虑到语音教学多集中于入门阶段,以下均选取教材第一册进行比较。表1中,《新大学日本语》的语音课占总课数比例高达39%,充分体现了其前言提出的“配有规范、准确的发音指导”这一特点。《综合日语》语音课的比例虽低于《新大学日本语》,但其特色在于后续的综合课每课均含“解説•音声”专题,并贯穿整个基础教学阶段。相比之下,其他三种教材虽也有后续的语音专题,但比重偏小缺乏连续性。表1数据大体反映了语音教学在基础日语入门阶段所占的比例,但该比例不是绝对的。因为对语音教学的处理反映了教材的编写理念,且一课的内容量也不尽相同。以《新编日语》为例,从第2课起除语音知识外已经导入了词汇、语法的教学,准确地说当属包含语音课的综合课。《基础日语综合教程》于开篇设立发音书写篇,大体相当于综合课一课的教学内容,且前言中提示可以将其中部分内容穿插于第一单元的各课中分散处理。综上,由于教材编写的理念不同,语音知识在各教材中的比重存在一定差异,由此产生的对学习者习得程度的影响值得关注。

3语音知识涉及的范围

笔者依据教学大纲及附表内容就以下4个方面进行考察:1)音素2)音节3)声调4)语调。考察对象仍为表1所列四种教材。结果表明,所有教材均涵盖了上述4方面内容,但具体细节存在一定差异。如:1)音素教学是否采用舌位图和国际音标;2)音节教学是否包含外来语中出现的拗音①;3)声调教学在基础概念和声调类型教学的基础上,是否延伸介绍用言活用形的声调规律。四种教材中《综合日语》涉及的范围最广泛且深入。尤其是声调教学内容颇为细致,涵盖了诸如动词第一连用形甚至是“Vないでください”等的声调解说。由单词过渡到句节、进而到完整句子的训练,强化了声调、语调的内在联系,展现了语音教学的体系性。此外,四种教材均未涉及句子重音(プロミネンス),这源于大纲的规定“句子重音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随意性。本阶段只要求掌握具有社会性的句子重音,随意性的句子重音只要求听懂,领会其意思”(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2001:2)。大纲将句子重音纳入第2学年的教学目标。

4语音教学的模式

对于目前语音教学中普遍沿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先行研究大多持否定态度。直觉模仿式、听说式等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环节设计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音素和单词发音为教学重点,注重机械操练。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效率低下,容易产生倦怠,语音模仿不到位且容易回生,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兴趣,阻碍语音习得和后续阶段的技能发展。(金成花,2007:67.祝玉深,2007:37.郭梅,等,2012:76)。基础日语课程中的语音教学环节受制于教材、课时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落后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教学策略进一步阻碍了语音教学的发展。如不及时改变这一现状势必导致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的下降,制约专业的发展空间。

5语音教学改革的提案

先行研究表明学习者语音方面的不足会使其处于不利地位。(国际交流基金,2009:5)。日语教育者和研究者不断反思日语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引入新的理论和教学模式以提高语音教学效率的途径。(金成花,2007:67.张思瑶,2011:116.郭梅等,2012:76)。以先行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前述语音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对语音教学进行改革。1)尊重语音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地位,强化教师的语音教学意识。河野俊之指出,促进语音教学的因素,教师比教学法更为重要。(河野)就目前的基础阶段综合日语课而言,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教师自身的语音知识积累。2)加强语音教学在教材和课程中的渗透。①必须将大纲的总体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使之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②优化课程设置,将语音教学融入课程体系中。除综合日语课程外,增加会话和视听课程中的语音教学要素。依托情境和交际互动,可以让学习者切实体会到语言的物质性和语音的社会性。③系统地有序地实施语音各要素的教学,并在教材中确立下来,让教师的语音教学和学生的语音学习有法可依。3)用情境化模式等新模式取代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支援学生的语音习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克服语音学习的心理障碍。促进语音教学方法的多元化,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地导入语音知识。

6结语

第2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英语语音的学习是小学生学好英语学科,准确用英语表达,说出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语句的基础,也是学生听懂对方用英语表达的基础。对于教师而言,英语语音教学也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一堂英语课教学听不到半句英语的语句,那还叫英语教学吗?因此,没有英语语音的学习,英语学习将无从谈起。毫无疑问,学好英语语音是学好英语学科的基础。作为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英语语音教学的特殊重要性,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多用英语与学生对话交流,也尽量要求学生用英语回答教师的提问,让课堂充满英语语音表述、表达的浓烈氛围。这样是极有利于英语语音学习和掌握的。

二、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的程度的语音教学

低年级可根据汉语拼音进行辅音字母发音规律的渗透,不能让初学者只单纯地靠行为习惯、机械模仿、鹦鹉学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英语,否则就将低估学生的认知能力,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养成学习英语有口无心的习惯。初次学习字母,在教学了某个字母后可以给出一组由这个字母开头或含有该字母的单词,让学生在认读过程中,初步感知该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尤其是辅音。高年级则可渗透音标教学,这符合现行的英语课程教学标准。因此在教学新单词时不仅可以先让学生试读,教师还可以板书音标,划分音节,再带领学生一起拼读出新单词,对一个单词中发音有难度的音节尤其需要这样的引导。

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语音教学

1.以旧带新。对于刚学英语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认读单词对他们来说极其困难,读完就忘是常有的事,以旧带新、音形义结合是最适合他们的记忆方法。如,在低年级中简单的单词可先认读单词中的辅音字母,如教授park时,先让学生根据以前的单词pencil认读p这个音,根据单词bike认读k这个音。让学生有一个认读单词的意识,然后教授park这个单词。中高年级则可以引用一些字母组合来教授新单词。这样,一个词的音形义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迅速掌握了hear一词,产生了以旧带新的良好效果。

2.分音节记忆单词。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越来越多,单词也多由单音节词向多音节词转换,教师的引导更为重要。利用音节记忆,由此背出或听写单词也可以分步进行,教师边写单词便让学生读。久而久之学生能认、能听、能读、能写英语单词的水平会有很大的涨劲。

3.巧用诗歌。诗歌具有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学生的普遍喜欢。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自己编写或运用教材中的英语诗歌,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朗诵诗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就掌握了某些英语单词的发音,远比教师一味机械的领读和教授效果好得多。如:练习元音[ai]的发音,一年级的英语书上就有这样一首儿歌“Ilikemybike.Ilikemybike.Ilikemykite.Ilikemybikeandmykite.”在读的过程中,配上了节奏感强的音乐,学生不由自主地随着节奏打拍子,热情洋溢。满足了他们的娱乐愿望,又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即使课后,他们也会背诵这些有趣的韵律诗,从而达到了练习语音的目的。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用英语表达

英语课堂应当是师生互动交流思想情感、表达思想意愿的地方,作为教师应当创设情境、创造条件、构建平台,让学生大胆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内涵,从而在英语语言表达环境中,让学生牢固、准确的掌握英语语音。

1.创造条件让学生大声朗读英语课文。教师在讲解重难点英语单词、语句、段落的基础上,为学生范读一遍课文,让后让学生齐读课文。学生在大声朗读课文时,教师要仔细聆听,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发音错误。教学内容是对话的课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篇幅较长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分段朗读,比一比哪个小组读的最好。对于读得最好的小组教师要及时进行口头肯定和表扬,让读的好的小组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

2.利用早读课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英语早读课上,教师及时到班进行早读指导,要求全班学生务必放声朗读,不允许默读,不允许做跟英语阅读无关的事情。如果大部分学生不会朗读课文,教师可以让班上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领读,或让学生跟着录音机磁带朗读。

3.加强听力训练。教师要常态化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如听写英语单词、听对话回答问题等常规训练。教师可以利用上课时的前五分钟进行有针对性的英语听力训练,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的听力的提高大有帮助。在条件成熟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微型听力赛,并对获胜者进行表彰,以此调动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第3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通过实践证明,不同的乐曲、速度、节奏可以引发人们不同的情绪,促使人们产生不同的情感变化和身体机能的反应。例如,轻缓的乐曲通常具有舒缓情绪、平复心态的作用,相对欢快的乐曲可以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因而,加强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可以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一定的辅导和促进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音乐类型,建立不同的音乐艺术形象,不断启发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进而培养学生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使得他们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仅是新世纪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心理健康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形式

(1)创设阳光课堂。

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音乐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要选择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模式,为学生提供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于音乐课堂与其他的教学课堂不同,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动态效果,因而,教师要尽量将关爱带入音乐课堂,将对生活的希望和热爱带入课堂,给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使学生在体验音乐的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情感和尊严上得到极大的满足。此外,教师还应该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的音乐基础,合理创设情境,对于那些已经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避免直接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加重学生自卑或者厌烦情绪,给学生的心理恢复造成更大的困扰。音乐教师要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或者与心理学教师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

(2)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重视教学的结果,教学的过程和方式往往被忽略,在新课改的教育要求下,学校和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增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内容丰富、教学层次多样化的课程,不仅要遵循教学的一般原则和要求,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心理健康教育。音乐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歌声和舞蹈中释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需求,音乐教师要加强对这些细节的观察和分析,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比如可以组织合唱比赛,《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可以引导学生意识到团结的重要性,逐渐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懂得维护集体的荣誉。在比如,音乐教师还可以设置舞蹈大赛,在《军中姐妹》这个舞蹈中,学生可以模仿军人进行出操、训练等表演,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国家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增强个人意志力,促使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发展。

(3)陶冶学生情操。

音乐是一门感性最为强烈的艺术,不论是自己聆听音乐,还是进行唱歌、跳舞、弹琴等活动,都能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从学生追求和喜欢流行音乐这一方面就能看出音乐的独特魅力。利用音乐这一独特的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其中,可以胜过传统教育中的无数说教理论,不仅可以避免直接的心理辅导和治疗,还能使学生欣然接受。音乐可以说是人们心灵的良药,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心理理疗方面,利用音乐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例如,在音乐教学中,器乐的教学也是音乐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竖笛表演《深深的海洋》这一乐曲,由于这一曲子要求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相互倾听,及时有效地调整发音,最后达到演奏的和谐和统一,这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演奏中找寻心灵的归属地,升华自己的情感,还能陶冶整个团队的情操,培养集体荣誉感。

(4)延伸教学内容。

学生在产生心理障碍和困惑时,单靠心理教师传授的心理学知识,往往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这还需要音乐教师的配合,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可以将一些音乐家的生平故事介绍给学生,如贝多芬、海顿等,可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音乐创造史和人生历程,从音乐家的艰辛历程中,感悟到人生成功的不易,促使学生的自己的生活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习音乐家们的创造精神,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敢于直面自己的人生,正确对待责任、情感和挫折,进而培养自己积极健康的心理。

3总结

第4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教材拼音内容部分有着直观性的特点,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将一些趣味性的教具融入拼音教学中,例如,将一些自制的图片、字母卡等融入教学内容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字母“W”时,可以制作两座房屋倒影图,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在看到这幅图的第一眼,可能不明白教师的意思,为此,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这个屋顶像什么,水中的屋顶像什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后,一些学生就会回答:“屋顶很像字母‘W’。”当学生回答出问题后,教师就可以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和读写,这样就能够让学生产生一种深刻的印象,帮助学生完成“W”的读写任务。将教具应用到拼音教学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

二、使用游戏教学法,提高拼音教学的趣味性

游戏是最受小学生欢迎的一个项目,为了提高拼音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将游戏融入至拼音教学中,这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学难度,也能够让学生在娱乐中掌握拼音的技能。举例来说,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声母和韵母的组织技巧,可以带领学生来做一个关于“找找小伙伴”的游戏,将班级中的学生分组,一个学生持韵母卡,一个学生持声母卡,学生抽到卡片后,教师就要求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字母进行介绍,再进行自由组合,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声母和韵母的发音规律,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游戏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还可以举行关于摘果子的读词游戏。教师需要事先制定好一些卡片,卡片正面是菠萝、西瓜、桃子、苹果、土豆、萝卜等蔬菜和瓜果的图案,反面则是关于这些蔬菜瓜果的拼音,教师拿到卡片后,将卡片正面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随机抽取卡片,拿到卡片后,学生就要念出卡片后的读音,如果学生正确地读出拼音,教师可以将卡片奖励给学生;如果拼读错误,则可以要求学生表演一段即兴节目,这样就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

三、正确运用插画,帮助小学生理解拼音

小学生对颜色鲜艳的图片常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对于一些比较难的音节都配备了相应的插图,这大大增强了语文教材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帮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插图理解出拼音的意思。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插画不仅仅成为学生理解拼音的工具,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工具。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插画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利用五颜六色的插画进行拼音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小学生顺利地实现幼儿到小学的过渡阶段,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日后学习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地鼓励学生

第5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迈入新世纪的大门,面对五彩缤纷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交流,就意味着落后。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所谓信息化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目的是建立现代化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最大效能。所以我们说信息社会的信息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根本离不开汉语拼音这个标音工具。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流动,而流动的信息急切需要一个通用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已经广为国际采用的汉语拼音显然最有资格承担这项传播任务。可见,汉语拼音是未来一代步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工具。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国宪法在总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国内共有几十种语言,光汉语就分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

二、理论依据

教育家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情况,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状况,努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体尝思维之趣,成功之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三、研究目标

1.开放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③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让拼音走向生活,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过程也是在复习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学会查字典以后,学习积极性日益浓厚,自我正音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上由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迈进的过程。其过程是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经过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要调动意志、热情、毅力乃至决心。

2.开放教学方法

开放教学要求学习者应当具备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是最好的。”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教学中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以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中体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参上提供的内容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孩子们把顺口溜输入电脑,写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学习成果。

3.开放学习环境──让教室会说话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觉悟和学习行为。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又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地获取。贴满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插图提示法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运用教具演示,边演示边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并且边开车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

(三)趣味故事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走了,就成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走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只有小没人带他,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哭得好伤心,于是来到他身边,摸摸它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哭。”小高兴极了,边走边唱着歌:“iu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进。”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四)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五)歌诀巩固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巩固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bb听广播,ppp把水泼,小马快跑ddd,气球上升qqq,拐棍加横fff,伞把撑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六)自主创新法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c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这个字母?”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c好像是一个月饼,被人咬了一口。”还有的用手摆成弯月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想出了许多方法,竞相发言:“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老师,我想得比他的好。”“老师我这个办法最好了。”……学生的创造之门由此被打开。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2——2005、11)

3、总结阶段(2005、12)

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2)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3)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素质。

(4)积极启动“名师”工程,为学校发展增强后劲。

(5)改革人事管理,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七、成果预期

第6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随着体育与健康教育的不断改革及发展,学校体育以“快乐体育”为主题,掀起了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翻天覆地的变化。音乐作为体育教学的辅助手段和体育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当下的体育运动发展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体育是人的肢体运动,音乐则关乎人的内在情感和心理运动,两者从不同方面共同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音乐是人们表达、抒发和寄托感情的艺术,它影响着人的情绪,也能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学生对体育运动兴趣的强弱,影响着体育教育新的改革前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选用正确的音乐,可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练习水平和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1.丰富体育课堂教学内容

把音乐运用到体育教学中,不仅能让学生得到肢体的锻炼,还能受到音乐的感染,促使美育教育进一步融入体育教学中,让两者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例如,田径在教学大纲中属于难度较大、内容枯燥的项目,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有趣、活跃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还丰富了体育教学的内容。

2.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练水平和效率

体育课开始时,播放一些节奏轻快的音乐,能促进学生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从而更快地进入到高强度的练习中去。在课堂的基础部分适时穿插一些与教学内容和运动节奏相匹配的优美旋律,能促使学生运动中枢神经的进一步兴奋,减轻疲劳感,让学生能主动参与运动,大胆展现自我。在完成强度和密度较大的学习内容后,再运用轻柔舒缓的音乐进行肢体伸展和放松,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得到完全释放,尽快消除疲劳感,恢复正常心率。把音乐恰到好处地运用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原本单调乏味的课堂变成动作优美、气氛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要我学”转换成“我要学”,也就自然地大幅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选择

体育教学所选用的音乐应当内容健康、节奏鲜明,而且具有一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符合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认知水平。音乐的运用要与体育教学的内容、教材层次、学生学习程度以及音乐风格等有机结合起来,不能违背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合理地把音乐应用到体育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音乐中学到技术技能、锻炼身体,达到健康成长的目的。

1.不同年龄段对音乐选择的区别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尽可能选择符合其年龄层次的歌曲或乐曲,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更好的实效。小学阶段的学生,应该重点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而不是要求其掌握所有动作和技术。可选择一些清新欢快的儿童音乐或歌谣,例如收视率高的动画片插曲等。初中阶段的学生还处于叛逆期,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选择一些健康向上、节奏明快的现代音乐。高中阶段的学生逐步成熟,应注重意志品质、体育精神和终身锻炼等习惯的培养,可选择部分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使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思想和蓬勃的朝气。而对于大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正处于即将走向社会的重要环节,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段。体育教育不仅要注重对他们身体素质和体育技术技能的培养,尤其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的思想道德和意志品质,帮助他们树立理想,并朝着理想努力拼搏、奋斗。对此,可以选择一些表现努力拼搏、积极奋斗的音乐。

2.不同的教学内容对音乐的选择

在一堂完整的体育课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要求,因此在各个环节要根据运动生理、心理的不同来对音乐进行筛选。本人在某高中的一堂体育课中(练习密度:40%—70%;强度指数:1.2—1.8),对不同班级的300名学生做了心率监测,在不同的环节中算出平均值,得出了一节课中不同内容的心率变化曲线,目的是科学选用不同的音乐进行课堂教学。

(1)准备部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整堂课的引入部分,它使身体迅速由安静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这时音乐的选择必须能有效刺激学生的听觉,使学生快速兴奋,让身体每个器官都活跃起来。如慢跑、徒手操等常见的准备活动使用的音乐应该为韵律感强、有稳定节拍感、节奏较快的二拍子音乐,以增强学生对不同节拍强弱的辨别力和对特殊重音变化的记忆力。为了明确调性感觉,我们常常选择具有明亮色彩的大调式音乐。在配器上选择明亮而内在的和弦织体,让学生头脑中的内在和声感与音乐音响感统一,从而让音乐去帮助学生调节情绪,进行准备活动,让声态、形态、动态、空间态等和谐一致。这部分音乐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改善作用。专门的准备活动,就要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分门别类地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音乐。目的是促进学生大脑皮层的进一步兴奋,让心率达到每分钟100—120次,对基础部分的学习进行铺垫式的诱导。

(2)基础部分:这部分是课堂的重点,应选择节奏感强、能够迅速引起学生注意的音乐,这样能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振奋起来,尽快克服生理、心理上的惰性,从而自觉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心率达到每分钟140—180次,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选用DJ、摇滚音乐等节奏鲜明、动感十足的音乐辅助教学。基本教学阶段其实对音乐的选择没有严格的限制,无论是二拍子还是三拍子、单拍子还是复拍子,总之要选用符合教学内容和体育项目的音乐。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音乐选择上要符合本次课运动的心率和机体运动的特点,动感十足的爵士乐、圆舞曲或波尔卡等西方古典音乐走进课堂,就不失为一个理想而雅致的选择。这些舞曲形式的三拍子音乐以“强弱弱”为基础律动,虽然比不上富有强弱规律的二拍子规整、易记,但颇有流动感、飞扬感。适合同学们两两或多人协作性的运动。笔者曾做过多次对比试验,当选用速度快、情绪热烈、风格优雅华丽的舞曲如《溜冰圆舞曲》、《多瑙河之夜》时,既能使学生体会到优美的氛围,又能让参与者感到活跃。张弛有序的音响使他们乐此不彼,动作轻盈敏捷,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中选用二拍子或者由它复合而成的4/4拍子的音乐时,我们会有意识选择旋律较短且多次重复,并在强拍和次强拍拍位充满着强有力低音元素的音乐。

(3)结束部分:经过较高强度和密度的体育锻炼,学生的身心都会有疲劳感。而传统的体育课只注重肌肉的放松,没有对紧张疲惫的心理进行放松。为了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感尽快消除,结束部分应播放一些旋律优美、舒缓的音乐来放松紧张的情绪,使学生的心率降到每分钟80—90次。这个部分的音乐应该以古典音乐和轻音乐为主。笔者曾在教学中播放声乐曲体裁的艺术歌曲,做了很好的尝试。这种起源于18、19世纪欧洲的抒情歌曲体裁,用人声独唱和钢琴伴奏为诗歌配乐,是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这类音乐恬静、舒缓,在作曲上统一、平稳,内在的音调又不呆滞。单纯而富于想象的音乐性格,能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稳定情绪,放松身心。

3.不同教学内容对音乐的选择

在对音乐的选取阶段,要注意音乐的情绪与动作风格相统一。音乐的选取也要符合教材大纲的内容,不能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毫无针对性地使用。音乐对人体生理、心理健康影响重大,激昂的音乐能提高人体兴奋性,而优美舒缓的旋律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所以,体育教师在授课时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当的音乐,使体育教学得到更大的发挥、收到更好的实效性。

4.不同民族文化(民族学校)对音乐的选择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国,各省地市州都有民族学校。针对这些民族学校和代表性体育项目,应该选择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和内容进行教育教学。比如可通过课本知识传授、开展烟盒舞课间操、文艺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和认识彝族烟盒舞少数民族文化,这也是传承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方式。

(三)音乐在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外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为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现有的课间体育活动的试点及普及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学校大多突破了原有课间操的模式,在做好眼操、广播操的基础上,还引入了学校的自编操及小型多样的体育游戏。课间活动将锻炼、娱乐、放松等功能融为一体,把原有单一的集体活动形式变为年级、班级、项目、场地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了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让每一位学生动起来、玩起来、乐起来,从而消除了学习的疲劳感,使身心得到愉悦与放松。音乐与体育运动的有机结合,使得课间练习增添了活力与生机。音乐是课间活动的行动信息,相关研究表明,一定频率的声波会使练习者的脑电和肌电等指标产生相应变化,进而使人在生理、心理上想要主动参加运动锻炼。音乐的主体是情感,因此,音乐不仅仅作为活动引入,使肢体运动和音乐相呼应,还使整个课间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在课间活动和体育课外活动中,应根据活动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地应用音乐,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热情,又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并调节学生运动负荷和心率曲线。

二、学校体育对音乐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体育对音乐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当前学校体育的各个部分,都有各种音乐的大量注入,这就向音乐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音乐有针对性地不断创新,并且在音乐的创作中要结合运动生理、心理等学科,实现节奏、旋律与机体活动特征的有机融合。艺术性学校体育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艺术体操等,就要求音乐的旋律、节拍和动作的完美结合和相互辉映。这样的结合拓展了音乐发展的新领域,促进了音乐发展的多元化。

(二)学校体育对音乐专业学生的辅助作用

第7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汉语拼音方案》共分5节:(一)字母表;(二)声母表;(三)韵母表;(四)声调符号;(五)隔音符号。一开头就是字母表。方案规定字母名称如下:

字母:AaBbCcDdEeFfGg

ㄚㄅㄝㄘㄝㄉㄝㄜㄝㄈㄍㄝ

HhIiJjKkLlMmNn

ㄏㄚㄧㄐㄧㄝㄎㄝㄝㄌㄝㄇㄋㄝ

OoPpQqRrSsTt

ㄛㄆㄝㄑㄧㄡㄚㄦㄝㄙㄊㄝ

UuVvWwXxYyZz

ㄨ万ㄝㄨㄚㄒㄧㄧㄚㄗㄝ

V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字母的手写体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书写习惯。

这就是“字母表”的全部内容。

任何文字的字母都有它的字母名称。同样是用拉丁字母,英语字母有英语字母的名称,就是A[ei]B[bi]C[si]D[di]E[i]F[εf]G[]……那一套。法文呢,它的字母名称是:A[a]B[bε]C[sε]D[dε]E[ε,]F[εf]G[]……。法文字母有附加符号,如çéêè,é比e舌位高而靠前,就是国际音标的[e],èê比é舌位低些,相当于[ε],但是在词典中不管上面的附加符号,只依abcdefg的次序排序。

汉语拼音字母应当有自己的名称。咱们管它叫做“汉语拼音字母”,而不叫“英文字母”,虽然字母形式一样。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拼音方案研究组纵览全球使用拉丁字母的各国文字,各有各的字母名称。(参见周有光《文字改革概论》第三章附录[3]各国拉丁字母名称比较表,含20种语文字母名称。)汉语拼音方案字母根据各个字母的发音,参照各国字母的名称,定下了如上的名称。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也是十分必要的部分。因为字母表尽管各国的名称不同,但它的字母顺序是全球一致的。这就使全世界的文献排序有了统一的标准。这在现代生活中,是极为必要的。汉语拼音有自己的字母名称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是考虑得不错的。

汉语拼音字母名称,元音以其本音为字母名称;辅音如不加上一个元音就听不清楚,所以参照拉丁文的读音,做了个别调整:jkqr大体参照英语字母的读法,读做jiε,kε,qiu,ar(拉丁文字母无j;k如按拉丁文读做ka,则易同ha混;q如读ku,则与汉语声母相差太远;r如读εr,容易与εl混.)。另外,n为了避免同l混,读做nε;w为拉丁文所原无,y的拉丁字母读音参照希腊文的Υυ读做ypsilon,我们当声母用,就把它们读做wa、ya;还有拉丁文的z,参照希腊文的Ζζzeta读做zεt,我们也按多数辅音的办法,后加一个ε。以上字母读音,也同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文字字母相同或相近,在设计时,应该说,是既体现了汉语的特点,也跟国际习惯相适应的。26个字母,为了便于记忆,还把它按照汉语诗词格律,编成四句,前两句各七个字,后两句各六个字,句末押韵:

abêcêdêeêfgê,haijiêkêêlêmnê.

opêqiu,arêstê;uvêwa,xiyazê.

这样一来,n读成nê,也押韵了,符合中国口诀的民族形式.并且又给它谱了一首《字母歌》。儿童唱唱歌儿就把字母名称和顺序给记住了。

这本是个好办法,可是,过去教汉语拼音往往不注意这个,总是一开始就教6个单元音韵母和四个声调,然后教其他声韵母和整体认读的音节。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教学汉语拼音,也是这样个教法。我曾建议先教《字母歌》,栏目主持人(也是电视中的教学者)说,教材不是这样编的,要最后才教《字母歌》。也许这是他们的教学经验,我不敢说自己一定对,也就不好坚持了。

不过我想,即使依我说的做,怕也未必行。因为方案已经公布快30年了,汉语拼音字母名称没有推行开。我推究其原因,以前研究拼音教学法,倒是设计了多种教法,进行了实验;但是对于字母名称的教学,没有给予足够的强调。没有强调教字母歌,而是一开始就教声韵调的发音。字母名称实际形同虚设。另外,在确定字母名称时,也许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字母名称单注意到字母的发音和国际惯例,却忽略了北京口语里都存在有哪些音节。北京话是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北京人当然是标准的老师。但在北京话里,ㄝ(ê)只是个叹词,它是不同任何声母相拼的。你一开始就教字母名称,北京人可就为难了,因为教师口里就没有ㄅㄝ、ㄆㄝ、ㄇㄝ、ㄈㄝ这些音,你教他怎么教?公布方案时由于拉丁方案是个新事物,当然得利用大家已经习惯了的注音符号,就用它来标注声母。你看那“声母表”下每个声母下面标注的注音符号及其汉字的读法:ㄅㄛ玻、ㄆㄛ坡、ㄇㄛ摸、ㄈㄛ佛……为什么没有注ㄅㄜ、ㄆㄜ、ㄇㄜ、ㄈㄜ,(比较ㄍㄜ哥、ㄍㄜ科、ㄏㄜ喝),或者ㄅㄝ、ㄆㄝ、ㄇㄝ、ㄈㄝ呢?就因为北京话里没有那些音节,注不出它们的汉字来。这不能怪设计字母名称的疏忽,只是在教学中没有总结这方面的问题。所以周有光先生在写《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一书时(1995)在“字母的名称”一节中说:“拼音字母中的辅音字母,要在后面加上元音成为名称。有的在辅音后面加上一个‘诶’音作为名称。(‘诶’字的读音是ê或ei)。b念‘杯’(bê或bei)……有的在辅音前面加一个‘诶’音作为名称。f念‘诶夫’(êf或eif)。L念‘诶勒’(êl或eil)……”(周有光《汉语拼音方案基础知识》,语文出版社,1995,第22页。)

第8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自我情感体验属于自我的情感成分,主要是指个体对自己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包括自我感受、自尊感、自信心、羞耻感、自豪感、自卑感、内疚感和自我欣赏等。学前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弱,词汇量少,多使用短句。有的幼儿无法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只能借助肢体语言。由此可见,幼儿很难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而音乐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在表达幼儿自我情感的同时,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如果你是教育工作中的有心人,你就会在工作中发现,当幼儿高兴时,他们有时不会主动地说“我很高兴”,但是你会看到他不由自主地唱着老师教过的歌曲,原来他找到了表达高兴的另一种语言。我们每个成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不高兴了就大声地唱悲伤的歌,高兴了也哼哼喜欢的小曲儿。儿童也可以这样宣泄情感、发泄多余的精力。无论多大,我们都需要抒感,使内心畅快。通过欢快的歌曲《粉刷匠》、《洋娃娃和小熊跳舞》,幼儿可以传递快乐的情感,建立起良好向上的心理环境;通过节奏感强的歌曲《加油干》、《蜜蜂做工》让幼儿在积极亢奋的演唱中表现出劳动的力量电影,发泄多余的情绪,提高自控能力;在歌曲《有只小燕子》中,幼儿通过歌词体验帮助小燕子获得快乐,感受助人的乐趣,促进助人行为品质的形成。另外,音乐作为一项有效而神奇的工具,还可以帮助那些存在缺陷的人们。电影作品《洗澡》里傻傻的二明远远不及哥哥聪明、英俊,刚开始你会觉得他是那么不起眼的小人物,但当他在澡堂里唱起帕瓦罗蒂的《我的太阳》时,他的形象突然变得无比高大,这时候的二明是充满自信的,他远远挣脱了自卑感。音乐就是有这种神奇的力量,在一瞬间让人充满信心。作为教育者,我们可以挖掘那些自卑、自闭的儿童的音乐潜力,帮助他们在音乐方面发现自己的优势,尝试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找到自信,逐渐走出封闭的内心,从而更加积极地生活和学习,走向更精彩的人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的幼儿不善于语言表达,不精通美工,也没有很好的体育细胞,但是他也许是个未来的演唱家、指挥家,“学业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我们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上找回自信,获得成功。

二、音乐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控能力

自我控制属于自我的意志成分,主要指个体对自己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包括自我监督、自我掌握、自我控制、自我改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等。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通过音乐技能的学习,儿童学习控制自己的发声器官,同时有意识地调控自己的身体动作和活动与音乐协调一致。学习音乐知识时,不可避免地总会学习一些规则,如每首儿歌每个小节的拍子是一样的,老师用固定的曲子发出固定的指令。在开展打击音乐活动中,幼儿必需在规定的段落按分工承担自己的演奏部分。通过这些规则,潜移默化地传达给儿童一个隐藏信息:社会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行为准则,我们必须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并且不断地自我改善以适应这个生活环境,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按规章办事,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作才能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此外,许多儿童歌曲都蕴含了良好的思想品质,如歌曲《我的好妈妈》就对幼儿起到了感恩教育;歌曲《夸家乡》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家乡,让幼儿有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韵律活动《蚂蚁搬豆》让幼儿在表演中学会了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情感。通过音乐教育,这些思想品质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儿童的知识建构中,其影响是终其一生的。

三、挖掘音乐教育的功能,促进幼儿发展

第9篇:语音教学论文范文

一、抽象的字母形象化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对抽象的字母接受能力有限,如果采用简单的机械记忆,学生一时很难掌握,即使一时记住,也很快遗忘。如何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记牢这些抽象的字母呢?在教学中,可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声母“h”时,如果充分利用书中的插图,再启发学生利用靠背椅的形状记“h”的形,利用一个小孩坐在靠背椅上喝水记“h”的音,那么学生就能根据教师的讲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很快记住了这个声母。再如教学单韵母“a、o、e、i、u、ü”时,教师可通过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嘴巴拢圆ooo,小嘴一咧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出uuu,撮个小圆üü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记忆,使拼音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易混淆的字母儿歌化

汉语拼音字母中,形状相似的比较多,如b—d,f—t,p—g—q,n—m,l—i—j等,这些字母形状,学生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分清这些字母,记准记牢,在教学中可编一些顺口溜或儿歌来辅助记忆。例如:“右下半圆bbb,左下半圆ddd,右上半圆ppp,左上半圆qqq,q字带钩ggg,一根拐棍fff,一把伞柄ttt,一扇小门nnn,两扇小门mmm,一根小棍lll,小棍带点就念i,i带尾巴jjj,平头小2就念z,半个圆圈ccc,弯弯曲曲就念s。”顺口溜既能提高学生学拼音的学习兴趣,又可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活泼,且能促使学生分清并记牢易混字母,避免拼错用错。

三、拼记的形式多样化

1、创办拼音角。平时可把学过的声母、韵母、特殊音节等集中写在黑板一角,建成“拼音角”、“拼音园地”等,让学生每次出入教室都能自觉不自觉地看上几眼,读上几遍。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能促使学生记住枯燥的拼音字母。

2、编讲小故事。听故事也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在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一两个小故事,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帮助记忆的有效方法,比如:我在教四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听故事说话练习四声》:“星期一(ī)那天,张阿姨(í)给明明买了一把椅(ǐ)子,并对他说:这把椅子来得不容易(ì)”。老师讲完故事,请学生复述,然后找出星期一的“一”,阿姨的“姨”,椅子的“椅”,容易的“易”,练读四声。

3、利用简笔画。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动机往往与活动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简单勾几笔色彩鲜明的简笔画有时更容易唤起儿童的注意,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有利于拓展儿童的想象力。如在巩固十六个整体认读音节时,教师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一束鲜花,上有十六朵花。然后请同学们将鲜花献给老师,即在花朵上填写整体认读音节,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争着到黑板前面来献花。最后再让他们检查花上有无“虫子”(即错误)。这种将抽象字母组合一幅具体形象的画面,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力,同时增强了记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