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道德修养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道德修养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道德修养论文

第1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除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外,现阶段医科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还面临着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们普遍存在“转换教学模式是浪费有限课时”的误区。在这一种权衡之下,许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会倾向于选择一种教学手段。如此一来,整个课程教学都不会产生变化,学生也只是惯性进行学习,激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平时的专业课程本来就较为枯燥,这样平淡无奇的教学手段更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教师在设定教学任务及目标的时候,只是一味地照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计划,而对学生具体的知识实际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知识吸收情况一概不知。在这样一种缺乏沟通的条件下,教师和学生的联系极为有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难以达成有效的合作关系,会直接降低课程教学的活跃度,难以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和辅助作用。

二、新时期医科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的有效措施

结合医科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目前的教学实际以及面临的挑战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充分利用

医科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首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对数字化的资源和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应用,丰富整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的层次感,提升课堂张力,从多个角度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过程中,应尽量简化其中涉及到的内容,摆脱传统的文字传递方式,强化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迁移能力,为枯燥的课程教学注入活力。其次,教师还可以根据课程时间的长短,合理的引入一些视频案例,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印象,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二)与专业密切结合

第2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一)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一般多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结果是课程缺乏吸引力、感染力,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少了思考,也没有兴趣思考,更别说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了。而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有利于增强课程的说服力。该课程在大学生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不断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社会,才能最终达到教育目标。

(二)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能动作用

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指出,培养创造性思维,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人的潜力,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理想的教育其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于教学生学。”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启发式教学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教师适时地采用多种引导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思考、反省、评价掌握了知识,并提高学习能力和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发展。可以说启发式教学强调师生的互动与双向交流,既强调教师的“启发”、“点拨”、“诱导”,又注重学生的“愤悱”理性自觉,“反求诸己”“内省”“反思”。

(三)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

推动教学相长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的双向性,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间的互动性。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管理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合作关系,和学生一起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在相互配合中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启发式教学还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思考,推动了双方的学术研究。德国教育学家洪堡也曾说过:“大学教授的责任并不是‘教’,学生的职责也不是‘学’,而是从事研究,教师应诱导学生研究的兴趣,进一步指导学生研究。”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科研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带动学生进行学术探究,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很活跃的,一旦被激发出来,结果是难以预料的。当学生不断的提出一些新问题后,可以促进师生一起去研究,也可以带动教师做更广、更深的研究,从而形成教学与科研、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二、启发式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运用实施启发式

教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实施条件。启发式教学不是说几个案例就可以了,启发式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探索。这里,介绍几种启发式教学的基本形式,供大家相互学习。

(一)设疑启发向学生提问

然后引发他们思考,是很多教师惯用的启发方式。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出一些难度适中、新颖有趣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思考,最终找到问题的结果。但是目前很多教师提问没有精心准备,随意性很大,深浅过渡,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运用此方法前,一定要认真准备,给学生一些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发他们思考的问题,才能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大学生诚信的问题时,笔者问了这么几个问题,考试作弊是不诚信的表现吗?有多少人从来没有作弊过的?除了考试作弊,大学生在校园中还有哪些不诚信的行为表现?善意的谎言你能接受吗?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对大学生诚信问题做进一步的思考,同时引出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话题。

(二)讨论启发讨论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唯一性。在进行讨论前,教师要精心制定讨论的话题,题目给大家后,教师要适时地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以免学生的思路偏离了轨道。例如,笔者在讲大学生就业择业的问题时,并没有直接照搬书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讨论这么几个话题:你认为咱们医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影响医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医学生要想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医学生创业,有哪些方向可以选择?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充分认识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了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所在,并明确了自己的生涯规划。在比如讲授公民道德时,组织学生讨论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及如何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进行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及怎样完善自己。

(三)案例启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理论性比较强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案例进行启发。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向学生呈现精选的富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对这些案例进行研究,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的作用时,笔者引用了以下案例,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案例,效果较好:清华大学高材生考过600分也不易,可一个每天三顿为清华学子切菜卖饭的农民工,头回上场就爆出冷门———北京日报报道,清华园里人才济济,但学生食堂的师傅张立勇,也为许多人知道,就不能不说是件新鲜事了。他的艰辛,他的刻苦,他的顽强,让清华学子动容。水木清华BBS上,头一回为一个农民工的坚韧好学掀起波澜。张立勇,做农民工10年,如今即将拿到北大国际贸易专业大本文。在案例看完后,我给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张立勇为什么高中读完后不直接考大学?(2)他为何选择去清华打工?(3)食堂工作很幸苦,他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并且挑战国内知名高校?学生对这样的事迹显得很有兴趣,他们都踊跃参与讨论,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还讲到听过他的演讲,被他的追求理想的精神所打动。

(四)比较启发在教学中

第3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高校思想政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达到教学内容与时代进步相统一,现有的的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教学的知识,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比较缺乏,学生的积极性比较散漫,课堂上学习的效果到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中,要把社会的热点问题融入到课程中,针对社会的的热点难点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大学生学会分析社会存在的问题。教学内容可以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入其中,让大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化。同时也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一直是热门的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速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步的凸显,在高校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过程

(二)优化教学手段

在科技快速的发展过程中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课程应该运用高科技手段,互联网技术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收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一定的政治观,建立起鲜明的政治观念和政治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掌握基本知识,让学生学活,用活的理论知识应用大众媒体中,提高学生的内容学习的信息量,促进学生的思想健康教育。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上单向给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的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没能形成很好教学实践效果。改变教学手段,使学生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都能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提高教师技能

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是人与人的交流的工作,而不是机械交流,没有感情的教育是无法让人信服的。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要进行解释根据学生的特点去解决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高校的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课程,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很高,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就是提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教师要借鉴国外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成果的经验,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积极的引导学生投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程教学。

(四)结束语

第4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突出问题;对策;提高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存在的突出问题的思考

当前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商品意识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占有重要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国外先进技术文化的引入、国内经济体制转轨改革开放以后的新观念,新体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及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致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的问题不可忽视 。

1、市场经济在当今新形势的大潮下,在当前带给我们很大的好处,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及正面效应也对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是不能忽视的。价值取向是大学生面临的考验,他们趋于功利化。很多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中的消极因素非常明显呈增长趋势,透明的思想上蒙上了浓厚的功利化色彩,在参加活动中抢先是好事但是他们中喜欢当主角的居多,喜欢表现自己的人大有人在,而不喜欢当配角的人就更多了,普遍的问题是不愿意听别人的意见。繁琐的事更不愿愿意做重复性、舍不得付出性质的工作。有较强的虚荣心,不重视自己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兴趣的发挥。在校时往往以追求成绩、学历为最高价值,。毕业时又以自身待遇的高低为目标做为基本价值取向。忽略了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奉献精神。

2、思想认识得不到提高,高度不够,导致承受能力降低。加之心理素质较差,如何面对学会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都变成了一种能力。在改革开放快节奏的今天,市场经济致使社会不断发展,如何学会坦然的面对,是考验种种复杂的社会现实导致涉世不深、思想脆弱的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很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会出现多重心理障碍由于认识水平的高低,有些学生的理想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没有群体意识,如何发展他们的协调性,提高自我意识,让他们更容易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心理矛盾、心理冲突、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感是大学生不能正常工作,给学习和生活带来很不利的影响的最大原因。

3、成才动机上的个人主义倾向不严重是不现实的。把理想与个人经济利益挂钩,考虑的是自己的买车、买房等等生活。同学的学习动机不能和国家振兴、祖国强大以及社会发展形成必然的联系,这些都不关他们的事,以自我成才为中心才是他们的思想,自扫门前雪的思想非常严重。为实现自我价值,自己过得富裕是他们的目标并为之努力的而奋斗,上大学的最终目的是拿一张大学文凭,找个好工作。没有这则想的吗?其实有很多人就真是这么认为的

4、语言与行动分离。大学生在高校里面经历了大学系统的教育之后,他们学到了本领有了很强的理论认识嘴上功夫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在进行理论探讨、演讲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水平,然而在行动上、具体的体现是什么样哪?说白了就是理论能力强,实际动手能力差。在工作学习生活上不注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调协作精神,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严重,整体意识、协作意识薄弱;在对社会和他人方面不具备奉献精神。比如说现在一些大学生乘公共汽车虽然有让座的。但是这种热情和冷漠比起来还是前者更大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在很多大学生生活中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大学生大多都是过集体生活,在宿舍里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其他同学服从自己的意愿,经常由于一些小事而与宿友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 这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很多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可是就是在大学生群体中,它们就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他们的自立意识不增强,协作意识不提高总的来说都是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存在的道德素养问题:

1、诚信的问题: 作弊, “作弊”不单单在中小学中存在,在现在的大学中更是大学校园中风行的,它们不是一般现象,确实是普遍现象。大学生的“作弊率”比校园手机的“持有率”还要高。现实中,作弊现象在普通高校内普遍存在,拔尖的一些高校也有这种现象吗?回答是肯定的即使是我国最好的学校也不能说没这种现象。抄夹带、传答案等作弊形式是传统的也由"秘密行动"发展到公开抄袭、而且集体作弊也存在等等,买答案,发短信、带手机甚至找替考。尽管学校采取了最严厉的处罚措施,但这股风头没有遏制住,学生诚信意识的缺失是造成这一问题主要原因,也有就是我们教育制度所导致的。

2、自私狭隘的现象:当今的大学生很多不是独生子女的少,过分地溺爱,孩子,而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的教育,对他们提供足够的物质需求,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唯我独尊的性格。晚课的“占座”也是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现象,晚自习开始了,人不用到,先拿纸条、书本“占”着座位,那么后来的人只能“望座兴叹”。 “座无虚席,人不过半”是更有甚者了,晚自习结束了,很多被“占”的座位却还一直空着。“占座”事情不大,但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较大。很多同学对此感到既窝火却又无可奈何。现在一些大学生乘公共汽车有让座的热忱的也不多,从小教科书上灌输的基本美德消失无踪。在宿舍里以自我为中心大学生大多都是过集体生活,要求其他同学服从自己的意愿,经常由于一些小事而与宿友发生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我们不能否认大学校园是一块“净土”。可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这些不文明、不道德甚至违纪违法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措施

1、从大学生刚开始入学就进行思想教育,很有必要采取必要的政治理论灌输对大一的学生。通过政治理念的提升,为辨识是非奠定科学而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树立高尚的情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集感性与理性于一身,培养自律和自主的好习惯,从而塑造完善的道德人格,实现高尚的道德人生。大学生本身就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分子,用学会的本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民。通过学习让大学生他们在关心祖国的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关心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表现大学生重视个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大学生渴望成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是一种进步的表现,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潮的一件好事。大学生自我意识形成重、发展的一个标志。是人生价值观问题,是自我意识对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的多种认识,是认识自己和对待他人的统一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并跟随它随着人们的社会实践思维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说白了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成长过程, 具体表现为他们对自己的体力、智力、能实际上就是自立意识的成长过程,力都充满信心。

2、利用网上聊天室的功能在学校校园网上,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让学生收集当前,对学生学生思想状况掌握,在BBS上进行热点讨论,并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定期对比,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华中科技的"白云黄鹤"、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等就是目前办得比较好的BBS站点,重视的人群多点击的人气很旺,通过这些站点能及时解决大学生思想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3、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不断通过勤工俭学,通过社会实践锻炼的大学生思想就不能提高。社会调查、工作实习、青年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身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教育,通过社会实践,丰富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学习社会上的先进人物,为社会风气的好转作出贡献。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分清是非,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而又道德高尚的人才来。 但是,解决大学生道德修养问题,必须重视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让大学生自我找准标尺!大学生如果坚定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拥有高素质和良好道德的合格公民。

第5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09.077

课程建设研究是国内教科研的一个重要课题。2006年春,周碧荣教授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设计。2009年秋,教育部领导编写和使用的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已经四次修订,是大学生必修课所使用的教材,在教学改革上各地均进行了很好探索与研究。学院围绕教材、教法,于建院以来坚持改革与探讨,在各级期刊发表了20余篇教改论文,为进行该课程总体设计改革奠定基础。为了加强课程建设,加大对教材的教法、考试改革,提高大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注重修养,必须进行该课教学整体设计。因此,该课程整体设计是呼之而出。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的具体意义阐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对大学生人格、能力提升有重要促进作用。该“课程设计”把传统的课程进行重新组合,分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大模块,扣住知识点、加大能力训练,对大学生理论上弄懂、思想上弄通、方法上学会,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此课程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充满生机和活力。课程设计紧密联系大学生实际,加大教改和教改活动载体的优化,将学生调查、传统教育、挫折教育、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等紧密的结合起来,为教学实践系统打造了一个平台,使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与感染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此课程设计还加大了考试改革力度,将修养、表现、亮点、考勤、纪律等纳入成绩考核,更加突出个人能力的培养。

完善此课程整体设计,并且实施,能够提升我院课程建设改革的档次。课程整体设计与实施,有力地锤炼了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学水平。课程建设的经验与论文于各级刊物发表,有利于宣传和推销学院改革,扩大学院认知度。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的内容

此课程整体设计解决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观的知识交叉现象,组合知识,分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个模块。

四个模块(以大学生成长过程为载体)如图1。

具体表现模块是:大学生人生观(含绪论、理想信念、人生目的与态度);大学生价值观(含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传统、创造人生价值);大学生道德观(含道德传统、公德、职德、家庭美德);大学生法制观(含法律意识、公共生活、职业活动、婚姻家庭)等法律规范,贯彻以能力为本位,加大能力训练,实施教学。

此课程设计打破教材为中心教学观,突出能力目标定位,以大学生的这四观教育为基本教学内容,加上所用到的相关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立德树人;可以提高学习、交往、自律、心理等素质和能力,适应中学生向大学生转变;能增强公德、职业道德及家庭美德的是非判断、自我约束和示范能力,提高自身道德素养,营造学校和社会道德环境;能激发对人生目的、人生态度、人生价值的思考与选择,策划成功人生设计;能学习掌握一般法理和法律规范,遵法守法,做维护法律尊严的模范。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的具体思路

课程设计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改的必然,必须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策略:

第一,?n程内容设计。将该课程分为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四个模块进行整合。

第二,能力训练设计。根据模块的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要求,加大和落实能力训练活动设计。

人生观模块:专题研讨“大学变化与适应”,能对大学新生在“转折与适应”中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专题研讨“对德才关系及立德树人看法”,学习“思政”课意义;确立成才目标,塑造大学生新形象;专题研讨人生观与大学生成才,学生能分析自身的现状,结合实际设计自己大学发展目标及措施。

价值观模块:“价值”理论学习与训练,一方面是革命传统讲座,提高对“核心价值”的灵魂主题、核心等知识的认识。另一方面是老区文化与我成才,使学生对老区文化有一定了解;演讲:“人生的价值”,学习和践行“八荣八耻”,选择正确人生价值观和人生价值评价标准,提出实现途径。

道德观模块:调查与判断校园中不道德现象,认识功德与个人道德修养关系,提出自身修养打算。还可以请企业家作创业与职业道德修养讲座,让学生学习和运用职业道德规范,提高认识,提出建议。

法制观模块:社会调查:调查收集守法违法正反案例,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组织一组关于“劳动法”、“婚姻法”方面案例,课堂讨论、学法,能掌握《劳动法》《婚姻法》等基本规范。开展“学法律、析案例”的比赛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带头学法、守法并运用法理分析一般案例。

第三,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进度表设计”,(于教法、活动等载体予以落实)如表1。

第四,课程教学考核方案设计。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理论素质的高低,通常是通过考试成绩来体现的。他们的整体素养、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就很难通过考试展现出来,为此一系列考评改革的实施,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实践,使学生考评贯穿于整个学习全过程。

这门课程分为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核成绩占60%。平时成绩内容包括课堂纪律表现、课堂提问和讨论、平时作业、专题调研、汇报材料、学习心得、善行好事。期末注重对能力目标实现的综合考核。带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发放问卷调查,使教学有针对性;优化各种活动,提升教学质量;指导学生结合有趣的活动完成相关作业,提高教学效果,加强了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计特色与整体教学效果

本课程设计改革特色鲜明:一是理念富有特色,体现以德为首的核心价值观、以学生为本位课程观、以能力为本位质量观等;二是设计富有特色:课程整体设计包括能力目标、模块设计、能力训练设计、进度表设计、考核设计等,将教学做结合。

第6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途径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师法》中,教师被定义为:教师是行使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从古至今,社会赋予教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但比知识更重要的,却是做人的道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就说明“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一个人拥有渊博的知识也许可以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但是只有拥有崇高的品德,他才能成为他人的典范。

在国内外的各种文化中,教师被用各种优美的文字赞美着: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赞美的语言表现了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对教师的尊敬与尊重。因为教师不仅仅是要传递知识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典范,世人学习的楷模。这就对教师个人的职业修养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进入21世纪后,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有的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希望在人才,人才的培育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因此,教师的发展,不论是专业的发展还是个人素质的发展,都应当成为国家及教师个人关注的首要问题。作为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就成为当代高校教师的必修课之一。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

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要清楚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修养”一词,来源于“修身”与“养性”的结合,它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语,既包含了知识、技能方面的积淀和水平,又包含了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思想政治方面的品质,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那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指的就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它的本质就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具体说来,它包含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热爱教育事业,献身教育事业

只有真正献身教育事业,忠于职守的教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教师。这既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职业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能够抵制各种诱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把培养人、教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全社会的尊重,也才更值得社会尊重。

(二)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是否热爱学生,这是衡量一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标准。只有对学生充满爱,才能真正将学生放在首位,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教育学生在各个方面全面发展。曾经有学者做过研究,教师对学生的爱可以成为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鼓励着学生不断进步。但是,教师担负着培养未来接班人的重任,所以在表达对学生的热爱时,要尤其注意方式方法,老师在不经意间对学生的伤害,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但不能溺爱;要严格要求,但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要对学生进行鼓励,不能挖苦、讽刺学生;要尊重和热爱每一位学生,而不歧视差生,要是所有的学生共同进步。

(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是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家长对学生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大。每个学生,都有十几年的时间,是在老师的影响下生活,在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教师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家长。所谓以身作则,就是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言行,是自己成为他人的表率。要求学生要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首先自己不能做。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的人群,他们同时也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精通专业,具有渊博的知识,同时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严谨治学,才能被学生所信赖和尊重,才能为学生作出表率,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四)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递知识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必须具备扎实而渊博的知识。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这就导致了知识的发展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增加。这就要求教师勤奋学习,不断钻研专业知识,发扬活到老、学到老的传统美德,跟上知识更新的步伐,是自己能够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高校是一个科技创新的前沿阵地,也是知识创新传播的重要场所,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也必须要具备勇于创新的工作态度。要解放思想,不断更新观念,了解本专业内的前沿信息,同时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是自己的工作富于创造性,才能适应现代教学工作的要求。

二、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通过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外界环境的作用,另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自身的提高。从外界环境来说,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两条: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是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实践来建立的。因此,国家要不定期地、通过多种方式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使高校教师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成为学生乃至全社会的表率。

(二)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立监督机制

国家或者各个学校,应该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法律法规的角度来约束教师的职业行为,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同时建立广泛的监督机制,通过各种渠道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到监督作用,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1.不断学习。这里的学习包括对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也包括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的学习,还包括对教育对象也就是学生的学习。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的学习,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使教师认识到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向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学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身上集中体现了当前社会所倡导的优秀品质,他们生动的体现了当前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向学生学习。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即使是学生,他身上也必定具有一些教师所不具备的优秀品质,教师应该虚心向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品质。同时,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在一起,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反馈中发现自己思想和工作中的不足,随时检查自己,审视自己,随时加以改正,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2.在教育实践中检验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教育实践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唯一标准。教师在学习中学到的各种职业道德,只有运用到教育实践中,才能逐渐成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检验、不断完善的结果。只有通过实践的反复磨练,教师才能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成为学生的榜样。

第7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慎独”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道德教育的精髓思想,也是我国道德教育最为注重的内容。几千年来,它不仅对人们修身养性,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就是在当今的网络社会,仍然是培育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的重要途径。深刻探求“慎独”与网络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对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将起到独特的作用。

传统的“慎独”精神对现代人的道德教育作用仍然十分显著,尤其是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网络环境中,“慎独”更能发挥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积极作用。“慎独”作为一种道德修养的方法,最早见于《中庸》。“慎独”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自先秦儒家“慎独”之说形成开始,便受到历代学者的倡导和发挥,形成了包融诸多道德内容的重要思想。

一、“慎独”的内涵

“慎独”这种道德修养方法,强调要在无人监督时不仅不能放松,而且要更加注意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非常谨慎小心,强调要在“隐”和“微”上下功夫。“慎”字,从“心”从“真”,在现代汉语中是“认真”的意思;“独”字,通常指“独处”、“独居”。《学生辞源》中“慎独”是指:“在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也能谨慎不苟”。 因此,我们可以给“慎独”下这样的定义:指人们在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念头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

“慎独”思想经历了二千多年直到现在仍然被我们提倡和推崇。因为,它本身蕴涵着深邃而强有力的道德自律精神,它强调道德主体内心信念的作用,是一种理性的自律,是自觉自愿的自我监督。所以,古人的“内无忧患,外无畏惧,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袁,上可以接神明,下可以固人伦”, 明显昭示出人的这种本质力量和精神:不管别人在场不在场,注意不注意,都自觉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自觉防止违背道德的观念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言行,做一个真正的道德高尚的人。在儒学传统中,“慎独”精神首先便是被用作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即:所谓“慎独为入德之方” 强调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实行自我约束,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自觉地按照道德规范行事,不做任何不符合道德的事。

“慎独”是道德修养的重要手段,在儒家看来,修养是一个人安身立命、成家立业的根本。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其中,修身是前提,而在《中庸》中,特别注重修养中“慎独”的功夫。对于每个人来说,《中庸》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只有经得起这一考验才算是道德上的真进步。如果做不到“慎独”,也就谈不上真正的道德修养。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慎独”教育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大学生们生活的新空间,网络在向大学生们传递信息与知识的同时,也将网络文化的垃圾带入了他们的视野。特别是大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主体,其网络行为道德与否不仅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关系到网络社会的安全和秩序。为此,高校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强化其网络自律行为。作为道德修养方法的“慎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慎微,即:要注意小节,在点滴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一种错误的言行,在微小或萌芽状态时容易纠正,但也正因为小,往往被忽视。这就是说,真正的道德首先总是从那些不显眼的细微处开始的。越是细微的东西越不被人们所注意,而正是这些细微的行为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慎微”教育,就是要他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慎隐,即:在独处、无人监督、有机会做坏事而不会被人发觉的情况下,要严格自律,不做越轨的事。这是“慎独”的最高境界。因而做到慎隐往往也是最难的。其原因就在于,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社会舆论监督只有在人们思想和行为是公开的情况下,才能起到作用。而网络使大学生身处虚拟社会里,失去外界监督的情况下,能否真正做到慎隐主要靠个人的自律。正如作家莫言所说:“人一旦上网就变得厚颜。”“慎隐”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针对网络的虚拟特性,明确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3.慎言,即:在没有约束,独处的时候能谨慎自己的言语,不放纵。孔子说:“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 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自由表达思想的空间,通过这个空间可以实现双方信息的互通,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没有人可以干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就是一个绝对的自由空间。它也应该有一个道德法规来进行约束,在这个基础上构建一个诚信交流的空间。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慎言”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只有在网络上谨慎语言,才能保证健康上网,才能正确的利用网络资源更好的为其服务。

4.慎辨,即谨慎辨析身边事物的是非曲直。“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意思是说,君子要做到真诚,就要选择美好的目标执着追求:广泛学习、详细询问、周密思考、明确辨别、笃实践行。在网络的世界里,信息纷繁复杂,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大学生要想从这丰富的资源中找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源信息,就要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对大学生进行“慎辨”教育,能帮助大学生在网络的世界里遨游时,对那些纷繁芜杂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分辨,择善而取。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慎独”的契合

网络空间是一个具有鲜明“独立”个性和“自由”特性的领域,是需要大学生借鉴“慎独”精神严格自律的领域。因此,探索二者的接合点对于更好的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网络的相对独立性与“慎独”的契合。大学生不仅生活在现实的社会中,而且也生活在一个全新的虚拟空间。网络和现实生活交流有着巨大的差别。大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生活空间,上网的过程中互不干扰,不受他人的限制。这样,大学生们难以觉察到社会舆论监督机制的存在,使得社会舆论监督对网络行为的调控作用丧失。网络生活的这种独立性也要求他们有良好的守独自控能力,这种道德要求与“慎独”的精神也是可以吻合的。

2.网络的虚拟性与“慎独”的契合。在网络的空间里,大学生们只需要随便登个记注册一下,就可以获得一个身份,在网上进行人际交流。很多的信息在网络上都是虚假的,正如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中指出:“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每个上网者都隐藏在网络的虚拟外衣之下,和你聊天的美女或许是个彪形大汉,自称为天使的人或许就是一个逃犯……等等。因此,在这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大学生要谨慎的辨别真伪,抵制那些不良的信息的诱惑,同时大学生还要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这种道德要求与“慎独”中“慎隐”“慎辨”是十分吻合的。

3.网络的自主性与“慎独”的契合。网络社会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轻松感和自由感,大学生钟情于网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中言论的高度自由。他们可以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同样,他们也可以随心所欲的发表自己的言论,而不负任何的责任,大学生们自由夸张的个性在这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种过分的自主性需要一种道德要求来规范和约束他们,这就需要“慎独”中“慎言”来满足这种要求。大学生要对自己的语言谨慎负责,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四、结语

网络这种新技术“使人类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它消除了距离的障碍,正十分有效地参与塑造明日的社会。” 毫无疑问,网络不但给大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覆盖全球的“在线空间”,而且也正在更加深入地改变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所以,秉承传统道德“慎独”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当代价值,不断强化上网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行为的自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整体道德水平,才是从根本上祛除网络恶性,还网络世界一片蓝天的最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世友:《“慎独”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

[2]齐铁志:《“慎独”与网络道德建设论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3]范松仁:《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的契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5。

[4]金连钧:《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慎独”教育》,《考试周刊》,2007.24。

[5]盛 平主编:《学生辞源》,海洋出版社,1992。

[6][梁]刘勰撰,林其锬、陈凤金集校:《刘子集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第8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自2006年起,我们开始使用教育部编写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基于现有教材的逻辑结构、基本内容和教学基本要求进行了一系列优化:

1.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增删和重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详简安排,突出重点和难点。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重点讲“人是什么”“人生为了什么”“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而“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大学生择业与创业”略讲。

2.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与时俱进。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果以及学科的前沿动态来讲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报告精神引进课堂,引进学生的头脑。

3.联系当前的热点难点问题来讲授。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如何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如何加强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建设?在新时期如何认识爱国主义?这些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自身和社会的思考。

4.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注重帮助大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由“知其然”上升为“知其所以然”,以体现教学内容的实践价值。

5.增加教学实践内容。从性质上说“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行为自律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而这又必须通过实践磨炼才能形成。为此,除理论讲授外,我们从2007级开始增加教学实践内容,在48学时中,用16学时进行教学实践,即开展社会调查,让大学生接触社会,拓宽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根据教材内容优化的总方向,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特点,我们确定了教法改革的价值取向:既要利于学生“内化”思想道德原理、法律知识,又要利于沟通实践环节。为此采取了如下改革措施:

1.以案例分析教学法为主导。所谓案例分析教学法就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启发和帮助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知识与法律知识、法学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它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方法,又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需要,从我校教学资源网站中挑选出典型的、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展开教学和讨论。

2.吸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合理因素来组织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为此,在上课前,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给学生布置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在课堂上由教师组织学生从设问出发展开讨论、交流,最后得出结论。

3.自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结合相关的音像资料,使教学更加直观、形象,体现先进性。多媒体课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了知识的科学性、直观性和趣味性,寓教于乐,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对理论的理解更深人,使课堂教学摆脱了抽象、枯燥无味的局面。

4.在实践教学的操作方面,制订出“全程化、序列化”的实践方案。即围绕教学总体目标,把实践教学融合到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确定系列主题展开实践教学,从而有效地促进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学”“用”结合,“知”“行”相融,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三、考评机制的重构

如前所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养成教育课,本课程考评制度的设计应当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价值取向,结合养成教育的特点,注重对学生平时学习和实践过程的考查。为此,我们改变了“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的传统考评方式,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试行“平时成绩x40%+期末考试x40%+实践成绩×20%”。主要内容如下:

1.平时成绩。占结业成绩的40%,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El常考察。占结业成绩的10%,即满分值10分。日常考察是对学生在课程学习期间校内校外El常行为的考察。考察依据以班主任和学工处提供的数据为准。对违法或违纪现象的扣分办法与学校《学生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相衔接。若行为既无违纪,也无违法,则记满分。(2)课堂表现。占结业成绩的15%,即满分值15分,课堂纪律和课堂提问各占7.5分。课堂纪律由任课教师考查,对迟到、早退、上课时看无关书籍者相应进行扣分,扣完为止。如无上述现象,则记满分7.5分;课堂提问分即时回答和分组讨论后回答两种方式。任课教师针对教材内容提出问题或案例,要求学生口头作答。每位学生以5分为基础,教师根据学生参与发言的积极性及正确性给予适当加分,以7.5分为限。(3)课程作业。作业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占结业成绩的15%。作业次数按教学计划安排,由任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布置。学生经过一个星期的思考、阅读资料形成书面作业,由任课教师批改、评分,并向学生公布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2.期末考查。这是对学生课程知识的终结性和综合性测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笔试,卷面成绩以百分制计分,占结业成绩的40%。客观题和案例分析题相结合,融合教材不同章节的知识点,采取学校通行的办法进行改卷、统分。

3.实践成绩主要以社会调查方式进行,老师设计出调查主题和相应的调查问卷,供学生参考。要求学生分组,以组为单位选定主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每位成员必须调查5个以上的对象。共16课时,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程安排调查时间,实践地点不限。每组最终提交一份2000字以上的调查报告及原始调查数据和资料。实践分数占课程总成绩的20%。

四、改革成效与经验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改革,“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对任课老师的评价也较高。总结起来,我们有如下经验体会:(1)施教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对各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根本性影响。因此,施教者应当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千方百计提高教学成效。(2)施教者要有“不唯书”、敢于探索的勇气,才能激活教学改革思路。现行的全国统编教材具有高度的学术权威性和很强的实践指导j亩:义。但是,学术权威不等于实践权威,将学术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本身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容易犯“一刀切”的错误。因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既要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又不能囿于现行教材。(3)只有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才能使改革取得好的成效。众所周知,理论联系实际是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但是,在既定理论体系下,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使得“如何结合”成为比较难把握的问题。这就需要施教者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把握所处的地区、学校及专业学生的特点,据此制订有关的教学改革策略和方案。(4)施教者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应当以平等、真诚、宽容的姿态和学生交流。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为提高课程改革成效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参考文献]

[1]吴潜涛,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潜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7年修订版)的逻辑主线及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9).

第9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检察干警作为承担“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重要职责的国家司法机关成员,国家对其提出了要严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培养检察干警自省意识和自律精神,对提高检察干警的道德修养,培育道德人格有重要的作用。检察道德人格的养成必须依靠检察官自身努力,在自我修养和践行中形成,而在这过程中,自省慎独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受到市场经济负面影响及社会转型阶段新旧时期的影响,中国的社会道德面临了严峻的社会环境,金钱至上,利益至上,个人至上等等狭隘的道德观念开始上扬,对人们的道德信念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而这其中,对于从事法律工作,担负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重要职责的检察干警的道德培养更是提出了一道新的命题。法律赋予了检察官神圣的法律职责,同时也对检察官提出了要严守“忠诚、公正、清廉、严明”的职业道德规范。而中国检察官职业道德是孕育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因此其中包含了诸如专制思想、等级特权思想、人治思想等与市场经济和民主法治相背离的内容。但就如当今道德研究中常常提到的重视社会集体利益,强调天人合一的和谐关系,人本主义等有益部分对于检察官的道德建设有很大的裨益。同时在道德出现缺失的今天,培养检察干警自省意识和自律精神,对提高检察干警的道德修养,培育道德人格有重要的作用。

自省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提出的一种修身方法。“吾日三省吾身”,是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为众人所知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人要每天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以便发现自己存在的违背纲常伦理的地方并及时纠正。“自省”也就成为了儒家重要的修身方法。而在此基础上,儒家进一步提出了“慎独”这一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这也是儒家“为己之学”的观点的反映,这里的“慎独”指的是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防止出现违背道德的念头和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人们往往在有人监督的时候能够按照纪律或道德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但独自一人,外界的压力消失的时候就往往会放松自己的行为,因此慎独是对人们道德素养的更高要求。检察道德人格的养成必须依靠检察官自身努力,在自我修养和践行中形成。而在这过程中,自省慎独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自省慎独有益于检察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检察职业道德修养首先是检察官主体精神的一种自我约束。韦伯指出:“近代官吏团体己发展成为一支专业劳动力,经过长期的预备性训练后有专长。并且近代官僚集团出于廉洁正派考虑,发展出一种高度的身份荣誉意识,若是没有这种意识,可怕的腐败和丑陋的市侩习气,将给这个团体造成致命的威胁。”而检察官作为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法律职业人,应该具有特殊的“身份荣誉意识”,具有更高的主体精神的自我约束。同时检察道德修养也是检察官个人主观改造的过程,因此要通过检察官个人对自己反省、检查、剖析实现自我的改造,将检察职业道德的要求内化为检察官个人的的道德品质,由他律向自律转变。

二、自省慎独有益于检察官提高职业道德认识水平

要实现检察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检察官对于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就显得很重要了。道德认识是人形成个性道德品质的前提,是道德人格形成的起点。因此,在儒家看来“知明则行无过”就成为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元素。而在这其中自省慎独能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检察宫而言,他们长期面临着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大的金钱权力乃至美色等的诱惑,在面对这些的时候,如果检察官们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则很容易跌入道德的深渊。因此,通过经常性的,反复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达到自我督促的程度就能够进一步的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更好的处理在各种法律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保持一名检察官应有的道德原则。通过对自己的反思,能够在正义与邪恶,理性与欲望之间找到作为一名法律人的道德人格所在。

三、自省慎独有益于检察官培养坚定的道德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