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

游褒禅山记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游褒禅山记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游褒禅山记教案

第1篇:游褒禅山记教案范文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中职课改教改;德育研究

一、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分析

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环境保护等教育。对其整体研究没有先例,对部分有效研究也很缺乏。其现状表现如下。

(一)缺乏对学生德育需求的研究。以往对学生德育需求的研究,偏重于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即“毛病”,很少有人探求学生成长过程中需求的德育知识和正确思想,即“营养”。因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坚持狭隘的“治病救人”的德育教学观进行德育,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致使多数学生听不进去又反感。学生的德育需求是人格的完善,身心健康的发展,判断是非能力的提高。科学发展观的德育教学观,就是要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德育需求。科学有效的德育需求研究,既要看到学生“病因”,又要看到学生“亮点”;既要看到学生需求“治病”,又要看到学生需求“营养”。辨证施治,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激活学生身上的德育“亮点”,化“营养”为动力之源,从而“强身壮体”,增强自身“免疫力”,激发学生的人生向上热情,排除是非烦恼,树立正确职业观等。

(二)缺乏对学生家庭背景及社会心理对学生德育影响的研究。有经验的教师在授公共基础课时,都要事先考虑到家庭背景及社会心理对学生德育的影响。虽说其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然而无论哪种影响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德育教育资源。例如,中职学生出身多数是农民、工人、市民家庭。他们既具有工农商阶层的勤劳、淳朴、善良、诚信等美德,又有懒散、粗野、短视、愚昧等“毛病”。又如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对学生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常见的有经济危机与经济繁荣、就业与失业、创业致富与行贿求职等社会现象,这些都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产生一定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们的“活思想”进行课堂德育教学,才能达到有效德育教学的目的。我们老师多数却忽视了此方面的研究。

(三)缺乏对公共基础课教材德育要素和教学德育体系及教学德育纲要体系的研究。关于公共德育课程,国家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大纲》及各科教材,有的有《教参》,有的没有《教参》。教师授课时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很少有人对教材中的德育要素进行挖掘,按教学大纲要求科学设计教案,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授课,因而达不到授知育人的目的。特别是青年教师对教材不熟,又没有教研员进行专门的辅导讲解,授课时德育处于盲目境界。至于基础课教学,其中的语文教师还研究一下教材的德育要素,其他课教师就谈不上对教材中德育要素的研究了。关于各科教材德育要素的研究,无论是任教者还是管理者,很少有人问津过。特别是对公共基础课教材的整体德育要素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德育教学纲要体系,更是从来没有人尝试过。

(四)缺乏对公共基础课教学德育模式的研究。本文以为,有关公共德育课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新教材的编者已经为教师设计好了一个框架结构,如“想一想”、“议一议”、文图结合、查找资料、小测验、案例引导、拓展训练等,但是我们的老师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认识不足,个别人对新的教学模式持怀疑态度,总觉得讲授法、“一言堂”好,不能摆脱传统的说教式德育模式。对于基础课教学,多数老师还是老一套,缺乏德育教学方面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德育模式的研究。而文化基础课教学德育模式仍然停滞在“文以载道”的渗透模式阶段。问题式、合作探究式、活动式等教学德育模式仍处于尝试阶段。

二、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德育研究的方法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提出了研究学问成功的三个条件,即志、力、物,并阐述了三者结合的原则。将它用在本命题(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德育研究)的研究上,也是适用的。志,有完成本命题研究的志向和信心;力,有完成本命题所需要的人力资源;物,有完成本命题研究的经费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本文以为,光有“志、力、物”的三者结合还不够,还需要有良好的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法。将“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的德育研究”申报省市课题,组织强有力的课题组成员,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围绕课题进行理论方面探讨,或进行实验方面的尝试,或理论与实验并行研究。最终获得研究成果:论文、结题报告、教学纲要等。其特点是能够引起校领导的重视,争取到校财政的支持,对中职教育科研具有引领作用。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