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体育课准备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准备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 准备活动 因素

当肌肉进行紧张的运动时,有机物的强烈分解和能量的释放,需要大大加强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而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是由呼吸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来执行的。因此,不做准备活动就进入激烈运动时,内脏器官的机能不能适应肌肉运动的要求,不仅运动成绩下降,而且还会出现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头晕、恶习、呕吐、甚至休克等现象,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损害。

初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中期,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年龄阶段属于青少年期,在这个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大,人的体型、骨骼、肌肉和内脏机能等都在起着显著的变化,上好体育课,准备活动尤其重要。因此,上好体育课必须要安排好准备活动。

二、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意义

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加强,使体温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等。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

三、体育课准备活动的类别及内容

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如心脏中血液输出、输入量的增强,肺对气体交换量的提高,这些都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保证了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除,从而提高整个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实际上,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参加比赛之前,尚未开始运动,也会由于条件反射,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起变化,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肌肉活动。这种生理变化叫赛前状态。

四、安排好初级中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因素

1、时间和运动量要适宜

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初级中学体育课的基本活动时间一般在5~8分钟,心律控制在每秒90~110次左右。不能时间过长、喧宾夺主、时间过长、运动过大,学生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完成,影响教学效果,还容易引起创伤;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气候,学生的情绪等都应作为掌握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

2、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要杜绝那种准备活动区别不大,有些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学生的生理特点。

3、安排要科学、全面、合理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转贴于

每次课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不断变化,即教师在上课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和训练水平,在身体姿势、动作方式、动作幅度、动作路线、动作频率、动作速度、动作节奏等方向不断变化,使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学,妙趣横生。

4、注意形式新颖、有趣、多样准备活动应有目的地借助于各种合理的练习手段,以刺激学生在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尽可能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要适合学生的心理,不断出新,力求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变。

合理组织队形是准备活动很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整齐、美观的队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又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受到美的启迪,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效应。

5、 做准备活动后,人体的体温提高了,便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这些变化可以加大人体运动的幅度,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五、结束语

安排好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对上好初中体育课的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把握好课前准备活动。随着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准备活动更应该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在安排好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效地利用了体育课的时间,也取得了安排好体育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冉清全 ,易学, 丰孝法,现代体育准备活动,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7

[2]、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田径,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1995,6

[3]、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体操,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6,1995,6

[4]、体育学院普修通用教材,体育心理学,上海世界图书出版社,1997,1

第2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关键词】 准备活动 高效课堂 能力培养 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35-01

1 问题的提出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年来,都是由体育老师组织跑步、带操等,形式比较枯燥,内容比较单一,学生一走进课堂就觉得课课都是老一套,没新创意,从而打不起精神,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导致身体难以活动开,练习不积极,严重影响了课的教学效果。工作30年来,我坚持试用由学生轮流来组织做准备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姿态,掌握准备活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高体育成绩,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各项能力,效果较好。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我校八年级(3)、(4)

2.方法:实验对比法

3 实验过程

3.1 开学第一周的第一课次,我就在实践班宣布

这学期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每个同学都必须组织一次。顺序:体育老师带第一周,第二周的第一课次由体育委员带,然后按班委顺序,最后到每位同学。老师在第一周主要工作:(1)注意传授给学生关于活动的原理,让学生知道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都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2)讲解编制准备活动的基本要素、注意事项等理论知识。(3)教会学生一些新的徒手操、游戏、舞蹈等,以拓宽他们的素材面,满足他们对新事物的兴趣,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如此设计。

3.2 第一周最后一课次下课前,老师宣布下次课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课的内容,按照老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及注意事项有针对性的进行组织编排,课前交给教师批阅

教师在课中参与学生活动,必要的时候给予现场指导、帮助。每次结束后,学生进行评议,教师根据学生带准备活动的情况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进行总结,好的方面加以肯定赞扬,不足之处加以指导和鼓励。每次结束后给学生评分,制定评价表,记载到平时成绩中,并公布在班级宣传栏内。

3.3 评价表

①形态、仪表大方2分

②口令正确、宏亮,有节奏2分

③讲解简洁,示范优美2分

④符合教材特点,内容有创新性2分

⑤运动负荷适量2分

4 结果与分析

一学期下来,我们利用体育课、体育课外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课、业余训练课和各项教学比赛等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平均每人2~3次。通过尝试,构建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感到老师和他们是“朋友”,自身放低了姿态,克服焦躁心情,用亲切口吻,关心的话语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在快乐中学,在学中体验快乐,使全体同学都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些平时纪律松散的、不能自律的学生都能安静下来,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完成课的学习任务,学习效果显著。附:体育成绩对照表(如表1表2)

能力明显增强:

学期结束前的一次课外活动,我邀请了各位班主任和学校领导,要他们在实验班随机抽一名学生,在对照班找一位班干部一起带领本班学生做准备活动,结果实验班一名普通学生很顺利地将本班学生组织起来做好准备活动,而对照班的班干部却结结巴巴停顿在操场上,结果还是由体育委员完成了带准备活动的任务。

第3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关键词:血流量;血液向心脏回流;心肺功能;新陈代谢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043-01

一、准备活动的作用

人体由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开始运动前进行的准备热身练习能提高神经中枢的兴奋性和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使体温升高,生物酶的活性提高,促进新陈代谢,使肌肉内阻力减少,使机能协调一致,逐步达到最佳状态。

1、避免运动性损伤

小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初期,学生年龄大约在7~12岁,年龄阶段属于少年期,在这个时期,身体的可塑性大,人的体型、骨骼、肌肉和内脏机能等都处于成长状态,上好体育课,准备活动尤其重要。因此,上好体育课必须要安排好准备活动。

2、克服内脏器官的惰性

准备活动可以促进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加强,使体温升高,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保证氧气的供应,使各组织器官较快地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适应运动的需要。

准备活动是体育课、训练课、以及比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必须从思想上加以重视。人在相对安静状态,如果没有通过准备活动就进行激烈的体育运动时,往往会感到不适应:如动作不协调、力量和速度等素质无法充分发挥,运动成绩不能达到正常水平等等。这种现象在延续一段时间后,才能逐步消除,这种延续现象叫惰性作用。

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做准备活动不但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而且也带动植物性神经系统大大提高兴奋性和灵活性。如心脏中血液输出、输入量的增强,肺对气体交换量的提高,这些都促使新陈代谢的加强,保证了肌肉的营养供应和废物的排除,从而提高整个机体的运动能力,并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实际上,即使学生在上体育课或参加比赛之前,尚未开始运动,也会由于条件反射,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起变化,以适应即将来临的肌肉活动。这种生理变化叫赛前状态。例如:听到运动进行曲即想运动。

4、安排好小学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因素的几点要素

(1)时间和运动量要适宜

准备活动是为上好一节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的,小学体育课的基本活动时间一般在5~8分钟,心律控制在每秒90~110次左右。不能时间过长、喧宾夺主、时间过长、运动过大,学生消耗过大,容易引起疲劳,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完成,影响教学效果,还容易引起创伤;运动量过小,则失去准备活动的意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气候,学生的情绪等都应作为掌握准备活动量大小的依据。

(2)内容选择要有针对性

小学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要杜绝那种准备活动区别不大,有些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

(3)安排要科学、全面、合理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主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注意形式新颖、有趣、多样准备活动应有目的地借助于各种合理的练习手段,以刺激学生在脑皮层相应中枢的兴奋,尽可能在一节课的开始就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要适合学生的心理,不断出新,力求做到内容不变形式变。

合理组织队形是准备活动很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整齐、美观的队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又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受到美的启迪,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效应。

做准备活动后,人体的体温提高了,便可减小肌肉与韧带的粘滞性(减少阻力)增加弹性,并促使关节囊分泌更多的滑液,以减小关节的摩擦力,加大关节的灵活性。这些变化可以加大人体运动的幅度,提高速度、力量、灵敏和柔韧性等,从而预防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准备活动的各种练习,可以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和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使各种器官的正常发育和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二、整理活动的作用

1、积极地消除疲劳

在体育运动时,肌肉处于不同程度的紧张状态,如果剧烈运动后立刻停下来或静止不动,肌肉里淤积的血液就不能及时流回心脏,造成心脏血液输出量减少,输送到脑部的血液也相应减少,甚至会出现暂时性脑贫血,或伴着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慌、晕倒等症状。相反,如果运动结束时做些放松活动,使肌肉被动伸展,促使血液顺畅流通,肌肉就能放松,疲劳就会得到积极地缓解和消除。如果运动强度较大,身体局部负担较重,采用揉捏、抖动等被动按摩的手法,消除疲劳的效果会更好,并可防止肌肉劳损。

2、偿还“氧债”

第4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论文关键词:体育教学 准备活动 趣味性 体育游戏 运动强度

论文摘要: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教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充分的准备活动可克服学生身体机能的惰性,缩短进入作状态的时间,使体育课的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减少学生因剧烈运动引起的运动性损伤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育课的专业性越来越强,趣味性会逐渐削弱,而专业体育课程内容逐步充斥教学内容,往往很容易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厌倦与抵触情绪。本文主要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生理、心里特征,针对大专院校的体育课趣味性的演变对体育课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为促进体育课教学提供一点建议。

一、前言

课前准备活动一般以活动身体肌肉、关节,调节身体机能为主,进行的中、低强度的体育活动。如果人在相对安静的状态,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活动就进行体育活动往往会产生身体不适,严重者会有头晕、目眩、呕吐的现象发生,而且也影响学生或运动员的正常发挥,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适量的准备活动可通过身体骨骼肌、骨骼和关节的协同作业调整身体的机能,客服机体惰性,调节运动者心理,更好更快地进入工作状态,发挥较大的工作效率。

当然,不同的体育课程要选取符合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如适合大众体育的课前操、田径教学前的压腿、体操教学前的手臂伸展和腰腹活动。针对性的准备活动虽可有效的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但其专业性与机械化的肢体训练也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厌学心理和抵触情绪,换句话说,虽然准备活动降低了生理损伤的发生几率,但又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定不同的准备活动,调节准备活动的时间比重和形式可以有效的防止运动损伤,也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幼儿体育课教学,根据幼儿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我们并不要求学生完成或掌握所谓专业的运动技能,所以其准备活动和教学内容大多以趣味性为主,如老鹰捉小鸡、丢沙包等等,其教学内容与课程准备活动无明显分界,该年龄阶段的的学生认知能力也比较弱,在不知不觉中将游戏类的准备活动转化为体育教学,就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抵触情绪,且也完成了教学内容,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而大专院校的学生生理及心理状态就有很大的变化,身体基本完全发育成型,有能力承担与完成较专业的体育技能训练,个人也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有性别差异和独立的思想,对众多体育训练活动有喜恶之分,往往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中才能积极配合进行准备活动主动参与,而自己不喜欢的体育项目只是消极怠工,被动配合而已,不积极配合进行有效的体育准备活动,从而无法达到课堂教学效果,更容易在消极思想的影响下发生运动性损伤。本文试图根据大专院校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传统体育课课前准备活动的类型和趣味性准备活动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趣味性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望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了陕西教育学院2010级教育系(文科)和数理系(理科)各2个班、2011级教育系(文科)和数理系(理科)各2个班,共8个班,每班人数40人左右,共计320余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以趣味性准备活动的设置方法为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以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作为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专院校学生的体育课生理、心理分析

本文选取的实验对象为2010级和2011级学生(大一和大二学生),其年龄均在19-20周岁,出生时间在1990年前后。因生活、饮食习惯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90前后的学生身体发育较为早熟,外表符合成人标准,肌肉与骨骼基本完全发育,运动能力与正常的成年人无明显差异。

自国家教育总局倡导开展“双边教育”以来,互动教学就成为教学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以下心理问题: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性格张扬,性别差异明显,有独立思考能力,并有很强的表现欲与表达欲。上课时学生会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对喜欢的项目能积极配合,而没兴趣的课程往往表现出消极的态度甚至是采用不配合态度(小范围人群),其心理成熟度远不及生理成熟度,易激动,容易受外界干扰。 转贴于

(二)学生对不同项目体育课程准备活动的反应

《大纲》要求,大一学生(2011级)第一学期为田径课,而田径课课程内容规定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教学内容易重复、单一,且运动量较大。为了避免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准备活动也以肌肉的拉伸为主,要求中等运动强度,学生在准备活动后应有少量汗液排除即达到标准。但由于准备活动的强度相对较大、机械化动作较多,加之现价段的学生都是经历过高考冲刺时期,很少参加锻炼,身体级心理都已产生惰性状态,在田径课的教学中就很容易引起抵触情绪,而且有不少教师反映会有个别学生会主动说明自己不想运动,找身体不适的借口来逃避训练。同时,也有的部分学生也会积极响应附和,希望教师减少训练量。

发生该情况后,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对多名资深教师进行了访谈工作,分析并掌握学生的行为模式,及时对课前准备活动的内容作出了调整。以前的传统田径课准备活动行动过于单一,重复和机械化(折返跑、高抬腿若干组等),现采用体育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锻炼,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降低准备活动的运动强度,由中、高强度改为中、低强度的体育游戏作为准备活动,增强其竞争性、娱乐性,时间比重也适当增加,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更能提高整个班的兴奋程度。儿时的老鹰捉小鸡、丢沙包等体育游戏、抱腿跑等游戏稍加更改,增加难度后同学们均能积极响应,主动参与。本人在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发现文、理科的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项目类型的喜好也有不同。2011级教育系(文科)2个班和往届文科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中低强度、竞争性较弱的准备活动;而2011级数理系(理科)2个班学生更容易接受有挑战性和强度稍大的准备活动。男女差异也显得较为明显:男生喜欢竞争性较强的运动(跑、跳项目),而女生更喜欢小强度的准备活动(毽子、皮筋)。

大二学生(2010级)学生的教学内容是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项目,很受学生欢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无论文、理科学生均能积极配合,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本人在大二的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并不反感准备活动,只是希望早点完成准备活动进行实际的教学练习。当学生遇到感兴趣的运动项目后,都有迫不及待想上场实践的愿望,如不进行有效的准备活动反而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实验表明,此时改变单调的身体肌肉拉伸联系,采用易接受的颠球绕场快速行进走等趣味性准备活动,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保证了运动强度,还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锻炼,熟悉了球性,而且有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教学效果显著。

(三)结果与分析

经本人对多名资深教师的访谈和实际操作,根据体育课程对大专院校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进行了分析与改进,引导不同性别、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类型的准备活动,发现趣味性较强的、符合教学内容的准备活动可以不但可以起到预防运动性损伤的发生,还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积极性,促进教学实践活动,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优质的课前准备活动是保证体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传统的机械式课前准备活动无法真正实现“双边教学”的要求,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不利于教学。

(二)建议

1、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采用不同的课前准备活动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准备活动的趣味性可以调动高学生的积极性,进行主动学习。

2、性别和性格差异都是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调整准备活动的强度、时间,多互动交流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蔡锡元,李淑芳.体育游戏[M].人们体育出版社,2004.

第5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 准备活动内容 组织形式 时间强度 教学比赛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生首先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准备活动,它是体育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和教学步骤。一堂体育课的基本教材安排得是否成功,一次田径比赛的成绩是否理想发挥,任何一场球赛技术发展得是否淋漓尽致,以及在比赛中90%以上的伤病,大都体现了准备部分即准备活动做得是否充分。事实证明,准备部分做得不充分,使参加激烈比赛的运动员,由于赛前未做必要的机能动员和心理准备,在开赛的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出现气喘、反应迟缓、动作僵硬、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下降等,有时还可能出现一些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挫伤等外伤事故,长此以往还可能对运动员的心血管部位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出现不正常的心电图和动脉心压的不正常升高等。

运动生理方面的最新研究已经揭示,准备活动使流经工作肌肉血流量的增加以及肌肉收缩本身产生的热量能提高体温,而体温升高可以加强对运动器官的氧供应,减少运动过程中对无氧供应的依赖,因为较高的体温使血红蛋白向工作肌肉中输送氧和排出代谢废物的速度加快,因此体温升高可使细胞的代谢过程加强。经专家研究:体温每升高一度,细胞的代谢率增加13%,能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张力,增强肌肉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并且有助于减少肌肉组织的外伤事故,因为肌肉的弹性依赖于肌肉的血液饱和度。

血液饱和度高的热肌由于粘滞阻力的降低,弹性和张力的提高,能够更为有效地进行收缩并且不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和撕裂。克服神经系统的机能惰性,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在较高的体温时会增加生物化学过程),能使大脑皮层对即将参与运动活动和各中枢的兴奋性达到适宜的水平,从而使运动员反应敏锐、动作协调。准备活动机体功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可以使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适应即将开始的激烈比赛的需要。

为了使准备运动取得理想的效果,在进行准备活动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活动的量和强度应适应,大小要使体温提高到最合适的水平,太大则会出现疲劳。准备活动的强度应该是逐渐提高的,阶段的强度一般应低于比赛的强度,通常以引起排汗和提高体温1-2度为宜,此时脑神经可充分地调动到兴奋点。此外准备活动的时间要充裕,一般不少于20分钟,最后在开赛前10分钟逐渐减量,开赛前5分钟结束准备活动。体育课一般8-10分钟,田径比赛一般30分钟,球类比赛一般20分钟。准备活动要充分,使关节活动面达到全方位位伸,肌肉的热量提高。这既可以避免氧债和疲劳物质的积累过多,又不会影响准备活动的效果。

二、使身体发热微汗时,应做一些下肢和腰腹等部位的伸展练习(柔韧性),以进一步提高肌肉弹性和张力。因为运动员在比赛中突然快速起跳、急停急转、猛然冲撞、用力起跳快速摆腿、劈髋、踢腿等,运动器官所承受的负荷量是相当大的。如果比赛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活动,那么在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器官尤其是代谢率比较低的肌腱、韧带的撕裂和关节的挫伤很难避免。

三、各种辅助练习,接近比赛形式的对抗性比赛练习,是赛前准备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使运动员更快地适应比赛活动,因为这种准备运动可以使神经系统和专门的肌肉群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一步步地提高运动员的反应能力和动作协调性。

四、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和强度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内容和方式等都是因人因队而异的,取决于本人本队的特点习惯。此外准备运动还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因为作为一个队的赛前准备运动不是可以任意选择的,而应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被逐渐确定下来。经过专家分析,通过主动的肌肉活动所达到的肌肉血流量比各种方式的按摩高出三倍,主动的赛前准备是提高运动成绩、防止受伤、增加体能必不可少的阶段。为此说明,准备部分是各项活动的重中之重。

第6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准备活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没有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往往关注的是课的基本部分,而忽略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时段的健身功能的发挥,对体育课准备活动内容开发上缺乏创新点,致使学生对体育准备活动感到枯燥无味、厌学,严重影响了体育课教学效果。因此,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学体育教学的准备活动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调查结果表明,我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已懂得或了解准备活动在体育课中的地位和作用,半数学生知道准备活动内容与体育课主教材内容的关系和准备活动的运动量。但仍有不少学生对体育课准备活动认识不足或错误。如22%的学生认为体育准备活动可有可无等,同时通过交谈和观察,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错误地认为准备活动“太卖力”的话会消耗体力,影响基本部分内容的学习,特别是遇到有教学比赛、测验,准备活动“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则更为严重。

(二)学生对待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态度方面。现在大部分学生对待准备活动持无所谓态度。老师盯得紧一点,学生练习就认真点,准备活动已完全成为一种形式。近13%的学生敷衍了事应付完成和不愿做准备活动练习,更说明有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对准备活动的练习已产生反感,这足够引起我们重视了。

(三)体育课准备活动采用的组织形式与编排方面。体育课准备活动组织练习形式,最多采用的是由教师指定固定学生带练;较多采用的是由教师带练;很少采用的是由学生自己组织练习。由此说明,目前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单一、死板,是学生对准备活动枯燥乏味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

(四)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一套基本徒手操,一个游戏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学生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的专门练习。这样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五)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准备活动是体育课教学中的一部分。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身体得到练习,而且可以预防运动损伤和不良生理现象的发生,发展一般身体素质和基本运动能力。因此教师在思想上必须高度重视,使学生能认真的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做好每一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2.严格要求学生做好准备活动。在每节课上,学生情绪表现是不同的,我们要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情绪,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创造一个健康向上,节奏明快,气氛活跃的课堂,是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的。所以教师要带做准备活动,并以自己标准、优美的示范和准确洪亮的口令来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才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建议

1.准备活动的内容要与课的基本教材相结合。一般性准备活动与专门性准备活动相结合,做到场地规划紧凑合理,减少发放器材,队伍的调动次数。并把一些模仿性、诱导性和辅练习或分解练习都充实到准备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增加准备活动教学的内容,而且使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融为一体,从而还提高了课的质量。

2.准备活动内容要不断创新。目前的体育课准备活动练习形式单一、死板。要克服单调死板又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要不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大胆地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改革,力求做到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这样就能使学生产生好奇,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达到准备活动的目的。

3.准备活动的练习形式要多样化。形式多样的准备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活动情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准备活动,这样准备活动才能真正达到活动筋骨和锻炼身体的目的。如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选择有关项目进行锻炼,这样既能弥补学生肌体练习中的不足,又能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同时在运动负荷的这安排上也能体现出区别对待的原则,使学生得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运动欲望,提高准备活动的实效性和可行性。

总之,体育教学中的准备活动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与时俱进,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热爱体育,这是如何上好体育课的关键,那么在一堂体育课中,准备活动部分可以说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条件。因为课前十五分钟的准备部分,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兴趣,防止伤害事故发生,而且对学生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动作有积极作用。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通过“领带”准备活动,从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与发挥。

【关键词】中学体育; 课前; 准备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2-0319-02

那么,准备活动又应如何去组织呢?下面我将从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组织形式和对教学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1 针对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安排有针对性的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课的基本部分做准备,既要起到使学生热身的作用,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使之尽快的进入上课状态,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使其身心进入最佳运动状态。比如,当我们在进行支撑跳跃教学时,心中想到的首先是安全问题,该项目危险性较大,学生虽然感兴趣,但是因怕摔而产生恐惧心理,因此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可选用双人操。除必要的关节活动外,还可以让学生互相做人体“山羊”,以游戏的形式,在低要求的基础上练习,循序渐进,从心理上慢慢适应,有了这样一个铺垫,对完成主教材教学将大有裨益。又如,以主教材的运动负荷为依据,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运动形式。像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它属于运动负荷较大、形式活泼的教学内容,为该项目选编准备活动内容时,应考虑选择中低强度的运动量,与主教材内容衔接较为密切的运动形式,如熟悉球性练习,趣味运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等。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在各种辅助练习的时候,即达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又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了铺垫。

准备活动内容安排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在安排上要富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喜爱小动物并模仿其动作是孩子的天性,如何将这种自然的情感引入体育教学中,而又能水到渠成的完成教学任务呢?

在准备活动部分安排一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以故事情节和情感投入创设课堂氛围,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如:“听数集合”、“跟我学”、“小青蛙找家”、“打龙尾”、“老鹰捉小鸡”、“打野鸭”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扮演各种角色,并配上音乐和儿歌,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的环境,让学生们边听、边想、边唱、边模仿,在想象中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寓教于乐。

另外音乐在体育教学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准备活动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音乐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渲染课堂气氛。如:在跑步时,做徒手操时,在游戏和比赛时,都可以加入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来激发学生的兴奋性,利用音乐和舞曲的韵律感、节奏感和美感来刺激学生的无意注意,唤起有意注意,以调节情绪和调理气息,使学生身心有轻松、欢快的感觉。通过实践证明,音乐在体育课堂中,尤其是准备部分适当的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准备活动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进行

游戏和比赛活动是体育课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它不仅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提高动作技术水平和熟练动作的技术技能。无论是准备部分还是基本部分,都应贯穿一些新颖的游戏和比赛内容,来活跃课堂气氛。著名教育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化,而是激发兴趣。”

我充分利用有利的因素,科学的安排一些富有对抗性、激烈性的游戏内容和比赛活动,以促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接力赛时,先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和对方实力对比,安排比赛顺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赛时,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奋勇当先,一轮比赛结束,教师要及时总结,进行表扬,通过对学生的鼓励,从而促发练习兴趣。

3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是以提高国民教育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教学上,它要求面向整体,把学生摆在主置,它注重的是教师引导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靠大力发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利用准备活动部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自我表现以及领导和指挥等方面的能力的锻炼。首先,教师进行引导并教给方法,每周体育课有一名学生进行自带准备活动。课前该学生必须准备好活动计划,由体育教师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学生在带准备活动时,会出现许多问题,教师先不指出,而是等活动结束后,由学生们进行打分并评价,指出优点与不足之处,争取下次成功。教师最后做总结。通过此项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们的勇气与胆量,而且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了“能说、会做”。

第8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关键词】准备活动;体育课;作用

准备活动是一节体育课的开始。无论什么季节,也无论上什么内容的体育课,课课要做。准备活动到底在体育教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我从这几年来的教学总结,谈谈自己的看法:

1.准备活动对身体机能的作用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度,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欲望;提高肌肉温度,降低组织的粘滞性,增加肌肉、韧带的伸展性和弹性,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升高,增加肌肉中毛细血管开放的数量,提高肌肉力量和提高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关节腔内的滑液增多,防止肌肉和关节的损伤。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充分伸展各肌肉群,促进肌肉活动的协调,加大关节活动幅度。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夏秋气温高,人容易感到困倦;冬春气温低,人体肌肉粘滞性高,人不想动弹,对比赛和训练兴致不大。但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情绪往往发生显著变化,顿时有跃跃欲试的感觉。这是因为准备活动可以加快神经冲动传递,增强化神经受体灵敏性,可以使肌肉粘滞性减弱,减少疲劳,延长肌肉高效的工作能力,增强生理机能,提高机械效率,从而为训练或比赛创造良好的精神状态。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提高机能的工作效率,提高训练或比赛的质量;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以适应身体剧烈运动的需要。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是生理惰性大,不能与神经系统的活性同步。为了使内脏器官在正式运动时就达到较高的工作状态,适当的准备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既可减少因突然剧烈的运动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的危险,又可减少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损伤,调节生理状态,还可以减轻运动后出现的内脏器官不适感。如果不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学生就会很难适应高强度的训练,运动不应期时间长,以致运动成绩下降,或根本不能发挥出应有的运动水平。

准备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增强,调节心理状态,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水平。准备活动可将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体育锻炼或比赛的情景中来,同时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于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准备活动之所以能够使有机体对外界环境产生适应性,在于它可以提高肌肉的兴奋性和肌肉的疲劳程度,并使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缩短肌肉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维持整个运动能力集合指标的相对稳定性。

准备活动可以增强血液循环的温度,使肌肉收缩和放松速度加快,减弱粘滞性;使血红蛋白分解加快,释放出更多的氧气;加速新陈代谢。

2.应合理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才更好的发挥作用

我们知道各器官的机能都有它的生理惰性,肌肉的惰性最不,从安静到发挥最大能力只需二、三十秒。心和肺惰性最大,需要二、三分钟才能发挥较大能力。在准备活动与正式活动之间的休息时间。

准备活动对机休的能量有一定的消耗。准备活动的适当休息,可以使物质重新再合成,使机体活动的能力得到提高。这样,投入正式运动时,才能更好地提高成绩。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之间的休息间隔以二至三分钟为宜。

准备活动不能盲目,也不能呆板,必须根据人体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科学地确定负荷量。负荷量过小, 起不到准备活动的作用;过大,又会使疲劳早出现,不利于体育学习。因此,从教学实际,准备活动的负荷量以不超过基本负荷的1/3,心率110~130次/分为宜。

准备活动的运动量,取决于正式练习或比赛的强度和性质。同时,也取决于人体现有的机能状态和客观外界环境的条件等等。时间短、强度大的剧烈项目的比赛,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要相应加大,使身体充分活动开,避免使肌肉韧带突然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突然被拉长而受伤。在天冷的情况下,准备活动的运动量要大大提高肌肉弹性和伸展性,以免造成肌肉拉伤。在身体感到疲劳的情况下,进行难度较大的动作练习和比赛,准备活动的量要加大,注意充分动员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惰性,这样,才能避免受伤。值得特别重视的是准备活动的内容安排,也同正式训练的原则一样,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小幅度到大幅度。

第9篇:体育课准备活动范文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笔者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要领作了深入的阐述,从而能够有利于体育于健康课的高质量开展,为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提供可资参考的材料。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课 准备活动 组织 要领

在以往的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老师对准备活动缺少充分的重视与认识,认为其仅仅是上体育与健康课的一个形式与环节,对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缺少足够的认识。缺少相应的准备活动,学生就不能在心理上与技术上做好上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会经常感到乏味、枯燥,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所以,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应在做好准备活动的前提下,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的自信心,促使其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养成主动参与运动的良好习惯,将其内在的潜力挖掘出来,为其终身体育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当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应当怎么样对准备活动进行安排呢?

一、对体育与健康课中准备活动的意义要有正确的认识

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工作进行组织的时候,体育教学工作者须从思想上转变青少年学生的理念,增强其对体育与健康课准备活动的正确认识。使其了解科学而合理的准备活动,能够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准备活动,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1]。

二、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的运动负荷

一节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的合理设计,应合理地对学生的运动时间进行组织与安排,以10-15min为适宜,应把握好运动负荷。过大的运动量,将会使学生的体力大量消耗,引起疲劳,使教学效果降低;过小得动量,准备活动则会失去一定的意义。所以,老师应依据学生的情绪表现、气候因素、场地环境、教学内容、场地环境等来对热身运动的活动量的大小进行控制,以保证学生利用较短的活动时间做好热身活动[2]。

三、有针对性地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

课前准备活动的在组织,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对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对准备活动内容的安排,还应依据项目的特点来安排。比如,在跑与跳项目的教学的时候,老师应带领学生做同下肢活动相关的运动训练,可以做传递游戏与运球练习等等;在准备活动中,在技术性较强的球类项目学习的时候,老师可指导他们进行徒手模仿姿势的练习,使其定型练习得以增强,将其球感培养起来,在他们对动作要领领会的同时,做持球动作学习及训练,进而为后期的“分组攻守教学”做好积极性的准备,以获得明显的学习效果。

四、科学地安排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

老师还要依据运动项目的训练幅度的大小、运动密度或者运动强度,对体育与健康课准备活动进行科学安排,以提升运动训练的效果。比如,篮球训练之前,应让同学们对篮球运动有全面的、详细的深入了解,从篮球的历史、发展、技巧等方面,从篮球文化理论方面上,首先对篮球运动进行了解;老师也可以带领他们学习与练习简单的基础的篮球技巧,确保其能够全身活动起来,指导学生应由慢及快、由小及大,使关节与韧带能够活动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将体育与健康课的准备活动做好。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运动机能、生理特点、个性差异来安排准备活动。还可依据个人分组、集体分组等组织形式来进行分组练习。在体育健康课堂中还应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与情绪表现做出适当的调整,促使他们将自身的机能状态充分发挥出来,为体育锻炼效果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3]。

五、做到准备活动形式的新颖化

老师应突出体育与健康课准备活动的新颖化设计,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选择与学生心理相适合的体育教学手段,在力求形式多样、内容不变的同时,实现将其身体素质提高的目的。在体育与健康课的基础部分环节时,学生的相关韧带都充分地活动开了、精神状态亦处于兴奋的状态,在为同学们营造愉悦、轻松课前氛围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运动训练效果。老师还可对一些游戏、舞蹈等准备活动体育项目进行选取,将课堂气氛营造活跃起来,使同学们在运动训练中体会到快乐,以使同学们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运动训练中来。

总而言之,在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同学们从思想上对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有深刻的领会,注重对同学们进行体育准备活动方面的指导;科学而合理地安排运动量与运动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定的活动时间内有效地做好准备运动;合理科学地安排热身运动,依据学生的运动机能、生理特点、个性差异来对热身运动进行安排,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为提升学生的运动训练效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老师也要注意体育热身运动的新颖化,以吸引其注意力及实现高效体育训练的目的,使学生从思想上对体育热身运动有正确地认识,在提升他们体能训练的前提下,为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做好充分的、积极的身心准备,构建良好的体育与健康课堂,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将其身体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永亮.中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七大原因及五项对策[J].人民教育.2012.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