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范文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中秋节的散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中秋节的散文

第1篇:描写中秋节的散文范文

思乡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台湾作家琦君故土难离,思乡的愁绪化作对故乡、对童年美好的回忆,回忆了故乡那些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陈年的“春酒”,以此寄托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醉倒了无数的读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永嘉,品一品作者心仪的美酒,感受其中氤氲的绵绵之情。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琦君(1918-2006),女,原名潘希珍,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现当代台湾女作家。琦君以散文响誉文坛,她的散文风格温柔敦厚、清新自然,文笔如行云流水,不雕琢,不粉饰,舒放自然,典雅隽永。看她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读她的作品你会感觉到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琦君的作品善于营构隽永温馨的氛围,不论写人、事、物,都以故乡为背景,以细腻的文笔,动人的情节,将读者带进时光隧道,用那些昔日的悲喜感染读者,激起共鸣。著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

背景介绍

琦君在《烟愁》后记中写道:“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们从大陆移植来此,匆匆将三十年。生活上尽管早已能适应,而心灵上又何尝能一日忘怀于故土的一事一物。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家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那剪不断的故乡之情,理还乱的亲友之思,成为琦君散文源源不断的活水源头。

春酒

春酒最早出现于《诗经》:“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春酒,是寒冬酿造,以备春天饮用的酒,也称冻醪。宋代朱翼中在《酒经》写道,“抱瓮冬醪,言冬月酿酒,令人抱瓮速成而味薄”。“春酒”历来为文人们十分衷情的吟咏对象。杜牧有“雨侵寒牖梦,梅引冻醪倾”;元曲中有“春酒半酣千日醉,庭前还有落梅花”的唱法

美点赏读

琦君的《春酒》,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美好,抒发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追思之情。文章如行云流水,舒放自然,典雅隽永,集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具体表现在:

第一,风俗美。甜甜的一杯春酒,是节日的珍品,更承载着作者对故乡民俗风情的美好记忆。文章以春酒为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展现旧日新年风俗,什么“新年迎神拜佛”,什么“脚不许搁住灶孔边,吃东西不许随便抓”,什么“说话小心,多讨吉利”等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中国传统过年的风俗画卷,营造了新春喜庆热闹的气氛,为下文喝春酒做好了铺垫。另外,喝春酒,吃会酒,作为乡土民俗的一部分,也能展现江浙乡里特有的民风习俗。阅读琦君的文字,读者仿佛置身于乡土,能真切感受到这份浓浓的乡俗俚趣。

第二,人情美。甜美的春酒,融聚的是浓浓的人情。这种人情,既有“家家邀饮春酒”的乡邻好客的淳朴,又有亲情母女情深如酒的真挚。母亲是文中重点着墨的对象,文章一方面展现她酿制美酒惹我馋瘾的细节,“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母亲总要闻闻我的嘴巴”,生动展现对我的关心和慈爱;同时又通过她很乐意把花厅借给乡邻“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品尝助兴,“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等情节,展现母亲的善良厚道,字里行间充盈着对母亲美好的怀念和赞美。

第三,语言美。琦君的散文不雕琢,不粉饰,文笔如行云流水,语言生动传神。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设喻形象奇特,写出了我贪心、自在与得意,令人难忘;“我呢,就在每个人的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抓住细节,展现儿时的我的聪明乖巧,侧面写出春酒的吸引力。另外文章还善于引用地方方言,如“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中的“大约摸”和俗语如“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等等,文白交融,贴近乡情,自然天成,平淡中见醇厚。

知识把握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 ) 门槛( ) 过瘾( ) 酬谢( )

煨炖( ) 家醅( ) 炮制( )

2.文章中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情?这些事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组合在一起的?

3.母亲担心酒太补不让“多喝”,而我却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春酒吗?

5.母亲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和自己却很少吃,这说明母亲是怎样一个人?

6.今年我“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却被儿子挑剔不是家乡的酒,这段小插曲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类文阅读

隔一条海峡梦回童年旧事,竭毕生心力写尽故园深情,阅读琦君的文字,总能于字里行间之中读出她对故土、对亲人的眷恋,缱绻的文字与真挚的情感相交融,化作一幅幅“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画面。品读完她新年的《春酒》,我们再来阅读她中秋的《月光饼》,看月光下的故乡,又发生了哪些令人怀想的往事。

月光饼

琦 君

月光饼也许是我故乡特有的一种月饼。每到中秋,家家户户及商店,都用红丝带穿了一个比脸盆还大的月光饼,挂在屋檐下。廊前摆上糖果,点起香烛,和天空的一轮明月,相映成趣。月光饼做得很薄,当中央上一层稀少的红糖,面上撒着密密的芝麻。供过月亮以后,拿下来在平底锅里一烤,掰开来吃,真是又香又脆。月光饼面积虽大,分量并不多,所以一个人可以吃一个,我总是首先抢到大半个,坐在门槛上慢慢儿的掰开嚼。家里亲友们送来的月光饼很多,每个上面都有一张五彩画纸,印的是“嫦娥奔月”、“刘备招亲”、“西施拜月”等等的图画,旁边还印有说明。我把这些五彩画纸抽下来,要大人们给我讲上面的故事。几年的收藏积蓄,我有了一大叠。长大以后,我还舍不得丢掉,时常拿出来看看,还把它钉成一本,留作纪念。

我有一个比我只大两岁的表姑,她时常在我家度过中秋节,她喜欢吃月光饼。有一次,她拿了三张五彩画纸要跟我换一个饼,我要她五张,她不肯,两个人就吵起来。她的脸很大很扁,面颊上还长了不少雀斑。我指着她的脸说:“你还吃月光饼!再吃,脸长得更大更扁,雀斑就跟饼上的芝麻那么多了。”这句话真伤了她的心,她掩面哭泣起来,把一叠画纸撕成片片地扔掉,我也把月光饼扔在地上,用脚一踩踩得粉碎,心里不免又心疼又后悔,也就哇的一声哭起来。母亲走来狠狠地训我一顿,又捧了个刚烤好的月光饼给表姑,表姑抹去眼泪,看看饼,抬眼望着母亲问道:“表嫂,你说我脸上的雀斑长大以后会好吗?”母亲抚着她的肩说:“你放心吧!女大十八变,变张观音面。你越长大,雀斑就越隐下去了。”母亲又说又笑:“你多拜拜月亮菩萨,保佑你长得美丽。月光饼供过月亮,吃了也会使你长漂亮的。”表姑半信半疑地摸着月光饼上的芝麻,和我两个人呆愣愣地对望了好一会儿,她忽然掰下半个饼递给我说:“我们分吧!我跟你要好。”我看看地上撕碎了的画纸与踩烂的饼屑,感激万分地接过饼,跟表姑手牵手悄悄地去后院里,恭恭敬敬地向天上的月亮拜三拜,我们都希望自己长大了有一张观音面。

表姑长大以后,脸上的雀斑不但没有隐去,反而更多了。可是婚后夫妻极为恩爱,她生的两个女儿,都出落得玫瑰花儿似的,我们见面时谈起幼年抢吃月光饼和拜月亮的事情,她笑笑说:“月亮菩萨还是听我的祷告的。我自己脸上的雀斑虽然是越来越多,但她却保佑我有一对美丽的女孩子。”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上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

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候回家乡去吃月光饼呢?

读后一思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故乡的一草一木,故乡的一事一景,一人一物,早已化作故乡的象征,珍藏在心底最柔软之处,虽容颜易改,世事多舛,但这却不会动摇心底的那份美好记忆。透过一份月光饼,我们解读出的是琦君悠长连绵的乡愁,是对消逝了的风俗、曾经有过的童趣、不会再来的幸福的眷念。想一想,文中以月光饼为题,有什么妙处?

考题回放

一、阅读上面的选文,回答问题。(2005年辽宁省题)

1.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

2.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3.结合上下文,分析画线句子中“又心疼又后悔”的原因。

4.作者在台湾生活多年,可她仍感觉台湾的各种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像还在嘴边呢!”从全文看这是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文中记叙了中秋节作者与表姑争吵、和好的经历,这让你在为人处世方面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6.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1.gǒuqǐ;kǎn;yǐn;chóu;wēi;pēi;páo

2.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如今自泡八宝酒;时间顺序。

3.用我的“偷喝”反衬出八宝酒让我难以抗拒其香醇甜美的诱惑,突出酒的好喝,儿童的天真。

4.不是,还包含着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表达了对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之情。

5.淳朴、厚道、善良、热情。

6.用我刻意的炮制酒而结果并不是家乡的酒的反差来烘托对春酒、母亲酿制的春酒的缅怀和对家乡深深的眷念。

类文阅读

月光饼既是文中线索,贯穿全文,又是矛盾冲突的触发点,更是引起读者故乡之思的动因。以此作为标题,不仅点明写作的中心,而且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考回放

1.月光饼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或思念之情;是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

2.月光饼。在结构上:与开头相呼应;内容上;深化中心(结合句意亦可)。

3.画纸被撕碎;月光饼被踩碎;说了伤害表姑的话。

4.对比(或衬托);突出了作者对故乡(大陆)的思念之情。

5.能围绕“宽容”、“理解”、“谦让”、“说话得体”等某一方面谈即可。

第2篇:描写中秋节的散文范文

山光水色,尽显宁静自然之美

小说以抒情诗的优美笔调,描绘了充满诗情的湘西风情。那清澈碧绿的河流、凭水依山的小城、河街上的吊脚楼、攀引缆索的渡船、关系茶峒“风水”的白塔、深翠逼人的竹篁中鸟雀的交递鸣叫……这些富有地方色彩的景物,自然清丽,远离都市的喧嚣和浮华,有一种出尘而卓然的清丽和率真,似林泉深处悠悠飘出的牧歌。穿行在作者文字构筑的画卷中,我们的视觉连同心灵一起沐浴着美丽与圣洁。

民风时俗,见证淳朴生活之美

作者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湘西风情,更让我们感受到这浸润着古楚文化的民俗传统:中秋节,青年男女用对歌形式在月夜下倾吐爱意;端午节,家家锁门闭户,到河边、上吊角楼观赏龙舟竞赛,参加在河中捉鸭子的活动,“不拘谁把鸭子捉到,谁就成为鸭子的主人”;正月十五,舞龙、耍狮子、放烟火,“小鞭炮如落雨的样子”,小城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这些山花流水般的风俗画笔,散发着泥土的清香,显示了湘西山城特有的地方色彩,展现的是湘西民众的温婉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走马路、唱歌、求爱,这是一种多么富有诗意的民间风俗,这里似乎没有一点封建伦理的影子,自己的命运靠自己选择和作主,他们的生活是本色的。

睦邻乡情,谱写和善人情之美

边城明净的风光,教化着朴实的人们。湘西的子民大多保留了原有的世俗民情,人人均有古君子遗风。“一切莫不极有秩序,人民也莫不安分乐生”。这里邻里乡亲皆真、皆善、皆美,保持着宁静和谐的生活环境与勤俭纯朴的古老民风。摆渡从不受私钱,有时还倒搭一些烟草;到集市买肉时,屠户会有意多砍点儿或赠送一刀肉;遇到熟人,吆喝一起喝酒醉倒哪儿便躺在哪儿;城中的戍军长官,与民同乐。小说中的老船夫、翠翠、顺顺一家及至屠夫、游客、行人等,都是在大山的怀抱里,由传统文化养育着的普通老百姓,传统的道德规范是他们做人的准则,在他们构成的社会环境中,真诚待人、互相关怀、和睦相处,这是传统文化和民族道德的健全存在和合理延续。

《边城》展示了湘西如诗如画的自然、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情。湘西边地的自然风光、社会风俗、人际关系等,积淀着深厚博大而又神秘瑰丽的楚文化。这里静谧安宁,古风淳朴,景色绮丽,无论贫富军民,一律民性和善,互相扶助,彼此揖让,不愧是一幅充满人和人情美的湘西风俗画卷。

《边城》的风情画主要是靠自然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来体现的,那么,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如何去解读这些描写呢?

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景物描写是营造环境的一个重要方法。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分析小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同时也考查分析作品的结构,关注景物描写在整个小说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作用。当然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近年高考中一个高频命题点。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可分为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时代背景,为人物提供大的时空活动背景,影响或直接决定着人物的思想情感。自然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气氛和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在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时,要分清是属于社会环境描写还是属于自然环境描写。分析社会环境描写时,要思考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国家、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的相关历史知识,体会在国家、民族、时代背景下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典型性格。感受、分析自然环境描写时,首先要透过语言文字体察自然环境的特点,然后领会其在氛围的营造和人物心情的烘托方面所起的作用。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散文中的环境描写多指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作者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写这些景物,以此映衬人物的心情,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等,它与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一定的区别。

小说环境描写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

……具体描写了……景色,交代了……(时间、地点、环境);……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奠定)了……的抒情基调;……揭示人物心境,……体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情节发展。

练习

阅读《边城》节选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②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平静。但一个人若体念到当前一切时,也就照样地在这黄昏中会有点儿薄薄的凄凉。于是,这日子成为痛苦的东西了。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中,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

③“我要坐船下桃源县过洞庭湖,让爷爷满城打锣去叫我,点了灯笼火把去找我。”

④她便同祖父故意生气似的,很放肆地去想到这样一件事,她且想象她出走后,祖父用各种方法寻觅全无结果,到后来如何无可奈何躺在渡船上。

⑤人家喊,“过渡,过渡,老伯伯,你怎么的,不管事!”“怎么的!翠翠走了,下桃源县了!”“那你怎么办?”“怎么办吗?拿把刀,放在包袱里,搭下水船去杀了她!”……

⑥翠翠仿佛当真听着这种对话,吓怕起来了,一面锐声喊着她的祖父,一面从坎上跑向溪边渡口去。见到了祖父正把船拉在溪中心,船上人喁喁说着话,小小心子还依然跳跃不已。

……

⑦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着祖父身边,问了许多关于那个可怜母亲的故事。间或吁一口气,似乎心中压上了些分量沉重的东西,想挪移得远一点,才吁着这种气,可是却无从把那东西挪开。

⑧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山上篁竹在月光下皆成为黑色。身边草丛中虫声繁密如落雨。间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忽然会有一只草莺“落落落落嘘!”啭着它的喉咙,不久之间,这小鸟儿又好像明白这是半夜,不应当那么吵闹,便仍然闭着那小小眼儿安睡了。

第①段和第⑧段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

第3篇:描写中秋节的散文范文

我们的孩子自小就在这充满书香的氛围中成长,像“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这样满口生香的诗句在孩子稚嫩的童音里传出,不禁令人赞叹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受了学校教育后,诵读的声音却越来越稀,这种古朴、儒雅的情调越来越淡,让人深感惋惜。学校本是让学生亲密接触经典的环境,可这里的现状更是令人堪忧:埋头做作业的多,读书的少;解经式的分析多,声情并茂的诵读少;专注课本的多,放眼课外的少。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远离了经典文化?

让我们回到学校教育的话题,新课标中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是啊,诵读经典诗文,是我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任务,我们不能忽略了除课本以外的经典诗文。许多学者也提出“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诵读经典,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认识,对青少年人格的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认为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抓好学生经典诗文的积累,让学生沉淀文化的底蕴。

怎样做好学生的诵读经典工作呢?我在教学工作中经过尝试,积累了一些方法,现在提出来,也请同行们指导。

首先是让学生提高对经典诗文的认识,端正学习的态度。

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就是读经典。经典是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的土壤,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诵读水平会步步提高,理解、体会也能层层加深,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明确了诵读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想学好语文却苦于没有办法的学生指明了方向。

其次,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可利用早自习的时间、每节课前五分钟和课余的时间,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进行诵读。有的学生喜欢唐诗,有的学生喜欢宋词,有的学生喜欢古典散文,我就有针对性地引导他们进行诵读,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诵读,学生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们在古诗词中领略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广阔与雄浑、“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清新与纤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智慧与达观。通过诵读活动,学生的思想情感与中国文人千百年来传承的胸怀天下、忧国忧民的意识联系在一起,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树立起了远大的人生观。

2.经常开展灵活多样的诵读活动。平时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课外诵读经典诗文,丰富诵读的内容;利用校园固定展板、班级板报、校园广播的形式营造诵读经典的气氛;每周在班内评比,每月组织开展全校的诗文诵读活动;同外校的优秀诵读选手搞手拉手活动,切磋、交流诵读技巧和诵读感受,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扬。现在的孩子个性张扬,渴望被肯定,读的越多越好就越有积极性。通过这些活动,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诵读,学生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学生积累知识之丰富,既让我吃惊,又让我欣喜。

3.结合实际,制定诵读任务。在丰富诵读内容的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灵活的诵读内容。到了春天,学生感受到了姹紫嫣红、鸟语花香,那就多读一些描写春天的诗文。秋天,学生观察到了天高云淡、叶落雁飞,此时多读一些描写秋天的诗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思索。一提起这样的话题,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的诗句,学生们应声而答,不绝于耳。至于到了传统节日,如中秋节、重阳节、清明节,同学们就更有热情,不用布置,自己就寻找那些诗文,一决高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诗句让人融入到了读书的那种热烈氛围中。

4.诵读形式灵活多样。可开展学生诵读比赛,以个人、小组、班级为单位参加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诵读水平。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互联网已经走进校园、走入课堂,可利用多媒体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诵读的魅力。学生不出校门,就聆听了那些名家大师们的诵读作品:“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些带有磁性的声音深深地吸引了孩子们,让他们既惊奇又喜悦,原来诵读竟有这样大的学问和魅力,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5.家校联合。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只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鼓励学生回家把学会的经典诗文诵读给家长、亲戚听,让家长和孩子互动,相互交流,相互评比。这样既增长了知识,丰富了见闻,又促进了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第4篇:描写中秋节的散文范文

关键词:网络环境;初中语文;整合阅读;优势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06-0053-0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专题读书网站、数字化图书馆等网络阅读资源的日益丰富和成熟,多元路径的博客、“空间”等网络交互性读写工具的不断强大,使语文阅读教学有了发展的深广空间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有力依托。

一、在网络环境下整合阅读的方式和特点

在网络环境下整合语文阅读教学,较之常态意义上的课堂教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利用好网络上无限丰富的阅读资源,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阅读文本跨越时间、空间的任意整合:加之信息技术对文本编辑的巨大支持能力,也使网络阅读整合变得自由无拘。在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下,可以灵活实施对文本的剪裁、剪接、重组、编辑等任意操作。网络阅读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可以极大地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缺失。

1.片段连缀式整合

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将一些有某种意义联系的文本切分、提取并加以分类整合,即为片段连缀式整合。例如,为指导学生赏析鲁迅先生的“写景艺术”,可利用网络环境,打破文本分册的限制,整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雪》、《故乡》等篇目中的写景片段,重新编辑组合在同一文档内,到共享性网络空间(博客、日志等),作为学生主题性阅读的范本。这种阅读,较之于纸版印刷物,更环保,更方便,易于学生对文本进行现场对比、分析、归纳和提炼,实现教学目标。同时,网络环境下的文本阅读具有开放性和永久保存性,利于学生灵活操作,反复回放,即时温习。

2.对接延伸式整合

为深化教材文本的教学目标,在网络环境下,可以采用文本对接延伸式整合阅读。例如,人教版教材《香菱学诗》一文中,多次写到黛玉的“笑”,表现黛玉性格中热情、率真的一面。为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审视黛玉的性格,可以对接《红楼梦》中集中描写宝黛爱情的几大典型故事情节――第二十、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三十、三十二、三十四、四十五等回中的精彩篇章,编辑成阅读文本并发表在网络空间,以此指导学生阅读品析。这种对接文本,延伸了人物性格的多层次呈现,使学生可以从多侧面多角度研习揣摩,品味探究,从而理解黛玉在对待自己的恋人、亲戚和朋友等不同对象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同行为态度。以更深刻地理解黛玉超越于世俗印象中孤僻自傲、多愁善感的性格之上,所具有的单纯善良、坦率活泼和心胸宽阔的美好品格。充分运用网络环境的便捷性,笼罩于一个教学目标之下的多个文本链接,拓宽了教材内容,克服了教材文本的孤立性和单一性对学生思维和情感的局限,因而也就拓宽了学生的思想视野,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情怀。

3.拓展增益性整合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1》在“前言”部分“课程的基本理念”里谈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问题时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此而实施的拓展增益性整合阅读,在网络环境下,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文学名著是人类思想的精华。是学生精神食粮的来源。大量的经典名著,都可以在免费阅读网站获取资源。基于教材文本的拓展链接式整合,对于哺育学生的人文情怀意义非凡。例如,教读《孤独之旅》,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草房子》,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人生,理解“成长”;教读《塑造生命》,指导学生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懂得何谓“自强不息”;教读《大雁归来》,指导学生阅读《沙乡年鉴》,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然伦理观和社会观,是难得的好“教材”。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互联网广泛普及的21世纪,若能充分开掘拓展阅读的途径和意义,必将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和美好前景。

二、在网络环境下整合阅读教学的实践模式及运用

网络环境下的整合阅读教学,当避免散漫、随意、大而无当的阅读形式,务必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统摄下,建立方向性、方法性、目标性的发展型阅读模式,以期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益,对修炼学生的素养有益。

1.方向性――优化网络阅读资源,支持共享性阅读

作为对语文课堂教学补充和延伸的网络阅读,教师必须“告诉”学生“读什么”,清晰规划学生的阅读方向,而非随意浏览、不加筛选,良莠不分。因此,优化阅读资源,实践共享性阅读,即可真正发挥网络整合阅读的优势。

优化资源,即优化文本素材――得当,优化文本质量――文质兼美,优化文本与教材的有机联系――关联紧密,优化文本对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指导意义。例如,教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端午的鸭蛋》一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语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端午的鸭蛋》节选于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故乡的食物》――汪老散文精品之一。因此,为学生下载《故乡的食物》全文,到共享空间,指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阅读。那么,学生的阅读将从一章拓展到全文六章,从“端午的鸭蛋”一种食物扩展到“炒米”、“焦屑”等16种食物。作者在“故乡的食物”中所寄予的乡思乡愁,作者平淡语言中所蕴藏的韵味、趣味和情味都会得到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体悟和思考。因此,优化文本,是优化学生阅读效益的前提。

2.方法性―-体验感悟,独立写作“评论”,催生个性化解读

日常语文阅读教学的呆滞扁平,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潜心探求的意识和发表观点的愿望正日益泯灭。网络环境下的自主阅读,给了学生一个发现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优质平台。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学生利用网络空间的“回复”或“评论”功能,独立写作阅读“评论”,能激发兴趣,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独立思考和创意发现。

以笔者指导学生网络阅读《红楼梦》“宝黛爱情篇”为例,在评论黛玉性格过程中,很多学生写出了新颖独到的观点和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例如:

a.黛玉葬花既是一个悲剧,也是一种很浪漫的行为,展现了黛玉天真的情怀。

b.多愁善感并不是黛玉唯一的性情,她也很爱笑,就好像《香菱学诗》里面的情节一样,很多神态都能表现出黛玉天真活泼、热情率真的一面。

c.“黛玉便翻身坐起来,笑道:‘谁睡觉呢?”’这是黛玉最可爱的一面――淘气。她叹的那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被宝玉听见了,宝玉走进

去发问,黛玉便害羞起来,她便假装睡觉。可是当两个婆子请宝玉离开时,黛玉便立刻坐起来,可见她内心是多么盼着宝玉的到来,这是一种真切的爱!

d.从黛玉教香菱学诗中可以看出她的耐心、细心,她没有因为香菱的第一首诗去责备香菱,反是指出优点和缺点,并且指出做得不好的原因,我认为,这是作为教师最大的优点。并不敷衍了事,这是一种责任心的体现。在《香菱学诗》中,我看到的林黛玉是一个真诚、开朗、明亮、善良的女孩子。而在她和宝玉吵架时,我又看到了不同的另一个林黛玉,她其实是内心很。感性、很敏感的人,他会因为生气而掉眼泪,因为宝玉遭难而掉眼泪,会为宝玉担心忧愁,凡此种种都让人看得心酸。黛玉葬花,这个情境我想用“凄美”来形容,好像黛玉葬的不是花,而是自己的委屈、自己的辛酸、自己的眼泪。黛玉,我觉得她更是一个坚强、执著的女孩子,不知道为什么,尽管在《红楼梦》中读到她哭哭啼啼的,但依然觉得她很坚强。例如在她和宝玉的爱情上,虽然双方都知道会很坎坷。但是她还是很坚强很执著地去守护爱情,这不就是最简单最透明的心吗?

这些宝贵见解,是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而凝成的个性化的思想结晶。有益的方法指导,必将激发阅读感悟的新创意和新发现。

3.目标性――达成对文本理解的“入境”和“出境”,推动阅读鉴赏、写作能力的养成和提升

如前所述,网络整合性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写作“评论”,意在促进学生不断深化、细化文本阅读,推动阅读者走入作者的心灵世界,走进文本的深层境界,此为“入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思沉浸,手脑并用,自觉展开与作者、文本的积极对话,终会锻造出审美鉴赏的高尚品格:读写同步,使阅读者及时捕捉自己思想的火花,不断深思、反刍、提炼精华,就能优化实践写作的思维路径,激发阅读者的创新思维,提升写作技能,此为“出境”。例如,一个学生阅读《故乡的食物》所写的“评论”,已经完全超出了感受文本的层次,而发展成一种独立的写作活动了――

……“食砗螯”引出了我的回忆,记得那年的中秋节,那一晚夜色真好,心情也格外好。我们在阳台上摆一张大桌子,阳台高,能欣赏到更大的月亮。我们在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食物,有芋头、柚子、菱角、柑橘,西瓜,等等。当然,还有我所喜欢的美味的炒田螺……

当阅读者真正自觉地成为阅读的主人,其创新阅读和实践写作能力也会在循序渐进的训练过程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三、在网络环境下整合阅读营造互动交流平台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交互性的特点,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讨、质疑和评价活动,凝聚成互动交流的强劲激流。在人机互动、阅读者与作者(文本)对话的基础上,阅读者与阅读者之间的多向与多层次对话,是将网络整合阅读引领到更高境界的阳光之路。这也是网络环境作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显著优势之一。因此,教师运用网络环境整合阅读教学,必须有针对性地催醒学生互动交流的神经,让活泼的生命、活泼的思想跃动、交融、凝聚,构成完美的对话珍珠链。

1.互动交流的启迪作用

仍以笔者指导学生阅读《故乡的食物》为例,探究《炒米和焦屑》一节时,学生评论中有一个循环式对话链:

a.“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这一平淡的句子让我有很多感受。

b.为什么一个柚子壳会用一辈子呢?

c.嗯,表现了祖母生活节俭啊!

d.“很多感受”,是什么感受呢?

a.哦,我想“柚子壳用了一辈子”,除了写祖母艰苦和节俭,还表达出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思念!

在上述对话链里,很显然,a、b、c、d四名学生的发言起到了彼此启迪的巨大作用,达成了“语言品味”走向准确和深刻。

2.互动交流,激励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同样是对《故乡的食物》的品析交流,对话链如下:

a.《炒米和焦屑》这篇文章中,作者多用动词造型,例如“抓”、“掏”、“执”、“磨”、“铲”、“卷”、“钻”等,生动形象地表达出炒米时那种热闹情境,让读者体会到作者怀念儿时生活、热爱故乡的情怀。

b.对呀!我特喜欢作者描写“吃炒米”那一段,它使我想到了我家乡的炸油糅,外面一层脆皮,现做现卖,热乎乎的摆在你面前,特别诱人……

c.真的,读了作者写的这些食物,真的让人想到了故乡的食物和童年的滋味……

d.……夏天回家乡的时候,外婆总是会煲好一大锅绿豆沙等我们吃,外婆每次都会下“香草”,味道特别好闻,那绿豆沙的甜香,我吃过一次再没有忘过!

a的发言激励了b、c、d展开丰富的生活联想,使阅读的视角不断外化和延伸,阅读的感受演变成生活的感受,阅读者的情感由文本迁移到生活的世界。

3.互动交流,分享阅读体验,砥砺思想和智慧,提升语文能力,升华网络对整合阅读的意义

互动交流的过程,也是学生分享阅读体验、深化阅读感悟的过程。用脑、用手、用口、用心来阅读和交流,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彼此促进,在交流中激励启迪、协作发展,对锻炼学生思维、凝聚思想元气、积淀情感底蕴、培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大有裨益。互动交流,使网络整合阅读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5篇:描写中秋节的散文范文

亲爱的读者,尊敬的心理专家,我是一个被爱情深深迷住又紧紧困住的人,正处在矛盾和痛苦当中,不知何去何从!原因是我所爱的人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正处在恢复期,我很爱他,他也很爱我,但我怕他的病以后会发作,更怕我父母了解到他的真实情况后坚决反对我们在一起。现在请允许我将我们之间的故事讲给你们听,希望你们在听完我们的爱情故事之后能够给我以支持和帮助,让我从矛盾中摆脱出来。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诗情画意中

我是一位商人,经营一家网络服务公司。我又是一位文人,平时也喜欢写点诗歌、散文。经商只不过是一种生存手段罢了,而热爱文学则是为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它才是我的生活目的。也许是因为有点精神追求的缘故吧,我对世俗的爱情一直提不起兴趣,有多少潇洒动人、才华横溢的男人追求过我,都被我婉言谢绝。正因为这个缘故,我到33岁还是一个不快乐的单身汉。为了让我早日结婚成家,父母对我软硬兼施,甚至哭着求我,要我早点嫁人生子,好完成他们的心愿。

由于自感知音难求,爱情无处寄托,我从33岁那年起就开始过上放荡不羁的生活。没有情,就只有找性来补偿了,反正我有钱。那时候,我隔三岔五地去找所谓的男朋友、,前前后后不知和多少男人发生过、两夜情,有的到现在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我在自我放纵中得到了肉体的快乐,但我觉得我的灵魂在堕落,在失去它应有的纯洁。我想自救,结束这种对自己对别人有害无益的不负责任的生活,然而我发现,当人一旦走在错误的道路上,往往会丧失自救的能力,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冥冥中自有天意,正当我在自我放纵中一步一步坠向深渊时,他出现了。他来得非常偶然,非常奇特,和所有的男人都不一样。我先是在晚报的副刊上被他写的一首小诗吸引住了,这首诗的名字叫《痴心绝对》,其中有两句话特别打动我的心:“我们都在通往爱的歧路上坠落得有些疲惫,渴望感情的征途上不要奔赴得如此狼狈;什么时候能拂去我们灵里尘灰,让我们把爱情演绎得痴心绝对!”署名是庚垠。

从名字和诗歌的风格来看,他不像是一个男性,倒像一个女性,但我当时凭直感坚信作者是一个男性,而且是一个懂感情的男性。我将这首诗抄下来,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越读越觉得这写诗的男人一定是个不同寻常的人。我决定寻找他。

我给晚报副刊编辑部打了电话,询问该诗人的情况,但编辑说他们要对作者保密,拒绝告诉我诗人的真实姓名及单位。这令我非常失望。然而,过了一周后,我去参观一个画展,又一次惊奇地看到了他的画。他参展的画是一幅人物画,名叫《瞳邃》,画的是一位少女在注视着远方,眼睛里有一种深不可测的渴望。整幅画的构思非常独特,色彩运用得也别具风格。更令我惊喜不已的是,正当我专注地欣赏他的画时,他突然出现在我面前,我惊呆了。我目不转睛地望着他,他长得斯斯文文,白白净净。他问我是否喜欢这幅画,我连忙说喜欢喜欢,并且说出了喜欢的理由。他笑了笑就走了。这就是我们浪漫爱情的开始。

他的爱拯救了我的灵魂

后来我打听到了他的真实姓名和许多我所关心的情况。原来他已多次失去工作,现在靠撰稿和拍卖绘画作品生活,他已经31岁了,还是一个单身男子,与母亲一起生活。我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开始向他写求爱信。然而,我写了十几封信,他却一封也没回。正当我伤心失望之际,他却出乎意料地给我回了一首诗:

你用真心亲吻我冷春含苞的玫瑰,

我用泪回报你苦苦地寻追。

你深藏的火焰为何吐向我的心扉,

其实我已是深秋潮湿的芦苇,

没有新芽,不再流泪,

只待冬天里的继续憔悴。

……

读着他的诗,我热泪长流,透过他的诗我仿佛看到他的心,一颗受伤的哀怨的心。我决定继续给他写信,直到他完全接受我的爱。真的没想到,在我向他写完第四十封信时,他才给我回了一封长信,这中间整整过了一年。

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在漫长的心灵的冬天里,你一直向我送来珍贵的关怀和问候。我没有向你回信并不是我不信任你,我没有不信任的人,除了我自己,我只是没有那份心思。我敢大胆地想象爱,描写爱,甚至渴望爱,但我却不敢接受爱――包括你和所有人的爱。我想,如果漫长的冬天该过去了,丁香花该开放了,大自然的清新空气叫我如痴如醉一阵,而你的爱――还有你的耐心也会叫我如痴如醉一阵――我不敢奢望是一辈子。”

他回信不久,我们便见面了。这是漫长等待之后的见面,这是我用耐心等来的迟来的爱。我们见面之后,既谈文学,又谈绘画,还谈当今时代人的心态。我们第一次约会,竟在一起呆了九个小时。第一次约会之后,我们便进入热恋之中,我们热吻,拥抱,倾诉衷肠。真的,在与他相爱之后,我才真正发现男人和男人是那样的不同,一个好男人能胜过一万个庸俗的男人;好男人能拯救女人的灵魂,而坏男人则能使女人的灵魂坠落于万丈深渊。自从和他相爱之后,准确地说是第一次见到他之后,我再没有碰过别的男人,内心没有任何杂念,只想一心一意爱他。尤其是和他恋爱之后,我更觉得自己好像被圣化了一样,我对理解、宽恕、给予、牺牲这些词都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

2009年7月17日是我和他第一次发生性关系的日子,这一天让我永生难忘。这天,我和他去了哈尔滨。晚上,我们住在一起。洗完澡之后,我们热烈拥抱,亲吻对方。在之前,我问他是不是“真男子”,他坚定地回答“不是”。但我们做完爱之后,我才发现他竟然还是“真男子”。我当时感动的不仅仅因为他是,而是因为他的真诚与谦卑。我当时问他为什么要骗我。他说,他当时不能确定,怕他不是,就干脆说他不是。他的行为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在内心当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爱他,给他带来更多更多的幸福。

他原来患有精神病,

我们之间的爱似乎变成幻影

之后我们便同居了,经双方父母同意,我们打算在2010年春天结婚。同居之后,我动荡不安的心好像找到了根,变得安定了,安静了,而他哀怨的目光也多了点喜乐的神采。然而,正当我们沉浸在温暖的爱河当中,并为美好的婚姻规划灿烂的前景之时,令我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了。

中秋节那天晚上月光很亮,我们赏完月之后已是深夜11点。他回到家之后突然说听到一群鸟在叫,一会儿又说他听到有人在唱歌。他当时的目光显得怪异和恐惧。我因为不懂得精神医学,以为他喝葡萄酒喝醉了,便没有当一回事。但是,当我睡下之后,我发现他一个人坐在床沿上自言自语,才意识到问题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他可能患有精神病。那天晚上,他折腾了一夜,我也是一夜未合眼。

第二天一早,我没有去上班,径直开车去了精神病院。我到精神病院把他以前和昨晚的表现对医生讲了一遍,医生说这就是精神分裂症的幻觉症状,说我男朋友是精神分裂症。啊,医生的话犹如晴天霹雳,我一下子昏了过去。

回到家里后,我问他过去得过什么病没有。他坦率地说,他十年前得过精神病,经过治疗,已经有两年没有再犯了,不过他现在还在低剂量地服药,前一段时间,因为大意和忙碌忘记了服药,所以又发病了。他的话将我的心搅得混乱不堪,将我的希望撕得粉碎。我坚信他是一个好男人,一个非常卓越的男人,他的内心世界极为富有,但我担心我和他结婚后不能生孩子,即使勉强生一个孩子恐怕也会是一个潜在的精神病患者。我更担心我父母了解他的情况后会坚决反对我们结婚。我是离不开他了,我太爱他了;他爱我爱得也不容易,假如我离开他,他的精神肯定会受到打击。我到底该怎么办?

【心理专家的观点】

姑娘,好好爱吧

王国荣

严女士,我觉得你现在的男朋友是值得你继续爱下去的一位好男人。他正像一块有瑕的玉一样,虽然处在精神病的恢复期,但他非常善良、真实,非常有思想,有才气,懂得爱。在当今这个很多人将爱情当成高价商品、当成一场自私自利的游戏的时代,你能拥有这么一份感情真是太难得了,希望你一定珍惜这份情,珍惜这份爱,千万不要做出错误的抉择!

你所关心和影响你情绪的问题主要有两个:

一、他会不会不断频繁地发病,他的精神病会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二、你父母知道他患精神病的情况后会不会坚决反对你们交往?

客观地讲,精神分裂症是有一点遗传性的,尤其是原发性的精神症。另外,在一般情况下,慢性精神分裂症还需要终身服药。但是,我们必须坚定地相信一句话,爱能创造奇迹。事实证明:良好的人际关系,充满理解、支持和宽容的夫妻关系,都非常有助于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我们相信,只要让你的男友规范服药,适时适量参加运动,注意科学合理的食物搭配,尤其注意要确保充足的睡眠,不要再经历大的应激事件,他的精神病就不会复发。

另外,建议你带你男友去北京、上海等地找权威治疗专家重新诊断,以排除垂体瘤、脑瘤、脑囊肿、病毒性脑炎等器质性因素引发精神病的可能性。一旦把病因搞清楚,治疗也就有了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