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考历史答题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考历史答题技巧

第1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关键词】中考历史 必考题型 应试技巧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046-02

近几年,中考历史学科更加注重于时代脉搏相结合,不断紧贴社会发展脉络,将新近发生的事件与历史事件有机结合,通过单项选择题及材料分析题两种必考题型将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情况进行考评,通过不同题型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转化能力,在面对问题时,衡量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并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判断。

1.必考题型的分析研究

1.1单项选择题

该提醒是中考历史学科中的重要题型之一,题目分为题干和选项两个部分,主要以四选一的单项选择形式出现,该题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从测试功能来说相对较多,可以客观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在选项设置时,会通过相似性来增加答题难度,认识模糊性得到增强。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归纳出四种常考题型,具体情况如下:

第一,否定型选择题。这种类型的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排他能力,提升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在针对该题型作答时,应当采用逆向思维的方式,将与题干不相干的选项首先排除在外,之后再根据题干意思寻找与题意相符的答案。

第二,最佳型选择题。该题型的特点是几个备选项都与题干意思有相符的地方,但是要从中选择最相符的一项,其余选项都为错误答案。解答该种题型的关键是找好逻辑关系,逐个选项分析出最佳选项。

第三,材料型选择题。该题型主要是在题干部分给出材料内容,针对内容进行分析理解,从材料中寻找更多答题信息,并有效利用。做这类题型首先要将材料内容读懂,并从学会从中取舍有效信息,将有助于答题的信息充分利用。此外还应当结合材料的引文出处,这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寻找有助于理解的历史背景。

第四,排序选择题。这类题型大多数是将某些问题的多个相关方面进行展示,将很多相似的错误信息作为其他选项,这样无形当中便加大了学生知识面的考查,特别是对于时空跨度的加大,大大提高了题目的答题难度。解此类题目应当采用逐一筛选法,将要考查的知识点认真辨识,从中选择符合考试范围的选项。

1.2材料分析题

该题型主要是通过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作为题干,让学生通过材料给出的背景材料,对接下来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解答。回答该种题型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进行有效获取,从预设的情景中,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量,分析和解答问题。回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充足的书本知识,这是答题的基础,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掌握了历史知识的脉络后,无论材料作何变化,都可以轻松应对。此外,将给出的材料进行认真阅读,充分理解材料所表达的意思,也可以有助于学生将材料给出的信息准确理解其中的观点和内容。对材料之后给出的问题,要在答题前认真审题,准确掌握问题的核心,明确问题的要求,并通过材料提炼出回答问题的要点,将所涉及的知识点条理性地清晰表达出来,要让回答问题的内容思维清晰,逻辑性强,并且运用准确的语言完整表达。

2.提高中考历史成绩的应试技巧

除了掌握上述必考题型外,学生还应当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平时的知识积累当中,并掌握必要的应试策略,及时调整心态,将日常的水平充分发挥,具体的应试技巧有如下几个方面:

2.1调整好考试心态

三年的努力,将在中考这一刻得到印证。因此在考前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教会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尽量减少紧张情绪。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考前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复习,保持平常心。特别是当学生在考试中遇到难题时,一定要保持平稳地心态,不要惊慌失措,沉着思考,按照平时做题习惯进行思考作答。遇到简单题型要仔细审题,细心作答,避免因为粗心而失分。对于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在日常给予更多地关怀,教他们如何转移注意力,避免不利情绪影响发挥。

2.2要提醒学生合理分配时间

在日常模拟考试时,应当将题量及考试时间与中考相同,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答题习惯作答,一般性选择题在答题时不应当超出固定的时长,要给之后的材料分析题保证充足的答题时间,分配好不同题型,不同难度的答题时间后,还应当给出每一个问题的检查时间,避免因为答题时粗心而出现错误。

参考文献:

[1]张倩倩.九年级中考历史有效复习策略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2]李海林.乌海市中考历史试卷命题研究(2009-2011)[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

[3]杨有德.简评中考历史卷中的乡土史试题[J]. 历史教学(中学版),2015,02:39-44.

第2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3―0124―01

初中历史升学考试,是具有双重性质的考试,既是学业水平测试,又是对学生三年学习历史素养情况的总检测,也是一次能力水平的测试。它还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合格学生的任务。鉴于此,笔者对如何做好初中历史“中考”升学考试复习,浅谈一些认识和看法。

一、提高认识,研究中考,早做准备

1.中考对学生是极为重要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复习效率,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2.对试卷结构要有清楚的认识。历史试卷依据课标和历届考试,面向全体学生,试题难度的难、中、易比例为7:2:1,基础性试题占的比例较大,所以中考学生成绩优良与否,首要因素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要烂熟于心,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

二、了解学生,分阶段进行复习训练

现阶段尤其农村初中学生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应试能力差、不愿思考、只是等老师告诉现成的答案或结论等现象。因此,老师应由浅入深、有重点地分阶段复习,加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联系时事政治、社会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时效性。面对浩如烟海的复习资料,教师要按照学科的时政性、热点性挑选出一套复习资料。如,在讲话中,向全党提出三个“必须牢记”,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上述材料涉及考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将时政与考点有机结合选出复习资料。

2.重视本学科的《会考指导》,自己编写学科知识体系。依据课本逐单元、章节全面系统复习,重点解决学生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促进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专题归类,融会贯通。在知识全面复习后,对历史知识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形式上最好以列表的方式呈现。这样,学生将所学知识能中外对比,辨识异同,形成横向和纵向联系。如,八年级第一单元主题“侵略与反抗”可归纳如下表:

概括为:四次、三个主要条约、两条主要线索。也可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对外关系专题列表。学生可依此构建知识网络清单,又为进入高中学习专题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精选试题,强化模拟训练

训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练习要依据《课程标准》和《会考指导》联系考点对知识训练,从不同的角度、层次,精心设计、有针对性地筛选题型,活学巧练。同时,还要注重方法技巧的指导学习,及时检查落实,做到精讲精练,落到实处。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易混知识点进行归纳,列出清单,对所选习题进行区别、比较。如,学生学完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后容易出现混淆,张冠李戴,为了准确定位知识,可对上述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列表比较异同,精心研究,选出高质量的试卷。

四、答题训练

1.审题能力训练

审题能力是一种阅读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首先是关键词语的理解,着重是解题思路、步骤、方法和技巧。特别是要加强对引述的史学材料的理解,一定要注意时代背景、主要意旨,所选材料和课本知识点的联系。

2.表述能力及答题的规范化训练

教师要训练学生,规范答题,为此要对同类题型归类强化训练如读图分析、实践探究等,在反复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解答同类题型的方法和技巧。

第3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一、复习要领

1.回归课本,查缺补漏。

考前回归课本,先读目录,包括单元标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熟悉历史发展阶段、历史阶段主题、历史发展线索。考前几天阅读教材不需要逐字逐句精读,应当泛读,运用概括法阅读,从背景(原因)、时间、人物、地点、目的、经过、结果、性质、影响等方面去概括每个历史事件,注意分清楚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国内影响和国际影响等。读书时要注意课本上的黄色框里的引言、蓝色小字、插图、地图、笔记等,这些可能会成为考题的资料来源。在此基础上,结合专题复习几大板块,对教材中相互联系或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其中要特别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

2.关注热点,尤其周年。

关注时政热点和重大事件的周年纪念。中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热点问题,复习时应多加留意。

3.总结错题,自查整理。

考前将所有做过的练习,特别是套卷整理在一起,把自己的错题进行归类,哪些是知识性的错误,哪些是技巧能力方面的错误,对于知识性的错误要逐一落实相对薄弱的知识点,对于技巧性的错误,回顾老师讲的做题方法,总结答题规律。

二、应试技巧

1.开卷考试带什么书?怎么翻书?

历史开卷考试资料以一套为主,这一套必须是你特别熟悉的一套,课本或速查都可以,不要所有资料搜集一大摞都带上,轻装上阵最好。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务必记住闭卷答题,保证所有题目在有限时间内都答完,题目答完最后的几分钟再翻书校正。需要翻书的题目要心理有数,知道在书上哪个位置能够找得到,“根据材料概括”的题目尽量不翻书,翻书后发现找不到的知识,请你放弃,不要继续浪费时间,再次仔细阅读题目,读懂题就会有思路。

2.时间如何分配?

历史考试时间50分钟,时间很紧张,除去读题、写字的时间,几乎没有剩余。20个单选题建议在15分钟左右完成, 5道非选择题务必在30分钟内完成,平均5-6分钟一道大题。单选遇到难题,不要在上面犹豫太长时间,用排除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项。题目按照1至25题的顺序写,不要跳题。建议在试题卷上留单选答案,便于检查,单选写完之后立即涂卡,然后再接着写非选择题。

3.选择题答题技巧?

主题类选择题,首先找信息,确定所给图片对应的重大事件或所反映的实质,其次想共性,结合所学思考共同点或者内在联系或者都和哪个答案有关,最后辨答案。

材料性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中所给的限定条件,比如时间、地点(时空定位,是重中之重)、人物、范围、特点、影响等,归纳材料核心观点等。第二步,根据所圈关键词,联系所学知识,明确题干考的是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第三步,选择题叙述正确并且和材料联系最密切或与材料观点最为接近的选项,有的选项本身表述正确但是和材料没有直接关系,不能选。主要凭经验选择,一定要仔细审题。

4.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第一步读懂题目,明确从什么地方找答案(根据材料还是结合所学知识,还是两者兼有),用什么学科方法(归纳概括、结合史实说明),解决什么问题(变化、原因、影响等),写多少(看分值)。

第二步提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到核心观点的句子或关键词,概括材料的主旨。注意从图表、插图名称、材料出处、图例等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第三步把握题目主题,规范答题。问什么答什么,注意材料和材料之间的关系,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注意问题的引导。对于“综合以上探究,谈认识”这类题目,一定要找到题目的主题,综合前面几个问题去回答。

5.短文题怎么破?

联系类短文,首先判断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如果两个事件是同时发生的,从两个事件的背景、影响中去寻找相同点(共同背景、共同影响),如果时间发生有先后,从前面事件的影响和后面事件的背景中寻找联系。对事件的共同点或内在联系进行概括,拟出题目,题目避免A+B式。

比较类短文,叙述清楚历史事件(至少3个要素),寻找对比角度,不同分别说明,相同进行总结。最后根据对比,得出认识或结论。

6.答题如何做到规范?

第4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6月24日(星期一)上午8:00-10:30语文,下午2:30-4:30数学

6月25日(星期二)上午8:00-9:30英语,10:30-12:00思想品德,下午2:30-4:00物理

6月26日(星期三)上午8:00-9:30生物(化学),10:30-12:00历史,下午2:30-4:00地理

答题技巧

1.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部分,一定要看清楚题干要求,关注“错误”“正确”“相同”“不同”或“面”等字眼,认真阅读完4个选项再答题。古诗文阅读题要注意课内外知识的迁移,结合具体语境具体分析。综合性学习题要审清是否需要表达观点,并在题干中找到自己的答题角度。

2.阅读题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要结合具体内容、遵循文体知识要点规范答题,重要概念不能写错别字。

记叙文阅读先要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认真审题,根据考点要求进行针对性作答。答案要条理清晰,参考题目分值作答。关注结尾段,把握文章主旨。

议论文阅读要找准论点,准确划分议论文的结构、层次,把握论证思路,遇到“个性体验及感悟”类开放性题目,不能脱离文本泛泛而谈,需结合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述个人从阅读中获得的感悟。

说明文阅读看清是考查说明方法还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回答。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找到说明的对象,而大多数说明文都在文章标题或者首段就点明了说明对象。如果没有的话,那就要关注各段的首尾句,中心句以及反复出现的句子。

第5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关键词: 中考历史开卷考试复习策略

新课改后的河北省中考历史考试采用开卷笔试,广泛选取新材料,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甚至还会反映一些新的史学观点。这样势必会减少纯历史知识的简单识记,考核的重点放在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转换或解释、推理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所以在历史开卷考试中要考出好的成绩,复习策略应该作相应的变化。

一、学会学习历史,提高理解能力

1.学会阅读教材。

首先读目录,包括单元题、课题、每课的小标题,这不仅有利于理解历史过程、历史主题和历史线索,而且有利于快速查找知识。在阅读教材时,要善于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并抓住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每课内容讲一个历史事件,可用“概括法”阅读,如果是两个事件,就要注意进行比较。同时,阅读教材要多注意教材中的细节知识,包括小字内容、课下注解、自由阅读卡、课中文献资料等,这些材料有助于理解正文内容,理解历史过程。

2.学会构建知识。

开卷考试主要考查学生理解知识、整合知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与复习中,要善于活化教材知识,从不同角度整合教材知识。对每课所讲述的历史事件,可以从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整合;也可以从时政热点出发整合知识。要善于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经纵向联系、地点为纬横向联系,构建立体的多面的知识网络。

3.学会积累,拓宽知识面。

开卷考试同样也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只有有一定量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无一不体现着基础性的原则。为了增强试题的区分度,命题更加趋向于开放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实践性。要增强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与理解,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整理各个知识点内容,建立知识点基本内容速查表,以备查用;二是精选相关试题,归类分析,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提高水平。

4.学会运用知识。

讲述历史,用历史知识分析时政、现实生活现象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等都是运用知识的好途径。另外,有选择地练习小论文、活动实践题也可以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划分专题复习,强化题型训练

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整理出单元知识结构;根据每阶段历史发展特点整理出若干专题,如战争史、科技史、资产阶级革命史、科技革命专题等;根据时政热点,整理出一些新的专题,比如战后国际关系史专题、改革史专题、思想解放专题等。在单元、专题复习的基础上,找出历史发展线索,探寻出历史发展的规律,然后以线带点,回归课本,巩固基础知识点。

开卷考试需要多做题,练好题。模拟考试是锻炼和检验自身水平的好机会,使学生学会在模考中提高自己的实战水平。因此,要熟悉中考题型的特点,必须掌握其解题的方法。

1.选择题。

选择题的考查范围较广。近几年来有命题者把“识图”、“材料”等题引入选择题,命题方式采取“一拖N”试题,使该题型的考查目标延伸向情感价值观领域。

(1)否定型选择题(又称逆向选择题)。一般采用推理解答,排除不正确选项,找出正确选项,即为答案。

(2)排序型选择题。首先可采用逐个序号判断法解答,以时间先后,人物、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即可得出正确答案。其次可采用首尾判断法解答,找出最先(早、快)、最后(晚、慢),确定正确答案。

(3)比较型选择题。注意寻找比较点,找出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加以分析,确定答案。对事件性质、特征、作用等方面都可进行比较。

(4)因果型选择题。它首先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即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在考查原因时,常见的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因、外因等。其次是由原因推断出结果或影响,即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5)时空型选择题。它是在题干中设置一定的条件,要求选择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重要历史人物活动的时间和地点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推算,包括公元纪年的推算和世纪的推算的识记,再现认知历史事件能力。

(6)图表选择题。它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分析材料数据,得出相应的历史结论。要采取对应法,注意分析,有果索因。

2.材料解析题。

(1)多材料的组合题型。它是针对若干有着某种形式联系的材料提出问题,可针对其中某一则材料或多则材料,即采用多角度和相比较的提问方式,在回答时要充分理解材料内容,反复提炼观点,得出相应结论,同时要在平时注意有关方法的积累,注意相关概念的含义。

(2)提炼类题型。即材料未经处理,在提问时要求有条件地提炼观点、内容和意义等。答题原则:第一,仔细阅读理解材料;第二,概括提炼信息,注意材料中隐含的信息,高度概括作答;第三,对照材料题目要求,保留有效信息材料内容;第四,将类似内容加以整理、合并,精心组织语言,逐一列出;第五,避免对材料内含不假思索或脱离材料而造成遗漏要点,要按所学知识或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内容整理组织答案。

(3)数据表格类题型。通过数据表格、图画等材料的阅读理解来分析解决问题。数据表格型材料题,其信息量大,要注意观察其数据变化特点、规律,找出对解题有利的提示语,结合教材知识,得出结论,找出特征,答题就顺利多了。

(4)材料评述题型。把提供的材料作为认知的背景,发挥创造性思维来评价说明有关问题。解题思路:①先看问题,知晓要回答的是什么问题;②再看材料,带着问题来看材料;③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映射到课本中的相关知识内容;④根据问题正确组织答案。

3.问答题。

第6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一,指导思想:

学习社会发展常识与中国基本国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养学生初步整理归纳知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和国情知识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提高爱国热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二, 教材分析 :

今年初三政治仍然使用老教材,共有五课内容(其中第一课为人类社会发展简史;第二、三课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第四课讲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五课讲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是全书的落脚点。

三,教学要求 :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前言 第一课:古代社会至第五课:当代青年的历史责

四, 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五,教学措施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树立为学生的终身服务的教学思想;

2、采用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活跃课堂,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3、扎实基础、突出重点,培养学生坚强意志,能够坚持学习。

4,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知识和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六,教学过程与方法:

第一学期: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国力,根据初三政治学科的教学要求,第一学期将完成前言部分至第六课的两个单元的教学任务。具体教学进度如下:

1.第一至第二周,第一堂课师生端正对本学科的学习态度;完成前言部分的教学任务;教师详细讲述政治课作业的题目类型,讲解答题的要领;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第一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学生了解爱国主义的概念和内容,能够联系实际,学习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光荣传统,培养自己的爱国行为规范。

2.第三至第五周:完成第一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第二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懂得了解和研究国情的重要性,知道了解国情的基本途径,知道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不定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其中国庆放假一周)(国庆后进行前言和第一课的月考)。

3.第六至第七周上半周:完成第二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第三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正确认识国家地位,懂得国家地位的变化和公民的关系,青少年要为提高我国的国家地位而作出积极的贡献。掌握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4.第七周下半周至第八周:完成第三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及讲评,进行第四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懂得一个国家的国家地位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而在综合国力中,经济实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懂得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懂得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青少年要为进一步酌情综合国力作出努力。(尽量挤出时间进行复习)

5.第九周:如有时间进行综合练习,反之则把综合练习作为回家作业;要求掌握材料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期中考试并进行质量分析。

6.第十至十二周:完成第四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要求确立爱国意识,在实际生活中要关心国家兴衰,捍卫国家尊严,维护国家国格,树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观念,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动。进行第五次测验并分析试卷。

7.第十三至十四周:完成第五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懂得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统一的核心是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历史责任。进行第六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进行一次月考)。

8.第十五至十七周:完成第六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懂得公民为什么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道理。在我国,公民的社会责任最根本的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青少年学生要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激发起培养和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的热情,为国家、为社会的进步尽责。进行第七次测验并分析试卷。

9.第十八周:期末复习;进行二次综合测验。

10.第十九周:期末考试。

(关于月考的时间,根据学校教导处的统一安排)

师生通过一学期的教与学,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责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掌握各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教师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教学调整。

第二学期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国力,提高爱国热忱,弘扬民族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更好地成才;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学期根据初三政治学科的教学要求和中考的要求,先完成第三单元(第七----九课)的教学任务,然后进行总复习。具体教学进度如下:

1.第一至第二周:完成第七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一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了解什么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历史趋势;了解我国近百年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我国新世纪的奋斗纲领和奋斗目标;能够联系实际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明确历史使命,增强社会责任感。

2.第三至第四周:完成第八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一次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懂得"当今的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人才。每个青少年应该根据自身条件和祖国的需要,确立成才目标,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

3.第五至第六周:完成第九课教学任务;完成作业并讲评;进行一次课文测验和单元测验并分析试卷。要求学生立志报效祖国。

4.第七至第九周:以《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为依据,进行第一轮复习。要求完成每一课的基本习题训练;进行一些综合性测验。

5第十周:期中考试并进行质量分析。

6.第十一至十三周:完成时政的教学任务;进行第二轮复习。完成《初三思想政治学习导向》中的综合练习。

7.第十四周至学期结束:进行综合性复习;挑选适量的符合中考要求的综合性题目进行训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分析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和青少年成长的实际问题,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迎接中考的到来。

第7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1.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首先是读,这是解题的前提。先读没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一般的材料题信息量大,比较耗费时间,如果一上来就盲目地先看材料,对材料的意思大概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再看问题的设置,就会发现已获得的与问题相关的指向性信息不够明确、充分,这样就得回过头再看材料,这种习惯很浪费时间。同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往往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价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次是找,这是解题的关键。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设问,但都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千变万化的试题要么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进行设置,要么是它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回答或确定大方向。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从材料与课本的链接处找出相似点。只需确定了材料与课本某方面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但是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的环境,千万不要自顾地表演,而忽略了材料要求。

最后是答,这是解题的归宿,答题时要注意看分数,低分值的一般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分值大的则要深入分析,详加说明;落笔时文字表达要言简意赅,用语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书写答案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图片材料题的解题方法

近年来,图片与材料相结合的题型出现在历史中考的史材释意中,该类型试题不仅丰富了试卷题材的表现形式,使卷面生动清新,时代感强,而且使历史试题的学科特色更加鲜明,能力考省的空间更为广阔和适宜。

该类型试题答题的思路一般是

①根据设问多解度、多层次观察图像,提取历史有效信息。

②依把教材相关知识把图像信息与历史事实相结合。

3.历史体验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是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历史场景中,亲身去体验历史、认识历史,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语言描述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评价历史,用亲身体会感悟历史,把握历史的真谛。

常见的题型有:

①新闻记者报道,导游人员解说

②模仿当事人出点子,做策划,统治政策。

③书信型

④材料分析型

解题思路及方法:

①以第一人叙述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背景)、经过及结果(影响)

②不同类型的体验题有不同的格式。哪新闻记者报道、导游人员的解说要有开场白、结束语;书信型的要用书信的格式书写。

4.历史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此类题型要求学生在对基本历史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基础上,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具备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释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该题型解题方法与要求:

①抓住主题,联系已学知道解答

②理解概念,避免混淆

③语言准确,做到史论结合

第8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新课程标准》和《新教学大纲》颁布以来,各地的办学也更加规范,课程安排也完全按照《大纲》的要求,历史每周两个课时,初三的历史课安排也是如此。屈指算来,初三的历史总课时也不过就是64个,你能算出这64个课时里的容量有多大么?其一是授完初三的世界历史上下两册,其二是完成对中国古代史四本书的复习,其三是完成乡土教学和初三世界史的复习。如此大的容量,要全面完成,且还要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这堪比登天。所以,一位优秀的初三历史教师,要学会算账——算时间账。只有让初三的这些历史内容能容进这64个课时,还要让学生用这短短的64个课时换回中考的卓尔不凡的成绩,才能使初三的历史教学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按照以往的经验,初三的历史新课的讲授,一定要在第一学期就全部完成,这样才能为中考的总复习留有较为充裕的时间。所以,教师必须把时间计算好了,把教学内容安排妥了,我们的历史中考仗就一定会打得更加漂亮。

二、搜集中考信息,关注中考命题

作为一名初三的历史教师,搜集中考信息是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例如,在第一学期的12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教育局或教研室都会给教师发一本《考试说明》。这个《考试说明》就是中考的“纲”,俗话说得好,“纲举目张”,只有狠狠地抓住这个“纲”,很好地研究这个“纲”,深刻地吃透这个“纲”,才能把握中考的命题趋势,把握中考的试题类型,才能把握中考解题的要求。此外,教师还要经常浏览最新的教学参考和杂志,时时关注网上有关中考的信息,力争将中考意识渗透到平时的复习教学中,把那些中考的解题技巧和方法穿插在平时的复习教学中,将平时的工夫做足做好,就一定能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中考成绩。

三、注重基础知识,抓好专题训练

这里所说的注重基础知识,抓好专项训练,是指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历史复习时,首先,要做到以“纲”(《考试说明》)为纲,以“本”(课本)为本,对课本中的基础知识,来个全面梳理,通过纵横联系,点线面体结合,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将知识的模糊点、疑惑点、漏缺点统统找出来,再通过分辨、解析、弥补,进一步整合,使之更加明晰,并将它们纵向联系,横向联系,进而形成一棵知识的网络树,织成一张知识的系统网。

其次,要做到以“纲”(《考试说明》)为纲,在复习时,要按照“纲”中的命题题型进行练习,对于选择题,诸如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一些重要的世界之最之类的,要让学生不用翻书就能够快速地作答。对于列举题,这类题目都是课本中比较重要且条理清晰的知识,只要教师在复习中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指导,让学生在书中做好记录,到时候一翻书就能够快速作答。对于材料解析类的题目,一般说来有两类,其一是源于教材的,这类题目只要学生能通过分析,明确隶属于教材的哪部分内容,解答也没有多大难度。其二是与社会生活联系得较为密切的,这类题目的答案要点也常在课本中,也就是平常说的用课本中的观点,去解答试卷中的问题。

再次,要做到以“本”为本,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类读图、填图、分析图的试题,它在中考试题中所占的比例高达30%,且形式灵活多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对读图、识图、填图环节十分薄弱的现象。他们在复习中只注重掌握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空间概念淡薄,图文转化能力也较差,更不晓得如何从图像中捕捉必要的信息来解答问题,再加上地理位置不明确,张冠李戴,导致在中考别严重的丢分。而这类现象只在复习中强化读图、识图、填图、分析图的训练,才能杜绝。

四、关注现实生活,注重热点问题

在历史复习中,教师可以选准一些与当前生活现实相关的重点、热点的问题,进行特别的专项练习。自从开卷考试以来,中考文综试题的命题,就从来没有回避热点,每年均是这样。在今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可以预测的是,试题将更加关注现实,更加注重热点。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复习时,要注意两个“结合”,即历史与现实的“结合”,时政热点与课本知识点的“结合”。在答题时,一定要找“准”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使解答更加接近中考试题的答案。

五、调节学生心理,从容直面中考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如果发现学生的心理有些许的变化,也要加以重视,不能掉以轻心,时刻注意调节。教师一定要从始至终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只要对学生的发展有利,就要去做。在师生之间一定要构建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教师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更要舍得情感的投入,要深入学生实际,听取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式。如若这样,那么,每一份恰如其分的要求,每一句温暖的鼓励,都能够使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

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在中考中每“分”必“争”“见分必得”的意识,虽然它在文综试卷中的分值仅占有45分。教师要强调每一“分”对他们个人的重要性,也许就是那微不足道的“一分”,甚而至于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一定要教育学生克服丢一分也无所谓的麻痹思想,认真对待复习和考试。

第9篇:中考历史答题技巧范文

一、依据课标、夯实基础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要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并能做到有层次地复习,熟知基础知识点,精读、细读课文大字,阅读小字、图、表、引用的名言资料等。2、看标题,目的是为了寻找线索,了解每一课的结构; 3、看标题的提示,寻找课本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点; 4、 看课内和课后思考题,寻找答案或者从课内得到一些启示。

二、专题复习、提高能力

通过某一时期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之间显性或隐性的联系,揭示这一历史时期的主体线索和阶段特征,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对阶段特征的归纳、概括,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很多知识点,你不能孤立地去记忆,应按专题复习。

三、要善于归纳。

归纳是指将众多的或零散的历史知识,按其同类进行梳理,可长可短,并不一定非依赖老师。成绩好的学生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善于“自得其法”上面,归纳的好,条理清晰,弃繁就简,效果自然就不寻常。比如在学习世界史介绍英、法、美三国革命的这一内容时,制作一个简表进行整理。

四、要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要求学生在看书时,通过对课本的归类,理出课本内容的纵横线索,形成知识网络,这种网络可以是整个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也可分阶段地整理知识网络。如世界历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史中美国霸权政策,关联很多国家和地区,跨时半个世纪,是重点内容,又是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如果按大事线索,制作一个简单的图示,就能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五、掌握审题思路,训练答题技巧

1.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和判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第一步,认真分析所设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第二步,要仔细阅读理解材料,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去寻找解题的切入点;第三步,要紧密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知识迁移,切忌单靠所提供的材料答题,“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解析题的重要特征;第四步,答题要紧扣题目,简明扼要,规范化,序号化。并且书写必须工整、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在考试中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2.有些答案, 只能靠理解, 翻书翻不到。

开卷考试需要更扎实的基础,更广泛的知识积累,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否则面对考卷你将无所适从。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感到轻松,认为不就是到考试时翻翻书嘛,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在书中找答案,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了,更何况现在实行历史、政治综合考试。这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既要翻政治书,又要翻历史书,翻来翻去,一些同学自己都翻糊涂了。所以,像选择客观性试题,一来题量大,难度较低;二来每题所占的分值较小,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考试时应做到不翻书就能解答,如果实在不能确定答案,再翻书查找。

3.不仔细审题,盲目抄书。这主要表现在解答主观性试题上,有的同学在答题时,不是先审题,而是先忙于抄书,看书中哪些段落与试题内容接近,就抄哪些段落,由于审题不清,缺乏对题目的整体理解,也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思路,往往是东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领,最后很容易出现偏离试题要求、答案不完整、思路不清晰、论证不充分等问题。

六、关注热点,发展能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