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书感悟的名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想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就要真正让学生作朗读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多给学生一些精神上的安慰和感情上的支持,始终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才,都能朗读的最好,只要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比如在教学《我有一个小小的书橱》时,教学是分四步开展了朗读活动。首先,初步让学生自由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多字漏字,在读不连贯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后让学生同桌互查,方式可以是“同桌相互把自己最难读并读得最好的小节读给对方听,还可以同桌相互指定小节读”。让学生在自主练读中做到通读;其次让学生自由速读课文,要求读熟练、流利,并找一找各小节中最重要的句子和词用符号画出来,从读熟练、读流利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次,就是理解课文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喜欢的小节读一读,怎样读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就怎样去读”。读完后,分小组读给同学听,并说一说这样读的好处。这样课堂上有了书声朗朗,议论纷纷,学生在互读互说中取长补短,共享读书的快乐,同时又加深了对语文的感悟;最后,让学生汇报朗读,让学生读一读自己想读的小节,并说一说这样读想表现什么,通过朗读掌握了文中的哪些语句?并动员其他同学参与评价,参与补充,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寻找依据,细细感悟文中的语言文字。同学们通过这四步朗读,自行探索,自主交流,不需要老师做过多分析,慢慢地从感知到感悟,从朗读到加深理解,使同学们享受到读得快乐,获得了悟的幸福。
二、创设读悟反馈情
书让学生自己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要想让学生由“读会”走向“会读”迈出的最成功的一步,就必须读而能问、问而能答、答而能悟、悟而能知,做到这一步就要多用正面的,积极的语言鼓励强化学生。比如经常对学生说“你很聪明”、“你学习真有方法”、“你朗读的真棒”、“老师相信你会读好的”等;而少用反面,消极的语言,比如“你看看人家某某同学”、“你真笨”等等,这样只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自暴自弃,而百害无一利。
三、读悟输入
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时,总是针对问题给予启发性的回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方法。以读为主线,贯穿始终;以读为根本,训练感悟。让学生的朗读自由充分,教师就应该舍得花时间、花力气让学生在读中自悟、在悟中自读。如学了课文《准时登录表演》中你受到的启发是什么?有的学生用朗读来表达,有的用自己的话来表述,有的用手来比划,有的用笔来画图等等,这样最终绝大多数学生“无师自通”。注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创新素质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等。过去我们总要求学生“求同思维”,恐怕学生和别人想的不一样,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因循守旧,不敢标新立异。因此,要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培养好奇心,创造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四、读悟鼓励
教师对学生的行为和反应,应及时评价和鼓励,生命之间是无法比较的,无论哪一名学生朗读到什么程度,感悟课文是如何深刻,只要他们是尽心去读,去悟了,老师都要欣赏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在老师的眼里学生永远都是最好的、最优秀的。也许,有的学生现在还不让你满意。但是要学会等待和忍耐。以一颗诚挚的心,感谢生活,感谢学生给与我们的一切……
五、读悟运用
儿童的语言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中,尤其是在与人们言语交际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环境,让学生无拘无束的进行口语交际,可有效的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通过探究和教学实践活动,我深切地感悟到: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师最感棘手的事,也是学生最感头痛的事,尽管我们的教师兢兢业业,呕心力血,学生刻苦努力,一丝不苟。但学生的阅读成效始终不尽人意。原因何在?据我观察、调查和平时教学实践得知:学生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
具体表现以下六点:
一、只读不怀疑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颐曾说:“学者先要会疑。”朱熹也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试想,如果李时珍不怀疑前人留下的药方记载,怎会爬山越岭,尝遍百草,给我们留下珍贵的遗产――《本草纲目》呢?
由此可见,读书贵在有怀疑态度,怀疑精神。但是我们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对书中所写内容,深信不疑,全盘吸收。从来不曾想想,也不敢想想书中的内容是否正确,如果长此以往,我们怎能超越古人,超越自我?
二、只读不思考
大部分学生在阅读时,不曾怀疑,也不敢怀疑,因而也就不愿思考。其实,阅读是思考的先导,而思考又是阅读的动力。没有阅读做先导,我们的思考盲无目的;没有思考做动力,我们的阅读停滞不前。可见读、思密不可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只有把读和思结合起来,边阅读,边思考,才有所收获,有所创新,把书中的知识真正吸收,消化,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也就达到了“博采天下知识为我所用”的目的。
三、只读不发问
阅读时,如果不疑,不思,如何谈得上问,又凭借什么发问呢?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一部分学生由于种种顾虑:爱面子,不懂装懂;无所谓,不懂就不懂;胆量小,害怕别人不告诉……造成这些学生有疑不问,囫囵吞枣,阅读收益不佳或无收益。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矣!”不都告诫我们应该有虚心请教、严于治学的态度和精神吗?
四、只读不感悟
悟,是阅读者达到的较高的境界。但是,我们的学生由于阅读目的“不纯”:有的为了消磨光阴而读书;有的为了装潢自己而读书;有的为了应付差事而读书……悟的境界几乎难以实现。大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幻灭》有一句名言:“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的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这句话虽然说的读诗,但是完全可以看作是对一切阅读文本的感悟与创新。
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其题目为什么在“于勒”的前面加上修饰语“我的叔叔”,而不直接把题目拟为“于勒”或其他什么?经过一番联想、想象、感悟和拓展,你会发现这正是作者为了突出主题而有意安排:
“我”是一个涉世未深、天真单纯、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虽然他也盼望叔叔发财回来,但当他得知叔叔并不是什么百万富翁,也没有发什么财,而只是一个贫穷潦倒的卖牡蛎的后,竟不受父母影响,既仔细观察叔叔,心里默念叔叔,还给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这与父母的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认钱不认人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个尚未受到腐蚀的孩子身上,作者寄寓着自己的希望和理想。我们读者只有通过精读,感悟到这一点,才真正读懂了这篇文章――《我的叔叔于勒》,读懂了作者――莫泊桑。
五、只读不积累
在平时学习,尤其写作时,大部分人都会有同感:“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是因为平时很少读书,或者只读而不积累,等到要用的时候,才感到脑中空空,力不从心。其实,我们经常提到所谓的“神童”,如果后天不再勤奋学习,善于积累,刻苦钻研,到头来也将会步方仲永的后尘――“泯然众人矣。”变成一个平平常常的人;那些知识渊博的学者、大家,思维敏捷的诗人、辩论家,之所以文思敏捷,侃侃而谈,出口成章,无不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积累、不断提炼得以实现;更何况我们这些平庸的人,更应该边读边积累。
那么,怎样积累呢?
1.博览群书,随手动笔将有用的东西用圈、划、点、批、摘、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形成读书卡片、笔记、最后分门别类,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作文材料仓库”。也可借助于现代媒体,如电脑,把平时搜集下的素材储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便于随时查找应用。
2.名言警句、成语、歇后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珍宝,对这些珍宝,我们需要尽量多地强记熟读。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实现古人的:“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就必须边读边积累。
六、只读不写作
读了《人民论坛》杂志“万名干部读书调查”专题,深有感悟,借广大读者热议和思考之机,谈几点个人体会。
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一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这是一代宗师苦读诗书至登峰造极时的感悟,让天下读书人感慨良多。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之美,美在积累;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读书之美,美在温故知新。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肩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和厚望,不断提高理论修养、知识修养、品德修养,是一辈子的追求和目标。
高尔基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人类文明史伊始,浩如烟海的书籍记载了人类艰苦求索、认识自然、保护自然、揭示自然界奥秘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大多数智慧。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十分精通,开“程朱理学”之先河。其专心、专一和熟读精思,让后人备受启迪和教益=巴金的“回忆式”读书法、老舍的“三结合”式读书法、鲁迅的“随便翻翻”读书法等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
读书之美,美在感悟。“读书不知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指引,同情也思正追寻。”唐宋诗人王贞白当年在千年古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苦读时留下的读书诗,充溢着诗人的灵性与悟性,千百年来,净化着亿万凡夫俗子的心灵。伟人在庐山读书、用书的动人故事被传为美谈。1959年、1961年、1970年,曾三上庐山,共居住135天。他在庐山芦林一号别墅、美庐别墅挑灯夜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演绎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一页页发人深思、令人难忘的辉煌篇章。
读书之美,美在积累。季羡林大师说:“什么叫学问?学问就是大量占有资料,再对资料进行详尽分析,就是学问。”南宋诗陆游深明“读书与积累”关系的真理,他在《冬夜读书示事津》诗中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积累,才有一部部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书籍诞生;只有积累,才有书的传咏和文脉的兴旺,才有思想的升华。只有积累,才能以耐心和持久胜过激烈和狂热。只有积累,才能“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厚积薄发,超越自我。
读书之美,美在量变促质变。至今,人们仍铭记着近代著名教育家先生“推动普通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建设强盛国家”的远大理想。先生十分谦逊,他说:“我的读书的短处,第一是不能专心,第二是不能动笔。我已经经历了许多不方便,特地写出来望读者鉴于我短处。”由量变到质变,关键是读书者在人生进程中始终有紧迫感、责任感、负重感和自豪感。日积月累,“博学之、明辨之、慎思之”,终成硕果,才能最终实现量变到质变惊险的一跳。
今天,我照常打开《精选作文》读了起来,一打开目录,一行醒目的大字迷住了我的眼睛--“我的乐趣”。我翻到那一页,便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全神贯注的读了起来:
文章讲了一个人,他从小爱读书。他小时候听他妈妈讲书,听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长大上学以后,读的书更是不胜枚举:《中国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少儿百科全书》、《中外名人故事》······通过的书让他的知识丰富起来,当上了班长,学习也名列前茅。
是啊!读书是多么重要。有人说过:“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郭沫若也说过:“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的名言。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熹也说:“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可见读书的重要性:
高尔基小时候,家里贫苦,他只上过五个月的学。11岁那年,他成了孤儿,被迫到绘图师家里当学徒,靠苦工挣钱。绘图师的老太婆不让他读书,打他、骂他······但是这些都没有动摇他的信心,他用微弱的炉光读书。最终成了举世闻名的文
学家。
少年英雄赖宁也喜欢读书,爸爸妈妈给他的零用钱,他大多数也都买了书。书在他眼前,展现了一个多彩而又神奇的世界,书中的主人公为他树立了榜样,使他学会了会用脑、肯思考、不怕苦的精神。
再看看我吧!以前我写作文过于单调,没有联想,可现在:我天天看书,不断增长了我的知识,提高了阅读能力,学会了感悟与体验,习作水平也在不断的长进--有着非常丰富的色彩,会用成语,妙用排比、联想······写人、写事、写景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你读后仿佛身临其境,进步真是一鸣惊人,连老师听了也赞不绝口。
书,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感情。我曾为奸臣所害岳飞而仇恨满腔;曾为惨死于井中的珍妃哭泣;曾和聪聪、明明一起去探索数学王国的奥秘。
我曾把书比作一叶智慧的扁舟,载着我去抵达智慧胜利的彼岸,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也留下“贵因书而贵,富因书而富。”的金玉良言。
啊!书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让我们带着梦,去书海里飞翔吧!
一、利用环境资源营造氛围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动、好胜、好奇等心理特点,巧妙地利用环境资源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学生想读书的欲望。我带领同学们把班级装扮成“小小读书室”,里面的图书来源也采取“自给自足”的方法,学生的课外书籍进行资源共享,还设置了小小图书管理员岗位。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什么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或小黑板展出名人名言等,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样的墙壁上,似乎都有浓浓的书香味。
二、利用方法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愿意阅读,喜欢阅读,对阅读产生深厚的兴趣,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第一要务。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1.以讲诱导――有效阅读点拨
点拨就是要“点其要害,拨其迷障”,要“相机诱导,适时点拨”,在阅读指导时,从重点词语、阅读技巧,情感、背景等方面点拨,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大有好处的。教师可以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介绍相应的经典的课外图书内容,也可取其中的精华章节,读给学生听,讲解其中精妙之外,以讲进行诱导,使学生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产生一种一定要亲自读的冲动。每周还可安排一、二节课外的阅读课,带领学生走进图书室进行读书。
2.以身示范――做好读书笔记
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精彩的语句或名言时,摘录下来,进行语言的积累,读完一本好书,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出来,这种读书笔记就是心得式笔记,这是写笔记的一种高级形式。指导学生写好读书笔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教师能和学生一道共同做读书笔记,用自身的阅读行为感染学生,以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培养阅读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著名的作家高尔基的一句名言。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我觉得读书有许多乐趣,读书好比是在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的确如此,读书苦乐,在于自己的体味。
记得在中考前的一段时间,同学们都在各种复习资料堆里看的眼都发晕了,我也不例外。这时,我觉得读书是苦的。因此这个时候的读书,大家并不是在享受读书,而是为了中考中取的好成绩,而有目的的在读书。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的读书是很苦的。
现在,我进了幼师这个学校,因为学习比较轻松,所以我又有更多的时间来看我的喜爱的书。每当夜幕降临,我便端坐在宿舍的桌前,扭亮台灯,打开书本,翻动书页,好似叩响心里最清纯的弦,弹奏出委婉动听的音乐。我与书中的主人共同喜同悲。笑可笑之辈,骂可鄙之人。感受与主人公同样的人生旅程。此时,白天的紧张与劳累被忘却了,没有寒喧与打扰,独自神游于字里行间——艺术的美妙,人生的感叹都展现在眼前。这时,我觉得读书是快乐的,因为这时我在享受读书,而不是有目的的在读。在读书的过程中,我无意间学会了好多。
现在的我,每得到一本书,我都如获至宝,如沐春风,陶醉在字里行间。我喜欢读“高瀑之下必有深潭,逆境之中必有强汉。”这类催人奋进的佳句,更喜欢读“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线。”教人感动的诗句。总之,我觉得读书的乐趣都在自己的体味吧!有些人会认为苦,有些人会认为快乐,都是他们自己对读书的体味。
句;读后感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101―01
苏联著名文学家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面对懵懂无知、贪玩任性的小学生,教师该采取何种措施,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渴求知识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试行了“读”“讲”“记”“写”四字指导法,对提高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大有裨益。现介绍给大家,以供交流商榷。
一、开推荐书目,引导学生在“读”上下功夫
面对碜韵质凳澜绺髦置浇楣夤致嚼氲挠栈笥氤寤鳎小学生的鉴别能力十分有限,他们辨别不出优劣好坏,这时候最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每学期开学,教师要为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列推荐必读书目,下发到学生手中,由教师和家长共同配合,督促指导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所开推荐书目,既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结合课本所学内容,又要考虑学生知识水平,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做到一学期一规划,由易到难,层递推进。比如,课本上有《农夫与蛇》课文,推荐书目中就有《伊索寓言》;低年级多安排《安徒生童话选集》《宝葫芦的秘密》《小灵通漫游未来》《天方夜谭》等儿童文学书目。高年级逐渐扩大阅读范围,加深阅读难度,安排《中国上下五千年》《海底两万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目。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表扬先进,鞭策后进,督促学生完成课外阅读任务。并多联系家长,发挥好家庭监督的优势。像这样一以贯之地抓下去,小学六年每名学生至少可以阅读400余本中外名著,不仅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也为其提高写作水平打开了大门。
二、设故事讲坛,引导学生在“讲”上展风采
在抓好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为学生搭建展示课外阅读成果、施展个人才华的舞台。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内容,教师可开设小学生故事讲坛,每周利用20分钟时间,轮流请三到五名学生上台讲故事,可以讲成语典故、寓言童话,也可以讲名人故事。例如,学了《掩耳盗铃》寓言故事后,教师利用一节课专门安排了中国寓言故事会,请学生分别讲不同的中国寓言故事。教师在总结时,归纳出中国寓言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一个中国寓言一般对应着一个成语,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当堂就学会并记住了叶公好龙、南柯一梦、刻舟求剑等成语。同时,还可穿插举办诗歌朗诵会、作文竞赛台等活动,教师也可唱主角,每月安排一节儿童文学赏析课或中外名著名篇导读课,引导学生读好书、求真知。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学生单调的学习生活平添了乐趣,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对文学艺术的鉴别审美能力。
三、集名言警句,引导学生在“记”上作文章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教会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指导学生科学分类,笔录各类词汇和知识。笔记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抄录自己感兴趣的好词好句、精彩片断、诗词歌赋,也可以抄录历史文学、美术体育、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例如,有的学生在名言篇里记下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等名言,时时鞭策自己;有的学生大量摘录了描写自然景物的优美片断,准备写作文时参考;有的学生喜欢古诗词,抄录了不少经典名句……教师要坚持每学期开展两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督促学生博览群书,自觉累积知识。六年小学下来,只要坚持不懈,笔“录”不辍,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和知识面必将大增,写作文词汇贫乏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四、作读后感言,引导学生在“写”上出成果
一、营造读书氛围
学生的精神成长与周边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读书是学生获得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学校、班级作为一个“小社会”,为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环境,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校园、班级弥漫书香气息,有助于点燃学生内心阅读的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读书习惯,形成读书的良好风气。
1.读书名言字画的妙用。走进校园,在“书香长廊”、“艺术广角”、图书馆、教学楼墙壁等地方,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宣传字画映入眼帘,再配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等耳熟能详的读书名言,如此学生读书的欲望立刻从身上迸发出来。可见,名言名句的巧妙运用,对营造读书氛围的作用举足轻重。
2.教室美化环境的布置。教室是学生读书学习的主阵地,利用好这个阵地,进行环境美化布置,让学生感受班级浓郁的书香氛围,能够不断激起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欲望。如我在班级里开辟了“学习园地”、“阅读之星”、“展览之窗”等栏目,在“学习园地”,我们定期评选出“小博士”、“小作家”,将他们的作品和照片张贴上去,学生广泛参与,不亦乐乎。
3.创设班级特色的图书角。为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各个班级可以根据自身班级情况创设富有特色的图书角,在图书的来源、管理、效果评比等方面要务实求质。如图书的更新由班级评选出的“小博士”、“小作家”负责管理,平时鼓励大家将自己买的书拿出来与同伴分享阅读,以保证图书角成为一个永不枯竭的“知识源泉”。
二、加强指导读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导学生 “读好书”是尤其重要的。
1.指导学生筛选读物。现今市场学生读物是五花八门、良莠不齐,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还不具备真正鉴赏和筛选读物的能力。因此,作为学生读书活动的引领者,平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博览群书,尤其是广泛阅读一些儿童读物,将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读物推荐给他们,并教给他们从作者、主题、立意等角度去选择一些思想健康、有益身心的课外读物。阅读题材也要丰富一些,可涉及童话故事、小说、诗歌、科普类等。
2.指导学生读书方法。读书,首先应掌握“读”的方法。默读、精读、略读、诵读这是比较常见的四种课外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中用得最多的方法是略读,它主要发挥人的直觉思维,可以让学生迅速地了解文章内容,把握一些重要信息。而对于一些经典美文、精彩段落,我们就应该采取精读方式,细细咀嚼,品味它是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课外阅读的目的之一是拓展积累、培养语感,诵读不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古人云“熟读唐诗八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些诗词佳句,通过反复诵读,能够加深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体会其内在情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拓展读书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读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阅读成果,促进学生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这些活动要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切忌假大空,表面轰轰烈烈却无实际效果。在班级中,我们可以正常开展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评、阅读之星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更加爱课外阅读。
1.主题阅读活动。各个年级段有着不同的阅读认知,我们可以分年级开展丰富的主题阅读活动。如低年级小朋友爱好童话故事,可以开展“漫游童话世界”主题阅读,让小朋友尽情享受童话故事带来的欢乐。
2.编辑班报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定期组织学生编辑班级小报,由班级“阅读之星”组成编辑组,可编辑综合信息报,也可以编辑独立的主题小报,如文学、历史、科学等等。在编辑过程中,调动本班学生按栏目投稿,由摘抄到自己创作,促使学生多阅读、多积累。
你们好!
《名人传记》(上半月)我开卷有益。执卷深读,篇篇皆知识,章章有学问。她是一本人生的教科书,“传道授业解惑也”,使人绵延感悟。
读《师者俞敏洪》,可领悟“做一个勤奋的骆驼,用每天不停息的创造,战胜聪明人”的励志哲理;读《刘恒:从文学青年到中国作协副主席》,可感受“人生是患难与欢乐所组成”的精辟论断;读《走近阎肃》,可感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为学之道。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每一册《名人传记》都承载着丰厚的思想。“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里,借用一句名人名言来表达我阅读贵刊时的心境:“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爱默生)我深信:学海无涯,绵延阅读,绵延感悟,必能享受理智人生。
吉林长春 吴连德
吴连德先生:
您好!
谢谢您来信分享您的阅读感受,也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
我们编发的文章能够得到读者的喜欢,使读者有所收益,这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传道授业解惑”,我们不敢当。我们希望《名人传记》(上半月)能够成为读者朋友生活中的一本“参考书”,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方面有所帮助。
你们好!
《名人传记》(上半月)呈现着各个时代、各个层面的“名人传记”,有正面的,亦有反面的,从不同角度给凡人以不同的人生展示。
名人各有不同,故事各有特色,启示颇有深意。每期都有一些人、一些事让读者感动。
如2010年第十期“名人在线”中“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名言,如今被陈光标再次诠释,很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10年第十一期的《师者俞敏洪》,读后受到极大鼓舞,文后的精彩语录更是启迪深刻。我身边许多读者把它抄录下来,作为鞭策自己的座右铭。
2010年11月8日是我国第十一个记者节,该期《名人传记》刊登了《张季鸾与的恩怨情仇》,为新闻人拜祭报界宗师张季鸾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还有后面的小栏目,文章短小精悍,内容耐读启人。《名人传记》,凡人罗盘。人生途中,航标指路,即使不能成为名人,也是一位平凡而不平庸的人,一位有益于人民的人。
陕西户县清溪
清溪先生:
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