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法翻译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法律英语 特征 法律文体翻译理论 方法
1. 法律英语的特征
法律英语就其文体来说属于职业专用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是应用语的一个分支,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语种。其行文庄重、结构严谨、表达准确。作为一种专用英语,法律英语在词汇的使用、句法的安排、文体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具体来说:
1.1 句法特征
句法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包括惯用长句,分词短语使用普遍(为了清晰地表达句意,法律英语往往更多地使用分词短语来代替从句做定语、状语或宾语),介词和介词短语使用频率高,条件从句使用率高。法律英语句法的这些特征是我们研究和对其进行翻译时所必须深入考虑和分析的。
1.2 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分为使用法律专门术语(法律英语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法律语言);拉丁语频繁被使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丁语在英美法律实践中频繁被使用);相对词义的词语大量涌现;普通词语被赋予法律含义,如Party在法律英语中被理解为“当事人”等。
1.3 文体特征
法律英语属于书面英语。在起草法律文件时,严密准确是法律英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只有严密准确的法律英语才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才能更好地反映立法意图并体现立法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便于对法律进行解读和执行,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水平。
2. 法律文体翻译的理论
法律翻译的目的,是产生一个和原法律文本在功能和传意方面都尽可能对等的文本,从而维护某个法律文件在不同语言国家和地区在理解和应用方面的统一和协调。
2.1 对等理论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 “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在这四个方面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2.2 翻译目的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学学者汉斯·弗美尔提出了翻译目的论,强调译者的目标决定翻译行为过程。目的论注重的是翻译的互动及语用层面,主张目的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接受者的不同而变化。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是目的决定手段。图里则将目的论描述为一种可供选择的以目的为中心的翻译策略。
将此理论与法律翻译实践相结合,那就是说,翻译预计要产生的法律文本决定一切。如法律问题翻译的目的是为了普法宣传及教育,则应该尽量采用前线的语言翻译出一个一般民众易于接受的文本,翻译出学术性强、有深度的译品。
3. 法律文体翻译的方法
法律文本的翻译,必须达到一个对等的标准,及语言学层面的法律概念,思想体系方面,在此节当中,我们将不在讨论此方面的习得,而主要讨论法律文体翻译方法。
3.1 术语及专业词汇的翻译对等
一个科学领域内,一个术语只表达一个概念,同一个概念只用一个术语来表达。术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词义单一而固定,每个专业术语所表示的都是一个特定的法律概念,在使用时其他任何词语都不能代替。例如:“termination(终止)”不能用 “finish”代替;“invoke(援引)”不能用“quote”代替;“peremptory(最高)”不能用“supreme”代替;“a material breach(重大违约)”不能用“a serious breach”代替.其他,burden of proof(举证责任),cause of action(案由),letters patent(专利证书),negotiable instrument(流通票据),reasonable doubt(合理的怀疑),contributory negligence(与有过失),等等。
3.2 词类转化
在翻译法律文体词汇的过程中,应该结合英汉语言在词类方面的异同,因地制宜的采取不同策略处理英汉或汉英翻译中的词类文体。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代词、动词和名次等词类的翻译,英语有动词名词化的倾向,而汉语多用动词,法律文体也是如此。英语法律文体中选择重复名词性表达,而不像其他文体那样用代词来代替,除非带词的使用决无引起歧义或所只没有不明确的可能。避免使用带感彩和夸张涵义的形容词及副词。
原文:禁止抢采掠青、毁坏母树(《种子法》第24条)。
译文:Plundering of unripe seeds and doing damage to other trees are prohibited.
分析:原文采用否定祈使句来表示对人人都适用的禁止性规范,“抢采”和“毁坏”都是动词,译文将它们分别译成带有名词性质的动名词“plundering”和“doing damage to”就是通过名词化手段模糊和隐藏了动作的行为者,从而弱化了法律行为主体,扩大了法律适用范围,而且使语言更加简练。
3.3 具体语境具体翻译词意
准确理解法律文体词汇,是翻译法律文书的前提和基础。在这里具体语境具体分析具体词汇的翻译就显得由为重要。
首先,要注意词义在上下文中的一致性。
例如:“对本协议在解释上若有分歧,应以……文本为准。”“解释”一词,可以翻译成explanation, explication, expounding, interpretation.但该句中的“解释”是指对法律条文的正式解释,interpretation恰好符合这样的含义,故一般翻译成“In case of any divergence of interpretations of this agreement, the…text shall prevail。
其次,要注意同义表达在译文中的不同含义。
例如:草签文本:一个缩略的文本,译成 initialed text草签合同:对合同条款的初步认证,但尚不具备法律效力,译成referendum contract。
再次,要从法律概念上理解词义。
例如:诉讼参加人:不译成litigant(仅仅指“诉讼当事人”)而译成litigant participant,因为它指参与诉讼活动的人,包括:当事人,第三人,共同诉讼人”等。
最后,正确选择结构词,不能从源语字面来翻译术语。
例如:合同双方:both parties to the contract这里的介词to不能用of代替,因为to是指“作为一方参加某个机构”。
3.4 长句的翻译
法律英语在句法方面,长句、复杂句比较多,把错综复杂的信息通过各种连接有逻辑地安排在一个句子当中;为了准确完整地表达一个法律概念和法律事实,排除错误的可能性,条件句、定语从句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翻译复杂的长句时,要先简化句子的结构,剔除定语、状语等修饰语,寻找主谓宾,抓住中心意思。如下例:Subject to the provision of Article 12,the General Assembly may recommend measures for the peaceful adjustment of any situation,regardless of origin,which it deems likely to impair the general welfare or friendly relations among nations,including situations resulting from a violation of the provision of the present charter setting forth the Purposes and Principles of the United Nations.
该句独立成段,句子主干部分占不到全句的三分之一,其余皆为限定和修饰成分,短语有“subject to the provision of Article 12”和“regardless of origin”,从句有“which”从句,“which”从句还有它自己的修饰成分,由“including”引导。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些结构之间的逻辑关系,才能正确的进行翻译。当然,前面所谈的状语的翻译技巧在翻译长句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译文:“大会对于其所认为足以妨害国际间公共福利或友好关系之任何情势,不论其起源如何,包括由违反本所在联合国之宗旨及原则而其之情势,得建议和平调整方法,但以不违背第十二条之规定为限。”
语言学家在语义模糊方面的研究,对词语的研究多于对句子的研究,原因在于人类语言的模糊性首先体现在词语上。一些语言学家并不认同语义模糊的句子存在,他们认为一个句子本身不具有模糊性,它是在句子周围的语境中呈现出模糊性。格式塔心理学实验证明,“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如果我们以句子为一个整体单元,那么这个句子的含义不仅仅是所有单词的意思叠加,它还包括的一些其他的含义和象征语义。但我们首先要明白“模糊”(模糊)不等于“不精确”(含糊)。不精确是一种语言效率低下的表现,而模糊语言是一种语言现象。大多数国内外研究表明,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属性。这意味着它有一个以上和这些含义的语义相关的意义解释。这就说明模糊性是通过语言表达的丰富而引起的。事实上,不会让读者感到迷失。在某些场合,尤其是在文学作品中应用模糊语言,反而会产生一种语义的“空白”或“读者想象空间”。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象和理解填写完整。对语义模糊的句子翻译文学作品中,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找出每个词或短语的含义,并更多地注意那些多义词,挑选最合适的一个匹配这个句子的上下文。
二、文化因素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语言,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言结构方面和文化意义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语言。学习和掌握英语变得越来越重要,语言学的发展已经证明,掌握语言形式很重要,而语言的文化意义也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得到更好的结果。语言的文化因素是语言本身所携带的文化信息,反映了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生活。由于这些因素,包括文化因素的词句是很难翻译的。有文化内涵的词语指那些语言中存在的文化内涵和意义随着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当我们想到“松”、“竹”、“梅”,“岁寒三友”将立即想到其意义指的是人的情操,同时还有“不怕严寒”的意思。而在英国,“松”、“竹”、“梅”并不意味着特别的东西,它们只是植物而已。再比如“水仙”在英语中是一个象征春天和喜悦的词语,著名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写了一首诗“水仙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来形容当时的水仙花,同时展示他的心情开朗。而在中国,水仙是一种普通的花。
三、难句翻译的几种方法
(一)语义模糊难句的翻译
1、翻译用语。为了实现准确通顺的翻译,译者要考虑如何找到一个可能是最贴切地表达本意的字或词。词与短语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技巧。词的选择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准确理解原句。下面列举几个句子:Dr.Goldsteinheisfilledwithremorse,afterallwholovehim,butthisguiltinhedroveontheroadbe-comesweakened.较好的翻译:对Dr.Goldstein他深怀内疚,毕竟曾真爱过他,可是这点内疚都在他驾车开上公路后变得减弱了。在这个句子中,“责任”并不意味着职责或诚信。在小说中,德斯坦博士是凯文的导师。根据上下文,我们知道由于凯文自杀他会感到内疚,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把它译为“内疚”而未译成“义务。Inhisfirstnight,Kevin'sscarwasfound"Iwasn'tagoodboy,"saidKevin.较好的翻译:在和他的,凯文身上的疤痕就被发现“我以前不是个好孩子,”凯文说。从上下文我们可以知道,克拉拉把刀片插入过凯文的躯干。当凯文摸了摸她的伤疤,她用的词是“fall”。而这意味着她骗他说她的创伤是事故引起的。她是用“fall”的比喻意义“过错”,在中国我们说“堕落”或“失足”。但这两个词可以使用一些更委婉的话来表达,就如此例。2、适当增补。此外,在翻译难句的时候如果必要的话,可以适当增补一下词句,使语法正确,语义明确,逻辑修辞更趋完美,这也是读者可以接受的。如下面的例子:Shesuddenlyknewwhothemanwas,andsome-thingpassedoverher,likeashadowcrossinginfrontofthesun.较好的翻译:她一下子就回忆起此人,心头忽然掠过许多往事,就像云遮住太阳。句中的“something”并不意味着一个物体或一些真实的东西。她想起了他的人和事,译者将其翻译成“旧时的记忆”。如果它被翻译成“有个东西飘过/越过了她”,读者会感到困惑。但如果翻译成“她心头飘过些往事的思绪”,其意义将十分明确。Infact,sheisnotlikebeforethetwopregnancies,thoughtofherefeelnausea,thetasteofthecake,shefeltalittlesad,sideasifenvelopedthemelancholy.较好的翻译:事实上,她不像以前那两次怀孕,对蛋糕的味道感到恶心,想到这里,她有些伤心,身边好像笼罩着惆怅。在这种情况下,读者会感到困惑,为什么烘烤香味让她伤心,“两次怀孕”是什么意思?我们知道,怀孕的女人会觉得很多味道令人作呕,所以她可能已经有过两次怀孕了。“伤心”的问题后文会有答案。“她流产了,这让她很伤心。”这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而无需在此时就急于解释“伤心”的情感来源,它会留一个空间给读者想象。
(二)文化因素难句的翻译
【关键词】隐喻翻译 目的论 游记文学 方法
目的论(Skopoe Theory)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派学者Hans.J.Vermeer所提出的学派奠基理论。它的核心概念就在于利用翻译方法及策略来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如果将翻译作为一种转换形式和人类行为,那么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行为都是有目的性的,所以翻译也必然是一种目的。在文学中,目的论遵循连贯、忠实和目标3项法则,它体现了译者翻译文章的文学目的和交际目的,这两大目的也是译者能够做好翻译工作的根本。
一、隐喻翻译的目的和常见方法
1.目的。由于目的论认为任何一次翻译行为都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所以译者在翻译不同文学作品时应该考虑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例如在广告文本与文学文本中,隐喻翻译就存在差异。广告文本的翻译目的是使得译文拥有促销产品的功能,所以它的隐喻翻译目的就是为了吸引目的语读者进行消费,其中大多数语言都会保 留源语文化的传统和表达习惯。而对文学文本来说,它更侧重于对深层内涵的表达,例如修辞手段、情感流露等等,所以不同的文本所要表达的目的性也是截然不同的。
2.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就目前来看,目的隐喻的翻译方法众多,但是它们都不具备统一标准,一般来说比较常见的隐喻翻译方法有以下4种。(1)直译。直译隐喻翻译方法可以很好的保留原文的修辞结构、内容与本体喻体形象,它的目的语能够让读者充分了解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文化特色。特别是对英语文学作品而言,它的隐喻形象在某种层面上与汉语文本类似,所以文化差异较小,此时就可以采用直译方法。直译的优势就在于极大限度的保留了文化元素,如果某些词汇存在直译以外的要素需要加以额外理解,还可以利用直译配合注释的翻译方法来处理。(2)转译。转译即转换喻体形象,同时保留原文文本中的修辞内容及结构。这种转译方式可以通过熟悉喻体形象来让目的语读者理解隐喻内容。考虑到隐喻与原语译语文化是存在较大差异的,所以如果原语喻体和译语喻体所表达的喻义不同,那么就可以采用转译来转换喻体形象,实现最终的翻译目的。(3)暗喻转化。暗喻转化相对于明喻,它通过转换原文的修辞方式来保留本体喻体形象,迎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暗喻与明喻一样,都是通过某一种事物或观念来代替另一种事物或观念。但是暗喻与明喻的区别就在于明喻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更符合译语的语言表达方式,二者之间可以实现相互转换。(4)意译。意译的优势就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将文本隐喻翻译中的内容传递给读者。如果无法在原文文本中找到原语隐喻的实际意义、形象或者结构,译者就可以改变隐喻翻译手法而采用意译。这种转换是基于在某种情况下,喻义要确保转译目的而做出的决定。同时它也能保证文学作品的基本交际目的。
二、《英格兰东部游记》中的隐喻翻译
1.《英格兰东部游记》中隐喻的特色分类。在这部作品中的隐喻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隐藏在隐喻背后的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二者思维概念相近,可以用隐喻手法来翻译表达;第二类是隐喻背后的思维概念,在这一点上,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是存在较大隐喻差异的。
2.《英格兰东部游记》的隐喻方法选择。在英语与汉语中,有些隐喻背后的思维概念是几乎相同的,所以我们说原语文化与译语文化存在概念相同或相近的情况,因此在《英格兰东部游记》中的某些文本片段就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将原本的暗喻转为明喻,同时也保留了文本的文化内涵,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英格兰历史。
举例原文文本如下:
Orford was once a good town,but is decayed,and as it stands on the land side of the river the sea daily throws up more land to it,and falls off itself from it, as if it was resolved to disown the place,and that it should be a seaport no longer.
在上述文本片段中,像“stand”、“fall off”都属于典型的动词隐喻用法,而像“stand”就十分常见,这种隐喻分类被称为“死喻”,可以直译为“位于”。“fall off”则比喻将大海冲击海岸的动作来比喻人的动作。在这里,初译就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其翻译为“骤然落下、退回大海”,从隐喻翻译角度来看对原文的改动很大,基本放弃了原文的修辞结构,不能称之为最佳的翻译方法。所以后来的修改稿中则直接采用了直译,翻译为“抛起泥沙、骤然落下”,这一翻译就基本保留了原文文本的修辞方法,同时也能凸显海浪冲击海岸的逼真意境。
总结:从本文的简析也可以看出,隐喻作为文学作品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它会随着文化背景的变化而改变思维方式,呈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基于目的论角度的游记文学隐喻翻译为读者呈现了更多的翻译方式,也为译者提供了指向目的的思路,就像本文所提到的《英格兰东部游记》,它的翻译就是以目的作为引导而灵活选择正确的翻译方法的。当隐喻背后的思维方式与原语文化、译语文化相同或相近时,隐喻翻译实现跨文化的难度也会随之减小,这更有利于读者理解异域文学文化,读懂他国文学作品。
参考文献:
论文关键词:学生,危机,关键,防范措施
初一新生,走进中学,似乎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孤单和不适应。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变化,学生在初一阶段有哪些发展的危机和关键问题,应如何应对,就摆在了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面前。
按照埃里克森的理论,中学生发展的关键是自我概念的整合问题,是自我意识的统一还是分裂的问题。但作为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则有两大发展的危机,两个发展的关键期值得我们教育者特别的关注和防范:
第一,初一入学以后学习适应性的问题。小学阶段学科少、老师少,学生对老师很熟悉。初中以后,学科多了,教师多了,教师的个性差异也很大,学生每一堂课都要面对一个独特的面孔,学生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以至于整个学期的学业失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帮助学生了解初中学习的特点,帮助孩子们跟我们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教育论文,让学科教师把自己介绍给自己的学生,让学生们在师生之间的互动之中去了解老师。让学生在开学之前就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学习生活,对各科的特点和方法有一个基本概括和了解,让学生走好第一步。
第二,学生自我意识的空前高涨论文格式范文。自我意识为什么会在初中一年级空前高涨?这是和学生的生理发育直接相关的。初一学生多数都进入了青春发育期,由于性的成熟,带来个体的自我感受的突变。学生不会再愿意把自己处在一个权威控制下的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主的位置上。他们的自我感觉会空前良好,觉得自己已看清了世间万物,自己长大了,这就是初中一年级学生由于生理发育带来的自我意识的突变。所以,初中一年级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这个阶段人际矛盾特别多。女孩子之间传闲话,使本来很简单的同学关系变得异常复杂。男孩子则个个觉得是天下第一,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而互不相让。这个时期学生的行为问题违纪问题特别多,其根源就在于他们不能够正确看待自己,不能够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因此,老师应该特别关注孩子自我意识的调整,要让他们从多个侧面去认识自己,去整合自我评价与他人的评价,整合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让学生自己对自己有一个适度的评价,不再处处实施以我为中心的行为模式。
总之,我们做教师的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因生理问题带来的成长中的烦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进而发展自我,成就自我。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和顺利发展。
如何翻译中文医学论文总医院图书馆(610083)蒋吉清随着对外科技交流合作的扩大,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性会议或在相应的国外刊物上的机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必须用外语,特别是用英语进行写作或翻译。但对于许多医务工作者来说,论文的写作或翻译难以达到比较标准的水平,甚至还存在一些原则性错误。这些问题无疑会影响学术交流与合作.本文仅就如何翻译中文医学论文进行探讨,以帮助一些医务工作者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和译文质量。
1.准确理解原文这是翻译论文的前提。特别译者在为他人翻译论文时,对原文理解得准确与否则关系重大。如果原文句子结构松散,语法关系不明确,或者在有语病的情况下,译者就必须反复推敲。唯有准确理解原文,才能准确表达原意.
2.弄清语法关系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弄清楚句子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对于长句则要泛读并了解句子大意,然后分析句子类型,再确定主语、谓语、宾语及句子的其它成分,最终组成一个意思明确、层次清楚的完整句子。
3.正确选词医学论文虽不比文学作品讲究人物个性、语言形象、艺术风格而对翻译提出较高医学情报工作1997年第18卷第6期标准,但其科学性、严肃性要求翻译准确无误;而且医学英语具有词汇量大、同义词多等特点,这一切决定了医学论文中译英正确选词的重要性。英语词汇意义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有以下四种情况。一是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例如:tubereulosis(结核病)、geneties(遗传学)、isotope(同位素)、endoseope(内窥镜)等。二是英语中有些词与汉语中有些词在词义上只是部分对应,它们在意义上概括的范围有广狭之分,例如:phreatiewater和groundwater在词义上都可以指“地下水”;,但具体使用时,phreatiewater一般是指饱水带上部自由水面条件下的地下水(潜水);而groundwater则泛指地面以下的水,以区别于surfaeewater(地表水)。三是英语中有些词所表示的意义在汉语中还找不到最后确定的对应词来表示。这些词是近年来医学上出现的新词,翻译时就需要查考参照一些近期出版的医学词典,有时还需根据构词法的知识来加以确定。四是英语中有许多词一词多义,其表示的各个意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不同的词或词组对应。多义词的具体意义,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例如subject这个词一般的汉语词义为“题目”;、“问题”;、“学科”;、“科目”;、“原因”;、“理由”;、“隶属的”;、“受支配的”;,其它的词义还有“受治疗者”;、“受实验者”;、“实验材料”;、“解剖用的尸体”;等。反之,汉语中“出血”;一词,最常用的英语名词是“bleeding”;,实际上还可用hemorrhage或blood1055。
4.勺子各成分的排列组合限于篇幅,这里仅对汉语复合句的英译逻辑顺序作一介绍。汉语中表示因果关系或条件(假设)十结果的复合句一般是“因”;在前,“果”;在后,或条件(假设)在前,结果在后。而在英语中因果顺序、条件(假设)与结果顺序比较灵活,表示原因的从句和条件(假设)的从句的位置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例如:
论文摘要: 词汇对语言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发展。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的目标,应该突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用语法翻译教学来夯实高职学生的的基础,用交际教学法来提高他们的词汇运用能力。两种教学方法是互为补充的,两者的有机结合对高职高专学生词汇水平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
一、高职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高职高专学生参加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词汇量要求分别是a级3400个,b级2500个。但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入学起点较低,对英语基础知识的掌握较差;学习时间相对较短,学习任务重。仅靠学生在中学阶段形成的认知策略来完成突然增大的这些词汇任务有很大难度。而且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词汇的词义、拼写及各种用法,把英语单词和汉语意思笼统对应,缺乏对构词法知识和词的文化内涵的讲解。由此而来,很多学生只能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依靠机械记忆的方法来背单词,对词汇的掌握无法熟练到能应用的程度。
二、有关语法翻译法、交际法研究
1.对语法翻译法的再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远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长期需要,社会各界对有关外语教学体制和教学方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wWW.133229.Com随着语言学研究的日益成熟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语法翻译法的认识逐渐变得客观,语法翻译法在当今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外语教学中确有其存在价值。主张采取交际法教学的学者们即使在反对牺牲了语言的运用而单纯注重语言形式正确性的同时,也没有全盘否定语法翻译法。由于传统的语法翻译法存在局限性,因此,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坚持它的长处的基础上,吸收包括交际法在内的一切符合我国教情学情的教学法的长处,摈弃其死记硬背、盲目灌输等做法,使之适应变化的英语教学形势,成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
2.交际法的误区
自20世纪70年代末交际教学法传入中国语言教学界以来,对中国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专家学者到普通教师都在积极探索交际教学法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外语教学也逐渐由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转向了交际教学法,使其成为我国外语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法,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和测试考核都围绕“交际”二字来做文章,“听、说”在外语教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郑声衡在《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评介》中提出,我们应该知道交际教学法首先是作为一种外语教学思想而不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存在的,交际法的外语教学思想要求人们不能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
三.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结合应用于词汇教学
樊长荣(1999)在《外语教学中的折中主义》中指出,将交际教学法引进外语教学并不是否定语法翻译法。片面地强调交际法无疑就排斥了语法教学胜外语教学中应有的地位,片面地强调语言使用的功能又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采取“综合教学法”,不可偏激地推翻传统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完全地“照搬照抄”交际教学法。应该在教学中,综合使用交际教学法和语法翻译法,使这两种互补性很强的教学法的并存成为可能。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把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的教学结合起来,满足社会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需要,让外语教学的方法达到最佳合理的状态。
作者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选定一年级同专业的两个高职班:一个为实验班,一个为控制班。利用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分别证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学期实验过程中,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实验班采用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结合的教学法,即在语言输入阶段主要进行教师控制、以讲解为中心的语言输入;在知识内化阶段进行教师半控制、以准确为目的、以语言形式为中心的语言操练;而在语言输出阶段进行学生控制、以流利为目的、以语言意义为中心的语言练习。
对调查及实验结果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讨论之后,通过高考英语成绩和前测成绩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语言水平和词汇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一学期的实验后,通过后测成绩分析实验组的学生在词汇能力方面,对照组的学生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由此得出结论:和单一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相比,语法翻译法和交际法相融合的方法在提高高职高专学生词汇能力方面是有效的;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词汇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教学启示。
参 考 文 献
[1] allen,e.d.and r.m.valette.classroom techniques:foreign language and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 [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7.
[2] alreck,p.l.and r.b.settle.the survey research handbook [m].homewood:mcgraw-hill,1985.
[3] ausubel,d.p.learning theory and classroom practice [m].toronto: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1967.
[4] 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third edition [m].london:pearson hall regent,1994.
[5] 韩宝成.外语教学科研中的统计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 何英玉,蔡金亭.应用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7] 刘润清.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大学出版社,2006.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写作能力;测评模式;SEM
商务英语专业写作能力的测评模式主要分为终结性评估和形成性评估两种。一般写作课程的评估以终结性评估为主,课程期末测评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较大(占总成绩的70%)。从终结性评估的测试来看,英语专业写作课程考查的写作能力和认知技能没有细化,期末测试题型单一[1]。毕业论文的写作却不同,其过程较长,为期在一个学期以上,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成绩三者按一定的比例最后得出毕业论文成绩。尽管这三项成绩均有一定的评分标准,但由于学生书写论文过程经历时间长,评分标准复杂(特别是难以区分商务和语言占论文的比例),涉及的评分教师较多,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最终成绩的公平性。形成性评估有一个循环,从Gatheringevidence,Givingfeedback,ReflectandPlanning到TeachingandLearning,其实这个循环里面都有思辨的痕迹[2]。毕业论文从过程上看似形成性评估,可是具体操作中,还是没有达到要求。结构方程模型(SEM)可以考虑多个变量,在变量间加入路径,并通过计算,得出各路径参数。由此发现各变量间的因果关系,且这种关系更加符合真实的人类思维形式。商务英语专业写作能力测评涉及的变量多,评分标准复杂多样,没有统一的标准。在语言测试中,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是一项有效的统计分析手段。但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分析英语写作能力测评模式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探求写作能力与教学大纲中的其他相关课程、写作能力评分观测点等因素有什么关联,其关联程度有多大。主要通过分析学生写作能力、英语水平和主干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及相关性,发现影响学生写作的影响因子。
一、确定写作能力相关因子建立SEM模型
SEM可以立体、多层次对多个观察变量和潜变量之间的驱动力进行分析。这种多层次的关系通过计算路径参数给出,符合真实的人类思维形式。各属性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SEM建模,使它们能在同一个层面进行对比。收集湖南省某大学2016届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共212篇,另外收集到学生在校期间各课程成绩(共42门)。初步的SEM模型设计成三组路径,标识为三个潜变量,即写作能力、主干课程和英语水平,通过计算分析这三组路径确定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第一组路径,潜变量为写作能力,其观测变量有三个因子,即从212篇本科毕业论文建立的语料库(使用语料库软件Wordsmith)中,对论文的语法、文章逻辑和句式三个因子进行标码评分,给出相应的评价分数,此三个观察变量用以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第二组路径,主干课程为潜变量,在学生学习的课程中选出会计学原理、商务英语阅读(4)和高级商务英语共3门课程的成绩作为观察变量,会计学原理为商务知识类课程板块代表课程,而商务英语阅读(4)和高级商务英语为培养学生语言和商务能力的综合性课程,在语言能力板块课程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第三组路径,潜变量为英语水平,考核学生英语水平涉及的因子较多,这次主要考虑以下5个观察变量,即英语口语(2)主要测评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英语水平测试为学生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英语专业八级的加权成绩(至今为止没有全国性的商务英语专业水平测试),毕业论文为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成绩(按照3∶3∶4计入),翻译实训测量学生商务英语翻译能力的观察变量,应用文写作测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商务英语应用文写作方面的能力。根据以上三个潜变量和画出的相关路径,建立SEM模型。通过AMOS计算功能,计算模型中三个路径的值(参数),发现各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及相互影响的程度。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发现模型中的三个潜变量写作能力、英语水平和主干课程之间的关系。
二、SEM模型拟合
根据以上研究方案,得出212样本,语法、文章逻辑、句式作为毕业论文必须考虑的因子。会计学原理、商务英语阅读(4)和高级商务英语为英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由英语口语(2)、英语水平测试、毕业论文、应用文写作和翻译实训来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由此建立的SEM模型11个观察变量与3个潜变量之间的关系如何,主要看此模型能否通过拟合,为本次研究的关键。将212名学生的相关课程成绩和其他观察变量数据输入SPSS19,使用AMOS20画好各变量和相关路径,计算后,路径系数如图1所示:此初始模型是否理想,需通过output查看各项指数,主要的参考指数如表1:根据SEM模型指数一般标准,通常理想模型的主要指数需符合以下指标:CMIN/DF值需小于2或3,P值>0.05,拟合指数(GFI、NFI、CFI、TLI等)需大于0.9,RMSEA需小于0.08[3]。初始模型中,P值为0.000,而标准的模型为P值>0.05;NFI为0.888,不符合标准(NFI>0.9)。由此可推断初始模型不太理想,需通过拟合指数进行修正,通过添加路径的方法进行拟合,在e1和e6,e2和e5,e6和e7间添加三条关联,见图2:通过拟合后,P值为0.079,大于0.05,拟合后的指数GFI、NFI、CFI、TLI分别为:0.959,0.939,0.984,0.976,均大于0.9,RMSEA为0.040,小于0.08。拟合后的模型,各项主要指数指标均达到要求,说明拟合后的模型为一理想模型,可以接受。该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主干课程、写作能力、英语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拟合好的模型可以看出,三个潜变量主干课程、英语水平与写作能力之间的关系系数由大到小分别为:0.93,0.91,0.85。主干课程与写作能力的相关系数最大(0.93),其次为主干课程与英语水平(0.91)和英语水平与写作能力相关系数(0.85),三者正相关,且相关程度大。由此可以看出,潜变量写作能力受主干课程以及英语水平的影响,在专业培养过程中,主干课程的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写作能力的高低也受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的影响。潜变量英语水平到翻译实训的路径系数为-0.07(R2=0.01)明显低于其他4项,说明测量学生翻译能力的翻译实训对英语水平的影响小,且另一路径(英语水平到英语口语2)的系数为0.09(R2=0.01),说明其影响小,主要是因为现阶段的英语水平测试中口语表达能力计入的权重不足,听说能力中只有听力被纳入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考核,而口语由于考试实施难度大,无法将口语纳入考核。而相应较大的路径系数为毕业论文(0.66)、应用文写作(0.60)和英语测试水平(0.52),毕业论文和应用文写作对英语水平的影响均比英语测试水平大,说明此模型中,毕业论文和应用文写作这两项作为写作能力测评的内容,对英语水平的影响较大。在潜变量—主干课程这一路径中,高级商务英语对主干课程的影响最高(0.81),会计学原理为0.72,商务英语阅读(4)为0.58,其影响程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综合商务英语和高级商务英语在商务英语专业培养方案中,课时所占比例大,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三年级共六个学期开设此类课程,且每周课时在4学时,开设时间长、课时多,对学生的商务英语综合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在潜变量—写作能力路径中,句式(0.85)和语法(0.77)对写作能力的影响略高于文章逻辑(0.64),虽然三者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强度差别不大,但可以看出文章逻辑这项还是略低于其他两项,说明学生英语写作中文章逻辑的能力低于语法和句式这两项传统写作技能。
三、结构方程模型中各因子对写作能力的影响分析
通过3门课程(会计学原理、商务英语阅读(4)、高级商务英语)反映学生对于潜变量—主干课程的影响程度,可以测评学生课程学习的能力,其中会计学原理主要涉及商务知识板块的内容,商务英语阅读(4)和高级商务英语主要为学生涉及商务方面的语言习得能力。影响潜变量写作能力的因子众多,选取语法、句式和文章逻辑这三方面来衡量,语法和句式主要测评学生基本英语写作技巧,文章逻辑涉及学生写作思路、写作构思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这三项成绩由3位教师分别对毕业论文的结论部分进行评分,最后取平均值,基本能反映学生的写作能力。潜变量英语水平的测量相对比较复杂,选取学生参加TEM-4和TEM-8的成绩加权(各占50%)作为英语水平测试成绩,并将英语口语(2)作为衡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翻译实训作为翻译能力的测量方法,毕业论文为学生毕业实践环节的主要衡量方式,应用文写作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较多,这些成绩基本能反映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用以测量潜变量英语水平的高低。通过SEM建模,将主干课程、英语水平和写作能力三个潜变量通过路径标识的方法确定其关系,以发现现阶段英语写作能力测评模型中,写作能力和主干课程、英语水平之间是否存在关联程度。可以推断现阶段写作能力测评中是否科学可行,能否做到公平,分数是否有效显示学生的真实写作能力。通过SEM模型拟合后,发现主干课程、写作能力和英语水平三个潜变量之间的存在强正相关,写作能力的测评模式能和考核学生课程学习、英语水平的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写作能力测评模式基本与反映学生主干课程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相应变量之间没有出现较大的偏离现象。通过主要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与相关的商务知识、语言能力密切相关。另外,写作能力中文章逻辑对写作能力的影响比句式和语法两项稍小一些,可见在学生写作能力中对文章逻辑关注度较小。侧重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讨论、演讲、辩论等教学活动却开展很少,学生的思维长期处于呆滞状态[4]。由于写作能力的评分标准复杂,涉及到语法、句式、写作思路、主题、学生写作积极性和创新性等,而商务英语写作能力又涉及商务流程、商务知识等方面的应用,给商务英语写作能力的测评带来一定的难度。另外,写作能力测评如果采用过程性评价,则涉及定题、写作、修改稿、定稿等过程,写作教师对学生的测评难以公平。英语写作作为一个涵盖理由、证据、判断和逻辑的认知过程,与思辨能力培养可谓密不可分,需要思辨能力来谋篇布局、说理论证,思辨能力提高需要通过写作来实现和检验[5]。在潜变量—英语水平这组路径中,翻译实训和英语口语(2)对英语水平的影响程度明显低于其他3项观察变量,其一,可以说明翻译和口语这两项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主要是由于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没有将口语纳入考核,另外英语口语、翻译实训课程的特殊性,其内容和模式以及考核方式和其他课程考核的方式存在较大的不同。通过与其他主干课程的成绩相关分析,写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写作能力和课程学习能力、英语水平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至关重要。需要给在校学生更多的写作机会,比如,强化课程论文制,坚持学期论文制,经常安排学生撰写小型研究性论文,逐渐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6]。注重商务知识和写作基本功训练,并在写作测评环节严格要求、合理评价,这样才能有利于形成高效的写作测评模式。教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测评,教师对写作各个环节加以把关,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四、结束语
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写作能力不仅是一种语言技巧(语言能力),同样还包括社会语言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语言运用和篇章构建能力[7]。本研究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写作能力与主干课程、英语水平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三项为潜变量建模,标识路径后计算,进行数据分析,探求影响学生写作能力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写作能力、英语水平和主干课程三者有强正相关性,发现教学过程中多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此研究建立的模型,考虑的相关因子有限,但SEM作为分析语言学习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可以借鉴,有利于教学监督,提升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莉文.英语专业写作评测模式设计:以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1):31—35.
[2]孙有中,刘建达,等.创新英语专业测评体系,引领学生思辨能力发展———“英语测评与思辨能力培养”笔谈[J].中国外语,2013(1):4—9.
[3]张权.结构方程建模在语言测试中的研究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4]刘洁.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写作创新教学模式[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14(6):158—160.
[5]余继英.写作思辨“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4(5):20—28.
[6]陈文凯.由毕业论文写作看英语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4):113—115.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专业文献;汉英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5-0220-03
一、引言
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是科技翻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指一切论及或谈及科学和技术的书面语或口语[1]。随着近年来中国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对于科技翻译要求也越来越高。英语专业的翻译人员虽具有扎实的英语翻译功底,但往往缺少对专业背景知识的了解,专门的科技研究人员又很少对英语写作和翻译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而对汉英两种语言结构的判别认识不足,缺乏语篇意识,所以“相当多的中国科研人员研究出了世界领先的科研成果,欲在国际知名科技期刊或文摘上发表他们的科技论文,但往往由于‘poor translation’被退稿”[2]。虽然前人也有对地学科技论文翻译的研究,如地学科技论文文题与摘要的英文翻译讨论[3]、地学专业文献的英汉翻译[4],但缺少从汉译英角度对水文地质专业汉英翻译原则和方法的总结。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水文地质专业科技文体的特点,结合典型汉英翻译实例,对水文地质专业科技论文的汉英翻译提供指导,丰富科技论文翻译研究内容。
二、水文地质学专业文献的文体特征和英译方法
水文地质学专业文献具有科技文献的一般特点:无人称、语气正式、陈述客观准确、语言规范、文体质朴、逻辑性强、专业术语性强[5]。因此,对于传递科技信息的专业文献,译者在翻译时要遵循忠实原文的原则,忠实传递原文的信息和文体风格,注重原文的客观性、信息的准确性、逻辑上的连贯性和表达上的规范性,同时又要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确保译文简洁、易懂。简言之,就是翻译时应遵循“准确、清晰、简洁、规范”的原则:准确是指翻译时确保所传达的科技信息、专业术语的准确性;清晰即译文应表达清晰、行文通顺、完整正确传递原文的信息,避免行文晦涩;简洁指在准确、清晰的基础上使译文变得简洁,不累赘,无冗余;规范即对文中所出现的术语、缩略词、符号、公式等都要统一规范,符合国际标准。此外,译者应避免流露个人感情和各种修辞手段,客观描述原文所传递的科技信息。以下就从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探讨水文地质学专业文献的特点和翻译方法。
(一)词汇
专业文献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大量地使用专业词汇和半专业词汇,这也是翻译时的难点之一。专业词汇是指仅用于某一学科或专业的词汇或术语,在某一学科具有固定的含义。按构词方式来分,专业词汇可分为两类:一是某种专业特有的词汇,如aquifer(含水层)、hydrolysis(水解);二是取自英语中的常用词,在水文地质专业中成为专业术语,如horizon在英语中一般作“地平线、眼界”的意思,在水文地质专业中却具有“层”的意思,如impervious horizon(不透水层)、illuvial horizon(沉积层),再如fault(缺点)和fold(折叠)在水文地质学里分别译为“断层”和“褶皱”。
半专业词汇一般不专属于某一学科,在不同学科表达不同的意思,如depression,日常英语中作“忧伤、沮丧”的意思,在气象学里指“低气压”,医学上指“抑郁症”,经济学中指“经济萧条”,水文地质学中是“凹陷”的意思,如continental slope depression(陆坡区凹陷)、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地下水降落漏斗);channel物理学上指电路,水力学中指“河道、河床”,如channel slope(河道比降);vegetation在医学上指“增殖体”,但在生态学和水文地质学里指“植被”,如herbaceous vegetation(草本植被)。因此,译者必须在熟知这些专业词汇的基础上准确快速地应用于专业文献的翻译。
此外,出于简略和方便的需要,缩略语也广泛使用于水文地质专业中的专业词汇里,一般是由某一词语组合中主要词的大写首字母组成,如GW是groundwater地下水的缩写,PRB指permeable reaction barrier(渗透反应墙),ANN―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人工神经网络),GA―Genetic Algorithms(遗传算法)。对于缩略词的翻译,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缩略词不能直接用于文章标题,应给出全称。(2)缩略词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3)同一缩略词在不同行业中所表达的含义不一样。因此在翻译过程别需要注意缩略词的使用,避免造成误解。
(二)语法
水文地质专业文献汉英翻译的语法特点主要表现在时态、语态、名词化倾向、非限定性动词和长句的频繁使用。
1.时态、语态。水文地质专业英语文献多用动词现在时,尤其是一般现在时,用以叙述通常发生的客观事实、自然现象或真理,以示行文的客观。专业文献倾向使用被动语态,这是因为与主动语态相比,被动语态表达更为客观,也有助于突出句中所出现的自然现象或事物上。
一、摘要写作
论文摘要的主要作用是对整篇论一个概括,从而让读者对整篇论文有一个大概而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所以,摘要通常必须简单的描述论文的主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发现、研究的结论和所带来的启示。一般来说,中文摘要的字数在500个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在250-300个单次左右就可以了。
虽然摘要出现在正文的前面,但一般的情况是:写完论文主题部分后才写摘要,因为只有全文写完了,作者才真正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个整篇论文的概括。根据黄国文、葛达西、张美芳(2006)的观点,论文的摘要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1)研究的主题、范围;(2)研究的背景;(3)研究的目的;(4)研究的方法(研究是怎样进行的);(5)有哪些主要研究发现或观点;(6)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根据所摘论文的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摘要大致可分为三类: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是对论文的研究目的、研究范围作简明扼要的介绍,字数大约在100~200字。报道性摘要报道性摘要是对原文内容的浓缩。这是一种概述论文主要论点、重要发现和创新内容,包含论文重要数据等主要信息的摘要。字数可在300~400字左右。报道性摘要属于资料性摘要,适用于一般主题较单一的论文,要求作者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及得出的结论等主要信息。字数一般在150~250字。
学术论文摘要虽说字数很少,但是内容却高度浓缩,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对待。首先必须对全文主题进行高度的概括、浓缩,以最简炼的笔法、对选题反复推敲,用最少的文字去表达达尽可能多的意思。然后要客观反映论文的中心思想,既不能写成“前言”式的内容,不能写成“结论”式的简单重复,应是对全文核心内容的高度归纳与概括,缩而成论文正文之前的独立单元。最后,摘要一般不以第一人称表述,最好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表述方法,求客观、真实。
二、摘要翻译
英语文章的特点是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摘要更是如此。因此,英文摘要在语言上应该简明易懂,直截了当;表达要客观准确,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文体要朴实自然;长度要适宜,通常不超过250个词。在原则上,英文摘要需要由原论文的作者提供,但是许多作者尤其是人文社科类的科研人员尚难以使用英文表达自己的思想,实际上都是委托他人将自己的中文摘要翻译成英文。针对这种情况,译者首先应该详细了解原文的内容,弄清楚原文中专业术语和词汇的含义,通过上下文,梳理出语法关系和逻辑关系,正确理解中文摘要的内容;其次,根据英语的行文习惯和词语搭配的用法,合理安排句子结构,正确选择用词,尽可能忠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最后,对照原文仔细检查。在这个过程中,译者要特别注意专有名词的翻译,如外国人名或已被公认的中国人名的拼写,外国地名的拼写,文章或书籍名称的翻译,专业术语的翻译等等。千万不要想当然地去翻译,而应该通过咨询专业人士或查找资料找到这些词语正确的英文表述。英文摘要常常使用被动语态,这样可以避免主观色彩太浓,给人以强加的印象;但是有时为了突出所表达的内容,主动语态可以更加直接有力;时态通常使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主语使用单数第三人称(也有的用第一人称复数形式).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摘要翻译的例子:
原文:
生态成本构成与作用研究
摘要: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环境,创建优良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本文综述了我国生态与环境现状,简述了国家、政府部门针对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的发展理念、政策和措施。本文重点阐述了生态成本的基本内涵、构成,分析了生态成本用于产品成本合算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并针对我国有关生态成本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分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环境;生态成本;构成
译文一:
AStudyoftheCompositionandFunctionofEcologicalCost
Abstract:Theenvironmentisanelementaryconditionforpeopletosurvivein.Soprotectingourenvironment,creatinganexcellentenvironmentandbuildingabeautifulChinaisthedutyandmissionconferredonusbyhistory.ThispapersummarizesthecurrentsituationofecologyandenvironmentinChina,andbrieflyintroducesdevelopmentconcepts,policiesandmeasuresabouttheecologicalenvironment,Whichputforwardbythestateandgovernmentdepartments.Besides,thispapermainlyillustratesthebasicconnotation,composition,andanalyzesthesignificanceandfunctionofecologicalcostforcost-effectiveproduct.Anditanalyzestheurgentproblemsthatneedtobesolvedinviewof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ecologicalcostinChina.
Keywords:environment;ecologycost;composition
译文二:
AStudyontheCompositionandFunctionofEcologicalCost
Abstract:Itisourhistoricresponsibilitytoprotecttheenvironmentonwhichwelive,andcreateanexcellentenvironment.ThispaperintroducesthecurrentsituationofecologyandenvironmentinChina,andthedevelopmentideas,policiesandmeasuresofChinainaddressingtheecologicalenvironmentproblems.Itmainlyanalyzesthebasicconnotationandcompositionofecologicalcostanditsfunctionandsignificanceforproductcostaccounting.ItconcludesbypointingouttheurgentproblemsthatneedtobesolvedintheresearchandapplicationofecologicalcostinChina.
Keywords:environment;ecologicalcost;composition
从整体看就可以看出来,译文二在整体上就比译文一要整齐和简洁,更符合英文摘要的简短准确的特点。再从具体用词可以看出,译文二的用词更贴切原文,更能表达出原文的意思,用词更加准确。尤其是在专业名词的翻译上更是较为准确。当然在句式的安排上也是更胜一筹。
总结
对于一名MTI学习者来说,正确书写论文摘要和准确翻译论文摘要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当然在两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相关的问题。所以明白和理解相关书写和翻译原则、规定和方法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黄国文.MTI毕业论文写作指南[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黄国文、葛大西、张美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