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汽车保险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汽车保险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汽车保险实训总结

第1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汽车;保险理赔;中高职教学

目前,多数职业院校处于中高职并举的一种状态,虽然中高职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在逐年变化,但中高职并举的状态仍然会持续,作为职业院校的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亦是如此。在该院的汽车服务与管理专业群中,汽车车身工程系既有三年制高职的汽车整形技术专业,也有四年制中职的汽车车身修复专业,无论是高职教育还是中职教育,都应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系统的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职业教育旨在为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目标为目标,结合汽车车身工程系特点,根据市场需要同时开设有汽车保险理赔方面的专业课程,该文仅从学生情况及岗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汽车保险理赔》课程在中高职教学实施中的异同。

1课程教学实施前情分析

1.1调研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相应知识能力水平,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通过对汽车车身工程系数届中职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他们到达工作岗位后,在第一年中主要从事钣金和喷涂操作中的一些基础工作,绝大部分人员给师傅打下手进行辅助操作,能够独立完成的工作也多为比较简单的操作,例如车身外部板件和附件的拆装和调整、车身外覆板件微小损伤的整形操作、原子灰和中涂底漆的打磨操作、底漆和中涂漆的喷涂、贴护、面漆后的抛光和车辆清洁等。工作满一年后,即有部分学生(约占30%)可以独立操作,单独挣工时了,但仍负责较小损伤的修理,涉及到车身大修和面漆喷涂修补等工作时,往往还要有经验的师傅来完成。需要说明的是,有部分学生在一线车间进行一年多的生产工作后,被调往车辆损伤鉴定岗位,负责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进行车身损伤定损的工作,这部分人目前约占到全体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的学生总数的15%左右。这说明,企业对这些受过职业车身维修培训的学生非常重视,定损工作也成为了汽车车身工程系学生的拓展就业方向。而企业希望高职学生经过一线的技术岗锤炼后走上管理岗位,能作为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培养目标,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扎扎实实具有专业技能与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作为管理者的文化底蕴和管理知识。因此,在校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高职生的自身的文化素养,自身的沟通、合作能力与技巧,真正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水平。

1.2定位课程并确定课程目标

根据调研发现《汽车保险理赔》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培养方向为保险公司车险部或其机构的销售业务员、核保员、出单员、续保专员、保险客服、现场查勘人员、定损员、车险报价员和索赔员等。其中对定损人员要求较高,职业院校初次就业一般涉及比例较低。在汽车车身工程系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该课程的定位上,高职与中职主要体现在侧重点的不同,四年制中职汽车车身修复专业的课程名称为《汽车保险与理赔》,侧重于岗位群中的承保岗与查勘岗,课时少,对后期的汽车理赔部分并没有过多深入地探讨与学习;而在三年制高职汽车整形技术专业的课程名称为《汽车保险理赔实务》,更侧重于实务部分,面向岗位群中的承保岗、查勘岗、定损岗与理赔岗,更侧重于定损岗,课时多,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会深入学习汽车理赔部分的内容。除了需要掌握保险原理,还应具备岗位群中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以市场需要、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确定课程总体目标: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技能的培养训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尤其是北京市车辆保险的现状以及投保、核保和理赔的程序及相关规定和过程,重点掌握车辆理赔的操作过程,能够进行接报案、出保单、出现场定损等相关的汽车保险理赔工作。

1.3学情分析

我们在市场调研中了解到,目前多数企业愿意从该院录用学生进行顶岗实习或是作为新员工。企业清楚地知道,高等院校扩招和独生子女现象已经使现在的中职生与从前不可同日而语,尤其在为人处事、吃苦耐劳、勤奋努力方面有较大落差,企业评价近年来就业的中职生,分为三个层面:老实、有礼貌、工作很久业务能力也没有提高的老实、低能型;能在指定岗位踏实工作、发展前景不明朗型;家有经济实力或过硬关系、混日子型。通过我们对目前的中职生分析得出他们的学习特点: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缺乏进取心,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的自制力差,学习无压力不努力。而高职生则具有以下学习特点:(1)学习情绪化较强,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内容则学习效率较低;(2)学习动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尊心、进取心和不甘落后。二是为了自己今后能有一份好工作,多挣点钱以使自己和父母能生活得好一些;(3)学习具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他们在进校之初,自己就已经基本明白将来的工作岗位(岗位群),并围绕一定的职业定向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4)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比较差,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2教学实施

2.1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该课程是以汽车车身工程系《汽车整形技术专业》高等职业学生及《汽车车身修复专业》中等职业学生就业岗位典型职业活动为行动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专业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一定的实践性,在课程体系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无前导及后续课程。该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属于辅修专业方向必修核心课程,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顶岗实习及毕业后可以胜任厂家与保险公司联络、定损等工作。该课程要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群),包括汽车保险理赔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要起主要支撑作用。

2.2课程特点

该课程横跨汽车多门学科,专业术语多,理解难度大。若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吃力且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教学方式是以汽车保险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为核心,将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整体课程设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解决这一难题。

2.3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

三年制高职该方向课程为《汽车保险理赔实务》,该课程基于汽车保险理赔实务工作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将汽车保险理赔实务的内容划分为7个项目,在设计中体现项目制、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改革思路,课堂上教师通过项目的引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汽车保险条款解析、汽车保险费率规章、汽车保险投保、承保和理赔的业务流程等内容,贯穿汽车保险理赔实务的整个工作过程。同时,针对行业特点,设计学习情境,实施“课堂+企业”的教学模式,以真实项目为导向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等。四年制中职该方向课程为《汽车保险理赔》,要求学生融会贯通,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讲、练结合,尽量留给学生自己分析案例的时间多一些,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分析并讲解案例的机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注重学生之间沟通、协作、语言表述等方法能力的培养。

2.4教学实施

从学情分析及岗位需求来看,在对《汽车保险理赔》方向课程的中高职教学实施就应有异同,就应因材施教。中职学生的知识面窄,感兴趣的事物非常简单,因此在《汽车保险与理赔》教学实施中,经常会需要老师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例子,引入到课程中去,并且,在相对比较枯燥的保险原理学习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调整教学方式,在发现学生精力偶有不济的时候,设置相关任务通过小组讨论来促使学生打起精神,或用通俗的方式引经据典,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程内容并会实际应用。再有,根据岗位需要,中职学生需要学的内容比较侧重于基础方面,因此,每节课所授的知识点和重点也非常突出,在教学过程中更要突出,通过语音语调来提醒学生注意,然后再用抑扬顿挫的语气不紧不慢地阐述,一般情况下,重点内容要重复三遍以上,课堂讲解一遍,课后总结一遍,下次课再回顾一遍,并且在课堂讲授过程有相关案例分析。这样,学生才能留下深刻印象,做到学以致用,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高职学生对感兴趣的东西积极性高,在《汽车保险理赔实务》课程组织教学过程中就非常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增强教学的生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尽量做到善于帮助学生认识、启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给学生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及学习内容上的可选择性。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接受能力。并且,更注重高职生自身的文化素养,自身的沟通、合作能力与技巧,真正提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的能力和水平综合了中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异同点,在教学实施上不光“存异”,根据课程的特点,还要“求同”,课程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所以,在教学方法上该课程倡导项目驱动模式。项目驱动模式是指以项目为载体和纽带,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开发而成的教学项目引领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需要深入企业,并且与企业建立牢固的联系,学习任务来源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在课程学习环境中充分引入企业文化,创造企业氛围。给学生提供仿真的学习环境,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上,一切以企业行为为准,倡导学生按照工作内容不同担任不同工位的不同角色。在车间实训期间严格执行企业管理制度,大大加强学生“职业人”的意识。在考试考核模式上,引进企业元素,以企业标准作为考核标准,并在进行能力考核中引进企业专业人员担任考官,强化学生能力训练。在考核内容上,主要包括任务操作、各类单据报告、制作课件和知识竞赛等各类试卷等。考核标准由企业专家、专业负责人与主导教师共同制定,需要学生参与评价时需向学生公布具体考核标准。考核人员包括企业专家、主导教师、组长、小组成员的他评和自评两种形式,以此来确保教学考核方式的公正、公平和公开,确保学生全程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效果。

2.5教学实施注意事项

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在该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中都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在教学实施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确保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取决于教师完善的课程设计及组织教学活动中对课程标准的严格执行;其次,教师要做到能掌控教学现场秩序,因为教学活动现场可能会在教室、实训室、户外实训场地甚至是企业的工作场所等不同的地点;最后,处理好做与学的关系,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讲究“做中学,学中做”,让学生主动参与工作内容,即实际动手“做”。但是为防止盲目做和不会做,必须要掌握基本工作方法、工作步骤、工作技能,即“学”。在教学实施中,就需要结合具体任务的特征进行“先学后做”或是“先做后学”亦或是“边学边做”,总之不可一概而论。

3结语

综上,对学生情况及岗位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汽车保险理赔》课程在中高职教学实施中的异同,既要存异又要求同,在工学结合模式的教学实施大平台下,在教学内容上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在教法学法上都有一定的不同,通过两轮的中高职对比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能够为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相应知识能力水平及较高职业素养的专门人才,基本能够达到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鲁昕.全面推进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努力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EB/OL].

第2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现状;存在问题;一体化;优势;实训改革

1 课程的说明

《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的学习目的,是培训学生相关实务性工作的流程,掌握相关手续以及规定,能对相关费用进行基本的核算。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但也相应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水平。

《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根据相关职业标准要求,主要包括:社交礼仪知识;业务流程;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汽车市场营销基础知识。

2 课程教学的不足

从教学内容可以看出,该课程注重相关服务管理规定、业务细则等知识的理解与操作,属于较为理论的课程。正因如此,课程的教学现状也稍微偏向较为理论的教学,作为课程的教师,较多的是利用案例的说明进行指导,但效果仍不甚理想,总结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课程理解难度较大:课程的内容较为全面,知识点较多,但在课堂中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意义不太明确,如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管理规范的学习,在学习完后,由于应用的机会较少,接触纠纷机会较少,导致知识的掌握不牢固。

2)教学模式相对传统:课程教学中,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教师进行讲授,体现不出学生的自我学习,对于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难提高,学习效率就会变得较低。

3)教学模式的制约,实际情况的模拟难度较高:课程教育与实际操作相关联,但并未能达到实际操作的水平与要求,对于突发事件及情况处理,较难进行模拟,且学生大部分按“剧本”进行操作,学习模式较为固化,未能较好体现学生自我学习及能力创新。

由于存在以上不足,对于该课程,可考虑通过一体化教学进行改革,顾名思义是通过有机结合工作与学习,实现工学一体的方式,在实际工作案例的引导下,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与资料检索能力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建立。教学过程中,课堂的设计,不再以老师作为主导,学习的计划与安排是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计,学生在课堂中有较大的主动性。在学生接受任务后,通过学生对目标的思考、问题解决方法的设计、资料的检索等,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体化的教学,提倡在做中学,学中做,不单纯强调先学后用,因为应用的过程往往是最有效的学习过程。对于汽车服务管理实务类的课程,如果只按书本上的内容学习,最终只是懂得相关原理与名词的含义,而不能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接受任务,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才能真正地掌握相关知识。

3 任务的确定

一体化的课程,在授课前,必然要求确定相关的任务,没有任务,也就不能很好地落实一体化的教学。对于《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可以考虑从以下任务开始,开展相关项目、任务教学。

1)汽车部件仓务管理(掌握:汽车相关知识、商务管理方法、表格应用等)

2)汽车保险、索赔业务办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表格应用、申请流程等)

3)汽车购销业务(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业务流程、表格的应用、计算方法等)

4)汽车过户、报废业务办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表格应用、申请流程等)

5)汽车年检、上牌业务办理(掌握:相关法律法规、表格应用、申请流程等)

在了解汽车商务营销的工作任务后,结合专业的知识点要求,可以进行一体化课程的安排,以任务为目的,培养学生“接受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质量检查-作业记录”的工作过程。在课程完成后,还可通过案例的方式,研究在不同情况下,相同的业务,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差异,掌握避免的方法。

4 一体化在《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中的实施

根据一体化课程的特点,课程的开展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实施:

4.1 明确任务、资讯检索部分

本环节属于课程的开始部分,学生首先需要通过该环节,了解任务要求,包括:时间、费用、要求、车型等信息,明确后续课程中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然后通过从教师处获取相关任务的基础知识,包括:法律法规、业务流程、表格、注意事项等,并通过视频或观看教师演示,了解相关任务开展的模式。本部分主要为教学输入部分的教师,学生主要以吸收资讯与信息为主,因此,教师务必为学生提供相关的资料检索平台,方便自我学习。以“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为例,资讯部分应提供内容有:相关险种的分类方法、保险的范围、相关对口部门的职责、使用的表格、注意事项、相关法律法规等,并对不同程度的事故进行介绍,了解相关的判断方法。

4.2 计划决策部分

属于课程的计划制定部分,学生通过前期的视频或教师演示,为后续自行操作便利,需要任务要求进行分析,并查阅工作手册,了解每一工作步骤的标准与要求,学习开始从知识的输入转为学习成果的输出,学生在本环节需要制定后续工作的作业方案,并通过展示点评,达成方案完善的目的。本环节,老师需要作相关的指引,避免学生在开展任务的时候,出现大方向错误的情况。也可以运用相关工作流程图进行相关指引,结合配套的表格,能对任务作出更好的指引,用“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为例,针对一般正常出险时的工作流程计划,可以确定如下工作流程图:

通过树状任务工作流程图,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下,如何选择正确的解决途径。

4.3 实施部分

根据前期作业方案的编制,学生应明确后续工作的环节与要求,课程进入实施锻炼阶段,让学生分组进行各种情况的出险模拟(如:车辆进水、车辆轻微碰撞、车辆严重事故等),填写相关的表格,完成整个业务流程的办理。

另外,当一般正常情况下的流程熟悉后,可以适当加入其它情况的处理,增加学生应变能力的培养。并要求学生通过资料检索的方法,寻找相关的解决途径,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兴趣。以“汽车保险与理赔项目”为例,可考虑:

情况一:现场定损的时候发现现场痕迹不吻合的情况下,应如何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定损过程中,举证材料的收集技巧,客户咨询时的重点与保险条款的内容等)

情况二:发现出险情况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时,如何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保险条款的适用范围、掌握相关沟通技巧、谈判技巧等)

情况三:由于不属于保险责任事件,需要拒赔时,应如何处理。

(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掌握谈判技巧等)

分组实施的过程,建议以小组为单位,4~8人较为合适。

4.4 检查与评价

任务的实施,作为老师还应该注意过程的控制,学习质量的控制,因此任务的检查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但由于采用一体化的方法进行学习,因此,每个学习小组的进度、内容存在差异,因此不能强求统一的答案。

对于任务的考核,需要注意对任务完成的效率、任务完成的质量、服务的周到性等方面进行考核。尽可能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另外,也尽量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对工作任务过程论述的方式、流程介绍的方式、项目经理角色扮演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成就感。

具体的考核也可以运用相关的考核表格进行辅助,如下表所示:

通过考核表的应用,能在统一各教师教学目的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清晰了解课堂的重点所在,哪些知识点是他们必须掌握的关键。

5 《汽车服务管理实务》一体化教学过程需注意的问题

5.1 任务的实施需要考虑先后顺序,注意考虑任务出现的频率

一体化教学,强调任务的贯穿,是课程开展的依据,因此,老师需要明确任务的类型与难度,做好相关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控制课程的进度。针对部分组别学生接受能力较差的问题,更应该注意简单任务的选择,从简单入手,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5.2 注意任务的完整性,避免把任务环节作为课程讲授

一体化的教学,强调对实际操作过程的模拟,因此,需要注意工作过程的规范化要求,体现任务的完整性。在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尽可能避免将任务进行拆分,造成任务的脱节。任务的开展,还需要注重相关的过程记录,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5.3 一体化课程离不开过程的检查与评价,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需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进行监督与考核。引入企业管理与评价体系是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关键,此外,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的引入,也有利于考查学生职业素质、综合能力方面的表现,从而在保证学生具备相关专业业务操作能力的同时,也具备工作态度、职业素养与自我检查的素质。

根据以上理念,对于一体化教学的评价,总体上以划分为两大部分:

1)专业基础课程目标以单一的学科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相对理论化,强调原理、结构层面的学习)

2)专业岗位技能课程目标以综合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业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强调熟练程度、工作意识、创造意识、检索资料方面的学习)

以上是本人对于一体化教学在《汽车服务管理实务》课程中应用的一些看法。一体化教学对于提高课程吸引力与学习效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一体化的方式多种多样,本文只是针对其中一种方式进行论述,如有不当之处,望指点。

【参考文献】

[1]李木杰,张利芳,等.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

[2]赵欣.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1(08).

第3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2.015

On Vocational College Automotive Aftermarket Relevant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Model

DENG Shumei

(Xiamen Huatian International Vocation Institute, Xiamen, Fujian 361000)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a rapid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of China, the demand for highly skilled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quality is increasingly urgent. Then, voc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highly-skilled professionals in China is rapid rise. But, cultivating talent by current domestic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shedding the actual demand of society,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change the current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training mode is of great urgency.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of change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is to change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mode, change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begins with changing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utomotive aftermarket personnel training is a typical manifestation of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model; the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0 引言

近年来,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符合企业需要的高职教育?按照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要办好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其办学方式一定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是学校育人和企业用人相互结合的必经方式。

中国汽车保有量近5年来迅速上升,与此同时,中国的汽车工业也迅猛发展,由此带来了巨大的汽车后市场人才缺口。汽车后市场,指汽车销售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即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①包括汽车养护、汽车维修及配件、汽车金融、汽车文化及汽车运动、二手车及汽车租赁等行业。汽车后市场人才主要指各职业院校培养从事汽车后市场相关工作的人才。比如,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理赔、二手车评估等从业人员。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培养汽车后市场专业人才模式还停留在传统模式里――大量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少量的实践教学,而且实践教学设备落后、陈旧,远远跟不上汽车技术更新换代的脚步,造成了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实际需求脱节严重,给汽车后市场企业带来了用人的困扰――毕业就能上岗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太难找,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1 新模式探索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教育部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中明确提出,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职业教育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在这一思路引领下,国内各高职示范院校多年教学改革实践,丰富了高职教育的新人才培养模式,均是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的不同体现。但目前我国由于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这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多数属于拉着一批学生到企业去实践,而后又回到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而汽车后市场企业中,能一次性接收大批量学生实践的少之又少。对于汽车后市场相关专业而言,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不切合实际的,亟需另一种模式的出现。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学校与行业、企业在实习实训、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招生与就业、师资交流与培训、职工培训与继续教育、技术开发与服务、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的合作。合作的模式也有“学年分段”、“订单培养”、“冠名班”、“组建产学研联合体”、“职教集团”等形式。近几年,有开办汽车后市场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在探索深度合作模式中,着力探索新“引企入校”合作模式。新“引企入校”合作模式,是围绕直接在学校范围内开办的汽车后市场企业而进行合作的形式。国内目前采用这种新“引企入校”的高职院校引入的企业多数是4S店,因为4S店能提供跟汽车后市场关系最密切的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销售、汽车保险等岗位。在这种新模式下,4S店所需要的人才学校给培养,而学校培养人才所需要的实训设备、场所及部分师资由4S店提供,实现了高职院校汽车后市场相关专业专业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对接零距离,校企互动更多,学校与企业产、学、研、鉴、赛一体化,培养全方位素质的高技能型人才,构建了高职院校汽车后市场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2 新模式的优点

(1)引企入校“整体进入”,实现校企零距离接轨。学校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将学生送到4S店上课、学习,这期间,学校派教师管理,4S店派师傅指导,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2)引企入校“车间进入”,实现教学、实习、培训全真化。4S店技术骨干与学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的汽车专业知识和技能紧跟行业的发展,更符合汽车工业产业发展需求。(3)引企入校“合作开发新专业”,实现企业参与全程化。学校可依据汽车后市场企业(比如4S店、保险公司等)需求,定制专业,并特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企业参与课程的设计、教学、考核、实习、推荐就业等环节,逐步形成专业配套的校本教材、系列的实训项目、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的管理规范。(4)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4S店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为学校提供技术能手参与技能教学、竞赛指导以及职业资格鉴定。(5)引企入校“专家大师进入”,实现学校技能特色名片化。学校若能引入汽车维修、汽车保险、汽车销售等汽车后市场行业大师级人物作为授课老师,将极大地提高学校技能特色名声。

3 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1)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扶持。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证明,校企合作离不开国家法律法规的保障与支持。政府在建立校企合作领导机构的基础上,应尽快出台支持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政策,如合作政策、激励政策、扶持政策、资金政策、税免政策、监督政策等。并由校企合作职能部门经常检查、监督政策执行情况,不断调整、完善各项政策,使校企合作得到政策保障和支持,走上法制化、规范化道路。(2)学校有场所、有资金建立并维持4S店运转。在建校规划时学校应有实力预留场所、资金建立并维持4S店运转。(3)与该模式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高职院校根据社会需求教学,修订与新“引企入校”模式配套的人才培养方案、教材,使培养目标与岗位标准“零距离”。

4 总结

高职院校通过新“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极大地缓解汽车后市场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和发展中资金、技术、师资的矛盾,并实现 “四促进”: 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促进专业建设的发展,促进师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同时也提升了汽车后市场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赢”。

注释

① 源于百度百科.

参考文献

[1] 刘晓岩,王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1.

第4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一、项目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

项目教学法师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手段,它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情景导入,任务明确;收集资料,制定方案;自主协作,具体实施;点拨引导,过程检查;展示成果,修正完善,评估检查,拓展升华六个步骤。在整个项目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侧重点放在了执行项目的过程中,而淡化了最终的项目结果,教师在这里不再是课堂的“司令员”,而变成了“指导员”,指导和监督学生的项目执行过程。项目教学法有如下特点:学习者和需求的指导。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使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对项目有了认同感,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激发了好奇心和创造力。自我管理。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自我组织贯穿整个项目教学法,在较为理想的学习状态下从资料收集、制定方案、具体实施、评价总结都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教师只是从中协助项目朝好的方向发展,以求项目最后顺利完成。工作关联性。以往学生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在很大原因是教师教授的内容和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区别,简单的说就是上课内容是上课内容,工作是工作,毫无关联性。在面对将来要直接踏上工作岗位的职校学生来说,能在今后工作中用到的知识和技能才是他们最想学习到的。项目教学法面对就业的教学的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项目活动及其产生的工作关联的意义。

二、汽车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市场营销课程近十年来才在职业类院校汽车专业课程学习中开设,教学历程较短,采用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只会造成学生听课累,教师讲课累的“双累”结果。传统教学中教师教课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实训主要以教师演练为主,这些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汽车市场本身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较快,这就造成了汽车市场营销是一门要求时效性很强的课程,它要求教授课程的教师紧跟汽车市场的脉搏,同时又要对未来汽车市场有一定的预估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多半只有理论教学经验,缺乏对企业的实践了解,这就造成了教学中只能采用书中的案例来讲解,而实时性的事件转换成书中的案例至少需要等待三年的时间,书本与实际的脱节最终造成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双累”局面。

三、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1.确定项目和设计情景。

从教学内容确定的选题通常来自现实工作的素材或需要解决的项目任务,目的就是让学生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现实工作联系起来有助于今后学生的就业。

2.项目开展前准备。

根据课程的需要,为了方便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实践操作,要配备相关的如汽车进、销、存管理件,以及汽车保险与理赔软件,模拟销售展厅等。并根据不同的项目教学前期准备的设备及场地也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项目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都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3.项目教学实例分析。

以展厅礼仪为例,运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要求,展开教学实验研究。(1)信息收集。查阅汽车4S店的销售服务资料,从中摘抄相关客户接待的内容。(2)确定计划。客户接待的运用项目任务主要包括,销售顾问的服饰礼仪任务、展厅接待礼仪任务、接电话礼仪任务。(3)实训目标。培养学生掌握汽车销售服务人员个人的仪容和仪表,以及与客户交往的礼仪,熟悉和掌握汽车销售展厅接待的流程。(4)使用工具。实训车间(销售展厅)、洽谈桌。(5)分组要求。①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男女搭配等进行分组。②人数:每组人员5~6人,共6组,每组设立项目负责人1名。③学习方式:采用协作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对每一组进行巡回指导,并且不断鼓励他们,使学生能够完善自己的学习计划。(6)实施计划。在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做完之后,学生开始实施计划,在此期间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全程跟踪参与项目,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项目中去,并适当的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讨论交流。(7)总结评价。项目结束之后,由每个组派2名学生,扮演销售人员和客户展示整个客户接待过程,再让组里面的其他同学,讲解在完成客户接待整个项目中的感受,然后交由教师对他们的项目结果和项目执行过程进行评价,总结项目中的不足之处,制定出修改的方案。

四、结论和反思

第5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社会亟须大量高技能汽车维修和管理人才。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近年来,南通市及周边汽车后市场进一步壮大,同时企业对汽车鉴定评估、保险理赔、业务接待、销售等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根据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应聘上述岗位,并且以往在检修岗位的毕业生部分也转向上述岗位。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提出了培养既掌握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核心能力,又能胜任汽车运用与服务行业不同岗位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在近些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根据企业发展、岗位变化、社会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方式,将企业的人员、技术、设备、场所、管理等要素融入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中,将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紧密结合,逐步形成了以企业要素渗透专业建设,以职业素养贯穿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较好成效。

2改革的措施与创新

2.1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与模式,建立适合地区需求的专业教学标准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瞄准国际职教标准,学习借鉴国外的职教模式,与南通市汽车维修服务龙头企业合作,结合国内汽车专业和汽修行业的具体实际,共同制定专业标准。近几年汽车专业先后派遣多名教师赴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等国家进修和考察,学习当地的汽车专业职业教育模式和方法,并消化吸收。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南通市文峰汽车集团公司、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等专家合作,吸纳企业培训体系内容,结合本专业已有的基础,制定出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包括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要求、设备配置、考核方案等内容,为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方向指导。

2.2以岗位分析为基础,建立进阶式课程体系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以岗位分析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不断提高课程内涵,逐步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能力为导向的进阶式专业课程体系。我们通过大量的企业调研,定期组织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座谈,以完成岗位典型任务能力为目标,设计课程体系,同时根据汽车检测维修企业岗位职业发展的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适当修改。①以工作能力进阶式培养为原则,设计基础能力、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的课程模块,建立工作任务与专业知识的对接,将职业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融入课程内容中,强调对工作任务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质。②调整课程体系,将原先的汽车构造、检测、维修各课程独立设置调整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气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电控系统构造与检修”等主干课程,实行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③根据职业岗位对综合能力的要求,设置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与故障诊断”、“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等课程,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以“双师”型为目标,建设融合型师资队伍

通过这些年的建设,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通过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专兼相结合的方式,努力打造出一支“双师”型的教学与科研团队。

2.3.1实施师资发展战略。结合专业建设规划对师资数量和结构的要求,根据每一位教师的具体情况与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师资培养方案,重视过程培养,强化成效考核。①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状况、人才需求。②每年暑期组织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条件允许则直接参与企业生产。③新引进教师第一学期要在汽车实训室学习锻炼,熟悉设备及使用,协助指导实训。④实行青蓝工程制度,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一对一指导新引进教师,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⑤实行培养成效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制,将教师的技能水平纳入年度考核方案,形成教师提高技能水平的动力和压力。通过这些手段,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3.2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在专业内部形成相互协作,又各有侧重的学术群体。本校汽车专业通过行业协会引荐、校企交流等方式,先后从企业引进了2名厂长级的高级工程师、4名工程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近1/2,同时有1名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其余教师业余时间为企业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将企业理念、职业素质教育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有效地提升了专业课程的工学结合内涵。

2.3.3积极面向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形成一支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兼职教师队伍。目前,我们已从南通、南京、镇江、上海等地企业和高校聘请了50多名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建设、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大大提升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密度。

2.4瞄准企业培训标准,建设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汽车专业需要一个以完全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场所和工作氛围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动手、真刀真枪去实践完整的实践教学培养平台。通过多年的努力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室已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技术研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专业与企业的互相融合、有效对接。

2.4.1生产性的校内实训室。

我们在建设校内实训室时遵循的宗旨是以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为目标,按照企业培训体系要求建设实训室,并保持设备、仪器、工具的更新换代,为学生提供与企业工作场景相一致的环境和场所。学校建有上海名爵4S站,在对外服务的同时,接受学生的参观、实训,对校内实训室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2.4.2相互流动式的实践教学场所。

只有保持学校与企业的设备、人才相互流动,才能保证校内实训室与企业的相对同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一方面利用校内设备、场地和师资为企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技能鉴定。这几年我们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的在职维修人员进行了轮训,对新上岗维修人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汽车维修协会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另一方面也将企业的车辆、设备、人员请进学校,为学生提供现场教学。这几年我们邀请了十多位企业老总、维修行业专家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介绍行业的最新前沿技术,师生受益匪浅。通过校企交流互动,发现实训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实训室的完善提供好的建议和思路。

2.4.3多元化的校外基地。

我们在校外建立了30多家挂牌基地,这些基地具备功能的多元化和企业性质的多元化。功能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是课程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又是教师科研课题来源和产业化基地;企业性质的多元化是指校外基地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又有外资企业,既有汽车维修服务企业,又有保险、鉴定、评估、生产等与汽车相关的企业。

2.5以学习情境为载体,实施情境化教学改革

有了以上课程、师资、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我们在长期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和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生源情况,逐渐摸索出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行动过程为导向,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模式。由专兼职教师从企业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提炼具有典型意义的工作案例,按照汽车总成的划分方式,结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完成适中教学内容为要求,设计学习情境式课程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强调学习的过程。学生以任务为载体,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由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实现“做中教”和“做中学”。学生是学习行动过程的主体,担任维修师、销售员、业务员、管理人员等不同角色,完成不同任务。为胜任这些角色,学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教材阅读、实践动手、社会调研、企业实习等主动学习的方式掌握完成工作任务目标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锻炼过程。教师不再是课堂中心,而是编剧、导演和领导,完成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出适合教学的学习情境和学习工作单,并以企业化的模式管理学生。

3主要成效与经验体会

3.1主要成效

3.1.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

校企融合度进一步提高,进一步密切与行业、企业合作关系,实现人员、设备、场地、科研项目的双向流动。联合制定汽车专业教学标准,对专业建设具有较高的指导作用和实际价值。

3.1.2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

通过实施新的教学方法,学生在职业岗位上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大幅度提高,近几年的就业率屡创新高。根据最新的毕业生跟踪调查,86%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已为就业做好准备,83%的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知识、能力与就业工作相符。此外,这几年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在江苏省职业技能比赛中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3.1.3专业教学条件跃上新台阶。

现在我们汽车专业实训室教学、科研设备资产达到1500多万元,实训室按照情境式教学需要和工学结合原则进行调整,布局更加合理、实用,实训室利用率大大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除1名新引进教师外,全都具有中级以上汽车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3人,高级工程师2人,工程师4人。此外,校外兼职教师参与课程教学程度进一步加深。

3.1.4专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汽车专业在南通市及华东地区都具有一定的影响,与南通市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进行了深度合作,对南通市在职维修人员进行轮训,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和考证工作。利星行(中国)汽车、江苏太平洋汽车集团、南通文峰汽车集团在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均设立了汽车专业订单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方派出技术骨干、营销专家到订单班授课,反响良好。

3.2经验与体会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方向和理念明确,坚持致力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坚持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培养人才,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基础力量。实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校企联动机制,与行业、企业建立相互支持、互动双赢的利益共同体,是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驱动力。按照来源于企业又高于企业的原则建立示范性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是规范人才培养过程、确保实现既定目标的主要手段。建设具有先进教学理念和国际视野,掌握较高专业技能水平的专业师资团队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将职业素质的培养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参考文献]

[1]赵臻.高等职业院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第6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教育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4S店 奖学金

【基金项目】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科研项目(编号:2013B60)汽车技术类专业推进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U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79-002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趋势。深化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科学构建校企合作模式是一项复杂、系统、综合的工程,只有统筹兼顾、科学协调,才能达到促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有效开展。

随着汽车销量和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汽车后市场急需知识更新或高技能人才;同时随着汽车后服务的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岗位人员的需求量也正在迅速增大。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与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共同调研,明确地方经济发展对汽车后市场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于2009年在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实体经营汽车销售服务店――北京现代华星天佑4S店,共同申报、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使本专业设置与当地的产业结构相吻合,促进校企深度融合。学校与北京现代华星天佑4S店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谋就业等措施,通过全面合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与企业对接共育人才 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方案

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更能贴近企业需求,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必须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通过聘请行业专家、企业技术权威、岗位能手等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组建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为胜担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华星天佑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杨顺芳总经理、袁瑛瑛售后总监任委员。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学校及时将最先进的技术纳入培养领域,了解社会需求,不断改进学校的培养内容和方式、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校企两个优势共同开发课程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做到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标准对接,使学校发展始终紧跟行业需求。每年在对不定期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研讨会,确立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共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系统与4S店之间建立“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在“校企一体”平台上、“产教结合”环境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有效制度。积极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一”,探索 “校中店”教学模式,将4S店管理的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迁移到学校的教学中来。通过引进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推进了学校的管理制度创新,实现了学生学习与就业同步。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在4S店实训,直接在第一线顶岗训练,完成适量的生产定额和工作任务。通过真实企业环境与企业氛围的感染和熏陶,职业岗位实境的操作训练,实现无缝对接,不仅使学生掌握过硬的动手能力,了解企业生产与管理的基本规则,而且使他们达到“应知、应会”的基本能力要求,初步养成“朴实、踏实、务实;能干、肯干、会干”的职业素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有学习的压力,又有员工的责任意识,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成长,使所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与就业岗位对接设置课程 全面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为了完成培养专业人才目标将教学内容按一定组织结构所搭建起来的支撑框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的总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突出高技能人才培养,应突出职业教育的特征。企业的需要,就是教学的内容,应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全面优化课程结构。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一般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在重视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同时,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围绕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课程体系,构建该专业的基本知识模块、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训模块。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领导下,制定以综合素质和高技能人才能力为主线,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

三、与4S店维修车间无缝对接 实行实境训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与企业共建教学环境。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实践中,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形成了在4S店建立实境实习基地与校内建立实训中心的汽车综合实训基地。由4S店的专家、技师根据教学内容现场指导实训课程。学生在4S店实境中实践、体验,利用其丰富、先进的设备来进一步完成实践环节的学习和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教学与岗位、专业与职业、课堂与企业、训练与生产的四个无缝对接。同时,通过实境教学,重点开发专业课程内容,使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来自于企业工作过程或岗位活动,使教学活动成为企业岗位活动的再现,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对接、教学场境模仿企业过场境,解决了以往理论教学枯燥无味的问题。学校与4S店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联系, 4S店技师、能工巧匠已经承担汽车构造、汽车钣金、汽车涂装、汽车维修保养、汽车服务及营销等实训实践教学任务。

四、与4S店技师对接抓师资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职业教育对教师有特定要求,特别是专业教师必须达到“双师素质”。 一流的教师支撑一流的专业,一流的专业支撑一流的学校。通过校企深度融合,一方面学校派教师下4S店挂职锻炼,要求专业教师每年必须去4S店完成一定时间的实践培训,并要求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聘请职业素质好、知识水平高、有扎实专业技术功底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工人师傅、能工巧匠、技术人员进课堂,视同学校专业教师,担任理论教学、实训指导教师,搭建人才交流平台。这样,能较好地是企业技师与学校专业教师融为一体,实现校企人才互通,从而形成校企人才交流特色,加快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其中4S点高级技师钟进状任《汽车钣金》课程负责人。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实习教学大纲和技能训练教材,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讲授车间生产流程、典型实训教学内容;在实习方法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生产相结合、实习实训与企业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教学形式,采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以练为主,轮换工种实习与固定工种实习相结合,以固定工种实习为主”的实习模式。

五、实行订单式培养 岗位零距离对接

以服务企业为宗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订单培养”模式,努力做到办学保持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进得来、学得好、出得去”,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几年来,每年新生进校后,学校与北京华星天佑4S店及时组织学生的面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制定职业规划,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实行订单式,解决就业的后顾之忧,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发挥了学习潜能,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定期通过召开由企业领导、订单培养学生参加的座谈会,定期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给订单培养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来介绍企业的文化、发展情况等,以此调整学生职业心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强化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增进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奉献意识,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六、激励学生学习 设立“湖北贤良汽车”奖学金

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为了促进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发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激励广大学生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每年提供3万圆资金,设立“湖北贤良汽车”专业奖学金,奖励学习成绩好、综合素质表现优的学生,激发了学生热爱专业的热情和练好技能回报企业的决心。

七、结语

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依照学校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理念,与湖北贤良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引店入校,共同办学,企业合作有深度,取得了一定的办学经验。通过合作,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得到东风汽车公司、上海通用武汉基地、郑州宇通、以及汽车4S店等企业认同。毕业生通过自主创业,开办了汽车美容公司、汽车销售服务公司、二手车鉴定评估公司。同时,优质的就业带动了招生,招生第一志愿填报十分活跃,实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衔. 关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11): 169-172

[2]田海兰. 高职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探讨[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1):248

第7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汽协”;“一拖一”模式;汽车营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029-03

作者简介:万荣国,男,副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陈洪胜,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汽车维修连锁经营;罗怡红,女,讲师,汽车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汽车运用技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教学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技能竞赛背景的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研究”(编号:2011B457)的阶段性成果。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我院机电工程学院开办的六个专业之一,是学院规划的规模居中的专业,历年招生人数经计划调节控制在130人左右。六个专业中汽车类的专业只有这一个,为办好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机电工程学院根据实际,将其作为学院特色专业进行建设,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密切社会合作,强化技能培养,拓展专业面,努力使培养的学生适应社会岗位需要,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

一、“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的由来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举办的过程,始终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人才能够胜任有关岗位要求。我们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方案制定的研究内容,另文进行阐述。本文主要阐述,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重点阐述拖的部分及其对象的发展。

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为重点专业,进行相关的建设,可以建设汽车专业群,以便更好地适应汽车后市场对汽车专业高技能人才多方面的需要,一般汽车专业办学条件好的学校采取这种做法。我院因专业设置规划、师资、设备等方面的制约,不能沿着这条路子走,为了培养就业口径宽、综合能力强、适应面广的人才,我们利用汽车连锁经营研究会探索了“一拖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汽车专业办学的整体水平。

二、“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含义

“一拖一”的前一个“一”是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总和,后一个“一”是指汽车营销核心课程相关内容及学习目标。前一个“一”的实施对象当然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全体学生,后一个“一”的实施对象是我院“汽车连锁经营研究会”(以下简称“汽协”)的会员。“一拖一”的拓展内容为什么定位为“汽车营销”方面?这是因为汽车市场对汽车营销人才的需求巨大,并且基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习之上,再学习汽车营销方面的内容无须更多硬件设备要求,学生可以更多地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衔接学习。笔者认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最终选择汽车后市场哪一方向的工作,跟学生的兴趣、性格、知识储备及某些方面的特质关系很大,进行跟踪调查后发现执著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汽车美容与养护、汽车及零配件销售等方向从业的各占一定比例,因而实施“一拖一”教学模式有利于引导一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好职业规划,以便他们极早朝着自己确定的方向努力下去,早日成才。实施“一拖一”模式的后一个“一”依靠的是学院建立的课堂之外的活动实践支持平台。总体来说,我们要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全体学生的专业教学来带动“汽协”会员汽车营销方面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实践,同时要通过“汽协”会员汽车营销方面知识的学习实践,来反作用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教学,为该专业全体学生的学习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进而培养更多专业扎实、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结构图如下:

三、“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实施

实施好“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汽协”指导教师和会员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在指导教师对“汽协”有计划的指导下,通过加强“汽协”组织建设、构建知识学习平台、安排会员假期专业社会实践、跟踪指导培养等途径来实现。

1.加强“汽协”组织建设,团结凝聚新老会员。“汽协”于2009年5月由原机电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2007级的李松、郭佳、余文强、华秋生、魏夏夏等学生发起成立,经过各年级“汽协”会员的薪火相传,至今已走过了近5年。为了进一步建设好协会,同时配合“一拖一”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汽协”对《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汽车服务连锁经营研究会章程》进行修订,精简了协会部门,修改了理事会成员选举办法,建立了协会换届制度,在招收新会员、部门干部配备、搞好“老带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协会和各部门要做好年度和学期活动计划、有效开展工作并及时做好总结,协会会员要严格遵守协会纪律,干部要以身作则,作出表率。经过整顿和培训,“汽协”会员整体素质有所提升,“汽协”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汽协”运行平稳有序,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卓有成效,成为凝聚广大会员的有效平台。

2.精心设计制作“汽协”网站,让其成为会员活动和学习的平台。2013年5月6日,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汽车维修连锁经营研究会网站正式开通,“汽协”举行了网站开通仪式。“汽协”指导教师陈洪胜应邀出席开通仪式并表达了自己的祝愿:“愿协会网站是同学们学习交流的平台,是大家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汽协”网站在规划阶段就明确“网站是会员活动的场所,也是会员学习的场所,要贴近学生”这个主旨。对设计制作人员提出网站要达到如下要求:一是能发挥好链接历届会员的作用,网站管理搞好传帮带,在网站维护下去的同时,会员都能得到锻炼成长;二是能让会员对网站有兴趣,通过办好会员风采展示等栏目,吸引学生积极参加“汽协”的活动;三是在“汽协”事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四是在引导和支撑会员学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营销等专业知识方面发挥独特作用,起到培养会员学习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的作用。最后制作完成的“汽协”网站达到了紧扣协会宗旨、职能,简洁、务实,功能强的目的,包括汽协概况、会员活动、汽协动态、学习视频、技能竞赛、职业证书、网文网课、汽协荣誉、网上留言等一级栏目。网站经过大半年的运行,反映良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3.整合利用网络资源,为会员提供周到服务。网络上有关汽车教学的资源包罗万象,并且有些资源分散不便查找,为“汽协”会员提供周到的学习支持服务必须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条理明晰地呈现给他们。可以按需点击学习,节约大量查找和选择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汽协”网站整合的资源应该包含哪些?经过讨论,大家认为:整合的资源不能太杂,质量要高,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以及拓展的汽车营销课程的学习,并贯穿实践教学、技能竞赛和技能考证等内容,以视频资源为主,帮助学生克服专业课程学习的困难,更好理解学习内容的重难点,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更多与实际接轨的内容,可以通过链接引导会员到大型网站汽车频道如搜狐汽车、腾讯汽车学习。

“汽协”网站首先重点突出地整合了汽车检测与维修理论和实践核心学习内容,如发动机构造与原理、汽车底盘构造、汽车电器、汽车整车拆装、汽车总成拆装、汽车维护、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方面的视频,这些视频给学生课后学习和复习巩固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其次整合了汽车营销方向及汽车维修工培训、职业技能大赛方面的视频,如《汽车百年》12集、《二手车选购》30期、《汽车驾驶技术讲座》9集、《初级汽车维修工》(上、下)、《中级汽车维修工》(上、下)、《汽车高级工培训教材》、《朱军汽车维修讲座》、《全国汽车技能大赛二级维护》、《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视频进一步打牢了基础,拓展了知识面,收获极大。还整合了《汽车文化》、《二手车鉴定与评估》、《汽车车损与定损》、《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高职院校省、国家级汽车营销方向网络精品课程,这些网络课程体系完整,视频较多,便于自学,是提供给“汽协”会员拓展学习的好教材和参考资料,会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结合各自实际进行选择学习,从而提高汽车营销方向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优良的教学资源便于自学,并且使学习效率成倍增加,因而会根据情况变化对网站教学资源适时更新和优化。

4.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活动,引领带动汽车营销方向课程学习。“汽协”每学期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活动。通过教师专题主讲、观看汽车专业知识视频、会员专题讨论等形式以点带面引领带动全体会员学习汽车营销方向的课程。“汽协”指导教师陈洪胜,对“汽车维修服务连锁经营模式”进行过长期研究并有实践经验和较深见解,他给每届会员带来的系列讲座“我国汽车后市场的前景展望”、“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汽车维修服务连锁经营模式――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趋势”深受学生好评。学生认为: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对汽车维修服务连锁经营模式、今后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明确了自己今后要学什么、做什么,对前途更加明解,充满希望。“一拖一”模式实施以来,“汽协”组织专题学习和讨论已经形成氛围,如“汽协”安排专门时间组织会员讨论“汽车技术”知识,每届“汽协”会员在组织集中观看网站平台上《汽车百年》、《二手车选购》部分视频后,还要求利用业余时间看完全集并写出观看体会。此外,汽车文化、汽车营销技术、汽车保险与理赔等方面讲座在“一拖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将陆续开展,以促进“汽协”会员汽车营销相关课程的学习。

5.开展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汽协”自成立以来,坚持有针对性地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汽车会员得到极大锻炼,综合实践能力显著提高。

(1)常态组织参观活动。组织会员参观4S店、汽车修理厂、汽配城、武汉华中国际汽车展,带领学生实地认知汽车企业、汽车品牌及车型、汽车新技术、汽车销售和服务流程,感知汽车销售和维修工作环境,培养学生对汽车后市场的兴趣。

(2)开展假期企业实践活动。假期安排”汽协”会员到大马车汽车服务责任有限公司、武汉华丰汽车修理厂、东风本田汇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修理厂、4S店学习汽车维修、保养,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企业技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技能。假期企业实践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交流,巩固成果。

(3)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2010年,我院选手参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湖北赛区汽车技术项目选拔赛,获二等奖(第四名);2008级汽修专业实习生代表大马车汽车服务责任有限公司参赛武昌区汽车二级维护比武,获得了理论项目第一名、总成绩第二名的好成绩。历年来,校内举办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能大赛、汽车工艺检测大赛、发动机拆装大赛、汽车营销大赛等专业竞赛活动。

(4)积极承接社会调查项目。受湖北省运输与物流协会(省道协)委托,“汽协”会员2010年、2011年、2013年三次承担武汉地区年度中国汽车售后服务客户满意度(CAACS)调查(卡思调查)的现场访问、收集数据工作,所做工作受到了省道协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参加卡思调查的“汽协”会员在正式调查前,在省道协接受了市场调查、营销知识及技巧方面的培训,成为合格的卡思调查员,通过卡思调查项目后他们在汽车知识、沟通和社交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升,有的甚至是质的改变,在即将进入社会之前上了一堂生动、重要的实践课。完成卡思调查项目可以说是机电工程学院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办学过程中,在拓展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做出的成功实例。

四、成效与展望

纵观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这几年的办学情况,在对部分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一拖一”教学模式取得了以下成效:

1.弥补了汽车专业师资力量与校内实训条件的一些不足,较好地满足了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一部分求知欲望强烈又颇有潜力的学生通过“汽协”这个平台组织的各种活动满足了学习需求,知识和能力更上一层楼。

2.培养的毕业生素质高,适应面广、适应能力强,很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表现突出。例如,深圳有车邦汽车美容服务连锁有限公司有5家店面的店长(副店长)由我院近几年的毕业生担任;最近几年到知名企业康明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稳定就业的学生共有7人,基本都在车间服务技师岗位工作;2007级毕业生余文强任湖北三环捷通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店面督导总监,2009级毕业生张天勇任武汉三鑫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修理厂厂长,2007级毕业生魏夏夏、2008级毕业生陈康任4S店机械维修技师,2010级毕业生黄秋生任4S店销售经理,等等。

3.推动了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近年来,与我院建立汽修专业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有东风本田武汉汇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嘉伟汽车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坦诚相见,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在人才方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毕业生实践指导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今年,我们又与湖北三环捷通汽车服务连锁有限公司建立了战略校企合作关系,将在汽车连锁经营服务人才培养合作的深度和高度上作一些探索,积极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第8篇:汽车保险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汽车专业教学;融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9C-0031-0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作为培养汽车维修行业和企业发展需要专门人才的汽车职业学校,应以汽修关键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手段,从生态学的视角,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汽车专业教学进行研究。

一、调研分析

设计了《中职汽车技能竞赛与教学生态的调查问卷》,先后结合面谈和通讯方式,走访了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江苏外企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麦特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南京林业大学交通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行业、企业和学校的专家及技术主管,发放64份问卷,收回64份,了解汽车技能竞赛的赛项;选手的知识应用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竞赛对汽车专业教学的影响;企业对汽车专业教学的建议等。

(一)受调研者情况

在接受调研人员中,涉及机电项目:汽车维修基本技能,占48.6%;定期维护及四轮定位,占37.1%;空调维修,占65.7%。涉及非机电项目:涂装,占5.7%;钣金,占25.7%。竞赛项目包含团体赛和个人赛,其中汽车定期维护和车轮定位项目为团体赛,其余为个人赛。项目涵盖了汽车售后服务业的机电维修和车身修复两大类专业。

(二)赛项设置情况

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竞赛,从原来的丰田卡罗拉车型调整为通用科鲁兹车型,因此维修规范在继续遵循国家标准GB/T18344―2001《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外,调整为《科鲁兹维修规程》。赛项设置合理,占60%;需要增加项目,包括个人全能项目,汽车性能检测,汽车配件与资料管理优化,车身附件拆装等,占28.6%;需要调整项目,如:去除不切合实际的赛项,尽量与世界技能大赛赛项设置接轨等,占8.5%。说明汽车技能竞赛赛项与实际生产有差距,职业技能竞赛不是为赛而赛,也不是简单的增减内容,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教学与实际的匹配度,此项问卷为汽车专业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切入点。

(三)选手综合情况

1.成绩统计。竞赛评分包括理论测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分别占总成绩的20%和80%。以2013年国赛的理论成绩为例,机电均分为77.18,及格率为79.86%;钣金均分为80.99,及格率为80.88%;涂装均分为82.8,及格率为88.73%。表明,选手的技术性基础知识欠缺,文化基础不实,人文素养不够。

实操成绩:机电团体均分为84.87,及格率为94.59%;机电维修均分为69.058,及格率为57.53%;机电空调均分为57.76,及格率为45.83%;钣金均分为75.05,及格率为85.29%;涂装均分为71.2,及格率为77.46%。表明,选手的实际操作技能不到位,设备工量具的使用不熟练,分析判断能力薄弱。

2.职业素质。对于选手职业素质方面的评价,普遍认为: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工作过程的能力比较好,占57%;一般占28.6%;而非常好只占5.7%;不太好却占8.7%。解决问题过程与企业工作流程及组织形式的适应性比较好,占62.9%;一般占25.7%;而非常好只占8.6%;不太好也占2.8%。应对突发故障的态度和措施比较好,占31.4%;一般占51.4%;而非常好只占2.8%;不太好却占14.4%。获奖选手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比较满足占34%;基本满足占40%;而完全满足只占17%;不太满足也占9%。说明,选手的职业素质基本趋于中等水平,而且有一定比例的选手不能适应未来职业岗位要求。参加国赛的选手都是经过层层选拔,好中取优,而在竞赛中的表现也有缺憾,那么职业教育中普通学生更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必须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改革汽车专业教学。

(四)专业教学情况

调研可知,汽车技能竞赛对于汽车专业教学的引领作用非常大,占45.7%;比较大占40%;一般性占14.3%;没有认为不起作用的回答。由职业技能竞赛分析汽车专业教学,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开设。结合汽车技能竞赛赛项,常规教学开设课程的必要性: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占91%;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占77%,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占85.7%;汽车维护占77%;汽车故障诊断技术占91.4%;汽车钣金技术占74%;汽车涂装技术,占74%。汽车专业的课程设置倾向于机电技术,尤其是汽车故障诊断、发动机和电器,说明职业技能竞赛及汽车专业教学都要反映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也凸显汽车售后服务行业的职业特点。

2.学生要求。分析调研信息发现,企业要求中职汽修专业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占62.8%;实践技能占74.3%;专业领域的新知识占42.9%;爱岗敬业态度占78.1%;合作交流能力占62.8%;危机处理能力占25.7%;岗位职业适应能力占71.4%。汽修行业企业最看重的是职业态度、品质和协作,其次才是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并要求有创新精神和继续学习能力。因此,不管是技能竞赛还是专业教学,在设计、组织和实施中都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3.教学建议。对于汽车专业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专家关注课堂讨论学习、实践环节控制以及现场组织操作三个方面。具体体现在以实际案例引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开展小班化教学;以小组为单位,注重技术规范,操作规范,避免与企业实践脱节;注重过程细节、思路的培养,加强教学过程性评价;注重质量控制和计划总结,提高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使用真实汽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以光、电和机械变化展示内容,尽量使所有信息变化尽收眼底;教师要多接触维修企业,多参与维修实践。表明,汽车专业教学要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用信息化技术和课程资源,融合技能竞赛,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二、融合基础

职业技能竞赛注重实际操作的职业性,即按照汽车维修企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置项目,通过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实施操作技能与职业态度的考核,检验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要使职业技能竞赛融合汽车专业教学,首先要解决“一组理论、一种关系、一项目标和一个平台”。

(一)支撑理论

教学生态理论。运用生态学原理,思考教学中教师、学生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原则和方法,探索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规律,促进教学生态可持续发展。[1]基于教学生态理论,研究职业技能竞赛融合汽车专业教学,必然分析教学生态中学生、教师、课程及教学评价这几个要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师创设与学习任务相关的情境,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在共享生态要素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并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个理论为课程资源的开发及专业教学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技能与关键能力的关系

关键能力是从业者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共处和学会做人,适应职业变化的基本发展能力,包括胜任某种职业岗位的品质态度,学习新知识的自学能力,独立计划、决策和完成工作的能力,与人合作的协调能力,承受一定心理压力的自我评价及控制能力等。[2]

从上述调研分析得知,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低,毕业生不能胜任岗位要求,问题的实质是通过加大技能训练和技能竞赛,重视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但忽视了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为此,必须协调好技能与关键能力的生态关系。

(三)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制定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依据是专业调研,以此为据,兼顾职业技能竞赛既检验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又检验生态系统中服务社会的切合度,分析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从而确定培养目标。

以本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人才培养目标为:主要面向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车身修复及品牌企业专门化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中不仅有技能目标,而且有适应职业岗位的“行业通用能力”、面向机电维修和车身修复专业方向的“职业特定能力”与“跨行业职业能力”两大岗位关键能力目标,同时全程贯穿了人文关怀的素质要求。

(四)校企合作平台

汽车专业教学生态是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因素及其关系相互作用、和谐共生形成的教学氛围,其中社会环境的最重要生态是企业,要实现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是校企合作。要借助职业技能竞赛中校企合作的热情,让学校与企业在人员、设备和技术上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学生所学知识、技能和态度与企业职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科学素养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校企双方共赢的平台,促进教学生态可持续发展。

三、融合策略

(一)课程体系策略

基于竞赛项目与人才培养目标对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共同要求,中职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应与竞赛项目相结合,同时考虑专业教学的普适性与技能竞赛的超越性相结合,兼顾企业专家对课程体系的看法,以国家汽车修理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综合课程,专业技能课程中又分专业平台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竞赛的项目设计,采用了汽车修理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3],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条件规定,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规格是职业资格四级(中级工),因此,为了满足全体学生中职阶段学习需要,发挥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可持续发展,课程体系中以职业资格四级为基础,设置专业平台课程,将技能竞赛赛项融入相关课程,重新设计汽车发动机、电器和底盘构造与维修的课程内容,作为基础技能模块。对应技能竞赛项目,专门开设了专项技能模块,如机电类赛项汽车维修基本技能、汽车维护及空调维修项目,这个模块的培养目标以“行业通用能力”为主要取向。

课程体系中以职业资格三级为拓展,设置专业方向课程,以汽车故障诊断、电控系统检修及使用性能检测项目为开放性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职业特定能力”。

综合课程中涉及的人文和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涉及的专业类选修课程,属于专业方向以外但在同一专业群之内的一些课程,如汽车维修专业群中汽车保险与理赔、汽车维修企业管理等,目的是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之二“跨行业职业能力”。

(二)课程资源策略

项目课程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需要校企合作开发系列化的课程资源来支撑。课程资源是课程信息传递的载体,结合技能竞赛和教学实践,开发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符合自主探究学习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够反映行业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的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课程资源。

将中职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赛项中的发动机拆装项目融入到《汽车构造与拆装(发动机部分)》课程,这个项目要求按照维修手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曲柄连杆机构的拆卸、检查和组装;按要求填写检测记录并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和确定维修方案;要求合理选择和规范使用工量具和仪器;测量方法和结果准确;作业项目齐全;作业流程合理;安全与文明作业。根据技能竞赛技术要求,汽车修理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工作项目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组织课程内容,开发项目化、立体化资源。

课题组主持的课程资源《汽车构造与拆装(发动机部分)》和《汽车构造与拆装(底盘部分)》经全国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为“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课程资源《汽车维护》为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教材;《汽车空调检修》为正式出版教材;《车身电子测量与仿真实训系统》为全国信息化比赛二等奖仿真软件;《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涂装技术》《汽车钣金技术》三门课程资源库为无锡市精品课程资源库。

(三)教学评价策略

融合技能竞赛评价原则及行业企业职业标准,汽车专业教学评价以能力评价为重要指标,评价能力目标包含基本职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相应的观察点包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情感态度。学生对照技术要求,自评和互评工作成果;针对完成工作任务的安全、质量、时间和6S要求是否达到最佳程度,个人在工作过程中的贡献度如何,学生提出个人改进建议。这样的评价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生态回归“我要学”的教学中心,教学效果显著。

自课题立项以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技能竞赛,学生获得国家级金牌4块;其中汽车维修基本技能赛项的全国冠军金杰同学,被评为“奠基未来・感动无锡”2014无锡教育年度人物。在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技能“汽车二级维护”项目抽测中,学校被测学生除个别学生成绩良好外,均为优秀。通过综合考核及面试,入选宝马、通用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工的签约率分别为85%、91%。

(四)教学团队策略

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和关键能力,必然由“双师型”教师来担任,技能竞赛的指导和项目课程的教学都提升了教师的双师素质。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教师不仅是指导者和组织者,还要是参与课程开发及技术创新的设计者,这样单凭教师个人是难以胜任的,必须要向教学团队发展。

课题组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切入点,以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为路径,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抓手,以教学质量提高为目标,创建了无锡市首批职业院校名师工作室,无锡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中校级教学新秀1人;市级教学新秀、能手、名师各 1人。江苏省“五课教研、两课评比”示范课1人,研究课2人。参加江苏省职业学校汽车技能竞赛,教师组金牌3人,银牌1人。“汽车维修专业群”被评为无锡市重点专业群。

参考文献:

[1]周美琴.德国“学习领域”课程浅析[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