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建筑环境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建筑环境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建筑环境论文

第1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1前言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全世界所追求的目标时,建筑行业也在关注能源以及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中国,建筑能耗目前占国民经济总能耗的25%左右,且呈递增趋势,因此开展建筑节能工作有巨大潜力。建筑能耗不仅仅影响国家能源供应,而且能源使用效率的高低还影响环境,例如据有关测试[1]表明:在城市内建筑四周挂满分体式空调时,将造成局部“热岛”现象,空调机的运行能效比COP显著下降,建筑周围热环境也被严重恶化。也就说,建筑节能和居住环境是两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问题。

随着人民对生活质量要求的快速提高,建筑能耗以更高的速度增加,例如冬季供热地区正迅速南扩,而北方地区空调器拥有量也迅速增加。建筑物寿命一般较长,建筑节能改造难度很大,因此在设计之初便考虑建筑能耗与环境影响便显得至关重要。而我国广大地区、不同气候、不同类型的建筑节能不是依靠墙体保温等措施就可以解决的[2],更需要从建筑设计到建筑细布构造处理以及环境控制设备及系统等各种技术的集成来解决。

另一方面,建筑环境特别是居住环境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居住区内的空气质量、办公或居室内的空气品质、噪声水平以及交通状况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也注意到这一现象,相继推出了以“绿色”、“生态”为宣传点的建设项目,但真正的“绿色生态”建筑或住区不仅仅是依靠多绿化就能解决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建筑物理环境中综合因素的影响,包括声、光、气流、热、能耗等诸多方面。

利用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手段,从建筑声学、光学、气流、微气候、空气品质、能耗等角度,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评价,不仅有助于房地产开发商提高建设水平、增强项目市场竞争力,也有助于提高普通消费者的生态意识、节能意识和环保意识,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由清华大学提出的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方法、策略等,并通过实例介绍了具体的评价内容,以期为我国实施建筑“星级”评价标准进行有益的探索。

2评价系统简介

2.1国外经验

关于建筑节能的评价,国外已经有了一些已经成熟并在实施的规范,并且有相应的标准模拟软件来评价建筑的节能状况以保证规范的实施。在美国有“节能之星”标准(EnergyStar),这个标准实施已经有10年了。它比美国“标准能源法案”(ModelenergyCode)要求更加节能30%。通过这套标准的实施,在不增加初投资的前提下可以节省30~50%能源消耗,可以节省50%的建造时间。也是因为有了这套标准,可以创造出激励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节能技术和建材发明的氛围。由于这套标准针对美国某地区而专门制订的,因此在美国并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统一标准,例如Title-24标准主要在加州实施。

芬兰建立了一套叫做“能耗认证系统”的标准(EnergyCertificationSystem)。在香港也通过授予“建筑认证证书”(BuildingPass)的方式来对建筑的能耗情况进行规范。俄罗斯在莫斯科也实行了一种叫做“能耗护照”(EnergyPassport)的建筑节能规范。它包括一套新的节能标准MGSN,希望能够控制建筑设计、建造以及运行的质量,而且它可以为节能建筑提供潜在的购买者等信息,从而来促进节能建筑的良性发展。这些规范中都没有包括环境质量的评价内容,然而实际上节能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水平,减少污染排放,从而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所以完整的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评价标准中应将环境质量的评价纳入其中。

2.2主要内容

建筑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评价系统是对建筑生态环境进行综合分析,从技术、经济、环境、能源及社会等角度给予研究,从而对建筑环境给出客观的评价和可行的建议。建筑生态环境的评价系统涉及内容广泛,包括小区规划评价、建筑单体评价、环境控制系统方案评价等等;牵涉到的关键技术较多,如建筑热环境模拟、计算流体力学(CFD),建筑日照分析与采光技术,噪声控制以及建筑材料技术等。这些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交叉形成了建筑生态环境评价系统的技术核心。

开发成熟的软件系统实施建筑生态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在我国形成可实施的评价系统,最终可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开发一套可以广泛运用的评价建筑生态与节能效果的软件平台,并形成相应的激励、保障实施措施,从而形成体系。

2.3评价方法

一个重要的工作是研究住区生态与节能效果评价指标,以及如何从模块化软件的模拟仿真结果中提炼出能充分反映建筑生态环境、能耗特征的评价参数,从而建立一套可操作的建筑环境评价软件平台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可采用的是模拟其运行状况的方法。这个方法有两个层次的标准,首先对于规划设计层次来说,可以通过模拟其日照、噪声、空气流场以及微气候等,对其规划和建筑设计直接进行评价。第二个层次,对于节能效果,需要对其进行全年模拟分析,而不是仅仅依靠稳态计算或者是设计计算,从而给出节能效果星级评价等级。这两个层次应该是必须同时满足的。

2.4评价策略

对于评价策略,可以分两步:一、在房屋建造之前,运用评价软件对规划和设计图纸进行模拟,给出相应审核评价(Plansreview);二、在建造完成之后,对建筑进行实地抽查考核,以确定建造是否与审核后的图纸相一致,如果是一致的,可相应授予一定的环境和节能效果星级等级。

2.5系统特点

归纳起来,这一评价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a、清晰明了,易于理解与实施

b、相对灵活,可允许通过不同的手段达到相同的环境和节能效果;;

c、数据丰富且准确,能给予用户和房地产开发商明确的结论和指导依据;

d、激励机制完善,可操作。

3评价实例

以下通过实例,简要介绍建筑生态环境与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

3.1居住小区声环境

某居住小区位于北京东四环路东侧,距四环路约400m,被现状住宅区和规划的城市干道分成东、西两区。小区总面积26公顷,容积率2.0,户型以一梯两户或三户的高层、小高层单元(11~18层)组成的板楼为主,边角处辅以一梯四户或六户的点式高层(14~18层),板楼前后间距40至60m。小区的周边环境好,交通便捷,但是随着小区及周边道路、用地建设的完善,过境交通量可能会增大,小区的安静可能会受到干扰,为此业主要求进行声环境评价。

经现场实测,图中的三个主要带状噪声源可能影响到居住小区声环境,为此分别进行了模拟分析。

图1—居住小区声环境分析

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到居住小区内的噪声分布,可以看到,颜色愈深的建筑所处的声环境越差,在没有采取设防噪绿带等降噪措施的情况下,其临街一面的室外噪声级不能满足居住区室外白天低于55dB、夜晚低于45dB的国家标准。为此,笔者对合理降噪提出了建议。

图2—居住小区噪声分布及小区示意图

3.2建筑群空气流场分析

仍以前述居住小区为例,这种高层建筑、多层建筑混合存在的小区,其建筑群内部的空气流动情况对其微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局部风速太大可能对人们的生活、行动造成不便,也有可能在某些地方形成旋涡和死角,不利于室内的自然通风。因此,业主提出在规划设计阶段预测居住小区内的空气流动状况,以对小区内微气候作出合理的评价。

图3—建筑群空气流场分析

上图给出了该居住小区在北京冬季典型工况(北风,风速5m/s)下,1m水平高度上的空气流速分布图,暖色调表示风速高。原本业主担心在建筑群中部的南北大通道上会有较强的气流,但由于建筑布局比较合理,模拟分析显示在这一大通道区域内风速基本小于1.2m/s,适于居民走动、生活。倒是在建筑群的一些其他局部发现,由于绕流等的影响会形成局部气流过强,笔者对此也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值得说明的是,此分析结果可以多媒体三维动画显示,效果更加逼真。

3.3建筑群日照分析

当现代建筑越来越密集,从钢筋水泥的丛林中穿过的一缕阳光显得弥足珍贵,因此建筑群日照分析被越来越重视,人们不满足于冬至日一小时日射这样的要求,而更关心在周围建筑物遮挡和建筑物自身遮挡的情况下,究竟自己等实实在在接受多少阳光。下图给出某建筑群在夏季清晨的日照与遮挡状况,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三维动画效果可将分析结果表现得更加逼真。

图5—建筑群日照分析

3.4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分析评价

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的评价内容,主要是考察人们在室外生活时切身感受到的诸如室外温度、湿度、太阳辐射、气流组织和绿化状况等微气候参数。其中温度作为人们感受居住环境好坏的主要参数,对评价小区热环境至关重要,也是影响人们在室外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它同时综合反映了诸如小区的太阳辐射及绿化状况等其它因素的作用,也是就目前的技术手段而言相对较容易进行预测和比较的热环境参数。

值得指出的是,即便是同一个地区的气候情况也并不是处处相同的。“城市热岛”现象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城市化对气温影响的最突出特征,显著反映了由于城市化的结果使得城市气温与郊区或其它地区气温的不同,并将给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一般说来,认为某个区域的实际气温是由基础气温、太阳辐射、长波辐射的线性叠加得到的。区域地貌、建筑密度、建筑材料、建筑布局、绿地率等因素决定了区域温度。即:M(I,t,x)=C(I,t,x)+L(I,t,x)+E(I,t,x)

其中M是区域气温,C是基础气温,L是局地地貌,E是城市化程度,I是天气状况,t是时间,x是地点。具体来说,在建筑群集地区,小区不同地方的温度环境在受相邻位置的建筑的材料结构和布局、小区的下垫面(如沙土或水泥路面)、绿化情况(包括水景布置)、以及交通和家电等人为排热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使得局地气温出现热岛或冷岛、以及滞后或提前等现象。

结合建筑群空气流动分析,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笔者预测居住小区不同位置小范围内的逐时气温,同时进行比较并给出评价;所得结果既可供居民选择适合个人习惯的工作生活环境提出参考意见,同时也能为改善居住小区热环境指明方向。

下图是某居住小区中不同位置的“热岛强度”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居住小区内热岛强度小,温度适宜,利于人们的室外活动以及室内持续进行自然通风,温度环境令人满意。其中的原因在于居住小区建筑布局合理,建筑间距选择合适(天空视角系数较高而利于长波辐射冷却);且集中绿地多,绿化好,并或多或少地采用了人工水景布置(使得其与空气的热湿交换加强,有效地降低了空气的温度)。值得一提的是,环境最好的区域均为小区居民日常生活、起居、休憩、娱乐等活动的主要场所,该区域内的健康适宜的温度环境将极大地利于居民的室内外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图6—居住小区微气候与热环境分析评价

4小结

目前,该项目以被列为建设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并逐步开展整合软件系统、实际检验使用情况的工作,从对建筑生态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的项目入手,在实践中完善这一评价系统,并通过将建筑环境和节能效果综合评价理念的应用,明晰建筑生态环境的真正内涵,推广建筑节能概念,并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做一定的探索。

参考文献

[1].T.T.Chow,Z.Lin,ThermalProblemsofSplit-typeAir-conditioningUnitsInstalledatHigh-riseBuildingsofHongkong,Proceeding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AirConditioninginHighRiseBuildings’97,pp108-113.

第2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关键词:住宅建筑DeST模拟状态空间法

1前言

模拟分析方法自从应用于建筑技术的研究领域,已经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建筑能耗的模拟分析就是这种应用的典型代表。建筑能耗的模拟分析使人们在对建筑物进行研究分析的时候获得了一个非常有力的辅助工具,这一工具使得反复的实验、多角度的分析成为相当容易实现的过程,丰富的数据结果为人们的分析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人们只需设计模拟分析的模式和实例,借助模拟分析软件的帮助,就能获得极具价值的研究材料,这无疑大大缩短了研究成果的产生周期,也解除了实验对于科学研究的诸多限制。

在住宅建筑的研究领域,由于住宅建筑本身的特点,建筑本体热特性的研究始终是非常重要的内容,然而由于建筑的复杂性,建筑热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实测研究都是异常困难的,人们很难期望通过实测和实验获得十分准确并有普遍意义的结果。

模拟分析方法在住宅建筑研究领域的应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借助这一工具,人们能够从本质上把握建筑本体的热特性,能够从多角度研究影响建筑热状况的各种因素,也能够在计算机上实验建筑物对于各种外界因素的响应特性,从而拓宽住宅建筑的研究视野并推动住宅建筑的研究向纵深发展。

住宅建筑热环境模拟工具包(简称“DeST-h”)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住区微气候工程热物理问题研究”编号59836250的子课题,是在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研究所十余年的科研成果的基础上,由清华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系研制开发的面向住宅类建筑的设计、性能预测及评估并集成于AutoCAD上的建筑热特性模拟计算软件。

DeST-h主要用于住宅建筑热特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住宅建筑热特性指标的计算、住宅建筑的全年动态负荷计算、住宅室温计算、末端设备系统经济性分析等领域。

2基本算法

DeST-h的基础算法是基于清华大学江亿院士在80年代初提出的用于分析建筑热状况的状态空间法[1],该算法是对建筑各个热工部件建立热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在空间上将其离散,时间上保持连续的一种求解方法。通过该算法,可以对建筑的热状况进行动态的模拟,反映出建筑热状况随着时间的变化过程。

影响建筑物内热状况的因素有室外气象条件、室内发热以及采暖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方式。除去运行方式外,DeST-h将房间热力系统的扰量可归纳为外扰和内扰两大类。各影响因素如图1所示。

外扰系指室外空气的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和风向,以及邻室的空气温度。它们可以通过两种形式影响房间的热状况:热交换和空气交换。

热交换是指周围空气以及太阳辐射,通过不透明的板壁和半透明的门和窗玻璃等,与房间进行传热量交换,太阳辐射透过半透明玻璃向房间射入的辐射热等即属此种热交换。

图1DeST-h热模型示意图

空气交换是指通过门窗缝隙,室内、外空气进行一定数量的交换,即所谓空气渗透,以及通过空调通风系统人为地向房间送入或从房间排出一定数量的空气。伴随室内外的空气交换,外界的热量将直接影响房间空气的热状况。内扰系指照明装置、设备和人体的散热。它们都将以对流和辐射两种形式向房间进行热湿交换。

DeST-h将建筑的各个构件,如墙体、窗、门等,分为许多小份,每个小份用一个节点代替,房间空气温度也作为一个节点。针对这些节点分别建立热平衡方程,通过数学处理[2],可以得到如下的方程:

方程中,反映各个节点所代表的建筑构件的物理特性,为各个热扰的扰量大小,包括外温、太阳辐射、人员、灯光、设备发热等等,则为各个热扰对每个节点的影响系数。

通过该方程,可以严格求解建筑的室温以及在控制温度(范围)下需要投入的冷(热)量。具体的内容可参见DeST-h相关文献。

3基本模块

DeST-h主要包括四个基本模块:建筑热物理性能求解模块、房间温度计算模块、房间负荷计算模块和住宅常见空调(供暖)方式的能耗计算模块。

3.1建筑热物理性能求解模块

该模块的核心是建筑物分析和模拟程序BAS,它的任务是对建筑物热物性进行详细的逐时模拟,负责计算逐时的房间基础室温。逐时的基础室温反映了房间在被动热扰影响下的热特性,在初步设计阶段,建筑师可以通过基础室温来比较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围护结构的材料、朝向、建筑物的形状等等。同时,基础室温也是房间温度计算模块的基础数据;

3.2房间温度计算模块

房间的温度等于其各种热扰(包括非空调热扰和空调热扰)对其历史上的作用、本时刻投入该房间空调扰量的作用以及相邻房间通过导热和串风的作用的累加。该模块的任务即计算出房间在定义好的建筑物及其环控系统下的温度,这一温度体现的是房间的即时热状况;

3.3房间负荷计算模块

房间负荷指该房间在某一时刻达到要求的温度状态所需投入的冷热量,该模块的任务即计算出房间在定义好对房间温度的控制要求时的逐时负荷,这一负荷体现的是要达到一定的房间温度控制要求所需要投入的冷量或热量;

3.4住宅常见空调(供暖)方式的能耗计算模块

该模块用于计算住宅常见的几种空调(供暖)方式的能耗,这一模块是对房间负荷估算模块的深化,负荷是形成能耗的基本因素,但能耗的大小还受系统形式的影响,该模块所计算的能耗即是考虑了几种住宅类建筑常见的空调(供暖)方式所得到的。

4技术特色

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与DeST-h相类似的软件,国外的一些模拟软件,如DOE-2、BLAST、EnergyPlus,日本的HASP,英国的ESP-r等,在功能上和DeST-h有许多相似之处,下面以DOE-2为例说明DeST-h在技术上的一些特点。

在计算原理上DeST-h是将各种扰量的影响处理为对房间温度的影响,而DOE-2是处理为在一定温度下对房间负荷的影响。

DOE-2采用的是运用反应系数法预算各种围护结构的反应系数(ResponseFactor),即预先计算出对于特定围护结构,在某一确定温度状况下,各种扰量(例如外温、太阳辐射、室内热扰、空调送风等)对房间负荷的影响,然后根据叠加原理(线性化假设)叠加成房间空调供暖的负荷,类似我们现在常用的冷负荷系数法。

DeST-h采用的是状态空间法对建筑整体直接求解,列出建筑各个构件(墙、楼板、窗、室内空气等)的热平衡方程,然后通过严密的数学推导,求解出各个房间中各种扰量(例如外温、太阳辐射、室内热扰、空调送风等)对于房间室温的影响系数。然后根据叠加原理(线性化假设)把各个扰量计算叠加成房间没有空调供暖时的温度以及需要的空调供暖负荷。

因为有以上不同,因此DeST-h具有以下技术特色:

4.1精确模拟建筑中各房间的室温状况

DeST-h是通过将各个扰量叠加得到房间温度的,除去空调热扰外所有扰量的叠加就是房间的自然室温(无空调采暖下的房间温度),在此基础上根据用户设定的房间温度计算出房间的负荷;而DOE-2在计算过程中是固定房间的温度,把各种扰量的影响通过反应系数叠加起来得到房间的负荷,计算的前提是由用户给定房间的温度,因此DOE-2无法给出在无空调采暖情况下的房间温度情况,对于房间温度事先无法确定的情况也难以处理。DOE-2通过不断的试算、迭代,也可以找到满足各种扰量下的房间温度,但计算的时间是无法接受的。

4.2精确模拟夜间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

在冬季或是夏季的白天,通风会给房间温度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人们一般不会主动地进行通风,此时DeST-h和DOE-2计算通风带来的负荷结果是相同的。但是,在夏季夜间,通风对建筑的热状况会有很大的改善。实际情况下,特别是在住宅建筑中夏季夜间主动通风十分普遍和重要,而此时空调一般是不开启的,也就是说无法事先确定房间的温度,对于DOE-2来说,这种情况就非常难于处理,如前面所述,它只能固定房间的温度进行计算,因此它无法对夜间通风对建筑热状况的影响作出很好的模拟;而DeST-h是通过各种扰量(包括通风)叠加得到房间温度的,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得到房间在各种通风情况下的温度,体现出夜间通风对白天房间温度的影响,因此它对夜间通风可以做精确的模拟。

4.3精确模拟邻室传热对各房间热环境的影响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暖改革,由原来的按面积收费改为分户调节计量收费,邻室传热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之一。DOE-2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只能计算出相邻两个房间的室温固定时的传热情况,而实际上引起邻室传热问题的原因是某房间供暖而另一房间不供暖,此时不供暖房间的温度无法确定,因此DOE-2事实上难以计算。由于DeST-h在计算中是列出了整个建筑的热平衡方程,因此对由邻室传热带来的各房间负荷、温度影响都可以进行精确的模拟。

4.4精确模拟间歇空调启停对于装机容量和运行能耗的影响

对于间歇空调,在空调关闭期间,房间的温度是不固定的,如前所述,DOE-2难以处理,无法得到在这种情况下的房间温度以及由于间歇运行带来的装机容量和运行能耗的变化。DeST-h则可以由用户随意设定空调的开停时间,当空调关闭时,在计算中就去掉空调扰量的影响,只考虑其它扰量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可以得到房间实际的温度,等空调开启时,间歇空调对房间负荷的影响也可以通过历史房间温度的变化体现出来,从而可以得到准确的空调装机容量和运行能耗。

4.5精确模拟内外保温对于空调供暖负荷的影响

内外保温对于间歇空调而言影响是非常大的,内保温与外保温相比,在空调间歇运行时,房间温度的变化比较快,更能满足人的舒适性要求,能耗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基于上面所述的理由,DeST-h在模拟分析这种情况下的建筑时,也具有很大的优势。

在住宅类建筑中,夜间通风、邻室传热、间歇空调以及内外保温等情况都是普遍存在而且对建筑热状况有较大影响的,同时对于一些不空调采暖的地区或建筑而言,房间的自然室温数据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DeST-h在上述这些方面,都拥有DOE-2难以比拟的优势。

DeST-h是专门针对住宅类建筑设计开发的,考虑了我国大多数地区住宅建筑的特点,并作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验证,在用户输入、结果输出方面都针对住宅建筑做了很多的优化,因此非常适合于住宅类建筑的热状况模拟。

5应用前景

由于DeST-h是全工况模拟分析的工具,运用DeST-h辅助设计可以对设计的质量有全年总体的量化的把握,可以分析小区布局、建筑几何结构、构件材料等因素对建筑能耗的影响,从而在整体上优化设计,节约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另外,DeST-h可以根据建筑情况模拟计算得到建筑的能耗,因此还可以作为建筑能耗的评估工具。目前,采用DeST-h模拟计算过的建筑已超过100万平米。

DeST-h集成了暖通空调行业的诸多先进科研成果,运用科学的模拟思想和方法,开创了该行业模拟技术应用的崭新局面,最终将会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改革我国暖通空调行业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为行业现代化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第3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1.比例和尺度

比例是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或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空间中体现为长、宽、高之间的比值。建筑环境形式的比例是一种重要的审美要素。根据审美经验,建筑物环境的形式比例存在相同比值关系的时候,整体感觉更和谐,更具有美感。尺度是指建筑环境给人感觉上的大小印象。尺度与建筑物的真实尺寸大小有一定的比例关系,但尺度与比例并不完全相同,审美原则的尺度是一种基于建筑物环境大小而产生的感觉。西方建筑环境设计特别推崇比例和尺度的美,著名建筑学家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特别强调比例的美学观。文化建筑设计中比例和尺寸往往密切相关,在进行环境设计的时候,应当反复推敲比例和尺度的大小,选择最佳值和最合适的搭配,提升文化建筑的美感。

2.均衡与主从

均衡是指在设计的空间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平衡关系。在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物体能产生视觉上的平衡感,在文化建筑的环境设计中,这种平衡感符合安全的原则,也能达到整体的审美要求。主从与均衡看似相同,其实存在很大区别。主从体现的是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即各组成要素在整体中所处的地位与所占的比重对整体效果的影响。主从设计可以有效避免设计作品松散和单调的现象。建筑设计中,主从和均衡往往也是相互联系的,过于注重均衡则无主从,过于主从则失去均衡。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均衡和主从产生的审美效果,从平面与立面、外部环境与内部空间、从局部到整体等各方面处理好主从与均衡关系,力求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

3.反复与韵律

反复是指以相近或者相同的构成单元按固定的规律出现。反复的设计效果体现为组成要素有节奏和秩序出现的美,一目了然,易于辨认。韵律是指形式要素引起视觉和心理上的律动效果,例如光线、色彩、材质、造型等合乎某种规律时给人的节奏感。反复和韵律并不相同,反复一般是某一要素简单重复出现,而韵律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条理性,但是二者都是最基本的构图原理,也是中国古典艺术中流行的构图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合理采用反复和韵律的构图方法,注重简单重复和韵律变化,能使文化建筑设计作品产生生动、活跃、协调、富有节奏的美感。

4.渐变与对比

渐变是指利用类似要素的微差关系进行连续排列而取得统一的形式。渐变设计往往用于对比悬殊较大的要素之间的过渡转化。渐变设计的关键在于基本比率的选择,一般选用等差或等比数列作为渐变比例。渐变的效果一般体现为优美的节奏感、强烈的韵律感和柔和、含蓄的视觉感。例如公园长廊设计往往采用规律变化的廊柱来获得的渐变效果。对比是指各形式要素之间的差异性。对比设计容易刺激人的感官,同时产生兴奋的审美效果。文化建筑设计中常采用此法使造型生动而富有活力。对比的形式主要是“量”方面的对比和“质”方面的对比。对比和渐变往往是成对出现的,渐变就是对了消除对比,而对比又体现了渐变的两个极端。在环境设计中,正确运用对比和渐变,能产生生动活跃而又不失柔和的审美效果。

二、结束语

第4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设计界良好的行内氛围,不仅需要业内人士的努力和维持,还需要政府政策的引导和管理。政府部门需要大力推广和支持,甚至落实到相关的使用规范和规定。而设计人员也应该积极响应这种需求,探索研宄传统建筑装饰材料更好的使用方法和用途,要多作出符合环保要求和理念的设计作品。

1.1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人口增长和工业高速发展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己经成为人类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草案;1998年我国发表的《和平与发展》的白皮书,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诠释,并将其作为基本国策推行至今。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1.2根据国情制定可行政策

我国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制定了相关政策,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目标,是以“健康、环保、安全”为原则和方针,尽可能选择最佳的建筑材料,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损耗,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线,打造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环境。

二、继承传统历史文化,发挥传统建筑材料审美性

现代文化水平的发展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的进步,各种新型的材料技术层出不穷,而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并没有被完全取而代之,恰恰相反,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下传统建筑装饰材料获得了更好的应用空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设计人员在设计中比较热衷的装饰材料。对与传统的历史文化我们当然要继续的传承下去,但一定不应该照搬照抄。意大利著名设计专家罗斯特.节德曾经说过:‘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将其与现代设计理念完美融合起来,在没有直接使用传统元素的情况下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传统气息。’从此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刻意模仿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我们虽应该尊重传统,更要设法注入我们创新理念,营造激发新的生命力。

三、利用科学技术支撑,深化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生态发展

人类一直享用着自然环境给予我们的物质财富,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好人口数量的增长,自然资源也日趋紧张,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社会问题。当前国内设计领域开始重视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二次使用问题,许多设计师已经开始考虑如何将使用过的材料增添新的生机和使用价值。

3.1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保育

3.1.1石材虽然是一种十分丰富的自然材料,但是却也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之一。人们曾经肆无忌怠的进行开采,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直到近代环保观念的兴起,才重视对山体采石的保护工作。我们要提高自身的环保观念,重视山体资源的保护工作,树立正确的保护意识,维护山体自然植被,不仅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还能够提高植被覆盖率,为我们的后代造福。

3.1.2木材、钢材、塑料、水泥是最重要的四种建筑材料,只有木材是可再生的资源,但过度的砍伐也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木材消费和环保的工作并不是一对矛盾体,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合理釆用树木种类和科学的植树造林,可以实现环保与消费的和谐发展,有效化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3.2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绿色生产加工

传统建筑装饰材料在开采的过程中,要涉及到运输、清理、打磨、切割等工序,在这些开采的环节我们可以设法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如在石材爆破过程中尽量采用最佳爆破方案,降低炸药对山体的负面影响;根据石材特性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案和技术,提高石材的荒料率;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注意对材料的进一步保养和维护工作,以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3.3废旧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

建筑领域一直都比较重视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在我国的景观园林的建设中,经常会看到使用一些废建筑材料铺出园中小径,组织成各种精美的图案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各种建筑废料也在大大的增加,这些建筑的废料只要通过处理,很多都可以焕然一新,发挥新的价值。二次利用的建筑废料,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还能节省很大的成本,现在己经达到很多国家的推崇。

四、创造性探索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设计内容

我们在探索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时,不应该在过于传统设计的方法和技巧,而是真正要从设计的理念上寻求传统建筑装饰材料的突破,以全新的思想来指导设计工作。

4.1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在探索建筑材料方面,了解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特点尤其突出。首先,建筑装饰材料的艺术性主要体现不同材料的色彩、外形、质地和搭配等方面,通过设计对不同类型、造型的材料的重新组织排列和构图呈现给人们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这就是艺术的熏陶。其次,技术是转化物质的方法和技巧,可以将物质提升到一定的标准,技术的进步与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材料的技术性涉及到方方面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的创作是需要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可以大大提高的创造效率。

4.2实践是创新之本

任何的工作都需要实践,而实践又是创新的源泉,在设计的领域设计师都会面对创新的问题。那么让我们反思一下,在设计中运用的材料,是否做过材料的建造实验和实际研究工作。众所周知,设计师经常与设计图打交道,但是却很少到施工现场掌握施工全过程。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应该亲临现场去感受它,如我们熟悉的建筑师康德斯、安藤忠雄等,都曾游览世界各地优秀建筑。可见,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做基础,再加上丰富的理念和创意,而更应该是一名不断思考的学习者。

五、总结

第5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1.1理念认识存在误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多,加之政府的宣传与教育,低碳理念、可持续发展早已被人们所熟知,但是普通公民,甚至是一些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对低碳建筑的认识都或多或少存在偏差,大多数人都认为发展低碳建筑就代表着回归“木屋瓦舍:,不能够建造高楼大厦,这种错误的理解阻碍了低碳建筑的发展,也将低碳建筑的发展方向定位为“复古”,没有意识到技术创新是低碳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巨大推动力。还有一些人错误地将低碳建筑与节能建筑等同起来,这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差别,低碳建筑致力于实现实质性减排,这个减排量必须能够实际测量,而节能建筑的减排量只是个模拟值预测值,在实际中可能会排放更多废物或者消耗更多的能源。

1.2技术支持有待改进

技术创新是低碳建筑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只有不断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才能够不断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低碳建筑产业发展的可能性。但是目前,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前期研发资金和人力不足,收益前景不确定,缺乏企业的支持;二是高校及专业研究机构偏重理论,没有明确技术应用的低成本、市场化的导向,忽视了如何将技术创新转变为现实生产。

1.3配套制度出台滞后

我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目标的落实,低碳产业、低碳建筑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国家制度。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承担着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保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任务,但是我国对建筑业的调控是有所保留的,近些年,政府开始大力调控房地产,但主要针对的是房价,尚未建立起低碳建筑的鼓励和保护制度。

2.促进低碳建筑发展的有效措施

2.1深入普及低碳理念,发挥各方积极作用

为了使社会公众更为透彻地理解低碳以及低碳建筑的理念,政府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培养公众的低碳生活意识,使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进行环境保护,减少能源消耗。政府要鼓励专业化、商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参与到低碳建筑管理中来,使建筑企业和专业化的能源服务公司进行合作,实现双赢,同时起到更好的环保效果。政府还要鼓励社会资金向低碳建筑行业流动,鼓励低碳建筑的发展,促进建筑产业的转型与升级。

2.2积极开发新技术并合理采用

我国应当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低碳建筑的强大推动作用,积极吸取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鼓励自主研发。政府可以鼓励个人和社会团体进行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为其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并指导建材和建造企业进行应用。技术创新对低碳建筑的发展十分重要,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建筑企业还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尽量多地利用自然条件和较为简单的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与改造,达到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2.3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机制并提供相应发展条件

不断制定与完善低碳建筑的鼓励和保护制度是保证低碳建筑发展的根本,因此,我国要加强在设计、招投标、建造、使用、拆除过程中的全方位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并制定统一的监管标准,这一标准可以在德国DGNB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以适应我国的国情,也有助于和国际接轨。为了更好地促进和推广低碳建筑的发展,我国要完善并建立起低碳建筑的市场体系,还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自己的数据库系统,对不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能耗量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实现标识和追踪,从而为企业选择最佳的建造方案以及实现政府监管提供有效的依据。

3.我国低碳建筑的发展前景预测

3.1出现低碳示范建筑

在推广低碳建筑的初期,建立一些低碳示范项目,例如碳的办公场所和低碳的公用建筑等,可以强化公众的低碳节能意识。政府可以和房地产企业进行合作,结合政府在政策、市场上的优势和企业在资金、技术上的优势,推出一些列受到市场认可的低碳建筑产品,利于建筑的利益相关者更好地接受新的建筑法规和新的建筑设计理念。

3.2从规划设计开始注入低碳理念

低碳建筑能够真正实现低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师的规划设计,因此从低碳建筑项目提交建议书直到规划选址,整个过程都要贯穿低碳节能的理念,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建筑物的碳排放量。因此在未来,低碳建筑的设计会更多的考虑建筑的环境属性,对建筑材料进行高效率的利用和多层次开发,提高对建筑空间的利用率,还可能出现立体绿化网络体系和屋面的节能设计。

3.3推广节能公司模式

第6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关键词:室内环境污染;人体健康;控制措施

目前建筑室内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有七成以上的时间留在家中、办公室或处身其它室内环境。室内环境的污染可导致身体不适(例如头痛、眼睛痕痒、呼吸困难、皮肤过敏、疲劳或呕吐等),而在工作中,更会引致高缺勤率及低生产效率。孕妇、儿童、工作压力大的白领、老人、患有呼吸系统或心脏毛病的人更会较易受到不良室内环境质量的影响。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室内的环境污染以及一些防护措施。

1污染的来源

室内环境污染物的来源非常广泛,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建筑物自身污染。此类污染正在逐步检出,一种是建筑施工中加入了化学物质(如北方冬季施工中加入的防冻剂,渗出有毒气体氨);另一种是地下土壤和建筑物中石材、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氡。

(2)室内装饰材料及家具的污染。这是目前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方面。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以上物质都具有相当的致癌性。

(3)室外污染物转移到室内。主要包括:①地层中故有的,如氡及其子体;②地基在建房前已经受到的工农业废弃物的污染,而又未得到彻底清理,如某些农药、化工燃料、重金属等;③质量不合格的生活用水,淋浴、冷却空调、加湿空气等,可能存在各种致病菌和化学污染物,如军团菌、苯等;④人为带入室内,如将工作服带入室内,另外干洗的衣物带回家后可释放四氯乙烯等挥发性有机物,养猫养狗养鸟也带入有害生物污染物;⑤从邻近家中传来的厨房油烟或下水道的腐败气体进入室内;⑥室外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以及飘尘侵入室内。

(4)燃烧产物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做饭与吸烟是室内燃烧的主要污染,厨房中的油烟和香烟中的烟雾成分及其复杂,目前已经分析出3800多种物质,他们在空气中以气态、气溶胶态在。其中气态物质占90%,他们中有许多物质具有致癌性。

(5)家用化学品和床上用品的污染。人类日常使用家庭卫生用品,如消毒剂、干洗剂、香水、洗涤剂,蚊香等,可产生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甲苯、二甲苯等有毒物质;人类使用的化妆品、纸张、纺织纤维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被褥、地毯中孳生的尘螨、细菌会诱发皮肤过敏呼吸道等疾病。

(6)人本身带来的污染。人体自身的新陈代谢以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成分也是造成室内污染的一个原因。例如人每小时可呼出25升CO2,人肺可排出25种有毒物质,除此之外,人体还会通过呼吸道、皮肤、汗腺排出各种病毒和细菌。

(7)家电和办公设备的污染。家电及现代办公设备,如冰箱、电视、电脑、打印机等,可产生四氯化碳、四氯乙烯、乙苯、苯等有毒物质;而且产生的噪声、静电、电磁辐射等带来的室内污染已逐步上升。

(8)全封闭建筑物设计带来的污染。全封闭建筑物设计带来新风量的不足,使室内有害气体大量积累难以消散,加剧室内污染程度。特别是空调房内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易使室内的细菌、病毒、霉菌等大量繁衍。

2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污染物对人体的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致病因素的头疼、焦虑、失眠、孕妇流产、哮喘、肺炎、皮炎、咽喉炎、过敏、眩晕、食欲下降、遗传物质突变等等恶疾,现在认为:甲醛、苯、甲苯、二甲苯、苯并芘、氨、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臭氧(O3)、可吸入颗粒物、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细菌、氡、家电辐射、室内温度、湿度等等,这些环境污染因子相互作用,构成我们居室的小环境安全程度的大小。并通过呼吸、进食和皮肤接触对我们的肌体发生作用。暴露在这样环境里的时间的长短,污染因子强度的大小也直接导致受害人的疾患爆发时间和轻重程度。下面列举一些主要的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1)室内装修产生的甲醛和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对人体的危害。这是目前室内最主要的一类危害。甲醛是一种无色但具有强烈气味的刺激性气体,对人的眼睛和呼吸系统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其症状主要表现为流泪、打喷嚏,甚至出现结膜炎、咽喉炎等,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细胞具有强大的破坏作用,能致人死亡,甲醛对人体还有很强的致癌作用,并且还是导致胎儿畸形和妇女不孕的潜在威胁物;挥发性有机物(TVOC)主要包括如芳香烃(苯、甲苯、二甲苯)、酮类和醛类、氨和胺类、卤代烃、硫代烃、不饱和烃类等,能引起人体免疫功能失调,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嗜睡、无力、胸闷等症状,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使人食欲不振。

(2)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电磁辐射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害,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细胞增殖,能影响人的生殖系统,表现为男性质量降低、孕妇自然流产和胎儿子畸形等,还能影响人的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失眠等,电磁辐射还是造成儿童白血病的原因之一,并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静电可使人体受到电击,严重时还可引起痉挛,静电还可引起信号失误、控制失灵,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

(3)生物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细菌和病毒均属于微生物,建筑室内一般存在着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结核杆菌、脑膜炎球菌、流感病毒、麻疹病毒等这几种细菌和病毒。尘螨是一种强过敏原,它随着人们的卫生活动如叠被等飞入空气中,被吸入人的肺内后,可诱发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肾炎和过敏性皮炎等。

(4)放射性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室内放射性污染主要是氡的污染,房基的土壤和岩石中释放的氡气通过泥土地面、墙体裂缝、建筑材料缝隙渗透入房间;建筑装饰材料如水泥、石材、沥青等,本身含有微量放射性元素而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氡气;天然气也是室内氡的来源之一。人体吸入氡后,衰变产生的氡的短寿命子体呈微粒状,进入呼吸系统堆积在肺部,沉淀到一定程度后,会损坏肺泡,进而导致肺癌。

3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的措施

(1)建筑的选址要合理。新建房屋选址,首先考虑的是作为地基的地质环境质量如何,历史上是否有地质变化和含有有害元素的记录,假如有记录,要弄清这些数据的变化规律、现在的状态以及发展前景预测;再就是新房屋周围的大的环境质量怎么样,比如了解经济发展规划,可以避开一些污染企业产生诸如噪声、异味、烟尘和辐射源等的影响;参考社区发展前景,对于水源、河流、湖泊、绿化、植物种类、区域小气候等的影响,有一个全面的考虑。

(2)选择环保的装修材料和家具。室内材料主要包括石材瓷砖类、胶漆涂料类、木质板材类等,这是造成室内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选用石材时要注意放射性物质的危害,在选择胶漆涂料和复合地板、胶合板,纤维板、大芯板等装饰装修板材及家具时,应把甲醛和挥发性有机物释放量作为选择的主要条件之一。尽量选用无毒和少毒的材料,最好是选择天然材料或接近天然材料的产品。总之,室内装修材料的选用不能只图便宜,要尽量使用经过有关部门认证的绿色环保合格产品。

(3)采用合适的空气净化技术。目前的室内净化技术主要包括:以活性炭作为吸附介质的吸附法,这种办法成本低廉,无毒无副作用,但是见效较慢,可以作为室内空气轻微超标的房间长期治理采用;以TiO2为催化剂的光催化氧化法,这种技术对于大部分室内有机物有很好的降解作用,但是在污染物浓度低和非紫外线照射下催化反应效率较低;臭氧氧化技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这一技术已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生成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高压电负离子,利用高压电离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办法,这种办法有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的特点,可以作为室内定期集中治理的一种措施。

(4)室内种植花卉植物。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花卉对室内不同污染物的吸收作用不同,其中较强吸收甲醛的花卉有吊兰、芦荟、非洲菊、虎尾兰。能吸收苯类物质的花卉有长青藤、铁树和类,它们不但能吸收存在于地毯、绝缘材料、胶合板中的甲醛,还主要吸收隐匿于壁纸或封闭在墙体中不易清除、而对人体肾脏极为有害的苯类化合物,能分解其他有害气体的花卉有巴西铁、雏菊、万年青等,可有效消除三氯乙烯、硫化氢及乙醚等有害气体。红鹤花可吸收存在于化纤、油漆中的氨。

(5)科学使用家庭或办公电器。①尽量远离电磁场源,使其影响相对减弱。②限制在电磁辐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减少其对人体的危害。儿童处于发育期,尤其需要注意。③安装防护装置,削弱电磁辐射的强度。④不用不合格或不合适的产品。⑤食用具有抗辐射、保护视力、抗疲劳、具有补充脑力营养素的保健食品。

(6)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①要充分发挥抽油烟机的功能。无论是炒菜还是烧水,只要打开灶具,就应把抽油烟机打开。②马桶冲水时放下盖子,平时不用时尽量不要打开。③勤晒被褥,换下来的衣服要勤洗,不给微生物提供繁殖的空间。④在打扫卫生时,有条件的最好使用吸尘器,或者用拖把和湿抹布,避免起灰尘。⑤经常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的家庭,最好能启用一台换气机,或定期开窗通风。

第7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 新媒介技术传播 理论实践困境

一、新闻专业主义的产生、定义与分歧

新闻专业主义形成于19世纪90年代的美国①,在美国政党报刊瓦解后,报业媒体越来越关注经济利益,以普利策与赫斯特之间的黄色新闻大战为代表,报刊越来越低俗化、商业化。与此同时,要求新闻公平客观独立的呼声也日益高涨,新闻专业主义作为煽情主义与商业主义的中坚力量,在各自的博弈中逐步确立。慢慢的,客观报道的技巧变成了一种信念、标准、一种价值观,也成为一种程式②。上世纪90年代后,新闻专业主义已成为西方新闻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之一。

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理想的新闻理念,是新闻从业者在采写新闻报道、传播新闻信息过程中向受众呈现出最贴近新闻事实的职业要求。该理念涉及到媒体社会角色,新闻工作的基本性质,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和身份认同,新闻实践的行业规范和评判标准等方面的理念。③在坚持媒体及从业者独立自由的前提下要求其对新闻事件做客观公正的报道,服务公众利益,承担起媒体的社会责任。阿特休尔在《权利的媒介》中说:“新闻专业主义就是指,新闻媒介摆脱外界干涉,摆脱来自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新闻媒介为实现‘公众的知晓权’服务;新闻媒介探求真理,反应真理;新闻媒介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④

在新闻实践操作层面上,新闻专业主义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理念与实践的分裂这一深层矛盾。新闻专业主义自身具有难以摆脱的理论困境:新闻专业主义赋予新闻自由过于宽泛的界定,尤其是对其绝对性和相对性、合理空间和必要界限、主体道德自律和外界必要制约等几组对立的命题都尚未有完善的理论加以科学界定。⑤因为新闻专业主义强调绝对的客观、中立报道,而现实操作层面只能实现相对的客观,新闻从业者在力求客观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甚至是在日积月累的工作中形成的固有的框架设置等都是影响客观报道的因素。无论是在政党控制下的报业还是适应商品社会产生的报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一定限制,新闻媒体不可能实现绝对意义上的自由独立。

二、新媒介环境下媒体传播特征及表现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以数字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集互联网、电视、手机于一体的全方位、多媒体、互动性传播对传统的媒介生态环境形成了强烈的冲击,极大改变了信息传播格局,在新的媒介环境变迁下,媒体的信息传播表现出新的特征。

在当今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中,新媒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打破了传统的单对多传播模式,形成了多对多,单对单的传播模式;由原来的点到面的传播发展为点对点、面对面的传播,在丰富了传播内容的同时扩大了传播的范围。在全国两会报道中,受众见证了微博的力量,它以短小、迅速、及时、广泛、互动传播优势将受众、媒体、两会代表紧密联系起来。这种社会媒体(social media)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的新闻线索,利于进行深度报道;新闻当事人、评论家等的观点评论也为传统媒体广泛引用,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但也对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严峻的挑战。传播渠道及信息接收渠道的多样化使受众接触海量化的信息,海量信息的存在增加了信息真实性判断的不确定性,对媒体及从业者坚持新闻专业主义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海量的网络信息加剧了新闻真实性甄别的难度,这是对新闻记者专业素养的考验。在海量的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极易被“埋没”,而虚假信息也极易盛行,对信息真假的甄别加大了对新闻记者专业技能的要求。

三、新闻专业主义遭遇的现实困境及思考

新闻专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于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要求媒介及从业者对公众服务并负责,坚持自律与他律,但新闻领域的自律与他律和独立自由本身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客观性是指依据事物的是非曲直如实报道现实;客观化是依据人为的意识形态宣传来对现实进行虚构。⑥因此,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客观,客观报道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坚持新闻专业主义理念报道并非片面地强调绝对的客观,因为这是不可能达到的一种反应事实的状态,而是反映现实的一个过程,我们能追求的只能是相对的客观。新闻专业主义理论的困境直接导致了新闻从业者的实践困境,其标准不是绝对化的要求,而是从事实践的过程中力求达到的相对的标准。

在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中我们了解到,整个大的社会结构是由相对独立自主的小社会构成的,每个小的社会都有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但又受其大的社会结构的制约。“新闻界是一个小的独立的小世界,有着自身的法则,但同时又为它在整个世界所处的位置所限定,受到其他小世界的牵制与推动。说新闻界是独立的,具有自身的法则,那是指人们不可能直接从外部因素去了解新闻界内部发生的一切。”⑦新闻界受到了来自政治方面、经济方面、受众方面、以及来自新闻界内部的制约,这些因素相互抗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新闻人所需面对的复杂的媒介环境。来自政治的压力,对经济的过度依赖,受众的期待,同行业的激烈竞争,使得新闻工作者追求新闻专业主义成为了一种理想,现实的困惑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该理念产生质疑。

政治领域对新闻界的控制体现在多方面,即便是在提倡独立自由媒介环境的西方国家,官方也是通过各种渠道控制影响媒体。西方国家主要是通过发言人制度、新闻检查制度等控制消息来源或者控制舆论引导。我国的新闻管理体制是“事业单位,企业管理”,该体制是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而做出的调整。事业单位的性质使得政府可以统一媒体舆论导向,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是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做出的适应性调整,它折射出了政治及资本对媒体的控制。

资本对媒体的控制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在以媒体是社会第四权力自居的西方社会,近几十年来,市场导向新闻学(market-driven journalism)正在盛行。市场导向新闻学是指新闻机构的市场取向,建基于找出或者制造出一种消费者的渴求,而新闻传媒的任务是独一无二地满足传媒消费者的需要,新闻最终成为彻头彻尾的商品。⑧在市场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各大媒体为占领市场份额,迎合受众的需求,新闻越来越低俗化、娱乐化、庸俗化。策划新闻事件大行其道,越来越背离新闻专业主义的宗旨。资本的渗入还体现在广告的介入,广告是媒体尤其是报刊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无形中影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越来越多的软广告见诸于媒体,足见资本对新闻界的控制。

在新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媒体组织内部严格的操作流程及受众的阅读期待构成了影响新闻采写客观中立的隐形因素。新闻产品的正常生产得益于媒介组织内部严密的采写、编辑、发行流程,媒体机构内部的等级体系划分使得新闻记者各司其职。记者不可能采写不在视线范围以内的事件,也不会采写超越自己领域的事件,这是媒体组织内部对新闻从业者的束缚。另外,在争夺眼球效益的竞争中,为应对同类媒体的竞争,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已发生改变,最大限度的迎合受众使新闻媒体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庸俗化、低俗化、虚假化,这与新闻从业者应坚持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背道而驰,从业者在面对大的社会环境时,也只能适应性地妥协,这便是新闻专业主义很难走出的困境。

对于新闻人应坚持的专业主义的困惑与探讨伴随着它的产生而存在,它有其产生的社会地域文化背景。对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与实践需结合我国不同的环境背景而加以本土化。需在考虑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前提下考虑不同媒体的定位、不同受众的需求,而非绝对的新闻专业主义教条化。新闻专业主义追求的客观中立并非绝对的客观中立,绝对的客观是做不到的,新闻人应在报道新闻事件时尽最大努力还原客观事实,做到相对的客观,这是秉持专业主义的新闻人应具备的品质。■

参考文献

①塔奇曼 著,麻争旗、刘笑盈、徐扬译:《做新闻》[M].华夏出版社,P7

②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93

③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J].《新闻学研究》(台湾),2002(71)

④⑥J・赫伯特・阿特休尔 著,黄煜、裘志康 译:《权利的媒介》[M].华夏出版社,P282、148

⑤吴飞,《新闻专业主义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398

⑦皮埃尔・布尔迪厄 著,许钧 译:《关于电视》[M].辽宁教育出版社,P44

⑧苏钥机,《完全市场导向新闻学:〈苹果日报〉个案研究》[J].《大众传播与市场经济》,炉峰学会出版社,P21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