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学前教育实习生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前教育实习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前教育实习生

第1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 教育实习 师范生 学前教育专业 高校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提出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巩固、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在模拟或真实教育情境中感受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逐渐成为一名幼师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过程。①然而,在教育实习中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如教育实习的功能单一,时间偏少,形式单调,要求不够完善,管理趋同。②实习生管理幼儿方面欠缺,组织幼儿园一日生活、教育教学活动能力有待提高,组织调控能力不足,教育机智不足等。③鉴于此,本文抽取杭州市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调查当前教育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以期为改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现状提供依据。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杭州市两所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大二、大三、大四的310名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由于大一学生还未真正参加实习,故不列入研究范围。访谈对象:幼儿园教师5人、实习生7人。

2.2 调查方法

2.2.1 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由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两部分组成。封闭式问题由教育实习的作用、实习前期准备、实习过程开展(人际交往、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和观察)、实习评价反思四个维度组成,共计19题。开放式问题包括“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所在院校实习体制的看法”与“对于所在院校培养方案的看法”两个问题,目的在于研究杭州市两所高校不同的实习体制和培养方案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各方面的影响。

问卷采用集体施测:两所高校共发放问卷375份,有效问卷共计310份,占82.67%。

2.2.2 访谈法

自编访谈提纲,对7名实习生和5名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随机访谈,目的在于对问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以及对其未能反映的问题进行补充。

3 结果和分析

3.1 实习生对教育实习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

96.13%的实习生都肯定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重要性,且高达99.35%的实习生都认为教育实习自身获得了经验、能力、专业理论性知识、人际交往等等各方面的提高。此外,由于条件有限,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都需要独立生活。因此,教育实习无形中还提升了实习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3.2 不同年级间实习生的前期准备情况差异

对实习生而言,教育实习的前期准备一般分为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心理。教育实习前期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到教育实习能否顺利开展。根据对两所高校的实习前期准备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两所高校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两两多重比较发现,大二和大四的实习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大三和大四的实习生存在极显著性差异,其中大四实习生的实习前期准备情况最好。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四的实习生专业知识丰富,对自身未来发展也有明确和清晰的定位,因此,大四实习生具一定目的性,准备情况也相对较好。另一方面,低年级段的实习主要是以见习为主,实习对于实习生本身的能力要求较低,故实习生不会进行过多的准备,而这也导致了低年级段教育实习流于形式,没有对实习生起到实质性的帮助。

3.3 两所高校的不同年级的实习过程开展情况差异及实习生最需要提高的能力差异

3.3.1 实习生自身因素

不同年级的实习生在班级管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

3.3.2 教育实习体制不完善,实习生活环境不理想

高校A和高校B各有62.33%和92.47%的实习生认为实习体制合理。针对高校实习体制合理性的问题,我们将从教育实习时间、形式、实习计划的侧重以及实习生活环境等四方面进行分析。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对于教育实习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时间过短达不到实习目的,过长又会使实习生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根据对问卷中开放性问题进行整理分析,高校A基本为每年一次,每次一周至三个月不等,而高校B的实习则以“全实践”,即每周去幼儿园半天为主。笔者在访谈中发现,部分高校A实习生认为大四实习三个月过长,相反,高校B的大部分实习生都觉得所在高校的大四实习时间较为合理。过长的实习时间一方面会与考研、考编等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又容易使人产生职业倦怠感。如何把握一个度,做到充分调动实习生积极性,是当前高校在制定实习体制时所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实习形式的多样性有助于实习生从不同方面积累实习经验,完善自身。据调查显示,两所高校的实习生的实习整体现状及其人际交往、班级管理、教育教学及观察等四个维度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s

另外,实习生活环境也会对教育实习质量产生影响。高校A位于杭州市郊区,而高校B位于杭州市区内,而实习幼儿园都在市区内。故在实习过程中,相较于高校B可以往返的便捷,高校A的实习生住宿基本上都会安排在幼儿园内(打地铺)。因条件简陋,不少实习生因此而感冒。身体一旦出现不适,实习的质量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实习生活环境会对实习的质量产生间接影响。

3.3.3 高校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实习生最欠缺的能力是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这与幼儿园一日活动设置的侧重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关。一方面,高校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技能。以高校B为例,技能方面课程学分36个,仅占总学分的21.2%。另一方面,课程的开展与实践也存在脱节现象。以高校A为例,五大领域教法课中艺术领域课程是大三第二学期才开设的,但在大二实习过程中实际已涉及到艺术活动的开展。笔者在访谈中发现,由于缺乏相关技能知识,许多实习生只能以模仿他人为主来设计教案,从而弱化了相关的教学技能。

3.4 实习评价反思的问题

67.09%的实习生认为自己经常进行评价反思。但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其实大部分实习生的评价反思并不到位。

首先,实习生对于实习评价的认识不足。教育实习的评价分为教育活动的评价与教育实习的自评、互评以及园方给予的评价两大块内容。而教育活动的评价就评价目的又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教学活动的方案制定)、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况)、终结性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整体性评价(教学活动的综合型评价)四大类。④多数实习生认为评价反思是实结和评课记录,其中存在以偏概全现象。其次,忽视了实习反思的重要性。多数实习生认为实习的评价等于反思,但其实不然。最后,不少实习生并没有记实习日记的习惯,实习日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4 对教育实习的建议

4.1 重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和实践观

幼儿教师承担着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的重要使命。鉴于此,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实习,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非常必要的。高校应在学生实习前,系统地对进行培训和辅导,帮助实习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做好实习前期准备,从而使教育实习真正发挥作用。

4.2 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习准备分为远期(德行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近期准备(心理、技能和物质)两方面。④只有充分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实习。此外,在实习前,所在院校还应进行充分的动员工作。

4.3 完善教育实习体制,提升实习效果

目前,实习体制存在实习形式过于单一,忽视教研培养,实习管理和评价方式趋同,实习时间不合理等问题。⑤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认为:首先,实习形式可以在保证监督、指导到位的情况下向多元化的形式转变,如采用“顶岗实习”、“模拟实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其次,实习生可参与到幼儿园教研中去,尝试帮助幼儿园完成相关研究成果。这样既可以拓宽实习生的视野,提升实习生的创造力,又可以给幼儿园提供资源。再者,增设实习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环节,并以此作为教育实习的评价依据。此外,院方和园方应加强联系,共同进行实习管理和评价。针对时间安排方面,大一阶段每周半天,见习为主;大二阶段每周一天,以小组阶段参与到一日活动中;大三阶段每周一天,两两分组,独立指导一日活动;大四阶段为一个月的连续性实习。

4.4 改进课程体系设置,完善相关培养方案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是以“教育学和心理学”为主干学科及五大领域内容,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建议课程体系可通过以下几点完善:首先,增加艺术类课程比重,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其次,增设选修课程种类,帮助学生扩宽知识面,增加求职竞争性;再者,调整相应教法课程的开课时间,做到与实习时间相适应;最后,加强实践课程,拓宽实践内容。除传统教育实习外,高校还应增加园长及特级教师讲座、教法课实践、模拟上课等形式,丰富学生实践经验。

4.5 做好实习反思评价,积累实习经验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模式,反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习日记是做好实习反思评价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培养实习生批判反思的能力;帮助实习生理清思路、调整心态;有助于增强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⑥

*通讯作者:武建芬

本文系杭州师范大学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成果、杭州师范大学教改课题“基于学生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重构”和“杭州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教师支持计划资助”项目(编号HNUEYT2011-01-002)成果之一

注释

① 张文娟,庞云凤.学前教育专业实训策略[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1.

② 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和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9(3):122-124.

③ 李青.幼儿园实习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小学科学·教师,2010(3):113.

④ 步社民.幼儿园教育实习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7.

第2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声乐教学;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79-02

2016年4月18-29日,笔者带领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2014级大专实验班3班和4班的学生到天津市河西区第二十六幼儿园进行教学实习。这是该院2014级大专班学生的第二次教学实习。之所以组织这次实习,首先是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未来的幼儿教学工作中如何组织教学,找出自己在幼儿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是要通过学生的幼儿园实习,检验教师在学前声乐教学上的成果。

一、问卷调查

为了摸清学生们对这次幼儿园实习的亲身感受,笔者于实习结束后的第10天(即2016年5月9日),对包括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在内的所有参加此次到不同幼儿园实习的136名大专班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了解学生们实习时的亲身感受,找出我们在声乐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使声乐教学改革更有的放失。

(一)请列出您在音乐教学中的最大困惑(2-3个)

图1数据统计表明,实习学生中,感到节奏感差的占19%,音准差和跑调不敢唱的占16%,弹唱技能掌握不够娴熟、儿歌表演能力差的占11%。以上三方面统计数据相加表明,46%的实习学生基本功还很薄弱。

其实,学生们在幼儿园实习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说到底还是因为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脱离实际,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单一,没有切实研究教学对象。本来学前教育专业应特别着重对3-6岁的学前幼儿进行教学研究,但教师们没有在幼儿园的实际工作经验,更没有切切实实地研究过学前儿童的特点,有些教师虽因调研工作的需要,临时到幼儿园体验过对幼儿的音乐教学工作,但这也只是“走马观花”。从如今学前声乐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上看,基本上是沿着培养专业歌唱演员的模式进行教学,因而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到幼儿园实习或毕业后到幼儿园工作会有诸多不适应。若想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下定决心,对学前声乐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改革。

(二)您认为您在幼儿音乐教育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图2数据统计说明,即将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儿童歌曲表演唱、律印⒁衾钟蜗贰⒁衾只疃设计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其中深感音乐活动设计能力不足的学生高达29%。这也更真实地反映出学前声乐教学工作与幼儿园教学实际严重脱离的问题。

上述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并不只是培养学生会唱若干首歌曲,而是要让他们在毕业后,成为一个具备较高乐曲欣赏、儿童歌曲表演等能力的幼儿教师。声乐课学习不只是单一教学生唱歌的技能,还包括音乐欣赏技能、用身体动作感受音乐律动的技能、分角色扮演歌曲人物的表演技能、用打击乐器体验音乐的综合技能,只有很好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自如地完成幼教音乐教学工作。鉴于此,作为学前声乐教育的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要求,为培养幼教专业的音乐技能型人才做出贡献。

(三)您迫切需要提升的专业能力有哪些?

如图3所示,学生迫切需要提升的能力有组织教学能力(占37%)、设计能力(占18%)、自主发展能力(占10%),合计为65%,其他占19%。图3统计数据表明,我们在声乐课堂上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得不够充分,没有给学生提供更多教学实践机会。简言之,由于现今声乐教学理念较陈旧,方法较落后,不能满足目前学前幼儿音乐教学所需,因此,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毕业生反馈

5月23日-6月3日,笔者带领另一批实习生再次来到河西区第二十六幼儿园进行实习,并进一步深入了解本园特点。借此机会,笔者同从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毕业数年、如今在该幼儿园任教的三位教师进行了交谈。王老师告诉笔者:“上学的时候,没有好好学习乐理知识,导致钢琴不敢弹,歌曲演唱跑调,节奏节拍搞不懂,音乐课程不敢上,更甭说打击乐教学了,碰都不敢碰。”韩老师和张老师也向笔者谈起,“声乐课没有学明白,不知道怎么发声,自己一唱就跑音,真的挺影响教学的,真想找个好的声乐老师再好好上上课,整明白这些问题。”通过这三位已工作五六年的老毕业生的反馈,说明了天津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在过去的声乐教学中确实存在较多问题。

除了因教师们在声乐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缺失,使得一些学生在毕业后工作能力显得不足之外,也与部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未能以较高标准要求自己有关。例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唱歌技能时,只注意记歌词而忽视对歌曲旋律与节奏的理解和把握,在学唱中“偷工减料”,对歌曲的旋律走向和节奏特点并不在意,以为能应付考试就可以了。可是,当他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马上感到对工作难以胜任,并为此后悔不已。毕业生的反馈也提醒我们,对声乐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势在必行。

三、把音乐形式要素贯穿于音乐教育活动中

如何将声乐演唱恰到好处地融入到幼儿音乐教育中,关键是要把握好音乐形式要素。音乐形式要素包括节奏、旋律、力度、速度、曲式、织体、音色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在音乐形式要素上的关注点是其样式,而非每一要素的概念,只有多关注形式的样式,才能了解学前儿童的音乐感受或音乐趣味的发展特征。

对学前儿童来说,音乐学习首先是一件有趣的事,如果学习环境与内容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就不能触动他们的感受系统,学习也就陷入被动。

从音乐本体特性角度来说,再现性的音乐是幼儿的最爱。所以,歌曲比器乐曲更能吸引幼儿,在所有歌曲中,具有故事情节的歌曲又是幼儿最感兴趣的。边歌唱边表演和角色扮演是幼儿莫大的享受。河西区第二十六幼儿园张老师的《小小理发师》唱歌课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照片1 小朋友边唱边表演《小小理发师》

音乐课刚开始的时候,张老师要求小朋友们复习歌曲《小小理发师》。在孩子们熟悉了歌曲以后,张老师提问:“这首歌曲中有几个人物啊?”小朋友们积极抢答“理发师和剪头发的叔叔。”张老师又问:“我们一起玩《小小理发师》这个游戏,谁来扮演其中的角色?”小朋友们积极举手,表示愿意参与角色扮演。张老师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专门准备了梳子、安全剪刀、衣服等道具。照片1是两位小朋友边唱边表演的画面,孩子们表演得多好啊!这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龄前儿童在德、体、智、美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我国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声乐教学工作者,对促进学前教育中“美”的教育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因为声乐教学就是通过词曲和音色对孩子们进行情感美和道德美教育。然而,在当今的学前教育声乐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将声乐教学的美育功能展现得更充分。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第3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教育哲学;生命教育;生命

“教育是最具生命的事业,生命是完整的,是自由的,是独特的,致力于生命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特而创造地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使命。”[1]生命是教育的本质,教育之道就在于祛除个体生命躯体上的遮蔽,引领个体走向完整、和谐的诗意境界,使之焕发出人性的光辉。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与存在形态,其蕴藏着广博而深刻的哲学内涵。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现代教育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杰・唐纳・华特士提出来。他认为,学校教育不应只训练学生谋取职业的技能或获取知识,还应引导其充分体验人生的意义,帮助其做好准备,迎接人生的挑战。[2]

生命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教育哲学视角下的生命教育就是指,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以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基质为基础,通过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启迪精神世界、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关注生命的整体发展,使其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人的一种教育活动。[3]

二、生命教育的哲学视角

生命教育不只是生理、心理的教育,更是一种哲学式的教育,哲学式生命教育能增加生命的深度与强度。

(一)生命教育要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

人的生命价值首先在于生命的存在和延续本身,脱离开生命本体存在和延续的过程来实现生命价值无疑是荒谬的。维持生命存在是每个人最自然的不可剥夺的权利。对他人的尊重和对他人价值的承认,首先是对他人生命存在的尊重与承认。要引导学生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任何伤害自己和他人生命的行为,都是对人的价值、人的生命的亵渎和践踏。[4]

(二)生命教育应强调对生命家园的建构

要解决人的精神家园问题,必须由人的生活走向生命,由个我走向类我。生命是生活的基础,生活是生命的显现,没有生命便没有生活,没有生活,生命也无从谈起。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金钱、财富,还是权力、地位、美色,都是易于失去和消解的,生命的品格则是普遍和历史的,只有从个我的生活走向普遍性的生命存在,才能消除生活与生命之间的紧张。同时必须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的生死决非个人之事,而是与家庭、社会密切相关的。只有努力沟通个我生命与类我生命,重构生命责任感、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消解个我与类我的紧张。

(三)生命教育要注重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

当人的基本生存没有满足时,美是一种远离生活的东西;但当人的基本生存满足后,审美渴求便成为人的生命的最高追求。当代学生生命审美教育要强调两个方面:第一,引导学生做一个有生活趣味的人。因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必然是一个生命感觉良好的人,是一个热爱生命、呵护生命的人。第二,引导学生认识生命负面状态所蕴涵的积极生命意义。生命教育要善于引导学生体认生命负面状态的意义与价值。譬如引导学生学会苦中寻乐,善于把人生痛苦置于更强烈的痛苦背景中来对待,帮助其在痛苦中努力寻求独特的生命意义与价值,使其重新发现和体认生命的美好,坚强地生活下去。

三、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重视生命教育应当成为教育部门新的教育使命

作为教育行政当局,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发动者和引领者,要转变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之纳入学校教育目标中,并制订相应的教育政策加以推动。作为学校和各科教师,要成为生命教育的响应者,要把生命教育和自己所从事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去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二)拓宽渠道,生动活泼地开展生命教育

现阶段,中国内地开展生命教育并非一定要另起炉灶,而是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生命教育可以和学科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和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生命教育的积极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效果。

(三)重视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台湾教育当局在开展生命教育的初期就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而也相当重视对师资的培育。他们的具体做法是:采取指派教师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办法,通过集中教育培训、加强生命教育观念的宣导、举办读书会、现场观摩教学、观看视听教学资料、制定教师手册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

人类的文明史是人类不断解放自身,追求生命的自由和平等的历史,而人类的教育史也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追寻生命解放、发展生命个性的历史,这使得教育不断向生命的本质回归。人生命的全过程就是由一次次的生命活动所组成。教育就是对学生的每一次生命活动进行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关怀是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价值在“生命活动”实践中的统一。从教育哲学的视角关注生命教育,使我们得以开拓视野,从新的角度解释看待生命教育的贯彻和实施,更好的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冯建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58.162.48.

[2]郑晓红.关于“生命教育“的思考[J].河南教育,2005,(12):10-12.

第4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前教育;技巧

一、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目标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大多数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有均衡发展,以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音乐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听力,尤其是声乐教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肺活量,同时学生在声乐训练中还能通过音乐伴奏来感受音乐节奏韵律,达到口、耳、脑并用的效果,这样的锻炼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前教学主要是开发学生潜力的教育,这个阶段的孩子身心正处于发展阶段,容易接受新事物,而音乐这种将娱乐和教育融合在一起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尤其是声乐这种幼儿喜爱的音乐方式,更容易使学生全身心投入。音乐教学可以使学生身心更加愉悦,也使他们更加活泼,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鉴于这些,在学前教育中开展音乐教学有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声乐教学,这种以往只有在音乐学院才有的教学模式,将它搬到学前课堂,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必要。在学前教学中进行声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强的声乐教师,这就使高等师范中的学前声乐教学变得异常重要。

二、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处在传统模式中,还没有和当前教育目标相结合。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主要是培养声乐专业人才的,并且教学模式过于国际化,将声乐分成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这样的分类其实是国际分类,忽视了中国人唱歌讲究字正腔圆的特点。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都是小班制,通常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法,这样培养出来的专业人才都具备歌唱家潜质,而这种模式也是为培养歌唱家准备的。通常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这种方式用在学前声乐专业方面显然不合适,因为学前教育声乐专业要学习的是声乐理论以及教学方式,高师专业只有三四年的学习时间,也不可能适用“一对一”的方式,再说,这个专业一般都有十几人以上,也没有这样的条件。学前教育声乐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还包括学生素质,学习这个专业和音乐学院招生不同,不仅需要声乐条件,还需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功能,光嗓音条件好,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唱的再好,也不能将声乐教学工作做好。而声乐教学和其他科目不同,不仅要能将深奥的道理讲解给幼儿,还要示范,这样才能将声乐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目前我国在高师招生工作中,没有将这些条件对学生提出相关要求,以至于出现了会唱不会讲,会讲不会唱的现象,这对于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而言也是一道硬伤。还有一点就是在高师教学中也缺乏专业的师资,目前担任高师声乐教师工作的,是一些具有声乐专长的音乐工作者,他们擅长的是“歌唱”,对于声乐教师的培养也缺乏经验。在教学内容方面,声乐教材都是针对专业声乐人才的,和幼儿教学没有直接关系,这样的教材脱离了幼儿教学的实际,这样的教材对于高师学生而言显得深奥,又缺少幼儿演唱的特色,即使学会了,在工作中作用不大。

三、学前教育声乐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目前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要使学前教育声乐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1、提高招生门槛

首先在声乐专业招生中,要招收那些既爱好音乐,又喜欢幼儿教学工作的学生,这样才能保证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工作潜能,不能将那些自己爱唱歌却没有教学能力的弄到声乐班,这样反而浪费人力资源。同样,那些没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招来也没有多大用处。

2、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

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因此学前教育各专业的教师就是教师的教师,他们肩负的责任会影响几代幼儿教育质量。因此在声乐这个具有多重教育功能的专业,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声乐理论基础,还要具备教师的特质,将声乐理论传授给学生,再让学生传授给幼儿。因此对于目前声乐教师存在的不足,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或自学的方式来提高。

3、改革教材和教学方式

在声乐教材方面,应该要针对幼儿的特点编写教材,幼儿毕竟年龄小,在气息方面不如成年人,因此对于幼儿的气息要求就不能如成年人一样的高,但要将中国特有的吐字发声要求纳入其中。将声乐和幼儿的生理、心理联系,使幼儿在娱乐中学会声乐知识。同时要将我国传统的音乐知识编进教材,让幼儿从小就能接触到传统文化。在声乐教学方式上,要针对高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合理安排声乐教学,既要上好声乐训练,还要学好声乐理论。我国目前的高师高职学校的学生,由于城乡差别的原因,使得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方面参差不一,因此在教学中以集体为主,对于一些音乐知识基础薄弱的学生还要采取小组式或者“一对一”式进行补充。

4、将声乐理论教学和实用相结合

因为我国目前尚没有完善的学前教育声乐教育体系,一切都处在摸索阶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也就是在做好声乐教学改革的同时,要和幼儿实际教学相结合。要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走进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从中发现不足,再及时进行改善,力争使声乐教学日趋完整。

四、结语

声乐教学和其他学科不同,完全靠自学达不到效果,必须依靠亲身体验才能掌握,因此培养合格的声乐人才是个时间短,任务重的工程,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作者:朱婕平 单位:鄂州职业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殷瑛,郭声健.我国音乐教师教育研究的现状与走向[J].中国音乐.2014(04).

第5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对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进行主动、积极、自觉的计划、监控、评价和调整的过程。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说,就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强调教学过程要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转变。

课改实验正在受到各所学校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学校进行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两项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获得了一些经验。如今,我们正在以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创新、独特的工作思路,在两项改革的道路上一步步迈进。此前,在校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我有幸参加了宜川中学及山东昌乐二中两次教改学习之行,颇有收获及想法,我的各项工作随着教改学习都在不断转变、调整。下面就我的想法和做法谈点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班务管理工作转变

从教13年,班务工作只有两年。记得上班之初老教师就说过,做班主任要做到“三勤”:嘴勤、脚勤、脑勤,也就是经常课后家访、经常教导学生、经常动脑想办法。但事实并非如此,越管学生,学生越产生逆反心理,每天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放在了处理学生上。从而感到班主任工作太烦琐,学生太难管了。憧憬未来,学生什么时候才能让老师省心,什么时候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行为习惯。

我的憧憬不再是幻想,进入恒口中学,学校实行了两项改革,我所带的班级有幸被学校列为教改实验班。我很快参透文件精神,及时对班务工作进行了调整。首先选取强有力的自主管理团队,制定自主管理章程,明确自管会干部工作职责。其次选好小组长,由小组长选取各自组员,对组员进行分层编号及确定组员的行政及学习职务和职责,科任教师及班主任商议做适当调整,确保组内男女搭配、学习成绩、纪律等方面均衡。然后制定评价体系,实行加减分制度,对学生一天所有工作按评价体系进行打分,做到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评比。最后实行奖惩制度,对做得好的小组及个人做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待优生提出后期的改正措施及奋斗目标。

具体做法为:

1.完善自主管理章程,设立值周班长,每周由各小组通过演讲答辩等形式竞争上岗。设立值日班长、学科班长、监察评价部。值日班长由值周班长确定,负责一天所有事务。

2.制定学生晋级评价方案。包括课堂、作业、考试、常规等评价,细化加减分细则,把一天的所有事项纳入评价,做到事事有评价、人人有评价。

3.设立晋级表。运用军衔制,从士兵到司令共15级,每晋一级,个人和小组都有一定的分数限制。每周五下午有监察评价部汇总学生及各小组的分数,及时公布晋级结果。

4.制定值日班长日志、日作业检查登记表、值周班长日志。由各负责人检查汇总。值日班长负责每天的值日汇总,值周班长做补充,同时提出明天的重要工作安排及学生的奋斗目标。

5.制定各小组及个人月综合目标表。由组长牵头、个人申报,提出本组及个人本月的各项目标。综合目标表张贴在教室醒目位置,各组相互监督、相互激励。

6.小组内分层管理及评价。根据学生成绩总分为A、B、C三层,实行一帮一管理。多给B、C层同学机会和鼓励,在评价上,B、C层学生的评分标准高于A层学生。

7.每天对值日班长、值周班长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做值日总结,如何进行一天的工作安排及如何处理日常事务。

通过这种做法,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也减轻了。

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转变

从教以来我的课堂教学模式一直是填鸭式教学,整节课我都在表演,并且表演的淋漓尽致,学生都听得津津有味。但一考试,成绩一塌糊涂。通过学习我对教学模式进行了调整,由演员变成了导演,我先在课前综合各方面知识点认真编写导学案,在学案中体现教材的整合,并提前下发学案,及时收回批阅发现问题。课中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好本节课的重难点,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让学生都参与进来。

具体做法为:

1.课前认真撰写学案,重点放在探究上。把探究分为几个探究点,对每个探究点做适当拓展。学案提前一到两天下发,上课前收取各小组学案,批阅部分学案,发现问题,并召集各组长分配展示及点评任务,培训学生的展示及点评。

2.课中模式:教师讲(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8分钟)+学生展示(8分钟)+学生点评和质疑(14分钟)+学生总结(5分钟)。

3.课后再次收取学案,查看学生对学案的整理情况,做到课课清。

4.每节课选取展示好的小组及最佳点评学生和最富价值的质疑。多鼓励C层学生上台展示、点评。

第6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师生交往 教师 学生

一、体育教学师生交往的问题分析

(一)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交往意识处于较低水平

从课堂观察过程来看,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集体教学方法,统一讲解,统一练习,这种对全班形式的交往,不能很好的突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在本研究中,是不在研究范围的,即便有的课堂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在与学生个体、群体交往中也只处在表面,在各小组之间走马观花,完全没有深入学生,与学生情感发生碰撞。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没有意识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的重要性。通常,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经常会面对这样的困惑:自以为是在向学生热情地传授知识、价值观,而学生却毫无相应的兴趣,教学所面对的学生是低度的学习动机,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现象,甚至是直接的反对。导致了师生关系并不像人们想象那样——互相尊敬、热爱,相反的是,相当一部分师生因为双方沟通不畅,互不信任,对对方不满意,导致了教学的失败。我们许多的教师在进行施教的过程中,对人与人这种关系看得过于简单,虽然念了一大堆的心理学理论,但他们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对什么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感到茫然,更难以将理论应用于真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二)体育教师与学生课堂教学交往的方法、方式单一

体育教师与学生的交往方法有言语的正负反馈,还有体态语的积极与消极的交往,当然我们希望正向交往形式越多越好,负向交往越少越好,在参考文献中积极往行为三、四十种之多,采用这种交往有利于促进师生情感的发展,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更多关心的是师生之间正向交往的形式被采用了多少,从课堂观察情况来看,好多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纯属任务观点,表情呆板,气氛紧张,方法单一,只局限于日常当中几种常用的,如表扬、鼓掌等形式。在学生问卷上关于教师与学生正向交往方式的采用问题,已经罗列出了八种最常用的正向交往的形式,81.01%的同学选择了A,也即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交往形式主要有1-3种,试问最常用的只用了1-3种,其它不常用的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可以得出教学交往的方式、方法采用极度单一。

二、加强体育教学交往意识形成

(一)掌握体育教学过程中人际交往策略

1.促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要求交往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主要是针对各自所承担的角色职责中,能够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比如篮球赛,某学生在比赛中是承担中锋角色,假如神投手有机会投篮,而他忘记了自己的职责是吸引对方,给同伴策应、掩护,只顾自己强打内线,丧失得分机会,那么他就缺乏一种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是对同伴的不尊重。不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向同伴发送准确、可靠的信息,以达到互相之间沟通及时、配合默契的效果。

2.及时沟通,把握时机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要想取得良好的交往效果,把握好时机,及时向同伴传递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迅速、准确的反应,因为体育课中的交往大多是个动态过程,稍有迟疑,便会丧失机会。好比篮球赛,你有一个溜底线的机会,但你没及时与后卫通过眼语交往,使你错失了一次绝好的得分机会,后面是否有这个机会,还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说沟通及时是交往取得良好效果重要环节。

(二)加强体育教学交往能力培养

1.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词汇

教师有意识地运用体态语言进行教学,能够更好地与学生取得心灵的沟通、产生情感的共鸣:能够辅助言语行为传递信息,扩大信息发射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正因为有着如此多的意义,所以广大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训练自己的体态语,不断提高自己的体态语言修养水平,熟练掌握丰富的体态语词汇,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这里所说的熟练掌握有四个方面含义:首先,要明确表达教师的基本感情(如喜、怒、哀、乐等)和对学生的基本态度(如赞扬、喜爱、兴趣等)都有哪些常用的体态语词汇;其次这些情感有几种不同的体态语表达方式,体态语规律是什么;掌握所执教学科适用于哪些体态语来说明;第四,对教学中常用的体态语能够依据课掌需要而灵活加以运用。

2.提倡互动,发展学生交往语言

师生交往,应从规范语言做起,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普通话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语言,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一般应达到国家语委制定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二乙水平。否则,教师运用方言表达就不能算是合格教师的工作语言,就难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客观需要,必将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生生互动,从实践中着手。面向全体,人人练说,生生互动是最好的形式。教师可以组织同桌之间、小组之间互说互议,全班再说再议,让学生在问、说、评、议、辩中互动交流,各自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在交际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发展交际语言。

多向交往,巩固言语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不是一个短期行为,他有长效性。短短的45分钟只为学生交际提供一个平台,生活才是交际的大舞台。因此,应让学生与家长、朋友、社会上的人进行互动,进行交际,在生活中与人交往。

三、结论

总之,研究教学当中的交往行为应特指影响师生情感效能的言语(表扬、鼓励、批评等)与体态语行为(拥抱、竖大拇指等),它们在教学中能左右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师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中介作用,学生对喜爱的老师,总会伴随着某种依赖、感谢,这种依赖、感激赋于教师以潜在的潜力,亦即为“亲其师, 信其道”。学生对他们喜爱的教师必然产生更多的交往欲望,因而可以从教师那儿得到更多的教益。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相关问题,提出策略,希望能有利于优化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周鹏生.教师体态语行为研究简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9:10-11

第7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关键词】 技校学生 顶岗实习 思想教育

顶岗实习就是学生到企业实习,直接参加生产实践和生产过程中实际技能的训练,可以使学生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就业;第二,顶岗实习有助于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第三,顶岗实习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但是学生在外出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工作环境不是很好,条件差、工作累、工资低;学生不能吃苦耐劳、不适应企业管理和快节奏的生产性质:师傅和教师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学生不适应,人际关系处理不当;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等诸多原因,造成学生离岗。为了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企业工作,有必要对即将外出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岗前思想教育。

一、教育学生要讲诚信

学生到企业实习,必须严格遵守实习协议,把自己融入企业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学习企业文化,苦练技能,爱厂如家,有充分的“厂兴我荣,厂衰我耻”思想意识;热爱企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勤奋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风雨同舟,对企业一时的困难要有准备,而不是一遇到企业业绩下滑、效益差,现实收入和自己的理想要求有差距时,就马上辞职,甚至不告而别。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诚信教育,既可以避免学生离岗后给学校造成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也帮助企业避免了重新培训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双赢目的。

二、教育学生要有吃苦耐劳精神

人的职业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硬技能",如实践能力等因素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软技能",如吃苦耐劳精神等因素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某职业达人曾说:“对于技校生而言,身怀一技好就业。只要你有一技之长,出去找工作肯定问题不大。不过,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大环境下,技校毕业生还是要有清醒认识,首先要吃苦耐劳、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吃苦、勤奋、好学,这是对技校毕业生的要求,同时他们也要沉住气。”某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曾经说过,现在很多中职毕业生找工作时,期望值很高。他们往往要求待遇达到一定的程度,否则他们就不愿意工作,或是工作不久就走人,到其它工厂工作。可见,吃苦耐劳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精神,也是一名员工必备的素养。俗话说得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吃苦耐劳的员工,只有踏实肯干的员工,他才有对事业的执着理念,才能不断去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克难奋进,不断努力,取得成功。当前,一些技校生在家娇生惯养,习惯了舒适安稳的生活,对企业生活环境、福利待遇期望值过高,在意志力、忍耐性、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经不起挫折、受不得委屈。在毕业择业时,往往表现为好高骛远、拈轻怕重,干工作讲条件、图实惠,不讲实干和奉献。因此,要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奉献的精神作为技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三、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提高责任意识、纪律意识、安全意识。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大量事故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几乎所有事故都有人为因素。从近年来学生实习发生的事故看,基本上都是由于违反规定、违章操作造成的,特别是习惯性违章操作。因此,在学校实习期间,就要对学生加强安全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把工作中的一些习惯性违章行为一一列举出来,教育学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并结合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彻底改变习惯性违章行为。建议学校能否实现和企业近似的管理制度,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职业人员”角色之间实现“无缝接轨”,培养学生的企业精神,从“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等处事原则入手,要求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同时借鉴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充满自信、热爱事业、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逐步贯彻实现企业管理的校内实习进行曲:

(一)、每天进实习场地前的严格集队及胸卡、仪容仪表检查非常必要

学生每天进实习场地实习前班长或安全员都要先把队伍整理好,做好每项检查工作,合格后向老师报告才能进场地,不合格一律拒绝进入,按旷课处理,并扣相应小组的“5S”活动考核分。

(二)、实训场地开展“5S”活动

建议学校各专业实训场地推行“5S”规范活动。“5S”活动是指在生产现场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有效的管理。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人的品质。经过这样的管理训练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安全生产、文明操作习惯,做到凡事认真、维护环境整洁、文明礼貌等。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有良好的安全习惯,防患于未然,时刻有“安全第一”的观念。

四、教育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要让学生知道,真诚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开端,在真诚的基础上才会有合作。在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应该是在平等互助基础上的学习、生活过程。遇到事情要学会与人商量,遇到纠纷要学会控制,对人要宽容大度;要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要学会与老师、同学沟通,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学会如何拒绝。这些都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技巧和态度。具备了以上的技巧和态度,在企业实习以及身处社会环境中,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就游刃有余了。如今年我们班去苏州实习的学生当中,就有一部分同学当初不想在这个企业干了,原因就是和师傅的关系处理不好,影响工作。(当经过说服教育后还是留下来了)因此,教育学生如何从处理好师生关系向处理好师徒关系的转变,是非常必要的。在学校,老师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学生有错,老师会循循诱导,帮助学生分析原因,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但是,在企业,师傅带徒弟,工作计件,如果出现错误,造成产品报废或返工,师傅的教育方式就可能简单粗暴、语言粗鲁,这往往使一些学生难以接受,不适应。如果平时没有学会宽容及足够的坚持,这些学生往往就会选择辞职,或被企业辞退。因此,在平时的实习过程中,应适时严厉地教育学生。例如,在学生技能进步较快、自我感觉良好时,及时给他们泼冷水,告诫他们“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还有一些学生反映,有些学生的技术比师傅的还好,看不起师傅,不服从师傅的工作安排,甚至和师傅吵架。针对这样的现象,要教育学生学会真诚、服从、宽容、忍耐、礼貌。要让学生知道,不但要向师傅学习技术,更要学习做人的道理,学习如何更快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

五、教育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

“你的心态将直接决定你努力的结果”是一句十分流行的话。教育学生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是能否做好顶岗实习的重要环节。一位高企人力资源咨询顾问说过:“你去实习,不要仅仅看到工作本身,而应该看到你在培养你的一种职业心态、你的气质和你的职业意识,这才是十分重要的。”可见,职业心态和意识对学生来说是一笔欠缺的财富,需要学生在实习工作中积累。它的重要性在于能够让你在今后的工作中脱颖而出。实习心态上提升,能够使人完成一种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倘若能把握好这种过渡的机会,将非常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能够更快更好地进入状态,投入工作。还有就是平时要加强学生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培养,让学生端正心态,从而消除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依附心理等不健康心态。”

总之,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实习管理规定,服从实习单位的工作安排,以主人翁的思想、责任感去完成每项工作,实现与企业的无缝接轨,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顺利完成外出顶岗实习,为今后毕业工作创造良好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吴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0,(9).

第8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9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3—0039—01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师与生之间良性的互动和交往是体育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不良的师生关系则会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和访谈调查认为,当前体育教学中影响师生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因素

1. 体育教师的人格。体育教师的人格不仅影响着体育教学效果,而且决定着其是否能够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往和互动。从体育教师的职业要求来看,其应具备的人格特征主要包括:成熟的自我意识、良好的创新精神和积极的性格等。其中,成熟的自我意识集中体现在正确的自我认知、丰富的自我体验和良好的自我控制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是现代体育发展和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体育教学的对象是身心正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状况下的青少年,对他们的培养并没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模式可以遵循,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养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创造性的思维去探寻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体育教师积极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为人公正、诚实、热情,做事果断,具有良好的自律意识等方面。

2. 体育教师的心理基础。其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具有的心理状态和智能水平等。良好的心理基础是体育教师与学生顺利进行交往及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3.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是体育教师与学生进行良往和互动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不同,对其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进而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特别是对他们的个性、兴趣、特长、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应予以准确把握。

二、学生因素

1. 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对教学中师生的交往和互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性格活泼、具有良好运动能力的学生,其在群体中的地位较高,并且愿意和教师及同学进行交往,而性格孤僻、不爱运动的学生,其往往扮演配角,不愿与教师进行交往。要实现教学中师生的和谐交往,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认识到体育与人际交往的意义,以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发展。

2. 学生的人际选择。学生的人际选择是影响体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交往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体育学习的方式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在练习过程中,一些能够展现出高超的技术水平、品行良好的学生极易被广大同学接纳,而一些品行不端的学生则会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排斥。学生的这种人际选择也影响着与教师的交往,教师如果不能一视同仁,缺乏良好的专业素养和道德品质,学生则会“敬而远之”。

三、教学氛围因素

教学氛围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情绪和心理状态。其可分为“支持性氛围”和“防卫性氛围”两种。“支持性氛围”的创设立足于师生间的信赖与支持关系,“防卫性氛围”的形成则源于师生间的不信任和攻击关系。“支持性”的体育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并提高其学习效率,且能够促进师生进行深层次的交往。为此,体育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支持性的教学氛围,以促进师生的良往,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第9篇:学前教育实习生范文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你想过吗?师生关系对你所授课的质量影响很大。因为体育教学是以实践课为主的一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共同吃苦、受累;共同分享胜利的欢乐。在此过程中建立起的师生关系是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同时也要注意处理好这种关系,否则也会影响教学。为此,我把几年来,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简述如下。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出现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的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做为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就应先端正思想,热心的关怀每一个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要耐心、冷静、公正、合理地处理,一般体育教师性子急,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认真分析病根,而只就形势外在表现加以处理,有时难免主观、片面、不公正,有甚者体罚学生,这样往往会加剧师生间矛盾,而导致教学失败。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认真检讨自己的缺点,而指责学生。这样的教师将失去威信,让学生反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一个善于自省的体育教师,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就会迎得学生的信赖,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上好每一次课。

保护与帮助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在应用这个手段时会遇到一个心理问题"信任与害怕",当学习一个很难的动作时,由一名同学不信任的教师教,练习时学生常常表现出躲避教师的帮助,结果因为害怕而不能完成学习任务。相反,一个可信的教师教,学生同样是害怕,但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不躲避,试几次,证实并不象想象的那么可怕,接下来的练习就容易了,直到学会动作。这说明师生间的心理关系很重要,它主要体现在师生间的心理上的交流和交往。通过这种交流和交往,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起真诚的、友好的、融洽的师生关系尤其是对异性学生,更应注意这种交流。

正确的认识师生关系可以增进理解,而错误的认识往往为师生间的交流设置障碍。因此,体育教师作为主导者,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给予学生以积极的肯定和公正的评价,以此赢得学生的好感和认可。

在师生关系中,情感因素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说:"教育之不能没有爱,犹如池溏之不能没有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名体育教师应该具有这种爱,而且这种爱应该是广博的、无私的。对学生的爱可以产生强烈的心理效应,使学生心情舒畅,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课堂上听从命令,服从指挥,态度认真,练习时不怕累和苦,对教师充分信任和尊重,自觉的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

教育关系就是体育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以教师的每个示范动作和学生完成每个练习为基础的。这种关系要求体育教师热爱自己的事业,认真备课,尤其认真对待每一个示范动作,它是体育教师的特殊语言,每一个精湛的示范动作都是教师的无声语言,它说出了体育教师对学生全部的"爱"。这每句无声的话语都凝结着体育教师的汗水、辛劳和青春年华,所以它能够很好的启迪学生的心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之情。自觉的接受教师的教诲,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上好每节体育课及课外活动。

在教育关系中,教师自身素质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要抓好自身的建设,坚持锻炼,保持体力,认真钻研业务,全面掌握教育技能、技巧,加强品德修养完善自我。在学生中树立起真正威信,从而有效地控制教育过程,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