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师毕业毕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保护幼稚产业的若干原则
无论是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还是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都认为实行自由贸易能够增进全人类的利益,对各国均有好处。但是在现实中,各国却坚持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况且自由贸易的基本假定与当今世界经济的垄断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递增的现实完全不符。在理论上,许多经济学家主张一国应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幼稚产业。在实践上,当今世界的大多数国家,特别是后起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中都含有保护幼稚产业的政策成分。也就是说,保护幼稚产业是大多数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保护幼稚产业促进幼稚产业发展,使其在国际市场上拥有竞争优势而谋取远期的动态比较利益。然而,保护幼稚产业是一项有风险的事业,从历史上看,成功与失败的例子都有。为了取得大于近期保护成本的远期的产出,政府在保护幼稚产业的操作中应考虑以下原则:
1.科学选择幼稚产业。选择幼稚产业失误被认为是保护幼稚产业的风险之一。并非所有的尚未成长起来的产业都是幼稚产业。综合汉密尔顿、李斯特、约翰·穆勒、小岛清、赫尔普曼、克鲁格曼等经济学家的理论,幼稚产业大致有四个方面的特征:(1)具有潜在动态比较优势。幼稚产业应是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尽管近期内尚不具备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但是在保护一段时期之后该类产业能够成长起来,并在逐步取消保护之后有能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2)远期的产出要大于近期的保护成本。幼稚产业保护是有成本的,如消费者福利的损失、生产效率的降低、资源配置及利益分配的扭曲等等,这些成本必须要小于远期的产出。(3)具有规模经济递增的性质。在规模经济递增的条件下,大规模企业具有边际成本低的优势。为规模经济递增的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能够促进本国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市场扩大规模,从而有利于本国企业通过扩大产量和边干边学的动态发展以不断降低边际成本。(4)具有一定的外部经济性。幼稚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应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为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要有利于国民经济结构的动态变化,顺应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并有利于要素利用率的提高。
2.随着幼稚产业的发展递减保护力度。为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成本之一是生产效率的损失,即企业在贸易保护下缺乏竞争动力而不思进取,不尽最大的努力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有的经济学家认为,相对于X—无效率造成的损失,垄断和关税的福利损失是较小的。我国汽车产业效率低下便是例证。我国汽车产业在高度贸易保护下成长了40多年,几乎成了“老幼稚工业”,仍处于效率低下的水平,若不借助于外商直接投资带来的资本、技术及管理经验,可能连今天的成就也不会有。保护幼稚产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而是为了把其培养成为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如果达不到此目的,还不如不保护。一般说来,保护时限越长,保护成本越大,效率损失也越大,但是保护时限过短,又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同时,保护力度越大,保护成本越大,效率损失也越大,但是保护力度过小,也达不到保护的目的。因此,科学确定保护时限和保护力度是十分重要的。在选准幼稚产业之后,政府应制订在一定期限内保护幼稚产业的目标,并制订随着幼稚产业的成长递减贸易保护力度直至完全废除的方案。
3.尽可能地避免与他国的贸易战。贸易战是一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从理论上讲,在国际贸易中的两国都选择合作是最优决策,都选择不合作是最不好的决策。但是,在单次博弈的情况下,两国往往选择不合作;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两国往往会总结上次选择的教训而选择合作。在国际贸易中,多边、双边协议对缔约方是有约束作用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的作用也不可低估。WTO提供了一种集各种政治方法、法律方法和准法律方法的综合性的争端解决机制,其实质在于求得有关争端的有效解决,维持和恢复争端当事国依照有关协议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平衡。WTO的有关协议是120多个缔约方之间的多边协议,体现着国际规范,况且我国加入WTO是迟早的事。WTO并不反对在一定条件下的贸易保护。为了避免因为保护幼稚产业而与他国发生贸易战,政府应采取符合WTO有关协议的贸易保护的措施和力度。一旦发生了贸易战,政府应通过外交途径,尽可能地达成双边协议,选择合作对策解决贸易战。
4.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替代作用。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三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逐步被取消,国内企业将和“三资企业”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一国为幼稚产业提供保护实际上是为幼稚产业中所有企业提供保护。保护程度与受保护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显著相关。一般说来,保护程度越高,受保护产业对外资的吸引力就越大。因为,贸易保护程度越高,两国间的交易费用越大,而外商的直接投资正是将这种高昂的交易费用内部化的方式。政府在确定贸易保护程度时应考虑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在我国,饮料行业的有效保护率高达340%,汽车行业的有效保护率高达293%。这种过高的有效保护率促进了外商对受保护产业的直接投资,换句话说,外商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绕过了高度贸易壁垒,进入了庞大的且充满着诱惑力的饮料市场和汽车市场。因此,在确定贸易保护程度时,忽略分行业外商直接投资对进口的替代作用是危险的,因为进口关税率过高会引致外资流入增加而不能转移租金或使得保护失效。
二、新形势下保护幼稚产业措施的选择
为幼稚产业提供贸易保护的措施主要有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和进口许可证、政府采购、反倾销、反补贴等。在组合运用这些贸易保护措施时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以WTO的有关协议为准则调整贸易保护措施的组合。进口关税保护原则是WTO的一项基本原则,因为与非关税保护措施相比,关税措施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非歧视性,便于其他国家和贸易经营者辨析保护的程度。在肯定进口关税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该组织还主张通过多边谈判递减进口关税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可见,尽管进口关税保护是WTO所倡导的,但是进口关税水平的上限有一定限制。此外,WTO并不反对在一定条件下采取非关税措施保护幼稚产业。事实上,由于进口关税保护功能的弱化,各国越来越重视非关税措施的保护作用。但是,在我国保护幼稚产业措施中,进口关税水平为23%,仍高于发展中国家的13%—15%的平均关税水平,同时对非关税措施的运用不够。光等近期的研究表明,我国的贸易保护程度并不高,远低于日本。在选定的25种产品中,我国的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等价的加权平均值为43.29%,其中经过调整的关税率为21.74%,非关税数量限制的关税等价为21.55%。日本采取价值量方法对1989年五大类产品(食品和饮料、轻纺产品、金属产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的贸易保护程度进行了估计,关税和非关税数量限制的关税等价为178.2%,其中平均实际关税率为4.7%,非关税数量限制的关税等价为17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幅度调整了贸易保护措施。1996年4月1日,我国不仅大幅度地将进口关税水平由35.9%降至23%,还取消了176种商品的进口配额,削减配额商品约30%。这次大调整大大降低了我国的贸易保护程度。以WTO的有关协议为准则进一步调整贸易保护措施的方向是:将进口关税率由23%降低至15%左右,同时灵活运用WTO的有关协议赋予发展中国家的保护幼稚产业的措施。
2.使既定的进口关税水平发挥最大的功能。我国进口关税水平的上限可确定为15%左右,且这一进口关税水平还会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而递减。其原因:一是因为我国的贸易政策取向。我国的贸易主管部门于1995年5月宣布,我国将积极推进贸易自由化,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能与世界通行的贸易制度接轨的自由贸易制度,而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关税水平的关税政策是与这一制度不相容的。二是因为我国履行国际多边、双边协议的客观需要。近年来,WTO的有关缔约国对我国申请加入该组织提出了苛刻的降低进口关税水平的要求,亚太经合组织的有关协议及我国对外签订的有关双边协议也驱使我国把进口关税降低至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为了使既定的进口关税水平发挥最大的功能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措施:(1)给予幼稚产业适当的进口关税保护。对于没有发展前途的商品及已具有竞争优势的商品,应尽快降低关税水平。眼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与鞋帽、食品等已具备竞争优势,再保持较高的进口关税率是不妥的。(2)注重有效保护率的运用。有效保护率是衡量某个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程度的指标。我国1996年的关税结构从上游产品至下游产品呈逐渐上升的格局,总的说来这种格局有利于有效保护水平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产品,如船舶、火车、电力等处于负保护状态;另一些商品,如仪器仪表、飞机等有效保护率大大低于名义关税率。盛斌在1996年的研究表明,化纤、钢铁、有色金属、电子通讯等行业的实际保护率仍是偏低的,应实施适度的有效保护,以促进这些产业充分发挥动态的学习曲线效应降低生产成本。(3)强调最优关税率的运用。征收最优进口关税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并提高福利。最优关税率与市场结构密切相关。当国内外市场为完全竞争时,把进口关税水平最好定为T,T=l/S,式中S为进口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当国内外市场为垄断竞争时,把最优关税率定在怎样的水平上,不仅要考虑购买外国商品的支出份额,而且要考虑国内外产品之间的替代弹性。最优关税率的确定还应考虑外国厂商的垄断程度。外国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其获得的垄断租金R就越高,R=P-MC,式中P、MC分别为价格与边际成本。要在外国厂商垄断度的基础上制定垄断租金转移的从价关税率,以抽取外国出口厂商的垄断租金。
【关键词】 比较优势战略 人力资本 智力产业 体力产业
本世纪以来,大学生就业难迅速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焦点问题之一。高校的就业率不断下降,毕业生的入职薪酬越来越低,学非所用、用无需学的情况日益普遍。为什么在一个鼓吹“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却遭遇“读书无用论”的泛滥?人们不能不加以深思。本文从影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加以分析,论述长期以来主导中国经济发展思路、决定中国经济结构形成的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问题的根本解决提供启示。
一、比较优势战略导致产业低端化发展和内需严重不足
1、推行比较优势战略意味着主动产业低级化
长期以来,比较优势战略因其理论简单易行且能充分迎合人们急功近利的心理而在中国大受追捧。该理论宣称,衡量资源配置合理与否的标准是看有无自生能力。所谓自生能力,就是指所发展的产业从一开始就具有成本优势,可以各自马上赚钱的能力。该理论认为成本优势取决于要素禀赋比较优势,中国的优势在于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所以中国应依托国际分工主要发展低工资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产业区段。该理论否定保护和扶持的意义,反对自主创新和优先发展重工业,主张直接引进适用技术和资本品,从而集中资源用于有自生能力产业的发展。
然而,经济发展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科技进步、生产率上升和发明创造涌现都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产物。比较优势战略片面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经济却极大地损害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使中国掉进粗放式发展的陷阱而不能自拔。
提到人力资本积累,一般人都会关注学校教育的作用,殊不知产业实践更具决定性的意义。产业实践可以将人最终塑造成才,而各种新的知识也只有在产业实践中才能不断产生。因此,教育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产业实践才是人力资本积累的主战场。
不过,不同的产业实践积累人力资本的效果也不同。按工作的知识技术含量和创新性,产业分为高端的智力产业和低端的体力产业。高知识技术含量和高创新性的智力产业主要使用复杂的智力劳动,因此需要并培养大量且高质量的人力资本;而低知识技术含量和低创新性的体力产业主要使用简单的体力劳动,因此需要并培养很少且低质量的人力资本。所以,一个国家智力产业的发展程度决定其人力资本积累的广度和高度,智力产业才是人力资本的关键载体。中国要积累人力资本,就必须逐步建立和发展健全发达的智力产业体系,而体力产业的发展应符合智力产业发展的要求。
可是,比较优势战略割裂了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相互依赖、彼此支持的有机联系,错误地要求按自生能力配置资源,其结果必然是牺牲民族智力产业而畸形发展外向型的体力产业。因为高端的智力产业必须在人力资本成熟后才有竞争力,但这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没有效益、需要保护和扶持的学习期,只有低端的对接国外智力产业和市场的外向型体力产业才能各自马上赚钱。因此,推行比较优势战略意味着主动产业低级化,意味着对人力资本积累道路的扼杀。而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中国会逐渐被锁定在国际价值链分工的底端,产业升级将变得有心无力。毫无疑问,产业低级化和人力资本退化会形成恶性循环,这就是中国为什么始终摆脱不了粗放发展模式的根源。
2、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必然造成内需严重不足
首先,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就是一种毁灭内需而依附于外需增长的理论。我们知道,内需的基础是消费,而消费的根本是劳动者报酬,只有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者的报酬不断增长,内需才能充分释放。但是,比较优势战略以廉价劳动力为经济增长的依据,大力发展血汗工厂,这就从根本上抑制了内需发育的空间。并且,该理论本身也不关注内需的培育,而是寄希望于国际市场来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与内需发展的要求完全相背离。
其次,比较优势战略奉行自生能力和自由贸易,逼得国内资本无法考虑长远利益,只能追逐短期利润。由于资金、资源、人才和倾斜政策等都纷纷转向外向型的体力产业,中国已初步建立但远未成熟的智力产业顿时陷入困境;同时幼稚期的产品无法匹敌发达国家成熟的智力产业又使其进一步失去市场的哺育。在前后夹击之下,中国的智力产业迅速衰败了。但是,智力产业是迂回生产方式的核心和内需的引擎,它的衰败必然使得庞大的与之相联系的各种内向型部门随之瓦解。而因为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低和附加值少,两头在外的外向型体力产业对其他部门的带动牵引作用很弱。所以,在比较优势战略的作用下,一方面外向型体力产业迅速扩张,另一方面民族智力产业和内向型部门纷纷破败消亡,国民经济的不同产业部门之间难以相互提供需求,无法交互促进而实现内需的循环扩大。随着这种畸形产业结构的形成,就业紧张和内需不足的问题自然尖锐起来。
最后,比较优势战略片面发展低工资的外向型体力产业,由于民族智力产业和内向型部门的破灭,失去出路后只有都挤到这个狭小的低门槛领域展开最为惨烈的“竞次”。在上游,生产所需的重要技术、资本品以及某些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而在下游,制成品高度依赖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市场。这种“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低端生产结构和恶性竞争使得中国企业彻底失去市场定价权,上游被迫支付垄断高价,下游被迫接受自相残杀形成的产品低价,贸易条件持续恶化,产业附加值不断遭受挤压。在产业升级困难和劳工最为弱势的条件下,企业必然不择手段地削减人工成本来挽救其利润空间,这就导致中国本来就很低的实际工资水平不仅提升无望,反而陷入节节下滑的泥沼。据报道,我国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的56.5%逐年下降到2005年36.7%,22年间竟然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后续的变化更是不容乐观。而随着劳动报酬占比的不断下降,居民消费当然持续疲软下去,内需严重不足的存在也就毫不奇怪了。
二、政府刺激内需的压力诱发高校过度扩招政策的出台
因为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在高校连年大幅扩招之后才出现的,所以,很多人都指责高校过度扩招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祸端。而事实上,高校扩招的确过度了。根据教育部提供的普通本专科招生数据,自恢复高考以来,从1978年的40万到1998年的108万,高校招生整整用了20年才增加68万人。但从1999年起,平均每年扩招56.7万,到2005年时,大学普通本专科招生已达到505万人。之后扩招幅度虽逐年收窄,但到2010年仍然上升为662万人。不仅如此,随着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紧张,为了分流压力,硕士与博士研究生也先后出现了大幅扩招。从2000年到2010年,硕士招生由102923人增加到474415人,博士招生则由25142人增加到63762人。但研究生大幅扩招的结果并没有有效缓解本专科生就业难的困境,反而自身也陷入身价大贬和求职艰难的泥潭。
供求规律告诉我们,供给必须与需求相适应,脱离市场需求的供给过快增长必然会引发一场灾难。大学是培养预备人才的工厂,这些预备人才在进入生产实践之后,能够迅速成长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端技术与管理人才。但如前所述,比较优势战略造就了中国低端的产业结构,这种低端的产业结构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很差(这一点后文将进行专门理论阐述),尽管经济在高速增长,可是市场对大学生的真实需求并未增加。因此,如果仅考虑市场法则,在这种微弱需求下高校连年大幅扩招无疑是很不明智的。
然而,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内在的逻辑,高校过度扩招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的决策失误,而是比较优势战略绑架的不得已。根据前文的分析,推行比较优势战略必然造成内需严重不足,只要不转变发展战略,这个问题就会愈演愈烈。但是,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转变战略其实是最不容易的。因为战略一经推行,它就具有自我强化的特性,不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转变战略就缺乏足够动力。对于危机积累过程中的问题,人们总是采用修修补补的方法来应付。在比较优势战略下,修补内需问题的方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寻求外需突围,即通过出口扩大来弥补内需不足,为此,本世纪初中国政府选择了不惜代价地加入WTO;二是国家干预短期刺激内需,或者通过大量举债扩大投资,或者抓住民众软肋刺激消费,或者兼而有之。而高校过度扩招的做法正是当时政府刺激内需的重要措施之一。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有的修补手段都只能暂时掩盖或拖延问题,都是不可持续的,反而会使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危机变得更加深重。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还主要是依靠内需发展经济,但自1992年开始,以大力引进外资为契机,外向型经济变得突飞猛进。这种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使得全球逐利资本纷纷把血汗工厂搬迁到工资低地的中国,从而严重地冲击了之前走同一道路但名义工资已经上涨的东南亚各国。因为产业外迁又无力升级,泰国等国的产业空心化最终酿成了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危机导致国际局势恶化,中国被迫承诺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出口顿时受困。与此同时,多年来比较优势战略的作用使得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内向型经济走向瓦解,企业纷纷破产、倒闭、改制,高达五千万工人下岗失业,农民工式待遇成为就业群体的主流,以消费为基础的内需由此急剧萎缩。在内忧外困的局势下,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长,政府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刺激内需。于是,赤字财政政策、教育产业化等措施纷纷出笼,而高校大幅扩招正是教育产业化的基础和核心。
自古以来,中国民众就十分重视教育,“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深入人心,而扩招前大学生天之骄子的社会地位又恰好佐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宣传。因此,在初期不能预见后果的情况下,高校扩招几乎被当成一项福利,尽管过去读书几乎不花钱,而现在则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由于阻力相对较小,所以承载着拉动消费厚望的高校大幅扩招政策在1999年被政府迅速推出,并在以后多年惯性运行,直到2010年后因难以为继才逐渐趋于停滞。
由于教育支出是家庭的刚性支出,所以,从短期来看,教育产业化下的高校大幅扩招有利于撬开中国老百姓的钱包,使得消费总额增加,并通过乘数效应刺激内需的扩大,同时升学会推迟求职还可以暂时缓解过大的就业压力。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和提高实际劳动报酬(这恰好击中比较优势战略的死穴),扩招的结果必然是教育消费挤占其他消费、高校所在地消费挤占全国各地消费和当前消费挤占未来消费,从而给国民经济制造更多难题、加剧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形成报复性的消费萎缩,最终将让内需不足的问题变得更加难解。
三、低端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低下
尽管高校大幅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比扩招前增加巨大,但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离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而大学生的人口占比就更是极为低下。比如,在25—64岁劳动力中大学生的比重,美日等国多在40%以上,但我国2000年只有4.63%,即使经过10年的高校过度扩招,到2010年也才上升为9.68%。据报道,中国的GDP按汇率计算在2010年已经超越日本跃居全球第二,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甚至接近于美国。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30多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几乎达10%,本世纪后甚至连续多年高于13%,远超世界各国。因此,相对于中国巨大的经济规模和高速的经济增长而言,高校大幅扩招只不过是极低大学生比重的一个补偿而已。特别是在知识经济和科教兴国的时代,这种补偿理论上似乎还不够快,即使有再多的大学毕业生也应该被万分饥渴的经济所吸收。换言之,由于存在各种有利因素,高校大幅扩招并不一定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至少不会极为艰难。
可惜,因为排斥性的低端体力产业结构,表面光鲜的中国经济根本消化不了多少大学生。虽然是在极低的基数上进行扩招,但扩招依然演变成了一场就业的灾难。
大学生属于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他们的优势是懂技术、会管理,应该从事高知识技术含量和高创新性的智力工作。在国民经济中,这种智力性的工作岗位密集地存在于高端的智力产业,而在低端的体力产业中分布稀疏。所以,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与产业结构高度相关。概括地说,一个国家智力产业发展得越好,其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就越强,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就越光明。
首先,作为大学生就业的天然场所,智力产业构成了经济吸纳大学生的主渠道。智力产业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部门,其大部分工作岗位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很高,通常只有大学以上文化者才能胜任。建立与壮大智力产业有利于提高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密度,而大量高素质大学生的加入又反过来推动智力产业的蓬勃发展。因此,一个发达的智力产业体系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大学生,并形成智力产业发展和大学生就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其次,只有强大的智力产业才能支撑以内需为基础的所有体力产业的大发展和大繁荣,进而以国民经济整体的力量创造出海量的大学生就业机会。作为提供先进技术与资本品、新的知识与创意的部门,智力产业可谓是国民经济的大脑和心脏。民族智力产业的崛起意味着独立自主生产与消费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争取平等的国际经贸秩序,掌握市场定价权,防止经济增长的利益外流,从而为内向型发展开辟道路。智力产业迂回的生产方式,产业链条长,产业关联度高,且其高附加值可以实现高工资、高利润和高税收的三赢。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智力产业拉动各种体力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支撑具有无限发展空间但要以内需为基础的服务业的扩张,体力产业则反过来又强化智力产业的进步。通过国内经济大循环,各种产业相互依赖又交互促进,同时就业不断增加,工资持续上升,城市化快速挺进,系统协调效应导致内需生生不息。在这种内需型经济中,尽管单个的体力产业企业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较弱,但13亿高购买力人口形成的最广阔内需将使各行各业无比繁荣,由此成为消化大学生就业的又一重要力量。
然而,比较优势战略瓦解了中国的智力产业和内需型经济,制造了畸形的外向型体力产业结构。这种低端的产业结构无疑是最为排斥大学生的,因为其大量需求的是年轻力壮和吃苦耐劳的简单劳动力,是拿着微薄工资还能任劳任怨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的农民工,但对知识技术型人力资源的需求水平却非常之低,从而大大降低了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密度。
不仅如此,由于具有丰富内容和无穷潜力的内向型部门的破败消亡,体力产业失去最主要的发展空间,只能挤在出口领域竞次谋生,其狭小的规模造成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广度也非常狭小。因为外向型体力产业的发展潜力基本取决于有购买力的发达国家市场的大小以及能获得的份额,但人口数量决定市场的潜力,全部发达国家才8亿人口,中国则超过13亿,这意味着整个国际市场的潜力都远低于国内市场,何况在全球激烈争夺下中国只能分享其部分份额,且很不稳定。
由于既没有吸纳密度,又丢掉吸纳广度,低端的产业结构使得经济对大学生的吸纳能力十分低下,当然无法消化高校扩招后大幅增长的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就成为必然了。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中国低工资的优势再难维持,企业倒闭、资本外逃和产业外迁渐成趋势,外向型经济面临倾覆之危,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
四、结语
大学阶段是个人和国家积累高质量人力资本的起点,经过巨额的教育投资,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就业难不仅是个人和家庭的悲剧,而且意味着国家人力资本积累进程的中断,以致前期积累损失殆尽,科教兴国的目标付之东流。只有彻底否定比较优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国家保护和扶持,以自主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民族智力产业的重新崛起,进而创造国民经济大繁荣的局面,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获得根本解决。
【参考文献】
[1] 贾根良: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致命弊端[J].研究,2010(12).
关键词:音乐生;过剩;社区;空巢老人
一、 音乐毕业生――音乐文化的传播
音乐是世界上唯一的通用语言,它没有国界没有地域之分。只要用心去感受就可以体会和理解。音乐学科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它对有感知度的生物有着培养性情和激化细胞的感召能力。同时还具有净化心灵、促进身心健康、愉悦心情、舒缓压力的作用。
所以,学习音乐的学生由于长期接受这种氛围的影响,潜移默化中就养成了积极健康的思想习惯和良好乐观的性格。拥有这种能力的人自然可以带给别人欢乐,从而促进生活氛围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倡导和宣传,是及时渗透和耳濡目染的过程。在现如今的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民的教育体制有着灵活性的变化。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人民群众为根本是我们党的宗旨。
所以,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民族发展国家繁荣的重中之重。在发展科教兴国战略,从娃娃抓起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现如今很多的高校不仅有青年学生在不断学习和深造,在此基础上还开设了老年大学的课程。这是国家在全面建设贯彻落实全民学习、共同进步的政策。在此同时,政府逐步扩大影响层面,实现群众教育更细节化还需要考虑一批人,就是社区里的居民。还有一大批的小区居民没有条件去老年大学或成人夜大学习的能力。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更进一步的融入他们,走进社区交流文化、渗
透文化,让足不出户的老居民们也走进课堂,走进集体学习、集体思考、集体锻炼的队伍中来。
二、 加强社区文化生活建设
在和谐社会背景下,社区文化建设相对匮乏。政府提出实施发展大学生村官政策。各省市各个社区的居民委员会都在招录大学生任职上岗。在此条件下,合理化分配毕业人员就应受到关注。为促进和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政府可以多招录音乐毕业生安排到各个居民委员会。他们可以充分利用自身音乐学科的专业能力来参与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例如:开办社区音乐班,不但可以缓解音乐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还可以发展全民音乐文化素养,更能融合社区居民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这也是建设文化中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共建美好家园的另一种渠道。
三、过剩问题解决与和谐
自1999年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获得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人群越来越多。文科、理科、艺体学科的学生迅猛增加,尤其是艺术类考生呈现逐年突破新高的状态。扩招这种教育模式是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途径。
然而,随着教育政策体制改革的实施,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逐年升温,音乐毕业生过剩的问题也在逐步显现。音乐学科它是一门多功能教材。它的应用面相对于其它学科都应该是更为广泛的。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人们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模式迫使忙于工作的人们要面对很多压力与竞争。那么工作之余就需要有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空间,这个空间的基础就是社区的和谐健康发展和邻里间的友好相处。而快速和谐发展社区文化就是音乐毕业生的能力所在。
1、应用人才与发展
政府在提倡发展大学生村官的形势下,可以下达社区居民委员会积极招录音乐专业大学毕业生的政策。上岗后,由社区委员会领导主持或者在小区宣传板内张贴有关社区居民音乐班的通知,同时做积极的相关宣传。并且充分运用社区办公地点或按时征用社区活动室等场所,人性化的安排课程活动时间以方便更多居民加入到队伍中来。在此活动中,音乐毕业生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和辅导居民们进行正规的音乐知识学习。在此基础上,各个社区之间也可以每年联合举办一次社区间的文艺比赛或者汇演,从中评比出优秀社区,以此来提高居民们的凝聚力和荣誉感。
2、 缓解压力及减少老年人的孤独感
加强社区音乐文化建设可以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可以促进邻里关系的团结和更好的相处。可以扩大社区居民的交友圈范围,更可以缓解老人们的孤独感。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国家进步,市区内的居民住宅都改建成了楼房,造成邻里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渐渐的人际关系也就疏远了。所以在社区音乐班大家一起学习的基础上,可以缓解空巢老人们的孤独感。老人们精神生活得以丰富,心情就会开朗也会减少很多疾病的生成。这样也可以减少在事业竞争压力中多忙于工作,而少有时间陪伴父母的年轻人,为他们做好后勤工作。让年轻一代更好地把精神投入到工作中,更好地促进中国稳步快速的发展。
四、结束语
近年来,大学生毕业就面临失业的问题始终是政府和人民的困扰。作为音乐专业的毕业生要在社会上立足,就要不断去发现社会所需要用人的领域。把本专业的独特功能充分运用在社会发展上。在中国这个经济、政治快速发展的社会,人民的和谐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它是这个国家繁荣和前进的的动力,是坚强的后盾。
所以,作为音乐专业的毕业生,就应该在自身接收到音乐带给我们的领悟后,去运用我们的所得来帮助需要它的人。建设社区音乐文化班,是从无形中去融合群众的邻里关系,降低青年人为奔波事业而忽视家中年迈父母的愧疚感。在为他们减轻负担的同时,他们也会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从而更好的促进国家的繁荣昌盛。使社会更加全面和谐、稳定健康的发展。(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郑雨兰,严鸣.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构成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张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健成(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彩凤(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严格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严格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一、测量控制点的布局
以下图为例,测量控制点的布局主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本工程总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工程基坑南北宽126m,东西长238m,基坑深度11.650m,承台和集水坑、电梯井位置开挖深度在12.35~16.10m。整个工程共5座塔楼及裙楼。
2、本工程甲方给定的水准点位于南海路与宏达街交叉口,高程4.162米。在发达街上给定两个基准点,详见附图1。
3、根据实际情况,本工程引测水准点6个,基准点16个。
二、测量控制点的保护1、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禁止堆放材料,并派专人看管,定期对基准点进行复核。
2、引测的控制桩必须用混凝土保护,需要时用钢管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3、严禁在甲方给定的基准点附近加工、倒运钢筋及进行其他施工活动,防止磕碰、刮、擦破坏基准点。
论文关键词:硕士毕业论文 论文写作 准备工作
硕士毕业论文一般难度较大,论文写作之前务必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文献资料准备的越充分,论文完成的就越顺利。有些论文写作作者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根本没有充分合理的准备文献资料,导致硕士毕业论文交稿日期拖延,论文写作质量较低。那么在论文写作之前做哪些准备工作呢?提前了解论文各方面的资料,这样才能在接下来的论文创作过程中才会有条不紊的进行。
一方面,硕士毕业论文写作之前,论文作者需要对写作要求和研究方向有所了解。不同专业的硕士论文在各个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是不相同的。提前对相关写作要求有一个明确的了解,不管是字数方面、研究方面和率方面,这些都需要我们的广大硕士论文写作朋友认真对待。
关键词: 幼儿教师 科研水平 提高途径
进入新世纪后,现代教育科学研究取得长足发展,教育科研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教师基本素质的重要指标,其中也包括幼儿教师。我工作在幼儿教育第一线,时间跨度长达十四年,担任过从幼儿教师到园长等几乎幼儿园所有职务,熟悉幼儿园管理流程与内容,了解幼儿教师所有的工作内容。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水平、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科研水平、个人魅力等[1]。我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结合自身成长的困惑,对幼儿科研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一、幼儿教师科研现状
(一)幼儿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低,科研意识淡薄。
我国大部分的幼儿教师的培养,由原来的中专逐步向大专过渡,趋势是向高层次发展,但是现今由于客观历史原因,绝大部分骨干幼儿教师(30岁左右)都是中专和大专的文化水平,文化水平的结构特点决定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他们大多对于科研没有基本的概念,很多工作都从自我感受的感性点出发,以前人和自己的经验作为工作的指导和出发点。大部分幼儿教师的工作观点是完成基本的日常班级管理与幼儿管理,认为没有必要开展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觉得科研工作距离自己比较遥远,只要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做好本职工作即可。很多幼儿教师就算表面进入了科研领域,其实只是为了考核、评职称或者完成市、区、园里的工作任务,几乎没有主动进行科研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幼儿教师进行幼儿教育科研的主动性、兴趣性、积极性等各方面都不成熟,往往是被迫参与、从事科研的,科研意识非常淡薄,基本没有机会体验教育科研和科研应用所带来的乐趣,并享受其中的成功感[2]。
(二)幼儿教师科研知识比较缺乏。
所谓幼儿教师科研知识特指幼儿教师从事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础知识。我结合通过自身工作经验,与周边同行的交流,以及相关报告的调研发现,30周岁以下的幼儿教师中只有极少数幼儿教师系统学习过幼儿科研知识,很少有人了解如何参与幼儿教育科研活动,几乎不懂科研课题设计的规范与流程,不了解幼儿教育论文撰写的规范。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科研就是写论文,甚至是写工作小结。他们根本无从了解教育科研是一个从收集、选题、论证、立项、计划、调研、撰写、修改、结题到撰写完整报告、,再跟踪提高、研究的过程[3]。在这种情况下,很少有幼儿教师会主动订阅幼儿教育理论的相关报纸、刊物,更不会主动寻找、学习相关幼儿科研理论知识,大部分幼儿教师科研为零。
(三)幼儿教师科研能力普遍很弱。
所谓幼儿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幼儿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学前教育领域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并找出其中一般规律的过程,最终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幼儿教师科研能力很弱主要表现在:1.幼儿教师普遍感觉科研难度很大,不知如何从何获取课题,不知如何开展研究课题;2.研究课题方法、手段单一,主要集中表现就是上网搜索资料,然后抄抄、改改、写写,应付了事,完成任务,不求创新;3.研究方向很集中,基本就是取材于幼儿的日常行为管理内容,然后就某一点进行经验性的总结,造成大多数论文雷同;4.研究应用性狭隘,科研内容推广性、应用性不强,大多数属于纸上谈兵,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二、提升幼儿教师科研水平的途径
(一)加强学历教育,提升整体层次。
当前幼儿园的主体教学力量是主干教学教师,绝大部分以师范专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为主。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模式下,学前教育的生源并没有得到提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初中毕业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入校文化成绩较差。在这种生源质量的前提下,即使通过严格的学前教育培训,也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我们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走访身边同行发现,幼儿教师的科研概念起源于其在学生时代的学习,然而他们在师范学校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时,课程中几乎没有相关指导性内容,在学生时代没有科研概念。现代社会,知识就是力量,起跑线教育受到重视,激烈的社会竞争下,家长不遗余力,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与金钱,选择优秀的学前教育资源。一方面是社会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培养的低层次,相互矛盾、冲突。所以要提高幼儿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就必须提高学历教育水平,在整个培养幼儿教师体系中渗透科研相关内容,使招生、培养过程、实习、毕业四个环节紧紧相扣,提高招生标准,夯实文化理论基础,使得生源素质得到明显提高;加强培养过程,在培养过程中灌输终身科研的概念,利用课程教学,建立幼儿教育的科研方法体系;加强实习过程,让学生利用理论去实践,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总结新问题,从而激发学习与科研的欲望;重视毕业环节,提高毕业论文质量要求,严格毕业论文答辩流程,建立毕业生档案,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指导,让学生离开学校并不脱离学校,经常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指导。
(二)幼儿园工作管理。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前教育的集中场所,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占据很小部分,绝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直接带班从事幼儿学前教育管理。现在的模式基本上都是老教师带新教师,这里的老教师是教龄长而不是年龄长。社会化大发展,优质的幼儿教育资源稀缺,需求量增大,很多优质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们大多数喜欢招聘一些有经验的幼师做管理人员,而从事一线的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则喜欢招收青春、活泼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新幼儿教师进入此行业后,基本就是靠老教师带,加上自己摸索,逐渐凭借经验在从事幼儿教育。这种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他们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增长了阅历,但是对于长期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工作者来说,变繁为简并不是有利的。在幼儿园工作管理方面,应该将幼儿园的发展与教师的成长相结合,以双赢为归宿点。定期邀请高校幼儿教育教学类的科研教师和幼教科研专家入园进行学术讲座;积极营造崇尚幼儿教育教学科研的园内氛围,鼓励中青年教师投身科研,让大量的感性材料变成理论知识,指导自我的长期实践;加强科研的绩效考核工作,将科研纳入每年度的年终考评,形成硬性指标,鞭策普通幼儿教师开展科研工作[4]。
(三)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
根据人的生存需求理论,我们当然希望每位幼儿教师能够将幼教事业当成终生从事的事业来经营,并从中获得肯定和快乐,满足自己的需求。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通过调研发现,绝大部分幼儿教师在5~8年的时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而8~12年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强烈的不意愿或直接离职,原因主要是觉得职业没有发展,人生缺失规划。所以我们应该在幼儿教师入园时,安排老教师结对帮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工作观、人生观。通过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每位新幼儿教师都懂得如何理解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在个人职业发展与规划中,将自己长年累月的丰富经验书面化、理论化将是一件快乐的事。通过引导,幼儿教师会发现并了解科研的必要性,在科研中进步,在科研中快乐,在科研中将自己的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材料,形成总结、课题、讲义、论文,并与更多的同行分享、共享科研的成果,将个人成果推广,从中获得成功与满足感,达到个人职业发展的长期化结果。
(四)教育主管部门。
作为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师的科研工作开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长期性的准入、准出标准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所能制定的,但是对于幼儿园的直管上级部门来说,很多事情大有可为:1.定期举办各幼儿园的科研工作讲座,进行科研重要性的宣讲;2.定期举办科研交流研讨会,进行幼儿园论文评比,营造市区浓厚的幼儿教育科研氛围;3.定期组织市区骨干幼儿教师参观考察全国优秀的幼儿教育科研基地(优质幼儿园);4.定期召开科研课题推荐会,向广大年轻幼儿教师推荐科研项目和方向[5];5.长期举办市区的幼儿教师科研竞赛,让需要科研项目的幼儿教师有项目可申请,有项目可研究,等等。
我们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逐渐营造良好的幼儿教师科研氛围,让广大幼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科研工作中去,将大量的实践经验转化成科学理论,指导自我的再实践,在工作中不断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为祖国的幼儿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燕.教师是教育实践主体也是教育研究主体——兼谈幼儿教师怎样提高自身素质[J].学前教育,1999,(8).
[2]白桦.创造性地开展园本培训工作,2006(05).
[3]郭力平.我国学前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展望[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
[关键词]信息素质;信息能力;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于首先,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方小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图书馆馆员。浙江杭州310012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11―0210―03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质如同阅读、写字、计算一样,正成为信息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是信息社会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信息素质的培养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一分子,必须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顺应学前教育专业的新理念,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信息时展的创新型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质现状分析
1.信息需求能力。它是对信息的认识、兴趣、动机和需求,是人主观意识上对信息的感知程度。只有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才能产生强烈的信息需求,产生内在动力,促使自己去搜索并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信息需求能力体现了其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欲望,是信息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信息需求有着非常明显的阶段性、突击性和被动性。一般表现在:科研及各专业课老师布置了科研类作业,这时大部分学生会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甚至也有个别学生直接把同学查到的资料复印一份了事,根本就不愿意独立来完成一个科研作业。杭州幼儿师范学院每学期都会安排学生用几周时间去幼儿园见习、实习,平时积累不多的学生就会出现一个相关资料信息需求的小,忙着寻找、借阅一些组织班级一日活动的各科教案、各类游戏、故事、手工制作等。还有考试前的两周、准备毕业论文阶段以及毕业生离校前(突击收集资料以备日后工作之需)都是学生信息需求的集中时间。而大部分的课余时间都用来上网聊天、看电视、翻阅一些消遣书籍。说明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稳定的、主动的信息需求欲望,这样学生很难具备相应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信息检索能力。它体现学生的信息检索技能以及对信息源的熟悉程度。查找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质教育必做的基本功课,包括文献信息检索、数据信息检索、网络信息检索等,是衡量学生信息素质的主要指标。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信息源(专业图书、报纸、期刊、光盘、政府行业标准、会议文献、学位论文、工具书、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的特点、分布情况还不够熟悉,同时对相关信息资源的检索方法和途径缺乏较系统的了解,不能很好地选择检索词和检索方式,这就影响其对相关资源信息的查准率和查全率,从而影响其对所要了解和研究的专题学科发展水平的准确度和全面程度。有的学生英语基础欠佳,也就意味着学生不能面对西文数字资源和网络上的主流语言――英语,这就局限了信息检索的范围,不利于快速了解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理念。
3.信息组织、分析、评价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能批判性地分析信息、鉴别信息,从检索到的大量的信息中分析和提取有价值的、真实的、可行的信息,剔除无价值的、虚假的信息的能力。应将收集到的众多的信息资源组织起来为己所用,并且把掌握到的信息运用到学习和实践中去,使信息产生最大的价值和效益。据我们观察,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生在分析利用学前教育专业信息方面还有待提高,大部分同学在查到相关信息资源后,不加组织和分析就照搬照抄,如:参考书上的教学案例,在没有认真分析其可行性的情况下,全盘拿来用于幼儿园实习带班活动,这样不结合地域和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很可能会弄巧成拙。大多数学生渴望学习课题查询和科研论文写作方面的知识及信息,但由于较缺乏系统地检索信息资源的能力,更主要的问题是对检索到的专业信息资料缺乏归纳、整合、创新的能力。除了毕业论文,只有10%的同学有过撰写论文的经历并且有所创新。当然,在幼儿园见习和实习结束后,我们的每个学生都要求写实习心得,如果学生能把实践的心得和前辈们总结的学前教育信息和理念加以融合,这样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信息创新能力。
4.信息控制能力和信息道德素养。就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能力,包括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传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具体如:了解计算机硬件知识;能够运用常用的办公软件;熟悉常用的网络服务功能;了解学前教育数据库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采集、传输工具(数码相机、打印机)的使用方法;还要会简单的卡通、动漫制作,因为这是小朋友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学习,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学生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技能。信息道德素质包括尊重知识产权,遵守信息法律,尊重个人信息隐私,不制造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不散布计算机病毒。幼师学生作为幼儿园小朋友的启蒙教师,更应该具有信息道德素养,言传身教,自觉维护网络安全与健康。
二、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状况的剖析
1.对信息素质教育内涵理解的偏差。自从1974年美国信息协会主席提出信息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以来,其内涵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出现了很多定义,然而其基本内涵是一致的,即具备信息素质的人应该有很强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需求、信息检索、信息组织、信息评价及对信息有效的利用和创新)以及规范化信息道德素养的人。概念的核心应该在信息组织、信息评价和有效的利用创新。也就是说,信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为了利用信息,进而达到增加知识和创新的目的。而我们大多数学对信息素质教育的理解只局限于如何查找文献信息,也就是文献检索课的范围。这从源头上就局限了信息能力的提高。
2.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缺乏主动性。教师一般都是照本宣科,学生的作业也只是教师根据各科专业的特点,自己拟定题目,要学生查找相关的内容,因而学生对检索结果缺乏感悟,学生不能带着自己的问题去查找所需的信息,缺乏获取信息的欲望和主动性,更谈不上让他们把检索到的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了。
3.教学目标较低。科研课的目的通常是为学生搞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必要的准备,没有把信息素质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先决条件来设定教学目的。掌握检索方法是比较容易的事情,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文献组织、评价、利用和创新等方面的素质,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
4.信息素质教育应该在全方位展开。需要教学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教学辅助部门的相互配合,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图书馆工作人员、电教工作人员、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协作。而且应对相关教职人
员进行信息素质培训,因为教职人员的信息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成效,培训应从实际出发,本着急用先学、普及提高的原则进行。同时还应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对学生的创造性实践和科研创新给予奖励,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建立贯穿学生学业始终的信息素质教育模式
信息素质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随着学生的信息意识能力的增强和专业知识面的拓展而逐步提高的,它不是靠单一的文献检索课就能完成,而是要各专业课老师和相关教辅人员一起配合才能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所以,学生的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贯穿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始终,可分布在以下三个阶段:
1.入学初期如何利用图书馆的教育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于各教学点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程度不同,因而新生的基本信息素质存在很大的差异。对新生进行利用图书馆教育是缩小这一差距的有效途径,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入学教育由教务办统一安排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由图书馆老师讲授,内容包括图书基本分类法,图书馆的规章制度,借阅书刊的流程,图书馆的资源分布及其功能,如何检索图书馆的信息资料,中文期刊网的使用等,介绍学前教育专业数据库及其利用。通过培训学生对图书馆的专业信息源及如何利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还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逐步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另外,图书馆的培训不能仅限于开学这一时段,而应随着学生专业课的进程以及在利用图书馆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不定期地开展针对性的讲座、培训等活动。在讲授的内容上应该增加信息意识、创新意识、自学意识和终生学习的观念。
2.学期中间的文献检索课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是提高学生专业科研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中间环节。学生经过一年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体系,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技能。学生要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在这个时间段还要及时地安排文献检索课。文献检索课是结合专业课程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内容包括课题分析与研究,论文资料的搜集,检索工具的选择及确定检索范围等。在检索中用到的关键词检索就必须要求学生熟悉学前教育专业术语,这就要求科研老师在讲述检索策略时要把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做一些专业的专题检索范例。总之,检索与搜集资料一定要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上的储备,其中包括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对图书馆资源的认知及用现代化的检索手段搜集资料的技能。
“一百个格子”盛梦想:
声誉:百格合唱团于2005年在沪成立。目前有40余名热爱合唱的非专业成员,利用周末的业余时间进行演练与演出。被媒体评价为“最专业的业余合唱团”。
名门:创始人、艺术总监兼指挥是青年女指挥家王瑾,她是中国合唱指挥泰斗、95岁高龄的马革顺先生的关门弟子。
台湾:成员不分年龄、地区。团内有两名台湾成员曾在台湾爱乐合唱团、台北爱乐合唱团就职,其中还有一名曾任台北爱乐团团长。
国际:由于合唱团基本功扎实、演出完美,与国际节日合唱团(1FC)、SVlC、梧桐合唱团等中外合唱团进行愉快的合作。2010年11月,他们还将走出国门,参加韩国釜山合唱节演出及比赛。这是本次合唱节中唯一的中国团队。
时尚:合唱团成员均是利用课余时间来参加训练和演出,入团考试与规章制度极为严格,行政人员并无报酬。但每周六的八团考试永远门庭若市,其中不乏屡败屡战者。百格合唱团,成为沪上白领最时尚最向往的“周末时光宝地”。
王瑾:把“业余”玩成专业
百格合唱团指挥、艺术总监为什么个业余团队,却唱出比专业团队还好的歌々这大概是没有走近百格以前,很多人最想问的问题。而如何让这些学历高、能力强又朝九晚五的高薪白领们毕恭毕敬地每周来唱歌,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指挥家王瑾有着自己的打算。练习非常严格而且辛苦,这却是百格的“魂”一“态度业余,那永远都是业余的。无论做什么,都应该有个专业的态度。“
身为艺术总监,她努力将百格变成一个筛子,能通过“筛选”的人必须有思想、能力、学历、智慧和思维,能通过坚持合唱锻炼毅力并且关注集体利益,良好地与别人沟通。她笑称自己跟训练刘翔的孙海平一样精益求精,但同时她也十分关注团员的一情感;“有一次,我指挥时看到了一个人的眼泪,我想他必然想到了一些事情。通过音乐,我力求把大家的心事挖掘出来,做一个心灵沟通者,这才是艺术的力量。”
“我努力将百格建设成一个HOM已”一袭红衣黑裤的王瑾认真地讲述她的管理理念。“百格的人都非常有协作精神,我希望以音乐为魂,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处于白羊和金牛星座交界处的她,个性中有几分热情,也有几分踏实。她非常注意选曲这个环节,她说:“定曲目必须有说服力,告诉唱歌的人为什么要唱这首歌。时间久了,大家也都觉得这是合唱中协作最基本的表现。”对将音乐看成梦想的人,王瑾赞赏有加:“合唱是生命的延续,并不是谋生的手段。艺术是要感动人的。”
陈婷婷:草根“企业”的CE0
百格合唱团团长
“对合唱团的管理,并不亚于对一个企业或者公司的管理。”百格合唱团的第二任团长陈婷婷说。她对百格Committee构成和管理方案非常满意,笑言这种“各司其职、物尽其用”的方式非常经济合理一切事务由团员选举的理事会统筹管理,下设独立的百格志愿者大队 组成了自己的组织、外联、业务、宣传和后勤团队,依托本职职业技能与特长,全力配合完成工作。
相对应完全自制的管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也让婷婷胸有成竹。指挥从艺术指导的角度启动了比较成熟的体制,一个团长、两个副团长分别进行管理。副团长以下有不同的部门,四个声部有声部长,同时各声部之间由各自联络。外联专门负责宣传媒体,走向社会,音乐会推票平面设计则设计海报和节目单,财务负责经费上的进出.后勤负责服装、乐谱的管理。每次音乐会有一个专门项目经理,专门负责宣传、推销等工作。
她对百格的演出实力非常自信,并解释了非专业的合唱人员聚集在一起,并不低于甚至高于专业人员的原因。首先因为每位成员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进入乐团,要求基本功扎实、乐理乐感良好。再次,乐团的艺术指导都是指挥、声乐、舞蹈等各门类的专家,对团员们进行声音、耳朵、形体、艺术修养等多方面训练,一切力求完美。最重要的,“大家用心在交流,而不是在炫技。合唱首先能打动自己,然后打动彼此,最后打动观众。”婷婷很认真地解释。
committee:这就是我们要的闭
陈俐敏&仲杨&沈晗昕&孟翔鹭文案&外联&平面设计&副团长
百格的名字由来颇有趣味,尽管官网上对此的解释是“百变风格、精致呈现”,王瑾指挥提及这个名字的由来,依然笑不拢嘴:”合唱团太多八卦了,所以大家觉得先定下来缩
这是一个没有报酬 甚至偶尔还要 自掏腰包的机构,可里面的成员 个个都谈笑风生、恪尽职守
写‘BG’。后来想到以后到国外演出一报幕是‘八卦合唱团’太难听,于是上网搜了好久,在黑板上写了很多名字,一个个排除后选了‘百格’。”至于所谓的“白领相亲团”,大家都笑称这是最大的八卦,但因为合唱团而牵手、最后喜结连理的仍然不在少数。每位成员进入渠道是一样的:通过考试,要求基本功扎实、乐理乐感良好。
负责文案和宣传报道工作的陈俐敏,算是百格创团的元老之一。同济大学毕业以后,她非常担忧不能继续唱歌了。“我就急急忙忙去找王瑾老师,她当时是我大学里合唱团的指挥。”没想到和她有同样想法的不在少数,大家一拍即含。这就是百格的建团缘起。俐敏说自己在这些年学到了很多东西,百格带给她最重要的财富就是自信。“一次在户外做活动,当地扩音效果很差,大家买了件T恤牛仔裤就上台了。但刚开始唱得很糟,灰溜溜地下台了,觉得心里很难过,就跑到另一个地方很放松地自娱自乐。没想到很多家长和孩子都被吸引过来。这是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第一次受到打击,后来却又有人支持。这给了我们很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