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山羊养殖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S8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5-0202-01
一、前言
我国的畜牧业总产值中,绒山羊处于重要地位。但是绒山羊的过快发展已经威胁到了我国的生态环境,只有通过改变过去的放牧形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对圈养绒山羊养殖技术进行探索。
二、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绒山羊养殖现状
最近几年,山西省经济得到了全面发展,尤其是畜牧业产值迅速发展,但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柳林县位于吕梁山的中部偏西侧,处于黄河中游地段,过去的柳林县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是绒山羊的主要产区。长期以来,大面积无牧与局部山羊相对重牧的农业产业格局,导致区域内整体农业生态平衡失调,致使林草地大面积萎缩,生态体系由质量失调演变到功能失调,地表高度无机化,进而完全丧失温度、湿度调节能力,水份养份的积累和再生能力,持续干旱与风沙等恶劣气候严重制约了山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就柳林所在黄河晋陕大峡谷所属区域而言。农业滞后、农民贫困的直接原因是:土地资源贫乏,农业生产先天不足;气候环境恶劣,种植业产量低而不稳;加工业滞后,农民增产不增收。针对这一问题,柳林县委、政府充分抓住国家中西部地区生态林草地建设的机遇,充分利用煤焦业拉动的县财政快速增长的先足条件,以工补农,加大地方财政对种草养畜的支持力度,以草畜生态平衡为基础,发展草地畜牧业,1998年以来,利用社会闲散资金配合退耕还林(草)项目,着力开发草食畜牧业,发动农民充分利用农作物秸秆、坡地苜蓿、自然草坡种灌等饲草资源,发展以家庭为载体的小规模西门达尔牛养殖和圈养山羊,并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促使全县种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快速发展。但是因为传统思想影响,圈养绒山羊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大多数牧民认为圈养会提高养殖成本,产出的羊绒质量和产量都不好等。针对这种情况,圈养绒山羊技术应该进一步推行,促使牧民能够认识到圈养绒山羊的益处,同时相关技术部门也应该进一步提高圈养技术并扩大宣传。
三、圈养绒山羊养殖技术
1.圈养棚舍的建设
绒山羊的棚舍应该是带有顶棚,这样可以防风防雨雪天气。还应该保证一面是敞开式的,并且配备可以活动的场地。棚舍的地点选择在地势比较高,气候较为干燥的区域,避风朝阳、排水通畅、地下水位较低的位置为佳,这样也对日常饲养和管理有好处。根据圈养规模来确定棚舍的面积,一般情况下,棚舍面积在60平米到100平米区间,可以饲养30只绒山羊;棚舍面积在150平米到200平米区间,可以饲喂50只绒山羊;棚舍面积在200平米到400平米,可以饲喂100只绒山羊。绒山羊的活动场所的面积大约是棚舍面积的2倍到3倍。
2.草料调配
绒山羊如果是散养,也就是允许放牧的前提下,就可以随意在草场上采食,这样可以自己获取到利于自身成长和发育等所需营养,因此,极少会出现缺少某些营养而导致的疾病状况。但是圈养就不同了,对于草料饲料中的应养成分要合理进行调整和配合,如果搭配不够合理,就很可能造成绒山羊缺乏营养物质导致疾病发生,对绒山羊生长和发育等多个方面都有负面影响。因此,想更好的确保绒山羊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以及最大程度的发挥生产性能,圈养绒山羊的草料营养的合理配置是重要技术的一种。
2.1针对基本饲草基地健全的建立,对于在饲草基地推进绒山羊的圈养具有很总要意义。根据调差数据分析得出,平均一只羊需要0.73亩饲草地,这样基本能满足需求量。最近十年以来,柳林县平均每年人工增加草地一万亩左右,预计到2017年年末能够达到43万亩人工草地,基本能满足31万只羊的草料需求。
2.2如果按照以往的散养放牧,绒山羊就能自由的饲草进行采食,因此能够摄取到丰富种类的营养物质。在大力对圈养方式推广之前,首先要积极号召农户尽量在粗饲料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调控,以此来让营养物质更为丰富。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使用圈养方式饲养绒山羊之后,要保证饲草种类至少五种,并且搭配有灌木树叶、豆科类牧草等,这样能够一定程度的提高饲草的营养含量。饲料中掺杂树叶可以一定程度的提高营养含量,尤其是柳树叶,柳树叶中含有柳叶黄铜生物活性物质,并且含有一定的生长因子,与农作物的秸秆进行搭配使用能够更好的达到绒山羊对饲料的营养要求。
每年的十月到下一年的四月称之为枯草阶段,绒山羊的生产如配种、产羔、绒毛声场和抓绒等都要提高营养供应。所以材料的营养搭配很重要:一般为青干草和青贮饲料、农作物秸秆、精料以及树叶等,其中青干草和农作物秸秆比例较大,占比为百分之四十。
本年五月到九月是青草阶段,此阶段适合绒山羊产后进行恢复。草料搭配建议是:牧草、精料、灌木树枝和青饲料作物,其中牧草占据的比例较大,高达75%,而灌木树枝占据五个百分点。
3.日常管理
整群工作也很重要,根据羊的公母、大小和体质等特性进行分群,并且对所有羊进行编号管理。羔羊应该适时断奶和去势,并且采取一些强化措施。而配种、剪毛、产羔和药浴等都要集中进行和管理。还要保证圈舍的清洁,经常打扫并且按时效度。
四、圈养绒山羊应该注意的问题
1.优良品种的选择
尽量选择品种优良的绒山羊,例如辽宁的绒山羊,产绒毛量较多并且质量好,尽量保证羊群数量少,但是质量精。但是如果想提高绒山羊的肉量就要选取出肉率高并且体型偏大,而且饲料的报酬较高的品种进行喂养,这样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2.重视绒山羊的运动
绒山羊喜好运动、爱爬山,但是圈养绒山羊的却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需要留有一定的运动空间,定期安排绒山羊运动。一般是要求一天要运动两次以上,每一次维持5公里以上,运动方式可以是走或是跑。
3.强化疫病防控工作
圈养绒山羊因为在舍中时间比较长,羊只密度较大,绒山羊个体之间容易传染患病,因此,饲养人员应该加强绒山羊的疫病防控工作。
圈养棚舍应该符合防疫标准,和外界需要存在一定的距离。绒山羊的易患病要进行预防接种,例如口蹄疫、羊快疫、羊肠毒血病等。如果发现了异常绒山羊,应该及时隔离、治疗。还应该定期打虫,保持良好的肠胃环境。
五、结束语
总之,圈养绒山羊应该得到大力推行,农户在掌握圈养技术基础之上,多注意平时观察,及时发现错误、总结经验,相信我国的绒山羊行业才会健康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朱伟东;绒山羊的饲养管理[J];养殖技术顾问;2009年05期.
关键词:山羊养殖;生态养殖技术;应用;研究分析
在山羊养殖技术中,为了提高山羊养殖效果,提高羊肉质量,必须要充分发挥出生态养殖技术在山羊产业中的有效应用。
1 建设规范的羊舍
1.1 羊舍的修建
通常情况下,羊舍修建的宽度是4到6米,高是2到3米,羊舍的长度要根据上山羊数量的多少而确定的。在羊舍的旁边可以修建运动场,而运动场的面积最好是羊舍面积的1.5倍左右。为了确保在夏天时,运动场有足够的阴凉,可以在运动场的周围栽种树木。修建羊舍的地面应该保持一个坡度,这样在对羊舍进行清理工作时,便于对羊舍的粪便和污水进行清扫。在建设羊床时,要距离地面0.8到1米。羊床的床面应该是由木条、竹条或者是细木棍编钉而成的。同时编钉床面的木条等应该间距1.5厘米左右,便于羊粪等落于地面上。
1.2 羊舍内部的要求
为了将山羊更好的分类与养殖,应该利用移动木栏将山羊进行有效的分隔。同时应该将公羊、母羊、羔羊、育肥羊等进行区分,将同一类别的羊群放置在同一个羊圈内,同时要在羊圈内设置草架、饲槽和饮水设备。
2 种草是山羊生态养殖技术的核心内容
2.1 种植优质高产牧草
养殖大量的羊群,通常都需要耗费大量的牧草。为了满足羊群对牧草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在重庆种植优质牧草时,通常在夏季主要是种植甜高粱、杂交苏丹草等,一般供草期的时间是在6月到11月份。在11月份到明年6月份可以种植黑麦草等。
2.2 养殖优良肉羊品种
为了提高羊群的数量、产肉率以及羊肉质量,应该选择优良肉羊品种,可以进行杂交羊,进行科学繁殖,对杂交羊进行精心喂养。
3 圈养山羊的技术
在传统山羊养殖中,主要是以放牧为主,而在重庆山区有丰富的农作物和副产品等资源,若是使用有效的生态养殖技术,在山羊养殖中可以利用圈养加上放牧方法。在饲养山羊中,可以种植一些优质牧草进行饲养,确保饲料的正常供应。同时也可以将成熟后的农作物作为喂养山羊的粗饲料,但是不能使用太多的粗饲料,会对山羊的采食量和健康产生严重的影响。当处于青料旺季时,可以将用不完的青料制作成青贮料,这样可以在饲料淡季时使用。
4 秸秆加工喂羊技术
4.1 主要是将无毒秸秆以以及一些粮棉结合在一起,然后进行加工成副产品进行粉碎作为原料。在对秸秆进行加工时,需要将秸秆先阴干或者是晒干,不能使用发霉的秸秆进行加工。
4.2 将原料进行粉碎 在粉碎秸秆时,可以使用锤式粉碎机将秸秆进行粉碎,通常将秸秆粉碎成1到2厘米的草粉。同时,在粉碎禾本科质物与豆科植物时,要将这两种植物分开,便于配置。
4.3 发酵 在将饲料发酵时,需要将粉碎的秸秆或者是草粉添加一定量的玉米粉均匀混合而成。通常玉米粉的数量是秸秆或草粉总数量的1%。在搅拌草粉时,可以使用35℃左右的温水,草粉的湿度应该根据粘结的程度,用手捏草粉若是成团,松开后可以散开是最好的,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添加一定比例的酵母粉或者是发酵剂,将其放在背风处,堆成方形的形状,使用麻袋或者塑料进行覆盖。当草料的温度达到45℃左右,当传出酒曲香味时,就表明了草料发酵成功。
4.4 喂养 为了提高羊肉质量和产羊率,最重要的就是喂养。在养殖山羊时,必须要进行科学的喂养,才能有效的提高羊群质量。这就需要养殖员可以在发酵好的草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食盐和骨粉,通常每一千克的发酵粉中添加0.5到1千克的食盐和0.5千克的骨粉,同时也可以添加10到20千克的玉米面、豆腐渣、胡萝卜等饲料,在将它们均匀混合后,就可以成为营养草粉。但是,营养草粉通常对羊群有一定的喂养限制。首先不能喂正在哺乳的羊羔,断奶的羊羔应该是从少到多开始喂养;其次主要是对非妊娠母羊进行喂养,要少喂;最后就是要在一个月内将发酵好的草粉喂完,防止草粉变质。
4.5 对山羊进行及时的驱虫和防病 为了保证山羊健康的成长,最重要的就是对山羊进行及时的驱虫和防病。首先要对山羊进行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通常包括羊链球菌病、布氏杆菌病、传染性胸膜炎等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其次要对山羊进行定期的寄生虫驱除,要对羊舍进行及时全面的卫生消毒。在对羊群进行日常管理时,要仔细观察羊群的精神、饮食以及粪便等,从而有效的防止病害,及时发现病害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5 总结
在对山羊进行生态养殖时,为了提高山羊的数量、品种和质量,必须要进行有效的生态养殖。首先,要根据羊群的数量和类别建立符合羊群的羊舍,同时要种植优质草料;其次在养殖山羊时,应该圈养和放牧相结合,以此提高山羊的质量;最后要按照相关规定,制作营养草粉,另外要对山羊进行及时的病害处,从而提高山羊的质量。
关键词:贵州白山羊;种质特性;主产区;饲养管理;技术探讨
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54-03
贵州白山羊主产于贵州省乌江流域中下游的沿河自治县,分布于德江、思南、印江、松桃、务川、道真等20多个县、区,是贵州省古老的畜禽品种资源之一。贵州白山羊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而形成。1997年,贵州白山羊通过贵州省科学技术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组织评估鉴定为贵州省地方优良品种。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贵州白山羊品种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2012年主产区年末存栏山羊21.62万只,年内出栏肉羊18.02万只,羊肉产量达3 370 t,占肉类总产量的10.92%,实现产值 23 350万多元。山羊生产已成为山区农村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产业。为充分发挥贵州白山羊生产潜能,加快山区肉羊产业发展,本文结合贵州白山羊的种质特性,探讨总结了符合山区饲养管理配套技术,以供参考。
1 贵州白山羊种质特性
1.1 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强
贵州白山羊属早熟型品种,4~5月龄性成熟,6~8月龄可进行配种。利用年限多为5~8年,公、母羊均以2~5岁繁殖能力最强,经产母羊胎均产羔率为186.62%,多羔率达57.29%。1~7胎产羔率由124.27%逐胎上升到189.68%,7胎以后逐渐下降。产羔间隔为产后210~219 d,一般两年产三胎,少数年可产两胎。
1.2 攀登力强、活动范围大
贵州白山羊体质健壮,行动灵活,蹄质坚硬,具有善登山坡、攀悬崖觅食枝叶青草等特性。放牧游走采食距离远,一般在5 km范围内。
1.3 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
贵州白山羊在海拔250~1 400 m的立体气候明显,季间湿差较大的山区环境条件下形成了特强的抗逆力,适应范围较广。无论在山区、丘陵,还是河谷放牧饲养,都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1.4 耐粗性强、容易饲养
贵州白山羊具有极高选择利用各种灌木、杂草、荆棘、藤蔓和农作物秸秆的能力,尤其喜采食嫩枝嫩叶和苦、咸性植物。在足够的自然草地环境条件下,每天保证放牧8~10 h,不需补料羊群也能较好地生长发育。
1.5 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
据测定,贵州白山羊9月龄平均体重可达22.65 kg,周岁羊平均体重达26.82 kg,分别为成年羊体重的66.62%和78.88%。这说明在充分放牧采食的基础上,结合夜间舍饲补料完全可实现羔羊年内出栏。
1.6 肉用性能好、屠宰率高
贵州白山羊具有良好的肉用体型,一般传统饲养,9月龄羔羊屠宰率达48.39%,净肉率35.68%;周岁羊屠宰率达50.20%,净肉率37.72%;成年羊屠宰率达52.39%,净肉率40.88%。
1.7 肉质好、营养丰富
贵州白山羊肉色红润,有光泽,细嫩,富有弹性。经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对贵州白山羊鲜肉肉质进行了测定分析,其蛋白质含量达20.6%、脂肪含量仅为2.6%,而且富含硒元素,蛋白质中氨基酸种类也齐全,是人类肉食中的保健佳品。
1.8 板皮质量优良
贵州白山羊板皮属“四川路”,全头全脚,板皮平整,厚簿均匀,纤维组织致密,柔韧,质地良好,富有弹性,张幅适中,适宜制作各类皮件产品,是制革的上乘原料,等级内鲜干皮面积2 300 cm2以上,干皮重量在250 g以上。
1.9 生理指标
贵州白山羊生理指标为:呼吸平均18次/min,体温38.5 ℃,心率77 次/min,食团咀嚼次数55次/个,瘤胃蠕动次数1.5次/min。
2 饲养管理技术
为充分利用山区自然草地资源优势,满足新时期人类肉食品的时尚需求,根据贵州白山羊种质特性,结合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特点,适宜采取“放牧+补饲”的生产方式[1,2]。
2.1 推广高床漏缝楼式羊舍
由于主产区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四季温差相对较大,属温暧湿润气候区域,山羊感染寄生虫病机率大,易造成损失。为此,推广高床漏缝楼式羊舍是山区养羊的理想选择,符合山羊生长发育需要。羊舍楼床高度为1.0~1.5 m,每间羊舍适宜面积10~14 m2。该类型羊舍具有冬季防寒、保暧,夏季凉爽、舒适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可大大减少羊群感染发病的机会,有利于山羊健康。
2.2 放牧饲养技术
长期以来,贵州白山羊以放牧为主,推行科学的放牧饲养管理程序,不但可以充分利用草地资源,而且可以有效提高山羊养殖效益。
2.2.1 合理确定饲养规模 山区养羊最适宜规模为:饲养基础母羊30~50只,年出栏肉羊50~90只。同时要不断淘汰老龄羊、低产羊、病残羊和不孕羊,更新补充青年种母羊,保持适龄(2~5岁)能繁母羊在羊群中的比例达60%~65%。羊群中公母比例以1:15~20配搭为宜,种公羊要每隔1~1.5年进行调换使用,凡不符合选留种用和己失去种用价值的公羊要及时作为商品羊育肥,使羊群保持旺盛的繁殖能力和肉羊发展后劲。
2.2.2 合理组群、分舍饲养 要按羊的性别、年龄、大小分群分圈饲养,有利于根据羊群的用途进行相应的饲养管理。这样既可防止羊群乱配,造成近亲繁殖,引起品种退化,又能有效减少羊群偷配、漏配和怀孕母羊流产现象,达到提高母羊繁殖率和羔羊成活率的效果[3]。
2.2.3 实行草地分区轮牧制 根据草地资源分布和载畜情况,按照羊群数量,合理划定放牧区域面积,实行草地分区轮牧放养,一般每区域以放牧采食3~5 d为宜。这样既可草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能使草地植被迅速得到恢复,不致造成草地退化。
2.2.4 四季放牧技术 要根据不同季节和牧草生长情况,采用不同的放牧方式,以提高对草地资源的利用率。春季放牧应选择在背风向阳的灌木丛中采食常绿树叶,做到早出晚归,要防止羊群跑青引发疾病;夏天早上露水过大,应待露水稍干后再放,做到早、晚放牧,中午让羊在羊舍多休息,放牧应选择干燥阴凉的地方;秋季秋高气爽天气凉,做到早出晚归,每天保持放牧时间在8 h以上,以满足山羊营养需要;冬季放牧时要制定草地放牧规划,合理安排放牧日程,实行小群分区轮牧制度。抓住晴天中午温和时段充分放牧采食,增加采食量。放牧时尽量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干燥的阳坡地带,以防大风侵袭,做到晚出早归,减少羊群体能消耗。大雨冰雪天气不能出牧,临产母羊、羔羊要就近放牧,严禁追赶、欧打羊群(尤其是怀孕母羊),以防流产,确保孕羊安全。
2.3 羊群补饲技术
2.3.1 贮足草料 要按饲养规模和发展需要,有计划地种植优良牧草(如黑麦草、牛鞭草等),保证饲草饲料供应,降低饲养成本。同时还要利用夏、秋季节青草茂盛期收集贮足青草、树叶、农作物秸秆和农副产品,通过采取青贮和生物微贮等技术处理,以提高其利用效率。每只羊平均贮备各类草料550 kg,其中粗饲料300 kg,青贮料200 kg,精饲料50 kg。
2.3.2 合理补饲 在加强放牧的基础上,根据种公羊、种母羊、幼龄羔羊和育肥羊不同阶段的营养需要及生产需要合理补饲青干草、青贮料和混合颗粒精料[4-6]。饲喂时要注意精、青、粗合理搭配,力求做到草料品种多样化、适口性好,保证营养全面,增强羊群体质。同时要保持草料清洁卫生,严禁饲喂腐烂、霉变、冰冻、污染、有毒的草料,控制易发酵草料的饲喂量,如嫩豆科牧草等。
(1)种公羊补饲。贵州白山羊种公羊没有明显的配种季节,但一般都集中在春季(3~5月份)和秋季(9~11月份)。配种期每天补饲混合精料0.25~0.50 kg,干草2 kg,胡萝素0.5 kg,食盐5~10 g,骨粉5 g;非配种期适当补喂优质干草1.5~2.0 kg即可。用于自然配种的青年种公羊每天可配母羊1~2次为宜,连续1周后休息1 d;成年种公羊每天可配2~3次,如1 d内多次配种,其间隔时间为2 h。配种较频繁时,要保证公羊每周有1~2 d的休息时间,以免因过度消耗体力而造成种公羊的体况下降,影响利用年限。
(2)种母羊补饲。空怀母羊:羔羊断奶后7~10 d是母羊的空怀期,此期间对母羊要抓膘复壮,为配种妊娠贮备营养,春季配种前15 d要实行短期优饲,日补混合精料100~150 g;秋配只需补饲优质青草1.5~2.0 kg即可。
怀孕母羊:前期(0~90 d)营养需要与空怀母羊相同;后期(91~150 d)胎儿生长发育快,母羊代谢增加,除了补饲干草、青贮料外,还要根据需要适量补饲混合精料和骨粉,一般每只每天补饲精料200~300 g,优质青干草1.0~1.5 kg,青贮料1.5 kg,并注意补饲胡萝卜、食盐和骨粉。杜绝饲喂发霉、变质、冰冻和有异味的饲草饲料,不饮冰冻水和污浊水,并逐渐减少青贮饲料喂量,以至临产前15 d停喂。母羊临产前7 d左右不得远牧,放牧时,做到慢赶、不打、不惊吓、不跳沟越坎、不走冰滑地,出入圈门不拥挤。禁止无故捕捉、惊扰羊群,以防造成流产。母羊临产前3 d要进入分娩舍(母子栏)进行舍饲补料。
哺乳母羊:前期(产羔后0~30 d),哺乳母羊产后1 h左右,应给母羊饮1.0~1.5 L温糖水或豆浆水,切忌喝冷水。产后3 d内要在分娩舍单独饲喂,尽可能饲喂较好的青草或优质青干草,3 d后可按母羊泌乳、体质和产羔数酌情补饲,对哺乳母羊的补饲应重点放在哺乳前期。一般来说,在放牧基础上,每天每只羊补喂混合精料300~350 g,青干草0.5~1.0 kg,饲料1.5 kg,骨粉和食盐各25 g。饲喂精饲料时,要先少量喂给(一般为预定量的1/4),以后再逐渐增加。随着羔羊吃初乳的结束,精料量可增至预定量,还要多喂块茎、块根等饲料,以增加母羊泌乳量;哺乳后期(31~60 d)除放牧外,要根据母羊体况和草料供应情况酌情补饲,有利于恢复体况。
(3)羔羊补饲。羔羊出生后0.5 h内要吃到吃足初乳,每隔2~3 h哺乳一次,并连续7 d不间断。以后可逐渐减少哺乳次数,即8-15日龄,每日哺乳6次;15~30日龄,每日喂奶4次;30~45日龄,每日哺乳3次;45~60日龄,每日哺乳1次。7日龄后开始用优质牧草进行诱食,10~15 d时,可让羔羊学吃新鲜嫩草,20 d后开始补饲混合精料,一般20日龄补喂20~30 g,30日龄补喂50~80 g,60日龄补喂100~150 g。青粗饲料可任其自由采食,同时准备充足的清洁饮水供羔羊随时饮用。
(4)育肥羊补饲。要利用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的特点,抓住越冬前草多、营养丰富的时机,对羔羊和淘汰种羊进行短期强化育肥,增加出栏量。育肥前要全面驱虫并做好预防工作。育肥期每天每只除补饲青饲料或青贮料1.0~1.5 kg外,按早、中、晚等量补喂混合颗粒饲料500~750 g,自由饮水。同时要保持料槽清洁卫生,圈舍干燥,冬季注意保暖,夏季适当通风,尽量减少运动和体能消耗。通过短期舍饲强化育肥,周岁羊出栏活重可达28.5 kg以上。
2.4 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2.4.1 定期消毒 要严格实行定期清扫、消毒制度。每天定时清扫羊舍、运动场及周围环境,并将粪便、污物进行集中发酵处理。每月必须对羊舍、运动场、净污道、净污沟等饲养环境,选用10%~20%石灰乳、30%草木灰、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等多种消毒药物进行交替使用;每周对饲养用具、料槽、水槽、水池、粪便和羊体表(寒冷天气除外)等,选用10%漂白粉、0.5%~1.0%强力消毒剂、0.5%~1.0%灭菌净、0.5%~1.0%抗毒威等药物进行交替消毒处理,羊群转舍、出栏、引入、产羔和炎热季节的大雨过后,必须对所有饲养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繁衍,以净化养羊场(舍)内外环境,保证羊群健康。
2.4.2 定期驱虫、灭疥 根据山区山羊寄生虫病发生的季节动态规律,对羊只实行夏秋季节每月1次,冬春季节每季度1次预防性驱虫、灭疥,药物应选择高效、低毒药物为宜。在使用药物时,不要连续或长期使用单一品种药物,应选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可取得理想驱虫灭疥效果。此外,药浴时间要选择晴朗天气,药浴前要饮足水。
2.4.3 科学免疫接种 根据山羊疫病调查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在疫病防制上应重点对羔羊痢疾、口蹄疫、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进行防控,要严格免疫程序,切实杜绝重大疫病发生。对已发病和疑似病羊要及时清出安置在300 m以外、经消毒处理后的隔离舍内进行观察治疗,并迅速对羊舍环境及受污染的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对病尸粪便及污染物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2.4.4 及时治疗 由于贵州白山羊抗病能力很强,轻微病情症状不明显,一般不易发现,因此,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羊群精神状态,一旦有失常羊只,就要及时求医治疗,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2.5 适时出栏 要利用羔羊早期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抓住秋季草多、质好的时机,对羔羊和淘汰种羊群进行短期强化育肥。开展肥羔生产,推广当年羔羊出栏,尽量少喂或不喂大龄膻羊,既可加快羊群周转,提高出栏率和出肉率,又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减轻了冬季草场压力,避免了羊群越冬渡春因草料缺乏而掉膘、死亡造成损失。此外要认真分析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准确判断最佳出栏时间,做到赚钱就卖,以实现规模肉羊生产最佳效益。
3 小结
贵州白山羊品种是贵州省山羊种类中的珍贵资源和山区农民的宝贵财富,具有性成熟早、繁殖能力强、产肉性能良好、耐粗饲、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遗传性能稳定等特点,并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轻,板皮质量好而著称,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在新时期人类消费追求营养、健康的背景下,山区肉羊产业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此,结合贵州白山羊种质特性,充分利用山区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和草地资源,推行"放牧+补饲"的生产方式,发展肉羊产业,既是满足市场消费的需要,又是山区养羊业的必然选择,符合现代肉羊生产发展取向。
参考文献:
[1] 杨 光,冉启煌,何素华.提高山区农村规模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J].贵州畜牧兽医,2001,25(6):31-33.
[2]吴宗权.重新认识农区山羊放牧饲养[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2012,32(6):59-62.
[3] 陈小玲,杨 蛟,谯玉红,等.浅析喀斯特山区规模养羊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1):26-28.
[4] 杨 光,彭学波,陈碧高,等.沿河山羊舍饲养殖试验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06,27(5):53-56.
目前池塘网箱养殖黄鳝,一般在每年6~7月份开始投黄鳝苗,11~12月起捕商品黄鳝,一年中大约有6~7个月的时间养殖黄鳝池塘处于闲置状态,没有充分发挥池塘的效益。鳝、虾轮养,就是合理利用时间差,养一季小龙虾,养一季黄鳝的养殖模式。在每年的9月下旬至10月中旬,667平方米水面投放15~20千克小龙虾种虾到养鳝池塘中,让小龙虾在养鳝池自然繁殖,待11~12月份黄鳝收获销售后,将养殖黄鳝的网箱从池塘水体中捞出,种植水草,加水至1.0~1.5米,让小龙虾在池塘中自然越冬,翌年清明前后进行投食喂养,4月15日开始采用捕大留小的方式捕捞成虾,到6月底7月初将所有达到商品虾规格的成虾全部捕捞干净,只留下幼虾,自行留种,然后在池塘中放置网箱进行黄鳝养殖。这种模式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是合理利用鳝、虾养殖的时间差,可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大幅度提高了池塘的使用效益。
二是改善黄鳝养殖水质条件,可有效降低黄鳝病害的发生,提高黄鳝养殖产量和效益。在池塘网箱养殖黄鳝过程中,投喂的饲料为动物性饲料或高蛋白的配合饲料,在黄鳝摄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有食物外溢或剩余,在夏天高温水体中,易腐败变质,污染水体,导致水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诱发黄鳝病害发生。而小龙虾摄食的习性就是喜吃腐烂性动物残食和浮游生物。将小龙虾与黄鳝一起养殖,可解决黄鳝养殖存在的这些问题,促进黄鳝生长和降低病害的发生。
三是有效减少黄鳝养殖换水、调水次数,降低养殖成本。
其具体养殖技术要点如下:
1、小龙虾种虾的投放在每年小龙虾繁殖季节的9~10月份,在网箱养殖黄鳝池塘中投放小龙虾的抱卵虾。每667平方米投放密度为15~20千克,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10分钟,杀灭寄生虫和致病菌。
2、黄鳝投放及养殖池塘网箱养殖黄鳝每667平方米水面设置网箱面积330平方米,每口网箱面积10~15平方米,在黄鳝投放前,每口网箱中种植水草占网箱面积的1/2,水草可选择水花生、水葫芦,每平方米投放密度为1~1.5千克。投放时间为每年6月底至7月底,选择有连续3~5个晴天的时间投放。每天投饲料一次,投饲量为黄鳝体重的5%~7%,以白鲢肉糜、螺、蚌等动物饲料为主,辅以配合饲料。
关键词:杨扇舟蛾;杨树;发生;防治
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又名白杨天社蛾、小叶杨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扁舟蛾属,是我国林木十二大害虫之一[1]。自2005年以来,杨扇舟蛾在滨州市滨城区的危害日趋严重,特别在梁才办事处黄河滩区的张王、大郑等村的杨树上为害尤其严重。为此,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农技站成立了调查小组,对其进行认真的观察与调查,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以防止杨扇舟蛾的进一步蔓延。
1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3~17mm,翅展28~38mm;触角单栉齿状。雌虫体长15~20mm,翅展38~42mm,触角单栉齿状。虫体灰褐色,头顶有一个椭圆形黑斑。臀毛簇末端暗褐色,前翅呈褐色,翅面有3条明显的灰白色横线,后翅无斑纹,色泽略浅于前翅,中间有一条横线。雄虫体色略深于雌虫,触角羽毛状,雌虫触角短羽毛状。卵:初产时橙红色,孵化时暗灰色,圆形,底平似包子,直径0.9mm左右。幼虫:老熟幼虫体长35~40mm,头黑褐色,身体灰褐色,背面淡黄绿色,密被灰黄色长毛。腹部背面灰黄绿色,每节着生有环形排列的橙红色瘤8个,其上具有长毛,两侧各有较大的黑瘤,其上着生白色细毛1束,向外放射,腹部第1、8节背面中央有较大的红黑色瘤,臀板储色。胸足褐色。蛹:长15~19mm,红褐色,臀棘上的钩刺长锚状。茧:灰白色,椭圆形[2]。
2危害症状
该虫主要为害杨树,常间歇性暴发成灾,在发生时常常将整株树叶吃光,仅留主干,远看似火烧一样,导致树势衰弱,严重影响树木的健康发育和生长,是山东省重要的食叶害虫之一。
3发生规律
杨扇舟蛾在梁才办事处1年发生4代,10月中下旬老熟幼虫在树叶上吐丝缀叶,或落在树叶中、树干基部、树根附近、墙角处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傍晚前后羽化最多,白天静栖,夜晚活动,有趋光性,一般上半夜交尾,下半夜产卵直至次日早晨,有的可多次交尾。越冬代成虫出现时,树叶尚未展开,卵多产于枝干上,以后各代则主要产于叶背面,少数产于叶表面,常百余粒产在一起,排成单层块状,亦有少数散产,每个卵块有卵数量不等,一般为9~600粒左右,每次可产卵100~600余粒。成虫寿命6~9d。卵期随气温变化而有不同,第1代卵在日均温8~11℃下,卵期为11d左右;第2、3代在日均温27℃时,卵期只需7d左右。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仅啃食叶的下表皮,残留上表皮和叶脉,静息时头朝一个方向,排列整齐。2龄以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包,白天隐伏其中,夜晚取食,若遇阴雨则昼夜取食,直至虫包干枯后幼虫仍在其中隐栖。3龄以后食量骤增,分散取食,可将全叶吃尽,仅剩叶柄。当食料不足时,则吐丝随风飘迁他处,再卷叶危害。5龄幼虫食量最大,占总食量的70%左右,严重时能在几日内把一片杨树的叶子吃光,造成灾害。幼虫老熟后,在卷叶内吐丝结薄茧化蛹[3]。
4监测与防治
鉴于杨扇舟蛾危害的严重性,应认真进行药剂防治试验和细致观察。按照国家林业局下发的《杨扇舟蛾监测、预报办法》,结合当地实际,根据林业资源分布现状,滨城区梁才办事处农技站在5个村选取10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分别选择有代表性的10株树作为固定调查树,从4月到10月,每5d调查1次,调查标准树100株。根据几年的观察与调查,笔者认为防治杨扇舟蛾应掌握以下方法[4]。
4.1人工物理防治
越冬(越夏)是应用人工措施防治的有利时机。由于杨树树体高大,加强对蛹和成虫的防治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工收集地下落叶或翻耕土壤,可以减少越冬蛹的基数;成虫羽化盛期应用杀虫灯(黑光灯)诱杀等措施,有利于降低下一代的虫口密度。根据大多数种类初龄幼虫群集虫苞的特点,组织人力摘除虫苞和卵块,可杀死大量幼虫,也可以利用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通过振动树干捕杀下落的幼虫。
4.2生物防治
片林和防护林,卵期释放赤眼蜂防治: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害虫产卵初期,设放蜂点50个/hm2,放蜂量为25~150万头/hm2。杨扇舟蛾卵期有舟蛾赤眼蜂(Trichogramma clost-erae)、黑卵蜂(Telenomus sp.)、毛虫追寄蝇(Exorista amoe-na)、小茧蜂(Apantale sp.)、大腿蜂(Brchymeria cbscurata)、颗粒体病毒G.V、灰椋鸟(sturnus cinerceus)等天敌,要注意保护利用。杨扇舟蛾黑卵峰、舟蛾赤眼蜂在山东省杨扇舟蛾的寄生率都比较高,可加以保护利用。并注意保护和利用当地益鸟资源,禁止猎取益鸟,并挂放招引箱招引食虫益鸟定居。
4.3打孔注药防治
对发生严重、喷药困难的高大树体,可打孔注药防治。利用打孔注药机在树胸径处不同方向打3~4个孔,注入疏导性强的40%氧化乐果乳油原药或1倍液等。用药量为2~4mL/10cm胸径。注药后注意封好注药口。
4.4药物防治
在幼虫危害期,可用BT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25%灭幼胶悬液2 000~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8 000倍液,或1.2%苦烟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效果较好。2~3龄期树,喷25%灭幼脲Ⅰ号800~1 000倍液,或80%敌敌畏800~1 200倍液,或2.5%敌杀死6 000~8 000倍液。此外,成虫羽化期在大面积林地可用敌敌畏插管烟剂熏杀,或安装黑光灯诱杀蛾子。
5参考文献
[1] 仝燕.杨扇舟蛾生活习性及防治[J].安徽林业,2009(4):74.
[2] 方松山,林晓安,申富勇,等.杨扇舟蛾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林业科技开发,2003(3):22.
【关键词】山杨;种质资源;基因库;建立技术
种质资源基因库是以生产遗传品质较高的林木种子为目的的生产基地,它是用经过严格选择的多个优良无性系或优良家系按一定的配置方式建立起来的特用人工林。20世纪30年代,瑞典首先建立了林木种子园,随后美国、芬兰、新西兰等国也应用这一技术,纷纷建立种子园。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对近百个树种开展了选优和建园工作,其中我国建立种子园的树种约40个,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5]。
本文是建立山杨种子园的前期准备,确定黑龙江、内蒙古、吉林和辽宁4个大种源区,经过实地踏查和查找资料等得到18个性状优良种源,用作基本群体和生产群体。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嘉荫县,嘉荫县位于黑龙江中游右岸,小兴安岭东段北麓。地理座标,北纬48°08′30″至49°26′05″,东经129° 09′45″至130°50′21″。 县境自西北向东南呈狭长地段,面积7752平方公里(1975年国家航空勘测)。其北部与苏联仅一江之隔。上起葛贡河河口,下至幕荫河河口,国境线长249.5公里。土地肥沃,多分布在沿江一带,年降雨量450-550毫米左右,无霜期115天左右,有效积温2100℃,属第四、第五积温过渡带,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温热多雨;春季少雨干旱;因受西伯利亚季风影响,秋季降温迅速,常有早霜发生。林木资源丰富,树种多为白桦、黑桦、柞树、杨树等,森林覆盖率76.5%,宜牧荒原荒地5.5万亩,非常适合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山特产品资源丰富,以蕨菜、薇菜、五味子的产量最大,还有笃斯、榛子等特产。
基因库园区(见图1)在山杨的自然分布区和发展区之内,不会受地理纬度、海拔高度、气候条件和光周期反应的影响,能够保证山杨林木正常生长。园区立地条件较好,山坡下部,半阳坡,坡度在11°的缓坡的坡地,土层厚度在25cm,典型的森林暗棕壤,肥力中等,土壤理化性能良好。园区1公里附近没有不良花粉,并且在园区周围营造500米宽白桦林,保证基因库和外界林分有效隔离。
图1 试验地地理位置GPS定位图
2 基因库建立技术
2.1 苗木准备
基因库苗木均为山杨实生苗,种子来源于各种源区所选优树,能够保持优树的遗传性状,具有较强的地区代表性。选择根系完整发达、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的苗木作为候选造林苗木。
2.2 栽植密度
在确定基因库栽植密度时,考虑到应保证山杨苗木能够正常生长,有充足的花粉授粉,提高种子的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等因素。根据已有的研究经验,确定山杨基因库苗木株行距为3m×4m,阳带6m,阴带2m。公顷株数600株,山杨生长速度较快,15年生山杨平均树高达到10m左右,合理的株行距能够保证苗木的养分供应和光照充足。
2.3 配置方式
本项目试验地各种源内不同家系采用顺序错位排列(见图2),各家系保留的植株数相等,且分布均匀,基因型趋于平衡。家系分株之间间隔50 m的最低距离。3次重复配置在同一坡位,土壤肥力相近,整地、植苗、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措施与一般造林相同。
图2 造林设计及种源区布置示意图
每个种源区设置三个小区,小区按三次重复随机排列,随机排列见图3:
图3 小区种源排列示意图
2.4 整地
提前1年便进行试验地整地,以利于土壤熟化,减少土壤中病菌的数量。在定植前清除试验地植被和采伐剩余物。块状整地,规格为80×80×60cm,穴内回填表土。
2.5 造林
造林是种子园营建中关键的一环,本文采用块状定植方式营造山杨营养钵实生苗,块状定植采用正方形配置。家系小区内株距较小,小区之间距离较宽。
3 基因库管理技术
3.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整地和中耕除草等。改善造林地土壤熟化程度,2008年秋季开展穴状整地,规格50cm×50cm,整地深度20cm,先刮精草皮,再深松土壤。经过2008年一个冬季,穴内土壤基本熟化,2009年6月末开展了一次深松阔穴工作,起到了清除杂草、熟化土壤的作用。中耕除草能疏松土壤结构,改善土壤中水分和通气状况,在短期内有促进开花结实的作用。松土除草的次数和年限应根据树种、环境条件、造林密度和经营目的等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进行到幼林全面郁闭。
3.2 树体管理
于生长季末进行成活率和保存率的调查。造林采取双株定植,保存率高于95%。
鉴于苗木林龄较小,未对林分进行任何修剪,该项研究有待今后进行。
3.3 病虫鼠害防治
3.3.1 杨树真菌性溃疡病
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后水疱变大,疱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
防治方法:应选用抗病树种,药物防治以秋防为主,春、秋防治相结合。可用40%福美砷50倍液、50%退菌特1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50%多菌灵200倍液及3°石硫合剂、10倍碱液等,于侵染或发病前喷洒树体均有较好效果[6]。
3.3.2 杨树主要虫害
①一般选择有机磷(敌百虫、乐果等)、菊酯类农药按适当配比采用喷雾方式防治杨扇舟蛾、刺蛾和金龟子等食叶性害虫。
②红蜘蛛可用三氯杀螨醇类农药喷雾防治,一般每隔一周防治一次,2-3次即可。用氧化乐果等农药喷雾防治草履蚧、也蝉等刺吸类害虫。
③利用肿腿蜂生物防治光肩星天牛;防治桑天牛时找到最新鲜的排泄孔处,用毒签插入,或用注射器注入500倍左右的有机磷农药1-2ml后,用棉球或软泥团封住洞口即可[7]。
3.3.3 鼠害防治
①毒饵灭鼠:在每年的3月下旬至5月中旬,秋季的8月下旬至10月中旬,组织人力在种子园寻找鼠洞,采用切封洞法、插洞法投饵,投放鼢鼠灵、克鼠星等杀鼠药,每洞用药量克鼠星5-8g或鼢鼠灵8-10g。
②机械捕杀:采用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效果比较好的捕鼠工具-丁字形弓箭进行灭鼠。
③采用“窒息性灭鼠弹”和“触发式灭鼠雷”进行灭鼠[8]。
【参考文献】
[1]徐清乾,许忠坤,程政红,等.第二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16-19.
[2]雷布先,倪 臻,唐海生.杉木多世代滚动式种子园营建技术研究[J].广西林业科学,2003,32(3):111-117.
[3]杜平,赵士杰,马荣泽,等.华北落叶松第2代优树选择及种子园的建立[J].河北林业科技,1998(3):4-5.
[4]王国义,宁依萍,金继华,等.红松改良代种子园建立技术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28(3):68-69.
[5]伍孝贤,周运超,金天喜,等.提高华山松种子园开花结实量试验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0,20(4):88-91.
[6]张凯,薛建明.杨树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村科技,2007(7):34-35.
[关键词]生猪养殖 技术 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208-02
一、前言
生猪养殖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担负着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猪养殖技术也正在面临新的变革,我国传统的生猪养殖业的生产水平比较低、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效率低下。近几年猪肉市场价格频频大幅波动,也是因为我国生猪养殖生产缺乏稳定性和市场适应力,从而导致生猪产量和价格的大幅波动,不但影响了民众的猪肉消费生活和日常生活,更多的是对生猪养殖户的影响,市场价格波动,影响了其收入水平以及我国生猪养殖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因此,应该从当前生猪养殖技术的现状中,分析怎样提高生猪养殖技术的水平。
二、生猪养殖技术的现状
本人在基层从事畜牧工作已有三十年。所处乡镇(五城镇)隶属皖南山区,该镇交通便捷、是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聚之地,在2011年被评为省传统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专业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大镇、人口大镇、农业重镇。五城镇近年来充分发挥传统工艺,在绿色食品加工生产企业在品牌、市场等方面打下的良好基础,围绕延伸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该镇建立起利用豆渣发展的生猪养殖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推动土地合理流转,大力发展黄豆种植基地,在供种、耕种、管理、销售等方面由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有效保证了作物质量和产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发挥了土地最大效益,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生猪养殖技术的问题
1.小户散养。农村中很少有大规模的养猪场,很多都呈小户散养的模式;
2.大规模养猪场污染问题较为严重;
3.传统的养殖模式,未利用和引进新的技术;
4.对疫病防治缺乏足够的技术。
四、提高生猪养殖技术
1.简易技术措施
1.1对生猪实行保护性养殖。在养猪场周围栽植蔬果、冬瓜、窝瓜、向日葵等植物可以遮荫降温,在夏秋季给猪场提供一个相对凉爽环境,在冬季推广塑料暖棚饲养技术或者封闭式圈,这样在一年四季猪场的环境温度都比较恒定,会减少疫病的发生几率,提高生猪质量。
1.2推行高密度养殖生猪。高密度饲养生猪,不仅可以节省场地费用,降低成本,而且生猪失去活动场地,就会吃饱则睡,导致长肉加快,增重快,降低饲养费用
1.3抓住合适时机出栏。各类猪达标体重:二元猪70公斤、内三元80-85公斤、外三元95公斤、英国PIC猪105公斤,在达标体重这段时间出栏比较合适。在此之后,生猪体重日增速度明显减慢,且以脂肪沉积为主,所以越喂越不合算,而且肥肉增多,不好销售;若不足体重出栏,虽饲料利用率高,但因体重小而出肉率低,此外,生猪市场价格高时,体重相对越重越好;价格低时以体重轻些为好,减少饲料消耗,降低成本。
1.4要根据市场需求来选择品种。选择品质优良的猪种,肉质好,出肉率高,推广杂交猪种育猪。
1.5采用“倒喂法”养猪。在小猪到中猪阶段,以高能量高蛋白的精料饲养为主,配用必要的饲料添加剂和少量青、绿饲料。从中猪到出栏期,适当减少精料投入量,增加青、粗饲料,这种方式既可以缩短猪的饲养周期,又可以充分利用大量青、粗饲料资源,从而有效地节约了精饲料用量,使经济效益大大提高。
2.饲养管理
猪种哺乳仔猪要控制好温度和相对湿度,保持空气新鲜干净。乳猪应该设有保温箱或保温室,并在分娩栏内安装护仔栏。控制开食日期的把握与补料的应用时间。小猪的早期断奶是提高母猪产仔数和育成头数的关键性措施。现代研究表明,只有当断奶日龄对母猪繁殖性能不会造成显著影响,而且产房设施能够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猪场才能实现最大产量。早期断奶可以提高母猪的利用强度,缩短母猪繁殖的时间间隔,增加母猪的年产窝数;可以降低对饲料消耗。小猪早期断奶,对母猪来说可减轻失重,节省饲料的用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在母猪哺乳情况下,猪仔对饲料的利用是通过母猪将饲料转化为乳汁后再利用;早期断奶还可以减少仔猪死亡率。压死和下痢是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猪种和小猪早期分离,可以避免母猪压死小猪,降低小猪传染疾病和寄生虫病的机会。
3.卫生防疫
猪场内要注意卫生与消毒,保持清洁和通风,每天清扫猪场除粪,定期在通道内用消毒剂消毒,既要防止外来的疫病,更要要防止粪便污染传播疾病,还要按照相关规定程序注射疫苗。主动接受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的免疫监测、疫病监测和监督检查。生猪养殖场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通过免疫接种并结合其他措施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平时经常观察猪群采食、排粪情况及精神状态,发现疫病及时隔离治疗。免疫时所有的免疫用具在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和消毒,疫苗做到严格现用现配,剩余或废弃的疫苗以及使用过的疫苗瓶要作无害化处理,随时监测养猪场的疫病情况,怀疑有发病时,应尽快报告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并将病料送达指定的兽医疾病诊断中心确诊。
4.生猪养殖条件,养殖时所用饲料应符合《无公害食品一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的要求
根据不同的年龄段和生长阶段,配制不同的饲料,各种营养物质间保持着一定的比例混合,使营养平衡,全面得到满足,并提高饲料转化,避免造成浪费,影响小猪生长。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对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肉类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生猪养殖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每一个生猪养殖场都应该严格遵循国家关于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与此同时,也要采用先进的生猪养殖技术,改进传统的养猪技术,实施标准化操作,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安全无公害的生猪养殖。
参考文献
在放苗前10~15天每平方米水面用生石灰150~200克或漂白粉10~15克,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杀灭有害病菌。一般清塘消毒7~10天后向池塘内注水,水深10~20厘米。
黄鳝适宜15~30℃的养殖环境,可在池中1/3的水面适度种植凤眼莲、浮萍等水生植物,在池边种些南瓜、扁豆等遮阴。
2.鳝苗放养可从原产地采捕自然繁殖的鳝苗或从信誉好的黄鳝场购进鳝苗。选择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病无伤、活动能力强、规格整齐、大小基本一致的鳝苗。一般尾重以20~30克为宜。若投放每尾重30~50克的大规格鳝鱼,则成活率高,增重快。放养时间以早春为好,一周内放齐。放养量一般每平方米投放鳝苗50~60尾。放养前应用浓度为3%~4%的食盐水或10毫克/千克漂白粉浸洗消毒10~20分钟,放养时水温温差不宜过大。
3.饲料投喂黄鳝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喜食鲜活饵料,如小鱼虾、螺蚬、蚌肉、蚕蛹、蚯蚓以及畜禽内脏等,投饲时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搭配米糠、豆饼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植物性饲料。
黄鳝昼伏夜出,投饲宜傍晚进行。黄鳝贪食且耐饥饿,投饲要注意定量。一般每天投喂量约为黄鳝体重的5%~8%,饲料一定要新鲜,并投入食台,以第二天上午吃完为度。在黄鳝生长快,温度适宜的时候应适当多投、勤投。
4.水质调节养殖池的水深要适当,一般以10~20厘米为宜,水体呈嫩绿色或浅褐色,水面无油膜。为保证水质清新稳定,在高温季节或水质过浓时要及时换水,做到肥、活、嫩、爽。每10天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每次667平方米水面用15~20千克。每半个月可施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一次,以调节水质。
5.病害防治鳝病预防应以生态预防为主,药物防治为辅。
关键词:高山云雾绿茶;茶园建立;适时种植;植后管理;广东五华;棉洋镇
棉洋镇茶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平均海拔500 m以上,年平均气温21.2 ℃,平均年日照时数1 966.6 h,无霜期长,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降雨量达到1 547.5 mm,雾气大,适宜优质高山云雾茶生长。棉洋茶区种植绿茶历史悠久,茶区围绕省道,县道两旁缓坡山地,村村已通水泥硬底化,交通便利,产品流通方便。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仲凯农学院等科研单位院校及台湾商会会长和县农业局种植业股,均把棉洋镇作为科技示范点,并在新光村设有试验基地,培训科技人员,解决生产技术问题。现将其栽培管理技术总结如下。
1茶园建立
新建茶园的质量标准是:水土保持好,道路设置好,茶畦规格好,茶树品种好,科学管理好,经济效益高。选择湿润、表土肥沃、土层深厚、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1]、pH值4~6、地下水位1 m以下、海拔400 m以上、坡度在25°以下的山坡地。凡种过木薯、花生、烤烟、黄麻等作物的土地,均需深翻晒白后方可垦为茶园。设置有机耕道、上山道和工作道,机耕道可通工具车,用于运输肥料、茶青和除虫喷药等,通常开于山腰或山脚;上山道是茶园山脚至山顶的道路;茶园内部设横直步行道,以横道为主,直道为辅,用于肩挑运输和采摘茶叶往来道路。设置防洪沟、蓄水沟、排水沟和农田保护沟。设在茶园上方和茶园外围与农田交界处的排水称防洪沟,让洪水从防洪沟内排出茶园外;在茶园下方与农田交界处设1条排水沟,以防止黄泥水冲入农田。每25~30 m设1个10 m3的粪池,用于沤制肥料和茶园灌溉用。按照总体规划设计,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深翻改土为重点,严格掌握开垦质量标准。为加强茶园水土保持,凡是山地坡度在10°以内的缓坡地,应按大行距1.2~1.5 m实行等高种植,坡度在10°以上的较陡坡地,应沿等高线修筑成水平梯田建立梯级茶园。要求茶园梯级和道路等高,茶园梯级以等高为主,等宽为辅,梯面宽度最陡处不少于2 m。
2良种选用
选用良种壮苗,为了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经多年的实践,棉洋镇适宜选用台湾金萱、翠玉绿茶品种。这些品种早熟高产、优质味香、成品茶价格高,是梅州五华近年来引进绿茶品种。投产茶园一般产值1.20万~5.25万元/hm2以上,应大力推广种植。
3整地施肥
新建茶园能否早成园、早投产、早收益,在种植行开好植茶沟,施足有机肥作基肥,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在梯面外六内四的位置开深宽各为50 cm和70 cm的种植沟,植沟内施足基肥改良土壤[2],要求植沟内施入杂草和稻草或土杂肥15 t/hm2、优质麸肥2 625~3 750 kg/hm2、磷肥375~525 kg/hm2,分2层施下,下粗上精,先将杂草或稻草施入底层,盖上20 cm表土;再施入经粉碎的麸肥和磷肥,盖上20 cm表土,用锄头捣土使泥肥混匀;最后再填表土至高出梯面5~10 cm,待后种植。
4适时种植
选用无性繁殖良种台湾金萱、翠玉生长期16~18个月、基部木质化、离地茎径粗0.4 cm以上、无病虫害、根系发达、地上部有修剪后发出的一级分枝的茶苗。根据棉洋镇气候特点,选择在地上部生长缓慢、地下部生长活跃的时间种植。于晚秋至翌年初春即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中旬,最佳季节为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种植。茶苗出圃时要多带土少伤根,如需远途运输,用黄泥浆蘸根并用稻草包紧根部保湿[3-4],运至目的地后,即行种植。选择在阴天或小雨初晴的天气种植,切忌刮西北风天气种植。种植前按种植规格,在植茶沟内开好深宽30 cm的种植沟,将茶苗置于植沟中一手扶苗,一手填土,分层压实,当填至植沟1/2时,轻提茶苗使根系舒展不曲,轻压土,然后淋水使植沟内松土层淋湿;待水干后,再覆土至根颈以上3cm处,踏实淋足定根水,再盖1层松土,最后用稻草或杂草覆盖再插橹箕遮荫保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