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莫顿亨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
如果说,人生是一片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天际中一朵漂浮的白云……
面对人生的种种困难,你怎样去克服,怎样去挑战?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终于找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里面讲到莫顿亨特小时侯,既有病又胆小。在一次攀岩活动中,他因为胆小而被困在了山崖上。最后,他在爸爸的指点下,一步步下了山。爸爸告诉他,不要想距离有多远,只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就能成功。
一件极为普通的事,却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想着前面的路途有多远,只要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就能克服困难。生活需要勇气。
在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举不胜举。比如我有时为写作业熬夜到很晚。实在忍不住,眼皮往下垂时,我就会对自己说:“再写一个字就行了。只写这一个字,不会很累的。”然后再一个,再一个……到最后时,常会觉得不可思议,自己竟然坚持下来了。虽然着并不是一次伟大的成功,但在其中蕴涵的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没有失败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没有挫折的生活是乏而无味的,没有人的一生是十分顺利的。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腾,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墙角的花,当它孤芳自赏时,天地就小了;山中的石,当它背靠群峰时,意志就坚了;水中的萍,当它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空中的鸟,当它展翅蓝天中,宇宙就大了;水中的鱼,当它游进大海时,境界就宽了;井底的蛙;当它越身地面时,眼界就宽了;地下的煤,当它燃烧自己后,贡献就大了……我们经历了一次风险之后,生活就又多了一种颜色。
对于挫折,很多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沮丧着说,挫折是无穷无尽的烦恼;失败者说,挫折是被打垮后的眩晕;懦弱者说,挫折是充满坎坷的道路…… 而我要说,挫折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生活需要挫折。曾经有这样一首歌“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是的,在每张笑脸的背后都隐藏着酸辛和苦辣。试问,如果生活中没有挫折,我们怎能成长,又怎能获得?世界上是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的,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
然而有人却总认为挫折是成长中的绊脚石,十分厌烦它,也懒得去战胜它,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如果我的父亲当时直接从石架上把我抱下来,而不是教“我”怎样下来的话,“我”可能永远都战胜不了那种恐惧,也就不回产生后来“巨大的成就感”;著名作家王家新的《 在山的那边》向我们说明了:只有不畏挫折,不断向前进,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因此。可以说,挫折是一切成功的前提,今天的中国之所以成为这么强大的国家,它的背后有着多少令人悲伤的画面。要知道,在,抗美援朝等这些腥风血雨的战争中,中国牺牲了多少英雄豪杰,是他们,用自己鲜红的血,火热的心换回了今天中国的安定,富强。在经历了这么多挫折后,中国人民变得团结起来,一起起来反抗,中国也因此富强起来,这一切都得归功于挫折。所以说,我门的生活需要挫折,我们只有在一一战胜它们之后。才能看见“大海”,才能实现我们心中的理想境界。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只有经历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才有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开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长,所以,生活需要挫折。
相信很多读者阅读过美国作家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一文后,不仅会信服文中所寄寓的人生经验,也会对文中写到美国小孩子的行为有些迷惑:他们竟不顾一起去玩耍的小伙伴——“我”的安全,还嘲笑“我”在悬崖上进退两难,又不负责任地各自离开,这到底怎么了?
对此有观点盛赞,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崇尚独立精神,文中貌似不顾人情的行为正是美国独立精神在小伙伴们身上的折射。我不敢苟同这种观点。
文中小孩子们缺乏助人为乐精神,缺乏起码的人情味,这岂能看成是美国人的独立精神的折射?这是“拒善”陋习的最形象诠释。
不妨听听2012年9月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为丈夫竞选助阵,发表题为《我比从前更爱奥巴马》的激情演讲吧。
她说:“在一个濒临破产的学区的教师们不收分文、坚持执教的誓言中,我看到了它;在人们在突如其来的紧急召唤下化身英雄,纵身扑向灾害去拯救他人……飞过整个国家去扑灭大火……驱车数小时去援助被淹没的城镇时,我看到了它。”
“它”就是米歇尔所赞美的最真切的美国精神。这种“最真切的舍生取义的美国精神”,难道是成人的专利,不需要从小培养?
她还说,从父亲或者祖母的教育中“我们学会了做自尊正派的人——帮助别人比自己争先更有意义……”“我们学会了感激和谦卑--我们的成功依靠许多人的帮助,从启迪我们的老师到保持学校整洁的校工……我们学会珍惜每个人的贡献,并以尊重待人”。恐怕这种注重人性关怀的价值观才能真正打动听众吧。
还有读者比较喜欢的美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格的《山羊兹拉特》一文,通过描述主人公阿隆与山羊兹拉特在患难中互相救助得以保全性命的故事,传达出人与动物间的深情厚谊可以超越任何时代的贫困与窘迫。人与动物间尚且需要亲情,需要互助,何况是亲密的玩伴!亲密的玩伴之间尚且如此绝情,向陌生人伸出援手何其艰难?
总之,无论美国还是中国,要想社会文明进步,个人健康成长,独立精神固然重要,互助、合作更为宝贵。不要因为本文以正面歌颂父亲教子有方为主,就认定文中每一类人的行为都有理由称赞。况且胆怯孱弱的“我”正是在父亲恳切的帮助下,信心大增,一步一步走下悬崖的。
“入则孝,出则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从小培育青少年的公民意识,养成“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利他”之心,实现“开展全人教育,推进善行社会”的目标,应当是全世界的共识。
一、品味音乐,顿悟课文的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生活中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适当地运用音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时,一开始我就播放了《爱拼才会赢》的歌曲,让同学们从歌词中得到启示:我们的人生道路总是从坎坷中走过来的,“试一试就能行,拼一拼就会赢”是对待一切艰难险阻的积极心态。优美的旋律,激昂的情感让学生非常自然而又兴奋地转入到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熟悉的歌曲,能为学生主动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充满创造性的感受与表现过程,能够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在教学的《我的母亲》一文时,学完课文后,我播放了阎维文的《母亲》,这是一首感人肺腑、至真至情的歌曲,能激活学生潜藏的情感并进行感恩教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母亲点点滴滴的付出,生病时的焦急,平时默默无闻的关心、叮咛……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在听这首歌曲的时候,我让同学们边听边想平时爸爸妈妈是怎么关心自己照顾自己的。同学们听完后,有的眼圈红了,有的感动得抽泣起来……抓住这一契机,我问他们应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同学们畅所欲言,“爸爸妈妈下班时给他们倒开水”,“给爸爸妈妈捶背”,“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上我们亲手做的生日礼物”……
二、欣赏音乐,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乐是通过优美的旋律和丰富的情感,从审美的角度唤起学生共鸣感受的艺术。针对学生的可塑性特点,借助音乐的感召力,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让学生听些优美的音乐,可以激发学生联想,从而真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学何其芳的《秋天》,我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唱《在希望的田野上》,让他们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欣慰的笑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播种者的品质。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秋天的风采。音乐的欣赏,使得整个课堂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学生随着音乐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思想世界。
关键词: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 爱国思想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因而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以情感人,让师生共同融入作品中去,这是语文学科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它在学生的求知增智和人格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情感教育又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
一、教师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句话就是说作家的创作,总是由内而外,即先有客观现实的感发,再产生内在的情态。因而作者在写作时总是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而这也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所要进入的境界。语文教师饱含情感地教学,学生就能饶有兴趣地学习,就大大增强学习积极性,从而就能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更好地品味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如《阿长与山海经》中,阿长是一位女工,用鲁迅的话,说得好听点,她是他的保姆,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保姆却多次在鲁迅的文章中出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猫狗鼠》中都有出现,这篇文章还专门为她而写,她究竟有什么魅力?在她身上发生了哪些故事,让鲁迅无法忘怀?这些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带着问题深入课文探究、理解、体味作者的情感,与文章融为一体。
二、教师情感的注入有利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课本的作品都是名家精品,每篇文章都包融了作者的丰富的情感。要教好语文,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经典美文,作者用饱蘸感情的笔触、质朴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位在逆境中仍爱心拳拳的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蹒跚而伟岸、笨拙但坚韧的顶天立地的背影,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平淡的语言,平凡的举动却浸透着深深的爱子之情。这情,当今的初中生又有几个能读懂读透呢?因而我们就要自己先进入意境,体会领略这深沉的爱,在教学时发放“一位辛酸父亲的来信”,以此来唤醒他们的爱的情感,接着让学生浏览文章,找出令人感动的情节。
采用多种饱含深情的朗读方式,品味领略字眼透露着情感,这既让学生体会到父爱的博大、深遂,又诱发了学生情感,有力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深蕴。
三、教师情感的融入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
孔子说过:“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文学作品具有感染力量,读者能有感而发,抒发他心中的情志,这就是兴。读者从文学作品中还可以认识一个社会风俗的盛衰和社会中的得失,这就是观。群是指人们在一起,互相启发,互相砥砺。怨是指诗可以用来批评政治,表达民情,以促进政治改善。这样在学习的过程中,收到了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完善的功效。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回忆八岁时一次爬悬崖的经历。这篇文章内容上很有嚼劲,特别是“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这一句,喻义更值得咀嚼,说的是困难再大也是可以分解的,可以克服的,这就启发了学生。研讨题目之后,我们再以长者的身份,从父亲教子的角度,让学生思考:父亲为什么不怕孩子失足摔死?为什么不上去抱他下来?从这个角度思考,就会发现一个新的问题,学生就会在主动积极的思考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四、教师情感的融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增强爱国激情
卢梭说过:“教育之事必须给予人们的心灵以民族的形式,而这种形式其意向和嗜好使得他们不但由于必要,而且也由于倾向和愿望而成就其为爱国者”。可见,教师的情感是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因而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良好的情境,用自己的爱憎忧惧等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的世界观、思想观得到教育,更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编入中学教材的很多都是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如《愚公移山》、《〈论语〉十则》、《爱莲说》、《陋室铭》等,就是不错的思想教育教材。在教学时要激活学生情感,让他们满怀激情地去领悟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所蕴含的传统思想以及丰富的哲理。《岳阳楼记》通过情感的激励、诱导,理解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对民族气节、民族精神的认识。
总之,要教出语文课所特有的情韵,我们要有饱满的激情,进入角色境界,感染着学生,熏陶着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为国家培养新型的创造性人才。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教学方法和技巧,在教学思想上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受到严重影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的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让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1.整体感知。
教学时要求学生要着眼于全篇,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种语文知识,对文章进行全面而仔细的通读,反复研究,理清文章的思路、脉络和层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很多学生往往没有耐心通读文本,对问题无从下手,不能准确地捕捉到回答问题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因此,就要引导学生在看清题目,明确问题要求之后,不要急于作答,而要将这些要求印记在头脑中,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地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当然,在思考的过程中,还得讲究一些方法,那就是要学会捕捉那些与问题有关的、或对回答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句子、语段。如教学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揣摩“我”的心理变化,爬悬崖前怎样?爬上岩石架时怎样?爬下悬崖后怎样?按提示,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作答。其实,这些关键词、重要句子就是正确解答问题的钥匙。
2.推敲词语。
教学时要求学生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及文章主题来回答该词语的作用,包括理解词语的意义及在文中的比喻义、引申义。文章的这些关键词语多为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如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便排出九文大钱”和“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一处用“排”,一处用“摸”,含义有什么不同?教学时就要求学生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回答。
3.理解句子含义。
首先要思考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如:总结上文,引起下文,为下铺垫,承上启下等,还要从点明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有何联系去回答其作用。如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的含义是什么?这就要从点明文章主旨方面去回答其作用。理解句子含义,还要根据句式、修辞等作赏析。教学时要在通读全文,了解全文所表达的中心的基础上,对某些句式、修辞进行赏析。如高尔基的《海燕》中:“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朱自清的《匆匆》中:“①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②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理解这些句子的含义时,就要从修辞方面进行赏析。
4.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分析、概括其性格特点。
理解人物形象,是记叙文阅读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要想准确理解人物形象,一必须通读全篇文章,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以便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完整的材料和完整的第一印象。文章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其线索又是什么,都要做到一清二楚。只有理清了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楚文中写了哪些与人物有关的事情,才能较快地抓住文章的重点,准确地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果连思路都理不清,就稀里糊涂地读文章,不仅阅读效率低下,而且将直接导致答题准确率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解答人物形象分析时,总习惯于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苦苦寻找已经概括好了的词语或短语,而缺少自己主动积极地参与思考的过程。如教学契诃夫的《变色龙》时,“简要说说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在教学时,首先就要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楚文中写了哪些与奥楚蔑洛夫有关的事情,这样才能准确地分析人物的形象特征。
5.分析感受和启示。
教学时首先要教学生认真阅读全文内容,借助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其次,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果我们明白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找到了理解文章的一条捷径。第三,要学会联系现实生活,找出文里文外的联系,由此来谈所受到的启发或教育。当然,如果字数受到限制,便只能做概括回答。从实际情况看,有不少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存在下列几个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回答不够全面,对文章的理解有欠缺。二是抓不住主要方面,答不到点子上。三是不能加深理解,使答案深度不够。教学时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自己从作品中获得的感受和启示,如果字数允许,我们还可以从一正一反两个角度进行回答,那样答案就会更全面、更深刻。
(二)在阅读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1.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时,教师、学生的活动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进行。以典型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努力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满堂灌的情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如教学《羚羊木雕》这课时,我在学生们读完全文,了解文章内容后提问:在这场矛盾冲突中,究竟谁是谁非?学生分小组展开一分钟辩论,教师参与,选出代表发言。在这场辩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客观地看问题,既要看到父母的过错,也要看到“我”的不足。然后将课型设计为剧本表演,让学生们自由组合,再进行表演。这样的课堂教师、学生的活动都围绕教学重点,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了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2.根据不同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课型。
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以采用朗读课型、文学欣赏课型。教学《敬业与乐业》可以采用思维训练课型、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小的辩论赛。教学《智取生辰纲》可以将课型设计为剧本表演,通过采用不同的课型,可以让学生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巧妙设疑。
如教学《羚羊木雕》这课时,可以提问:朋友与金钱谁更重要?当出现矛盾时,应该怎样做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欣赏歌曲《朋友》,配以动画,启发思考,有利于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
(三)开展学情调研,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语文素养;情感体验;语感
一、培养阅读兴趣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但就笔者所知,目前许多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和科学的阅读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为了完成这两项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注重阅读的整体性
在教学中不将文章解得支离破碎,化整为零,不用“标准化试题”的模式使文章失去原汁原味。所谓阅读的整体性就是要求学生从阅读的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络主题、表达特点、情感基调,要求从整体上理解文中人物所处的环境、展示的性格、典型的意义,要求从整体上体味文章的语言风格,结构特征等。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文章的原味,享受阅读的快乐,从而提高阅读兴趣。
2.注重阅读的目的性
阅读的本质就是以作品为媒介来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情感和思想。让学生在阅读中,不自觉地受到作品的感染,使其心灵得到浸润,个性品格、思维品质得到重塑,从而脱化出一个全新的自我。而不能一味地让学生读,失去阅读的“本色”,因而使学生丧失阅读兴趣。
3.注重阅读的规律性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教学中,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思维和科学的阅读方法,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茫然,丧失阅读的兴趣和意志。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感知生活,激发共鸣
初中生都已涉及或参与了社会实际生活,并对生活中的辛酸苦甜、真善美丑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这就为他们阅读理解创造了条件。在很大程度上,他们可以凭自己感知了的生活和感情去探索,感知文中的人、事、景等,有时也完全可以将自己设为文中人进入角色去感知,假定文中的人就是自己,文中的事就是自己的生活,做到如见其人,如是其人,如闻其事,如从其事,就像演员深入实际体验生活一样,学生既是读书人,又是书中人,感受更真切,阅读能力也会得到加强。
如何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设一道桥梁?如何在课文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对文章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审视,并将其产生的感想、体验、共鸣倾诉出来,从而把课文真正融入自己的内心,这是阅读的目标。如在学习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时,我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一点一点克服困难的经历,然后引导学生读课文。共同的生活经历很快使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一步一步总会解决困难。在引导学生阅读《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一文时,让学生闭上眼睛过五分钟,然后说出他们的感受,再来理解盲孩子为什么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孩子。学生们最终懂得“爱”使盲孩子重见光明,爱他人就是爱自己,让爱的清泉汩汩流淌在人间,我们就会得到幸福。
总之,阅读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精神天空。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们没有理由不视学生为鲜活的生命,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阅读的过程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成长的气息,成为他们追求生命完善、点化和润泽生命并贯穿生命始终的愉快历程。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努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定能在语文阅读的天地里编织出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拔节声”的丰收图。
参考文献:
男星篇
A、 伊利亚・伍德
出生日:1981年1月28日
代表作:《魔戒三部曲》
伊利亚・伍德有一双小鹿般的眼睛,清澈慧黠,惹人怜爱的形象加上表演天份,使他成为继麦考利・考尔金之后最受期限待的男童星。幼年时期他已经是知名的模特儿,之后在其经纪人的推介下,参与MTV表演,8岁时在《回到未来续集》中扮演配角,之后出演了多部影视作品,惜乎制作水平参差不齐,无法予人深刻印象。处于尴尬转型期的伊利亚・伍德,以自制应征录影带获得新西兰导演彼得・杰克逊的赏识,获得魔幻史诗《魔戒三部曲》中的弗罗多一角,从而迎来演艺生涯的第一度辉煌。随着这部系列作品在全球的热映,伊利亚・伍德迅速上位,成为全球观众的新宠。
B、 海顿・克里斯金逊
出生日:1984年4月19日
代表作:《星球大战前传Ⅱ克隆人进攻》
当海顿・克里斯金逊,这个来自加拿大的无名小子从400多人的侯选阵容中强势突围,雀屏中选,全世界都质疑他的好运气。乔治・卢卡斯显然看中了海顿的坚韧眼神和刀锋气质,认为他就是外型叛逆而内心质朴的天行者阿纳金。事实证明,乔治・卢卡斯的确是慧眼识人,海顿・克里斯金逊的表现几乎成为这部续貂之作唯一的亮点,这位加拿大演员让傲慢的好莱坞记住了他英俊的脸孔。
C、 阿什顿・库彻
出生日:1978年2月7日
代表作:《新婚告急》
阿什顿・库存彻漂亮得毫无深度,非常切合这个时代趋向童稚化的审美趣味。2003年初,和布里特妮・墨菲合演的《新婚告急》就是他最擅长的青春文艺片,除了蜜糖,还微带一点呛爆的胡椒味。阿什顿・库彻生于爱荷华州,因参与模特甄选而步入演艺界,和前辈艺人丹泽・华盛顿、乔治・克鲁尼一样,他也是藉由参与肥皂剧而逐渐积攒起名气和观众缘。他的新作就是日前上映的《蝴蝶效应》,在其中他出演一位饱受困扰的惊悚角色,可见转型的诚意。不过,大众更为关注的不是他在银幕上的作为,而是他在生活中的恋情。与年长他15岁的老牌女星黛米・摩尔戏剧性的相恋并传出婚讯,执着地将这段不被看好的爱情进行到底,阿什顿・库彻特立独行的情感选择令他拥有比其他男星更为丰富的话题性,也使他的知名度短期内大大提升。
D、 托比・麦奎尔
出生日:1975年6月27日
代表作:《蜘蛛侠》
曾与华丽裔导演李安以《冰风暴》和《乱世恩缘》两线路片缘并表现不俗的托比・麦硅尔,在好莱坞混迹多年,却始终处于半红不黑的二线地位。幸亏导演山姆・雷米独排众议,指定他出演科幻片《蜘蛛侠》,才算告别尴尬境地。在此片中,托比・麦奎尔经内敛的表演让人充分领略到温画经典人物“蜘蛛侠”的银幕魅力,他以良好的分寸感将略带腼腆的大男孩性格与救人于水火大丈夫气概完美地糅合在一起,获得了广大漫画迷的认可。《蜘蛛侠》的票房奇迹让托比・麦奎尔成为炙手可热的好莱坞宠儿,深受片商和观众的追捧。
E、 奥兰多・布鲁姆
出生日:1977年1月13日
代表作:《魔戒三部曲》
奥兰多・布鲁姆最光彩照人的屏幕亮相无疑是《魔戒三部曲》中那信勇武的精灵射手尼古拉斯。在影片中,他长身玉立、箭法如神、静若处子、动如脱兔,抢尽一时风头。随着《魔戒》系列完美收尾,片中的演员受到各国影迷的狂热追捧,英国人奥兰多・布鲁姆和伊利亚・伍德无疑成为其中最引人瞩目和双子星座。离开了《魔戒》中的广阔原野,奥兰多又与太海结缘,出演《加勒比海盗》中的铁匠。在这部奇幻诡异的风情片中,奥兰多・布鲁姆俊秀斯文的形象与强尼・戴普洒脱不羁的风格对撞,催发了强烈的化学效应:两代性格小生的银幕对话同时也是魅力对决,成为影片中最大的看点。虽然尚不能撼动强尼・戴普的强势地位,但是奥兰多・布鲁姆的实力也绝非泛泛,独擅荣光的局面应当是指日可待。
F、 乔许・哈奈特
生出日:1978年7月21日
代表作:《珍珠港》
从高中时起就对表演抱持强烈兴趣的乔许・哈奈特,在纽约州立大学戏剧系修读了一学期就辍学前往洛杉矶寻找机会,表现出非凡的行动力。经过无数次试镜后,他得到在电视剧集中露脸的机会,慢慢成为知名艺人。投身大银幕后,乔许・哈奈特大多出演青葱少年的爱情题材,风格略嫌稚嫩。2001年,乔许・哈奈特演活了《珍珠港》中深情无限的飞行员一角,风头盖过气质美女凯特・贝琴塞萨和第一男主角本・阿弗莱克,成为影片最大的赢家。乔许・哈奈特木讷、羞赧的气质风靡一时,很快跌升为全球最受欢迎的一线男明星。其后,他频频获得大制作的青睐,随着《黑鹰坠落》和《梦幻双雄》的上映,他的演艺事业更进一步。
G、 柯林・法瑞尔
出生日:1976年5月31日
代表作:《虎阵战士》
来自爱尔兰腹地的柯林・法瑞尔和故乡众多男青年一样,有一颗热爱足球的心,但是对戏剧的迷恋使他没能成为第二个基恩或小贝。2000年,默默无闻的柯林・密切尔导演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机会:在祖・施密切尔导演的《虎阵战士》中扮演男主角。柯林以他粗犷刚毅的外型和奔放昂扬的气质征服了观众。此后他接连获得与超级巨星同台竞技的机会,先是与运用明星布鲁斯・威利在《裁决之战》中对撼,之后是与英俊小生汤姆・克鲁斯在《未来报告》中合作,2003年他参演了《夜魔侠》等五部电影,成为年度最忙碌的艺人。最新的作品是刚刚杀青的由奥立弗・斯通执棒的《亚历山在帝》,片中他将扮演这位创造过历史的马其顿君主,而他的女友安吉丽娜・茱丽则饰演他的母亲。
H、 尚・威廉・斯格特
出生日:1976年10月3日
代表作:《美国派》
《美国派》系列的成功令人惊异,这部低成本的影片以美国式的戏谑口吻,为观众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理卫生课,处于青春期的男女生对于性事的懵懂认知和强烈渴慕,被夸张的表现出来。一群面孔陌生的青年演员毫无拘束的展现本色,以轻松诙谐的表演赢得年轻观众的共鸣和喜爱。在他们中,尚・威廉・斯格特无疑是最得人心的一个。他插科打诨自毁形象的本事直追我国的金牌甘草罗家英,不过面目就清洁可喜得多。2003年,他与华裔动作巨星周润发合作《刀枪不入一武僧》,进一步为亚洲观众所熟知。在片中,他除于例行的搞笑之外,也有利落的动作场面,展示果敢一面。
女星篇:
A、 斯嘉莉・乔森
出生日:1984年11月22日
代表作:《迷失东京》
斯嘉莉・乔森是新生代女星中最有表演潜质的一位,她有着超越年龄的优雅与沉静。去年一年对于斯嘉莉・乔森来说,是战绩优异的一年。在《戴珍珠耳环的女孩》和《迷失东京》中,她都有着出色的表现,在61届金球奖中,凭籍这两部电影获得剧情类和音乐剧类两项最佳女主角提名的殊荣,成为少女明星中最早受到学院派肯定的一位。在《迷失东京》中,斯嘉莉・乔森和比尔・墨里饰演两个身份迥异,但心灵状态相似的异乡客,通过在东京的短暂优游彼此靠近,离开了这个精神语境又各走各路,通过这段令人喟叹的相遇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病相:人与人的隔阂,自己对自己的误会。2003年底,斯嘉莉・乔森以《迷失东京》一片获得棕榈泉国际电影节最佳新人奖,成为最值得期待的一位年轻女艺人。
B、萨曼莎・莫顿
出生日:1977年5月13日
代表作:《新美国梦》
《新美国梦》描述一位携妻将雏漂洋过海的爱尔兰移民,在纽约经历激烈的文化撞击和幽秘的心理失范之后,终于获取得延续信念的勇气,将美国梦逐渐落实。在这部影片中扮演妻子的就是英国女演员萨曼莎・莫顿。萨曼莎形象并不抢眼,胜在气度沉稳,她曾经主演过多部BBC制作的影视剧,在英国国内享有誉。1999年萨曼莎士比亚参与演出伍迪・艾伦《甜蜜下沉》,经哑女哈蒂一角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新美国梦》中的萨拉又为她带来本年度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证明她全面扎实的演技。
C、珍妮弗・加纳
出生日:1972年4月17日
代表作:《夜魔侠》
无论是形象还是星运,珍妮弗・加纳都很像另一位大器晚成的性感女星莎朗・斯通。2001年的大制作《珍珠港》中,珍妮弗只是女主角凯特・贝琴萨的同事某甲,鼻梁上架着一副阔大的眼镜,完全辜负了她的天生丽质。2002年,电视剧集《间谍》迅速窜红,成为热门电视剧,女主角珍妮弗・加纳跃升为好莱坞最美丽的女人,而且登上金球奖最佳电视剧女主角宝座。在电影《夜魔侠》中,珍妮弗延续打女路线,与本・阿弗列克拳脚相向,有一番龙争虎斗。
D、瑞茜・威瑟斯朋
出生日:1976年3月22日
代表作:《律政俏佳人》
瑞茜・威瑟斯朋是继梅格・瑞恩之后新一代美国甜心的正印人选。《律政俏佳人》的成功推出,使瑞茜・威瑟斯朋毫无机心的甜美笑容深入人心,使她晋身片酬超过1500万美元的巨星俱乐部。瑞茜・威瑟斯朋并非胸无大脑徒具装饰性的花瓶,和她饰演的女主角一样,她曾经就读于名校斯坦福大学,是一位才智不逊于美貌的女演员。随着梅格・瑞恩转型乏力,茱莉亚・罗伯兹疲态尽露,瑞茜・威瑟斯朋已经成为爱情轻喜剧的新天后。
E、凯特・哈德逊
出生日:1979年4月19日
代表作:《不日成名》
凯特・哈德逊出身演艺世家,父亲是乐手比尔・哈德森,母亲是艳星高蒂・哈恩,而继父则是演员柯特・罗素。很好的遗传使她顺理成章地步入影坛,继承父母的衣钵。在2000年之前她只是一些青春片和公路片中担任重要的龙套,完全没有的空间。2000年的《不日成名》为她赢得当年金球奖最佳女配角的提名,并将奥斯卡女配角奖纳入彀中使她成为新一辈女星中的佼佼者。
F:伊雯・雷切尔・伍德
出生日:1987年9月7日
代表作:《芳龄十三》
伊雯・雷切尔・伍德在参演《芳龄十三》时,只有十三岁。在这部以残酷的表情直面青春的影片中,伊雯扮演一位表面文静乖巧而内心暗流汹涌的初中女生。她以绝决的姿态与常规生活告别,陷入与母亲为代表的成人世界的激烈对峙,在奥斯卡影后霍莉・亨特的威压下,伊雯丝毫未落下凡,两人的合作精彩而富有张力,令人深刻体会到编导的良苦用心:成长不仅使少年困惑,同样也会使成年的我们陷入迷惘。
G:森・洛曼
出生日:1979年9月18日
审美教育,简言之即美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美育的目的作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初中阶段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审美教育的。
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和感受美
在现行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散文、诗歌、小说、童话、等文学作品占大多数,它们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佳作。即使是议论文、说明文,也多是思想性、艺术性强的上乘之作。我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并感受文章的形式美。在学白的《峨眉山月歌》、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等经典诗篇中去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炼、含蓄,以及跳荡的“音乐美”;在学习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美文中去欣赏散文的清越、隽秀、玲珑的“神韵美”;在学习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社戏》等精彩小说中去领会小说的人物、环境、情节构成的“整体美”。同时我们要让学生从教材内容上发现美、感受美。从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中感受作者的人生感悟;从朱自清的《春》、梁衡的《夏》、何其芳的《秋天》等文中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从乐府诗《木兰诗》、杨振宁的《邓稼先》、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等文中去学习歌颂可歌可泣英雄人物……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美,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教学中,我们要住那体现形式美与内容美统一的关键的字、词、句、段,让学生感受到美感。
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审美教育的主体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不能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成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主体。在课文讲解过程中,要让学生多思考,自己发现美,感受美。
如在分析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对“春花图”的描写时,教师可以抓住“你不让我,我不让你”、“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等语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想象那春花争芳斗艳的美景,再由“闭了眼”、“仿佛”、“满是”等词语展开想象,由春花联想到秋天的累累硕果,使人看到希望,加上蜜蜂“闹”、蝴蝶“飞”,衬托出花美、花香,“树上”、“花下”,一幅五彩缤纷的“春花图”就充分地展现出来了。使学生充分感知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直觉感知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又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欣赏玲珑剔透的结构美。开头设疑――点出背影;中间叙事――引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其次欣赏表现角度的独特美。作者选择背向的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描写父亲的背影。通过背影,父亲的老境颓唐,心情的忧伤,真挚的父爱,都真真切切地表达了出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再次欣赏朴实无华的语言美。一千五百字的文章,仅写了父亲极其平常的四句话,但爱子之情却感人至深。全文描写父爱,却不见一个“爱”字,可又把父爱描写得那么形象传神。最后欣赏文章的内容美。《背影》写出了至情至善的亲子之爱,写出了父慈子孝的家庭生活,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像这样条理清晰地分析课文,易于为学生融会贯通,既掌握课文内容,又学会鉴赏方法。因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过程是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也是创造美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创造美但不要代替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真正地成为审美的主体,才能更好地实现审美教育的内化。
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使审美教育成为完成德育任务的有效手段
“美”本身是一种“善”,美育中包含着德育的内容,美是以善为前提的。美的事物有两个层次,一个是外层(形式美);一个是内层次(内容美)。人的美也有内外两个层次,内层次的美就是“善”,也可以叫作“美德”。对自然美的审美评价,以形式美为主要标准,对对称、均衡、和谐、变化等;而对社会美的审美评价,以“善”为主要标准。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道:“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放在讲台上,便用缓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看来,藤野严九郎不是一个美男子,而样子有点滑稽,怪不得“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那么,藤野先生有什么值得鲁迅尊敬和怀念呢?当然还是“善”,即藤野先生治学、工作的严谨态度,对中国留学青年的友情。在对社会美的审美评价中,道德评价占有重要的地位。学生在阅读、欣赏描写社会美的课文时,必然要受到思想教育,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深刻地揭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美好心灵。这种爱最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上这一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心灵美,更要让学生把这种心灵美带入自己的习作中,自然而然地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