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质量控制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控制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控制计划

第1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工作者的道德素质水平及职业操守有待提高。

1.人为的舞弊行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工作人员为了达到窃取或泄露商业秘密、非法转移资金、掩盖各种舞弊行为等非法目的,有意协助竞争对手获取和破坏会计数据,从而对会计软件、数据等进行非法篡改、删除,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

2.工作人员的无意行为。由于电算化系统内工作人员素质不高或责任心不强等原因造成的数据录入错误、操作步骤失误、监控力度不够等,使会计数据录入或处理出现错误,从而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不可靠、不完整。

(二)会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水平相对较低。

1.在我国,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核算层的电算化人员大多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有的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强,对政策法规的运用和业务处理不够准确,导致业务处理中估计、判断偏差较大,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人员不认真钻研业务知识,工作敷衍了事,不能履行会计人员的职责,使得单位实有财产物资与账面数字相差较大;有的会计人员虽然经过正规的学习,但由于满足于现状,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主动学习意识十分淡薄;有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更新较慢,不认真学习新知识,不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对电算化会计的运用存在局限性,不能灵活运用软件,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软件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知之较少,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即使有一部分人通过会计电算化的考试,也只是掌握了一些计算机的基本应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加工和分析,满足各方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2. 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失衡,与我国日新月异的社会经济发展不相称。前不久某市对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进行了实际调查。被调查的308人中硕士研究生1人,占总数的0.3%;本科生25人,占总数的8.1%;大专生150人,占总数的48.7%;中专生47人,占总数的15.26%;高中生59人,占总数的19.15%;高中以下21人,占总数的6.8%。被调查的会计人员中最多的是大专学历,说明近年来我国会计大专学历教育取得了很大成果,但是大专以下会计人员明显偏多,大专以上明显偏少,两者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结构失衡。在同样的308人中,既会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写报表分析,又能参与管理和决策的只有4人,占总数的1.3%,明显偏少,说明高素质的会计人员短缺。此外,我国会计人员还存在知识结构陈旧老化的现象,该市属于经济发达地区,会计人员的学历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三)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难以落实。

传统手工会计信息处理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职务相分离,职权不相容原则。电算化后,这一原则的重要性下降甚至得不到遵循。由于系统操作的高度集中,许多岗位可以合并,许多手续合并到计算机统一执行,会计工作人员大大减少,从而使一些不相容的职务得不到分离,降低了工作人员相牵制的效力。如有些会计人员既从事数据输入、输出工作,又负责数据报送,这样就增加了他们在未批准的情况下直接对使用中的数据和程序进行修改、复制或删除等操作的可能性,从而使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受到威胁,也增大了作假舞弊的可能性。

二、保证会计电算化质量控制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道德素质水平。

熟悉法律法规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基础。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会计法规的广泛宣传,加强道德修养,强化职业道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鼓励会计人员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本着以学习促应用,以考试促提高的宗旨,不断参加各种学习班,进行较好的继续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准。通过培训,系统学习会计新发展、新信息,将自己培养成知识全面、懂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

会计工作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通过调整会计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热忱,把提高会计水平作为自身的道德责任,达到为企业、社会更好地服务的目的。

(二)尽快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对于大多数核算层的会计工作者来说,基本上从事的都是基层的填制凭证等日常账务处理工作,要处理好这些日常的工作,就必须熟悉会计处理的法规规则,做到规范化操作。

1.操作规范化。指严格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超出操作程序。为了保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避免人为因素产生破坏,要求每个上机人员必须按操作程序开机、关机;用正确的命令进入、退出网络和财务报表系统;当网络、账务报表还处于使用状态时,不准随意关机;使用每个电算系统功能,要按照菜单提示正确操作,避免非法操作造成损失。

2. 录入会计信息标准化。使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大量会计信息要靠会计人员手工录入,这就对会计人员录入会计信息提出了标准化的要求。每个单位财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做这个工作,具体来说,录入会计信息标准化是指:A.会计分录标准化: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出标准会计分录清单,并使每个会计人员掌握;同时,要先借后贷、方向一致的科目按编码顺序排列;错账更正一律采用红字更正法,避免借、贷方出现虚增、虚减的现象;B.会计分录中的摘要标准化:做到摘要简明、扼要、准确、完整;C.建立标准化专用词组和定义常用的记账凭证,提高记账凭证录入速度。标准化的会计信息,将提高其使用标准摘要或摘要中的标准词,统计出其他相关信息,为财务分析提供更详细的数据。

3. 账务处理流程化,也叫会计核算程序化。具体指对会计信息的记录、分类、汇总、陈报的步骤和方法。即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帐凭证的填制,日记账、明细账的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合理地组织账务处理流程,对加强会计电算化的质量控制,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具有重要意义。

4.加强学习。一名合格的管理层会计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会计人员只有通过专业知识学习和在职短期业务培训来刻苦钻研业务,了解和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及审计、税务、统计、电算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才能逐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要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要加大高层次会计人员的培养教育。我国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要结合经济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办学思路,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加大高层次会计人员的培养数量,从数量结构和知识层面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再次,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会计人员同国外同行打交道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客观上也要求他们能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三)工作控制分工。

1.岗位划分。会计电算化已由单机操作发展到网络运行,由多人按不同分工共同操作完成。依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特点,将会计电算化工作分为系统管理维护、操作录入、出纳、审核、挡案保管等,使各项工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第2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一、重视语音教学,使学生尽快具备独立拼读的能力

抓好语音教学是防止两极分化的关键。中学英语教学尤其强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围绕它们进行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不会正确地发音,没有独立的拼读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就无法进行。近两年笔者对一年级七十多名学生的调查发现,有68%的学生不能完整地读出音标,仅有12%的学生能用拼读的方法记忆单词。而记不住单词便是学生害怕学英语,造成两极分化的结症所在。针对这一现状,我在一年级的初期阶段积极进行了“张思中英语教学法”中词汇教学的尝试。在集中识词的过程中反复地学习、复习音标知识。由于学生拼读的感性认识较差,我在教学中甚至采用了学生读音,教师示范拼写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认识。这一做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拼读本领后。具备了独立自学的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学习成绩稳步上升。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45分钟的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是根本。在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用英语教英语,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需要。农村中学最常见的缺点之一,就是教学内容与形式割裂,教师不是努力用英语来教英语,而是大量用汉语来教英语。这本身就违反了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堂上英语气氛不浓,一是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影响学生语感的发展,三是影响教学材料的复习巩固,四是影响教师自身英语水平的保持和提高。胡春洞在《英语教学法》一书中就说到:“用英语教学这一原则能否贯彻,首先不是能力和水平问题,而是认识和态度问题,情感和意志问题。抓紧这一问题的解决,两极分化、单词难记、语音回生、聋哑外语等难题就会大都迎刃而解了。”这一段话对于广大的中学英语教师来说是值得深思的。

2.活跃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教育学、心理学上早有论述。为了更好地做到这点,我在备课中尽量挖掘教材的有趣因素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尽量做到寓教于乐,寓思想教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例如在教“Music”单元时,我首先放了美国电影《罗宾汉》中的歌曲"Eveiything I do,I do it fbr vor”优美动听的旋律立刻吸引了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接着我说:“It’sa pep song andit’s very popularin Europe.This song is taken from a11 American movie“RobinHood'’.Have you seen the movie?”立刻便有几个学生回答:“Yes,I have.It’s a wonderful film.”大部分学生也听懂了“PoP song"和“popular”这些关键词。接着我便导入新课。接下来的整节课,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后我又利用课外活动课的时间教学生唱这首歌曲,虽然只是短短的一节课,但学生掌握之快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就连平时很少开口的几个学生都能标准地唱出歌曲的前两段歌词。这节课对学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所产生的作用,决不是几节语法课所能替代的。

3.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光顾几个尖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住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使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不仅符合大纲的要求,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每节课都有所收获。这对控制两极分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4.精讲多练,注意操练形式的多样化。英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和交际性很强的学科,精讲多练的原则是大多数老师都会注意到的,但同时还应当适当安排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从心理学角度看,一种不变的刺激持续的时间过久,就会使抑制过程发展,使兴奋程度变弱,人就会感到疲劳。所以,既要进行机械性操练,也要进行情景操练和交际性训练,才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教法,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

三、重视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重视教学经验的总结,但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探讨。许多教学法专著也大多讲教师应如何教,却极少涉及学生该怎样学。这也是我们教学工作者应予重视的问题。如果我们承认“教服务于学,学是教的出发点”的话,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对学的研究比对教的研究要重要得多。仔细读读大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中学生学习外语应该具备以下几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

l.具有拼读和朗读的能力和习惯;

2.具有查阅工具书的习惯;

3.具有按要求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4.课堂上能记录重点、要点,课外能进行阅读,扩大知识面的能力和习惯

第3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关键词:斑纹;分相;花釉

1 前言

花釉主要是通过釉面的色的局部反差对比而给人呈现出一种视觉状态。花釉的形成途径有多种,如:复层法花釉、分相法花釉、析晶法花釉和斑点法花釉等。斑纹分相花釉是结合了分相法、析晶法和斑点法的一种新型的艺术花釉。其形成原理是通过特定组成的斑点剂与分相基釉在高温下的熔融反应,斑点剂具有析出放射状晶体的能力,因此,斑点剂在基础釉中会形成多姿的花纹,呈现一种特殊的美感。由于斑点剂颗粒尺寸是在一定的级配范围内大小不一,所以形成的花纹大小相间,美不胜收。

2 试验

2.1 基釉的制备

2.1.1试验用设备

试验所用主要设备有球磨机(带氧化铝球磨罐及不同大小的氧化铝球)、标准筛、电子天平、量筒、浓度计和浸釉设施等。

2.1.2试验用原料

试验所用主要原料为钾长石、石英、苏州土、方解石、碳酸钡,钛白粉、氧化锌和熔块B等。其中ZnO为工业用纯煅烧氧化锌,熔块B是一种无铅高硼熔块。

2.1.3试验配方

根据所选用原料的性能特性及釉料制备的工艺特点,通过反复研究、试验,利用优选法确定了较佳基础釉配方,其化学组成见表1。

其釉式如下:

2.1.4制备工艺要求

按釉料配方准确称取各原料,放入球磨罐中球磨,其中料:球:水(wt%)=1:2:0.6,过万孔筛筛余≤0.6%。

2.2 斑点剂的制备

2.2.1斑点剂的试验配方

根据斑点剂与基础釉组成的适应性和在基础釉中形成的花纹效果,通过多次试验,利用优选法确定斑点剂配方,其化学组成见表2。

其釉式如下:

2.2.2 斑点剂的制备过程

按斑点剂配方准确称取各原料,放入到球磨罐中球磨,其中料:球:水(wt%)=1:2:0.6,球磨细度1.0%(万孔筛余量),将浆料烘干,并于630℃左右煅烧;破碎后先后过24目、60目筛,取两筛之间为斑点剂。

2.3 试验过程

将制备好的斑点剂以6%的比例加入到基釉中,基釉比重调至1.47g/cm3,并加入0.5%的NH4Cl提高釉水粘度和触变性,使加入的斑点剂能够均匀分布。采用浸釉法上釉,釉层厚度0.6~1.0mm,于60m生产用燃气隧道窑氧化气氛下烧成,烧成温度为1180~1210℃。

2.4 基础釉的调色

根据产品的颜色要求,可加入各种不同的着色金属氧化物如Fe、Cr、Mn、Co和Cu,或陶瓷色料如镨黄、咖啡色料等,加以调配,从而得到所需的釉色。表3为不同着色剂用量及呈色的效果。

3 分析与讨论

3.1 机理探讨

斑纹分相花釉是以CaO-B2O3-SiO2系统为基础釉,高温下基础釉会产生介稳的不混溶性,并引入TiO2和P2O5促进系统分相。而斑点剂具有很强的分相能力和结晶能力,当将其加入基础釉时,在高温下共同熔融产生一定的互融和强烈的分相;同时斑纹剂在基础釉中会形成多支的花纹,因此釉面具有斑纹分相花釉的效果。分相增加了相之间的界面,而成核总是优先产生于界面上,以至于促使玻璃的析晶,从而使得某些颜色的斑纹分相花釉会产生一定的金属花纹。

3.2 影响花纹的因素

3.2.1基础釉的化学组成

基础釉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其高温流动性和表面张力。当釉流动性大及竖面制品上釉时,基础釉的流淌会带动斑点剂形成流纹效果;当釉流动性小及平面制品上釉时,釉面一般会形成点状并伴随有一定的放射状花斑。因为斑点剂配方中含有分相和结晶的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会出现结晶并且晶体有一定的长大。

3.2.2斑点剂的化学组成

斑点剂的化学组成决定了其熔融温度、分相和结晶能力。若熔点太高,只能形成点状花斑;反之流淌得太厉害,易导致粘底缺陷,要控制好斑点剂的熔点温度。并且斑点剂一定要具有很强的分相能力,才会使形成的花纹饱满自然。

3.2.3釉层厚度

釉层厚度对釉面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釉层较薄时,基础釉将变成透明釉,达不到理想的分相效果。这是由于坯中的Al2O3向釉中渗透,阻碍了釉的分相所致。若釉层太厚,将变成乳浊釉,斑点剂将大部分混溶到基釉中,也达不到理想的花纹效果,所以釉层厚度应控制在0.6~1.0mm。

3.2.4烧成制度

在基础釉的烧成温度范围内,偏于下线的温度,斑点剂一般不会形成流纹花纹;偏于上线的温度将会形成流纹花纹。图1为生产用燃气隧道窑的烧成曲线。

4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在生产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粘底。装饰在竖面的制品上,应保证上面的釉层厚下面薄,采用下半部浸水的方法。

(2) 防止斑纹粒子沉淀和在产品上分布不均匀。在釉浆中加入0.5%的NH4Cl来保证斑纹粒子在釉浆中的悬浮性和均匀分布。

(3) 由于釉浆中加入了NH4Cl,应注意其在釉浆中随时间的推移而使釉浆流动性增加、触变性降低及悬浮稳定性下降,同时会增加上釉时带来的挂釉和斑点粒子分布不匀等缺陷。

5 结论

本文以钾长石、石英、苏州土、方解石、碳酸钡,钛白粉、氧化锌和熔块B为原料,在1180~1210℃下烧成,制备出斑纹分相花釉,影响花纹的因素主要有基础釉的化学组成、釉层厚度和烧成制度,同时总结了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以供大家参考。

参考文献

[1] 徐建华、邱永斌等.陶瓷花釉与装饰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第4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关键词:铜大拉丝机;质量控制;工艺优化

引言

拉丝作为生产电线电缆导电线芯的重要工艺,如何提高该工序的质量控制及优化工艺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对产品质量也有更大的改善。

1 拉伸原理及拉线基本条件

拉伸属于压力加工范围。拉伸过程中产生极少粉屑,体积变化甚微,因此认为拉伸前后金属的体积相等。即:V0=Vk

所以:

式中:V0、Vk――拉伸前后金属体积。L0、Lk――.拉伸前后线材长度。S0、Sk――拉伸前后线材截面积。d0、dk――.拉伸前后线材直径(对圆线而言)。

拉伸过程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有:材料(合格的材料);拉力(拉线机、拉线轮均符合性能要求);模具(模具必须符合规定要求);剂(浓度、温度、清洁度符合规定要求)冷却液。

2 线材在变形过程中经历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阶段,它是在模具的区内完成。随着线材的运动,将剂带入区,区形成储蓄池,使剂储蓄,从而起到线材的作用。

第二阶段: 变形阶段,它是在模孔的变形区内进行的,金属线材通过此区,发生塑性变形,线材截面压缩减小,并获得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第三阶段:定形阶段,它是在模具的定径区内完成的。变形后的线材经过定径区之后,保证了线材的尺寸和形状精确和均一。 因此拉丝模具根据变形需要一般划为四区:入口区(也称区)它的作用是,便于剂进入模孔,保证制品得到充分的以减少摩擦,还可以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并也能避免坯料轴线与模孔轴线不重合时刮伤金属。注意:锥角要适当。角度过大剂不易储存,造成效果不良;角度过小,使拉制过程中产生的金属屑、粉末不易随剂溜掉而堆积于模孔中,导致制品表面刮伤,甚至由于模孔阻塞产生缩丝或断线。对于拉线模,锥角为40°~45°,并且多呈圆弧形,其长度应不小于变形区的长度。压缩区(也称变形区)金属在此区进行塑性变形,并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注意:变形区的形状除锥形外还有弧线形。弧线形变形区适用于较大范围的减缩率加工,对于大减缩率和小减缩率它都有适当的接触面积,并且符合最佳模角和加工量的对应关系。尽管如此,由于加工方面的原因,弧形模还主要用于拉制直径小于1.0mm的线材上。中型和大型线模多为锥形模。锥形模适用于大变形量加工,当变形量较小时,金属与模子接触面积不够大,从而导致模孔很快磨损。定径区作用是使制品具有精确的尺寸和稳定的形状。它能减少模孔磨损而延长模具使用寿命,但同时也增加了拉制的阻力。注意:定径区的合理形状是柱形,对于细线拉线模,由于打磨模孔时必须带有0.5~2的锥度,故模子定径区具有与此相同的锥度。确定定径区的长度时,即要考虑模具的寿命,又要考虑拉制阻力的大小,以保证断线次数少和拉制能耗低。金属由变形区进入定径区后,由于弹性变形受到一定的压力,故金属与定径区表面有摩擦,所以定径区的长度增加时拉制力增加。粗线定径区长度应比细线长;拉制软质材料应比硬质材料长。出口区不刮伤从定径区出来的线材,同时防止停机线材回弹引起断线;防止停车时线材出现竹节形刮伤和定径区出口处崩裂 。

3 拉丝质量控制

拉丝的要求:剂的温度、浓度、清洁度对拉伸均有较大影响。

温度过高,拉伸金属线材时所产生的热量不易带走,使金属线材及模具的温度升高,线材容易氧化变色,降低模具的使用寿命,也会影响油脂膜的强度,效果下降;温度过低,粘度上升,不利于拉伸。因此拉线时液应控制在一定的温度,对于铜应为25~55℃之间。剂浓度增大,金属线材与模壁的摩擦系数减小,相应的摩擦力也减小,拉伸力也随之下降。反之,则摩擦力增大,所需拉伸力也上升。(浓度值一般为13%~15%)拉制各种线径金属线材,应根据工艺要求配制各种相应的剂浓度。浓度大,剂的粘度也随之上升,冲洗模孔的作用将减小,拉伸中产生的金属屑不易被剂冲洗带走,造成线材表面起槽等质量问题;浓度过大,金属屑将悬浮在剂中,不易沉淀,将影响效果及拉伸后线材表面质量。剂应保持洁净。如在剂中混入酸类物质,会造成剂分层,失去效果,不利于拉伸。如含碱量增加,拉伸后的金属线材表面残留的剂对金属线材有腐蚀的危害,影响使用寿命。剂中杂质增加,会影响系统的畅通,造成剂供应量不足,影响剂冷却效果。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将铜大拉机剂的温度控制在25-55℃之间,若高于此温度,操作界面上会显示报警信号,此时应开启循环冷却系统对剂进行降温处理。在冬季,如连续几天不生产,再次开机前应先打开加热装置对剂进行升温处理,同时开启供油泵使之循环,待温度上升至40℃以上方可开机连续生产,否则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拉出的线材表面乌黑带油,影响线材的表面质量。还要定时检查剂的粘度,若剂粘度太大,流动性差,说明剂中铜粉含量高(即杂质太多),将影响效果,应及时向上级反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手控剂阀门,视情况给定量,保证线材有足够。

配模原则:充分利用金属的塑性,采用最少的拉伸道次,提高生产效率;保证足够的安全系数,减少拉断,拉细现象;金属完成正常的塑性变形,拉伸后的线材能够达到要求的尺寸和形状,良好的表面质量;对于多模拉线机,应根据拉线机速比等拉线条件选配模具系统。

4 拉丝工艺优化

4.1 穿模引线

在穿模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开启液。

第5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工程造价控制质量经济学分析

如何有效提升工程造价控制质量,一直是施工企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显然,惟有建立起有效管控手段,才能增强自身的盈利能力。就传统手段而言,一般通过优化施工技术来实现。不可否认,这种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控制效果也会受到施工技术提升程度的影响。为此,在其它领域寻找优化措施便成为必然选择。

笔者指出,还应基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工程造价控制的质量问题。具体而言,利用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完美,以及因技术的不可分性而导致的团队作业中的成员监管缺位等两个原理,就能深刻分析出影响工程造价控制质量的原因,并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应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影响工程造价质量的经济学分析

遵循上文所提到的两个原理,经济学分析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一)造价概算中的信息不完美

信息不完美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指因人的有限理性使然和对象物信息的非完全性,导致主体难以做出准确决策。将其具体到工程造价中便是,造价人员因专业知识存量和计算能力的有限性,以及工程的诸多信息无法获知(如不确定性信息),从而使得造价人员在造价概算中难以做到精准。由此,这也是当前“三超”现象产生的经济学根源。从中可知,试图强化造价人员的岗位能力培训,乃至优化工程造价技术,都无法消除信息不完美的干扰。

(二)造价控制中的团队作业模式

工程造价问题还存在于造价控制中,即针对施工人员成本控制的监管领域。众所周知,团队作业(生产)模式已成为当前工程建设领域的常态,而这种模式却为造价控制监管带来了挑战。工程施工中因存在着技术的不可分性,这就使得难以测算员工个体在成本控制中的努力程度。在此情形下,必然激励员工实施“搭便车”的机会主义行为,其结果则是对施工成本控制的漠视。实践表明,团队作业模式还存在着磨洋工现象,这都成为影响造价控制的经济因素。

二、经济学分析下的反思

(一)针对信息不完美现象的反思

该现象主要干扰造价概算,又因干扰的方面分别指向主观(有限理性)和客观(对象性的信息传递),因此可以在减少有限理性方面下工夫,从而借助知识存量的增加和计算能力的增强,来降低因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概算失真概率。就具体的实践途径而言,则可以优化造价团队的成员组成结构。

(二)针对团队作业模式的反思

这里需要指出,上文在提及团队作业模式所出现的问题时,实则是建立在经济人假设基础上的,即参与工程施工的员工存在着自利心态。当然,这与实际并不符合。但从需求层次理论的角度来看,一线员工仍倾向于获得更多的物质利益,从而能侧面印证经济人假设的相对正确性。尽管难以测算单个员工的成本控制程度,但将成本控制任务落实在人头上并伴以物质激励,则能有效强化他们的成本控制意愿。

三、反思基础上的对策构建

根据以上所述并在反思基础上,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对策构建。

(一)提升造价信息有效传递

信息传递的实施主体仍是各部门成员(工程制图人员、造价人员等),而信息化平台无非加强了这种传递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进行“成本—收益”比较的前提下来确定引入信息化平台的程度,但应通过制度设计来增强项目小组成员间的信息互动程度。对于诸多文献提到的全流程负责制度,其核心点就在于:造价控制各环节的成员对其工作的好坏不仅负全部责任,还对因工作的缺失而导致的下游损失负相应责任。这样一来,成员间信息传递的内生驱动力便形成了。

(二)提高团队作业成本控制

具体而言,需要针对工程下的各分项目负责人合理授权,授权的对象就是将分项目施工预算资金额定后交由负责人控制。这样一来,实则就完成了事权和财权的平衡。然后,通过进行施工成本逆向分解来落实到分项目员工头上,此时就建立起明确的个体成本控制目标。分项目负责人根据个体成本控制效果给予绩效奖励,而奖励的经费来源便是额定资金的剩余部分。不难理解,这就在激励兼容的原则下解决了造价控制中的团队作业监管问题。

综上所述,以上便是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本文无法穷尽所有有关的对策要件,但笔者仍从独特的视角下对文章主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四、小结

本文认为,传统控制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但其控制效果也会受到施工技术提升程度的影响。因此,还应基于经济学视角来考察工程造价控制的质量问题。最后,本文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高晶晶.高速公路造价管理及控制[J].北方交通,2012,(6).

第6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关键词: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the landscape project requirement also constantly ascension.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andscape project,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staff greening projects of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sit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the comprehensive summary of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personnel's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pplied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Keywords: landscap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我国,伴随着园林绿化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城市的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服务质量也不断的得到了提升,并进而促进了城市品位与投资环境的改善。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城市建设要求园林绿化建设水平应不断的提升。

1地形整理是基础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首先要作的工作是地形整理,地形整理是作为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基础存在的,其内容包括场地清理、换土以及地形验收等等。

1.1场地清理保成活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中应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对于施工场地中有价值的乔、灌木应进行移植。对于施工场地上中的建筑垃圾要进行彻底的清理,特别是旧路与旧基础。从乔、灌木成活与生长的影响出发,应关注土壤所具有的透水性或者水所具有的流动性,考虑出现不透水层的情况,同时要避免出现地下积水坑。如果存在地下积水坑,就会导致该范围内的苗木很难成活。在具体的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由于地形整理的疏忽而导致某处或者某片苗木出现多次栽植或者多次死亡的现象。正因为如此,在进行地形整理的过程中,应关注全部场地的排水系统工作,保证水流的流向能够明确与畅通,避免由于清理不到位而导致的局部水不能排泄的情况。同时,值得强调的是,对于时间比较长的场地还应关注到白蚁的防治工作,在必要的情况下应请专业人员进行白蚁处理,从而有效的避免苗木在移栽后不受侵害。

1.2换好土,苗木易成活

对于苗木来说,其成后难还是易的控制阀指的是能够进行有效的深度内换土工作的控制。种植土质量要求其应控制石、瓦砾的含量。质优的种植土通常情况下应关注到保证植物的水、肥、气以及热等等肥力的要求,应控制有机质、全氮、全钾、全磷和有机磷的含量以及PH值(6.0~8.0)、EC值(电导率0.35~0.75mmho/cm)和容重(1.2~1.3g/cm3)要求等。

1.3地形验收,标准是保障

在地形整理标准中,城市道路的绿化带施工中所应用的标准简单且容易统一。通常情况下,要求是中间微凸与四周微低;在回填土中应关注到土的可松系数所具有的影响,道路绿化带在回填土中最好是方式是分两次实现回填到位,同时还应关注到乔、灌木挖穴栽植后土方所具有的变化,在地被植好成形同时土壤完成基本的自然沉降后来进行二次回填土。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园林绿化方面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所以,在地形整理的验收标准中应有效的结合工程的实践经验,在验收中应作到以下细化:绿化边缘比绿化带边石略低2~3cm,中间微凸:3m内的窄绿化带,凸度为1%~3%内;3.5m上的宽绿化带,凸度为5%~10%,可造微地形。

公园等造地形、地势中由于造景设计的变化空间较大,所以应以设计地形高程为基础进行控制与复验,应组织管理者、专家、设计、监理以及施工等等现场评审,在评审中应全方位审视验评后进行确认。

2苗木栽植

园林绿化工程中最关键性的工作是苗木栽植。在园林绿化工程验收时中要求苗木在达到设计要求的效果的同时,还应满足成活率是100%的要求。在设计效果的影响因素中,设计是基础,关键是标准段验评调整确认。标准段施工在提前进行的前提下,组织有关领导以及专家进行现场验收与评审,最后应形成一致的会议纪要并对该纪要进行鉴字与确认。在设计效果被确认的基础上,才可实施大面积的苗木栽植,在对苗木栽植施工质量控制中应关注以下内容。

2.1苗木质量是保障

对于园林绿化工程来说,苗木质量是工程质量的保证,因而在苗木进场时应进行验收,确定进场的苗木质量符合设计要求。苗木进场验收应检查苗木出圃合格证与植物防疫证;应对树种与苗木价格是否符合甲方的要求进行确定,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请苗木专家确认;对树木的尺寸进行确认,避免出现用多棵组拼来代替单株的情况出现;对色块查株高与蓬径,在栽植后应查密度。通过这些检查来确保苗木的质量符合要求。

2.2栽植技术是关键

2.2.1栽植时令顺天时

苗木栽植中应有合理的次序,首先是乔木、然后是灌木、藤木以及色块,最后是地被。最近几年,尤其是09、10年的经过冰雪覆盖,新植的色块与地被存在着受损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栽植后出现了雪冻,对苗木栽植的时令规律考虑过少导致的。色块与地被的最合理栽植时间应是8~11月与2~5月,在浙江地区是2~3月,乔木通常是8~12月。

2.2.2栽植密度讲艺术

在园林绿化工程中美的艺术是通过苗木的行、列错落;苗木的高、低层次;苗木的疏、密成道;苗木的色、叶辉映等待诸多的方式来实现的。具体到行道树与绿化带中主乔木,分枝点在2.5~2.8m;从确保大小一致的层面出发,应对乔木的胸径大小进行控制。灌木与球类栽植间距应是3~5年后,应关注其成长成为正常的树冠后所应有的空间需要,同时还应对设计的配套成形进行合理的考虑,避免由于密度过大而导致对灌木生长的影响,为不进行二次调整奠定基础。促成原设计风格与整体配形、配势的保持,促使绿化工程艺术质量的提升。

2.2.3栽植技巧循规律

苗木在进场后应及时进行栽植,对于不能及时栽植的应采取措施对苗木进行保护,避免苗木出现风干、失水以及打蔫的情况,如果较长时间无法栽植的,应通过假植的方式来缩短根部暴露的时间,同时应通过精心管理确保高成活率的实现。

乔木栽植中应以苗木的生长规律为原则,先挖穴,乔木栽植时带土球,土球大小与穴直径应符合要求,穴深通常情况下应和土球配套,成形后土球应和地面平齐或者略高。挖穴后应进行消毒与施底肥,底肥上还应覆盖种植土。如果周围的土壤透水性不佳就可能导致局部积水坑的存在,因而应设置透水坑、槽,在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设置通气孔来对土壤的通气性进行改良,从而保证根系能够充分伸长。

2.3 浇水有巧

新植苗木在栽后24小时一般情况下应内浇第一遍水,水量不应过大与过急。在三日内二遍,十日内三遍,二遍与三遍的浇水中水量应大大,应浇透,在此之后进入后期养护。苗木浇水后应进行整堰、堵漏、培土以及扶直树干。浇水时间与水量是保证苗木水分养护质量中重要的要素,浇水时间应确保水温合适,夏季应是早晚,冬季与早春应在9:00~16:00浇水。浇水量得标准应满足乔、灌木浇水要透的要求,而地被与草坪浇水应以湿透30cm为佳。

3 结束语

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质量控制的层次出发,应严格的对园林绿化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合理的确定苗木栽培的时间,对施工中的各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控制,做好养护工作。简而言之,在园林绿化工程的质量保证中应关注该过程中的每一个程序,使每个程序都能达到标准的要求,从而最终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文嘉燕.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管理[J].现代园艺,2010(5): 66.

第7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关键词:干挂;花岗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

前言:

干挂花岗岩是石材饰面施工中常见的一种施工工艺,多用于高级宾馆、商业写字楼,极少应用在变电站建筑物施工当中。500kV邕州变电站是区重点工程,公司领导将本工程定位为创建国家优质工程,为了提升主控制楼的竞争力,大厅采用花岗岩饰面。由于干挂花岗岩施工工艺性较强,不仅要求结构安全,而且要求外形美观,因此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1、工艺流程:

采用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施工准备弹线定位金属骨架安装花岗岩面板安装嵌缝清理花岗岩表面。

2、主要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要点

2.1施工准备

1.1熟悉设计施工图,并计算出所需的花岗岩,用作骨架的角钢或槽钢,连接件膨胀螺栓,成品钢板连接件及嵌缝膏。

1.2准备齐安装石材所用的各种机具,如台钻、切割机、冲击钻、嵌缝栓、经纬仪、卷尺、靠尺、方尺、力矩扳手、开口板手、多用刀等。

1.3选择及采购花岗岩板材,要求无破损,规格、尺寸、力学性能及物理性能均要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加工图和排列要求,复核加工尺寸和数量,对异形及特殊形状的板材要提出加工详图或放样加工。

1.4大面积施工前先做样板,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组织施工。

2.2弹线定位:

清理基层结构表面,并进行吊直、套方、找规矩,弹出垂直线和水平线,之后根据设计并结合实际弹出安装石材的位置线和分块线,最好用经纬仪打出大角2个面的竖向控制线并弹出,以便随时检查垂直挂线的准确性,保证顺利安装。

2.3金属骨架安装:

2.3.1按设计图纸及每块花岗岩留槽数位置,准确的在结构墙上打孔,在预先弹好的点上凿一个点,然后用钻打孔,深为6~8cm,若遇结构里的钢筋时,可将孔位在水平方向移动或往上抬高,成孔要求与结构表面垂直,成孔后把孔内的灰粉用小勾勺掏出,安放膨胀螺栓。

2.3.2用作骨架的角钢或槽钢预先进行防腐处理,之后用膨胀螺栓,紧固螺栓将横竖杆件与结构固定,为了保证饰面板材的安装精度,用经纬仪对横竖杆件进行贯通,安装骨架位置要准确,结合要牢固,安装后要全面检查。

2.4花岗岩面板安装

2.4.1先将不锈钢连接铁件与角钢临时固定,调整不锈钢连接钢板位置,使其端头与石材插入孔对正,固定连接钢板,用力矩板子拧紧。

2.4.2面板的安装顺序从每面墙的边部竖向第一排下部第一块板开始,自下而上安装。安放第一块时,用直尺托板和木楔找平,调整连接件使端部钢板与石材插孔对正,调整固定面板,依次顺序安装底层面板,待其全部就位后,检查上口是否水平,并进行调整上层面板暂时固定后,调整水平度,若板面上口不平,可在板底的一端下口的连接件上垫相应的双股铜丝垫,调整垂直度,并调整面板上口的不锈钢连接件的距墙空隙,直至面板垂直,每安装完五排板材,吊线检查一次,以便及时消除误差。

2.4.3顶部板安装完毕,在结构与板材的缝隙里吊一通长的20mm厚木条,木条上平为石材与墙之间塞放聚苯板,聚苯板略宽于空隙,以便填塞严实,之后在顶面灌入2cm厚浆,作压顶盖板之用。2.5嵌缝

花岗岩之间的缝隙,用中性硅胶嵌填,首先沿面板边缘贴防污条,选用4cm左右的纸带型不干胶带,边沿要贴齐、贴严,在花岗岩板间缝处嵌弹性背衬条,嵌好后离饰面5mm,之后在背衬条外用嵌缝枪把中性硅胶打入缝内,打胶时用力要均,走枪要稳而慢,使嵌缝宽窄一致,无错台错位。

2.6花岗岩安装完毕,随架的降落进行全面检查、清洗,同时将防污条掀掉。

3、质量标准及成品保护

3.1、大理石的品种、形状、几何尺寸、光洁度、颜色、图案要符合设计。

3.2、所有粘结材料,干挂配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有关标准规定。

3.3、表面平整、洁净、颜色均匀一致,缝格均匀,板缝通顺。

3.4、面层垂直度、平整度、接缝要求、阳角方正的偏差在施工规范允许偏差内。

3.5、及时清擦残留门窗框玻璃上的污渍。

3.6、改拆架子和上料时,严禁碰撞干挂石材饰面板。

4、干挂花岗岩施工的注意事项

4.1避免骨架垂直度及水平度偏差较大。施工中首先应选用经验收合格的测量仪器,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其次在安装过程中应加强检测和自检工作。

4.2避免石材色差较大。色差大会直接影响到干挂石材的外观装饰效果,不能单凭小块样板确定材种,加工后要进行试铺配色。尽可能的采用同一矿脉的石材,安装前要挑选并编号以保证石材纹理及方向正确,要求过度自然,无色差。

5、结束语

干挂花岗岩施工质量的控制在于做好施工前的材料选择、安装方案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各项验收制定一定要落实到位,通过加强质量控制,基本能够预防干挂花岗岩施工的质量通病,施工出美观的石材饰面。

参考文献:

第8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关键词】:机电安装;焊接:质量控制;

【 abstract 】 this paper discusses in the industrial pipe welding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method, through the strict monitoring welding process, draws up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to ensure that each working procedure quality, so as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long cycle device. Through the pipe welding quality control mechanism of performance, make pipe welding progressively toward norm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welding quality of pipeline.

【 key words 】 :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stallation; Welding: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 TU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化工设备安装是化工设备投产前的关键步骤,安装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性能,甚至影响到设备的寿命和安全运行。化工设备中大部分为承压设备,介质多种多样,运行条件有时相当恶劣。所以,控制好施工质量是搞好施工管理的最主要环节,而焊接质量是化工设备安装中心环节,控制好焊接质量将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1.焊接中产生的缺陷

在化工机电安装工程中,焊接是安装的关键部位.焊缝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这就要求工业技术人员要掌握焊接专业知识,了解焊缝内部存在的各种缺陷,能够初步分析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制定消除缺陷的施工方案 在工业管道焊接安装过程中主要缺陷有:焊缝尺寸不合格、咬边、弧坑、焊馏、裂纹、未焊透、气孔、夹渣、错边等 这些缺陷降低了设备的强度、应力集中比较大,长期运行易发展成裂纹,造成工业管道破坏。

2.管理措施

2.1做好焊前准备工作

焊前准备是焊接工作的重要一环,绝不能省略或敷衍了事。焊前准备包括焊接工件准备,焊接设备准备,焊接材料准备。

2.1.1焊接工件准备

化工设备,特别是一些塔器及球罐等设备,由于运输条件的限制,往往部分组对工作在现场施工完成。对于较简单的设备组对,应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进行明确的技术交底。较复杂设备(如球罐)组对,应编制施工方案,经各方批准后实施。工件组对前,应认真检查, 核对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检查工件的几何尺寸,对于局部超差或在运输过程中的损伤应进行修复。在实际工程中,对两组对筒节测量直径有偏差的设备,点固前,应采用测量外径的方法,预留错边量。

2.1.2焊接材料准备

焊接材料包括焊条、焊丝、焊剂及保护气体等。按照((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焊接材料入库前应按批次进行人库检验。在保管中避免受潮、生锈变质。使用前应进行烘干。焊条烘干曲线为:使用时从烘干箱中取出放人保温筒。焊接材料的选取应按等强度原则,对要求冲击韧性的焊接接头,应尽量选用低氢碱性焊条,对不锈钢、耐热钢等材料的焊接应选用合金元素尽量相同的焊接材料。施工中具体焊接材料的选用应遵守设计图样要求,无规定时,可参考焊接专业资料选取。

2.2焊接中的施工质量管理

针对石油化工厂生产特性,压力管道焊接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必须严格按照以下几点进行:所有的焊材是从焊条烘干室领用的,并且由焊工本人签字,具有可追溯性,防止焊接材料发放、使用错误;再者是环境防护的检查,特别是有风、雨雪等恶劣环境情况下,必须检查其防范措施是否有效,如果环境情况不能满足规范要求的,就必须坚决停止施焊;另外,要加强焊接过程中的自检,对于在焊接过程中发现违规情况,要立即处理。

2.3焊接后的焊接质量及管理控制

首先,焊缝外观的检验应在无损检测之前进行。可以采用标准样板、焊接检验尺、手电筒和工程师镜等,对其进行100%的外观检测,对压力管道焊缝余高、宽度、咬边与母材的过渡、接头错边量、棱角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焊接检查记录。不同标准对不同级别的管道外观合格的判定宽严程度是不同的,必须熟悉相关标准,按照标准执行。其次,焊缝内部质量的检验通过无损检测方法来判别,无损检测方法和检测比例要满足设计、标准、规范的要求。此外,及时对射线探伤底片、无损检测报告进行检查,对于需要返修的焊缝,应严格执行返修工艺,并做好返修施焊记录。返修必须是在热处理和压力试验之前进行。

3.近年来先进的管理理念

3.1加强工厂化预制

鉴于管道工程大多数是现场焊接,焊接工况不易控制的现实,自2000年以来国内大型石油化工工程大力推广管道的工厂化预制,如上海赛科90万吨/年乙烯工程,由中国石化集团投资,在距离安装现场二至三公里的范围内征地,建立了五个大型管道加工厂,即使是管廊上的管道也都在加工厂预制,连直管段也是将两根定长12米的管子焊接在一起再拉到现场安装,这样算下来管廊的管道预制量也超过50%,装置区的管道预制更是到达75%以上,极大的保证了焊接质量和施工工期。

3.2推行单线图管理

单线图管理从材料领用就可以发挥它的作用,实现材料的集约化管理,极大的减少材料浪费;将焊口号在开始预制之前就经过转化标注在单线图上,作为班组施工的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前瞻预防作用;班组在预制过程中再将管线号、焊口号、焊工编号标注在预制的管段上,将焊工编号、焊接日期、管子、管件的炉批号等信息标注在单线图上,真正实现材料的可追溯性管理;班组依据无损检测比例申报无损检测焊口,确保焊接质量,最后所有焊接、无损检测、热处理、硬度检测等信息都标注在单线图上,形成一份完整的交工资料。

3.3采用焊接/无损检测软件化管理

大型石化装置的管道往往上百公里计,焊接量更是超过千万达因(寸径),管道施工工程量的统计和焊接质量管理难度很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种焊接/无损检测管理软件应运而生,投资不需很大,却能极大的提高管理的软环境。具体实施时由施工单位的技术员按照单线图采集各班组焊接完成量,将管线号、焊缝编号、焊工号、焊接日期、施工班组等信息输入计算机,监理公司完成焊缝外观检查、指定无损检测焊口号信息输入计算机,无损检测单位将无损检测结果输入计算机。从而可以实现焊接完成量、焊接质量控制等重要信息的实时分析与输出,为焊接质量管理提供有力工具。

4.结语

通过建立以质量控制机制,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在2008年装置检修中,管道焊接合格率比以前历次检修都高,未发生因管道焊接质量而影响开工的事故。几套装置检修中,管道探伤焊口数1667道,一次施焊质量合格率达到99.6%,这是有史以来检修合格率最高的一次:通过管道焊接质量控制机制的执行,使管道焊接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不断提高管道的焊接质量,保证装置大检修一次成功和开工后长周期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第9篇:质量控制计划范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是常规病理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尽管试剂盒及自动免疫组化仪的使用使免疫组化结果阳性率大幅提高但由于免疫组化染色步骤繁多,不同的实验室操作程序不同,结果都有所差异。影响免疫组化切片质量控制的几个主要因素有:组织的固定、切片的制作、适宜的温度,抗原的修复。

组织固定

组织的正确固定可以防止细胞在自身溶酶体的作用下溶解破坏。用于免疫组化染色固定的重要意义是保存组织细胞的抗原性,使抗原不发生弥散和抗原性丧失。若固定不良在以后的过程中将无法纠正。通常使用4%的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作为固定剂,固定液量要充足,一般为组织块总体积的4~5倍。尽快固定,时间8~48小时,穿刺活检标本应尽量固定6小时以上,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也不能少于1小时。

切片的制作

免疫组化切片必须用防脱片,切片厚度以3~4um为宜,薄而平整。切片摊片时组织裱在载玻片的位置非常重要,如果试剂覆盖不到组织就会出现假阳性和阴阳“脸”的现象。组织尽量裱在载玻片中位。采用60℃恒温烤片机烤片1小时以上。时间过短会造成脱片。用于脱蜡的二甲苯要经常更换,保证脱蜡彻底。滴抗体前用免疫组化笔在组织上方下方化横线,划线时不要紧靠组织,以免染色时产生边缘效应。抗体滴量设置一般80μl,组织过大或附阳性对照是抗体滴量设置比平时量多20μl即可。

保持适宜的温度和实验室温

蜡块制备时石蜡应不超过62℃,最好用熔点低的石蜡。实验室温度以25℃为基准,空气温度在40%以上。室温过低会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导致假阴性;温度太高,室内空气干燥会导致抗体孵育过程中干片,实验失败。如果实验室温度过低,可以适当延长孵育时间,温度过高,可适当缩短时间,同时增加空气温度。为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将整个过程把切片放在湿盒中再置于37℃恒温水浴箱中进行可以防止切片干燥而导致失败,又能解决对实验室温度难以达到要求的问题。

抗原的修复

组织经福尔马林固定经常会引起蛋白质结构的改变而导致抗原决定簇被封闭,阻碍了抗原、抗体的结合。采用适合的抗原修复技术使抗原决定簇充分暴露,可以提高抗原的敏感性,染色结果要强于不修复。常用的抗原修复技术方法有微波加热修复法、高温高压修复法、酶消化法。推荐方法:微波抗原修复法,抗原修复液以柠檬酸缓冲液(PH6.0)为佳。即微波高温加热3分钟后(加热至沸腾,92℃~95℃),勿拿出切片待20分钟后温度降至室温,用PBS液冲洗3次后进行下一步骤。

制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诊断的准确性,正确的操作是病理技术质量控制的基础。因此每位病理技术工作者都应认真对待制片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杨莹,魏兵,等.组织固定和处理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影响及其标准化探讨.中华病理学杂志,2009,38(12):852-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