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子档案管理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为了更有效防止文件的非法访问和输入、输出。就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方案。以犯罪行为心里学为理论指导,以安全事件过程管理为主线,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安全管理。
现在大家谈论到信息安全,首先想到的就是病毒、黑客入侵,在媒体的宣传下,病毒、黑客已经成为危害信息安全的罪魁祸首。然而,对计算机系统造成重大破坏的往往不是病毒、黑客,而是组织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对信息的窥探或窃取。从技术上来讲,内部人员更易获取信息,因为内部人员可以很容易地辨识信息存储地,且无需拥有精深的it知识,只要会操作计算机,就可以轻易地获取自己想要得资料,相对而言,黑客从外部窃取资料就比较困难,首先,他们要突破防火墙等重重关卡,然后,还要辨别哪些是他们想要的信息。
fbi和csi对484家公司进行了网络安全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5%的安全威胁来自单位内部,其中16%来自内部未授权的存取, 14%来自专利信息被窃取, 12%来自内部人员的欺骗,只有5%是来自黑客的攻击;在损失金额上,由内部人员泄密导致的损失高达60,565,000美元,是黑客所造成损失的16倍,病毒所造成损失的12倍。这组数据充分说明了内部人员泄密的严重危害,同时也提醒国内组织应加强网络内部安全建设。
1 电子文档泄密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通过软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光盘刻录机、磁带驱动器等存储设备泄密;
2)通过com、lpt端口、调制解调器、usb存储设备、1394、红外线等通讯设备泄密;
3)通过邮件、ftp等互联网方式 泄密;
4)接入新的通讯或存储设备,如:硬盘;
5)通过添加打印机、使用网络打印机将资料打印后带出;
6)通过便携式电脑进入局域网窃取信息,带离单位;
7)随意将文件设成共享,导致不相关人员获取资料;
8)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单位,连上局域网,窃取资料。
此外,还有很多其他途径可以被别有用心的内部人员利用以窃取资料。
2 传统解决方案的弊端
传统方案一:“我们已经部署了防火墙或专网”
防火墙或专网可以防止外部人员非法访问,但不能防止内部人员有意或无意地通过邮件或者移动存储设备将敏感文件泄露。
传统方案二:“我们给文档设置了访问口令”
口令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先口令可以随着文档一起传播;
其次即使设置了口令只能简单的区分用户是否可以访问该文档,而不能限制用户对该文档的操作权限(如复制、另存和打印等操作)。
传统方案三:“我们安装内网安全管理系统封住电脑usb接口、拆掉光驱、软驱、内网与外网断开、不允许上互连网络 ”
文档的原始作者泄密;文档在二次传播的过程中失、泄密。
3 电子文档安全有效控制方案
为了更有效防止文件的非法访问和输入、输出。就需要一套合理有效的电子文档安全管理方案。
以犯罪行为心里学为理论指导,以安全事件过程管理为主线,实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的安全管理。
3.1制定周详的事前预防策略
1) 控制信息传递途径,如通讯设备、存储设备;
2) 通过网络接入保护,限制外来电脑接入局域网;
3) 报警策略能够提示非法接入;
4) 互联网信息传递阻断策略能够阻断非法信息传递。
3.2 对泄密行为事中记录和控制,并及时启动控制和报警策略
1) 对泄密过程进行屏幕记录,方便现场查看,事后回放;
2) 详尽的电子文档操作痕迹记录,包括访问、创建、复制、改名、删除、打印等操作,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集中审查终端共享,防止共享泄密行为。
3.3 详尽的日志信息,提高了事后追查的准确率
1) 进行电子文档操作及屏幕记录;
2) 对互联网信息传递进行记录,便于信息泄密事后追查;
3) 审计系统用户日志。
4 电子文档安全系统功能及技术阐述
1)禁用设备
程序功能:可按某台、某组或整个网络禁止使用哪些设备,包括:存储设备、通讯设备、打印设备、新加入的设备及其它属性。
管理作用:根据风险评估,制定事前预防策略,根据策略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禁止,预防文件泄密。可以灵活的开启,不影响正常使用。
2)报警规则
程序功能:设置某个或某类文件的各种操作报警规则。
管理作用:对泄密者添加泄密设备(如:闪存、移动硬盘等)实现及时报警,对相应的文件或某个类型文件的操作实现及时报警,为安全事件发生后进行及时管理提供帮助。
3)网络端口管理(接入保护)
程序功能:通过设置禁用139和445端口,控制共享端口。
管理作用:可根据需要灵活的设置外来计算机跟网内计算机的通讯方向。
4)网络共享
程序功能:可以及时查看和删除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网络共享文件夹。
管理作用:员工往往因为工作需要设置共享文件夹,却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员工或外来计算机窃取。
5)文档操作
程序功能:可以详细的记录每个员工在本机及网络上操作过的文件,包括访问、创建、复制、移动、改名、删除、恢复以及文档打印等记录。
管理作用:让泄密行为的痕迹得到监控,为泄密行为的事中发现,事后追查提供了帮助,弥补了电子文档安全管理中的最薄弱环节。
6)锁定计算机
程序功能:可以锁定网络内任意计算机的键盘和鼠标操作。
管理作用:若发现网内计算机有非法操作,可及时控制,挽回损失。
7)邮件、ftp和msn监控
程序功能:记录通过pop和smtp协议收发的邮件正文内容及附件,如:outlook、foxmail等,可记录通过web方式、ftp收发的邮件、传输的文件目标去向及名称。
管理作用:实现互联网传递信息的安全管理,实现邮件备份管理,提高事后追查的便利性。
8)上网限制
程序功能:通过多种策略规范员工上网行为,比如:收发邮件、浏览网页、ftp、使用其它连接。若外发数据超过一定数值,可阻断此类行为。
管理作用:方便管理者对网络行为进行集中控制,避免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泄密。
参考文献:
[1] 綦科,谢东青.网络电子文档安全管理研究[j].计算机安全,2006(10).
[2] 祖峰,熊忠阳,冯永.信息系统权限管理新方法及实现[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1).
[3] 邹伟全.文档一体化理论依据新探[j].北京档案,2002(3).
【论文摘 要】目前,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普及使一些传统的文件载体不断消失,而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正逐渐被很多企业推广运用。办公自动化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信息档案的建立,这种记录信息的手段对企业来说更加方便和快捷,避免了传统的纸张档案的弊端。但是有利必有弊,计算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导致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这一手段时也存在一些弊端,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在运用此技术时一点要做好风险的防范措施,力求使风险降到最低。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控制方法进行了探讨。
目前,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必须的工具的就是电子计算机,其具有多种多样的功能,这为企业的办公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使企业办公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在信息技术时代,最新的档案方式就是电子信息档案,它对企业在高科技方面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但是根据具体情况来看,电子信息档案并不全是优化,它也有自己的不足,比如与传统的纸张档案相比,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没有积极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那么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数据被盗,所以,企业在使用信息档案时一定要注意信息的安全性,积极主动的制定一些避免风险的措施,以使信息资源更加安全。
一、避免风险的措施
提前预防,在风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就进行遏制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式,也是最经济的方式,对于电子档案来说,应该以其自身的潜在缺陷为根据来实施控制管理,来保证内部信息的安全可靠,主要措施有:
1.积极引进最新技术。计算机在工作过程中要同时结合多种措施,而规避风险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的技术,新技术对可以使电子信息档案更加安全可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设置密码,这是现代操作系统最常运用的方式,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密码设置后,要积极的训练一些计算机技术人员来实施管理控制,避免信息资源被一些外界因素干扰。
2.制定一些制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性,那么必要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企业要主动制定一些有针对性的制度来进行预防,也可以根据需要授权档案管理人员自己制定制度,例如:可以规定只有管理人员才能进行相关的系统操控,而无关的人员没有权利操作系统等。
3.及时消除风险。为了确保信息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及时消除潜在的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在计算机维修期内,企业尤其要注意随时可能存在的风险,主动采取应对措施。因为计算机网络的的复杂性,使得控制风险工作也极其的不容易,不过,只要及时且做到全面看待问题,那么就可以把问题解决掉。比如,对于那种对计算机激进主义异常敏感的机构来说,为了应对潜在的危险,那么采取一定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4.及时进行预防和保护。为了消除危险电子信息档案的因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安全防护,其可以有效的避免信息数据受到外界因素的破坏,保证信息的安全可靠。
二、缓解风险的措施
电子信息档案在遭到外界的干扰后,为了把危险降到最小,就需要管理人员尽最大的努力把危险掌控在一定的范围内,那么管理人员应该怎么做才能使风险得到缓解?目前,许多企业开始利用风险转移的策略进行缓解,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的风险缓解就是通过制定实施应变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电子信息档案相关资产重新布置等手段来减小电子信息档案及相关资产价值本身或风险的后果或影响。常见的风险缓解方法包括:事前措施、事后措施。前者是指在损失发生前为减少损失程度执行的方案;后者是在损失发生后为减少损失执行的方法。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时如果发生危险,那么不管是什么情况,企业都要积极主动的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才是最为关键的。
三、分散风险的措施
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中,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规避风险的措施就是转移策略,所谓转移策略实质上是一种风险的分散,即把风险转到其他的地方,以此来把已经存在的风险降到最低,一般而言,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风险转移的方法实施修正,如:修改配置模式、购买保险、外包给其他机构、或者与提供商签署服务合同等等。经过这样的处理之后,我们可以把复杂的风险问题进行简化,再对原先实施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策略优化改进,创造更加先进的电子信息档案管理系统。此外,还可以与网络供应商互相协调,让供应商的安全服务符合电子信息档案的使用需要。另外,还要强调的是,外包同样隐含着风险,如果外包人员不符合合同的标准,那么后果会很严重。所以为了预防人为因素给企业造成损失,那么那些使用电子信息档案的人员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严格遵守操作标准。
四、评估风险的措施
当风险来临后,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处理,为了把风险造成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还要积极与其他措施相结合使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预防计划更加科学合理,在对电子信息档案实施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探究引起风险的因素以及其带来的后果。需要实施分析评估的基本内容是:发生危险的概率,危险带来的后果有多大,危险的成本探析,有哪些合适的控制防范办法等等。此外,企业管理者要树立风险观念,积极主动的制定一套体系完善的针对多种风险的预防计划。需要强调一点,如果机构中每个已被识别的弱点通过承认得以控制,这说明企业在安全防范工作中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企业防范风险的最大弊端在于,许多经营管理者错误地认为电子信息档案无危险性,在使用档案资料时未采取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方案,这对于电子信息档案带来了诸多不便。而对于档案管理人员来说,其在管理期间要控制好各个环节的工作,这对于档案管理是极为重点的。在进行评估中,为了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就必须要非常警觉,对于潜在的风险能够及时发现,并把其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已经发生的风险要积极采取措施,力求使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小。
简而言之,管理者或管理部门在对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时,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即电子文件的风险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存在的,这种风险不是确定的,而是不确定的,而且还可能带来很大的危险,所以一定要有对风险的警觉度,把预防风险看做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制定风险防范办法,使电子信息档案的管理水平得以提高,这对于有效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冯惠玲.论电子文件的风险管理[j].档案学通讯.2005(3):8~11
[2]王兆新,裘洁.浅议电子文件信息的安全与保密[j].浙江档案.2004(1):36~37
[3]邹生.开放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安全问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4(4):28~29
电子文件的归挡范围的划分,可参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执行。但某些具体的与电子文件特点有关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说明:
草稿和定稿。在电子文件中,对“草稿”修改后直接生成的新的稿本,如果不采用特别的措施,“正本”之前的所有稿本都可能被覆盖起来:因此,必须事先决定哪些文件需要保存草稿、定稿,在修改时通过拷贝保留原文,加稿本号后积累,将需要的草稿、定稿与正本一并归档。
各种数据文件。如数据库、图形库、方法库等等。大型数据文件大多是动态的,其中的数据在不断地发生更新变化,新加进来的数据代替、覆盖了以前的数据。对于这种数据文件应定期拷贝作为一个数据集另行归档,不再更改。拷贝间隔可根据数据库的内容而定,如一个星期、一个月等。拷贝可以人工的方式进行,也可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实施。
电子邮件(E―mail)。
会议文件。电子时代很多会议将采用网络会议方式,与会者身处异地,通过电脑屏幕“见面”、做主题发言、讨论问题、做出决议。
与归档文件相关的“支持性文件”。所谓支持性文件是指能够生成、运行文本文件、数据文件、图形文件等文件的各种命令文件和设备运行所需要的操作系统。电子文件在相应的命令文件和操作系统中可以顺利读出,必要时应把它们与文件同时归档,档案室已有的命令文件和操作系统不必重复归档。
与电子文件有关的各种纸质文件。在没有达到完全“无纸化”的时候,必要的与电子文件相关的纸质文件也应纳入电子文件的归档范围。
二、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与归档前的检测、鉴定
(一)归档时间
总的说来,逻辑归档应实时进行,物理归档应定期完成。在归档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灵活处理。在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二套制的机关,有必要与纸质的文件的归档加以协调,以便于两种文件的对应处置和对应查找;管理性文件可按照内容特点确定一个归档期限;技术文件、科研项目文件等可在项目完成后归档。由于电子文件易于复制,归档后并不影响形成部门的日常工作查考,所以一般不必延迟归档时间,在系统允许的条件下可以提前进行。电子文件的流动性很强,及时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在完全办公自动化的文档一体化时代,文件将实行完全的逻辑实时归档,即文件的形成之时就是文件的归档之日。有关领导在正式批准签署文件时,办公自动化系统将自动将文件归档。
(二)归档前的检测
在进行电子文件归档工作时,应按其基本技术条件进行检查。其内容包括:硬件环境的有效性、软件环境的有效性及其信息记录格式等。
(三)归档前的鉴定
电子文件的归档鉴定工作,参照现行国家关于文件鉴定的有关规定并结合电子文件的特点进行。鉴定结果,在电子文件的机读目录上制作相应的标识。具体鉴定内容及方法如下:
1、有效性和完整性鉴定。
归档前应由文件形成单位对电子文件的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并由负责人签署意见。如果说文件形成单位采用了某些技术方法保证电子文件有效性和完整性,则应把其技术方法和相关软件一同移交给接收单位。
2、保管期限的划分。
电子文件保管期限的划分,参照国家关于文件保管期限的现行有关规定实行。即与现行纸质文件基本一致。考虑到其保存的密集性与长期性,可适当延长其保管期限。
三、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
(一)把带有归档标识的电子文件集中,制成归档数据集,拷贝至耐久性的载体上,至少2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阅使用。必要时,复制第三套,异地保存。
电子载体的存量较大,电子文件归档时应适当集中,即制成归档数据集。这种归档数据集,在载体上一般使用单一载体,一张光盘即可将某一单位全年的文件集中保存在一起。这种优越条件确保了归档的电子文件集中统一、完整齐全,从技术上进一步体现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
(二)推荐采用以下载体:只读光盘、一写多读光盘、磁带等。一般禁止使用软磁盘作为归档电子文件长期保存的载体。
(三)存储电子文件的载体和包装盒上应贴有标签,标签内填上编号、名称、密级、保管期限、硬件及软件环境等。
(四)将电子文件机读目录、相关软件、其他说明等一同归档,并附归档电子文件登记表。
(五)需要长期保存的电子文件,应当把归档电子文件与相应机读目录存在同一载体上。如果是自行开发的应用软件,也应将软件及相关数据存在同一载体上。
(六)原电子文件数据集载体在完成电子文件归档后,保留时间至少一年。
(七)在网络中进行了逻辑归档操作的电子文件,应按上述归档过程完成物理归档。
四、电子文件的移交
(一)介质移交
电子文件归档时,应按有关规定移交至档案保管部门,作为电子档案进行管理。
电子文件移交时,首先要进行电子文件的检验。档案保管部门应配备相应的处理设备,以保证完成电子文件检验工作。归档的每套载体均应接受检验,合格率应达到100%。与纸质档案同时保存的电子档案可以采取抽样检验的方法,样本数不少于总数的20%,合格率应达到100%。
[关键词]电子档案 档案管理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193-01
一、电子档案特点分析
电子档案所采用的数字代码需要借助计算机解码,才能转换成可读的信息。另外纸质档案及载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电子档案的信息转变成以二进制码存在的电子形式储存的,电子档案的信息载体间是可以转换的,可以在不同的计算机间传递,也可以在不同的载体间进行复制。以二进制码存在的电子形式储存的电子档案需要依赖特定的系统,电子档案具有共享性,也就是说同一时间多人不受空间的限制,同时共享同一信息等特点。
二、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的安全性问题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因特网的共享性,开放性,全球性的发展,使得任何人都可以介入到网络中来,电子档案通过网络进行传送时,为不法分子的非法操作提供了便利,通过“黑客”攻击网络来窃听,篡改、伪造信息,直接危害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二)电子档案的真实性问题
电子档案非常容易失去真实性。计算机内存储的电子档案没有个人的笔迹特征,没有新旧书写墨迹的区别,一旦电子档案被删改,删改后的电子档案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如果有人出于自身的利益进行删改很难被发现,即使发现了,也不会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同时电子档案在输入的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和机会远远超过了纸质的档案,而且输入者没有留下自己的笔迹,日后难以对材料的真实性进行确定,同时也不能追究到操作者的责任。
(三)电子档案的保密性问题
使用互联网任何终端的设备都能够储存和索取互联网某一设备的电子文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一个终端上的电子文件也能够发给若干个互联网的终端。这对于一些需要限制提供内容的安全保密问题或者在一定时间内需要保密的内容,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四)电子档案的完整性问题
电子档案结构复杂多样,存储的方式多种多样,而且经常处在流动的状态,信息被复制,剪切,很容易造成信息的缺失,很难保证电子档案的完整性。
(五)电子档案的法律性问题
纸质档案由于有固定的载体,字迹不易篡改,法律效力是社会所公认的。电子档案由于其自身的因素,没有固定的载体,制定相应的法律效力条文就非常的困难,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就很难得到认可。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就受到了质疑。
(六)电子档案的统一性问题
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远远超过软件的研制,软件研制的迟缓远远不能够适应各个方面存储的需要,远远不能够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由于档案系统各地区、各单位之间都没有使用统一的软件,必然会影响到电子档案相互之间的利用和全国的联网。
三、电子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档案管理人员要有保护档案安全的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意识。按照岗位要求,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扎实的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和保密性。不利用软件、计算机等设备为己谋利。严格杜绝利用计算机私自篡改、删除电子档案的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保证电子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用户提供最可靠的原始资料。
(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技术的培养
面对信息时代对档案管理人员提出的挑战,当务之急是树立档案现代化管理的意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档案的管理。更新传统的管理理念,把电子档案作为档案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定期举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计算机能力的培训班,使得档案管理人员不仅具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同时还具有运用计算机知识在档案管理中应用的能力。培养电子档案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提高电子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建立健全的维护电子档案安全的法规
目前,对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电子档案已经大量使用。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以及利用等各个环节中,都有被修改和丢失的可能。即使信息安全技术完善,也需要相应的档案安全管理措施来进行保障实施。因此,必须要建立完善、健全、科学合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明确电子档案的法律效力,维护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和真实性。
(四)做好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管理
在电子档案的管理过程中,确保电子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结合电子档案管理的实际,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一、做好电子档案信息的安全性管理。在电子档案安全性管理中,只有做好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满足实际的需要,达到提高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和电子档案安全管理效果的目的。二、做好电子档案备份的安全性管理。计算机在受到病毒侵入或是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电子档案的丢失,为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完整性,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电子档案的备份。通过明确备份使用职责,建立备份的使用制度,就要加强对电子档案的备份管理,保证电子档案备份管理达到预期效果。三、做好电子档案共享的安全性管理。由于电子档案具有共享性的特点,因此要规范电子档案使用流程,做好电子档案共享性管理,提高电子档案的管理效率。
(五)保证电子档案的网络安全
在电子档案材料形成、归档、保管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及时登记网络环境和设备的相关数据情况,保证电子档案归档的质量。一旦安全的网络环境遭到破坏,电子档案的信息就会遭到窃取、篡改或删除,为了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通过技术手段保证网络的安全。
(六)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
伴随着电子档案的大量产生,迫切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电子档案管理的工作标准。用标准来明确电子档案的形成、鉴定、积累、整理、归档、分类和保存等工作。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来确保电子档案在诞生之时就是科学、合理、规范、有序的管理。这是电子档案管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基础性工作。
(七)研制电子档案统一格式的管理软件
此项工作建议由国家档案局牵头,对电子档案现代化的管理进行研发,制定统一的格式;例如:统一的模块,统一的文件格式,统一的文件类型,统一的字号,统一的颜色等向全国推广,提高全国档案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水平。
四、结束语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广泛实现,电子档案管理的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强大。为了提高电子档案管理的整体效果,针对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档案部门要与时俱进,顺应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尽快采取有力的措施,确保电子档案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封晓玲.浅析电子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
[2] 夏利宏.新形势下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新西部,2009(16).
[3] 尹君.电子档案管理浅析[J].卷宗,2014(09).
[4] 张文杰.论新形势下电子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青春岁月,2014(10).
[5] 单丙英. 试论电子档案管理及对策[J].中国科技纵横;2011(01).
【关键词】 企业;档案管理;电子化;问题;方法
一、企业档案管理电子化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大多数企业虽然使用计算机进行文件处理和会议通知等日常事务性工作,真正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的在整个档案管理部门占的比例很少。
2.即使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也仅限于输入目录,处于文档分离状态,档案管理电子化处于有名无实状态。
3.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电子化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只要拥有和装备一定数量的计算机、复印机、扫描仪、刻录机等,就是实行了档案管理电子化。
4.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缺乏系统的计算机知识,操作技术不熟练,不懂得电子档案管理的要求,使档案管理与软件程序和计算机系统不能很好结合,影响了企业档案电子化管理的进程。
二、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
1.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对档案管理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没有迫切的认识。不少企业领导和档案管理人员认为,不搞档案电子化管理也照样过得去。企业档案管理仍停留在管好纸质档案上面,不想推进档案电子化管理。
2.缺乏电子化的硬件设备。长期以来,企业的电子设备大都配备在办公、生产、技术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基本上是两手空空,无法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即使有关部门的电子档案归集到档案部门,也无法储存、保管,难以实现电子化管理。
3.国家对企业档案电子化缺少有效的政策和指导。如企业在实施档案电子化过程中的投入允许进入生产成本政策;国家档案建立合同网络,联网利用;鼓励企业档案电子化利用;开发适合企业档案管理电子化的软件等。
4.要普及提高认识,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电子化管理水平。
三、企业档案电子化管理的作用
1.有利于企业档案的保存、保管、保护。档案实行电子化后,简单小巧的磁盘或其他记忆材料就可容纳档案库的全部内容,不但占用很小的空间,而且非常便于保存、保管,也非常便于建立备份、复制,有利于长久存档。
2.有利于企业对档案的利用和技术开发。企业档案实现电子化后,对需查阅档案的管理、技术人员实行分级授权,在网上就可查阅、下载档案资料,这就省去了管理、技术人员到档案库房查阅、摘抄、复制等繁琐的工作,大大便利了管理和技术开发工作。
3.便于各相关部门的技术交流。过去,各相关部门间的数据交流,技术人员要带上大包小包的技术资料,携带难度较大。实现档案电子化后,技术人员只需带上事先下载好的数据资料,用什么资料就从电脑里调取什么资料。
四、如何促进企业档案电子化管理
1.企业领导、档案管理人员要重视电子化管理。
2.配备知识化的档案管理人员。企业要改变过去那种把老弱病残的员工分配到档案管理岗位上的做法,要充实一些既懂档案管理,又具备电子知识、数码知识、网络知识的年轻人员。有了具备现代化、知识化、高素质的员工,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档案电子化的开展。
3.配备必要的电子、数码设备硬件。企业要投入资金为档案管理配备计算机、服务器、扫描、照像设备等电子、数码硬件,建立档案电子化的载体和数据库,实施内部局域网络,结合内部的系统资源,为储存、保护、利用、归集、开发企业的档案创造有利的硬件条件。
【关键词】电子档案 现代化 档案价值 管理措施
一、档案管理
近年来的社会发展中,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经济结构的出现,传统的单纯以手工检索、人工调卷为主的档案管理方式逐步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要求,更是无法适应时展要求,形成了一套以档案管理理念、信息观念和现代化社会发展观念为主的工作方式。这种档案管理措施和方法是变传统的静态档案为动态档案、变纸质档案为电子档案的一种管理模式,也是搞好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一种新型、现代化管理模式。截至目前的社会发展中,档案管理事业和管理工作人员为了能够顺应时展潮流,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多个方向去进行教学和归纳,形成了一批有一拼的复合型人才,也是一个坚持不断创新、用于探索和实践的现代化档案管理措施。档案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发挥出其重要性作用,是社会各行业在发展中都不可缺少和忽略的工作环节,也是目前社会发展中最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工作环节。截至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综合化、系统化、全面化和合理化的发展流程和发展体系,更是实现了以适应时展和社会经济要求为一体的综合性发展模式。尤其是在近年来,随着电子档案的出现与完善,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档案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并形成了一套综合性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趋势,成为目前社会发展中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
二、电子档案的管理原则
(1)规范性原则。规范性是开展档案信息电子化最重要的原则,也是确保电子化档案信息可用性的基本条件。规范性原则的要求是:所有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必须按照规定的技术模式、文本格式和工作标准进行,并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档案信息电子化的主要目的是利用网络这种新的信息传递方式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因此,对上网档案信息的组织与传递必须采取各方统一认可的规范与标准。这样做,不仅能够减低因存储格式和软件平台的不同而进行转换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提高信息存储传输的效率,而且有助于选择档案信息电子化的最佳技术方案。
(2)效率原则。档案信息的电子化工作面广量大,耗时耗财,必须十分讲究工作的效率与效益。首先,应在充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最优化的档案信息电子化方案,包括最优化的工作流程、最合理的技术模式(信息存储格式、信息组织模式)和最适宜、先进、高效、经济的电子化加工系统设施。合理的技术方案的确定,是整个电子化工程成败和效率高低的关键;而优良的电子化加工系统,则是档案信息电子化工程的助推器。尽管电子化加工系统的建设配置可能需要较大的投入,但它具有一次性投入而长期受益的特点。构建良好的档案信息电子化加工系统,将极大地提高档案信息电子化加工的速度,加快电子化的发展进程。
三、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档案管理作为当前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其不仅在企业经营和工作中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同时在国家政府工作中更是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成为了整个社会发展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环节。就目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其中还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问题,对其进行研究和探索发现,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档案管理缺乏系统的管理,并且在工作之中对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工作素质不够重视,造成管理工作的松懈和不够完善。在档案管理中由于缺乏系统化的管理方式,通过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促进企业工作方式的转变,档案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方式,其在管理和工作中通过信息技术的完善来促使档案工作合理进行,并且形成系统化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二是管理人T的素质较低,导致管理力量薄弱。这是目前档案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是目前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重大缺陷。在档案管理中虽然制定了适用于本单位的、较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各级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但涉及档案管理的制度、职责较少,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检查、考核方案。三是档案管理中配套设施不够齐全。力求档案本身不受损坏,尽量延长档案的寿命和保护档案免遭有意破坏,档案机密不被盗窃。是档案管理必备的条件,由于,个别单位没有专用档案室,有的单位档案多、档案室狭窄、潮湿、等设备不配套,引起档案材料霉变、虫蛀,影响档案的美观整洁及完整。有的管档单位必备的切刀、统一的档案夹,都无法购置齐备。
三、应对和研究措施
(1)档案是社会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信息是信息资源的主体,开发和建设好文献信息资源,将对社会信息化起巨大作用。已纳入信息系统的档案工作,在管理上必须建立科学的信息接收、加工、存储、输出、反馈系统。档案工作者必须强化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变静态档案信息为动态档案信息,搞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许多电子文献信息已收入数据片中(包括以纸质、磁盘、光盘为载体的文献档案),并已加工上网。
(2)增强经济效益观念。保存档案的目的在于开发利用。档案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应用于社会实践,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能够为社会各界进行有效的服务。所以,以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为突破口,开展有偿服务,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从开发利用上突破,就是要利用多种办法、形式和手段,实现档案的价值,尽快地把档案信息转化为生产力。
(3)加速观念更新步伐。高新技术推动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档案工作人员既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有高尚的情操志趣,对国家社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还要有坚实的档案理论基础,掌握多专业、多学科的科学知识,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强烈欲望以及朴实的工作作风,也要有创新思维、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综上所述,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因此,面对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档案管理必须因势利导,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实现档案管理网络化,加强档案管理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大力培养档案管理新型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目前电力单位管理档案的方式主要包括两种,即手工管理与电子管理,实施电子管理时需要采用OA系统,OA系统虽然实现了无纸化管理,但存在数据丢失、无法实现数据备份、数据安全隐患大等问题,难以为档案的共享及高效利用提供有效支撑。对此,应通过采用合理的方法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充分发挥档案的重要作用。采用信息化的方式管理电力单位中的档案不但能够积极转变传统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同时能有效节省档案管理中所耗费的财力、人力,充分保障档案安全。首先,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程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传输通道高速传播档案数据,单位中的各部门与员工可直接利用网络获取档案信息,这就有助于实现档案的网络化管理。另一方面,加快信息化管理建设,可以让档案的管理者与使用者在不到馆的情况下直接利用网络查询相关的目录信息与全文信息,或者是在得到授权的情况下直接整理档案数据信息,无需通过打印、复印等方式保存档案[2]。因此可以跳过传统档案管理中的多种繁琐工作步骤,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同时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及财力。此外,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利用电子数据库取代纸质档案,避免因纸质档案受到时间、环境及温度等影响而出现模糊、遗失等问题,有助于提高档案管理的安全性。
2.电力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分析
2.1加快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的建设进程
电力单位应根据档案管理要求及自身经营情况对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进行完善,以保证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首先,要积极引进新兴档案管理技术,并积极采用现代管理模式提高电力单位内部的工作效率,从而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其次,要注重利用最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存储能力。还可以通过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管理系统统一管理档案数据库,提高管理系统的查找效率,方便于档案管理人员及利用人员高速浏览档案信息,并确保管理系统可以及时、顺利发送档案信息,以建立起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的信息化管理基础设施[3]。此外,应加快电力单位纸质档案的电子化进程,确保电子数据档案的全面性,以便为信息化管理构建出相对完善的平台。在收集与整合纸质档案时要注重管理好原档案,及时修正电子化档案,利用软件平台系统化管理电子化档案。在电子化档案的应用系统建设方面,可以采用现代管理理论建设档案应用质量管理系统,规范档案信息数据接口,采用不同的数据交换分支,包括发电厂等相关单位的数据交换分支等,保证电子化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
2.2建立起信息化管理的保障体系
为了确保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则应建立起相应的保障体系。首先,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信息化管理过程的实施均需要电力单位中的相关人员实现有效配合,沟通是配合的基础,所以要确保电力单位的档案管理部门与其他各部门之间实现有效沟通,明确各相关部门在档案信息化管理中的职责,在实现通力配合的基础上保障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次,要建立起安全保障与防护体系。建立起现代化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是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所有应注重调整或提高信息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保证在关键时刻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应急,避免电力领域中的技术科研成果及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档案信息被非法窃取。第三,应注重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体系,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使用与运行过程均有统一的标准作为约束,从而提高档案管理效率及有效实现档案信息共享[4]。标准化与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应包括系统操作规范体系、安全运行标准体系及技术标准体系等。此外,要加快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在人才培养方面,可通过建立激励制度培养素质较高的档案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从而为信息化管理提供人力资源。
2.3完善档案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
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方案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结合电力单位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设计方案。在系统功能设计方面,管理系统应具有全过程化管理功能,包括档案形成、利用及销毁等过程,同时应能够实现档案资料的编研、专题汇编、查询与统计功能,可以有效管理图片档案及声像档案。在设计管理系统所运用的技术方案时,可以采用OAIS系统,OAIS系统可在J2EE平台中运行,且具有可扩展与标准化的特点,适用于建设数字化档案馆。OAIS系统可支持多种数据库关系模型,包括MYSOL模型、SYBASE模型、DB2模型、SQLSERVER模型及ORACLE模型等,通讯协议包括SSL、IP、TCP程序等。为了平衡分布计算机网络中的档案数据计算、管理功能、数据处理功能及应用程序,在设计系统时可应用RMI技术,该技术能够使管理系统实现档案数据的远程移交,将档案管理部门下级单位数据传输到主管机构所使用的数据库当中[5]。此外,在采用上述系统管理电力单位档案时可以采用以下实施步骤:第一,对单位总部与下属机构所使用的信息系统进行统一建设,保证各个系统之间的文件管理、历史档案管理实现无缝对接。第二,应确保单位总部能够使用统一界面完成下属机构档案信息的查阅工作,同时使下属机构中的档案资源能够与单位总部的档案信息实现互联互通。第三,在充分利用电力单位各级部门档案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具有分布式、开放性特征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确保档案管理工作实现网络化、规范化。
【关键词】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新体制
一、在新体制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建设的方案策划
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我们向各个分、子公司提供可供选择的三种档案管理体制方案。
(一)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档案管理机构的基本构成是:
1.设立文件、图纸资料制作的文印室,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工程复印机等硬件设备及相应软件,采用联网打印方式,承担企业所有纸质文件制作及分发、传递任务。
2.设立资料档案室,配备库房、文件柜和联网电脑,统一管理企业的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各类档案。承担企业全部或者大部分纸质版本、电子版本文件材料的接收、分类、管理、提供利用、版本有效性管理任务。
(二)大分散,小集中管理模式
按照"谁产生,谁管理"的要求和统一的制度、标准,将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与档案分开管理,制作、传递、保存、管理等环节分开管理,不同种类的文件、档案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安排人员专管或者兼管,形成档案、信息管理各个环节互相配合、互相监督的管理机制。
档案管理体制的基本构成是:
1.技术文件和经营文件的制作、分发业务,分别由相关业务部门根据情况指定人员专管或者兼管,因为图纸的复制分发工作量大,在技术部门可以设专人管理。
2.现行文件、半现行文件和档案均由产生文件的部门予以相对集中,指定人员负责管理。其中图纸资料由于涉及版本有效性管理,可以在车间设立资料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其他文件、档案由相应单位指定人员兼管。
3.各部门业务工作中形成的应当长期保存的文件,由各部门分别指定人员兼管,负责收集、立卷、每年定期送公司办公室归档保存,其它种类的档案由形成部门相对集中管理。
(三)建立在少纸化办公基础上的"分散+集中"管理模式
全力推行"少纸化"、"无纸化"办公。信息传递尽量在内部网络进行,运用专门软件做好电子信息的归档保存工作。
纸质文件集中管理,电子文件由计算机系统管理。在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如办公室派人兼管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在生产车间设专人管理图纸资料。
除产品、人事、基建、设备、财务、实物(营业执照、资格证书等)档案以外,所有的档案一律以电子信息保存,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产品、人事、基建、设备档案也可逐步转化为电子档案保存。
(四)三个方案的优劣比较
经过分析、研究、比较,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新建、扩建、迁建的分、子公司根据自身的情况,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模式。如首都航天机械公司采用了第一种模式,天津分、子公司采取了第二种模式。怀柔分、子公司则由母公司直接负责其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总之,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是根据分、子公司的具体情况确定的,目的是使这些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一开始就走上"规范、明确、高效"的轨道。
二、在新体制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建设的制度准备
(一)以档案法规为依据
档案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不仅有《档案法》,还有《知识产权保护法》、《会计法》等专业法律法规,此外《保密法》等法律法规,也是档案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法律依据和保证。
(二)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指南
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国已经建立起由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成的档案信息管理标准、规范体系。特别是我们航天系统的信息管理制度《文书档案案卷格式》、《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都是我们建立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的依据性文件。
(三)重视法规、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考核
这是在企业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母公司要担负起对分、子公司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职能,二是分、子公司自身要确定法规、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考核的责任单位,明确责任内容,三是分、子公司要建立法规、标准、制度的执行情况,检查考核的具体操作办法,其基本要求是简便易行,四是分、子公司要把检查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保证管理标准、制度的有效性。
经过各级档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所有的分、子公司均相继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档案信息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表1三个方案的优缺点比较
比较/方案1方案一1方案二1方案三优点11.便于专业化操作。11.专职人员数量减少。11.管理人员数量减少。12.易于规范化。12.环节减少,效率提高。12.有利于管理规范化。13.责任明确,减少扯皮。13.资源分管,责任分担。13.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14.对管理条件要求最低。14.对管理条件要求最低。14.大幅度减轻管理工作量。缺点11.人员数量较多。11.影响管理的规范化。11.对管理条件要求高。12.管理效率受到影响。12.人员数量似减实增。12.管理起点高。13.对形势变化适应性不强。13.不利于信息共享。13.管理的规范化不易保证。
参考文献
[1] 虞亚梅. 新时期,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J]. 档案学通讯,2009,1.
[2] 刘守华. 新时期,需要我们转变的八个观点[J]. 中国档案,2002,1.
1学校及资产部门负责人应重视信息化背景下资产档案管理工作
衡量资产管理是否具有优越性可以用资产档案来判断。一个单位资产工作好坏可以从其管理水平看出。因此,高校各部门的负责人特别是管理资产的工作人员,更应当努力管理好档案资料,努力学习相关法规和认真执行相关政策,保持档案管理的意识,对工作认真负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经济组织,是资产档案管理的主体单位,也是责任单位。高等学校资产部门的负责人应加强资产档案法制观念,重视本单位资产档案的管理工作。
2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或者单位应该建立自己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资产,维护档案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按照管理方案认真执行相关的政策,并确立一系列有关的配套措施和方案,来提高生产效率。这种制度和传统的制度的区别在于,要加大控制的范围,才能更好地管理信息化资产档案。包括有些手工资产系统中缺少的控制项目,具体如系统研发期间进行的监控,程序的编码、修改和完善等过程的控制。资产档案信息化应该具备多种丰富的手段,主要的就是程序化控制过程。可以看到,内部控制要求资料非常准确,但这样才能进一步保证电子档案的安全性。
3实现电子资产档案多备份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要经常对电子资产档案进行备份,这样在数据丢失时可以回复,保证了电子资产的安全性。电子档案的工作人员要保持备份数据的习惯,而且最好备注操作时间和操作者的编号;电子管理员也应当按照数据量的大小定期检查数据的安全性和复制数据,确保存储介质损坏时的信息丢失。对于电子数据的备份要经常进行,而且不能和原始数据混杂在一起,一面分不清楚,最好设立两个不同的档案保管室来存放电子数据。复制拷贝的全部电子数据最要存放在优质光盘里,保障数据的有效性。在年底也应该对电子数据按照日期、内容、不同的操作员等来进行分类整理。对于存储数据的光盘应该有管理员和负责人共同签名,还要注重系统的日志文件来保持对系统的监控。
4加强对电算化资产档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