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雪的诗句范文

初雪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雪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雪的诗句

第1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数学思想;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93-02

有人说:“学生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应用,这些作为知识的数学,通常在走出校门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 然而,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惟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身。”听到这样的话,看到这样的文字,很能激起大家的共鸣。作为一位数学教师,我能在这方面做些什么呢?

古往今来,数学思想不计其数,每一种数学思想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火花。哪些数学思想适合于我的学生?我该怎样将一些数学思想融入我们的课堂?为此,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

1 对小学数学思想的局部认识

1.1 “单位”思想

数学中,不管是“数”还是“量”的计算都得益于“单位”思想。重视渗透“1”是自然数的单位的思想。可以说,没有“1”就没有自然数,就没有整个的数学体系。所以,从一年级开始,我就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单位”思想的渗透。

1.2 符号思想

数学符号在数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罗素也说过,什么是数学?数学就是符号加逻辑。十六世纪数学家韦达对数学符号作了很多改进,并且第一个有意识地系统地用字母表示已知数、未知数及其乘幂,带来了代数学研究的重大拓展,奠定了符号代数的基础,后来大数学家笛卡儿对韦达使用的字母又作了改进。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的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

1.3 方程和函数思想

在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建立一个等式,把生活语言“翻译”成代数语言的过程就是方程思想。笛卡儿曾设想将所有的问题归为数学问题,再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即通过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运用数学的符号语言转化为方程(组),这就是方程思想的由来。

在小学阶段,学生在解应用题时仍停留在小学算术的方法上,一时还不能接受方程思想,因为在算求解题时,只允许具体的已知数参加运算,算术的结果就是要求未知数的解,在算术解题过程中最大的弱点是未知数不允许作为运算对象,这也是算术的致命伤。而在代数中未知数和已知数一样有权参加运算,用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不是消极地被动地静止在等式一边,而是和已知数一样,接受和执行各种运算,可以从等式的一边移到另一边,使已知与未知之间的数学关系十分清晰,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若不渗透这种方程思想,学生的数学水平就很难提高。例如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还原问题等,用代数方法即假设未知数来解答比较简便,因为用字母x表示数后,要求的未知数和已知数处于平等的地位,数量关系就更加明显,因而更容易思考,更容易找到解题思路。数学思想本质地辨证地反映了数量关系的变化规律,是近代数学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的练习中有如下形式:

7 ×4=30×5= 600×700=

70×4= 30×50= 60×700=

700×4= 30×500=6 ×700=

有些老师,让学生计算完毕,答案正确就满足了。有经验的老师却这样来设计教学:先计算,后核对答案,接着让学生观察所填答案有什么特点(找规律),答案的变化是怎样引起的?然后再出现下面两组题:

45×6= 1500÷300=

15×6= 1500÷30=

5×6=1500÷3=

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当一个数变化,另一个数不变时,得数变化是有规律的”,结论可由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只求体会,不求死记硬背。研究和分析具体问题中变量之间关系一般用解析式的形式来表示,这时可以把解析式理解成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去分析函数问题。中学阶段这方面的内容较多,有正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幂指对函数,三角函数等等,小学虽不多,但也有,如在分数应用题中十分常见,一个具体的数量对应于一个抽象的分率,找出数量和分率的对应恰是解题之关键;在应用题中也常见,如行程问题,客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客车所行的路程,而货车的速度与所行时间对应于货车所行的路程;再如一元方程x+a=b等等。 学好这些函数是继续深造所必需的;构造函数,需要思维的飞跃;利用函数思想,不但能达到解题的要求,而且思路也较清晰,解法巧妙,引人入胜。

1.4 数形结合思想

“数”与”形”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数”是“形”的高度抽象,“形”是“数”的具体体现,“数”与“形”可以互相转化。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

1.5 类比思想

数学上的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它能够解决一些表面上看似复杂困难的问题。就迁移过程来分,有些类比十分明显、直接、比较简单,如由加法交换律a+b=b+a的学习迁移到乘法分配律a×b=b×a的学习;而有些类比需在建立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比较复杂。

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类比思想的内容很多,杂志上发表得较多的某些定理,问题的延伸,推论,拓广也是类比思想的反映,这就要求教师去发掘去实施,如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长×宽=a×b,通过类比,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理解为长(底)×宽(高)÷2=a×b(h)÷2。类似的,圆柱体体积公式为底面积×高,那么锥体的体积可以理解为底面积×高÷ 。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得自然和简洁,从而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创造力,正如数学家波利亚所说:“我们应该讨论一般化和特殊化和类比的这些过程本身,它们是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

2 对小学数学思想教学的初步尝试

2.1 寻求途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最本质、最惊彩、最具有数学价值的东西,在教材中除一些基本的思想和方法外,其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都呈隐蔽式,需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探索选择适当的途径进行渗透。

①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对数学而言,知识的形成过程实际上也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发生过程。大纲明确提出:“数学教学,不仅需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这一思维过程就是思想方法。传授学生以数学思想,教给学生以数学方法,既是大纲的要求,也是走出题海的需要。因此必须把握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的契机。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

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存在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学问题的步步转化无不遵循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加强对解题的正确指导,要引导学生从解题的思想和方法上作必要的概括”,这就是新教材的新思想。

③在复习小结中渗透:小结和复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应试教育下的数学小结和复习课常常是陷入无边的题海,使得师生在枯燥的题海中进行着过量而机械的习题训练,其结果是精疲力尽,茫然四顾,收获甚少。如何提高小结、复习课的效果呢?我们的做法是:遵循数学大纲的要求。紧扣教材的知识结构,及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在数学思想的科学指导下,灵活运用数学方法,突破题海战的模式,优化小结、复习课的教学。在章节小结、复习的数学教学中,我们注意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复习数学思想与方法,使师生都能体验到领悟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减轻师生负担,走出题海误区的轻松愉悦之感。

2.2 寻找载体,把握时机:数学数学方法的渗透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悄悄地得以完成的。离开基础知识的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同时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教师还要注意把握时机,适时渗透,这样才能既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又不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就小学数学来说,在形成概念、导出结论、寻找方法、揭示规律的过程中,随时都可捕捉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时机。

2.3 注重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①数学方法的训练: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教材,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各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②转化能力的训练:转化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与学的策略。常见的转化思维方法有量的转化、式的转化、类比转化等,考虑到数学的研究对象:数与形,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形转化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所谓数形转化观是把数、形问题从一种表示形态转化成另一种表示形态或数形相互转化的思想和方法。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数形转化有数的转化、形的转化和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三种具体形态。数的转化要通过恒等变形,借助数的分解、变换数的位置或对数进行重新调整组合以及利用相关关系等方式进行。如,0.25根据需要可转化为25%,可以转化为14,还可以转化为1∶4。又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此题若按常规解法,不但计算繁琐,而且因π取近似值,存在计算误差。若把它看成是一个以内外圆周长为上、下底,以2厘米为高的梯形,即利用“把曲线看作直线的思想”,其计算量不但减少,而且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

③探究能力的训练: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要求我们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正如西南师大数学系杨泰良教授所言:“教学上要求揭示的数学活动过程主要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和逻辑意义上的,这更符合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应是数学方法的核心。”

第2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老师问:“从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一样吗?”大多数孩子回答:“一样的。”但有个孩子站起来说:“不一定!有三个组的摆每分钟摆动的次数很接近,但并不一样。”老师又问:“那么大多数组都赞同一样的吧?”孩子们回答:“是。”老师如释重负,总结道:“在相同间隔时间段里,单摆摆动的次数是固定的。摆的这个特性就是等时性。”

张红霞老师认为科学教育特有的内容就是让孩子们学习科学对事实的尊重、科学对观察的依赖、科学对结论的谨慎、科学对错误的勇于修正等。5个组的结论不能代表所有,我们知道:大多数人的意见并不一定就是对的。为了得出符合科学的“结论”,不惜漠视已经存在的3个小组的“意外数据”;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成功”,刻意回避“意外”,由此推导得出结论,这种弃科学本质于不顾,忽视科学理性态度的培养的伪科学现象,是与我们的科学教育相违悖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处理这些”意外数据”呢?

一、直面“意外”,培养尊重数据的意识

“意外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是实验结果的真实呈现。看似没有规律的数据,无法得出“科学结论”,却是对学生进行尊重事实、尊重数据科学本质教育的良好契机。当出现“意外数据”时,作为科学教师,不能敷衍、搪塞,要勇于直面“意外”, 妥善处理,引领孩子去思考、去发现:重视事实依据,合理怀疑;避免在证据不充分的情况下作出判断;避免将结论不恰当地进行推广;注意考察数据来源的可靠性和重现性。从中,使孩子们获得面对问题要积极寻求解决对策的科学教育的陶冶。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握孩子们在获取数据方面的缺陷,培养他们安静地研究、细致地观察,准确记录每一个信息和数据,不随意挑选、更改、丢弃数据,建立“每一个数据都很重要”的认识;培养他们采用多种方式,多次重复实验,以寻求尽可能多的支撑自己假说的常态数据。从而实现培养他们尊重数据意识的目的。

二、反思“意外”,提高分析数据的能力

“意外数据”的产生是学生积极参与和共同构建知识过程中必然伴随的现象,具有积极的、正面的、不可替代的教育价值。当学生实验中出现”意外数据”时,教师应高度重视,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敏感地留意“意外”,鼓励学生质疑“意外数据”,帮助学生共同分析数据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仔细梳理、反思自己探究的全过程。

1.反思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小学生对科学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喜欢做实验,因为实验能满足学生动手的需求,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但是在教学中,往往也会有部分学生把实验当作游戏,把教师的指导、实验操作的规范置之不理,花费了宝贵的时间,得到的却是“意外数据”。如“观察我们的摆”一例中,课后我对第三小组的学生进行了课后访谈,了解到第一次实验是由男生小李释放的摆锤,大约是由于兴奋吧,摆幅约有120°,后面两次实验是由小方和小杨做的,摆幅小于90°。我们知道无论摆幅大一些还是摆幅小一些,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但前提条件是摆幅不能大于90°。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让学生反思三次实验在操作上有没有不同之处。孩子们很快认识到第一次实验摆幅太大了,超过了90°。通过再次实验,他们得到了符合结论的常态数据。这个数据不但成了结论的强有力支撑,更是对学生实证意识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了教学的内在蕴涵。

2.反思变量控制是否到位。科学课从四年级开始出现对比实验,我们都很明确实验变量只有一个,控制实验变量是保证数据准确客观的必要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刚接触实验的小学生而言,变量的控制是有困难的。当“意外数据”出现时,老师要做好指导者,帮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变量,并通过控制变量体现方法的科学性。如在研究“摆锤的重量与摆的快慢是否有关”的实验中,我让学生先将摆绳都设置成8厘米,然后分别挂一个、两个、三个钩码逐一增加摆锤重量进行实验,其他几组同学每次实验摆的次数都是相同的――16次。只有一个小组一倍摆锤重量时摆动次数是16次,两倍摆锤重量时摆动次数是14次,三倍摆锤重量时摆动次数是13次。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那么这组同学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数据呢?我从这组数据出发,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验过程,并在全班展示。发现这组同学挂钩码时是一个接在另一个下面,挂成一长条。这种挂法导致了实际摆长发生了变化,当然摆动次数就不同了。再次实验后,学生分析发现,是实验变量的控制出现了问题,影响了实验的数据。“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课堂上,孩子们兴趣盎然,思维碰撞,主动探究,新的学习方向不断产生。在精彩生成的更深层次,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探究严谨性的认识。

3.反思实验材料有否异样。一些“意外数据”的产生也不排除实验材料因素的影响。如四年级《不一样的电路连接》一课中,在学生用自带的电池尝试了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在不同的两种连接方法中,灯泡的亮度是否一样。大部分孩子回答:“不一样亮。电池串联起来的灯泡更亮一些。”但是小赵说:“不对,我们小组是电池并联、串联的灯泡一样亮。”我并不急于表态,而是让这个小组的学生再次上台用备用的新电池实验。实验结果可想而知:电池串联起来的灯泡更亮一些。小赵还是有些不服气,小声嘀咕:“刚才明明是一样亮的。”我让他们小组的同学一起反思,寻找原因。小赵说:“会不会是电池的缘故?两次实验只有电池不一样。”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认同。经过检测,小赵他们这个组的其中一节电池电量已经消耗殆尽,没电了。这样一来,两种连接方法的灯泡当然一样亮了。经过一番波折,出现”意外数据”的原因找到了,对出现”意外数据”的小赵小组来说,自己的研究受到了重视,探究积极性更高了,用事实说话使科学课堂变得更真实、更准确。

三、正视“意外”,丰富科学教学的价值

第3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是将全班学生依据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国内外的实践和研究都验证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教学常规组织形式在提高学习效果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性。

那么,在班级的管理中,如何很好地实施班级小组合作学习呢?笔者通过组织实践,认为很好地实施学习小组要做好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充分的分组前宣传、科学合理的分组安排、科学合理的考核细则的制定以及组间组内有效的合作学习的指导。

一、充分宣传是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与管理,有利于营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存发展需要的交流和合作能力;有利于提升组长的管理与协调能力等。但如果学生认识不到这些优点,不能积极参与,不能主动申请组长,不能配合管理,那么分组工作就很难很好地进行,后续工作也就没有办法开展。

笔者在分组前召开了分组动员的主题班会,详细地向同学们阐述了分组的整体架构,以及分组后管理的优点,让学生对学习小组的管理模式很期待,都有申请学习小组组长的愿望。

二、合理分组是关键

在合作学习中,班级学习小组的组长是这个小组的火车头,他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合作对组长的示范带头作用、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等要求也很高,所以合理分组之前选好学习小组组长尤为重要。然后是组员的分配,要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组内组员之间互相帮扶、以优带劣,组间能够开展公平合理的竞争,整个班级所有学生就都能齐头并进,共同进步提高。

为了提高分组的有效性,笔者先制定学习小组组长候选人所具备的条件:(1)有责任心,愿意为班级管理贡献力量,愿意为组内成员共同提高付出努力。(2)学习成绩优秀,能够为组员做好示范,为组员的共同提高提供帮助。(3)综合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笔者班级有56人,7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第一步是学习小组组长人选的确定。首先由学生自主申请组长一职,每个申请人通过发表竞职演讲,由全班学生投票决定由谁担任学习小组组长。第二步是组员的选聘。由8名组长分别聘组员,每组每次只允许聘1人,组长聘组员的先后顺序按照1~8,然后再8~1循环聘用,每组共聘6次。平常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会早早就被聘走了,而一些存在缺点和毛病的同学,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道德品质上,到后面才被聘选,最终所有的同学都被聘选完成,这样8个学习小组最终就形成了。应该说各组的综合能力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确保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然后小组7个成员坐在一起,组内所有同学的行为习惯、纪律和学习等问题主要由该组组长协调管理。

三、科学考核是保证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班规,有效执行班规,完善学习小组考核制度,是学习小组健康运行的保证。考核既要有结果性考核,又要有过程性考核;既要有教师的考核,又要有学生自己考核;既要有考核奖励,又要有考核惩罚;既要考虑考核的科学公平,又要考虑考核的简单易操作。

笔者在班级成立了班级考核小组,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公开公正地选择了9个考核组成员(单数为了保证在制度制定时不能统一时采取投票表决),8个学习小组一个小组选一个人,再加上班主任,然后由9个考核小组成员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对每个小组每天的出勤情况、每节课的课堂表现、每次作业和考试结果都如实记录,考核时依据考核细则,利用量化积分考核,四个星期进行一次汇总,并对8个学习小组进行排名,前4小组给予奖励,后4个小组采取惩罚措施。

学习小组组长和考核小组成员每星期集中召开一次会议,一是总结上一星期各组的表现,公布考核结果。二要对学习小组考核制度进行讨论,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对需要完善的内容进行完善。三要对下一星期的工作进行布置。

会后,每个小组组长会组织组员召开组内会议,让他们明了本小组在本学周的综合考评中,有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值得改进,用集体荣誉感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合作学习是核心

学习小组设置的核心是给学生创设一个合作学习的环境,教师在教学设置和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变被管理为自我管理,达到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4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育教学;灵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4-065-01

随着伟大“中国梦”在祖国大地应运而生,我们教育前沿阵地,新《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体验学习”思想也及时的响应,学习英语离不开学生自己的体、感悟和内化。根据自己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和理性的思索,我认为想教好初中英语课,作为教师除了要仔细研读新课标,加强理论学习,充分理解和把握新课改的理念,把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育教学方法运用于教学工作的实战,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是我在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重要措施,与同行共勉,服务初中英语教育教学。

一、切实把握教材实质内容,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是上好初中英语课的前提

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要体现在各个单元和每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教材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文本,因此,要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并逐步是自己具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把握和处理教材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通读教材把握教材内容,确定整体教学目标

2、准确把握每单元的教材内容,了解与其联系的前后内容,确立该单元的教学目标

3、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的要求,合理划分课时,准确把握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确定课时教学目标

在分课时备课时要注意以下四点:①具有确定课时目标;②准确定位教学重点、难点;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选择教法、学法;④根据需要设计活动形式,选择实用的辅助教具。

二、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较为真实的、有意义的情景,是使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任何运用语言的交际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没有情景的言语交际活动是难以实现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英语要在情景中学,要在情景中教。没有情景的英语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难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更不利于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该尽力利用实物、图片、词语卡、场景、体态语言、多媒体等手段,创设呈现、讲解、操练和运用英语的情景。在情景中呈现新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欲望;在情景中讲解语言知识,可以使语言知识化难为易,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情景中操练知识可训练学生快速反应的能力,易于学生形成娴熟技能;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情达意的正确性和流利性,有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调理性和得体性。

三、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游戏教学法

当代的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因为游戏有比速度、比反应、比强记、比观察、比想象、比思维等多种形式。要使学生积极参与和配合,游戏形式非常重要。“把戏不可久玩”,再好玩的游戏,玩过几次就不再有新鲜感。因此,教师在初中英语教育教学时,应不断设计和翻新游戏,灵活采用游戏教学法。

1、谜语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

猜谜语是一种有趣的教学游戏活动。把猜谜语引入课堂,不仅能增长学生英语知道、识,训练他们的听说读写,同时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思维能力。常见的英语谜语有:

(1)字母谜语。如:What letter is a kind of drink?

(2)单词谜语。如:What word has there“a”s and tow“n”in it?

(3)计算谜语,主要是考察学生的口算与心算的快速反应能力,它是培养学生的智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Tom is twice as old as May. But he is two yeas younger that Blank.What’s Mary’s age if Black will be twenty years old in two years tine?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用英语给出的谜面,学生也必须用英语作回答,以便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词汇游戏

(1)Word competition

教师说一个字母,要求学生把这个字母作为首字母,按教师规定的类别说出单词。单词说得最多的学生获胜。

(2)Making new words

第5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一味地追求学生能有一个好的分数,所以习惯性地把所有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强迫学生理解、记忆,这种教学的思想已经落后了,新课程标准实施之后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思想,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那么,教师应该拥有什么与时俱进的思想呢?首先,教师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相处的模式,不要总是以“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只有考出一个好成绩才是对老师最好的报答”这样的姿态来对待学生,这样只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报答老师、是为了让家长开心,并没有意识到学习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所以教师一定要改变自己与学生相处的模式,强调学习对于学生自身进步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自己作为课堂的中心,自己是整堂课的表演者而学生则是这场表演中的观众,教师很卖力地在讲课可是学生记住的却不多,因此在新形势下,教师可以转换角色,把自己当做课堂的观众,让学生自己去进行知识的探究与总结,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举例而言:在进行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课文《Unit 1 My name is Gina.》的教?W时,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直接把这篇课文中涉及的新单词、句式、翻译都告诉学生让学生进行理解,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则是教师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来让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之后能够在全班学生面前用用英自我介绍,这样的形式更能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所提升。所以,从这两点来讲,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更新教育理念的方式来实现英语课堂的与时俱进。

二、借助先进的信息设备来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我们的英语课堂上,因此教师要想实现英语课堂的与时俱进,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建教学的情境,把英语枯燥的理论知识用图片、视频等更直观形象的技术展示出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课文《Unit 7 It's raining!》的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从网络上搜集一些有关“下雨天、下雪天、刮风天、晴天”的小视频,利用这种形式来创建教学的情境同时也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联想如何用英语来表达“下雪天、刮风天”等等,所以说这种形式相对而言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提升教学的效率,如果单单靠课堂上教师讲述的一些内容就让学生考出一个好的英语成绩的话是不现实的,学生们依旧需要自己课下进行二次复习,传统的复习过程中学生只能借助回忆来理解所讲述的内容,一旦记忆有所缺失可能有的知识点就需要教师的二次讲解,而多媒体技术出现之后,这种情况就可以被避免。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教师要想提升教学的效率就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教学。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统一目标、统一方法的教学方式,虽然是统一的教学方法,但是学生的英语成绩依旧有高有低,很多教师好奇这是什么原因,其实这跟学生的先天英语学习能力、平时英语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关系。那么如何来对待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呢?分层教学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它倡导的是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以求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够有所收获。举例而言:在进行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下课文《Unit 11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置分层教学的方法,对学习能力较强的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独立完成课文知识的学习,弄清楚课文中这几个人物的周末都是怎样度过的,并要求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B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来完成课文的学习,保证他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不断完善自身的英语学习;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弱的C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讲解和引导,保证他们能够有所收获。

四、定期开展英语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英语知识的教学目的不应该局限于让学生记住几个单词、学会几个语句,更应该着眼于学生对英语知识的运用,所以,教师应该增加英语实践课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运用。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英语演讲比赛,例如在学习完人教版新目标七年级上课文《Unit 1 My name is Gina.》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开展一个自我介绍的演讲比赛,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通过这个环节教师也能了解到学生在进行口语表达时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更深层次的教学;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小型的英语角,引导学生在空闲时间在这里进行英语交流,同时学生也可以把自己拥有的英语阅读材料放到这里,学生们可以自由借阅,从而提升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定期开展英语实践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

第6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学习效率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只有学生把学习当作是一种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来,才能真正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体会并且享受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运用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教学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又能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例如,在对学生进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巧妙运用了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让学生熟悉教材相关内容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即兴表演,既要表现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要表现出林则徐的英雄壮举。学生们都非常兴奋,马上分组讨论并且组织素材,积极讨论台词和表演动作。课堂剩余15分钟时间时,同学们争相上台表演,有的同学表演清政府的对外妥协和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情景,有的同学表演林则徐大义凛然销毁鸦片的场景,同学们在台下为台上的同学不断鼓掌,演到精彩之处更是群情激奋。通过这样的教学,的相关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形象就像是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一样,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巧妙运用历史情景剧进行教学还在于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且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实现教学预期目标。历史情景剧在历史教学中的巧妙运用,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创设适合学习的氛围,而不能是简单地照抄照搬和人物对话,更不能弄成一部乏陈无味的电影,让学生失去兴趣。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人民在后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巨大变化,尤其是吃穿住行等方面的变化,我安排学生将春晚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在课堂中表演一遍。两位同学模仿宋丹丹和赵本山的表演非常成功,惟妙惟肖,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表演结束之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对其中几个片段进行了回忆,如贫困生活时期“薅羊毛织毛衣”、“一件家用电器竟然是手电筒”等,然后对富裕以后的生活进行串联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外出旅游”等情节,通过这些贫富时期的对比引导学生很快理解并且掌握了历史课程中的相关教学内容,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团结协作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历史教学中历史情景剧的巧妙运用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帮助。历史情景剧的编排和表演不仅仅是历史学科知识的展现,更是多学科知识综合展现的结果,同时还要发挥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能力,如在“”这一课程的教学和历史情景剧编排中,在情节设计和剧本编排中同学们经过多次反复修改,力争在细节上做到完美,在道具的使用和主题的表现方面,同学们也是经过了长时间的讨论和争辩之后才最后确定,这个过程中都展现了同学们相互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又例如,在对“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时,历史情景剧在编排中需要较多的人员,全班同学齐上阵,有总导演,也有主角,大家分工明确,各司其责,既有旁白,又有课程中涉及的相关大臣。为了完成历史情景剧的表演,大家都认真揣摩各自角色,有的同学还把内容写在纸片上,并不断修改和完善剧本内容。这一过程正是同学们团结协作的体现,有效地提升了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分工合作精神,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较强的提升作用。

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历史学科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也为学生进行历史情景剧的编排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内容。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告诉学生在进行历史情景剧编排中不能与之前上映的电影和电视剧雷同,要有自己的创新。学生们接到任务后表现的非常兴奋,认真查阅相关历史教材和历史史实,不断变换表演主题,在台词和道具的选取上也是认真负责,尽可能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然后进行认真的排练和表演。这些对于学生改变以往学习习惯和学习观念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帮助,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能够根据不同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思维创新和行动创新,提高了自身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历史情景剧运用的注意事项

1.历史情景剧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必须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选择内容要有可演性,历史知识全面而系统,课本内容的编排注重表现历史的全貌,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具有故事性和可表演性,要进行选择。要选形象、生动、可演性、可看性强、易于编排、紧扣课文中心的内容作为课本剧的素材,这样才能体现出为教学服务的真正价值。

2.编排上要相信学生的智慧,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在编排课本剧的过程中,学生编排的内容可能会与基本的史实略有出入,老师要及时给以指导,加以说明。要爱护学生的积极性,有时还要容许学生编演的课本剧与事实有少许出入,只要他们能编排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就是学习的成功。

3.摆正课本剧表演的位置,注重课堂教学各部分的联系。课本剧表演是教学的手段,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个过程。表演是为授课服务的,不能因其可看性而喧宾夺主,代替课堂教学。各环节要紧密配合,为主旨服务。

4.历史情景剧教学要围绕、服务于教学这个中心,避免学生看热闹,要有效利用历史剧表演,引导学生的思维过程。要引导学生关注表演结束后的探究,即结合表演内容与教材知识分析教学中要解决的问题。

5.利用历史情景剧教学,促进对话、互动的课堂不能丢掉“秩序”和“规则”。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历史情景剧表演可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

第7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一、认清当下初中数学教育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

纵观历史,教育的发展只有与其内、外部教育环境相匹配,从而才能在更好的适应状态下去提高办学水准。与教学环境偏离的教育,只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甚至是教育的落后。现如今,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能够对教育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和把握,具体如下:

(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内容要点及影响因素,即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模式、学生群体特征情况、当下学生问题、新型师生关系、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互联网的教学利用等。对内部环境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教师与时俱进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培养;

(二)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学生的发展空间的状况,包括新课改的内容及精神、学生的就业状况、当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定位等,对外部环境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仍能够帮助教师与时俱进之教学方法的探索。

二、结合教学环境之变化,谋求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

任何探索都是需要以一定指导作为前提,而对教学方法的探讨是需要以当下教学环境作指导进行的。对此,基于几点关键要素详细论述如下: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相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有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和要求,然而在传统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辅助教学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教师过多的参与到学生学习当中,甚至是主导学生的学习,这样学生自我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被压缩,对问题的理解与体会有时候只是建立在教师的讲解层面之上,而自身对问题的理解与把握并不到位,这就更容易导致一些学生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初中数学学习过程,甚至会因此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导致跟不上课程教学进步,这样的恶性循环最终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及能力的提高。

具体来说,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模式,减少自身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比如通过划分数学学习小组、轮流安排学生带领大家进行课程学习或者是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工作等,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去独立地思考和解决问题。但是要做好辅助工作,严密关注学生的学习进程和状态,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难题能够提供及时有效的帮助和讲解。

(二)将素质教育融入初中数学教学当中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中学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应该把素质教育贯穿于数学教学之中,使数学教学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这是广大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一方面受我国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推行非常缓慢,甚至非常不到位;再者加上传统认知下,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应该是德育老师或者是班主任的职责所在,似乎和数学教学并没有多大关系。当下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度时期,素质教育要贯彻落实于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对于数学学习来说也不例外。初中数学既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学生心灵上更多的慰藉与关系,毕竟初中生年龄尚幼,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来到学校学习过程中,也需要教师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做好学生的心灵导师,引导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其学好数学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与定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与定位也越来越高。有句老话叫“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全不怕”,我想在当今社会是行不通的,社会的竞争是激烈的,也是残酷的,虽然我们不能总和学生说一下社会竞争如何之激烈与残酷,毕竟淘汰的只能说明是弱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第8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小学生对艺术的直接感觉能力要比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得早,不少同学稍微在老师辅导下都能画得很好,并能在各类绘画比赛中获奖。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明显超出逻辑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要让学生们循规蹈矩,要随他们的“意愿”,按照他们的形象思维“胡乱”地去发挥去创造他们心中所想的东西。每个学期开始和中间我都要求学生必须“胡乱”画一幅心中所想的东西,来改一改书本的“生硬”,换换“口味”,让他们“发泄”心中的自我感受。选择较突出的,让他们谈为什么要这样画,老师再给予适当的正确引导,不失成为一幅好的作品。鼓励了学生情绪,又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做“伯乐”

老师要做“伯乐”,善于发现“千里马”。在平时辅导时,要特别注意构思巧妙、敏捷、对色彩反映好的同学,然后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鼓励家长在绘画方面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引导他们进入绘画兴趣小组,共同培养孩子的这一特长。通过几个“千里马”可带动一大片乃至全班。

二、欣赏与临摹

要引导小学生学会欣赏临摹。有的老师对小学生欣赏绘画,持怀疑态度,这是低估了他们的欣赏能力。欣赏绘画是孩子认识绘画的美妙窗口,帮助小学生欣赏作品是十分重要的,要将作品中那些好的运笔技巧详细介绍指点出来,告诉他们好在什么地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的欣赏课《荷》这幅画,所描绘的是秋天的荷塘景色,宽大的荷叶与荷花、莲蓬相应衬,而小荷尖尖角又给画面增加了强劲的活力。运笔简练生动,富有情趣。只要老师稍加指点,小学生是不难理解这些画的。如果老师经常让小学生观赏临摹好画,并加以讲解,久而久之其欣赏临摹绘画的能力会在不经意中得到提高。

三、平时发现,积累素材

鼓励同学们对平时身边的事和周边的景物注意去发现,去积累。上学或回家的路上可把发现的有趣的、自己感觉比较好的事物,随时用速写的方式画下来,这样实际作画时脑子里就不会“空洞”了。有了素材等于成功了一半。成功的孩子的作品所描绘的都是身边发生的事。

四、观摩和参加画展

尽量创造条件,使小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观摩别人画画。特别是美术老师要经常画给小学生看。把班内或本校内画得较好的小学生的画,组成“班展览”或“校展览”,让他们边观看、边听老师讲解这些画好在什么地方。经常举行“班级”和全校性质的现场作画,让他们互相切磋,给予练笔的机会,共同交流用笔、用色和构图的初步技法。还应当为小学生选购一些名画复制品以及反映儿童生活题材的绘画作品,多带小学生观看校外画展,多参加画展,指导小学生回忆临摹一下画展中的作品。我市每年“六・一”前都举行现场作画大赛,我就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未参加的同学让他们去观看,收益很大。

五、利用“游戏小品”,指导“情景绘画”

小学美术课程很多是“情景绘画”,运用“游戏小品”直截了当地把“情景”“印”在小学生脑海里。教师依据课题设计“小品”内容,让几个学生随着轻快的音乐表演,像“放电影”一样,由一页一页“画面”组成,学生观看后,喜欢那幅画面可随意“剪切”下来。增加了美术课的“娱乐性”和欢快气氛,又增强了学生上美术课的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绘出好的作品。

六、走向大自然,画些速写

大自然中一切美好事物和形象都能提高小学生的生活情趣和感性知识,也可改变他们孤僻、忧郁的性格。让他们看看湛蓝的湖泊、青翠的丛林、碧绿的原野,性情开朗了,心情舒畅了,反应也会灵敏起来。很有必要利用节假日带小学生集体去大自然中陶冶情操,让他们背着画夹带着捕蝴蝶的用具,在大自然中痛痛快快地玩一天。捉一些蝴蝶,画一些速写,会给他们对生活、学习绘画以无上的启迪。

七、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提高整体素质

美术教学对小学生来说,一开始绘画就要接触树木花草、鸟兽虫鱼、春夏秋冬和日月星辰的变化,这些自然的东西在走向大自然时已有了较深的印象,这是一种自然美,从这方面可引导他们去想像画一画巍峨壮观的山脉、一望无垠的大海、霞光四射的日出、美妙绝伦的七色彩虹以及赏心悦目的花草。素质教育离不开生活,教育他们画一画家庭,画一画周围的人,让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思想品德,从中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伟大祖国的大好河山,从小学会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融入绘画中。

第9篇:初雪的诗句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9―0112―01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一个老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提升自身的素质

首先,历史教师本身的历史素养一定要高,在平时一定要多读多看,这样在教导学生的时候,才能尽其所能地多教给学生更多有用的知识。其次,现在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学习,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每一分钟来充实自己,不断地提高自己,给学生们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来诠释“活到老学到老”。

二、丰富教学内容

1.在教学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历史课程本身就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因此课本不会像小说、演义那样写得生动,以吸引人为目的。所以,如果教师仅仅按照课本上的知识来教授学生,想要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那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教师一定要想办法让历史课更加有意思,让学生觉得更生动、更有趣才行。例如,在讲“唐朝的对外交往”一章“晁衡与鉴真”时,我就先在课下查找关于这节课程的素材:这件事情都有什么传说,其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然后把这些素材都放到课上讲,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兴趣;随后我又找了一些关于鉴真东渡的视频或者是Flas,这样在视觉上增强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感染学生。要想让历史课上的内容更加丰富,就必须要还原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虽然我们现在所学的历史本来是很有意思的,但是教材限于篇幅有限将很多事实都省略掉了,这样就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具备强烈的感情,通过饱满的感情在讲授课程的时候,把感情充分地融入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进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受到强烈的思想教育。

三、重视搞好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1.指导记忆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历史知识点零散,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注意总结规律,反对死记硬背。如,教师可通过自己的示范引导,运用多种方法变单调为有趣,变复杂为简单,变枯燥为有趣,变抽象为形象,如可教会学生用一句话记问题、大题要点化、谐音记忆、自编口诀等记忆方法。

2.重视质疑训练,促进学生思考。“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了疑问,才会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教师应依据教材,鼓励学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使他们不但学会而且会学。如,在讲解“汉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时,教师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假象:自己就是汉初的大臣,应怎样替国家出谋划策,为黎民社稷设想?让学生分析当时的历史现实,畅谈自己的观点,在相互讨论中进一步理解难点和重点。再如,让学生假设:“楚汉之争”以项羽胜利告终,那么根据项羽的性格,历史以后将会怎样发展?等等。以类似的想象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明确实行政策的必然性。

四、设计多种教学形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章节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只有准备多种教学方案,才能做到优化选择的目的。在以前的教学模式中,就是简单的形式,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们在下面听讲,这样的讲课方式使得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教导下并不能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各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被运用到历史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取得令人可喜的效果。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