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消防设计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消防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防设计论文

第1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玩具厂消防给水设计流量报警阀压力开关喷头

OnDesignofFireSystemforToyManufactory

Abstract:Byapracticalcase,thefiresystemofatoymanufactory,thedesignofautomaticsprinklingfiresystem(ASF)forindustrialbuildingsaccordingtoforeigndesignnormarepresented.SomeguidelinesdifferingfromthedomesticnormsuchasthedecisionofwaterdischargeofASFsystem;thesetupofalarmandpressurevalves,thelayoutofpipelinenetworkandthedistributionofsprinklersaredescribed.

1情况概述

南海市美泰玩具厂(简称玩具厂)始建于80年代初期,是一间大型的中外合资企业。主要产品是塑料玩具,且全部外销。全厂主要车间有:配料车间、注塑车间、喷漆车间、组装车间、维修车间和模具车间等,此外还有写字楼、高架仓库等用房。

建筑高度超过24m的高层工业建筑A、B、C、D厂房4座。在消防设施方面,部分厂房有简单的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和电力报警系统。

该厂向境外火灾保险公司购买了火灾保险,因此必须重新设置安装消防给水系统。由于境外保险公司的参与,玩具厂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与我国国内现有的常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具体的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消防规范;二是要满足火灾保险公司的要求;三是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要有FM/UL认证。

笔者作为玩具厂消防给水工程的设计者,在此对其进行分析介绍,与大家共同探讨。

2消防给水系统设计水量的确定

经过与消防部门、保险公司协商,消防给水系统水量作如下规定。

2.1室内消火栓用水量的确定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标准执行,由于厂房高度介于24m至50m之间,所以消火栓用水量选用25L/s。同时使用水枪5支,每支水枪最小流量5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15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

2.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水量的确定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水量按照美国NFPA13和NFPA231C标准确定。由于玩具厂各厂房、车间的生产性质不同,火灾危险性等级也不相同,所以各车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喷水强度和作用面积也不同,具体情况见表1。

表1玩具厂喷淋系统设置基本数据

喷淋系统

设置地点喷水强度

/L/(min.m2)

(GPM.ft2)作用面积

/m2(ft2)每只喷头最

大保护面积

/m2(ft2)设计流量

/L/s(GPS)

组装、维修、模

具车间,写字楼6.91(0.17)279(3000)12.05(130)32.13(8.5)

配料、注塑车间11.4(0.28)279(3000)9.3(100)53.01(14)

喷漆车间16.3(0.4)233(2500)9.3(100)63.30(16.7)

高架仓库18.32(0.45)186(2000)9.3(100)56.79(15)

在表1的4组数据当中,两组是中危险级,两组是严重危险级。与我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常规设计相比有较大差别:一是分类较细,每一等级的喷水量不是固定值,而是根据不同的建筑划分成一个范围;二是喷水量较大;三是严重危险级的喷淋系统仍可采用湿式报警系统。其中,仓库的喷水量是按照NFPA231C标准确定的,其特点是:喷水强度大,作用面积小。

至于系统设计流量的确定,应选择最不利情况时所需的消防流量(即可能发生最大的消防流量)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从表1中可以看出,喷漆车间所需的消防喷水量最大,可作为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经采用NFPA13规定的计算机方法计算,水量约为68L/s。该车间位于A、B座厂房4楼。火灾延续时间按照NFPA13标准为2h。

3消防给水系统的布置

3.1系统设置

玩具厂的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分开设置,消火栓给水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稳压装置。

根据玩具厂的厂区分布特点,全厂设有两座消防泵房和水池。消防水池储量分别为500m3和600m3。消防给水也是两套系统,各自独立(见图1)。分别供应全厂南半区和北半区的消防用水。两个泵房各设2台消火栓泵和自动喷水泵,均为1用1备,稳压泵只设1台。消火栓泵流量28L/s(445GPS),扬程86m(280ft),功率37kW。自动喷水泵流量70L/s(1100GPS),扬程70m(235ft),功率75kW。稳压泵流量1.6L/s(25GPS),扬程86m(280ft),功率4kW。上述所有设备均为国外成套产品,即主泵、稳压泵、启动柜都是成组配套的。

图1玩具厂总平面图

3.2湿式报警阀的设置

按照我国常规作法,严重危险级的建筑物,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置应采用雨淋系统。而玩具厂的建筑物危险等级,既有中危险级,又有严重危险级。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全部采用的是湿式报警系统。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规定,湿式报警阀的控制范围是采用控制喷头数目来确定的。但玩具厂如果采用此规定,湿式报警阀的布置将比较困难。所以,在玩具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中,湿式报警阀的控制范围是采用控制面积来确定的。每组湿式报警阀的控制面积不超过4833m2(52000ft2)。全厂共设置8组湿式报警阀,全都布置在厂区内厂房外墙边醒目的地方。

3.3压力开关的设置

消防给水系统中,凡是采用稳压装置的,自动启泵都是靠压力开关来控制。一般常规作法是设置两个压力开关,一个控制稳压泵的启、停,一个控制消防主泵的启动。而在玩具厂消防给水设计中,选择的是另外一种方法。即玩具厂两套系统各设置3个压力开关,一个控制稳压泵启、停,其余两个分别控制两台自动喷水主泵启动。具体作法是:当压力低于0.8MPa时,稳压泵启动,当压力高于0.89MPa时,稳压泵停泵;当压力低于0.75MPa时,启动第一台自动喷水主泵;当压力低于0.7MPa时,启动第二台自动喷水主泵。在这里,第二台自动喷水泵不只是作为备用泵,而是第一台泵水量的补充。

4消防给水管网及喷头的布置

4.1室内消火栓管网的布置

室内消火栓管网呈立体环网布置。消防箱设有普通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布置间距30m,消防门为玻璃门,按钮开启。4座主厂房屋顶,除了设有试验用的消火栓外还配有压力表。报警警铃及远程启泵信号线全部用镀锌线管保护。

4.2自动喷水给水管网的布置

由于玩具厂目前正在生产,厂房内风槽、线槽、工业管道交叉纵横。使自动喷水给水管道布置十分不便。设计时,多次到现场查看,测量管道的位置,确定管道的走向。施工时,基本上避免了自动喷水管道与其他管道的碰撞及管道走向上的竖向起伏。

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玩具厂自动喷水管网布置成枝状管,属于一种不等压系统。这种系统容易造成喷水不均匀。在管径的选择上,由于玩具厂采用NFPA标准,与《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的标准不同,各个厂房、车间的喷水强度也不统一。所以,只能按照NFPA规定的方法,对各车间、分区的自动喷水管网逐段计算。配管时,一要满足喷头的工作压力,二要考虑作用面积内的平均喷水强度。从验算结果看,两条要求都得到满足。

玩具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分布是很广的,各个建筑都布置了自动喷水系统。为了解决距离泵房比较近、楼层比较低的喷淋管网压力过高,流量过大的问题,在低层各分区水流指示器前,设置了减压阀。

4.3放空管的布置

自动喷水给水管网的冲洗和放空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玩具厂来说,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分布广,如何考虑系统放空,这是消防给水设计中面临的一个具体问题。一般的自动喷水设计,是将每层楼自动喷水管网的末端设置一个检验放空阀,然后管网坡向放空阀以利整个系统放空。但是,玩具厂现场情况复杂多变,各种风槽、工艺管道早已安装就位,而且纵横交错。为了避免系统放水不完全,在玩具厂设计中采用了多处放空的方法。除了末端设置检验放空阀外,还在每层喷淋管网配水管的末端设置了放空阀、放空管(见图2)。放空管管径DN100且层层连通,到底层排入雨水井,同时解决了系统管网冲洗放空的问题。

图2喷淋系统放空管示意图

此外,为了使喷淋系统更加安全、保险。除了按规定设置的水泵结合器外,在放空管的底部也设置了水泵结合器。

4.4泵房管道的布置

喷淋系统设计流量的校核,是每个设计者都关心的问题。用末端试水装置检验,只能检验出系统正常与否。因水量太小,不能确定系统设计流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烧爆几只喷头检验也是如此,又不可能让整个作用面积内的喷头一齐喷水来检验。在玩具厂设计中,采用了如下方法来检验。在泵房自动喷水系统总出水管处,设回流试水管至消防水池。在回流试水管上设置了流量计和泄压阀(见图3)。泄压阀是用来防止管道超压,泄压用的。而流量计则是用来检验系统流量大小的。用控制系统压力的方法,检验系统流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流量计带液晶显示和远传功能,不仅现场能看得到,消防中心也能观察到。同时,在泵房内消火栓系统管网和自动喷水系统管网之间,设一连通管。平时用阀门关闭,必要时可打开阀门,互为补充。这也是一种出于安全保险的考虑。

图3消防泵房示意图

4.5喷头的布置

由于玩具厂各厂房、车间的喷水量各不相同。要根据其特点选择不同种类的喷头应用于不同的场合,做到各类喷头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喷水量小的选择12.7mm口径的喷头,喷水量大的选择13.5mm口径的喷头。个别地方,如调色间、调漆间,上空布满抽风口,则选择了13.5mm口径的侧向喷头。根据玩具厂生产现场腐蚀性较大、生产操作容易发生碰撞的特点,选择了快速反应、易熔合金喷头,动作温度74℃。具体情况见表2。

在喷头的布置上,根据场合不同,选择不同的喷头布置方式。对所有建筑(厂房)均采用建筑喷淋的方式来布置喷头。建筑喷淋采用了全方位保护方式布置,喷头间距为3.0m×3.0m和2.5m×2.2m,这当中考虑了建筑的开间布局和横梁的位置因素。在设备比较高大和密集的车间,以及高架仓库除了采用常规建筑喷淋外,还采用了加密建筑喷淋和设备喷淋双重保护的方法来布置喷头。设备喷淋采用分层布置。在中、下层喷淋,为防止碰撞,造成喷头误喷,喷头上都加了保护罩,个别地方则采用边墙型喷头。

5完善的消防管理措施

要确保玩具厂消防万无一失,完善的消防硬件设施是十分必要的。但如何做到硬件好用、管用,随时发挥作用,消防的软件设施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在这方面外资厂的一些作法值得我们借鉴,笔者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5.1施工材料的保证

为保证消防设施的安全、可靠,玩具厂所有设备、材料都必须有FM/UL认证。所以,所有喷头、水流指示器、湿式报警阀、阀门、水泵等设备、材料均为国外产品。消火栓、管道采用国内产品。小于等于DN100的管道采用国标加厚镀锌管,大于DN100的管道采用镀锌无缝钢管。

5.2管理制度的保证

玩具厂的防火制度是非常严格的,除了平时的防火宣传、防火教育外,生产过程中的日常操作都有严格的规定。同时规定了厂房内严禁吸烟,严禁动用电气焊。厂房内这一类的警告牌随处可见,而且防火巡视员经常巡视检查。在消防工程施工中,也不允许在厂房内动用电气焊,镀锌无缝钢管的连接都是在厂外焊好法兰,现场装配。施工中,配带手提灭火器的防火巡视员现场监视。

关于消防设施的保养,在消防工程的招标文件中,就明确提出了施工单位要负责以后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而且要有详细的维修保养计划。要求一个季度检查维护一次,一年对设备检查维修一次。施工计划中,要有防火制度,否则算废标。

至于消防设施的管理,玩具厂明确规定:保安部负责消防设施的管理和巡视。保安值班室挂有消防系统图和巡视路线图。为防止无关人员随便操作消防设施上的阀门,各处阀门平常都上锁,钥匙就挂在消防系统图上阀门的位置上,以免搞错。需要操作时,必须经过保安值班人员。

6有关问题的思考

6.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流量的商榷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流量关系到对建筑物火灾的控制程度,也关系到灭火的效果。针对火灾危险性等级不同的建筑物制定出不同的设计流量标准十分重要。

我国《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将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火灾危险性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即严重危险级、中危险级和轻危险级。但规范并没有一个明确标准来划分这三个等级。因此,在设计时只能将所设计的建筑物与规范附录二中所列举的各种建筑进行比较来确定其危险性等级。而且,对各危险性等级的建筑物,设计流量标准只有一个固定值。尤其是工业建筑,生产类别各不相同,应该针对不同的生产类别,制定出一个比较详细的设计流量分类标准。

笔者在玩具厂消防给水设计过程中,接触了一些国外规范,像英国的FOC标准。其中,对于工业建筑,也是根据不同的生产类别,制定出不同的设计流量分类标准。

我国应根据国内长期实践的经验,同时参照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出既安全又经济合理的设计流量数据。

在玩具厂消防工程设计过程中,有一点感受就是规范、标准要定期修订。事物是在飞速发展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概念不断出现。一种标准长期不进行修订,就跟不上事物的发展,就是落后的标准。

6.2报警阀的控制范围

湿式报警阀是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重要部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中将湿式报警阀的控制范围确定为不超过800个喷头。这是从系统检修停用的角度来考虑的,是非常对的。不能允许喷淋系统停用的范围过大,影响到建筑物安全,控制范围应有所限制。但是,这样规定在设计过程中实行起来问题较多。实际上控制喷头数目也就是确定湿式系统的控制面积。由于喷头布置的疏密不同,同样多的喷头,保护面积是不相同的。相反,同样的面积,喷头数目也是不相同的。例如:1万m2的面积,喷头按3.6m×3.6m布置,喷头数目就少于800个,用1个湿式报警阀就行了。而按3.0m×3.6m布置,喷头数目就超过了800个,要用2个湿式报警阀。尤其是需要布置上、下喷头的地方,上、下喷头按1个喷头计算,还是按2个喷头计算,就有不同的意见。所以,湿式报警阀的控制范围用面积来控制较为合适。像玩具厂这样大范围布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地方,采用控制面积的方式布置湿式报警阀,基本上做到了报警阀分布均匀,报警时不仅告诉人们有火灾发生,同时知道发生在何处。

6.3消防器材的问题

玩具厂消防给水工程上的主要设备、材料,基本上都是国外产品。设计时,曾提出采用国内产品,对方表示同意,但是提出必须要有FM/UL认证。我们在市场上调查了一下国内产品,几乎没有FM/UL认证的,因此只好放弃。所以,希望中国的消防设备生产厂家,能够尽快填补这块空白。

6.4消防标准的衔接

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到中国办厂,他们的到来必然也带来了国外的消防标准,这些标准如何与国内标准衔接呢?目前,没有明确规定。像玩具厂这种作法就是设计者、火灾保险公司、消防部门3家协商的结果。

第2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是根据自动预警、控火和灭火等特定,比较适合民用建筑人员较为密集、不易疏散、外部增援灭火比较困难的情况所使用的。在使用时,应避免遇水容易爆炸或加速燃烧的物品和遇水发生强烈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的物品。这种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实际灭火效果很好、可在第一时间采取灭火措施,且具备先进的自动报警功能,造价相对较高。在民用建筑消防给水系统可用消防栓给水系统,利用建筑物的高度和室外水管网的压力、流量,以及室内消防管道的水压水量要求可分四种,如无加压泵和水箱消防栓给水系统、竖向分区消防栓给水系统、设加压泵和水箱给水系统、单设水箱消防栓给水系统。在民用建筑工程中一般消防栓超过10个,消防用水量为15L/S以上,其造价较低,但没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效果显著。

2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分区的设计

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要保证建筑的安全、人民财产的安全,为达到民用建筑消防的最好效果,需要对民用建筑消防给排水设计以科学设计。

2.1科学合理设计管网、消防池和消防泵及消防栓的设计要合理布置消防管网,保证供应消防用水,为消防工作做准备。在市政管网满足不了消防用水时,要有必要的设置消防水池。将各种消防用水量减掉进水管的补水量,保证消防水池有足够的消防用水,并及时得到补充。在设置水池时,不能用建筑物本身作为池壁,要另外设消防水池,保证水质、防止污染,也可在屋顶设置消防和生活两用水箱。消防水池的引入管道要在两根以上,保证消防水池的水能引入水泵间,避免出现供水隐患,有利于消防部门开展工作,保证供水安全。同时,在设置消防水池时,应保证水池容量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的消防用水量,或者同时满足火灾延续时间内需水量和室外不足水量。消防的补水管流速在2.5m/s以下,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在48小时以内,一般设置两个消防水池,有条件的话,应增加相应的防辐射及防冻措施。消防泵房的设计应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设计,疏散门设置在首层时应直通室外,若设置地下或楼层上,要靠近安全出口,且设计成甲级防火门。消防泵房至少应有两条以上出水管与消防给水管直接连接,且出水管需进行防超压设置,消防泵要设置备用泵。室内消火栓的供水设计要按照规定,设置在明显操作的地方,消火栓箱外面不能再有其他设置,如门和装饰等。多层民用建筑与高层公共建筑之间的同一防火分区不能用双消火栓布置形式满足粮谷水柱,非同一防火分区的消火栓不可相互借用。

2.2放水阀与稳定回流设计消防水泵的供水管,是为了能够有效的排水,方便检查和试验水泵,要设置放水阀。在排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排到泵房及水池,在排水量比较大的情况下,应该把放水阀排到消防水池内。这样对排水的正常进行,消防工作的展开都有非常大的作用。除此外,消防水泵的出水口应采取稳压回流措施。在消防使用过程中,一般会出现水量小于规定值的情况发生,在水量较小的情况下,如果不用回流措施,会引发消防管网压力过大,进而导致发生事故。所以,必须在供水管上设置稳压阀,在管网出现超压情况下,可通过回流管进行泄压,并将回流水排回消防水池。

2.3合理安排末端试水装置的设计在进行设计末端试水装置时,主要是为解决末端试水装置的排水问题,对末端试水装置的压力表和试水阀装置之后,要设置试水接头,在出水口的口径一般被忽视,给消防工作带来不便,不利于消防部门顺利开展工作,对消防末端试水装置要根据设计要求,实际情况和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选择合适的型号产品。针对出水口直径没有明确的标准,市面上有许多消防设备制造商生产一整套完整的末端试水装置,要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选择。

3结语

第3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消防用水量小型灭火器安全阀充水保养真空泵

×××××船厂搬迁至××市××镇滨江村,新址呈南北窄,东西长的长方形地块,厂区东西侧各有公路通过,西临德胜河,占地80877平方米(121.31亩),本次规划建筑面积约31000平方米。厂区由生产区、办公区,集中绿化区。预留发展用地组成,生产区包括主厂房、金工车间、化工车间、化工库、仓库、油库、样台、空压泵站、消防与雨水合用泵房、配电间,其中化工车间、化工库、仓库、油库组成一个化工区,周围用围墙与其他建筑分开。办公区包括综合楼。

消防设计要点:

一、生产场所的火灾危险性分类

序号

名称

火灾危险性介质

火灾危险性分类

建筑物耐火等级

1

主厂房

手糊车间

苯乙烯等极少量气体

丙类

一级

船模棚

丁类

二级

总装车间

丁类

二级

配料间

苯乙烯

乙类

一级

辅房

戊类

二级

2

金工车间

丁类

三级

3

化工车间

二元醇、顺丁烯二酸酐、邻苯二甲酸酐、苯乙烯

乙类

一、二级

4

化工库

同上

乙类

一、二级

5

仓库

戊类

一、二级

6

油库

0#柴油、90#汽油

甲类

一、二级

7

样台

木材

丙类

一、二级

8

空压泵站

戊类

一、二级

9

消防、雨水泵房

戊类

一、二级

10

综合楼

戊类

一、二级

11

配电间

戊类

一、二级

二、消防用水量

序号

名称

体积(m3)

建筑物耐火等级

火灾危险性分类

单位消防用水量(m3)

火灾延续时间t(h)

单个建筑物消防总用水量(m3)

Q外+Q内=Q总

Q总×3.6×t

1

主厂房

手糊车间

16446

一级

丙类

25+10=35

2

252

船模棚

9590

二级

丁类

15+5=20

2

144

总装车间

106920

二级

丁类

20+10=30

2

216

配料间

698

一级

乙类

10+5=15

2

108

辅房

9979

二级

戊类

20+5=25

2

180

2

金工车间

19635

三级

丁类

20+10=30

2

288

3

化工车间

3477

一、二级

乙类

20+5=25

2

180

4

化工库

1300.5

一、二级

乙类

10+5=15

3

162

5

仓库

2873

一、二级

戊类

10+5=15

2

108

6

样台

208

一、二级

丙类

25+5=30

2

216

7

综合楼

25215

一、二级

戊类

25+15=40

2

288

故厂区消防用水量最大的单体为综合楼,为40L/s(144m3/h)。

消防总用水量为144×2=288m3。

三、消防设施

1.厂区道路设置环形消防通道,最小宽度为5米,能满足消防车道的要求。

2.消防系统由消防水池、消防泵房、消防管网、室内外消火栓组成,同时配备一定数量的小型灭火装置。

3.消防泵房内设有IS125-80-250型消防水泵两台(一用一备),其流量为Q=160m3/h,扬程h=80m,可满足厂区室内外消防要求。

4.根据甲方提供船坞水文资料,船坞最高水位5.61m(吴淞标高),船坞最低水位2.3m,最低水位时可保持水深2m。船坞面积为3480m2,当其为最低水位时,水池容积为6960m3,可满足消防总用水量的要求。因此,在对船坞设置格栅、格网以及消防取水口后,船坞用作消防水池。

5.厂区室外消防给水管采用DN150球墨给水铸铁管,形成环状管网。

6.室外均布11只SS100-10型地上式室外消火栓。

7.室内消火栓的布置:

主厂房设SNS65型消火栓23只,金工车间设SNS65型消火栓12只,综合楼设SNS65型消火栓21只,样台设SNS65型消火栓5只,仓库设SNS65型消火栓3只,化工库设SNS65型消火栓3只。

四、小型灭火器的配置

序号

名称

灭火等级

层数

面积(m2)

灭火器规格

单层数量

总量(只)

1

主厂房

手糊车间

B类严重危险级

一层

1728

MFZ8

14

46

船模棚

A类中危险级

一层

1296

MFZ8

6

总装车间

A类轻危险级

一层

8910

MFZ8

24

配料间

B类严重危险级

一层

108

MFZ8

2

辅房

A类轻危险级

一层

1728

MFZ8

4

2

金工车间

A类轻危险级

车间一层

1890

MFZ4

9

13

辅房二层

271.6

MFZ4

2

3

化工车间

B类严重危险级

一层

460

MFZ8

6

10

二层

216

MFZ8

2

三层

174

MFZ8

2

4

化工库

B类严重危险级

一层

289

MFZ8

4

4

5

仓库

B类严重危险级

相同二层

192

MFZ4

4

8

6

油库

B类严重危险级

一层

76.4

MFZ4

2

2

7

样台

A类轻危险级

相同二层

1022.4

MFZ8

4

8

8

空压泵站

带电轻危险级

一层

48

MFZ4

2

2

9

消防泵房

带电轻危险级

一层

80

MFZ4

2

2

10

综合楼

A类轻危险级

一~四层

1422

MFZ4

8

40

五层

752

MFZ4

4

六层

752

MFZ4

4

11

配电间

带电中危险级

一层

152.9

MFZ4

2

2

注:以上均为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

总结和思考

(I)关于自吸式引水问题

××××××船厂新厂区所处位置,场地标高为3.4m(青岛标高),呈低洼地带。厂区污水需要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排入厂区雨水管网,再经雨水泵提升后,才能排入船坞。因此,考虑节约甲方投资,本设计将消防泵房和雨水泵房合用,将泵房底层用作雨水泵房,上层用作消防泵房,并利用两台SZG-8水环式真空泵,在消防水泵IS125-80-250的吸水管上抽成真空吸水。现场调试结果,该真空泵能保证在收到失火指令,人工开泵的2min内,将消防主泵吸水管抽成真空,使消防主泵有压供水。并在供水后的5min后自动停泵。

《建规》第8.8.2条,消防水泵宜采用自灌式引水。而在补充说明中提到,若采用自灌式引水有困难时,应有可靠迅速的充水设备。实践证明,采用真空泵自吸式引水,也不失一个设计手段。

(II)关于安全阀的设置

考虑到消火栓未开启的状态下,消防泵可能误动作;或是失火初期只有少量消火栓开启,流量为零或很小时,都会出现高扬程的情况,造成系统超压,导致管道破损。本设计在消防水泵的出水管上设计有平衡锤安全阀,安全阀调定制设定在0.8Mpa,超压后自动将出水排入船坞。

(III)关于管道充水保养的问题

船厂最高的单体建筑为综合楼,屋顶设有39m3生活和消防共用水箱,其中9m3为10min的消防水箱,因此,可理解为10min的常低压系统。厂区室外消防管网确因为综合楼室内水泵接合器的作用,使得整个管网成为临时高压系统。管网只有在年检试泵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充满水。

本设计从高位水箱的出水管上引出一根DN25的小管,接入室外消防管网,使得整个管网始终保持0.25MPa的低压,这样对于管道的防腐保养以及人为破害都有预警作用,而水箱的补水管管径为DN80,不会因为管道破损或是灭火,而减少10min的灭火用水量。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第4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1、在高层建筑内应控制使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代替两组单阀消火栓。

《高规》规定“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在某些条形高层建筑中,其端部是否可以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从而省去1组单阀消火栓的设置呢?虽然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中提出“在每层楼的端部可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但是《高规》中明确规定“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m2的塔式住宅,当设两根消防竖管有困难时,可设一根竖管,但必须采用双阀双出口消火栓。”,且以强制性条文的形式予以规定。因此,在设计中我们应该力求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2、正确计算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合理布置消火栓。

《高规》规定“消火栓的水枪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0m;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13m.”对于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水枪最小流量5L/s,水枪喷嘴口径19mm,查有关设计手册得出水枪充实水柱长度为11.3m;对于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我们可以调整水枪流量以达到满足规范所需要水枪充实水柱长度。而在实际中,高层建筑标准楼层净高考虑经济因素一般控制在4.0m以下,如果根据公式Sk=(H1-H2)/SINα计算水枪充实水柱,当层高取4m,水枪上倾角取45°时,计算Sk为4.24m,远远达不到规范要求,即层高限制了充实水柱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调整水枪上倾角来达到提高充实水柱长度的目的,因为规范及有关手册提出水枪上倾角不应大于60°,并未规定其下限角度值。笔者通过计算,当层高仍旧取4m,充实水柱取11.3m时,水枪上倾角为14.87°。况且《高规》有关条文说明解释道,口径19mm水枪的充实水柱小于10m时,由于火场烟雾大,辐射热高,扑救火灾有一定困难,所以水枪的充实水柱长度首先应该计算,同时又要满足《高规》规定各种高层建筑水枪的充实水柱下限值。按照水枪充实水柱长度,我们可以确定消火栓保护半径,但是在设计中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保护半径画圆来布置消火栓。因为高层建筑平面中隔墙、内走道、门的布置会影响消火栓的使用,设计中应该用水龙带长度、充实水柱的水平投影去校核消火栓保护半径最远点。

3、高层建筑消防电梯间前室必须设消火栓。

《高规》规定“高层建筑消防电梯间前室必须设消火栓”,那么设于前室的消火栓可否保护相邻部位呢?《高规》的条文说明对此并没有具体说明,但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的条文说明中明确指出:消防电梯前室内消火栓是为便于消防队员使用消火栓并开辟通路,不能计入总消火栓数内。因此在设计中我们通常将其视为消防电梯间前室专用,而不保护其余部位。而目前如上海等部分地方消防设计规定,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前室也需设消火栓。

4、正确设置消防水池及保证高层建筑两路供水。

通常在高层建筑中,在市政供水不能满足消防用水量要求或市政为单路进水时,规范都要求设置消防水池。计算消防水池容积时,应将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各消防用水量之和减去市政进水管的补水量。补水时间可按最长的火灾延续时间计。如果要考虑室外消防用水量或是设置生活、消防共用水池,则还需要补充相应的用水量。当设置生活、消防共用水池时,不能利用建筑物的本体结构做水池池壁以及池底,以防止生活水质污染。对此,《强制性条文》中已经明令禁止。同理,如果高层建筑屋顶设有生活、消防共用水箱,也应满足该要求。从消防水池接入水泵间的引入管应该保证不少于2根,如果在接入泵房前就将引入管汇合为一,对消防水池而言,仅为单路供水,存在供水的安全隐患。同时,从消防水泵接入各消防管网的供水管也应保证两路。

5、消防水泵出口处的放水阀和稳压回流措施。

《高规》规定“消防水泵的供水管上应设置DN65的放水阀门”,目的是便于水泵检查试验时排水。排水量小时,可直接排至泵房集水池;排水量大时,可排回消防水池。同时,消防水泵出口还需要考虑一定的稳压回流措施。因为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消防水量小于水泵选定流量值的情况,此时水泵扬程远大于设计值,在无任何回流措施保护下,消防管网压力过大,容易造成事故。简单的做法是在供水管上装设安全稳压阀,在管网超压时,可以通过回流管泄压,将回流水排至消防水池;在管网压力不稳定时,亦可稳压。

6、消防管网布置成环的问题。

高层建筑中一般要求消火栓系统布置成环状管网,在某些大面积的建筑内,由于各方向均布置了消火栓和消防立管,此时我们可将底层与顶层的消防干管均连成水平环路,立面又形成以立管相连的竖直环路,这种立体管网对消防供水最为安全。可是对于某些条形建筑,设计中我们只要将管网竖向成环即可,不必刻意追求这种立体管网,如果强行将消防干管绕成环路,将人为的使系统复杂化,且无太大意义。

二、高层建筑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1、走道喷头的布置。

在高层建筑中,为了美观往往设有吊顶,隐藏结构梁及各专业管道。而走道通常是各种管道最为集中的地方,特别是设置集中空调的高层建筑,结构梁、空调风管以及分层布置的给排水、电力管线等使设有吊顶的走道净空降低,若其吊顶形式为闷顶,则其闷顶的净空高度极有可能大于800mm.而《自喷规范》规定:“净空高度大于800mm的闷顶和技术夹层内有可燃物时,应设置喷头。”这是我们在设计中容易忽视的地方。由于走道内管道众多,设计中往往会出现直接在自喷配水管上、下接喷头的错误做法。首先这种接法不符合配水支管允许设置喷头数量(≤8个)的规定,其次走道内的自喷配水管往往管径较大,它缺少接小管径喷头的管件,在安装上也有弊病。所以,走道内的喷头应该从配水支管上接出为宜,在管线的布置上应与暖通、电力专业密切配合。

2、高层建筑部分层自喷配水管入口应按要求减压。

新《自喷规范》规定:“管道直径应经水力计算确定。配水管道的布置,应使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衡。轻危险级、中危险级场所中各配水管入口的压力均不宜大于0.4MPa.”而老《自喷规范》对此并无具体要求。高层民用建筑火灾危险等级一般为中危险级,自喷水泵是根据最高层最不利喷头工作压力经过计算而选择。笔者在近几次设计中计算的最不利层配水管入口处所需压力均不大于0.3MPa(最不利喷头工作压力按0.05MPa计),由于自喷水泵的扬程还需考虑建筑高度、水力损失等因素,故必使高层建筑的底部几层配水管入口处压力大于0.4MPa.因而在设计时,在自喷水泵扬程的确定上不能一味放大了事,应该在自喷平面布置完毕后通过水力计算校核水泵扬程,并在此基础上校核底部几层配水管入口处压力。

3、正确设置自喷末端试水装置,解决末端试水装置排水问题。

《自喷规范》要求“每个报警阀组控制的最不利点喷头处,应设置末端试水装置,……末端试水装置的出水,应采取孔口出流的方式排入排水管道。”在设计中,我们通常不会忘记末端试水装置中试水阀、压力表的设置,但是往往忽视试水接头的设置,特别是试水接头出水口的口径没有交代。其实目前市场许多消防设备生产厂家,如上海金盾消防安全设备有限公司,可以生产成套的末端试水装置(ZSPP末端试水装置,含试水阀、压力表、试水接头),我们只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按照试水接头出水口的流量系数选择定型产品即可。此外,试水接头不能与管道或软管直接连接,影响孔口出流的效果;自喷排水管也应设计成间接排放,以免下水道气体通过排水漏斗散入室内,影响室内空气品质。

4、报警阀的进出口均应设置信号阀。

新《自喷规范》要求“连接报警阀进出口的控制阀,宜采用信号阀。”一般在水流指示器及报警阀进口设置信号阀已经是常规设计,很少遗漏。但规范要求在报警阀出口也要设信号阀或带锁具的阀门,目的是防止误操作。

5、消防增压泵的设置问题。

为保证《高规》或《自喷规范》要求的最高层消火栓或喷头的静压力值,在高位水箱的水位差不够的情况下,设计中我们一般在高位水箱处设置消防增压泵。首先,增压泵的流量要满足1股水柱或1个喷头的水量;其次,增压泵的扬程不宜过大。由于高位水箱消防水位与顶层消火栓或喷头已有一定的位差,规范要求的静压力值减去这个水位差就是增压泵的最小扬程,所以增压泵的扬程一般只需要几米足以满足要求。如果增压泵扬程选的过大,将导致下层管网承压过高,消火栓出口压力或是各层自喷配水干管入口处压力增大,均需采取减压措施,使消防系统复杂化。但是仅靠增压泵来满足消防静压要求也不合适,因为增压泵的运行由压力传感信号控制向消防系统不断打水以维持压力,水泵需要常年频繁启停,机件容易损坏。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建筑协商适当抬高水箱位置,利用高位水箱稳压最为稳妥;建筑条件实在不允许时,设计选择带气压水罐的增压设施亦可。

6、自喷供水应先通过报警阀。

在自喷系统中,自喷水泵是通过报警阀上压力开关动作给出信号来启动,水流指示器显示火灾位置,因此自喷供水均应通过报警阀接向管网。特别是从高位水箱或增压设施接出的自喷供水管,不能像消火栓系统那样直接接在消防管网上,而必须从报警阀入口接入消防管网中。同理,自喷系统的水泵接合器的引入管也必须通过报警阀接向管网。

参考文献:

[1]张宝军,王晓燕。吸气阀在通气管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

[2]吴盛伟,李莲秀。现代住宅给排水设计初探[J]基建优化,2003,(04)。

[3]常智静,刘德庆。浅谈建筑给排水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2)。

[4]周俭清。浅谈现代住宅建筑给水排水设计[J]湖南农机,2007,(01)。

第5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在其他许多国家的抗震规范中,也或多或少地采用了这一设计原则,即便如此,各国规范在具体的设计程序上绝大多数仍坚持以安全设计地震为准的单一水平设计手法,并认为第一设计水准的要求自动满足[3]。近年来,专家已建议对两个设防水准的地震力都要进行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更加保证了桥梁结构的抗震安全性,也是未来桥梁抗震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理念的提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它没有明确的力的大小的物理意义,也没有单纯的材料强度或结构位移的具体量化结果。因此,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不能比较明确的用一个参数来衡量结构的抗震性能,它是对以往的结构的响应的一个综合考量,结构的性能往往与结构的受力大小、强度或位移,耗能能力以及结构的功能有关,更为直接地反映的是为满足人们的正常使用要求或结构功能性或安全性的性能综合考量。因此,对于不同的需求和功能要求,同样一座桥梁的抗震评估结果将有所不同[1]。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用总少的投入,建总可靠的桥梁。正如著名的地震工程学家胡聿贤先生所讲,工程抗震不仅与工程技术有关,而且与社会经济密切相关。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是桥梁抗震设计思想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是一个全新的思想体系,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到广泛的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甚至目前都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的进一步完善。

设计方法的体现

传统的桥梁抗震设计思想即对某一性能目标进行比较,如对结构的地震响应力、地震位移、结构耗能等单一性能参数进行考虑。从严格意义来讲,这并不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安全性能。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其目标即为业主的期望目标或结构性能,包括地震动性能目标和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基于性能的抗震性能目标,是一个对传统的结构的性能的一个综合考虑,因此,各单一结构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显得十分重要而又相互制约,如连续梁桥梁结构的梁端位移与墩底弯矩即为相互制约的关系,基于性能的设计思想即要从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达到各单一性能的充分而平衡的发挥。同时,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也要对结构的经济指标提出要求。人们总是希望结构设计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指标为目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即在对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对桥梁结构遭受地震破坏所造成的损失、维修成本、社会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这也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所必须考虑的一个关键所在。基于性能的桥梁抗震设计是一个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型研究领域,需要对多个领域,如地震学、桥梁工程、经济等都要有一定程度的认知才能进行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这也对桥梁抗震设计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6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1.1水泵出水管安装的单向阀和闸阀安装的次序颠倒

通常状况下,水泵出水管其上之所以要安装闸阀是为了方便对单向阀的检查与维修,可见,他们的安装次序应该是依照水流方向,保证单向阀在闸阀之前安装,这样才能够保证检查和维修时能够通过单向阀的闭合来控制水流。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很多次序颠倒的现状和情况。

1.2在水泵出水管上有必要安装备用的压力表、排水阀门及排放管道,以备检查与检修之用

在水泵出水管上如果安装备用的压力表和放水阀门及管道,就能够方便对其进行随时的试验与检修。同时还要相应的在出水管设置标准规格的排水阀门和排放管道。

1.3一组消防水泵应该相应的安装至少两条吸水管

一组消防水泵设置至少两条吸水管是要确保吸水的有效性与稳定性,如果其中一条出现问题或者正在处于维修阶段,那么另一条还能完成吸水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正常的吸水,才能切实保证建筑的稳固。同时,在设计安装时一定要避免两条吸水管分配吸水,而是要使两条都有吸收全部的水量的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特殊状况下正常的吸水,但是,遗憾的是,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类似的诸多设计误区。

1.4消防增压稳压设施要绝对依据标准的图集加以选择与采用

科学合理地消防增压稳压设施才能切实保障系统最不利点的压力,并且正确启动设备。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5S4消防工程中对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与说明,比如,规定消火栓系统设置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的有效调节容积,并指明要选用相匹配的增压稳压泵。相关设计人员必须严格照此图集和规定进行设计。

1.5应该采用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合

用的消防高位水箱的消防用水不被他用在许多消防系统的设置中,为了防止高位水箱的水变质,相应采用消防与生活混用的水箱,但是在保证足量消防水方面的措施却做得不到位,这便会给灭火带来不必要的隐患。

2室内消火栓灭火系统

2.1消火栓的放置与安装

放置和安装消火栓就要保证其相应的保护区域都能够在水枪的充足水柱的保护之下。对此,不能一味的按照规范以及说明上的数据,或者硬性的依据规范数据安装和设置,在设置消防栓是要明白一些几个方面:第一,水带的实际有效的应用效率只有八成;第二,要保证水枪的水柱充实;第三,消防水枪的保护区域分清是大空间性的还是局部的小区域。了解上述几点就能确定消防栓的安装间距与密度。保护大空间的安全,消火栓的保护半径应该是水带长度的80%与水柱长度之和;而对于小的区域,其保护半径就不用加上水柱的长度。知悉这些,设置起来就相对简单和直观了。

2.2消火栓环网的设计

要确保消防系统的安全可靠,一般都惯于安装环状管网,但实际操作上,部分设计人员并不能完成掌握环网的复杂结构方式,所以设置的环网中实质上只有部分是可用的环网,这就不利于充足的供水。实质上环网和枝网的区别有一点很容易分辨,那就是环网的任何地方都有至少两股不同方向的水流。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3.1当系统中有两个及以上报警阀时,阀前宜设置为环状管网

管网的供水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灭火的成功与否,当系统中设置有两套及以上报警阀时,说明系统已经比较庞大,也说明建筑的规模也不小,供水的可靠程度也要求很高了,因此,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阀前要做成环状管网。

3.2水流指示器与信号阀的距离不能小于5倍的管道直径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系统的水流指示器误动作。因为,水流指示器实际上是一个微动开关,只要水流有小的波动就会报警。水流经信号阀时,或者在关闭信号阀时,如果信号阀距离水流指示器太近,就会因水流的突然波动而报警,产生了误动作。如果信号阀与水流指示器的距离足够远,水流经信号阀后又趋于平静,就不会误动作了。

3.3末端试水装置应设置在有可靠排水设施的地方

在很多建筑的设计中,设计者在设计末端试水装置时没有考虑排水设施,随意设计,导致系统在维护及检查时无法排水,无法进行测试。所以,在设计中一定要将末端排水管设置在或引至有可靠排水设施的地方,以满足使用要求。

3.4在布置喷头时一定要参考结构图

笔者在遇到的很多设计中,设计者在设计喷头时没有参考结构图,导致很多喷头被设计在了梁下或距梁太近,直接影响到了喷头的及时动作以及喷水。

4结语

第7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目前,许多学校的校园网都以WINDOWSNT做为系统平台,由IIS(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提供WEB等等服务。下面本人结合自己对WINDOWSNT网络管理的一点经验与体会,就技术方面谈谈自己对校园网安全的一些看法。

一、密码的安全

众所周知,用密码保护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是最经常采用也是最初采用的方法之一。目前发现的大多数安全问题,是由于密码管理不严,使"入侵者"得以趁虚而入。因此密码口令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密码的设置安全上,首先绝对杜绝不设口令的帐号存在,尤其是超级用户帐号。一些网络管理人员,为了图方便,认为服务服务器只由自己一个人管理使用,常常对系统不设置密码。这样,"入侵者"就能通过网络轻而易举的进入系统。笔者曾经就发现并进入多个这样的系统。另外,对于系统的一些权限,如果设置不当,对用户不进行密码验证,也可能为"入侵者"留下后门。比如,对WEB网页的修改权限设置,在WINDOWSNT4.0+IIS4.0版系统中,就常常将网站的修改权限设定为任何用户都能修改(可能是IIS默认安装造成的),这样,任何一个用户,通过互联网连上站点后,都可以对主页进行修改删除等操作。

其次,在密码口令的设置上要避免使用弱密码,就是容易被人猜出字符作为密码。笔者就猜过几个这样的站点,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利用自己名字的缩写或6位相同的数字进行密码设置。

密码的长度也是设置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在WINDOWSNT系统中,有一个sam文件,它是windowsNT的用户帐户数据库,所有NT用户的登录名及口令等相关信息都会保存在这个文件中。如果"入侵者"通过系统或网络的漏洞得到了这个文件,就能通过一定的程序(如L0phtCrack)对它进行解码分析。在用L0phtCrack破解时,如果使用"暴力破解"方式对所有字符组合进行破解,那么对于5位以下的密码它最多只要用十几分钟就完成,对于6位字符的密码它也只要用十几小时,但是对于7位或以上它至少耗时一个月左右,所以说,在密码设置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长度。总之在密码设置上,最好使用一个不常见、有一定长度的但是你又容易记得的密码。另外,适当的交叉使用大小写字母也是增加被破解难度的好办法。

二、系统的安全

最近流行于网络上的"红色代码"、"蓝色代码"及"尼姆达"病毒都利用系统的漏洞进行传播。从目前来看,各种系统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的漏洞,系统漏洞的存在就成网络安全的首要问题,发现并及时修补漏洞是每个网络管理人员主要任务。当然,从系统中找到发现漏洞不是我们一般网络管理人员所能做的,但是及早地发现有报告的漏洞,并进行升级补丁却是我们应该做的。而发现有报告的漏洞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经常登录各有关网络安全网站,对于我们有使用的软件和服务,应该密切关注其程序的最新版本和安全信息,一旦发现与这些程序有关的安全问题就立即对软件进行必要的补丁和升级。比如上面提及引起"红色代码"、"蓝色代码"及"尼姆达"病毒的传播流行的Unicode解码漏洞,早在去年的10月就被发现,且没隔多久就有了解决方案和补丁,但是许多的网络管理员并没有知道及时的发现和补丁,以至于过了将近一年,还能扫描到许多机器存在该漏洞。

在校园网中服务器,为用户提供着各种的服务,但是服务提供的越多,系统就存在更多的漏洞,也就有更多的危险。因些从安全角度考虑,应将不必要的服务关闭,只向公众提供了他们所需的基本的服务。最典型的是,我们在校园网服务器中对公众通常只提供WEB服务功能,而没有必要向公众提供FTP功能,这样,在服务器的服务配置中,我们只开放WEB服务,而将FTP服务禁止。如果要开放FTP功能,就一定只能向可能信赖的用户开放,因为通过FTP用户可以上传文件内容,如果用户目录又给了可执行权限,那么,通过运行上传某些程序,就可能使服务器受到攻击。所以,信赖了来自不可信赖数据源的数据也是造成网络不安全的一个因素。

在WINDOWSNT使用的IIS,是微软的组件中漏洞最多的一个,平均两三个月就要出一个漏洞,而微软的IIS默认安装又实在不敢恭维,为了加大安全性,在安装配置时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不要将IIS安装在默认目录里(默认目录为C:\Inetpub),可以在其它逻辑盘中重新建一个目录,并在IIS管理器中将主目录指向新建的目录。

其次,IIS在安装后,会在目录中产生如scripts等默认虚拟目录,而该目录有执行程序的权限,这对系统的安全影响较大,许多漏洞的利用都是通过它进行的。因此,在安装后,应将所有不用的虚拟目录都删除掉。

第三,在安装IIS后,要对应用程序进行配置,在IIS管理器中删除必须之外的任何无用映射,只保留确实需要用到的文件类型。对于各目录的权限设置一定要慎重,尽量不要给可执行权限。

三、目录共享的安全

在校园网络中,利用在对等网中对计算机中的某个目录设置共享进行资料的传输与共享是人们常采用的一个方法。但在设置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当一个目录共享后,就不光是校园网内的用户可以访问到,而是连在网络上的各台计算机都能对它进行访问。这也成了数据资料安全的一个隐患。笔者曾搜索过外地机器的一个C类IP网段,发现共享的机器就有十几台,而且许多机器是将整个C盘、D盘进行共享,并且在共享时将属性设置为完全共享,且不进行密码保护,这样只要将其映射成一个网络硬盘,就能对上面的资料、文档进行查看、修改、删除。所以,为了防止资料的外泄,在设置共享时一定要设定访问密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共享目录资料的安全。

四、木马的防范

相信木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算陌生。它是一种远程控制工具,以简便、易行、有效而深受广大黑客青睐。一台电脑一旦中上木马,它就变成了一台傀儡机,对方可以在你的电脑上上传下载文件,偷窥你的私人文件,偷取你的各种密码及口令信息……中了木马你的一切秘密都将暴露在别人面前,隐私?不复存在!木马,应该说是网络安全的大敌。并且在进行的各种入侵攻击行为中,木马都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

木马感染通常是执行了一些带毒的程序,而驻留在你的计算机当中,在以后的计算机启动后,木马就在机器中打开一个服务,通过这个服务将你计算机的信息、资料向外传递,在各种木马中,较常见的是"冰河",笔者也曾用冰河扫描过网络上的计算机。发现每个C类IP网段中(个人用户),偶尔都会发现一、二个感染冰河的机器。由此可见,个人用户中感染木马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如果是服务器感染了木马,危害更是可怕。

第8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开放向社会开放

[分类号]G258.6

1 引言

随着高等院校功能的丰富和强化,“人才培养一学术研究一社会服务”的三角功能关系已在高等院校普遍确立,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视和发展深刻影响到高校图书馆职能的转变。从1987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到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均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做出了相关规定,并将高校图书馆定位于学校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这些规定成为当前普通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重要依据。2005年,全国62所大学图书馆馆长签署的“武汉宣言”中再次强调,“大学图书馆的资源应在满足本校读者需求的前提下,努力向社会开放”;2006年,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图书馆馆长倪晓建首次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议上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建议;随后,北京市教委表示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并初步提出开放的三条途径。

部分报纸和网上传媒,如国际先驱导报与新浪网、黑龙江日报与东北网等分别就“高校图书馆是否该向公众全面开放”举行联合调查,结果显示,支持者和反对者各自成半。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成为公众热切的期盼;另一方面,很多反对者表示了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后对图书馆安全、管理及各种资源利用方面的担忧。业内人士就图书馆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一批研究成果问世,从研究成果看,大多数倾向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并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内容、方式、模式、策略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所谓反对者,也并非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而是更加理智地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前提和表述进行了深刻反思。武继山在“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中指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在完成本校服务的前提下开展的工作,对此应当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CAuS和CASHL等已形成规模的原文下载及文献传递等共享机制本身便是一种有效的“开放”;帕提曼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被误读的取向”对“向社会开放”的表述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其存在取向单一、外延太窄的误读问题。那么“向社会开放”一词是否就如媒体宣传报道、普通公众所理解的像“博物馆”、“展览馆”一样的开门纳众呢?“开放”是否仅仅局限于允许进入和常规借阅?“向社会开放”和“开展社会服务”两个词组有何区别与联系?外延孰大孰小?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2 相关概念

“向社会开放”这一词组包含两个核心概念,即“社会”和“开放”,这两个词都属于比较宽泛、抽象的概念,在“向社会开放”这一词组中,“社会”是“开放”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开放”是“社会”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二者都是讨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必须首先厘清的重要概念。

2.1 社会的概念与内涵

2.1.1 国外学者对“社会”的理解和使用 国外对“社会”一词喜欢用其具体意义,以美国为例,在具体使用时,社会的意义细分为“society”、“communjty”和“public”三个词语,在不同的语义环境中分别应用。“society”从广义上讲,指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由于志趣不同而相互有别的人群;“community”也有两个含义,一指人,即指同处一地、同属一个政府管辖的人群;另一义是指地方,即上述人群聚居的地方,一般译为“社区”;“public”一般是指特定人群或人的总和,一般译为“公众”或“公共”。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具体语义环境中,国外一般使用“community”一词,即取用社区的意思。

2.1.2 国内学者对“社会”的理解和使用 在我国,“社会”一词出现始于日本学者在明治年间将英文“society”一词译为汉字“社会”,近代中国学者在翻译日本社会学著作时,袭用此词,中文“社会”一词便由此具有了现代通用的含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对社会的解释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汉语大词典》将“社会”一词解释为“指由志趣相同而组成的组织或团体,也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不同,国内在使用“社会”一词时,未将“社会”具体细分为“社会”、“社区”和“公众”,而是抽象笼统地取用“社会”宽泛的含义,即相当于国外的“society”。

2.1.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特定语义环境中“社会”一词国内外的区别 国外高校图书馆,以美国高校图书馆为例,向社会开放中的“社会”一词一般取用“community”的含义,意指同处一地、同属一个政府管辖的人群聚居的地方,即指“社区”。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的语义环境中,如果取用“社会”笼统的含义,则会产生范围太泛、指向不明的模糊感,导致具体实施操作的迷惑与不确定性增加。如果取用“社会”中社区的具体化含义,则可与国外高校图书馆取用“community”保持语义范围和指向上的一致。当前,从国内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研究成果看,以学校辐射一定范围内的周边社区作为向社会开放范围的研究占了大多数,说明了国内学者对“社会”的理解已经逐步向社区范围明确并具体化,这与国外在这一方面的理论与实践是相同的。

2.2 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层关系――学校社群。如果把高校图书馆看成一个圆,图书馆就是这个圆的中心,离圆心最近的是学生,由圆心依次向外是:教学和科研人员、教学和科研辅助人员、行政人员,处于圆圈的则是维持学校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后勤人员,再向外就是退休教职工。圆圈当中,学生和教学科研人员为重中之重,他们是高校图书馆的首要服务对象。如果用同处一地的社区概念来类分,那么他们便可以叫做“university community”,即学校社群,可以看作是高校图书馆和社会的第一层关系(见图1)。

第二层关系――周边社区。校园外的方圆几十里,是高校图书馆所在市、区及该高校可投射其影响力的周边地区,这个地区及其居民就是广义上的“社区”和“社区大众”――community,高校图书馆与社区的关

系,是其与社会的第二层关系。

第三层关系――大社会。高校图书馆与上述两个社群之外的大社会――society的关系,是其与社会的第三层关系。

由图1可知,高校图书馆“学校社群”中的本校学生、教学科研人员是高校图书馆服务的首要对象,是高校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中心和重心,它们构成了广义上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第一层关系,本文在探讨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具体问题中,主要指高校图书馆与社会产生第二、三层关系的周边社区和社区之外的大社会,如图2所示:

国外高校图书馆将向社会开放的第二、三层关系中的人群及服务对象做了细分,以美国为例,美国公立和私立大学图书馆的规章制度中均规定了他们的服务对象有:现在册的学生、教师和职工,还规定了一些对国内高校图书馆而言陌生的服务对象:①校友;②其他院校的教师和学生;③在编教师、学生和员工的配偶;④在任教师或研究人员的人;⑤访问学者及其配偶;⑥社会公众,包括不同类型:高中生、居民、普通公众;⑦机构。

国内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中未对社会服务对象进行具体细分,向社会开放的社会对象比较笼统抽象。从相关开放实践中可以看出,我国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对象大致有:社区内大中专学生、返乡青年以及有学科信息需求的校外高层次科研人员和市直机关、文化教育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机构。国内高校图书馆对本校毕业生及校友作为服务对象的尚未普及,仅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图书馆正式向历届全日制毕业生开通校友借阅证办理业务。美国和我国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服务对象对照如表1所示:

“开放”是一个比较常用和用途广泛的词,也并不高深莫测。《汉语大词典》对“开放”的解释是:①敞开,允许入内;②思想开通,解放;③使关闭着的打开;④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内涵

3.1 从狭义方面看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指高校图书馆敞开大门、允许社会读者进入(相当于取用《汉语大词典》的释义①,并享受基本的文献借阅服务。类似于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允许社会人员进入参观。从普通社会读者和媒体宣传介绍的角度看,他们认为的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也正是指这层含义。

3.2从广义方面看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不仅包括允许社会读者进入与享受基本的文献借阅服务,还包括向社会读者开放校内读者享有的其他服务,如网上参考咨询、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导航服务、信息检索教育、各种电子数据库使用与培训(在知识版权允许范围内)、远程教育、文献传递、信息推送等(相对应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③。随着web2.O技术的进一步推进和建设,传统图书馆的运作模式和服务模式必将注入更加强大的活力,图书馆可以通过打造一个具有教育性的虚拟学习社区,为校内外各类信息用户提供一个更为自由、开放的生态式学习环境。

3.3“向社会开放”与“开展社会服务”的联系和区别

“向社会开放”和“开展社会服务”的提法被广泛应用在探讨高校图书馆社会职能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中,此外,与“开展社会服务”意义相近、使用频率较高的词句还有“信息服务社会化”、“社会化信息服务”、“社会化服务”等。在讨论“向社会开放”内涵和外延的同时,有必要分辨一下“向社会开放”和以“开展社会服务”为代表的几个相关词句的共同和不同之处,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向社会开放”的内涵。

无论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还是以“开展社会服务”为代表的几个相关词句的表述,都表明了高校图书馆与“社会”的关系正在日益密切,反映出高校图书馆这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除了保存、教育、传递的职能之外,服务社会的职能正在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开放”与“社会服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完全等同。

“向社会开放”的外延很广,内涵很丰富。“开放”是图书馆发展历史上每次产生质的飞跃的最具代表性与标志性的核心词语。作为一种社会的组织形式,图书馆的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不断前进,在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变的发展过程中,藏书楼的向社会开放被视作是近代图书馆产生的标志,实现了向社会开放的近代图书馆彻底打破了古代藏书楼单纯以藏书为目的的私有、封闭的专享性质,代之以公开、公用的共享性质。从图书馆在古代藏书楼到近代图书馆再到现代图书馆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看,由藏及用、由封闭向开放的发展贯穿了图书馆的发展主线,“向社会开放”代表了一种理念、一种进步,一种姿态、一种气度,“开放”之决策和行为在图书馆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图书馆发展史上其他任何词语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吴慰慈教授在其著作《图书馆学概论》中指出,图书馆发展的五大特点之一便是“图书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发展”。阮冈纳赞更是在著名的图书馆五定律中明确指出图书馆是一个不断生长着的有机体,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对图书馆的需要而不断丰富和多样化。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开放”一词及其含义被广泛地应用于标志着图书馆发展与前进的表述方面,当然同样也适用于表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与变化。

“开展社会服务”与“向社会开放”相比,外延相对狭窄,只是“向社会开放”众多内涵中包含的一种服务类型与服务形式,是相对于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而言的一种延伸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随着高等教育“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发展与变化而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服务职能。是《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中“开展面向社会的文献情报和技术咨询服务”的一种具体解读。

从理念层面来讲,向社会开放是大势所趋,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与“开放”之前只对本校师生员工开放、只为教学科研服务相比,向社会开放后的高校图书馆彻底打破了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的局限性,是高校图书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历史性进步。具体表现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服务对象与范围从“学校社群”向校外延伸扩展到“社区”与大“社会”所代表的第二、三层关系。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讲,向社会开放后的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与延伸社会服务方面需要突破传统服务方式单一化、服务手段简单化的局限性,应根据高校图书馆自身、所毗邻的社区以及社会的实际情况开展因地制宜、多种层次、多种模式的社会服务。在包括常规借阅、网络参考咨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数据库教育培训等多种服务中选取既适合学校又满足社区和社会需要的服务方式,突出自己的服务特色和服务优势,开展切实可行、效果明显的社会服务。

应当指出的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问题有关研究成果在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报道中,把“向社会开放”仅仅等同或理解为“允许校外社会读者进入及借阅”,是片面的、不完整的。事实上,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向社会开放”方面往往因地制宜,比如,从允许社

区内大中专学生、返乡青年办理借书证,到开放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开发利用、与校外企业进行项目合作开发、为所在社区举办教育培训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11月在广州召开的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委员会主办的“全国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上,深圳大学城、广州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图书馆介绍了他们各自向社会开放、服务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成功案例,对激发其他高校图书馆突破“自我封闭”局限、确立向社会开放的创新意识将产生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指高等学校图书馆根据自身所具备的功能、能力和资源,在做好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兼顾资源共享,向社会尽可能多的人开放,尽可能将所有文献向社会开放,主动满足社会对信息资源的各种需求的过程。虽然向社会开放是一个容易误读和不易界定的概念,但一个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在“资源共享”观念已达成共识的条件下,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只是由于高校图书馆发展的不平衡及各高校图书馆所面临社区环境的差异,要实现普遍意义上的完全对外开放仍然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整齐划一、一蹴而就。并且,开放不能一概而论,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应以一种层次、一种方式、一种范围向社会开放,而应采用多种层次、多种方式、多种范围的开放策略。

参考文献:

[1]大学图书馆该不该成为公众文化乐园.[2010―09―11].ht―tp://news.省略/20060911/n245263962.shtml.

[2]施芳.北京将鼓励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2010―07―21].省略/20060721/3200927.shtrrd.

[3]武继山.应当避免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误读.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3):16―19.

[4]帕提曼.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被误读的取向.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33―136.

[5]金旭东.21世纪美国大学图书馆运作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350―351.

[6]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第19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373.

[7]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7卷.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1:833-834.

[8]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电子科大中山学院图书可供校外人士借阅.[2010―06―28].nlc.省略/yjfw/2010/0628/article_1811.htm.

第9篇:消防设计论文范文

关键词:民用建筑;消防设计

Abstract: both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drawing review personnel and personnel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partments are to fire the national fire control standard as design, review the basis. But because of the standard terms have not part of the detail of the specific provisions and even conflicting, caus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urse of execution. Now just a few of the common problems often arguing discussed below.

Keywords: civil building construction; Fire fight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 TU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住宅小区内的综合楼

近几年,民用建筑的开发建设势头方兴未艾,住宅小区的建设规模不断增大,且均以高层建筑为主。按照规划部门的要求,每个住宅小区均要设有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配套设施。在不将上述配套设施单独设置在一栋独立建筑物内的情况下,往往会被放到高层住宅的1~2层。此时对建筑物的定性往往会产生争论和分歧。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个项目:1栋建筑高度不超100米的30层落地住宅,每层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左右。一层设有4间共计90平方米左右的物业管理办公室、2间共计12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图书馆、1间30平方米左右的公共卫生间。上述单体按照高层一类住宅楼进行的施工图设计,但在施工图审查时,审查人员认为该单体应该定义为高层一类综合楼。理由是本单体是由住宅、办公、公共用房三种功能组成的,按照《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以下简称《高规》)中的规定:“由二种及二种以上用途的楼层组成的公共建筑为综合楼”。对上述论断,笔者不敢认同。《高规》对“综合楼”的条文说明中有如下论述“……综合楼组合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形式为:若干层作商场,若干层作写字楼(办公用),若干层作高级公寓;若干层作办公室,若干层作旅馆,若干层作车间、仓库;若干层作银行,经营金融业务,若干层作旅馆,若干层作办公室等等”。仅从字面上理解可得到如下信息:例举了3种情况的综合楼组合形式,且每种功能均以若干层作为使用面积表述。仔细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规范定义的综合楼中每种使用功能均要占有相当的面积比例,最小也要占用一个楼层的面积,否则,该使用功能不能作为定义综合楼的依据之一。前面的举例中,办公和公用用房面积只占本层面积的1/3左右,定义为综合楼是在过于牵强。

笔者还曾遇到过另一个工程:1栋建筑高度不超100米、1~2层为每户面积不大于300平方米商服的30层住宅,每层建筑面积1680平方米。本建筑坐北朝南,在高层建筑南侧邻建(与高层主体分设墙体,中间为变形缝)建筑高度12.5米的3层地上停车库,每层面积3650平方米。停车场的长度与高层主体的长度一致。在停车库的上面有局部4层、总面积为350平方米的戊类库房(实为物业办公室)。在方案评审时,建筑专业给出的建筑性质为高层一类住宅楼。理由为:1~2层虽为商业用房,但每户的建筑面积均小于300平方米,可按商业服务网点视为住宅的一部分考虑;地上停车库与高层主体有独立的外墙,中间设变形缝,可视为是2栋独立的建筑物;局部4层虽最终的使用功能为办公室,但出图时按戊类库房标注,可视为是停车库的一部分。对上述论断,笔者持反对态度。首先,高层主体与地上车库虽各有外墙,但两栋建筑贴邻,车库上方15米高度范围内为高层住宅,不可能设置防火窗,从而地上车库应为高层主体的裙房,即这两栋建筑不是相邻建筑,应按一栋建筑确定建筑性质。其次,《高规》对商业服务网点的定义为:“居住建筑的首层及二层设置的百货店、副食店、粮店、邮政所、储蓄所、理发店等小型营业性用房。该用房层数不超过二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平方米……”笔者对该条文的理解为:规范允许高层住宅的1~2层作为小型营业性用房使用,目的是满足本单体或小区的居民生活方便。虽然规范对商服网点的总面积比例没有作出规定,但规范条文中突出一个“小”字,同时隐喻一个“少”字,商服网点的概念不能无限延伸。当某建筑或某住宅小区周边临街建筑的1~2层全部用作营业性用房且总面积很大时,即使每户的面积均小于300平方米,但此时商服网点的概念将不再适用。上例中1~2层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360米,完全具备了一般商场所需营业条件,虽可按规范字面定义为商服网点,但其最终的使用状况将大大超出“商服网点”的内涵,加大了火灾的概率和危险性。再者,规范中对戊类库房的定义为:“储存不燃物的仓库”,上例中车库局部4层的戊类库房近10间总面积达到了350平方米,一定说全部储存不燃物实在有些掩耳盗铃。并且,“戊类库房”仅是图面标注,而真实功能是物业办公用房。综上,该建筑实际上的使用功能为:住宅、车库、商业、办公,即使勉强将1~2层商业用房定义为商服网点,那么也会有三种使用功能,且每种使用功能均大于等于1层(车库局部4层物业办公室为独立的一层),应该定义为高层一类综合楼。经过长时间的争论,本工程最终按综合楼进行了各项设计。

高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是否可计入消火栓总数

这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使是在同一座城市,不同区域的消防审批部门的意见也不相同。起因源自规范对此项内容的规定不一致。《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以下简称《建规》)8.4.3.2的条文说明如下:“……为方便消防人员向火场发起进攻或开辟通路,在消防电梯前室应设置消火栓。消防电梯前室的消火栓与室内其他的消火栓一样,无特殊要求,但不计入消火栓总数内。”《高规》对是否将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计入总数未加说明。而2009年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中是这样规定的:“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且该消火栓可作为普通室内消火栓使用并计算在布置数量范围内。”对同一个问题,三种不同的规定造成了从业人员的迷茫和争议。笔者现仅对居住建筑电梯前室消火栓(以下简称前室消火栓)是否可计入消火栓总数一事阐述自己的观点。

《建规》针对住宅的适用范围是“9层及9层以下的居住建筑(包括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居住建筑)”,此种类型的多层居住建筑规范不要求设置消防电梯,换言之,《建规》中对前室消火栓的规定仅适用于多层公共建筑,对不需要设置消防电梯的多层居住建筑无任何约束作用。《高规》要求消防电梯前室需设消火栓,但对是否将其计入总数未加说明。正常来讲,国家针对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分别颁布了具有法律意义的设计规范,从业人员就应该根据不同类别的建筑分别寻求法律依据,不应该互相索引,否则,颁布两套规范将失去意义。若上述认知成立,且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对工程设计实际操作的支持,笔者认为高层居住建筑中前室消火栓可以计入有效消火栓总数。

持前室消火栓不计入总数观点的另一个理由是:利用前室消火栓扑救起火房间时,需穿越电梯前室与走廊联通的防火门,造成烟气侵入,妨碍人员疏散。对此,我们可以从模拟实战加以分析:消防队员乘消防电梯到达起火楼层,第一时间在电梯前室拿到消火栓,开阀喷水、降温,在队友协助下打开通向起火点的联通防火门,边行进边喷水,打灭走廊内可能的零星火点,保证队友可以顺利地拿到设置在走廊内的消火栓。此时,前室消火栓打开通道的任务已经完成。但为了关闭联通防火门,消防队员需将正在喷水的前室消火栓移回前室、关闭联通门、关闭消火栓栓口阀门。这种操作是否会在实战中出现,笔者无法证实。但扑灭火灾的时效性是所有人都会认同的,在火灾蔓延前控制住火情是消防队员的首要任务。大多数的高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与住宅入户门的距离都很短,前室消火栓完全可以到达火场附近,虽然其他消火栓的启动仅会滞后几分钟的时间,但对初期火灾的扑救,这几分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经常还会遇到这样一种户型:消防电梯前室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防火门与左右两侧的走廊联通,此时为满足《高规》、《建规》对消火栓设置的要求,可在电梯前室、左右走廊分别各布置一支消火栓。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左右两侧那边的住宅起火,不利用前室消火栓的情况下,另一侧走廊内设置的消火栓必须穿越2道防火门才能到达火场,防火门同样不能完全关闭。当然,在每侧走廊均布置2个消火栓是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的,但首先,消火栓布局过于密集,提高了建造成本,更主要的是在高层居住建筑中,电梯前室和走廊的面积均比较狭小,绝大部分仅可保证规范对疏散的下限规定,可以布置消火栓的位置极为有限,一个单元(不包括通廊式住宅)每层布置5个消火栓的情况基本不可能实现。另外,除个别情况外,高层居住建筑消防电梯前室均设有正压送风系统,适当的加大送风量,可以有效的减少联通防火门开启缝隙造成的烟气侵入。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层居住建筑中,消防电梯前室消火栓可作为有效消火栓并计算在总数内。

小结

在民用建筑设计中,消防设计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它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经济合理的进行消防设计,是每一名从业人员的头等大事。我们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不能盲目放大火灾危险性从而增加建造成本,也不能一味迎合开发商降低造价的要求而偷换概念。当然,更希望规范组在今后的规范修订中对此类问题给予更完善的说明和解释。

参考文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