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路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好这个实验.由于实验所需器材较简单,取材也容易,建议尽可能多分一些组,让学生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电铃,也可不用.连接电路时强调要注意两点,一是开关先要切断,二是经验不足时不要先用两根导线连接电源后再接电路,而是要按教材所讲的,先从电源的正极连起,连好各个元件后最终连上电源的负极,或者按相反的次序.
教法建议
1.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连接课本图4-24和图4-25电路需那些器材(包括名称、数量)?
(2)为防止接错或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再连接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把它改正过来.
2.实验课上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
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3.接好电路后,再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断开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
4.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写好简单的实验报告.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一定要组织好,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七节之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想想议议".这个问题对刚刚接触电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求较高,不必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做出.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短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还是闭合的?
(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投影片)
(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
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
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
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2.进行新课------学生实验
(1)组成串联电路
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
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探究活动
自制电路板
材料:25厘米×40厘米×0.3厘米的纤维板一块、接线柱28个、导线若干.
制作方法:
1.在纤维板的正面,绘出电路如图1所示,然后按图中圆圈位置先为接线柱打孔,再行安装.
2.在板的背后,按板面电路用双股软导线连接在线柱上.
使用方法: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电路元器件,事前连接好两端引线,然后按照电路设计连入电路板中,如果被利用的电路接线柱间不需连接元器件但必须连通,可用导线短接.
图1
说明:
1.知识目标。
(l)掌握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2)理解端压跟外电路的电阻的关系,理解断路和短路时的端压和电流;
(3)理解端压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2.能力和方法目标
(l)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探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思路和方法;
(2)通过学习,使学生会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探讨的启发式教学。
【教学器材】
电压表、电阻箱、电键、电池组、J1203型蓄电池、导线等各24组。新电池两节,内阻较大的电池一组(电动势为9V以上),灯泡若干,演示用电压表,保险丝,导线若干,单刀双掷开关,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师:如图1电路,将电压表接在电源两端,从电压表上读出的是什么?
生:电源电动势。
演示实验:测电源电动势并观察灯泡亮度。
师:出示图1装置示教板,简介实验装置,分别开关打向1和2,让学生通过电压表的实物投影读电源和的电动势。
生:,。
师:(将电压表换接成小灯泡,开关接1时。小灯泡很亮,几乎发白光)问:开关接2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猜测):①烧毁,②更亮。
师:(开关接通2,小灯泡还不如接1时亮。)
生:(哗然,形成强烈反差)
师:学习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后,我们就能解释这一实验现象了。
2.新课教学
2.l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完成)
师:什么样的电路叫闭合电路呢?
生:由电源和用电器组成的完整电路。
师:电源有哪些重要的参量?
生: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师:(出示图2的动画电路)闭合电路中,流过内电路和外电路的电流有什么关系?
生:相等。
师:电源的电动势与端压(外电压)、内电压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生:E=U=U′。
师:现设通过电路的电流强度为I,外电路的电阻为R电源电阻为r,根据欧姆定律,可以把上式进一步写成怎样的形式?
生:根据欧姆定律,外电压U′=IR,内电压U′=Ir,代入E=U+U′,可以得出:E=IR+Ir。。
师:如果我们要探讨电路里的电流强度I跟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把公式改变成怎样的形式?
生:可以改写成:。
师:好,这就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它表示:闭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源的电动势成正比,跟整个电路的电阻成反比。在公式中,R的含义是什么?
生:外电路的总电阻。
师:对给定的电源,E、r均为定值,外电阻变化时,会引起电路电流的变化,I随R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生:由公式知,R变大则I减少,R变小则I增大。
师:根据U=IR,R变大时端压(外电压)会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生:(猜测。有人说变大,有人说变小)
师:请两个学生介绍判断的过程和依据。(暂时不做评价,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过渡到学生实验上来。)
2.2探讨U随R变化的规律
学生实验:探讨U随R变化的规律
师:如果给你一个电源,一个电键,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阻箱,让你来探讨外电压U随外电阻R变化的规律,你该怎样设计电路?请画出电路图。
生:(画电路图)
师:(讲评学生所画电路,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生:(出示实验数据记录,得出结论)端压随外电阻的增大而增大,随外电阻的减少而减少。二者变化的趋势相同。
师:能否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从理论上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讨论,在教师诱导下得出)
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和理论探讨了端压随外电阻变化的规律,得出了上述结论。请大家再思考,当外电阻很小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生:外电阻减少到零时,会发生短路现象。
师:短路时的电流有多大呢?
生:(可能会说无穷大教师从电路电阻出发引导,使学生得出)短路时:R=0,I=E/r,U′=E,U=0。
师:短路时的电流取决于E,r。一般情况下,电源内阻很小,像蓄电池的内阻只有0.005Ω-0.1Ω,所以短路时电流会很大,很大的电流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演示实验:保险丝熔断现象。
师:(出示示教板,简单向学生介绍电路的元件,先让电灯开始正常工作)大家说说,怎样的外电路才算短路呢?
生:将电键合上,使外电路的电阻R=0。
师:(演示:合上电键,保险丝烧断起烟,小灯泡熄灭)保险丝烧断,说明短路时的电流的确很大。如果没有保险丝,短路时很大的电流长时间通过电路,就可能损坏电源,甚至酿成火灾。所以在实验操作中和日常生活、生产中要注意避免短路,也不能图方便用铜丝替代保险丝。那么,怎样使电路恢复正常呢?
生:(教师引导)先排除故障,再换保险丝。
师:当外电阻很大时,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生:(引导学生类比得出)断路。
断路时:R∞,I=0,U′=0,U=E。
师:电压表测电动势就是利用了这一道理.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对U随R变化的规律有了了解,但在讨论中都是以电源的E、r不变作为前提的。如果有两个电源,它们的内阻不同,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呢?
2.3U随R变化的根本原因
学生实验:探究内阻不同时U随R变化的特点(电路如图3)。
师:现有四节干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阻值大约在0.5Ω-2Ω之间;有一个蓄电池组,电动势约6V,内阻大约在0.005Ω-0.1Ω之间。请大家再做实验,比较这两个电源U随R变化的特点。
生:(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结论:内电阻很小的电源,端电压随外电阻的变化不明显。
师:大家推测一下,当电源内电阻为零时,外电压还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吗?
生:不随。
师:能否理论推导一下?
生:r=0,无论I如何变化,U′=Ir=0,故U=E-U′=E不变。
师:内电阻等于零的电源叫理想电源,它的端压是不定值,不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初中讨论的都是这样的电源。可是,实际的电源都有内阻。正是由于r≠0,才导致U随R的变化。可见,U随R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生:r≠0。
3.规律应用演示实验:(装置见图5)
师:(简单介绍实验装置,电源为6V干电池组)逐个合上电键,灯泡的亮度会不会发生变化?
生:(讨论,看法不一)
师:(实验。结果发现接入电路中的小灯泡亮度逐渐变暗。)怎样解释看到的现象?
生:随着灯泡逐渐接入,外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减小,外电路的端压逐渐减小,由知,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逐渐变小,灯泡亮度变暗。
师:(改用蓄电池作电源,再做上述实验,结果发现灯泡亮度几乎不变)
生:蓄电池内阻很小,外电路电阻变化时,端压变化非常小,灯泡消耗的实际功率变化很小,因而亮度几乎不变。
师:这一现象再次说明了……
生:内电阻不为零是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
师:请大家思考,开始上课时做的演示实验为什么会出现那样一个结果?
生:(讨论后得出)电源的内阻很大,比灯泡的电阻还要大,因此内阻分压也大,第二次加在灯泡两端的外电压没有第一次的大。
师:你们的推理是否正确,实际测量一下就知道了。
演示实验:
师:(测图1灯泡两端在电键按1和2两种情况下的端压。结果表明,第二次的端压小于第一次)
生:(露出满意的笑容)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解决了上一节课学习电动势时产生的“端压为什么会随外电阻的变化而变”的疑问,得到了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搞清了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没有新的问题?
生:实验测量中发现,随着外电阻的增大,端压并不是一直增大的,这是为什么?
师:(表扬提问题的学生,引导大家讨论,然后解释)当外电阻大到一定程度时,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总电流极小,内电阻止的分压趋近于零,端压趋近于电源的电动势,接近于发生了断路现象。
生:老师,你是怎样知道干电池和蓄电池的内阻的?
师:这个问题提的好。我们是在干电池组内阻大于蓄电池组内阻的前提下得出端压变化的根本原因的,如果事实不是这样,则结论也就不成立了,这个问题留做课后思考,下节课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实际上今天的课已经告诉了你一种测量方法了……大家还有问题吗?
生:……
4.小结
4.l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是高中电学中的重要规律之一,要掌握其内容并会运用它分析电流强度、端压随外电阻的变化规律。以及端压跟电流强度的关系。根据I=E′(R+r)、U′=Ir、U=E-Ir可知:
RIU′U
R=0,I=E/r,U′=E,U=0(短路)
RIU′U
R∞,I=0,U′=0,U=E(断路)
4.2在初中讨论电路问题时,不考虑电源内阻。到了高中,有些问题常要考虑电源内阻。路端电压随外电阻变化而变化,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电源有内阻。我们关心路端电压的变化情况,是关系到用电器能否正常工作的问题,这在实际应用中有现实意义。
5.布置作业(略)。
【教学设计说明】
1.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在高中“恒定电流”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一节承上启下的课。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十分注意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学生应具有创新的意识,其直接的表现就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因此在课堂上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上。根据上一节课中学生对端压会发生变化所产生的疑问,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旨在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得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形成习惯的最终目的。在这节课的最后,还留给学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自己来提问题,并讨论、解答,这也是出于培养创新意识的需要。
2.利用实验发现规律,利用实验验证结论是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一条主旋律。本节课一开始,就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演示实验的矛盾巧设“悬念”,使他们的心理经历了一次前科学意识与物理规律的强烈碰撞,求知欲望之火被迅速点燃,从而兴致勃勃地进入了主动学习的“角色”。在教学活动中,一个个演示、学生实验不断地开后学生思维的“阀门”,他们时而全神贯注,时而心领神会,在一系列“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研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错误的前概念逐步被纠正,科学的物理规律在脑海里扎下了很。物理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得到了有机的统一,科学美的教育也渗透在其中了。
【关键词】输电线路带电跨越 方案比较
中图分类号:TM7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和用电负荷的增加,新建输电线路带电跨越运行线路的情况越来越多,停电跨越施工将给地方建设和生产带来的损失,给人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而带电跨越运行线路施工,逐步成为交叉跨越施工的发展方向,被越来越多的运行用户所接受。公司目前带电跨越的施工方案种类较多,在不同的工程和施工方案设计上均有所不同,对目前各类跨越方案进行性能总结比较,为以后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任何跨越施工方案,均应具有在安全施工允许的条件下,本身自立的强度和能满足施工设计强度的要求,本着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设计原则,进行跨越施工方案的设计。目前我们所常用的跨越方案有停电下线、搭接电缆、搭设毛竹或钢管跨越架、倒装提升(柱式)跨越架、利用塔身跨越、利用旧线路封顶跨越、索道跨越等几种方法。
一、现状分析:
1、停电下线:
适用范围:是我们最喜欢采用的一种作为理想的施工方法,可适用于任何跨越运行线路。
优点:对我们的施工极为有利,减少跨越工作量,提高工效。
缺点:停电下线后,停电会造成当地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带来不利影响,特别在一些主干线线路时,不被运行单位所接受,给施工带来多种制约因素,不受运行单位欢迎。
2、搭设电缆:
适用范围:目前较常用的在10千伏及以下线路,个别地方在35千伏线路上采用。
优点:可缓解当地用电状况,解决施工跨越要求。
缺点:受外界因素制约较多,被跨线路的地形、档距、交跨等因素都会影响此方案的执行,同时在跨越35千伏及以上线路时,因电缆材料供应因素,无法采用此办法。
3、搭设毛竹或钢管跨越架:
适用范围:是一般常用的跨越方案,可适合跨越任何电压等级的跨越。
优点:搭设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工具,架体结构稳定性较好,在架体上能够处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缺点:受跨越地形、跨越架高度的影响,对需搭设高度在30米以上时,很难以采用此方案,同时,需投入搭设材料、人力较多,运输工作量大,花时长,在上端搭设时亦需要停电进行,停电时间长,整个跨越所发生的费用大。
4、倒装提升(柱式)跨越架:
适用范围:是公司开发的一种新颖的跨越方案,可适合跨越任何电压等级的跨越。
优点:整个架体搭设所用柱体,利用旧座地抱杆改制,整个倒装提升过程所需工具、材料、运输等工作较搭设毛竹或钢管跨越架少,改善施工过程的工时和效益,节省了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搭设速度快,跨越高度可达到40米,已在多条220千伏线路施工跨越35千伏及以上线路中使用,效果较好,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跨越方案。
缺点:跨越架的稳定由拉线来控制,在拉线所涉及到的范围内有足够的操作场地和用来打设用来锚固的拉线锚桩,上端提升时,需要停电时进行。
5、利用塔身跨越:
适用范围:当被跨越线路位于新建线路附近,又有足够的交跨净空距离时,可适用于跨越任何电压等级线路。
优点:一侧利用已组立的铁塔高度(或装设临时横担),另一侧搭设跨越架,把二者连在一整体,这样可减少一半的跨越工作量,提高工效,节省搭设停电时间。
缺点:受外界地形环境因素影响,只有在满足可以利用塔身的高度(或者在安装临时横担)后,才可以利用。
6、利用旧线路封顶跨越:
适用范围:常用于对旧线路的地线或光缆更换时使用。
优点:方便施工,又能满足被跨线路的跨越要求,节省了大量的施工费用。
缺点:仅在对旧线路的地线或光缆更换时可使用,在新建线路上,无法得以推广。
7、索道跨越:
适用范围:是近年开始采用的新施工方案,可适合跨越任何电压等级线路。
优点:这种施工方案的优点比较明显,以新建线路跨越档二端的铁塔作为主体,配以二侧的受力绳索,在被跨越线路进行封顶,满足施工过程的需要,减少了被跨越线路的电压等级及跨越点地形的不利因素影响。
缺点:施工方案设计前期阶段的测量及计算需要正确,对承力应综合考虑各种工作状态下,承力索的工作张力与弛度能满足施工要求,一旦完成,想要对封顶网调整难度较大。
二、方案比较:
在公司目前常用的以上几种跨越方案中,停电下线的方法最简单,造成的影响比较大,逐渐不受运行单位的欢迎。搭接电缆的方法,在目前的状况下,采用比较多的跨越方法,但在经济发达地区,所涉及的线路较多,会造成电缆的供应问题,而且只能在10千伏及以下线路中使用,对35千伏及以上线路无法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搭设毛竹或钢管跨越架在高度较低的跨越线路上应用时,效果比较好,但在高度较高时,需投入的成本较大,且施工工期长,受环境影响较多,是比较笨重的施工方案。利用塔身跨越与上述的方法雷同,优点在于可以减少一半的工作量,在条件允许时,可以值得推广和应用,提高工效。倒装提升(柱式)跨越架,对在施工作业场地许可,且跨越高度较高时,可以值得大力推广应用,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成本投入。索道跨越是一种全新的跨越方案,基本上不受外界的制约,产出与投入比明显,既能满足施工跨越要求,又能满足被跨越线路的要求,它与上述几种方案相比有以下几点优势:
① 观念的转变,传统跨越方案是对被跨运行线路进行保护,而索道跨越是对新建线路进行保护,实现跨越施工。
② 传统跨越方案,一般需打设拉线,受外界地形因素及高度影响,而索道跨越拉线打设在跨越塔的外侧,受外界因素较少。
③ 工作量方面,传统的跨越方案,搭设过程需投入大量的人力、材料、运输工作量,同时对作业场地的损坏,而索道跨越可大大地减少了这方面的开支。
④ 施工工效,二者相比可减少一半以上的施工时间,经济效益可观。
三、方案的探讨:
1、采用常规的毛竹或钢管跨越架跨越施工,我们常以边相最外侧作为放线宽度为基数进行计算跨越架搭设宽度,如按下述方法进行挂线点进行调整,以新建的220千伏,跨越35千伏运行线路,搭设双重双面跨越架,架高度以18米为例:
一般导线放线滑车长度5米,如在平口与横担交接处,挂设钢套或转向滑车,可调节滑车的位置,使导线的放线滑车往塔身侧偏倾2米,两侧就可使跨越宽度减少4米,以跨越架搭设成本按每平方米6元计,跨越架成本可减少4*18*4*6=1728元,这样,每处架成本可降低1576元。
2、目前,索道跨越所采用的承力绳为普通的钢丝绳,与《跨越电力线路架线施工规程》中要求的:跨越不停电线路跨越架,应适当加固并应用绝缘材料的规定有相互抵触之处,为满足规程及安全施工要求,建议此承力索在被跨电力线路上方采用蚕丝绳、高强度尼龙绳或杜邦丝等材料,以满足其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的要求。
四、推广和应用:综上所述,跨越施工方案的设计,应尽可能地多考虑几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综合比较,选择合理的跨越方案。对于索道跨越方案,对于跨越非电力线路(如跨越通航河流、大面积经济作物地带和成批建筑物等)时,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优势,施工方法简单,逐步加以推广和应用,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更新的今天,供电企业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员工,随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安全教育培训是满足员工渴望在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的自身需求,维护员工权益的基础保障。对于个人来说,员工应通过企业提供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将接受和参与安全教育培训作为企业最大的福利,进行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宽,提高安全素质,增强新形势下对企业安全需求的适应能力,维护自己最大的权益。
当前供电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安全教育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单位、班组负责人,对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存在盲区,导致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没有被纳入单位、班组日常工作计划的现象出现,受经济效益、工作进度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显现出员工岗位安全教育培训缺乏的现象。
2.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尚不健全。随着供电企业快速发展和企业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满意度的变化,现有安全培训制度显现出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或标准的缺失,可操作性欠缺,安全教育培训职能交叉加重了基层的负担等方面的问题。
3.安全教育培训覆盖面不足。基层单位、班组受培训能力限制,导致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有名无实,流于形式,造成基层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严重缺失,在不断积累之后造成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偏低。
4.安全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当前,安全培训多以理论讲解为主,由于与现场安全工作实际出现脱节,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之前没有开展前期调研,广泛征求员工对安全教育培训的需求,导致安全教育培训没有真正按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特点把握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拟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使基层单位、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显现出走过场,为了培训而培训,缺乏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
5.安全教育培训评价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目前,供电企业员工安全培训体系建设逐步趋于完善,但培训评价管理体系相对滞后,导致基层单位、班组安全培训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培训质效的考核、认证欠缺规范。
6.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较薄弱。一是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由于长期从事繁忙的现场工作、接触的专业前沿信息较少、时间和精力有限等原因,导致教育理念更新不及时,教育理论知识相对欠缺;二是由于基层单位、专业班组培训员在承担现场培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面对和处理复杂、动态的现场作业工作,导致培训人员投入到培训教学上的时间、精力很难保证;三是一些基层单位将培训人员承担的培训任务划为义务劳动,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培训人员在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受挫,培训效能感下降,从而影响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学质量。
做好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研究
1.企业要健全和完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基础建设。企业在完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的同时,一是在硬件设施的投入和配备等方面要安排专用资金,落实具体部门,建设并完善企业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配置必要的培训设备和设施,深入基层开展培训课题调研,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要求,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二是加强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基层选拔、自主培养,专业人员引进等多种方式,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师资资源的储备,建立能满足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要求的师资队伍,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质效,使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2.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企业安全目标愿景进行有效结合。安全教育培训具有形式和载体多元化的特征,但无论是通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还是通过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始终都要同企业安全发展的安全目标愿景相结合。一是企业要将安全教育培训与员工个人的岗位追求、价值追求相结合。从关心员工各方面利益的角度出发,通过安全教育培训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能够发自内心的真正认识到只有保证了安全,才能得到个人利益,实现个人追求,真正实现“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转变,主动接受安全教育培训,自觉汲取安全知识、提升安全技能。二是安全教育培训要纳入企业的教育培训总体规划中,与专业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培训有机融合,确定专责部门和人员统一管理,形成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避免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使安全教育培训在培训资金、培训时间、培训场所、培训设施、培训质效等方面从组织结构和管理上得到保障。
3.企业要形成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管理流程。安全教育培训的闭环流程包括全面掌握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做好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分析;根据安全教育培训需求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设置培训课程;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等四个方面。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是确定安全教育培训目标、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的基础,是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和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的前提,也是加强培训工作计划性、针对性、可控性和预见性的关键。企业和员工安全技能和素质提升需求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全教育培训部门和基层单位、班组对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的落实情况;二是企业安全水平和缺陷、隐患、事故状况,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水平和“三违”现象发生率;三是员工对岗位新工艺、新设备、新技能的认知状况,应急处置技能和水平。
编制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和设置培训课程,应根据各级安全教育培训体系组织机构实际,结合安全教育培训需求调查制定。计划要做到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可行性和操作性。
安全教育培训实施过程首先是要明确培训要求,科学合理的控制培训进度,着重从员工安全意识的提升、安全知识的完善、安全技能的补缺等方面提高员工整体安全素质。基层的单位和班组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中,可从制度、规范、常态、学用结合等方面出发,采用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竞赛、演讲、论坛、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唤起员工参与安全教育培训积极性;把握好安全理念、安全启迪、事故警示、人机互动等环节,对员工进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培训;结合工作实际和安全实践经历,紧贴本单位和班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开展安全知识和技能学习、讨论分析事故案例等,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安全教育培训质效评价是安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保障,包括评估确定、评估方案制定、评估实施和评估反馈四个步骤。一是利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参培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培训教材、培训进度、培训环境、后勤服务、授课技巧等方面认可程度的评价;二是利用试卷答题、技能实操以及撰写培训心得体会等方式,掌握参培人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安全知识与技能的提升情况;三是通过对参训者行为观察及访谈其主管或同事,评定参训者接受培训后在工作行为上的变化;四是评估培训后带来的组织相关产出的变化效果。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电子线路CAD;教学改革;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陈晓平(1956-),女,福建福州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李长杰(1972-),男,山东淄博人,江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江苏镇江212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江苏大学教学教改项目“电类专业应用性课程案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1JGYB01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38-02
案例教学法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的,最早属于医学领域,后来广泛运用于法学、军事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案例教学法在西方发达国家非常盛行,是一种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和充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一套行之有效且相当规范的操作理论、操作规范和操作模式。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尤其是使用这种方法为社会培养的大量杰出的工商界骄子,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
在我国,案例教学法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列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改革计划,特别是在法学、医学、工商管理类和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教学中运用较多。随着新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新技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革新的迫切要求,案例教学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技术类专业教学所青睐,开始被应用到电气、计算机、机械、建筑等相关领域,尤其在电气化和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当前,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与技能已经成为趋势。以电类专业主要应用性课程之一——“电子线路CAD技术”作为载体,研究如何应用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材建设等多方面的改革与实践。
一、“电子线路CAD技术”课程的特点与现状
“电子线路CAD技术”是电类专业重要的应用性课程之一,其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能够熟练使用某一种或多种电子线路CAD软件,能够按一定的规范进行电路图的绘制,能够完成单面、双面或多层PCB板的设计。该课程授课对象是电类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过电路原理、电子技术课程,具备一定的电学理论和电子元器件基础,并即将学习单片机原理等相关课程,因此他们进行电子线路CAD软件——PROTEL的学习时,不仅仅是照葫芦画瓢式绘制原理图和PCB版,更重要的是利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去体会电子电路设计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引领他们有更多的兴趣进入本专业的学习,为后期参加电子设计实践或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需要从课程教学模式入手,将案例教学法理念切实贯穿到教学内容、课程教材、教学实施、教学资源等诸多方面。
从教学内容和课程教材方面看,目前有关PROTEL软件的书籍有很多,但是绝大多数相关书籍往往按照软件菜单命令的顺序讲解,只注重讲授PROTEL软件的各个菜单的功能,其选择的设计实例往往是软件本身提供的Demo中的例子,与学生所学的电学理论实际脱离,少数书籍采用的案例与课程衔接不够紧密,存在或者较为复杂,或者较为简单的情况。使用这样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很难形成一条主线,从枯燥的指令中看不清楚与实际应用的联系,缺少学习动力,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教学方式改革的第一步就要进行教材改进与完善。
二、引入案例教学法改进“电子线路CAD技术”教材
教材是课程运行的载体,要引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有效的教学,首先要在教材中引入典型案例,[1]以实例为主导的教材进行引导性的教学,来实现以应用为目的的计算机软件的学习。电子线路CAD技术——PROTEL电路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展特点的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原理图的绘制、PCB板的设计能力,能完成中等复杂程度的PCB板的布局与布线。为此目的就要在充分参阅国内外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立足于“加强基础、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利于教学”的指导思想进行教材内容的选择,[2]将科研成果中的典型案例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去,及时吸取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实践性教材的实用性、通俗性和先进性。通过充分考虑学生的先修课程与后续课程,合理选择实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次序,利用一个具体实例贯穿课程全过程。通过这个实例的操作来讲授介绍有关命令的使用方法,做到以具备工程背景的实例为主线,按照实际CAD设计的步骤,循序渐进地介绍PROTEL的各种编辑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进行PCB设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完成实例练习的基础上,由浅入深地逐步掌握应用PROTEL软件进行电子线路CAD设计的各个环节。
对于初学者来讲,首先要了解CAD软件中的指令的意义及使用方法。为了掌握基础指令含义,可在教材中选择只含有分立元件电路板的章节进行介绍,例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中介绍的一些基本电路,这些电路都具有实际意义,并且主要由电阻、电感、电容、二极管、三极管等管脚比较少的分立元器件组成,这样使初学者在绘制较为简单的电路原理图及印制板图过程中,直观理解和掌握CAD软件中的指令的意义及使用方法。在经过初级电路绘制后,再选择一些包含有多管脚的数字集成电路进行加强训练。根据案例教学法的思路,在教材中引入具有实际工程背景的典型案例,即一个典型的具体电路作为贯穿全书的基础主线,在对典型实例的运用中理解电子线路CAD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技能,达到使学生快速、有效地掌握电子电路PCB的设计与制作目的,有效发挥教材这一知识引导的作用。基于这种思考,在2008年编写并由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电子电路CAD实用技术》一书,教学实践表明,该教材较好地实现了“电子线路CAD技术”课程的引导作用,能够使学生在一周课程设计中快速了解和掌握PROTEL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利用多种渠道完善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实施不仅需要一本好的教材,同时还需要好的教学手段,要引导学生“教中学”、“学中做”、“做中学”。为了让学生有效掌握电子线路CAD技术,可先让他们通过教材上的教学案例掌握电子线路CAD技术的基本语言和基本设计方法,然后再通过一个个具体CAD任务的布置,让学生通过具体CAD案例的设计与实践总结掌握CAD设计技巧,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为了避免因知识点分散造成学生不能系统掌握知识的问题,在每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单元内及单元间的联系,以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如在层次原理图设计学习后,对原理图编辑器工作环境的设置要进行有系统地总结学习,对布线工具栏、画图工具栏及元件的各种操作方法要进行复结。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面对面地引导解决,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就感。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当前课程教学方式来看,应用性课程教学通常采用的是在实验室由教师统一要求下进行的归一化培训的单一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创造能力的培养,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归一化培训的单一教学手段,就要开拓实验室教学之外的教学形式。其中一种方法就是与企业合作,鼓励学生走到企业参与技术实践,了解产业的最新发展,将企业项目引入到自身的课程设计中,形成既有鲜明个性特色又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的设计结果,让理论与实际真正结合起来;或者请与学校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的课程指导以及典型案例方案的确定,让包含有实际意义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直接进入学生的课堂中,使学生明白学习这种技术的实用性与趣味性,使电子线路CAD技术与企业中最新技术应用状况接轨,在课程的教学中体现现代CAD技术的发展趋势。
再有一种方法就是建立基于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资源库与支撑网站,让学生通过网络这种信息量广泛、方便使用的第二课堂进行学习,加强和提升电子线路CAD技术的掌握,从而熟练使用某一种或多种电子线路CAD软件,能够按规范完成电路图的绘制,实现单面、双面、或多层PCB板的设计,达到符合将来从事的专业工作的需求。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能够有力促进培养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3]这项活动在各个高校已逐渐被重视。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他们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却很大。电子设计竞赛离不开电子线路CAD技术,因此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都有自身的实践体会,由此可利用这些优秀学生在班级的影响力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初学的学生看到自己同学做出的实物,产生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理性地深入学习,对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学习更扎实;反过来也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步入良性循环的学习过程。通过优秀学生的以少带多、以强带弱的促进作用,极大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其学习潜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四、结论
以我校“电子线路CAD技术”课程为研究对象,以案例教学法应用为主线,从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及支撑网站等多角度入手,研究如何建立一种基于案例教学法的高校电类专业应用性课程实施新模式。为了提高学生电子线路板设计能力,将典型产品案例、实际研发项目及学生创新项目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基于实际工作过程构建一种新的教学过程,采用案例教学法,恰当地在各教学环节中融入规范实际生产过程,将“电子线路CAD技术”课程建设成为集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培训和孕育学生创新成果的教学平台,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与实际应用能力。近几年来,我校培养的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多人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一等奖等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电子线路CAD技术”课程所打下的良好基础是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1]和卫星,李长杰,汪少华.电子电路CAD实用技术[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安全教育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必要手段。建立具有广泛认同性的安全文化需要具备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健全的安全保障机制及持续的安全教育等必备条件。其中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是员工共同遵守和服从的行为准则,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准绳;安全保障机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事故,兼具监督检查和违章考核等职能,是实现安全生产良性循环的保障手段;安全教育则在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安全技能、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等方面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员工能够树立起牢固的主观防范安全风险的意识,同时具备预防、发现、处置安全隐患的能力,是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重要执行环节。
二、当前企业安全教育面临的问题
安全教育形式僵化。电力企业制定的安全规程为生产工作提供了完备的安全组织和技术保障。安全规程具有约束行为的性质,难免枯燥乏味,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不注重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只是一味地下发各类学习文件,就会使安全教育流于形式、陷入僵化。随着时间的积累,员工会从思想上由主动学习退化为被动接受,安全教育就背离了传播安全理念的初衷。因此,如何让安全规章文件宣贯、事故通报的学习形式不再单一,员工安全素质通过灵活的安全教育能够得到相应提高,安全条例能够正确地应用到生产工作中举一反三,是企业安全教育需要努力的方向。安全教育指向不明。当前电力企业检验安全教育质量的方法主要是填写答卷,虽然此举是考察员工安全知识储备是否符合工作要求的有效方法,但填写答卷只能反映出员工对书本知识的熟悉程度,而不能体现对安全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到安全教育的目的一方面是教授员工安全知识,另一方面是增强员工安全技能和制度执行力。如何使员工通过对安全教育知识的掌握渗透到每项工作中,以何种形式在教育效果上求实,是安全教育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安全教育对象不清。安全教育应与企业人员结构组成相适应。随着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企业员工的构成日趋多样化、年轻化,全民职工和劳务派遣职工并存。青年职工的思维方式与老一辈职工有较大差异,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反映到工作中的表现是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变能力较差,技术素质和安全素质亟待提高;劳务派遣职工的特点是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教育应充分考虑人的思想意识、业务素质不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不尽相同,在进行全员安全培训的同时,也应针对人员结构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工作,基于上述问题,企业加强安全教育将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工作。
三、完善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对策
1.营造从上至下的安全氛围,培养安全意识牢固的员工
大兴供电公司以激励员工发掘自我教育的潜力为目标,在每周定期举行的安全日活动上,员工针对违章行为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研究违章原因并提出预防违章的方法。如公司变电工区员工站上讲台对重大安全事故进行分析讲解,并结合检修、试验等生产现场实际情况,在图板上画图讲解工作中的危险点;围绕本职工作讲述容易在身边发生的违章操作,并以提问回答的互动模式,调动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让员工对规章制度和事故案例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员工不再将自己置身于听众角色,而是站在讲台上宣讲,促使员工认真看待违章行为,对照查找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安全行为,举一反三,联系实际找差距,特别是在安全意识、安全责任方面找差距,构筑起员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安全协作环境。如果引导得当、组织得法,上述教育形式将是营造安全氛围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方法。同时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安全征文、问题征答、警句征集等活动,员工反响强烈。公司首页设置专题板块,专人执笔负责,其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生动实际的安全教育,增强员工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将安全传播深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营造出良好的安全氛围。
2.创新安全教育形式,培养安全知识扎实的员工
为保障安全教育效果,首先应根据企业人事组织安排,分阶段、分层次的制定出年度计划和实施细则。既要统筹安排如安全大讲堂、安全规程考试等全员性质的安全活动,又要有符合实际专业特点的专项安全培训。既要有共性的教育内容,又要有分层次、分工作、因人而异的教育重点,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要求。其次进一步明确自身岗位职责,在作业中正确履行安全责任,熟练使用安全工器具,通过不断的实践提高自己的安全能力,避免由于责任落实不到位造成人为安全隐患。为锻炼员工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能力,公司建有实训基地,基地内设有高低压配电设备实操教室、10千伏配电线路及电缆架设训练场地等教学设施,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基地设施能够适应公司涉及业务的培训内容和形式,为员工培养安全技能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3.完善企业安全考核激励体系,培养安全责任感较强的员工
关键词:伏安法;电阻;课堂实录
高考中对于电学实验的考查往往是设计性实验,题型灵活多变,复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这类题目难度较大,突破这类问题的关键点是对于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因为绝大多数的设计实验都是围绕测电阻展开的,扎实的做好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原理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实录
活动一 引入
教师:投影伏安法测电阻在近五年高考中的命题情况,请同学们观看投影.(投影略)
学生:观看统计结果,发现伏安法测电阻在高考中考查频繁,引起重视,进入课堂学习.
教师:电学实验是高考必考内容,伏安法测电阻是电学实验命题的热点,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节课就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复习伏安法测电阻的相关知识.
活动二 电流表的内、外接分析
教师:伏安法测电阻分为电流表内接法和外接法,请同学们结合例题,完成表格.
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填写表格.
(1)直观判断法――口诀法
例题1 待测电阻约1Ω,电流表A量程0.3A,内阻约Ω,电压表V量程3.0V,内阻约3kΩ
学生:外接法,测量误差来源为电压表分流,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教师:小电阻,外接法,测量值偏小.记忆口诀为“小外小”.
例题2 待测电阻约1kΩ ,电流表A量程mA,内阻约0.0Ω,电压表V量程V,内阻约kΩ
学生:内接法,测量误差来源为电流表分压,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教师:大电阻,内接法,测量值偏大.记忆口诀为“大内大”.
(2)计算法
例题3 待测电阻约3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3kΩ,电流表A的茸柙20Ω
学生:通过计算总结规律,判断出用内接法测量误差会小一些.
教师:用待测电阻Rx与临界值RARV做比较,Rx大于临界值采用内接法,小于临界值采用外接法.
(3)试触法
例题4 如图1所示,测未知电阻R的阻值,先将接头P接在a点,然后接b点,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则P应接到________点误差较小.
学生: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应该接a.
教师:当待测电阻阻值未知时,采用试触法,分析系统误差.若电压表示数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压不可忽略,待测电阻阻值较小,选用外接法,系统误差小;同理分析,电流表示数变化明显则选用内接法.
例题 待测电阻约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为0.12Ω,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例题6 待测电阻约30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V量程1V,内阻为10kΩ
学生:例题选用电流表内接法,例题6选用电流表外接法.
教师:若电流表或者电压表的内阻已知,通过分析可以知道采用合适接法,减小测量时的系统误差.电流表内阻已知:内接法;电压表内阻已知:外接法.
巩固练习 (2014年新课标Ⅱ卷)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待测电阻Rx约为200Ω,电压表V的内阻约为2kΩ,电流表A的内阻约为10Ω,测量电路中电流表的连接方式如图2(a)或(b)所示,结果由公式Rx=U/I计算得出,式中U与I分别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若将图(a)和(b)中电路图测得的电阻值分别记为Rx1和Rx2,则________(填“Rx1”或“Rx2”)更接近待测电阻的真实值,且测量值Rx1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测量值Rx2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实值.
学生:独立完成,巩固学习成果,学以致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的考查.
活动三 伏安法测电阻的变式
拓展提升1 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100Ω,提供如下器材:电流表A1(量程40mA、内阻r1=10Ω),电流表A2(量程100mA、内阻r2 约为3Ω),定值电阻R0(阻值为100Ω).要求实验原理中没有系统误差,电表读数不得小于其量程的1/2,请画出测量电阻Rx的电路图.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体会伏安法的变式考查.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作答.电表内阻已知,电压表和电流表角色可以互换.而且本题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对考生能力要求较高.试题比较开放,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
拓展提升2 测量实际电流表内阻,给定器材如下:待测电流表G1量程mA,内阻约300Ω,电流表G2量程10mA,内阻约100Ω,定值电阻R1=300Ω,定值电阻R2=10Ω.请设计测量G1内阻的测量电路,要求所用器材尽量少,并标出所选器材的相应字母代号.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总结规律,归纳提升.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作答.定值电阻起到电压表V的作用,很多题目中电流表或电压表不符合要求,有的题目中甚至没有某个电表,需要我们自己构建出符合要求的电表,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拓展提升3 要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提供的器材有:待测电压表V1量程为2V,内阻约2k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0.1Ω,电压表V2量程V,内阻约为kΩ,定值电阻R1=30Ω,定值电阻R2= 3kΩ.请选择必要的器材,要求所用器材尽量少,设计一个测量电压表V1的内阻RV的测量电路.
学生:思考,讨论,作答.
教师:分析出电流表不符合要求是本题成功的关键之一,定值电阻起到电流表A的作用.
师生总结:以上拓展提升的题目的本质方法――伏安法.
活动四 课堂小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教师:考纲要求的电学实验中的“测金属丝的电阻率”、“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均应用伏安法,而且考题灵活,变式多样,对考生的应变能力要求非常高,希望大家对伏安法测电阻的知识引起足够重视.
教学设计说明
《伏安法测电阻》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高考试题及其变式题目为引领展开知识点的复习,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了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和思路点拨.选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既有考查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习题,又有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避免思维定式.
教学后记与反思
【关键词】1000 kV特高压;跳线;交流输电线路;实验工程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交流特高压是指额定电压比750 kV更高一级的交流输电网络,主要试用于长距离,大容量输电。我国从1996年就开展了特高压研究工作,并且在武汉高压研究所建成了200m长特高压试验线段,研制了特高压试验变压器,开展了相关的试验研究工作,但在工程应用和实物试验方面落后于俄罗斯,日本,美国等国。5月28日,在我国第一个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基地武汉凤凰山基地,湖北省输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人员在90米高塔上安装铝管式和笼式两种新型跳线进行对比试验。
二、跳线的安装施工
1、绝缘子串安装
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定绝缘子串的联板和所有的串连在一起吊;2次吊装是指耐张串的内侧2联和与固定联板连在一起的外侧2联分2次起吊安装;3次吊装是将4联耐张串的内侧2联,外侧2联、2联固定联板分3次起吊安装。
2、跳线装置安装步骤
1 000 kV跳线装置采用了铝管装配式,跳线全长约30m,质量为2t。跳线装置的安装分3步进行:用钢丝绳从地线横担 下起吊跳线装置的铝管体架和跳线支撑杆,用小钢绳从导线横担上拉近起吊的铝管体架;进行跳线和跳线间隔器的安装;(3)调整跳线的弛度,控制在750 mm以下。
3、螺旋条的安装办法
为在不增大电晕噪声的条件下防止风噪声,从改善对环境的影响,1 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采取了2种办法:(1)用4根螺旋线双双在导体上对角密绕;(2)导体直接绞制成截面如导体绕有螺旋条状。螺旋条的安装对导线来说安装4根,每根为1组,2组对角紧密缠绕,且一组右捻,另一组左捻,成交互状。地线螺旋条可用1根缠绕。
三、跳线形式和控制要点
在“晋东南一南阳一荆门”这样一个特高压交流试验性的示范工程之中,刚性跳线是运用了铝管式跳线和鼠笼式跳线这样2种不同形式。这个线路的第1O标段的刚性跳线,是按照它的不同的结构形式化分而为TG1、TG2、TG3、TG4 这样4种形式的。在这之中,TG1是附带有爬梯铝管式的跳线,TG2是附带有绝缘子串铝管式的跳线,TG3是附带有爬梯鼠笼式的跳线,TG4是附带有绝缘子串鼠笼式的跳线。
在对铝管式跳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之中,其最重要的控制导体(囊括铝管、导线和金具等等)和铁塔的电气距离和铝管的水平以及在铝管中部的上拱和下陷还有铝管的两端导线的美外部观感;在对鼠笼式跳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之中,除了控制导体(包括铝管、导线和金具等等)和铁塔的电气距离之外,还特别需要控制间
隔棒的偏移、导线所拥有的平整和美观。在对TG1跳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之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控制每相跳线的大、小号之中的侧爬梯的长度,需要调整爬梯的长短,这样就能够控制铝管母线的平直、铝管以及铁塔存在的电气距离;在对TG2跳线进行安装的过程之中,最重要的是需要控制绝缘子端部U形挂环和钢管挂点之上不同的连接孔来调节硬跳线的平衡;TG3跳线的无跳线绝缘子,通过铝笼式的骨架节点处的爬梯将其悬挂在耐张串二连板上;TG4是通过向上引出跳线来对软导线笼式结构进行串绕,运用多节的钢管然后再用法兰来进行连接,与铝管式刚性跳线相比则是降少了和导线之间的连接点。
四、跳线安装所具有的质量要求
1、因为钢性跳线的铝管母线是比较长的,所以为了不在运输和装卸的时候出现碰撞变形和磨损的情况就必须要将原包装运送到现场之后再进行拆除。LGJ-500/35的引流线使用的是没有经过牵引的导线做的,是将麻袋片等包缠好以后再进行成盘的运输,安装的时候弯曲的方向应该要和原来弯曲的方向是一样的,在装运和安装的过程之中一定要避免那些硬弯磨损,这样才有利于外形保持美观。在压接跳线管之前应该把导线进行梳理,并且要在地上模拟跳线被悬挂时候的形状,并且将转好的引流板进行压接。
2、对刚性跳线进行安装的时候要尽量的使其处在平直或者是水平的状态之上,软跳线的弧垂的设计给出的是参考值,所以在施工的时候一定要思考到自然美观;跳线安装的工艺要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交流建设分公司下发的架线工艺统一的要求来展开执行,跳线串需要按照悬垂串来执行;DB调整版在最开始进行安装的时候一定要使用中间的小孔,也能够按照现场所需要的来进行调节。
3、在刚性跳线的端部是有3处安装位置的,安装孔所处的位置是起着微调的作用的,这样便可以让刚性跳线的工艺更加美观和平直,在最开始安装的时候一定要用中间的安装位置来进行安装,也可以按照所需要的要求来进行压接。
五、1000kv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特殊性
为了达到使线路电抗降低的目的,为了使输电的线路表面的电晕损失降低,为了使输送的能力得到提高,1000 kV的特高压线路运用了具有八分裂的导线。与此同时,以求达到增加绝缘的力量,使100 kV的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空间结构要远远地超过500kv的输电系统所具有的空间结构,由此便可以让100 kV的特高压的输电线路所分布的电容与500 kV的输电线路相比较有较大的增高。在一定的电压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出1000 kV和500 kV之间所具有的输电线路分布的电容电流值及其和输电线路自然功率之间的比值。在一定的电压的条件下,大约每100公里的1000 kV的特高压输电线路所具有的充电电流是500 kV的输电线路所具有的的充电电流的三倍之多。
1000 kV特高压输电线路出现故障情况的时候,暂态故障分量可以主要的是由线路分布的电容和线路并联的电抗器并联而进行谐振所引起的。因为故障发生的位置是变化着的,所以相应的暂态故障分量所进行的频率也会产生变化的情况。我们通过分析和进行的模拟实验可以看到这样的暂态故障分量的频率在最低的时候是可以达到86HZ的。这是因为在母线发生故障的时候,另外一端的工频故障的电流会非常的小,所以这样的情况常常是暂态故障分量所占据的比例是相对来说最大的,像这样的有着高比例的分次谐波暂态故障分量会接连不断的对继电保护发挥一些相对较严重的影响。假如在保护的原理上不能够正确的反应这种分量,那么就必定要运用硬软件的措施来对它展开比较可靠的滤除。
六、结束语:
特高压输电线路金具中,跳线金具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跳线金具的机械和电气性能直接影响到线路的安全运行。1000千伏交流示范工程研制采用了新型的铝管式刚性跳线,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刚性跳线设计和研制水平。 开展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同塔双回耐张塔跳线及金具设计、试制、试挂试验专题的研究,将带动国内相关科研、设计部门以及制造、建设等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电力及相关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综合竞争实力,提升工程建设质量水准,为把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力工程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舒印彪,刘泽洪,袁骏,等.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输电论
证工作综述[J].电网技术,2006,30(5):1-8.
[2] 舒印彪,刘泽洪,高理迎,等.±800 kV 6 400MW 特高压直流输
电工程设计[J].电网技术,2006,30(1):1-8.
[3] 齐旭,曾德文,史大军,等.特高压直流输电对系统安全稳定影
响研究[J].电网技术,2006,30(2):1-6.
Abstract: Liudian interchange connects Daijiashan—Huangpi Highway and North Hankou Road. The original interchange structure can not meet the increasing traffic demand. So it is urgent to be reconstructe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unction and type of interchange program, and states the design and selection of interchange reconstruction.
关键词: 互通立交;改造;方案研究
Key words: interchange;reconstruction;research on program
中图分类号:U44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085-02
作者简介:李尚松(1970-),男,湖北咸宁人,高工,研究方向为公路工程(路线)。
0 引言
刘店互通位于武汉市黄陂区境内,是岱黄高速公路与汉口北大道相交的枢纽式立交,东侧为汉口北市场群,西侧为盘龙城开发区,而此地规划建立明珠新城。本互通介于武汉市三环线和四环线之间,承载着进出汉口北及武汉城市圈北部的交通量。随着汉孝高速机场北连接线及汉口北物流枢纽基地相继建成,黄陂南部交通量增长迅速。该互通现状为半苜蓿叶简易型互通,平纵指标低,且在汉口北大道上设置为平交,交织长度过短,交通组织混乱,事故时有发生,难以与“汉口北”交通枢纽的道路路网功能相匹配,难以与该区域内如火如荼的开发和建设带来迅猛增长的交通量相匹配,严重阻碍了汉口北物流枢纽基地的建设步伐,该互通的改造刻不容缓。
1 建设场地条件
岱黄高速为武汉市出口公路之一,起于武汉岱家山三金潭府河堤,止于黄陂城郊,为双向六车道全封闭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km/h,全长约24.6km;汉口北大道下穿岱黄高速,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60km/h,全长约13.9km。
刘店互通现状为一简易半苜宿叶互通(如右图),交织冲突点多,平面指标低,线形较差;匝道路基宽度较窄;互通区域内交通量较大,重车较多,部分路面损坏严重;另外汉口北大道两侧街道化严重,人、车混行,抢道、占道现象比较突出,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局部路段经常堵塞。
2 交通量分析与技术标准确定
2.1 交通量分析 在进行立体交叉方案设计前,需先预测各方向的交通流量,刘店互通各特征年的交通量预测结果如图2。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的适应交通量为4.5万~8万辆;设计速度60km/h、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的适应交通量为2.5万~5.5万辆。从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可知,远景2033年岱黄高速刘店互通以北和以南段道路断面交通量分别为50015和69824veh/d,在其适应范围之内,其单向小时交通量为3561pcu/h,相应饱和度为0.56,达到二级(v/c=0.67)以上服务水平;远景2033年汉口北大道断面交通量为31114veh/d,在其适应范围之内,其单向小时交通量为1587pcu/h,相应饱和度为0.33,达到二级(v/c=0.56)以上服务水平。因此岱黄高速与汉口北大道现有技术标准与交通发展是匹配的。
根据方向不均匀系数以及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本项目部分特征年各匝道转弯单向交通量见表1。
互通主线和被交路设计速度分别为100km/h和60km/h,匝道设计速度宜低于其设计速度,综合考虑推荐匝道设计速度取40km/h。根据表1可知,在8条转向匝道中,汉口与滠口方向转向交通量最大,由于岱黄高速2026年1月停止收费,所以流量有些突变,其中2025年转向交通量最大:汉口至滠口方向右转1149pcu/h、滠口至汉口方向左转1060pcu/h。其远景预测交通量已接近匝道设计通行能力(1200pcu/h),考虑到远期改扩建难度较大,故建议此两方向采用双车道匝道,其它采用单车道匝道。
2.2 技术标准的确定 综合上述分析,根据本项目功能、作用、性质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规定,结合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具体要求,充分考虑项目沿线实际特点,确定本项目改造设计的技术思路:现有互通主线和被交路技术标准保持不变,即设计速度100km/h、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与设计速度60km/h、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兼城市主干道;新建8个匝道,设计速度40km/h,汉口至滠口方向右转、滠口至汉口方向左转采用双车道匝道,其它均采用单车道匝道。
3 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案
3.1 设计原则 本项目地处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刘店村,互通东侧为汉口北专业市场群,西侧为盘龙城经济开发区,沿线商业、地产开发发展迅速。根据武汉盘龙新城规划,未来盘龙开发区将对刘店老城区进行改造建设,打造成一个新型的聚集“商业、住居、休闲、娱乐、文化、运动、购物”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成为“服务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为此,黄陂区委、区政府提出在互通内设置下沉式广场进行商业开发,结合互通周边商业开发,从而推动整个黄陂南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因此设计时考虑的原则为:重点考虑互通改造与下沉式广场以及周边区域商业开发的协调性,既能满足区域交通功能,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综合规划、当地人文、地理文化,采用景观设计方案,尽量减少对原始地形地貌的破坏,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要满足区域内各转向交通量的需求,同时应考虑区间内商业开发形成规模后的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由于互通设置后的出行不便等问题,方案确定时需要有机协调地解决该矛盾,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也需要提供便利的出行条件促进商业开发。
3.2 设计方案 该互通主线为岱黄高速公路,被交路汉口北大道为公路一级兼城市主干道,基于上述设计原则和场地建设条件,结合行车需要及本项目投资情况,经与业主多次沟通,从众多方案中选出两个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
3.2.1 方案一为三层环形立交 该方案岱黄高速公路及汉口北大道设置高架桥保证直行车辆快速便捷的通行,汉口北大道上跨环形匝道,岱黄高速跨越汉口北大道;以交叉点为圆心,在地面上采用半径92米的环形匝道用于转向交通的组织,其匝道为单向三车道,宽度为14.25米;从主线各方向设置8条匝道与环形匝道相连,通过环形匝道满足各转向交通的需求。环形匝道内设置半径60米的下沉广场,并设置四处下穿通道使和地下空间连通,广场周边进行商业开发。整个互通区内设置辅道穿越岱黄公路及汉口北大道,并与周边的辅道及非机动车道等连接,保证各个象限辅道贯通,以促进商业开发。
该方案优点是:工程规模较小、造价省;保证主线直行车辆通行顺畅,对主线行车干扰相对较小;环形交叉位于广场外侧,对下沉广场干扰较小;对互通区分隔较小,有利于满足远期发展需求;施工组织较为简单。
该方案缺点是:环形匝道存在多处交织点,左转弯方向绕行较远;岱黄改造长度较长,施工协调难度大。
3.2.2 方案二为全苜蓿叶立交 如右图,该方案为全苜蓿叶型互通,汉口北大道上跨下沉广场,岱黄高速上跨汉口北大道。考虑到岱黄高速交通量较大,且运行速度相对较高,为保证主线车辆的畅通,在两侧设置整体式集散车道,环形匝道接入集散车道,从而使车辆交织在集散车道上完成。在4个环形匝道内侧设置半径为100米的下沉广场,并设置4处下穿通道使和地下空间连通,广场周边进行商业开发。整个互通区内设置辅道并穿越岱黄公路及汉口北大道,并与周边的辅道及非机动车道等连接,保证各个象限辅道贯通,以促进商业开发。
该方案优点是:交通组织形式简洁明了,绕行距离短;下沉广场与互通融为一体,造型美观,寓意优美。
该方案缺点是:整体规模较大,造价高;左转弯匝道线形指标低,行车舒适性差;主线桥交织长度较短,在交通量大的情况下,行车不顺畅;4个苜蓿叶型匝道为桥,桩基较多,对下层广场的开发建设影响较大;互通中央区域尾气聚集,对下沉广场环境不利;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较为复杂,施工期间对主线行车干扰较大。
4 方案比较
两个互通立交的方案比较如下表2。
两个方案相比较:从工程投资上,方案一较低;从交通功能上,方案二对主线交通流量干扰较大;从景观性上,方案一有较好的体现;从占地环保上,方案二占地多,对环境影响较大;从规划的适应性上,方案一优势明显。经综合比较分析,初步推荐方案一,并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深入比较。
5 结语
在现有互通立交上进行改造设计相对于新建项目,其难度更大,所涉及的影响因素更多,方案更复杂。岱黄高速公路刘店互通立交的改造受既有高速公路和枢纽互通各匝道的限制,同时需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枢纽功能、社会影响、景观环保及区域交通影响等多种因素,还要结合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就要求我们设计者在类似项目设计过程中,不只局限于工程项目技术经济指标的选取,还要从多方面综合分析,集思广益、优中选优,力求做到安全至上、标准适当、实施可行,从而实现工程项目与人和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