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海洋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洋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海洋教育论文

第1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文化软实力也正是海内外华人能保持相互认同的传统源流和民族文化。在海外,华人华侨通过教中文学中文,传承传统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及其价值理念,华文教育成为文化媒介。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汉语热”、“中华文化热”在全世界范围内持续升温,近年来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对华文教育给予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华侨华人社会也较以往任何时期更加关心、关注华文教育的发展,对华文教育的内在需求也较以往更加迫切,不仅只限于汉语言的学习,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也提出多层次的需求。中国音乐海外教育应运而生,在海外,华人自豪地称之为“华乐”或“国乐”。

一、为什么要培养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

华文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出生在海外的华裔青少年。虽然这些土生华裔对中文有着本能且朴素的心理认同,但是由于中文学习在旅居国属于非主流教育,而且缺少相应的语言和社会环境,使得他们的中文学习动力明显不足。而传统音乐和民族歌谣的传唱,不仅能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加速完成语言的识记,还能多途径地提示文字的再现,在提升华裔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兴趣”方面,中国音乐海外教育无疑显得更有亲和力。而目前海外华乐教师后继乏人,致使许多华校无法正常开展音乐教学,培养专业的海外音乐教育人才是对华教师资必要且有效的补充,更是对海外华文教育最实质的支持。

音乐具有教化、认知、审美及娱乐的功能。穿越时空,古今中外,无论是中世纪哲学家,还是现代教育者,都不约而同地认识到音乐教化人心,引导价值归属的强大力量。一些海外华裔青少年仍存有“民族认同疲惫”和“不愿作华人”的思想,他们也常因为不能彻底融入旅居国社会而困扰,在完整他们的精神寄托与身份认同方面,华文教育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留根工程”和民族意识的“希望工程”①。音乐语言往往带着本民族的文化烙印,各异的音调诉说着不同民族的性格,中国音乐海外教育能更加清晰地引导受众找到文化的归属和民族的认同。海外华社侨团肯定来自民族母体的培养和输出的渠道,信赖这样的华乐教师能坚持民族品牌和质量保证,中国大陆也必须培养出熟稔本民族文化的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这不仅仅是对海外华人寻根的承诺,更是不可推卸的民族音乐传播义务。

二、培养什么样的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

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是开展海外国乐传播和民族文化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从培养目标来说,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应该有两个层次,基础层次是海外华乐教师,他们可能在海外各类专业或普通院校从事教育工作;更高层次是华乐海外传播的组织者,他们可能进入社会文艺团体、文化机构负责研究、评论或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

在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上,与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有一定的共性,其核心是支撑音乐教育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因素:要有较强的声乐、器乐表演能力和音乐鉴赏及辨别能力,掌握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具备一定的音乐创编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文艺活动和竞赛工作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教育科研能力等。

但是,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的培养又有其鲜明的特色:首先是需要具备一定的华文教育能力,熟悉中华传统习俗和文化常识,掌握汉语言基础教学技能,具有相应的基本理论素养,熟悉祖国侨务政策,对海外华社侨团有一定的了解,能针对他们的需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组织教学活动,开展教育工作;其次是对教学组织能力的要求更高,需要能结合当地华教程度和政治氛围实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包容性和灵活性,能紧密联系本土因素,及时调控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能突出传统型和民族性,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第三,更加重视各种实践环节的锻炼和体验,除了艺术实践和采风观摩外,一般还要求在大学一、二年级就能介入中学音乐教育,毕业实习环节能根据华校侨团实际独立开展音乐教学或海外社团活动组织。

如果说,处于基础层面的海外华乐教师可以看做是针对性强的音乐教育和对外汉语教育的合集,那么,作为高层次华乐海外传播的组织者,就需要更进一步掌握党和国家的文艺方针,对国内国际形势有一定的解说和宣传能力,熟悉海外侨务政策和法规,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海外创业能力。

三、怎样培养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

华侨大学隶属国务院侨办,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该校音乐舞蹈学院各专业皆以海外教育为培养方向。以该校为例,可窥一斑,探索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培养之路。

在核心课程开设上,更加倾向华文教育。该校音乐学海外教育专业除了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器乐、和声基础、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歌曲写作、曲式分析、艺术概论、舞台表演、舞蹈、音乐教育导论、音乐教育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音乐教学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等,还凸显海外教育方向的特色,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开设了中国民族音乐概论(大一)、中国音乐史(大二)、中国传统器乐(大三)、中国戏曲(大三);大一、大二学生必须选修中国乐器,作曲理论课程设置中插入民族和声、民族曲式结构理论的学习;开设了华文教育概论和现代汉语、汉语言教学、中国文化基础知识等课程,支持高年级学生参加教师资格证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鼓励他们参加普通话一级乙等水平测试,以便能同时承担对外汉语教学任务,提升了学生在海外华校的就业竞争力。

在主要实践环节上,更加倾向切合侨情。除了毕业实习、音乐调研与采风观摩、就业指导、毕业设计等,还针对华校和侨团对合唱、民乐的需求,组织主题艺术实践:合唱是一种广受海外华侨喜爱且便于组织的艺术形式,指挥合唱是海外华乐教师最基本的技能,低年级强调合唱与指挥的重要性;高年级则以组建民族乐团、排练民族器乐曲为重要组成。艺术实践成绩作为选拔参加海外实习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师资建设上,更加倾向民族特色。目前学院拥有多名古琴、古筝、琵琶、二胡、竹笛、箫、笙、唢哪等民族器乐教师和民族演唱风格的声乐教师,还聘请了中央音乐学院陈自明教授为学生讲授民族音乐文化课程,引进厦门大学和集美大学的民族器乐教师作为补充,邀请台湾音乐艺术指导林水永参与民族打击乐教学。

在办学调控上,更加倾向海外需求。学院不定期地派团队到东南亚各地调研学习,了解当地华文教育现状和华校侨团的需求。笔者曾经在2010年随团赴马来西亚联系海外实习学校。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历经艰难险阻延续了190多年,创造了华文教育史上的奇迹②。但是,马来西亚全国61所华文独立中学几乎没有一所单独拥有自己的华乐教师,大部分没有正常开设音乐课程,没有统一的音乐教材,各校华乐团的组建规格和训练水平差别较大,多数是为每隔两年的全国华乐团赛事艰难维度。独中和中华小学期待来自中国大陆的音乐学海外教育实习生,有的学校甚至愿意以正式华教师资的薪酬聘请,市场需求极大。学院结合学生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安排和课程设置,以便满足海外需求。

在素质培养规划上,落实海外教育五项技能训练。在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院还构筑了由文化、涉外、教育、领导和专业等五个系列技能组成的“海外教育”技能培养平台。文化技能是针对艺术类学生文化基础较弱的实际情况而设置,由中华经典吟诵、书法国画、现代汉语应用和民风民俗赏析等组成。为提高教学质量,还邀请音乐大家共同打造文化基础课,中央民族乐团吴少雄曾评讲由其作曲的芭蕾舞剧《鹊桥》,古琴家丁承运来校与师生品味古琴操缦文化……落实文化基础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熟知中国音乐的文化背景,让他们在海外教育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涉外技能以华文教育素质要求为参照体系,从大一到大四,分别进行英文应用能力、外交礼仪培训、侨情介绍和华文教育实习等四个层次的培养,英文经典片段诵读赛和周末英语角已经成为品牌活动,由“新加坡华人历史研究备忘录”、“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与我们”等组成的侨情系列讲座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从学生海外实习的反馈来看,涉外技能的系列训练的确提高了他们在海外工作的沟通交流和环境适应能力。教育技能系列围绕师范生基本素质,从说课设计、课件制作到教师资格证书模拟考试和教育实习,紧密配合音乐学专业需求和海外教育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为海外华乐教学质量提供相应保证。领导技能系列主要由施政演讲、团队执行、主持引领等板块构成,旨在培养学生的执行能力、思维能力和人际关系等技能;而音乐专业技能则由声乐、器乐、即兴伴奏和作曲等四个实用板块组成。专业技能和领导能力的结合训练将促进学生更加关注细节,提高执行力。在海外华社侨团,凝聚人心和认同意识和组织各类喜闻乐见的艺术活动是分不开的,而且,赢得侨团支持,争取展示机会才能获得载体不断强化主流价值理念和民族归属感。学院希望每一名中国音乐海外教育者不仅能胜任海外华乐教师的岗位,还能成为彰显文化软实力的践行者,成为民族文化的传播大使。

2011年该校送出的第一届毕业生中超过50%的学生曾应邀赴马来西亚的10所独立中学或澳门的5所中学参与教学实习,期间还参加了当地乡亲社团的系列活动,举办了实习汇报演出,得到了各中学及当地社团的肯定。有10名应届毕业生报名国家汉办的志愿者选拔,在国家汉办的选派或海外侨团的支持下,他们前往泰国、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地从事华乐推广:马骋在泰国曼谷的吉拉达学校孔子课堂从事音乐教学,参加工作第三个月就得到泰皇室的召见,被当地华社视为教学骨干送到中国北京集训,还受邀到普吉等地参加教学采风活动;曹子靖到菲律宾描东岸及时小学任教,除了本校的音乐教学之外,也常参加本州附近大学的系列活动,包括在马来西亚独中任教的其他校友,都得到了当地华校和侨团的欢迎和好评。

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通过对海外教育专业学生开展通识教育,拓展五项技能,主动融入华文教育范畴,打造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他们对海外教育的感性认识,提升他们的海外就业竞争力,正是为培育合格的中国音乐海外教育人才保驾护航。

①《北京晨报》,2008年9月2日第1版。

第2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信息素养;培养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Wu Lina

【Abstract】"Ordinary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standard" propos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urriculum is to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students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to make the students have access to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capacity of teaching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information literacy,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support for lifelong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study, work and life.

【Key words】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cultivatio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社会公民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学校教育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也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深入学习、研究、理解信息素养的含义,用多种学习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实践中探讨有利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需要思考的。

一、信息素养的涵义

信息素养内涵十分广泛,笔者认为,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育中,信息素养主要由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部分构成。其中,信息意识是信息能力的基础和前提,并渗透到信息能力的全过程,信息能力是信息素养的核心和基本内容。信息道德则为信息行为提供良好的规范保障,它关系到信息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信息意识是对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的自觉程度。良好的信息意识有助于养成积极关注信息的良好习惯,注意搜集、学习和研究有关的信息,并能在解决问题时实现对信息的有效借助。

信息能力是指运用信息知识、技术和工具解决信息问题的能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能熟练利用信息检索工具高效获取信息;能根据所需解决的问题对信息进行分析、研究、整合并在必要时将形成的信息产品进行有效传递;能实现信息与专业的有机结合,善于独立学习,开拓思维并能在信息综合与利用中产生新的启迪。

信息道德是指个体的信息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伦理规范,不得危害社会或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总结,本人认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

(一) 教学设计中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体现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在进行教学设计中,应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融入真实问题的解决中。随着时代的发展,着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通讯能力等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使用Internet的电子邮件功能等,长此以往,学生的信息意识就会逐渐增强,信息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二) 讲授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重视的是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概念,而忽视对学生思考技能的培养。学生只有掌握了思考技能,才可能独立地思考、主动提出问题、主动为问题寻求答案,而不必时时依靠教师的帮助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思考问题应该具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一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独立地寻求问题的答案。信息素养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对一个问题能提出多种解决办法的能力,不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他们的发散思维。二是学习的能力。在掌握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身的各方面能力,主动为自己提出问题,而后独立地解决问题,能在信息海洋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东西,从而跟上时展的步伐。三是创新思维的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从创新学习环境、创新学习方法、创新学习情境等方面入手。

(三) 实际教学中学生信息道德的培养。网络化的信息海洋把全世界各地的计算机都连在一起,它就能容纳所有国家、机构或个人的观点,所以,在这个海洋中既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也有许多不利信息。因此,信息时代的信息素养教育必须强调对学习者责任心、自尊心、社会责任感、自我管理、诚实等品质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是信息素养培养的一个阵地,影响学生信息素养的其他方面,如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等,本论文并未涉及。另外,现代教育观念倡导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那么,教师如何设置分层次教学、如何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这些将是今后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美国图书馆协会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报告》

[2] Lenox, Mary F. 和Michael L. Walker:《教育过程中的信息素养》,《教育论坛》,57(2):312-324;《信息素养:未来的挑战》,《信息和图书馆研究国际杂志》 ;

第3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一、通识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知识沟通和能力培养

历次参与辩论赛的高校参赛队伍中,有医学、海洋等专业方向非常强的院校,也有以师范类为代表的人文社科类院校。不同院校自身的发展定位直接影响到选手的知识结构。例如在最近一场有关廉政建设话题的辩论中,师范院校的选手在例证方面就很擅于旁征博引,从尧舜德治到明清酷刑,从孔融让梨的故事到《清实录・世祖实录》里的祖训,诸多事例名言信手拈来,频频赢得观众的掌声。而对手是海洋科学方向的院校,辩手在总体上擅长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比如在概念界定上下功夫,在辩题要素之间的关系上寻找突破口,更多阐述抽象的道理。这两支队伍显得性格鲜明、特色突出,各有各的精彩。观众们似乎更倾向接受师范院校选手的形象说理,面对大量丰富的实例,抽象说理只能做到招架而已。而这场辩论赛的结果却是海洋科学专业的院校取胜。除开辩论技巧的因素不谈,就知识结构及其对听众的影响方面来看,师范院校的选手在解析和处理辩题的时候出现了明显的概念和逻辑上的偏执,被对方准确地抓住了这一点,因此影响了评判的结果。

从辩论过程来看,信息的快速沟通与整合直接影响到人的表达能力。人文社科与自然领域之间的知识整合水平尤其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反应能力。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言:“今日而言学问,不能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三大部门:曰通识者,亦曰学子对此三大部门,均有相当准备而已,分而言之,则对每门有充分之了解,合而言之,则于三者之间,能识其会通之所在,而恍然于宇宙之大,品类之多,历史之久,文教之繁,要必有其一以贯之之道,要必有其相为因缘与依倚之理,此则所谓通也。”[1]对照梅先生的论断和辩论场上选手们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大学不同的“术业”划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乃至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深刻的影响。通识教育正是要缩小甚至消除这种影响所带来的不平衡。对于以自然科学为主专业的院校而言,加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科的教育十分必要而且紧迫;而对于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院校则应适当通过增加数理分析等课程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笔者所指导的辩论队成员全部来自大学二年级,按照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这个阶段的学生正是接触综合知识多于专业知识的阶段。但在辩论赛的备战和实战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本专业的内容可以大谈特谈,如要稍作拓展,无话可谈的表现就会十分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我国高校专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太强了。可见以学科间沟通为主的通识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2007年哈佛大学将本科的通识教育教学大纲修订为门类:美学与阐释、文化与信仰、经验与数学推理、伦理推理学、有生命系统的科学、物质世界的科学、世界上的社会、美国与世界。通过覆盖面如此之广的课程体系,除了拓宽学生的基础知识面之外,更希望学生通过对不同领域的涉猎,体验不同的思维视角和方法。学习知识的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于掌握思维的方法。目前,我国高校中属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面背离这一目的的现象不乏其例。最突出的就是在大学前两个年级中设置的政策类公共必修课程。我们参与的一场辩论赛的主题正是围绕党风廉政进行。这一内容对于所有专业的学生来说都是必修的课程,但在辩论备战时无论对政策条文还是社会实例,学生们还是“现学现卖”。此外,我们还发现学生无论在查找资料的途径和方法上,还是在理解、提炼材料的能力上都明显表现出不足。这说明课程的教学既没有告诉学生这门学科的核心意义是什么,更没有显示出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何裨益。传统的考查方式也造成学生习惯于短期的死记硬背。而在哈佛,一个学期精读或速读三五十本书是常态,不读这么多书、不写几篇读书报告就不可能获得学分。此外,通识课程还要以通识的思维来设置,求得与专业课程的协调发展。比如同样是高等数学课程,对于中文、英语等专业学生的教学从教材选取到课时设置都不必参照数学专业的要求,而要以填补知识结构的空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为目的。

二、通识教育应以完善学生的人格精神为根本

参加辩论赛不仅是检验既有知识和能力的好机会,也是一个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综合能力的过程。特别是高级别的辩论赛,完全可以作为队员们挑战极限、超越自我的难得机遇。但在最近一次辩论赛的备战过程中,笔者发现曾全力以赴的队员们突然纷纷表示想退出。究其原因,众口一词:时近期末,备战辩论赛的繁重工作与考试复习之间发生了矛盾。他们无一例外地宁愿放弃参加辩论赛的机会,也不愿在期末成绩上损失分毫。

笔者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冲突的问题,而是一个人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跨入社会,如何在多元、复杂、市场化与商业化的社会里做出理性的选择,是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具有的素质。因为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理性思考。高等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在其著名的《大学理念》中提出,“教育却是一个高级的词,它意味着对我们的心智性质的一种作用,意味着一种人格的形成,它是某种个人的和永久的东西,人们谈到它的时候通常会联系到宗教和美德。因此,当我们把知识的传递作为教育来谈论时,我们确实是在说,知识是一种心智的状态。”[2]这一教育目的的实现则需要以通识教育为载体。

通识教育的目标定位直接影响着教育的实施状态。“通识教育的目标即为避免学校课程的过早分化与科系间的壁垒,希望为提供学生‘统整的知识’进而培养‘统整的人格’,亦即培养开朗的胸襟、广阔的视野与人文的器识。”[3]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亨利・罗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也曾明确提出哈佛大学的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有教养的人”:具有清晰有效的思考及写作能力;对宇宙、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方法具有一种判断鉴别的能力;勤于思考伦理道德问题,具有明智的判断力和抉择力;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对于世界各种文化及时代有深刻的认识;在某些知识领域具有较高的成就。[4]这一论断至今还在影响着美国本科教育。长期关注通识教育的香港大学学者甘阳先生也曾说过:通识教育“就是一个人自我超越的问题”[5]。人们在跳出了专业的狭小圈子的同时,更应该学会超越自己已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局限。而通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人类思想和文明的历史、社会的发展历程、各国多元的文化等,从而达到形成超越性人格的目的。正是基于上述的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综合性重点大学都在本科培养方案中强调用通识教育来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并在课程设置上对通识教育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北京大学开展元培计划、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南京大学的匡亚明学院,中山大学的博雅学院等。

与这些重点综合性大学相比较,笔者所在的高校属于地方院校,通识教育还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概念,甚至在师生之间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话题。一直以来开设的公共教育课程主要是国家规定的外语、计算机、体育和“两课”等课程,而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公共性人文课程、通识课程在学校难见踪影。正是由于欠缺这些教育,导致学生难以从更高的层次进行更理性的思考、选择,促使他们考虑问题时往往纯粹是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难以逾越眼前功利的鸿沟。从某种意义上讲,功利性正是专业化教育的核心特征,过度强调实用性、工具性的专业化教育导致了功利思想在校园里无处不在。美国著名的高等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曾任芝加哥大学校长的赫钦斯曾对人类的前途表示担忧,担心如果教育只注意培养“人力”而不注意培养人性,人类只懂得发展科技而不知善用科技,其结果将是相当危险的。“人类在20世纪中,分裂了原子,又脱离了地心引力飞往太空。这是人类自发现美洲新大陆以来最伟大的两项成就。人类也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后代终有一天能了解万物运动的奥秘,进而操纵万物。人类也有理由怀疑,我们的子孙是否能将所获得的知识与力量善加利用呢?”“如果我们能够善用这种知识,人类将进入一个辉煌的太空探险新时代;反之,如将这种知识误用,则会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6]

通识教育重在对全体学生进行普遍性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技术的人的基本社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辩论赛这种综合考查和训练能力的方式以及本市高校组队参赛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大学开展通识教育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针对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通识教育应该以沟通知识、培养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完善人格为出发点和目的,合理利用和消化目前课程的优劣,加大实践性通识教育的内容,避免出现将通识教育理论化、说教化的弊端,促使学生更主动地选择通识教育,达到培养德才兼备、知识广博、个性充分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杨东平主编.大学精神[M].北京:文汇出版社,2003.

[2][英]约翰・亨利・纽曼著.大学的理念[M].高师宁,等译.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3.

[3]陈小红.试论通识教育与大学改革[J].复旦教育论坛,2006.1(23).

[4][美]亨利・罗索夫斯基:美国校园文化――学生・教授・管理[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第4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姓名:张xx

教龄:11年

现任  三   年级  语文教师

内心感言:

作为教师,我总在思量:怎样才能在学生心里种下美德的种子,让他们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

事迹材料:

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

——陈村镇青云小学张海珠老师个人事迹

参加工作以来,张老师始终奋斗在教育教学最前线。因为她深爱着教育事业,所以希望自己有能力让她班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

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需要拼搏。因此,她不仅自己不断地学习提高自己,还不断给学生注入拼搏的勇气,让孩子们明白拼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是应该用一生的力量去做的事。

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需要自信。张老师总是用鼓励的语言,找孩子们的闪光点,鼓励孩子们参加第二课堂,为他们挖掘自信的源泉。在张老师的班里有个叫小群的男孩子,他不认识字,又懒,还很喜欢去捉弄别人。每次课前都能听到关于他的事:"老师,小群又拿我的笔了。""老师,他摸我屁股了。"……每次听到这些,张老师都会批评小群并且耐心教育他,可无论怎样教育都无济于事。后来,张老师安排他扫地,没想到,他居然每天都做得很好。看到这,张老师觉得机会来了,便表扬了小群,没想到他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对班里的事更关心了。

为自己开一朵美丽的花,需要坚持。每当孩子们气馁的时候,张老师总会给他们加油鼓劲,让孩子们为自己的美丽绽放而坚持下去。

张老师就是这样,教孩子们用拼搏,用自信,用坚持为自己盛开一朵美丽的花,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一种明亮的色彩。

姓名:xx

教龄:6年

现任  二  年级   语文   教师

内心感言:

我的学生因为有了我而快乐,我的生命因为有了学生而精彩。倾心关注稚嫩的童心,细心倾听期盼的心声,精心呵护放飞的童真。

事迹材料: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陈村镇青云小学马燕媚老师个人事迹

她始终坚守着一个信念:对工作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对学生要真情实感,富有爱心。正是拥有这个信念,她从未放弃对工作的热爱,尽职尽责,勇于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向着新课标"脊柱、合作、探究"的模式摸索、学习,能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各种设备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大胆承担学校的公开课等活动。

作为班主任,她一直实行科学民主管理,优化管理,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全面调控。每天都坚持抽出时间来和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时做好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就在她刚踏入三尺讲台的第三个年头,班上有个成绩不错的同学,但是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经常不按时交作业,而且有抄袭作业的情况。他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平时,在班级里不怎么和其他同学交流,在老师面前也总是有上句没下句的。于是每天她都换个话题跟学生聊天,经过反复地沟通、了解,不但解决了他抄袭作业的情况,而且发现他慢慢变得乐意和班级同学沟通了,人也变得乐观了许多。

任现职以来,她任教的班级每个月都被评为星级班级;2012学获顺德区第五届小学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大赛陈村镇初赛低年级组一等奖;2013学年获陈村镇小学语文试题设计(二年级)评比一等奖;2013学年获陈村镇小学品德教师教育故事演讲比赛二等奖;2015学年撰写的教学论文《放慢脚步 品读朗读之美》和《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有效训练》均获区三等奖。

姓名:xx

教龄:14年

现任  一   年级    语文     教师

内心感言:

爱是最好的教育,而表达爱的最佳方法是赞赏、鼓励、欢喜和纠正。

事迹材料:

教尺丈量出公平与关爱

——青云小学梁棣华老师个人事迹

梁棣华老师,爱岗敬业,认真履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她能抓住一切机会对孩子们开展感恩教育。如:利于三八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让小朋友做张贺卡送亲人。春游鼓励孩子买份礼物表孝心等。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帮助时,给他人以回报,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她能创设机会让每个孩子能自信的展现自己。小学生,培养自信心尤为重要,如果没有信心,那任何事都不可能成功。她能利用六一文艺表演让全班同学一起上舞台大显身手。

她能努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好习惯就像是我们生命的枝上盛开的一朵美丽的小花,学生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他们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善于微信、QQ等通信方式让家长上存孩子在家帮忙做家务,勤奋学习,关爱家人的视频和图片,其他家长和孩子能取长不短,共同进步。

由于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她任教的班级每个月都被评为星级班级,多篇教育论文和教学论文获省级、区级奖励,多次被评为"陈村镇优秀班主任",2014年被聘为"陈村镇学科中心教研员"……

xxx

教龄:15年

现任 五 年级 数学  教师

内心感言:

对我而言,学生的喜爱是一份珍贵的荣誉,更是永远的激励。好好教书,潜心育人,坚定信念,永不懈怠,这是我的职业追求,更是我的职业使命。我会秉承爱心献给孩子,诚心送给家长,信心留给自己的信念在教育的道路上继续前奔。

事迹材料:

从教16年来,梁绮娟老师始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以校为家,忠于职守。工作上扎扎实实,勤勤恳恳,顾全大局,教学成绩显著。(本文来自于范-文-先-生-网)十几年如一日,视学生如自己的子女,呵护她们的成长,帮助她们成才。表现出一名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深受学生和家长的爱戴。

她觉得教育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作为教师,她觉得着力点就是爱学生。她曾用关怀,让学生泪流满面;她曾用爱心,去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十六年来,她当过班主任,做过数学科科组长。她始终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同时,用爱心去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去演绎师爱、母爱。她的数学课,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她的课,作业最少,她要求学生每天都要做好。有时她把爱心转化为对学生的尊重,有时她把爱心体现在对学生的严,体现在对学生习惯的培养上。她的课,学生没有坐姿不正的,没有不思考的,没有迟到的……她的课,学生爱上!

为了关爱和转变特殊生,梁老师老师与孩子、家长打成一片,通过家校合作,很多特殊生在她细微处的关爱下成了她的知心朋友,她的爱心是真诚、宽容和坦诚,她赢得了所有学生和家长的心。她还因势而导,在学生中把爱心传递。同学们困难之际的相濡以沫,孝敬长辈,尊老爱老。她的班级充满温情,她的学生传递着爱心。课堂中,她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中做到融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实现师生、生生、生本之间的平等对话,她的课因学生个性的张扬而美丽,因教学理念的前卫而精彩。

xxx

教龄:20

现任  五年3班语文教师

内心感言: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是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的名言,激励着肩负神圣使命的我在教育岗位无怨无悔地勤恳耕耘。

事迹材料:

只拣儿童多处行,三尺讲台写春秋

甘爱仪是青云小学的副校长,她热爱教育事业,敬业爱岗,关爱学生,遵循教育规律,敢于创新,致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师生中享有较高的威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甘校长用爱心塑造学生的心灵,用人格魅力去感化学生。她和蔼可亲,总是保持微笑,平易近人,关爱学生,潜移默化地走进孩子的心灵。她通过组织学生开展 "学习争章"、"辩论赛"、"故事会"、"好书推介擂台赛"、"我是小小书法家"、"精彩课本剧"等新颖、形式多样的学科活动,她和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班级掀起了好读书、乐读书的热潮,阅读能手、小作家脱颖而出,刘燕燕同学荣获陈村镇"学法守法"征文大赛第一名。

她的课堂教学特色:有趣、创新、简约、高效,学生们都喜欢上她的课。她知识渊博,她的课堂是活力的给人以启发的课堂,比如:她上完《刷子李》一课,引导学生看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给学生讲《俗世奇人》中《泥人张》的故事,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同学们在捧腹大笑中得到启发。

她是一个风趣幽默的老师,总能不断带给大家快乐,用幽默代替批评,同学走神了,她不会直接点名批评,而会说:"某某小组有个同学喜欢云游四海,他的心估计已经到了America or Canada ,值得庆幸的是,人还在我们的课室。"全班同学大笑,分心的同学马上醒悟过来了。她也会适时表扬和鼓励:送给答题动脑筋的同学——"你的想法最有创意!";赠给朗读投入的学生——"你读得太有感情了!";给积极思维有新意的学生——"你的见解很独特!"给写作进步的同学——"瞧你这枝生花妙笔把校园写得多美呀!""欣赏你的作品,简直就是享受!"……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只拣儿童多处行,三尺讲台写春秋"就是甘爱仪老师的真实写照,她觉得:只要是跟学生在一起上课、学习,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姓名:xxx    教龄:35年      现任四年级(3)班的语文教师

内心感言: 育人之路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事迹材料:

爱生如子,悉心栽培

冯九妹老师一如既往以满怀真诚对待教育事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用良心、爱心对待学生,对待家长。积极协助班主任搞好班务工作,经常同班主任交流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表现的情况,共同研究提出有效的教育方法。

冯老师热爱学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化他们,打开他们心灵之门的钥匙。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生,她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栽培他们,转化他们,因材施教。 有一次,周桂宜的父母对冯老师说:"冯老师,周桂宜身体很弱,动不动就感冒,为了让她少生病,不影响她的学习,我不想让上体育课"面对这样的情况,冯老师没有正面地回答她妈妈的问题。只是说:"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就必须从小德、智、体全面发展,参加体育锻炼一方面可以增强体质,培养良好坚强的意志,提高竞技水平和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调节紧张的学习生活,劳逸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的妈妈终于明白了老师的一片苦心。以后,周桂宜同学在英语、数学、语文、体育、美术、手工制作等比赛中都获得许多奖,还评为镇的"三好学生"成为学校全面发展的学习标兵。

冯老师从教30多年来,工作兢兢业业、积极进取,曾多次被评为镇的"优秀班主任"、"先进德育工作者。

姓名:xx      教龄:27年      现任六年级(4)班的语文教师

内心感言: 为人师表,痛并快乐着。也曾有失落和彷徨,但凭着对事业的热爱,她坚持了下来。她深信:简单的事重复做,你就是专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成就学生,就是成就自己。

事迹材料:

用阅读为生命奠基

每一届学生,她都会精心挑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由浅入深。除此之外,学生们还要背诵唐诗,每个人都要过关。不只是学生读,她还和学生们一起读,饭前、睡醒午觉之后,都是全班雷打不动的阅读时间。再加上每周一次的阅读分享会,大家坐在一起,谈自己阅读的收获、感受以及困惑。阅读经典能纯净孩子的心灵世界,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长此以往,学生们受益非浅。人们发现,她的学生有这样的特点:不怕作文且谈吐不凡。

美国作家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无限广阔的海洋。话虽如此但又有谁能持之以恒呢?在繁重的教学压力下,在纷繁的班级工作中,课外阅读是何其珍贵!学生们离开了学校,走向社会,带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大量的课外阅读打下的精神底色。

遇见最美的自己

在她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最好的,都是夜空最闪亮的星。她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特长,鼓励学生参加学校的第二课堂。班级学生在各项活动的人数多,获区、镇奖励的学生人数率高,看着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而露出的微笑,她也笑了!难怪有学生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是四海为家的蒲公英,离家千里、四处漂泊。在孤独迷茫时,我幸运地遇见了你,也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谢有你,用阅读为生命奠基;感动有你,让我们遇见最好的自己,生命因你而精彩。

附最近的成绩:2016年她撰写的论文《练武强身,习武修心》获广东教学学会二等奖。撰写的语文教学论文《创设情境  诱感共鸣》和《引源头活水之创新阅读》获区三等奖;2014年度评为佛山市优秀少先队辅导员2015年2月辅导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华人少年作文获一等奖;辅导学生《开学第一课"乘着梦想的翅膀"》观后感主题征文2人分别获顺德区教学研究室一、二等奖。2016年辅导学生参加镇法律征文比赛获三等奖。

xx

教龄:18年

现任 三、五 年级  音乐 教师

内心感言:

我始终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我愿意把自己的热情和爱化作一缕阳光,使每一粒种子在充满正能量的浸润中萌芽并健康快乐地成长……

事迹材料:

以童心童趣与孩子们同处

——青云小学廖友弟老师个人事迹

廖友弟老师,教龄比孩子们的年龄还要大好多,但是她却保持着一颗童心,教育教学工作总能从儿童思维视角出发,见解独到,充满童趣的教育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喜欢跟她呆在一起。

廖老师对儿童剧教学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多年来一直对儿童剧编导进行

第5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后进生教育;赏识教育;沟通;家校合作

本文从针对几个后进生表现的特点,进行教育转化作了分析,尤其如何用宽容赏识来转化后进生方面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和探讨。让我们摒弃对后进生的偏见,多给后进生一些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积极探索新方法和技巧,努力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1问题的提出

我们所说的后进生指在教育的主导影响下形成的一部分道德品行差,学习差,或在品德和学业两方面都比较差的特殊学生,而不是指由于某些遗传的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的学生,更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具有行为的问题儿童。其实,大多数后进生并不自甘落后,他们也有自己的目标、理想与追求,可是由于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比其他的同龄人更多地遭遇到了来自家庭、社会、学校等挫折和障碍。因此,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中,光用批评和处分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对他们倾注爱心,十分尊重他们的人格,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用爱心融化后进生冰冻的“心理防线”,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

2转化后进生的几点策略

2.1赏识优点,用知识征服其无知。小杰性格暴躁,情绪很不稳定,自控能力差,容易激动,好发脾气,动不动就欺负同学,又有撒谎的坏习惯,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反感。常常搞恶作剧逗弄同学,想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到了中高段,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增强,他更有了爱的需要和渴求,但往往受挫,便以为周围人轻视自己,于是出现攻击,破坏欲较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家庭温暖,父母教育观念不统一,给孩子有漏洞可钻,让强烈需要得到老师、同学关爱的他过早地学会了父母面前一套,老师这里又一套的为人处世态度。但从小性格爆劣的他,经常惹事生非,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故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破罐子破摔。没接班时,这位特殊生就以一些与众不同的行为引起了我特别的关注。当我走近他后,如何转化其不良行为习惯,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学习生活的灿烂阳光便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2.2激发兴趣,用爱树立其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指出:“人性中最深刻的禀赋是被赏识的渴望。”渴望成功,渴望得到重视,这是每个人正常的心态,谁会拒绝欣赏自己呢?每当看见小达的桌面、桌下横七竖八地躺着铅笔、橡皮、课本,甚至于他的鞋子时,我都会告诉我自己,这是我一个还没长大的“儿子”,我要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爱去关心他,帮助他,引导他。刚接班,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小达的作文写得很棒,就鼓励他竞选宣传委员,负责全班的光荣稿审核批改任务。那天,在讲台上,小达激动地对同学和老师说:“我虽然成绩不理想,身上有许多毛病,但是我愿意为大家,为班级做点事。”在我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小达就任了,每周一次的批改,他是那么认真,不放过一个错别字,一句病句。渐渐的,孩子有自信了,有时一下课,就乐颠颠地跑到老师身边,问需要帮忙吗?每次看到他起劲卖力的样子,我既高兴又心疼,怕他累坏了,总是不断地提醒他歇会儿,别累着,有时还帮他擦擦汗、洗洗脸,冬天,为他擦上一点护手霜,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怜爱。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只是“恨铁不成钢”,而需炼铁成钢。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

2.3争取信任,用爱搭设沟通之桥。长期以来,在教育学生特别是后进生问题上,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配合的不够,一方面,学校苦口婆心地教育后进生,另一方面,社会上不关心和讽刺后进生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淡化了学校教育。为此,在后进生转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他们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后进生家长的工作,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只有真正为后进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我还坚持以新闻大力表扬在校各方面进步显著的学生,利用校园网宣传班级风采,让老师、家长了解班级。当然,也会格外“照顾”这些后进生,让他们和家长感受到他们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信心。

2.4如何帮助、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的进步与落后。有些家长似乎总是把握不好分寸,要么,对孩子吝惜自己的爱心,要么,就是溺爱过度。事实上,他们剥夺了孩子自己的生活和精神空间,总是把自己的希望过多地过重地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幼小的心灵哪里能承受那么多!我想在此呼吁,我们要尊重孩子,给他们选择的权利!相信有了家长和学校社会的一起努力,我们的孩子,下一代就会在社会的海洋中自由、幸福、无忧无虑地遨游。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就让我们拥有这份真心去赢得孩子们和家长的爱吧!

参考文献:

[1]《走向心理健康:个案篇》.华文出版社,李峰编.

[2]《小学教育论文撰写与例举》.宁波出版社,叶昂龙编著.

[3]骆伯巍.《教学心理学原理》.浙江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第6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一、萌发幼儿的审美情感。

美术作品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体现出来的美比生活中的自然美更集中、更强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幼儿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这是萌发幼儿审美情感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的形状、色彩,如蓝天白云、桃红柳绿、青山绿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它们都会给幼儿带来心灵和视角上的愉悦感,并让幼儿说说这些自然画面为什么会这样美?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知道娇艳的玫瑰和暗绿的叶于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鲜明的感觉,这是色彩美;形态各异的花卉树木排列在一起,给人以错落有致的感觉,这是形态美;古色古香的凉亭,在绿树红花的掩映下,给人以秀丽的感觉,这是艺术美。渐渐地他们会发现周围事物中蕴涵的自然美,这样就丰富了幼儿头脑中的“内在图式”,积累了创作的素材。

二、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

如何使幼儿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真正体验到快乐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创设游戏化的绘画情景。因为游戏是一种能够使幼儿将内部精神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幼儿美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应当充分地利用游戏,为幼儿的艺术创造提供条件,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如命题画花布,我是这样安排的:我边抱着布娃娃,边说:“过几天,就是小丽丽的生日了,她很想穿一条漂亮的花裙于,我们送给她好吗?”幼儿齐声说:“好!”接着我又说:“不过在做裙子前,先要设计一些美丽的花布,你们想想看小丽丽喜欢什么样的花布呢?”幼儿可来劲了,争着说出了格子布、彩条布、点子布、星星花布、小动物花布等……整节课中,幼儿始终沉浸在“我是花布设计师”这种快乐的情景中,大胆想象,设计出各种色彩鲜艳、图案新颖的花布,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

三、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如郭屹腾小朋友想象力比较丰富,作画大胆,构思新颖,但有急于求成的小缺点,他的作品粗看比较零乱。色彩单调,细品方知其中的新奇之处,对于这样的孩于,我一方面肯定他的独创性,另一方面则用商讨的口吻,鼓励他认真选色、涂色,丰富画面的色彩。纪歆怡小朋友喜欢临摹范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是她的作画优点,也许是女孩的天性——爱美的缘故吧!不管什么画面,都喜欢添画上翩翩起舞的蝴蝶、振翅欲飞的蜻蜓,我在赞赏她良好的作画技能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她联系生活经验,拓宽思路,向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诸如“哇,这么漂亮的大轮船开在海洋里,谁来欢迎它呢?”、“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快乐?他们在干什么?”……慢慢地她的思路开阔了许多,添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这正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幼儿,我更是不断地鼓励、赞赏他(她),使他们充满信心,大胆地绘画。

四、走进幼儿的绘画世界

幼儿的“真实”世界与成人的现实世界是不同的,让幼儿像成人那样临摹、写生,是有悖于“童心”的,他们的画往往是造型夸张,构图出格,想象奇特,鱼可以游到大上,太阳、飞鸟、白云画在地上,对于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教师要表示赞赏,千万不能作贬低性的批评,比如说“你怎么回事,别的都画得好好的,偏偏就画上个黑太阳。”、“哎呀,怎么把鱼画到树上去了。”这样你会大大挫伤幼儿的自尊心,扑灭了求异思维的火花,而应鼓励幼儿毫无拘束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态,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表现与艺术创作,并及时给予赞扬与鼓励。一次美术课中,陈源画了几只可爱的小猫眯和小鱼,我看了暗自一喜:嗯,陈源画得真好。可当我再次回到他身边时,好好的一张画己面目全非,只见画面上刷刷刷地画上了几条黑曲线和一团火红的东西,我真想批评他,他却仰起小脸,娓娓动听地讲起了其中的故事:“一天早晨,猫妈妈带着小猫去河边钓鱼,忽然树林里冒起了黑烟,起火了,你看猫妈妈要去打电话报警呢……”你瞧,孩于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我差点错怪了他,我们应该珍视这份童心,让更多的幼儿在自己的绘画世界中尽情地泼墨挥毫,表达他的思想感情。

五、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

古尔维奇说:“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为了呵护这棵幼芽,我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允许先画好的幼儿,自由参观别组同伴的作品,看看谁的画最美?谁的画最有趣?谁的画最有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

第7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声音的控制艺术和讲课的语词艺术两个方面,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力求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传递和延续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师与生、教与学之间,信息的互相传递,多数是凭借语言为中介来进行的。教师传授的知识能否被学生所理解,关键在于他能否把人类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通过语言转化为学生可接受的信息。对于教师而言,没有任何一堂课能离开语言去表达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艺术性,对于学生知识的接受、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心灵的启迪、情操的陶冶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课堂教学中教师所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既不是严谨的书面语言,也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口头语言,课堂教学语言是“科学严谨的书面语言和灵活生动的口头语言的高度统一。大凡讲课受到欢迎的教师,其语言表达都充满了科学性、逻辑性、生动形象性、富有启发性和幽默风趣。正因为如此,孔子、夸美纽斯、杜威、赫尔巴特等教育界的泰斗们,无一不对教师的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极高的评价。无论是满头银发的老教授,还是初出师门的新教师,无一不在追求着教学语言艺术的完美。本文将从声音和语词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语言的一些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声音的控制艺术

课堂教学的语言,对于音量、音质、节奏等,都有严格的要求。巧妙的对声音加以控制,对提高教学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对声音控制不当,不但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更会对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因此,合理的利用声音,是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一、发音的技巧

讲课不同于闲聊,它要求音量灌满全教室,并且连续讲话的时间较长。有的教师不知道合理使用嗓子,不懂得发音的技巧,结果要么声音微弱,学生听不见,影响教学效果;要么扯起嗓子喊,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过分使用声带,造成声音嘶哑,损害自身健康。只有正确使用发音技巧,才会拥有响亮、动听的声音,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呼吸是发声的基础,“气息通过喉部声带的震动形成声音,再经过口腔和鼻腔协调合作产生“共鸣”,最后通过舌、齿、唇的协调动作发出各种音调,形成我们丰富多彩的声音。吸气是发声的准备,讲课时要求教师吸气多一些,吸得深一些。戏曲演员讲究“气人丹田”,就是在感觉上把气吸到小腹部,发声时总是感到小腹在用力。教师讲课虽不用这样的严格的要求,但尽量把气吸得深,声带才不易疲劳,如果讲课时感到胸部劳累,那就表明气吸得浅了,久而久之会损害自身的身心健康。

咬字不准,吐字不清,语言含糊,这也是教师讲课时常见的毛病。最有效的办法是经常进行朗读练习,选取精彩的文章段落,放慢速度逐字逐句朗读,有意识地注意字音的完整。最好能象曲艺演员那样,选两、三段绕口令,锻炼唇、齿、舌的协调活动功能,持之以恒便能达到“字正腔圆”的目的。

第二、节奏的控制

讲课说话的节奏太快,是许多新教师易犯的毛病。主要原因由于教师精神紧张,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表面上看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但教学效果却不佳。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语言的速度以每分钟90-120个字为宜。节奏过快,发送信息的频率太高,使学生的大脑对听取的信息处理不及,影响教学效果。反之,教学语言节奏过慢,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会导致学生精神涣散,降低学生听课的兴趣与效果。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学语言的节奏应与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要求等各种因素相适应。学生年龄越小,年级越低,越要相应地放慢讲话的速度,增加停顿;当教师要通过描绘一件生动具体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教师的讲述可以快一些,这样能较顺利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要通过摆出了几件事实,启发学生经过思考得出一个科学结论时,教师的语言要放慢,给学生以充分的推理判断和思考的时;当教师在归纳叙述科学概念、科学结论时,要逐字逐句清晰准确,使学生能牢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科学原理。

第三、声调的掌握

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语言技巧。合理掌握声调,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语音语调的变化是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

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沉默等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一般地讲,教学中讲到关键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以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讲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的内容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以引起注意,重新兴奋起来。

短暂的沉默是教师维持课堂教学秩序,引起学生注意教学内容,激发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当教室内比较喧闹时,教师利用短暂的沉默,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再比如,讲完一课的重点后停一下—然后再轻声地重复一遍。或向全班同学公开提出问题后,适当地有意地停顿,而暂不要求谁来回答。都能有效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教学质量。

二.讲课的语词艺术

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中国古代的教学论著《学记》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善于讲课的教师,讲起来娓娓动听,引人人胜,不善于讲课的教师,则是平淡无味,使人昏昏欲睡。教师要想上好课,必须先过语言艺术这一关。使课堂语言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词准意切,通俗易懂

词准意切,指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词语必须准确明了,不能含糊其词。有的教育论著中把其称为“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它要求教师的语言准确无误,必须精确地表达知识的内涵。对各种现象的描绘,对概念、定义规律的表达,都要做到语言词准意切,不使人发生歧义和误解。比如:有的教师望文生义,对概念的解释不进行细致的推敲,“语法就是语言的法则”、“法人就是负有责任的人”等等,这些解释都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N对传授的知识也不能信口开河,今天说一样,明天说一样,让学生无所适从。即使学术上有争论的,也应该给学生讲明白,我们取哪种说法,使学生心中径渭分明。比如:在《教育学》的教学中,讲到教育的起源这一问题时,就有劳动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等多种理论,教师应分别对其进行分析,指出其优缺点,什么理论最正确,应采取什么理论。

既有书面语言的严密精确,又有口头语言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便于说、听和记笔记,这是对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我们教学的任务是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材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听懂、学会、练熟。其前提条件是教师使学生听懂。如果教师的语言吞吞吐吐、词不达意,使学生听起来糊里糊涂,莫明其妙,这就无法实现教学目的。有些书面语,学生不易理解,这是极为正常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还必须把比较难懂的书面语言变成比较通俗的口头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这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既要词准意切,又要通俗易懂,具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第二、亲切热情,文明礼貌

亲切热情,就是在教学中语言要有亲切感,充满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多鼓励,以宽为主,以严为辅;不能老拉着脸,板着面孔。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比如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这时一般都比较紧张,教师应用亲切柔和的语调告诉他:“不要慌,胆子大些,错了也没关系。”再比如:一个学生作文没有按时交,他告诉教师忘在家里了,这时教师可以对他说:“是啊,为了写好这篇作文,你一定花了不少心血,可惜今天不能看你的作文了。这样让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礼貌用语,不仅在社交中运用,在教学中更应加以运用。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者,就可以居高临下,动辄训人。和学生说话也要讲礼貌。象“请”、“对不起”、“谢谢”等礼貌用语,让学生既感到与老师之间平等,又感到老师谦虚可敬。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常引用一些名人诗句、格言成语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同学们感到老师词语丰富、生动、文雅,也就更敬重老师了。

第8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理院校;自主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10-0050-0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高校在这一发展战略中担负着重要使命。目前国内外一些护理院校着手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想方设法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稳定人才,让护理人才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吉林医药学院护理院校从加强师资创新培养入手,深化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护理院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强师资创新培养

(一)人才引进和教师研修

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研水平。近年来,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从人才引进为重点向现有人才培养和建设上过渡:多种形式选派教师进修学习,鼓励支持高年资教师攻读学位,有计划地选送骨干教师去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深造。目前护理学院教师均为硕士以上学位,遴选3名教师赴英国、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印度等大学进修、学习;1名教授受“田家炳”教育基金资助于2010年作为国内高级访问学者到香港理工大学学习交流;选派10名教师分批赴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玛丽诺医院进修学习;选派3名教师赴大连外国语学院、延边大学进修学习;选派4名高职称教师赴华东五市医疗机构参观学习。通过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形成具有学科带头人、后备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学术梯队,为学院自主创新能力的开发做好铺垫。

(二)加强对外交流

近年来,先后与美国Bellarmine、Devenport、Baker大学、英国Edinburgh、Conventry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专聘8名美国知名学者、2名英国知名学者为客座教授,他们每年来吉林医药学院进行为期二周的学术讲学,通过彼此交流,资源共享,互通有无,求得共同发展。护理学院有五年制的英语护理专业,根据专业特色,专聘专职外教。引进国外教材与设备,培养师资力量,力争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护理专业教学团队。

(三)鼓励教师实践

强调青年教师教学过关、中年教师侧重科研能力培养、资深教师着重知识更新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借鉴国外经验,要求不同层次的教师每年有临床实践经历一月,指导学生临床见习;研究生毕业的青年教师临床进修一年后开始教学工作,达到教学和临床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护理教学从学校到临床,再从临床升华到学校质的飞跃,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四)建立教师研究基金

学院每年从学科建设经费中拨出经费资助教师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广大青年教师主持和负责科研项目创造条件,通过参与科学研究,加强科研设计、组织、实施、整理、统计和论文的撰写,以科研促进教学,带动自身教学能力的全面提高。学院现完成34项省级教研项目、30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1项、资助金额46万元,发表8篇SCI文章。

二、创新教育理念

(一)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护理院校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变传授知识为传授学习方法,以开放的思维训练学生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去获取和探索新知识,引导学生确立研究性学习的理念,积极开展研究性课外独立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课题研究,指导学生以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搜索信息、获取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研究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由继承型向创新型的根本转变[1]。

(二)优化课程设置

合理分配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教学时数,构建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强调实验教学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实验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学生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探索求知。注重学科前沿,研究热点,开拓思维,文理科相互渗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志愿选择。护理学院已经开设医学创造学、护理科研和医学诺贝尔奖等选修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三)改革教学内容

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编写全新教材,宗旨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介绍学科的最新知识、热点内容、创新方向,注重将“急危重症护理学”课程内容与其他课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观察能力。注重新知识、新方法技术链接,追踪国际最前沿的医学护理信息,让学生学到的急救护理学内容始终是最前沿的急救护理知识与技能。

护理学院开发急危重症护理学计算机辅助模拟教学系统,完善实践教学,建立急危重症护理学模拟实验室。2010年学院研发的临床护理虚拟训练与评价系统,被评为吉林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2011年开始将成果有效转化,采用虚拟、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虚拟医院见习运用到实验教学中,通过对学生的培训,提升学生的创新理念、临床评估能力和护理决策能力。

三、改革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多样创新,自主创新的教学是确立“主人、主体、主角”人格本位的学生观,在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中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3]。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常常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评价、寻找对象,体验和感悟案例情境, 学习、借鉴案例反映的策略, 吸收案例讨论中有价值的思想、观点、方法, 内化为自己所学知识, 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

(一)情景模拟法

以问题为中心,模拟真实的场景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将教学内容放入能直观感受的教学环境中。以“急危重症护理学”为例,课前1周教师根据下次课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精心设计2个综合案例并分别提出5个相关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共计两组;每组学生根据案例,结合教材,上互联网和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及参考书,通过阅读和思考,发现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有些疑难问题求助教师指导;申请模拟情景道具;上课开始每组学生给予5分钟时间,根据综合案例进行群体配合模拟急救,学生分工配合实施“抢救”,通过角色扮演,学生根据模拟患者病情做出快速评估、决策并采取有效措施,最终给予评价;情景模拟结束后,其他学生会提出一些问题,授课小组成员给予回答,教师帮助完善答案,教师根据学生模拟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及抢救情况,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本次课内容的学习。此法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提高学习兴趣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激发“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体现个性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内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术创新的突破口。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5]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始于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即问题意识,这需要教师的培养和激发。教师多渠道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

牛顿说:“我不知道世人怎样看我,但我自己以为我不过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发现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块卵石或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至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1666年夏末一个温暖的傍晚,牛顿坐在一棵树下,埋头读书,一只苹果落下来打在牛顿的头上,牛顿正苦苦思索着一个问题:是什么力量使月球保持在环绕地球运行的轨道上以及使行星保持在其环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为什么这只打中他脑袋的苹果会坠落到地上?正是从这一问题意识开始,受到启发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个理论与实践非常有力地证明了一个简单却是十分重要的命题:一切创新都始于问题的发现,而发现问题又源于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没有“问题意识”,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护理院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顺应国家和民族的需要。护理院校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集体力量,认真总结过去的护理教育经验,吸收先进的护理教育理念,与时俱进,深化护理教育改革,建立新型护理人才培养机制,真正把护理学生创新教育落到实处,为祖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新型护理学人才。吉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采取如上举措对解决我国护理院校人才培养方向、适应市场化需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风.研究性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2]白忠喜,胡卓君.基于资源整合共享的实验室重构及其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8).

[3]颜红金.医学生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探索[J].华夏医学,2006,(10).

第9篇:海洋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教学行为 有效性教学评价教学目标教学调控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100――03

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教师的教学行为也随之多样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对新课程有效,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效。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有效教学行为的概念、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语文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等进行研究分析,来澄清人们对有效教学行为的认识,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提出具体可操作的策略和方法,对新课程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有效指导。

1 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内涵

关于课堂教学行为的定义,教育界早有共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显形式,包括语言、动作、表情、眼神、师生交流方式等,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行为方式及其发挥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行为可以分为主教行为、辅教行为和课堂管理行为三类。教师课堂教学主教行为主要包括显示行为、对话行为、指导行为;辅教行为主要包括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有效的课堂交流、课堂强化、积极的教师期望;课堂管理行为主要指教师的课堂组织、维护课堂纪组织课堂发言和课堂练习、组织课堂分组活动、组织课堂表演、演讲和实验等。

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解的、有效的知识,达到预设目标、预定效果的教学行为,即具有有效性的教学行为。教学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职业行为,提高教学行为有效性是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体现。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助于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 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基本特征

2.1 教学发展目标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的灵魂,课堂教学的主线,它反映出教师对学生在已有基础上要取得哪些进步与发展的期望与追求。一切教学形式和内容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的语文教学行为的实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结构,选择教学方法,采取教学手段,克服了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提高了课堂教量。同时有效的教学行为能够做到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促进学生个体的全方位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更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情感的丰富和社会适应性的提升,使学生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与低效、无效教学行为不同,有效的语文教学行为特别注重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2.2 教学开展过程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而且是师生一起分享理解知识的过程,即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行为特别关注“过程”,关注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要引导并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并教会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引导并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有所发现。同时,教师把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表现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而不是以往的以学生学习结果

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这种评价包括学生在课堂师生互自主学习、同班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即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等学生的行为表现,评价课堂教学的成效,构建“以学论教,以教促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2.3 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

从教学论意义讲,教学知识可分为有效知识和无效知识两大类。对学生而言,有效的教学知识应是新观点、新材料,是他们不知不懂的,学后奏效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所谓教学知识处理的有效性是指课堂教学知识选择与安排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语文教学中有效的知识处理,是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系统化的教学安排,课程教学的内容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需要进行相应的知识补充,注重语文知识的社会适用性,使受教育者不仅能够做题考试,更能够在教育中融入社会、适应社会,乃至改造社会,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所承载的社会价值观与规范的传递任务。正如加涅所说“有组织的知识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才能系统掌握”,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效教学行为通过语言知识系统化、学识网络化的途径,让学生按一定的程序来学习,达到“花时少而收益高”的效果。

3 语文课堂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实现途径

3.1 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发展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是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功能。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姆指出的,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课堂教学必须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

(1)既关注知识技能目标又关注过程性目标

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的关系,实际上,也就是结论与过程的关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的结论,但是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争论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从学习角度讲,重结论即重学会,重过程即重会学。学会,重在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会学,重在掌握方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新信息以及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当然,在探索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但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唯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会变得聪明起来。

(2)既关注课时目标又关注远期目标

在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一方面,要搞好总体目标到课时目标的逐级分解,使总目标、学段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都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注意同一层次内部不同目标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让它们构成整体形成合力,以此促进教学目标由低级层次到高层次的逐级实现。

3.2 追求“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

(1)有效的预设

预设即预测与设计,是教师在课前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清晰、

理性的设想与安排。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预设是有效教学行为实施的前提。教师是预设的主体,教学预设(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是教学中的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对课程标准和文本的研读和把握,对学情的了解和对学法的选择,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设计,总体设计与达成的预测等等。预设并非是一份对课堂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完美”设计的详尽的教案,而是具有弹性和留白。充分的预设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保证教学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也是新的更有价值的生成的基础。一般说来,预设越充分,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也就越深刻。要让学生完成语文知识的建构,就必须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也就是说,语文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经验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体会它们认识的局限性。

(2)动态的生成

所谓“生成”,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兴趣、学习状况,根据学情、课堂环境等对教学程序进行调整,进而灵活地据情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益。生成具有动态性、建构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进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生成,体现了师生的互动性。以学习活动为线索预备的教学设计不应该是严谨的教学流程,而是对动态的、生成的过程的规划和预测,是对当下的、实态的过程的有效对策。要“以学论教”、“以学促教”,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线索,注重学习活动的创造与运演,实现主体参与教学事件的最佳整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真实的思想得以充分暴露,师生的思想情感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意愿。课堂教学也因此充盈着生命成长的人文韵味。

3.3 采取有效的教学调控

如何保证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是教师对教学进行有效调控的出发点。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调控首先要调控好课堂教学的速度。它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定量,教学速度的快慢意味着在恒定的单位时间里接受信息量的多少。最理想的课堂教学速度是教师传输知识的速度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同步。其次合理设置课堂教学的密度。课堂教学传授的新知识越多,其教学密度就越大。提高思维密度即设法让学生在一堂课上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积极主动充分地开展思维活动。实验表课堂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问题讨论、表扬激励等方法,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进行学习,使各种感官受到刺激,能够改变大脑的兴奋点,促使大脑对各种感官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形成概念,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是比较高的。三是合力设置课堂教学的难度。过难,学生不理解,是浪费;过易,既降低了教学要求,又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是浪费。恰当的知识的难度是略高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的难度,这样的知识教学才具有力量。

3.4采取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评价行为贯穿着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只是在教学活动之后。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的主要功能是改进或形成,而不是鉴定或选拔,因此语文教师应善于以某种建设性的、激励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引导学生制定行为改进计划,使学生感到自己有价值、与他人有联系和被尊重。同时,语文教师要丰富评价方式和手段,提高评价频率,不要吝啬自己的尊重和赞赏。“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听上去似乎有点绝对,但也不无道理。要真正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在课堂上善于发现和总结,及时作出有效评价;同时要“师出必有名”,将评价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即表扬确有值得表扬之处,批评确有应该批评之理。评价并不排斥适当的批评,而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批评与赞赏应相辅相成。

3.5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要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这就需要教师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没有定论,凡是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方法,便是有效的方法。

(1)实现以情育人,营造良好氛围

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必须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合理诱导启发学生,灵活娴熟地掌握教育的机智(契机,应变能力等),精选适度有益的训练,公正、准确地评价学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激活每个学生,使之共同参与,形成良好的充实有效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性质特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主要方式有情感交流法、动作启示法、视觉暗示法、语气引导法等。

(2)鼓励学生参与,打造活力课堂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是教与学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过程。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是低效率的,甚至是无效的教学。教学过程不是教和学的简单相加,而是教与学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师生交往的情感交融过程。欲使教学有效,必先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欲使学习有效,必先让学生高度参与。参与之功效是让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经历,在经历中习得知识、获得能力、悟得真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归纳规律、体验情感。教师应以平等的态度、赏识的目光、开放的胸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鲜活的氛围、真实的情景、多样的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效度。

(3)了解学生心理,提高注意程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注意力是智能的门户。没有注意力的集中,任何有目的的活动都难以获得有效成果。教学实践表明,有效教学的实施与有意注意的程度密切相关。有意注意的引起和保持应把握以下因素:学习目的和完成学习任务的理解程度、学习的间接兴趣、讲解重点和难点的强化、克服困难排除干程度等。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灵活地运用转换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尽量让学生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换,把学生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教学内容上,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3.6 加强教师培训,培养有效教师

欲求语文教学质量大提高,必先有教师素质的大提高。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励精图治、德馨业精的学习型团队,是有效教学的现实根基。所谓有效教师是指能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学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或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师。对有效教师的培训必须从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个方面进行,既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上能迅速地预定的教学目的,又要求他们能在人际关系上充满人道主义精神,从而高效率地完成社会对教师的重托,使语文教学活动成为充满人际之间情感交流与对人性尊重和对学生尊重的人与人之间的多向活动。因而,首先应当引导教师注重现代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只有全面把握了教育目的,才能使教学目标符合日益变化的社会需要,使教学活动真正从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这一角度来组织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还应当加强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仅有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是不够的,还应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施展娴熟的教学技能,这样才可能全面提高教学活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心武著:《中小学课堂教学策略》,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出版.

[2]阎立钦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

[3]曹明海著:《语文教育智慧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