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

第1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科技园;企业;创新;发展;温床;围城;效应

我国举办科技园的政策在较大的程度上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并且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性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可以说,科技园成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绿色温床,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各种有力的支持,并且在政府、高校、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共同促进之下,科技园区快速发展,不断壮大,使之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良好示范,在科技园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要素高度聚集,各种创新创业要素处于一种被活化和激发的状态之下,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自由选择和竞争。但是,我们也要意识到,科技园是一种技术创造和技术转移的社会实验,“温床效应”和“围城效应”并存,并非所有的科技园企业都能够获得创新绩效,还需要寻求适宜的、科学的组织战略,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科技园的“温床效应”,调节科技园对企业创新的抑制性的“围城效应”。

一、科技园的概念及其功能

科技园是基于公司的赢利为基础而创建的,它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相结合和联系,推动和倡导以知识型产业为主导的企业建构和成长,并为技术和商业技能的传输提供有力的支撑和有效的管理。

科技园的正向影响功能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技术输送和支撑。科技园内有多种重要的资源,这些内部重要资源的配置方式有所不同,这就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资源来源和渠道。在科技园内的交流技术研发经验、信息交换网络等不断溢出,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二)资金支持。科技园为企业提供了风险资本金,并为企业成长提供了信用认证服务和资金支持服务,这些支持都极大地避免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失败。(三)文化支持。科技园的人才聚集,也极大地激发出创新的思S和文化氛围,在优越的地理位置条件前提下,科技园通过自身良好的文化氛围,提供了园区内企业的形象,为园区企业吸引了极其广阔的社会关系。(四)市场支持。科技园的独特地理优势,还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极其宽泛的市场环境,集聚和汇集了大量的社会市场信息,成为了企业创新发展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二、科技园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温床”效应与“围城”效应分析

(一)温床效应

科技园成为高新技术创业创新发展的绿色温床,其具有的“温床效应”具体如下:

1、科技园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技术创新驱动平台。科技园建构了一个优化而完善的技术创新平台,在这个优化的系统和平台之下,企业可以获得极为强劲的创新驱动力,通过这个“政策工具池”,实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整体衔接,在这个整体之中,它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提供共享的知识创造机会和知识信息交换平台,极大地提升了科技园内企业创新的绩效性。

2、科技园为企业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科技园具有优越的地理便利性特征,它临近大学和区域性的研究机构,这就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设施服务的契机,科技园可以为企业提供极其便利的公共建筑、办公场所、图书馆、信息交流中心等资源,在这些基础设施服务的前提下,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

3、科技园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科技园为园区内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科学而系统的管理咨询服务,这主要是针对一些新的高技术企业尚缺乏足够的行业经验而提供的,它可以较好地使园区内的企业陷入到“新组织”困境之中,清晰地使园区内的企业界定自己的高科技定位,并在科技园的专业服务和管理咨询条件下,极大地提升自身的创新绩效。

4、科技园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文化环境。科技园在国家的推动之下,俨然是一种“社会性的符号”,它集聚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各种资源,融合生成了一种全新的科技园创新文化和氛围,在这个和谐的、良好竞争秩序的合作创新商业环境和氛围之中,企业获得了创新发展的驱动力,并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

5、科技园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对接服务。科技园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特征,更容易使知识和技术产业化,而企业通过向消费者提供直接的产品和服务,更快地提升了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并在良好的市场对接服务前提下,极为有效地拉近了知识创新与增值市场服务的关系,使科技成果产业化更为快速和高效,切实促进了科学技术的产业化落地,由此也提升了企业的创新绩效。

(二)“围城”效应

尽管科技园对企业的创新发展产生了绿色的温床效应,然而,也有部分研究学者看到,科技园的地理位置特征并没有完全达成企业的创新绩效,这种单纯的、地理上的位置拉近,并没有真正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和链接。研究认为,事实上,在科技园内的高校、科研机构、政府、企业之间的互动是受到一定因素的限制和制约的,它们并不是开放式的、自由的互动和交流,这就使彼此之间的交易成本增加。尤其是当科技园集群在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科技园集群会出现锁定和强化内部网络的意识和观念,这就使企业与外部的联系弱化,处于科技园集体思维的禁锢之下,无法实现自身的创新,这便出现了科技园对企业的“围城效应”,这种“围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企业与外部网络的联系,无法打破在科技园形成的思维定势,抑制了企业的创新绩效性。

三、企业战略分析

(一)资源获取战略

科技园区的企业可以充分挖掘自身在园区内的地理位置优势,获取自身创新发展所需要的资源,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自身在创新发展进程中所遭遇的技术创新风险,最大化地减少企业创新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在这种资源获取战略的有效运用之下,可以使企业明显地获得创新发展所需的资源,活跃自身的创新文化氛围,从而获得科技园对自身创新发展的“温床效应”,削弱外部组织网络联系的“围城效应”,还可以克服和防范科技园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加的“围城效应”,进一步提升创新绩效。

(二)提升争力战略

科技园区内的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加以考察和优化,即:企业家战略决策能力、企业成本创新能力、吸收资源和技术的能力、网络信息能力。通过对这四种核心能力的提升,可以极为有效地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极其有效地规避和防范科技园的集体行动所带来的限制,突破科技园内的群体性思维固有模式,同时这也是企业不断学习和知识累积的成长过程,它可以极其明显地提高和优化企业的创新绩效。

(三)品牌创建战略

科技园与企业的链接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的形象和社会声誉,科技园的各项有利资源可以为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关注者,并引发良好的评价和社会声誉,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创建,进而也可以极大地扩大企业产品的销售,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具体来看,科技园的管理咨询服务和创新文化氛围,可以较好地提升企业的社会声誉和品牌建设。然而,科技园所提供的市场对接服务则可能会对企业的社会声誉的创建产生一定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企业的内生行市场行为,没有积极地向外开拓市场,而仅依赖于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的市场对接服务,这显然对企业的社会声誉的创建不利。为此,企业应当积极地开拓外部市场,增强自己对外界的吸引力,提升自己的市场形象和声誉。

四、科技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渠道与举措

(一)充分挖掘网络平台信息,提供合作契机

科技园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加强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建立与国外科研机构或公司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机构,获得相关的合作与交流信息,为企业建立良好、稳定而有价值的合作契机,要充分挖掘网络平台的各项信息,推动我国企业的创新发展,在技术引进和创新的过程中,最大程度上实现技术的转移和对接。例如:可以开展合作研究、技术座谈会、联合设计、合作办实验室和研究所等,推动科技园区企业的国际化建设。

(二)注重科技园内企业的技术互动与合作

科技园是一个具有强强联合的优势地理区域,在这个区域之内,企业可以进行交互式的合作与交流,例如:位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同行企业等,这些企业可以从技术上、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联合和合作,利用其地理优势和文化融合优势,更好地实现生产和技术的链接,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奠定基础。并且,科技园还要完善自身的“组织协同”和“互利共生”机制和体系,使科技园区内的企业可以在体系的激发之下,更好地形成一个网络,达到最大化的激发效应和反馈效应。

(三)优化创建科技园金融服务平台

在科技园的资本驱动前提下,还要开发和优化科技园的金融服务平台,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举措,更好地激发科技园区的企业创新发展。要通过设立研发成果奖励基金的措施和方式,对企业的技术开发成本、技术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技术增值能力、合法性、风险性等,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对研发成果良好的企业给予研发成果资金基金的激励,从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研发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技园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绿色温床,在设立科技园区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科技园对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还要考虑区域经济集聚所产生的“围城效应”,要通过有效的举措和策略,规避科技园的聚集负向效应,从而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琦. 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路径探讨[J].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13(05)

[2] 苏屹,姜雪松. 高技术企业云创新系统构成主体与运行过程研究[J]. 科研管理. 2013(S1)

[3] 王伟浩,陶爱萍. 高技术企业分权损益经济学分析[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4] 蔡锐,何伟胜,王涛. 基于创新网络的高技术企业治理研究[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07)

[5] 陈琦. 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战略形成的一个理论框架[J]. 财务与金融. 2010(04)

[6] 杨震宁,吴杰. 不同功能分类科技园的资源供给差异研究[J]. 科研管理. 2011(09)

第2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以T市H区政府为例

 一、论文拟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从整体经济到实体企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和世界经济形势的风云变幻带来的严峻考验,出于保障经济形势平稳的需要,中央政府已经习惯于在宏观层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各项政策调控,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特殊形势下更会采取强有力的政策调控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各地方政府如何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正确贯彻落实好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将其快速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从微观层面直接帮助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创造和抓住机遇,使企业在确保生存的同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和实际的课题。

本论文试通过研究分析在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如何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政策措施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及其取得的经验和效果进行概括总结,力争具备一定的指导性。

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在现实意义方面,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经济,全球性大范围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地方政府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采取何种政策措施帮助企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将会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对其进行研究总结尤其重要;二是中国幅员辽阔、国情复杂、地方差异巨大,中央政府的决策部署必然突出指导性和原则性。当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逐级传达到地方后,地方政府在实际落实上级指令的过程中,必然会结合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成文或不成文的制定适应自己区域特定情况的操作办法,调度区域经济,在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直接扶持企业发展。那么,总结概括一套符合地方实际、适应地方政府操作的有效的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操作办法,现实意义十分巨大。

在理论意义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国家层面经济调控政策的研究非常集中,而对地方政府如何在微观层面扶持企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的不多,更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本文即尝试从上述角度进行研究,力争为相关理论的形成做出一些贡献。同时,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及其指导下地方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是应对危机的非常举措和直接干预手段,政企在金融危机特殊情况下联系十分紧密,明显有别于我们普遍倡导的政企分开等发展方向,由此将会引出金融危机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重新界定。

 

二、论文基本理论、核心概念及相关文献综述

由于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必然从政府财政分配及其提供公共服务职能角度出发,因此本文以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为支撑,并作为概念框架来分析。

本文研究的基本范畴是由政府经济学研究衍生的,具体指金融危机特定经济形势下地方政府如何从微观角度发挥服务企业职能。核心概念包括:政企关系、地方政府、扶持企业等。

通过有目的地查阅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国外与国内从宏观角度研究把握政府与企业关系的文献比较丰富,成果比较丰硕,特别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分析社会转型期如何理顺政企关系的文献很多。同时,结合地方政府职能和施政特点,从微观角度研究其施政过程中如何具体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文献较少见,更少有对社会主义国家地方政府如何采取非常措施扶持企业发展的研究,没有一套具备较强操作性的规范实施办法,更没有形成具备一定借鉴意义的相关理论及概念。对此,本文在克服相关文献较少的困难,尽量搜集查阅相关资料的同时,更多地采用联想推理、逻辑判断、数字比较等方法对涉及问题进行原创性思考和分析研究。

   

三、论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

    本论文研究思路(逻辑进程)主要是:首先,概括总结金融危机形势下国家采取宏观调控政策的背景和方法。其次,结合上述背景分析,以T市H区政府为实例,综合分析研究基层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所采取的各项政策措施的目的、实际操作办法及其效果。最后,试归纳总结出具备一定借鉴指导性的、符合地方政府施政特点的金融危机等特殊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思路办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除经济学基本方法论外,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与规范经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定量统计分析法、试验方法等研究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进行调研,掌握企业需要政府提供的服务其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并通过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对企业在接受政府直接扶持后生产经营效果变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得出结论。

    本文具备以下特点:一是选题原创,比较符合时势,具备较强现实意义,创新性总体较强;二是论文纵向跨度较大,从宏观经济走向、中央政府调控到地方实体企业发展形势、地方政府措施都需要阐述,从政府经济学相关理论到地方政府对促进经济、服务企业的施政尝试都需要分析研究,分析的层面、角度较多;三是研究方法涵盖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四是以顺应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形势的有代表性的地市级行政区为研究实例,采用资料真实客观、鲜活;五是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在当前具有较强的借鉴性、实用性、推广性。

 

四、论文基本框架结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选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理论贡献

1.2.1选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2选题研究的理论贡献

1.2.2.1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对政企关系的新界定

1.2.2.2对地方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操作办法进行总结

第三节 选题研究的创新点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整体架构

第二章 政府与企业关系概述

第一节 研究政企关系重要性

2. 1.1 研究政企关系的理论意义

2.1.2 研究政企关系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二节 政企关系基本概念和理论

2.2.1 政企关系研究的历史脉络和趋势

2.2.2 政企关系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

第三节  我国政企关系特点

2.3.1 我国政企关系的复杂多样性

   2.3.1.1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

   2.3.1.2政府与三资企业的关系

   2.3.1.3政府与中小企业的关系

2.3.2 我国政企关系的发展变化性

   2.3.2.1改革开放前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2改革开放后政企关系发展特点

   2.3.2.3金融危机特殊形势下政企关系特点(比照美国凯恩斯主义)

2.3.3 改善我国政企关系的途径

第三章 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分析

第一节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1 政府宏观调控的历史演变和现实必要性

3.1.2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方式

3.1.3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趋势

第二节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及其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1 21世纪初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

3.2.1.1 金融危机的起因及发展趋势

3.2.1.2 各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政府直接干预经济)

3.2.2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影响

3.2.2.1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3.2.2.2 金融危机也为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第三节 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宏观调控政策

3.3.1 金融危机形势与我国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分析

3.3.2 中央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宏观调控的具体政策(财政、就业等)

3.3.3 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效果及发展趋势

第四章 金融危机形势下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例分析—以T市H区为例

第一节 地方政府施政特点概述

4.1.1 地方政府施政环境特点

4.1.2 地方政府施政方式特点

4.1.3 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式及效果

第二节 T市H区区域发展背景概况

4.2.1  T市H区区域发展的战略定位和规划定位(具备滨海新区特殊背景)

4.2.2  T市H区区域快速发展的趋势

第三节 金融危机形势下T市H区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实践

4.3.1 金融危机对T市H区企业发展的影响

4.3.2  T市H区政府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实践

4.3.2.1 扎实开展基层调研并制定落实中央调控政策的实施方案(从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角度,结合区域发展规划)

4.3.2.2 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3 努力扩大内需消费(从政府经济调节职能角度)

4.3.2.4 潜心打造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公平环境(从政府市场监管职能角度)

4.3.2.5 全力保障企业人员就业、分配和生活水平稳定(从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职能角度)

4.3.2.6 利用政府优势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分为正常服务和特殊政策措施方面)

4.3.3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过程中的特点和创新

4.3.4  T市H区政府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观察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措施的归纳总结

5.1.1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遵循原则

5.1.2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操作方法

第二节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发展相关问题展望

5.2.1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发展趋势

5.2.2 地方政府直接扶持企业的相关理论研究

结束语

第3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浅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截止到2009年10月底,我国中小企业数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8%,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50.2%。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保证我国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实现就业的重要基础,并继续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应变能力金融论文,成为推动我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突出的是融资问题。融资困难造成我国中小企业资金缺乏,严重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持续发展,进而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深入了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信用缺失、企业整体信誉不佳;二是融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直接的市场融资渠道,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总量中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贷款和民间借贷的融资方式占到了50%以上;三是借贷期限较短且数目普遍不大,主要是用来解决临时性的流动资金,很少用于项目的开发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另外现在整个社会包括许多商业银行信贷观念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对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足够的重视,普遍认为将资金投向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工作量大且收效不大。

目前金融论文,我国尽管有了一些对中小企业金融扶持的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但并没有从根本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现阶段来看,我国中小企业要获得自身发展所急需的资金,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中小企业自身层面

1.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关键还在于中小企业本身

首先,中小企业要想方设法扩大人力资本以克服中小企业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的不足。人力资本的丰富,一方面,可以提高其他资产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能够保持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动力,与此同时,又对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增加融资的知识﹑信息以及提高企业成长的期望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促进作用。其次,中小企业要想取得银行的支持,一方面固然必须解决好自身的发展问题,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金融论文,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还款能力;另一方面还必须牢固树立借债必还的思想,增强自身的信用观念,建立完整的信用体系。诚信乃立业之本,信则立,不信则废。实践证明,凡是信用好的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过程中同样能够享受国有和集体企业一样的待遇。为此,每一个中小企业要像经营自己的产品一样维护和提高自身信誉。在生产经营和向银行贷款过程中要做到“讲规则,讲信誉,讲效益”,切实杜绝各种恶意逃废银行债务和恶意欠息的行为。

2.努力拓展融资渠道,开辟融资新方式

中小企业在充分利用传统渠道﹑方式的同时,要努力拓展融资视野,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在融资渠道方面金融论文,企业既要依靠银行资金,而且还要利用好非银行资金,甚至大胆采用采取成本相对较高的私募基金和个人闲散资金。在融资方式方面,企业也要大胆开辟新途径,比如可以采用典当和商品融资新方式。其中所谓典当就是将企业暂时不用的物品到有资金的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团体和个人进行质押,到期赎回的方式;所谓商品贸易融资就是给基础商品的贸易提供金融服务,通过这种服务向商品生产企业或者消费者融通资金的新型融资方式。

(二)金融机制层面

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金融抑制

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要进一步将已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落到实处,另外还要加快金融创新。第一,激励商业银行向优质中小企业发放信贷款。在考察和发放贷款时,不分企业性质和规模,只要企业有充足的偿债能力就大胆支持,确保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发展中“两个轮子一起转”;第二,适当降低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如不能则应从利率补贴入手金融论文,政府有责任为此垫付改革成本,给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以支持;第三,扩大基层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权限,固定资产的贷款权限因为风险较大可以适当的向上级集中,而流动资金贷款风险相对较小,要下降;第四,完善和健全商业银行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贷款营销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基层银行贷款的积极性;第五,加快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同时允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中小企业领域进行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探索;第六,大胆尝试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形式,及早建立创业板市场体系。建议政府适当开办中小企业股票小盘交易,允许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发行地方企业股票,并允许在地方小盘上市交易。

2.尽快建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制度及机构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信贷支持的主要现实障碍在于中小企业在贷款担保方面缺乏制度性保障金融论文,而信用担保制度是提高中小企业融资信誉度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贷款担保机构可以采取多层次﹑多途径来建立。一方面可以由政府设立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的永久性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公开运作,接受政府监督,不以盈利为目的,对共同体提供再保险业务和资金支持,分散担保共同体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由中小企业联合组建互助型的担保共同体,对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这可以是中小企业根据自愿原则,自发组建担保机构,以自我出资﹑自我服务﹑独立法人﹑自担风险为特征,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中小企业按规定缴纳一定的会费,就可以获得数倍于入会费的贷款担保额度。除上述两方面外,也可以由政府﹑社会中介机构﹑企业和银行四方共同参与设立非盈利性担保基金,专门用于为中小企业向银行借款时提供担保。

(三)政府层面

1.加强政府的制度支持力度

要加强中小企业经营和融资的法律法规建设金融论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基本的制度保障。首先,国家要出台有关的法律法规,下大力气完善资本市场结构,建立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出针对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新市场,从客观上逐步理顺相关机制,适当降低新市场中小企业发行上市的门槛,简化程序,便捷服务,提高效率,并尽可能减少筹资成本,这是提高政府有关法律法规“法力”力度的基础;其次,政府要重塑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合同法》、《破产法》等法规的执法力度金融论文,硬化企业还贷机制,严格保护并落实中小企业转制过程中的金融服务,坚决抵制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消除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用障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再次,政府在税收方面要给中小企业(尤其是在创业期)以适当支持,还要加大新《会计法》实施的检查力度,使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保障贷款人的利益,实现社会信用的良好循环。

2.扩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扶持

首先,中国人民银行应大力发展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以援助中小企业。这些专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且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优惠于其他金融机构。除此之外,还应该鼓励建立更多的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地方商业银行,当然前提是资本安全。其次,政府应适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专项基金贷款。目前金融论文,除开大型企业,我国政府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就大多局限于少数“特”、“优”企业,但是非“特”、非“优”企业却毕竟占现实多数,他们才是真正缺乏资金,需大力进行金融扶持的对象。所以,政府必须对中小企业实行“非歧视性贷款政策”。根据国外的经验,除了银行贷款外,国家有必要单列资金拨出一定经费,作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这笔钱并不是说放出去不要回来的了,要是得要回来的,只是由国家来承担出资风险而已。此外,政府还应鼓励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基金,多渠道﹑多形式扩大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

总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金融论文,这个工程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中小企业自身,金融机制,政府。核心部分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能力提升,基础部分则在于金融机制的改进配合相适应和政府积极且恰当的引导和支持,而信用问题始终贯穿于这三个方面,是它们的交集。解决这一课题,不仅仅是资金量上的支持,更要提高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和信誉度;注重金融体制创新,消除金融抑制;改善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职能,加强制度供给和金融扶持,培育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这些都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实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从财务管理的视角看企业危机诱因》

[2]王化成、荆新、刘俊彦,《财务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普,中国学术期刊网《中国中小企业》,CN11-3465/F

[4]何雯君.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商业研究2003,(2):79—81[5] 王婷.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J].企业研究2003,(2):95—96.

[6]何学红、周海琼: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西部科技,2008,4,54~55

第4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促使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战略、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创新。因此,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现代管理理论、管理创新理论为研究指导,探讨了管理创新的内涵,提出了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总结我国企业创新取得的成绩和不足,重点探讨制约企业管理创新的“瓶颈”因素,认为企业管理创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观念模糊不定位、战略制定非科学性、组织结构僵化落后和企业文化的“不适应”等。在借鉴和引进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即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能本管理等。最后,引述了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较为成功的案例“上海振华沈阳电梯管理创新之路”,为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与指导。

    本文从企业的视角看问题,研究对象源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实际问题,全文紧紧围绕企业管理创新的现实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解决方案。对当前新形势下,管理创新状况相对落后的我国企业实现管理创新,具有较强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同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第1章   序言

    1.1问题的提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方法等必然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日本制造业的生产组织方法变革和企业管理变革所代表的“管理革命”为标志;90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企业管理也掀起了生产组织方法和企业管理的变革。这些管理的新变化表明,管理创新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

    我国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期,即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期,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一种很好的发展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并相应地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企业内部要求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企业管理的管理理念、经营思路、组织机构、管理制度、管理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建立起崭新的机制,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因此,管理创新成为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总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愈义,这就是本文选题研究的缘由。

    1.2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当前形势下我国企业管理创新中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对象,借鉴西方国家在企业管理创新方面的先进思想和成熟经验,通过对企业管理创新问题进行研究,力图构建一个符合我国现实情况的企业管理创新理论分析框架,为我国推进企业改革提供发展思路和经验总结,这就是本文选题研究的目标。

    1.3研究的内容

    本论文在内容安排上,循序渐进,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首先,表明了研究企业管理创新问题的缘由及意义;其次,简要的论述了管理创新理论和内容;然后,根据我国企业的现状,对创新中的管理观念、战略制定、组织结构、信息化建设和企业文化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根据管理创新理论、内容和国外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途径方面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我国现代企业的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即树立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观念,提升管理主体的创新能力,重视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建立学习型组织,创建人力资源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引述案例进一步深化主题,为我国企业实施管理创新提供参考和有益的指导。

    1.4研究的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一是采用实证研究和二手资料研究,通过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发展及现状的相关资料分析,归纳总结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二是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通过理论研究与实际案例分析,使两方面能够得到相互的说明和支持,为企业管理创新实践提供指导.

    1.5研究的意义

    企业管理创新是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其对企业的意义和价值,体现为它在企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之所在。管理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可简要归纳为:

    (一)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管理创新的目标是提高企业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这种效率最终体现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上。管理诸多方面的创新,有的是提高目前的效益,如生产组织优化创新,有的是提高未来的效益者,如战略创新与安排。都增加了企业实力和竞争力,有助于企业下一轮的发展。

    (二)降低交易成本。“在一个企业内把许多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所带来的利益,要等到建立起管理层级制以后才能实现,即管理层级制的创新,使得现代企业可以将原本在企业之外的一些营业单位活动内部化,从而节约企业的交易费用,降低交易成本。

    (三)稳定企业、推动企业发展。管理创新的结果是为企业提供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和手段,形成新的管理层级制,“管理层级制一旦形成并有效地实现了它的协调功能后,层级制本身也就变成了持久性、权力和持续成长的源泉。”(钱德勒1987)即管理层级制的这一创新不仅使层级制本身稳定下来,而且使企业发展的支撑架构稳定下来,这将有效地帮助企业长远的发展。

    (四)提升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管理创新,更新管理观念、改善组织结构、创新企业制度、采取新的管理方式方法,促使企业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机制,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

    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在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企业管理创新的实现途径,对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1.6论文的结构

    SHAPE \* MERGEFORMAT

    第二章   理论综述

    2.1   管理创新的定义

    管理创新的概念应源于管理的概念。管理是组织为了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利用,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的动态创造性过程。从经济学的观点看,人类始终面临着稀缺资源与无限需要之间的尖锐矛盾,需要做出抉择来恰当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组织在动态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生存,必须不断调整系统活动的内容和目标,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要求,这就是管理的创新职能。

    创新理论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rter, 1883—1950)在其1912年发表的着作《经济发展理论》中,首次提出了他影响深远的创新理论。熊彼特所说的“创新”是一种从内部改变经济的循环流转过程的变革性力量,本质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实现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创新包括以下5种情况:(1) 生产一种新的产品,或者开发一种产品的新属性。(2) 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新方法既可以是出现在制造环节的新工艺,也可以是出现在其他商务环节的新方式。(3) 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不管这个市场以前是否存在。(4) 控制原材料或配件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不管这种来源以前是否存在。(5) 实现任何一种产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者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第5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 发展战略 环境分析

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型科技企业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并壮大经济实力,就离不开制定一个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而制定发展战略的基础之一就是进行企业环境分析,只有进行详尽的环境分析,才有可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

一、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宏观环境分析

(一)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政治环境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我国50%以上的GDP、60%以上的工业生产总值、70%左右的工业新增产值、近60%的销售收入和出口额、税收的40%以上是中小企业创造的。75%的就业岗位均来自中小企业,约有70%以上的大学毕业生在非公有制经济企业里就业。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了民营中小企业在解决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极其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规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还是比较宽松和积极的。但在具体操作和运行层面,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紧张,融资难。社会融资困难是中国所有中小企业都面临的问题,而中小型科技企业较一般企业而言,因为由于技术开发活动的不确定性、长时效性,而且一旦技术开发失败则少有回旋余地,需要投入资金更多,风险更大。

由于种种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小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也是非常困难的,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另一主要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和股票债券等还没有建立和完善起来,致使科技型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现象。

(2)政府需进一步转变职能,政策的服务功能需要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一直在不断强化,但服务职能始终没有实质性改善,政府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观念普遍较差。企业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市场体系以及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政府职能应尽快“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3)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从目前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绝大部分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非常强,而相应的社会中介机构服务功能不强。中小企业势单力薄,需要的各种社会化服务,如政府、有关组织和中介机构提供的技术、人才培训、法律服务、财务审计、信息交流、技术咨询等均需完善。此外,多数中小企业在企业管理、发展战略、财务制度、组织结构、市场营销、生产经营、广告宣传等方面也很不规范,急需政府及相关组织对其进行指导和进行规范。

企业所有的经济行为,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国家政治和经济环境的影响,甚至是最重大的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甚至会决定一个行业的生死。具体到军工产业,必然会受到国家国防政策的影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国家政策也会随之改变,具体在那些领域会投入会加强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

(二)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经济环境

世界范围内信息经济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技术的更新越来越快,为顺应节能减排和绿色经济的国际大潮流,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产业发展规划,淘汰落后产能,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同时鼓励自主创新。据统计,我国近66%的新技术是由民营中小企业创造的,有80%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有70%左右的发明专利是中小企业和社会的自然人创造。国家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一直是扶持和鼓励的,中国目前整体的经济环境是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中小企业税负较重,由于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不确定因素,企业风险很大,虽然国家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提倡创新,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但对中小型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虽然呼声很高,具体政策一直未见出台,中国针对中小企业的整体税负比例过高,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门槛过高。

自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形势不断恶化,至今未见好转,国内经济形势也不容乐观,经济增速可能会进一步放缓,经济下行趋势也会持续一段时间,虽然目前军工领域没有受到什么显现的影响,但未来如果财政持续偏紧,国家在军工领域的投入可能会相应减少,产业链传递,最终中小企业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环境

我国各行业的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技术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中国一直在倡导自主创新,而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就是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优化技术创新环境是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大约有77%中小企业的技术来源为从国内或者国外购买,这就制约中小企业向更高、更好方面发展。低水平的技术创新一方面是由于资金困难,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对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有待完善。

军用微波市场同民用市场一样,技术的更新换代很快,客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性能指标越来越高,同时向小型化、低功耗方面转化,可靠性要求也日益提升。具体到北斗导航领域,为满足整机要求,芯片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只有芯片化才能满足整机小型化、低电压和低功耗的要求,尤其是便携设备,这种需求趋势十分明显,射频芯片的开发和使用是大势所趋,而国内该方向的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军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更为迫切,技术环境同样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平与国外相比差距更大,所以,在军工领域的技术创新更为迫切,技术环境同样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中国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社会文化环境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提升,其社会环境也相应有了很大改善,究其原因,除了国家的优惠政策、市场机遇以及企业的资金、人才、技术的支持外,适应文化环境变化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说,文化环境与中小企业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它的文化背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的竞争早已表现为综合实力的竞争,尤其表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经营的文化氛围,它包括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当今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文化发展也更加受到普遍的重视,企业文化也是如此,企业文化可以认为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精髓所在,但中国广大中小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普遍薄弱,导致企业凝聚力不够,员工忠诚度差,需大力加强。

除此之外,中小企业普遍品牌形象差,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由于资产少、规模小,与国际大公司、国内央企以及大中小企业竞争本身就处于不利地位。另一方面也导致了政府的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很难切实倾向于中小企业,这就不利于开展公平竞争。种种原因,致使众多的中小企业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缺乏与国际、国内大企业相比甚至与同等规模对手竞争的手段和实力。

二、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行业环境分析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数量众多,涉及的行业涵盖方方面面,但中小型科技企业产业环境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共性的,下面,针对总的行业环境进行分析。

(一)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其产品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一般产品数量比较小,对于采购及外协,都可以直接从厂家或商处采购,有些批量的材料采购可以采用几家比价的方式,甚至可以采用招标的形式进行,以便压低采购价格。采用的元器件大多供应商的成熟产品,极少需要特殊定制,在各大供应厂家之间也会存在可替代的材料,而且其产品利润相对较高,可以将成本转嫁于需方,所以采购价格基本可以控制,供应商在原材料的购买行为中处于劣势。

(二)买方讨价还价能力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一般都具有一定特殊性,买方注重的是首先是产品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使用要求,而且特别注重产品质量,不注重价格,或者说价格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而且技术难度普遍价高,所以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产品附加值较高,买方讨价还价能力不强。

(三)替代品的威胁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几乎无法替代,几乎没有替代性产品,所以替代品的威胁基本没有。

(四)行业潜在进入者

高新技术领域有技术要求高、人员素质要求高、行业准入门槛高的特点,民间资本的进入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高端技术人员的缺乏、仪器设备的高投入、产品差异化的设计开发能力都会制约外部的潜在进入者。另外,中小型科技企业普遍寻找非主流行业进行切入,产品相对套量小,很难产业化,产业规模不是很大,产业规模对国际和国内的大公司吸引力不够,还由于产品方向的差别,也极少会介入该领域,所以在相关领域市场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大。

(五)现有竞争者间的竞争。

中国中小型科技企业,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国际、国内大型科研机构和研发实力强的企业,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的进步和竞争机制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凭借独特的体制优势和技术、市场特色,许多企业得以快速发展,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在需要批量产品和大的产业规模时时,民营企业难于获取批量订单,处于极端劣势。

三、研究结论及展望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宏观环境分析和利用迈克尔.波特五力竞争模型行业环境分析,发现国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竞争环境比较激烈,国家政策和宏观环境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即供应商和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优势,企业必须在如此的竞争环境中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以使企业稳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聂桂林.广东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J].中国民营科技与

经济,2006.

[2]杜娟(导师:林汉川).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模式与障碍[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论文,2007.

[3]于世海(导师:凌丹).科技型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竞争力研 究[J].武汉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7.

[4]刘岩(导师:毕克新).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系统研究[J].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张凤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困境与对策[J].理论探讨,2001.

[6]高平.在全民创业中加大创新力度[J].企业经济,2005.

[7]马欣欣(导师:王立国).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问

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5.

[8]张国良.培育中小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政策体系构建 [J].科学管理研究,2007.

第6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

中国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公司,随着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文化在推动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使命,深入实施战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推动企业持续有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即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组织的最高目标或宗旨;共同的价值观,即企业组织中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组织价值观的物质载体。

二、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内涵

在中国石油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军队文化、政治文化、混合地区文化、独特的会战文化、榜样文化、达观英雄主义文化、开拓进取文化,不断积累了自身的特色企业文化,即以“铁人精神、大庆精神”为核心的中国石油企业文化。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企业精神,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企业使命,以“诚信、创新、和谐、业绩、安全”为经营理念。随着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战略的实施,不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积累了各时期的油田开发文化,如“玉门精神”、“柴达木精神”、“大庆精神”、“三老四严”等具有石油开发特色的文化历程。尽管我国石油工业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光荣的文化传统,但是中国石油所面对的社会转型、企业重组改制、石油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加快等客观环境,必然推动、也迫切要求石油企业管理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变革、创新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石油之争日益激烈,各大油企都在不断提升竞争能力,增强竞争实力,中国石油在企业文化战略发展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

1.对企业文化本质的认识存在误区。在各石油企业基层单位,存在着认识的不足,将企业文化误认为是一般职工文化活动,组织体育、文化活动、旅游等方式认为是企业文化建设。这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片面理解,偏离了企业核心价值理念,难以产生真正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无法真正发掘出员工蕴藏的推动中国石油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

2.企业文化建设战略意识缺乏。在中国石油企业内部,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不足,处于盲目发展状态,为了文化而建设文化,缺乏战略性与前瞻性,与生产实际、核心价值不相匹配的文化战略。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和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密切相关、相辅相成,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战略服务,目前员工对企业文化战略的理解不强,不利于发挥文化的价值,不利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3.企业文化建设延续性不够。任何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一成不变、一劳永逸,需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国石油企业文化是石油会战的历史凝练,如今,在中国石油企业持续发展过程中,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新的动力、新的精神内涵,传承历史同时有所突破,是中国石油企业精神发展的时代所需。

四、中国石油战略企业文化建设模式

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各油田开发建设自身文化的重新整合塑造,是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交流、吸收、融合,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市场竞争的加剧,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打造新的文化战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需要。

1.以战略为先导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有清晰的目标,较强的管理灵活性和快速的反应能力,相应的企业文化应当鼓励这种适应性、鼓励创新,在应对环境变化做出快速反应的同时主动迎接挑战、主动抓住机遇,站在发展的高度,立足于企业战略,积极创造、革新,使自己始终跑在别人前面。中石油面对机遇和挑战制定资源战略,打牢发展基础;实施市场战略,掌握发展先机实施国际化战略,拓展发展空间,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继承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企业精神,继续推进诚信、创新、业绩、和谐、安全为内容的核心经营理念,实现以奉献能源、创造和谐为内容的企业宗旨,加快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

2.构建学习型组织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只有具备高素质的人,才能有高素质的企业。而员工的高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能力。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企业文化,将学习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运用上课、技术练兵、岗位操作、集体活动等形式,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训练,掌握工作条件和规则,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全员学习、终身学习,鼓励职工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把学习当作提升企业价值和职工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倡导并采取有效措施创造团队学习的氛围,做到信息共享、经验共享、技术共享、知识共享。打造学习型企业,鼓励员工不断学习,更新结构知识,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智力,是企业参与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是赢得竞争的重要保证。

3.坚持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企业的永恒主题,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创新融合,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企业必须尽快适应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在原有文化基础上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我国石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也经历了一个形成、发扬、完善和充实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吐故纳新的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创新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永恒主题,只有创新,企业文化才能与时俱进,焕发蓬勃的生机。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要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思维对文化实施整合,既要继承中国石油企业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当前改革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更要着眼于作为跨国企业集团未来发展的需要,用发展的观点,创新的思维对现有的企业文化进行整合、提炼和创新,进一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石油特色,使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符合时展和形势任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代聪.中国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四川石油经济,2001(5):6-9.

[2]王兆鹏.建设以人为本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J].政工研究动态.2007,11:36-38.

[3]房旭鹏.论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力[D].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7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1.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知识面、提升其创新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硕士生在企业做学位论文工作期间,会面临许多问题,如企业导师会把企业中的一些其他技术工作交给学生做,似乎影响了研究生做毕业论文的进度。但这其实是联合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广西药用植物园做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曾多次参与企业新产品生产与开发,协助解决了几个新产品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活性分析。该学生反映,这种额外的工作要求研究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强,要会自己分析问题、查阅资料,还要自己进行试验方案设计,确实弄不懂的才向老师请教,使自己大大增长了见识,受益颇深,这些在学校是很难学到的,大大拓宽了研究生的知识面,提升其创新能力。

2.有利于丰富研究生实践经验,培养其创业能力

硕士生在企业做学位论文的一两年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佳时机。进入企业,如何才能学到企业工人、技术人员丰富的生产实际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是产学研联合培养的研究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研究生要正确看待“下企业”,不要认为自己有什么“优越感”,要放低位置,主动向企业工人、技术人员学习,很多研究生在企业中都要经过一番磨合,才能把自己真正融入企业,顺利地开展毕业论文研究工作,在这个过程中也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在企业的社会实践也是硕士生学习如何创业的良好机会。如“基地”之一的广西化工研究院原来是事业单位,后来改制为企业性质,从一个财政拨款单位发展为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科技企业,这样的企业发展史能让研究生接受创业的理念、学习创业的过程,培养研究生的创业能力。

3.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竞争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

研究生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不仅巩固了研究生的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而且提高了研究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快学习与生产的结合,大大提高了研究生就业竞争力,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并使其在毕业后能从学习者转变为工作人,适应新的岗位工作,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获得了企业的认同与支持。产学研联合培养的毕业生基本都在企业科研生产第一线工作,主要从事的工作是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研究,与企业生产实际密切相关。这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适应当今行业新技术发展,专业对口,一般毕业时能使选聘单位非常满意,初次就业率即达100%,而且很快就成为企业的骨干。

二、对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几点思考

1“.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

要考虑企业方面,也要符合学校培养要求。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必须坚持按照《学位法》对硕士学位的严格要求,谨慎选择硕士生培养基地,确定学位论文选题,在充分考虑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前提下,符合学校培养需要。培养工作必须做到有利于培养硕士生独当一面的科研能力,有利于培养硕士生在毕业论文试验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有所创新,在培养过程中避免出现对硕士生“只用不教”的偏向及个别“放羊”现象。而在企业的实际生产中有些质量关键问题迫切需要解决,但技术含量不高,比如生产工艺管理、技工培训问题,不能作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不然就不能达到硕士学位论文要求。

2“.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

必须强调学校导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导师的积极指导作用。硕士生下到企业后,环境陌生,不了解企业产品和生产工艺,需要一段时间熟悉,困难较多,这时企业导师的指导作用很关键。而有的企业导师往往只重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不进行难点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深化,因此学校导师要及时在理论上做指导,提高研究生的毕业论文水平,确保满足学位论文要求。

3“.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

要充分利用企业平台,提高硕士生综合素质。硕士生到企业做毕业论文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拐点,是研究生踏入社会前的“实习”。企业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社会实践的平台,他们要处理新的人际关系,了解新的生活环境,熟悉新的工作内容,因此,学校与企业的导师双方要加强联系,通过各种途径和硕士生及时交流,及时了解硕士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企业环境,提高硕士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第8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中小企业 体制改革 政策创新

[论文摘要]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采用了市场经济的体制,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领军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需要中小企业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一、中小企业发展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1.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融资渠道狭窄是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银行贷款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003年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的一份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共有98.7%来自银行的贷款。民营企业相对国有企业更难获得贷款。其次,创业投资体制不健全,影响创业投资的势头。我国虽然设立了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或者国际市场开拓基金,但是由于数量少、服务范围有限,难以满足需要。

2.法律与法制相对滞后,政策环境不尽人意,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我国中小企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但直到1997年的十五大才承认私营经济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如此,目前把私营企业作为体制外的产物,把它跟国有企业分割对立起来,对民营企业另眼相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在“抓大放小”的政策下,资源分配对中小企业不平等。在“抓大放小”的经济政策下,政府往往利用行政手段把好的资源交给大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跟大型国有企业相比存在着不公平,私人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还有诸多限制,对私人资本可以或不可以进入的行业和领域没有具体的说明,民营资本很不利。

二、加快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充分重视政府转型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政府要转变基本理念,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要从单纯追求GDP总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转变;从减员增效向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转变;从大企业的发展战略向大企业发展战略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并重转变;由某些不合理的、歧视性的政策向着一个平等、公平的基本理念转变;由控制和管理向服务和支持转变。政府转型当中,要提供有利于企业家发扬创新精神、有利于企业家队伍形成的制度保障;要为农民建立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2.限制、规范政府权限,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自由、自主的空间。首要的任务是限制、规范政府的投资权限,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为自由、自主的空间;随着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进程,政府的公开和透明将成为一个最基本的发展方向,这会大大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腐败现象也会明显减少;随着政府的转型,未来几年将是社会民间组织发展的快速增长期,尤其是民间商会的发展,这有利于中小企业面向市场发展壮大。

3.变“抓大放小”为“放大扶小”。政府应在资源上给与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私营企业与大型国有企业以同等的地位。政府抓大放小的结果,造成中央企业占有各种资源的优势,同时中小企业又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要积极主动扶小,放开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推动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清理私人资本发展的法律法规和部门的规章。

4.要实行公平合理的税收制度。现在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不平等,调查发现,70%以上的民营企业对这条意见很大,要加快税制改革;落实保护私有财产的法规,保护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5.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首先,中小型企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做到信息透明、消除财务混乱等现象,提高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信用,争取融资机会。其次,要加快中小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中小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小型企业担保机构的作用,在拓展间接融资渠道的同时,充分重视直接融资渠道的拓展。再次,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地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推动各类资本流动和重组,明晰产权,降低金融系统性的风险,减少投资波动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

6.建立适合中国的信用评级制度。现在我们信用评级是几家多头搞,没有统一的标准。建议中央政府、各地政府都要逐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档案数据库,用这个档案数据库来引导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

7.发挥政府服务作用,加强创业、技术创新和员工培训服务等。政府要支持发展信用担保、创业指导、信息咨询市场、人才培训、各界合作的服务型机构;国家要设立专项基金,专门支持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还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的转换。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逐步扩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的规模,尽快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三、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中小企业发展

1.要大力培养企业家精神。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弘扬企业家精神,这对提高中小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企业获得成功的关键。

2.要提供一些相应的基础设施以及商业服务。首先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其中专业服务很重要,即在营销、金融、筹资以及商业计划等等方面做出的服务。其次要在大学、私有企业等之间创建网络联系。以改变目前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和运营,缺乏灵活性,不能按照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做相应调整的状况。

第9篇:创新与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近年来,长炼科协致力于打造凝聚科技人员智慧、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与活力的“科技之家”,努力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环境,打造科技创新的特色活动平台,致力于为科技人才的成长、为企业自主创新与科学发展服务,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长炼特色的科协创新文化。

构建科技“思想库”

对知识进行有效管理、共享、开发和运用,是企业实现知识增值、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途径。长炼科协从2006年开始,利用企业局域网,创建知识管理系统。2010年初,长炼科协进一步升级完善了该系统,在“知识库”上新建了“论坛精华库”,新增了“专家黄页”、“个性化主页”,收纳了长炼石化科技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13个知识库,建立了“长炼科技论坛”论文库等,逐步实现了企业科技知识的采集、检索、共享等功能。

长炼知识管理系统中的知识论坛,作为一个学术技术、经验交流和沟通的互动平台,科技人员既可以进行专业探讨,也可以跨专业交流,以发帖、回帖方式,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并探讨有关技术难题的解决方法。这种与优化生产、攻坚破难紧密相关的讨论,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11年,论坛组织开展各类技术讨论418项,提出建议近100条,其中35条经专家讨论评审认为具有可行性,12项已经采用并实施完成。长炼科协还设立奖励制度,以评选“论坛之星”等方式鼓励员工参与。截至到目前,“长炼知识论坛”已有论坛学组24个,论坛版块9个,论坛会员2891人,累计主题24632个,累计参与59813人次。知识论坛已成为长炼科技人员共享资源、交流学习、创新创造、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重要智囊。

搭建产学研平台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学研特色平台,是长炼科协近年来积极探索学术交流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是发挥科技论坛的主阵地作用。“长炼科技论坛”首创于2005年,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成功举办四届。论坛创造性地与“院士专家企业行”结合起来,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需求,邀请国内知名的院士、专家现场诊断、作适用性的前沿学术报告,为长岭地区的技术进步献计献策,先后有6800多人次参加论坛活动,收集论文近1100多篇,其中经专家评审,具有重大价值122篇。二是组织专业学组开展技术学术交流。与中科院开展了环氧丙烷项目研讨,与美国S-zorb技术创始人进行S-zorb装置优质高效平稳开工的探讨等学术交流活动。协同企业有关部门,支持各学组组织、参加一系列内外技术学术交流、技术研讨、技术攻关等活动,每年达200多场次。三是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技论文交流。每年组织科技人员总结科技创新成果、撰写论文,将实践经验提炼总结为理论成果,进行交流。仅2011年就组织撰写论文469篇,其中有106篇论文在全国、全省论文交流中获奖。四是通过学术交流,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挥产学研平台作用。建立了与高等院校、研究院所、设计单位长期合作的产学研联盟,与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清华大学、石油大学、湖南大学、洛阳工程公司等二十多个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工程设计、工业应用开发全过程的科技创新链,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

“讲、比”激发活力

长炼科协坚持把“讲、比”活动作为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推动企业科技进步、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的有效途径,作为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培养科技人才、推进自主创新、促进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执行的《“讲、比”活动实施办法》、《“讲、比”活动组织及奖励办法》,使得“讲”有依据,“比”有标准,“创”有收获。截至目前,长炼科协“讲、比”活动已连续举办24届,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讲、比”成为企业科技创新项目产生的重要方式之一。长炼科协以“讲、比”为平台,特别针对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性技术问题,组织项目申报,推动技术攻关。如2011年,“讲、比”滚动立项418项,内容涵盖了生产优化、节能减排、管理创新等内容。公司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项目“RSDS-Ⅱ汽油选择性加氢”和“RSH液相循环加氢”,就是通过“讲、比”激发了科技创新活力,实现了技术突破。二是成就了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长炼科协的“讲、比”活动符合科技工作者投身企业生产建设、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要求,在活动中锻炼了人才,涌现出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华,全国科技标兵刘建平,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胡先念、沈刚,岳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罗世贤、朱铁光、龙伟灿、刘郁东等一大批优秀科技工作者,他们的模范行为成为激励企业科技工作者创新、贡献的精神动力。三是对企业节能创效作出贡献。近两年来,通过“讲、比”活动,集体立项成果600余项,收集科技工作者建议7000余条,“金点子”10多个。企业科技人员参与“讲、比”活动的比例达95%以上,累计创效10多亿元。

普及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