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准扶贫交流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基本情况
乡现有精准扶贫村3个,精准扶贫户443户,一般贫困村7个,贫困户1116户。2015年脱贫解困贫困户70户贫困人口300人;2016年实现149户400人脱贫;2017年实现116户352人脱贫;2018年实现108户342人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3个精准扶贫村、7个一般贫困村根据村情实际制定了扶贫工作方案;经乡党委研究决定,每名干部联系2—3名贫困户,根据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和发展愿望,为每户贫困户量身制定了脱贫措施、发展规划;其中村、村、村三个精准扶贫村派驻了“第一书记”驻村工作,成效明显。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成立机构。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干部驻村工作,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日常办公;根据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了《乡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方案》并下发到各村。
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召开村社干部会、群众会、院户会、办黑板报、大张旗鼓地采用张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标语,制作精准扶贫工作展板等方式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工作人人皆知,人人尽知,营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更加坚定了广大干群全力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3、严格管理,逗硬考核。根据巴委办〔2015〕64号文件要求,乡党委与“第一书记”签订了《目标责任书》,细化了“第一书记”的工作职责及年度工作目标,每位“第一书记”都建立了工作档案;对“第一书记”在村工作时间、廉洁自律、工作实绩等方面组织专班专项督查,严格考核;同时,乡上力所能及地为“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三、下一步打算
1、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力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此项工作作为乡党委、政府长期性重要性工作来抓,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突出工作成效,确保工作力度不变,做好打赢扶贫攻坚战的长期准备。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是传统农业大镇。在推进精准扶贫进程中,我们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着力引进市场主体、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精准扶贫效益
做强传统产业。支持明庙村发展壮大炒米产业,实施整村推进。三源糯谷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种子供应、田间管理、订单收购全程服务,保障原材料品质;明庙炒米协会与农户签订了炒制标准,杜绝添加食品增白剂膨化剂;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注册“味”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全村从事炒米生产的农户达到120户,户平收入10万元左右。
做大特色产业。鹅业在陆岭、子文村建成年出笼10万只的肉鹅养殖基地,直接经济收益150万元;、、村扩大传统荸荠、慈菇种植规模,连片面积达到8000亩,每亩增收2000元以上;天鑫米业在高当村实施整村富硒稻种植20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子文村建成富硒稻虾共用基地10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片区建成精品有机藕基地2800亩;超越苗木、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专业合作社利用荒山、荒坡优势,建成苗木基地2100亩。
二、扩大产业规模,夯实精准扶贫基础
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我们以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契机,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400亩,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200亩,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3100亩,垦农苗木等7个苗木合作社流转土地2100亩。全镇土地流转比例达到17%。
扩大农业装备规模。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购置大型农机具400多台套,无人机2架,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达到3.5万亩;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钢构大棚55个52亩;鹅业建成年屠宰肉鹅100万只的加工车间1.8万平米;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800万斤标准仓储1个,投资500万元的藕粉加工厂已完成征地选址工作。
三、彰显产业效能,创新精准扶贫模式
一是土地流转模式。主要为片区低产田升级改造地块流转,土地价格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入前的80元/亩提升到350—450元/亩,群众每年直接获利220万元。
二是带田入社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郭大、骆驼、高当、子文等村贫困户33户,保底收益每亩1000元以上,并为贫困户提供在合作社就业岗位,增加打工收入。
三是土地托管模式。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托管无劳动能力贫困户8户31人,以亩平产量按市场价格与农户直接进行结算,解决贫困户无力种田的难题。
四是提供设施模式。立体养殖专业合作社为2户贫困户提供钢构大棚5个,户平增收2万元;鹅业为子文村及周边12户贫困户免费建设小型肉鹅养殖基地,户平增收1.5万元,解决了贫困户资金不足的难题。
五是提供就业模式。食品公司提供岗位10个,食品创业园提供岗位30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提供岗位1个,实现贫困户就近就业创业,年工资可达1.2万元。
六是入股分红模式。陆谷香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 1户2人;食品有限公司吸纳贫困户9户12人。贫困户以土地或劳动力折算股份,参与合作社日常经营,年末按股分红。
七是提供全程种植服务模式。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23户80人,为贫困户提供精品藕种植技术,农户自主经营、自主销售,在传统种植的基础上亩平增收500—1000元。
为了全面核实我县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的精准性、真实性,根据《商南县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商南脱组办发〔2020〕49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核查时间
2020年10月27日至11月2日。
二、核查对象
今年拟新增(返贫)贫困人口、拟脱贫贫困户和人员自然增减、扶贫对象信息更新等情况。
三、核查内容
1.拟脱贫贫困户是否符合贫困户脱贫退出标准和程序。
2.动态管理是否符合标准和程序,其中新增人口是否合理,是否进行二次评议;脱贫不享受政策户清退是否合理。
3.核查民主评议、档案资料等是否规范到位。
4.每村抽取建档立卡户和边缘易致贫户共5户,核查信息采集更新及“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情况。
四、核查标准及程序
详见《商南县2020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商南脱组办发〔2020〕49号)、动态管理工作导引等文件。
五、核查方式及组织
本次县级核查工作在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镇办脱贫攻坚工作团负责,工作团牵头单位具体组织实施,负责对各镇办拟脱贫贫困户、新增(返贫)贫困户和人员自然增减等情况逐户逐村实地进行核查,核查比例必须达到100%;采取查阅资料、走访座谈、随机入户等方式,核查动态管理各项工作的规范性和精准性。
核查工作组组长、副组长原则上由各工作团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和1名科级领导担任,工作组成员由各工作团从本团内帮扶单位和对应镇办共抽调8人(原则上不得抽调镇办扶贫办干部),共组成10个核查工作组,负责本次核查工作。各核查工作组联络员确定、车辆及食宿安排、后勤保障等工作,由各工作团牵头单位负责安排和组织。核查前,由县脱贫办负责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核查工作结束后,由各核查工作组以核查报告的形式,将核查结果经核查工作组组长签字后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时,由各核查工作组负责将核查意见书反馈被核查镇办,作为动态管理和脱贫退出的重要依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各核查工作组上报的工作情况和核查结果,形成工作报告,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后,上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县级核查期间,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抽调县脱贫办、县督导督查组等人员,成立巡回督导组,负责本次核查督导及业务指导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夯实责任。开展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县级核查工作,是动态管理工作的必要环节,是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工作的重要抓手,也是检验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因此,各工作团牵头部门、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提高政治站位,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要严格落实组长负责制,各核查组组长是第一责任人,核查组副组长是直接责任人,核查组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对核查工作全面负责。
(二)严格标准。县级核查工作在村级核实、镇办交叉核查并向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请示核查的基础上,由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一次全面核查,核查没有异议的拟脱贫户,由镇办批准退出;对核查有异议的,不予脱贫退出。对核查有异议的新增(返贫)人员,反馈镇办再议确定。各工作组要在组长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按照脱贫退出(识别)标准、程序和核查方法开展工作。对无县级相关部门行业认定意见的贫困户,由各工作组督促县级相关行业部门出具认定材料后,予以脱贫退出。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颉柠继”为你整理了这篇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先进社工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扶贫济困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使命,从专业的起源、历史发展还是价值理念来看,社会工作与扶贫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反贫困是社会工作的起点,对于当前国家提出的脱贫攻坚战略,社会工作者无疑要勇担使命,主动介入并发挥专业作用。休宁县睿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张捷睿同志,就是我省社工队伍中积极参与扶贫攻坚的一位典型代表。
张捷睿和她的休宁县睿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服务于休宁县28位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都有不同的困难和问题,面对每一个家庭的不同需求,发展中心社工张捷睿运用“助人自助”理念,采用个案帮扶、结对共建、资源链接等方式,开展专业社工服务,注重激发贫困户的自主脱贫意识,帮助贫困群体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增加贫困户的自身发展能力。
不畏艰辛去走访真心付出助脱贫
张捷睿服务的28户贫困家庭,分布在休宁县12个乡镇,且大部分生活在地处偏辟的深山区。张捷睿每年坚持对贫困对象深入家访不少于3次,累计走访84次、电话联系610余次,实现服务对象见面100%。在走访中,张捷睿和她的社工团队对贫困家庭进行了全方位需求评估和贫困原因调查,并进行“一户一档”管理,逐户、定向开展精准帮扶工作。
在源芳乡渔临村五里亭走访服务对象严大叔时,他所居住的山项上只有两户人家,其他的住户都迁到了山脚下,由于山高路陡,连当地工作的人员都极少涉足于此。在陡峭的山岭上,初夏时节纷长的乱草已经埋没了小路,随时会有毒蛇出没,且山里没有任何网络信号。面对这样的复杂环境,张捷睿没有害怕,而是知难而行,从路边捡根木棍当拐杖,把包往身上一背,走!立马带着一行人开始了蹒跚前行,山中的路不仅陡,还非常滑,大家小心翼翼,坚持着往上爬,由于小路分岐较多,面对拐不完的弯、看不到头的路,大家逐渐失去了希望,是不是走错路了?会不会服务对象不在这里呢?再加上体力不支和安全因素,大家最后选择了放弃。在下山路上,张捷睿非常不甘心,如果服务对象的情况都不了解,只能去从旁人嘴里打听,我们的精准扶贫的“精准”从何而来呢?今天的辛苦不就白白浪费了吗?回到山脚下,遇到了一个当地村民,在张捷睿真诚感动下,这名村民欣然同意带路,让后她又不顾疲倦的身体,继续拿起木棍做拐杖,一个人背着慰问品,跟随村民再次爬上山,到达山项时,张捷睿已经衣服湿透,精疲力尽,但是面对服务对象,她立刻像打了鸡血似的,忘记了疲劳,投入到需求评估调查之中,与服务对象进行长时间的交流沟通。当这名服务对象得知张捷睿还未吃饭,再次上山来找他时,感动得老泪纵横,他说:“我有很长很长的时间都没有和别人这样聊天了,这山上真的是太孤单了,现在的扶贫政策真是太好了。”
亲力亲为无怨言落实扶贫好政策
在党和政府相继出台的扶贫政策中,有一项由政府出资专为失独家庭承保“因病补贴护理费”险种,主要是当失去独生子女的老人因病住院时,可凭保险享受护理补贴。张捷睿发现,有很多的服务对象对此政策都不太了解,有些就算了解,由于文化和身体不便,自己无法外出办理护理补贴报销手续,张捷睿就一家一户进行耐心宣传,解释办理手续。
在走访帮扶中,有一位承保老人因病住院,按规定可以享受理赔报销7200元护理补贴,但原始发票在进行了新农合报销之后,没有保存复印件,办理护理费补贴提供不了相关票据。这位老人十分焦急,从村里坐车到县城找到张捷睿,请求帮助,张捷睿二话不说,带上睿泽社工的同事一起来到县新农合中心请求帮助。新农合中心的领导非常支持,特地带他们来到档案室查找原件资料,面对如山的档案资料,张捷睿他们一头就扎进了材料堆,在多人的帮助下,历经一天的时间,终于找到了服务对象的原始发票,复印之后并陪同服务对象到保险公司代办相关手续,成功帮助服务对象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在此以后,县新农合中心的档案室时就经常看到张捷睿的身影,她先后帮助17个老人解决了没有原始发票的报销问题。据了解,休宁县的太平洋护理补贴政策的享受率和报销金额在全省走在了前列,不仅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扶贫对象的经济压力,更是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认可。
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把发展休闲农业作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要抓手,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取得长足进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全市已建成各种休闲农场187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37家。农家乐383家,总投资规模近200亿元,带动就业1.2万多人,年接待游客量近1000万人次,年营业收入20亿元左右。初步形成 “依山、泮水、沿江、滨海”四大都市休闲农业聚集带,我市休闲农业发展质量、数量均居全省首位。
一是创建休闲农业品牌显成效。去年,福清市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福清市牛宅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我市有4家休闲项目被评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有3个村被评为福建最美休闲乡村。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数达42家,为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级5家(全省1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省11个),占全省总数的近三分之一,省级37家(全省231家),占全省总数的六分之一。
二是创新休闲农业发展机制求突破。我市连江县开心农场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现已发展成员30家。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
三是助力扶贫取新功。策划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与116户贫困户签约帮扶协议。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开设“良心铺”15家,在农夫集市开辟专柜,供贫困户销售特色农产品;入股分红帮扶,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银行营业厅创建“青年文明号”事迹材料
我支行青年人数占82%。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省市县行社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支行连续被授予市级“先进支行”荣誉称号。工作中,我们以争创青年文明号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服务与业务领先”战略,不断提高对外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近一年来,我支行的服务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赞誉。
一、在创建活动中,始终以坚持抓好服务工作为目标。营业厅作为支行的服务窗口,不仅是支行服务的前沿阵地,而且也展示农商行形象直接窗口。因此,在创建文明号活动中,我们感到必须要把人员素质达到新标准,管理达到新要求,从而使服务工作达到新水平作为活动的主体,深入细致的抓好抓实。在几年的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形势任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大力进行业务培训,使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能力适应工作要求。同时,我们还加强各类人员的绩效考核、业务考核和服务工作的现场监督,坚决贯彻执行《服务工作标准》,加大经济处罚的力度,使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做好服务工作上来。我们还开展了“每周学习”活动,使大家学有方向赶有目标,从而使员工自觉地养成良好的从业习惯,使员工心系客户,事事为农商行负责,有力地促进了支行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快速提高,大大推动了支行业务的迅猛发展。我支行和员工先后被授予省级优秀党支部、优秀员工、县级金融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工作突入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在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加强管理为保证。我们深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服务工作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必须有制度做监督和保证。我们根据岗位实际先后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制度,完善了各项业务管理。青年员工的考核每周进行一次,内容包括业务技能考试,要求每位青年员工周周有成绩,月月有进步,年年有荣誉。一年来,我支行青年员工多次被省市县行社表扬。通过严格的管理和考核,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广大青年员工的工作热情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搞好服务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在创建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奉献服务为指引。支行青年谨记“办实事、见真心”的服务理念,坚持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的志愿服务活动。在支行辖内26个行政村设立便民联络窗口,印制下发农商宣传资源,进驻各村微信交流群、使辖内群众及时了解最新的农商行产品活动,把服务送到每位客户身边;针对辖内个体户部分学历低、无技能或技能单一的现状,支行青年员工坚持一对一联络,运用现有客户资料,帮助其提高就业技能,提升市场竞争力;有技能的帮助其发展产业,运用农商行客户资料平台帮助其拓展市场。
今年以来,我镇紧跟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以“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排查整改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围绕“四个不摘”,持续强化“三个落实一巩固”,确保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抓扎实推进防返贫和后评估工作。
一、迎接后评估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二台镇查漏补缺再核实、落实政策再夯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一)梯度管理、补齐短板,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持事前预防和事后帮扶相结合,精准施策、对症施策,持续做好“三类户”帮扶工作。一是制定方案。制定了《二台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回头看”工作方案”》,先后2次召开党委扩大会明确18类问题责任领导,4次召开镇村干部碰头会全面梳理排查问题,深入查漏补缺,目前发现的4类4条问题均已整改到位。二是梯度管理。坚持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全覆盖、无死角排查,形成横行到边、纵向到底的“大监测”格局。对全镇29个村11029户依据返贫致贫风险程度划定了4类监测等级,实行分层分级、梯度渐进式帮扶。全镇29个村设立了193名防返贫监测员,实时掌握包联监测对象动态,及时上报、随时处理。三是立体防御。根据常态化监测数据和信息,建立《防返贫重点监测对象台账》、《低收入群体台账》、《稳定脱贫户台账》、《一般农户台账》、《预警信息核查台账》5本台账,“海陆空”立体掌握全镇防贫对象状况,做到数据清晰。四是全时段跟踪。针对县级各部门每月反馈的预警人员信息及时进行集中走访,经过村级入户核实情况,镇防贫监测工作站进行综合评估认定,进行适时跟踪,全镇累计摸排199人次。同时,对边缘易致贫户、脱贫监测户实行月走访,对低收入户进行季度走访,对稳定脱贫户半年走访,对一般农户实行年走访,通过普遍排查分类查找致贫、返贫风险点,主动掌握全镇动态数据。
2021年,全镇现有重点防贫对象89户144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40户71人,脱贫不稳定户49户73人。目前,除1户2人(一卜树村的闫万宝)外,已全部消除风险。
(二)动态跟进、精准保障,持续提升“两不愁三保障”水平。全镇以动态跟进为主线,聚焦新问题、关注新短板、落实新举措,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稳定不反弹。一是教育保障。今年以来,对2886名适龄人口进行了全面摸排,未发现失学辍学现象。全面落实学前教育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餐改善计划”、高中教育“三免一助”、家庭教育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等各项教育扶贫政策。目前建档立卡学生243人全部享受“两免一补”、“三免一助”, 48人享受“雨露计划”(每学期1500元)。二是医疗保障。全镇脱贫人口4399人,低保户2819人,边缘户73人全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对建档立卡患者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报销);开展家庭签约服务,共签约11065人;办理慢病证1014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564人);对监测户实行代缴医保,对边缘户报销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出院后费用政策内超过一万给予30%的医疗救助,如:一卜树村边缘户闫伟(患有骨肉瘤),一共花费49万,医院报销20万,防贫保险报销10万,医疗救助1.2万元。三是住房安全保障。从2013年至今,全镇共计实施危房改造 783户,其中新建496户,维修287户。建立了住房安全月排查机制,对全镇7042户户籍人口进行安全住房摸排,2021年根据排查情况确定危房改造户44户,其中5户维修、39户新建,现已全部完工。同时对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全部进行了核验。建设互助幸福院。投资318万元,在原敬老院院内建设互助幸福院,共建设配备有电采暖炕、可洗澡卫生间、厨房以及有线电视网的房屋42间,现在已有39户47人老人入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化解了精准扶贫中的养老难题,彻底解决了全镇“留守”、“独居”、“空巢”老人问题。四是饮水安全保障。向县水务局申请资金115万元,对全镇34个自然村阀门井实施维修,彻底解决因阀门年久失修跑水、漏水等导致吃水不畅问题。全镇20个村除淖海营庙滩房保留一处集中供水点外,其余村均实现自来水入户。2021年在防贫监测走访同时对农户安全饮水情况进行全覆盖摸排,共计摸排2333户,未发现安全饮水问题。同时制定了饮水安全抽查制度,每季度抽取7-8个村,每村抽取3-5户,检查水质、水量、取水方便程度、供水保证率,确保供水安全。五是社会保障。全镇60岁以下社保缴费4049人,60周岁及以上1,840人享受了养老保险。全镇共有双女户 96人,其中达到60周岁共有 33人,每人每年补助960元,共计补助31680元。共办理独生子女证290个,享受18周岁以下每人每月10元独生子女奖励有290人,其中男性149人,女性141人,累计发放奖励3.24万元;享受60周岁每人每月960元独生子女奖励共有 560人,其中男性 250人,女性 310人,累计发放奖励 53.76万元;2021年新办理7个独生子女证。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扶共有1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8人,每人每年1153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9.2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的6人,每人每年9000元,共计发放家庭困难补贴5.4万元。全镇共有手术后遗症 17人,每人每年4200元,共计发放 7.14万元。全镇20个村4087户按照每亩95.16元标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37.37万元,全镇15个村休耕种草37431亩,每亩补贴160元,共计补贴598.9万元。六是兜底保障。把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农村低保对象1624户2199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A类户387元,B类户270元,截至到目前共发放低保金478.48万元、物价补贴5.6万元。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共764人,其中一级残92人、二级残267人、三级残200人、四级残205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471人(必须有低保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6元,共计发放补助31086元;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281人(必须一、二残才可以享受),每人每月补助60元,共计发放补助16860元。享受分散特困供养74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9.99万元,特困供养护理补贴10.97万元。同时对家庭特别困难和突患大病人员,根据不同贫困程度对全镇124人实施临时救助,人均享受2000元,其中10000元以上8户,特别是对2个严重困难户,每户救助23760元。
(三)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扎实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工作。二台镇把扶贫档案整理作为扶贫工作质量提升的总抓手,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数字化管理。一是成立专门工作队伍。成立以扶贫办成员为骨干的档案整理专班,对照档案管理的标准化要求,12次召开小组会提前研究,归纳注意事项22条,并对包村干部、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了3次系统性培训。二是细化分类规范平衡点。从精准识别、精准施策,再到精准脱贫等材料,全镇1916户建档立卡户逐户核对,1916册逐册分类整理,查漏补缺,做到档案标识明确、内容详实。同时,建立业务交流群,专班巡回发现的6个共性问题及时推送,分享好的工作方法11条,避免了返工。三是数字信息化管理。建立了全部档案目录电子数据库,通过计算机可以随时进行档案检索、查阅,极大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全镇20个村高质量完成了43类台账,并做到了月月更新。
(四)适时推送、多方帮扶,确保有劳动能力人员稳岗就业。适时进行岗位推送,对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邀请张家口志诚职业培训学校教授到安置区提供免费的面点、烹饪、电工、护理技能等培训。通过为期14天100课时的教学,培训专业人才200余人。为73名外出务工人员发放了交通补贴70800元。持续发挥公益岗位作用,将弱劳动能力人员,特别是“三类户”吸纳到公益岗位中,目前全镇公益岗位789个,其中护林员124人,巡河员5人,卫生保洁员555人,代办员79人,监督员巡逻员26,实现人均年收入4800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建档立户,通过实施光伏特困救助,户均增收1000-5000元。2021年16至60周岁脱贫劳动力就业1064人,其中县内就业955,市内就业25,跨市就业11,跨省就业73。同时,全镇75户148人脱贫不稳定户,36户36人安排了保洁员、沙场看护员等公益岗位,为34户37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1户1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35户实施特困救助82600元,对符合条件的39户53人办理了低保。对全镇边缘户22户42人,4户4人安排了保洁员、水管员等公益岗位,安排13户特困救助32800元,为9户9人免费办理了门诊特殊病证,对收入偏低的任旺1户2人实施临时救助660元,对符合条件的13户16人办理了低保,并缴纳了养老保险。
二、 今年的亮点工作
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治本之策,通过“特色种植+扶贫工厂+畜牧养殖+光伏基地+公益岗位”模式,打造“五位一体”增收体系。
(一)特色农业促增收。特色西瓜园区引领西红柿、芝樱花和藜麦种植基地发展。一是特色西瓜产业园区。申请东西部协作资金2180万元,建设占地1250亩的2个特色西瓜产业园区,建设每个占地0.43亩标准化大棚共2000个,种植甜蜜蜜麒麟西瓜。园区按照“双轮并行驱动”的模式通过租金、基金实现增收。其中租地资金51万元,覆盖建档立卡户179户。大棚租金155万元设立扶贫基金用于全镇扶贫事业。全镇每年利用该项资金可设置公益岗位320个,其中安置区设置30个,户均增收4800元;园区每年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人均月增收3000-4500元。二是西红柿基地。以特色西瓜园区为中心,辐射在落花营、盘城房两个深度贫困村建立投资150万元的特色西红柿种植基地,建设大棚40个。基地按照“两资金一分红”进行收益分配。两资金:①土地租金。村集体流转村民土地建设大棚,向农民支付土地租赁费,平均每亩每年240元,共流转土地70亩,租金16.8万元(共覆盖贫困户29户,户均年增收5800元)。②打工薪金。村合作社在大棚西瓜种植经营管理过程中,优先选择贫困人口就业。种植季内,每个村大棚基地可安排5-6个长期工岗位,工作时间约5个月,按照每人每月3000元的薪酬标准,实现人均增收15000元。在整个种植、收获期间,可雇佣临时工约1000人次,按照每人每天100-150元的薪酬标准,工作时间约40天,就业薪金每人可达到6000元。一分红:每个大棚平均收获西红7000斤,按照平均每斤2.5元计算,40个大棚共可获利70万元,除去每年的土地租赁费16.8万元,剩余53.2万元。该笔资金由村委会设立扶贫基金,统筹用于公益岗位薪酬、孝善基金、道德银行等,惠及更多贫困人口。
(二)扶贫车间带增收。配套产业园区带动增收,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一是服装加工微工厂。申请扶贫资金320万元,在安置区内建设占地2600平米,年生产量4万件。目前有员工16名,其中贫困人口3名,非贫困残疾人4名;以加工河北港口集团职工服装和全县中小学校服为主。微工厂通过租金、股金、薪金“三驾马车”带动增收。每年按照总投资320万元的7%给付租金,每年租金22.4万元;以港口集团捐赠的38万元资金入股港会服装有限公司,每年按不低于10%的比例(即3.8万元)进行分红;优先新区贫困人口就业,月工资最低2500元。为了更好带动弱劳动能力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增收,租金和股金26.2万元首先用于安置区内设置的40个保洁员、巡逻员、楼长等公益岗位薪金;其次配置10万元开设道德银行和爱心超市,其余部分用于重病重残等边缘户和脱贫监测户的临时救助。二是燕麦加工厂。引进张家口易素燕麦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设占地20亩的易素燕麦加工厂,新建燕麦原料初加工、燕麦胚芽米、即食燕麦片3条生产线,为园区内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50个。同时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协议,消化本地1万亩的燕麦原产品。三是手工艺制造基地。河北港口集团捐建,投资500万元,建设1500平米的三层手工艺制作基地,引进祥源和灌装扶贫车间精细化灌装大米、谷子等农产品,引进张垣大嫂服务集团,建设手工草编工艺品制作、皮雕皮画、卫生纸分装销售,全部运营可吸纳安置区内建档立卡户及残疾人就业,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年产值预估151万元,实现了“车间建在家门口,勤劳致富靠双手”。
(三)畜牧养殖保增收。依托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打造畜牧养殖中心,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个,人均月增收4500元。同时,与中粮生猪养殖、中合三农肉牛养殖、伊利奶牛养殖签订框架协议,通过“代养、托养”方式实现生猪、肉牛、奶牛价值提升,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金融扶贫解决发展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目前全镇共有25户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用于养牛、养羊,共计发放贷款80.7万元,进一步提升了贫困户的防贫能力。
(四)光伏产业稳增收。依托柔性直流电站引进华源多能互补、东旭光发电、绿巨人微电网等光伏产业项目促进增收。一是做大土地流转。目前全镇已流转未利用土地4万亩,每亩100元/年,实现一次性租赁25年,总租金1亿元,人均一次性增收6000元。二是带动周边就业。通过房屋租赁、劳务输出,吸纳就业1000余人次,人均增收9000元。三是村级光伏电站稳定增收。全镇11个贫困村全部建立并投入使用光伏电站,按照乡镇统筹各村级收益资金40%,村级统筹本村电站收益资金60%模式,按照村委会议定、村级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进行分配。截至目前,共计支出380万元,其中设置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岗606个,发放工资123.8 万元;对无劳动能力903户特困救助215.2万元;村级公益事业劳务用工18.4万元;其他支出22.6万元。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经过前期大范围宣传、细致推广,但群众对小额信贷的认识度不高,思想上总存在谨慎态度,同时由于经济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通过申请贷款发展生产的意愿不够积极。
四、下一步计划
下一步,我镇将以省市县各级会议精神为指导,以乡村振兴为抓手,对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要求,从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巩固成效4个方面对标对表,全面开展“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行动,确保扶贫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一是动态监测、及时帮扶。重点围绕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帮扶,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排查,将“三类户”实行动态管理,制定针对性的帮扶措施,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
文继炬 厦门一中语文高级教师
全国I卷作文题选择“材料+引导语+任务指令”的形式,从命题的价值取向上看,将人的存在与发展置放在国家、民族与时展的宏大背景之上,要求考生思考个人与时代、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之间的关联,既有历史的回顾,也有现实的观照,又指向未来,其视野的宏阔与格局的广大延续了全国卷一贯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生自由表达,畅所欲言。
材料聚焦考生最亮眼的身份标签——与新世纪同步,在新时代成人的“千禧宝宝”,以大事年表的方式截取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大历史时刻,涉及国家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和民族复兴的梦想,以及灾难之中所表现出的民族品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要求考生能从中捕捉、提炼、概括、理解中国当下的现实,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青年人如何投身于新时代,做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和思考者,表现个人与时代、国家和民族休戚与共的关系。这样的命题并没有超出平时的训练和指导,相信考生能从容应对。
但是,材料看似贴近一代人的成长叙事,却多从大处落笔,且价值观单一,这种暗示与引导很容易使写作凌空蹈虚,面目雷同。所以在试题的价值引领之下,适度移情与联想,以体现语文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引导语的作用不可忽视,所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是告诉考生要多从自我或家庭的角度去感应时代,从代际差别的角度去思考时代,以体现历史意识。
比如,立足于自我与时代、个人与国家,谈科技创新的时代青年人应有怎样的历史使命与担当,应以怎样的姿态汇入民族梦想的洪流以实现生命价值;再比如,通过回顾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灾难性事件——汶川地震,来感受和思考民族精神与性格的坚韧顽强,思考自我生命建构中如何应对磨难,发现卑微之中的坚韧与光芒;又比如,通过叙述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国策对生活的影响,呈现父辈与自我的“际遇”,以感受时代变化的脉搏,表达自己投身于未来乡村建设的美好构想……总之,将时代叙事与自我表达结合,体现世纪青年的特殊身份与心灵诉求,在宏大题目之下,依然可以找到自由发挥的缝隙。
当然,这道题目还有一个限制,即留待2035年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需要合理联想和想象,以体现“读者意识”:作为写作者,现在的“我”与未来的“我”的关系,“我”与出生于新时代、又在新时代成人的新一代“18岁”又是什么关系,应该以什么话题进行交流,如何交流……这些问题需要想清楚方能妥帖接地。
立足材料 基于任务个性审题
谢业昌 厦门双十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17年福建省高考作文评卷中心组成员
对于厦门考生来说,今年高考作文题目与2018届高三市统考的质检作文题目有些相似,容易让考生产生熟悉感,甚至误认为题目被猜中。实际上今年高考作文题目无论是材料内容的根本指向性,还是写作要求任务的独特性,与质检作文题都不尽相同,写作要求不允许考生直接套题。正确做法是立足于材料的独特内涵深入分析,充分考虑写作任务确定潜在读者,并结合自身的独特阅读及生命体验确定写作角度。
那么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该如何审题?
首先,作为任务具体的材料作文审题时,需要清晰题目的具体写作要求是什么。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审题时必须结合所给材料进行联想思考,同时要明确写作的潜在读者是2035年18岁的年轻人。
既然写给2035年的18岁青年,就要求考生要结合自身对这个时代种种事物内涵的理解,又要假想自己是2035年的长者,给未来的晚辈或鼓励、或忠告、或端正认识、或阐释这个时代青年人的追求等等,这与写一封信给自己的语体风格完全不同。特别说明,题目没有要求必须用书信体,所以不一定要用书信体。
其次,这则作文的材料应该如何审读?材料选取六个年份中与“00后”有关典型内容与事件,这就要求考生要对这些内容做概念上的理解与分析。同时,写作要求虽然没有“使之形成有机关联”,但对材料进行整体理解就应以联系的观点分析这些内容。对所给材料做深入理解之后,考生可以抓住关键词“际遇”“机缘”“使命”“挑战”“追梦”“圆梦”等展开思考构思。
最后,考生要结合写作具体任务,明确写作对象,结合自身阅读与生活的独特体验,选取角度,拟定立意,选择文体,表达思考。
文章是写给2035年18岁的青年,考生可以从现在这个时代赋予这一代“00后”的使命出发,谈及现在这代人如何将个人的发展与时代的责任和使命相对接,去实现超越庸常的人生价值等等。
总之,今年的高考题继承了2017年全国一卷的命题方向,充分体现考试大纲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核心立场与基本功能。
虚实相映 有无相生
王雪梅 厦门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长
虚者实之,实者虚之。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全国I卷作文题目“世纪宝宝中国梦”可以说在命制上充分体现了道家相反相成的智慧,却又很好地传承了儒家家国天下的情怀。
一、以实为用,以虚为本——关注具体现实背后的思想语境与价值引领。
这是一则开放性材料作文题。以中国新世纪以来重大历史发展节点为线,从经济、科技、民生、社会多个层面,以典型性的现实事件为依托,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的重要时刻,唤醒考生的共情意识,加深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引导广大青年参与社会,增强责任与担当意识,从而形成修身、齐家、治国而平天下的精神格局。“实”乃考生与时代同呼吸的具体情境,而“虚”则是背后宏大的思想语境和立德树人的价值引领。
二、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关注宏大叙事背景下的个体关照与任务指向。
话题看似立足大处,兼具时代性、历史性。但又并非无源之水,所选事件与考生成长息息相关。世纪宝宝们2018已然成年,考题命制充分体现对这一代人成长阶段的密切关照。由宏大叙事之“虚”而入青年个体生命之“实”,“实”中亦寄托“虚”处的殷殷期许。
在具体的任务指令中,有“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字样,通过主体和对象的明确,激发想象力和交流愿望,这是交际写作理念一种具体而微的真实呈现。过去、现在、未来广阔的时空维度,又赋予了宏大叙事以鲜活的血脉。
三、有中观无,无中生有——关注家国情怀背后的审辨思维和写作空间。
当然,话题过于宏观会有价值单一之虞,若说全无审辨空间却也偏颇。发展中并非无伤痛,辉煌背后也并非无阴影。青年与时代共荣之余,亦有“佛系青年”“空巢青年”“垮掉的一代”等不和谐声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我们的祖辈、父辈也未尝没有走过弯路。于“有”中观“无”,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又何尝不是对历史的负责,对家国的深情,对传承的一种正确态度?是为大“有”。
四、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关注考题命制的创新性和指向引领。
[关键词]科技服务业;双创新动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 F719;G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0-0127-05
科技服务业是依托科学技术和其他专业知识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新兴行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具有高附加值的重要产业,它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关键产业,是创新驱动的战略支撑[1]。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9号),对我国大力扶持科技服务业提出具体要求和部署[2]。2014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首次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启了中国经济新动能的重要引擎,而后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密集出台了支持“双创”的优惠政策。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动力。对于当前的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加快,新的增长动能正在积聚。我国经济发展已到了从以往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阶段,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将是解决产能过剩等产业结构问题、细化服务业分工、加快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重要举措[3]。
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建设和“一带一路”等重大战略部署,我国西北地区特别是甘肃省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和资源利用等需求也在不断汇聚和碰撞,科技服务业的科技引领作用凸显[3]。甘肃省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老、少、边、穷”区域较多,GDP、人均GDP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而,甘肃省要想推进省委省政府提出的“3341”项目工程①、“1236”扶贫攻坚行动②和精准扶贫,推动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换代升级,就必须发展科技服务业[4]。在“十二五”发展期内,甘肃省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成为推动该省经济增长的有效动力,科技创新和发展科技服务业已成甘肃经济增长主引擎。2015年9月3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了《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就本省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作出了重要部署。
当前,如何在科技资源支撑下,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助推甘肃省经济新动能,是甘肃省经济解决发展瓶颈的重中之重[5]。SWOT分析法是用来确定行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行业的战略与行业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包括优势S (strengths)、劣势W (weaknesses)、机会O (opportunities)、威胁T (threats) 等。运用SWOT分析法阐明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的现状,提出发展、解决的办法,有利于以双创新动能助推经济发展,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为政府决策提供帮助。
一、甘肃省科技服务业SWOT法分析
(一)甘肃省科技服务业优势
一方面,甘肃省拥有以中科院兰州分院、航天航空集团空间技术研究所为代表的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700多家,拥有以兰州大学等为代表的高等院校45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0余人,科技企业孵化器16个[6]。由表1可以看出,甘肃省创新基地较多,科技服务业平台优势明显。2014年甘肃省科技进步指数为47.06,位于全国31个省市的第19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居全国前列,科技综合实力较强。
另一方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依托重点行业的发展,重点行业的快速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区域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比如美国硅谷,依托信息业;印度,依托软件业;德国,选择高端制造业[7]。而在甘肃省,已有国家级兰州新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林业、现代物流仓储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等为主导。兰白(兰州-白银)经济圈,主要产业有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航空航天及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新能源装备、生物制品、重离子辐射应用等极具产业竞争力;生物产业汇聚了20多家重点骨干企业,培育了30多个市场潜力大的高技术产品,部分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8];信息产业、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数字出版等产业在西部具有竞争优势。还有关中-天水经济区,覆盖甘肃省天水市、平凉市及庆阳市,以高科技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石油化工、新材料、新能源果业、畜牧业及航天育种等产业发展迅猛,科技服务业局域特色明显[9]。虽然甘肃省在经济、人才、教育等方面相对落后,但其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黄金地段,科技服务业发展潜力和空间较大。
(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劣势
甘肃省处于中国的西北部内陆,科技信息获取途径有限,2014年以前科技服务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百人,人均GDP在全国排位靠后,科技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存在一系列问题:一是产业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2015年,甘肃省科技服务业才在政府引导下兴起,与国外及国内其他发达省份相比起步较晚。2008年,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增加值为614.6亿元,上海为322.61亿元,分别占GDP比重为5.8%、2.36%,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500亿元,按年均GDP 8%的增速算,到那时所占比重才为8.5%左右。二是科技服务机构人员素质偏低。2014年,甘肃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数为41135人,占甘肃省总人口(2591.00万)的1.59%。三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偏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技服务业运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科技服务业资源配置不合理[7]。四是公共信息资源少,公共信息基础设施不足,科技服务机构获得信息和知识的成本高、效率低、途径少。虽然甘肃省有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大学、510航空航天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和高校,但科技资源的分享、利用等衔接不到位。五是缺少品牌优势。还有,相关科技服务的法规政策体系、酬金分配政策等不健全。
(三)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机会
首先,甘肃省拥有国家重大经济发展战略的机遇及政策的倾斜。国家中长期西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国家“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甘肃省扶贫攻坚、精准扶贫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国家、地方政策的出台,为甘肃省科技服务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其次,甘肃省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服务业。甘肃省虽然在2015年8月21日才开始启动10大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工作,但随后发展势头强劲,2015年甘肃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3%。同时,甘肃省政府结合实际,提出到2020年,甘肃省将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市场化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力争达到500亿元的目标[2]。再次,甘肃省有足够实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开展“富民”行动优势明显。甘肃省的有机合成、真空技术、固体、生物制品、重离子治癌、有色金属材料、冰川冻土、荒漠化防治、制种等领域在全国拥有领先水平,可以利用一系列创新平台、基地及全国领先领域的科技成果,并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产业孵化、成果转化等措施,发展科技服务业。
(四)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威胁
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前景乐观,但威胁及挑战依然存在。从表2、表3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业无论是投入还是产出方面,甘肃省都远远低于陕西省,陕西自然条件优于甘肃省,虽然同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辐射地区,但发展机遇、发展步伐、发展背景及发展规模都好于甘肃省;还有青海、宁夏、新疆等省份,虽然其科技市场成交额及全社会固定投资都没甘肃省高,但人均水平都高于甘肃省。
二、甘肃省科技服务业发展建议
甘肃省地域辽阔、特色明显,应抢抓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这需要发挥西部特色优势,做好并对接好相关城市规划,以科技服务业作为城市及产业园区规划的主要推动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
第一,以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长庆油田公司、玉门油田公司等能源公司为依托,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体系,兰石集团高端装备智能制造产业园、促进风、光、电等新能源就地消纳,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科技服务业。第二,推动科技普及服务,落实“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和“互联网+”行动计划,成立甘肃大数据公司,组建大数据研究院。第三,进一步拓宽科技资源利用渠道,降低科技资源获取成本,使其能为大众有效供给,提供科技信息交流、文献信息检索、技术咨询、技术孵化、科技成果评估和科技鉴证等服务。第四,推进质量强省与标准化建设,实施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加快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智能化改造,新产品开发设计中心、优势产业孵化基地建设等服务。第五,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成果共享平台为契机,推动北大“中国芯”,发展智库建设。第六,发展现代中药生产基地、生物制药,发展河西走廊农业基地航天制种、葡萄酿酒等。
[参考文献]
[1]王海龙,丁 遥沈喜玲.科技服务业创新驱动效应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5).
[2]甘肃省人民政府.甘肃省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Z].中国甘肃网,2015-10-12.
[3]张正清,李国平.中国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30,(7).
[4]刘伟平.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N].甘肃日报,2016-01-23.
[5]徐黎丽,王 悦.“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黄金段”作用的发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3,(2).
[6]赵炳权,常小莉.兰州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SWOT分析[J].甘肃科技,2014,30,(8).
[7]刁伍钧,扈文秀,张根能.科技服务业研究综述[J].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