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网络管理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管理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络管理分析

第1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网络工程;信息管理系统

0 引言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用户数量持续增长,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几乎覆盖了城乡各个角落。传统的网络工程信息管理和维护自动化程度不高,历史资源/文献多为手工记录,人工存储,资料保存费时、费力、占地。尤其当系统增大到一定规模后,资料的查询检索变得异常艰巨。广播电视人迫切期盼一套数据管理系统的产生来保存管理这些正在迅速庞大的数据群,进而为网络的合理规划提供全面翔实的资料。

1 网络资源的层次结构分析

尽管广播电视资源的层次结构是广播电视行业本身所固有的,但是长期以来一直缺乏系统的划分,造成了在广播电视资源管理系统的建设过程当中过于盲目,往往是哪些资源的紧迫性比较高就把那些资源纳入到系统体系结构中来,而不考虑资源彼此之间的关联与衔接。这给资源系统的整合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此本人对整个广播电视资源进行了相应的抽象,提炼出其基本的层次结构图,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体系将按照这个资源层次来对资源进行相应的管理。

整个广播电视资源在结构上可划分为不同层次的网络结构,其特点类似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一样,下一层的资源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网络(管道/杆路网络)开始,中间经过传送媒介网络(光缆、电缆网络)、传送网络、业务流程,最后直到用户。各层次通过工程流程来衔接。系统将依据资源网络层次,为每类层次的资源都构造相应的管理模块,并同时考虑不同层次的资源衔接问题。在构造某个层次的资源模型时,必须考虑该资源的服务者和被服务者。

2 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核心的分析

2.1 网络资源的存在性

确认是否存在某个资源,以及资源的位置、状态、与其它资源的关系等。范围涵盖物理资源、逻辑资源、智能资源和非智能资源。根据各种网络资源的实际属性,建立每类资源的数据模型,建立统一的资源录入、编号、命名,建“立完整、准确的资源映像,有了完整的资源映像,基于资源信息的各种应用如:查询、统计、资源调度、路由分析、网络优化才可实现。它是网络资源的最基本属性。

2.2 网络资源的动态性

资源的动态性体现在资源数据库跟随现实网络变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方面。为了使现实网络中资源存在及使用状态的变化能及时反映到数据库中资源映像上,需要建立相应的调度流程和组织管理模式。通过网络资源管理与业务调度流程的紧密结合。

2.3 网络资源的使用性

资源的使用性表现在某一资源是否承载着上一层业务,是否被占用,被谁占用等。如管道中是否穿有光缆电缆,光纤中是否承载着传输系统,传输系统中有多少电路,电路中承载的是什么业务等都是资源使用性的表现。

3 信息管理系统核心模块的分析

3.1 线路资源管理分析

(1)管道、杆路部分以GIS技术为核心,管理和维护广播电视传送网络的底层物理网络资源,提供对这些资源的图形化录入、编辑、查询、定位、分析、统计手段,为广播电视运营维护部门、规划设计部门、工程建设部门、资产管理部门提供准确的管线资源现状信息。

(2)电缆部分电缆网络资源管理以GIS技术为手段,实现对城域网、用户分配网等进行图形化管理,完成电缆信息的录入和编辑、电缆路由信息的管理。

(3)光缆部分光缆网络资源管理以GIS技术为手段,实现光缆网络的图形化管理。形成的光缆网络拓扑图,为数据网络、HFC网络的建设提供传送物理媒介层的资源。

(4)线路设计部分线路设计子系统实现对现有管道/杆路资源的查询,实现管道最佳路由分析等功能;将各种查询和分析结果自动转为工程管道图和工程线缆路由图,搭设缆线的架空部分,对管孔、接续设备进行预占,设计缆线的附属设备的物理点,并将上述的设计结果保存在设计成功库中。系统为网络规划设计部门、网络维护部门提供服务。

3.2 网络资源对象管理分析

网络资源对象管理的关键是为了适应广播电视网络发展的需要。从广播电视网络产生开始,这个网络中的设备就在不停的发生变更,网络的结构也从单一的同轴电缆网络发展到光电并存的网络。随着网络发展的步伐,网络资源对象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那么系统要能适应于网络的发展,管理更多的资源对象,那么就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这就对整个管理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既要能适应于管理现有的网络资源对象,也要适应网络发展中产生的新资源对象,网络资源对象管理的关键就在这里。系统提供专用的数据模型,将网络资源按一定的方式整合起来,适应于网络的变化,资源的变更,做到这一点,才能保证系统管理的先进性和可持续性。

3.3 工作流程管理分析

资源管理在业务运行环节中接受运营支撑系统的调度指令,执行运行维护、网络规划、工程建设或数据。此时,资源管理已经成为运营商业务活动调度体系的一部分,而业务活动调度体系可以是传统的,也可以是逐步信息化的。

工程建设环节是资源管理自身可以闭环管理的环节,即可以将工程建设环节直接放在资源管理中处理,当然也可以在资源管理之外独立进行这个环节的流程管理,只要能够达到管理目标,形式是多样化的。

运维作业环节是系统内部主要的数据维护环节,主要包括资源调度、故障维护、网络优化、网络调整等。尽管作业工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其任务来源不同,因而作业调度与管理方式不同,用作业管理来体现数据维护留下的痕迹。

3.4 机房管理分析

利用GIS技术,实现各局点、站点的地理分布管理,为上述其它管理系统提供公用的基础数据及操作功能。采用CAD技术对各局点、站点内的机房进行管理,包括机房平面图、机房走线图、机架设备的管理。能够对一些无法划归给某个具体的专业的资源(如电力、空调、消防设施等)进行管理。

3.5 查询分析

查询分析主要提供给领导和管理决策部门,一线运行维护人员使用的子系统,它提供多种形式的对现状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可实现跨不同专业、跨不同资源类型的各种关联查询。提供各种网络资源的预警分析功能、资源分布状况查询功能、故障影响范围分析功能、可利用资源覆盖范围分析功能等,为科学管理和长远规划提供辅助依据。

4 结语

网络工程信息管理系统作为整个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业务管理层和子网络管理层之间,系统的主要完成对传输网络资源资料的建立及工程信息的管理,根据工程给出的信息对资源进行配置以及对网络进行优化和规划支持功能,并能够根据对资源利用情况的统计数据形成各种分析报告以对经营决策提供定量分析支持。系统还要建立资源管理信息平台,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提高业务提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薛维.关于广播电视中的网络技术模式的深化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3).

第2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我国各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反过来,各行业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不断增高,他们需要的是网络技术带来的便捷性、实用性以及可靠性。伴随着业务网络化的深入与发展,随之带来的网络风险也不断增加,人们在使用计算机技术时,往往忽略了对他的安全管理。

一、网络管理简述

在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背景下,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也成为了促进其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网络管理是计算机技术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网络运行的效率。一般网络管理是指对网络通信过程当中的服务以及信息处理过程当中所需要的各种活动进行一个监督、组织和控制,创造良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运营环境。其主要目的就是保护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使网络系统连续可靠性地正常运行,提供有序、正常的网络服务。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存在的安全因素

(一)计算机软件的固有缺陷

对于计算机网络来说,各种软件是支撑其多元化、多层次运行的重要基础,由于软件的开发方式、研究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计算机软件在开发阶段就存在漏洞,使得计算机网络在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因为这些存在漏洞、缺陷而发生严重的故障。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身的特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开放性以及共享性的特点,这就使得计算机网络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遭受网络病毒的攻击,给用户造成损失。例如在今年我国出现的一种极为恶性的计算机病毒“勒索病毒”, 他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播病毒文件,一旦计算机被感染后,除非装机,不然就只能通过给黑客发送比特币来花钱解锁,对计算机程序以及计算机系统造成极为严重的破坏。

(三)黑客攻击

互联网技术的深入与普及,造就了一些电脑高手,也造就了一些电脑黑客。黑客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威胁极为显著。他们的侵往往入网络服务器,利用木马程序等多种手段损坏与窃取用户的信息与数据,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损失。

三、企业网络安全管理的措施

(一)设置科学的加密方式

企业的信息资源安全直接受到数据安全性能的影响,因此人们应该重点关注数据安全工作。其中的数据加密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_保企业数据不被其他人随意查看或者篡改,保护数据的安全。

(二)充分发挥防火墙的作用提升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要想认真做好网络安全工作,我们应该充分发挥防火墙的自身作用,通过分开企业的内部网和外部网,实现企业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防火墙在企业的内部网及外部网进行通信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有效保护网络边界设备,还能减少外部网络用户利用非法手段进行内部网络获取信息的发生率。此外,防火墙还能够对企业的内部或外部网络站点进行阻挡或攻击,限制IP的流量,还能提前设施访问控制,把网络安全风险降到最低;还能识别一些被授权的用户,让其顺利进入企业的内部网络,对于没有授权的用户就无法进入企业的内部网络,非法入侵人员要想获取企业资料就要突破防火墙,因此防火墙的存在意义重大。

(三)把企业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

企业的网络安全工作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企业为了不断提升工作效益,把工作重点都放在了与工作效益紧密相连的任务中,网络安全工作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加之,一些创建时间较短的企业由于网络管理人员数量较少,且现有的网络管理人员不太了解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对企业网络信息的保护观念较弱,只有出现企业信息泄露或者文件丢失等问题时才会意识到企业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3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1对通信网络资源进行全周期的有效管理

对于通信网络资源来说,其具有一定的发展周期,周期的有序进行才能保证网络资源的正常运转。我们可以简要的概括为网络资源整体规划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建设阶段、资产转固阶段、资源投资使用阶段六个生命周期。六个环节分别各司其职,将规划作为项目的起点,通过图纸的设计从而投入建设,建设完成后进入使用及维护等,终点是将网络资源进行退网操作。从规划到退网的整个周期称之为网络资源的全生命周期,以下我们将详细的进行阐述。

1.1网络资源整体规划阶段。

资源的整体规划是利用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对于网络资源的目前所处状态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对于结果与规范标准对比,当网络资源的容量不足或者过多时,将要重新的进行整体的规划,并纷发项目建设任务书,由设计单位统一研究设计,出设计蓝图。

1.2项目工程设计阶段。

在进行工程设计阶段中,可以让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一些辅助设计功能充分的发挥其作用,来支撑设计单位的工程设计,设计出图检验完成后,将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资料呈交给工程的建设主管部门。在设计阶段所应用到的网络资源将会以设计状态录入到资源管理系统中去。

1.3项目工程建设阶段。

在项目进行筹建的过程中,资源管理系统充当查询工具,可以清晰的了解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清单明细,涉及到的领域主要包括ERP系统中收集及外业链的管理、网络信息平台的优化战略、网络资源的管理部署等。所预计的资产已经投入到生产使用后,ERP系统将充分发挥其功能,将预设的清单发送到资源管理系统中。与此同时,资源管理系统中的项目管理状态更改为施工状态,将会为上级领导进行项目现状查询的依据。

1.4资产预转固阶段。

项目工程建设完成后,达到了竣工的状态,下一步将要完成资源管理系统与ERP系统的完美对接,从而完成将预定的资产转为固定资产的业务办理。当此项业务成功的办理后,对于资源管理系统而言完成了卡-实的对应功能,成功的将资源的状态由上步的建设改称为入网的状态。整个程序的运营进入了使用的阶段。

1.5网络资源进行投入使用阶段。

资源系统拥有者庞大的技术支持,由若干的配置模块构成,其中资源配置模块负责系统服务的开通功能,将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记录,其空闲或者占用的状态一目了然;资源的割接模块将直接制约着割接流程的实施运行,掌控着资源的封闭状态与否的问题变化;故障模块理所应当的对于系统的得运行正常或者故障进行密切观察,看其变化的大小;资源的位置分配以及内容更改的变化的关注者主要依赖于资源管理模块。

2将可视化的管理应用于网络资源管理中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了解到网络资源系统在其运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去生命周期管理,可视化的管理恰恰就是依据六个阶段进行制约的。通常在网络资源的管理系统中存在着很多的报表来统计项目的资产,从而对客户的服务及企业的整体运营给予一定的支撑力量。可视化的管理中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依据网络的生命周期来阐述项目建设的过程以及根据维度及其维护工作的资源统计报表体现;统计的报表还会涉及到专业维度、客户维度、地域维度、时段维度等。如若将上述的维度统统结合在一起,将会产生综合性较强的统计报表。

3网络资源的动态管理

网络资源的动态管理主要的目标是为了保持资源实时的完整性、准确性是网络资源动态管理的主要功能。其中容易引发网络资源变更的七大因素通常包括:应急工程、常规工程、网络排障/抢修、业务需求、网络优化/大修、设备退网、地理信息修改。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将会为资源管理提供资源存量管理、资源割接管理、资源配置管理三大功能域,为资源的动态管理提供保证。

4网络资源的管理维度

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状态可用四个维度来表现:

4.1规划建设和部署维度。

从工程建设的角度来管理资源的生命周期,分为规划状态、设计状态、施工状态、入网状态、在网状态和退网状态。

4.2物流采购维度。

从物流采购的角度来管理资源的生命周期,分为入库状态和出库状态。

4.3投入使用维度。

从在网使用的角度来管理资源的生命周期,分为空闲状态、预占/预拆状态、实占状态。4.4服务保障维度。从运行维护的角度来管理资源的生命周期,分为故障状态、可用状态、封存状态、报废状态和退网状态。

5对资源投入使用的管理支撑

资源的使用由资源管理系统和服务开通系统共同完成,细分为服务设计、资源调度、工单施工、竣工归档四个小环节。所涉及的资源生命周期状态包括空闲、预占/预拆和实占。服务开通系统响应综合客服或其他系统提出的业务要求,向资源管理系统提交资源配置申请,资源系统利用资源调度功能“,预占/预拆”相应的“空闲”资源,并将资源配置结果反馈给服务开通系统。

6对服务保障的管理支撑

第4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社会已然步入了信息化的网络时代。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原有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呈现出落后之态,满足不了当下读者对信息知识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因此,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对图书馆管理进行全面的创新成为高校的必然选择。本文从高校图书馆管理观念、管理机制、管理手段、管理服务、业务流程和馆藏建设等方面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阐述,以期推动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

【关键词】

网络环境;图书馆管理;高校;管理创新

1.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也在朝着智能化与多样化发展,信息传递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电子书籍藏书量也显著增多。在网络环境下,为使高校图书馆满足用户越来越个性化与多样化的要求,对其进行管理创新是必然之势。在进行管理模式创新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要求。第一,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要打破传统图书馆单一、封闭的管理模式,加强各个高校图书馆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建设开放型的图书馆。第二,要与互联网环境为基础,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作为创新的重点。第三,要满足高校教职员工对信息的需求,要提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信息与服务。

2.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法

2.1创新图书馆管理观念

观念的更新和思想的进步是促使社会发生变革的先导,对高校图书馆进行管理创新也要首先从创新管理观念开始,它是管理创新取得成功的保证。因此要彻底改变旧观念、解放思想,跟上知识经济时展的脚步,树立牢固的新思想、新观念。对于图书馆管理而言,要将满足读者需求作为图书馆管理的价值走向与中心环节,将创新作为图书馆的管理目标,致力于图书馆管理的社会化、网络化、知识化,树立现代管理意识,坚持读者第一、用户至上以及一切为了读者的服务理念,通过创新理念开辟图书馆管理发展的新道路。

2.2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

现行的图书馆管理制度存在主动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激励机制、人员进出渠道不畅、投资效益不高、自主经营意识不强、内部机制不灵活、定位不清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科学发展,也使得读者对文化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对管理机制进行健全与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的管理效率,还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读者提供更具多样性和个性化的服务。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激励机制。要结合用户的实际需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建立并健全激励机制,但同时要注意在奖惩的方式、激励的范围、力度等方面要讲究适度原则。要引入人文精神,图书馆的人事管理制度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寻求强大的精神动力,以实现人的价值,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人文关怀的激励机制要比仅重视物质奖励的静态激励机制要有效的多。第二,运行机制。要弄清楚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所带来的影响,对改革创新的技术、制度、环境、理念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评,考虑图书馆创新过程中的协调沟通、方案落实、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落实机制,并为保障制定决策的可行性、高效性、科学性,对决策机制也进行创新,从而保证管理创新的持续发展,并增强管理创新的效益性和合理性。第三,动力机制。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发展动力在于客户的实际需求以及互联网环境,要将二者作为参考进行精准的定位,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管理创新。另外,还要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建立与完善,对图书馆内部的奖惩措施、工作流程、行为准则、目标任务、岗位职责、岗位设置以及机构设置等都要做到有章可询、有制可约。要用精细式规范性管理代替粗放式随意性管理,将图书馆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中来。

2.3创新图书馆管理手段

当前,图书馆依然成为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是科学系统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要提供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服务,对跟踪性与即时性的动态信息资源和人力长期积累起来的静态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与开发。作为信息与知识搜集、整理、传播、存储的重要基地,对满足用户的实际需要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网络环境下,利用网络通信技术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建数字图书馆能够实现检索的智能化与信息资源的虚拟化,能够为用户提供超时间、跨地域、跨学科的信息服务。网络图书馆的馆藏包括本馆以外的各种有价值的虚拟馆藏和本馆以内的现实馆藏。在图书馆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够通过网络图书馆的计算机进行远程阅读,能够利用电子通讯方式对网络中其他节点的数据信息进行收藏与存取。计算机检索新增了许多功能,不必再像传统的文献检索一样依靠检索工具实现所需信息的检索,但是在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等方面还是存在需要改进的问题的。网络环境下,为实现图书馆灵活便捷的信息检索功能,十分有必要建立面向全体用户的智能化检索系统。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实现基于内容分析的多媒体数据的自适应传送和浏览,实现基于形状、纹理、颜色等多特征的图像检索,并为盲人设置盲人专用鼠标或语音导航器等让盲人也能够在现代图书馆中查找和阅览自己所需的信息与知识。

2.4创新图书馆管理服务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服务的方式、手段、内容、主客体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创新图书馆管理服务主要包括服务功能自动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手段现代化、服务组织网络化以及服务范围社会化等等。在网络社会中,知识信息极广,读者需要图书馆为其进行有序科学的整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利用桌面视频会议、网络聊天室、网络寻呼机、电子公告板、电子邮件等开展读者服务工作。例如通过桌面视频会议邀请专家血症进行科普知识讲座、实施讲座。通过电子公告板论坛论坛组织问题讨论,加强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等。图书馆子作为一个地区信息收集与传播的中心,要更加注重信息的质量,要对检索到的信息进行过滤、组织和鉴定,要有针对性的对信息进行提炼,要为读者提供专业化、权威性的信息,以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信息需求。

2.5创新图书馆业务流程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丰富的馆藏,创新业务工作程序,改变原有的业务工作框架,对图书馆业务流程进行再造,用以点带面的服务模式代替以往以文献流程组织的线体现,建立虚拟图书馆,实现馆藏内容的数字化。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馆藏机油通过网上收集整理的网络资源、经过数字化处理的数字资源又有传统的印刷型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要重视对图书馆馆藏的审视,根据本馆的规模与服务能力,再造业务流程。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深入开发用户需求与文献资源,建立一个以读者需求为主导的,以服务为中心的网络化组织结构。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

2.6创新图书馆馆藏建设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与运用指引库,即按照便于用户检索的原则,将网络上与某一主题相关的节点集中起来,指引用户到特定的地址获取所需的信息,而指引库中不存储具体的信息资源。另外,高校图书馆还要建立自己的文献信息数据库,要涵盖报刊数据库、全文数据库、数目数据库、特色数据库、电子读物数据库、专题数据库等,要尽可能的将纸质文献转化为电子版以供读者通过阅读器进行浏览阅读。同时要依据图书分类和编目技术,对所选择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加工,形成较为详细的文摘等。

小结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创新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信息时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意识到网络环境下进行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将管理创新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结合起来,实现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龚军慧.数字图书馆管理创新问题初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05).

[2]傅湘玲,臧强,岑咏华.网络环境下传统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1(05).

[3]方宝花.网络环境下馆藏信息资源建设的理性思考[J].图书情报知识,2011(02).

[4]幸玉亮.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业务重组与管理体制创新[J].图书情报工作,2015(S1).

第5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摘要: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针对计算机网络中的服务概念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服务。

由系统管理员管理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和只有一台或几台孤立计算机组成的计算机环境的主要区别是服务。这种只有几台孤立计算机的典型环境是家庭和那些很小的非技术性的办公室,而典型的结构化计算机环境则是由技术人员操作大量的计算机,通过共享方便的通信、优化的资源等服务来互相联结在一起。当一台家用电脑通过互联网或通过ISP连接到因特网上,他就是使用了ISP或其他人提供的服务才进入网络的。

提供一个服务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把硬件和软件累加在一起,它包括了服务的可靠性、服务的标准化、以及对服务的监控、维护、技术支持等。只有在这几个方面都符合要求的服务才是真正的服务。

1服务的基本问题。

创建一个稳定、可靠的服务是一个系统管理员的重要工作。在进行这项工作时系统管理员必须考虑许多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在设计和开发的各个阶段都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要和用户进行交流,去发现用户对服务的要求和预期,然后把其它的要求如管理要求等列一个清单,这样的清单只能让系统管理员团队的人看到。

服务应该建立在服务器级的机器上而且机器应该放在合适的环境中,作为服务器的机器应当具备适当的可靠性。服务和服务所依赖的机器应该受到监控,一旦发生故障就发出警报或产生故障记录清单。

作为服务一部分的机器和软件应当依赖那些建立在相同或更高标准上的主机和软件,一个服务的可靠性和它所依赖的服务链中最薄弱环节的可靠性是相当的。一个服务不应该无故的去依赖那些不是服务一部分的主机。一旦服务建好并完成了测试,就要逐渐转到用户的角度来进行进一步的测试和调试。

1.1用户的要求。

建立一个新服务应该从用户的要求开始,用户才是你建立服务的根本原因。如果建立的服务不合乎用户的需要,那就是在浪费精力。

搜集用户的需求应该包括下面这些内容:他们想怎样使用这些新服务、需要哪些功能、喜欢哪些功能、这些服务对他们有多重要,以及对于这些服务他们需要什么级别的可用性和技术支持。如果可能的话,让用户试用一下服务的试用版本。不要让用户使用那些很麻烦或是不成功的系统和项目。尽量计算出使用这个服务的用户群有多大以及他们需要和希望获得什么样的性能,这样才能正确的计算。

1.2操作上的要求。

对于系统管理员来说,新服务的有些要求不是用户直接可见的。比如系统管理员要考虑到新服务的管理界面、是否可以与已有的服务协同操作,以及新服务是否能与核心服务如认证服务和目录服务等集成到一起。

从用户期望的可靠性水平以及系统管理员们对系统将来要求的可靠性的预期,系统管理员们就能建立一个用户期望的功能列表,其内容包括群集、从属设备、备份服务器或具有高可用性的硬件和操作系统。

1.3开放的体系结构。

有时销售商使用私有协议就是为了和别的销售商达成明确的许可协议,但是会在一个销售商使用的新版本和另一个销售商使用的兼容版本之间存在明显的延迟,两个销售商所用的版本之间也会有中断,而且没有提供两个产品之间的接口。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依靠它们的接口同时使用两种产品的人来说,简直是一场恶梦。

一个好的解决方法就是选择基于开放标准的协议,让双方都能选择自己的软件。这就把用户端应用程序的选择同服务器平台的选择过程分离了,用户自由的选择最符合自己需要、偏好甚至是平台的软件,系统管理员们也可以独立地选择基于他们的可靠性、规模可设定性和可管理性需要的服务器解决方案。系统管理员们可以在一些相互竞争的服务器产品中进行选择,而不必被囿于那些适合某些用户端应用程序的服务器软件和平台。

在许多情况下,如果软件销售商支持多硬件平台,系统管理员们甚至可以独立地选择服务器硬件和软件。

我们把这叫做用户选择和服务器选择分离的能力。开放协议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场所,并激起销售商之间的竞争,这最终会使我们受益。

开放协议和文件格式是相当稳定的,不会经常改动(即使改动也是向上兼容的),而且还有广泛的支持,能给你最大的产品自主选择性和最大的机会获得可靠的、兼容性好的产品。

2其它需要考虑的问题。

建立一个服务除了要求可靠、可监测、易维护支持,以及要符合所有的我们基本要求和用户的要求外,还要考虑到一些特别的事情。如果可能的话,应该让每个服务使用专门的机器,这么作可以让服务更容易得到支持和维护,也能减少忘记一些服务器机器上的小的服务的机会。在一些大公司,使用专门的机器是一条基本原则,而在小公司,由于成本问题,一般达不到这个要求。

还有一个观念就是在建立服务时要以让服务完全冗余为目标。有些重要的服务不管在多大的公司都要求完全冗余。由于公司的规模还会增长,所有你要让所有的服务都完全冗余为目标。

2.1使用专门的机器。

理想的情况,服务应该建立在专门的机器上。

大网站应该有能力根据服务的要求来调整到这个结构,而小网站却很难做到。每个服务都有专门的机器会使服务更可靠,当发生可靠性问题是也容易调试,发生故障的范围更小,以及容易升级和进行容量计划。

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大网站一般有一个集中管理的机器作为所有重要服务的核心,这台机器提供名字服务、认证服务、打印服务、邮件服务等等。最后,由于负荷的增长,机器不得不分开,把服务扩展到别的服务器上去。常常是在这之前,系统管理员们已经得到了资金,可以买更多的管理用的机器,但是觉得太麻烦,因为有这么多的服务依赖这机器,把它们都分开太难了。当把服务从一台机器上分开时,IP地址的依赖最难处理了,有些服务如名字服务的IP地址都在用户那里都已经记得很牢固了,还有一些IP地址被安全系统如路由器、防火墙等使用。

把一个中心主机分解到许多不同的主机上是非常困难的,建立起来的时间越长,上面的服务越多,就越难分解。使用基于服务的名字会有所帮助,但是必须整个公司都使用标准化的、统一的、始终如一的名字。

2.2充分的冗余。

充分的冗余是指有一个或一系列复制好的服务器,能在发生故障的时候接管主要的故障设备。冗余系统应该可以作为备份服务器连续的运行,当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时能自动连上线,或者只要少量的人工干预,就能接管提供服务的故障系统。

你选择的这类冗余是依赖于服务的。有些服务如网页服务器和计算区域,可以让自己很好的在克隆好的机器上运行。别的服务比如大数据库就不行,它们要求连接更牢固的崩溃恢复系统。你正在使用的用来提供服务的软件或许会告诉你,冗余是以一种有效的、被动的、从服务器的形式存在的,只有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并发出请求时,冗余系统才会响应。不管什么情况,冗余机制必须要确保数据同步并保持数据的完整。

如果冗余服务器连续的和主服务器同步运行,那么冗余服务器就可以用来分担正在正常运行的负荷并能提高性能。如果你使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负荷超出性能不能接受的临界点,以防止某个服务器出现故障。在到达临界点之前要为现存系统增加更多的并行服务器。

冗余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升级。可以进行滚动升级。每次有一台主机被断开、升级、测试然后重新开始服务。单一主机的故障不会停止整个服务,虽然可能会影响性能。如果你真的搞杂了一个升级那就关掉电源等你冷静下来再去修它。

参考文献:

第6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具体内容 问题与对策

众所周知,网络信息资源已经成为迄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信息集合。然而,浩如烟海的信息“堆积”不是目的,我们要强调的是海量信息资源能够方便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化管理和充分共享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条件,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和管理成为教育技术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网络信息资源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泛指一切有用性的信息集合。而网络信息资源则特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它强调以数字化形式记录,以多媒体形式表达,存储于计算机磁、光介质上,通过网络通讯方式进行传递等几个方面。从范围上讲,它包括因特网上的信息资源,也包括各种局域网、城域网上的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组织处理,使之集中、有序、高效地支持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从实际工作的角度讲,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主要包括领导部门的规划管理和专业人员的系统管理,还包括广大网络用户积极参与形成的远程管理。

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

按照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内涵的剖析,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规划管理、系统管理和远程管理三部分内容。

1.规划管理

规划管理主要是指领导部门对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及相关人员、项目、资金等的管理。领导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统筹规划,协调控制,使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趋于整体化、集约化,并有效防止重复建设;要切实制定全局性、全域化的信息资源法规,使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有统一的标准,制度得以参照;要深入研究信息资源建设与管理的相关理论,保证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科学化、专业化;要精心组织信息资源开发过程,使信息资源产品精品化、系列化,具有使用价值。

2.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主要是指专业人员,包括教育技术人员、数字图书馆建设管理人员及各类资源网站的开发维护人员等,采用综合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资源本身及其所在系统进行的管理工作。首先,要集中精力建立教育信息资源库,对教育教学领域的全部信息资源进行分布式建设、集中化管理,保证资源库具有开放性、扩充性、共享性和重组性,为资源使用者提供一个学科体系完整、知识内容丰富、查询浏览方便、运营机制有效的大型综合性网络信息资源库。其次,要开发以资源库管理系统为核心的应用软件群,实现目录浏览、资源下载、关键字检索、视音频及图片的在线预览等基本功能,同时尽可能提供远程管理、权限设置、资源上载等复杂功能。再次,要加强资源的采集、上载与维护工作,持续不间断地将各门类优秀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和入库,并及时补充、修改和完善,适应信息动态性更新的要求。

3.远程管理

远程管理是对专门管理工作的必要补充,而且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实践中正日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远程管理的实现是通过权限授予和远程控制的方式来实现的,专门管理人员授予部分用户一定的管理权限,使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重新组织管理权限内的信息资源,并可以不断加入新的内容,删除旧有信息。这对于大型资源库的管理是十分有益的。为了鼓励网络用户积极参与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要为广大用户营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鼓励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优化和充实网络信息资源体系。

三、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1.网络信息资源的深层组织与再开发

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要求,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社会化和管理有序化成为必然趋势。现代管理理论越来越强调对信息资源的再加工,即信息管理人员针对教育领域的特定问题,紧密追踪教育信息发展动态,对广泛收集的各种信息资源进行鉴别,综合分析研究事物内部各因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规律,通过重组、改造得到高密度再生信息,然后分门别类进行存储。这是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的较高形式。由此,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呈现出不同的管理层次,一般可表述为对一次信息的管理、对二次信息的管理、对三次信息的管理,等等。从一次信息到二次信息,再到三次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的有序性和易用性逐步增强,利于人们的综合利用。

2.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问题

人们要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就离不开检索工具。不同人员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兴趣爱好和具体需求。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网络,网上信息检索工具必不可少。当前,用于网上信息检索的工具很多,但它们都或多或少存在检索范围有限、功能不完善、准确率低、信息组织缺乏规范控制等缺点。特别是大多数检索工具都是通用型的,专指性差,这就难以满足广大用户对专业知识信息的检索需求。

要解决检索低效问题,最主要的还要依赖技术的进步。但是,作为临时的对策,我们要求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者在建设的初期就充分重视信息的准确分类组织,做好清晰的导航设计。在管理服务方面,注意提供资源目录树的生成与动态修改机制,提供高效的搜索策略和协议,支持全文检索和多种文档类型的检索,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侧重的检索需求,让教师和学生能在信息海洋中方便快捷地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3.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

随着一般性、个性化信息管理任务的日益庞大和复杂化,网络信息资源越来越需要广大网络用户参与远程管理。问题在于,当前广大网络用户的信息意识较差,网络素质偏低,网络信息管理水平普遍不高,这就严重阻碍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社会化、效益化进程,尽快组织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中,信息素质教育宜作为一门学科来对待。信息素质教育的内容直接围绕信息素质的内涵来组织,其中心任务就是使学生具有相当的信息科学理论知识水平和信息收集、整序、利用、评价能力,具有与社会信息化相适应的思想理念、思维方法、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等,从而促使广大网络用户有意识、高效率地参与并做好大量、一般性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工作。

4.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网络最大的优点是开放与共享,然而,正是开放与共享的特性,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为了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安全,在行政上要依靠科学管理手段统筹规划,尽快完善信息资源系统安全保障管理体系,设立安全管理机构,健全规章制度,锻造复合型人才队伍;在技术上要注意运用安全防护技术设备、设施和工具等实施多方面集合保障,注意使用先进、稳定的管理软件,加强对网上信息的实时监控,强化对网络的安全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实现对信息网络设备和数据的全面控制,确保信息网络使用安全。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目前很难在技术上达成有效的控制,它要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立法的约束和网络用户信息道德的养成。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保护著作者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0.

[2]谢百治,邓祖道等.军事教育技术学[M].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4.8.

[3]郭振安.网络信息资源重组理论与实践[M].兵器工业出版社,2004.4.

[4]南国农.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中国之路[M].中国远程教育,2005.2.

第7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08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计算机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信息传递的速度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管理已经成为目前广泛认同的方式,但是计算机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又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各种网络诈骗、网络数据窃密、黑客入侵屡见不鲜。因此,如何保护计算机数据的安全是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1 计算机信息管理内容的区分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主要分为两方面:第一,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第二,网络信息的服务。主要作用是对网络应用、服务、安全和用户等资源进行合理、规范的管理,具体内容如下:(1)包含计算机网络IP地址、域名以及自治系统号在内的基础运行信息,其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工作的最基本管理对象,也是计算机网络多元化发展的基础;(2)由多样性的网络信息服务所组成的服务信息,主要由服务器的配置、信息服务、访问情况、负载均衡等问题的反馈信息所组成;(3)包括用户姓名、身份识别、用户所在部门、职位、电子邮件和职责权限等在内的用户信息,是网络安全访问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运用用户信息实现身份认证、角色定义等是目前维护网络信息管理主要措施。

2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对信息传播速度和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互联网应运而生真正解决了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但是,随着互联网应用量的剧增,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问题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端,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就越来越受关注。

2.1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指标。计算机的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指标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与网络信息有关,包括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另一类与使用者有关,包括授权性、认证性、抗抵赖性。对此笔者做以下分析:(1)保密性,众所周知,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否取得社会的支持,首要条件是是否拥有一个合理的保密系统,能够保证用户的信息不被泄露。所以,保密性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指标的首要体现,在相应的加密技术的支持下对经过授权的用户与没有经过授权的用户进行准确的筛选,只允许经过授权的用户对计算机网络信息进行访问整个信息系统或者进行终端操作。保密性的提升主要依靠于加密技术的开发程度;(2)可用性。可用性主要是通过信息系统的设计环节来具体体现,在设计环节中必须考虑到可能发生的计算机安全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措施,使得在安全风险发生时计算机能够进行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计算机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运行状态。因此,在计算机设计和系统管理方面不断的进行强化提升是提高可用性合理、有效的方法;(3)完整性,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主要针对的是在网络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保证用户数据的完整性。就目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状况来看,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非法入侵的概率仍然很大,而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所提出的完整性就是主要针对这一点。当计算机网络系统受到非法入侵时,该系统会立即做出相应的措施,有效的防止并且阻挡各种不良信息及病毒进入计算机,保证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的完整性;(4)授权性,授权性是用判断用户是否能够进入计算机系统并且对其中相关信息进行访问和操作,主要针对用户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权限。授权性的意义在于,通过对访问列表控制的形式确保和实现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非法入侵的发生;(5)认证性,总的来说,认证性主要作用是弥补授权性在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两者结合能够更好的确保用户和参与操作的是同一用户,增加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的安全性;(6)抗抵赖性,主要是为了防止用户否认自身参与过完整网络信息通信过程的真实性,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建设的基础。

2.2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资料收集整理,提出一些目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信息安全检测系统不完善。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性和网络系统的脆弱性是极其对立的两方面,两者并存给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而信息安全检查系统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工作人员在面对非法攻击或者入侵时可以及时的做出合理、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的对被攻击的对象进行弥补和修复,有效的确保了信息系统中关键数据的恢复。但是,信息安全检测系统不完善,使得目前信息安全检测的实施状况远达不到理想要求,因此,完善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检查系统迫在眉睫。第二,信息访问控制存在漏洞。想要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信息访问的控制不能忽视。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计算机网络中对于信息者和信息访问者的规则约束力度仍然比较低,制约力也不强,使得很多不法分子钻法律、法规的漏洞,达到网上非法获利的目的,极大的阻碍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进程。第三,计算机病毒侵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网络用户能够更加广泛的了解到社会各方面的动态,给民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了病毒传播的载体,直接造成了用户系统或数据的破坏或损失,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财产损失。第四,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网络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上的不成熟,很容易造成这样那样的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就成了黑客入侵计算机的主要攻击手段和目标。

3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3.1 完善信息安全检测系统。信息安全检测系统是解决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开放性和网络系统的脆弱性的基础,因此,完善信息安全检测系统是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要想完善信息安全检查系统,首要条件是信息安全检测机构紧跟互联网发展的步伐,加强各大网络信息安全部门信息的共享和交流,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对各种影响网络信息安全方式的了解,不断完善已有的信息安全检测系统。

3.2 解决信息访问控制上存在的漏洞。针对计算机信息访问控制上存在的漏洞,提出以下建议:将终端计算机连接到独立的应用交换机上,在通过主线路连接到计算机信息中心的核心交换机上,与用户签订安全防护证书,根据用户的具体需要定义访问权限,以此来保证整个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安全。

3.3 加大对网络安全防护软件发明的投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大对网络安全防护软件的投资,使网络防护软件的功能更加全面是应对黑客入侵和病毒攻击的有效措施,完善的网络防护软件可以及时的对计算机操作系统中所存在的漏洞进行修复,以及对网络信息中存在的病毒进行清除,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黑客的入侵和病毒的攻击,使得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性得到加强。

4 结束语

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人类的需求成正比,因此,科技不断发展的同时,将会有更多的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安全方面的问题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到与时俱进,针对不同时代的网络现状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不断的完善网络信息管理安全性,使互联网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胡清.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其安全[J].科技传播,2011(21):58-63.

[2]龙邵军.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其安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4):22-29.

第8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管理模式

随着现代信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及信息网络开发竞争大,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公司若要在市场上取得相应的市场地位,实现企业的高效发展,便需要对企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研究,在完善的管理模式下不断促进企业管理问题的解决,促进软件系统在市场上的应用,促进企业发展。

1 软件工程网络信息系统

软件工程信息开发中的信息系统主要对相关信息及数据进行搜集并按照相应的指令对信息及数据进行相应传达,该项系统在日常软件开发及应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对相关项目的实施度及实施计划等信息进行相应预测,提供一定的研究数据供人们进行决策与参考[1],该项系统在工作时具有非常高的办事效率,出错几率小。目前随着市场信息的复杂化发展,企业在进行项目处理时,往往面临众多繁杂项目,因此现代管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与应用可有效提升企业信息管理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但目前我国软件工程网络信息系统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相应问题,因此只有对其中存在问题进行不断的解决,才能不断促进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发展。

2 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管理问题分析

2.1 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理论现象严重

我国现代软件工程在开发过程中,由于设计技术及设计观念的影响,在开发过程中多强调理论知识,未与相关实际问题进行相应结合,因此导致内容设计缺乏实践性,不切合实际。在对信息开发内容进行设计时缺乏详细化,内容设计过于笼统,因此企业所设计的相关软件无法满足正常的工作需求,设计的多数软件工程项目无任何实用意义[2],但在工作中需用到的软件却未能完善体现。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软件工程技术及应用项目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很大变化,但现代多数企业在进行软件工程设计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完善设计,因此在真正投入市场应用时,软件与市场需求不符,导致使用效率降低,影响人们的正常使用。

2.2 缺乏团队合作,研发时间长

研发人员在软件开发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软件研发的主体,但目前我国企业软件研发团队中经常出现个人主义,在软件开发项目中一意孤行,不考虑团队的利益,对每一设计环节及细节等均按照自我想象实现,团队合作意识较低,与团队中心思想逐渐脱离,对企业软件开发的高效开发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研发周期延长。

2.3 计划缺乏合理性,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软件工程网络开发过程中,软件规划及设计是其重点内容,但现阶段多数企业对软件工程网络缺乏合理的规划与设计,从而导致软件开发过程中小小的环节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最终造成软件的无法使用及设置不合理现象出现,大型软件开发时[3],其中会包含众多精细的小工程,但大多数小工程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其内部原理具有相似性,因此对其进行分别开发便造成重复开发与资源的浪费,影响系统软件的应用效果,不利于企业资源整合。

2.4 结构化分析问题

目前软件工程网络在开发过程中主要包含分析、设计与实施三个阶段,在对软件信息进行分析时,经常采用理论分析,在对结构进行阐述时通常采用数据词典等实现,该类方法的应用虽使软件设计逻辑及需求分析更加合理化,但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系统开发的复杂性,延长开发周期。软件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若软件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其环境发生改变便会影响软件的使用。

3 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管理问题解决措施研究

为了更好的解决软件开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使软件工程网络信息系统发展逐步趋于完善,则必须对其进行相关措施的探究,实现其高效管理,促进软件信息开发问题的解决。

3.1 加强市场调查,促进软件工程项目应用

市场调研在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使企业尽量避免对软件的二次开发,因此软件开发或制作之前,企业相关部门便应对其进行市场调研,对受众群体的需求进行实际考察,并对与自身软件设计研究系统进行结合,对不符合受众者应用的项目进行消除[4],根据人们的具体需求进行软件优化,不断使软件在开发后可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

3.2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促进软件工程合理开发

团队合作在软件工程项目开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效的团队合作有利于节省开发时间,节约开发资源,减少资金投入,增强软件工程开发效率。因此企业在进行软件工程项目开发时,在设计阶段,便需要对相关任务进行合理划分,对相关开发内容进行严格制定,设立一定的管理措施避免个人英雄主义现象的出现,同时还应对项目软件开发人员予以挑选,选择合适的团队进行项目开发。软件工程项目在开发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依靠个人力量,更需要团队的力量实现软件设计与开发,因此相关开发人员应加强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生活与工作中应多了解团队合作的优点与长处,不断促进自身思维意识的转变,促进团队合作项目开展。

3.3 对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进行合理规划,解决重复研发问题

软件工程信息网络开发是一项综合且系统的工作,需要开发者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及良好的工作态度进行项目开发。企业在对软件工程项目进行开发前,都需要对软件相关事项进行合理的规划,对项目的规划贯穿软件开发始终,采取最优项目方案[5]。软件项目工程从最初的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有多个程序及设计过程,且其设计过程都具有相对复杂性,若相关部门对其缺乏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则会影响软件的最终设计质量,因此企业相关设计部门在对软件进行设计时,应选择专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开发人员,并将责任划分到个人,使个人对项目研发进行负责,从而最大化避免重复研发问题的出现,节省研发成本及研发时间,促进软件项目工程的高质量研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软件工程网络信息开发管理中存在开发理论现象严重,缺乏团队合作,研发时间长以及结构化分析等问题,因此针对以上问题,相关企业应加强市场调查,加强团队合作意识,避免个人英雄主义,对软件工程项目开发进行合理规划,解决重复研发问题,促进软件工程合理开发,不断提升关键工程网络信息开发质量,促进企业的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林.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软件测试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

[2]汪北阳.加权软件网络的建模、分析及其应用[D].武汉大学,2013.

[3]马登.软件工程专业知识点库本体构建及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14.

[4].软件网络结构特征和信息代谢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

第9篇:网络管理分析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安全管理;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共享趋势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之一,在网络平台上,安全问题和信息泄露问题一直是网络管理工作的重头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管理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行适时更新和维护,所以应该注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防护措施时刻保持在最新的状态。目前主流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有几种不同的类型,文中我们将对这些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利弊进行简单的分析。

1网络管理系统的简介

网络管理操作系统是由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构建而成的用户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系统,一般来说,网络管理中一般有以下几个功能需要着重处理:

1.1网络故障的发现与排除

网络管理设备一开始都是关联性不强的,所以在发生相关故障之后一般都需要分别处理,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设备之间的协作性能大大增强,所以需要一个整合性的网络管理系统对故障进行发现和排除。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对全局网络设备状况和网络状况都有宏观的掌控,从而实现故障原因的精准分析和故障的快速处理。

1.2网络状况的监管

网络是依靠连接的正常运转而存在的,监测网络状况的功能叫做配置管理,对网络连接的正常运营有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的监测管理对象是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网络中IP地址和DHCP地址的分配、连接的速度与状态等。配置管理更多的属于动态管理的范畴,需要可操作性强的网络管理系统才能担此重任。

1.3网络安全保护

网络由于其数据性的特点,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因此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就需要采取合适的方式对网络安全进行保护,通过限制IP、防火墙、限制访问、授权访问等方式保护网络管理系统内的重要数据内容不被非法获取。安全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中主要功能是限制资源和用户集之间的映射关系、对网络资源访问进行映射以及网关内加密信息操作等。

2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当前状况

由于计算机技术目前出现的模块化倾向,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始走向应用化的道路。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主要是采取系统层面的措施来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处理,在网络层方面起作用。而现在程序和应用的技术发展使得很多应用可以绕过系统层面和网络层面的设置对网络安全问题产生威胁,而且网络带宽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用户传输的数据量也在成倍增长,数据的内容也有了不同的区分。因此,目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重要管理思想是对数据内容的分类传输,也就是基础的QoS(QualityofServices)网络管理方式。

2.1分布式的网络管理模式

分布式的网络管理就是针对当前状况的QoS管理思想下进行的一种网络管理模式,主要是利用SNMP进行网络操控,通过技术来集中设备管理。分布式网络管理的重点在于以分布式的系统思想来建设并优化COBRA平台,根据当前的网络环境进行域内划分的设备管理,以实现跨平台模式的信息交流与管理。COBRA平台适用于分布式的管理模式需要适配多种网络数据管理功能,如系统层面的数据采集与分析、代码分发等。另一个还在研究阶段之中的分布式网络管理模式是基于移动技术的分布管理,移动技术是根据较为模块化的技术进行整理和分析,目前应用前景尚不明朗,移动技术的原理是根据移动管理站进行数据管理与收集,在网络层发现网关,然后通过代码发送进行网关管理范围内的各项数据整理分析,和集中网络管理系统相比减少了峰值压力。

2.2综合式网络管理的模式

综合式网络管理系统不同于传统的集中网络管理系统,它的重点是根据网络系统的分级进行网络管理,通过不同层级的系统进行数据整合以及子网之间的透视和检查,从而更加了解网络的运行状况和故障原因以及处理的相关方式。目前综合式的网络管理系统模式主要分为管理IP内网的管理系统和管理SDH网络的管理系统。在综合式网络管理系统之中,各部分是相对独立运作的,但是各部分之间又有着一定的关系,综合式网络管理就是针对这些不同的网络系统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举例来说一般的网络设备有着前端传输、光缆传输、数据库信息交换、音视频进入等多个模块,都需要网络管理系统的支持。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目前的组建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对不同的网络设备进行统合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这种系统不需要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成本较低,但是有可能会出现一些设备方面的兼容性问题。另一种是直接建立一个由综合网络管理系统全面管理的系统,这一方法使得各层次之间的协作能力增强,但是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

3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3.1强化业务监控方面的功能

不同于集中式的传统网络设备管理,现代化的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更能检查出设备当中的故障。一些网络管理系统已经基本实现了对网络管理的进程监控和实时监控,但是对于网络系统中的服务来说,监控仍旧没有到位。现代网络当中,进程和服务占据着相当重要的网络资源接口,要对业务方面进行强化监控,从而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3.2实现模块化与智能化的网络系统管理

模块化是当前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硬件系统的模块化也必然会带来网络管理操作层面软件系统的模块化与应用(app)化。在模块化管理的过程当中,智能网络操作系统管理是重要的一环。引入人工智能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重点,并且根据预测,在未来几乎所有系统层面的环节都需要人工智能进行辅助操作处理,人工智能具有24小时无休、精确率高、可以实现多种方面的同时任务操作等。人工智能技术由于能够对数据本身进行接触和处理,所以能够比人类操作更为准确地判断计算机网络管理当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

3.3注重操作系统的UI设计

UI(UserInterface)是操作系统当中重要的交互界面,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提供一个和用户进行交流方便用户使用的可视化界面,从而提高整体网络系统的易用性。目前网络管理操作系统的UI主要是基于WEB构建的,即需要使用浏览器打开的操作界面,通过简单的浏览器操作,用户可以在网络系统中查看信息、处理故障、管理子网。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人们开始在智能终端上使用网络,所以操作系统UI也要从单一的网页化走向手机端的制作风格,使得人们可以在各个平台上无缝切换。

4结语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是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改变的,而且必须具有一定的用户可操作性,这就要求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要结合新的用户理念和系统理念,结合分布式和综合式两大网络管理模式,实现网络管理的业务监控强化、模块化和智能化发展以及基于操作系统易用性的UI设计,另外最需要注重的是计算机网络管理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魏昭.计算机网络防御策略求精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2]黄兰秋.基于云计算的企业竞争情报服务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2.

[3]冯松军.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型及实现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4]李欢欢.基于WEB和JAVA的网络管理系统[D].昆明理工大学,2002.

[5]张杰.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