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式教学范文

探究式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式教学

第1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有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主动、积极的知识探究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

探究式教学是开放性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新课程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对传统被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和创新。它有利于教师教学行为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高质量地实施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实践中,我们发现,教材编写者是能遵循新课标的要求和体例的。只是各学科都各自为政,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常有不同步不配套的情况,虽然学校有灵活安排的余地,新课标的试验也要求试验者要“摸着石头过河”,大胆探索.但各地市教研部门又要不定时学质量检查,于是“大胆”便常遭遇“统一”的尴尬。编写者都有些想当然地把学生当作是本学科的研究生了。他们可能没考虑到高考的指挥棒没多大改变,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没多大改变一考、考、考,依然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依然是学生的命根。思想政治课淡化了旧教材的理论逻辑而以生活逻辑为主线,然而在教学中,尤其是在高考复习中,谁能不回归理论逻辑体系?什么“探究”呀“活动”呀,本来是学生很有意义很轻松快活的事,学生要查阅图书、上网搜集资料、走访调查、列举案例、运用所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那该花费多少时间?其他学科的学习呢?

学生功课那么紧,这有多大的实践可能性?

有一次,有位同事行色匆匆的,拿了一叠资料准备去上课,无意间发了点感叹:“有时我们真的要同情理解学生的困难。我们是专业毕业的,把自身的这一门课程都上了几轮,是准老教师了,我们的备课都要花不少的时间。而学生却要新学那么多门的课程!”说这话的是我们主管教学的领导,有二十多年的教龄,中学高级职称,省级国家级荣誉称号都有了,还是多年的省人大代表。我在旁一听,很惊讶,感到这话太人性了一尤其是出之这种特殊经历的人的口!开始实行课程不久的2005年,有一次偶遇本县教育部门的一位比较有教育威望的领导,他向我询问一些新课程的教学感受之后,也感叹道:“现在的高中教育,简直是天才生的教育,一般基础差素质低的学生是很难跟上的。”我也看过《教师教学用书》附带的光盘里的示范课录像:教师导入后,由各小组的学生代表陈述并用多媒体展示课前自主探究的成果,提出探究疑问;教师综合设问,学生再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点拨。整节课都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新课标的特点,很流畅,很精彩,很有效果。我羡慕之余也疑问:这样一节示范课,学生课前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每天各科是否都这样开展?

第2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但是,我们认为以上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商榷:虽然提问和启发教学方法强调对学生思维的启发,但限于课堂上知识资源和时间有限,加上学生自身免疫学知识匮乏,学生很难对提出的问题和启发有深刻的回答。教学互动模式能使学生在上课前积极准备备课笔记,提前备好板书或多媒体课件,可成为学生掌握课堂知识以及提高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讲课时,其他组学生由于缺乏课前学习,难于引起思维上的共鸣,该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有限。虽然教师们注意到在授课过程中应多关注教学中的问题与生活中平常事之间的联系,但没有推动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和联系,是老师将这种有机联系带入课堂,因此对提高食品免疫学的教学质量有限。“三环教学法”是从教师出发,以讲清概念为目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限。以上方法针对免疫学中概念众多,联系复杂、内容晦涩难懂等问题,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想方设法使教学内容简明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但是这些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对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在调动学生学习上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查找、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独立思考、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探究式教学在提高教学效果上具有独特的优势。探究式教学的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即学生知识建构的自主性和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首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知识的形成与意义的建构都需要学生经过一系列自主选择的认知操作独立完成。这种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自我探索过程内在的求知快乐。经过“探究”的知识更利于学生接受、理解和记忆,这样的学习能够促进“有效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其次,从教学过程来看,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生成性的教学,它构成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进程:态度情感—技能—知识—价值观,即以动机兴趣态度的培养为开端,在探究活动中形成技能,以课堂讨论为知识建构和生成的工厂,促使学生个人知识的形成和价值观的重塑。在这种教学过程中,学生由最初面对问题时的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豁然开朗,期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思考过程,当再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将大大缩短思维进程,做出敏捷而有效的反应。因此,探究式教学能够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探究式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使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变为强调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受学生欢迎的三大教学法之一。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代信息技术”甚至“生产实习”等课程中得到应用。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构建的关键

目前在食品免疫学课程方面还没有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报道,因此在食品免疫学课程中有必要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研究应包括三个方面: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构建包括问题设计、小组讨论、课堂讨论、总结归纳四个步骤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中问题设计为重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在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正确地运用探究方法、收集信息资料、设计探究方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总结探究结果等能力,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探究式教学模式有效性的评价。以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和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的定性评价为主,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认知水平的定量评价为辅。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从学生面对问题的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品质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促进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以及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连续的反馈,以便做出适当的学习活动计划和教学计划的调整和修改,需要对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问题情境设计是探究式学习方法成功的关键。选题或学习的材料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是保障探究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探究性选题很肤浅,缺乏新意,则探究式教学就只剩下形式,学生也会失去主动学习的兴趣。这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而又有一定难度和新意的选题,使选题发生的情景和现实问题类似,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才能激发出联想思维和学习兴趣,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新知识,从而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

四、小结

第3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地理教学;创造力;学生发展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1]

二、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特征

(一)以学生为主体

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引导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通过各种方法、途径,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多角度,多侧面的运用发散思维大胆猜测、体验和想象,积极主动地发动手、口、脑功能,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

(二)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学生的参与率较低。探究式教学要求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过程,把学生视为"小科学家",让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2]探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层次不同的探究领域。

(三)注重学习过程

探究式教学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结果的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学中支持学生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探究问题,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出现,鼓励学生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条件。

(四)师生多向互动

探究式教学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不能质疑的。教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引路人,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条件。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尊重和信任,互相倾听和沟通,互相讨论和交流,平等竞争与合作,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三、中学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性

(一)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探究式教学

研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参与性、创造性。在地理教学中,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只要学生感兴趣,同地理学科有关、有助于学生发展并且可以研究就可以。要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就在自己身边,与自己息息相关,体会到学习地理对自己现在和未来发展的意义。

(二)地理教师的素质提高需要探究式教学

在评价机制和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中学地理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停滞不前,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研究式教学策略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参加者,在这样的角色环境下,要求教师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对教学策略的思考和改进上,用于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上。这对教师的发展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三)地理学科的特点适合开展探究式教学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跨领域、门类复杂的综合性学科,中学地理教材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非常适合开展研究式教学的一门课程。而且在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开拓和创新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发展、有利于学生关注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可以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与社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地理课堂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探究性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 选择有关的科学探究问题,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 获得蕴含在问题中的事物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 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精神, 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 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3]

(一)分析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没有方向,盲目进行,这样的教和学的效率就会很低。这里的目标包括:地理学科的目标分析,一个教学"板块"的目标分析,最后才是一堂课的目标分析。认真分析地理教材的各级目标,有利于学生把地理知识看成统一的整体,为学生的系统性学习提供良好的前提。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颖而富有悬念和启发性的导课,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如:为了激发学生对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探索兴趣,可以这样进行:课前带领学生做古诗接龙小游戏(野火烧不尽,----吹又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似剪刀),通过学生们对诗句的填写,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风的兴趣。再如:讲日界线时,可以进行:有对孪生姐妹,姐姐先出生,妹妹后出生,可是妹妹的岁数却比姐姐大一岁,你知道这又是为什么?

(二)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积极体验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后,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尽量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并在探索过程中积极感受,积极体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分析。如讲季风气候时,可以通过学生的体验来理解季风气候。问学生我们这里冬季吹什么风(偏北风),夏季吹什么风(偏南风),我们这里的房子大部分坐什么向朝什么向(坐北朝南)。

(三)重视小组讨论,强调学生整体参与

教师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不仅分享成功的喜悦,还要一起承担挫折和失败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不是一种竞争的关系,而是一种合作的关系。遇到问题时,教导学生要积极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要求每个学生先从自己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看法,这样能很大程度上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在相互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见解时,还能在学生之间产生互动,能彼此间激发出解决问题的灵感。小组讨论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上改变"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与同学、老师不同的意见,要虚心接受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幼稚和错误,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提倡使用鼓励和激励学生的语句,不要使用有损学生人格的语言。

(三)变式练习,归纳整理

学习具有累积性,因此,教师要能够组织学生"变式练习,归纳整理"。变式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理解前面所学习的新知识,并通过"新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实施变式练习的手段有:变更概念的非本质特征,变换问题的条件或结论,创设实际的各种环境等,使问题呈现新面貌,而保持要领或实质不变,从而引起学生的新兴趣、新联想进而灵活解题。如: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气压带、带分布特点时,教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特点就可以了,让学生自己画出南半球示意图进行纠正指导。在每节、每单元、每章知识学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主从地位以及解题技能、技巧方面的结论。揭示这些结论在知识上的地位、作用与其他知识的相互关系和结构上的统一性。与前面的目标分析前呼后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知识系统的整体效应,促进学习,便于记忆、利用、应用,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五、结论

地理教学实施探究式教学,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充分体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索,敢于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究,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独立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黄慧兰.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J].科技信息,2009,(26).

第4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数学学习;实践;创新

自古以来,人类的学习活动有两种类型――“接受型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接受型学习”是传统式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在短暂的时间内收集大量的知识,但是由于学生接受的都是经过教师加工消化后的知识,并未经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探索,所以学生很容易遗忘。“探究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相应的教师要进行探究式教学。

下面给出一个关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数学教学案例。

1.回顾知识

首先通过复习提问的方式,快速地让学生积极回忆有理数的分类、数轴及绝对值的相关概念,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

2.创设情境

通过一个足球循环赛的实际例子,提出疑问,再通过学生模拟直线运动来导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开始积极思考,积极探索。

师:对于正数的加法运算我们已经熟悉了,但在实际生活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出现负数。例如,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黄队共进2球,失4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黄队净胜球数为(+2)+(-4)。这里出现了正数与负数的加法。比如,如何计算4+(-2)呢?

师:下面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请学习委员小明同学到讲台上来,做左右方向的直线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

师:请大家思考一下,以讲台课桌上粉笔盒为起点。

师:①如果小明从起点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小明在哪里呢?(留1分钟学生思考)

生:小明在起点的右边8 m处。

师:好的,为了验证结果。我们请小明同学来实际运动一下吧。(小明运动)

师:我们发现,小明确实在起点的右边8 m处!

事实上,两次运动后,小明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 m,写成算式就是:5+3=8。

师:②如果小明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那么两次运动后,小明在哪里呢?(留1分钟学生思考)

生:小明在起点的左边8 m处。

师:好的,为了验证结果,我们再次请小明同学来实际运动一下吧。(小明运动)

师:我们发现,小明确实在起点的左边8 m处!

两次运动后小明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 m。写成算式就是(-5)+(-3)=-8。

师:③如果小明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小明又在哪里呢?(留1分钟学生思考)

生:小明在起点的右边2 m处。

师:好的,为了验证结果。我们再次请小明同学来实际运动一下吧。(小明运动)

师:我们发现,小明确实在起点的右边2米处!两次运动后小明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 m。写成算式就是5+(-3)=2。

师:这也就是说5+(-3)等于多少呢?

生:等于2。

师:我们知道5+3=8,5和3都是正数,现在我们学了负数,那么有没有学生知道为什么5+(-3)等于2呢?大家积极思考,请说出你的理由,可以和你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一下!

生1:我们组认为它之所以等于2,是因为“+”可以省略,那么5+(-3)就是5-3,故等于2。

生2:我们组认为减号“-”有减少的意思,所以5+(-3)可以理解为在5的基础上减少3,因此它等于2。

生3:我们组把“5”看作得到5元钱,把“-3”看作用去3元钱,则还剩2元钱,所以5+(-3)=2。

师:不错,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3.讨论思考,发现规律

引导学生寻找有理数加法规律。拿出事先制作准备好的蜡笔小新和坐标轴的模型,通过演示蜡笔小新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变空洞为具体,更直观地使学生在蜡笔小新的移动过程中探索两个数相加的规律。

师:现在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分析这3个算式,认真思考,看是否能自己归纳出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法则?所求和的符号如何确定?绝对值又如何计算呢?(这里,先留2~3分钟给学生思考,然后再请学生发表小组成员的想法。此处教师应对学生朴素的语言给予肯定,对有独特见解和概括得全面、数学语言精炼的学生给予特别表彰。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准确的数学用语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师:在之前的足球循环赛例子中,利用刚学的有理数加法法则,我们就可算出各球队的净胜球数:

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

(+4)+(-2)=+(4-2)=2;(异号两数相加,法则第2条)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

(+2)+(-4)=-(4-2)=-2;(异号两数相加,法则第2条)

蓝队共进1球,失1球,净胜球数为:

1+(-1)=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开放练习,巩固提高

把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通过做课堂练习题来比赛,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1)土星表面的夜间平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平均温度是多少度?

(2)老师昨天逛商场,身上带了300元钱,买了一件280元的外套,还想买一双皮鞋,但发现身上钱不够了,于是去银行取出了150元钱,再去鞋店买了一双100元的皮鞋,那么老师身上还剩多少钱?

5.总结归纳

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由学生完成对本节知识的归纳总结,老师做适当的补充。最后老师再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概括说明。

6.课后探究,拓展时空

最后给学生留一道课外思考以挑战老师:同学们,学习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后,老师认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老师的说法是否正确?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如果正确请说出理由,如果错误举出反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探究式教学中,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在教学的组织、课堂练习的设置,以及在课堂上提问的技巧和师生互动等方面,都应多做些研究与策划。

参考文献:

[1]宁连华.数学探究学习研究的特点及其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5(04).

[2]吴剑锋.中学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实践的心得[J].中学教研,2004(6).

[3]刘淼.探究式教学的一个案例[J].数学通讯,2005(09).

第5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学 碘升华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1(a)――0059――01

1 实验质疑

在一堂校级初中物理示范课上,主讲蒋老师在讲到碘的升华时,让学生自己直接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少量的碘粉进行加热。当实验中出现黑色碘粉变成紫色物质时,学生认为是固态碘变成了液态碘。当时老师并未做任何评价,而是让学生把试管暂放一边,等冷却之后,再作观察。结果学生发现,紫色的物质又凝结在了距试管底部约1cm处的试管壁上。当时蒋老师如是引导:(1)试管壁上是什么物质?(2)紫色的物质若是液态碘,当它冷却后,应该凝结在什么地方?(3)所有紫色的物质是液态碘吗?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是:紫色的物质是气态碘,因为它若是液态碘,应该凝结在试管底部,而不是在底部上边的侧壁。这个结论得到了蒋老师的肯定。

对示范课老师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液态碘也完全有可能出现在试管壁上,且可能进一步在试管壁上凝固成固态碘。不能由此推断说实验中没有出现液态碘。

众所周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时可以附着在冷的物体上,而不一定向下流动。因为小液滴除了受到重力外还会受到阻力。那么,如果本实验中先有一部分固态碘汽化,然后遇到冷的试管壁液化,也不是想当然的就会向下流动。最后经冷却凝固在试管壁上是完全有可能的。

2 实验分析

我们再来进一步分析碘的三态变化。图1是碘的三相图,由图可知,碘要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即从BOC区进入BOA区产生升华现象,必须使温度保持在114.1 5℃以下,平衡蒸气压保持在11,96kPa以下才行。常压下,若不是缓慢加热,而是迅速加热,使碘的温度迅速超过114.1 5℃,就有部分固态碘先快速升华变成气态碘,从而使碘的蒸气压迅速超过u.96kPa,那么固态碘就从BOC区进ACOA区,就要熔化了,此时将出现液态碘,继续吸热才会汽化。即此条件下出现的气态碘不是固态碘直接升华得到的。所以对该实验,新教材上增加了“微微加热”四个字,就是为了避免在加热过程中因为温度过高而出现液态碘。而在学生实验之前,蒋老师并没有强调这一点,学生当然也就不会注意到这一点。

其实,我注意到这个实验,是因为我以前也是像学生那样做实验的,得到的现象当然也与学生实验中的现象一样:每次加热不到半分钟,现象就特别明显,等上完课后,试管壁上沾满了固态碘,刷也刷不掉,而且试管底部的碘也已经凝结了。于是,我就怀疑,实验中发生的真的是升华现象吗?而且,升华现象会导致固体在底部的凝结吗?因为怀疑,后来有一次实验时,我特意仔细地进行了观察,发现里面竟然是液态碘,而且在沸腾。

那么,在实验中怎样操作才能直接得到气态碘呢?因为碘有毒,为了避免碘的毒性影响学生和老师的身体健康,有很多老师对实验进行了改进,但常用的主要是两个:(1)热水浴法:即把装有少量较大颗粒碘的容器放在热水中,对水进行加热(图1、图2),可保证碘的温度不高于100C,从而保证发生的是碘的升华现象,而不是熔化现象。(如图2就是按照这个原理并进行改进后的实验图示)当看到紫色蒸气充满容器后,取出容器摇动,可看到碘的晃动,也可听到固态碘与管壁的撞击声,说明碘未熔化,从而观察碘的升华现象。(2)热空气浴法:如图3所示,在锥形瓶中放入少量粉末状碘,然后在铁架台上从下到上依次放好酒精灯、铁圈、石棉网、锥形瓶、装有冷水的烧杯(烧杯底部要能盖住锥形瓶口,如图3,其目的是为了更快地看到凝华现象和减少碘蒸气的泄漏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控制好酒精灯与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点燃酒精灯,使热空气加热烧杯,片刻即可看到碘的升华现象。

其次,还有一点值得探讨的问题是:本实验是作为学生实验好还是作为演示实验好呢?(1)本实验中出现的碘蒸气的颜色是紫色,实验现象非常明显,作为演示实验,全班同学都能够看得清楚,如果在试管或烧杯的后面再村上一张白纸,观察效果就更好了。(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强烈的刺鼻气味是碘蒸气带来的,碘是有毒物质,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老师是否要为学生和自己的健康考虑一下呢?所以本实验作为学生实验合适吗?基于以上两个因素,我觉得它还是作为演示实验比较好,并且实验过程中还必须处理好碘蒸气,尽量减少它对学生和老师的影响。

第6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一、什么是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

所谓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课堂教学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学能力.教师的任务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做到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为学生设置探究的情境,建立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为我们师生带来了欣喜,为师生“双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1.探究中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导引阶段:例如大部分教师认为组合数公式的推导是个难点,这堂课我是这样把学生引入探求的情境之中的.

问题1:在我们班35名学生中选三人分别参加数、理、化竞赛,有多少种选法?

问题2:在我们班35名学生中选三人参加数学竞赛,有多少种选法?

问题3: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问题4:若我设班级有n个人,问题2中选的是m个人,大家讨论这种情况的结果.

这几个可触摸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沉浸于对新知识的期盼,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探究中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思考问题时,以敏锐的感知,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由此思彼”的联想,果断、简洁地解决问题.

例如,高二课本中:“在椭圆x2[]45+y2[]20=1上求一点,使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

探究(1):椭圆x2[]45+y2[]20=1上是否存在一点,它与两个焦点连线互相垂直?若存在,求出该点;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探究(2):是否对任意椭圆都存在椭圆上的一点与两焦点的连线互相垂直?

这种训练,紧扣教材,适当变形,使学生了解命题的来龙去脉,探索命题演变的思维方法,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有效途径.

3.探究中培养了思维的缜密性

思维的缜密性表现在抓住问题的本质特征,对问题条件的关系全面深刻地理解,对数学知识结构的严密性和科学性能够充分认识.

例如,我们在解决习题:“设a,b,c为ABC的三边,求证:a2+b2+c2

证明 a,b,c为ABC的三边,a-b

4.探究中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强,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掌握题目条件,能抓住问题的实质,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探求过程是师生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能达到培养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优化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我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学生实践探究是巩固和扩大知识,同时也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研究的方法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只要有利于学生扩大知识、发展能力,怎么有利就怎么做.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教学模式

我认为课堂教学可以归纳为“五步六环节”.

五步:导入探究归纳应用总结.

第7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一、构成探究式教学的要素

1.把学习问题转化为探究的课题,它可以是教师完成,也可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者学生独立完成。

2.创建探讨的问题和情景,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3.鼓励学生用各种途径收集整理信息,制订探究的计划。

4.以实验或者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二、适合探究的教学内容

探究教学适合于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化学等。但并不是每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都适合探究式教学,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来确定它有没有开展探究的价值。

三、探究教学分类

1.实验探究法。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发现、认识新的知识,并通过这一过程来激发学习兴趣,掌握科学的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它是化学探究教学的主要模式。

2.启发探究法。从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与教师的平等交流中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得到全面的发展。

3.引导探究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参与认知领域,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发挥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学会获得知识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方法。

4.互动探究法。由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师、学生、媒体多层面的互动,以探索性、研究性的学习为主要特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它更突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的互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引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探究者和主导者,通过发现和研究学习,让学生构建性地获得知识。

四、探究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1.熟悉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懂得如何将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

2.具备较强的创新和研究能力是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基础。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不断的研究创新中完成教学,所以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定的研究能力和广博的知识结构,这些是教师开展探究教学的前提。

3.提出适合学生且高质量的探究问题。“问题”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要素,它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所以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对掌握知识、学会探究方法、培养创新能力有价值;要适合大部分学生的实际。

4.教师要掌控好探究的过程。探究教学是学生宽松、自主的学习过程,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它同时也有一定的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有一个精心的设计,对教学过程要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及时地处理遇到的各种问题,掌控好整个教学,使其有序地进行。

五、探究式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8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物理实验教学是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式教学简单来说是,正确引导学生真正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践中更加扎实地获取和理解知识,有效地结合现实和课本,加强学生物理技能的深化。

物理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应该让学生趣中求知,知中有趣。其中,做好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在过去物理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实验教学,怕麻烦,能省则省,致使物理教学效果不佳,物理课堂死板无味。实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讲—听—练”的教育模式。新课改的教育模式把提出问题、问题假设、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教育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适应时代知识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建立合理的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上好物理实验探究课的关键。由好奇心而引发研究心,追求现象产生的离奇原因。人出生就带有好奇心,是天性,无需培养,主要是如何去正确引导。比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有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动态、逼真的冬天原野上的雾、房屋上的霜、树枝上的冰凌等。还可以看到春暖雪化,看到火炉烧水冒“白气”,画面惟妙惟肖。在学生欣赏及好奇的同时,关键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物理现象。产生疑问然后探讨,比如水在外界什么条件下形成“白气”,“白气”又在怎样的外界条件下变成了冰,通过情景和问题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实践是探索的第一步,也是物理实验的灵魂

只有强化实践探索活动,才可以有效的实施物理实验探究教学。一是有目的的合理组织教师演示实验,实验前不讲原理,如对于“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平面镜成像有何特点”等,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有效分析归纳出结论。二是着重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做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三是要培养学生查阅、搜集、整理信息的习惯。

三、建立“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是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我发展,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中学物理实验探究式教育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指导者指引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如在研究“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液体的蒸发速度”的实验课上,让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首先自主研究讨论影响因素,以研究的结论为参考,并设计检验结论的实验方法,再将检验结果写成报告。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特性得到充分实施。

四、实验探究式教学要注重教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

以往的实验教学,是先让教师带领学生熟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甚至实验方法和步骤也全盘托出,告诉学生先干什么后干什么,怎么得出结论,这是重复模仿实验。没有一点创新意识,对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有害无益。教师应在实验中交给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例如比较法、归纳法、模型法等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述物理实验课程时要不断给学生灌输上述思想方法,让学生用心感受物理教学,愉快掌握学习方法。

五、正确面对探究式教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1.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实验探究式教学全过程是学生寻找并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又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有明确清晰的意识,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问题。

2.失败是成功之母,正确看待失败

实验中失败普遍存在,此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从失败走向成功,让学生铭记失败中所得到的,而不是沉浸在失败的苦楚中,通过失败激发寻求真理的勇气。

3.课堂时间有限,明确教学重心

教师应该将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相结合。例如在“研究电磁铁”课程中,教师可合理安排设计实验为学习全过程的重中之重,只有把这个核心问题突破,教学的主要目标才算达到了。

4.要让学生学习团队合作

第9篇:探究式教学范文

一、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欢乐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为学生营造“乐学、趣学”的思维环境。创设良好的问题环境,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进入积极的状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让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创设一个平等、自由的思维情景空间

教育家波利亚曾经说过:“教学必须为发展做准备,或至少给一点发明的尝试,无论如何,教师不能压制学生中间发明的萌芽。”比如在讲授集合的概念时,可以为学生列举了许多现实生活中集合的例子,更多让学生列举许多现实生活中集合的例子。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接着讲授集合的定义,概念给出后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思维环境,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寻找集合的实例,将评价权也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言大胆发表个人的见解,老师适时的给同学们的发言做个点评。教师还能从学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极大的丰富了以后的教学素材,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当今教育所希望达到的。

三、深化理解,引申探究,合作交流

新课标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而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同时在实际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接触一些开放性问题。要鼓励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中学习知识。总之,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

四、打破定式

解决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在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打破定式,寻求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高中数学课的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学会自行获得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的状态中,所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索能力是长期的、日积月累的,应融入日常的课堂教学之中。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应注意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处理好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和培养与之相关的各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处理好学科之间的关系。

五、终身学习,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