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阶段,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培育一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工业化建设以及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国家和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增强教学常规管理这一核心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进而引导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逐步提升,是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阶段的重要命题。
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教学管理(组织结构)和教师教学的行为准则(教学常规)的总和,是保障教学系统有效运行的组织形式和行为规范,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具有引导和制约两种功能,具有前瞻性、规范性、指向性、可控性、特色性等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向的内容:
1.
教学常规工作任务性管理制度
它包含:教育思想的管理,表现为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思想进步;教学过程的管理,表现为对教学活动的过程进行督查、评价;教研活动的管理,表现为通过开展说课、授公开课、评课、教师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
2.
教学常规工作时段性管理制度
它包含:期初的管理,重在计划;期中的管理,重在落实;期末的管理,重在总结。
3.
教学常规工作结构性管理制度
它包含:对教师教学的常规管理,表现为备课、上课、实验实习、复习、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考核等常规要求;对学生学习的常规管理,表现为预习、听课、复习作业等常规要求;对管理者的常规管理,包括课堂常规、教务行政常规等要求。
4.
教学常规工作程序性管理制度
依据教学常规工作实施的过程,教学常规工作程序性管理制度应包含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阶段性考核等五大环节的基本规范。
三、现行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当前,多数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中仍大量保留了原来的管理方式,并没有按照现代高等职业院校的要求进行根本性的设计和改革,具体表现如下:
1.
刚性化管理――“章”本位
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规章制度的制订和运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量化评分、量化考核、量化管理。教师和学生没有了一点自主性,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俨然成了程序化管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是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实际上许多问题和环节都流于形式,领导忙于考核,教师疲于应付,到头来反而使得教学过程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更有甚者,有些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过于笼统、抽象,或脱离实际,根本无法操作监管,使得制度成为摆设,没法执行。
2.
标准化管理模式――“管”本位
“人因个性而存在,人因个性而美丽”,教师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征,现行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用既定的、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教师,妨碍了教师个性特质的发挥与作用,造成有的教师因工作不能发挥特长而彷徨不前,也有的教师虽工作有创新而得不到承认,变得消极。
3.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习惯”本位
现阶段多数高职院校尚停留在习惯化的教学常规管理,忽视甚至完全放弃教学常规管理改革,对当前的产业行业变化、学生特征变化、课程改革理念、教学前沿手段、教师诉求等漠不关心,造成教学常规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教学管理的绩效不见提升。
4.
学研管理制度――“功利”本位
理论学习流于形式,对新理念的学习浅尝辄止,意识不到理论将为行动指明方向的重要性;对教科研项目,重申报、轻研究,重证书、轻成果,重程序、轻鉴定,造成了整个学术氛围的浮躁与功利。
四、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的理性思考
高职院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创新,其目的在于通过制度建设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平台,为学校学习型组织形成提供环境,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应该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来指导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剔除一些落后的、不利于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规定和要求,改善不合理、不完善的规范和做法,最终形成新的有利于课程实施和师生成长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1.
以学校为本
高职院校应以校为本,变行政管理为校本管理,所谓校本管理,即“以学校为本的管理”,是基于校情和针对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实施的管理;校本管理要求高职院校教学常规管理必须从传统的行政管理逐步转向根据校情而实施的校本管理,针对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问题,进行教学常规管理的制度改革和创新。
2.
以课程为本
课程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成长的真正载体、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环节,课程管理是教学常规管理的核心内容,课程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1)要突出课程设置的管理。近年来,中国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加剧,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层出不穷,加强课程设置的制度化管理,做好课程的开设、退出和升级的机制建设,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技术变化的及时对接,提升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性。
(2)要加强课程开发的制度安排。人才质量的提升有赖于课程质量的提升,根据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实际状况,设置好开发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的科目和时间节点,建设好一批专业核心课程,带动整个专业课程的质量建设与提升,进而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
(3)要构建好学习型组织。高职院校课程的建设,单凭个体教师的力量,受个体的精力、专业视野、知识层次、技能水平等的限制,是很难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平的,只有集合同行、企业骨干等的力量,才能建设出质量较高的课程,故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中,应构建好学习型组织,共同学习、研讨与工作;当然,在教科研工作中,也需要构建好学习型组织。
(4)要体现评价理念的转变。首先,要改变教师评价的单元评价做法,真正引入教师、学生、企业等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机制;其次,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审视,观察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方面是否有提高;再次,对学生素质的评价上,要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素质的发展,以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最后,还应设立鼓励特长生脱颖而出的评比制,使特长生有展示才华的舞台。
3.
以师生为本
高职院校应以师生为本,变物化管理为人本管理。所谓人本管理,是一种有利于师生健康、持续发展的管理,强调的是开发与促进,强调的是促进人的发展,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交流,情感与文化氛围的建设。高职院校教学常规管理从物化管理走向人本管理,是管理方式的转变,是适应时展的需要。
(1)要转变传统管理职能。高职院校必须树立以“三本”为核心的办学思想,实施人本管理,即:“教育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格,发展个性特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师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教育以教师为本”,尊重知识,尊重教师,关心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管理氛围。
(2)应体现师生参与的思想。人本管理的落脚点是师生对学校决策的可信度,学校主要的决定和决策应更多地吸收有关师生的决策或参与,鼓励他们参与学校的重大决策,使师生产生对学校的高度认同感,使他们从习惯了服从的管理规范中走出来,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人。
(3)要适时调整激励策略。以教师为本,需要教学管理者运用激励原则,通过目标激励、领导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参与激励、信仰激励、物质奖励等手段以获得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最大值”,使教学工作成为教师的内部需要,并在工作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提升整个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4)要促进人的主动发展。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管理者过分强调规范、统一和模式化,过多干涉了教师的自主抉择权,从而使教师处于被动、服从和依赖的地位。学校要给教师提供一定的自主抉择权,让教师专业自主、工作自主,得到主动发展;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求教师挖掘学生潜力,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主动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
以开放为本
高职院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应做好开放式办学。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对接专业人才市场需求、行业企业技术变革和管理转型;构建校企合作的共赢机制,实现人员、技术、设备、场所等资源的流通与共享;建设前瞻性遴选机制,积极跟踪政策热点、经济热点、技术热点等问题,促进专业、课程的提升或转型;同时,建设对外服务机制,积极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五、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创新的实施策略
1.
抓住出发点、切入点和着眼点
出发点,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把教学常规管理的出发点放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切入点,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进行教学创新,由施教者变成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着眼点,就是促成师生的自主管理,通过制度创新,激活教师的自主发展、激励学生的自我管理。
2.
一、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的科学性,执行的公正性、连续性
(1)一所学校必须有易操作及较科学、健全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一定要结合学校自身实际,要充分考虑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而产生的地域差异,以及多数教师的认同
感这两个问题。只有这样,学校在执行常规管理过程中,才能灵活机动,在倡导人性化管理的同时,达到客观公正,也才能很好地化解阻力,形成学校发展合力。(2)常规制度建设也需要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发展状况不断更新,修订常规制度中与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东西。(3)还应该注重常规管理制度的跟进连续性。一所学校有了常规,不执行、不落实,常规就形同虚设;有了常规,不指导、不反思,常规则是纸上谈兵。只有抓实抓牢,努力不懈,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才会得到飞跃发展。
二、制度靠人,多渠道抓教师的专业发展,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从而达到规范教学常规之目的
制度有了,可没有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作支撑,将无法有效执行教学常规。制度再健全,执行不好也不行,人才是关键。教师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靠的是专业发展,教师的素养则决定了教学常规
工作的执行效度。要提升一所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打造一支骨干教师队伍,要从强化常规能力培养,制订个人发展计划等方面入手,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夯实教学常规工作执行的基础。
三、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让教学常规工作有章可循,它是教学常
规工作的发展导向,是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的催化剂。因此,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公正性是前提,民主性是基础,科学性是关键,出实效才是强化常规之最终目的。
一、制度的健全要强化“两个并重”
1、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并重
(1)制度的制定要具备三性。“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抓好教学常规,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必须具备以下“三性”:首先,是目的性。学校教学常规是规范教学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有助于促进日常教学、教研的正常开展。因此,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性强,讲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做到寓服务于管理,变检查为指导,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自觉做好各项教学常规工作。其次,是校本性。制度是各项工作按相关要求执行,最终达到目标的有效保证。(2)制度的完善要与时俱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教学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常规总是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常规的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必须重新修订。
2、落实与反馈并重
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的目的,并不是走过场,为“检查”而检查,增加教师的负担,而是通过检查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促进教学更加优化。因此,实行教学常规检查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1)制度落实要持之以恒。“滴水能够穿石”,靠的就是持之以恒。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对待教学常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应一抓到底,绝不动摇。首先,严格制定各种制度,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进行。如严格落实教学常规随时检查制度,发现问题限期改正,对教师的日常工作实行“即查即结”,奖优罚劣。落实各项常规活动评比制度,定期举行优秀教案、优质课、优秀学生作业展评等,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当然,只靠领导去管还是不行的。 (2)结果反馈要一针见血。抓常规管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旨在更为有效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管理的结果必须反馈到“教”与“学”,而且要快、要及时,要一针见血。反馈的途径有两种:一是当面交流,如随堂听课、推门听课后,与教师直面交流,提出建议。二是集体反馈,如每次抽查、定时检查以及各种专题比赛和活动一结束,就召开教学常规专题会议,对检查、比赛、活动结果进行归纳反馈,对各方面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完善。这样,才能让常规管理及时调控,实实在在地逐步完善。
二、教师的发展要构建“三个平台”
1、引领平台
(1)领导引领。学校领导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的理论学习,增加渠道扩大教师的信息来源,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平时自学、学历进修、“自培自练”、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设各种机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赛、课堂教学评比等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2)专家引领。专家指导是教师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学校应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需求,定期邀请不同的专家到学校指导,通过学术专题报告、理论学习辅导、课堂教学诊断、课题论证等方式,参与和指导学校的教研活动,努力发挥专业引领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指导和帮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展示平台
(1)自身展示平台。学校应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袋,对教师的学习成果进行一次成长回放,如成长档案袋内放有鲜红的获奖证书,有精选的教育论文,有耐人寻味的教育故事,有富有个性的教育心语,有学生给老师的饱含深情的来信,有校长的希望寄语,有难忘的教学困惑等。让教师在展示、品味中,互相学习、激励、交流。 (2)公平竞争平台。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进程中,学校要通过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积极创设有利于良性竞争的机制和平台,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促进区域之间、校际之间、教师之间和学生之间积极展开良性竞争,通过竞争实现教育发展的动态和谐。竞争不在于区分孰优孰劣、孰胜孰负、孰强孰弱,而在于通过竞争实现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三、 教学质量的监控要把握“四个支点”
1、支点一——备课与教案
备好课是课堂教学的先决条件,做好备课的管理与监控是上好课的前期保证。当前情况下,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的制度,备课做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进度相统一;备课要做到“四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练习作业的设计与辅导)的监控管理。二是做好网上下载教案、共享教案的管理。如今是网络信息时代,网上资源丰富,名师的教案、课堂实录确实可以给我们以借鉴作用。学校应制定措施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生和实际情况,对网上的教案和共享教案进行“二次开发”。
2、支点二——过程与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学校要用教学“六认真”的要求规范教学行为,教务处要加强“六认真”检查力度。要求每个教师自觉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悉心辅导每一个学生,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真心评价每一个学生,精心研究一个课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备课组长对计划执行情况、备课、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等进行检查,重在引导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行为。期中、期末教务处应对教师的教案和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其次,学校应建立反思型教学制度。要求教师开展多样化的课后反思(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反思和在专家引领下反思等形式),要通过课后反思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支点三——质量检测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要认真贯彻课改精神,用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来统领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每个学生都有发展、都有提高。突出两个重点: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加强作业管理。要通过集体备课、群体教研来优化备课,要用新课改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来优化上课,作业要精选,要控制总量,提高实效。作业管理要坚持“四个必须”,即布置的作业必须纳入教案,必须自己看过,必须及时批改,必须及时评讲。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
关键词:教学常规;管理;创新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22-01
新型教育环境下教学常规管理如何走创新发展兴校之路的探索,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学校教导处在主抓和具体管理教育教学工作职能上,扎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管理,积极带领全体教师走出了一条“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就凉风小学教导处如何“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走科研兴校之路”谈谈具体做法,以此抛砖引玉。
一、抓好班子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职业意识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教导处每一个班子成员建设的最高精神境界和职业标准。工作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圆满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时时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注意形象,在教师和学生中形成坐标。学习技能方面要有广博的知识,积极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努力探讨新课堂教学模式。班子成员既是教学的管理者,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只有具有广博的知识技能,才能提高自己驾驭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取长补短。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学习教育新理念,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新发展,跟上新课改的新节凑。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学管理者,首先要有榜样的意识,凡事都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其次是要求老师和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再次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强化道德修养意识,提高道德水平,努力诠释“为人师表”的本质与精髓。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学管理者,既要教好书、更应育好人,各方面必须是全体教师的一面“镜子”。尽管工作平凡,能够让每一位老师在和谐的环境中不断进步,让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在明媚的阳光下凸显追求真知,奉献爱心、实现自我、感受成功、以身作则,彰显师德魅力。
二、建制立章、宽严结合是教导处在新型教育环境下探索教学常规管理的工作重点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是一个多序列、多层次、多因素的动态过程管理。各种工作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能否和谐顺利进行,就集中表现在教导处是否建立起正常的稳定、协调、有活力和系统的教学秩序。为了保证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凉风小学按照教学规律,结合学校特点,依据可行性原则、必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明确性原则、技术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凉风小学常规教学管理条例》《凉风小学教学质量检测管理条例》《凉风小学学生作业批阅、单元检测情况检查实施方案》《凉风小学课题研究奖励条例》《凉风小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凉风小学教师工作考核及聘任方案》《凉风小学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及教导处主要职责和教务工作岗位职责和各个教研组、学科组管理制度。这些常规管理制度的建立使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检查有尺度,评比有标准,为学校教学管理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走发展兴校之路
抓课题研究实践、促教研活动开展是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管理立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的办学之路。为此学校制定了《关于强化学校课题研究管理措施》,建立了科研管理机制。在学校硬件设备和网络资源建设已经全覆盖的环境下,以“网络优质资源运用与共建共享的研究”作为县市级课题申报立项,并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学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使教育科研成为我校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推动课程改革的催化剂。其具体做法是:
1、坚持求实、求新原则,立足校本研究。“实”,一是把课题研究做实;二是研究过程务实。所谓“新”,一是课题应有时代感;二是针对教育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因素,研究总结,反映出新时期的经验;三是研究的角度新,思路有新意,能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来解决本学科中的研究课题。
一、政治思想表现
自从担任政教处主任以来,我非常重视自身思想素养的提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论,认真参加每次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在抓德育教育工作期间严于律己,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老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虚心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和其他班子成员团结合作。
二、学校工作
1、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虚心向同事们学习,在期末统考中成绩良好。
2、行政工作
(1)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一系列管理举措,如:《初中德育工作管理制度》、《初中安全常规管理制度》、《初中日常管理条例》、《初中门卫管理制度》等。事实证明,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
(2)我经常听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多次召开班主任会议,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介绍班级管理中好的经验和做法。
(3)抓好学校的常规管理。努力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校纪校规,遵守公共道德,尊敬老师,团结和睦,爱护公物的行为习惯,学生的纪律观念明显增强。
(4)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的安全工作,利用国旗下的讲话,宣传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通过邀请学校法治副校长、镇司法所干事及主题班会等形式进行法制安全教育,通过校内外青少年犯罪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全体同学分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网络上的各种不良诱惑。
(5)认真组织开展好教师节活动。
(6)在校园内及时处理各类纠纷,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努力担负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到问心无愧,多次组织各班主任到镇上网吧、游戏厅、桌球室等娱乐场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存在的问题
1、常规管理中,在教育方法、模式上还需要创新。
2、关心了解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难度不够。
【关键词】高职;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高职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核心,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是高职办学的根本所在,是高职特色兴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管理力度薄弱,管理模式单调等问题,本文强调树立科学发展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创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全新的独立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场所环境建设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认真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采用全新的现代化实践教学管理手段,创新优化高职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一、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发展的实践教学管理理念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市场结构化调整对人才的需要产生了变化,管理理念也需要随之改变。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面对高职教育新的发展形势,要始终保持教育管理思想的先进性、科学性。特别是在实践教学管理中,务必要建立起全新的机制来适应形势发展带来的变化,以实现实践教学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二、创新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模式
高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即紧密联系又相对独立,在培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过程中,作用不容忽视。实践教学工作繁琐且细致,应该做到精细化管理程度。高职院校应根据实践教学的具体特点,配套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以促进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做到各个环节都要管理到位。
(一)完善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多样性、复杂性、开放性的特点,建立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摒弃传统的管理制度,转变为现代化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上的创新,真正实现由管理者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要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继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制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修订《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细则》、《订单式人才培养管理办法》等。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实训室引进企业6S管理模式
课题研究将结合我院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完善“以环境吸引人、环境教育人、环境激励人”为目标的校内实训室内外环境,重点参考企业管理模式制定校内实训室规章制度,按照企业生产车间的管理方式管理我院校内实训室,从而提升实训室功能,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规范实践教学指导文件
提高实践教学项目的开出率和实训效果,课题将围绕规范各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等实践教学文件开展研究。规范校内实训室资料建设,制定《实训室安全检查记录》,修订《耗材申领及管理记录》等,完善校外生产实习承诺书。
(四)加强实践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实践教学管理部门需做好制度建设和协调组织,同时加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与校外实习检查工作。加强对日常实践教学的检查,发现并解决问题,制定阶段性的期初、期中、期末的检查方案。通过教学工作简报,充分报道学院实践教学工作相关事宜,如实践教学工作会议、顶岗实习情况、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创新点等,养成良好的实践教学工作氛围。
(五)制定并采用先进现代化的实践教学管理手段
在我院日常实践教学管理中,借助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技术手段,以实现顶岗实习管理网络化。开发我院实践教学服务平台为全院师生开展实践教学提供系统性保障。
三、注重实践教学基础设施建设
(一)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稳定、深层次的实习基地。在数量上基本满足实习与实训的教学需求;在质量上要求高标准,能够解决在校内无法实现的实训项目。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环节来检查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充分利用实训基地完成订单班培养。
(二)增强实践师资队伍力量
建设一支有经验、有素质、有能力的实践教师队伍,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尤其要加快现有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对中青年教师的培训。注重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教师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专业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要聘请校外名师、企事业技术专家骨干担任兼职实践教师。
四、总结
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可以结合我院实际和特色,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各级管理机构为组织保障,提升实践教学管理的系统性和实效性,进而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的全方位提升。真正意义上在制度建设、环境建设、资料建设、日常管理、现代化技术运用等多方面创新,切实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系统的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唐高华,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教育与职业,2008,(36).
[2]陈士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探析[J].继续教育,2008(5).
[3]曲中林.教育实践性课程的实践策略[J].教育评论.2005,(3).
一、加强认识,重新审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语)。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养成教育,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对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人们往往限于口头上,这正是要搞好养成教育难点之一;难点二在于工作的细微、琐碎,不能做到常抓不懈,落实在实处,点子上;难点之三在于现在重点学校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而是现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学生一些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些都为养成教育乃至整个德育教育带来难度。正视这些困难,承认困难,迎难而上,积极想办法,知难而进,才能体现工作之可贵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认真把握养成教育之“变”与“不变”,以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新的机制来应对,变则通,通则顺,不变则落后于实践,丧失其对学校全局工作的推动功能。顺势而变,以变求实效,在变中加强,在变中改进,与时俱进。当然我们在强调变,不是要改变其宗旨,而是为了坚持基本点的不变,是在手段、方法、形式等具体做法上的推陈出新。
二、规范管理,开放教育
养成教育要从规范管理做起,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使学校的管理始终处于有序高效状态。
摘要: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种较新的理念,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而要使精细化教学管理顺利实施;我们就必须改变思想观念,以计划先行为前提,制度建设为根本,过程监控为抓手细致地展开工作。只有过程管理的细微到位,才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精细化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质量 思想观念 计划 制度 教学常规监管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一种较新的理念,它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之上,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关键一步。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教务处作为负责全校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其管理水平高低决定整个学校教学工作状态良好与否,而精细化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学管理精细化,也有助于学校迈上更加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下面笔者就教学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思想观念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前提
思想观念决定人的行为。在推进精细化管理过程中,我们应首先抓观念的转变。这可以通过举办学习、研讨活动让精细化管理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每个教师,都要反思自己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进行剖析,认识到“细节决定成败”的真正内涵,促进精细化管理的真正内化。其次要明确精细化管理就是人人有职责,个个负责任。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只有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才能把教学质量管理贯彻到质量形成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上。
二、周密的教务计划是实施精细化管理保障
实施精细化管理就要杜绝工作中的随意性。我们要求,每开展一项活动,每做一件事,必须预先制定全面、详尽、周密的计划。为此,教务处每学期都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来指导各项具体工作,然后各教研组,年段和个人依此制定学期计划。真正地把工作安排落到实处。如本学期开展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学校教师分层培训、教研活动、期中、期末质量分析会、师生座谈会,家长会,初三毕业班工作会议、学困生帮扶计划,巡课查课安排等贯穿全学期的活动都有实施方案,我们把这些活动逐项计划,层层分解,条条落实,具体到时间、地点、责任人,全体教师有序参加,各项工作有条不稳地展开,减少了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提升。
三、精细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保证
学校各项工作要取得成效,必须建立精细的管理制度,特别是量化考核制度。一整套精细化、可行性强的制度可以引导工作规范,约束工作行为,明确奖惩措施,保障政令畅通,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福州三十中已经建立起一整套健全、有效的制度,包括岗位职责、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总务管理、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制度和措施。这些制度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化,实际工作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以及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还不是尽善尽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又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上学期期末开始逐步修订和完善《福州三十中教学分评估细则》、《福州三十中办学三年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福州三十中教学管理制度》《福州三十中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福州三十中学生评价方案》等教学管理常规制度。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原则来修订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全体教师不仅对教学管理制度本身的条文认可,而且切实认识到规章制度与提高教学质量息息相关,一改制度领导定,教师被动遵守的现象。由于管理制度更细致,更科学,更具实效性,且采取了“民主集中”的方式,所以,无论是奖还是罚,都让老师们心服口服。更重要的是,通过制订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四、务实的教学常规监管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关键
管理的关键在落实。再好的制度得不到执行,或者执行不坚决、不持久,也就只能沦为摆设,必然不能产生应有的效能。在探索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我们实行教学质量包管制度,要求人人会管理,处处有管理,并把质量包管成果纳入期末考评之中。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教务主任等少数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三有三必”:有布置必有检查,有检查必有反馈,有反馈必有提高。并将检查中形成的过程资料纳入年终督导考核,提高所有教师的重视程度和自觉意识。只有抓好落实,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扎实、到位。众所周知,有效教学质量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它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更取决于学校的常规管理,在常规教学管理上,我们突出过程的管精管细,我们从课堂监控、质量检测和分析、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学习习惯培养、青年教师培养等几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坚持每月一次的常规教学月查和不定期的抽查,坚持每天的常规教学监控,坚持每月一次的常规教学小结,
五、加强教务处自我管理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动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学校的教学线上的管理者,首先要加强自我管理,细化自我管理目标。要求老师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高质量的做好,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作为教务主任,要努力做到四个字:准备工作落实“早”,事务工作考虑“细”,协调工作安排“活”,创新工作追求“实”。充分发挥教务处的功能,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宗旨。在日常工作中,要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解师生之所难,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服务于教学,管理好教学。不断改进管理和服务的方式方法,开拓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教学管理精细化刚刚是探索与实践阶段,我们初步尝到了精细管理的益处。精细化的管理是一种境界,它就存在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这样的话:“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这句话告诉我们,大境界、大事业都是由易事、小事累积而成。它们的成败往往是由细节所决定的。可以说,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放弃细节的管理就等于放弃管理的全部。只有过程管理的细微到位,才有最终结果的完美无缺。我们今后将继续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不断地提升福州三十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办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教学过程最优化.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7第2版
一、更新理念是关键
安全工作要“写在纸上,记在心里,抓在手上”,这是我园对每一位教职工提出的一贯要求。每周一次的例会上,负责安全的责任人都要首先通报校园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对我园范围内的安全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警钟长鸣,使得园长和各位教师绷紧了安全弦。让教师们把安全渗透幼儿园的常规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在每一个细节上抓安全,促安全,保安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学习,聆听安全教育讲座等等,大大提高了全体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并且积极促进社区、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共同为幼儿筑起安全的“防护墙”,邀请派出所的公安人员来我园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等。通过各类活动,我们惊喜的发现,教师们组织活动中,会不约而同的将创建平安校园的理念渗透其中,我园积极完成各项安全工作任务,目前为止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在安全管理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可喜成绩。
二、完善制度是前提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精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强力推进精细化安全管理并取得效益的基础。为了使幼儿园安全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结合本园实际,我园制定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如《一日常规管理制度》、《厨房操作人员管理制度》、《安保人员管理制度》等,制定出切实可行,具有鲜明时效性和针对性的安全管理制度。成立了安全工作小组,实行“园长负责、专人专责、人人有责”的安全工作管理,由于我园安全管理制度符合实际园情,指导性与可行性极强,对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明确责任是基础
“生命不保,谈何教育?”为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遵循“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坚持到底,追究到真”的原则。在每年开学前,都会与班主任教师、配班教师、保洁、厨师、保安等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安全责任,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精细网格化管理,做到“一岗双责”,不但健全了制度,而且明确了分工。从而使全园安全管理工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较好地覆盖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实现了幼儿园安全工作的全方位设防。
四、强化措施是保证
幼儿园安全工作头绪较多,涉及教育教学方方面面。每年开学前,我园对校园安全进行全面梳理,将涉及校园安全的绝大部分工作进行规划,出台了《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安全工作计划,做到安全工作有理有据,有章可循。开学初组织幼儿观看《开学第一课》,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进行讨论,并将学习图片资料报幼儿园安保处;定期进行安全消防和避震演练等。
五、狠抓落实是途径
“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实到位。有一个公式非常好,“制度+不落实=0”。制度执行力低下是学校安全管理中最大的漏洞,再好的策略也只有成功执行后才能够显示出其价值。为此,我园坚决纠正畏难情绪和掉以轻心的思想,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自我加压,不折不扣地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
切实开展“安全教育日”主题教育。各班通过安全主题活动、安全知识讲座、安全教育平台、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安全绘画比赛、等幼儿喜闻乐见、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的形式,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对幼儿多途径地开展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将安全知识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无形地受到安全知识教育的熏陶。
六、评估反馈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