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书法教案范文

书法教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书法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书法教案

第1篇:书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教材第68、70页认识乘法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算式读法和算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认识乘法(1))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出示试一试图。

(2)提问:横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求几个几相加?

竖着一排一排地看,每排几朵?有这样的几排?求一共有多少朵?怎样算?求一共的朵数,就是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完成“试一试”,集中交流。

(4)观察这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吗?

老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横着看3个5相加,竖着看是5个3相加,得数相同。

3、教学例2

(1)出示例2图

(2)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

板书:2+2+2+2=8

2+2+2+2=8,表示几个几相加,得几?

(3)老师说明: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2+2+2=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2=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图,提问: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分几组在跳绳,每组几人?求一共有多少人跳绳,怎样算?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3)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完成“想想做做“1~4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比较一下这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

2+2+2=62×3=6

3+3+3+3=123×4=12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乘法(2)

教学内容

教材第69-71页认识乘法教学目的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乘法的使用

教学准备

学具(8个圆片)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一、复习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看图先填空,再写加法和乘法算式。

一共有()个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或()×()=()

2、读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多少。

5×4=206×2=123×8=24

3、导入新课:

上面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习的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乘法。(板书课题:认识乘法(2))

一、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5

(1)出示第5题图。

(2)提问:有几条金鱼?每缸有多少条?

求一共有多少条,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独立填书,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6

(1)出示第6题图,自己先说说图意。

(2)提问:图中有几只小鸡?每组有几只鸡?求一共有多少只,是求几个几相加?

(3)学生填书,并写出一道加法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7

(1)独立完成第7题的两道题。

(2)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教学过程自我加减

(1)集体交流指名说说两道题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乘法算式是什么?

(2)比较一下这两道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完成“想想做做”8

(1)出示第8题的两幅图。提问:这两幅图分别是求几个几相加?

(2)学生独立完成第8题,集体交流。

5、分小组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周围事物,说出一些可用乘法计算的问题,集体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9

(1)你会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吗?学生独立改写。

(2)集体交流,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改写?比较一下乘法和加法比哪一种比较简便?

(3)老师小结。

二、板书设计

认识乘法(2)

第2篇:书法教案范文

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

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

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

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单元重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

单元难点:

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

1、分数除法

(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使学生知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并使学生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算理,正确总结、应用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整数除法的意义

(1)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根据已知的乘法算式:5×6=30,写出相关的两个除法算式。(30÷5=6,30÷6=5)

2、口算下面各题

×3××××6×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插图及乘法应用题,学生列式计算:100×3=300(克)

(2)学生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两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

A、3盒水果糖重300克,每盒有多重?300÷3=100(克)

B、300克水果糖,每盒100克,可以装几盒?300÷100=3(盒)

(3)将100克化成千克,300克化成千克,得出三道分数乘、除法算式。

×3=(千克)÷3=(千克)÷3=3(盒)

(4)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题组和分数题组的对照,小组讨论后得出: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一个因数。都是乘法的逆运算。

2、巩固分数除法意义的练习:P28“做一做”

3、教学例2

(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4÷2

5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A、÷2==,每份就是2个。

B、÷2=×=,每份就是的。

(4)如果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

4、引导学生观察÷2和÷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

三、练习

÷3÷3÷20÷5÷10÷6

四、总结

第3篇:书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

冀教版四年级下册

第八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第1节:小数的加法

主备教师

崔秀珍

学科

数学

使用教师

教学目标

1、会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2、在自主选择信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积极主动地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小数进位加法。

难点:掌握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助学单、课件、当堂检测卷

教与学活动

调整与

思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请同学们从这些物品中任选两件,算一算共需多少元。学生列式计算完后,共需多少钱。

5.20元

2.30元

1.20元

3.40元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加法。

二、展示预习成果、探究新的知识。

(一)通过预习,你都知道了什么,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件出示课本90页主题图,观察主题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预设:

生1:买1顶线帽子和1副线手套,一共多少元?

12.55+5.65=(元)

生2:买1顶皮帽子和1副皮手套,一共多少元?

45.8+10.35=(元)

生3:买1顶线帽子和1副皮手套,一共多少元?

12.55+10.35=(元)

生4:买1顶皮帽子和1副线手套,一共多少元?

45.8+5.65=口(元)

(二)你认为这部分知识,最重要的是什么?

探究用竖式计算小数进位加法:

(1)12.55+5.65=18.20(元)(2)45.8+10.35=56.15(元)

12.55

45.8

+

5.65

+

10.35

18.20

56.15

(3)12.55+10.35=22.90(元)(4)45.8+5.65=51.45(元)

12.55

45.8

+

10.35

5.65

22.90

51.45

生1:相同数位对齐。

生2:小数点对齐。

生3: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三)

你还想知道什么(或者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师:注意:得数末尾有0时一般把0去掉。

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得数末尾有0时一般把0去掉。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当堂检测

四、当堂检测

1.列竖式计算。

12.34+5.62

28.73+12.51

6.93+0.52

24.84+2.14

13.09+3.06

3.8+3.09

2.学校食堂购进了一批白菜,上午用了32.25千克,还剩85.75千克,食堂共购买了多少千克白菜?

第4篇:书法教案范文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部分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2、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3、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第5篇:书法教案范文

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认识加号与减号,能够将加法与减法算式正确读出来,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二、设计意图

主要让小学生对加减法有比较准确、清醒的认识,掌握加减法的表达形式与运算方法,而且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准确运用。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与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与减法算式。

四、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小棒、卡片、图片以及其他各种学具。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复习5以内的数字,从1数到5,然后再从5数到1;其次,将带有数字的卡片展现在学生面前,带领学生正确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按顺序填数字:()3()5,()3()1。

2.探究新知

(1)对学生进行引导,通过观察,了解加法与减法的含义。①学生表演:让1名学生走到2名学生身边,再将2个气球与其他2个气球放到一起。②学生看视频说出其含义。学生1:有3名同学,走了1名同学,还剩下2名同学……老师总结: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还有1个气球与2个气球放一块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还有2名同学。同样,原来的3个气球,拿走1个气球,还剩下2个气球。③让全班学生进行交流与体会。④让学生自行总结,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完整的叙述。

(2)学习加法算式。①将同学或者气球的数量抽象理解成数字1或2。②老师:将1和2放到一起,就代表加起来的意义,数学中用符号“+”来表示。③原来的1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前面,后来的2个气球,放在符号“+”的后面。④指导学生数一数,回答用数字几来表示。学生回答,老师在板书写下“=”,然后在等号后面写下数字3。

(3)学习减法算式。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3。板书:3。老师:走了1名同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1。板书:1。老师:原来的3名同学走了1名,就是在3名同学中拿走1名同学。(边讲解边用手势表示)那么在数学中应该用符号减号“-”来表示。板书:减号(-)。老师:原来有3名同学,走了1名,还剩下几名同学?学生:2名。老师板书“=”,在等号后写下2。这种问题就应该运用减法算式进行计算,读作:3减1等于2,用算式表示为:3-1=2。老师: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4)发散联想。老师对学生进行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1+2=3的加法事例。

学生1:我有2个橡皮,妈妈又给我买了1个,现在我有3个橡皮。

学生2:我有1个香蕉和2个苹果,所以我有3个水果。

……

老师再引导学生,(指着气球图问):这幅图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2+1=3。

(5)减法的计算方法。老师:你是如何计算出4-2=2的?学生1:通过分解方式想出的,4可以分为两个2,所以4-2=2……让学生讨论。

(6)巩固练习。进行动手操作,对加法的含义进行体验。将桌子上的小木棒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学生进行操作,老师加以指导,最后学生进行交流与总结。

第6篇:书法教案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和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为目标,坚持面向全体残疾儿童少年,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为广大残疾儿童少年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稳步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全市特殊教育质量,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巩固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到2015年全市适龄视力、听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以下简称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三、工作重点

(一)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

1.巩固提高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到2015年,区、市、市、开发区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基本达到当地普通儿童少年水平,其他县(市)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对重度肢体残疾、重度智力残疾、孤独症、脑瘫和多重残疾儿童少年等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接受义务教育。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要积极整合教育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为残疾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创造条件。特殊教育学校可以根据需要举办残疾人高中教育部(班);普通高中要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就读;普通中等职业学校要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教育。

3.因地制宜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要根据残疾儿童的实际状况,利用残疾儿童福利机构或特殊教育学校开设学前教育班,满足残疾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开设学前康复教育班,接收适龄残疾儿童。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学前特殊教育机构。各级教育、民政、卫生部门和残联要相互协作,采取多种形式,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举办0—3岁残疾儿童早期干预、早期教育和康复训练机构。

4.大力开展面向成年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依托现有的职业学校和职教中心,建立残疾人培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提高残疾人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逐步构建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相沟通的残疾人职业教育体系。

5.积极扫除残疾青壮年文盲。要将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纳入当地扫盲工作整体规划,统一部署,同步推进。各有关部门和民间组织、残疾人教育机构、残疾人所在单位要积极开展扫除残疾人青壮年文盲工作,使残疾青壮年文盲率显著下降。

(二)深化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

1.各特殊教育机构要根据残疾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特殊需求,增强教育的针对性。注重学生的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乐观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加强残疾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认真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注重提高残疾学生生活自理、与人交往、融入社会、劳动和就业等方面的能力。

2.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不断提高教育质量。重点推进县级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所有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在随班就读人数较多的学校,有计划地开展特殊教育资源教室建设。建立特殊教育学校定期委派教师到普通学校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工作的制度,确保随班就读的质量。

3.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残疾人就业。特殊教育学校要在开足开好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同时,开设符合学生特点、适合当地需要的职业课程,并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残疾人职业培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残疾人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在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安置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和扶持保护。

4.加快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特殊教育学校信息化建设工程,加强包括多媒体教室在内的特殊教育信息化软硬件建设。利用好省级特殊教育资源库和特教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促进优质特殊教育资源共享。特殊教育学校要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提高残疾学生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5.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加强特殊教育科研骨干队伍建设,提高特殊教育科研质量和水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指导。特殊教育学校要鼓励和支持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力争推出一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积极开展盲文和中国手语研究推广工作,开展特殊教育的对外交流、校际交流合作,提升我市特殊教育研究水平。

6.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管理上台阶活动,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提升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水平,促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

(三)完善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特殊教育保障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统筹规划特殊教育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建设标准,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禁将特殊教育学校用于普通教育。在建设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时,要充分考虑残疾学生的需求。

2.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对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在“两免一补”基础上,针对残疾学生的特殊需要,进一步提高补助水平。利用好省拨福利彩票公益金,结合我市实际,支持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

3.做好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残疾学生资助工作。普通高校全日制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一、二年级在校残疾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助学金。在特殊教育学校职业高中班(部)就读的残疾学生也应享受国家助学金。就读普通高中的残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4.提高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运转。鉴于特殊教育生均成本高的实际情况,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3—5倍确定,高中及以上阶段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生标准的2—3倍确定。所需资金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负担。

5.加大特殊教育专项补助资金投入。各县(市、区)政府要设立特殊教育专项补助(经)费并逐步增长。在安排教育经费增量时,向特殊教育学校倾斜。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中每年安排不低于5%的资金,用于特殊教育学校开展包括社会成年残疾人在内的各种职业教育与培训。

(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要将特殊教育教师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对在职教师实行轮训,重点抓好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训。要加强对在普通学校、儿童福利机构或其他机构中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和特殊教育学校巡回指导教师的培训。要高度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培训。鼓励高校优秀毕业生到特殊教育学校、儿童福利机构等单位任教。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培训费按照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用于教师按照学校年度培训计划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费、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

2.执行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认真执行省定特殊教育教职工编制标准,中小学阶段按照教职工人数和残疾学生人数1∶3配备,确保特殊教育学校正常教学和管理需要。为特殊教育学校配备必要的医疗康复和护理人员,并纳入教职工编制管理,实行教学、医疗、康复相结合,使学生的身心缺陷得到有效矫正和补偿。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富余的中小学教职工符合条件的,可调整充实到特殊教育队伍。

3.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职工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的教师及手语翻译,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特殊教育津贴。具体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特殊教育教师及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人员工资待遇落实到位。要将承担随班就读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工作列入绩效考核内容。其工作量计算要根据随班就读学生人数情况,适当高于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要在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表彰中适当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和校长的比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强化政府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各县(市、区)政府要把各级各类特殊教育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特教特办,定期研究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要将特殊教育发展情况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定期督导检查。对在特殊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地方、单位和个人,根据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7篇:书法教案范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1、例2及第44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不退位和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在运用三位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不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个位或十位上不够减时的正确处理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800-700=

50-20=

900+30=

600-100=

70-30=

80+400=

900-600=

100-20=

100+50

=

2、填空

⑴9个百减4个百是(

)个百,也就是(

)。

⑵6个十减2个十是(

)个十,也就是(

)。

⑶3个十加7个百是(

)。

3、用竖式计算(说说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94-

52=

48-19=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引入,揭示课题:三位数的减法

出示例1

小丽有340元,买一台计算器后,还剩多少元?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丽有340元。

生:一台计算器120元。

师:你们会算吗?

2、教学例1

⑴学生自主尝试计算。

⑵展示交流:

生1:口算300-100=200,40-20=20,200+20=220。

师:你的方法非常好,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2:用竖式计算,注意相同数位对齐。

先列出算式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

生3:也可以估算一下,大约剩多少元?再笔算。

师:你们说得都好。

⑶把书P43例1填完整。

3、教学例2光明小学共有学生876人,其中女生有448人,男生有多少人?

⑴读题,说出你知道的信息。

⑵独立计算。

⑶反馈:

生:我是这样估算的:把876看作900,把448看作400,900-400=500,男生大约有500人。

生:我是用竖式计算的(上台板演)并进行了验算。

……

⑷把书P43例2填完整。

4、试一试(P43):

433

547

613

218

439

409

5、议一议(P43):在减法计算中要注意什么?

(师:三位数减法与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计算三位数减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三、巩固练习

1、用竖式计算:

564-328=

491-257=

851-236=

753-518=

第8篇:书法教案范文

(一)使学生认识新的计数单位百和千,了解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二)培养学生读数写数的能力,并在数数中加深对“十进关系”的理解。(三)对学生进行献爱心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的数位顺序以及读数写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满十进一的道理。

教具和学具

教具:正方体木块,计数器,小棒图。

学具:0~9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师说:同学们已经学过两位数读写的方法,这里有8个数,谁会读?能说出这个数的组成吗?指名读:15,24,31,72,89,98,66,50。

师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板书:十个

位位

师问:同学们都能准确读出两位数,说明以前学的知识大家掌握得很好,老师这里有一个三位数你们会读吗?(教师出示917)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三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板书:三位数的读写法)

(二)学习新课

师说:917这是一个三位数,因为它是由3个数字组成的,那么这三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通过摆木块来一起研究研究。

1.学习例1

(1)出示一个木块,问:这是几个木块?(板书:1)

(2)拿出十个小正方体,请同学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十,排成一排,问: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

(3)拿出由10个小木块组成的木条,让学生一十一十地数,数到九十,问:再添上1个十是几个十?师说:我们已经学过10个一是十,就是满10要向高一级单位进一,那么10个十是多少呢?10个十是一百,写作:100,读作:一百。(板书:100)从右边起第三位我们叫它百位。(接着复习准备时的板书写:百位)

(4)接着拿出一层木块是一百,请同学一百一百地数,数到九百,问:再添1个百是几个百?(10个百)问:10个百是多少呢?(先请同学说,说不清或不完整时,教师再点明)师说:10个一百是一千,写作1000,读作:一千(板书:1000)一千就要写在右起第四位上,这个数位叫千位。(接着刚才的板书写:千位)

(5)引导学生观察数位表,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呢?第3位呢?第4位呢?1是几位数?10是几位数?100是几位数?1000是几位数?10里有几个一?(板书:10个一是十)一百里有几个十?(板书:10个十是一百)一千里面有几个百?(板书:10个百是一千)这些数位之间有什么联系?

师说:我们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个、十、百、千是不同的计数单位,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百是一千,相邻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关系,根据需要可以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来数数。

2.学习例2

用计数器帮助数数

(1)从一百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一百二十。(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来,边拨珠边数:100,101,102,…,109,问:个位再拨1个珠子是几个珠子?10个一是几?怎么拨?学生将个位上的十个珠子去掉,在十位上拨一个珠子,接着数:110,111,112,…,120)

(2)从一百九十八起,一个一个地数,数到二百零六。(请一个同学到前面拨珠,大家数:198,199,问:下一个数是多少?互桌讨论。学生得出当个位再添1时,个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而十位上又满10,要向百位进一,所以199再添一个数是200。接着往下数)

(3)刚才我们利用计数器会数数了,但生活中带着计数器来数数多不方便呀,如果没有计数器的帮助,怎么数数呢?出示109,199,当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数时,在个位上一个一个加1,加到9时,9变零,前一位多1。比如:10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9变0,0变1,是110。199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个位9变0,十位9也变0,百位1变2,这数是200。

(4)做一做

用计数器一个一个地数:

①从二百九十数到三百一十。

②从三百八十数到四百一十二。

③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不用计数器直接数:

①从一百四十六数到一百五十一。

②从五百九十五数到六百零三。

3.学习例3

(1)出示小棒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问:图112上画了多少根小棒:(235根)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做一做

看图板演:

图中有()个百,()个十和()个一。这个数是多少?(口答出来就行了)

4.学习例4

(1)教师边画计数器边提问:

①百位上拨1个珠子表示什么?

②十位上拨2个珠子表示什么?

③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什么?

④这个数是多少?(板书:一百二十六)

⑤怎么用阿拉伯数字写出来呢?(师说:对齐百位写1,对齐十位写2,对齐个位写3)(板书:126)

(2)直接出示计数器,画出304

教师问:百位上几个珠子表示什么?个位上几个珠子表示什么?这个数是多少?(板书:三百零四)学生如果说不出来,可提示学生,十位上没有珠子,读零。怎么写出来呢?提醒学生,十位上没有珠子,对齐十位写0,否则就变成34了。(板书:304)

(3)出示580

问:这个数怎么读?怎么写?板书:580五百八十

(注意提醒学生写数时,不要忘写8后面的0)

(三)巩固反馈

(1)读出下面各数

234,520,806,900,721,915。

(2)写出下面各数

一百八十七________四百________二百九十________

六百零五________2个百5个十和6个一________

4个百和8个一________9个百2个十________

教师说:1998年夏天,我国发生了特大洪水,灾区的小朋友还有很多没法上学,咱们学校的同学知道了,心里很着急,决定尽自己最大力量,帮助灾区的小朋友重返课堂,下面咱们看看都捐了哪些物品。

(3)读一读

①为灾区小朋友捐钱915元。

②为灾区小朋友捐书870本。

③为灾区小朋友捐衣服204件。

(4)用3,6,4可以排成几个不同的三位数?(同桌讨论)这些三位数中哪个数最大?哪个数最小?能说说你的想法吗?(说不出来也没关系,告诉学生马上就要学这部分知识,看谁学得好)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第9篇:书法教案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数控专业;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

案例教学法是以案例为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法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方案,作出判断和决策,从而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技能、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数控专业数学教学的具体运用

本文以高职数学(3)第十章第二节“直线与圆的方程”为例进行探讨。直线方程与圆方程除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在数控手工编程中求基点的坐标中也会用到。在以往该内容的数学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以讲知识,多做题为主,题目大部分脱离实际。而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时,又往往被编程难倒,面对几何图形,想不到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本案例将数学和数控编程中碰到的几何图形进行有效结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又服务于实际,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

1.设计案例

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笔者通过查阅数控教材、参考书,网络交流以及数控、数学教师的探讨等形式,收集了大量案例,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筛选,找出与本节教学内容最合适的案例,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进行案例教学。

数控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为数控技术,其中有这样一个较为简单的以直线和圆弧构成的零件图形,要求程序工程师手工完成零件的编程。在数控编程中,建立好工件坐标系后,关键是要找到各个几何元素之间的基点坐标。基点就是各个几何元素之间的连接点。基点的坐标是数控编程中的主要数据。该案例中图形既有直线又有圆,可以用代数的方法来解决该几何问题。

2.剖析案例

要完成该零件的编程,首先必须求出基点 A、B、C、D、E的坐标。基点坐标是编程中的主要数据。该零件图主要由几何图案中直线和圆弧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可以利用几何知识和直线与圆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而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必须先建立直角坐标系,而如何建立合适的坐标系使问题更容易解决呢?可以建立如上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使点A与坐标原点相重合,以AE所在的直线为X轴,这样可使得直线和圆的方程更为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计算起点、终点、圆弧的圆心等一系列点的坐标,进一步得出几何图形中的基点A、B、C、D、E 点的坐标。

3.解决案例

(1)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顾常用的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知识。①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Ax+ By+C=0 (A、B、C为任何实数,且 A,B 不能同时为零)。②直线方程的截距式:y =kx+b( k为直线的斜率b为直线在 Y 轴上的截距)。③直线方程的点斜式:y-y0=k(x-x0) (x0,y0为直线通过已知点的坐标值)。④圆的标准方程:( x - a)2+(y -b)2=R2 (a,b为圆心坐标,R为圆的半径)。⑤圆心在坐标原点上的圆方程: x2+y2=R2。

教师在这段时间为学生梳理本案例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即直线方程和圆方程的各种常见形式,重点指出哪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哪种形式的直线方程或圆方程,为下面学生讨论直线和圆的方程做好铺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回顾、复习和总结方式,为本节课的学习搭好“脚手架”。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学生在学习数控技术这门专业课时,最为头疼的就是编程。学生看到幻灯片上打出的图形,正是《数控技术》上的一个零件图,顿时有了兴趣。当教师告诉他们可以用所学的直线和圆的方程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学生都瞪大了眼睛,等着教师的下文。教师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本题的切入点。经讨论得出根据建立的直角坐标系,可以得到A、B、E点的坐标;通过直线与圆的交点,得出其他点的坐标。找到切入点后,该案例就迎刃而解了。经过热烈的小组讨论,共得出以下两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方法一:求出直线方程 BC 的值,然后与O2为圆心的圆方程联合求解。为了方便起见可将坐标系的原点选在 B点上。

解:建立如图工件坐标系,圆的方程为:(x-80)2+(y-14)2=302;过B 点的直线方程设为 y = kx。

上述两个方程中,可以通过图上标注的尺寸直接计算出:圆心O2坐标(80,14),k =0.6153。

然后那将两方程联立求解:

(x-80)2+(y-14)2=302

y =0.6153x

即可求得点C坐标(64.279,51.551)

方法二:如果以BO2连线中点为圆心,O1O2为半径作一圆。这个圆与以O2为圆心的圆相交于 C 点和另一对称点C′,将这两个圆的方程联立求解,也可以得到 C 点的坐标。

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适时给予指导和点评,鼓励每个学生参与案例的讨论,提出看法和见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表现积极的学生,提出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即解决了实际问题,又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树立数形结合的方法和思想。

4.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直线和圆方程的相关知识解决了求该零件图中轮廓几何元素的基点问题,了解直线与圆方程在数控编程中的应用,理解利用数学工具研究实际问题的思想。既解决了数学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枯燥,学生不感兴趣的难题,又解决了学生学习数控编程的难点。

三、案例教学法的局限

1.案例资源比较匮乏

案例教学法在我国起步较晚,适合数学的案例较少,适合中职各专业数学教学的案例更少。另外找到的数学案例大部分趣味性不高,学生进行探讨的参与度无法提升。虽然目前职业学校都开发了各专业的校本教材,数学教师通过与专业教师合作可找到合适的案例,但还是远没有达到可以将案例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进行运用的地步。

2.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课堂把握能力要求较高

案例教学突出了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讨论自行解决案例问题,而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发散性的,容易偏离教学重点,提出的各种问题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另外由于学生各抒己见讨论热烈,学生参与度高,课堂容易造成混乱,教师需要适时把握课堂的教学节奏,完成教学内容。

总之,案例教学法的实质是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法的实施改变了数学课堂普遍采用的注入式教学方式,能极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但还需要通过实践不断加以改进、完善,探索出适合各专业数学教学的案例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