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理中考复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生本课堂;小组合作;先练习后复习
生本课堂,即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一种新型教学形态。学生在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在物理中考复习中,教师要创建生本课堂,以提高复习效率。
一、小组合作复习模式
传统的复习教学就是教师一味地根据自己的复习计划进行教学,结果就是只有少数的学优生可以跟上教师的脚步,达到预期效果,而大多数中等生、学困生一步跟不上,就步步跟不上,从而失去了复习的信心,复习效率低下。小组合作复习模式,即教师根据班级成员的学业水平高低和个性特征分为六人学习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具体做法如下: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各自制订自己的复习计划,小组长制订小组复习计划,成员间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小组间是竞争关系,激励小组成员的斗志,不敢松懈。这样,小组内中等生、学困生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学优生的帮助下及时得到解决,提升复习效率,而学优生也会因此使自己的知识点更加巩固,也是一种提升;在精神层面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团结意识,又激发了学生竞争意识,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又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快乐又不失激情地进行复习,从而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提高了复习效率。
二、先练习后复习的复习模式
先练习后复习的复习模式,即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先整理出相关内容的练习题让大家做,然后教师做出评判。一方面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学生的整体需求,抓住这一内容上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部分,进行重点复习讲解;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有效地了解自己的特殊需求,明确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地进行复习。例如在一轮基础知识复习中,针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压强”这一内容,教师可以整合近几年中考试题里涉及这一部分的考点,整理出一份试题,先进行摸底练习,教师在试题评判过程中,就可以差不多把握住学生整体在“压强”这一部分的薄弱部分,包括:对压力方向的理解、压强公式的灵活运用、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探究、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及其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一些现象和实例、对流体压强与流速关系的理解和认识等,然后有重点地进行复习教学,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同样道理,学生也可以根据这份试题,了解自己哪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下工夫。总之,这样的复习模式更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且更能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总之,面临中考的紧张复习阶段,教师一定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创建高效的生本课堂,使学生在紧张的氛围内轻松学习,提高复习效率。
一 研习《课标》,掌握《中考说明》,把握命题走向。
中考命题的根本依据是《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因此也是复习备考的依据,我们要认真研读,做到把握方向、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各知识点考试的层次,使复习有目标和方向,要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其次,要研究近几年中考试题,熟悉考题类型、涉及知识内容和考查方式方法。第三,要注意试题难易比例、题型比例和知识内容比例。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物理中考命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及趋势:
1、注重基础,回归教材。中考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放在了首位,通过一定的情景设计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简单运用。要求学生在新情境下能根据题中信息,联系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答题。注重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注重生活实际,强调知识应用。试题注重从自然、生活、社会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
3、注重实验探究,突出过程方法。探究试题强调对各项实验技能的考查,力求引导学生正确选择适当实验器材和合适的量程;合理的设计实验、科学的测量,并通过现象对比、D表描述等方式推理、分析出物理规律。切实加强了与实验有关内容的考查,加大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力度;
二、因材施教,加强师生互动,谋求共同发展。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学生智力、素质的参差不齐必然导致教学的不统一性。特别是在我们边远山区学校,家长外出务工的很多,导致留守儿童较多,他们缺乏父母的管教和爱,由祖父母隔代管理,隔代亲造成这部分学生养成很多不良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不良习惯也日益明显,这也是初中教育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根由。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兼顾全体学生,复习练习做到难易有度、分层教学。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注重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角色,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加大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谋求共同发展、整体提升。第三,我们要不断反思和改进教学手段,创新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作业的堂堂清,激励先进学生,鼓励后进生。在培养好尖子生的同时,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帮助基础差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的激励、关心下不断取得进步。只有这样,加大对学困生的转化,对学生因材施教,师生教与学互动,才能谋求共同的提高与发展。
三、优化课堂,加强时间管理,提高复习效率。
对于中考物理的复习,要在短时间再从头到尾详细地系统复习和练习是不现实的,因此要进行有效的复习,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得法、管理有效;授课有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我是这样做的:
1、科学拟定复习计划。拟定详细的复习计划是搞好物理复习的前提,有了计划的引导,师生的复习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就会避免复习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精心准备每一堂课。要精选教学内容,要根据复习内容中的重点、热点、考点,精讲与复习知识考点相关的内容,坚决杜绝无目的内容出现在复习课的课堂上,用我们教师的艰辛换取学生的便利,使学生不走或少走弯路,知识一步到位。
3、复习过程紧凑、方法得当。复习过程要环环紧扣,要任务明确,层次清楚,要根据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目标,力求做到向课堂要质量,不能课上不行课后补。其次要注重适当的运用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
4、精选习题,跳出题海战术。当前,时间、练习和方法是取得优异成绩的三个必要条件。但我认为对于理科是不足取的,因为这些试题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真正考出好成绩的尖优生是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做有代表性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下题海,认真研究中考试题特点,预测今年中考命题走向,合理的设计模拟试题,突出“精品化”。通过对这些典型试题的研解,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提炼出同类问题规律性的解法,培养起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键词】 中考;复习计划;复习方法;化学实验;科学探究;能力;效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4-0-01
化学是九年级新增的一门新学科。它覆盖的知识面广,内容多,学习时间短,复习时间更短。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怎样提高复习效果呢?根据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明确复习方向,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
我省(陕西省)中考命题是以《课程标准》及本省拟定的《中考说明》为依据。三年来,试卷结构、试题类型相对稳定,试题难易适中。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真正体现新课标理念。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我们应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从而明确复习方向。
二、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统筹安排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每年进入复习阶段前,教研组长牵头,化学组几位老师一起研究、讨论一套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计划详实安排复习内容、复习时间的分配、重点、难点以及复习方法等。然后按照制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去执行,从而避免复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一般情况下,复习安排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单元(章节)复习,主要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夯实基础。离开课本的复习,犹如缘木求鱼。这阶段将单元内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构建知识网络。例如复习《氧气》时,复习氧气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用途。复习方法可采取合作学习,老师列出提纲,学生填补知识。这样学生记忆深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二阶段,分块复习。将课本内容按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及科学探究五个板块复习。这一阶段重新调整课本内容,打乱单元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穿成串、拉成链,让学生逐步形成元素观、微粒观、物质观等化学观念。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这阶段查缺补漏,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灵活运用多种复习方法,重视综合能力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在化学课复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基本概念。如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等。除了让学生理解记忆,编顺口溜外,我们让学生自己归纳、对比,找出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并举出相应的例子,再让其他同学判断是否正确。这样学生通过讨论、争执,学习兴趣提高了,复习效果显而易见。我们老师不再包办,只是指导,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2.重视化学实验和科学探究,提高综合能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科学探究是课程标准之本,也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学习方法之一,所以复习时要作为重点。在复习过程中,积极地用好课本中的探究实验和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注重观察实验现象,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并针对性地做些专题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2012年陕西中考第20题: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第22题:探究酸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
3.精讲多练,培养创新能力
在复习中,老师要精选习题,反对题海战术。所选习题一定要“新”、“活”,要有代表性和针对性,避免重复性。评讲时,要讲透。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突破口,教会学生解题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关注社会热点,联系生活实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习化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实际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和态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留意身边的化学物质,要注意读书看报、看电视、听新闻,特别是与化学有关的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例如:2009年“神七”的发射,“达菲”――治疗甲流的有效药物;2010年陕西中考试题中“蛋奶工程”,“大蒜”――调味品;2011年陕西中考涉及的“日本核辐射”“西安世园会”;2012年陕西中考涉及的环境保护、食品安全、低碳生活和节能减排等等。这些素材作为试题背景能考查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五、重视非智力因素影响,提高应试能力
【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中考复习的有效性.
【思考】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无非两条:一是课堂的前移与延伸,二是增强复习的针对性,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措施】
一、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中考复习前,由于八年级知识间隔时间长、遗忘多,部分学生对复习有一定的恐惧感.如何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知识回顾,帮助学生对新授课中实验现象进行再现,进一步使学生先前形成的能力得到重建.在复习中要避免安排的随意性,避免虎头蛇尾.有的可能因为刚开始复习,声现象、热现象、光现象部分占用课时偏多,到后来看时间不多了,对于八年级下册、九年级内容则草草收场,影响整体的复习效果.因此科学制定复习计划将是复习成功的基础.
复习计划制定中的课时分配,要有整体思想, 要统筹安排,计算出所剩课时数,根据实际安排相关内容的复习课时,按部就班有序地开展复习.具体章节的复习计划制定要从教材出发,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打破教材的知识结构,对知识进行整合.如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的课时分配如下:
第四章《光的折射 透镜》共分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复习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规律、透镜的奥秘、光的折射成像的现象解释.第二课时主要复习透镜、凸透镜成像规律.
第三课时主要复习凸透镜成像应用及视力的矫正.
将各章节的复习课时精确计算,依照详远略近的原则,科学安排八年级与九年级物理复习的时间.
二、精心备课减负增效
复习课堂的设计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为基本理念,抓住复习的主体——学生,在整个复习过程中,教师引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如何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学,让学生学有信心、学有成就,教师要精心备好每一节课,努力实现“学生课前已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在今年的一轮复习过程中,我尝试依据考纲、根据学生的学情、从教材出发编写贴近考纲、详细、实用的复习学案,利用复习学案来引领学生课前的预习、课堂的巩固与课后的检测.这样做充分突出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所有需要复习的知识,在教师的引领和帮助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得以巩固和提升.
复习学案主要针对复习的知识点涉及问题,学生通过练习复习的知识得以巩固,教师经过练习的检查了解学生对复习知识掌握的状况,了解学生经过复习后尚存在的疑点或问题.因为在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板块中,可能没有将复习部分的知识点完全包含在内,这时通过课后的检测题予以弥补.当然这些知识点的问题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经过前面的复习回顾,学生通过自己努力一般都能得以解决;
如在《光的折射 透镜》第一课时中,对于光的折射现象都以光在两种介质界面发生折射为例,而对于同种不均匀介质的折射情形,复习学案中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两部分没有涉及,所以在检测中就安排了练习.
复习计划编写的过程中,不要依赖于中考题,应该从本节所复习的内容出发,分析这部分内容涵盖哪些知识点,针对这些知识点来选择或设计相应的习题.习题难度不应超出教材和考试大纲的要求,以夯实基础为目的,增强学生复习的自信心;习题量不应太大,同一知识点的复习不宜机械重复,题量以10~15题为宜,作业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以调动和保持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我们也可以抓住有利时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水平,培养学生“知识建构”意识.在复习《光的折射 透镜》时.完成自主复习后,利用课本后的习题为载体进行教学.
第①题,配图题,学生根据图像完成填空,进一步认识折射现象,目的是从生活和自然现象区分影子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完成此题后板书:折射现象.
第②题,画图题,学生画一束从玻璃斜射入空气的光路图,结合图仍以填空方式描述折射规律,完成此题后板书:折射规律.
第③题,作图题,作出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凹透镜后的传播路径,(注意:作图题比画图题严格,要用工具、位置应准确)完成此题后板书:改变光路.
第④题,选择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重点是像的虚实、大置、具体应用,不要涉及应用的具体原理,完成此题后板书:成像.
第⑤题,选择题,考查视力矫正的方法——眼镜的选择(注意:不要涉及视力缺陷的生理原因),完成此题后板书:折射规律的应用.
【关键词】 初中 物理 复习
对于有着纵横相连、错综复杂的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在短短两三个月的复习时间里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并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应用,这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如何全面地、有效地进行复习,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制订总复习计划
凡是有预则成,无预则废,这里的"预"是指事前计划,所以一个好的复习计划就是成功了一半,计划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轮复习(四周时间):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历来都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但在考查形式上有明显的变化,要求学生能在具体事实中辨认出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探究物理知识的内涵,总结一般性的特点和模式。同时考查学生对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常识,对基本物理概念、公式、单位的应用,对物理学史重大发现的理解。这类试题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教材,基本按教材重现。所以第一轮复习的成败就是关键。
第二论复习(六周时间):专题复习、综合训练以求提高。物理知识纵横交错、多而又繁,虽然有章可循,但也容易记错、记漏、记混。因此,在上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把初中物理知识进一步分类、提高。复习时既要分类又要综合,纵横联系由点成线编织知识网络。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是通过归纳总结,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素质。所以第二轮复习是能否提高的关键。
第三轮复习(两周时间):综合模拟、适应性强化训练。这也是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主要是为了调节考生心理,增强考生自主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大题量训练,应留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以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模拟训练,以提高考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并通过练、评、反思及时发现问题,查漏补缺。所以第三轮复习是在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环,尤其重要。
2.正确处理教材与资料的选择
复习资料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通过加工整理形成知识网络。总复习阶段,应该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来考虑。要指导学生把相关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或框图方法把物理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都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进一步辨别要领、概念、公式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去把握教材。在处理教材时,可以按以下几点进行专题分类。
2.1 按照知识点
可以将初中物理分为力、热、声、光、电等板块,用知识树状的形式把每个板块涉及的内容展现出来,建立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这样将助于同学们将第一轮复习的零碎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弄清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建立由点到面的知识网络。
2.2 按照中考题目类型
可以分为选择、填空、实验研究(包括操作实验)、计算、信息综合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体会每种题型常见解题方法,使复习纵横交错,既练习了解题技巧,又能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另外平时要注意观察社会或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因为这些热点常常也是中考的热点。
2.3 通过对某些特殊知识点
深挖细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复习,以达到对某一类特殊知识点的融合、深化。例如电学中的滑动变阻器,是"探究欧姆定律" 、"测定小灯泡上的电阻"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等实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仪器。可以总结滑动变阻器在每个实验中的用途,找出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电学实验的理解。又例如通过"密度的测量"将"质量" 、"浮力" 、"二力平衡"、"杠杆平衡原理"等力学知识贯穿起来,还可以将力学中测量仪器的使用进行归纳和总结。
3.正确处理物理实验与总复习的关系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纵观各地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物理实验题的分数约占总分的20%左右,有些实验知识还渗透在其它题型中,这些题目多数源于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既考各种基本仪器的使用、又考查学生实验操作水平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物理总复习要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复习,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要让学生掌握各种基本仪器和测量工具的应用。二是要使学生弄清各种物理量的测量的方法。
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以致用",任何知识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才能加深了解和熟练掌握,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中考试题中应用物理知识型的问题增多,所以,物理总复习就更要注意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善于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物理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益。
4.注重方法指导,纠正不良习惯,挖掘学生最大潜能
从平时考试情况看,学生的失分原因,除基础不扎实,缺乏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外,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乏良好的应试习惯和方法,如审题不清,粗心大意,运算错误,马虎不规范等原因而造成一些基础题黄金分的丢失。针对这种情况,在复习训练时,采取一些措施,把方法指导,培养良好应试习惯作为一个关键点来抓,如要求学生在任何练习中要做到:能做的会做的题一定要一次性做对,一旦发现失误,及时面谈,指导方法;在试题订正中,要求错误答案保留在卷面上,把订正过程写在旁边,说明理由;在复习练习中,全面用笔算,以提高运算能力,在试卷评讲中,不断渗透各种题型的审题方法,解题思路等,把不良习惯纠正过来,挖掘其最大潜能,把失误降低到最小限度。
5.因材施教,正确处理"双基"与"提高"的关系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应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和创新,所以,在复习时要认真加强"双基"的复习力度,营造能培养学生素质的氛围和空间,具体地讲要注意一下几点:
5.1 重视物理过程分析
学生的基础知识都有一个形成的过程,在复习时,我们要把功夫下在"过程"上,帮助学生弥补过程差异,把知识形成过程涵和外延逐一引发出来,让学生自己清查整理。
5.2 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和技能、技巧的训练
这种训练不是的内知识的简单重复应用,而是要选择特定的典型习题来训练,在抓好"双基"训练的同时又要着眼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基础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这就是形成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5.3 重视课内外的密切联系
在复习教学时要把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要充分挖掘学生自觉复习的潜能,不断提高复习的效果。
6.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在"精"字上下功夫
不管什么课都离不开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如何把讲与练有机结合起来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讲"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满堂灌"的一讲到底,更不能放任自流的只教学生"练",可以边讲变练,也可以先讲后练。
讲要"精"讲,精讲不是少讲,而是要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把握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难点,抓住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教师的讲解,达到释疑解惑、指点迷津的效果。不仅要讲清基本的物理概念的规律,还要讲清解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和技巧,要充分利用"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 、"一题多联" 来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能力。
练要"精"练,避免高"题海战"。要针对教材中的知识点,按照大纲要求和考试说明精编习题,所编习题要有代表性,达到复习的内容习题化,巩固的知识具体化。让学生通过必要的练习,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加深对概念和知识的理解,通过对不同类型问题的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总结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试能力。
总之,复习的成效率对中考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我们只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时间和空间上做好计划,教材处理和模式方法上讲究科学,初中物理总复习一定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中考复习计划:
使用这个计划时,要尽可能跟上学校老师的教学思路;也可以自己设计复习进度,时间可以根据自己调整。
第一部:各学科各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30天)
1.把课本从头到尾认真的看一遍(我把它叫做沙场点兵)。
把相关的知识点画下来,认为重点的要用红笔做记号。
2.把过的知识进行唤醒,拾起忘记的知识。
3.要做一些相应的习题来帮助理解和记忆。
第二部:各学科各单元的专题知识复习(叫做检查装备):(时间:20天)
1.买一本有一、二轮复习的辅导书,像点拨,5年中考3年模拟等等。在做习题的时候要把不会的题的相关知识重复看一遍,并做好记号,表明这个我已经看过了但不会。
2.要详细做各单元的复习题,不要漏掉知识点。有难题要看原理。往往一道题含盖的知识点很多,这类综合题是最练习头脑的。
3.要总结公式,定理,要领,单词,语法,诗词,文学基础,化学方程式,反应原理,各种实验等等。
第三部:单科目的知识整合:(时间:20天)
1.做一些单科的历年的中考习题,可以看答案,问老师和同学,看答案的目的是学习中考的题是如何解答的,改正平时学习中的不良解题习惯和解题方法。把做错的题用红笔画下来,并改正,写不下的要粘小条。每份都要自己批改出来,以备考前浏览用。
2.在做题中总结解题的方法,和一些常用,但课本中没有还必须要会的知识。这部分的知识要用小本笔记记下来做考前浏览用。因为不是每天都能用上,所以会忘记的。
3.建立一个错题集,不要重新抄录题目再重做。要把你做的中考习题集留好,能订的订在一起,最好能用一个分页夹来装材料。
第四部:仿真模拟强化复习:(时间:15天)
1.各学科要按中考的时间来做中考模拟题,不要看答案,限时完成并记时,留意自己做卷子的时间时不是在缩短或延长。做完自己批改,找出不足之处。有错误的卷子要留好订好。备用不能扔。把每次统一模拟考试的卷要留好订在一起。有能力的话,要找其它同考区(县)的模拟题做,还有重点中学自出的考前模拟题(指有中考教师参加出题的学校)。
2.要在解题的时候掌握技巧,能用口算的要用口算,能用巧算的用巧算,能用公式的用公式,总之要在做题的时候学习如何使用技巧。
3.要在做题的时候养成边做边检查的习惯,如果这时候还有写错字,做错题,抄错题等不良习惯,这可就是你中考的杀手了。这些平时不太重视的毛病这时就是一条拦路的虎了。每每高分都和你擦肩而过。后悔不已。
第五部:强化中考考点,压轴大总结:(时间:10天)
1.找各学校的压轴题来做,历年也可以,这是中考的方向。
2.以往没出过的题在这里进行复习时,今年可能就会出了也不一定的。
3.找同学或父母的朋友的子女互换压轴习题,加大见视。
第六部:考前浏览,(考前一个星期)
1.把以前所有学过的知识点(册)和总结拿出看,这个时候会的就会了,不会的就还是不会了,只能如此了。
在复习过程中,具体做法现简价如下:
1 制订计划环节
复习计划的制订是做好复习工作的前提,要让每位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部分知识的复习有多少时间;要做哪些事情。具体分配到每一个时段,并编写出时间分配表,教师应对每个学生的复习时间分配表进行审查,特殊的学生可以与他讨论后共同制订。教师应督促每位同学制订好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下表是一同学在期中复习(苏科版)时制订的复习计划:
2 自主复习环节
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作为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一定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整理知识,不要将此工作作为课后作业留给他们回家完成。同学在完成家庭作业时总希望尽快完成,不可能进行仔细地分析、归纳。具体做法如下:课堂上让学生自己看书整理、归纳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知识呈现过程中使用的物理方法。
(1)填写知识细目表
细目表的制订可根据复习时间的长短调节所填知识的内容粗细。下表就是某同学期中考试复习中的第11章(苏科版)的知识细目表:
(2)各学习小组交流
各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不同,特别是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讨论的机会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使其知识整理得以顺利完成。但讨论应以个人钻研、独立思考为基础,事先要有准备。讨论中也要开动脑筋,不能有依赖思想。
(3)对自己的知识细目表进行补充,并用一定的时间进行记忆。在此可运用自我提问、相互提问、举例说明、比较分析、做练习题等多种方式对知识进行识记。复习中还要不断增添新的信息,把过去学的和今天重看的感受、认识加以比较、分析、提高,发挥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求得每复习一次都有新收获、新创见,充分发挥“温故而知新”的“知新”作用,这样创造性地多样化复习能明显提高复习效率。
3 集体升华环节
在学生自主复习,基本理清知识框架的前提下,教师对本章节的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分析,并汇集一部分典型习题与学生一起分析,特别注重题型的归纳,使学生尽快理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如:在电路知识复习中,我们归纳了“基本知识题”、“基本实验题”、“基本计算题”、“安全问题”、“故障问题”、“综合题”共七类题型分别进行归纳总结。在与学生共同分析中将知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课堂分析中也要注意留空,让学生有自己思考分析的空间,切忌满堂灌。
4 考前检查环节
(1)当考前复习到临近考试时,要提醒学生拿出自己整理的知识细目表,对这些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对重点易犯的错要再次进行训练,使这些重点知识得到反复再现。
(2)各学习小组的组员此时可以相互抽查,以便让学生了解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师也可对重点章节、重点知识进行小规模抽查。如:默写,当堂练习等。主意加强个别学生的辅导,督促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完成各项复习任务。
5 考后对比环节
为了尽快赶上班里的同学,小亮现在每天都复习到很晚,但效率不高,晚上11点之后就无法集中精力。虽然他也知道这个时候去睡觉休息才是最好的选择。但一想到其他同学此时肯定都在拼命复习。就会很不安:这次“月考”已经考砸了,怎么还能偷懒呢?这样持续了一段时间,一星期前小亮开始失眠了。由于晚上休息不好,严重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小亮上课总是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时候还会头疼、乏力,到了下午还要打瞌睡。
现在看着其他同学个个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小亮心里越来越焦虑,焦急就休息不好,休息不好学习状态就差。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中,他不知如何是好。
随着中考一天天逼近,不少初三的同学越来越无法摆脱心理的紧张以及情绪的波动。特别是在“月考”失利的情况下,自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情绪低落,甚至没有勇气去面对新的一天的学习。想到就要中考了,这时却无法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于是很着急。小亮正是处于这种心理状态中。
其实,越是临近中考,同学们越要学会自己缓减心理压力。
心理研究发现,保持适度的心理压力有利于中考复习、备考。但压力过大,会造成紧张、急躁情绪:没有压力,也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同学们必须学会调节自身的心理压力。
首先,小亮本人以及与小亮有类似问题的同学应当认识到。随着中考的临近,抓紧时间复习,积极备考是正常的,正如军队临战前要练兵,运动员比赛前要训练一样。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把压力变为动力。
其次,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制订复习计划,做到以“我”为主,紧而不乱。小亮这次“月考”失利,说明在知识的掌握上还有一些薄弱环节,应联系自己的实际查缺补漏,不要盲目地与别人比、跟着别人跑。要把平时当考时,考时当平时,尽量以平静的心情来复习备考。
再次,要多请教老师,不要害怕暴露自己的弱点。其实,“月考”考砸了,并不完全是坏事,这正说明你在知识、能力和心理方面还存在缺陷。你应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让老师了解你的实际情况,老师才能对症下药,你也才会较快地得到提高。
最后,特别要强调的是,学习和备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这会不时地对你的学习信心提出挑战,树立和巩固学习信心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自信是成功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一位哲人说过,自信+努力=成功。所以,我们一定要带着自信上路。多给自己一点儿信心,多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我行”,“我中考一定会成功”,那么最终的结果一定会让你感觉到“我能行”。
一、初中物理总复习普遍存在的问题或困难
1.总复习时课堂上学生普遍存在着兴趣不足、倦怠甚至厌学的情况。
2.由于初中各科总复习涉及的内容多,时间短,因而留给学生自主思考、归纳、总结的时间太少,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总复习的效率十分低下,知识水平的提高十分有限,产生了畏难情绪。
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受到挫伤,在复习中产生了迷茫情绪,离开了老师就不会复习。
4.“题海战术”仍然大行其道,让学生不堪重负、苦不堪言。
二、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总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1.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根据有效教学的逻辑必要条件: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总复习中,很多学生对复习抱有一种不正确的态度,以为学过了,没有什么值得再学习的,学习的意向不强。怎样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的必要性,产生想复习的意向呢?每复习一个内容时,要精选其中的重点、难点、学生易错点知识,以判断、填空、问答题为主要形式,并注意有一定的梯度,让学生复习课前做,及时检查。这样既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练习后都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从而引起学生复习的意向,使复习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
2.明确复习目标,让学生有的放矢。学生在总复习中往往缺少目标意识,没有方向感,甚至出现钻牛角尖的现象,常常在一些难题、偏题上花了过多的精力与时间,造成复习的效率十分低下。因此在总复习课上首先应根据中考研究,将这一章的考试纲要进行明确,并在教学中将其分解细化。在课上还应让学生及时了解教师的复习计划、复习思路。这样学生可以及时知道在这一章该学些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产生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感,在课下也知道该做些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并且也能积极与教师的复习指导进行主动配合。
3.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重新构建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既可以深入地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的顺序;另一方面,借助于知识网络,学习者能够比较清晰地、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当前所学的某一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知识的关系。
总复习阶段,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从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方面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指导学生把相关的各章节中零散的、单一的知识点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将已学的物理概念、定律、公式等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分类列表和框图形式把知识串成线、连成网,从而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让学生较系统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
4.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总复习中,首先从大的策略来看:不同章节用力轻重应该有所不同。初中物理中有些章节,比如声现象、热现象、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电磁波等内容,属于识记加初步应用的知识,学生在复习中稍加点拨即可顺利过关,因而在复习中用时宜短;而力学中的浮力压强、电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等内容属于理解性内容,对逻辑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而在总复习中用时要长。这样做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复习中用力过于均匀,从而提高他们的时间利用率与复习效率。其次从小的方面来看,对学生的自主复习宜加强方法指导,对有些比较难的章节在习题中注重一些解题方法的归纳。例如电功率一章是学生普遍感到头疼的内容,在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一定要抓住明显不变与明显变化的物理量,并以此为根据来选择公式和解题途径。
5.帮学生树立信心,克服倦怠心理。进入总复习阶段,班级里两级分化往往十分严重,一部分基础比较薄弱、成绩比较落后的学生往往已经处在对学习是放弃还是不放弃的临界状态,心情上往往十分矛盾。此刻教师的态度对学生则显得至关重要,如果教师对他们放弃了,那么学生的成绩必将一落千丈,而且在班级里也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而另一部分中等层次的学生,想学的意愿仍比较强,但由于任务艰巨、科目繁多,往往觉得千头万绪、无从下手,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疏导,这一部分学生也很容易迅速地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