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管理学习经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革新教育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台湾高等教育面临全球化、法人化、少子化、校际整并等多重挑战。为适应企业需求与高等教育环境变化,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及竞争优势,第一科大在2010年提出开创台湾第一所“创业型大学”目标。学校透过“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育成”二大主轴,在既有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基础之上,整合环境、信息、资源等创新创业元素,培育学生的创新特质及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需要指出的是,第一科大提出的“创业型大学”并非要求学生都去创业,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更广义地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组织资源提品和服务,掌握市场契机,进而创造商品新价值,使学生具备“热忱、投入与分享的创业家精神”,同时兼具就业与创业的能力,进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
2.服务于培养目标的课程规划和师资配置。为使校内教育契合产业需要,财务管理系在规划课程时,专门成立了课程咨询委员会,向产业界咨询,获取他们对专业人才的期待和要求,并邀请产业界主管参与课程制定的讨论,最终形成通识课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大模块,并围绕三大模块精心设置每门课程。在设置课程时,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领域多元化,实施因材施教,财务管理系围绕本专业“双主轴”的人才培养目标,除了公司理财与投资管理两个就业方向共同课程作为必修课外,还根据专业内容和特点,分别开设大量不同的选修课程。学生在修完专业必修科目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就业志向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职场所需的选修科目。
值得一提的是,为顺应大数据时代金融业数字化趋势的要求,财务管理系在财金专业课程外,还将《程式设计》与《资料库分析与应用》这两门课程列为必修课。通过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可以开发出网络口碑系统,分析网络大数据。这为后续训练学生利用财金资讯数据进行实务操作和分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培养契合时代需要的“智慧金融人才”。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同时具有互联网和金融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奇缺。财务管理系以输送应用型人才为坐标,结合产业最新发展需要,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量身定制式的改革。财务管理系适应市场需要,及时调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出兼具财务管理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技能的学生。通过专业必修课、选修课以及通识课程的学习,是学生掌握财务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训练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对财金大数据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分析,使学生成为具有大数据分析、风险管理、金融产品网络销售、量化投资程式交易等综合能力的智慧金融人才。
4.兼容并包的财金实作能力培育过程。财务管理系旨在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创造、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财金实作能力培育四部曲”作为多年来的经验总结,已经成为本系培养应用型人才成熟的培养模式。“四部曲”内容丰富、全面,其中最能体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特色的是“财金资讯实作”。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作能力,财务管理系兼容并包,整合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建立了台湾第一个实习金控中心、金控教育云,以及财金大数据中心等。①实习金控中心。中心包含两岸财金资讯教室、实习银行、实习券商等三间专业教室,为培育学生实务技能、实现毕业即就业的目标做全面性的规划。② 金控教育云。金控教育云拥有股市虚拟交易所系统、模拟银行系统、基金模拟交易系统、个人理财系统等共计40套财金软件,实现了“财金软件云端化”、“实习教材云端化”及“授课过程云端化”。金控教育云的运用,对于传统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方式的转型升级、扩充财金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提升课程执教能力、培育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素养等大有裨益。③财金大数据中心。财金大数据中心由金融资讯实验室、财务资讯实验室、保险资讯实验室、会计资讯实验室四个实验室组成。中心采用“学校搭台、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模式,按照“专业、行业、企业、职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心实现了企业、教师、学生三方互动与融合,同时也是财务管理系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的重要平台。
5.多渠道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充分落实理论与实务并进、完善产学接轨的规划,财务管理系定期举办实务座谈会,邀请业界专家到系所发表实务专题演讲,以增进学生对实务界的认识和了解。安排教师与学生组团到企业界和金融机构参观学习,给学生提供多元的实务实习机会。
通过提供多元实习机会,增加学生在不同领域的经历。实习机构主要以银行业、证券与期货业、保险业、信托业为主,以及部分评估公司、投资公司。通过零距离在岗实习,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拓宽了视野,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和未来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6.注重对教学、实习的过程控制,确保实际效果。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企业实习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务经验融合、培养学生职场应有态度与能力、体验职场生态、验证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实习效果,财务管理系帮助学生为自己准确定位,制定实习方案,规范实习内容,细化实习考核要求。每位老师辅导的学生数量严格控制在5-7名以内,确保对每一位学生的辅导效果。实习期间辅导教师进行实地访视或举办座谈会,对实习机构及实习生进行双向沟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辅导老师应形成书面记录,并提出解决方案。实习生学期总成绩,由实习机构评分、实习辅导教师评分以及实习生心得报告等三方共同构成,各项目评分比重分别为4:3:3。实习辅导教师根据其访视结果,给予实习成绩;同时,实习机构对实习生进行考核,填写校外实习成绩考核表。
二、第一科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1.确定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对于财务管理专业的大学教育而言,其与社会技能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作为应用型大学,学校培育人才须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契合,但也要明确一点,即大学教育并不是为了迎合企业的用人所需。大学教育的目标更多的是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人生选择,少了现实和功利。对于学生,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其必要的专业知识,提升未来职场的适应力与竞争力,还要注重对其思想品德和职业操守的培育;对于社会,大学教育则是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输送具有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新鲜血液。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应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树立、完善涵盖人才培养、技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专业培养目标,三者缺一不可。
2.课程设置满足“博雅与专业并举”的人才培养需要。笔者注意到,第一科大财务管理系在选修课程设置时,开出了足够多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修,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样性需求。如财务管理系要求学生专业选修课需修44学分,至少12门课程,但为学生提供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达到180学分、60门课程;博雅通识课需修8个学分,但提供了85门课程,总计160多学分,学生具有充足的选择空间。反观我们的大学开设的选修课程,学生能够自由选修的余地很小,选修课程变成了事实上的必修课程,失去了选修的意义。因此,应开出足够多的符合我们对应用型人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在博学的基础上求精和求专。
3.调整高校对教师“引人、用人”的标准。要培养应用型大学生,首先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历。从现实来看,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引进人才、培养和提升教师业务能力等环节,与应用型高校对师资的要求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招聘教师,最看重的仍然是该教师是否具备博士学历,是否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对学校教师业务能力的考核,多以教师、完成项目课题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判。虽然也有部分老师到企业兼职,但学校对兼职过程缺乏统一组织管理,对兼职实际效果缺乏有效监督和考评。在此引人、用人标准下,学校绝大部分老师均属于“学院派”,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但实践能力、创业经验却严重不足,难以真正承担培养应用型大学生的重任。因此,应尽快转变“唯学历论”的观点,调整引进师资力量的标准,抛弃唯学历论,提高“实战派”教师的比例。同时,对已在岗教师,应调整考核标准,注重教师实作能力的培养和考核,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使之适应应用型大学的要求。
4.建立“互联网+财务管理”专业教学形式。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颠覆了财务管理的决策流程和企业中的身份定位,并进一步颠覆传统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尽管以往财务管理教学过程也会利用网络,如建立各个课程的网站,但基本上是教师把教学资料存放在网站上,师生缺少有效互动,网络课程只是作为课堂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教学效果并不好。在互联网浪潮下,老师应整合、筛选网络资源,增加学生在线虚拟实训操作的训练,推广财务管理专业教学APP软件,及时筛查、整理、反馈学生学习动态,及时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发教学资源,从企业关注的财务信息、报表以及资金的运营出发,建立相关的数据中心和实训平台,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训练。
(一)提高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经济管理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对经济管理课程内容的创新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校企合作,高校能够了解到,企业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理论知识、哪些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掌握企业发展的趋势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从而对经济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另外,高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能够深刻的把握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获得丰富的经验,企业通过学生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前沿知识,通过校企合作达到双赢的目的。
(二)为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有利的条件在经济管理专业教学中运用校企合作模式能够让高校了解到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进而根据企业的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将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人才为目标,对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改变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通过对企业运营的分析,将与企业有关的企业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审计、企业战略管理等相关的知识和实践加入到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基于企业需求角度创新高校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培养具有综合性能力素质的经济管理专业人才。
二、校企合作模式在经济管理教学中的路径选择分析
(一)建立企业和高校合作交流的平台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两个不同的主体共同参与,因此要在企业和高校之间建立一个平等、便利的信息交流沟通平台,为相关合作工作的开展和细节的商定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校企合作委员会是最常见的平台,通过这个委员会将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桥梁。学校开业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经济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和改革的资料,对相关经济管理教学项目的优化,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信息共享掌握经济管理学科专业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企业要为高校提供真实的经济管理教学案例,选拔优秀的企业人才对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提供雄厚的实践经验传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育。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委员会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发展前景,为企业的宣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校企合作模式下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需要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机制,将企业引入到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机制制定过程中,将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作为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切入点。高校要根据企业经济管理岗位职责、岗位能力要求等作为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校企双方通过沟通交流制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并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而且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夯实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管理教学应当对高校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整合,结合企业工作实际情况,建设校内经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基地教学背景、企业仿真环境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要体现出经济管理教学的实践操作、工作体验等功能。同时,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企业需要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实训环境,要派专人负责学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帮助学生实现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通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联合培训,促使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四)建立综合性专业教师队伍首先,高校需要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提高,要建设一支理论知识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高的经济管理教学队伍,高校教师可以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通过挂职、短期学习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对经济管理专业内容进行改进,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并能够在校内实训基地内充分的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供科学的指导。其次,企业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经济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到校企合作教学过程中,将自身的工作经历和工作经验总结作为教学案例提供给学生。通过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建设一支综合性的教学队伍,为学生提供更好地更专业的指导。
三、结语
关键词:创业孵化园 提升职业能力 实践研究
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专业学生需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如何增强毕业后的实践应用能力,更多的是机遇与挑战。技工学院若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不断增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并将实践能力的培养与专业技能的提升并重发展。职业能力是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成功的敲门砖,更是企业用人的第一评判标准。但是目前的学生职业能力并不能满足社会用人的高素质需求,因此自主创业在即将毕业的学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现状
自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相继引进双元制、MES、CBE的思想,国内对于“职业能力”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研究不够深入。从用人单位调查来看,高职毕业生在社会适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普遍存在眼高手低,跳槽现象较为频繁,职业能力较低。
二、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培养模式
技工学院汽车专业的孵化园对于学生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目标认知,是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及学生创业目标共同制定的,其中的大部分创业项目是与汽车专业有关的。由于这部分创业者具有高的汽车专业职业能力,使得项目运行较为顺畅,通常具有成本投入低及收益明显的特点,可以对内部的闲置空间进行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汽车专业的创业孵化园可以实现对学生的优惠支持,在学生进行创业阶段可以对其房租及水电实行减免政策,并可以对学生开放贷款免息优惠,使得学生创业的运营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当年孵化期满可以独立自行创业。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的管理可以充分结合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促进创业管理的综合发展,使得学校内部联系性更加紧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做到对校外资源的优化利用。除此之外,孵化园的创立可以解决学生毕业就业困难这一难题,缓解学生的就业压力,使学生能够在身心放松的自然环境下实现全方位发展。例如:孵化园的内部装修设计可以由技工学院的设计学员运用专业技能配合完成,创业项目的审理及管理就由财务管理学科的学生参与完成,物流的运输及运用就由物流专业的学生进行管理,水电管理就由技工学院内部有关机电专业的学生实行管理运行等等。这就使得技工学校内部的学生的专业技能都能在校园内得到充分锻炼,使得学生在长期的创业管理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增强自身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工作责任感。因此,创业孵化园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时间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使其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提高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汽车专业的创业教育要始终围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并不断与书本知识进行相互融合,使其能够真正适应学生创业发展要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使得创业思想从根本上得到了解放,使学生摒弃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翻开了崭新的篇章。只要学生有信心做好创业项目,并且项目切实可行,就可以在校期间进行创业。
汽车专业的学生如果想将创业目标进行下去,就要形成较强的自我约束力。只有将创业项目进行合理规划,并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才能促进创业项目的深化发展。学生不仅要懂得运用所学知识,能灵活运用到实际创业过程中来,更应具备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将业务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质量控制,还应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情况转变调整创业步伐,实现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使理论知识能够在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及强化。
汽车专业学生创业孵化园可以通过相关的文化交流及经验总结,建立健全与自身发展相协调的管理机制,促进孵化园的管理制度向着更加趋于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孵化园要进行定期创业审核,对管理水平较低、不符合发展目标的创业项目进行淘汰;部分大学生由于压力承受能力较差,而创业项目的考察又缺乏科学性、有效性,不适合在孵化园中创业的,可以选择先步入社会进行心理素质的锻炼,待时机成熟时可再进行二次创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国 管理会计 高等教育 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has been promoted, and applied and advanced in overseas. but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as showed by some researches, has far trailed the demand of the management. the article, from the analysis of status quo about the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in china, research how china’s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and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
keywords: china management accounting advanced education reform
管理会计在中国的运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伴随着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兴起而展开的,其历史并不长。大部分企业对全面预算、风险分析、差量分析、长期投资决策方法、企业员工业绩评价等都知之甚少,企业会计人员仍缺乏管理会计的基本观念,更谈不上应用这些方法去参与经管理会计在中国并没有引起多数企业的重视。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将使得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和管理各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然而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的管理会计落后于时代要求,为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需要,管理会计教育的创新与变革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一、中国管理会计教育落后之分析
(一)教育理念落后
美国的约翰逊和卡普兰两位教授,他们在1987年合写了一本轰动西方会计界的专著《相关性消失了——管理会计的兴衰》,对西方管理会计的知识体系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这两位美国教授在该书中认为:近年来的西方管理会计实践一直没有多大的变化,目前的管理会计体系是几十年前研究成果的产物,甚至管理会计现在必须要从属于财务报告,从而对管理人员所进行的规划与控制的决策已不再具有相关性(孟焰 1999)。这种与决策不相关性的现象在我国仍十分突出,调查显示,我国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对管理会计基本原理、方法等的理论传授上,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实务的分析,与我国管理会计实际联系较少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会计界对实践中已有的一些典型成功案例明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归纳总结,到目前为止只有很少的案例得到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孟焰 1999)。
(二)教学内容陈旧
为了促进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卡普兰教授(1998)对西方高级管理会计内容进行了调整,在其《高级管理会计》(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作业成本法和作业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方法的重要意义,并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法、目标成本法、改善成本法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主要方法;对传统的以净利润或投资报酬率为主的经营业绩衡量指标与方法进行了重大的变革,提出以经营业绩平衡表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四项综合指标:财务经营业绩指标、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业绩指标、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业绩指标、员工学习、产品创新与成长的业绩指标;同时为了便于理解与操作,将该书在第一版、第二版中所涉及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量本利分析、线性规划模型、回归分析模型等全部删除,从而将数学方法的应用降至最低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增长数学方法的卡普兰教授在开展管理会计研究中的重大变化(孟焰 1999)。实践表明卡普兰教授的改革是对的,在他与他同事的倡导下,西方管理会计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对原有的管理会计知识体系进行了改造,而且还产生了管理会计的一些分支学科,如作业成本管理会计、适时制生产系统、制造资源计划、质量成本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增值管理会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国际管理会计等以及人理论、组织行为学、信息经济学等相关科学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我们曾经的调查研究表明,在我国管理会计教材中,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本量利分析法、预测分析、短期市郊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约77.82%)(张海涛 张琳 李安琪 2003)。实际上根据历史资料编制预算或计划、标准成本控制、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化决策等内容和方法都已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了(黄晓波 赵红娥 1999)。
(三)教学方式亟待改革
我国传统会计教育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帮助学生掌握现有的会计规则以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上,故其狭窄的内容和僵化被动的形式远远落后于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这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是十分不利的。调查显示,“讲课+讨论”是中国管理会计教学的主要方式,这是一种相对 “传统”的教学方法,其最大的不足在于师生缺少互动,学生不仅不能主动发现和发掘问题,即使有问题,教师也未必知晓并做出回应。调查显示,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大约四分之三的课堂时间系“教师讲、学生听”,7.2%的课堂时间用于公开讨论课后作业中的习题与问题,有6.7%的课堂时间用于讨论课后作业中的案例,约4%的课堂时间用于考试(周齐武等 2005)。
二、管理会计高等教育之变革
在工业时代,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是一个相对稳态结构,产品生产表现为大批量、标准化,市场需求变化周期较长、个性化特征较少,竞争主要体现在市场占有率高低方面。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资本和劳动力为核心生产要素,经济活动契约化、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大型化和组织结构垂直化。与此相适应,传统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与动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生产成本来完成管理会计的目标,并以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较少关注风险管理,以制订标准成本和预算生产过程进行控制,利用经济批量原理进行采购决策(黄晓波 赵红娥 1999)。知识经济时代的生产方式是以核心要素是知识,产品的非标准化,生产规模的小型化等为基本特点。因此,企业管理会计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市场变化研究,具体包括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更新、培养目标更新和教学内容与方法更新:
(一)基本理论更新
管理会计视野的拓展和管理会计人员角色的转变,对管理会计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传统管理会计主要研究企业内部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业绩评价,旨在提高企业内部效率,其立足点在企业内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科学的创新,管理会计有必要拓展其视野,关注和研究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和威胁,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层次的信息。相应地,管理会计人员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现行管理会计理论一般地都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市场的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在这个市场中人们取得信息是没有成本,不存在交易费用,不存在市场障碍,市场价格由低要求决定等。上述假设与客观实际已经是越来越不相等了。例如管理会计中的许多市场预测方法就建立在上假设的基础之上的。而技术不变假设和边际收益递减假设等更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基本假设,而基于此假设的管理会计在提供决策依据时,就难免出现决策的失误。
(二)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更新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aecc)在于1990年9月的《状况报告第1号——会计教育的目标》中提出,会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备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所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终生学习,并主动适应职业要求的变化,具体内容为:①技能。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智力判断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②知识。包括一般性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会计专业知识。③专业认同。指会计专业毕业生应该认同会计专业,乐于掌握作为会计专业人员所必备的学识、技能和建立相应的价值观念,熟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能进行价值判断,随时准备探讨与会计人员专业诚实性、客观性、适应性及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问题。可见,管理会计教育必须正视管理会计人员的这种角色转变,改进教学以使学生适应环境的变化。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要想胜任工作,除了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外,还必须学习和发展商业管理、战略分析、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三)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
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更新,首先体现在正视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将管理会计教育的重心转向学生能力的培养,其课程开发采用“整合取向”,重在考虑多元化知识和现有课程的融合、彼此间的接触、作用和相互渗透以及对现有课程的补充、拓展、加深等。我国不少高校的本科会计专业,专业课时几乎占总课时的1/4,在专科层次上,这个比重更高。根据调查显示,目前,会计专业学生缺乏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文写作、财务管理、电子计算机、外语、生产管理等知识,会计核算知识并不缺乏。因此,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在囊括会计专业基础知识之外,还应涵盖相关专业知识,如税收、金融、管理学、法律、工程技术等。
孟教授(1999)根据自身的体验认为,总的来看,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管理会计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发展前景是令人振奋的,新的研究领域层出不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将会越来越大。但就管理会计教学本身而言,绝大多数管理会计老师(89.7%)采用中文教科书为教材,有4位(约占10%)采用英文教科书,有3.6%的教学资料选自英文学术期刊,2.08%选自英文实务期刊。由此可推定,如果那些被选用的中文教科书能有效地掌握西方管理会计实务或制度,否则它们对于西方管理会计创新的全面介绍仍然有限。当然,本文的观点并非主张中文的管理会计教科书必须涵盖所有西方管理会计技术或制度。
三、关于我国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于1996 年结束的美国管理会计协会(ima)的调查表明美国的企业高层经理对管理会计师期望的变化(j 布洛切爱德华,h 陈康,w林托马斯 2002):经理们希望管理会计师不仅要关注短期财务成果的管理报告,而且能够整理并解释有助于企业成功的信息,包括为企业高层决策者制定和实施成功的竞争优势战略提供关键因素的信息。为了推动管理会计教育的改革,ima 提出了一项四步行动计划,以促使教育界对会计课程进行修订,使主修管理会计的学生毕业后能满足企业对他们提出的技能和素质上的要求。具体措施包括:(1)举办企业界与教育界的交流会,商榷共同的需要;(2)由ima 发起的会计教育改革小组定期会晤,以敦促会计改革项目的开发以及实施;(3)由ima 负责的“管理会计的实证分析”;(4)促进ima 研究成果的交流(任忠奇,夏鑫 2003)。
当然,中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明显不同。由于我国没有一个将学术界与实务界都包括在内的管理会计职业组织,学术界与实务界沟通的机会不是很多,这就为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这表现在,学术界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很难有机会深入到企业中开展调查研究,因而对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管理会计的情况缺乏了解;而实务界对学术界发表的科研成果感到理论性太强,与企业现实情况不相符合,不能有效地解决企业中的实际问题。所以中国管理管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办法,也不能等中国建立起管理会计师协会和开设管理会计师资格考试再动手,有据于此,本文根据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如下几点改革设想:
(一)、管理会计内容的调整与拓展
新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要求我们转移成本管理重心、拓展成本控制视角。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产品的价值将更多地取决于产品中所包含的信息和知识,这些信息有技术上的、也有市场方面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以及对市场的掌握在企业增值中占较大的部分,生产制造则占增值中相对较少的部分。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企业为确保长期竞争优势,不得不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相对其开发和市场调研支出显得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的重心应当逐渐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方面,由成本控制转移到成本计划。
(二)、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发展与改进
进入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计学术界大力倡导实证研究方法。早期的实证会计主要是对会计信息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问题研究,后来又转向研究会计选择的动机及考虑的因素,到70年代末实证会计研究兴盛起来,80年代即已成为会计研究的主流学派。目前我国会计界对实证会计方法存在着不同的看法,这里既存在人们的认识问题,也受客观事物规律性暴露得不够充分的影响。积极响应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配合下,发起了“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开展“中国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经验总结与研究”的活动,将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开拓性尝试。
参考文献:
1、周齐武,杜荣瑞,王斌,肖泽忠.中国管理会计教育现状分析[j].会计研究 2005,7
2、黄晓波,赵红娥.经济形态变革与管理会计创新[j]. 会计研究 1999,12
3、孟焰.面向21世纪的中国管理会计[j]. 会计研究 1999,10
4、张琳,周建伟,李安琪.管理会计应用环境与中国管理会计教育[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5、张海涛,张琳,李安琪.关于我国管理会计教材质量的调查分析[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
【关键词】水利;施工管理;问题;改进策略
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加强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不断的发现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案。
1.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水利工程的使用,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水利工程扩建和改建工作。
(1)水利工程的使用水利工程与河川往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河川往流一样其变化是随机的,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但往流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变化规律,要根据其变化规律,对工程进行合理运用,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发挥最大效益。工程的合理运用主要是制定合理的工程防汛调度计划和工程管理运行方案等。
(2)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水工建筑物在规划、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难免会存有薄弱环节,使其在运用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和问题。特别是水利工程长期处在水下工作,自然条件的变化和管理运用不当,将会使工程发生意外的变化。所以,要对工程进行长期的监护,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消除隐患,保持工程的完好状态和安全运行,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1]。
(3)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水利工程的检测工作也是水利工程的重要工作内容。要做到定期对于水利工程进行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的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尽快进行整改,以此来提高工程的运用条件。从而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
(4)水利工程的防汛抢险工作防汛抢险是水利工程的一项重点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大中型的病险工程,要注意日常的维护,以避免危情的发生。同时,防汛抢险工作要立足于大洪水,提前做好防护工作,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
(5)水利工程扩建和改建工作对于原有水工建筑物不能满足新技术、新设备、新的管理水平的要求时,在运用过程中发现建筑物有重大缺陷需要消除时,应对原有建筑物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提高工程的基础能力,满足工程的运行管理的发展和需求[2]。
2.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资料,总结出如下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目标管理不细致,现场管理混乱。
2.1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淡薄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质量有问题,其它的一切都是免谈。要想提高质量,首先要培养施工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而目前,我们很多的水利施工单位中,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相对淡薄,导致出现了较多的豆腐渣工作,严重影响工程的质量,究其原因都是由于施工人员疏忽大意,没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没有按照规定办事所致。由此可见,施工相关人员质量意识淡薄是影响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2.2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也是影响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很多水利工程施工中,很多管理人员缺乏良好的技术素养,对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没有很好的把握和控制,另外也缺乏现场的经验和技术,这些都导致管理水平不高的现象,严重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
2.3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对于水利工程施工来说,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同时,如果前期的准备工作如果能够做充分,对于管理水平的提高也非常关键。但是现在很多的工程项目,在前期调研中遇到很多的问题,但为了尽快的进行项目,赶工期,就忽略了这些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施工阶段,这样就无法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严重影响了施工管理水平。
2.4目标管理不细致
要想让工程能够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而,很多施工单位对于目标管理非常模糊,成本管理不落实、控制不到位;质量管理重结果轻过程、或重形式轻本质等等。这些严重影响水利工程项目的有效进行。
2.5现场管理混乱施工的现场对于施工的顺利进行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现场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是否能够进行下去
目前很多水利工程单位在施工中,缺乏科学的现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2]。
3.加强中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方法
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的资料,总结出如下强化中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创新策略方法: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科技含量,强化工程管理的认识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培养。
(1)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转变工程管理人员的观念对于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平至关重要,为此,我们要从以下几点着手:1)转变水利是单纯的公益事业、福利事业的观念,树立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观念;2)转变无偿供水的观念,树立不是商品,征收水费是实现以水养水,自我维持的观念;3)转变水利事业只姓:“农”的观念,树立水利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面服务、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观念;4)转变等靠要、吃皇粮的观念,树立试闯冒,依靠自己的观念;5)转变安于现状、守摊子的观念,树立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6)转变安于贫困、讲义不言利的观念,树立义利并重、脱贫致富的观念[3]。
(2)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科技含量我们必须科学对待水利工程管理,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为此,我们要做到:第一,建成后的水利工程要及时交到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使得水利工程进入良性的运行轨道。第二,搞好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工作,以此来发挥最大功效。第三,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相应的水利工程采取更加具体的科学管理策略,增加管理的科技含量。
(3)强化工程管理的认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想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必须强化工程管理的认识。这是每位工程管理人员的责任。为此,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第二,加强财务的监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管理水平。
(4)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培养人才培养对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也非常重要。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高,那么其管理水平肯定会相应的提高。为了提升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人员素质,必须要做到:第一,定期进行培训,对于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人员要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管理知识的培训,让其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二,定期和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交流,在交流中相互进步。第三,定期聘请工程管理方面的专家对于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以此来提高员工的素质。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环节,为了更好的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强化意识,加强各方面的管理,落实责任,从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4]。
【参考文献】
[1]王平平.浅议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中国水运,2007(1):23-26.
[2]姚丰.农村水利工程管理需重视几个问题的分析探讨.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