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教学方法的策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方法的策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方法的策略

第1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艺术考生?摇钢琴教学?摇教学策略

随着高校艺术类钢琴考生的扩招,对钢琴专业考生的演奏专业水平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如何才能更好地提升钢琴专业艺考生的演奏水平,是各类中等学校对艺考生的培养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遵照新的艺考要求,提出了六条艺考生钢琴教学方法的改进策略

一、正确掌握基础理论教学

众所周知,钢琴演奏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但万不可忽视理论才是实践的基础。由于艺考具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略了理论基础,直接尝试实践,有些教师甚至手把手地教学生演奏乐曲,而学生本身甚至连钢琴的基本常识都不熟悉,这是不可取的教学方法。在对钢琴专业高考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培养目标来教学演奏的基础理论知识。在钢琴教学中,不可只对音符、节奏、时值等提出要求,认为只要弹好一首曲子应付考试就可以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向学生有意识地渗透乐理、和声、曲式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不但有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作品内涵,对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也有很大的帮助。

实施这条策略一般应在进行教学前对备考生的演奏水平进行全面了解,通过让备考生演奏他所演奏过的乐曲,来了解考生的音准、节奏、技巧、演奏音色及音乐表现力等方面能力的掌握程度,初步了解学生钢琴的基础理论功底。其次,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补好钢琴的基础理论课。打好钢琴的理论基础,钢琴演奏才能有一个好的根基。

二、正确把握“慢练”的培训方法

所谓“慢练”,是指钢琴的慢速练习。慢速练习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演奏风格。通过慢速练习,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对旋律、和声、段落的变化进行分析、处理。如果忽略演奏细节,急于求成,那么就会出现很多与作品演奏风格背道而驰的问题。多年的实践证明,钢琴的慢速练习有利于增进钢琴演奏的流畅性。有的老师以为手指练习是增进演奏速度和作品流畅性的惟一方法,所以就让学生做反复的无休止的手指练习,结果费时耗力,效果不佳。钢琴演奏并不单纯是手指机械的运动,考生在学习演奏考试曲目的时候,一定要在慢练的过程中,仔细分析、处理每一个演奏细节,形成正确的演奏风格。正确的方法是:当速度上不来而总出现停顿的时候,我们更要放慢速度,使手指、手腕、手臂的每一次挥动都达到合理化,然后,再渐渐提高速度。只有当速度完成的动作恰好为快速所需要时,才能做到准确、快速流畅的演奏。

三、正确分析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钢琴艺术的表现力很大程度源于对钢琴作品演奏风格的正确分析。在钢琴教学中,要使学生成功地演奏一首乐曲,并把该乐曲的内容完美地表现出来,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作品的风格。每首音乐作品,都有其作者要表现的思想内涵。只有理解和掌握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了解创作背景,并用熟练的演奏技巧表现作品,这样才能将作品的内在思想诠释出来,才能赋予其音乐感染力和生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不同派别、不同时代作品的演奏风格。在学生接触一部新的钢琴作品时,教师要给学生介绍作者是属于哪种乐派、哪种风格及哪个年代的作曲家,他的创作特点是什么。要根据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分析该作品应该应以什么样的感情演奏,才能将作者内心深处要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展现出来。当然,在分析作品风格的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表现音乐风格所必须掌握的演奏方法。在把握作品演奏风格的前提下,演奏方法掌握得越多越好,练得越娴熟、越流畅,运用得越自如,才越能在演奏时淋漓尽致地表现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四、正确把握乐曲中的难点

在钢琴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在学习一首乐曲时,不论是在技术上或是在音乐上,都会遇到一些需要拿出来解决的难点。从近年艺考的情况看,由于学生过于紧张,还有一些平时看似容易的问题,在考试中却变成了较难解决的技术问题。教师应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出难点,并把难点列出来,进行单独练习,并教会学生解决难点的方法。比如乐曲中所出现的复合节奏,往往是所有学生的难点所在。复合节奏常见到的是一只手弹两个音符,而另一只手弹三个音符。老师一定要告诉学生,在弹奏这种节奏时,通常都要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也就是把双方的音符各以六个等份分割开,然后,正确地把握住各个音符所处的位置。等到练好后再改用三等分计算。手指有了很好的训练和对节奏有了充分把握以后,再弹奏这样的复合节奏,就不会有困难了。作品中的技术难点多种多样,不一而足,而且还因乐曲和学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攻克技术难点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一首乐曲的进度和演奏的质量。只有攻克技术难点,才能得心应手地进入艺术再创造的境地。笔者认为,从快速提高艺考生演奏水平出发,老师应给学生布置少量作品有难点的练习曲,这样,对学生解决乐曲中的演奏难点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五、正确进行相关的综合训练

笔者认为钢琴教学与视唱练耳学科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前,大多数音乐专业院校在招生考试中,都设有乐理、视唱练耳的考试内容。因此,在钢琴教学中,训练学生敏锐的听觉尤为重要。敏锐的听觉,也是打好钢琴演奏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要用自己的耳朵来聆听自己的琴声,时时都要牢记培养听力是钢琴演奏的最基本的技术训练。当然不能仅听音准,还要听音色,因为音色是表现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要能听出问题并及时纠正。高考学生应该格外注意这一环节,要尽可能地多练听觉,这样,不仅能提高钢琴演奏能力,还能提高练耳的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听觉能力训练,对视奏能力也有推进的作用。视奏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视奏能力强,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能提高视唱能力,为钢琴演奏、乐理、视唱练耳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辅导考生的过程中,要将相关学科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听觉、视觉、大脑和心灵协调一致的训练,帮助考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其整体演奏能力。

六、正确、完整地演奏作品

在钢琴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学习一首乐曲,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但就是谱子背不下来,因而影响了作品的演奏。或者是技术上的问题解决了,曲子也背熟了,可是在临近考试时,就是不能一气呵成地弹下来一首乐曲,缺乏完整性。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就在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能抓住作品整体脉络这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它是通过乐句的连接、音色的控制来抒发作品情感的。所以,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动脑,在把握对乐曲整体到细节的处理过程中,做到心中有数,背谱演奏。背谱演奏,对于钢琴演奏的学习者来说是重要的内容之一。背谱准确、快速,这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基本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加深对钢琴作品的理解,并运用其所学过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学习经验进行连锁记忆。即使在看谱熟练演奏的同时,也要对乐曲中调性、和声、曲式及乐段之间的联系等构成音乐的要素分析清楚,以便对演奏曲目从部分到整体形成进一步的认识。这种从理解音乐内在联系出发,建立在熟练演奏基础上的背谱,较之单纯背音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样才能用思想感情主导演奏,让思想感情走在演奏的前面,使情感与琴声紧紧相连。

第2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学方法;问题;策略

身体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前提,在没有身体的健康的时候,我们的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有一句常说的话就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学习上也是同样道理,在没有身体的健康的情况下如何再谈学习。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我们从何而谈去进行其他的发展,高校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在体育教学方面上出现了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我们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要下降和身体素质的不强壮,大学学校的体育教育虽然说是并不是很强调,但是他的存在还是非常重要的,大学学校的体育教育方法的不对依旧会导致我们身体素质的下降,并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增强我们国民、祖国的未来、祖国的花朵的身体健康发展。现阶段,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方法上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阻碍了大学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发展。本文就大学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育方面教学上的方法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介绍。

一、高等教育上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的基本内涵就是通过对特定的课程与教育目标的指向,但是受到一定的课程方面的内容的制约,它是为所有的老师学生规定的需要所有的学生和老师共同遵循的教育与学习方面的操作规范与步骤。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学方法同理就是指在体育教育学习的过程之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共同联合起来以完成体育教育和学习方面的一些目的和任务所需要采取的活动运动方式方法的总称。方法对于体育教学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方法教师的体育教学就是事倍功半,但是如果采取了一个确定的、正确的、高校的、合理的体育教学的方法,那么,教师的体育教学就会事半功倍,从而与没有方法的体育教育相差出来天差地别的差距,从而导致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均衡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的不高。这就是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从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内涵定义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教师的在体育课上的教育就是一个客观的因素,并且是外在的因素,大学的学生上体育课并进行学习就是学生主观上的因素,并且是外因,没有学生的存在那么教师的体育教育就是不复存在的,我们也就可以这样的理解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双向的、是互动的、是缺任何一个因素都是不能完整的,没有教师的“教”就没有学生的“学”,通过学生的“学”来落实老师的“教”,但是因为有老师的“教”的引导就无法完整的、科学的进行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实现了教师的“教”。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紧密的联系的、是不可以分割开来单独存在的,单独的存在就没有了体育教学,也就没有办法来谈体育教学方法。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学方法就很多种,这些方法就包括: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问题式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式的教学法、范例式的教学方法、程序式的教学方法、暗示式的教学方法以及学导式的教学方法等等。在这多种的方法中,任何教师最希望的就是掌握学习式的教学方法,因为这个方法是在大学的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闲的条件的情况下来掌握学习材料的一种最佳的、最有上课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但是这种教学的方法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因为这个是在要求接受体育教育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的情况下进行的教育,所以这样的教育方式就需要学生的很多的时间了,虽然这样省去了教师的很大的时间,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和任务。除了掌握学习式的教学方法,范例式的教学方法也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范例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理解就是用那些简单的、明确的、清楚的以及典型的教学范例进行对学生的体育教学。所以说范例式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程序式的教学方法就显得有些机械和呆板,这样的体育教学方法就是通过使用教学的器材和机器以及教学需要的教材,呈现出来学习的程序、学生的学习上反映出来的状态和将学生的反应是否正确的状况然后及时的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有点,这是一种让学生能进行特殊学习、个别学习的体育教学方法。

二、大学校园里的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普遍的问题以及对应问题的分析和策略

在现阶段的大学的体育教学,教师往往就是受到了现在的竞技体育的影响,然后再高校的体育教学方法上采用传统的教授学生以运动技术为目的的方法,基本上就是采用通过体育理论课上的讲解,然后在体育课上的教师的示范,学生的练习的这种传习式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的体育教学上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的,也是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的,在新的体育教学形式下,我们需要有一个和用一个新的体育教学的方法,在运用新的体育教学的方法之前,首先需要进行教师的体育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师目前所用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理念都是已经不再适应于新课程的体育教要求了。在教师沿用的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上需要教师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产生了很多的不适和困惑。这样也导致了教师的体育教学产生了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法上出现的过重的注重形式,轻视了实效。在我们现阶段的大学的体育教学上,大学体育课程纲要对原来传统的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深度的改革,提出了体育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创新是体育与健康这个体育课程教师教学的重点。但是在现实的教师的教学过程之中,有很大的一部分的体育老师只关注了在“新”上的做文章,也因此做出来很多的,创造出来了很多的新的教学方式方法,虽然这样做是对的,也是符合大学体育课程纲要的,也能够推动体育方面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是也正是因为教师过分的重视了“新”忘记了实效,这些就是包括使用那些非常高级的体育设施,这些设施都是不怎么常用的,下了体育课就会产生无法进行练习的状况,这些在一定的时间上会使学生产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也同时存在哪些操作上的不方便,这也就导致了教学的实效性不强。所以,在现在新的的教育形式下,教师需要进行那些新的也同时实效性强的体育运动。

(二)高校的体育教学上出现的注重老师,轻学生的状况。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传统的“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做和练”的教学方法,虽然新的大学体育课程纲要进行了改革,出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还是在实行中还存在着问题。这种问题就是如何把这种模式改变成能够使学生主动的、能动的以及思想行动上的积极的学。目前,大学体育教学上存在的这种问题比比皆是。

(三)高校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上的过分注重训练,轻视教育的问题。体育学习也是一种课程,训练但同时也更需要进行教育,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够更加正确的发展。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认识导致很多学生单纯的进行了大量的训练,但是没掌握到这种训练的技巧,导致取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高校的教师在体育教学上的重技能,轻能力的问题普遍的存在。体育教师最擅长的就是把自己已经掌握的技能传授给自己的学生,这是在长期的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上从而产生的问题。这种方法要求的是再短暂的时间内使得学生掌握到技能,但是因为这样教师也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只教会了学生技能,忽略了教会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包括学生的观察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自学的能力、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等等这种个人能力。所以体育教师教育学生需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以上那些的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高校的体育教育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大学教育教学方法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种问题。(1)高校的体育教育需要实现学生的体、智方面的和谐的统一。在这个新的时展情况下,高校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应该尽量的满足学生的发展和进步的需求,这就需要学生在这个教师的体育教学方面能够看到教师的鼓舞,以使学生体和智方面的发展。这就需要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就需要尽量的做得到适合学生的特点,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个性的发展,找到适合自己的最好的体育训练方式方法。促进学生的体和智的和谐发展。(2)高校的体育教育需要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大学的体育教学活动是一个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双向的活动,离开任何的一个因素,就会导致大学体育教学的不完整以及影响到学生的体育学习和教师的体育教学的积极性。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教师处理好这个师生关系以及教师、学生、教学材料、要求以及教学的手段方法这些方面的关系。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学生的学习也是同样。(3)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一定要克服僵化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方法。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传统的体育教育,一定产生了那种模式化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之中,教师需要突破这个体育模式化的教学,这就需要老师进行体育教法的创新和实用的设计。这样就需要教师掌握到学生的兴趣以及对体育方面的爱好,这就需要合适的运用那些高校体育教学方法,通过优化教学质量效果、过程等等,做到教师的引路,学生的修行,学生的独立获得知识。

参考文献:

[1]孙焕江.河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及对策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

[2]许剑.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系统分析———兼论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的三元运行机制[J].体育与科学,2006(3).

[3]王德慧.体育教学论内容体系优化与完善[D].重庆:西南大学,2009

[4]张恳,胡永南,向京.试论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分类及其运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2).

[5]齐辉.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学校体育学》内容知识体系建构的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1.

[6]王建忠.对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教学示范性实施策略的研究[J].科教新报,2010(27).

第3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学校体育教学中,投掷项目很多,大多数项目技术都比较复杂,学生不易掌握。像铅球的滑步、标枪的交叉步、铁饼的540°旋转等。试想,就仅对上述几个项目进行教学,从教师的组织教学到学生的理解掌握,会需要很多时间,这对我们当前学校体育的课程安排来说,课时量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另外,学生长时间进行单一技术动作的学习且难度较大,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从而降低学习效率,甚至严重影响学生运动兴趣。

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根据当前体育教育精神以及本人多年的体育教学和训练经验,对投掷项目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几点改进,并取得一定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一、大胆分解,使技术动作简单化,动作术语通俗化

教师在教学和训练中,不能进行从头到尾的模式化教学,而是要抓住其中的重要环节,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单、明了、实用的技术动作,创造性地教授学生。

对投掷项目来说,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是“最后用力”。那么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点,在这一环节上大做文章。

教师在讲解技术动作的时候,先抛开别的技术环节,只对最后用力动作进行简捷明了的讲解示范,语言尽量通俗易懂,并结合一定的物理知识教授学生,努力使学生觉得动作简单并有一种学起来很容易的感觉。

为使学生尽快掌握技术动作,还应该让学生觉得这些动作有熟悉感。于是我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做一些与投掷有关的非常熟悉的游戏,比如:“扔石头比远”。在游戏过程中,在组织游戏的过程中,再对学生的动作和取得的成绩进行适时的评价,并提出一些问题:“对同一名学生来说,为什么有时扔得远,有时扔得近?”“对不同的两名学生,为什么力量大的同学没有力量小的同学扔得远?”即:“超越器械”和“爆发力”,这时学生也就很自然地理解了这两个运动概念,学起来也就显得很轻松了。

二、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使技术动作各环节衔接自然合理

俗语说:“趁热打铁。”最后用力问题解决以后,教师应引导学生立即进行全程动作的学习。

通过对最后用力技术的进一步掌握,学生有了一定的成绩,并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学习兴致很高。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结合以前内容提出这样的问题:“在最后用力基础上,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投掷成绩更好一些?”这时学生就会从扔石头的游戏中,想到一些方法:“助跑几步、垫步、交叉步”等,事实表明,这些方法对进一步提高成绩确实有一定的作用。这些动作对该项目来说,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动作”。很自然地学生明白后就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各种技术动作,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及时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提供创造性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做到不批评,多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如铅球的技术教学课,在学生对完整技术的动作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寻找适合自身特点(身高、体重、力量)的运动技术和方法,对一些有自己特点,且符合技术原理的动作,教师可采取多种方式鼓励。a.命名式:即自己的动作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张三垫步式、李四滑步式、王五旋转式。b.做临时教师:在教师的组织下,把自创动作,讲解示范给其他同学。

又如标枪技术中交叉步的教学,教师不去强调交叉步的动作要领,而是让学生明确交叉步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减少速度损失,而又有利于完成最后的用力动作”。这样,学生练习就能做到有的放矢,不会刻意地去感觉交叉步动作,而是在一种非常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创造性地掌握技术动作。

这些手段的动作运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现欲,使他们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究,从而更好地培养和发展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4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0引言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小学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科学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对我国科学事业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因此,为了保证小学科学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师应选择合理的科学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潜在能力,保证小学的科学教学效果。

1坚持先做后教原则,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传?y单一化先教后做的教学模式,实行先做后教教学方式,先让学生利用课堂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初步理解,深化对科学教学内容主题,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发现问题能力,进而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在科学实验现象讲解过程中,要保证能够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小学科学教学活动中,将传统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作为小学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集声音、图片、视频等功能为一体,不仅能够活化小学科学教学内容,还可以激发学生对小学科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小学科学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果与教学水平。

2.2微课教学方式

微课主要是以课堂教学视频为主,主要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再一次整理与规划,实现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对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优势和特点,创新小学科学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在原本的教材知识结构中进行延伸和拓展,丰富学生科学知识范围,实现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提升。如,教师引导学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其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2.3采用动态教学方式,营造有利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要采用动态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实现小学科学教学水平的提升。

3明确教学方法实施的操作原则

为了保证小学科学教学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方法的实施原则。首先,教学方法的落实要渗透探究理念,探究理念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上位理念,教学方法的实施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明确什么是科学探究式的教与学。其次,小组合作任务要程序化,为了兼顾组内不同成员的能力水平,可以适当的设计一系列不同难度梯度的任务,细化合作任务,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环境,从而保证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发挥作用,增强自身的效能感,增加小组合作中教师的情感参与。再次,教学方法要随课堂进行机动调整,教师应抓住学生思维最佳阶段,选择易于知识内涵形成的教学方法,而在疲劳阶段则要选择增加学生体验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最后,教学方法实施要兼顾学法指导,教师在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也在潜移默化的指导着学生的学法,教师还应该采用渗透模式和示范模式来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4提升科学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能力

教育创新既是一种带有新质的教育思想,更是需要付诸实践的教育行为。在当前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教师的教育创新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如,灵活处理和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根据学习者的具体倾向以及教学设备的具体情况,调动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储备,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化删减或调整。拓宽教学素材的来源和途径,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另外,教师在素材选择过程中,要保证素材的趣味性和知识性,丰富科学教学的内容,为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学方法提供思路。

5加强小学科学教师教学方法选用的理念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需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教学的实际情况、学科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等原则,要依据规范化、制度化的要求来构建小学科学教学方法,选用合适的、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满足小学科学的教学需求与学生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小学科学教学竞赛的方式来加强小学科学理念的落实,使学生在竞赛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巩固其在科学教学中学到的内容,从而保证小学科学教学的先进性和趣味性,提升小学科学教学效果。

第5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8-0075-01

一、引言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要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关系到学生整体的学习素养,研究好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阅读教学

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迟早会积累丰富的知识。一个爱学习的孩子迟早会学的很优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成功的阅读绝不是让学生机械地复述原文,衡量教师好坏的一条重要标准是你的学生是否有阅读的愿望。如果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阅读,那么这个教师就不是一个好教师;如果班上大部分学生都愿意阅读,那他就是一个好教师;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

1.“读、写”结合法,培养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阅读中去。“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在教学中,对于学习读写例话,归纳阅读方法等,要放在重要的位置上,重视发挥课文的范文作用。学生有了阅读兴趣,自然会融入到课堂中自主地进行阅读,从而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要关注小学生的异象,诊视小学生的反常,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体会、抒感;在朗读、理解、体验、交流中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

2. 在阅读教学中,一个人的阅读量对于他的写作能力来说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在阅读过程中将自己感兴趣的字词句记录下来,阅读之后反复翻看,如讲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文,要让学生领会到黄河是人类祖先居住的地方,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后来为什么黄河两岸的人们叫苦不迭呢?就让学生在创设意境中充分领悟黄河变化的原因。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3.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特别是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

三、写作方法的培养

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并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快乐写作的信念。小学作文不仅要教会孩子一些基础性的字词和句式,更要培养出孩子们文学素养,让他们真正的有感而发,运用恰当的文字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让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促使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这也是为将来更好地学习打基础的重要时期。提高写作水平第一位就是建立对写作的兴趣,树立写作的自信心,培养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意志品质,把写作变成自觉的行为。

如写《家乡的变化》也不再是家乡的房子变高了,马路变宽了,而可通过家乡的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去感觉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1.创设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思考,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理感受,在轻松愉快中学作文。

2.在生活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是一种场景,这些生活中的经历和体验,都可以成为学生叙述经历、抒发感受、发表议论的途径,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按内容顺序。例如从整体到局部、景物到人物、主要到次要。教师抓住课文的精妙处,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让它们沉浸于美的遐想之中,又能使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景,还能使他们的思想飞出校园。

3.观察要细致入微。在平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细致观察事物,积极调动各种感官,用眼睛看,用手触摸,用嘴品尝,用耳倾听,去充分感受事物的形味和声色等各方面。为督促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规定必须观察若干方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列表格填写。

四、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灵活地采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学生在学习中受到表扬和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不断增强。

在传授知识时,教师编一些通俗易懂、简短的小故事吸引学生,通过多媒体等手段可以把抽象、死板、单一的教学内容,以形象、活泼、多样地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兴趣,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意义,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竖起大拇指,即学生答得非常好;若微笑轻轻摇头,就表示“你的答案有误,再想想。”这比直接说“你说错了,还不注意听讲?”更让学生易于接受,而且有鼓励作用。只要我们在课堂中运用提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这样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学生更容易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会积极参与思考、回答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形形的问题,教学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生活的外延等于语文学习的外延。只要我们作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语文学习,让学生把语文学习变为生活,为学生创造交流、学习的空间,让学生互相感染,达到长久保持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加,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还可以指导监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目的。

第6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教学方法;改善策略

小学科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对于教学方面是一个重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心智各方面也都没有发育完全,没有什么认知水平可言,更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对于日常生活知识也是一窍不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主导作用的教师,就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育人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秉承新课程核心理念,将“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思想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意识,推动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真正地融合在一起。下面,本文将对小学科学教学方法的选用策略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及育人理念

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改革理念,根据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需要被爱护和关心的,特别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的关爱对于这些学生而言特别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秉承“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不偏爱任何一个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平等对待,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学生的日常生活方面,教师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对于教学过程的发展而言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然,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营造一种浓郁的、自由的、平等的教学氛围,为小学科学教学活动开创一个好的开头。

二、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与道德修养

在新课程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教学最优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及自我道德修养。除了巩固自身本专业的知识,还要不断涉猎各方面的课外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自身的科研能力,积极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科研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态度谦虚。

三、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小学生虽然年龄幼小,心智各方面发育不成熟,但思维极其活跃,活泼好动。因此,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观察每一位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点,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再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讲解《不同的声音》这课时,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室中随意找一位同学到讲台,然后蒙住这位同学的眼睛,再随意找7位同学分别用自己平常的声音对被蒙着双眼的同学讲一句同样的话,让这位学生猜到底哪几个同学对他讲了话。通过这个游戏,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思考,这位同学是靠什么分辨出不同的声音的。通过游戏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主动也思考问题。

四、教师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需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再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我们都知道教师的鼓励对学生而言很重要,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一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运用恰当的情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如果学生表现得很好,教师可以选择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加以褒奖。如果学生表现得并不如意,教师也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因为小学生年龄幼小,所以,教师需要用和善与关切的眼神告诉学生下次一定可以,充分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在教学活动中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当然,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同样很重要,因为学生之间更加了解,所以,评价也更加真实。与此同时,还需要结合家长的评价。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育在现代教育中已经成为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并且小学科学教学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予以正确引导,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朝.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12(10):208.

第7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目前,课堂教学仍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从坐的形式来看:以“秧田式”排排坐为主,看似整齐划一,实质阻碍师生间、生生间自由的交流;从师生的角色来看:教师是专家、权威人士、在特定领域中具有丰富知识的人、被期待要传授全部而且清楚的知识。学生认为学校就是习得知识的场所,学生是被动的,而且是课程表的依赖者,学生不服从老师就跟表现不良一样会被谴责,好的表现被鼓励是由老师授予与承认的;从教与学的方式方面看:学生以接受性学习为主,教师讲解自己已占有的知识,分析自己对教材提供的信息的理解等。在课堂教学中处处可见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的获得轻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重师对生的传授研究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探索……课堂教学是比较封闭的,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

如何才能打破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使课堂出现生动活泼的合作局面呢?

一、突出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就是说,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各种教学信息的沟通和互换,又要重视教与学双边的融洽与交流。要做到这两点,就必须变传统的单向静听的教学模式为多向的立体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一般地说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采用问题教学法。

“疑者,觉悟之机也”。教学中,教师如能不断设疑,启发学生质疑,特别是“于不疑处有疑”,则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设疑、质疑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要积极引导。问题较多,可以分类归纳,逐个解决。

2.积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凡属个人钻研不能理解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小组里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讨论。课堂上,老师除了点拨与导向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活动,充分发挥群体优胜,促进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

3.认真反馈信息,调节教学。

在开放性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需要不断运用反馈信息,有目的地调整和控制教学活动。(1)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反馈信息,准确知道他们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及对问题的理解程度;(2)通过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反馈信息。在课堂上学生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种举止都是一种信息,都是我们调控教学的依据。或变换节奏,或缓解气氛,或调整教法等;(3)利用作业、测试反馈信息。教师从学生完成的速度和质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使教学目的更趋合理,使教学过程更优化。

二、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1.信息策略。

实践证明,学生拥有大量的信息、主动交流信息是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的标志之一。学生对信息的主动搜集和积极交流不是与生俱来的,如何让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是教学实施的重点。(1)指导搜集信息的途径。信息有静态的和动态之分,我们引导学生多途径地获取信息,从书本、报纸、杂志上搜寻静态信息;引导学生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搜寻动态的信息。(2)教会信息记录的方法。学生找到有关信息后要学会记录,我们教会学生记录的方法:摘一摘、记一记、画一画、剪一剪、印一印等。(3)提供信息交流的机会。学生掌握信息后,要提供交流的机会。

书面交流:每人设计语文信息记载本,每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记录,班级中定时组织书面信息交流活动;口头交流:教每篇课文之前、当中、之后均可以安排口头信息交流的机会,在信息交流中要注意让每位学生参与,注意学生间的评价。

2.问题策略。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处理好产生的问题,这是开放式课堂教学的重要策略。

(1)让学生会产生问题

首先是激发学生爱问。老师应呵护学生的奇思异想,允许学生思想上的自由和心灵上的解放,鼓励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喜欢提出问题。其次是引导学生会问。在学生的提问兴趣得以激发后,教师应引导其学会提问,不断提高提问质量。学生往往一开始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发现问题。在教学中并不是教师要求学生提问,学生就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需要训练和培养。

(2)让学生会表述问题

表述问题是指把阅读中产生的问题用言语表达出来,它有一个由思维向语言转化的过程。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有了问题,碰到疑难,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3)让学生会解决问题

在学习上真正的收获是不仅在于学生用自己大脑发现问题,还在于由疑问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完成从不懂到一知半解和深刻领会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解决问题,我们一般分以下三步:首先,引导学生设计或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次,引导学生或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

3.合作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中,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要确立目标,激发团队精神,发挥组织智慧,在合作学习中制定有效的团体奋斗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其次要明确学习任务——开展合作探究活动——交流反馈学习结果——师生共同综合评价。

第8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策略

一、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学校,新课改的推行还不是太完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初中体育在教学方面也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如,(1)新课改下的教材发生了变化,而教师教学的方法、教学目标还是没有变化,初中体育教学方法还是采用理论灌输性的,这种教学方法不但不利于学生对体育的学习,而且也不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在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过于重视纯理论性的知识,而对于学生的室外活动则不是太重视,这也不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不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3)现今的初中体育教学课堂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课堂气氛不活跃,死板的氛围很难调动起大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那么学生还会对体育学习有兴趣吗?

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影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与了解,也不利于学生借助体育课来锻炼自己的身体、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情操,因此,笔者主要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来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的方法策略研究

1.教师要依据新课改下的教学大纲来制订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

新课改下的教学大纲相对传统的教材来讲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能够让学生学到更多书本以外的东西,而且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情操的培养。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就要充分结合新课改下的教材,改变以往“教师独讲、学生专听”的教学模式,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策略,比如,在学习广播体操的时候,教师则可以教给学生具体的动作,然后留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对于比较理论化的书本知识就不用过多讲解了;而且,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最后让学生表演并选出最佳体操表演小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由于体育这门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需要我们运动的学科,因此,操场才应该是学生的课堂,教师要让学生充分摆脱书本、课堂的束缚,走进操场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愉悦身心。

2.体育教师要增加课前热身活动的环节

在体育课上,学生会遇到大量运用手、脚的运动,那么长时间被束缚在课堂上的他们一旦运动可能会出现抽筋、脚受伤的情况,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一开始则不必着急让学生学习任务,可以先让学生跑几圈来热身,必要的时候可以做一做热身操,让学生充分将身体活动开,男生要重点来转一转脚踝,以防止打篮球的时候伤到脚踝处。课前热身活动的开设不仅可以让学生身心得以放松,而且最重要的是保护学生在课上活动的时候减少伤害的发生,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身体。

3.初中体育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强调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就要与学生建立平等交流的良好关系,与学生一起讨论问题、交流思想等,要让学生放下对体育教师的戒备心理,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很快地爱上对体育的学习。另外,教师就要在平时多与学生沟通,看看班上的学生都喜欢哪些体育活动,比如,有的学生对篮球感兴趣,那么教师在课上则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篮球知识、增加篮球课程的教学;有的学生热爱健身运动,那么教师可以开设健美操的教学,充分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各种需求。但是有的学校体育资源有限,那么这时体育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体育课堂教学氛围

由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征尚处于好动好玩的时候,因此,教师就要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愉悦的体育课堂,让学生能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在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可适当增加游戏教学来营造活泼的课堂氛围,比如,和学生一起玩“两人三脚”游戏,在这一游戏中,课堂气氛得到了活跃、学生不仅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能够学到团结的重要性,让学生可以懂得更多与人合作的道理,而且这也符合新课改下活跃教学课堂的理念。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就要充分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策略,体育教学的目标在于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愉悦学生的身心发展,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体育教师就要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学生的需求来开展体育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上爱上对体育知识的学习。虽然目前有的学校新课改推行的还不是那么完善,但是我相信,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校的体育教学必定能够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森强.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体育教学策略初探[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01).

[2]孟钦梅,梅晓燕,张玉宝.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内容新课标实施之我见[J].新课程:教研版,2009(05).

第9篇:教学方法的策略范文

1.体验学习教学法

所谓体验学习,就是教师要学生们去亲身经历;模仿某种情景或剪取某个生活片断,让学生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就像电影演员体验生活一样地去开展他们的学习活动。该教学法的实施要点是:

(1)教师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让他们合适地进行体验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是模拟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即生活中的环境。

(2)在展开体验的环境中,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性,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较成功地完成当前的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必须注意消除环境中的某些不相关因素,促使学习者能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对当前所要学习的内容的体验上。

(3)教师要积极地去引导学生的感情,让学生在高昂的气氛中进行智力活动,实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统一。

当学生有了较充足的体验之后,教师要及时地诱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组织学生就不同的感受展开讨论,开阔思路,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潜科学教学法

潜科学指的是那些尚处于孕育中的,属于“科学胚胎”“科学幼芽”的科学。借用潜科学一词的潜科学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当面向学生展示自己探讨疑难问题或尚未定论问题的方式、技法,使学生亲自看到教师创造性思维和想象活动的实际过程。

基本做法是:教师边讲、边想和边写,写错了就擦,擦了再写,写不下去的时候,就改变思路,重想,重讲,有时还可以把学生吸收到创造过程中来,教师和学生相互讨论,让学生既看到教师的创造,自己又参与创造。潜科学教学法的基本构想是:教师探讨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改动,正是教师创造性思维活动的真实写照。于是,学生便可以了解到教师如何思考问题,组合各类知识,并创造性地得出结论,从而获得有益的启发。

3.内容不完全教学法

所谓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把全部教学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有意识地在内容上制造一定的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实施该法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教学过程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内容不完全教学法对于中小学各科教学来说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联想能力,而且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