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药信息化范文

医药信息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药信息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药信息化

第1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医药分销;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管理会计”是这两年会计领域的热点,特别是2014年10月27日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更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工作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在指导意见的“4+1”体系中,明确提出要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突显了信息化手段在管理会计工作中的支撑性作用。目前我国医药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加剧、盈利空间收窄,正步入微利时代。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调整压力,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管理会计应用,推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管理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是医药分销企业平安“过冬”、转型升级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概述

在我国,一般认为企业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企业战略规划、经营决策、管理控制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相较于体系成熟和准则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发展相对缓慢,还未形成普遍认可和接受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和应用指引。为解决标准体系问题,英国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CIMA)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于2014年10月联合了《全球管理会计原则》,并提出全球管理会计四大原则,即“提供相关性信息,进行有洞察、有影响的沟通,分析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履行受托责任增强企业信任”。CIMA和AICPA认为,管理会计是为组织创造价值和保值而收集、分析、传递和使用与决策相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其使命在于“创造价值、永葆企业基业常青”。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就像是GPS系统,能够通过面向未来的分析与洞察指导企业的战略方向。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在服务对象、职能定位和程序方法上有显著不同,面对更为复杂和海量的信息需要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一是伴随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不断颠覆传统的商业生态和产业链,也深刻的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二是随着企业管理水平提高,在经营中生成了大量精细化、多维度、全过程的管理数据,都是可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信息资源。这也就要求企业管理会计具备快速获取与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整合海量信息与挖掘复杂数据的能力、科学分析与洞察预测的能力,然而这些不借助信息化手段是很难实现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已是管理会计能否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

二、医药分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一)对管理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受法律和政策壁垒保护较多,存在大量小规模企业,市场竞争不够充分,管理上往往沿袭传统足矣。许多医药分销企业未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应用价值,也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重视不够,阻碍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医药分销企业中的应用。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医药分销行业并购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有所提高,产生了一批大型医药分销上市公司,对管理会计认识有所提升。但由于对外财务报告是许多上市公司业绩评价的基础,使得企业管理层有“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倾向,对管理会计的战略支持、风险管控、价值创造作用认识不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

(二)缺乏管理会计最佳实践行业标杆

美国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其经营部门(如生产和销售)都设有管理会计师岗位,90%的会计人员从事管理会计工作,75%的工作时间用于决策支持。相较而言,我国管理会计发展较晚,在企业中还没有广泛和高水平的应用。包括在医药分销行业中,虽然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但对于“如何开展管理会计工作、如何高水平的开展管理会计工作”,还没有参考标准,在医药分销企业中缺乏最佳实践的行业标杆,制约了管理会计在医药分销行业的推广。由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经营管理中有着显著差异,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因地制宜、接地气,才能真正发挥职能。

(三)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基础薄弱

管理会计信息化是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有一定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包括管理制度、信息系统、专业人才、考核激励、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但目前医药分销行业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基础薄弱,很多企业的管理会计制度不够规范、健全,不能有效指导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现有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较低,管理会计人才缺乏,不能满足管理会计信息化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企业内控体系、考核体系不健全,也限制了管理会计信息化在医药商业中的发展。

三、医药分销企业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转变理念,重视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随着我国医药分销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型医药分销集团越来越多,销售超过千亿的就有中国医药集团、华润医药商业集团和上海医药集团。在整合并购狂潮过后,解决“大而不强”和内部融合问题,推动由重“规模”向重“效益”的转变,实现互联网+和迎接跨界挑战,强化集团管理和风险防范,是这些大型医药分销集团当下的重点课题。其实面对经济下行和行业调整带来的巨大压力,无论大公司还是小企业对管理提升的需求都非常迫切,这与财政部大力发展管理会计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医药分销企业的管理层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要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对提升企业绩效、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现实意义和重要价值,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在管理会计功能发挥和价值实现中的支撑性作用,从而进一步转变理念,重视和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协调配合,需要长期的坚持与努力,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这离不开企业管理团队的重视与有力支持。

(二)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

医药分销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别于其他流通行业,其经营具有监管严格、品种众多、交易量大、流通渠道长、价格体系复杂、物流仓储标准高等行业特点,同时也面临规模不经济、中间流通成本高、盈利能力较弱、集约化管控薄弱、经营资金占用大、应收和合规风险高、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低、现代化医药物流缺乏等行业性难题。在医药分销企业中推广应用管理会计和实施管理会计信息化时,要充分考虑到行业特点和痛点,因地制宜。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在积极开展管理会计信息化实践的同时,总结经验、改进方法,探索和创新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理论与实务,形成良性循环。

(三)互联互通,促进管理会计相关系统的整合

由于《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对药品经营企业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化要求,所以医药分销企业较早就开始引进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医药分销企业形成了包括分销管理系统、物流仓储系统、零售连锁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系统(B2B、B2C)、会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预算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BI系统、OA系统等众多信息系统。这些信息系统有些是统一的,有些是独立的,有些数据层互联,有些控制和数据均互联,整合情况参差不齐,模块之间信息互享困难,无法实现无缝连接,大多数企业都存在“信息孤岛”问题。管理会计是项综合性的工作,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包括预算系统、平衡计分卡系统、经济增加值系统、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等,均与企业经营各方面、各环节紧密联系。所以应将管理会计信息化需求纳入企业整体信息化规划,实现信息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促进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以免造成信息系统与企业财务、业务活动需要相脱节的现象。

(四)智慧管理,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科技水平

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重在利用有关信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控制和评价经济活动,是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与筹划未来的有机结合,其内涵更为丰富,信息对象更为复杂,处理事项更具有不确定性。面向未来,高效的管理会计职能要求“智慧”的信息支持系统,它应具有更快速的数据处理能力,更成熟的分析归纳能力,更智慧的推理预测能力。目前医药分销企业业务处理型、汇总统计型的信息系统是不够的。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信息资源将进一步开放和共享,信息沟通更加广泛和快捷,业务信息与会计信息之间融合加快。规模庞大的医药分销企业产生的海量数据澎湃而来,就需要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化的科技水平,发掘数据价值,才能使管理会计更好地发挥作用,真正提升企业风险控制、科学决策和价值创造能力。

(五)安全可靠,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内控

现代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撑,业务开展就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甚至企业经营就很可能陷入瘫痪状态。信息系统便捷的背后隐藏着风险。同时,管理会计使用的大量数据都是内部数据,而且都是保密性较高、综合性较强的数据,一旦发生泄密,很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若“重建设、轻防护、重互通、轻保密”,容易造成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安全隐患。因此医药分销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内部控制问题,围绕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认性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设计,保障系统建设和运行安全可靠。

(六)注重管理会计与信息技术复合人才的培养

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兼具管理会计和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工作难以开展。在进行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时,人才准备是首要工作。医药分销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方式培养和发展人才,形成管理会计信息化人才梯队,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用人需要。同时,应开展财务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培训,满足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会计知识的需求,帮助其拓展宏观视野、打开管理思路,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良好互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医药分销行业中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但管理会计及其信息化建设对于医药分销企业应对当前复杂市场环境、克服行业调整困难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医药分销企业健康运营、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为此企业管理团队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和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促进新技术应用和相关信息系统整合,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推动管理会计加快发展,有效提升医药分销企业管理绩效和价值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孙俊奇,鲁冰,徐凯.《全球管理会计原则》介绍及其启示[J].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版,2015(3).

[2]蒋占华.对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提六点建议[J].新理财,2015(8).

[3]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EB/OL].

第2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中医药院校 实验室 信息化

一、实现实验资源共享

实验室资料需要多区域共享,而纸质文件无法实现共享,必须复制多份后再次分发保管才能实现“共享”,这样工作效率较低。而且形成了巨大的浪费。在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实验资料是以件为单位保管的,计算机技术加上专业的软件开发系统,在独立的计算机上进行登记、著录、编号,实验资料的纸质文件与电子文件配套存放。存储信息在网上共亨的链接及数据处理的实现,在互联网的计算机实验室电子工作信息化系统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可以通过不同的界面监控文件处理的状况,也可根据文件的处理情况改变文件阅办流程。根据利用者提供的信息在终端实验室工作信息化系统中进行检索,计算机能迅速、准确地查找到你所需要的实验室资料,如果需要还可以把内容打印出来。具有在短时问内准、快、全地提供给服务者以利用,操作简便、易懂、省时、省力的特点,为学校的师生开展研究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条件。

二、检索实验信息便捷

实验室的计算机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相比,存储量的变化是极其巨大的。实验室资料的全部纸质档案在电子时代变成了一张小小的光盘。在纸质时代。为了实验资料的安全与利用,一般要复制两套供借阅。占用了大量的空间。资料的分类、整理、保管、利用、统计等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最为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要增加人员、库房和设备。有序化是传统档案工作的最大优点,同时也是最大缺陷,它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也限制了我们的工作和思维。而现在电子文件信息存储的高密度导致了档案存储空间的缩小,磁盘、磁带、光盘的归类和整理与信息的查询也无直接关系,使档案管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大量的实验资料纸质文件通过手工存放、手工分类、手工制作索引。一旦查找,需要翻阅大量的文件,需要耗费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实行电子计算机管理,采用高速扫描仪和存储技术以及强大的专业管理软件,对实验室环节多要素进行数字管理,用户直接在计算机上查阅、利用最捷径、最准确的实验室资料信息,摆脱以前翻阅大量档案查找资料的麻烦,使查阅变得轻松、快速、准确无误;也使实验室信息管理更为规范、有序。

三、建立完善管理制定

科学的管理体制是保证电子文档安全的前提和基础。传统的纸质档案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于电子文档的管理,新的管理方法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电子文档自身特点,予以发展和完善。网络环境下,电子文档在其形成、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有被修改和丢失的可能。因而,如何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严密的管理体制和技术防范措施,从每一个环节防止信息失真、泄密等隐患的发生,对于维护电子文档的原始性、真实性十分重要。

第一,要加强对档案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观念和责任心,严守操作规则和各项保密规定,防止人为事故的发生;第二,加强对电子文件信息自身形成的安全管理,对各类档案信息进行密级分类,对需要保密的电子档案信息从采集、传输、处理、储存和利用等整个过程,都要采取一定的安全措施;第三,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电子文档与纸质教学工作信息化走上法制化的轨道。通过立法进一步确立电子文档的证据资格和凭证价值,消除人们对电子文档的“信任危机”,做到依法治档;第四制定科学规划和技术标准,科学的规划是实现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技术标准则是实现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规范化管理的依据,有了科学的规划和技术标准,才会实现科学的管理。

四、加强管理队伍建设

数字时代的高校实验室管理对高等中医院校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者除了具备己有的实验室管理思想外,还要注入先进的管理思想,适应信息技术的管理思想。实验室管理人员除要掌握实验室管理基本原则和方法外;又要熟练掌握微机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等。确立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新观念,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者提高自身素质,适应数字时展要求。通过培训,要使管理人员从传统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手工操作的工作方法。实验室管理人员是知识型的专业群体,必须有多元的思想意识。在信息化管理成为一大趋势的前提下,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和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网络水平。

五、今后发展趋势

实验室资料信息化建设,利用计算机、多媒体、网络建立实验资源信息库和档案检索网络系统,实现实验资料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工作自动化,为院校的科教领域提供有效的服务。信息化建设已遍及教学的各个角落,今后的发展趋势将是学校内所有的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做到教学办公自动化和科研、医院信息化建设同步。从而带动教学、科研、医疗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将会促进电子教学工作信息化的进一步增长。目前,那些从传统客户机/服务器应用中涌现出的基于Internet的电子教学工作信息化方案,正迅速演化成为这一市场的既成事实的新标准。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体,Internet将允许电子教学工作信息化方案快速地跨高校加以部署,并可使师生员工通过某一浏览程序从他们的台式机上获取所需的实验室资料信息,能够利用定制化客户机或台式机应用从WAN或LAN上的任何站点存取文档库的灵活性,将有助于电子科研工作信息化系统在实验过程中的部署。

高等中医院校实验室发展教育信息化,应用校园网络系统,实现实验资源共享,使之扎实高效的服务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朱琼.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

[2]杨向东.档案电子化管理系统.华南金融电脑,2004,(6).

[3]汪桂华.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的发展.机电兵船档案,2008,(6).

[4]索凯峰,喻琴.信息化视野下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战略抉择.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第3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连锁企业 信息管理 物流配送

一、医药连锁企业发展壮大的前提是完善的信息化管理

企业要走信息化之路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医药连锁业作为流通零售领域典型又特殊的行业,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更是不言而喻。就全国来说,医药行业是一个较早开始实行信息化的行业之一,信息化的程度较高,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建设基础。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药品零售业已成为医药行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内医药市场持续稳定增长和不断开放的条件下,药品连锁经营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

很多连锁经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管理不断规范的情况下,原有零售经营管理系统无法满足现代药品连锁经营需要的缺点就严重暴露出来了。总部、配送中心和零售门店均分隔异地,信息滞后,管理混乱;商业批发和部分商品的独立采购,药品质量、价格均难以控制;总部难以对商业批发、零售、配送中心进行统一管理,缺乏先进管理工具,GSP规范难以贯彻;总部与配送中心之间数据传输奇慢,信息流滞后于物流和资金流,不能实现数据信息远程实时共享。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医药连锁企业的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

当然,从实施上来说,信息化管理的落实存在一个结合的问题,即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手段如何同传统的医药行业特性有效结合。

供应链管理系统实施完成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前沿的信息技术将融入传统的医药企业其中:全面实施了所有门店的配送和信息化管理,能满足今后大规模连锁发展的需要;根据GSP认证检查评定标准,全面实现了进销存、财务管理、成本核算、连锁配送、连锁零售、办公自动化、物料管理和决策分析的网络管理;真正实现企业物流(药品配送)、资金流、信息流的一体化管理;彻底实现对药品的单品管理;有效实现智能化批号跟踪、药品效期、药品保管、药品加工、药品调拨、同品替换、要货计划(平时一天内响应,紧急要货4小时内即可响应)、自动配货、调价的自动化管理;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避免过期药品的出现,防止畅销药品缺货,减少滞销药品;合理控制药品库存、改善库存结构、加快资金周转、减低成本、提高了部门间协同运作能力,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和盈利水平。

二、医药连锁经营品种不足的出路是现代物流配送管理

目前药品连锁零售业正在经历规模快速扩张和经营管理能力缺乏的窘况。一些连锁零售企业以追求规模为目的的运营,往往掩盖着运营管理方面的问题,在资源整合、管理方面以及经营品种结构等方面形成了越来越多的潜在危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良好的现代物流配送问题。

零售商和供应商缺乏协作和信任是导致商品缺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促销和退货方面,使得零售商的促销计划得不到供应商的全力配合,也给营运造成困难;供应商不及时通知零售商变更商品的包装和条码,导致收货延误和一品多码;双方没有很好地就销量预测进行协调。运营和采购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导致缺货的关键因素。在商品管理方面,总店采购部门没有很好地把握不同门店的需求差异,使得有些销路不佳的商品长期滞留在货架上,同时却有可能没有更多的货架摆放畅销产品;数据管理方面,由于严重缺乏沟通以及交流时间延时,导致总部和门店数据库数据出现差异,由于数据不准确,门店经理对于总部和系统给出的补货提示没有信心。

供应商的物流和配送订单交付服务质量不高也使得商品缺货率较高。这主要表现在,总部/配送中心对门店的订单处置和异常订货缺乏跟踪监督,系统无法跟踪和提示未收到货的订单;仓库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不足,影响了收货和上架作业;在采购合同中没有注明物流配送的服务标准;对供应商缺乏监督,信息也不能及时向采购部门反馈,影响了送货的及时率和配送的准确性;没有采用标准统一的物流设备。

零售商配送中心的运营能力尚不成熟成为供应链的瓶颈。在订单管理方面,总部对最低订货批量缺乏控制,导致了订货频繁且达不到经济批量。在商品配送方面,高峰期间车辆不足,破损和失窃导致配送质量偏低,缺少配送预约制度;分拣操作质量低,搬箱运输导致门店运营低效率。

后仓管理和门店内部物流管理不善也是导致缺货率高的原因。零售商对后仓和货架设计的失误,使得货架和单品数以及后仓容量不匹配,造成流程上的瓶颈;后仓容量和布局在前期缺乏仔细规划,造成货物存放无序,空间浪费;库存数据不准确,导致错误的补货提示;没有设定对商品缺货进行管理的关键绩效指标,门店员工职业操守以及上岗培训不足导致员工无暇顾及或者不关心商品在架率。

因物流配送导致连锁零售企业缺货就有三个方面,连锁零售业没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已经为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发展带来了“瓶颈”,物流配送成为连锁企业降低连锁零售业缺货的关键所在。

由于连锁零售企业的快速扩张、布点以及其特有的产品经营策略,呈现了商品的多品种、小批量、高配送频率、多配送点、快速配送的局面,使得整个物流活动更加复杂。作为连锁企业其根本要求是实现统一进货、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统一信息。

三、企业应当正确认识现代物流配送

但目前很多连锁经营企业对现代化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的认识还仅仅停滞在“仓储”+“运输”的角度上,认为一部电话、几部车子、几间房子就行了。无法充分意识到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的全面性,这也是导致连锁经营发展迅速但企业基础却极不扎实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4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摘 要]如今,我国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信息化建O,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决定医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通过高科技手段提高医药行业管理水平,是各企业当前的一大任务。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其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医药行业;人力资源;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050

[中图分类号]F272.92;F426.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0-00-02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高度重视管理的新经济时代,科学的管理手段不仅可促进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同时科技与管理的共同发展,更加可以促进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医疗机构改革不断深化,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人才素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决定医药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因其独有的隐蔽性、价值性、难以复制性和路径依赖性等特征,成为各医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人力资源管理的应用研究在医药行业中,不仅是一个具有研究价值的研究范本,还对我国医药行业竞争力的构建具有不可小觑的价值。

1 当前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1.1 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构成

相关资料显示,在医药行业的人力资源部门中,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整个从业人员中占60%,参加过相关培训的人员占将近20%。但有一个普遍情况是,大部分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都是从基层提拔上来的,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依靠的是自身累积的工作经验,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缺乏专业的理论基础和经验。

1.2 招聘方式

(1)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成本低,且可以直接、大量、便捷的招到所需人才,所以校园招聘是各医药企业员工招聘的主要方式。

(2)网络招聘。网络招聘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其可以面向社会广泛进行招聘,且可以定向、定时进行招聘,不受招聘专业的限制。

(3)招聘会。招聘会是比较传统的招聘方式,其优点是可以与面试者面对面交流,从而快速对面试者作出评估并了解其信息。

(4)中介机构招聘。通过中介机构招聘的员工基本上都已经过筛选,其招聘成功率较高,上岗的效果较其他方式也显著。

(5)媒体广告招聘。媒体广告招聘是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上进行相关信息的,其优点是覆盖率较广,短时间内可以获得相关信息,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还可以提高企业知名度,在招聘员工的同时又可为企业做宣传。

1.3 员工培训

医药行业在培训方面有三个特点。一是岗前培训,时间为10~30天,大多是企业历史、目标、宗旨以及所在岗位职责任务等的介绍。二多为自我培训,大多都是由本岗位的领导者或者本企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三是对员工缺乏长远的培训计划,不利于员工的长期发展。

1.4 业绩考核与评估

相关资料显示,有60%左右的医药企业会对员工进行定期的业绩考核,考核的办法主要有民主测验、观察法以及标准参照法,还有一些企业采取考试法、要素评定法、情景模拟法等。可以肯定的是,医药企业在对员工的评估考核方面较以往跨出了一大步,不仅对生产等岗位进行了量化考核,而且对科研、管理等岗位的量化考核方法也进行了探讨。但不得不提的是,医药企业内工作岗位的评价系统多以经验性为主,考核标准缺乏科学性。

1.5 薪资管理

我国医药行业的员工薪资结构较为简单,与其他行业相比,底薪高、福利低,相关薪酬奖励制度少。在这其中,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收入往往达不到企业50%的分位,人力资源部门的收入水平也有待提高。另外,医药行业对销售部门较为重视。企业销售部门员工的收入也会随着其等级的提高而提高。同时,国内医药企业的薪资水平同外国制药企业相比,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2 普遍存在于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2.1 对员工培训不够重视

大部分医药企业在人事管理方面会忽视员工的培训。首先,培训投资大幅度减少,近几年参加培训的人数占从业人员的比例正逐渐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次,对管理人员重使用,轻培养。

2.2 管理缺乏制度化

管理缺乏制度化是当前我国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很多医药企业的岗位都不是按实际需求设置的,也不能做到按实际能力进行人员安排,有些部门领导也不完全按章办事,对违规违章的现象没有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一对一惩戒制度,即使有也极其模糊。

2.3 人力资源的构成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研究人员

国有医药企业普遍缺乏科技人员,大多数本科生毕业后都选择销售一类的工作,选择读研深造的也并非全是为了从事科研工作,而科研人员中从事新药研究工作的人员少之又少。

3 针对医药企业存在问题的建议

3.1 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

医药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严格做到用制度管人,不能以人情关系选人任职,要重视员工的能力,选贤任能,各项工作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2 加强员工培训

各医药企业要加强员工的培训,不仅要对员工进行能力训练,还要加强员工的人格培养,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要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员工工作能力及效率的提高。

3.3 抓紧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不仅仅在于前期的培训,更重要的是长期培养。各企业要统筹兼顾,前期培训时做好岗位适应培训,强化员工的素质。后期可以安排定期培训、成果交流、外出学习等,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制定相应的政策,努力打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环境。

4 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时代,信息化愈加重要,而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4.1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

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可以缩短各级员工的反馈时间,开辟更加丰富的沟通渠道,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化和各部门沟通交流,有利于整合资源,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此外,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所以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构建势在必行。

4.2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模式的途径

4.2.1 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医药企业各部门首先要协调运作,部门彼此之间的信息要做到及时传达、及时核对,减少因各部门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其次要建立一套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各项支出、资金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同时,要完善加强预算制度,避免出现预算可有可无的情况。

4.2.2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构建

尽管医药行业有其特殊的管理运营模式,但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其应结合国内外各企业的运营模式,取长补短,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医药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一套全面覆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平台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改善当前医药行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同时,通过这一信息化平台,能实现医药行业流程、咨询实施一体化、财务运作一体化、管理流程运作一体化。此外,结合医药机构的实际情况,运用企业管理模式,还能构建统一的信息集成管理平台,并以此形成准确、高效的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性的构建对医药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的好处。

(1)更好地管理组织机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自动生成组织机构图,更简便、快捷地帮助医药企业进行组织管理。

(2)更好地进行绩效管理。绩效管理与激励体系相结合可以更高效地督促各部门及员工进行自我提升,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医药行业总体战略的指导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可构建出一套基于平衡计分卡为主导的多维度绩效考核体系,在绩效管理、奖金管理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3)员工人事信息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的人事信息有维护功能,在国家人事档案信息标准的基础上,可自行对员工资料进行修改及补充,可对其他人事管理机构提供员工任职全过程的人事事务处理。在员工进行入职、调动、辞职、辞退、档案维护等业务处理时,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y可对大批量职员进行集中、快速的处理,保证企业人事管理的有序运行。

(4)符合我国国情的不在职、离职、离退休职员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员工离职、离退休、不在职等情况,具有数据维护、信息分类查询管理等功能,这不仅可以对离职面谈记录进行管理,还对离职人员的生日、信息维护、重新入职黑名单定义等均有预警,高效、便捷地帮助医药企业分类处理和记录不在职、离职、离退休人员的各种事务。

5 结 语

人力资源是医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它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所以,相关人员要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只有采用“适合国情,突出特色”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医药企业才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明海.医药企业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1.

第5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探讨

当前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社会逐渐朝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水平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对于各个行业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能够很好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患者作为服务的中心内容,使得医院的管理和医疗服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当前社会各个方面不断发展推进,医疗、社保等体系也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因此必须要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现如今医院的医疗系统信息化建设已经出具规模,很多医院出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如门诊服务、就诊服务、缴费以及转院记录等,为患者就医、医院医护人员工作提供便利。这些信息系统在中医医院中也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并与整体医疗信息体系相对接,为中医医院的数据信息、社保数据以及其他医院数据等连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1]计算机软件技术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发展,能够为科学管理以及服务等提供信息化的技术保障,医院也开始使用信息化管理软件为患者以及医疗人员的工作开展提供服务,并取得了好的效果。中医医院也开始使用信息管理软件,与其他医院和医疗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衔接。中医医院中设置员工的内部沟通系统、患者数据库系统、员工出勤、绩效考核等。[2]由于员工的职称变化比较大,相应的福利也能够通过数据库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力和物力消耗。信息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在对患者服务中进行跟踪问责,利用数据对整个就诊以及治疗过程进行再现,将数据保留下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进行展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医患纠纷出现,并且对于出现的医疗事故也能够很好的进行问题排查,并追究相关责任。此外信息化建设管理也能够使医院的信息储备得以提升,为医院的医疗研究以及员工培训等提供服务。

2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2.1树立信息化意识,加快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中医医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能够保障医院顺利实现管理目标,提高服务质量。医院信息化建设还能够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提升,简化患者就医的流程,能够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的就医提供便利。因此需要中医医院的管理者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意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于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3]将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放在首要位置进行把握,并有专门的分管领导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主持。积极引导全体医院员工关注信息化建设,使其积极参与到其中,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合力。站在全局的角度考虑医院未来信息化发展的情况,进行短期以及长期规划设计,加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使用信息化手段,将业务需要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提高中医医院的整体竞争力,使得中医医院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2.2积极投入资金,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当前医疗卫生改革不断深入,医疗方面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要积极强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保证区域内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共享。我国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了“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服务保障能力建设项目”,[4]为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之后要很长时间才能够获得效益,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人财物,并且是不间断的,所以国家需要加强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但同时也需要认识到,单纯依靠政府拨款是不行的,在国家投入的基础上,完善信息化项目的考核制度,组织专家考核国家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以及医院自身资金的利用情况,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科学的指导与规划,使得相关投入能够真正的应用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中。完善信息化建设的激励机制,对于考核结果比较优秀的医院,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帮助其发展,并引导其发展成为中医医院信息化的示范性单位,更好地带动周边市县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市县信息化建设的区域均衡发展。

2.3完善标准制定,提高标准化水平

我国相关部门制定了卫生信息建设的标准,如《卫生信息数据元标准》等,国家的中医药管理局也有《中医药信息标准体系表(试行)》,[5]此外还有很多信息化标准在开发研究中。信息标准化建设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当前的标准宣传不到位,很多人不知道,而且缺少有效的落实机制,执行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就需要在医疗卫生改革背景下,实现医疗卫生的信息联通,保证资源信息有效共享,避免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的浪费。强化认可认证相关的软件产品,完善医疗部门的检查评审办法,使得相关标准有完善的实施应用机制作保障,保证医疗卫生机构、行政主管部门等能够严格按照相关的信息化建设标准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宣传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开展示范应用工作,使得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更加标准。

2.4强化员工信息素养,奠定信息化建设基础

医院的员工是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主体,医院员工的信息素质水平以及能力对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效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且会关系到信息资源的利用。因此在积极推进医院信息建设时,还需要强化医院员工的信息素养培养,进而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充足的动力作为基础。强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医院信息部门的人才不仅要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还需要熟悉医院的相关工作流程。如果单纯懂技术,但是不了解管理方面的知识,会使得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如果不懂信息技术,就会使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受到影响。因此医院需要加强人才的专业化培训,针对性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加强行业间的交流,避免信息化建设中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能够将世界上先进的科学信息技术引入到医院信息化建设中。此外还需要积极建立医院图书馆,强化文献信息管理人才培养,为医院的科研以及医疗服务提供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渐推进,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任务。当前信息技术等不断融合发展,社保、医疗体系也逐渐完善,中医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由于中医医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信息技术的服务,凸显出中医医院的特点,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邓文萍,孙静.湖北省扶贫县市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J].湖北中医杂志,2014(05):70-71.

[2]肖勇,沈绍武,田双桂,等.我国基层中医医院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3(12):50-53.

[3]杨伟吉.浙江省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04):451-454.

[4]胡铁骊,陈伟.推动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解读《中医医院信息化建设基本规范》与《中医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01):20-22.

第6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  B/S结构;数据库;中草药资源;信息化

    Abstract:For appeasement of farline teach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multifunction search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formation glean. The system editor by C# language is a good terrace structure for collecting and demanding digit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The thesis introduced a database import system based on web information extracted. The Brower/Server structure has a good extension and compatiblility in different data sources,can manage the visiting base from different data sources,can update the medicine information on line,can let thousands of user call on the system in the same tim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formation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is an effective road to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formation digital.

    Key words:B/S structure;distributed database;sourc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information

    随着中医药产品和信息在国际间的不断交流与合作,中药在国外日益受到重视,西方国家也逐渐采用中药防治疾病。但近年来我国中草药产品的出口增长势头远不如日本韩国等一些亚洲国家。原因之一是我国尚未能将先进的药效检测手段以及数字化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对中医药科技数字化的建设呈滞后性,导致大量的中医药信息流失。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中医药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加速中医药信息的全球性传播、共享,将中医药有效信息转化为数字化知识,已经成为中医药走向现代化走出国门的关键所在。

    中草药资源信息化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录入的信息资源形成完善成熟的信息检索机制。本文在介绍中草药资源录入检索基本网站建设之前,对分布在网站上的中草药数据资源的收集及二次开发利用作了简单介绍,以下介绍一个对分布于静态网页的中草药数据资源进行信息收集的数据导入系统。

    1  数据导入系统设计

    数据导入系统相对于“中草药资源信息录入检索系统”的总控程序来说,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它不受总控程序的调用。本系统在信息提取时必须为系统指定被提取信息的网页所在的路径,本系统只对特定的网页信息提取有效。静态网页的数据库导入系统采用VB6.0作为开发工具[2]。系统运行环境和总控程序一致,为Window98/NT/2000/XP。

    数据导入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自动创建中草药检索系统的数据库用户,自动创建数据库表、索引、主键、外键;主要字段描述为:药名、出处、拼音、简介、历史原植物、采制、化学成份、药材鉴别、性味与功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附注、原文药品目录、原文笔画索引、原文拼音索引、原文拉丁文索引、文本。其中药名、出处、性味与功效为关键字;(2)实现对系统权限的初始分配,包括基本的功能分配,基本的用户和权限组,保证本程序运行后,用户能够以管理员的身份进入系统并执行其他操作;(3)将具备一定格式的网页信息导入到ACCESS数据库中,为中草药资源检索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图1  系统流程图(略)

    1.1  系统功能模块  本系统主要模块划分为:系统登录模块、创建数据库系统模块、网页特征匹配模块、以及导入标准数据模块。模块之间的相互调用和程序流程见图1。

    1.2  数据库导入系统模块接口设计  本系统为用户建立中医药数据库原文表,并对采集的数据项具有更新、取消、删除、刷新、关闭等功能。本系统编辑过程采用可视化操作以及控件等。由于本程序独立于系统总控程序,与系统总控程序之间不存在参数传递关系,因此数据结构和模块接口的设计主要考虑程序自身各个模块的协调一致。为减少程序中各个模块的窗口之间的参数传递,程序中使用了一些全局变量,这些变量主要包括用户对需要执行的各种操作的选择和程序中有关的控制开关。用户的登录信息则通过一个自定义的结构来传递。

    2  中草药录入检索系统

    本系统为信息化收集检索主框架,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结构、图形化用户接口(GUI)以及大型数据库管理技术作为环境支持,实现了资源网络共享。信息、简化了客户端、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本系统主原数据库包括两张表:一张为username表,用于用户登录。一张为zhongyao,用于存储各种中药的信息,该表包括以下主要字段:药名、异名、拼音、拉丁文、笔画、类别、科目、产地、主治、药理、药性、用法、成份、使用注意、生长环境、栽培要点。原始数据由数据库导入系统提供或者通过超级用户录入,本系统由报表统计、系统设置、中药检索、信息录入、信息维护五个模块组成。系统能提供快捷的浏览、查找、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可通过药名、笔画、产地、主治字段中搜索出符合条件的结果,以新记录集的形式提供浏览。系统提供了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提高信息安全性。本系统允许专家对数据资源进行添加、删除与修改。

    2.1  系统各模块详细介绍  (1)统计报表模块  该模块具有成药类、草药类、中药饮片的统计功能。如统计草药类,则可以从药名、笔画、产地、主治字段中统计符合条件的结果。(2)用户管理模块  该模块具有增加用户、删除用户、修改密码功能。增加的用户可以是管理员,也可以是普通用户。管理员具有增加新用户以及对中草药信息进行删除、修改、添加、检索、报表统计等功能。普通用户只有浏览、查询信息功能。(3)中药检索模块  该模块具有按中药名、笔画、产地、主治功能等作为关键字查询,并具有模糊查询的功能。以按中药名查询为例。例如:输入“白”结果:白芷、白薇、白首乌、白前等所有药名中有“白”字的药都会显示出来,会提示“找到几条相关记录”的信息[3]。(4)信息录入模块  该模块具有添加成药信息、草药信息、中药饮片信息等功能。(5)信息维护模块  该模块具有信息修改、信息删除、信息浏览功能。若要修改某一药的信息,则可以修改药名除外的任何信息,包括更改该药的图片。信息修改流程见图2。

    图2  信息修改流程(略)

    3  总结

    本系统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中草药信息录入查询工具,数据库中的信息还担负着方剂和专家系统的二次开发任务。在中医药信息化过程中以及数据维护时如何充分利用已有数字化资源,减少数据录入工作,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如何完善计算机对异构数据库的访问技术,是提取网格数据库对数据进行深层开发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Karli Watson着.康博译.C#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410.

第7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医院医疗服务质量;重要性;相关建议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1 信息化对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性

1.1 更方便快捷的门诊就诊,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在医院医疗中,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使门诊就诊更为便捷,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就医流程信息化。在挂号门诊时,设置了“火车票”式管理以及一卡通服务。一出挂号票,计算机则马上生成就诊时间段以及就诊顺序,这使病患及其家属缩短了排队等候时间。同时,在候诊区,建立了分诊台,展开电子叫号,进行一医一患,为病患提供了良好就诊环境,并对病患隐私进行了有效保护。另外,信息化建设可以为时间紧张的病患提供便捷而方便的网络预约挂号服务。

(2)门诊医生通过各类检查项目单、电子处方、电子病历对病患进行病情诊断。同时,患者的有关信息、价格、检查单、处方等内容立即传送至辅助检查部门、药房等与诊疗行为有关的科室。因而,患者不用排队划价,长时间等候,从而减少了就诊时间。

(3)在收费窗口,设置了电脑显示屏,交费时,患者可清楚地看到自己交纳的各类项目价格,落实了患者在医疗费用上的知情权。在门诊药房中,全自动发药机会在短时间内备好药品,只等患者来此取药,这就解决了病患等药问题。

(4)实现了门诊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通。如在以前,医生不清楚药房是否有某药品,也不清楚药品单价以及总费用等,这就会出现患者往返等情况。然而,当前由于医疗信息化,使这一切变得简单透明,防止了部门、医生、患者之间发生矛盾。

1.2 加强了安全核查机制,增强医疗服务安全。在医院中,加强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安全核查机制,促进医疗服务更为安全。

(1)实行电子病历,帮助医生由原先的繁重病历书写中脱离出来。另外,借助电子病历质控标准,对病历展开人工与计算机的双重管理与控制,对病历进行时间与逻辑质控,以确保医疗行为更为规范与严谨。

(2)移动查房、远程会诊、网内信息互通与共享等,使诊疗活动更具准确性,更具及时性,进而促进医疗工作效率的提高。

(3)安全核查机制信息化。构建条码识别,准确识别患者身份。门诊时,患者一挂号,则立刻生成和患者身份相应的条码。由患者就诊至检查、患者取药与交费等环节,均需经过条码识别。对住院患者的管理,则实施腕带条码标识。当病患在办理住院手续时,则自动生成识别患者身份的“条码腕带”。在住院期间,患者的全部诊疗活动都需要进行条码身份验证,以避免出现医疗差错。

(4)信息化的用药安全管理:构建了人工与微机的双重核查关口。一旦下达医嘱,则由信息网络将相关信息传送到有关执行部门。如静脉用药,则由医院配液中心集中配,同时通过微机审核医嘱、审核用量用法,再经过药师人工审核以及发药审核等核查关口之后,才将其送往到临床运用。如口服用药,通常经过药房全自动包药系统,再到安全核查,然后实现单剂量包装,以确保口服用药安全。

1.3 医院信息与社区联动,优化共享医疗资源。运用信息化管理,还有利于实现医院信息与社区的双向联动,从而优化与共享医疗资源。如将院本部和所属社区中心,在信息、服务、资源、技术、经济等方面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拓宽社区医疗服务空间,使社区医疗也能使用到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提高社区的医疗服务质量。

(1)构建院本部及所属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互通网络。利用这一平台,可以微机网络管理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便于医生直接地检索病患健康档案;有利于双向转诊、网上预约挂号的网络化管理。因而,已经建档的社区居民,在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可挂总医院的普通专科或者专家门诊号。

(2)实施双向转诊工作,进行网络管理。也就是若患者属于总院下属社区服务机构管辖区,当其在院本部住院且治疗结束之后,要转回到社区服务机构展开康复性治疗,那么院本部的信息病案室会检索这些患者住院期间的有关资料,然后传送到社区卫生机构,双方即发即收,这有利于社区医师了解患者情况,为患者后续治疗带来有效及时的帮助。可见,通过信息化,可实现双向联动,有利于发挥医院及其所属社区医疗中心的服务功能,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来医院的模式,从而优化与共享双方医疗资源,真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因此,医院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

2 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相关建议

2.1 重视与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依赖于有形资源(财力、物力、人力)与无形资源(管理、技术、人才)的支持。因此,医院领导需要重视与支持医院信息化建设,以有效解决资金、技术、人才等问题。医院领导需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信息化建设,以配置好先进硬件设备与软件系统。同时,重视引进信息技术人才,把信息专业视为新兴专业科室进行扶持,并加大基础科研投入,从而打造出适合本医院发展的信息化体系。

2.2 强化管理,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在信息化医疗中,若想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则需高效管理。当前,不少医院信息系统注重物资与财务管理,而在应用时,则只限于计费、药品等方面,导致医院在使用信息系统方面具有片面性,对信息资源没有进行充分有效利用。因此,医院不但要重视信息化建设,更需要强化使用和管理,将行政组织、医疗行为、后勤保障等方面纳入到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并通过运用增加:信息管理系统并根据效果进行调整补充,促使医院信息化更具合理性与科学性。信息化是可为管理者带来更准确而全面的数据,并能帮助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

2.3 统一标准。在医院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统一评价标准。如医嘱、科室、药品编码、人员与财务等标准编码;统一医院HIS数据库的属性、字段、数据结构等;统一不同医院的数据接口与网络协议标准;标准化的电子病历内容与数据结构等。其次,制定关于疾病诊治临床数据标准,譬如疾病诊断与临床操作术语、辅助检查结果术语、病情定量描述语以及分类代码标准等。由于医学处于发展状态中,一些术语标准也需相应变化,这就需要制定标准后强化管理、改进与完善环节,从而确保标准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完整性。

综上所述,信息化对提高医院医疗服务质量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促使门诊就诊更方便快捷,缩短广大病患者的就医等待时间,提高了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加强了安全核查机制,增强医疗服务安全;同时,促进了医院与社区的双向联动,使其优化共享医疗资源,对缓解我国看病难的问题,充分利用紧缺的优质医疗资源尤其是大医院的优质资源有很大帮助。所以,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医疗服务机构也需加强信息化建设,强化信息化管理,促进医疗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

参考文献:

[1]黄勇,薛凡,谢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J].中国医院管,2009,4.

[2]计永军.完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J].现代医药卫生,2011,14.

[3]马勇.浅析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

第8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医学信息学医疗信息化PBL教学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是目前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也是各医院现代化建设的热点和趋势,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中有提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规范医院管理流程,降低医疗成本,增强管理效率,提升医院的竞争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医院资源最优配置,建立网络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模式。可见,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学科学发展和医院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趋势。

在我国,早期主要从事的是狭义数字化医院建设,即医院的“无纸化、无胶片化”建设,实现了医院事务的处理与应用。近10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开展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构建、集成,业务范围从费用管理向临床、医技等方面扩展,EMR(电子病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RIS(放射科信息管理系统)纷纷进入医院。通过IT手段的引入,传统医学模式被打破,使得我国在疾病预防、保健、诊治、护理等方面实现了“全网络(多系统全面高性能网络化)、全方位(医教研诸方面)、全关联(医院、社会、银行、社区、家庭全面关联)”为主要特征的广义数字化医院建设,实现了病人信息采集、编码、存储与传输以及医学图像处理和远程医疗等诸多方面的数字化运作。纵观医院数字化建设进程,可以发现医疗卫生信息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需要不断改进和再开发的。在信息化医疗建设中涉及的学科较多,要求的知识面广,专业技术性强,若由医务人员直接从事信息系统构建,因自身不具备从事信息工

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存在一定的难度,而IT人员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在构建信息化系统时需要熟悉医疗卫生的业务流程,其在系统分析上存在较长的医学适应期,由此可见,具备单一知识背景的人员是无法胜任的,所以复合型的医学信息人才对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试想如果在医学环境中培养信息人才,不但可以使其熟悉医学环境、医院业务,深入理解医学信息的意义,而且还能具备可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技能,能从事医学信息系统的研究、分析及开发,能够利用信息科学的知识来解决医学问题、服务于医学,成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医学信息人才。为此,我校积极准备于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招收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医学信息方向)本科专业,现有两届毕业生,全日制在校生100多人。经过几年医学信息学专业课的教学和摸索,我们发现培养医学信息专业人才加强与医学知识的融合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医学专业具有特殊性,医院的信息量多而杂,形式多种多样,要求医院的信息人员必须具备特殊的知识结构,既掌握信息技术,又具备医学知识背景、熟悉医院业务,能在海量的医学信息中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地收集、整理、存储和传输,并能挖掘出可利用的医学信息。其次,医学院校开设信息专业教育没有医学特色是一大垢病;而丧失了医学特色的医学信息专业毕业生,不仅与工科院校或综合院校信息专业毕业生相比没有竞争优势,毕业证上的“医学院校”印记反而会成为学生就业找工作时的重大不利因素。

传统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授课教师专业限制情况,所设计的实践开发项目基本不涉及医学内容,多数是与非医疗卫生行业有关的开发,难以使学生明确在信息化管理中医学信息的规律和特点,更没有紧密地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发创新精神。可想而知,如若这般要想设计、开发医疗软件或将来就业医疗信息行业将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我国医学信息学领域的著名学者、南京中医药大学丁宝芬教授曾经说过“医学信息学不是简单的‘医学+计算机’,而是用计算机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医学领域的相关问题,并在不同结合点上进行创新和重建。”综上所述,如何行之有效的将信息学知识和医学内容整合,是医学信息学人才教育中值得重点探讨的问题。医学是信息学要处理的对象,如若想将两者有效的整合,应该在学生学习信息学相关课程前进行必要的医学背景知识教育,这样在实践教学时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尽量在信息课程中体现医学特色,例如在PACS系统中就涉及医学影像学,甚至是解剖学等有关医学知识,如果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进行过相应知识的学习,那么在讲解时就更容易理解。

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实践与医学知识的融合,或者说该如何在实践中强化我校医学信息方向学生的医学能力培养,就成为我们在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在教育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倡导下,各大高校都在压缩本科生的总学时数,为了保证信息方向学生计算机专业课的授课时数,学生接受的医学教育就相对匮乏,医学课程的课时减少导致理论讲解多于实践,学生几乎没有医学领域的经历,接受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好理解,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背景知识认识不足。基于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特点,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医学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管理和维护,并不是去医院接诊病人,所以在医学知识的接触层面上,要求广度而非深度。在教学中为了能拓展学生对于医学知识的广度可采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将学习与医学问题挂钩,培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把医学信息系统所涉及各子模块的需求分析、业务流程作为问题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置身于未知、混乱和复杂的医学情境中,成为主体自己去查询信息、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医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探索,有步骤、有计划地解决问题。亦可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发现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在其消化吸收后以汇报的形式进行讲解、讨论。学生能有充分的自由各抒己见,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轻松获取知识,提升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雅斯贝尔斯曾说过:“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会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

二、采用社会流合作,实现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

学生在进行医院信息系统需求分析时由于缺乏对医学的感性认识或体验,无法充分理解用户的需求,在实际业务需求的沟通上存在障碍,不了解医院信息流的底层结构,不熟悉医院部门之间的密切关联,容易出现需求分析与实际业务脱节现象,无法实现医院最优化的业务处理。有的甚至连医院的基本业务流程都不清楚,对医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关系的认识比较模糊,不知道如何下手分析需求,又何谈深入理解,而这些内容对于医学信息系统开发至关重要。解决的办法可以采用社会性合作,比如增加医院调研、见习和医院信息科或医药软件公司实习等环节使学生熟悉医院工作环境,并接触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争取医院信息系统实际操作的机会,提供医院相关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弥补缺乏与医院相关的支持系统课程的脱节衔接、进行整合和融合,提高医疗信息化领域的竞争力。通过医院调研完成相关业务调研报告;通过见习了解就诊程序、科室的业务流程和相互关联以及医院的管理;通过毕业实习熟悉医院等卫生机构的日常工作,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等,加强学生实际操作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我国卫生部已经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建设。我国的医疗信息化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把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实践能力、提高素质结构作为培养目标,使学生能适应未来的人才市场需要,成为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的高级人才,真正做到学有所用,从根本上解决用人单位既懂医学又掌握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EB/OL].[2002-11-05].

[2]袁静,刘国伟.军队医院数字化建设目标体系分析[J].医院管理杂志,2013,20(2):109-110.

[3]程艳敏,刘岩,杨凤丽等.医学信息专业在校生专业认知现状与问题调查[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30(4):40-43.

[4]刘秋鸽.论走向对话的高校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09(10):198-199.

第9篇:医药信息化范文

关键词:医院;人事档案;现状;信息化管理

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对个人管理的重要凭证和工作基础,是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库,是医院考察和选拔领导干部,加强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依据。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改革和人员流动政策的逐步开放,把人事档案管理从传统的手工方式转移到现代化信息技术层面上来,实现和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人事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事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1 人事档案工作的目前现状

1.1档案的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一直都是朝着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发展,它要求有完整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工作制度。在制度建设方面我们还是在沿用旧的制度,随着卫生体系制度的不断改变,规章制度要求的归档范围太过狭窄,对于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材料,旧的规章制度就比较不适用,也无法按章执行。不完善和健全收集、整理、鉴定、销毁、利用、归档材料规范、保密、借阅、转递等这些规章制度,就很困难确保制度的有力执行,很难严格按章办事和提高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

1.2对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不足,重视度不够 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治性、机密性很强的工作,它不只是日常抄抄写写、保管的事务性工作,医院应根据档案数量和管理的工作量来配备专职人事档案工作人员,而不是由办公室的人员兼任,使得人事档案工作长期的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1.3资料信息收集不及时、不全面,档案资料不完整 在日常工作中医院每年都有晋升专业技术职称、学历继续教育、调整工资以及干部任免等,这些材料的收集涉及到医院多个部门,材料时间不一,收集难度大,而这些都必须形成档案材料分类整理到每个人的档案中。

1.4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档案制作不规范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繁杂琐碎且连续性极强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人力投入,就不可能保证档案管理的质量。部分人员虽然知道人事档案要分类进行保存,但由于专业性不强、培训力度不够,在分类上把握不准,随意性很大,影响了分类的统一性。近几年,干部档案材料的分类、装订的要求都在不断的调整,不断的按照新的标准来整理,例如,近两年来纸张统一使用A4纸规格的办公用纸,以往16开规格的档案材料以及那些不规则、破损、卷角、折皱的材料都要进行技术加工。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人事档案中时再有16开纸规格的材料归档,逐渐将16开纸替换成A4纸的规格,避免影响了整份人事档案的美观。

1.5档案资料利用度不够,社会利用效率低 医院的人事档案资料是医院广大医务、科研和管理人员长期从事实践活动的结果,但目前对档案资料的使用价值重视不够,对档案如何为医院的医疗、科研、管理服务的目的不明确,人事档案资料利用领域比较狭小,多数档案仅具保存价值,不能很好地发挥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于社会。

当然,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当前现状远不止这些,但足以引起我们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考。在如今现代化的高科技信息时代,我们应及时分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所而临的新形势,改革和创新新形势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方法,运用信息化技术发挥人事档案在医院重要作用,对数字信息化技术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意义有以下几点拙见。

2 信息化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2.1发展档案信息化,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档案信息化管理是档案管理工作思想上的一次重要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纯手工操作扩大到整个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它是一次点到面的转换。档案信息自动化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模块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工作规范性.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套体系.要发展档案数字化信息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关系。

2.2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一直以来,人事档案管理主要侧重于档案的实体管理,档案人员往往都是手收集、整理、提供利用,工作量大且效率低,费时又费力。实现和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人事档案工作将由传统的人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人事信息检索查询、统计分析等将变得更为快捷、准确。管理人员也能有更多的精力投身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效率。

2.3有效保护纸质档案 人事档案纸质载体是最原始的证据材料,它的客观性和证明力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人事档案纸制载体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平时人事档案利用率就非常高,如遇人事争议、调资等特殊情况,翻阅次数就更多,加上反复拆装,档案往往不堪重负。有了人事档案理系统,人员信息只需从数据库,除了在信息输入时需要使用档案,很少再接触原件,减少了与原始材料的接触,大大延长了原始材料的寿命。

2.4档案信息储存更全面、及时、快速 建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除了要加大数据库信息完整、准确,提高数据库的查全率和查准率;还要及时修改补充信息数据库,确保数据库信息更加全面和具体。以往的人事档案提取需要耗时耗力地在档案室进行查找。信息化资源就避免了这种棘手的问题,它有清晰明了的查询目录,根据索引点击某个按钮就可以轻松地获得需要的信息,方便快捷。

3 发展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方法

3.1建立长期有效的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制度 要保障人事档案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安全、规范,必须在人事档案原有的规章制度上建立信息系统的规章制度,只有在这样的制度约束下进行,才能保障人事档案信息化有序正常的开展。可制定信息系统科学的用户权限使用制度,系统的维护要经常和定期的对系统进行维护和升级更新,平时也要有定期备份数据库,做到有备无患。

3.2强化培训,提高对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 单位应鼓励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参加档案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的档案和档案信息系统的相关培训,应组织与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密切相关科室和个人学习宣传贯彻《档案法》,平时应通过海报、网络等形式及时传达最新的档案资讯,这样干部职工档案意识就会自然而然的增强,档案资料收集率也得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在收到齐全档案材料的同时也可以及时更新和维护信息系统的数据,从而使得人事档案信息系统能及时主动地为医院的人事、科研、教学等各项工作服务。

3.3加强信息系统的建设与维护 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政治性很强、严密性很高的工作,我们在确保基本的硬件设备建设完好的前提下,要加强对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与更新维护,严格管理控制设置使用权限,确保人事档案信息数据的存储安全。

总之,资源信息化是当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人事档案现代化管理也是必然趋势。它对医院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发挥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实现档案信息综合管理和利用,为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对医院合理配置人员、开发人才资源,促进医院快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玉娥.浅谈数字化信息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07:689-690.

[2]吴爱霞,沈燕金.浅析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J].医学信息,2011,09: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