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转换层施工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竞争也显得尤为激烈。认真组织、精心施工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项目组织者的具备条件。本文主要在分析施工特点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了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主要技术和相关要求。高层建筑施工具有施工技术综合、施工周期长、工程量巨大等特点,与多层建筑的施工技术有明显的不同。本文就此谈了谈自己的观点,可供参考与借鉴。
一、前言
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及其要求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只有结合具体工程的具体要求,认真贯彻相关法规、条例的要求,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才能满足人们对外形美观、结构合理、布局自然、安全性高和低成本高环保的建筑要求。
二、高层建筑施工特点分析与研究
1、高层建筑施工周期长。一般多层住宅每栋平均工期在 10 个月左右,而高层建筑的施工周期平均为 2 年左右。要缩短施工周期,主要是缩短结构和装饰施工周期。各种高层结构体系可以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而现浇混凝土是高层建筑施工的主导工序,合理的选择模板体系是缩短主体结构工期,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之一。
2、基础埋置深度深。高层建筑为了保证其整体稳定性,地基埋置深度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2; 采用桩基时,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 1/15 ( 桩的长度不计算在埋置深度内) ,至少应有一层地下室。因此,一般埋深至少在地面以下5 m。超高层建筑的基础埋置深度甚至达 20 m 以上。深基础施工,地基处理复杂。尤其是在软土地基,基础施工方案有多种选择,对造价和工期影响很大。研究解决各种深基础开挖支护技术,是高层建筑施工的重点之一。
3、高层建筑体量大,工程量大。据统计,我国目前高层建筑平均建筑面积约为 1. 5 万平方米。由于工程量大,工程项目多,涉及单位多、工种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复杂的高层建筑,往往是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总、分包涉及许多单位,协作关系涉及众多部门。这就带来了高层建筑施工计划、组织、管理、协调的难度大。必须精心施工,加强集中管理。当然,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工作面大,就可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进行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
4、施工技术要求高。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主要以钢筋混凝土和钢材为主要结构材料及相关的施工技术构成,而钢筋混凝土又以现浇为主,需要着重研究解决各种工业化模板、钢筋连接、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制品、结构安装等施工技术。其次是装饰、消防、防水、设备等要求较高。平面类型的多样化、立面造型的个性化、立面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谐,已经成为时代潮流; 消防设施要求高,深基础、地下室、墙面、屋面、厨房、卫生间的防水,甚至管道冷凝水的处理,都比多层建筑要求高; 高层建筑的设备繁多,高级装修装饰多这些都给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质量和技术要求。
三、高层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分析与研究
1、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是抗压强度。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及水泥的强度成正比,当水灰比相等时,高标号水泥比低标号水泥配制出的混凝土抗压强度高许多,所以混凝土施工时切勿用错了水泥标号; 另外,水灰比也与混凝土强度成正比,水灰比大,混凝土强度高,水灰比小,混凝土强度低。因此,当水灰比不变时,企图用增加水泥用量来提高混凝土强度是错误的,此时只能增大混凝土和易性,增大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综上所述,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是水泥强度和水灰比; 要控制好混凝土质量最重要的是: 控制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两个主要环节。在满足设计要求的质量指标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两条要求实际上是尽量降低混凝土的标准差。混凝土的强度有一定离散性,这是客观的,但通过科学管理可以控制其达到最小值。因此,混凝土标准差能反映施工单位的实际管理水平,管理水平越高,标准差越小。可以说,混凝土质量控制实质上是标准差的控制。
转贴于
2、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高层建筑从建筑的功能上一般上部要求小空间的轴线布置,而下部则需要大空间的轴线布置,而这一要求与结构力学、自然布置正好相反。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下部楼层受力很大,上部受力较小,正常布置时应当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了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结构必须以和常规相反的方式进行布置。上部布置小空间,下部布置大空间。上部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下部布置刚度小的框架柱。为了实现这种结构布置,就必须在结构转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不管采用何种转换形式,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仍是目前工程应用的主要结构形式。随着转换层位置上移,应设计带转换层的筒体结构。对带转换层筒体结构其主要影响因素表现为转换层上部外筒的刚度、转换层设置高度和内筒刚度。对这两类转换结构,转换层高度是影响其抗震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转换层高度越高,转换层上下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越明显,设计时应限制转换层设置高度。转换层与其上层的侧向刚度比对结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响。对转换层位置较低的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控制侧向刚度比可以控制转换层附近的层间位移角及内力突变。对于带转换层的剪力墙结构或筒体结构,可采取以下措施强化下部结构: 加大筒体及落地墙厚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必要时可在房屋周边增置部分剪力墙、壁式框架或楼梯间筒体,提高抗震能力; 可采取以下措施弱化上部: 不落地剪力墙开洞、开口、减小墙厚等。
3、施工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在一起,裙房包围了主楼的大部分。从传统的结构观点看,希望将高层与裙房脱开,这就需要设变形缝; 但从建筑要求看又不希望设缝。因为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平面布局受局限,因此施工后浇带法便应运而生。一般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的基础同时施工,这样回填土后场地平整,便于上部结构施工。对于上部结构,无论是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同时施工,还是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同样要按施工图预留施工后浇带。对高层主楼与低层裙房连接的基础梁、上部结构的梁和板,要预留出施工后浇带,待主楼与裙房主体完工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它浇筑起来,使两侧地梁、上部梁和板连接成一个整体。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把高层与低层的差异沉降放过一部分,因为高层主楼完成之后,一般情况下,其沉降量已完成最终沉降量的 60 ~80%,剩下的沉降量就小多了。这时再补齐施工后浇带混凝土,二者差异沉降量就较小,这部分差异沉降引起的结构内力,可由不设永久变形缝的结构承担。对于施工后浇收缩带,宜在主体结构完工两个月后浇筑混凝土,这时估计混凝土收缩量已完成60% 以上。施工后浇带的位置宜选在结构受力较小的部位,一般在梁、板的变形缝反弯点附近,此位置弯矩不大,剪力也不大; 也可选在梁、板的中部,弯矩虽大,但剪力很小。在施工后浇带处,混凝土虽为后浇,但钢筋不能断。如果梁、板跨度不大,可一次配足钢筋; 如果跨度较大,可按规定断开,在补齐混凝土前焊接好。后浇带的配筋,应能承担由浇筑混凝土成为一整体后的差异沉降而产生的内力,一般可按差异沉降变形反算为内力,而在配筋上予以加强。后浇带的宽度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并按结构构造要求而定,一般宽度以700 ~1 000 mm 为宜。施工后浇带的断面形式应考虑浇筑混凝土后连接牢固,一般宜留直缝。
关键词: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工民建企业中,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基础性的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工民建企业必须高度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应用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技术实力和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工民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壮大,实现持续健康、又好又快发展。
一、工民建企业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工民建行业实行的是总分包体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总包方的技术管理工作由总包全局把握,而各分包则负责细处的技术管理。这就需要在施工中,既要加强总包之间的沟通交流,又要注重各分包方之间的配合协同,同时还应平衡承包单位之间进行必要的衔接以及技术上的沟通,因此,工民建施工技术组织管理体制实质上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管理体系所确定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施工单位分包和总包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渠道,经常出现技术管理各行其事的问题,从而造成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难以落实,最终导致出现原材料堆放不合理、原材料入库合格率不高等问题,造成管理成本扩大、经济损失严重,甚至致使工程质量和整体进度受到影响。
2、并不健全的工民建施工制度体系
众多的工民建企业拥有的施工技术水平不一样,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按照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工民建业的技术标准规范的进行工程的施工,没有设立完善的针对工民建业的监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以及管理制度,也没有对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相应的技术岗位进行很好的对接,工民建企业自身也没有根据工民建施工技术的责任划分去任命职务,因此导致了某个流程无人负责或者某个环节有好几个人负责的不正常现象。有少数单位甚至不顾《工民建工程施工规范》的要求不去建立施工的管理制度体系或是建立有很大缺点的施工管理制度。就算执行时严格遵守制度的要求,工程建设的需求也无法满足的话,某些单位的一线员工没有按照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的要求被技术培训,操作规程不完全,安全教育不规范,亦或是随意地进行违规操作,将安全因素抛之脑后,进行的都是不完全的安全技术交底。
3、对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
集中表现在所谓的“重建不重管”,尤其在工民建现场及施工过程中,存在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操作者,部分施工人员不能很好地依据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进行施工,经常出现为了方便而采取违章操作的情况,对于规范和规章的认识程度仅存在于墙上的标语,使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成为“摆设”。技术管理缺乏细致有效的监督措施,相关规程、规范的贯彻落实情况没有岗位、也没有人去监督落实,使执行规程、规范变成走形式、走过场,导致管理人员不能尽忠值守,操作人员不能按章操作,从而形成工程返工率高、原材料浪费、安全问题及施工进度慢等矛盾和隐患,甚至出现事故频发、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
4、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各类资源浪费严重
现阶段我国的工民建施工人员,很多都是来自农村的低学历从业者,由于高层工民建施工需要系统的理论知识,而施工人员又缺乏对应的技能。施工人员仅凭从事工民建以来积累的施工技术经验来进行施工,对先进的各类机械设备的操控水平也较低,直接造成施工质量难以达到要求。这样不仅仅造成了各类材料浪费,同时由于设备、材料在存储和堆放中,容易出现质量危害,影响工程质量。
5、缺乏科学的安全系统管理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安全一直是排在首位的话题,各类施工企业提倡“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看似安全已深入人心。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由于高空作业占据施工过程中绝大多数比例,而很多高层工民建施工管理中又没有科学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
防护措施的检查、监督、审核不严格,导致安全措施没有进行再次确认。施工安全管理人员的疏忽,施工人员的违规操作,安全人员未做施工安全技术交底,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
二、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1、对于提升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效率
建立起来一套通行的、行之有效的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总包商还有分包商的实际水准,将这样的体系传播到每个下级分包商,抛弃从前那种使用简单的分包合同以求管理技术管理的组织体系,培训专业人员指挥工民建施工的技术流程,工程技术管理责任进行相应的转换存在于进行工程分包的过程中,责任精确到每一个人。在工程验收前,各级工程的进行步骤中,即使是工程的后期也要将人员的调度和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放在重要位置,人员的管理和人员的储备必须要得到重视,人员的培训亦同等重要,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要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建设
在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施工技术管理基础工作制度,明确关键环节,强化具体作业指导,确保一线人员施工作业行为都有相应的准则和制度进行规范。健全技术交底制度,促使所有的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对象从设计情况、工民建特点技术要求、操作注意项等方面有一个具体详细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便于科学施工。健全技术复核制度,以保证技术的准确性,避免因技术工作的琉忽差错而造成工程质量或安全事故。健全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促使在工程开工前,项目管理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研究现有的施工条件,编制和实施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健全施工日记制度,通过规范施工日记,以便了解、检查和分析施工进展的变化、存在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果等情况。健全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管理制度,以便在业主需要及现场条件等变化的情况下,施工图能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理和变更,确保准确按图施工,维护设计文件的严肃性。
3、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
对于建立长效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体制,最主要的是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将责任落实到人,并制定出严格的考核机制,将其工作内容与个人绩效挂钩,督促监管人员对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进行监督和规范。同时对监管人员实施一定的培训,使其能够熟悉掌握各个施工环节中具体、规范的施工操作,以便在进行监督管理时,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保证施工过程安全、顺利,符合工民建施工的技术要求。
4、加大施工管理强度、做好人才引进工作
高层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要建立施工管理体系,并加强人才引进工作,注意员工技能与素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提高工程质量保证能力,打造精品工程。
5、引进先进施工设备、改进旧设备、提高施工技术
在高层工民建施工中,传统人力操作已被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机械操作所取代,如混凝土的高抛免振动施工法和钢筋的自动加工机械处理等,通过机械设备的投入,极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减少了因人工失误操作造成的工程质量缺陷。通过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施工技术、改造旧设备、改善旧工艺,既能节省人力,又能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成本。
结束语
随着工民建市场的繁荣发展,工民建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对自身工民建管理进行了不断发展和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作为工民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李顶龙.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措施的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29.(6):241-242
[2]周安全,浅谈高层建筑水暖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技风》.2013年1期
[3]张建东,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2
[4]范俊.林程远.陈杰.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质量控制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
作者简介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混凝土框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近些年来地质灾害(比如洪涝,地震,泥石流)的频繁发生,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避免这些自然灾害的重要性。其中在住房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就是其主要的一方面,因此,目前,我国小高层建筑结构绝大多数都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这种结构体系给居民带来的不仅仅是生活居住的舒适宜人,更是居住的安全,特别是在遭遇地震、台风等突发性危险工况时,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抵抗能力。
二.施工技术流程
1、柱模加固
为防止胀模、错位、结构断面尺寸超差、位置偏离等质量缺陷,模板的支撑及加固体系应符合模板专项方案要求,梁柱节点位置模板支设及加固情况应认真检查。
2、柱脚处理
为防止柱脚漏浆,在浇筑梁板混凝土时,一定要派专人对所有柱脚进行收平,在框架柱脚模外侧钉条形层板也是防止柱脚因缝隙太大而漏浆的一个很好的措施。
3、上下层柱接头处理
在已浇筑完混凝土的柱子上口外侧贴一道宽为3 cm 的泡沫双面胶,上层柱外侧柱模与下层柱混凝土搭接长度为150~200 mm。经过这样处理后,既能有效防止柱脚漏浆,还能确保上下层柱接头不错茬。
4、安装钢丝网隔断的时间点
安装钢丝网隔断的时间是在梁筋骨架绑扎好还未放入梁模前,一旦梁骨架落入梁内就给钢丝网安装带来很大难度,而且难以保证安装质量和效果。所以在此过程需要格外的注意。
三.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1. 梁柱节点施工
(一)节点混凝土浇筑
节点在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件,在一般的设计当中.柱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往往要比梁混凝土等级高一个级别,对于高层而言.节点处混凝土等级差别更大;按照框架结构施工的一般方法,梁柱分别浇筑,由于节点核心区处混凝土工程量很小,而且很难与梁板分隔.绝大部分施工是将梁板与节点处混凝土同时施工,这样施工缝留在柱与梁的交接部位,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存在质且隐患。
为避免节点处质最隐患,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浇筑方法为:首先,将合适强度混凝土运送到施工浇筑地点,并振捣结实。其次,要规范的进行振捣,留出合适的斜搓。最后,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泵送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上。避免冷缝,实现设计的要求。
(二)节点处钢筋绑扎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当中.钢筋最密集的是节点部位.按照抗震结构要求,节点处柱子钢筋穿过梁,节点处不能出现接头,柱子加密箍筋不能缺少;同时,梁的钢筋必须锚入柱内,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节点处的钢筋多,很多情况下都会减少箍筋的数量,而且在绑扎过程中。钢筋的间距往往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先做好钢筋·仁具,按照箍筋数量排列好.等箍筋绑扎完毕后,再撤回施工,这样既保证了钢筋的绑扎.又避免了浪费。
2.钢筋工程的施工技术分析
(一)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对直径较大的钢筋多采用滚压直螺纹套筒连接,即剥钢筋纵肋后滚压直螺纹的套筒同预制好丝头的钢筋旋拧在一起,以实现等强度连接,该连接方法可大幅提高钢筋的综合机械性能,并可利用螺纹连接传力不均率与螺杆截面面积变化率间的协调对应以降低螺杆的抗拉应力,改变连接段内的曲线形状,并可降低截面应力集中影响等,其要求钢筋丝头螺纹加工精度较高以保证在工厂内加工的套筒与钢筋丝头配合良好,端部丝头是对表面金属强化后形成的螺纹,而芯部材质和机械性能不发生任何变化,因而该接头综合机械性能高,抗疲劳性能好。
(二)钢筋保护层控制
钢筋保护层可保证钢筋同混凝土间的握裹粘接并可低于环境侵蚀,线形规范对保护层厚度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施工中往往由于错位和踩踏等现象导致保护层支垫不牢固而减小了有效高度及结构的承载能力,尤其是框架结构选跳板内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被减小不仅可减小板的有效高度,降低板内负筋抵御负弯矩的作用而造成选跳板断裂隐患,因而在进行该部位负筋绑扎过程中应在其下面每隔50cm 则设置一个钢筋撑脚,同时应将撑脚与板负筋间的每个交点均绑扎牢固来保证负筋同底板钢筋间保持一定距离,混凝土振捣过程中若出现负筋被压过低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将其提升至设计高度以保证负筋能够有效发挥其抵抗支座部位板面负弯矩的作用。
3.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施工缝施工
在混凝土浇筑前在剪应力较小且易于施工的部位留设施工缝,柱子的施工缝则应留设在基础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下面,或与板连接为整体的大截面梁应留设在板底部20-30mm 部位,单项板则可留设在平行于板短边的任何部位,对有主次梁的板混凝土浇筑则应沿着次梁方向进行,并应在次梁跨度中间1/3范围内留设施工缝,施工缝内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已浇筑部分强度,对已经硬化的混凝土表面应将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及软弱混凝土层清除,之后对其进行充分湿润并冲洗干净以免积水出现,浇筑前宜在底层铺设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并应保证将混凝土振捣密实以实现新旧混凝土结合为整体。
(二)烂根和夹渣防治
框架柱施工中宜出现烂根和夹渣现象,其直接原因主要是柱模直接置于楼板或地面上,而该底面未进行找平层施工或未留设清扫口,或层高超过5m而未留设浇注口,在浇筑时进料从顶部直接落下导致自由落差过大而生成混凝土离析;或底部板面不平或未进行堵缝而导致在浇筑混凝土时水泥浆流失,或底面垃圾未清除干净以及振动棒长度不到位等均会导致根部夹渣及烂根现象,因而在施工中应在框架柱接头外进行,即在上次浇筑后加设相同规格的方框并浇平框面,之后继续浇筑前支横模,浇筑时应在顶层洒一层 1:0.4 的水泥砂浆,在其上面浇筑混凝土以保证框架柱能够实现自然密实以免出现夹渣和烂根现象。
四.对框架结构薄弱层的判定和处理
所谓薄弱层,就是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的弹塑性位移的那些部位,它们承载力需要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在地震烈度不小于7度的地区才会发生。
如何对薄弱层进行判断
三种方式可判断薄弱层。分别是个人指定、计算判定以及强制认定。
在PKPM的SATWE软件里,可以根据相关规范规定或是技术人员的个人经验,直接指定薄弱层,此为个人指定。
软件计算时,当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出现不规则现象,某层的抗侧移刚度比相邻上一层的70%小,或比其上相邻三个楼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小,或是楼层承载力发生突变,软件将自动指定该层为薄弱层,此为计算判定
当结构存在转换层,也就是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不管该层刚度或楼层承载力如何,该层都将被强制认为薄弱层,此为强制认定。
2.如何处理薄弱层
薄弱层,大大不利于抗震,建筑中原则上应当避免薄弱层的存在,最基本的办法是加大该层的抗侧移刚度,也就是加大这层的柱截面或者梁截面。在条件允许下,可通过改变该层的层高或是减少基础埋置的深度,来实现。
如果薄弱层无法避免,在进行结构计算和出图时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规定,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除了对薄弱层地震剪力乘以1.15倍的放大系数外,还应当验算结构的楼层屈服强度系数。应当对结构也进行弹塑性变形验算。不符合要求的话,应当及时调整结构布置。
五.结束语
总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以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为人们带来了不仅仅是物质上的需要,同时也是心理上的一种安慰。
参考文献:
[1]陈家荣 论述多层建筑结构设计及框架结构的问题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 2010
[2]张瑞强 对多层框架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理解 [期刊论文]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
[3]丰合,梁汝鸣,张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山西建筑,2007,33(32):67—68
关键词:风积沙路基,施工方法控制要点,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在沙漠区修建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是岩土工程师们面临的又一新的任务,而风积沙是在干旱、半干旱气候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性质的土体,以其结构松散、级配不良为主要特征,积极探索这些地区的路基施工技术,对充分利用当地的现有资源,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以下介绍一下风积沙的湿压法、干压法及在施工控制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1 风积沙的湿压法施工和控制要点
由于风积沙在天然条件下呈松散状态、内聚力几乎为零,抗剪能力很差,在外力作用下易产生移动,在当地强大的风蚀作用下路基必将被破坏。因此,一般采用低液限粘土或粉砂土进行包边,风积沙填芯的做法。科技论文。
1.1 包边土及风积沙的湿压法施工步骤
(1)先指挥汽车或装载机在检验合格的土基上按一定间距倒粘土,再按设计要求挂线放样,由人工铲平,并修整包边土。
(2)指挥车辆在修好的包边土路槽内倾倒所需的风积沙。
(3)用推土机粗平,并借助推土机履带碾压2遍~3遍后,用洒水车,透彻洒水,再用平地机挂平。
(4)先用压路机将风积沙连同包边土一起从路基边缘向中间静压一遍,振动碾压数遍,直到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5)检测合格后,循环以上四项施工步骤进行下一层的施工,到达路基顶层后,再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3遍,收光表面。
1.2 施工中控制的要点
(1)要求拣除包边土里的草根,剔除大土块。
(2)要求经人工修整后的包边土位置适当,内边缘线平顺、内坡度平整。
(3)按试验路确定松铺系数,严格控制包边土的松铺厚度,确保包边土的压实厚度不超过30cm。
(4)风积沙必须透彻洒水,最好控制风积沙的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的2%~3%,以补偿施工中水分的下渗和蒸发,并按要求进行碾压。另外风积沙对振动很敏感,再最佳含水量时,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效果好,压实度容易达到。科技论文。如果洒水不足,将会出现松沙壅积,造成压路机打滑以至于深陷沙层中的现象。
(5)要重视路基顶层胶轮压路机的表面收光。振动光轮压路机碾压后风积沙表面的5cm~8cm较松散,检测弯沉时,贝克曼梁伸入轮隙间的触头再车轮的振动等因素的作用下会慢慢陷入沙里,致使弯沉值较大,满足不了设计要求。用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3遍,使路基顶层形成平整、密度的表面,弯沉检测才可能达到设计要求。如果来不及继续上料,表面收光还可有效减少水分蒸发。
(6)由于沙漠地区一般空气流动快、气温高,水分的蒸发特别快,且风积沙路基表面再来往车辆的碾压下易松散。因此,路基验收合格后应及时上路面基层材料覆盖。
2 风积沙的干压法施工及控制的要点
在用水特别困难的地方可采用风积沙的干压法施工。干压法就是风积沙在不加水的天然含水量状态下进行压实的过程。
2.1风积沙的干压法施工步骤
(1)分层初压:填筑一层风积沙后,用推土机大致粗平,借助推土机履带碾压4遍~6遍,然后上第二层料,初压直到达到路基设计标高为止。
(2)调平复压:采用铲运机进行调平,并利用铲运机自重+内装的10m 3 左右的风积沙,总重45t~50t的宽体轮胎复压2遍~3遍。
(3) 振动碾压:调平复压后用振动压路机高频低振幅碾压2遍~3遍。
(4)表面碾压:在路基顶铺好编织布后上砂砾基层,在铺好的砂砾基层上,静压4遍~6遍,振动3遍~4遍,使表面松散的风积沙完全密实。
2.2施工中控制的要点
(1) 每层风积沙的厚度控制在30cm~40cm,以保证充分压实。
(2)干压法每一步的碾压工序必须到位,要求现场的施工人员作好碾压记录,现场监理人员要随时检查。
(3)由于风积沙表面较松散,路基顶层的标高很难控制,条件许可,建议在风积沙干压法第(2)步之后,在路基表面适量洒水,按设计标高进行找平后再进行第(3) (4)步的施工。
3 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在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1)包边土施工,要防止细粒土团块混入风积沙内,因为风积沙是透水性材料,细粒土团块会吸收风积沙中的水分,而又难以及时排出,这将会造成路基松软,冬季会引起冻胀,严重影响路基的质量。为保证路基包边土的密实度和包边效果,包边土宽度应大于15cm,且两侧各加宽30cm,最后修坡时,将其清除。
(2)施工中最大干密度、最优含水量的选择。最大干密度是控制压实度的关键指标,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准确性。由于风积沙的击实曲线是多峰值曲线,而风积沙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才能达到最好的压实效果,但实际往往土的天然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相差很多,同时风积沙含沙量大,粉土颗粒少,孔隙率大,渗透能力强,水分蒸发快。科技论文。所以,在选择最大干密度时,在密实度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取对应含水量接近天然含水量的值,这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同时使路基在施工与运营的自然环境一致。
(3)风积沙的运输。因为风积沙粘结力低,风积沙易剪切破坏,因此在施工上土过程中应注意施工中运输线路的设计。以翼侧开始,两侧取土可以用挖掘机直接倒运至路基上,远一些,可以用推土机配合,作业段不宜过长,这样既避免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风积沙作业段一般控制在150m~200m,并且留车辆进出口,随着路基加高修成进出口坡道,运输的爬坡道要建在路基之外,并随路基填筑增高而加高。如果两个构造物之间不超过300m,中间不必开口,但要一头为进口,一头为出口,不能只留一个口。自卸汽车,最好是双桥驱动,可以防止汽车在风积沙上打滑。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前一层压实合格的土层不被上土车辆碾开,所以要避免重载车在下层土上高速行驶、急刹车、转弯调头等,并对上层土所压的土层经常洒水、整平、碾压,以免造成压实层松散,否则应重新整平、补水和碾压。
(4)压实度检测。检测应采用灌砂法和核子密度仪,用核子密度仪快捷,但要先进行标定,与灌砂法做对比试验。根据现场情况,自检选择压实度差的地方来检测,而不应当随机选点,避免不合格点漏掉,但在验收时,为了反映路基真实的压实质量还是应该随机选点进行检测。由于土源地理位置不同,土体存在空间变异性,风积沙的内在质量也会发生变化,在用核子密度仪检测时输入数据不接近,不够准确指导施工时会产生误导。因此,转换土源必须重新做土的试验,不能一次试验代替全面。
4结束语
由于风积沙低粘聚性,级配很差,击实曲线的多值性,施工较为困难,但只要我们能充分认识和利用风积沙的各种特性,精心组织、认真施工,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就能保证路基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王 伟,王春生.风积沙特性与干压实施工工艺。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03(3)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对道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道路路基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路面使用品质。要做到路基的坚固而稳定,必须精心施工,才能建成高质量的路基工程。在道路建设中,路基工程不仅工程量大,而且投资巨大,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效果,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必须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程序、确保施工技术。
二,路面结构设计问题
沥青路面结构的选择和混合型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应满足车辆使用的要求,但也应满足的要求不透水,应选择较小的粒径,级配混合料空隙小,尽量使用小粒径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表面层的抗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注:在路面的水形成孔隙水,层间水,深层水。
路面水损害:A.高温动水压力改变造成的道路路面松散B.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层间水,在动态负载力剥离效果,使每一层沥青路面的拉应力的作用下,几何级数增加; C.水的侵蚀路面材料结构的破坏; D.水是路基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也是关键问题,在目前的路面结构设计规范的设计师选择的单一,和分布范围,如AC,AK结构具有强的优点和缺点:AC结构的水,但表面精细,防滑指数难以保证,矿物成分是漂浮在细骨料粗骨料,在交通负荷,容易出现物质再分配,车辙现象,容易AK结构是一个很好的框架,抗车辙能力强,表面粗糙,符合反幻灯片的要求,但空隙率大,透气性严重,容易产生水损害。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现状所致,公路建设工期较短加上标价偏低,碎石料场不规范,大多地材都由个体承担,料场分散,设备落后,材料的均质性,稳定性均有较大的差别,尽管我 们 重视“目标配合比设计”与“生产配合比设计”的相符性,但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生产配合比与实验室配合比出入较大。这些因素都会影响集料的吸水性,更严重的会影响集料与沥青的瀚附能力,使生产的混合料质量大打折扣,不能有效满足生产要求。
三,现场施工控制质量问题
路面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链接的质量直接面层施工主要是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的连接层面层的施工本身。随着沥青混合料的比例控制是不够的,尤其是粉矿和沥青含量是不允许的,推油,松散的,明确的,坑槽等早期出现的沥青路面,施工机械和设备陈旧,不匹配的混合比计量,搅拌均匀,致密,平整度的影响很大,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温度,从规范的角度控制是非常严格的石油沥青搅拌设备温度为120〜165℃.
而在事实上,一些施工单位在不是那么严格,高,低混合温度控制并不稳定,一些沥青混凝土现场测量近180℃,有时小于110℃,温度过高可能导致沥青老化,变质,没有松散粘沥青混合料,混合料就压不实,就会出现推移,发生微裂。温度过低,拌合不匀沥青混合料,灰度的影响。甚至在一些地方片面追求平整度,低温轧制,降低标准的紧凑,容易引起孔隙率的增加,压实不足,从而影响平整度。另外存在着许多问题,尤其是在RCC是有限的,不容易控制的精轧过程中的轧制温度在规格上路面的向后传播效果是大的,垂直的和水平的接缝处理,它是难以达到压实沥青混合料。
目前的公路项目部的很多人过于精细,路基,路面,桥涵工程是严重的平整度,许多施工单位在同一节中,加上时间紧,并行运作,相互影响的,如沥青面层混合摊位床上用品在高速公路面层,路面基层施工单位应刷坡,挖沟渠,其他路段的车辆通行,导致严重污染的道路,使表面层帘布层,粘接层与层之间的影响,尤其是当沥青面层薄,在高速行驶车辆的负载,沥青路面脱落,推,扭裂,我们经常看到桥面铺装被打开了,产生裂纹。
四,超载车辆投入运营后及日常养护管理不严
柔性路面国家设计规范仍然使用的偏转控制,使用年限,累计转换成标准的负载数的控制指标,并为重型车辆,特别是重型车辆对路面结构强度的影响,没有过多的细节保证,转换不考虑路面的极限承载力系数,一旦超出极限荷载的驾驶会导致严重损坏的路面结构。路面开裂,推,甚至本地沉降,造成沥青路面损坏。严格控制超载车辆,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路法”和交通部的 “超限运输车辆行驶的道路规则”的要求,被迫卸载超载车辆。
目前,高一级公路或高速公路,重型车辆,特种车辆可以随处可见,所以对沥青路面的损害是非常大的。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长期使用和维修时间的确定是非常有必要建立路面养护监测系统的科学,主要包括路面强度 - 调查和检查,百分比的车辙深度检测,防滑路面病害检测和车道区面积占据了沉重的弯曲。
一、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成因分析
1水损坏
水损坏是产生沥青混凝土路面坑槽的最主要因素。水对沥青混凝土产生软化作用(沥青混合料含水量增加,导致其强度和刚度降低)、剥离作用(降低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和冲刷作用(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水压力不断冲刷细料),造成沥青混凝土松散、跑料,从而形成坑槽。
2材料不合格
由于沥青混合料的“贫油”现象,导致沥青与石料的粘附性差以及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能差等材料本身路用性能不合格容易导致成型后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在荷载、水等综合因素下产生病害。
3施工控制不严
在施工中由于控制不严造成的沥青混合料产生离析、夹层以及沥青混凝土路面压实不达标等,都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发生坑槽的隐患。压实度不足是早期水损害最普遍的原因。据相关研究表明,热拌沥青混合料4%~5%的空隙率就认为是不透水的(也就是说与水损害无关),大多数沥青混合料设计空隙率为3%~5%,当施工完毕后,大多数要求达到92%的最大理论密度,空隙率为8%。在营运2~3年后,可以认为是达到了设计空隙率。路面压实度不达标,空隙率高于8%,就易渗水,就会引起路面松散。
4其它因素
事故车辆的挤压、划刮和油污都会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坑槽病害。 二、坑槽常见类型1、路面厚度不够性坑槽路面下基层局部标高控制不严,导致沥青上面层个别地方厚度不够,在行车作用下,该处首先破损,形成坑槽。2、粘结层不牢坑槽混合料拌和摊铺时,下层表面含有泥、灰等杂物,使上下层不能有效粘结,而形成坑槽,如桥面上形成的坑,这类坑槽修补二次损坏频率较高,一般应在底层先打入砼上面层再用沥青料填补修复。3、水损害性坑槽这种坑槽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中最常见的坑槽,水损害破坏往往是从沥青面层的中面层开始的。水分进入沥青路面,滞留在中面层,当集料与沥青膜剥离后,沥青混合料不再是一个整体,集料在荷载的作用下,对基层产生了力的作用,基层的局部松落形成灰浆,从路面的缝隙向上挤出来,在沥青路面上形成白色的唧浆。如此循环不断,形成了水损害性坑槽。4、运营期间车辆造成的坑槽柴油、机油滴漏在路表面上,沥青被稀释后,粘结力降低,集料散失形成坑槽;钢圈或车辆运输的重物,刮撞形成的坑槽;千斤顶顶出的坑槽以及火烧形成的坑槽。5、基层、底基层损坏产生翻浆形成的坑槽三、维修方式1、 直接填料式坑槽维修技术
填料式坑槽维修的特点是及时性、广泛性、临时性。适用于不同的季节,要求维修设备简单,维修时间短。他的操作方法是把坑槽内的杂物清理干净,直接填充沥青混合料经过碾压成型。
2 、挖填式坑槽维修技术
挖填式坑槽维修是目前公路小修保养中最常用的维修方法,它是将不规则的病害坑槽,用专用工具切逢机,将病害路面与好的沥青路面的结合部作彻底分割。切割成规矩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将病害路面的底部处理彻底,一直挖到完好底面部分。这样处理过的坑槽比较彻底。在处理后的坑槽表面喷上薄薄的一层改性乳化沥青,再添入热沥青混合料。然后碾压成型。
3、预热式坑槽维修技术
预热式坑槽修补技术主要是通过养护王修补车上的发电机发出的电源,带动红外线加热墙对沥青路面的坑槽进行加热处理。使坑槽部分实行热再生,然后根据现场情况再加入新料,摊平后进行碾压成型,开放交通。
四、修补工艺
1、路况调查:对路面出现坑槽的桩号、坑槽的面积以及损坏程度进行调查记录。
2、准备工作:出车前应检查修补车发动机燃油、液压油等是否符合要求,不足的要进行补充;检查液压系统、燃气系统、电气系统和沥青拌和滚筒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检查发电机、液化气罐等是否固定;启动发动机,按要求检查各种仪表、指示灯是否正常,读数是否正确。 3、根据路况调查记录的坑槽面积携带足够的材料、维修坑槽所需的工具以及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 H30―2004)带好各种标志牌和锥形标[1],所有施工人员上路施工时必须穿着反光标志服。
4、修补人员(一般4~5人)到达现场后,按规范要求摆放标志牌和锥形标。
5、用直尺测定破坏部分的范围和深度,按“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用直尺划出轮廓线,在划的过程中要求边线顺直,不能弯曲或倾斜,确保挖出的坑槽要规整,一般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6、开槽:用液压镐沿所划轮廓线开凿,槽壁应垂直,一直开到坑槽底稳定部分,其深度不得小于原坑槽的最大深度。
7、清理:用压缩空气吹尽坑槽内的浮灰或零散粒料,并将坑槽周围的浮灰及粒料清扫干净。
8、涂粘层油:对槽底、槽壁涂刷乳化沥青粘层油。
9、铺料:待料仓中沥青混合料达到130℃时,将料子放入坑槽内并用耙子将粗细混合料摊铺均匀,坑槽边缘填入细料整平,填入混合料时应考虑松铺系数,即根据坑槽深度,在4cm左右深时,应高出原路面约1cm;在4cm~7cm深时,应高出原路面约1.5cm,坑槽深度≥7cm时应将沥青混合料分两次或三次摊铺和压实。
10、碾压:将坑槽边缘周围的废料清除干净并回收,用压路机碾压,先压接缝处再由边到中顺序碾压1~2遍,最后振动碾压3~5遍,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碾压的遍数,保证修补坑槽的密实度和平整度。在碾压过程中要注意四周边缘处是否多料或缺料,多料应及时用铲清除,少料应及时填补一些细料。
11、清理施工现场:将清除的废料装入车内,回收放入指定地点,不准就地扔至路基,现场应清理干净,最后收回安全设施。在对沥青路面坑槽病害的维修中,无论采取哪种维修方式,要达到使用寿命长的目的,关键在一下几个环节上。1 坑槽的清理是否彻底,干燥。2 坑槽的四周与新料结合是否牢固。3 压实度。4 四周和修补表面的封水性。为了节约成本,在日常的养护工作中应重视预防性养护为主,尽量减少坑槽病害的发生,为用路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行车环境。
参考文献资料:
[1]何艳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系统开发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4-04-01硕士
[2]严萍 市政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福建建材2008-06-15期刊
[3]宋抗常 依靠技术创新提高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2002-09-05中国会议
[4]关于《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等五项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的通知 铁道标准设计2005-12-20期刊
[5]韦莲红; 张季超 某地下室混凝土裂缝灌浆堵漏补强工程施工技术探讨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2009-11-28中国会议
[6]张珂; 闫小东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通病防治及监理控制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4卷)2010-07-01中国会议
关键词:川渝地区 油气储备 地质状况 施工技术 钻井提速
一、引言
川渝地区是我国大型综合含油气地区之一,整个地区有着丰富的天然气与石油资源,为我国的油气勘探以及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宽广的平台。但就当前川渝地区的复杂地质条件来看,这些地质难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油气开采的步伐,主要体现在钻井速度慢,钻井施工难度大两个方面。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就对川渝地区钻井技术的科技攻关以及新技术试验就从未中断过,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技术突破,发展了一整套适合于川渝地区恶劣地质条件的油气配套钻井技术。在广大川渝油气井的开采方面,全面开展了以提高机械钻速为整个钻井工程核心的钻井新技术配套难题攻关试验以及试验推广应用等策略,但随着油气储备勘探技术的不断完善,一些深层油气井和更为复杂地质条件油气井的发现,也为我国乃至整个川渝地的钻井速度不断提高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二、钻井提速技术简介
从目前钻井技术的发展来看,国内外提高机械钻速的方法很多,所有的钻井工程都必须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情况,提出相应的技术指导,最终合理的选择不同的钻井方式来达到整个钻井工程提速的目的。当前国内外常用的钻井提速技术主要有专门针对钻头的钻头优选技术,从钻井增加强度以期望达到提高钻井速率的欠平衡钻井技术(气体钻井、雾化钻井、泡沫钻井液钻井等),从钻井工艺该进方面采取的垂直钻井系统应对井斜问题,复合钻井提速的PDC钻头配合螺杆钻具复合钻进技术,优化井身结构、优选钻井液等辅助措施提高钻井效率的钻井提速技术。
三、川渝地区地质状况分析
就本论文研究的川渝地区而言,近些年已经勘探出来的油气埋藏均较深,其表层的碳酸盐层可钻性特别差,高陆地层直井井斜的问题又特别突出,整个钻井过程中因为钻头使用效果不佳而导致的井下复杂事故频发以及相关工程施工的管理效率低等问题,严重的制约着我国川渝地区钻井速率,整个钻井的投资不断增大。由于我国川渝地区的深井主要为气井,整个地层的压力高,部分气藏表现出超高压特性的难题。而当前的钻井技术对于底层气压压力的控制问题,仍然很难得到有效的解决。再者,我国川渝地区已探明油气田的含硫数量很多,目前我国川渝地区的油气田除个别的碎屑岩气田以外,各产气区的主力气田均是含硫量很高的气田。因此针对当前我国川渝地区气田深度大以及高含硫的严重制约其钻井效率的难题,通过研究形成一整套有效的专门针对我国川渝地区优快的钻井技术来替代机械钻速低的难题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对于我国川渝地区在缩短钻井周期、减少钻井成本,以及使整个钻井工程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提高川渝地区钻井技术的探讨
1.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
施工人员要认真做好钻井前期的工程论证工作,在整个钻井工程开工之前,钻井技术人员应该严格按照钻井设计方案来制定周全的作业计划以及具体落实物质器材的施工前期的工程准备工作。为了避免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停工待料、遇到突发地质问题而临时改变钻井方案的设计或是改变钻井作业计划的情况,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做到对全井的物资器材,尤其是那些关键的、大宗的、比较难以解决的施工材料和钻井机械的准备工作,都要在开钻以前全部得到落实。
2.施工过程中的应注意的问题
对于我国川渝地区普遍出现的高压含硫气井完井,工程技术人员要做好充分的试油基础理论以及工艺技术的研究,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加强完井和试油装备的改进工作,注意解决套管强度以及油气井气密封的同时,工程技术人员还要注意对所有工程中应用的油管的强度和油管密封的问题。在所有的超深超高压含硫气井中,必须使用高强度的经过特殊工艺处理过的防硫的油扣和油管,对于川渝地区高压防硫气井的井套管头和采气井口的工程施工要严格按照事先拟定的工程要求来施工,与整个含硫井相配套的完井封隔器,以及地面降压、分离装置和试井装备的使用安装要有严格的使用方法,做到在保证安全施工的基础上,提高整个油气井的钻井速率的目的。
3.施工技术研究分析
因地层出水、出油、垮塌等复杂情况而制约了气体钻井技术的应用,有的井因介质转换不及时还造成了卡钻甚至侧钻。为扩大气体钻井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气体钻井配套技术,应重点开展对气体钻井适应性(包括地应力、浅层油气水分布规律)研究、地层出水(油)风险识别及对策研究、气体钻井钻具组合及钻具受力分析、气体钻水平井技术研究,同时要不断完善泡沫钻井、雾化钻井工艺。
五、小结
继续发挥欠平衡钻井技术对提速的贡献,在那些含油气水甚至易坍塌层大胆开展欠平衡钻井探索,尽力提高钻井速度,减少井漏等复杂情况的发生。进一步完善欠平衡钻井工艺技术,配套试验多种欠平衡钻井介质,如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空心玻璃球等,以扩大欠平衡钻井技术的应用领域。进一步完善并大力推广优质钻井液技术,根据不同构造的地层特点,严格控制井下适应条件和体系转化时间,达到以快制胜。
参考文献:
[1]杨仲涵,何世明,周晓红,唐洪发,周怀光,章景城.国内外钻头优选方法述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4)
[2]马志亮,楼一珊,文忠选,王子强,刘宵,王广财.吐哈油田马朗凹陷火成岩地层钻头优选技术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11(03)
关键词:防砂; 高压充填; 砾石
Abstract: The technology is based on summed up in the fracturing sand,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sand control the merits,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for unconsolidated sandstone reservoir sand needs and, it is in the formation fracture filling quartz sand foundation, using the wire around the tube stop quartz sand, quartz sand blocked by sand barrier layer, large range silt, silty sand, on terms effect than other sand prevention measures. High pressure filling an extruded sand control technology on pipe string structure, tools are improved, the adjust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parameters, has a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low cost advantages.
Key words: sand; high pressure gravel filling;
中图分类号:TE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具及工艺原理
1、充填转换工具
充填转换工具是充填防砂的井下关键工具,是国内目前较为先进的充填防砂工具。当工具下至预定位置后,从井口向油管内技入直径32m钢球,延迟时间后向油管内打压至15MPa,稳压5min,再继续增压至压力突降为0。此时,充填工具的卡瓦牢固地锚定在套管壁上,胶筒密封油套环形空间,正循环充填孔被打开,即可进行挤压充填施工。充填施工结束后,上提油管至原负荷,倒扣即可实现丢手,充填通道关闭,充填砾石被可靠地封闭在由绕丝管、充填工具胶筒组成的油套环空内。充填工具外径分150m和115m两种,其技术参数分别为工具通径66mm或52mm,坐封压力15MPa,充填孔打开压力20MPa,密封压差25MPa。
2、工艺原理
一次挤压充填防砂将常规的地层填砂与井筒绕丝充填工艺有效地结合起来,并增加了前置液。施工中高压、大排量挤入的前置液对油层产生一定的压裂作用,增加油层裂缝,提高了油层渗透率;随后在高压大排量施工条件下,携砂液携带的大量砾石在井筒周围一定深度范围内形成高渗透性的人工砂体,在挤压充填后期,施工泵压与正常充填压力相比要提高一个明显的压力增量,维持在较高压力下完成,确保管外空洞填满挤实,形成第一道挡砂屏障;最后进行绕丝管外循环充填,形成高渗透的第二道挡砂屏障,从而避免了因单纯绕丝充填可能发生的绕丝堵塞现象。
二、工艺设计
1、砾石直径优选
通过研究绕丝管外所充填的不同直径的砾石对储层产能的影响情况,认为当砾石直径(D50)与地层砂直径(d50)比值为5~6时,地层砂在砾石层表面形成稳定的砂桥(图1),砾石层渗透率受损较小,但对地层产能有一定的影响;当比值为6~10时,形成砾石孔隙堵塞及浅层内部堵塞(图2),砾石层渗透率开始快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但对地层产能影响较小。
当地层砂分选较好时,选用砾砂直径比为6~8的砾石,既可以保证高产又能延长防砂有效期。但对于地层砂分选差的地层,就可能造成砾石层孔隙及浅层内部严重堵塞,严重影响产能。针对这种问题现场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采用砾砂直径比为5~6的砾石;另一种是在部分井施工中改变了采用单一粒径砾石充填的方法,先选用较小直径砾石(5〈D50/d50〈6〉进行地层充填,形成挡砂层,再选用较大直径砾石(6〈D50/d50〈8)进行井筒充填,形成排砂层,以提高充填层的渗透能力,达到防排结合的目的,有效解决了地层粉细砂堵塞充填层的状况。
2、管柱结构设计
一次挤压充填防砂管柱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丝堵、沉砂管、扶正器,生产绕丝管、扶正器、油管、循环绕丝管、油管、充填转换工具、油管(图3)。
3、施工技术参数
砾石用量:根据模拟软件计算,井筒周围形成1.0~1.5m人工挡砂屏障时,一般即可获得较好的防砂效果。以20%的地层孔隙度考虑,则砾石充填强度一般为1.0~1.5m3/h。
泵压:考虑绕丝管抗挤压强度,地层填砂时泵压控制在18~20MPa,填砂末期控制在25MPa以内。
排量:在地层填砂阶段,携砂液经过炮眼的流速必须大于砾石的沉降速度,防止砾石在环空中过早沉淀堵塞炮眼。根据理论计算及现场实践,在φ139.7套管中施工排量应大于800L/min,在φ177.8套管中施工排量应大于1000L/min。
携砂比:地层填砂阶段携砂比控制在15%~30%,环空充填阶段携砂比控制在8%~15%。
4、工艺流程
现场一般按以下工艺流程进行施工:
工具坐封正洗井正挤前置液地层挤压充填正挤顶替液井筒循环充填丢手反洗井下冲管探冲中心管反洗井。
三、工艺评价及适用条件
一次挤压充填防砂由于将地层高压填砂与绕丝充填工艺有效地结合起来,省去了原来地层防砂后需要进行的探砂面、钻塞、冲砂等工序,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降低了劳动强度,经济成本较低;同时由于简化了施工工序,也起到一定程度的油层保护作用;由于地层人工砂体是在高压下一次挤压充填形成,砂体连续、稳定,砂体半径大,因而防砂效果好,有效期长。
该工艺具有以下适用条件:
1、采用高压充填工具进行防砂的井适用于地面脱气油粘度在10000mPa.s(50℃)以下的油层,因为原油粘度较高的特、超稠油由于流动性差需注蒸汽热采,而充填工具自带的封隔器胶筒不耐蒸汽高温;特、超稠油防砂需采用能与铅封配合的充填转换工具。
2、防砂目的层上下距离水层较远。对目的层上下10m内有水层的,采用该工艺则应适当调整施工泵压、排量,采用较低泵压、较小排量以及小砂量施工,避免发生管外窜槽。
3、适用于地层亏空不大的油井,尤其是新井防砂。地层亏空严重的老井则需采取两步法充填防砂,以确保地层填饱填实。
相配套的工艺技术有:
1、大孔径、高孔密射孔
部分井采用114型防砂射孔器,孔密达40孔/m,孔径大于18mm,有效地降低了砾石充填和油气流入井筒的阻力。
2、柴油解堵保护油层
柴油能够有效的改善近井地带油层物性,抑制油层内粘土膨胀,降低稠油流动阻力。现场施工中一般在前置液之前挤入10m3柴油,达到解堵和油层保护的作用;水敏严重的地层则选用柴油做为携砂液。
3、防砂液配方优选
针对储层的岩心及稠油性质,有针对性地选用HL-A003、JN-A001等降粘剂以及DTE等防膨抑砂剂,提高防砂液的防膨、降粘、驱油性能。
4、选用合理的井筒举升工艺
根据原油性质,选用螺杆泵、抽稠泵等做为井筒举升动力,对原油粘度较高的井则配合使用电热杆或空心杆+高温热电缆辅助加热,提高开采效果。
四、结论
一次挤压充填防砂工艺具有防砂成功率高、防砂效果好、施工周期短、经济成本低等优点,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层砂分选性好的油层,宜选用砾砂直径比为6~8的砾石;分选性差的油层,宜选用砾砂直径比为5~6的砾石,或选用不同粒径的砾石进行组合充填,挡排结合。
地层挤压充填的关键在于采用合适的防砂液、控制合理的泵压、排量和携砂比,防止砾石在井筒提前沉降,确保地层人工砂体稳定、连续。
参考文献
[1]王显庄, 稠油油藏出砂机理实验分析[ C] . 见:谢文彦主编. 第二届全国特种油气藏技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C] . 沈阳: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740~744.
论文摘要: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普遍应用,伴随着商品混凝土的推广,建筑楼面出现裂缝的机率在增加,日益受到社会人士关注;专家认为控制裂缝是个系统工程。楼面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复杂,有材料、温度变化等原因,也有设计、施工、使用等方面问题,而楼面沿板内预埋管线出现的裂缝尚未引起工程人员足够重视,寻找其成因,利于有目的进行裂缝控制。
混凝土工程中材料的特性决定了结构较易产生裂缝,从实践中来看施工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概率也是很大的,相当一部分裂缝对建筑物的受力及正常使用无太大的危害,但裂缝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性、耐久性,会对钢筋产生腐蚀,是受力使用期应力集中的隐患,应当尽量在各方面给予重视,以避免裂缝的出现或把裂缝控制在许可的范围之内。
一、裂缝的成因分析
裂缝的形成有外荷载、结构计算模型差异、材料的收缩(主要为的混凝土收缩、温度变形)等原因造成。从技术角度来分析,有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问题,主要反映如下:
1、从设计方面看 ⑴楼板刚度不足:设计按多跨连续板进行配筋计算,侧重于满足结构安全,较少考虑混凝土收缩特性和温度变形等多种因素,楼板高跨比仅为L/33.6-L/35,其刚度较小对裂缝控制很不利。⑵楼板构造配筋设计不周:设计在支座处按常规配设负筋,在中部板面不配钢筋,当板面出现温度变形和混凝土收缩,因无构造钢筋约束,板面即出现裂缝。⑶楼板内布线欠合理:由于水电施工图由各专业设计,实际施工中出现水电管交叉叠放,或由于设计考虑管内容线面积,部分预埋管径≥D25;且设计管线位置在楼板跨中,即在单层双向配筋处,楼板有效截面受到很大程度(15%-40%)削弱,成为楼板最易开裂的部位;当楼板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极限抗拉强度时,即出现沿管线表面呈直线状的裂缝。⑷从房屋的空间结构来看,剪力墙刚度大,约束了剪力墙间梁板的水平向自由变形,而梁刚度又较板刚度大,因各类因素引起的水平向收缩变形均集中到剪力墙间刚度最小的板上,造成这块板开裂。⑸膨胀剂的选用与掺量:设计未明确混凝土的限制膨胀率,只提出膨胀剂的品种和掺量范围,施工时按设计提供掺量进行配比施工,使混凝土的实际限制膨胀率不能达到最佳限制膨胀率。
2、从施工方面看 ⑴水电预埋管施工时在板内位置欠合理:管位置过高或过低;位置过高时,极易在板面出现因混凝土硬化收缩产生的裂缝,也易在维修裂缝或室内装修时损坏管线;两根管线并行布置时,管线间距过小甚至并拢,更易因管线集中而产生裂缝。⑵空载养护期不足:从楼面混凝土浇完、收光至施工材料堆放,平均空载养护期仅为一天半,人为因素过早地震动、荷载造成楼板幼龄混凝土内部受损开裂。且施工中用塔吊吊运的钢管、钢筋等周转材料因受剪力墙钢筋影响多堆放在预埋管线部位。
3、从材料方面看 楼板商品混凝土强度为C40(8层以下)C35(8—18层)C30(18层以上),其收缩变形值为同标号普通混凝土的1.2--1.3倍,且商品混凝土单方用水量过大(200Kg),其中部分水在振捣时被游离出来,部分水与水泥结合成凝胶,相当大一部分为自由水仍留在混凝土孔隙中,成为混凝土干缩的隐患。楼板拆模后,板面和板底长期裸露在大气中,后期施工的细石混凝土面层养护期过后也长期处于干燥环境中。正是这种环境效应(受温度、湿度、风力影响使水泥石毛细孔、凝胶孔内的自由水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和尺寸效应(楼板裸露面积大,厚度薄)的共同影响,使楼板较其它构件更易出现干缩裂缝。
混凝土的干缩、温度收缩、收缩是要因,而由于施工管线预埋欠合理、楼板刚度不足、材料等多重原因综合,使本工程楼板沿预埋管线处出现大量裂缝。
二、裂缝的控制措施
(一)总体而言
1、设计措施 1)增配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3~0.5%之间。2)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加强措施。3)在易裂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4)在结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施工时的气候特征,合理设置后浇缝,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缝间距20~3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小于60天。如不能预测施工时的具体条件,也可临时根据具体情况作设计变更。
2、施工措施 1)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的的质量和技术标准,选用低水化热水泥,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应尽量减少(1~1.5%以下)。2)细致分析混凝土集料的配比,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混凝土的坍落度,合理掺加塑化剂和减少剂。3)浇筑时间尽量安排在夜间,最大限度降低混凝土的初凝温度。白天施工时要求在沙、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或用湿麻袋覆盖,必要时向骨料喷冷水。混凝土泵送时,在水平及垂直泵管上加盖草袋,并喷冷水。4)根据工程特点,可以利用混凝土后期强度,这样可以减少用水量,减少水化热和收缩。5)加强混凝土的浇灌振捣,提高密实度。6)混凝土尽可能晚拆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温度不应下降15℃以上,混凝土的现场试块强度不低于C5。7)采用两次振捣技术,改善混凝土强度,提高抗裂性。8)根据具体工程特点,采用UEA补偿收缩混凝土技术。9)对于高强混凝土,应尽量使用中热微膨胀水泥,掺超细矿粉和膨胀剂,使用高效减水剂。通过试验掺入粉煤灰,掺量15%~50%。
(二)具体措施
1、加强设计控制: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楼板应双层双向配筋,屋面、转换层楼面配筋宜加强;楼板内管线应避免出现交叉(将交叉部位设置在梁或墙上);控制管线直径,使其不超过板厚的20%且≤D25;重视房屋外围护构件(外墙、屋面、门窗等)的保温设计,若使房屋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不仅可大幅度降低房屋长期能耗,更是减少因温差变形而引起裂缝的有效手段。
2、加强施工控制:采取有效固定措施(经计算高度的钢筋撑脚,预埋管线时管扎在撑脚上或采用砂浆垫块固定)使预埋管布置在板中部;延长空载养护时间,减少早期荷载裂缝;并行走向管线间距应大于0.25m,在管线集中或交叉处设加强筋,并在上下部铺放钢丝网,宽度应大于管区100mm;控制施工期间及竣工后的门窗洞口风速,减少环境温差和风速对结构的影响。
3、通过商品混凝土生产级配中材料的替换和外加剂的合理使用,降低商品砼的水泥和水用量;配比中添加聚丙烯纤维,可有效减少早期收缩裂缝(本工程在14层、18层楼板及屋面使用,掺量为1.2Kg/m3);合理选用混凝土膨胀剂(宜选用一等品),其掺量应经试配确定,来满足设计的限制膨胀率;加强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也可在板面和板底拆模后涂刷养护剂,避免混凝土的早期干缩,确保膨胀剂产物的充分水化,使混凝土达到有效的补偿收缩作用。
4、在施工前与设计沟通,精心编制施工组织设计,通过材料调换,使楼面面层与楼板混凝土一起浇捣(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同时提升上层钢筋位置,这样在不增加荷载前提下增大了楼板的刚度,将有效减少裂缝的出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探究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建筑施工也进行的如火如荼,建筑业的繁荣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业的繁荣也是一把双刃剑,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与此同时,其引起的能耗问题也引起了相关专家学者的关注。据有关数据统计,在目前全球能源的消耗中,无论是发展中国家亦或是发达国家,建筑能耗都占据着整个国家能源消耗的25%到40%,因此,建筑节能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对于建筑节能而言,节能技术的选用是其中的核心,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建筑市场的繁荣,也可以节约建筑材料,避免出现材料浪费的情况。
2 建筑施工节能的相关措施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技术一般会应用在工程墙体、门窗安装、墙体保温、屋面保温和电气采暖节能的施工过程中,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墙体保温的施工
墙体保温施工作为建筑物节能的主要环节之一,在建筑物的空心砖墙体以及实心砖墙体中都必须要做好相应的保温措施,一般情况下,墙体保温层需要设置在墙体的外侧或者内侧,如果设置在内侧,那么技术会比较简单,但是保温效果相对较差,如果将墙体保温层设置在外侧,那么保温效果较为理想,也能够节约使用面积,但与设置在内侧相比而言,其粘结性能较差,且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如果技术未能达到标准规定,那么很容易出现渗水、开裂、脱落或者耐久性变差的问题,其造价也相对较高。外侧墙体保温一般会使用干挂、抹灰、复合或者粘贴的方式进行,对于外墙保温材料必须要严格的进行控制,所有的材料均需要检验报告单和出厂合格证,待材料检验无质量问题后,方可进入施工现场。使用的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需要使用I级材料,使用的胶粘剂以及膨胀聚苯乙烯板抹面胶浆必须要使用正规厂家的材料,也必须要有检验报告和合格证。使用的砂也必须要有相关的筛分检验报告。在施工的过程之中,外墙抹面胶浆和胶粘剂也必须要保证搅拌均匀,对于苯板的黏贴一般需要按照条粘法进行粘贴,并留出一定的空隙用于排气,对于中间部分要确保胶粘剂的数量必须足量,这样,如果墙体厚度不适,就可以及时的进行调整。对于保温板的粘贴需要使用自上而下的方向依次进行,在阴阳角处要保证两块板能够相互咬合,在粘贴时要用力的揉动,保证粘贴的均匀性,待完全固定后使用打磨机将其四周打磨平整,在遇到苯板空缺的情况下,施工人员要仔细的核对好尺寸,粘好网格布,按照要求钉入膨胀锚栓,并充分的压平,保证其能够夹在砂浆中。
2.2 门窗安装的施工要点
在建筑物节能中,门窗框以及玻璃扇的密闭性和传热系数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在现阶段下,门窗的材料主要以木质、塑料、铝制、钢制为主,其中木质和塑料门窗传热系数要比钢制和铝制的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门窗的传热系数也要比单层玻璃门窗的传热系数低40%左右。在门窗的安装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传热系数以及性价比,同时,也要考虑到门窗的空气渗透性、抗风压性和雨水渗漏性,尤其是对于热阻值较高的材料。对于洞口的水平中心线和洞口水平基准线,在安装时必须要考虑到安装的垂直度,在窗洞口要留好适宜的铁件,墙体和窗框之间的固定片应该使用镀锌钢板,钢板之间要留有一定的间距,且塑料板两端要与窗洞口固定牢固,防止松动情况的出现。墙体和窗框之间的缝隙要使用聚氨酯泡沫填充,在其表面要使用密封胶进行密封,保证其表面顺直、光滑、无裂纹,对于中空玻璃要使用双刀密封处理,为了防止潮湿情况的出现,也要做好中空玻璃的密封工作。
2.3 保温屋面施工要点
保温屋面的施工是建筑物节能施工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不仅与房屋的后续使用息息相关,也直接影响着建筑企业和业主之间的关系,如果未做好保温屋面的施工,必然会导致业主与建筑企业发生矛盾。在保温屋面的施工过程之中,必须要使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的表面基层要干燥、平整,同时要将其表面清理干净,铺设好聚苯板,以便保证保温的效果。聚苯板的施工必须要紧贴好基层,拼缝要严密。在屋面通风口位置以及尺寸必须要按照标准规范执行,通风口要确保干净完整无杂物,屋面保温层的厚度、铺设方式、缝隙填充质量以及保温的方法必须要按照验收规范执行。
2.4 电器采暖节能要点
建筑物中的采暖工作包括水暖和地暖两个内容,两者相比而言,地暖节能效果也更加的显著。此外,为了保证采暖的节能效果,还可以加装好热量控制开关、热量表等等,这可以保证温度的均衡,也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同时,考虑好建筑物中还会使用家用电气、通风电气、照明设备以及热水器等等,这些设备的能耗也较大,因此,为了保证节能效果,这些设备应该尽可能的使用节能产品。
3 新能源在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中的应用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将新能源应用在了建筑物的节能中,其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就是太阳能。就现阶段来看,在我国北方,太阳能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已经十分的广泛,很多地区已将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在楼房顶上,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将这些电能储存好,输送在楼中需要用电和照明的地方。太阳能节能技术安全性高,可以做到完全无污染,也不会浪费材料,安装以及维护的过程都十分的简单,保温性能十分的卓越。
4 节约固定能源以便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
在施工项目中,土地和水是最为重要的资源,在施工时在混凝土的搅拌以及养护工作中,也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为了节约水资源,在施工时要安排好临时用地,在施工前要合理利用工地中的临时工房,禁止随意扩大土地范围,以便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土地和水资源的节约。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筑物中推行节能技术不仅可以实现工程成本的节约,也能够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提供一种依托,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效果,各个部门应该积极的配合,全面的落实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的制度,不断完善节能技术的使用,将这些有限的资源转换成无限的资源,全面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水平。
参考文献:
[1]梁贵枝.浅谈建筑施工节能技术控制措施[期刊论文],城市建筑,2012,10(25)
[2]刘疆,唐丽华.兴未艾的美国“绿色建筑”[期刊论文]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12)
[3]田忠梅.浅谈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以滕州汇龙·河湾小区建筑节能施工为例[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201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