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的价值范文

生命的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的价值

第1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在人生的平衡上称量生命的分量,判分价目之不同,似是公正交易的办法,但可惜没有定准。沙丁鱼在清水里快活纵跃时是一种分量,抽刳肠肚,调以油盐,不但分量有异,而且还搀入或减去多少成分。在晴空云层里的银鸽,羽毛光泽,活泼泼地,与经过火烹油炸后,在菜盘里供主客脔割时,其生命的价值前后有多少差异。由时间、空间而来的变化已难说清,何况是价值与价格。

经济理论上争辩得颇热闹的是物之值。物(人也在内),就其本身论值,原有时间、空间――因地因时的不同,何况是驱迫携带到市场中去。供给、需要既有种种变动,清新、臭腐,又须认明本物(还是,人也在内)之质的良否。就“卑之无甚高论”来论生命的“价值”,已经使精于计算者有“望洋”之叹。没法,借正、反、合的试例,取重于生命的对面――死:由死证生命之价诚然直截了当,掺不得丝毫做作。

泰山鸿毛之喻当然是抬高一层,论及“价值”――生命必有待反证而定“价值”已觉可悲,但遮拨计执,这明是无可奈何的人间事,自不必泪眼低眉不敢正看平衡上的准星。

这里还引用一句老话“有所为与无所为”,便可转解“值得”或“不值得”。有所为不但是“有猷,有为,有守”;而且从究竟处说,便是不得不为不能不为更进一步解。作为之则生,不为则死,亦非过甚其辞。(当然,为毁人害己、为你死我活、为私欲野心的图谋,一切一切俱可完了,俱不计较。像这样不是此处所写的“有所为”的正解。)“无所为”呢?本无用为,无可为,如必鲁莽从事,一定力竭声嘶,毁灭了自己。不讲因果,但释情理,强“无所为”而“必为”,这便要用生命作赌本,鞭、笞、绳、索,还得加上念念有词的咒语,魔术、威逼、言诱,集合起肉体的生命群去碰碰市场上的“价格”,正如交易所中的风潮,本是空心喊价,色厉气促,拍价板几个起落之后,“价格”(能说得上是“价值”吗?)惨落,真变做生命的“空头”。血淋淋地驱出与血淋淋地抬进,即向高处说一句不过是“轻于鸿毛”。

同是有生命的人类,我们岂忍心下此批判!投机者的野心与操纵,把多少原有其自然“价值”的生命向市场上做廉价拍卖。在他们的一握中,到底曾觉得有几许重量?

“无所为”的生命“价格”(能说得上是“价值”吗?)的惨跌,即在不得不为不能不为的对手――他们有热情勇敢,甘心重造生命“价值”的纪录――目睹心伤,也为多少生命洒一掬同情的热泪!

第2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我不敢去诠释生命,我只想给大家说两个故事。

一个著名的舞蹈演员,事业非常成功,正准备去参加一个国际的比赛。可就在前几天,她被确诊为骨癌。她面临着两条路:要么截肢,要么死亡。身为一名舞蹈演员,失去了双腿就像失去了生命。她进退两难。她不愿,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最终,她选择了辉煌,选择了那一瞬间的美丽。当她站在舞台上时,她步伐轻盈,丝毫看不出她是个有重病在身的人。当她走下舞台时,她再也没有起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生的努力,化身为舞台上的一次演出。

她,用舞台上短短的十几分钟,将生命的价值定义为灿烂、辉煌。

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蝴蝶吧,当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时,你可曾想到,蝴蝶的生命来之不易。上天是公平的,他给了蝴蝶翅膀,让它们能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可上天又是残酷的,他让蝴蝶在拥有翅膀的同时,也让它们历尽了磨难。蝴蝶是由蛹化来的,当它们在蛹中挣扎时,它们把血液挤进翅膀。谁都帮不了它,只有它自己努力。不经过挣扎的蝴蝶是飞不起来的。蝴蝶的美是一种悲壮的美。

它们,用一季的飞翔,将生命的价值解释成奋斗、精彩。

第3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斯塔尔迪——一个对算数一窍不通、作文净是语法错误、连自己的父亲都说笨的孩子,却在期末取得了全班第二的好成绩。这其中的努力、艰难恐怕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他不论白天黑夜,也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甚至在往返学校的路上他都抓紧时间拼命用功,以顽强的毅力,让所有看不起他的人都刮目相看。

人们往往在一帆风顺的时候越干越有劲,而一遇到困难、挫折,就沮丧、悲观,丧失前进的勇气。但是斯塔尔迪不管困难重重,也要挺身而出,这需要怎样始终不渝的意志啊!这使我想到了我国的一名弱智指挥——舟舟,他虽然是一名弱智儿童,但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弱智而向命运低头。靠着对音乐的感觉,靠着老师的教导和自己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成为了残疾人艺术团一名著名的指挥家。

回过头来,再看看我们自己,我们有些同学在学习这条崎岖的小路上一碰到绊脚石,往往就没有勇气踢开,而且时常会一筹莫展。我有时也会陷入这种境地,觉得束手无策。

记得一次数学测试,我只得了八十几分,没有考出水平。看到别的同学因考得好而兴高采烈的样子,我背地里为自己叹息,甚至偷偷地流泪伤心,失去了前进的信心。想想斯塔尔迪,再对照自己,我真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啊!

第4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人的生命就像一只飞蛾,

只要挣扎就有生的希望。

人的生命就像一粒瓜苗,

不管在什么地方,

只要想求生就一定能成长。

人的生命还像一部小说,

不在于它的长短,

而在于它的精彩。

人的生命就像一本书,

只要能带给人们知识,

它就是有意义的。

人的生命还像一条河,

不在于它的长短,

而在于它的清澈。

人的生命一条人行道,

走过去,

就没有回头的机会。

第5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生命的价值在于人们对生命的品味,对生命的追求。即使我们追求到的生命

如山葡萄样的酸,但我们能从它晶莹剔透中体味它的甜;即使我们不愿生命如草

药一样辛苦,但良药苦口中只要忍受暂时的苦楚,必定换来恶疾的愈合;即使我

们追寻的生活如青椒般的毒辣,但那浓烈的味道正是热情洋溢红红火火的象征;

即使我们渴望生命如蜜甜,但那甜蜜也足以让人发腻。总之,生命中凝聚了酸甜

苦辣的味道,只要认真品味,必能寻出生命的意义。

"鱼生于水,死于水;草生于土,死于土;人生于道,死于道。"这是对生与

死最好的诠释。

"了解生命而热爱生命的人是幸福的。"这是懂得生命真谛的肺腑之言。

"不要以感伤的眼光去看过去,因为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最聪明的办法,

就是好好对付你的现在--现在正握在你的手里,你要以堂堂正正的大丈夫气概去

迎接如梦如幻的未来。"这是朗费罗的睿语。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这是惜时者的谆谆告戒。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

,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

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我只有一次生命,而且它又相当短,我为什么不也自己对自己说一句'我们已

经作了我能作的事'呢?"

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是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我们一步一步走下去

踏踏实实地去走,永不抗拒生命交给我们的重负,才是一个勇者。到了蓦然回首

第6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那是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在嫩叶的陪衬下,茉莉展现了她婀娜多姿的舞步,,开始了她一生的旅程。

夏天,她已开出了洁白无瑕的花朵,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但她每天总是闷闷不乐,好像心事重重。来到人间的天神看了茉莉,摇要头叹息:“只见生长在大城市的花这样,想不到在如此美景中的骄花也这样。”天神起了好奇心,便问她如何这般愁眉苦脸。茉莉苦声叫骂:“天神,你为何这般偏心,你把我的姐妹都移到大城市去享受美好生活,只剩我在这里受苦,太不公平了!,我不想在这了,我要去城市……!”述评着便痛哭起来。天神语重心长地说:“傻孩子,你到底知道什么啊,城市的花儿还不如你呢。”“我不信,”茉莉反驳,“我不管那里的花怎么样,我只求你把我送去大城市。我愿意付出一切代价……!”“那好把,既然你那么想去,我就送你去。不过有一条件。”“什么条件。”茉莉一脸疑惑。“当你到城市后,寿命将减少到只剩2个月,你愿意吗?”“愿意!”茉莉脱口而出。“就算只剩一天我也愿意。”说这句话时,她的声音很小,很小。

来到大城市的茉莉心里自然规律特别欢喜,但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寿命已经逐渐衰弱。此时,茉莉已经呼吸困难了。过了不久,一只蜜蜂非过来对茉莉说:“听说上游那里刚建成了一所大工厂,气势磅礴……”茉莉一听,心里不由自主打起了主意。她找了天神,向天神恳求,希望能帮她移居工厂。然而天神再一次提出以生命为代价的条件。当茉莉移到工厂时,她见到了那里的一切…但因工厂的废气污染太重,子时,她死了。天神看了,摇头叹息地说:“孩子,你本来是在大城市,但为什么一定要向往城市呢?”

秋天到了,秋风把茉莉吹回了山沟里,吹回了大地的怀抱,吹回了大自然的怀抱…

第7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摘要 从1923年起海亚姆和他的《鲁拜集》就在中国大陆掀起了一阵研究热潮。本文借助《鲁拜集》的诗篇,从诗歌与花和酒的关系探讨和追寻了海亚姆的精神世界,在醉生梦死的世界中来透视海亚姆的死亡观、人生观及宗教观。

关键词:海亚姆 鲁拜集 诗歌 酒 花

中图分类号:I106.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中国诗歌发展史,中国的文学是酒与花的文学,中国的诗是酒与花的诗。1923年,中国文人从西方文化中发现了东方的海亚姆,发现了他的“柔巴依”,波斯热在中国大陆掀起一阵旋风。从郭沫若以来,就有数十位文化名人翻译、研究《鲁拜集》。这种现象引起我的两个思考。一是东方人,尤其是大多数的中国人的认知来自哪里。在当前的文化氛围之中,中国对世界的认知,甚至是对自我文化的认知,都是在追寻西方人的足迹,这是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二是无数的个人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各民族文学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相容的,但他们交融的立足点是什么。在这里,以上的两个问题都不是我这篇文章所要阐释的要点。而是我在这次文化交流之中,被动的我对海亚姆及其《鲁拜集》的认知。在公元11世纪的古代波斯,海亚姆用酒与花构筑了一个关于人生真谛的抒情诗集《鲁拜集》。从这部诗集的101首诗中,在酒与花的醉生梦死的世界中,我们依稀可以看见诗人海亚姆的死亡观、人生观及宗教观。张德明老师在《人类学诗学》一书中认为,诗与宗教、巫术、神学同源共生。人追求自我的终极价值,最先借助的手段是宗教,可是海亚姆发现宗教并不能阻止死亡的来临,而他只有依赖于现世的生活。然而现世生活的欢愉却是短暂的,就像那瞬间灿烂的花朵,有时痛苦甚至大于欢乐,而在死亡的面前,世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虚无、短暂,所谓的永恒,只能存在于无情的时间当中。酒能使人逃避痛苦、诗人便把它作为自己最亲密的朋友。海亚姆与庄子是多么的相像,他们都把宇宙化作自己,我即是地狱和天堂。在他们的心中,一切奥秘的终结点都在他们自身。及时行乐就是他生命的主题。而我更认为海亚姆的精神世界是一个矛盾的世界。在花的现实世界与酒的梦幻世界之中,他虽然发现了及时行乐来逃避死亡,但这不是他思考的终点,他还没有追寻到他所思考的意义,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

一 花自飘零水自流――残酷的现实世界

在爱德华・菲茨杰拉德的英译本《鲁拜集》里,共有101首四行短诗,海亚姆在他的作品中多次运用“rose”这个意象,郭沫若先生将它解释为“蔷薇”。这种花拥有高度的生命力,它们的绽放与凋零,具有和人类的生存与死亡一样的价值。花的世界如同人的世界,人生存的参照物就是花的存在。诗人正是在对花的反复吟咏之中,遇见了死亡的必然性、人生的短暂性。选取以下若干首来赏析:

Iram indeed is gone with all his Rose,

And Jamshyd’s sev’n-ring’d cup where no one knows;

But still a ruby kindles in the vine,

And many a garden by the water blows. (第5首)

春天已经悄然远逝,遗留下的片片落英铺满花圃,随着花开花谢,Iram 的花园的欣欣向荣与萧瑟凋敝交替更迭,犹如命运之轮,永无停息。预知来世今生,这是何人的希冀?可惜啊,蔷薇消亡,Jamshyd的七环杯也不知去向,人们也就无法知道自己的去今来三生的命运了。这,是喜或是悲,全看你的感悟了。不要失望、不要沮丧,你没有看见玛瑙殷红仍然从葡萄破绽而出吗?你没有看到水畔的花圃铺上落英织成的艳丽的毛毯吗?请珍惜眼前的一切吧!

Look to the blowing rose about us―"lo,

"laughing,"she says ,"into the world I blow,

At once the silken tassel of my purse"

"tear,and its treasure on the garden throw." (第14首)

请你看周遭的烂漫的蔷薇,她似乎在说,我笑着在世间绽放,待到我的锦囊破裂时,我将把我囊中的钱财散满园地。

这是作者的心声吗?我带着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微笑,来到世界,当我离开,化入尘土时,我将自己在世上所积累的一切财富留给世上那些活着的人。花都不留恋世间所谓的金银财,人为何要苦苦搜寻呢?当我们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不过像花一样,不带走一点金钱与权利吗?拥有的总是梦幻、空虚的!

I sometimes think that blows so red

The rose as where some buried casar bled;

That every hyacinth the garden wears

Dropt in her lap from some once lovely head. (第19首)

那些盛开在曾经沾染过帝王鲜血的地方的蔷薇花,颜色是那么的殷红,比过任何其它的鲜花;花园中的玉簪恐怕是根植在美女尸中间的吧。这是一幅多么凄美的画面,美女的尸体、一只玉簪、还有那鲜艳的蔷薇花,这就是人走后所留下的东西,不禁发问,这是美好的吗?

海亚姆花的世界是残酷的现实世界。现实世界的短暂、虚无无不体现在花自飘零的凄凉景象之中。人的短暂与虚无来自哪里呢?诗人为什么会感受到,孤零零漂浮于世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感觉?在第24首诗中,诗人说死亡就是丧失一切的美好,没有动人的歌声,没有鲜甜的美酒,只能永远躺卧在泥土之中,直至化成尘土。在死亡面前,我们只能看到无情的岁月亘古长存,而世间万物都不过是昙花一现。死亡的主题也是历代文人墨客苦苦追寻的主题。死亡是什么,它蕴含怎样的意义。但只要你活着,你就永远无法明白,死亡的真谛。只有你死了,可是形灭后的我已经不能告诉活着的人,死亡究竟为何物了。伟人、智者都无法逃避这个残酷的现实。海亚姆是真切地明白的。现实的前端就是死亡,海亚姆感受到了自己的无助与恐惧。

二 举杯销愁愁更愁――虚无的梦幻世界

诗人无酒不欢,酒是欢声,酒是悲歌,有人用酒自我救赎,有人用酒自我放逐。生是酒,死是酒,这是酒的人生。人既然无法逃离死神的魔掌,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生活的一切原来就是空虚,活就是虚无的等价物。诗人肯定来到人间的惊奇与欣喜,但生存的最终带来的另一种惊奇――死亡,这是多么的残酷。死亡吞噬了宇宙的一切,时间、空间,人短暂的一生,在死亡面前是可笑的一场滑稽剧,这是痛苦的挣扎。你所能做的就只是,在生命的花蕾凋谢后,留下囊中的财物,对你无意义,对那些曾经得到的人而言,最终还是会失去,命运之轮就是这样运转不息的。

Whether at naishapur or Babylon,

Whether the cup with sweet or bitter run,

The wine of life keeps oozing droop by drop,

The leaves of life falling one by one. (第8首)

不要问是在naishapur还是在Babylon,不要问杯中的是苦汁或是芳醇,生命的酒浆滴滴浸漏,永不停止,生命的绿叶叶叶坠地,永无止息。

生命的血液是酒,这无需怀疑。

A book of verses underneath the bough,

A jug of wine ,a loaf of bread-and thou

Beside me singing in the wilderness-

Oh, wilderness were paradise enow! (第12首)

躺在树阴下,手上捧着一卷诗章,旁边放着葡萄美酒,一点干粮,有你在这荒原陪我欢歌,那么,荒原呀,便是我的天堂。

诗人的世界是多么的简单,一点足以让我维持生命的干粮,一卷供自己精神流光四溢的诗章,再加上物质与精神桥梁――一瓶美酒,这样的人生,即使是生活在渺无人迹的荒原,而我也是快乐如同生活在天堂。这是智者的生活,这是理想的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又有几人能够做到这样的境界呢?逍遥的庄子不得已而出世,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身不由己,他真正豁达了吗?

Ah,my beloved,fill the cup that clears

To-day of past regrets and future fears:

To-morrow!-why,to-morrow I may be

Myself with yesterday"s sev"n thousands years. (第21首)

我亲爱的爱人,请让我们举起酒杯,畅饮一番,让我们在酒中解除昨日的后悔,明日的忧愁。明天的我啊,或许同七千岁以前一样。

阿尔凯奥斯就曾高呼“我们不要让心灵屈服于灾祸,因为哀伤一无所获,酒是医治忧愁的灵丹妙药,让我们喝个一醉方休。”酒只能是逃避的一种手段,除此之外,它什么也不是。

Ah,make the most of what we yet may spend,

Before we too into the dust descend;

Dust into dust,and under dust to lie,

Sans wine,sans song,sans singer,and-sans end! (第24首)

啊,在我们没有化成尘土的时候,让我们散尽千金尽情地享受吧,尽情地沉湎在愉悦的心情;尘土归尘土,尘土下的我们躺着未来的我们。动人的歌声与醉人的美酒在九泉之下是不可能拥有的。所以,及时行乐吧!

Then to the lip of this poor earthen urn

I lean"d,the secret of my life to learn:

And lip to lip it murmur"d-"while you live,

"drink !-for,once dead,you never shall return."(第35首)

我俯就到土瓶的唇边,想要探寻我生命的奥秘:瓶唇对着我的双唇默默地告诉我“生时饮罢!――一去不可复还。”人生的价值就在这畅饮之中吗?这显然是诗人的托词,是一种逃避。及时行乐的主题只是一种逃避。

面对死亡无法战胜的挫折,诗人将眼光转移到现世的生活。及时行乐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花开花谢,生命循环,只有抓住短暂的人生,去尽情地享受生活中所能享受。于是,诗人转向了他伟大的救世主――酒。海亚姆表达的深度人生观、宇宙观都是基于花与酒的世界。他将人置身于宏大的宇宙背景之下进行对比关照,并在诗歌创作当中直白地表达出来。海亚姆在极力地追寻生命的意义、生命的制高点,但是,即使是他所信奉的上帝也不能帮助他领悟生活,他消极,他无奈,最后只能寄托在转瞬的欢愉,而这仅有的快乐是酒的所创造的,这是他构建的理想世界,这是天堂,这是梦幻的世界,终究会烟消云散的世界。

醉生梦死的牢笼。

在死亡面前,存在即意义。对死亡的困惑与无奈,对上帝的怀疑,使他的信仰有着异端的色彩。诗人对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不确定的,甚至是生命的意义。但是,诗人并没有摒弃宗教。第66首诗写到:

I sent my soul through the invisible,

Some letter of that after-life to spell:

And by and by my soul return"d to me,

And answer"d "I myself am heave"n and hell:"

诗人派遣他的灵魂去查看来世,灵魂返回后的回答却是石破天惊:“我即是天堂与地狱!”我自己就能创造天堂与地狱,要上天堂还是地狱皆在于我。在这里,诗人不是虔诚的谦卑的形象。诗人对自己的信心竟然大于他对神的信赖。

海亚姆在花的世界与酒的世界孤独地徘徊,探索,但他仍然是那么悠然自得。花的世界是残酷的,他是现实世界的代表,是死亡的对立面。花是美好的,而在凋零的现实的面前,花的美、花的艳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这不是消极的思想,这是死亡面前的事实。花花世界本质上是残酷而又无奈的现实。这位智者意识到了,所以,他只想生活在酒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有酒、有诗、有点干粮,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这是沉浸在酒的世界的梦幻的时间里。诗人呼朋引伴,借酒消愁,可是他还是那么的清醒。酒的世界是虚构的,它终究会消失无影。留下来的只是空白。诗人是一位智者,他清醒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在醉生梦死的世界里,我想他是孤独而又痛苦的,酒毕竟是辣的、甚至是苦涩的。

在海亚姆的世界里,一切悲剧的根源在于世间万物的不可知,一切的悲观与虚无亦源于此。知与不知、生与死、有限与无限等一切终极的思考构建了海亚姆的精神世界。这个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面对花开花落的循环往复,他无法直面残酷的人生,那是怎样的血淋淋的短暂与虚无,因而他转向酒――这个暂时的精神寄托品,就像那些醉酒狂歌的不得志的名人达士。可是,他还是不满足酒中的梦幻世界,这是一个醉生梦死的牢笼,紧紧抓住诗人的困惑。他转向宗教,寻求答案,获得仅仅是“我即是天堂与地狱”。听起来,这是豪言壮语,这是对人生拷问的终极答案。可是,我体验到的仍然是深深的无奈与悲哀。因为这只是逃避,这个伟大的思考者永远无法追寻到的东西。人类存在的价值就在于他探求未知世界的过程,就像希腊神话中那个不断推石头的神。这是一切进步的动力吧。海亚姆是一个圣者,因为他不仅善于思考、善于探索,更善于回归,回归自我,回归现实。他的出发点与终极点组成一个圆圈的矛盾的怪圈。可是这位智者在这个圈圈里活得潇洒、活得舒坦。他不仅是诗人,还是一位数学家、天文学家,这些身份的象征让我对他的精神世界有了更好的认识与补充。生活就是一个矛盾,意识到了并回归到了一切的本源,让所有的一切回复到那种蒙昧的生活状态,没有了文明、没有了思考,人生也就完美了。这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诗人意识到了,所以他回归到现实,尘归尘、土归土,他还是在文学的想象之外,仍然致力于真理的追求。海亚姆,他矛盾,他疑惑,同样阅读他作品的我也囿于这种怪圈。

参考文献:

[1] 张德明:《人类学诗学》,浙江文艺出版社,1998年。

第8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人固有一死,或轻与泰山,或重于鸿毛。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活了多久,而在于你做了什么。太史公司马迁是一位智慧的长者更是一位懂得生命价值的人。当他因为“李陵之祸”遭受屈辱和不幸的时候,他选择了活下来。在那个名声高于一切的封建年代,司马迁的选择是如此的艰难。生,无颜面对世人;死,愧对逝去的祖先。司马迁从孔子、吕不韦身上看到生命的价值,他活了下来。用他的一生写成了一部《史记》,一部成一家之言的巨着。司马迁的一生是光辉的,有价值的。不在于他活了多久,而是他给世界留下了他的智慧。

丛飞让整个中国感动。他只活了30多年但他做出的贡献却是无限的。作为一名歌手,歌唱是他的事业但是让所有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读书更是他一生的追求。他到处义演先后为孩子们捐款300多万元。自己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在他病危的时候,他也毅然把社会各界拿给他治病的几万块拿给了山区的孩子。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自己的角膜捐给了需要光明的人。丛飞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给我们留下的回忆却是永恒的。在他捐助的孩子心中,丛飞爸爸是他们永远的亲人,在我们心中丛飞是永远的亲人。他生命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生死的界限。

马加爵本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大学生,可是他却做出了让全社会痛心的事情。他为了报复,一时的,成了世人所唾弃的人。他的生命是没有价值的,他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生命对于他来说只是活在这个世界上。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给世界留下丑恶,这样的生还有意义吗?

第9篇:生命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台风》 约瑟夫·康拉德 自我 超我 生命的价值

一、引言

约瑟夫·康拉德(1875—1924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出生于俄国的一个波兰籍家庭,自幼喜欢冒险的海上生活。17岁时,前往马赛学习航海。后来在一个英国船队先后担任水手与船长的职务,一生中在海上生活的时间达20年之久。20岁时才开始学习英语,近40岁时因为健康原因,结束海上生活,定居伦敦并且成为专业作家。他的作品有很多是描写海上生活的。“《台风》可以算是康拉德海洋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标志着康拉德的写作艺术已达到成熟的程度。故事描写了两个方面的矛盾:一个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另一个是人与人之间的冲突。”[1]人与自然之间的斗争便是马克惠船长及船员们与台风的斗争,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则更多地体现在

随着故事的进展,在外有台风袭击内有中舱骚乱的双重危机中,马克惠船长显示出勇敢沉着、刚毅坚定的精神。他对风暴的态度不是退让躲避,而是“直穿过去”;他对中舱里

马克惠直面台风的大无畏精神表现在:

船长重新说道:“一艘开足马力的轮船只好迎面承当。这样恶劣的天气变化到处都是,合适的办法就是直穿过去,用不着美力达号老船长所说的‘应付暴风雨的战略’。不久前有一天,我在岸上听见他当着许多船主高谈阔论,那些船主都走进来坐在我旁边一张桌子面前。我觉得那简直就是胡说乱道。他对他们说他怎样克服了(我想他大概是这么说的)一个极端可怕的暴风,因此他没有让那暴风走近五十英里以内。他说这全是随机应变。他怎么知道五十英里以外有暴风,叫我简直莫名其妙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