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公共管理创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管理创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管理创新

第1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近年来,人们对于政府的行政效率关注度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包括政府在内的相关各方积极的探究提升行政效率的可行方式。然而,政府的行政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再逐步改进的过程中不能寄希望于一蹴而就。进而,形成了现阶段政府行政管理效率提高与问题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基本态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以公共管理创新为基本依托,探究现阶段政府公共管理行政效率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可行的解决策略,旨在为后续的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能,切实落实深化行政改革的战略布局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

行政效率;全面改革;公共管理创新;优化策略

一、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政府行政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党的十也指出:“要坚持四个全面,深化行政改革,以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基本契机,切实做好提升行政效率的相关工作,为政府行政改革、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以及行政效率相关单位通过充分的调研,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提出来一揽子解决方案,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面:第一,针对现阶段政府行政效率极其相关原因的研究。在此部分研究过程中,系统地总结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效率的基本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相关战略计划出台以及可行方案落实提供必要指导;第二,对优化行政效率过程中的政府作用进行探究,分析行政效率提升对各方带来的优势以及作用,进而提出其建设的必要性与优化的紧迫性,为切实落实行政效率改革提供重要基础;第三,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导向思维作为核心指引,切实对政府的行政效率提升进行优化布局,并构建相关的评价体系,确保其执行的有效性。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可行对策依旧是现阶段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研究热点。为此,我们通过对政府行政效能的分析,探究现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行政效率提升的角度下提出公共管理创新优化的可行对策,为后续的优化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二、政府行政效率现状及其存在的可能问题

就现阶段的行政管理现状来看,其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公共行政机构比较繁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机关已经经过四次改革,但还是未能完全到位,机构行政职能交叉、重叠。第二,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不够。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各自分工不同,有时候一些事情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共同管理的。但我国目前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是不会主动配合,相互之间的协同性不够,导致一些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很难处理。第三,审批程序复杂。效率的提升与简化审批程序息息相关,也是行政管理效率低的关键所在,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依旧有个别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办事不力。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多第四,具体行政工作人员的能力及其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复杂的公共管理体系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有较高的个人能力。同时,现阶段的公共管理经常出现业务交叉、多元化咨询、首访负责等相关事务,这些事务的出现不仅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本领域的业务知识能够熟悉掌握,还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对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整体效应与一站式体验。然而,现阶段的培训体系还主要是在系统内部开展,对于联合业务以及其他范围外的业务知识涉猎不足,也缺乏必要的体系建设,进而无法从个人能力与业务水平上有所突破。

三、提升效率视角下的公共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对政府工作效率现状以及存在的可能问题与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我们需要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对具体的行政行为进行创新,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

以十要求的深化改革为基础,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通过机构职能下放,形成上下一体的行政关系;通过机构职能重合部分的分离与规划,理清机构职责之间的责任边界,做到“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进而形成更高的效能,为后续的行政效率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3.2建立联合行政平台。

行证效能来源于广泛地部门联合,执法需要联动、行政审批需要联动、政策制定与执行更需要联动。为此,部门间的联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在后续的行政管理创新过程中,“政府搭架,部门唱戏”要成为一种常态,进而构建更高平台,更多部门,更畅通道的多维联合行政体系,切实形成行政行为一体化与一站式模式。

3.3审批权力下放基层。

机构整合要与权力下放相结合,以县(区)级政府为平台的行政机构是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同时也是行政效率最需要提升的。为此,在具体的行政效率提高构建过程中,将权利进行下放是一种有效模式。此外,我们应该注意权利与能力建设、人员编制等倾斜的一体性,避免只给任务,不给权利的畸形情况产生。

3.4增加基层职员培训强度。

除了上文讨论的一系列内容之外,我们还应该针对基层员工的基础行政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体系构建。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基本原则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尤其是在连续行政、行政管理上下游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重点施为,切实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与办事效率。

四、总结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现代行政效率的要求有所提升,在较高的要求下,现阶段的公共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急需在公共管理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为此,本文以提升行政效率为核心目的,以公共管理创新为基本方法,对具体行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给出创新策略与具体的优化方案。

作者:贾鹏 单位: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MPA秋季班

参考文献

第2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传统的金字塔式社会结构逐渐消失,位于顶端的社会的管理者失去信息资源垄断优势,为大众提供表达观点的平台。互联网使用者在实际交流互动中,能够为政府部门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并且在社会公共管理中形成一定的舆论攻势。由此可见,对于网络问政这一公共管理的创新形势进行研究,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

二、网络问政的内涵与特征

第一,网络问政内涵。从三个方面理解网络问政,第一,从政府角度分析,认为网络问政实际上是党委政府部门,借助网络的互动性、开放性,就当前经济社会中政治问题,向民众咨询;第二,从公众角度分析。公众能够通过网络渠道,向政府部门提供意见反馈,表达个人诉求;第三,从政府与公民互动的角度分析,网络问政打破了传统的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阻碍,实现了二者之间的平等化对话。网络问政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交流学习过程,政府部门以真诚的态度去“问”群众,而群众能够对问题有效的回答。[1]第二,网络问政的特征。网络问政是在互联网开放性、透明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共管理,其具双向性、平等性、隐蔽性、互动性等特点。其中双向性是指,政府部门向下有了衔接的对象,能够直接了解民意,而群众向上能够直接提供与社会公共管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打通了政府与民众沟通之间屏障。因此说网络问政具有一定的双向性;平等性,在政府部门与民众进行沟通环节中,不存在着阶级性与等级性,问题的提出充分的尊重民众,一视同仁;隐蔽性,网络问政的隐蔽性主要是对民众的权益保护,例如,在进行腐败行为举报中,民众可以以匿名信的方式向政府部门提交相关的资料,对民众的个人信息进行充分的保护;互动性,网络问政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问卷回答中民众可以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线上的互动,因此说网络问政具有一定的互动性。[2]

三、以网络问政创新公共管理的对策

第一,网络舆论引导。网络问政如何创新,促进社会公共管理是本文中研究的重点。网络问政最大的优势就深入民心,通过了解民意,为民众办实事,推动社会进步。因此,在网络问政活动开展中,需要发挥出社会民众的社会舆论引导力量,以科技渠道为民众发声。随着科技信息技术逐渐发展,新媒体传播形式被研发,在网络问政活动中开展中,借助新媒体网络传播效率进行网络舆论引导。其一,创新网络新闻媒体,对新闻媒体人事制度以及资金投入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建设新闻媒体与社会公众之间的沟通反馈平台,让每一个新闻媒体单位都成为社会公众发言人。新闻媒体将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民意结合在一起,壮大网络民众舆论;其二,在网络民意处理上,需要新闻媒体秉持着高度负责任的态度,采取主动、积极、快速的工作方式,处理好网民的意见与建议,将网络上的工作做到实处。当网民看到个人的意见与建议得到肯定以及实施时,将会备受鼓舞,扩大网络问政反馈率。[3]其三,在网络中建立突发事件网络机制,以舆论为核心,最关键是将社会公共管理信息公布出来,避免虚假信息的出现;其四,建立网络问政互动机制,该机制与网络电台结结合。这样的形式能够扩大网络问政的宣传力,由于网络电台的传播形式比较受欢迎,社会各界的人都能够收听到网络电台信息,在网络电台中加入网络问政,能够实现采访、问题解决统一化。第二,民意信息的筛选。提升社会公共管理水平,开展网络问政,需要注意很多问题,由于网络问政与传统的社会问政之间存在着介质的差异性。也就是说网络问政虽然社会舆论比较强,但是其本质会受到互联网络的影响,在过于开放的环境中,人们的舆论倾向、反馈内容的真实性有待于考察。在网络问政中,并不是所有的民意信息都是真实的,并且并不是所有的民意信息都能够被实现。政府部门借助网络问政,对民众所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找到所反馈的信息的共同点,进行政策的实施。由于网络问政中所得到的信息比较多,需要借助网络技术的先进性进行民意信息的科学筛选。首先,排除虚假信息。其次,将民意信息进行分类汇总,以事件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在民意信息筛选环节中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对信息量、信息来源、信息内容、信息重要程度上进行分析,使得后续的意见反馈工作顺利开展。第三,优化网络问政互动渠道。目前,网络问政虽然能够实现民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但是问政互动环节中具体过程中,二者之间的互动性缺乏一定的实时性,因此,当今的网络问政需要优化其问政互动渠道,从而使得社会民众的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得以解决。此外,畅通的问政渠道能够使得政府部门能够迅速地接受到社会民众对于事件的意见反馈,在政府部门进行决策制定过程中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对网络问政的内涵与特点进行介绍,分析网络问政创新形势,以促进公共管理发展。网络问政是在互联网开放性、透明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共管理,其具双向性、平等性、隐蔽性、互动性等特点。以网络问政创新公共管理的对策有:借助新媒体网络传播效率进行网络舆论引导、进行民意信息的筛选、优化网络问政互动渠道。

作者:杨慧琴 单位: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国红.网络问政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研究[D].云南大学,2013.

第3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一、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政府行政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党的十也指出:“要坚持四个全面,深化行政改革,以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为基本契机,切实做好提升行政效率的相关工作,为政府行政改革、职能转变、结构调整奠定坚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以及行政效率相关单位通过充分的调研,在理论与实践层面提出来一揽子解决方案,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层面:第一,针对现阶段政府行政效率极其相关原因的研究。在此部分研究过程中,系统地总结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效率的基本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相关战略计划出台以及可行方案落实提供必要指导;第二,对优化行政效率过程中的政府作用进行探究,分析行政效率提升对各方带来的优势以及作用,进而提出其建设的必要性与优化的紧迫性,为切实落实行政效率改革提供重要基础;第三,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以问题导向思维作为核心指引,切实对政府的行政效率提升进行优化布局,并构建相关的评价体系,确保其执行的有效性。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不难看出,结合实际情况给出可行对策依旧是现阶段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的研究热点。为此,我们通过对政府行政效能的分析,探究现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从行政效率提升的角度下提出公共管理创新优化的可行对策,为后续的优化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二、政府行政效率现状及其存在的可能问题

 

就现阶段的行政管理现状来看,其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存在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共行政机构比较繁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机关已经经过四次改革,但还是未能完全到位,机构行政职能交叉、重叠。

 

第二,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不够。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各自分工不同,有时候一些事情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部门共同管理的。但我国目前公共行政管理部门基本上是不会主动配合,相互之间的协同性不够,导致一些综合性的社会现象很难处理。

 

第三,审批程序复杂。效率的提升与简化审批程序息息相关,也是行政管理效率低的关键所在,而且这个问题已经提出多年,但依旧有个别部门在职权范围内办事不力。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多

 

第四,具体行政工作人员的能力及其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复杂的公共管理体系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的有较高的个人能力。同时,现阶段的公共管理经常出现业务交叉、多元化咨询、首访负责等相关事务,这些事务的出现不仅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对本领域的业务知识能够熟悉掌握,还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对与之相关的其他业务领域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够形成整体效应与一站式体验。然而,现阶段的培训体系还主要是在系统内部开展,对于联合业务以及其他范围外的业务知识涉猎不足,也缺乏必要的体系建设,进而无法从个人能力与业务水平上有所突破。

 

三、提升效率视角下的公共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通过上文的研究,我们对政府工作效率现状以及存在的可能问题与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我们需要基于公共管理理论对具体的行政行为进行创新,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 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以十要求的深化改革为基础,进行新一轮机构改革。通过机构职能下放,形成上下一体的行政关系;通过机构职能重合部分的分离与规划,理清机构职责之间的责任边界,做到“专事有专人,专人有专责”,进而形成更高的效能,为后续的行政效率提高提供坚实的基础。

 

3.2 建立联合行政平台。行证效能来源于广泛地部门联合,执法需要联动、行政审批需要联动、政策制定与执行更需要联动。为此,部门间的联动是提高行政效率的根本保障。为此,在后续的行政管理创新过程中,“政府搭架,部门唱戏”要成为一种常态,进而构建更高平台,更多部门,更畅通道的多维联合行政体系,切实形成行政行为一体化与一站式模式。

 

3.3 审批权力下放基层。机构整合要与权力下放相结合,以县(区)级政府为平台的行政机构是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同时也是行政效率最需要提升的。为此,在具体的行政效率提高构建过程中,将权利进行下放是一种有效模式。此外,我们应该注意权利与能力建设、人员编制等倾斜的一体性,避免只给任务,不给权利的畸形情况产生。

 

3.4 增加基层职员培训强度。除了上文讨论的一系列内容之外,我们还应该针对基层员工的基础行政能力进行专业的培训体系构建。遵循“走出去,引进来”的基本原则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尤其是在连续行政、行政管理上下游知识体系的构建中重点施为,切实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办事能力与办事效率。

 

四、总结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对现代行政效率的要求有所提升,在较高的要求下,现阶段的公共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急需在公共管理创新方面有所建树。为此,本文以提升行政效率为核心目的,以公共管理创新为基本方法,对具体行政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其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进而给出创新策略与具体的优化方案。

第4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推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相比计划经济时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品流通更为顺畅、自由,但市场经济体制也绝非是完美的,由于受政府宏观调控等因素的影响,市场经济也有自身的缺陷。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受到政府干预的情况只会出现在那些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这种困惑的。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在实际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完全实现市场经济的完全自由,为保障经济运行稳定,可以说每一个国家都会借助“有形的手”来对市场经济进行一定的干预。要想进一步深化改革,这就需要相关部门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因此,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与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相结合,定能实现二者的协同进步[1]。

二、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一)促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

以市场为依托的市场经济,其运行以竞争、自主等原则为前提,作为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体,其成长十分迅速。市场经济在价值规律的约束之下、在市场机制的调控之下,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能够调衡供需关系,最大程度提升效益。面对市场经济体制的这一特点,公共管理方面必然需要跟进,这也将有利于使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公共管理制度创新需要首先从转变观念做起,要打破以前单一的管理模式,还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这样才能有助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全面推进。

2.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要求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的时候,因个人能力、资源等的不同而逐渐产生差距,并划分成不同的群体,最终社会贫富差距悬殊,整个社会的社会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社会主体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人们在追逐利益的时候也积极投入到公共管理当中去,期待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并使既有社会地位得到巩固。在各利益体的博弈过程中,公共管理制度变得愈来愈复杂、越来越丰富。面对社会主体的日益多元化,为了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势在必行。

3.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体制进入到了市场经济阶段,我国的经济模式开始与世界先进市场模式对接,经济体制改革开启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是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直接导致了公共管理制度无法很好地体现其应有价值,而公共管理制度能否积极完善、创新则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2]。

(二)公共管理制度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1.对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有着促进作用

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的,市场经济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而发展的基础,而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也能反作用于市场经济,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且对于市场经济的建立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在我们生活中、在我们社会中所起到的规范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公共管理制度,也是诸多制度中的一种,其能否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直接关系到其作用能否被有效发挥,能否为维稳市场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市场经济要想平稳健康发展,稳定的社会大环境是不可缺少的。而在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的过程中,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又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公共管理制度创新能够直接提升公共管理的水平,为经济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其次,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政治环境的影响,而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执行者,除了可以在法律以及制度等方面提供保障,还能够给予政治领域的支持。政治体制革新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不能忽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3]。

(三)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协调发展

1.方向一致

由于方向一致,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创新才能做到共同前行,这个所谓的方向,小到实现个体经济利益,大到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又需要倚靠政治体制与文化环境。稳步推进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2.相互促进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二者相互影响,市场经济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基础,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助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公共管理制度属于一种意识形态,市场经济则隶属于经济基础,二者具备唯物史中相互依存的条件。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需要以市场经济为前提,要把握市场经济特点、遵循经济规律,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创新。在此过程中,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可能会因为市场经济自身因素的制约而出现一些问题,但是不能一概而过,而是要认真分析,找到原因,然后及时调整创新方式方法,同时还可以通过深化市场改革等方法来促进创新。

三、结束语

虽然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而且经济体制也已基本建立起来了,但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方面却还是相对滞后的,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步伐不一致很容易导致社会化改革受阻。所以说,要想办法克服这种不同步问题,促使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实现同步前进,这样才能有效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经济发展对于国家整体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扶持力度也是相当大的,有了这样的背景为依托,相信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的协同发展必将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希.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J].商业时代,2013,(34):88-89.

第5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市场经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

一、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去推动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对于推广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现代计划经济时代,如果是商品流通更为无阻碍,就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进行。但是市场经济体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出现了问题,部分经济经营者会认为市场经济会受到政府过多过少的干预,这样就会多少出现经济审核失真的现象。政府干预市场经济不仅出现在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出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的脱离政府单独的进行市场经济,如果想推动经济进行进一步的深化改革,就需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宣传改革,所以只有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

(一)促进公共管理制度创新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1.市场资源配置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以市场为依托,此外还会以竞争为主要的市场经济机制,经济发展的前提就是公平、公正、公开,这已经成为了近展的一种经济体系。市场经济需要在一定的价值规律约束之下进行,同时还需要政府机构的监督管理,防止滋生腐败。只有不断地实现资源的合理运用配置,才可以调节平衡经济发展的供需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发展的总效益。市场经济要合理的运用职能去配置市场资源,同时公共管理的水平也要不断的提高,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需要,市场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对于社会的发展也会具有一定的协调推动作用。公共管理制度的理念首先要有所突破创新,传统的发展理念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经济的需要,为了推动市场资源的合理发展配置,需要不嗟靥岣吖芾砣嗽钡墓芾硭平,全面推动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

2.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经济活动中,不会产生经济发展歧视,无论你的个人能力有多高,也不论你所拥有的社会资源有多少,都会平等地去对待。更不会因为社会主体的多元化,而拉大社会的贫富差距,从而改变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结构。人们在追逐经济利益发展的同时,要不断的去投入到公共管理之中去,这样才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财富,提高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主体日益多元化,公共管理制度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公共管理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缺点,面对这些缺点社会主题应该积极的去应对。

3.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在经济改革开放初期,经济体制已经逐渐发展到市场经济阶段,我国的经济模式开始与世界先进市场模式对接,在经济体制不断的改革过程中,我国社会经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了更好地协调政治和经济的双向发展,公共管理制度充分的体现出了价值,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主动的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重新改革了经济体制。

(二)公共管理制度创新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对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有着促进作用。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公共管理制度的影响,市场经济和公共管理制度创新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关系。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发展基础就是市场经济,只有不断的去健全市场经济发展体系,更好地推动公共管理制度的发展和创新。公共管理制度就相当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限制要求,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行每业的发展都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去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才可以不断的创新公共管理制度,推动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维持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为公共管理创造一定的稳定环境,要想使市场经济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就要创造出一个稳定的公共管理环境。在一个和谐有序的市场经济下,才可以凸显出公共管理制度的优越性,直接提升公共管理的整体水平。经济发展也会受到政治环境的一些影响,这样可以更好地去创新公共管理制度,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创新公共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还可以营造出稳定的市场经济发展氛围,为经济全面发展创造出一定的有利环境。

三、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的协调发展

(一)方向一致

市场经济和公文管理制度创新的协调发展可以方向一致地发展,市场经济和公共管理创新是并肩向前行的一种关系,有市场经济这一个稳定局面的保障,公共管理,只有才得以快速的发展和创新。与此同时有公共管理制度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可以推动市场经济稳定的发展,两者之间所最终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实现个体的经济利益从而保障大多数人民的整体利益,市场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制度的保障还需要依靠政治体制的每一处,最终可以全面实现现代化。

(二)相互促进

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和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市场经济是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发展的基础,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对于社会意识型态的一种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只有不断地发展市场经济才可以掌握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可以更好地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实现公共管理制度的创新。虽然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回收到市场经济的束缚,但是经过深刻的仔细研究,我们发现由于市场经济的约束,公共管理制度才可以更好的得到发展和创新。

第6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一、营林工作管理创新主要做法成效、存在问题及原因

在黑龙江里,整合黑龙江镇下属林业开发机构,推进镇属林业开发机构管理创新。2013年6月,黑龙江林业局印发了《关于推进林业局发展和管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并下发了关于理顺林业局事业站所关系的相关文件,有序推进林业局事业站所管理创新。2014年4月,参照林业局事业站所管理创新,完成全县其他镇事业站所管理创新工作。面对越来越大的林业开发需求,黑龙江所拥有的林业资源将会被有效开发,然而,面对营林工作的不断应用,黑龙江林业局不断遇到黑龙江种黑龙江样的问题。但是,黑龙江林业局在加快营林工作管理创新工作中积极探索,稳妥推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进一步调整和规范了县、林业局两级政府的事权关系,突出重点,进一步扩大了林业局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权限。二是建立统一的镇级营林服务中心,创新管理方式,方便群众办事,大大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一是在推进营林工作管理创新中,由于镇级财力有限,大部分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滞后。二是一些该下放的审批项目由于镇没有具备承担的主体,从而难以下放。三是整合乡镇事业站所工作难度大,涉及人员多,情况复杂,人员编制难以划转。

二、营林管理运行的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和原因

镇一级政府承担着本营林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和黑龙江项社会事业的发展、管理创新、稳定职责。目前黑龙江林业局黑龙江镇均设有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规划建设办公室、农业办公室、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织簧镇还设立综治维稳办公室,全面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对进一步做好营林强镇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营林强镇是深化营林体制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关键是继续深化转变政府职能,更好把基层的管理创新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管理创新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见到成效。为进一步做好营林强镇工作,现提出如下两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巩固综合营林执法体系管理创新。落实人员配备、夯实执法力量和其他相关工作,进一步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扩大镇级的综合营林执法权限,赋予一定的营林执法权和裁量权,着力解决执法力量不足、执法难度大的问题;二是加大力度做好扩权强镇工作。协调黑龙江部门认真做好下放、委托给林业局的审批事项的落实和衔接工作,力促审批事项进入营林(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加强后续监管,切实扩大营林区域内营林事务的管理和处置权限,使其具备更加完善的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具体实施如下:

(一)实施规划修编

逐步实行“五规合一”。林业局应编制完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总体规划、交通体系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并实现黑龙江个规划相互衔接,统筹并合理布局城镇居民点、产业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农田保护空间和区域基础设施通道,实现镇乡规划全覆盖。抓好近期建设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把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的前置条件,没有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得安排建设项目,力争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年提高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10个百分点以上。抓好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林业局在每年年初制定建设项目年度实施计划,明确黑龙江发展项目的选址、规模、工程概算、实施年限。严格规划审批和建设监管。黑龙江林业局要及时组织编制、修编规划,并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做好上报审批工作,保证规划科学性、合法性。要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要求,抓好规划的实施监督,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规划有序有效实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黑龙江林业局发展和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林业局发展和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公室,具体负责日常工作。黑龙江林业局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推动林业局发展和管理创新黑龙江项工作的落实。县黑龙江有关部门要从黑龙江自职能出发,紧密配合,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支持林业局的发展和管理创新。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了解林业局发展和管理创新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

(三)加强业务培训

林业局发展和管理创新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黑龙江林业局及相关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有关机构和人员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保障黑龙江项工作平稳有序推进。突出做好“扩权强镇”后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确保权限下放后黑龙江林业局能够“接得住、干得好”,实现业务移交无缝对接。

(四)加强资金保障

第7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关键词】社会管理 共青团工作 青年工作 青年群众

当前,伴随着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式,对于共青团发展来说,出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断出现的,因此,对于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和方式手段等方面来说,也应该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动态调整和改革创新。

1.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基本情况。

当下,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正在处于一种结构快速转型期和矛盾不断凸显的关键时期,因此,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也逐渐发展成为目前社会管理改革创新诸多环节中的重要焦点和主要难点问题。共青团主要职能就是组织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引导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服务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并且已经有着较为长时期经验积累。从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阵地建设来说,也隶属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重要创新和试验的场所。从共青团的主要职能和社会实践成功经验来看,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青年群众工作中如何参与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中权益保护和维护体系,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中的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体系,上述这些工作的方面和体系应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改革创新的关键领域。

2.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已经发展成为共青团组织发挥重要职能作用的途径和渠道之一。在当前的依法行政、社会管理创新的大背景之下,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管理长效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青团广泛参与到社会管理创新和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过程的重要环节和重要职能之一。当前,从社会管理创新的角度来说,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对于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来说,共青团组织必须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根本原则,积极发挥共青团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责任和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挥共青团组织网络比较健全、联系社会青年更加广泛、共青团社会动员的能力很强等优势,努力把越来越多的青年紧紧的团结和凝聚在党的周围,共同参与到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和创新的诸多环节。与此同时,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为青年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促使共青团组织能够科学的协助地方政府参与到青年各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之中。共青团组织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之中,早已经承担起了青年社会管理创新环节中的非政府组织的社会职能,能够充分发挥出共青团组织管理青年的社会管理职能。由于共青团组织拥有更加开放的特性,因此会促使共青团组织与广大的社会青年群体建立起更加和谐的自然的社会关系,其能够覆盖到的社会青年群体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努力为共青团组织积极的参与到社会管理中的青年事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3.社会管理创新背景下的共青团工作创新路径。

一是调查研究路径。重点加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诸多关键问题的调查研究,始终坚持亲近青年的原则,以便于能够充分的了解青年的所思所想,努力克服共青团在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环节中的受到职能和权限的限制,最大限度的利用诸多的资源,在众多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中必须积极争取,积极的调动各职能部门和全社会各界的优质资源和强有力的力量。针对处于不同地理区域的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和青年发展的现实状况,研究制订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分类服务青年的社会管理创新的章程和工作措施,最大限度的合理地科学的调配起社会的各类优质的资源。二是项目评估路径。对于已经实施的或者是正在实施的服务社会管理创新的诸多项目,建议采取监控分析、综合评价、及时反馈、正确处置等诸多手段和方式,及时解决党的青年群众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确保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能够始终做到有的放矢和有条不紊的推进。三是创新方式路径。积极的创新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方式方法和长效工作机制,努力的服务广大青年,努力的维护广大青年的切身利益。特别是在当前网络不断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之下,广大青年的社会价值也逐渐呈现出追求多维的发展态势,青年的社会意识普遍开始逐渐增强,更加注重要求和追求个人的尊严、社会平等、追求个人自由等诸多方面的社会权利,与此同时,青年对于权利的诉求、所拥有的意识表达等方面与青年的行为方式存在一定的区别,已经发生了诸多的变化,因此,在采取传统的社会管理中行政化类型的组织方式和格局,已经难以充分的发挥出效能。这就需要共青团组织从加强组织领域、努力服务青年的角度出发,在社会管理创新方面实现突破。四是运行机制路径。共青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实践,重点加强青年志愿者组织的优化、整合和提升,根据不同的青年志愿者的身心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服务活动,努力维护好广大青年志愿者的利益。善于勇于利用和借助网络等新型媒体的信息平台,实施网格化和精细化社会管理,以信息化作为强有力的支撑体系,对服务青年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进一步提升共青团参与青年工作的专业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社会发展处于双重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会相应的导致青年社会管理工作以及生存发展形态存在着诸多的类型和种类,而采取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式方法来说,能够从本质上和根本上构建起共青团组织与广大社会青年之间桥梁和纽带,能够由原来的、传统的、单一的线性社会管理关系,逐渐向复合的、多样的、多向的、更加密切的社会管理关系的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蒋惠敏.中国公共管理体系中的非政府公共组织―― 以共青团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探索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3).

[2] 陆士桢.共青团与政府青年政策与实务[N].中国青年报,2006―07―19.

[3] 王峰.关于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第8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公共图书馆本身不具有盈利性的目的,他通过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文化服务,以提高社会整体科学文化水平、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传播知识和信息等为管理和发展的目标。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公共图书馆自身的管理职能在发生着变化,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中,必须要与时俱进的创新才能在新形势中获得良好的发展能力。下文就从几方面入手,对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水平,创新管理服务的理念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作为基础保障。与此同时,优秀的人才队伍也是创新管理实现的基本和前提。优秀的图书馆管理人才本身应该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对于一些公共学科的知识有着相对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文献学、信息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可以有效的胜任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各项需求,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要具有敏锐的嗅觉和对知识信息的洞察意识,对于一些读者的具体需求有着全面的掌握。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方面入手,更好的满足广大读者的各项需求。第一时间为广大读者提供有效、快捷的相关服务,面对于海量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可以以有效的手段为用户提供快捷、针对性较强、高效的信息服务。在众多的信息资源中,可以准确地为用户提供他们所需求的资料。另外,在新的信息时代,图书馆管理人员本身也要具有良好的信息专业技术水平,可以通过一些软件系统和网络平台的应用完成新时期新的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各项任务。

3.对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管理各项工作中,一套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各项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也是管理创新工作的基本前提。针对于以往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来说,其管理制度相对死板,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公共图书馆管理的需求。在管理制度制定上要以科学的管理方式进行对待,并且提高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给予公共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一定管理空间,最大限度的满足工作人员的管理需求,提高管理工作的人性化水平。相关主管领导要结合公共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一套科学的激励措施可以更好的满足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各项需求。并且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觉性和工作热情,让管理人员保持足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提高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驱动力。充分挖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自身潜能。对于一些表现突出,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色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晋升机会,可以组织他们去一些国外的公共图书馆进行学习,了解国外先进的学习经验。对于一些能力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员工,要突破以往资质和年龄方面的诸多条件的限制,打破常规,因岗设人。在制定激励策略的同时,也可以融入一些弹性的工作制度,弹性的工作制度不是指员工可以随意的对工作时间进行调整,而是在确保核心工作时间的基础上,给予员工自由调整的权利,让员工可以集中精力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有其他时间去完成自身的工作需要和生活需求。这种弹性的工作时间制度可以有效的提高各项的工作效率,这对于减少员工在工作中产生的拖延和懒散的问题进行有效地解决,并且让图书馆内部各项设备利用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弹性的工作制度是人性化工作管理的一项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制度方面创新的一项重点内容。另外,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开展也要给广大员工足够的学习和培训机会,给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平台。公共图书馆在给予员工合理的福利待遇的同时,也要结合他们的岗位特点和业务能力成长的需求,给予他们一些接受教育和技能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职业方向上获得更加长足的进步。广大员工在得到能力方面的提高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完成自身的本职工作,这对于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4.积极推进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整体服务的全面性

公共图书馆本身对于信息资源的提供服务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在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融入信息技术,可以更好的提高信息资源的服务效率,是当前自身服务创新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在信息时代,广大用户和读者对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的需求,公共图书馆在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服务工作的精细度和专业度。

5.以高效的服务模式对服务工作进行创新

在公共图书馆中,图书的收藏、借阅、图书咨询等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图,在服务模式创新的过程中,要紧密围绕公共图书馆的具体服务内容,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公共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深入到读者和用户当中,对他们的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人性化的服务手段,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丰富、全面的图书馆馆藏服务。提高内部图书文件等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新型的服务模式可以在公共图书馆内部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读书氛围,让用户和读者享受更加优秀的借阅气氛。针对于日常服务工作来说,管理者要结合自身图书资源的具体情况对图书资源进行分类,并且设置出不同方面的借阅空间,通过对不同别类进行科学的检索和安置,从而让读者可以第一时间结合自身需求对图书文件资源进行借阅与选择。

6.结束语

第9篇:公共管理创新范文

针对新公共服务的核心理念认识和从主观判断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理想型来看,66.9%的人认为应当建设服务型,33.1%的人则认为应当建设全能型、管制型,持此观点的不乏少数国家编制内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公务人员。(管理创新的核心和体制改革目标的调查见图1、图2) 由此可见,公众对于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的诉求分布相对比较均匀,既希望我们的能够做到责任明确,又要做到服务优质、民主透明等。而要达到这几个主要目标,则需要在观念、管理模式、履职方式以及应急管理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创新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符合公众对于的诉求,增强公众对的信任度。

二、当前我国管理存在的问题

以赣州市为例,公众对于管理持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的达到65.7%,调查对象对自己所在社区的服务表示满意的达69.2%,55%的公众认为赣州市的管理基本能做到为民服务。此外,据平时与接触过的调查对象,有74.8%的人认为赣州市比较廉洁。对于公共服务设施的评价则喜忧参半,50%的人表示赣州市目前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能够满足需求,50%的人则认为仍需加大公共服务设施投入。两份问卷的数据显示,赣州市在设施和职能管理方面基本令人满意,得到大多数市民的认可。但是,在肯定管理所获得的成绩时,也存在诸多问题(见图3)。由图3可知,目前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形式主义、官本位思想在公众看来仍然是最大的问题,也是最严重的问题;其次,决策缺乏民主科学性也是让公众深有感触的一方面。至于政务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缺乏长远规划和系统研究等,也是近些年来管理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下面就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进行重点分析。

(一)政策制定过程缺乏民主参与

从满意度调查问卷来看,76.3%的公众表示有参与政策制定的愿望,希望多举行一些类似于民主听证会或者民主评议等活动,邀请市民参与;36.4%的公众表示在制定政策过程中会征求群众意见或建议,而大多数人则表示在政策制定时忽视群众意见。“您认为赣州市出台的政策能否代表您的利益诉求”这一问题得到的数据:认为能够代表、基本能代表、很少能代表和不能代表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48%、29.8%和16.2%,反映出在满足公众民主参与的过程中有待改进。不少公众还表示对政策宣传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就“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宣传”来说,61.6%的人表示及所在单位只是偶尔举办些活动进行宣传讲解,其中18.3%的人表示从来没有举办过宣传讲解活动。针对此问题,我们特意查看了赣州市人民网站,在“网络问政平台”中的“建言献策”栏目,只公布了7条消息,时间为2012年5月-2012年11月。另外对于居民自主提建议的要求里面规定“不属于本栏目受理范围,且不适合公开的问题视为无效问题,本栏目管理人员有权删除并且不再另行通知。”然而,对于“哪些是属于受理范围”、“何为不适合公开问题”并没有作明确解释,此做法无疑打击了公众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建立在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等理论的基础之上的,核心思想是重视民主和公民权,尤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缺乏民主参与就难以真正表达人民群众的诉求,也就难以真正做到人民当家作主。然而,调查情况却显示目前管理中对于民主和公民权的重视程度不尽如人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根据调查,仅有22.7%的人认为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较高,认为一般及不高者则多达77.3%。这其中或许存在部分调查对象的主观臆断,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与交往过的人也表示,公务人员办事过程中服务热情周到的只有39.4%,大部分人认为公务人员服务态度一般甚至冷淡,这与我国建立“服务型”的目标不符合。不仅如此,认为赣州市管理中服务态度、机关作风、办事效率以及信息公开等方面有待改进的比例分别为:21.7%、20.8%、36.5%、21.1%。是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管理的主体,行政领导与公务人员又是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管理的实际主体,与公民接触最为直接、最为密切。因此,公务员就代表了的形象,直接影响着的权威和公众对的信任度。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的公务人员的服务情况不容乐观,公务员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三)信息不透明,管理方式较为传统

信息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实现人民和公民参与权,必然要求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信息公开,一方面促进公民知晓并参与行政,另一方面又能够有效预防腐败[1]。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工作信息及管理信息的方式主要以单位公示、单位开会、同事间互相传达以及领导主动谈话等传统方式为主,通过网络公开信息和了解信息的只占3.6%。尤其在“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反映出来的有17.2%的人不知道了解信息的渠道。在信息管理方面,除了管理方式较为传统,还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不清晰等问题。例如,正如前问提及的赣州市“建言献策”栏目;再如,九江市网站政务“信息公开”栏目无财经信息公开栏目。而我国《信息公开条例》第二章公开的范围中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及其部门应当依照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确定主动公开的信息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公开财政预算、决算报告、扶贫、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促进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及其实施情况等信息。”

(四)对管理创新重视程度不足,公众对缺乏信任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及编制内的企事业单位人员认为赣州市具有创新精神的占60.1%,而从“满意度问卷”中公众对于赣州市是否具有创新精神的结果来看,情况则截然不同,73.2%的人认为市不具有创新精神。这无疑反映出一个问题,机构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站在自身立场,作为体制内的人感受到的是管理在改变和创新,而对于在体制之外的人来说,并没有感受到管理创新的痕迹。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在管理方面实施的改革宣传力度不足,没有让公众对其有全面的了解;二是在内部进行的是以思想上鼓励创新等形式为主,外部公众无从得知,这在问卷调查中体现为引进创新人才、鼓励创新行为、营造创新氛围、加强内外监督、完善法律保障、鼓励诚信管理及其他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16.1%、26.4%、18%、11.4%、12.1%、16.1%;三是与公众之间缺乏一个合理有效的沟通机制。归根结底,对于创新不够重视,一个足够重视创新的不可能是悄无声息的,也不可能没有任何动静。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观点,在与公众之间建立起一个互信的桥梁对于建设服务型、责任型以及回应型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从调查数据来看,公众对于的信任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乐观,当公众对提供的公共服务有疑问时,表示会主动提出诉求的仅占11.9%;而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时,48.5%的人表示会直接找相关部门协调、或拨打市长热线,而其他51.5%的人则自认倒霉或找熟人、托关系协调,有的甚至会采取更为极端的手段,在市门前静坐或者上访;对于近年来所实施的重大社会改革,也只有19.1%人认为其成效显著。由此可见,要提升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提高可信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此外,公众对于管理创新今后可以努力的方向也提出自己的建议,例如,管理理念创新、履职方式创新、工作机制创新、内外监督机制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等,使得我国能够朝着服务型、法治型迈进。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