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校礼仪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目前,学校礼仪教育正呈方兴未艾之势。不少学校不仅将礼仪教育纳入了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学校礼仪文化氛围精细化管理活动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享有“礼仪之邦”的美称。清初思想家颜无有句名言:“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讲究文明礼仪、互相尊重,必然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有利于家庭关系的和睦,有利于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注重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无论对国家、家庭,还是对孩子自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不少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在少数孩子身上还较为严重,可见,对学生进行文明礼仪传统养成教育有着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是中华文明赋予我们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责任。因此如何在学校营造浓厚的礼仪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受益终身的礼仪教育,就成为我们教育者面对的现实问题。本人从2013年在学校组织开展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探索,经过2年多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一些具体的做法和同行分享。
一、精细化的管理是礼仪教育活动的有效保障
1.开发《礼仪教育》校本教材,进行系统科学的教育
组织骨干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广泛搜集资料,开发一套较为全面、科学、系统的适合小学生学习的《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2.营造浓郁的礼仪教育环境
充分利用学校横幅、标语、黑板报、手抄报、宣传栏、宣传牌等资源,着力营造浓郁的礼仪文化氛围。尤其是校园文化墙布置,更是要凸显这一主题。
3.完善管理网络体系
成立学校礼仪教育领导小组,全面统筹规划礼仪教育工作,分工合作,做到人、财、物到位,确保礼仪教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具体由校长室,教导处(少先队),教研组,班主任、任课教师构成五级管理主体。任课教师负责课堂常规教学中礼仪教育资源的挖掘和礼仪教育渗透;班主任负责日常活动和监督指导,培养学生遵守礼仪的自觉性;教研组负责研究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导处(少先队)负责课程管理、组织竞赛及教学服务;校长室负责长远规划及必要的设施投入。这样便形成了“五级管理网络”体系,不仅凸显了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整体性,而且保证了学校礼仪教育、竞赛活动的有序高效开展。
4.加强课程管理,确保教学效率
(1)严格课程设置,改善课程结构。除正常开设国家规定课程以外,每周开设一节《礼仪教育》课,以保证必要的教学时间。
(2)严格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加强对《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管理,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详案,同时每学期开展《礼仪教育》优质课竞赛,督促教师上好《礼仪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效果。
5.落实完善制度,建立评价机制
建立能促进学校礼仪教育工作的规章制度及评价机制,如《升国旗制度》《集会制度》《会议制度》等规章制度和《文明礼仪示范班评价标准》《校园礼仪星评价标准》《特色班级验收标准》等评价制度。通过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合理的评价,促进校园礼仪文化更好更快发展。
二、丰富多样的活动,是礼仪文化形成的主要途径
1.礼仪教育处处渗透,家校联手促和谐社会
(1)学习礼仪,加强礼仪教育和培训。学校开设《礼仪教育》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且具体的礼仪教育;同时对教师进行礼仪培训,引导教师的言行。要求师生认真学习文明礼仪,并将之渗透到师生日常生活的举手投足中去。
(2)实践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师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相结合。注重在工作、学习、生活、活动中提高师生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做到人人学礼仪、懂礼仪、崇礼仪、用礼仪、传礼仪,营造讲礼仪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红领巾监督岗的值周,管理人员的日检查、周评比、升旗仪式中每周工作点评等形式,树榜样、抓典型,把学生的礼仪实践工作落到实处。
(3)展示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学校以各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和重大纪念日,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利用学科教学,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演讲、绘画、写作、慰问、参观、访问等文明礼仪体验教育活动。
(4)宣传礼仪,坚持文明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各种礼仪规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时时、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通过“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家长礼仪意识的教育,充分发挥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的作用;同时充分利用公益活动、寒暑假等时机,倡导学生走出家庭,走进乡村,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做文明礼仪的宣传者、实践者、示范者,让文明礼仪真正走进家庭、走进社会。
2.主题活动引领,营造师生校园行为礼仪美
(1)在全校开展“一个微笑,一声问候”活动,引导全体师生从小事做起,注重交往礼仪。
(2)实行首位负责制:家长来到学校,哪位教师或学生看到了,主动打招呼,引领他们找到要找的人员。
(3)在教师队伍中开展“一杯茶”活动:有人来访,不仅要微笑迎接,主动打招呼,在办公室还要递上一杯茶。
(4)在班级开展文明礼仪星评比活动,在全校开展“争创文明礼仪示范班”活动及“校园礼仪星”评比,全校大会进行表彰奖励,同时在校园宣传栏广泛宣传。
3.考核评价督促,营造各项活动礼仪美
(1)学校结合实际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制订相应的文明礼仪教育分层目标,并将其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以造就学生健全的人格为目标,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开展读、讲、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以及有关礼仪常识及古今中外的名人讲文明懂礼貌的故事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赛,即组织学校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进行评比,评选“校园礼仪星”。
关键词:中职学生 礼仪教育 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60-02
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因素,出现了某些中职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特别是中职学生的礼仪不符规范尤其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难点。加强中职学生礼仪教育事不宜迟。学校和有关部门应齐抓共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其礼仪教育,提高中职学生的基本素质,为社会输送较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一、中职学生不文明的行为表现急需礼仪教育
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过度强调升学率,对后进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缺失现象,许多中职学生行为散漫,我素我行。他们在仪表方面受社会风气影响较大,追求标新立异。有的学生只是强烈地要求别人尊重自己,却不知道尊重为何物。所以职校应明确认识,把礼仪教育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开设礼仪课,并有的放矢地将现实生活与理论联系在一起,使学生了解各类型的礼仪规范并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履行,使之成为习惯。
二、目前中职学生礼仪缺失的突出表现
一些中职学生荣耻不分、美丑不分,把一些不文明、粗俗、陈腐的东西当做“新潮”、“潇洒”。例如学生中讲脏话,抽烟酗酒,剪奇异发型,染黄发,穿拖鞋进教室,公共场合勾肩搭背,网上欺骗等现象在许多学生学习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在职业学校中,师生间最基本的礼节却在逐渐消失。一些传统的课堂礼节已逐渐“淡”出课堂。据了解,上课前有同学喊“起立”时,大部分学生在十几秒钟才会有反应松软的站起来,没有任何激情的喊一声老师好。上课起立问好这件事,不但可以提醒学生要开始上课,更表现出学生对老师本应具有的尊重。同时,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管理人员之间也存在礼仪缺失。还有很多学生与父母之间缺乏基本的礼仪。例如有的学生常常骗父母的钱用来进行上网、打游戏、谈恋爱等各方面消费。
三、中职学生的礼仪缺失及原因分析
1.家庭的因素
1.1家庭不和睦影响。一些中职生所生活的家庭,父母因经济、性格等各种原因经常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打架、骂人,随着时间变长一些不文明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1.2父母不良习惯影响。有些父母身上不良习惯众多。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大啊!
1.3父母离异的影响。现在的中职学生中,有很多生长在单亲家庭,还有部分的继父或继母存在不肯过多的管理孩子,因为他们认为,管好了以后也记不到我,说不定还会恨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孩子存在的不良言行和礼仪从不进行管理,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随着学生的成长不文明、不讲礼仪的习惯也逐渐养成。
1.4父母均外出打工,疏于管理。现阶段,因为家庭的负担和所面临的经济压力,很多父母都去外地打工以缓解家庭经济的压力。这时孩子的照顾就留给年迈的婆婆爷爷外公外婆进行照管,这样的孩子,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老人过于溺爱疏于管理,以致使孩子养成不讲文明礼貌的坏习惯,还有的老人对孩子的管理常常力不从心,没有办法进行管理。
2.社会的因素
2.1社会环境的渲染。中职生的生活环境,经常能听到说粗话脏话、打骂声、吵闹声;随地吐痰、乱丢乱扔;公交车上随意拥挤、插队扰乱秩序、破坏公私购物等现象已是司空见惯,很多歌星影星开专场演唱时,存在穿着暴露、花哨,整个身上的装备怪异,看了后让人感觉眼花缭乱。试想,学生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在耳濡目染的教育下,能讲文明,能讲礼仪吗?这正如当前流行的一句话:学校教三年,学生在社会上三天就学坏了,看来,这句话不无道理。
2.2电影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的推波助澜。新阶段,很多电影、电视、报刊杂志,节目的内容都非常的低俗。常常听见电影电视节目中随意给剧中人物取外号绰号,什么干肛豆、豌豆尖,骂女人臭三八、臭;综合类节目男女主持人打情骂俏、举止轻佻;影视剧内容充满暴力血腥、男女亲吻拥抱等镜头;流行报刊杂志中的封面人物,流行时髦,穿的服装是新颖奇特;一些网络歌曲粗俗低劣。如老鼠爱大米;网络上骂人的语言更是花样翻新,黄赌毒信息也时有所见。中职生不讲文明礼仪习惯,我们的部分宣传媒体也可谓是功不可没。
3.学校的因素
3.1学校、老师的歧视。中职生在某些初中学校和老师的眼中成了成绩差、品德败坏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多抱着顺其自然,放任自流的“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讲文明礼仪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的养成了。
3.2个别老师的不良习惯。在某些中职学校,个别素质差的老师在讲课和批评学生过程中不乏有说脏话粗话,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不良文明礼仪习惯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3.3校园大环境的影响。我们知道,多数中职生的学习、语言、行为、习惯较差,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不良后果很容易出现
四、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探讨
1.加强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在引导学生掌握礼仪规范的同时,应制定和完善必要的各种规章制度,将礼仪要求纳入其中。逐渐规范中职学生自身行为,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逐步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克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营造良好的充满礼仪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发挥中职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种文明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 不断积累交往经验,展示礼仪的魅力和中职生的风范。
3.树立文明礼仪榜样,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运用榜样进行教育,生动形象,说服力强,能够使学生在耳闻目睹榜样的事迹中获得道德启迪,在接受榜样的感染中自然而然地理解、认同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要求和规范。各班可指导学生组成文明礼仪调查小组,寻找身边的文明礼仪细节,发动学生网上查找文明礼仪故事,各班组织文明礼仪故事会,根据所学文明礼仪知识设计制作 “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和采访” 调查表,对学校文明情况和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调查,在认真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撰写调查报告,反馈给学校,为创建文明校园献计献策。同时学校可评选表彰十位“文明礼仪之星”,利用宣传角展示他们的风采,树立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及时的鞭策和鼓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整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系列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学生的良好风尚。
4.强化教师礼仪素养的身教作用
在礼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非常重要。教师对学生心灵及人格的塑造,是其他社会成员所无法比拟的。。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行动做榜样,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影响、带动、教育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敬意和热爱,把言教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礼仪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注重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共同教育的作用
中职生文明礼仪素养的提高,仅靠学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好。只有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构建三位一体立体网络, 中职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良好的家庭教育,监护人尤其是家长要切实起到“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的作用,比如父母注重自身的文明礼仪修养,不在孩子面前争论、骂人、说脏话粗话、打架,不打骂孩子,衣着得体,注重言行,乘车等公众场合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财物等,从小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久而久之,孩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自然会养成。 社会应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宣传媒体,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文明礼仪传统。
参考文献
[1] 尤晓微. 中职学生校园礼仪教育之我见[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2:54-55.
[2] 梁明骅. 加强中职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之浅见[J]. 科技信息,2012,35:309+325.
【关键词】学校/礼仪教育
【正文】
一、教育内容的统筹安排
学校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理应从娃娃抓起,并贯穿学校教育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对各级学校、各个阶段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形成一个完整的礼仪教育的系列。否则,就难免出现相互脱节、各自为政因而导致教育内容交叉、重复或缺失、疏漏等情况。
事实上,这些情况已经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以出版为例,如中国妇女出版社新近推出的《我们是礼仪之邦书系》。这套书系包括《幼儿礼仪》、《小学生礼仪》、《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四个分册,应该说,在内容安排上还是比较注意并且也是处理得比较好的。但尽管如此,不少内容还是出现了多次重复的情形,如仪容礼仪和举止礼仪,不但四个分册都涉及到了,而且《中学生礼仪》和《大学生礼仪》两个分册中还出现了不少陈述雷同的地方。诚然,诸如此类的礼仪规范,无论是小学生、中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应该学习和遵循,但作为教育内容,却可以而且应该将相关的内容集中安排在某个阶段,或者对相关内容作出不同层次的分解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尽量减少或避免内容上的重复或交叉。
一方面,是内容重复或交叉,另一方面,则是内容缺失或疏漏。但无论是重复、交叉,还是缺失、疏漏,其原因都在于缺乏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今天,礼仪教育正在大踏步地走进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校门,应该说,对礼仪教育的内容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二、教育方式的多元选择
礼仪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它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和实践性。所谓礼仪教育的操作性,是指礼仪教育与实际操作密切相关。对于具体的礼仪规范,了解它是一回事,而进行实际操作又是一回事。如果把礼仪规范只是当作一般知识来传授,“光说不练”,是行不通的;只有经过实际的训练,礼仪教育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所谓礼仪教育的实践性,是指礼仪教育具有知行统一的要求。学了礼仪,知道了礼仪的规范和要求,就应该付诸行动,按礼仪的规范、要求去做。如果学了礼仪之后,掌握了有关的礼仪知识,并且也会实际操作,但就是不愿身体力行;学的是一套,而实际做的则是另一套,这样的礼仪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不应该只是采取单一的课堂讲授的方式,还应该与模拟训练和日常养成等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说,课堂讲授重在传输礼仪知识,那么,模拟训练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操作性的特点,而日常养成则重在体现礼仪教育实践性的要求。理想的礼仪教育模式,应该是这三种教育方式珠联璧合的结晶。
与教学方式相联系的,还有教育考核及其标准的问题。既然学校礼仪教育需要综合采用三种教育方式,那么这种教育的考核,当然也就不可能只是采取通常的卷面考核的办法,还应该考查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而尤其要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实际考核学生是否已经养成了良好的礼仪习惯和礼仪风范。只有这样,才可能对学生的礼仪学习情况作出真实、全面、准确的考核和评价。三、教育重点的分段把握
礼仪教育虽然具有十分鲜明的操作性的特点,但这决不意味着礼仪教育只需要学习具体的礼仪规范,礼仪教育的理论层面,包括礼仪的性质、礼仪的起源和发展,礼仪的规律及礼仪的真、善、美等,也是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礼仪教育中,既应当让学生“知其然”,知道应当怎样做,还应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礼仪教育如果只是单纯传授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要求,而不注意对礼仪理论及其文化底蕴的探讨和说明,那么这样的礼仪教育,实际上也是残缺不全的。这样的礼仪教育,虽然在培养学生循规蹈矩、照章办事方面可以立竿见影,但却不利于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灵活自主的创造精神,达到礼仪应用的更高境界。因为具体的礼仪规范即便包罗万象,也不可能对所有情境中的礼仪都一无遗漏地作出明确规定,而且许多杰出的礼仪典范,例如的许多礼仪风范,都是现代的礼仪规范中不可能找到先例的。所有这些,都有赖于对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只有透彻掌握了礼仪文化的深刻底蕴,才有可能在无论怎样复杂的情境之中,面对无论怎样怪异或突发的问题,保持一种雍容大度、应付裕如的礼仪风度,而不至于无所遵循,无所措手足而导致礼仪失范。
礼仪文化的深层把握既然如此重要,那么是否在学校礼仪教育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呢?显然不是。这里所涉及的,实际上是礼仪教育的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如何把握的问题。如果从实际情况出发,那么不同阶段的礼仪教育,其重点应该是有所不同的。
关键词:中职生 礼仪教育 人才素质 就业
中职教育是培养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具有中等技能的实用人才。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更要注重劳动者的素质教育和劳动力的整体水平。礼仪是衡量人类文明程度的准绳,学习礼仪知识不仅有助于改善人们的公众形象,还有助于提高每个人的文明修养和素质。本文针对中职学校礼仪教学现状,进行反思与教育尝试。
一、中职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礼仪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中职学校里,不少学生对应有的礼貌常识都不懂,对礼仪礼节更不重视,观念淡薄。一些学生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满口粗言秽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问题虽然出在学生身上,但却暴露出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力度不够,出现中职学校学生礼仪、礼节、礼貌教育上的差距和不足,这些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为此学校要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要任务是做好学生的礼仪教育,“校园礼仪”、“课堂礼仪”、“班级礼仪”不仅对学校综合管理有很大的帮助,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礼仪教育可使学校形成良好的风气,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量。
2.礼仪教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所以礼仪教育自然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礼仪教育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的基础内容,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让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容仪表和服饰,促进学生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的提升。
3.礼仪教育为中职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中职学校的学生最终是要走向社会的,他们和社会联系密切。他们直接面对着社会对他们的选择,若想尽快地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待人处事及择业的能力,就必须重视礼仪教育。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对外各种交往日益增多,规范礼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运用,礼仪修养也是中职学校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对促进社会劳动力的发展和人才素质整体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礼仪教育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做到自尊自爱,这样才能营造出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和文明社会,让他们懂得如何立足于社会,懂得只有在学习文化课、专业课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礼仪知识,才能在社会公众面前显示出自己的职业特点,使自己的仪表仪容、言谈举止、气质风度都与众不同。
二、中职学校礼仪教育的一些尝试
1.教师要身先垂范,以身作则
我们知道,教师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 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要把礼仪教育与贯彻落实《师德规范》结合起来,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深厚的思想感情、良好的仪表仪容、礼貌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校内校外可以把“行如风、站如松、坐如钟”的美好形象留给学生,教师首先要把美好的语言留给学生,使学生切实感到教师的榜样。为了加强教育,学校可以选择较好礼仪修养的老师任教礼仪课,从衣着修饰、言谈举止这些最基本的礼仪要求教起。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课堂教学形式
“职业教育即是就业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实习模拟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礼仪知识的理解,通过开展一系列竞赛活动,达到实践和理论的完美结合。可以有序组织学生进行礼仪操作,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教、学、做完美统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礼仪教育,只有师生、学校一起学礼仪、讲礼仪、用礼仪,在校园形成一个讲礼仪的大环境,才能达到礼仪教学的最终目的。
3.改进考评方式,引导礼仪教育健康发展
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具有指导作用、规范作用、激励作用,而评价方式不合理、不科学,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我们可以根据礼仪教育的特点,积极探讨礼仪教育的评价方法。比如礼仪课考试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礼仪课的考试考核应该更着重于对学生使用礼仪规范的情况进行检查,所以我们可以改单纯的理论考试为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并重,技能考核考诸如站、坐、走、蹲的正确姿态极其变化,正确的淡妆方法及效果,鉴别错误的姿态、行为、举止等。可由班主任、课任老师、同班同学、家长共同打分,期末实践技能考核和理论考试成绩定为 50%,而且规定礼仪考核80分为合格,来强化学生的礼仪意识。
总之,切实提高对礼仪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礼仪是由一个个“小节”组成,而“沧海万仞,众流成也”,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一个社会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程度,就是由这些“小节”反映出来的。把礼仪教育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载体,变无形为有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目标,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提高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基础工程,一定要花大力气做好。
参考文献:
【1】贾朝东.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06
【2】 刘丹.职业院校礼仪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5).
放眼当下,礼仪教育的开展方式主要以“民间”为主,即仅仅靠地方学校“散兵游勇”式地随机开展活动———没有专门的内容,没有专门的教师,没有专门的考查。在“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焦躁氛围中,许多教师陷入繁琐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而无暇顾及礼仪教育这样的“非主流工程”。即使部分教有余力又富有责任感的教师有心为之,但缺乏统筹的礼仪教育多半仍处于一种无序、低效的运行状态。所以,礼仪教育要能落到实处,走得长远,而不是一个运动就“风起”,一个总结就“云散”,就需要让礼仪教育从“民间自为”走向“官方统筹”,即将礼仪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德育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中来。礼仪教育要能有序、高效开展,最好要有专门教材、专业教师与专项考查。应聘请专家编写有系统结构的《国人礼仪教育》(暂名)参考教材,以供各地学校选用;各校也可在此基础上编写体现本校特色的礼仪教育读本。礼仪教育一旦纳入德育课程或社会实践课程,就需要有专门的教师予以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培训专任教师施教,条件暂缺的学校可由德育教师临时兼任,其他各任课教师都担负起礼仪教育的课外辅导之责。之所以强调礼仪教育也要有“专门考查”,这完全是迫于形势的无奈之举。在目前这种“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困境中,一门课程只要不考,在中学几乎是没有生存空间的,没有考查的课程都是没有“身份”的。所以,我们主张给礼仪教育一个“官方”的课程身份,以此作为促进。
二、从书面走向实践
一方面,对学校实施礼仪教育的考查不能仅仅是书面汇报材料,而应该考查实际情况。现在的学校要想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时是很困难的,特别是在各种会议、活动、评比满天飞的当下,不少学校为了应付这些让人应接不暇的检查评比,甚至专门组织一拨人马来做“纸面裁缝”。考查方式的懒惰(不愿意花时间蹲点调查走“群众路线”,喜好听汇报、看材料行“官僚作风”)与考查方式的落后(没有科学、具体的操作方案),是如今各种纸面活动材料满天飞的重要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德育部门在礼仪教育上的精力不应过多花在书面呈现上———做一大堆假而空的材料上下其手来“自欺欺人”,而应踏踏实实地重视对实践成果的有效考查,随机地沉到学校去具体感受礼仪教育实施的具体情况以及校园礼仪风貌的变化。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礼仪学习与考查,倒是可以从书面开始,但最终要在实践中完成内化。《扬子晚报》的调查结果证实,学生对许多应知礼仪缺乏必要的了解,所以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才会表现失当。因此,可以结合礼仪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举行一些礼仪知识的书面竞赛,以促进学生的礼仪认知。但这只是一个开端,礼仪教育的更好途径,当是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实施。所谓“生活即教育”,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相机开展礼仪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日常大量的校园活动或师生交往,为礼仪教育开展提供了契机,教师借此言传身教,往往能收到“不教而教”的无痕之功。比如,教师时常捡起校园地面上的纸屑,教师参加师生校会或观看演出时的专注有礼,教师在食堂就餐时的节俭文雅等等,都是学生礼仪学习的生动教材。
三、从活动走向教育
同学之间礼仪缺失的现象更为普遍。脏话脱口而出成了某些学生的常态,在日常班级事务管理当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总是倚强凌弱,缺乏尊重别人的意识,不懂得宽容、理解和尊重,很难与同学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还有少数学生与父母交往也缺乏基本的礼仪素养,在家动辄顶撞父母,有的则一味地向父母索取,不懂感恩和回报。
二、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缺失的主要原因
职业中等学校学生礼仪意识淡薄,礼仪行为不够规范,究其原因,家庭礼貌、礼节方面教育不足是原因之一。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忽视孩子情操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很少或根本不进行礼仪方面的说教。有的学生因家庭不和睦或父母离异而自暴自弃,内向自卑,不善人际交往,这些学生进入学校后更容易出现礼仪缺失现象。学校忽视礼仪教育,重“知”轻“行”是学生礼仪缺失的重要因素。
据笔者所知,许多职业学校从未开设专门的礼仪课,认为礼仪应该是德育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甚至认为礼仪应该是家庭、社会给予学生的教育,并不需要设置成专门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具体实施和体现。
然而现实是家庭礼貌、礼节方面教育欠缺,社会不良人群与不文明现象的负面效应侵蚀了意志薄弱者的灵魂。尽管多数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对知识性的社会道德规范掌握颇多,但缺乏良好的行为和自觉的道德约束能力,“知”“行”两张皮,或者不懂得如何才能把道德规范恰到好处地外化为个人的道德行为。
三、加强职业学校学生礼仪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商务礼仪属于素质教育类课程,旨在通过向学生传授商务交往、日常工作中的礼仪规范和交往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的特点,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真正发挥其教学实效,因此对其进行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选择合理适用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特点
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形体仪态礼仪、职业形象礼仪、商务社交或称商务往来礼仪、商务办公礼仪、商务会务与仪式礼仪、商务宴请礼仪六大基本模块,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因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学内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行为举止规范,所以对于课程涉及的基本商务礼仪常识和规范,学生通常能够较容易地接受和理解。但想把这些礼仪知识和规范真正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乃至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言行习惯,难度却比较大。因此相较于其他课程,商务礼仪课程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知易行难。
近年来,很多中职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并全面调整课程体系以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很多素质教育类课程,商务礼仪课程便是其中之一。然而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成效并不显著,究其根本我们不难发现,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商务礼仪课程实用性、操作性的特点相背离,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让学生知行合一、学做合一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针对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特点对其教学方法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以期为中职学校商務礼仪课程的教学创新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现状
1.商务礼仪教材难以满足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我校商务商务礼仪专业采用的《商务礼仪》教材是依据中职商务礼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组织编写的课改成果教材。该教材采用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单元,但整体上还是为了适应传统的教学模式而编写,内容保守单一、呈条框式,缺乏动作分解图、案例无时代感、没有多媒体课件和同步的音像制品,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教材无法以工作任务为驱动、情景模拟为引领、融教学做于一体。
2.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式上重理论轻实践
首先是教师观念上忽略了商务礼仪的最大特性――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理论教学,在课堂上满堂灌输,把礼仪的知识以理论形式传达给学生,一方面使学生感觉到枯燥,另一方面也把礼仪教死了,不能活学活用,理论跟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很多学生在上完这门课程后就将其丢一边,不能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
其次是教学条件的限制,导致商务礼仪教学偏于理论讲解。很多院校在场地设施配置上比较落后,教师只能在大教室上课,很难让全体学生真正体会学习,只能让几个同学做示范训练。缺少仿真的职业环境和角色扮演让学生难以融入真正的礼仪情景当中,故而很多礼仪都是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没有专门的训练机会,教学内容上也难以出效果。比如个人仪姿仪态训练所需的练功房,中西餐餐具,在模拟商务谈判、签字、剪彩过程中使用的教具、场地等都比较缺乏。
3.商务礼仪任课教师难以适应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心理定势的影响,商务礼仪课程的任课教师仍习惯于在教室里进行讲授式教学,这种模式下教师较容易把握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部分教师双师素质达不到应有水平,少数是从社会、思政等教师中抽调过来,知识结构单一,缺乏过硬的职业岗位知识,在指导和示范作用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无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基于“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礼仪任课教师的任务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多的是具备帮助学生掌握在不同商务情景中自如应用礼仪规范的能力。由于礼仪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过程中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如果教师缺乏充分的准备和预案,教学过程中不具备较强的驾驭能力,则教师难以达到预期的知行合一效果。
4.实训室的建设难以体现学科应用性、综合性和直观性
基于职校相关领导短期内看不到学生学习礼仪的实际效果,对《商务礼仪》课程不重视,造成了商务礼仪实训室建设的滞后。大多数实训任务在仅有传统桌椅的教室里完成,效果大打折扣。很多礼仪细节只能在黑板或课件中讲述,仿真实训练习机会少,导致很多学生对该课程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如果有足够的、设备齐全的实训室,大部分学生都可能通过情景设置与展演,从而得到很充分的训练,一定可以为学生日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商务礼仪基础。
三、对中职学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创新实践的建议
1.完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设施
为了提高学生对商务礼仪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学中需要采用行为训练和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能否充分发挥效用除了取决于任课教师的礼仪素养和礼仪操作水平、学生参与的积极和重视程度之外,还受制于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例如商务会议与仪式礼仪中的商务谈判、商务签约、会场布置等礼仪模拟训练,商务宴请礼仪中的中餐、西餐礼仪模拟训练,职业形象礼仪中的站、坐、走、蹲等各种仪态练习等等对于场地和设施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缺乏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和设备这些硬件条件,上述模拟训练只能在普通教室进行,不仅影响情景模拟训练的真实感,而且学生的参与兴趣也会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便于任课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保证商务礼仪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应该加强商务礼仪实训场地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设施。
2.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完善教学资源
现代信息化技术是教育技术的重要标志,它是一种集图文、视听、多媒体、网络等元素的一种技术,这无疑是一种提升商务礼仪教学的良好教学手段。加强商务礼仪技能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构建数字化、立体化助学平台,完善教材平面化的不足,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商务礼仪的本质,也能使学生更轻松、更便捷、更精准地进行学习。
3.以第二课堂为载体,组织实践教学
礼仪规范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离不开环境的引导和氛围的熏陶,仅仅凭第一课堂难以维系已取得的教学成果。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完成真实的、有价值的礼仪服务任务,如举行礼仪风采大赛、承接学校迎宾服务、承接学校运动会/技能节/各类比赛颁奖活动、参加博览会/森博会/旅博会等志愿者活动,在真实的职场环境中,强化并巩固所学的站姿、走姿、引导手势、目光礼、会面礼仪、接待礼仪等礼仪规范。通过第二课堂提供给学生独立制定计划并实施的机会,进一步加强商务礼仪的运用能力,提高尚礼、守礼的商务礼仪综合素质。
4.对未来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发展方向展望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国际交往也越来越密切,商务礼仪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就国内而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精神层面的提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人际交往和商务往来中,人们会更加关注对方的谈吐举止和修养。(2)就对外而言,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学习、工作和商务洽谈,也有越来越多的国人走出国门留学、旅游和工作,了解和尊重跨文化的风俗和习惯成为了人们的必须要学习的内容。
总结
综上,商务礼仪课程作为新兴课程,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授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创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寻求最佳的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驾馭课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礼仪常识,运用礼仪常识。
作者:龙振红
参考文献
[1] 许成静.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版),2012,(11).
[2] 张兰平,罗元.商务礼仪实训指导[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83.
关键词:礼仪规范;人文环境;礼仪修养
中等职业学校以培养中等技术人才为主,加强双基教学的同时,把技能培训放在突出地位,把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作为教学重点,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获取职业技能证书为目标。而现代化生产对就业者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把工作程序、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融入礼仪教育中去。通过有形的具体行为体验,不仅有利于学生主体的发展,还能使其得到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变无形为有形。
一、礼仪修养应成为中等职业学生道德的最低要求
一个人的礼仪修养是人际交往中的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与人之间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孤立于人群之外的人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一个人若要获得事业的成功、生活的幸福,必须处理好人际关系。因此,学会与人交往是人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而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礼仪修养是剂、是桥梁、是纽带。一个人的处世态度、行为特征、言谈举止、衣着打扮,不仅体现了他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成熟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礼仪修养是人生存的基本条件。注重对学生的礼仪教育,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育人、做人的最低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思想意识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利己化是这种道德的最低要求,在风气浮躁、公共道德相对萎缩、滑坡的背景下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礼仪修养方面,知与行存在严重的不协调,学生拥有的公共道德品质和修养少之又少。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自私自利、不尊重别人、吹毛求疵、骄傲自满、污言秽语等严重缺乏礼仪修养的行为。对一些学生来说,这些“小节”已成了“无节”。因此,把礼仪修养作为最低要求,把礼仪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突破口,更有实效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在德育中,我们强调教育的本质就是教会学生做人。把礼仪教育作为提高道德修养的载体,提高中等职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会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的礼仪修养,发挥其人格力量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以自身的礼仪修养和行为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人格力量表现在用高雅谈吐、大方得体的素质、优雅的举止、洒脱的风度去影响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形象,要以自己的爱心温暖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处理好与每一个学生的关系,也是教师为人师表的体现。教师应该把加强礼仪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应及时纠正。同时要以自己得体的礼仪规范去吸引学生,使他们从言传中获得知识和道理,在身教中看到榜样,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转变思想,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注重礼仪知识的传授,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中等职业学校面对市场、企业、单位的需求,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表现在专业技能上,还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礼仪教育也在其中。在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要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专业的不同开设礼仪课程,如,《礼貌礼节》《旅游礼仪》《商务礼仪》《涉外礼仪》等,包括不可忽视的《形体训练》。学校应加强教育投资,配备先进的电化教学设备与理论配套的模拟实习教室等。这些课程对学生礼仪的学习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我校是以旅游、酒店服务为主的专业,开设了相关的礼仪课程。在教学中,教师还应以强化学生行为习惯为基本要求,达到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四、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健康成长
1.学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把礼仪教育贯穿其中,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使学生感悟美的愉悦
中等职校学生年龄偏小(高中阶段),精力充沛,好动又缺乏自我约束力,但模仿能力较强。根据这些特点,学校应相应地开设多样的课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规范其行为。除此之外,我校针对职业学校的特点,在技能等级考核时,把礼仪礼貌纳入考核范围,占考核的20%,注重学生平时行为习惯、礼貌礼节的养成,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作风和工作作风。
2.学校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创育人环境
学校应创设多种途径与家长沟通联系,让家长了解当前时期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正确认识并引导孩子的行为,把不利因素转变为有利因素。我校开办了家长学校,与家长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引路人。因此,学校和家长要齐抓共管,培养学生的是非观念和自控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学校教育要与社区教育相结合,融教育于社会活动当中
社会的礼仪风尚必须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相互监督而形成。社区可开展相应的社会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