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采购价格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采购价格管理制度

第1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物资价格管理,建立公开透明、科学合理、监督制约的物资价格管理体系,确保集团公司物资采购价格真实反映市场动态,供应价格合理稳定,内部物流有序高效。根据《关于成立××集团公司价格管理委员会的通知》(××〔2004〕144号)及《集团公司价格管理办法》(××〔2004〕177号)精神,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范围包括集团公司所属分公司、子公司、控股子公司用于生产经营和专项工程的物资采购与供应价格;内部多经企业采购与供应价格。

第三条集团公司价格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价委会办公室”)是集团公司价格管理的常设机构,负责集团公司物资价格的政策研究和监督考核,定期物资价格信息。

第二章采购价格管理

第四条采购价格遵循以下原则:

(一)凡是招标采购的物资,原则上以招标价格作为采购的最高限价;

(二)公开比价采购的物资,以比价结果作为采购的最高限价;

(三)没有招标比价的物资,由采购部门公开询价,以询价结果作为采购价。

第五条建立健全物资价格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积极构建公开透明、监督制衡的物资价格管理体系。

第六条在物资价格信息平台没有开发之前,物资公司每月定期向集团公司价委会办公室上报物资采购计划。价委会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其采购价格。

第七条物资公司必须建立内部价格管理制度,完善价格内控体系,每季定期把物资采购情况,包括采购物资品种规格、采购形式、采购价格、供应商等,报价委会办公室,接受价委会办公室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未实行集中采购供应的单位,市场自购物资要实行公开比价采购,价委会办公室将定期对其采购物资发票进行检查审核,对发票单价高于当时市场平均价格的,经落实没有特殊原因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第九条实行供应商定期报价制度,集团公司逐步实行供应商准入制。供应商把供应××集团公司的物资,每月定期一次性进行网上报价,作为采购价格的重要参考依据。此项作为对准入商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十条价委会办公室通过对供应厂商走访、市场调研、网络查询、供应商报价等方式搜集市场价格信息,建立健全物资价格信息资源库,不断加强对供应部门采购价格的全过程监督管理。

第十一条价委会办公室根据市场行情,定期有关物资价格信息,接受集团公司各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的监督。

第三章供应价格管理

第十二条物资公司对集团公司内部供应的物资,包括的内部多经产品,统一实行计划价供应。

第十三条计划价制定的原则

(一)通过招标比价的物资,以定价基准日的招标比价结果作为计划价;

(二)没有通过招标比价采购的物资,以定价基准日前3个月到站的平均采购价格作为计划价;

第十四条物资价格专业组根据计划价制定的原则,每年10月底前把供应物资建议计划价报价委会办公室。

第十五条价委会办公室结合当时的市场行情,参考近一年的采购价格、招标价格、比价结果,根据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在对市场认真分析预测的基础上,对物资专业组提供的供应物资建议计划价进行核实。

第十六条价委会办公室通过集团公司内部网站,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对建议计划价进行公示,并组织企管、财务、内部结算中心、生产、审计部门及供应部门、使用单位,在12月底前召开供应物资计划价格听证会。

第十七条听证后的供应物资建议计划价,经价委会审核批准后,以文件形式下发,于次年1月1日执行。

第十八条计划价一经,原则上一年不做调整。材料成本差异额随对各单位供应价款一并结算,

第十九条因市场波动较大,个别品种规格物资的市场价与计划价相比悬殊较大时,由物资公司提出调整申请,或由价委会办公室直接提出调整建议,在集团公司内部公示听证后,报价委会批准执行。

第四章内部多经产品价格管理

第二十条遵循市场经济规则,集团公司内部多经产品价格逐步与市场接轨。

第二十一条内部多经产品计划价制定的程序

(一)集团公司内部多经产品生产企业,按产品成本构成,实事求是的测算其产品单位成本,报多经主管部门;

内部多经产品有多个厂家生产的,价委会办公室会同有关部门在内部实行公开招标比价,把招标比价结果确定为建议计划价。

(二)多经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对上报的内部多经产品单位成本进行认真分析与核实、分类汇编,提出内部多经产品建议计划价;

(三)多经主管部门将内部多经产品建议计划价,于当年10月底前报价委会办公室,价委会办公室参照市场行情,一同与集中供应物资建议计划价在集团公司范围内进行公示、听证。

第二十二条内部多经产品若因生产能力或质量问题不能满足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需要时,由多经主管部门确认,经价委会办公室批准,物资公司可从市场上比价采购,并以计划价供应使用单位。

第五章监督考核与奖惩

第二十三条价委会办公室利用各种价格信息渠道和手段,了解掌握各类物资的市场行情,每半年对物资公司的物资采购与供应价格和其它单位的物资采购价格进行一次检查。

第二十四条充分发挥使用单位的监督作用,使用单位应及时了解市场情况,对物资公司采购与供应物资价格有异议的,及时向价委会办公室反映有关情况。

第二十五条价委会办公室对使用单位反映的采购与供应物资价格问题,通过广泛调研,逐项调查核实,拿出处理意见,向价委会汇报后,在十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第二十六条对于采购同质、同规格、同厂家物资,价格高于同期市场平均价格的,对采购人员按价格差异金额全额处罚,对业务科室或供应站领导进行差异金额10%的罚款,并对责任人进行相关处理,情节严重者建议调离工作岗位。

第二十七条经价委会办公室确认,采购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的物资,由审计、监察部门按违反财经纪律查处,对直接责任人处以付款金额1%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对擅自调整计划价,不按集团公司统一计划价进行内部供应的,按差额的2倍对物资公司进行处罚。

第2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基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对财务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但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还要加强资金的筹集与管理,并根据工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积极开展价格管理,同时还要对成本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控制企业成本。只有从这几个方面出发,才能达到提高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目的,满足工业企业经营管理需要,为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持,确保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取得实效。因此,工业企业财务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从多方面入手,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性。

二、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制度,才能有效调控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基于这一认识,在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中只有结合企业实际,总结经验,借鉴他人之长,扬长避短,针对生产中各种原材料的采购价格,生产制造成本,各项业务管理费用等诸多因素,并建立起全面的财务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得到全面有效的开展。因此,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重点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应把握以下原则: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应把握全面性原则。结合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过程中,应保证制度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全面性,只有满足这一要求,才能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应把握实效性原则。在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立时,除了要把握全面性原则外,还要保证财务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实效性,使财务管理制度的作用能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挥。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中,应把握针对性原则。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来看,各种规章制度较多,考虑到财务管理制度的特殊性,只有提高财务管理制度的针对性,才能使财务管理制度满足企业需要。

三、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加强资金筹集与管理

资金的筹集其实质就是对外融资。任何一个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中都要拥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才能投入正常运行。在起始阶段首要问题就是融资,筹集资金,从而财务人员及企业高层领导就必须认真考虑、估评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财务风险的大小,适择合理的资金比例。在工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资金的筹集与管理是重要内容。基于这一认识,只有加强资金的筹集和管理,才能提高工业企业财务管理的实效性。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加强资金筹集能力。基于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需要,拓宽筹集渠道并加强资金筹集能力是满足企业生产需求的重要措施,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资金筹集能力至关重要。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必要的预算审批制度。对于工业企业而言,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只有提高资金管理质量,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实效。为此,工业企业在资金使用中应建立必要的预算审批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控。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鉴于工业企业资金流动量大的特点,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根据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建立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体系,对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价格管理

为了能准确反映一个企业产品的价格构成,提高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其职能部门应针对各类产品选择代表规格,建立相应的价格台账。每月对其成本和费用进行分析,以便调整产品价格与成本费用的偏差,同时做好产品价格监测,合理调控产品价格水平,让价格始终围绕市场轴心,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产品价格管理也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积极开展价格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为此,工业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掌握产品价格的变化规律。考虑到产品价格对工业企业销售成本和利润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只有掌握产品价格的变化规律,才能为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制定和生产成本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对产品价格进行合理预测。鉴于产品价格变化对工业企业的现实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只有对价格进行合理预测,才能保证工业企业产品销售取得积极效果。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对产品价格进行剖析和干预。基于价格管理的现实作用和特殊性,在工业企业财务管理中,要想做好价格管理工作,就要及时地对价格进行剖析和干预,保证价格管理取得实效。

五、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提高成本控制效果

对于工业企业而言,企业实行多级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在生产营运过程中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一大举措与难题。成本费用是企业资金的消耗,占用和价值转移的结果,是企业获取利润所付出的代价。成本费用的高低综合客观地反映了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是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做好成本控制工作,是提高财务管理实效性的重要措施。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制定具体的成本控制措施。鉴于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采取必要的成本控制措施,实现对企业成本的有效管控,保证成本控制取得实效。

(2)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把握成本控制原则。为了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在财务管理中,应把握准确性、全面性和实效性原则,确保工业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够取得实效。

(3)工业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应建立成本管理制度。为了规范成本管理工作,提高成本管理的实际效果,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应建立成本管理制度,规范成本管理行为,提高成本管理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六、结论

第3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建筑材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5-0036-02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总称,是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1]。建筑材料管理是指对各种建筑材料在流通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供应与管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建筑材料的有效管理,不经能够提升建筑成品的质量水平,同时还能够降低建设成本。因此,在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竞争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建筑材料管理能够为企业赢得更快的施工速度、更高的工程质量、更高的经济效益,极大提升企业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

根据材料在工程建设不同阶段作用,可将材料管理分为建筑初期的采购价格管理、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供应管理以及建筑工程后期的存储管理等。

1 材料供应管理

1.1 充分掌握工程材料法律法规

充分掌握《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建材采购和使用的相关规定,以及《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对进场物资的流程规范。严格按照行业法规进行建材的检验、采购、使用和管理[2]。

1.2 材料采购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的采购过程中,须严格把握材料质量这一关。因此在材料采购初始阶段,需考察材料的生产经营商的相关资质,审查生产经营主体的经营手续和经营能力,以及生产企业售后服务情况。对该企业生产的相关材料的质量认证进行考察,严格控制采购材料的质量档次。同时,收集该企业建材在建筑业界的口碑、该企业的信誉、售后等信息,通过建材的实际使用者的信息对企业能力及其生产的材料进行甄别,鉴定。

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材料购买数量的问题,对于不能实现随需随购的材料,应进行分批采购,计划储存。对于能够实现零星购买的材料,可以不必批量购买,从而减少存储开支。因此应尽量对材料的数量和采购方式进行合理规划,使经济效率达到最优,从而降低材料使用成本。

在材料价格管理中,采购模式的对材料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合理的采购模式在材料价格控制、材料质量控制以及材料运输费用控制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对于建筑企业各个部门,分别设有自己的采购人员,因此其采购批量小,管理不方便。而采用集中采购模式,使采购、储备、配送过程的管理更加方便,集中采购由于采购数量的增加,使采购成本相对降低。

建筑施工过程中,应根据采购物资的特性,建立多元化的采购模式。对于涉及全局性、战略性的物资,应采用战略伙伴的采购模式,这样可以降低采购风险,缩短采购周期。对于种类繁多、价格多样的材料,应采用竞标采购模式,这样既能保证所采购材料质量上的优势,又能保证材料价格上的优势,同时使采购行为更加规范化。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建立良好质量口碑的供应商,可以采用定向采购的模式,确立定点采购单位,采用商家直供方式,减少中间环节的不必要消耗,同时在直供模式下,应定期更新直供单位,以做到优胜劣汰。

1.3 材料施工过程中的管理

在材料管理的起始阶段,应该了解工程整体流程进度安排,掌握不同时期各类材料的需求情况。及时协调好材料管理相关部门并签订有效合同。在材料尚未购置前做好存放场地、仓库以及运输路线的安排工作。这是材料有效管理的先决条件。

施工过程是劳动主体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也是材料消耗的消耗过程。该过程为材料管理的实施阶段,首先应做好材料质量的严格把关,确保工程使用的材料符合建筑材料规定要求。其次应该根据施工不同阶段材料的需求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平面的布置。再次,材料使用过程中应建立材料限额和余料回收的制度,减少材料的损失和浪费,使建筑成本有效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根据使用计划进行,避免材料的不合理消耗。

施工结束后是材料管理的盘点、收尾阶段,此时应该做好材料使用账物是否相符,对不相符的找出原因。对材料过程中使用出现的错误应及时纠正或追究责任,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提出审核。对剩余材料应及时清理回收,并进行退库或转移,以减少材料的浪费。

2 材料价格管理

2.1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材料成本占建筑成本的60%左右,因此材料成本和价格的控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成本的大小[3]。材料价格具有不稳定、水平差异大、工程期内价格可比性差以及受工程周期跨度影响大的特点。为了有效做好材料价格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掌握材料价格动态变化趋势。同时应采用按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式,使材料价格在整个工程周期内保持稳定,从而消除价格波动影响。引入价格竞标承包机制,并签订相应的协议,防止价格上的纠纷。

2.2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用量大,如果出现调度不合理,由运输费用导致材料成本上升的问题不容忽视。因此,材料运输费用也应作为材料价格管理一项内容。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应考虑供货地点距离施工地点的距离,在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情况下,应尽量采购离施工地点近的企业,以减少运输成本。在施工过程的不同时期,材料的需用种类和数量不同,应将材料分时段运输,防止发生材料不必要转移额外消耗的人力、物力。

3 材料存储发放管理

对于建筑材料,在不同的施工周期所用的材料种类不同,所以对于尚未使用的材料和施工后期使用的材料等,应考虑合理存放的问题,因此材料的贮存和发放管理显得尤为重要[4]。

对于材料储备管理,应采用集中储备的方式。如果材料储存过少则会影响施工进度,如果储存材料过多,又会造成资金浪费,增加财务风险。因此集中储存能够使材料数量和结构控制在最优水平。

对于建筑材料,应建立专门库房进行存放,以免由于露天存放造成材料质量和使用寿命降低导致的建筑质量的下降。对于型号种类较多,难以区别的建筑材料,应做好标识工作并分类存放,以免引起材料混淆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和材料浪费等情况。

对材料的发放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材料不良使用等造成的浪费情况。在材料发放管理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发放管理制度,对于按定额使用的材料,应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制度,并采用分时期分批次发放的方式。对于单产单进的材料,应根据当前时期的使用情况,建立材料发放计划。对于易损耗、已维修的材料,需采用交旧领新的发放方式,若造成丢失的需要进行折价赔偿,以降低材料消耗。对于发放的材料的去向及使用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及时回收剩余材料,避免造成损耗和浪费。同时材料发放员应建立详细的材料发放档案,有效监督材料的发放情况。

4结论

在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建筑材料作为建筑成本的主要部分,需要进行严格监管和控制。本文通过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材料管理探究,分别从材料采购管理、材料价格管理和材料储存发放管理方面提出了以下几项措施:

1)掌握国家建筑材料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建筑材料采购的质量和价格,同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采购模式,以提高建筑质量。

2)对材料价格管理,需充分利用市场价格信息,在确保材料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采购价格,同时根据施工情况合理安排材料的调度,以降低材料成本。

3)建立严格的材料存储发放制度,根据材料质地和具体要求采用集中储备、专门储备和分类储备等方式。对于材料发放管理,以严格管理制度为约束,并建立详细的材料发放档案以备查用。

参考文献

[1]黄汉文.论建筑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的建筑材料管理[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133-134.

[2]《建筑施工手册(第4版)》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M].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第4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物资采购 管理制度 预算机制 电子商务模式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以及管理活动的规范程度,是衡量国有企业发展良好与否的重要标志,其不仅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还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企业的物资采购以及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大部分的国有企业还没能建立起完善的系统的企业物资采购制度,很容易出现现象,降低企业物资采购以及管理的有效性。因此,研究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以及管理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及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物资招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及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物资招标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部分的国有企业在物资采购以及管理中都采用了物资招标制度,对一些特别大的采购项目还会选择公开招标的方式。例如,国家电网物资招标制度规定,除招标目录以外的物资在进行采购时,如果设备物资不超过50万元,运维材料不超过20万元,可直接向供应商进行询价采购,与公司原设备能够配型的,则可选择同一货源采购;如果设备物资以及运维材料等超过了规定上限,则需要上报省网、国网,并在公司物资采购平台统一、公开招标。这一物资采购规定存在很大的漏洞,由于地方公司权力较大,一些公司可采取拆分的形式进行大宗材料采购,物资招标制度也就不能得到有效执行。

(二)供应商管理不规范

在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以及管理工作中,一些国有企业对供应商管理不够规范,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分级分类管理,企业内部的物资采购部门也没有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对供应商评估工作不够重视,仅仅考虑供应商产品价格,忽视了产品的质量以及售后服务。

(三)内控制度有待健全

目前,国有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在物资采购时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这给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以及管理带来了很大难题。例如,一些国有企业在采购物资时,从询价到初步确定供应商等主要的工作都在国有企业内部进行,整个采购过程都缺少外部的监督与管理。还有的国有企业在采购时,自主决定将企业采购文件传送给哪些供应商,这种竞争性谈判不公开、不透明,实际效果并不好。还有一些国有企业自己选择竞争性谈判的评标专家,这就相当于国有企业内部确定采购价格以及供应商,外部监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虽然目前很多国有企业都建立了一套物资采购价格标准体系,明确规定了物资采购价格,但市场物资价格往往处在一个变化的状态中,这就很容易导致国有企业被供应商串通起来进行蒙蔽,从而给国有企业带来一些本可避免的经济损失。

(四)缺乏采购分析和计划

在物资采购以及管理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还缺乏必要的采购分析以及采购计划。由于国有企业内部缺少对物资实际使用情况的调查,采购计划不够完善,仅仅要求各部门将物资使用情况进行上报,这样盲目的采购很容导致物资积压,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此外,由于企业没能明确需求物资数量,导致很难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很容易出现物资采购价格过高的情况。

二、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及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优化物资采购管理制度

优化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以及管理,首先要做的就是优化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物资管理制度和物资招标管理方法及采购工作标准,规范好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各个环节,用企业制度与规定对物资采购管理进行约束。在供应商管理方面,国有企业要做好供应商评估工作,对供应商实行动态管理,与有良好信誉度的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不履行合同、产品质量不好的供应商,要禁止其参加国有企业的招标活动。同时,国有企业还要严格按照企业采购招标规定,规范招标活动,整合物资采购资源,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减少企业物资采购环节,选择生产厂家直接供货,从而降低国有企业采购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二)建立物资采购预算机制

国有企业要尽快建立物资采购预算机制,对企业物资采购进行整体规划,降低采购成本,避免企业资源浪费,并约束企业后期的物资采购行为。比如可以通过建立预算考核的方式,将国有企业员工采购物资时节约的企业成本纳入企业员工绩效,使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以及采购人员在采购时自觉关注并考虑企业预算限制等问题,从而有效节约国有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提高企业物资采购以及管理水平。

(三)积极引进电子商务模式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子商务成为时展的潮流。国有企业在采购企业物资时,可以积极引进电子商务模式。采用电子商务模式进行采购可以改变传统采购模式中的竞争性谈判不公平、不透明,企业物资采购信息闭塞等问题,提高企业物资采购以及管理的水平。互联网上的竞价信息透明程度高、信息数量多,国有企业的采购部门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来选择供应商,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物资采购效率。例如,中国铁建集团引入了电子商务模式,创办了物资集中采购平台。在该平台上,企业可以招标信息,编制物资采购计划,对可供货的供应商进行评估,然后确定并发送邀请函给参加竞争性谈判的供应商,供应商也可以在该平台上报价以及回复邀请等。利用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资集中采购平台,国有企业可以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物资采购,实行供应商准入制度,而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可以进行物资异地报价,大大减少了人工操作步骤。这样一来,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可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将日常的物资采购活动纳入一个有序的竞价过程中,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有效降减少国有企业的现象,很大程度节省了国企物资采购成本。

(四)提高采购管理人员的素质

首先,国有企业要重视企业物资采购人员的专业素养,下大力气培养采购人员的采购技能,增强物资采购人员的法律观念,定期对物资采购人员进行法律法规、采购知识以及反腐等方面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恪守职业素养高、熟练开展业务。其次,对企业仓管人员,国有企业要加强其物资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方法的培训,使其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此外,对采购过程中涉及的其他人员也要加强业务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岗位所需技能,从而提高物资采购以及管理水平。

三、结语

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与管理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产管理中,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往往存在物资招标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供应商管理不规范、内控制度有待健全以及缺乏采购分析和计划等问题。因此,国有企业要注意优化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建立物资采购预算机制、积极引进电子商务模式以及提高采购管理人员素质,真正提高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以及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苏英慧.国有企业物资采购价格管理的方法探讨[J].中国商贸,2014(17).

[2] 马海燕.如何加强国有企业物资采购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4(17).

第5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多年来,公司重视采购物料管理创新,构建了企业物料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照明企业,其材料成本要占产品成本总额的60%以上,通过有效的采购物料管理,大大降低了总购置成本,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生产过程质量得到控制,实现了物流管理网络化,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司采购物料管理多次在仪电集团介绍经验,本文就企业采购物料管理谈一点看法。

一、着眼思路创新

(1)供应链思路创新

公司认为采购和物料管理是供应链和价值链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提出了“我们都是供应商和客户”的理念,我们是我们的供应商的客户,我们是我们客户的供应商。在工作流程中,我们对供应商是鉴赏家,对产品是工匠,对客户是企业家,扮演三个角色。因此,物料管理的目标,以高品质、适当的量、合理的价格、及时的时间、正确的渠道来获取物料和服务。总之,我们要对我们的客户负责,我们依赖我们的供应商。

(2)采购思路创新

对集团公司而言,集中统一采购、更新采购观念、改革分散采购模式、改善采购管理和手段,同时用开放、竞争的采购机制和落实内部责任的约束机制,规范采购行为,做到采购过程公开、公正、公平,形成一个高效、规范、低成本的采购供应体系。

(3)内控思路创新

由于采购物料管理量大、面广,因此,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物料管理、库存管理控制十分重要,特别是权限管理、信息管理是内控管理的关键。不断提高采购物料管理的绩效,降低企业成本,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二、主要管理原则

(1)战略成本原则

根据企业产业特点,产品发展愿景,企业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采购物料策略,控制企业成本。

(2)利益最大化原则

在满足客户要求和利益的前提下,不断改进提高产品质量,争取达到高性价比产品,确保客户、企业双赢。

(3)流程化原则

采用物料流程化管理模式,确保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畅通,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4)职责分明原则

明确各岗位职责、权限,落实岗位责任制,并严格绩效考核,促进管理提高。

(5)信息共享原则

实现物流管理网络化,达到采购和物料信息共享,缩短管理中运行速度,提高管理效率。

三、四项管理创新

(1)采购管理创新

①建立统一集中采购

改分散采购为统一集中采购,降低成本;明确管理职能,确保采购管理工作规范化;健全规章制度,确保集中采购管理工作实施;同时公司将生产相关的材料采购和其他采购分别管理,其他采购按照业务状态分为类:一是与生产相关类,如生产设备、测试设备、备品备件等;二是销售相关类,如展会、广告、印刷品等;三是运输仓储类;四是基础供给类,如厂房维护、能源及设施等;五是职工相关类,如培训、医保等;六是专业服务类,如咨询、保险、专利等;七是自动化及通讯类,如硬件、软件、办公设备等;八是旅游招待类,如票务、出租、住宿、餐饮等;统一集中采购。

②建立采购预算制度

2002年公司建立了采购预算制度,变过去采购用了算为算了用。采购预算不仅合理确定经济采购批量和最佳库存量,从总量上降低了采购成本,减少了企业资金占有率,增强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了经济效益,而且,预测了采购价格预测体系。目前公司采购预算准确率已超过85%。

③建立价格管理体系

公司每年制定预算时,采购价格的制定需经相关领导和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对重点材料的价格,建立价格评价体系,由公司有关部门组成价格评价组决定。采购价格高于采购清单价格,或未列入清单的物料价格高于原采购价格,需经有关部门领导和公司领导批准后生效。

(2)供应商管理创新

①建立供应商基础库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产品研发的进程,按供应商的重要度和供应市场的风险度,将供应商定位为4类:一是战略型,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建长期合同;二是瓶颈型,及时传递企业发展愿景,建中长期合同;三是力量型,采取多家供应策略,关注成本、绩效;四是常规型,采取流程化集中采购。目前,公司已有300多家常规型供应商,其中长期合作的有100多家。

②建立供应商合作关系

公司与供应商通过公司网站和高层互访,建立了协调沟通机制,采购招投标机制,关键材料寄售等,与关键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合作关系,加强了与供应商沟通与合作,实施供应链管理。

③建立供应商评估体系

评定供应商的标准,主要有4个指标:一是质量绩效,最高分35分。包括供方质量体系,出厂检验标准,是否免检,进货质量控制,抽检产品缺陷等考核;二是物料管理绩效,最高分25分。包括交货完成率,准确率,惩罚性措施;三是价格绩效,最高分25分。包括供应商透明报价,成本的合理性,付款上的灵活性,是否愿降低成本组成;四是服务绩效,最高分15分。包括反馈响应速度,解决问题重视程度,质量改善合作态度、行动,完整、精确的发票等;供应商绩效评估平均分为75分以上为绿色;60~75分之间为黄色;60分以下为红色;绿色表示供应商绩效良好,在合作中优先考虑并逐步增加配额;黄色绩效可以接受,但需进一步改进;对于连续两季为红色的供应商,将采取措施,进行供应商的优化淘汰。

(3)库存管理创新

①建立库存绩效指标

库存管理有三个绩效指标:一是库存天数,为库存物料金额相对于年度销售出库金额的天数比;二是库龄,为库存物料在仓库停留的天数;三是超期呆滞物料库存水平,以确保库存物料的有效性。

②建立库存分级管理

按物料的大类品种、采购难度和金额采取ABC分级管理:一是A类特别重要物品,品种占10%左右,占用金额70%左右,实行进货勤、发货快;二是B类一般重要的物品,品种占20%左右,占用金额20%左右,采用定量订货方式为主,定期订货为辅的方式,并可按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三是C类不重要的库存,品种占70%左右,占用金额达10%左右,采用较大的订货批量或经济订货批量进行订货。

③建立安全库存制度

为提高企业响应市场速度而设置的安全库存,由历史上市场需求波动量,以及企业愿承担的缺货损失来确定。一般多品种、小批量、特殊产品不设安全库存量。

(4)仓储管理创新

①建立仓储绩效指标

仓储管理绩效有2 个指标:一是盘点无误率,为盘点准确的物料项目数占盘点总项目数的比例;二是仓储管理效率,为周期内进出物料金额与仓储管理人员的比例。

②建立仓储管理制度

主要建立4个仓库管理制度:一是物料的收、发、存制度,包括日常物料出库,必须要先进先出,做到帐、卡、物一致;二是物料盘点制度,包括定期滚动盘点、定期抽样盘点、盘赢盘亏处理等;三是仓储安全制度,包括防火、防灾、突发事故措施等;四是库存信息管理制度,包括库存信息记录、月报、呆滞品处理等。

四、三项内控创新

(1)物料管理创新

①建立物料计划管理

物料计划管理是物料管理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缩短交货期,是提高交货准确率的关键。物料计划管理有四方面组成:一是明确管理职责,物料部门计划人员应对生产组织、计划、控制等负责,企业应建立对物料管理整体负责的职能部门;二是落实绩效指标,交货期为客户定单之日到发货之日的时间;交货可靠度,为定单细项按时按量交货与定单总项目之比;生产线利用率,为实际生产数量与产能之比;预测可靠率,为销售预测与实际订单相比的正确率;三是制定工作内容,年度物料、生产年度、物料需求等计划;四是做好计划实施,就是做好物料计划和控制的两种基本方式,物料需求计划制,即批生产系统和准时生产制,即重复生产动作系统。

②建立物料管理控制

物料管理控制从四方面着手:一是以销售订单为依据制定生产计划,并平衡库存水平;二是以生产计划为依据制定物料需求计划,组织订货,并综合平衡库存;三是严格按ABC分类法准确控制库存,并达到安全存量;同时,合理控制产品库存,成品按时及时放送客户,以降低库存占有成本;四是做好呆滞、废料的防治与处理。

(2)权限管理创新

①建立物料总控机制

公司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建立了物料总控机制,包括申请制度、授权人的批准权限、价格审批制度;并制定了采购申请、签订采购合同、订货、收货、入账等工作流程,实现了生产经营标准化的物料管理体系。

②建立分权制约制度

公司制定了各级权限管理制度,进行职务分离,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人员根据各自负责不同授权,开展工作,并相互制约。如采购,建立采购与付款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监督责任制,请购审批控制、采购与验收控制、付款控制、监督与检查。

(3)信息管理创新

①建立物流管理网络

公司建立了物料管理SAP系统,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企业综合竞争力。

②建立权限管理规程

第6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物资供应 计划管理 价格质量

在石油企业不断追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降低材料消耗无疑是一条简单高效的便捷途径。及时准确采购到价格性能最优的产品,保障油田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供应,不但可以降低材料消耗数量,减少积压报废及资金占用,降低采购成本,还可以有效避免因物资供应不畅而造成生产无法正常运行带来的巨大损失。因此,本文结合油田物资供应工作的具体要求和单位实际,就提高采购效率和质量的途径作一下探讨。

1.加强需求计划管理

一要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提高各级材料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加强对油田各项制度规定的学习,从思想上认清计划管理对保障生产的重要性,在计划管理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出主意、想办法,不断提高计划管理水平。二要积极指导各三级单位建立物资消耗台账,掌握单位设备数量、使用状况,随时了解单位生产建设计划及进度,细心研究主要生产物资的消耗规律,为编制物资需求计划、提高需求计划质量做好前期准备。三要不断完善历年物资消耗数据库,加强与生产单位、供应处业务科室、主要生产物资供应商的协调沟通,摸索物资消耗规律,及时编制年度和季度需求计划,在物资品种、数量等各方面尽量全面、充足,从而不断提高计划准确率,让供应商能够提前签订基本满足生产需要的供货合同,缩短供货期,保证能及时刷卡领用。

2.加强采购价格管理

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控体系,加强价格的分析与研究,定期进行物资采购价格市场调研,准确掌握物资市场行情和价格趋势,确保各项物资采购价格合理。从降低采购成本和保护员工队伍的高度,对物资招议标进行再认识,加大物资招议标力度,增加物资采购过程的透明度。坚持质量、价格兼顾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提高招标的质量和效率,既要严格控制采购价格,又要克服片面追求低价格而忽视物资质量与功能的倾向。要进一步加大询价采购的力度,坚持对供应处未实行配送的和未进行招标的物资实行询价采购,尽一切可能降低物资采购价格。对主要物资供应商的降价幅度、供应价格、合同价格进行统计调查,分析供应商的降价空间。继续跟踪主要物资的价格变动情况,及时掌握有利信息,与供应商进行谈判,及时与用料单位沟通,以利生产单位在可能的情况下,以较低价位进料,尽量避免供应材料调价不及时而造成的损失,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加强物资采购质量管理

要选择名优厂家作为物资采购的主渠道,保证采购物资质量,建立健全采购质量跟踪制和责任追究制,严把物资入库验收关,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质量体系,加强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努力提高质量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严格执行物资管理制度,加强对物资采购全过程的控制。确保物资供应质量,满足生产需要和安全要求,避免因质量问题而造成安全事故或工程返工,杜绝或减少损失。

4.加强采购资金管理

自油田下发《进一步加强领料管理的通知》后,供应处进一步规范了领料程序,对物资器材实施专款专用的领用制度。也就是说,每月经财务资产部审批,申请到资金的物资可以领用,但没有申报月度领用申请计划的物资,就算当月审批的资金有剩余,也不能领用。财务资产部在审批申报的月度器材领用申请计划时,对每个月申请资金剩余太多提出质疑,甚至在审批资金时会削减资金,这就造成每月申请不到足额的资金保证器材领用的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就要加强与生产单位、供应处业务科室、主要生产物资的供应商的协调沟通,做好计划执行后的核销、供应商合同签订情况的落实、三级需求计划的汇总等各项基础工作,努力提高器材领用申请计划的准确率。

5.强化“监管”职能,规范内部物资供应管理

结合管理局和供应处先后下发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物资供应管理规定实施细则》,组织有关业务人员特别是各三级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材料管理小队长,认真学习相关物资管理规定、公司物资供应管理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进一步强调物资供应管理的重要性,加大对各三级单位具体操作人员培训力度,明确各三四级单位在计划管理、质量管理、物资领用、保管和发放、物资结算管理、废旧物资管理、账册资料管理等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和要求,规定出各三四级单位应建立的各项报表资料及填写、装订和保管要求。同时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到各单位检查实施细则的落实情况,指导各项操作。通过一系列的工作,逐步规范三四级单位的材料管理流程,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行为,提高包括计划管理在内的物资管理整体水平。

第7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医疗耗材是医院向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经过使用,将价值转化为费用的物资,其贯穿于整个医疗活动中,是开展现代临床医学护理和治疗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基础。医院对医疗耗材的收费管理流程有以下几个节点。1.医疗耗材院内采购目录的确立。医院通常都设立医疗设备科负责医疗耗材的采购,对医疗耗材院内采购目录有严格的控制体系。院内采购目录的形成一般源于两方面,一是对省级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目录(以下简称省标)和市级医疗耗材集中采购目录(以下简称市标)进行院内采购遴选;二是对集中采购目录外的医疗耗材进行院内议标。耗材采购员按遴选或院内议标的结果,维护、增加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物资字典,通过输入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品牌、单价、核算类别、物品条形码、注册证号、证件效期等耗材监管信息,确立院内采购目录并根据临床实际需求安排计划,组织采购。物资字典作为医疗耗材院内流通和科室成本核算的唯一ID,一旦有入库业务发生,就不能删除,只能通过勾选使用或未使用的标记来达到在用耗材目录增减的目的。2.医疗耗材院内收费目录的确立。(1)耗材采购员在新增耗材目录、维护物资字典的同时,向物价管理员提交新增耗材收费联系单和采购价格依据(省市标采购目录附件、省市耗材集中采购平台的物资字典截图、对应的发票、院内议标的会议纪录),并签名明确责任。(2)物价管理员将联系单所示耗材,按用途与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的医疗收费服务项目一一对应,确定是否可以收费。对可收费耗材,在医院信息系统收费维护模块中录入收费代码、项目分类、采购单价、收费价格等信息。在设置收费价格时,原则上将采购单价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按实际进价设定收费价格;2000元以下的,按实际进价加成5%设定收费价格。但遇内镜下临床诊疗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如取石篮(取物器)、碎石器(粉碎器)、圈套器、切开刀(电凝切割器、铣刀头)等,不管采购单价是否2000元以下,一律按实际进价设置收费价2017年12期总第368期格。其中,采购单价400元以上(含400元)的,在收费时按实际进价作五次平均分摊,每次按收费价格的20%向病人收取费用;采购单价400元以下的,则可以全额一次收费,不作分摊。(3)物价管理员进行医保对应匹配,确认收费耗材是否属于医保报销范围。不属于医保的,按自费设置;可以医保报销的,还需按国产耗材3%,合资耗材10%,进口耗材10%、15%、20%,分别设置病人医保先付比例;如果耗材在医保报销时有单件金额限制的,超出部分金额按自费设置。有的耗材可以同时用在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中,对此应分别进行医保匹配、分别设置。比如吻合器属于可收费耗材,可以用在不同手术中,有的医疗服务项目中使用是自费的,有的医疗服务项目中使用是可以医保报销的,所以需要按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分类设置。为方便收费、便于收费员识别,在产品名称后增加英文标识后缀加以区别。例如代码331001下食管胃吻合口狭窄切开成形术、食管胃短路捷径手术、游离空肠代食管术、贲门癌切除术、贲门癌扩大根治术中使用的吻合器,在收费名称后加A标识;331002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食道空肠吻合Roux-y型或袢式),用B标识;331003下全结肠切除吻合术,用C标识;331004下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用D标识;331008下门体静脉断流术,用E标识;不属于上述手术项目的,医保不能报销,还需在收费名称后加“丙类”标识,用于识别自费。(4)将匹配的收费信息通过医保平台上传给医保主管部门审核,通过后目录正式启用。3.医疗耗材院内收费目录信息的变更。医疗耗材院内收费目录内耗材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品牌、产品价格变化时,应及时做出信息变更。对于采购价格的变动,物价管理员按设备科提交的耗材收费信息变动联系单以及价格变动依据,根据新的采购价格修改收费价格;对于产品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品牌信息的变动,物价员按设备科提交的耗材收费信息变动联系单以及变动依据,增加收费目录,同时关闭以前的在用耗材收费目录。4.医疗耗材使用后收费各病区或手术室收费员在耗材使用后向病人收取费用时,根据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行为,凭借日常工作经验,按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规定,对耗材收费属性加以分析后,确定是否收费。对可收费部分调用院内收费目录中的收费信息,合理选择收费条目,如果发现目录外使用耗材,则及时向设备科和院内医保物价管理部门汇报,查明原因,及时补办审批手续、做好目录变更。

二、现行医疗耗材收费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

1.物价管理人员配置不足。依据《浙江省医疗机构内部价格管理暂行规定实施细则》(浙卫发〔2011〕305号)规定,各级医疗机构按实际开放床位数配备专职价格管理人员。500张床位及以下配备1~2名,501~1500张床位配备2~3名,1500张床位以上配备3~5名;各业务科室(部门)设置兼职价格管理人员。因此,大多数公立医院都设立了专职物价员,但由于管理类人力资源紧张,医院往住设了相应岗位,人员配置未达到实施细则的要求,加上耗材使用量逐年上升,专职物价管理员只能疲于应付物价的基础性输入工作,监管职能流于形式;另外,各病区的收费员大多由护理人员兼任,有的病区通过排班轮流作业,人员不固定、成本意识不强、医保物价规定及专业知识欠缺。2.现行收费目录范围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医学发展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医学新技术、新疗法,与之配套的医疗耗材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但现行耗材收费目录依然参照2010年12月修订的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执行,期间物价部门虽然经过几次调整,但规模不大,目录范围增幅远远不能适应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医学发展的瓶径。3.有些医疗耗材收费在设计方案上与其他监管部门的规定冲突。当前,医疗服务的指导价格由省级或市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计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从合理补偿成本、兼顾群众和基本医疗保障承受能力的原则出发制定,没有考虑耗材相关的院感、药监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如内镜下临床诊疗项目中使用的取石篮(取物器)、碎石器、圈套器等耗材,采购单价400元以上(含400元)的,须按实际进价作五次分摊进行收费,存在着允许一次性耗材重复使用的收费导向。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均强调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做记录”。因此,医院陷入困境,如果一次按实收费,虽然医院成本得到了补偿,但违反了物价收费政策,会受到严厉处罚;如果重复使用,按五次分摊收费,符合了收费政策,但违反了医疗器械监管条例,导致病人感染的几率增加,同样要受到处罚;如果按实际进价的20%只收一次,符合政策法规,但医院必须承受巨大的亏损。4.院内采购目录与收费目录隶属于两套系统,存在“两张皮”现象。虽然院内采购目录与收费目录之间通过新增耗材收费联系单及耗材收费信息变动联系单维系,明确了耗材采购员和物价员的相互责任,但两份目录没有在同一平台上同步变动。一旦任何一方录错,或者录入不及时,都会直接导致已采购耗材在使用后不能向病人及时收取费用,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另外,目录只对新增流程进行了规范,对停用的耗材未进行实时清理,只进不出,没有形成退出机制,收费员在耗材收费时容易误操作。5.新增耗材采购审批流程有待健全。有些医疗设备在使用时必须配备专属的医疗耗材,由于采购前论证准备不充分,在设备采购谈判时,会临时突击考虑某部分耗材的采购。由于在审批流程上忽视了这部分耗材的存在,因而在采购前未进行必要的收费许可审核,配套采购的耗材最终不能收费,给医院造成极大的浪费;这部分耗材即使能收费,也可能由于采购目录录入不及时,造成院内收费目录的不完整,不能及时向病人收取耗材费用。6.医用耗材二级库监管不完善。耗材管理条件完好的医院通常仅对部分高值耗材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二级库监管。由于工作量较大、人力资源紧张以及耗材二级库软件在技术上的缺陷等因素,绝大部分品种的耗材不能顺利实现二级库管理,所以在遇耗材调价时,物价管理员及收费员不能及时掌握耗材在整个医院的库存量,也就不能对耗材调价的时间节点作出正确判断,经常会出现调价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另外由于无法监控耗材是否真正用到患者身上,多收、漏收现象普遍存在,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患纠纷。7.收费行为中人为因素大量存在。向病人收取耗材费用时,虽然现行的收费管理流程借助计算机提供了辅助帮助,规范了收费操作,但是人为因素占很大比重,导致耗材错收现象仍然严重。具体表现在:一种医疗耗材对应多个医疗服务项目时,错误选择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时“张冠李戴”,错收成别的耗材;为获取经济利益,重复收费,甚至在使用不可收费耗材后,故意挂靠借用目录中的可收费耗材进行收费,等等。

三、建议

1.健全收费管理组织体系。按规定足额配置专职物价管理员以及科室病区收费人员,并加强岗位专业知识培训。收费人员最好相对固定,便于经验积累及应对突发事件。专职物价管理员应积极了解医用耗材的新技术、新动向,熟悉耗材的性能、用途,同医保物价主管部门及时进行沟通,真正行使监管职能。2.完善新增医疗耗材采购审批流程。物价员必须在采购准入的审批环节中,对所有耗材进行收费许可审核,给出不能收费或者可收费的意见以及收费的许可范围,供采购部门决策,原则上对科室提交的不可收费又不属于必须使用的医疗耗材采购申请予以退回。同时,医疗设备采购前做足功课,设备附带的必用耗材也应归入新增医疗耗材采购准入审批流程,作为设备采购的附带条件供采购部门决策,尽可能减少对临时性医疗耗材采购的审批。3.建立院内医疗耗材采购目录和收费目录统一平台,形成同步机制。(1)平台的前半部分工作,由耗材采购员完成。建立耗材物资字典,录入物资编码、财务核算类别、物资品称、规格型号、计量单位、产地、品牌、采购单价、生产厂家、供货厂商、厂商、证照信息、省市标代码和院内耗材招标会议编号等信息后,连同收费依据扫描件一并提交给物价管理员。(2)平台的后半部分工作,由物价管理员完成。通过对采购员提交的医疗耗材用途进行分析,依据浙江省医疗服务价格手册的医疗服务项目进行匹配,设置耗材收费目录,考虑到有的可收费耗材在医保报销时有单件报销金额限制,超出部分需病人自费,在收费价格设置时采取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并存的模式。医保收费价格指通过医保途径收费的价格,自费价格指医院直接向病人收费的价格。每种耗材允许对应一个或多个医疗服务项目,根据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逐个设置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在完成医保匹配、输入病人医保先付比例后,将2017年12期总第368期耗材数据信息实时递交给医保平台审核,通过后正式启用。(3)如果某个耗材无法匹配到任何一个医疗服务项目,那么这类耗材属于不可收费耗材,在设置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时用零表示;如果某个耗材能匹配到一个或多个医疗服务项目,则这种耗材属于可收费耗材,在逐条设置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时,原则上采购单价2000元以上(含2000元)的,采购单价应等于医保收费价格与自费价格之和;2000元以下的,采购单价加成5%后的价格应等于医保收费价格与自费价格之和。但是内镜下临床诊疗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如取石篮(取物器)、碎石器(粉碎器)、圈套器、切开刀(电凝切割器、铣刀头)等,不管金额大小,采购单价一律等于医保收费价格与自费价格之和,其中采购单价400元以上(含400元)的,每次按收费价格的20%向病人收取费用,五次收完。(4)通过建立统一平台,将院内医疗耗材采购目录和收费目录整合在一起,达到两个目录同步增减、信息同步变动的目的,既可以检索到某个耗材对应的医疗服务项目,又可以检索到某个医疗服务项目下可收费耗材的所有信息,也可以最终确认不可收费耗材的信息,从而形成立体化收费目录数据库。4.对在院所有的医用耗材进行条码化管理。所有耗材都设立院内条码和院外条码,院内条码指系统按一定的编码规则自动生成唯一内生码,用于区分不同物资、品牌或相同物资的不同规格型号。院外条码指在建立物资字典时,通过系统的条码生成功能,采集耗材出厂包装中自带的条码。原则上有院外条码的扫描院外条码入库,没有院外条码的,通过建立院内条码,扫描院内条码入库。单价200元以上的耗材,必须在最小计量单位上设立条码;单价200元以下的耗材,不能在最小计量单位上设立条码的,必须以最小包装为计量单位设立条码。5.加快医用耗材二级库软件系统建设,完成二级库与耗材收费系统无缝对接。科室病区从一级库领用医用耗材后由系统自动完成二级库的入库,使用时各科室病区收费员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扫描所用耗材条形码后,自动生成患者使用收费清单,确认后根据采购价格形成科室耗材成本支出并消减二级库库存。同时,将使用收费清单发送给耗材收费系统,系统根据院内收费目录数据库自动匹配分析,填充调用对应的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对有的耗材对应多个医疗服务项目的,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工选择;对限制收费人次或收费数量的,以及在使用收费清单中出现重复使用或超数量使用的,系统则弹出提示框,根据需要对重复部分或超额部分所在行进行人工确认,一经确认,对应的医保收费价格和自费价格系统自动清零,并备注清零原因。最后根据实际开展的医疗服务项目,系统自动对可收费耗材进行合理性审核校验,对不合理收费条目弹出提示框,进行人工判断、修正。这样可以有效监控耗材在科室的进出,准确清晰地反映不可收费耗材和可收费耗材使用及收费的实际情况,从而避免耗材多收、漏收或错收。6.建立耗材调价管理制度。完善二级库后,能清楚反映医院耗材的库存以及在医院各科室病区的分布情况。耗材全院库存等于一级库库存加二级库库存。在价格调整时,可以根据政策规定以及实际库存情况,设定合适的调价日期进行缓冲或科室病区之间内部调剂,加快去库存步伐。对调价日期到了还未使用完的,同器械商协商,一律予以清退处理,并对一级库及二级库账面进行实时调整。7.建立投诉机制和奖惩制度。医院建立医疗耗材收费投诉机制和收费管理奖惩制度,将医保物价扣罚与科室病区及个人挂钩,奖罚分明,并将价格管理工作纳入医院年度目标考核,作为科室病区及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张远凤,张怡,谢丽玫.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3,(11):93-94.

[2]王振宇.HIS在医院收费管理中的作用[J].卫生经济研究,2005,(1).

第8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制造企业;应付暂估挂账;采购发票核销

应付暂估挂账与冲销就是将采购收货入库与采购发票结算两个本应同时进行的环节进行人为拆分,因此形成过渡性负债科目:应付暂估。通过对应付暂估的挂账和冲销,将采购预估价格调整成实际发票价格。若采购部门对应付暂估长期不清理,形成大额挂账,会造成公司存货不实,成本失真,影响会计数据准确性,增加公司经营潜在风险。因此制造企业加强应付暂估挂账与核销的清理已迫在眉睫。

一、制造企业应付暂估挂账与核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应付暂估数量与供应商核对不一致

企业根据生产计划指令,要求供应商将物料送到指定生产线边仓位,由企业收货部门签收后随即投入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检验人员发现物料质量不合格时,需填制不合品处置单并集中存放,次日与供应商办理采购退货签收手续,将实物退回供应商。在签收交接和生产领用过程中,极易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企业采购收货办理不及时,甚至漏办。如:企业因生产计划临时调整,对供应商已送达的物料暂缓办理采购收货入库,供应商急于配送其他企业货物,本着互信态度将物料暂放在企业,隔日物料被企业生产部门直接领用,后经多次催促后才办理采购收货入库,更有甚者不办理采购收货入库,从而造成企业应付暂估数量与供应商核Σ灰恢隆

第二,供应商采购退货办理不及时。如:大部分供应商非常重视采购收货的交接手续,对物料数量、品名、规格都与企业一一核对。对于采购退货的交接手续,略显轻视,对不合格物料数量、品名、规格存在疑义时,并未积极与企业沟通解决,从而导致采购退货不能及时办理,致使企业应付暂估数量与供应商核对不一致。

(二)应付暂估价格易偏离实际结算价

企业在办理采购收货入库后,供应商尚未开具发票进行采购结算时,企业按物料预估价格入账,记入存货科目。而预估价格偏离采购发票结算价格的幅度,直接影响企业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在对物料进行价格估计时,易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市场行情波动较大,无法准确预估物料价格。如:铝、铜、钢等大宗物料,价格随国际市场行情波动,采购预估价格易偏离实际结算价。

第二,经办人员责任心不强,任意估价。如:企业经办人员在办理采购收货入库时,因涉及物料品种多,工艺复杂,无法准确预估价格时,便统一以名义金额1元为预估价格办理采购收货入库。

第三,计量单位换算错误,导致预估价格错误。企业在实际业务中,经办人员极易将计量单位混淆,导致物料的预估价格成倍虚增或虚减。以上原因都会造成企业或高或低的估计物料价格,从而导致企业存货资产虚增或虚减,使企业利润不实,增加企业税收违规风险。若被管理层恶意利用,人为调节利润,后果严重。

(三)供应商发票入账困难

企业采购部门负责采购价格报批工作,并每月与供应商核对采购数量,通知供应商开具发票,经审核无误后,交财务部门入账,冲销应付暂估。在供应商发票入账时,极易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数量不一致,供应商无法及时开出发票。如:因采购收货或采购退货办理不及时,企业与供应商数量无法核对一致,导致供应商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开出发票。

第二,采购价格不确定,供应商无法及时开出发票。如:对于长期合作的供应商,存在先供货,后定价的现象,针对一些工艺复杂的非标零件,由于企业与供应商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无法谈妥采购结算价,因此供应商无法正常开票。

第三,经办人员工作疏忽,将供应商发票滞留在手中,迟迟不予办理发票入账审批流程,更有甚者会造成增值税发票过期。以上原因都会造成供应商发票入账不及时,应付暂估核销滞后,最终导致应付暂估大额挂账。

二、应付暂估清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制造企业在应付暂估挂账与核销的清理过程中,存在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首先,企业采购收货管理制度不健全。没有规范的制度指导并约束各部门及供应商,采购收货、采购退货流程办理时效较差,造成应付暂估数量与供应商不符,无法及时办理发票核销;其次,企业预估价格管理方法不完善。采购人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全凭经验进行估价;最后,企业采购发票结算管理办法不健全。供应商不能及时开票结算,造成企业应付暂估余额较大,与此同时供应商回款困难。

三、解决途径及对策

(一)选择先进的供应商关系管理软件

可选择使用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SRM)。其是实现企业与上游供应商维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管理软件。通过供应商关系管理软件平台,企业可实时更新采购需求及送货需求,供应商也可实时查询企业收货记录,每日跟踪企业是否及时办理采购收货手续,且可跟踪企业采购退货明细。SRM软件平台能促使企业与供应商采购流程透明化,缩短采购异常反馈时间,做到采购信息实时共享。

(二)建立规范的采购收货管理制度

1. 采购部门下达采购需求。 根据企业月度生产计划,采购部门将月度采购需求下达给供应商,供应商提前备货。

2. 采购部门下达送货需求。根据企业日生产计划,采购部门将日送货需求下达给供应商,要求供应商按日送货需求将物料直接配送到指定生产线边仓位。对于因生产计划临时调整,采购部门须提前一日更新送货需求。

3. 验收入库。供应商配送物料时,附采购部门《送货需求》,一式两份。生产线边仓位收货人员根据供应商提供的《送货需求》,对物料品名、规格、数量进行逐一核对,经核对无误后在《送货需求》上签收。一联供应商留存,一联收货人员留存。

4. 采购退货。在生产过程中,检验人员发现不合格品时,先填写《不合格物料处置单》,一式四联。一联由检验人员留存;一联由收货人员留存,用于供应商退货签收;一联由采购人员留存,用于采购结算对账;一联由供应商留存,用于采购结算对账。

(三)建立完善的材料估价方法

1. 价格咨询法。对于r格随国际市场行情波动的大宗物料(如铝材、铜材、钢材),可通过网上查询、持续跟踪分析,掌握当期价格波动主要因素,从而提供合理的预估价格。

2. 价格参照法。对于新增零部件的价格预估,可参照同类产品价格(如工艺相近、材质相近、用量相近的同类产品),不得任意估价。

3. 价格修正法。定期对预估价格进行统一检查,因价格波动导致估价偏离实际的物料进行预估价格修正。对于因计量单位换算错误导致估价错误的物料,应立即修正。

(四)建立规范的供应商开票结算管理办法

1. 采购结算价格审批。采购人员需每日统计送货需求中新增物料,交由采购价格工程师统一开展询价、报价、价格审批工作,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

2. 采购结算发票开具。采购人员每月1日从ERP系统中导出上月采购收货、退货明细,经与供应商核对无误后,在五个工作日通知供应商开票。供应商需在接到通知后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开票工作(含外地供应商邮寄时间)。

3. 采购结算发票入账。采购人员接到供应商发票后,需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内部审批流程,交财务部入账冲销应付暂估。

(五)建立完善的应付暂估持续跟踪管理办法

1. 定期开展应付暂估核对工作。采购部门是应付暂估明细账的直接责任部门,需按月或季对ERP系统里长期未办理采购发票结算的物料进行持续跟踪分析。由于采购结算价格迟迟未审批、或供应商不予办理采购负数发票结算等异常原因,采购部门需出具应付暂估明细核对报告,并向企业财务部门报备。

2. 定期开展应付暂估清理工作。财务部门每年组织采购部门对应付暂估明细账开展清理工作,对长期(超过三年以上)不予办理采购发票结算的应付暂估,且无任何原因说明的,经履行相关审批手续后,由财务部门办理应付暂估核销。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应建立健全采购收货制度、材料估价方法、供应商开票结算管理办法、应付暂估持续跟踪分析管理办法,并使用先进的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以有效降低应付暂估挂账、冲销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作者单位:

[1]康晶.浅析应付暂估款存在的风险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5(28).

[2]林阁.材料采购内部控制缺失风险及应对[J].乡镇企业会计,2012(05).

第9篇:采购价格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科研院所;材料采购;风险应对

一、科研院所材料采购的特点

作为以基础性研究为主的科研院所,每年需要购买大量的试剂、实验原材料、耗材等。采购是根据课题组提交申请购买,采购的材料专业性强、品种多、型号迥异、供应商众多、价格差异大,购买形式具有少批量多批次的特点。主要以单位分散采购为主,因为在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许多人为决策的环节,是事业单位防腐的重点领域之一。

二、材料采购的风险识别

材料采购分为多个环节,请购、审批、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选择、价格决策、合同签订、验收入库、领用、结算付款等,各环节均存在不同的风险。目前出现问题较多的环节有:多头采购、供应商选择、价格决策、合同签订、入库管理等。

1.多头采购

科研院所材料采购的特点决定了采购批次较多,采购部门业务量大。部分研究所因采购部门人手所限,存在多头采购等情况。请购课题组按需要自行询价、选择供应商并采购所需材料。采购各岗位无明确界定,采购人员权利过分集中,不符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缺乏约束与监督机制也极易出现舞弊现象。

2.供应商选择风险与价格决策权

选择什么样的供应商,做出决策选择权的人员是谁?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决策是采购工作中最重要决策选择权。关系着研究所的采购风险、采购成本与采购质量。采购人员直接面对着市场,供应商良莠不齐,产品质量不一,价格差异大。如果采购渠道无范围限制,采购人将根据自己的判断、喜好、自身利益做出选择。

3.合同风险

采购合同关系着合同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有较强的法律约束力。合同风险主要体现为虚假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拆分合同等。虚假合同指为套取资金,买卖双方恶意串通,签订虚假经济合同。条款不严谨合同,责任人疏忽大意,导致合同履行不力,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等。拆分合同,采购人为规避政府采购中的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等公开竞争方式而选择拆分合同。

4.专用材料零库存管理

专用型材料以小批量多批次采购方式为主,原材料品种、型号并非通用,许多材料购买后即由请购课题组全部领用,即零库存管理。

专用材料零库存管理的方式在许多科研院所普便存在。对资产管理部门来说材料零库存便于管理、降低储存成本。但对使用不完的材料交予课题组保存,可能存在保管不善、造成浪费、丢失等风险,也给虚假采购造成了生存的土壤。审计案例中,某科研院所课题组面临财政经费预算执行的压力,该课题通过串通供应商,在一定期间内陆续购买又退回材料,形成在供应商处及会计账薄中的购买记录。后期按需求在供应商处领用。

三、材料采购风险控制的措施及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与材料采购流程设计

实现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制度是基础,科研院所应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合同管理制度、供应商准入制度、材料领用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等内控管理制度。设计完善的材料采购流程。制定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价格管理、库存管理等多个重点环节的业务流程。采购流程应考虑嵌入电子信息系统,如建立科研院所的材料采购管理平台。通过该采购平台实现采购业务归口分层级管理。电子采购平台的建立,将有助于加快采购进程、明晰权责划分,业务公开透明,减少人为决策环节,实现材料采购的全过程管理。

2. 明确采购人员岗位分工

首先,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统一专业采购团队。团队人员由资产管理部门、监审部门、财务部门人员联合构成。明确各岗位分工与责任,供应商选择、价格决策重要决策事项进行分权管理。职责划分清晰,设置供应商管理专家小组、询价议价小组、合同管理员、采购员(普通采购、政府采购)、验收、库管员等岗位,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符合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要求。

其次,采购权利收回至研究所采购团队。材料采购方采购小组统一采购的方式为主。对异地活材料采购验收管理实行指定采购岗位。科研院所养殖孵化基地与科研院所常驻地往往相距较远,尤其是海水养殖等业务。活材料如活体动物、活体饲料等购置需要具有新鲜、及时、便利的特点。只能进行异地采购。请购人申请后,归口管理部门通过询价小组询价,指定驻养殖场所课题组采购人采购,从严审查合同、供应商资质、信誉,采购价格。待审批完成后,需课题组提供合法票据、购买物品图片,提供实验场地证明人等材料视同现场验收,并且需要具备详细使用记录及实验工作日志作为报销依据。

另外,需加强对采购人员培训。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能力、职业操守、法律意识,并实行定期轮岗制度。

3.建立供应商准入及考核制度

首先,采购活动均需选择数据库中的供应商进行。供应商来源应符合:(1)本研究所合作过的优质供应商。(2)利用兄弟院所建立的供应商平台中的供应商,如以淘宝模式的建立的中科院喀斯玛试剂材料采购平台。(3)实力强、声誉佳、质量好的供应商。

邀请业务专家组成评议小组,通过对供应商的资质、信誉、财务状况、产品价格、质量、所在地等调查开展信用评级,从中筛选优质供应商,建立研究所自己的供应商数据库。供应商实行按档次、分层级管理。

其次,入库供应商商品价格应以供应商市场价格作为上限,采取邀请供应商进行投标、开展谈判等方式,发挥规模采购的优势,提高采购话语权,降低采购成本。供应商数据库及商品价格形成材料采购平台基础数据。

另外,供应商数据库按年度实行动态化管理,产品价格定期更新。按年度进行考核。考核内通过查询采购信息平台售后评分,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供应商供给材料质量、价格、供货周期以及服务由各用户进行评价打分,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下一年度供应商准入资格。

4.建立材料价格决策机制

对供应商商品的价格相对有效的监督,就是完善采购询价,加强询价复核。在材料采购平台中,借鉴电商模式设计比价工具。选择材料型号后,可以选择按价格、按供应商信誉或供应商综合排名进行排序查询,该采购平台可自动优先选择最优三方供应商材料价格,代替人脑做出价格决策。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5.规范合同管理

专人进行合同登记。合同由归口管理部门审核,重点关注合同的真实性、有效性。法律顾问审查合同全部条款,重点注意不利条款的必要性。监测合同的履行。减少合同履约风险。通过采购管理平台,进行数据分析确认合同的数量、价格是否异常;是否进行合同拆分以规避政府采购或公开招投标等社会竞争的购买方式。是否近期大量签订超出请购人所需材料预算的虚假合同套取资金。

6.建设统一的材料库

针对批量采购大宗材料、贵重金属等物资,采用先入库,后按需领用的方式。加强出入库管理,做好验收及盘点工作。对于采购批量较小的材料,采用零库存管理。可于验收后全部领用。使用人登记材料使用台账。并由科研院所指定专人定期核查。

7.建立采购全过程监督机制

建立由监审部门牵头,其他各相关部门参与的监督检查团队。

一方面加强采购过程管理。参与供应商选择小组、合同审查。定期进行数据分析。结合课题内审、课题组长离任审计等常规、专项审计,在采购平台中按课题组分年度进行材料购买数量、购买金额、供应商统计、趋势图表等数据进行分析。关注异常采购、关联交易等违规事项。发现重大违规事件及时以书面形式向所领导班子汇报。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制度、流程盲点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予以完善。

另一方面制定信息公开制度及举报制度,定期公开招投标、供应商选择方式、采购小组成员,采购相关信息。对违规人员建立黑名单。对黑名单里的课题组、采购人员按相关制度人员从严审批,额外增加审批程序的管理模式。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加大投入,材料采购在科研院所事业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也对研究所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院所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材料采购制度,规避与降低风险,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促进科学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海莲.推进集中采购要点分析.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4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