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重点工程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将施工的顺序和施工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顺序务必按照设计图中的要求进行,将其中的隐蔽工程进行仔细的排查管理。比如:接地工程中,在进行施工前先进行电阻阻值的试验工作,确保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安装避雷针天线时,确保上下贯通,并对建筑物的影响最小。电气设备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不仅符合操作方案还有做到安全,高效。设备的调试是对建筑电气工程最主要的检验方式。进行调试的过程中,照明是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也是判断基本电路是否完整的方式。除此之外,还要进行设备型号、设备功能、安全系统等的检查工作,确保整个电气网络可以稳定的运行。调试工作不仅是对电气工作建筑的重要部分,还是为今后可以正常使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将调试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提交委托方,完成建筑电气工作。
2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要点
建筑电气工程的管理是保障建筑电气工程保质保量完成的关键,也是整个电气工程的难点。根据以上的分析介绍,下面就是如何实现电气工程的有效管理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建立高质量的建筑队伍
建筑电气工程的队伍中,对于建筑工人的素质要求还存在着管理上的不足。根据调查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实际操作人员中有高中学历的人属于高学历人员,现代精密设备和安装仪器需要高技术人才。施工队伍素质的赶不上直接影响到了施工建设的成本和建设质量,不利于建筑电气工程企业的长期管理。因此,提升建设队伍的素质已经成为管理迫在眉睫的事情,只有高素质的建设队伍,才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建筑任务。
2.2严把施工前的质量关
在进行建筑电气工程开始前,需要对工程的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管理和控制。设计图就是最为关键的部分,找到设计图的不合理之处或是产生浪费的地方进行改进,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提交,获得管理层的审批。对设计图的设计要求明确后,还要进行实地的考察,将设计图和客观的现实条件与要求进行综合性考虑,希望得到最好的效果。对强弱电、网线、管道的预设位置和进行合理的安排,对照明、监控等路线进行合理埋设,对建设的材料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做到施工的过程中,土建、水暖、电气的线路不会出现相互影响,可以同时进行线路管道的铺设。
2.3在施工过程中的严把质量关
在施工阶段中,要严格的按照施工要求进行管理,成立相应的管理监督小组进行实时的监督。施工的各个细节有应根据施工设计方案进行,不能按照个人的经验或是喜好私自进行改变,或是私自改变施工顺序,导致其他的工程无法顺利及时的开展。每一道工程都需要由监督小组的人进行监测,合格后签字通过,如果不合格就要进行返工,切实把质量把控好。此外,建筑电气工程的细节应该做到位,比如:电缆的埋设进行止水挡板和防水带的设置,确保使用过程中,不会受到土壤中有害物质的侵蚀,不会出现漏电的情况。其需要注意管理地方也需要进行深入的严格检查,确保电气工程是不会出现危险故障的。
2.4安装电气设备以及调试的管理控制
在安装电气设备的过程会涉及对墙体的改变,比如:打孔、钻眼甚至是墙体大面子的改变。由于设备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装饰,设备被隐藏在装修体的后面,不会被看到。因此,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的过程中,需要将质量关严格的控制在安全的范围内。在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应对配电箱的配线、压接等进行细致的研究,按照操作的规范进行深入的分析,确保防雷、防漏电等安全措施已经做到位。电缆、母线、导线等多种线路都是进行检查的重要内容,在检查二次后,由技术人员进行线路的最后检查,确保线路可以正常运转。
3结语
论文摘要:阐述了电缆的敷设方式、选型、截面积的选择,网络及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1电缆的敷设方式
电缆的敷设方式有以下几种:直埋敷设、穿管敷设、浅槽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隧道敷设、架空敷设几种方式都有优缺点,一般要考虑城市发展规划,现有建筑物的密度电缆线路长度敷设条数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等。从技术上比较,电缆隧道方式和电缆沟敷设方式便于电缆的施工、维护和检修。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中,城市规划建设时,已考虑公用隧道。实践证明公用隧道运行效果良好,大大降低了重复投资次数和反复开挖路面的现象,但初期投资巨大,建筑材料耗资金,在国内,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这种敷设方式是极少的。相比而言,直埋敷设和浅槽敷设则是属于经济型的敷设方式,直埋电缆是最经济而广泛系用电敷设方式,它运用于郊区和车辆通行不太频繁的地方。但不利于电缆的维护和检修,一旦遇到电缆故障,即使使用测试仪测出故障点,也要重新挖开电缆沟,极不方便。因此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工程条件、环境特点、电缆型号和数量等因素,用发展的眼光,按照满足运行可靠性、便于维护的要求和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确定。
2电缆的选型
常用的电力电缆有油浸电缆、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交联聚乙烯电缆等,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又延伸为不同种类的特种电缆。目前,随着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的不断提高,交联聚乙烯电缆已成为使用最广的电缆产品,在电缆选型时,应根据使用的不同环境和条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尽量减少穿越各种管边铁路,公路和通讯电缆;如采用直埋和浅槽敷设方式时,应考虑使用加钢铠的电缆。
3电缆截面积的选择
电缆截面积的选择,关系到投资多少、线路的损耗和电压质量、电缆的使用寿命等。如选用截面积偏小,会导致电压质量下降、线路损耗过大,则会使初期投资太高。因此应根据负荷预测结果,发展规划,选择合适的截面积,使电力电缆满足最大工作电流下的缆芯温度要求和电压降要求,最大短路电流作用下的热稳定要求。由于负荷预测工作难度性高、准确性较低,因此,选择电缆截面积时,还要满足《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和《城市电力网规划导则》要求。
在三相四线制低压电网选用电力电缆时,还要考虑零线截面积的选择,在公用低压网络中,由于受用户因素影响较大,三相负荷平衡难以控制,为改善电压质量,降低线损,零线截面积应与相线截面积相同。
4关于电缆网络及电缆网络自动化
随着电力电缆在配电网中的不断推广与使用,配电网可分为电缆网络和架空网络(含架空、电缆混合网络)。《关于〈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的实施情况及补充意见》也对电缆配电网络自动化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在配电网区域网络采用电缆网络时,应按照配电自动化的要求,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有条件的要考虑自动化试点工作,条件不成熟的也要在配套设备选型时,考虑有充分余地,为实现自动化方案打下基础。
5电力电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大电流电力电缆引发的涡流问题
电力电缆在施工中,有采用钢支架的,有采用钢质保护管的,有采用电缆卡与架空敷设的,凡是在电力电缆周围形成钢(铁)性闭合回路的,均有可能形成涡流,特别是在大电流电力电缆系统中,涡流更大。在电力电缆施工时,必须采取措施,使电缆周围不能形成钢(铁)性闭合回路,防止电缆引起涡流现象发生。
二是电力电缆的转弯引起的机械性损伤问题
由于电力电缆外径较大,运输、敷设较为困难,电力电缆对转弯半径的要求也比较严格。电力电缆在施工中,如果转弯角度过大,可能使导体内部受到机械损伤,而机械损伤因被电缆绝缘强度下降,直到出现故障,施工中发现一次电缆头故障,在电缆头制作时,三根电缆头长度一致,与设备连接时由于受地形限制,中相电缆头偏长而成为拱形,电缆头根部受损放电。后采取措施,在设备的连接,适当缩短中相电缆头连接长度,使三相电缆头均不受外力,实践证明运行效果良好。由此可见,电缆施工过程中,要尽可能减少电缆受到的扭力,在电缆转弯和裕留电缆时,让电缆处于自然弯曲,杜绝内部机械损伤现象。三是电力缆防潮问题
运行经验表明,中、低压电力电缆故障大部分为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故障,而中间接头和终端头故障则大部分是因密封不良,潮气侵入而造成绝缘强度下降,而中、低压电力电缆网多采用树枝状供电方式,电缆终端头数量较多,因此把好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堵漏密封关是保证电缆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
从能源的分类看,水利水电是一种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对其进行合理的运用对于减少能源损耗,促进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来说,技术的合理与可靠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所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做好技术工作。技术将会直接影响水利水电工程的竣工时间,在施工过程中只有管理好技术,才能使工程的各个方面都处于一种相对协调的状态,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
2建设过程中建设科技的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关系到人民以及国家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其的技术进行关注、发展意义重大,在施工技术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2.1施工导流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来说,导流对工程具有重大意义。利用导流技术可以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导流技术的落实主要依靠铸造围坝,说的直白一些利用装置对水流进行暂时性的阻挡,来提高工程的品质。由于在进行施工导流过程中的水的流速极快,这部分水能够使河道的规模得到降低,因此在进行建立围坝时,要对技术进行合理分析。要确保技术的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导流工艺的顺利运用。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导流能够起到控制河床的作用,所以关乎到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和速率。
2.2防渗加固通过多个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检验发现,在土坝中经常出现渗水问题。渗水问题会对项目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干扰。如果不及时对渗水问题进行解决那么势必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施工人员掌握加固科技是十分必要的。防渗加固技术的最大作用就是对土坝的变形和渗透进行处理,进而使坝体可以劈裂灌浆,这时候在坝体内将会有一种防渗体形成,从而成功地避免了渗漏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坝体的加固和稳定。在坝体劈裂灌浆过程中要依据坝体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灌浆孔。在坝轴线上面设置副排孔(通常情况下副排孔距离轴线的长度为1.50m),同时沿着坝轴线设置主排孔。主排孔和副排孔要分开设置并保持4m左右的距离,为了形成一道可靠的防渗体,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灌浆孔穿透坝体达到坝基。
2.3坝体填筑坝体填筑技术的关键就是坝面流水作业。在实际操作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在完成流水作业后,要进行平料和卸料,并制定出相应的施工工序。第二,在坝体填筑过程中要依据施工要求做好填筑及铺料工作。第三,在对坝体进行辗压时要依据坝面的划分进行,这样做可使建筑面积得到保障。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减少热量的损失对填筑涂料时间做好安排,缩短工期。
2.4合理运用添加材料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材料就是混凝土,可以说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目前常用的外添加剂有修理外表添加剂、处理外表添加剂、改善色泽的外加剂、增加外表强度的增加剂,此外还有一些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变形的添加剂,合理的使用外加剂可以对混凝土的质量得到改善,从而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但在外加剂的使用中一定要合理,不能为了添加外加剂而增添。
3技术管理的作用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技术管理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技术管理工作,使工程依照科学的发展规律进行,缩短工期,保证工程在工期内高质量完成。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受水利水电工程本身特点限制,技术管理是施工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对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管理,不仅会导致施工的有效性受到影响,而且会导致工程的整体质量有所下降。因此,工作人员要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的重视程度,在合理的情况下,大力加强技术管理措施。加强技术管理工作,不但可以使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会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合理的技术管理能够使工作人员及时地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尤其是在遇到技术问题时,通过有效的技术管理可以将一些质量隐患扼杀在摇篮之中,多个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经验表明合理的技术管理能够提高工程的质量。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可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材料、人员以及设别的合理运用降低工程的成本。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对技术管理起到的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4技术管理的措施
在对水利水电工程进行技术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际需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
4.1重视程度不够在加强对水利水电工程技术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可以从深化技术管理改革、加强执行力度、完善管理手段几个方面入手,只有意识到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才能通过技术管理得到预期的效果。
4.2明确目标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必须要有明确目标,并以此目标为工作中心而展开相应的技术管理工作,使水利水电工程能够在此目标的指导下,取得理想的效果。
4.3建立技术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制度十分必要,可以满足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需要,提高执行效果。
4.4健全技术管理手段要认真地对技术管理进行分析,对现有的技术管理方式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扩充,对已有的技术手段进行变更,探索出更加合理的技术管理方式,提高技术管理质量。
5结语
由于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安全报警以及自动检测、修复的功能,所以,应用这项技术可以有效的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以及高效性。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对传统设备的革新,其具有重要进步意义,这种技术自动修复的功能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安全性,保证了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1.4扩大了机械设备的应用范围机电一体化设备是对传统机械设备的改进与创新,其改变了传统设备应用范围窄,功能单一的问题,扩大了机械设备的使用范围,有效的提高了机械工程的效率。所以,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以有效的促进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
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措施
2.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机床的应用我国数控机床一般使用Z80-CPU软件实现机电一体化,这是因为Z80-CPU系统开发较为简单,且配套的芯片具有普遍性和廉价性,因此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上具有额可靠性和通用性。由于我国的数控机床是按照坐标轴进行工作台运动的,因此一般需要采用插补功能实现连续控制的目的。其中滚珠丝杠具有摩擦损失小、传动效率高的优势可以有效消除低速爬行的现象,因此在数控机床的执行机构传动方式可以使用该种传动方式。它具有耐磨性好,摩擦系数小,可消除低速运动的爬行现象,同时它的抗撕伤能力强、以及成本低等优点。
2.2监控系统的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加装电子监控和故障诊治以及自动报警系统可以对工程机械的各种装置如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发动机以及制动系统等进行综合的全方位的监控。监控系统在工程机械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异常,能够自动找出机械出现故障的部位,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因此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机械的工作效率,而且改善了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了工程机械故障维修的费用,缩减了停机维修的时间,对延长机械使用寿命和提高机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2.3对柴机的控制借助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电子油门控制系统,对柴油机安装电子调速器和升温控制自动系统可以提高对柴油机控制的便捷性。
2.4降低工程机械功耗,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一般的工程机械使用时功耗较高,但是生产效率确较低,例如传统的液压挖掘机不仅功耗较高,能量利用率不到30%,而且生产率较低。但是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工程机械利用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使机械的功耗大大降低,生产率明显提高,例如采用了卡特电子系统的液压挖掘机,功率利用率明显提高,从而使机器的生产率大大增加。又如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柴油发动机,由于电子调速器等的应用,使柴油发动机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工作模式,降低了柴油发动机的功耗,增加了柴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2.5提高产品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于工程机械中,借助电子系统的精密控制系统,可以提高工程机械工作的精密程度,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良品率的提高。一般的机床在加工产品时是操作人员依据自身的操作经验和技术进行操作的,这造成的机床生产的良品较低。实现机电一体化的机床在进行产品加工时依赖于电子系统的控制,因此精确度较高,同时监控系统可以及时对机床操作进行调整,确保良品率的提高。我国较为先进的数控金切机床已经可以进行精度为0.001毫米的作业加工,这是单纯的依靠人工操作的机床难以做到的。
3.结语
1.1基本情况
我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是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机械基础实验室始建于1981年,电气实验室建立于1984年,在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始终致力于机电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996年根据机械类专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将原来分散的基础课实验室集中管理,成立了机电工程实验中心。中心由机械基础实验室、机械制图实验室、力学实验室、机电控制实验室、机械制造实验室、先进制造实验室等部分组成,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中心主任负责制。经过多年建设,目前中心拥有3000m2左右,仪器设备2000多台件,价值1500多万元,能够开设的实验项目有200多个;实验队伍有4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4名,具有博士学历教师15名。中心主要承担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等近机类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任务,同时为物流管理、物流工程、质量与可靠性工程等我校管理类专业提供“机械工程概论”“先进制造”等管工结合特色教学任务,每年完成的学生实验达18万实验人时数。
1.2面临的挑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把代表中国制造业金字塔顶端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列为战略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干支线飞机和通用飞机为主的航空装备,做大做强航空产业,这是“十二五”期间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其中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的真正支撑。在技术创新日新月异、航空武器装备不断跨代升级的今天,中国航空工业(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提出了“以人力资源升级助推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对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非常迫切。作为一所与中航工业有多年历史渊源的高校,如何建立人才培养与输送平台,培养更多适应航空工业发展需求的人才,是我院可持续办学的必然要求。面对行业需求,中心还存在巨大差距:中航工业机械加工基本数控化,而中心还是以老旧的普通机床为主,仅有少量的教学型数控设备;中航工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加工一体化,而中心在数字化设计方面仅有少量软件,且还与中航工业一线应用软件不一致,更谈不上一体化操作;中航工业的制造检测越来越精密化,而中心仅能满足简单测量要求;中航工业先进制造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而中心由于资金限制还无法满足先进制造技术对实验保障的要求。此外,“特色专业”“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工程教育改革项目对中心也提出了很大挑战,需要中心在实验保障体系整体化、学生自主实验等方面给予支持。
2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理念和内涵
2.1建设理念
面对行业发展需求和工程教育改革挑战,中心以先进的工程教育理念为指导,提出了“强化理论、融入工程、突出创新、重视绩效”的建设理念。强化理论主要是指加强实验室对理论课程的支持力度和深度,特别是核心理论课程的支撑。融入工程主要是指将行业的工程理念、工具、技术路线有选择地逐步融入实验室保障体系建设中,从而为专业培养计划改革提供引导和支撑。突出创新主要是指强化实验室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创新活动支持。重视绩效主要是指实验室建设要以有限的资源和空间来满足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创新意识能力培养的要求,同时注意加强与校内外单位的合作来满足难易实现的实验需求。
2.2建设方案
根据建设理念,中心在学院的支持下,实现了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改革,提出了“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2.2.1“一个中心”的内涵
中心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服务目标,所谓“一个中心”,也就是构建一个有机的实验保障体系以学生实践需求为中心,它包括两层含义:从机构建设角度来讲,就是建设一个满足专业发展的有机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而从教学职能角度讲,就是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需求为中心。围绕有机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这个中心,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建设:注意实验室教学、科研的有机统一;注意中心实验室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外单位设备之间的有机协调;注意中心设备与行业需求的有机统一。从而构建一个整体化运作良好的实验保障体系来满足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围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这个中心,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开设理论实验课,对学生知识基础进行培养;通过开设一体化的工程实验,对学生工程能力进行培养;通过开设自主实验、科研体验等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2.2.2“两条主线”的内涵
主线是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组织形式,是连接实践资源和社会需求的桥梁。“两条主线”包括专业能力主线和创新能力主线,其中专业能力主线是主线,创新能力主线是辅线。对机械专业来讲,专业能力逐渐从机械知识素养向机械工程能力要求过渡,这需要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为其提供相应的改革环境。这个改革环境主要是将传统的依附于理论课程的离散实验单元向工程能力培养需要的链式单元结构转变,依据专业能力主线进行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一体化设计,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需要。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革新,创新在企业变得越来越重要,相应的创新能力培养在机械专业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它是基于专业能力主线基础上,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升华。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更广阔的专业视野和更多的实践机会,这是旧的保障体系所无法满足的,必须在原有专业实验保障体系上衍生新的相对独立的创新实验保障体系,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2.3“三个平台”的内涵
平台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单元属性,是实验保障体系的基础。“三个平台”包括科研实验室、教学实验室、自主实验室。教学实验室主要是主要用来满足专业理论教学需求,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基本都能保障,但是也存在着设备老化、整体性差的问题。科研实验室主要用来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它高校可以不断引进学科前沿技术,进行不断引领专业知识和课程更新。自主实验室主要是用来克服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局限性,拓展实践教学内涵,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动手制作、自主管理,是前两种平台功能的重要补充。
2.2.4“四个面向”的内涵
面向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发展方向,是社会需求的体现。“四个面向”包括面向工程、面向行业、面向地方、面向未来。面向工程是指机械类专业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要逐渐从传统理论服务向工程教育服务转变。面向行业是指要依据专业所服务的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好教学与科研设备同企业的工具、方法统一,使专业培养和行业需求尽量做到无缝衔接。面向地方是指要依据专业在做好行业服务的同时,加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面向未来是指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一定要做好专业社会需求跟踪调查,及时理清专业发展所需的新技术、新设备,作为建设规划和产学研协作,以便更好地引领专业的发展方向。
3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实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实验中心按照“一个中心、两条主线、三个平台、四个面向”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对原有实验体系进行了改革,同时结合依托中心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市重点实验室项目建设,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3.1实现了与行业技术的对接
中航工业在制造技术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化设计、数控化加工,为此我们按照行业需求对中心的软硬件系统进行了更新,更新了传统的Pro/E设计系统、MasterCAM仿真软件系统,构建了UG、Vericut、数控机床等专业加工主线实验教学保障体系。从而实现了数控技术实践教学与企业的同步,通过三维数字化设计、NC程序的几何仿真、数控机床仿真等实验项目,提高了中心的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教学的效果。
3.2构建了专业主线明确的实验单元群
近几年依托中心创建了河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航空材料与工程技术”,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航空制造及装备”,郑州市重点实验室“航空产品数字化制造”等一批科研型实验室,投资1200多万元购置了三维扫描仪、快速成型机、激光非接触变形测量系统、超声C扫描系统、场发射扫描电镜暨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一大批先进仪器设备,提升了科研实验室的保障能力。依托科研实验室和原有的教学实验室,我们按照建设方案,参照工程能力培养要求,我们建设了产品快速开发主线实验单元、数字化设计制造主线实验单元、机械基础能力实验单元等单元集群,从而初步构建了反映专业主线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3.3构建了创新主线明确的实验教学保障体系
中心依托教学实验室,压缩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系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创新活动打基础。依托科研型实验室构建机械加工类、设备维修类、数字化开发类开放性实验项目,鼓励学生全方位参与实验教学,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动手,让学生全面了解机械学科创新流程。此外,作为学生创新的重要平台学生自主实验室,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独立的实践创新机会,让学生自己组织进行调查、立项、设计、制作、分析,并开展项目的实施、预算、安全、库存管理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综合集成能力和管理能力。中心首先将报废的机床等仪器设备资源提供给学生,构建了机械装置拼装实验室。此外,还按照学生机械创新需求购置了钻床、车床、精密台锯、数控雕刻机等一批简易设备,专门供学生创新活动用。另外,还为学生参加“挑战杯”等各种大赛活动,构建了慧鱼创意组合模型实验室和未来伙伴机器人套装模型实验室。最后,为了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成立了北京亿维讯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TRIZ创新方法软件实验室,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
4效果
4.1提升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成效
以往实验保障体系分割依附于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且理论实验室又进一步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造成理论知识更新速度影响实验保障体系更新速度。此外,科研实验室新的仪器设备又脱离专业教学,致使其对专业教学的影响很小。新的建设思路注重教学与科研实验资源的协调,并且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面向社会需求进行建设规划,有效地提高了实验设备资源的实用性。
4.2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的活力
根据本建设方案,既提高了实验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响应速度,同时提高的响应的针对性,从而避免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对社会需求的滞后性,为专业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创新等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撑。
4.3提高了实验教学保障体系的水平
在实验教学依附于专业课程教学时,实验室的建设、管理均无统一的规划设计,造成教学、科研实验室重复无衔接的建设,自主实验室更是无从谈起,实验教学处于配角地位不受重视,科研教学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新的建设方案,有效地利用了科研实验资源、同时又补充了自主实验资源,并且对实验教学保障体系进行了统一顶层设计,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人力、物力短缺,为实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保障,进而提高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5结束语
1.1可研估算。可研估算是评判工程施工方案科学性、可行性和建设规模的主要标准,通常不允许突破已经审批的科研估算原则。
1.2施工图预算。施工图预算是工程设计过程中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设计的过程中应严格参照初步设计,不允许随意更改,严格控制施工图预算。
1.3项目工程量计算。与工程施工图纸相关的文件资料、设备清单、说明、已审核的施工组织设计、特定的施工方案、相关工程验收技术规范是项目工程量计算中的主要参考依据,应格外注意不涉及工程签证和变更。
1.4工程结算。工程结算时应以执行合同为依据,将工程结算的费用总额控制在预先批准的初设概算范围中。上级承包商负责编制工程施工结算原则,并在工程竣工的1个月时间内报告给工程建设单位,建设单位可以自己审核,条件允许也可移交给具有同等实力的工程造价服务机构完成审核。另外,还应在工程竣工投入使用的2个月时间内完成工程结算的编制工作。
1.5检查与考核。通常有单位计划部门负责检查与考核工作,在检查和考核的过程中,一旦发现弄虚作假、文件质量不合格问题应在企业内部进行通报批评工作,并将记录到诚信档案中,一旦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应上报相关部门取消其从业资格。
2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目前,全过程管理是输变电工程中最为主要的造价管理模式,此种管理模式涉及的利益主体较多,主要包含政府、国网公司、省网公司、工程监理、相关设计院、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体制分块管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短期内无法有效解决。现阶段,输变电工程依旧在沿用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此种模式需要业主项目部全程参与工程,工程各方的衔接不良,引发了工程造价责任分工模糊、管理经费的增加。
2.2定额体系缺少科学性。输变电工程预算定额主要包含工程定额编制、辅助体系、材料物价这三方面。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日益紧张,这对输变电工程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十分容易出现工程滞后性;预算系统具有完整性,需要各种系统共同支持,地质条件、自然环境、城市规划等任何方面的信息不完整都会影响整体工程造价,因资料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持,无法准确计算整体预算;近年来物价不断上涨,其中建筑原材料的涨幅比较大,最为明显的就是变压器和导线等。例如,2008年采购一台220kV的变压器可能花费1900万,若今天采购同样变压器可能需要2300万。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工程所需材料持续升温,导致预算体系和造价控制的衔接不良。
2.3工程造价控制力度不足。在各省市出台的房屋拆迁、破路赔偿的政策标准逐渐的上升的影响下,使实际赔偿水平不断的提高,也使得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场地除了被占用之外,还会导致赔偿费用的不断提高。再加上输变电工程中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下价格不断的提高,并且在国际上铜、银等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使某些设备生产商形成了垄断,导致了设备和材料购买费用的提高。而在输变电工程造价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超支现象,对于这种超支现象缺少必要性的分析和论证,导致工程造价控制力度不足。另外,缺少对工期、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的考虑,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相脱离,综合来说,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中缺乏可行、精准度较高的预算方法。
3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优化措施
3.1全信息造价管理。全信息造价管理旨在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建设资源丰富、公开透明的、动态的且能实现共享的网络平台。向该网络平台中及时上传和输变电工程全程、全部要素、全体员工和所有风险相关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综合处理,以此来为工程决策提供依据,并有利于上述四部分之间的统一协调,进而保证全面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稳步开展。另外,在工程施工之前需要做好项目的决策,同时对工程造价进行估算之后在设计阶段来控制工程造价。工程的建设规模、标准和投资等都是通过设计来决定的,因此,通过对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之后,确保工程造价成本得到有效的降低。
3.2全员造价管理。在全员造价管理中,实施机体协同工作机制,制定科学的集体核心价值,并采用集体绩效考核。旨在通过集体协作,以此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加入到造价管理行列中。还应加强输变电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整体建设,切实提升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增加工作责任感、提高职业修养。
3.3造价管理后评价。行为评价、控制成效评价和技术要点评价构成了造价管理后评价,其中对于行为评价,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计量和评价行为规范性的方法为基础,构建行为评价体系,实施行为评价;成效评价是指对工程造价控制效果的评价,研讨出定量计量控制成效的方法,编制评判成效的标准和方法,构建成效评价体系;全面分析造价管理过程和目标,明确输变电工程造价控制技术要点,并系统分析、全面研究。围绕技术要点,编制判断实施效果的计量和评价方法,构建技术要点评价体系。
3结束语
1.1存在的问题
1.1.1前期规划的资料准备不充分
中小型水利水电站大多建设于特殊地质环境、距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在中小型水利水电站建设前,必须要对水电站所在位置的地理环境、水文资料、地下资源、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实地调研,为水电站工程的设计提供第一手详细的资料。然而,很多水电站项目的工程设计单位为了节省开支、节省人力、物力的支出,或者是某种不敬业因素的存在,他们会借用其他相似工程的前期规划资料,或者借用工程所在地区其他工程的地质数据。借用其他工程的资料,通过公式计算下来,工程设计上就会产生较大的偏差,最终的偏差就会影响到坝址的选定、电站结构形式的确定、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的确定以及输水建筑物的地理位置选择等。
1.1.2前期勘测结果不准确
在实际的工程设计中,由于很多设计单位的人员数量不足,设计任务繁重,并且时间较紧张,还有的设计单位从资金方面考虑,简化了工程前勘测流程,并没有亲自到实地进行勘探。因此,布点数量与最初的工程预想产生偏差,钻探的深度也不达标,只是单一的采取钻探的方式,并没有采取其他先进的勘测手段,勘测结果不够准确。有些工程设计甚至会简化勘测这个环节,根本不对工程的实际地质环境进行勘测,直接利用已有的地形图、地质资料进行工程设计。无论是勘测结果不准确,还是无实际勘测,都会影响到工程设计方案。例如方案中的坝址确定、施工导流方案的设计,工程重要的构件布局的合理性也会受到影响。
1.2解决对策
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进行工程前期规划的准备工作,笔者认为,无论是前期资料准备不充分,还是前期的地质勘测资料不准确,其主要原因无外乎存在于以下3个方面:
1.2.1思想态度不端正
思想态度不端正是导致工程前期规划中存在问题的根本。一些承接工程设计的单位或部门,存在侥幸心理,为了节省资金,减少人力与物力的投入,或是简化设计步骤,都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认识到切实的、可靠的前期规划准备资料和真实、准确的地质勘测资料都会对实际工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小的方面可能会导致机组的选择不准确,而大的方面则有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1.2.2责任追究制度实施不到位
工程责任追究制度的设立主要是针对工程在投入使用后,由于工程设计不合理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就要对事故出现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追究相关责任人的制度。工程建设中的责任追究制度都是存在的,但是大多有名无实。即责任追究制度存在,但是投入使用后,小的安全事故不就追究相关的责任人,只有少数的大的安全事故发生,则会启用责任追究制度。很多工程设计人员存在侥幸心理,挺而走险,不重视前期规划资料的准备。
1.2.3监管力度不够
中小型水利水电站工程虽然规模较小,投资相对较少,但是依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水利项目,对此项目的监管不仅要定位于施工质量的保证、施工进度的监督以及施工成本的控制,还要将其拓展到工程设计。工程设计流程应符合国家工程设计规范要求,工程设计的资金要使用合理,工程设计需要承担的工程建设责任要明确。
2工程设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1工程设计人员自身存在的问题
工程设计人员是进行工程设计的主体,如果工程设计人员本身存在问题,将无可避免的为工程设计带来问题。工程设计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2.1.1工程设计人员之间的沟通不足
整个水利水电站工程是一个主体,它的整个工程设计也是不可分割的。完整、科学的工程设计包括多个方面共同的努力,例如水利设计、电力设计、金属结构设计、电气设备的安装等。这些方案的设计必须都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既要保证每个单一方案的科学性,也以保证整体方案的科学合理性。例如,如果水利工程中各个专业的设计存在问题,就会出现很多重复的工序,既浪费人力,也浪费财力。一些预埋件、预留孔、预留线路没有预留,后期的施工就会破坏前期施工的混凝土,影响工程进度与质量,并且还会埋下安全隐患。
2.1.2工程设计人员的团队意识淡薄
工程设计工作是一个整体,作为工程设计中的一员,应具有这种团队意识,重视团队合作,才能设计出考虑周全、各个专业方案都做到最科学合理的整体方案。然而,很多工程设计人员没有团队合作意识,只做自己“份内”的事情,不帮助其他人,也不协助其他人。各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以及单元工程之间的衔接不顺畅,前期项目的结构形式与后期施工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
2.2工程设计人员存在问题的对策
2.2.1提高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工程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工程设计人员能力的高低将决定工程设计水平。企业可以通过定期培训来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或者在雇佣工程设计人员时,选择资历较高,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工程设计。
2.2.2加强思想教育
工程设计人员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交流有利于科学工程建设方案的设计。应向工程设计人员强调,工程设计应以大局为重,顾全大局,在进行分部工程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前续与后续工程的实施,每位设计者在进行信息的搜集时,不仅要考虑到自己负责部分的信息收集,还要注意其他部分设计信息的收集,从整体上来考虑工程建设的需求,拿出具有针对性与创新性的设计方案。同时,还要制定出相应的施工方案与运行管理方案,切实为水电站建设单位提供可以加强技术管理的文件资料。
3工程具体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工程具体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3.1.1设计方案不科学
具体设计方案不够科学,施工图纸不能跟上施工进度要求,滞后于施工进度,设计图纸的细节不够细化,很多重要的特征点缺少必要的剖面图,图纸上相应尺寸的标注不明确,有的甚至出现错误的标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而言,电站厂房机组的位置,溢洪道启闭设备、拦污栅等,都要根据详细科学的图纸做出安排。有些设计报告提供的施工方案过于简易,对很多重要的工程设计缺少必要的说明。例如,对钢筋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对设备安装技术指标的要求,对工程各项检验检测的要求等。
3.1.2设计方案可执行性差
近些年,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急剧增加,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型材料、创新工艺,这些创新的因素被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可以节约工程投入成本,节省人力与物力,缩短了工程工期。但是,在新材料的使用与新工艺的运用上,存在很多差强人意的地方。一些工程设计者过分推崇这些新技术,提倡在工程中牵强使用这些新技术,使工程建设变得十分复杂,脱离了工程项目实际,最终适得其反,没有达预期的设计目标。除此之外,很多先进的技术应用于中小型水利水电站中,后期投入运行后,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用较高,使水电站的资金运转增加了压力。因此,在进行工程设计时,不应只考虑工程中技术含量的多少,应考虑到工程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工程方案的设计,提高工程方案的可实施性。
3.2工程具体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工程具体设计阶段与前期规划中材料的准备是息息相关的,具体设计应通过对前期规划材料的认真总结与归纳,通过认真研讨,确定初步工程设计方案。加大对工程设计施工图纸等具体材料的监督与审查,加强对工程可执行性的研究。可以从下两个方面入手:
3.2.1发挥质量保证体系的作用
中小型水电水电工程设计应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体系的文件严格的实施,真正的树立质量为工程建设的基石思想观念,在工程设计过程中,采用必要的有效控制措施,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程序进行工程设计管理,记录工程设计过程,按工程设计流程来进行完善,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确保整个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3.2.2各级监督部门要加大对设计方案析审查
工程设计方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第一道屏障,因此,各级监督部门应将对工程监督的重点也向工程设计方面倾斜一下,关注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可行性,关注工程方案的设计质量,对工程设计是否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细致的审查。各级部门发挥对设计方案的审查功能,从各个专业的角度来进行工程项目实施进行后续的配套安装,设备的更新等,都要列为工程设计的内容。督促设计单位的各个工作人员认真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每一个设计细节都要细化、完善,最终保证工程设计方案是最科学、最适宜、最合理的。
4结语
简单来讲,城市隧道是修建在城市地下,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用作敷设各种市政设施以及供车辆行驶和行人通过的隧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的数量迅速增加,城市隧道的数量也随着不断增加。北环快速路隧道位于北环快速路中段火车站地区,是苏州市市政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隧道全长1510米,其中暗埋段1155米,敞开段355米,为了保证隧道功能的有效发挥,在隧道中都设置有相应的机电系统,如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火灾检测报警与消防系统等。
2隧道机电工程养护管理
通常情况下,做好机电工程的养护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隧道管理部门的重视。这里针对北环快速路隧道机电工程的养护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2.1存在的问题
由于地下隧道内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电源切换问题:
在隧道机电工程中,为了确保各种机电设备的正常工作,设置有两套电源系统,一套负责隧道内部负荷,另外一套则为备用,以避免突然断电对于隧道安全的影响。不过,在该供电方案中,并没有考虑到切换时间的长短问题,一旦断电,即使是正常切换,断电时间仍然超过1分钟,影响隧道的运营安全。
(2)照明故障:
隧道照明系统中,主要依靠交流接触器控制空气开关的开合,实现照明设备的开启和关闭。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照明故障,一是频繁法操作导致的线路不均匀热胀冷缩,容易形成短路;二是在光源达到使用寿命后,其光效会有所降低,造成灯具内镇流器、触发器烧毁,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短路事故;三是电缆绝缘性能差,甚至存在着线路,与配线管搭接短路的情况。(3)控制回路异常:控制回路异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PLC控制器断电故障,导致合闸信号无法及时发出,照明回路难以有效接通;二是终端负荷控制回路接收不到合闸控制信号,影响其有效动作。
2.2方法和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做好机电工程日常养护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从养护模式以及预防性养护措施两个方面,对该隧道机电工程养护管理进行简要分析。
(1)养护模式:
在该隧道中,机电系统涵盖了照明系统、通风系统、火灾检测报警与消防系统、通信系统、供配电系统等多个方面,机电系统集成化程度非常高。在这样的前提下,养护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但是实际上,在隧道机电工程养护管理方面,并没有专业的管理人才,一般都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依靠管理人员自主提升。如果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偏低或者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则必然会影响机电系统维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甚至可能会影响隧道的安全稳定运行。针对这样的问题,机电养护部门应该充分重视起来,一方面,应该对在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其专业素质,另一方面,是在社会中大力招收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充实管理队伍。同时,在机电工程养护管理中,可以采用“自主+协作”的模式,在自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养护管理工作的外包,借助专业企业的技术力量,对隧道机电系统运行中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排查和处理,避免和减少故障的发生,保证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专业维修单位进行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资质、技术力量、服务信誉和实践经验等,同时应用招投标的方式,对相关费用进行控制。而在自主养护管理过程中,应该结合养护任务,现场设立维护班组,配备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养护管理人员,结合专业工具,确保养护管理工作的快速有序开展。在北环快速路隧道中,机电工程养护管理的流程包括制定养护计划、现场养护维修、交工验收以及后续跟踪评价。通过这种养护管理模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问题处理的时间,降低了隧道运营风险,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隧道运营成本的控制,提高了养护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
(2)预防性养护管理:
对于隧道机电工程而言,其养护管理一般可以分为日常巡查、定期检查、特殊检查以及预防性维护、故障处理等。日常巡查和维护一般只是针对机电设备的运行环境、设备外观等进行检查,对于设备内部存在的故障和隐患,则无从知晓。因此,需要应用预防性检查和试验的方式,确保机电工程养护管理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机电设备而言,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逐步出现老化问题,导致设备技术性能的降低。而即使部分设备处于间歇性运行或者长期停运状态,同样会受到温度、湿度、灰尘等因素的影响,出现劣化,影响其使用性能。针对上述问题,可以通过预防性试验,对设备的机械性能和绝缘性能进行分析和判定,能够及时发现设备中存在的故障隐患,预防故障的发生。通常来讲,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电力设备的检修和绝缘试验,以及继电保护装置的调校。根据试验得出的结果,可以明确设备所处的状态,继而分清轻重缓急,对设备进行依次更新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结语
1、监管工作在落实方面不到位。
派监理人员到工程现场,是我国建筑企业目前监督管理工程时最经常采取的方法之一。但随着建筑机电工程量的不断增大,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通常在调度配备上监理人员并不能很好地到位,以及监理人员在工作经验、专业素质等方面的良莠不齐,都与工程质量监控力度的搭配均衡有直接关系,所以因为监管工作不到位经常导致各种问题,甚至带来经济损失。
2、监督处罚力度不够。
监督处罚力度不够,是当前我国机电质量监督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首先行政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定的处罚额度较大,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难度;其次,这些工程项目在管理上由政府部门直接接手,所以一些建筑工程虽然出现了违法违规问题,但行政处罚却较难进行,给整个建筑机电市场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机电工程的监督管理途径分析
基于我国机电工程监督存在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机电工程的监督管理,进而实现我国机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执法,健全监督机制。
如果机电工程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就很难实施各项有效的管理措施,只有健全了机电监督机制,才能做到一招标制、监理制、项目法人制为中心,以工程建设监理为对象,同时依据当地的政策、法令有效的控制投资,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加快工程进度。提高机电监督部门上下级之间的工作效率,加强沟通,是机电监督工作的各项法规、法令及时应用。在执法方面,赋予机电监督部门强制、独立的执法权力,不受其他部门的制约,同时加大违规者的处罚力度,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提高执法效率,为机电监督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2、处理好监督部门、施工单位间的关系。
监督管理部门收到业主的委托,为业主负责,树立服务的态度,保证机电工程质量与各项监督。机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监督部门与施工单位的图解协作是保证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在施工时监督非常频繁,双方也容易产生矛盾,所及监督部门应该本着一合同为依据,积极协调,合理解决问题。正确处理他们三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机电工程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3、加强机电工程的安全管理。
机电施工过程中常涉及有高出作业、施工坍塌、及触电伤亡事故等。为此,机电工程监理人员应做好安全监理,提高预见性及观察性。尤其是针对机电现场施工中较为危险的环节应预料肯能发生的问题,并及时制定防范策略,进行相应的防范部署,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施工目标。还有机电工程的施工期较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赶进度,不重视施工的安全性。为此,监理人员应不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将不安全的因素消除在摇篮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后,还应利用清单来实现安全管理的管控,将施工项目的参建单位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录入立项时间,并明确项目负责人的职责,随时跟踪问题的完成情况,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业主,提高建立效率。
4、加强对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
监理单位执行力的大小与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高度有密切关系,两者呈正相关,因此建筑工程中监管人员素质的培养尤为必要。有关部门可以组织监管人员定期进行业务方面的培训,补充其专业知识,让监管人员对行业前沿发展动态能够有更及时的了解,给工程监管的实行打下更好更坚实的基础。其次,监管人员必须积极落实各项监管工作。对工序和材料严格把关,是监理单位在质量监督方面的重点。要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除了监管人员要持证上岗外,监管人员还必须对监理规范严格执行。第三,对建筑工程建设监督和质量考评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召开一些关于工程中出现的阶段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讨论例会,以集思广益或者给其他人提供一定提醒,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例会中出现的工作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咨询相应的专业通过研讨等方式加以解决,以使损失降低到最小化。此外,除了要促进建筑工程建设监督单位和质量考评管理的程序化和标准化外,还应该对现代化的科技方法充分利用,在工程监管工作中融入新的科技元素,促进监管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5、全面规范机电工程建设市场。
基于规范工程建设市场这点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把握。首先,建立健全机电工程质量监督和质量考评管理体系。在机电工程项目的招标和投标中一定要体现出竞争性,在原则上坚持公平公正。不仅建筑单位的审核要进行招标和投标,设计单位也必须如此。当前竞争机制还未引入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所以为了能使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得到最大限度的强化,不仅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市场规范,还要让监理单位、施工和设计单位全面参与到竞争机制中去,使其在竞争中不断加强和改进,保障机电工程的质量。其次,在管理人员的招聘方面必须提高要求,专业的素质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合理调度管理人员,保证其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再次,应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将企业的资质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化。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