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

第1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是数控技术、数控设备维修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数控机床维修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质量。针对本课程自身特点,分析教学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关专业的就业需求现状,依托FANUC0imateTD数控实训平台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现象、故障产生原因及故障诊断和排除的方法,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教学改革;数控实训平台

数控机床维修工是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2006年的新职业,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和检修工作。一名合格的数控机床维修工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功底,还要具备检查、分析、确定故障原因和快速准确的维修好机床的能力。为满足社会需求,大多数职业院校在数控技术专业或数控设备维修等专业都开设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并把它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数控机床维修人员。然而高职院校数控机床维修课程在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和实践教学脱离的现象,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企业的用工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导致了企业招聘的数控维修工不能达到用工要求,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以对口的矛盾。因此,对于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的教学迫切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出学校、学生和企业都能共同参与、共同获益的教学方法。

1课程教学主要面临的问题

(1)课程教学中涉及的知识面广,包括了数控系统、数控机床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在前置课程中进行了独立设置。但是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基本只是孤立的接受知识,而本课程则是将这些知识融合到一起,并且要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再加上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这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感到这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很大,对知识进行综合应用时无从下手。(2)课程教学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在本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数控设备通常会处于被保护状态,不能进行拆装,这就使得用于维修教学的设备不足,学生仅仅只是接收一些认知实验,或者老师设定一些简单的故障让学生进行排除,实习时间得不到足够保障,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3)数控系统的品牌、型号众多,更新也快,其结构、参数设置以及故障诊断方法等在不同的品牌和型号中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本课程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只是以一种数控系统为载体来进行教学设计与安排,最多再把学校拥有的其它数控系统作为辅助介绍,缺乏了对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方法能力的培养,因此,难以培养出走出校门就能满足企业基本要求的数控维修人员。(4)考核方式不合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不适合于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为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考核方式不合理,《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传统的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50%)=总评成绩,这种考核方式已不再适应“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也不适合于本门课程的成绩评定,为此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需要进行改革。

2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内容

(1)研究以典型项目为载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实践情境中获得知识和技能。(2)依托FANUC0imateTD数控实训平台研究数控机床维修的典型工作任务,并结合维修工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确定出课程学习的不同学习情境,精选企业现场典型的维修案例作为教学任务。(3)研究新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3解决教学问题采取的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工程为背景,把项目作为载体实施课堂教学,依托FANUC0imateTD数控实训平台,学生亲自完成各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构建课程项目围绕项目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的主线来进行,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2)课程项目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与企业实际相结合,还要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项目的开发最好由学校教师、企业维修技术人员以及行业专家共同研讨,精选出有代表性的项目案例;也可以让学生利用学校建立的FANUC数控实训台参与开发一些简单的课程项目,使学校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最大化。(3)课程教学实行双导师制,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安排企业工程师或学校的实训教师与学校理论教师一起共同担任该环节的指导老师。同时,学校也应多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4)对于强调实践能力突出的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不能合适体现课程的学习效果。新的评价方法应该是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比如课程项目实施完成后做项目的展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答辩完后学生撰写个人项目报告,总结项目学习的成果,分享心得和体会。

4教学改革的主要特色

(1)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依托FANUC数控实训台,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2)课程主要在实践教学环节实行双导师制,能够更好地达到对学生的指导效果。(3)评价方法的改革注重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5课程教学改革的预期效果

(1)数控机床维修课程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将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学会主动查找资料,探讨和寻找解决方法;能够正确进行故障的判断、检测和排除,使学生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融到实践过程之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2)制作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开发数控机床维修项目案例库;编写适合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特色教材;搜集相关的技术资料和视频教学案例等。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更新,为本课程的后续教学顺利进行提供有利的保障。

作者:罗应娜 单位: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岑华.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CDIO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版,2014(47):147~148.

第2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CDIO项目教学法 数控机床维修 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47-02

一、研究背景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正在进行升级换代,而数控机床作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关键设备,已经在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控机床是以数控技术为核心典型的机电一体化设备,数控技术涉及多门学科,如机械制造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等。虽然数控加工大幅度提高了机械制造的精度和效率,但是由于数控机床体系结构复杂,发生故障后,对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比较麻烦,如果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就会影响生产,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这就对数控机床维修工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数控机床维修工主要从事数控机床的装配、调试和检修工作,一名合格的数控机床维修工不仅要有较高的数控技术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分析、判断故障,快速准确地维修好机床的能力。当前,多数数控机床维修人员来自高职院校,然而高职数控机床维修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离的现象,学生的职业素质离企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导致了工厂企业招不到合适的数控维修工、数控专业毕业的学生难以对口就业的矛盾。对此,需要对高职数控机床维修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学校、学生和企业都能共同参与、共同获益的教学方法。CDIO项目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二、CDIO项目教学法概述

CDIO是一种工程教育模式,它代表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是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是工程教育理念的继承和发展。C代表构思、D代表设计、I代表实施、O代表运行。CDIO理念核心为“做中学”,它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通过从项目构思到项目运行整个过程的训练,让学生在实际工程环境中学习专业知识和训练职业技能,接受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CDIO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点,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和人际团队能力。目前国内外多所大学引入CDIO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改革,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CDIO项目教学法的应用程序

数控机床维修这门专业课程综合性强,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要开展好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并不容易。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知识点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内容缺乏弹性,学生的学习比较被动,缺乏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DIO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将课程的培养目标融入项目教学过程中,通过规划、设计项目,将整个课程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教学法的引入将枯燥刻板的课堂教学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实验项目,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应用CDIO项目教学法,主要是根据CDIO教育模式的原理和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数控机床维修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主要围绕理论和实践相融合展开,按照CDIO大纲对课程体系的具体要求,以“项目构思―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运作”为主线构建课程项目,实现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课程开始之前,学生以4~5人为单位组成项目小组。在项目的构思阶段,指导老师给学生讲明项目的目的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开展工作。在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小组的全体成员通过学习讨论,设计出项目的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检验自己设计的实施方案。在项目运作阶段,考评小组根据任务要求及项目开展的情况,对项目小组每位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数控机床维修教学中CDIO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路径

(一)课程项目的构思

CDIO项目教学法在工程的背景下,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课程,学生亲身体验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课程项目要符合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要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还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实际水平。课程项目的开发最好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及行业专家共同研讨,按照课程相关的技能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工程案例,依托真实的生产环境实施项目制教学,充分实施“做中学”的教学方法。

项目的构思首先要考虑如何将工程案例融合到项目教学中。在项目的选题上,尽量采用企业做过的项目。来自产业一线的项目既贴合工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又能保证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同步。也可采用与企业联合开发具有市场价值的项目,在保证学生学习和训练的同时,也实现产学结合。还可以让学生参加开发一些简单的课程项目或者引导学生自选一些有意义的项目。

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训条件,笔者将数控机床维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提炼为四个大项目,分别为:GSK980TA数控车床机械结构的拆装与维修、FANUC0i数控加工中心系统的连接与调试、西门子802s数控铣床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数控机床PLC控制的应用与调试。根据课程项目的工作任务及包含的知识点,再把每个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模块,各模块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顺序设置。数控机床电气系统故障很多,以西门子802s数控铣床电气系统故障的诊断与维修为例,将该项目归纳为开关故障诊断、主轴启动故障诊断、机床坐标轴不移动故障诊断、刀架换刀故障诊断、伺服电机故障诊断等模块。

(二)课程项目的设计

在CDIO项目教学法中学生是主角,指导老师要善于扮演好配角。围绕确定的项目模块,学生项目小组进行分析和讨论,提出项目模块的设计方案或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以“刀架换刀故障”诊断为例。首先,分析故障现象。“刀架换刀故障”可以分为“刀架换刀时不转”、“刀架换刀时不停旋转”、“刀架换刀时找不到刀架”等若干个故障现象。其次,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指导老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启发学生分析是机械故障还是电气故障,引导学生思考机械故障、电气故障的检测办法,指导学生查阅机械零件图、电子零件图、机床使用手册等资料。最后,项目小组集体学习,运用课程的有关知识与技术,寻找处理故障的办法。通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项目小组形成统一的意见,撰写和提交工作方案。在这个阶段,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另外,也要重视CDIO实训场所的设计与建设。传统的实训室功能简单,不能满足CDIO面向工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学校要通过校企合作,设计和建设开放式的教学工厂型实训基地,把专业知识学习、职业技能训练、生产加工、科技创新及社会服务结合起来。

(三)课程项目的具体实施

项目小组提交的工作方案是否能够正确地排除故障,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例如,对“刀架换刀时不停旋转”这个故障,在教师的指导下,项目小组根据工作任务进行分工,共同协作对机床进行机械部件拆装、电子元件检测、系统调试等。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绘制图纸、编写数控加工程序,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通过反复实验,逐一排除不可行的方案,最终找到正确的工作方案。项目完成后,指导老师要给学生讲解故障的正确解决办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故障的产生原因和检测方法,还要帮助学生分析项目失败的原因,指出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指导学生加以改进。课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体现了CDIO “做中学”的理念,学生边做边学,锻炼了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工程的思维模式。

课程项目完成后,接着是项目的展示。安排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答辩,项目小组要进行项目实践演示,对项目工作方案的设计思路、故障原因、检测与诊断的关键要素、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及实验失败的原因等进行汇报。答辩完后学生负责撰写项目报告,总结课程项目的学习成果,分享心得和体会。

(四)课程项目的运行与评价

课程项目在学校的环境中运行有一定难度,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创办校办工厂,面向市场承接数控机床的维修业务,实现学习、工作、生产的有机结合。课程项目在社会的环境中运行,接受市场的检验,可以直接获得客户的意见反馈,有利于项目的不断改进和提高。CDIO的评价方法重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以过程性考核为主,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考核的内容包括:学生的职业素质、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工程项目的完成效果等。课程项目的每个阶段都有考核标准和考核成绩,通过开展个人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共同完成学生阶段考核成绩的评定,各阶段考核成绩按比例构成学生的课程综合成绩。

五、结语

在实施CDIO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高职院校部分工科教师缺乏产业经验,CDIO能力不足。对此,各高职院校可考虑与企业建立人才共同培养的机制,邀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到学校兼课和让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锻炼。同时,课程项目教学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担任课程的指导老师。此外,鼓励教师和企业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技改项目、产品设计开发,不断提升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总之,CDIO项目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综合技能为目标,通过项目来组织和实施课程,给学生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体验。数控机床维修课程实施了CDIO项目教学法后,学生的学习潜力被激发出来,学生亲自动手拆装机床,做实验分析、检测故障,设计维修方案和完成机床维修的工作任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再害怕数控机床维修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每个故障的成功解决都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CDIO项目训练,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提高很快,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查建中.论“做中学”战略下的CDIO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2]周美茹,沈春宝,纪春明.“教学做一体”的CDIO教学模式实践[J].职业,2011(26)

[3]陈文杰,任立军.新加坡理工学院基于CDIO模式的项目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35)

第3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控机床;维护保养

一、数控机床维护保养工作的基本条件

(一)人员条件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工作的快速性、优质性关键取决于维修人员的素质条件。因为数控机床是机械、电、液压高度结合的产品,因此要求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人员要掌握有关数控机床的各学科知识,如计算机技术、模拟与数字电路技术、自动控制与拖动理论、控制技术、加工工艺以及机械传动技术,当然还包括基本数控知识灯。 要做好老带新的传帮带工作,让新员工向有经验的操作、维修人员学习,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学习并掌握各种常用的仪器、仪表和工具。

(二)物质条件。首先是准备好必要的维护维修工具。包括基本拆装工具、起重工具、运输工具、测量工具、仪表和专用的维修软件,要有完整的数控机床技术图样和资料;数控机床使用、维修技术资料档案。此外,还要准备好易损的数控机床备件以及维护保养用的油液与工具。

(三)关于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故障率,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的工作:要分配专门的操作人员、工艺人员和维修人员,所有人员都要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术水平;建档针对每台车床的具体性能和加工对象制定操作规章,建立工作与维修档案,要经常检查、总结、改进;建立日常维护保养计划,保养内容包括坐标轴传动系统的、磨损情况,主轴等,油、水、气路,各项温度控制,平衡系统,冷却系统,传动带的松紧,继电器、接触器触头清洁,各插头、接线端是否松动,电气柜通风状况等等,及各功能部件和元件的保养周期。

二、数控机床维护保养工作内容

数控机床具有集机、电、液为一体的自动化机床,经各部分的执行功能最后共同完成机械执行机构的移动、转动、夹紧、松开、变速和换刀等各种动作,可见做好数控机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将直接影响机床性能。数控机床日常维护主要包括机床本体、主轴部件、滚珠丝杠螺母副、导轨副、电气控制系统、数控系统等维护。

(一)外观保养。(1)保持工作范围的清洁,使机床周围保持干燥,关保持工作区域照明良好。(2)保持机床清洁,每天开机前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对各运动副加油,并使机床空运转三分钟后,按说明调整机床。并检查机床各部件手柄是否正常位置。(3)导筒上的齿条,务必经常保持干净。

(二)日常保养项目与内容、周期

第4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突出适用性和针对性,重在培养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其教育方针。本课程是专业培养的最后课程,前导课程比较多,具有实践性强、理论教学难度大、知识面涉及广、师资培养和设备投资多的特点,而且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基础薄弱,尤其电方面的知识对于机械学院的学生来说理解掌握难度较大。传统的课程标准是基于学科体系架构设计的,设置单独的实验实训环节,教师作为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以讲授为主,学生学习是集体化和被动的。这样,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虚拟实验室、先进故障检测诊断设备和实验教学用数控系统平台等,也难以真正改变理论与实训教学相脱节的现状,难以充分发挥实训设备和校企合作的作用,常会造成学非所用、学非所需、边学边忘、知识与能力割裂的状况。另外,由于数控系统品牌多,技术发展迅速,不同数控系统机床在故障诊断与维修方面存在不小差异,传统教学体系一般只以一种数控系统为主进行教学设计,缺乏方法能力的培养,难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造成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的需求脱节。传统的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新形式下高职教育的发展需求,本课程就是在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设计课程标准体系,开发融合“教学做”为一体的任务驱动的行动导向课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理论研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源自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其核心思想是从职业需要的角度出发,紧随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需求,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强调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以岗位涵盖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实践学习过程、岗位工作过程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过程结合起来,打破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学生能够在逼真的企业环境中做到边学边用,体现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特征。由院系领导、专业教师和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与企业专家进行基于职业的深入分析,获取足够多的信息并提炼出专业的岗位群、能力群和一级典型任务群,建立校企合作下的课程体系群,并给出课程体系中各课程的性质、目标、地位和理念等,实现专业与行业之间的对接,落实专业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企业和实践方面专家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经多维度的企业调研,对岗位群及其成长历程和发展方向进行研讨,对课程相关岗位工作过程、岗位需求和岗位技能等进行分析,结合国家职业标准,进行针对工作任务的行动领域分析,获取一系列二级典型工作任务;由教育和企业专家对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形成若干个内部各任务相互关联的任务集合;教师团队和企业人员进行学习领域的分析设计,也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得到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项目、任务、案例、产品和工艺等。情境及其内部各载体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每个学习情境和情境下的各载体都有相应的能力目标。这一环节将实现课程与企业间对接,落实职业能力。由教师团队和企业人员进行学习领域的分析设计和学习情境的设计开发,然后进行基于任务的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实施和推动改革,课程实施中要进行教学条件和教学模式开发、改进和革新,要对重要资料和经验等进行保存,并向专业委员会和课程负责人等及时反馈相关信息用于课程调整或进一步改革。这一环节主要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与执行,落实培养。学习情境的开发包括5个方面,教学组织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开放教学、协作教学和设计教学等形式,教学组织的具体实施体现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应具有多样性。课时安排指对每个学习情境和情境下每个项目所占课时的分配。课程评价指在学生完成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环节后给出的最后评价,采用百分制,主要依据平时项目完成的鉴定结果分、期末笔试分和学期综合表现等。教学支持指课程实施所要具备的软硬条件,包括教材、网络教学、实训设备、图文视频等资源,投影仪、幻灯机、网络、虚拟平台和计算机等教学工具,逼真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工厂和校外实训基地等环境,课程专家、理论教师、实训教师和助讲组成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的互惠和资源共享。教学模式是实施教学的核心,分五个方面,针对每个学习项目,都要对学习者、学习需求和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然后以“六步法”的工作过程为引线进行教学策略设计。学习环境设计指学习者所需的问题情景、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设计,要考虑学校场地和宿舍、社会和家庭等因素。学习活动设计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学生知识与能力准备和教师指导等设计。过程控制是针对任务的每一个工作过程的教学控制,可以是观察、口头提问和书面问卷等,以一个或多个工作过程为单位进行鉴定,最后给出任务的综合评价结果。

三、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的改革就是基于上述的思路逐步推进和完善的。

(一)课程定位、目标及理念

我院地处重庆市,依据地区产业特点,数控专业被我院定为重点建设专业。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数控专业就业岗位正从较低层次的操作工向较高层次的装调、维修和管理等岗位迁移,本课程被列为我院数控、机设和数设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电工电子、数控加工、机械装调、PLC在机床上应用和机床联调等都是其先导课程,该课程为数控维修顶岗实习和获得国家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按照“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本课程的社会能力目标有团队工作、交流组织协调能力、纪律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方法能力目标有培养学习方法、逻辑思维、分析创造、信息获取、判断、解决问题策略和制定工作计划能力等;专业能力含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体现在情境目标和子任务目标上,技能目标指培养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掌握数控机床操作和维护、掌握常用机床维修和检测工具仪表的使用、掌握数控机床的调试与检测方法、掌握数控机床常见机电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能从事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维护工作的技能型人才。课程理念为:确定目标明确、现实可行、有教育意义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体验为先导、执行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学历教育与技能认证相结合的理念方法。

(二)课程内容设计

典型工作任务体现了对象、手段、方法、组织、产品和环境6个要素,我们确定了表1所示的8个学习情境,并精选了企业典型维修案例作为项目教学任务,每个项目都具有典型性和可操作性,每个情境都对应岗位,任务设计遵循简单到复杂。以FANUC、华中和西门子系统的机床为载体,各小组抽签选择载体。

(三)学习情境的设计开发

1.教学支持

经多年课程资源开发和条件建设,我院已拥有自编的精品课程教材和实训指导书,并精选出一些同类教材作为参考,有丰富的图片素材、视频动画、挂图、电子教案和教学仿真软件等资源,并组建了网络课堂,含电子学习、电子作业、虚拟实验室、电子测试批改、资料下载和视频动画播放等功能,有投影仪、幻灯机、局域网、摄像机和大屏幕液晶电视等教学工具,拥有国家级和多个市级称号的校内实训基地、FANUC应用中心、校办工厂和工学结合教室等校内环境,与重庆长安、中国嘉陵和重庆机床集团等32家知名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拥有一个结构层次合理的教学团队,多数教师都是双师型,满足了理论教学、实训和科研的需要。

2.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最终评价由各项目总评占25%、实验报告及课后小作业占10%、期末理论考试占45%和综合实训考核占20%组成,理论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综合实训考核有8个题目供6组学生抽签选择,每个实训题目都细分为6个工作过程,让组内成员抽签选择过程任务,按工作任务顺序逐个完成并现场打分。3.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工作过程导向和实践行动内容为主,以科学性原则和理论的知识为辅,学习情境以项目任务驱动的形式进行行动导向模式教学。

(四)课程的实施

1.教学准备

项目教学开展前,要做好以下工作:

(1)分析学生的基本状况、学习实际需求和本次学习内容,做好自评表、互评表和教师记录表。

(2)做好学习环境、资源和认知工具的设计和准备。准备好任务中教学用的工具和设备,提前设好故障点,将相关说明书、学生用记录表、原理和结构图、工具、仪器仪表等分类集中摆放,让学生自行查询和使用。

(3)准备好任务页、解决思路页和联网电脑。任务页可发给学生,解决思路页可供学生在讨论研究之后仍有困难时备查,每看一次思路点要扣取相应分,若还未能解决,可申请询问相关教师。

2.任务实施

按照表3所示设计的“六步法”实施教学,完成如下工作。

(1)明确任务完成场景和工作学习任务,下达任务书,告知学生资料、设备和仪器仪表的位置和不同阶段的选用要求,针对项目中重要和比较难的知识和技能点进行现场集中讲授,同时进行安全教育,教师可采用板书、多媒体和幻灯片等进行图文讲解。

(2)按异质分组的原则,将5~8人分成一组,由组长带领组员先进行现场的“望、闻、问、切”,充分了解故障现象及产生过程等,查阅相关资料和记录单。教师采用“头脑风暴法”指导学生从机械结构、电气控制、数控系统等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最后由学生给出任务解决、零配件和工具选用方案等,进而给出该方案的实施计划和步骤,由组长负责填写资讯汇总表和行动计划表,并进行组内分工。教师在该阶段也要做好过程控制、阶段性鉴定、学生综合表现记录及问题和经验的保存。这一阶段鉴定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行为表现、提问和阶段成果来给出相应分值。

(3)学生按照制定的工作计划和任务页的步骤要求,进行故障排查和设备调试,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注意分工协调和操控安全,严格执行科学的方法和步骤,采用循序渐渐的策略。教师要积极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单独或集中指导,必要时可进行引导性示范,但不能包揽,同时教师要做好该阶段的控制、鉴定、记录和保存工作。可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结合的鉴定方式。

(4)在项目完成之后要根据任务的验收标准进行任务实施中关键点的自检和互检,并给出自检和互检的模糊评价,最后由教师给出检查阶段的终结性评价。

(5)学生计算维修成本、记录工作过程和经验、提交总结报告、成果展示、尝试给出维修和保养方面更好的建议。教师要在项目结束后对项目完成情况和学生综合表现进行总评,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阶段表现记录和最后总评,填写项目考核表。同时,做好信息保存和反馈工作,把问题所在及时反馈给学生,把过程经验保存下来供教学改革研究用,并由教师给出改进和修改建议。

四、改革效果与结论

(一)改革效果

本课程于2008年成功申报为重庆市高等学校市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选为教育部高职高专机电设备技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课程改革的实践收到了显著效果,我院数控、机设和数设专业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都得到大幅度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2012和2014年分别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与升级改造”项目二等奖和一等奖,2013年获得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高职组“数控机床装配、调试与维修”一等奖。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学生被用人单位录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被单位部门所器重。

(二)结论与建议

第5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控机床 回零操作 工作原理 改进对策

中图分类号:TG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12-01

回零操作是数控机床在控制操作过程中必须执行的重要环节,数控机床操作流程中关于开机回零问题有着明文规定,这主要是由于一旦机床断电之后并不会对原有的坐标轴位置进行自动记忆与保存,遗失的原点与坐标需要通过回零操作来重新获取。所谓的开机回零问题,正是让数控机床的坐标重新回到原点位置,从这一参考点来执行后续的任务控制与操作。类似间隙补偿、刀具补偿等一系列补偿措施的作用发挥正是依赖于开机回零问题的有效落实。从检测装置与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回零操作分为两种,即栅格法回零和磁开关回零,后者由于定位漂移问题的干扰甚少采用,目前数控机床的开机回零问题主要是通过栅格法得以实现。

1 关于数控机床的开机回零问题

数控机床回零操作其目的旨在重新确立参考点与坐标轴的位置,能够使各项控制操作任务重新回到零点坐标,从而完善自身的系统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回零操作这一简单的步骤不仅关系到数控机床的各项功能环节,例如精度补偿、轴向补偿等,同时还与数控机床的零件加工质量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

1.1 回零操作的基本原理

回零操作是数控机床操作功能得以体现的重要步骤,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其一,手动操作使得坐标轴位置趋于零点方向,在完成回零操作之后数控机床的控制操作系统将寻找到另一参考点,当轴部压块触碰到开关后机床便通过脉冲来实现对有效信息的查询,直至零脉冲出现后才会终止这一回零过程。其二,机床坐标轴以最快速度向零点方向靠近,直至轴部下压至零点开关,这时机床控制系统将以同等速度返回到坐标轴的零点位置,已完成必要的信息检索工作。值得注意的是,这时的控制信号是由回零轴制动控制而并非系统脉冲,以此来完成整个回零操作。

1.2 回零操作的两种方式

栅格法回零和磁开关回零作为数控机床回零操作的两种主要方式,其执行过程和效果也都不尽相同。作为数控机床回零操作的最常见方式,栅格法回零主要是通过脉冲编码器和光栅尺来实现控制操作系统的有效回零,同时这一方法又被划分为绝对栅格法与增量栅格法两个部分。所谓的绝对栅格法回零主要是指数控机床只需在首次调试中完成必要的回零步骤便可将这一信息长期储存于零点位置处,而无须此后重复操作。至于增量栅格法则相对来说较为复杂,不仅需要手动完成坐标轴的设置,更需要通过脉冲来完成对控制操作系统的信号控制,进而反向查询零点开关位置,完成回零过程。关于第二种磁开关回零方式由于定位漂移现象的影响,无论是回零的准确度还是实施效果都远远不如上述第一种回零方式,因此关于磁感应开关回零此处不再赘述。

2 数控机床开机回零问题的故障诊断

面对数控机床在开机回零问题中出现的种种突发状况,我们需要以冷静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来面对和解决,从实际回零操作的方式选择着手来分析可能导致回零操作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改进策略来防止开机回零故障的再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数控机床系统中的危机预警装置也能够第一时间将数控机床设备中存在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遏制。在实际数值没有发生改变的状况下造成回零故障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需要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得以分析与阐释。笔者从实际的工作经验出发,将常见的数控机床回零故障总结为以下两大方面:

第一,回零操作系统正常,但却无法找到零点位置。从数控机床的预警指示灯鸣闪情况来看,控制操作系统显然不存在问题,元器件安装位置也与接口状态相契合,但零点脉冲处却没有接收到指示信号。造成这类回零故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零点位置处的开关破损;其二,零点开关与信号接收系统间的电路遭到破坏;其三,控制操作系统内的元件出现了破损问题。这时可有针对性的对零点位置的元件、开关和电路状况进行及时故障排查。

第二,回零操作步骤正确,零点位置却不准确。在对数控机床的控制脉冲和控制系统进行检查时我们发现其操作过程皆属正常,然而最终确定的零点位置却存在着严重误差,出现了压块的无规律漂移。造成这类回零故障的原因也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回零减速过快使得零点位置远远超过了实际范围;零点偏移量的参数设计欠缺妥当;操作系统中机械结构对零点位置的影响。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对开关位置的排查、机械结构的重置以及系统压块的重新设计来解决其中的回零操作问题。

数控机床回零故障的排查需要维修人员本身具备一定的机械操作与维修原理,能够从故障现象追溯其中的本质问题,定期对数控机床进行维护与保养。实则回零故障的发生概率一般较低,只要认真分析故障现场、核算准确电量参数、了解控制系统的运行原理,势必能够及时对回零故障作出准确判断。

3 结语

针对数控机床开机回零问题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必须从实际的回零方式着手,由外至内,从现象深究本质,一步步挖掘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无论是数控机床的机械操作部分还是电气操作部分都有着自身的实施原则,切忌在处理回零故障时采取囫囵吞枣的对策,使得故障现象更加模糊。关于数控机床会令问题的解决首先应当对开关、元器件、电路设备等环节进行实际检查,观察信号指示灯是否正常鸣闪,排除其中由于技术原因而导致的设施故障。此外,必要的回零参数和零点开关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回零参数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数控机床的间隙与压轴面工作状况,是解决回零操作问题的必要步骤。最后,在对数控机床进行整体故障诊断时还需要分别对机械控制设备和电气控制设备进行技术故障排查,切实从根本上解决数控机床的开机回零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林青.数控机床操作中两个实用功能[J].机械工程师,2007(8).

第6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数控专业英语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创新

0 前言

中国是制造大国,中国制造2025为机械类制造专业的学生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全球化经济加剧了国内外业务交流,英语的沟通必不可少。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技术设计、加工制造、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数控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科专业之一,专业英语能为简历和求职提供不少帮助,因为目前先进的机械设备很多仍需要发达国家进口,其界面、按键按钮及操作说明书和报警、故障等维修说明书一般都是英文的。另外很多软件也是英文原版的功能强大些,显然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数控专业英语是十分必要的,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时优势巨大。机遇和挑战并存,只有提高教育教学的核心竞争力,突出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选择合适教材,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培养具有一专多能,创新发展的职业素质高的合格大学毕业生。下面就浅谈一下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环节中的体会和思考。

1传统模式的数控专业英语现状

数控专业英语是英语在数控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其主要特点是专业词汇多,长句多,语法理解较难,通用英语知识是基础,专业技术知识是关键,口语是一项重要技能。因此,开课前期同样要注重基础语言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抓好口语技能,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语言应用能力。本课程的开设,重在基础并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和手段为一体,强调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辅助学习专业知识,在数控机床的操作、维修、故障诊断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为了解数控机床及其应用技术的世界上最新前沿、发展的状况以及换代产品等有很大帮助。

1.1师资力量不够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起引导作用,数控专业英语是数控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专业性较强,课时少,一直都是由专业教师授课,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相对过硬,而语言教育方法不熟练、英语总体水平低,口语表达相对较弱,课题上汉语较多,经常会不自觉地深入专业基础知识,削弱了学生们英语的学习兴趣。专业英语是考查课,调研中,有些院校开成了自学课程,有些开成了专业阅读课程,最后形同虚设,教学效果差。学院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教学中紧扣教学大纲,注重实际应用。

1.2生源差、学生英语水平较低

作为工科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相对较弱,实际应用能力相对较低。近年来,高职院校又在不断扩招,高考分数线不断下调,生源为文化成绩偏低的学生相对较多,这其中一部分学生对英语本身存在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学习方法落后,学习能力不足,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专注力不够,甚至更有直接放弃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学习的同学,他们英语词汇量太少,阅读能力不够,作文能力不强,分析归纳能力不足。本课程的教学,是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扩大了同学们的专业知识的视野,为后续就业增添筹码。

1.3教材和教学方法需要创新

现有的数控专业英语教材生词量较多,长句较多,语法复杂,这对于英语差的同学难以接受,容易产生恐惧和厌学心理。专业英语教师要明确教学大纲,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注意难易结合,突出重点和难点,寻找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师之间多对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教学方法、手段和体会,最好能自己编写难度适中的课程教材和讲义。专业英语总课时24个,对于想学好的学生来说往往也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精简教学内容,让学生学有收获。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对有些设备组织结构和工艺过程描述不清,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学习方法和技巧等需要创新。

2数控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思考

2.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调多学科的融合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技能型综合人才。数控专业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重点是教师本身英语水平和英语教学法的提高,同时定期举办英语及英语教学方法的培训班,加强大学生英语师生之间的交流,保证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数控专业英语应开设在公共英语、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课程之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强调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教学。有条件的院校请外语系教师作为数控专业英语教学的顾问,强化口语技能,向他们请教英语教学的特点、要求、讲课艺术等。充分利用教研室活动,多组织英语活动,注重实际应用。

2.2选择合适教材,自编讲义认真备课

高职高专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够用为度,课堂教学中,严格贯彻少而精,用得着的原则。教材是课程之本,相对普通本科教育,选择或自编难度适中的教材,课前认真备课准备充分,分门别类、归纳汇总,方便记忆。教师之间多沟通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共同提高,教研室统一管理,制订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精心设计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度。外语教学理论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语言交际为主要内容,教师在重专业词汇量的同时,多强调记忆技巧和口语练习,并结合认识性实习,使学生对数控机床设备有初步的认识,多给学生们讲解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数控机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充分体现数控专业英语的适用性。

2.3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学理念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我院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不断增加多媒体教室和视听实验室,同时加强督导力度,保证教育教学有序进行。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口语练习,n堂上通过深入浅出的案例事实打动学生,让学生有信心学会学好本课程,多媒体课件做到形象、直观、生动、方便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多向老教师和外教请教,根据数控加工工艺、当前最新的数控机床及其操作维修等教材内容,注重语言加技能的教学特点,重点介绍常用的数控专业术语,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一定要做成图片、动画演示,图文并茂,通过看视频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模拟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网络辅助教学、实训辅助教学等,不断丰富各种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为同学服务好,充分调动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多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掌握数控技术方面的专业英语知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能打动学生,突显内容特色、形式特色、方法特色,让学生学有所获,融入到教学大环境中来。

2.4数控专业英语教学新思考

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学生特点、教材建设、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谋求新的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

(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强化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修改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在学习一部分专业理论知识后,能编写一些简单的数控加工程序,充分利用仿真软件,熟悉数控机床中英文操作界面,一边演示一边中英文双语教学,再模拟加工,加深学生对专业词汇的认识理解,使学生在实践中记忆单词等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最后结合实训教学上机实际操作,使学生仿佛置身于企业生产现场,做到产、学、研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前言和发展需要。院校要加大经济投入,强化数控实训中心建设,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为数控专业英语学习提高强大的硬件支持,为同学们课外学习提供便利空间,在满足各种实践教学的同时,能给学生提供创新的舞台。实践证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好用,同学们愿学、想学、爱学、易学,教学效果显著,顺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

(2)强调学习方法和记忆技巧,温故而知新。教师应因材施教,在实际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分组教学,专题讨论,一对一帮带,同学之间注重中英文双语交流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集思广益,倡导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注重学习方法和技巧,共同进步。基础差的学生,永不放弃,笨鸟先飞,勤学苦练,循序渐进,一定要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环节,温故而知新。

(3)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懂得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树立为学生服务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爱护学生,真诚打动学生,用专业技术折服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快乐学习。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善于利用教材和教具,诙谐幽默的吸引学生,不断总结归纳,注重方法技巧,强调学生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

3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类院校就业压力在增大,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转变,教学改革需持续。数控专业英语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数控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培养创新型大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克服问题和不足,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意识,加强领导决策能力锻炼,注重团队协作精神、挫折教育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快乐中学好数控专业英语,加强实验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注重多学科的融合教育,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后续英文求职信及英文简历的书写打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参考文献

[1] 杨晓辉,许晶.《数控专业英语》教学创新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5).

[2] 斡ǎ张静.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专业英语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2).

第7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控专业 核心内容 教学模式

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不断进步升级,中国制造业随着世界潮流开始更新换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技术、工艺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设备、技术和工艺方法。与此同时,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升级也在进行。飞速发展的制造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力量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制订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配置核心课程与实训项目,优化教学模式,实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道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一、社会需求

学校教育最终是为社会、企业服务的,不能孤立盲目地“闭门造才”,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办学思维,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需求,把企业作为我们的客户,学生是我们用心培育的结晶,摸清市场的命脉,才能造就可用之才。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了解到目前机械行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

1.国家装备制造企业。一些制造业大户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设备的升级更新走在行业的前端,且订单任务饱满,因此对高素质的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人员需求很大。

2.军工企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的投入,武器装备的科研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因此需要与之配套的精密加工行业,并使之产品化。军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迫切需要掌握数控技术的各层次人才,推动军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3.民营、合资、外资企业。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模具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发展迅猛,大量需要精通加工、编程、维修的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总是存在缺口。

需求岗位主要有:(1)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员;(2)数控编程工艺员;(3)数控维修技术员(生产企业);(4)数控设备技术支持(设备销售厂商);(5)数控车间管理员。

二、核心内容

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方向,专业课程设置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大体可分为以下大方向:

1.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基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和车间管理能力等。

2.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识图和绘图、工程材料选择、机加工能力、机械零件测量基本能力。

3.数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数控设备使用和维护,加工工艺与编程,cad/cam技能应用,数控设备常见故障判断能力,模具制造基础能力。

基于以上几个方向选择和设置科目,使学生能从事数控编程、设备使用、维护和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实现培养具有较高数控操作技能、懂工艺、能编程的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教学模式

如今开设数控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少,却依然存在人才缺口。究其原因,普遍存在理论要求足够,实践经验过少。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培养所需的职业技能,因此在培养方式上作多方面尝试。

1.模块化教学:包括内容模块化和课程安排模块化。将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数控应用技术的内容有机整合,不能面面俱到,取其精华形成综合课程。课程安排上打破常规课程贯穿整个学期的思维,可以集中完成某个内容或者某项技能的学习。

2.实训实验基地:高职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训实验课程的设置和硬件条件的投入,借助这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使之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3.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从企业了解培养需求,保持办学与时俱进;工厂实际环境是学校实训无法模拟的,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软硬条件具备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高校教师能量,实现双方共赢。

4.师资力量:教师是传授技能的纽带,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有效办学的关键。课程综合化要求教师具有更宽泛的专业基础和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熟悉社会当前的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经验。如今教师多是院校型而非经验型,重理论多于实践,自身现场经验不够丰富。要采取自身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地位不可或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数控人才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继续创新改革,迎接挑战。

第8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笔者认为,技工学校教育的成败不能以就业率来衡量,而要以就业质量,即以学生就业后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企业评价、可持续发展等来综合衡量。目前,部分技工学校毕业生无法在1~3年内达到企业岗位要求,他们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适应性差、实际应用能力不强、创新能力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技工学校服务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能力。

笔者联合我校就业部门教师和专业教师走访近百家企业,经调查研究,发现企业对从业人员要求很高。第一,要求从业人员能够吃苦,能做事情,要稳定不跳槽。第二,要求能够胜任工作,企业不愿意聘用无工作经验的人员。第三,个人素养要高。大型企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而小型、微型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员,有部分企业没有专业电气技术人员,只聘请一名电工从事生产,这些企业中很多属于“三无”企业,无设计、无图纸、无规范,学生就业后只能跟着师傅看一步学一步,入职培训无计划性,部分学生工作半年后还是一无所知。笔者抓住小型、微型企业急需高质量人才、自己又无法培养的契机,联系数家小型、微型企业,帮企业生产产品、培养人才,真正做到了与企业无缝对接。

一、电气专业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界定

所谓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就是学生在实训课中生产实际产品,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拿到企业应用。此模式的优点:真正做到与企业无缝对接。

二、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要求

因为企业对生产的产品有很高的质量要求,所以对学生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要求学生有相应的基础(如要求电气专业学生能够识图、安装、接线),有一定的调试能力,有一定的故障排除能力。我校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他们在一年级已经实训了12周,能够简单识图,能够安装、调试简单的接触器继电器线路,会排除模拟钻床Z3040的电气故障。

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要能够将企业的产品生产出来,能够满足企业的要求,能够指导学生,还要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能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我校实训教师都有丰富的工厂实践经验,要求在工厂工作至少两年,带一名徒弟共同指导学生电气实训。

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对企业的要求是产品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能够做出来,还能够放手让学生生产,并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目前,笔者主要从两方面开展生产企业产品实训,一是电气控制箱的生产,二是电气部分的维护。合作的企业中电气控制箱是PLC、变频器、触摸屏控制,电气维护部分是我校实训车间各种机床的电气部分。

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对学校的要求是学生的实训要有连续性,通常是周实训;企业和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对教师提供支持。我校是以周为时间单位开展实训的,对实训教师非常支持,希望教师能走出去,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三、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开展

模块一:电气控制箱是高速塑料波纹管成型机配套的控制箱,内部采用PLC、变频器、触摸屏控制,线路复杂,调试难度高。

教师要对机器有全面的了解,能够生产出该产品。因为很多企业是无设计、无图纸、无规范的“三无”企业。设计环节对学生而言难度很大,但它又很关键,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学生无法到企业生产现场,这就要求教师将机器工作的视频和图片展示给学生,对机械要求进行说明,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在设计环节,学生5人一组,共8组。如主电机设计,学生通过半小时的讨论和查资料,在教师的引领下,提出以下5种方案:改变齿轮传动比、直流调速、电磁离合器、变频器、电风扇调速,学生写下该调速的优点。指导教师总结分析各种调速的优点和缺点,并给出实际无级调速、性价比高、现应用最广泛的变频调速。教师给每组发变频器使用说明书,指导学生设计主电机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在工作台的升降电路中,8组学生都提出采用电动机的正反转来实现升降,在控制电路中相差很大,设计出点动、自锁、延时三种,连锁方面有单连锁、双重连锁、机械连锁。在速度显示上,学生的方案更有新意,利用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光栅测速、红外测速、GPS测速等。整个设计过程花了一天多时间,教师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因为要根据企业现有的元器件进行生产)供学生参考,并对学生提出的思路进行总结,在发回学生自己设计的图纸后,让他们分组讨论,最后确定图纸。

学生最感兴趣、积极性最高的是生产。但学生发现使用的元器件,他们基本不认识,因为学校实训时采用的是学生易看懂、互换性好、成本低的元器件,不符合工业产品体积小、性能高的要求。采用的工具也是企业工人工作中使用的,比学校用的工具的性能好很多。学生通过查资料和听指导教师讲解,对元器件和工具使用情况都掌握得非常好。通过参考本地专业生产变压器的大企业的技术要求及实际安装与接线,学生掌握了线槽的切割安装、元器件布置、接线、程序输入、参数设置、调试以及各种工具的使用。控制箱生产平均需要6天时间,最后3天学生用Protel画图。通过两周实训课的学习,学生感觉学到了很多东西,很有成就感。

模块二:我校实训设备包括不同的普车40多台,各种数控机床30多台及其他设备,价值2 000多万元。这些设备新旧不一,维护保养困难,在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以前以生产厂商修理为主,但存在速度慢、费用高、质量不能保证的问题。

在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前,我校学生学习故障排除是为了能够通过电工中级考试中规定的故障排除这个项目,要求学生40分钟排除一个主电路、两个控制电路故障,学生只能学会部分排除故障思路,很难解决现实中碰到的问题。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后,实训车间设备维修单会迅速被送到电气实训组,电气实训组在第一时间安排维修小组,通常由5人组成,通过填写表格,一步一步开展维修,使整个维修过程程序化,问情况、找图纸、画草图、找故障、分析、讨论、判断、排故障。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常需要半天时间解决问题,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相关专业实训正常开展。

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初对实训设备开展一次半年检,在实训教师指导下,学生对要检查的各项逐一检查,并填写相应表格,确保学校的电气安全。

学生通过真实的电气维护实训,能够掌握维护技能,而不是仅仅去应付中级工考试,使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就能对电气进行维护。

四、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的瓶颈

通过采用生产企业产品实训模式,学生眼界打开了,自信提高了,企业得到了合格的产品,学校也能享受电气维护的迅捷服务,但也存在瓶颈,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产品比较少,不能全面覆盖。我校正准备与另外几家典型小型、微型企业合作,其中一家是生产罐头流水线的,一家是专门生产配电箱的,一家是电气服务公司,还有一家专门从事维护的企业,我们力求使企业产品丰富化。

(2)对教师要求过高。我校以前的实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企业的产品要求比较高,并且很多东西超过了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这要求实训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指导学生。

(3)与企业衔接问题。产品做好后,电气控制箱要和机械设备一起调试,而学校与企业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学生很难到企业进行调试。在电气维护上,学校的设备不可能每天都坏,故障大多是一次性的,很少出现重复的情况,而每小组5个人,这样就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亲自排除故障。目前,我们准备将出现的故障拍成视频,但也很难使大部分学生能有故障排除的亲身体会。

第9篇:数控故障维修实训总结范文

实训、实践车间是项目任务教学实施的必须场所,是完成项目任务与职业操守、技能提升、职业资格鉴定和研发推广技术应用的必须场所,可分为“校中厂”和“厂中校”实训车间。

1.精细化组建项目任务车间,需要对实训项目任务场地组建、任务实施过程、验收考核评价结果等方面进行精细管理。按高职学生的项目能力的三个层次,即初层、中层、高层能力,搭建好实践教学的三个专业平台,即搭建好“校中厂”“厂中校”实践教育基地。

2.校内实训项目任务车间应该按照ISO9000和6S企业生产要求进行设计与执行,从宏观上要做到设备摆放规划整齐、功能合理、机床设备铭牌清晰、车间环境清洁、规章制度醒目。从微观来看要形成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生产企业车间感觉,能自觉养成优良的职业操守习惯和职业操作素质。

3.实训、实践项目任务车间的精细化管理的内容。首先,项目任务车间采用红、黄、绿、白四色进行区域标识、划分出理论教学区、普通机加工区、数控车铣区、特种加工区、CAD/CAM区、成品区、原料区理、废料区等,最终目的是以方便教学、生产运行、材料搬运、安全通行为目的。其次,机床设备产地、规格、类型和功能标识明确,学生操作前一目了然,能迅速直观地了解机床设备的全面资迅。最后,项目任务车间管理制度上墙、项目任务看板到位、项目任务说明清晰、设备操作规程详细,精细化现场管理气氛浓厚,学生如进入管理规范、科学生产的管理真实企业,寓环境育人于无形中。

二、实训设备、工量具的精细化管理

1.机床设备精细化维护保养。实训机床维护保养可分为:班组保养、定期保养。机床维护保养又分为操作前、操作中和操作后的清洁与保养。实训过程中,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明确并要严格规范保养流程、保养标准、检查验收记录等。实训机床设备的定期保养要做到有计划、有项目、有方法、有保障,严格按设备保养要求,针对不同设备、统筹安排,在教师带领下,由学生完成,教师负责指导和监察,保证学生按规程精细化做好维护保养,为实训机床设备长期良好工作打好基础。

2.工量具使用保养精细化管理。实训项目任务开始之前,指导教师要根据项目任务要求、实训人数做好以下几件事:配置清单表;发放责任一览表;保养回收一览表;使用过程评价成绩一览表。

3.精细化建立实训设备维修档案。对一些重大设备要建立电子台账的维修档案、每次故障出现要有分析制度、维修制度、总结预防制度。能做到故障原因分析准确,维修极时,总结提练科学,找到设备故障规律,最终能做到事前预防,减少或避免故障发生,保证设备长期稳定正常运行。

三、实训项目任务精细化管理

实训项目任务的精细化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实训项目任务、任务实施过程、任务评价监控体系进行科学规范表述和具体量化描述,能成为项目任务的标准和参照,具有良好的实践性。

1.通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调研结果,确定岗位的核心操作技能、职业操守、综合素质。总结归纳出的岗位及典型项目任务,拆分典型项目任务为:应知、应会、技能、态度等知识点。从中选择核心专业技能4~5项,深度融入应知、应会知识点、结合技能、态度的要求,重构实训项目任务核心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训练。

2.明确项目任务操作的具体目标要求、任务实施按照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结合技能抽测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提练并明确每个职业岗位所需要进行操作实训的技能种类、操作内容、实施过程、实施办法等。最终总结并编写科学、全面的实训项目任务教学指导文档、项目任务标准,在此基础上,落实岗位技能实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依据和标准,达到实训项目任务教学内容的精细化。

四、实训项目任务实施过程精细化

实训项目任务实施过程精细化,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环节,能较好地提升实训实训项目任务教学内涵和品质。

1.精细化准备实施项目任务。要对项目任务进行精细化设计。指导教师要对项目任务进行精心研究,明确项目内容、项目任务、项目目的。能合理规划和组织,统筹安排所有设备和学生,做到机尽其能,人有所获,秩序井然,组织得力,保障有方。

2.项目任务实施精细化管理。任务实施精细化就是要对教学全过程精细化,就是要按照产品生产要求,严格组织实训过程,遵照项目教学六步法,培养学生达到企业员工工作的职业习惯。实训项目任务教学实施过程分为:集中讲解、分组演示、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现场点评,评价考核、总结提练等。在具体工作流程中,我们要时刻注意细节,让学生实现自然成为习惯。

3.实训物料管理精细化。实训物料实行按照项目需要供应、杜绝浪费、适度环循利用的原则。按照各项实训要求,做好库存一览表,做到耗材牌号、规格、数量一目了然。

五、实训项目任务结果评价精细化

实训项目任务结果评体系可分为:评价学生体系和评价指导教师体系。构建师生互评、处室督察评价标准,既要满足评价要点清晰,评价分值合理,又要满足评价体系简单扼要、不繁琐、易操作的要求。

1.指导教师评价学生体系:任务实施过程评价为主。主要包含有:职业态度、团队精神、6S标准、产品品质等方面。重点考核任务实施过程、当面评价,积极鼓励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