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园林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园林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园林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技术;现状;应用

一、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的现状

园林工程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设,对于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美化城市的环境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对经济建设的重视和土地资源的缺乏,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的现状并不乐观。如果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技术要继续服务于环境的建设和人们的需求,那么就需要园林工程施工人员运用有效的施工技术来保证施工质量,使园林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笔者通过分析现状和找出问题,对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技术的不足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和总结。

(一)缺少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各部门协调的不足是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中隐晦却很重要的问题,不仅对施工过程的各部门和各环节有不利影响,还对其他问题的解决有消极作用。工程施工的流程大体是一致的,把分析,设计,施工和检验各个环节连贯起来,就需要各个部门良好的配合。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各个部门的交流和沟通通常得不到重视甚至是被忽视,所以,在需要协调的环节中,没有统一的实施方案和一致的施工理念,就会使植物种植的施工无法保证质量,施工技术得不到发展和提高。

(二)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

园林工程行业无法得到发展和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一方面,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培训不够,直接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错或者出现偏差,比如,把园林工程和移植绿色植物的工作混淆;或者在培植植物时由于不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大大降低了植物的成活率,影响施工工程的最后效果。另一方面,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管理不够,首当其冲的就是由于管理疏忽或不到位,施工人员粗心大意,直接影响施工要求的完成和施工效果的呈现;另外,施工人员的管理不完善,在任何施工环节都会出现细小的问题,比如在预防虫害中忘记检疫,就会引起更大的问题。

(三)后期养护工作不到位

由于施工人员专业素养不达标或者是管理人员对后期养护环节不重视,使得在实际施工中往往忽略后期养护的重要作用。但是,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的现状表明,缺乏后期养护的植物,就会出现种多养少的现象,浪费资源的同时又达不到预期效果。成活率不高的问题直接影响施工环节的质量和验收环节的结果,所以针对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或者知识储备不够的根本原因,管理人员应该做出相应的分析和研究。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技术的提高与解决问题的每一步都有关系,所以应做好施工经验的总结和施工策略的研究。

二、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

园林工程既能为城市建设增光添彩,又能促进生态多样性,在根本上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那么在植物种植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就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对施工技术的了解和掌握,在遵循施工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效果的措施。只有对园林工程植物种植施工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在设计和施工环节贯彻保质保量的应用理念,使得植物种植施工技术的应用达到美化环境,生态多样化和创造财富的良好效果。

(一)各种施工技术的应用

施工技术多种多样,但是只有在正确的流程和严格的技术要求下,才能使施工技术的应用卓有成效。首先是苗木的选择,在多个方面有精确的要求。在挑选中,苗木的规格与设计要求的规格误差不能太大;在运送过程中,相关人员注意要用蒲叶和草绳包装,防止土壤松散和水分蒸发影响成活率;在栽种之前,检查苗木的规格和生长状况,有虫害或者不符合要求的要筛选;而细节要求要更加注意,比如草卷和草块的杂草不超过1%,草卷的土层厚度为2cm,草块则为3cm。其次是定位线的放置。因为涉及乔木,灌木,草坪不同种类的植物种植,对定位放线有特殊要求。比如在实际操作中,高低距离,林冠起伏,林缘线的弯曲状态都需要流畅的同时符合现实情况,确保其合理性。最后,苗木栽种的技巧也非常重要。除了注意树木生长背环境,还需要细致准确的实际操作,比如,在栽种前检查,栽种过程中准确定位,保证树木的自然状态,对不合适的土壤进行替换等,都是在施工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二)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

针对分析的主要问题,基于施工要求,管理人员需要总结出保证施工质量的措施。第一,整体规划。确定了植物种植的施工项目后,不仅要针对该项目做研究和调查,还要对所在地区进行整体了解和规划。比如最重要的水文和土壤方面,对当地的土壤状况提出改进措施是园林工程应该做到的。第二,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针对施工人员专业素养缺乏的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专业技术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实际应用的水平;另一方面,施工人员的道德素质的培训也不能落下,以专业又温和的面貌面对客户,才能提高专业水平。其他如创新和应急能力,也是员工培训的课程之一。最后,养护工作要到位。在养护人员的工作中,根据天气和土壤状况调整植物的养护措施是基础工作。此外,细节要求如蛀干病虫害受害率不大于5%,枯枝率不超过10%,都是需要养护人员一一落实的。

第2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亚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

0 前言

城市环境是城市文明的重要基础,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则是其中关键一环。随着时展与社会进步,对于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和水平的要求与日俱增。在对三亚城市绿地的养护管理的实践中认识到,进行科学的养护和管理,才能确保植物生长茂盛,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生态功能,展现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美化市容、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城市公共绿地管理是提高绿化景观效果,美化城市的必要手段,而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专业性、特殊性、持续性的工作,要想获得理想的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园林绿化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科学的养护和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园林绿化的主体材料是有生命的植物,而有生命的植物是需要浇水、施肥等养护管理,并且需要连续的而不是间断的养护和管理。只有通过精心养护,才能在保持现有绿化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体现绿化的生态价值、景观价值和人文价值。如何让园林绿地持续的发挥作用,绿地的养护管理是关键。目前,在园林绿地的养护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实践

绿化建设所投入的材料,在合理的养护下将不断增加物质量,为社会积累财富。绿化的环境功能,是潜在的生产力,融合在社会生产的全过程中,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条件之一。三亚市积极推进受损山体绿化恢复工作,稳步推进海防林和“三边林”建设,切实抓好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亚龙湾森林旅游公园。全市造林面积72.7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2.7公顷;森林覆盖率68%,与2009年持平;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1.61%,比2009年提高0.07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31%,比2009年提高0.0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8.97平方米,与2009年持平。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一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园林植物不断生长的同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环境效益。在园林绿化实践中,人作为主体,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和重视管养工作,才能保证绿化养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完成。

(1)要充分认识绿化养护工作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重要性

三亚作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要巩固好绿化成果,建设和谐、生态、文明的三亚环境,就必须强化绿化工作“三分种、七分养”的意识。三亚市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其养护管理水平和管理体系逐年提高和完善。目前,我市各级绿化管理部门和养护企业都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绿化养护管理工作,牢固树立绿化养护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意识,切实做好管养工作。

(2)健全竞争机制,强化管理、指导和监督职能,提升养护水平和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用创新的思维开展工作。在完善专业技术人员配置的同时,加强沟通,和谐共处,逐步形成良性管理体系,促进良性竞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竞争机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管养评分标准要求,促进中标企业的良性竞争,使得市区园林绿化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绿地生机盎然。

加强监督、考核工作,严格按考核结果拨付管护经费。养护工作无小事,通过每月养护测评工作,日常巡查沟通和定期养护质量意见征询,加强对管养企业的监督、技术指导和每月检查考核工作,充分发挥管养企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通过实践分析,总结提升,做到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解决。针对养护工作中发现的点滴问题,进行意见征询,思想沟通,使企业做到养护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不断促进企业提高员工技术能力。我们结合养护工作实际需要,通过走出去学习、请进来求教定期开展一系列的园林专业技术培训。在定期的园林管养总结会议中,让养护企业骨干了解当前形式下的养护新技术,新趋势,学习园林养护规范,切实提高理论认知能力。通过安全教育培训,让企业员工在工作中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掌握规范的安全技术并在工作中学以致用。进行园林植保技术指导,让员工了解园林绿地中常见的病虫害,认识他们的形态特征,防治手段,新的生物环保农药的防治特点。针对管养技术相对较差的企业,组织安排有丰富经验的管养企业派送园林工程师进行实地技能指导,以传、帮、带的方式切实提高管养企业员工理论认知水平的同时,提高养护专业技能。

其次,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维护园林管理秩序。

(3)加强和提升管理理念,走和谐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化管理道路。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统一,规范操作、系统管理、健全机制、树立科学发展观,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长效管理机制。园林绿地伴随着植物生长的同时,根据绿地系统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达到资源利用,景观效果良好的双赢。在尊重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追求景观的自然和谐、生态美丽,结合实地情况,通过施肥、修剪、移栽、补种,重新调整抽稀等技术手段,调整绿化结构,优化绿化配置,保持绿化的可持续发展和良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

在三亚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的实践中,通过对现状问题的思考和分析,在点滴积累经验的同时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进行科学创新的园林绿化管理。

(4)“以人为本”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统一

三亚园林绿化管理工作实践表明,园林绿化在追求生机美丽的生态功能的同时,应该以人为本。针对目前园林绿化植物生长遮挡交通指示牌、路标、城市监控器等功能设施,以及道路渠化岛、出入拐弯道路处植物生长阻碍车辆驾驶员行驶视线的情况,及时进行实地勘察,业务求精,工作求细,注重细节,通过修剪、改种等措施,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天地。

其次,在三亚市整体的园林绿化管理中,我们将自然生态的理念贯穿于始终,保持植物高效生长的同时,以自然为美,崇尚生态式绿化管理,不仅大大减少了园林绿化养护的成本,也为城市绿量的不断增加提供保障。

第3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主办方在香川和千叶两地都举行了业者见面会,每个考察团成员都配备了一名专职翻译,负责与日本生产业者进行沟通,进行问答交流和现场参观后,每个考察团成员还需要对各个受访苗圃进行专业性评估。最后农林水产省官员会根据评估结果对苗木生产业者提出改善建议。考察团成员对

由于日本的国情与中国有较大的不同,因此园林苗木产业形式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人本园林苗木业界的主要产品形式是盆景或者中小规格造型植物。其产业状况总结来看有两个关键词:传承、专业。

1. 传承

1.1. 继代日本的园林苗圃占地面积很少超过10亩地,以小型盆景为主要产品形态的苗圃面积则更小。但是这种苗圃的传承六成以上超过4代人,传承10代人的家族盆景园也不罕见。

1.2. 不辞辛劳苗圃往往是处于比较偏僻的地方,而且劳动时间长,因此家族成员不计加班费的劳作才能有所收获。目前日本植物修建专业工人每天的工资是1XX日元,折合人民币是每天800元,平均每人每天可以修剪10棵树,那么每株树每天的修建成本是80元,每年按照200天修剪日来计算,就是16,000元。20年就是320,000。实际上以罗汉松为例,20年修剪成造型的20公分左右的罗汉松在当地的装车价也就是20万人民币。因此,家族成员不计工资的劳动,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没有家族传承,这样的投入产出,估计难以为继。

1.3. 独家秘笈盆景的修剪是们技术,也有个人的感悟,虽然同样是修剪,不同家族的修剪风格也略有不同,这种技术在家族成员内部传承,更有利于家族获得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因此传内不传外的传统思想也是日本园林苗木业界家族传承的主要原因之一。

1.4. 资产传承日本园林苗木的主要盈利构成是:土地地租、家族成员的劳动力投入、园林植物修剪专业技术、家族资产的利息增值。由于土地私有可继承的,因此日本的园林苗圃尤其是依靠土地培育中等规格造型苗木的家族,对土地改良的投入较高。因此虽然经历了长达5XX年的苗圃种植,其土地肥力状况并没有下降,而且苗木挖土球所带走的土壤也被新投入的木炭灰及其它栽培土给填充,并没有造成地表下降。

2. 专业

2.1. 技艺专业由于家族多代人的传承,让园林技艺得以有效沉淀并不断改良,所以日本的造型植物修剪技艺可以说世界领先。尤其对于罗汉松、黑松、五叶松等植物的修剪技术更是出神入化。

第4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据了解,当下我国园林施工队伍的结构普遍较为单一,大多数情况下,园林建设被理解成一般的工程建设,自认为园林的施工不过是种树铺草而已。基于其相当可观的利润,导致很多素质不是很高的施工队伍纷纷涌入园林工程建设的行业,由于其无法充分理解园林绿化工程的整体设计意图,即使在项目施工中邀请一些园林工程建设方面的专家加入,也不能做好各方面的统一协调工作,进而造成工程管理中缺乏整体全局意识,甚至导致施工漏洞的出现。一项工程的实施以及整体的建设效果,离不开设计人员的配合和督促。园林工程的整体进度过程中需要通过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进行严格的设计交底工作与图纸会审工作,以确保工程施工的顺利。但目前许多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方面的工作,园林施工的设计人员不能经常去施工现场,对现场的施工无法做到第一时间发现并及时修正,加之施工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无法正确理解设计师的意图,以致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私自修改原来的设计,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

2针对工程中产生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2.1构建监理制度,加强质量保障构建园林绿化工程的监理制度,目的是更好服务于业主,也是对工程建设施工方的负责。在园林施工管理体系中,需要具备一套完善的监理体系。在施工前,园林施工单位需协调好各个单位部门的关系,对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确保在施工过程当中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工程顺利的进行,以达到园林工程整体景观的最佳效果。2.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水准园林工程管理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的理论知识,目前我国园林工程中缺少专业的施工人员、技术人员,为了加强理论基础的建设,培养专业的园林工程人员十分必要。在成功的园林工程建设案例中总结经验,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看法,力求创新。理论的加强能够塑造更全面的、专业的园林工程人才,提高园林施工队伍的整体安全意识,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创造更大的价值。2.3培养专业人员培养园林工程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是我国园林工程发展建设的前提。据统计,目前各工程研究部门频频出现各类工程证件到处挂靠的现象,严重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园林工程公司应培养自己企业专业的技术人员,无论是前期检测考察部门,还是中期实施建设部门,都需要技术过硬,专业过强的人士。在创造利益的同时,要经常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力求与时俱进。一个专业的园林团队,能够打造出一个专业的园林企业,能够创造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结语

第5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或缓解顶岗实习中的主要问题,应建立针对园林技术专业特点的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一)“模块化”顶岗实习结构将顶岗实习划分为“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两个模块,“校内顶岗实习”模块根据技能特点和类型,设置“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校外顶岗实习”模块内根据实习岗位类型,设置“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单元、“园林植物生产与养护”单元及“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单元。“校内顶岗实习”模块为必选模块,学生必须完成所有单元的实习任务,主要目的是逐项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实习活动以校内教师指导为主,企业技术人员为辅,但实习内容和场所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实践项目,教学人员结合实际项目情况综合讲解相关知识。“校外顶岗实习”模块为自选模块,学生依据自主联系或学校统一安排顶岗实习岗位情况选择相应的单元。实习以企业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但主要要求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模式,结合实践项目,对照相应单元的学习任务书完成顶岗实习。(二)“递进式”顶岗实习方案将原本在第5学期(约16周)集中完成的顶岗实习分散到第3、4、5三个学期,按时间由短到长、内容由简到繁、自学由少到多的步骤,循序渐进展开“校内顶岗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校内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3、4学期,历时约8周。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应的课程进度,“园林植物应用”单元在第3学期开设,约两周;“园林工程”单元和“园林设计”单元在第4学期开设,约6周。“校外顶岗实习”模块设置在第5学期,历时约8周。根据行业的季节特点,在第五学期前期开设。实习结束后在校内开设生态类、管理类、法规类职业拓展课程,要求学生结合顶岗实习案例,对前期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图1)。(三)“系统性”顶岗实习考核鉴于顶岗实习划分为三个学期、两大模块,其考核方式也对应调整,顶岗实习成绩由每个单元的分项成绩组成。同时,考虑到学生实习岗位的差异性,对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除了企业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单元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外,还将毕业设计(论文)融入顶岗实习考核体系。具体考核评价标准初步规定为:顶岗实习成绩=校内顶岗实习成绩×50%+校外顶岗实习成绩×50%。其中,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园林植物应用”单元成绩×25%+“园林工程”单元成绩×50%+“园林设计”单元成绩×25%;校内顶岗实习成绩=实习岗位对应单元成绩×70%+毕业设计(论文)中期考核成绩×30%。这一标准鼓励学生联系顶岗实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论文)研究方向,带着专业问题展开实践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养成在工作中思考、总结的习惯。(四)“综合型”顶岗实习平台传统的顶岗实习主要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学生的顶岗实习主要通过“校中厂”、“厂中校”一类的方式展开。这类模式中校企合作多停留在学校与实习企业的交流层面,而以学校为媒介形成的企业间、行业间的交流并不广泛。为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江苏省内外部分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组建了江苏现代农业校企(园区)合作联盟,为顶岗实习搭建“政校企”三方合作的综合型平台。在此基础上,学校可以有效地获取政府政策导向和行业动态信息,从而快速调整顶岗实习方案。实习结束后,也可以综合多家企业的毕业生质量反馈信息,形成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结论。此外,“政校企”合作的模式深化了学校“产学研”一体的内涵。顶岗实习人员作为学校的学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企业的实践项目中,同时也作为企业技术人员协助学校展开科研活动及成果转化。学校的科研及对外技术服务活动与学生顶岗实习形成良性互动,使学生真正从“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中获益。

改革后园林技术专业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第6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问题。学生动手实习机会少,不能熟练掌握专业技术操作要求。

1.2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园林专业的许多实训需要在户外进行,更多考验的是学生的耐受力。

1.3学习成绩与就业脱节。毕业生将来就业岗位不一定是相关专业,与学习成绩没有必然联系,因而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研究目的和意义

2.1研究目的。探索园林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及模式。

2.2研究意义。培养课题组成员的科研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将有价值的结论应用于今后的教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实现科研、教学、行业三方的有机结合。

3研究内容与目标

3.1研究内容。探索园林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途径与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强化师生的实践教学意识,实行任务驱动;通过调整教学时间,增加实训机会;压缩课堂知识,开发技能动手项目;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辅助制图设备和园林植物资源,提高学生的插花、标本、园林图纸等制作能力及园林植物养护管理能力。

3.2研究目标。筛选有效的园林教学方法和措施;调查教学中的现存问题;探索实践教学效果与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

4研究思路与方法

4.1研究思路。针对园林教学存在的问题,采用实人普查、个案分析、现场考核、常规考试、专家考评等方法,统筹各种教学环节,调整教学计划、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改革方式、实行“毕业顶岗实习”制度等,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时间、创建工作室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综合评价教学效果,以此对实践教学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4.2研究方法

4.2.1普查法。以衡水职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在校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实施各种实践教学,并调查记录学生学习效果。

4.2.2成绩统计。采集相关学生的期末各科专业课试卷成绩、国家技能鉴定机构鉴定成绩、实训成绩、河北省第一届、第二届大学生插花技能大赛成绩及风景园林设计大赛等成绩,比对各类方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4.2.3归纳总结。对试验数据分析整理,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

5讨论

5.1提高园林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是,开拓师生专业视野,增加动手机会。我们的经验是:多看长见识,多练长本事。经过调查,比较理想的实践教学比例应该不低于60%。

5.2任何教学方法都不是唯一和绝对的。经研究,动手练习结合相应的考核,能够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的教学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因为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以常规教学为基础,任何教学效果的取得都是各项措施及各学科潜移默化、相辅相成的结果。协调参观、实训、室内练习、参赛等不同实践形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参观识别是前提,规划设计、插花制作是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展览是对学习成果的显现形式。参观识别能够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修养;通过实训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展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5.3良好教学效果的受益者应该是学生群体。园林职业教育的核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技能型专业人才。普及园林知识和技能是该专业教师的职责和义务,参赛是一种激励策略,少数人获奖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

6课题研究价值

6.1提升了教师的职业素养。通过对课题的参与,教师收获的不只是显性成果,重要的是理念更新了,思路更加活跃,教学创新意识和参与科研的意识更加强烈。通过研究积累的工作经验,为今后在相关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反思中提升已成为教师研究的轨迹,通过研究,锻炼了教师的毅力、观察力、思考力、组织力、写作力等诸多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正在日渐提高。

6.2提高了教学质量。以该课题研究为契机,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开展,积累了大量教学植物标本,为园林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从而充实了教学内容。另外,开展一项课题,多门课程受益。课题试验地成为《花卉栽培》、《园林苗圃》、《园林植物保护》等课程的实践教学场所,并为今后相关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课题组老师结合所授课程,及时更新完善了相关的课件,实现了成果和经验的共享;成立学生兴趣小组和工作室,培养了学生的责任心,建立了新型互动式教学模式,师生共同体验参与,实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了教学效果。

6.3服务于行业。通过开展此项研究,促进了学校、科研和行业部门的有效交流。

第7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园林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2-0140-03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根据国家教育部的界定,其人才培养定位是按照市场和社会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现阶段,由于受教学资源的限制,独立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基本上套用母体院校的模式,从而导致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的模糊感和断层感。

园林专业作为一门跨学科、综合性强、重实践的专业,研究内容涉及从微观到宏观的多个层次,与城市发展及人们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对知识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园林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迅速发展的园林行业对园林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园林行业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实践型、技能型的园林专业人才,成为摆在园林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拟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园林专业建设为例,探讨其课程教学改革,以期为同类院校提供参考。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课程内容不能贴近行业动态标准 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要紧密围绕行业动态技术标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大力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改革,使其更加贴近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然而,目前园林专业部分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陈旧,大多沿袭母体院校的教材,教学内容过分强调知识性、科学性、完整性,缺乏与行业标准衔接;另一方面,因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课程培养目标不明确,降低了专业课程在独立学院园林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园林工程概预算》,行业已依靠软件操作完成,但我们仍采用原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缺乏用真实工作项目及软件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需求 独立学院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大多套用母体院校的模式,缺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有效研究,未能快速把握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动态,以致课程设置滞后于行业技术发展需求。随着园林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外大学已经注重培养学生从方案构思到施工的全过程能力。这对园林工作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原有的专业技术(方案构思及绘图表现等),而且对植物造景、施工能力和SketchUp草图大师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明显,而我们没有开设相应的课程,或是有类似课程,但以理论为主,实践较弱,仍停留在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技能上,把实践知识的学习留到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再说。这使学生需要一个再培养的过程。

学生实践能力与行业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 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过程,多是在单门课程理论讲述结束后再安排学生到实验室做些验证性试验或实习,不能很好地将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技能付诸实践,课程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少。有些课程即便集中到校外实习,但往往以参观、浏览为主,致使学生不明确外出实习的目的,学到的东西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而设计类课程开展的实践活动多数只是局限于平面构图,缺乏从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构思和设计。学生在方案讲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缺乏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行业标准要求有一定差距。此外,学生在学完相应课程后的实践应用不足,且部分学生把每一门课程当成是阶段性、片段式的任务,对课程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园林专业现存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专业教育的发展,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不解决这些问题,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

园林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

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专业是应用为主的专业,所学知识与专业能力体现在实际设计和施工成果上。学校应与相关设计施工单位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建立相应的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尽早接触实际设计或施工项目,对学生本身的绘图技能、表达与沟通能力、施工能力等都是一种锻炼和提高。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将行业标准融入教学改革中,对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出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有很大作用。人才培养方案的更新,是通过对院校和园林企业岗位群的调研,明确专业定位,邀请行业专家及优秀工程师共同研讨,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要求,合理设置课程,体现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并根据行业动态,不断更新开发课程,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内容。此外,应设计有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学习情境。更新后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充分与行业标准相吻合。

围绕能力,调整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推进贴近行业标准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能力培养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并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发展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能力。通过召开修订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分析会,将课程以专业核心技能为中心进行整合,淘汰陈旧的教学内容,并基于行业技能标准加强实践教学,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实习、毕业实习,以弥补独立学院专业实习基地缺乏、实践师资不足,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例如,《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管理》等课程,可以放到企业完成课程实习教学。校内与校外教师的共同指导,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很大帮助。

化零为整,引入综合实训模块,强化专业技能 园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性表现为对各种知识的迁移和各种技能的运用,这要求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必须有较强的联系。而现在的教学除了毕业设计是集中式综合外,其他都是分散的单科教学。分散的单科教学往往只注重对本门课程知识理论的学习及应用,课与课之间缺少联系。而毕业设计虽然实践综合性较强,但毕竟整个大学期间只有一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这使得园林专业的实践训练呈现为片段式,学生对课程衔接及电脑软件运用存在模糊感,不能了解一个风景园林项目工作的全程和基本轮廓。针对这种情况,独立学院应在园林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引入综合性课程,并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课程设置于第七学期前3周完成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后,且在毕业实习之前开设。通过3周的集中式训练,学生将之前所学的与专业有关课程的知识和电脑技能进行融会贯通。综合实训结合实际项目或模拟实际项目进行,包括现场踏勘测量、评价现状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扩初设计阶段和施工图绘制阶段。以“化零为整”的方式进行的集中式综合能力培训,确立课程间相互贯通、渗透和衔接的意识,为学生广泛联想、移植、改组所掌握的知识提供良好的平台。学生通过综合实训训练,对园林项目工作全程或基本轮廓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培养学生解读能力、系统规划能力以及电脑表现技能等起到一定的作用,使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

因材施教,项目与竞赛同步,部分优秀带动整体优秀 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创造、可塑性大。针对其特点,通过挖掘学习兴趣浓厚、积极上进的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开展课外辅导培训,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大学生创新课题和竞赛。上述活动,特别是参加竞赛项目,有利于提高学生充分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规划设计能力以及电脑表现技能等,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学习动力充足。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分工合作,也培养了团队的合作能力。通过部分学生参加强化的实践训练,提高了专业技能,并影响、带动更多的同学。

加强师资培养,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核心,指导教师不但要具有较强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实践运用技能和经验。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大多数是年轻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专业实践教学经验。为此,学校应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年轻教师到资深院校学习培训或进修,或到企业参与实际项目锻炼,提高专业教学技能。与此同时,专业组教师之间互相观摩听课,共同讨论研究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中,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通过案例分析、项目训练、归纳总结和课后练习等方式,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交互式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去创新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如对设计类课程应“重视过程,强调互动”,将设计交流作为一个必要环节,要求学生在不同阶段及时汇报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当众讲解自己设计的阶段性成果,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使设计项目在师生讨论交流中得以深化。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有效避免了学生在学习中走过多弯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园林专业课程教学中,我们不断更新完善和丰富自身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方法,力求贴近行业标准的要求,更好地完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尽管目前与行业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会继续加大专业建设力度,探索课程教学与企业标准相吻合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使其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乐嘉,张合平.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以园林专业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5):180-182.

[2]周燕,高印寒,金魏,等.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5):5-7.

[3]李俊英,王刚,金煜,等.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2,30(2):4-6.

[4]王大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8(5):93-96.

第8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 园林设计;课程改革;改革方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行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越来越重视,其选择人才一般以动手能力为主,因此我国当前各大院校纷纷对本校园林设计课程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过程中,以实践为主要教学内容。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园林行发展的要求与部分已进行课程改革的高校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谈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改革措施,才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

二、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的意义

1、全面认识园林设计,提高学生知识面

园林设计是目前很多院校都在开设的一门专业,内容范畴大,知识面涉及范围广,结合物质、文化及艺术等方面,其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因此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对社会的进步发展有着较深影响[1]。总体来说,园林设计应用类型人才需要全面领悟园林规划设计内容,并根据理论知识及个人实践能力进行大胆和创新的构思,若其缺乏专业知识和文化修养,则其构思起不到将园林多方位规划的作用。因此,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在园林设计构思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园林设计学科结合历史与社会,探讨园林设计的古典及改变方式,从园林发展的步骤中总结规律,综合人类活动各方面知识进行人才培训,对提高应用型园林设计人才全面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起着很大的作用。

2、打破传统,大胆创新,健康发展中国园林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发展进步不明显,因此园林设计应用型人才影响着我国园林发展的趋势。我国园林行业发展情况有两种,一是创新能力欠佳,结合当地文化特点且构思新颖的作品基本没有;其次喜欢借鉴近现代欧洲园林设计的构思,可又没将其内涵理解领悟,对此目前我国园林设计作品多数照抄国外园林设计理念,缺乏抓住本土民族特点进行创新[2]。我国多数园林设计者不注重园林发展过程的历史及文化,创作过程中将其忽略,构思出来的作品缺乏内涵,毫无品味可欣赏。历史文化对现当代文化有着较深的影响,在其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日本、韩国现代园林成功案例可证明,将现代欧洲园林理论和实践同本土民族特点和历史文化相结合,方可设计出富含本土特色的园林。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必须将现代欧洲园林设计模式与我国传统园林种类互相结合,才能改变目前园林发展缓慢的情况。从园林设计教育方面看,全面认识园林设计学科可促进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帮助学生加强掌握园林发展规律的能力,尤其加强提高培养应用型人才继承历史及创新的能力,才能加快现代园发展的步骤。

三、历史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不足的问题

1、分不清课程重要性

我国的大学可分为研究型与应用型,研究型大学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园林设计学科以园林史理论课程为前提,开设科目多为理论型;而应用类大学则重视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一般根据行业技术要求来培养学生,因此园林理论科目课程在应用型学校中得不到重视,此类教学方法虽可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却降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设计[3],极少数应用型高校的老师和学生甚至认为不该再开设此类对园林设计构思及施工没有很大帮助的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该采取何种方案将理论性科目及培养人才操作能力相结合,是目前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首先考虑的问题。

2、学时时间短并受限制

应用型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多数把学生的学习时间花在操作培养方面,导致在所开设的科目中,理论类型课程时间安排得较短,一般少于35个学时。课时量变少,学校理论课的开设也只能随之减少,有的高校甚至只从世界园林史或我国古典园林史两者当中挑选1门讲授,内容比较单一。而近现代世界园林发展状况多数被舍弃或者只抽取一小部分穿插在课时剩余的课程当中讲授。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园林史理论科目,园林设计课程的知识面也就不完整。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情况与西方发达国家经对比,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因此应用型学校开设园林史理论科目很有必要,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国外造园技术的先进方法,还能了解欧洲现代园林发展的过程,从而使我国未来园林工程师能吸收其丰富的经验进行开拓创新,影响我国园林行情前景,促进其快速发展。

3、教学方法单调

总结我国园林设计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园林设计理论课目多数采取单调及陈旧的教学方法,并且大部分高校只注重对国家及地方园林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着重观察我国园林内容及种类的发展,导致学生只能单一地吸收园林相关简单知识。教师教导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因人施教[4]。由于应用型学校面向社会发展现状,重点培养园林行业所缺乏的高层次人才,故其教学方法相对研究型学校而言也比较落后,必须根据实际教学并且还要灵活运用。

四、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1、从专业入手,确定教学计划

目前,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欧洲园林行业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要拉低差距水平,国家必须大力培养综合能力强和敢于大胆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此类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能力培养,课程多数应与技术和实践相关,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园林设计课程的教学计划应该全方面培养学生动手以及掌握专业知识的能力,为其大胆创新打下基础[5]。具体方法是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首先培养学生了解并掌握专业知识,其次通过分清主流的学习,使学生领悟世界园林设计发展史,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发展、综合能力强的高层次人才。

2、从实践需要找出教学重点

应用型学校以实践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指导原则,因此其开设的园林设计理论课对学生要求并不高,教学内容也不完整,教师对于复杂且难理解的知识并不深入探讨,只会简略带过。如讲授我国古典园林史,其只会讲述园林的发展史,比如园林在殷汉朝时期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变化;隋唐时期出现繁荣的景象;而宋朝到清初园林开始出现成熟现象;但清中叶至清末近代园林才全部成熟。可是,我国古典园林史内容范围广,时间跨度大,其中还包括园林发展过程中每个朝代的历史概要、园林发展状况与历史经典作品及园林特点等等。教师讲解时应该根据每个朝代园林的特点出发,主要引导学生领悟设计者思绪及历史变化的影响,同时还可补充课外相关知识来引导学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学对我国古典园林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教师讲授时可对此内容适当补充开,增加学生知识面,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写意山水”与“有若自然”如何影响我国后世园林。我国明清时期古典园林得到大规模的发展,此时期还是我国古典园林历史上的巅峰时期,至今我国很多地方仍保留许多该时期的经典园林,因此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仅讲解当时朝代的发展程度及文化情况、还须拿实际园林的设计特点进行重点探讨。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取案例对照法

我国高校对历史理论科目多采取根据历史来探讨的传统教学方法,此类方法直接叙述,很难开拓学生思维并且不能灵活使用,因而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既不能吸取优秀园林的成功经验也不敢进行大胆创新。案例对照法是目前园林设计科目史论教学方法中比较新颖且效果不错的的教学方法,其把多个时期和多个国家或有借鉴成功园林构思经验的作品通过对照,从中获取园林设计构思的普通规律,透过差异找出园林流变的发展现象。例如讲述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时,可拿同时期美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师丹・凯利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对照比较,探讨德国古典主义园林构思元素对古今园林的影响,能够帮助学生开拓思维,充分了解古典园林与当前园林设计构思的关系。根据对照类型,案例对照法可根据空间、操作、历史发展情况与细部研究分为4个类型:分别为横向对照法、纵向对照法、宏观对照法和微观对照法。一个例子可从多个角度进行讲授,如讲授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设计可与我国两汉时期的园林对照比较,讲授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也可与西方园林或日韩园林对照比较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及学时时间总结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朝多方面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针对我国园林行业发展的现状,我国园林设计课程,必须着重加强改革实践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与动手能力,这样我们才可培养出适合园林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类型人才,进而加快我国园林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超.关于园林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0 (04):78-80.

第9篇:园林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必要性;社会效益;保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城市园林是在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园林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适应城市需要,顺应当代人的需要,以整个城市辖区为载体,以实现整个城市辖区的园林化,是一种新型园林。城市园林追求人、社会、自然生态的平衡,更注重城市建设各方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使城市“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从而达到社会生活和生态环境的一种和谐。

一、建设城市园林的必要性

1、城市园林的涵义

园林是由水体、地形、地貌以及各种配套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动物素材,根据不同的功能需要、技术条件、艺术布局等综合之后,组成的统一体。城市园林根据其规模和属性的不同大体上可以分为四大类(1)用于城市整体环境的绿化,从而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2)用于局部环境的绿化,比如城市街头绿化、居住区绿地建设以及城市公园的修建等,主要的作用是为城市的居民提供方便、常用的休憩活动空间;(3)用以经济效益为主的旅游性城市园林,为了配合城市旅游业的发展;(4)企事业单位专用绿地,是用来作为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美化。

2、为什么要加强城市园林的建设

城市园林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属于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会经常被看作是评价城市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协调发展的一个指标。一个城市的园林建设与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之间往往会存在很大关系。因为每个城市在她的发展过程中,都会给自己一个关于“自我形象”的评价和定位,除此之外,这个城市的公民也同样会根据自己对自己居住的这个城市的熟悉和认知程度形成个人的一种看法。所以,对于城市的管理者来说,在建造城市园林的时候,要尽量扬长避短,根据自己城市的特色来设计城市的形象就十分重要。而城市园林的建设又往往是“充实”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所以,它的重要地位也由此可见。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可以看到,凡是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搞得不错的城市,不仅这个城市的公民都可以享受着很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效益,其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慢慢的显现出来。一个十分明显的标志和特点就是这个城市在本地公民和游客眼中的形象在改变,于是,这个城市的吸引力就会增强,就会带动招商引资的幅度,宏观的经济效益也会凸显。

二、城市园林的社会效益

1、净化城市空气

据世界银行一项报告显示,全球空气污染最严重20个城市有一半在中国。因此,城市园林的建设刻不容缓。空气中散布着各种细菌,以城市的公共场所含菌量最多,而在园林绿化比较好的地方则明显减少。一方面是由于园林植物具有过滤吸滞尘埃的作用,使空气中的含菌量减少;另一方面是由于许多园林植物具有杀菌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和绿色植物是地球上天然的吸碳制氧工厂。城市绿地中的园林植物不但可以阻隔放射性物质和辐射的传播,而且还可以起到过滤吸收作用。

2、创造城市景观

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能够满足人们的文化和艺术享受。许多风景优美的城市,大多具有优美的自然地貌和风格独特的园林绿化。其中园林绿化对城市面貌起决定作用。要丰富城市面貌,城市园林绿化必须从艺术、自然角度和城市功能等方面综合考虑。既要充分利用地形地貌、文物古迹,又要从道理走向、功能分区上考虑,最大限度发挥绿化装饰作用。

3、提供游憩场所

城市中的公共绿地是环境美的重要地段,是人们假节日和工作之余休息、娱乐的良好场所。公园一般分为动、静两类活动区。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则偏爱静的游憩活动。在城市郊区的森林、水域,利用风景优美的地段,来安排为居民服务的休疗养地。

4、文化科教园地

城市园林绿地,特别是公园和一些公共设施专用绿地,是一个城市或单位的宣传橱窗,可开展多种方式的活动,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水平。公园中常设各种展览馆、陈列馆等还有专类公园如植物园、动物园等,是向群众进行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的场所,使游人在游玩中丰富科技和历史知识,陶冶情操,从而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养。

5、推动城市建设

城市园林建设要求城市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构建高效低耗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合理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它要求城市在建设园林城市时必须先有良好的规划,再合理的去实施并不断完善;要求城市不断加强对城市绿化配套设施的建设,如公园、绿地等。城市园林建设的发展,要求抓好城市主出入口和市区景观大道等道路的沿边配套绿化,全面改善城区的绿化环境,提升城市的对外形象,使城市的绿化生态效益和城市园林景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升。这些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目标的实现夯实了基础,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也有助于消除人们长时间工作带来的紧张和疲乏,使脑力、体力得到恢复,园林中的文化、游乐、体育、科普教育等活动,更可以丰富知识和充实精神生活。

三、保障城市园林绿化社会效益的具体措施

1、科学规划,有效管理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保障核心内容就是园林树木的栽植,要建构与当地生活环境气候相适应的植被地,合理的进行规划,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把城市的品位、城市的格调、城市的特色,高档次地创新地塑造出来。然后就是要加强绿地的管理养护,一个城市园林水平主要体现在绿化管理上。在具体的绿化管理过程中,要要根据植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苗木状况和用途科学管理,合理协调水、肥、土壤、植物修剪等影响植物生长的各种因素,使植物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绿化苗木的健康状况,从而提高绿化效益。

2、健全法制,依法护绿

在园林绿化建设管理上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权威性和延续性,积极推进城市永久性绿地的划定工作,完善城市绿地管理实施办法,并加快城市绿化建设的立法进程,加强城市绿化执法管理,用法律法规来规范城市绿化保护、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依法兴绿、依法建绿、依法管绿,保证城市。

3、加强宣传,人人参与

搞好城市园林绿化不单单是园林绿化工作者个人的工作,更是全民需要参予的工作,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教育、专业教育,积极搞好社会公众教育,经常性开展义务植树活动,让广大的市民朋友们、企业朋友们以及各类的民间团体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活动中来,以获取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从而充分发挥城市绿化效益的技术保障。

4、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制度、进行养护专业技术知识培训

4.1建立和完善植物养护管理技术档案,方便总结,分析和改进工作。建立树木养护管理工作年历,从而做到有预见、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工作,避免盲目性。同时又能总结经验,并为今后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4.2进行养护专业技术知识培训,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培训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4.3制定详细的养护标准,进行分级养护。理论与实践表明,现代化的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机制对于完善、改进城市基础设施管理工作都具有明显的助推作用。根据现实情况处理好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园林绿化部门要坚持改革,强化管理,因地制宜,不断总结与完善,真正地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打造出崛起中的城市新形象。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国家规划了建设和谐社会的蓝图,社会和环境相和谐必不可缺,园林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它不仅可以使得城市环境得到保护改善和美化,同时其社会效益也非常显著。

参考文献

[1]陈自新.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中国园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