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晏殊的词集范文

晏殊的词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晏殊的词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刺楸;育苗;技术

收稿日期:2011-08-25

作者简介:秦 杰(1972―),女,吉林集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095-01

1 引言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为五加科,落叶乔木,高20~30m。叶近圆形,5~9裂,长10~25cm;花两性,复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圆锥花序,6~7月开花,花瓣5片,白色;子房下位,2室;果实球形,径4~5mm,10月初果实成熟,成熟的果实呈蓝黑色,果皮硬脆,内含2粒扁平具有3棱的种子;刺楸树干灰色,长纵裂,布有粗大硬棘刺。

刺楸木质坚硬细腻、木理通直,花纹明显,是制作高级家具、乐器、工艺雕刻的良好材料,也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刺楸的树根、树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炎祛痰、镇痛等功效。刺楸春季的嫩叶采摘后可供食用,气味清香、品质极佳,是美味的野菜。刺楸在我国的东北和朝鲜、韩国、日本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刺楸叶形美观,叶色浓绿,树干通直挺拔,目前,在诸多园林树木中独树一帜,适合作为行道树或园林绿化配植。刺楸分布比较广泛,我国东北、华北、华南均有分布,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刺楸的生活习性:刺楸的适应性比较强,喜欢阳光充足和湿润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适宜在含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圃地的选择

培育刺楸苗木,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便于灌溉、便于管理、交通方便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施入30t/hm2腐熟好的猪圈粪作为基肥。

2.2 整地与做床

苗圃地细致整地后,做床:做床规格,床长20m,床宽1.5m,床高20cm,步道宽40cm,床面要整平压实。播种前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4.5kg/m 土壤消毒7d后播种;亦可用40%福尔马林,50mL/m 加水6~12kg浇洒,用草帘覆盖10d,揭去草帘,挥发2d后再播种。

2.3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11月份大地封冻前,将刺楸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min,再用清水浸泡24h,然后,进行催芽处理。采用混沙埋藏法,将种子浸泡2d,控干种子后,混入3倍种子体积的湿沙,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度为1m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cm的细土,再覆盖上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月中旬取出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当种子有30%可裂口即可播种。

2.4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刺楸的播种时期一般在5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采用撒播的方式。播种量为80g/m 将种子均匀地散播在床面上。播种后,上面覆土2cm,覆土最好用沙壤土或森林暗棕壤混合草炭土(要筛细)。镇压后覆盖遮荫网。

2.5 田间管理

第2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对齐;未登录词识别;构词模式;词性;分词碎片

中图分类号:G353.1

基于二维图像上两个物体的不同空间位置关系特征与描述语句中的词汇进行对齐,具体来说是要在描述语句中提取两个范畴的词汇,形状和方位词,再把这两个范畴的词与图像的底层特征进行对应。人工标注语料经过切分后会产生许多“分词碎片”,这是因为描述词的多样化,如何从“分词碎片”中将丰富的未登录方位描述词和形状描述词识别出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数据准备

本文的语料库是由两部分组成:人工标注语料和图像语料。

图像语料是系统自动生成的1000幅图片,图片上有两个基本图形,用不同的灰度值进行区分,两个物体的位置不相交,有一定的方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像语料示例

标注语料是对每幅图片的人工标注,本文采用了开放的不限定维度的语言对图像进行了人工标注。对600幅图像的标注经过切分、词性标注并去掉表示句式的词后的结果如下所示:

0000/m 三角形/n 正/d 五边形/n 左边/f

2 基于构词模式自动识别未登录描述词的方法

2.1 标注预处理:先将描述语句进行一次切分,然后标注词性,因为本方法对于词性标注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里选用了中科院研究的分词工具ICTCLAS进行切分,经检测此切分和词性标注工具准确率达到98.5%,然后将表示句式的词去掉,因为这些词只是为了表达句式特点。

2.2 模式初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描述习惯,为了使模式覆盖面更广泛,在600条语句中,从每100条中抽取10条,总结这60条描述语句中“分词碎片”的词性的构词模式,构成构词模式的初选集。

2.3 模式识别[1]:根据初选集中的模式去识别剩下语料中的“分词碎片”,在识别的同时,统计出每种模式可以识别出的词语数目。识别时,如果连续的“分词碎片”中满足初选集中的一种或几种模式,以满足的最长模式为最后结果。例如:左方/f偏/d上/f一点/m,既满足模式fd,又满足模式fdfm,选择fdfm即词语为左方偏上一点为结果。

2.4 模式筛选:去掉一些识别出词语比较少的模式,因为这些模式往往只是某个分词碎片组成的特例,不能称之为一个模式。

2.5 用筛选后的模式,对测试集中的“分词碎片”进行识别:筛选后的模式就是可用于对“分词碎片”进行识别的模式。

3 实验结果

实验中从60条语句中总结出的“分词碎片”的词性成词模式共18种如下所示:

"mq","fd","ff","fvf","df","fdfm","dn","dfdfm","fn","ffn","fdam","ffnn","nn","nfv","bnf","fda","vf","mnn"

实验准备的测试集为200条分词碎片语料,用这几种模式去识别这200条测试集中的语料,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结果

构词模式 mq fd ff fvf df fdfm dn dfdfm

出现频次 31 39 40 0 25 9 116 2

构词模式 fn fdam ffnn nn fda vf mnn

出现频次 0 9 0 0 1 0 1

据统计,该方法识别出的词语的正确率为97.5%,召回率为94.7%。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构词模式的自动识别未登录描述词的方法,并提出把该方法用于特征-描述词的对齐中,极大地增强了对齐语料中的词语丰富性。

附录

计算所汉语词性标记集

Version 5.0

制订人:刘群 张华平 张浩

n 名词;t 时间词;s 处所词;f 方位词;v 动词;a 形容词;b 区别词;

z 状态词;r 代词;m 数词;q 量词;d 副词;p 介词;c 连词;u 助词;

e 叹词;y 语气词;o 拟声词;h 前缀;k 后缀;w 标点符号;

参考文献:

[1]Richard O.模式分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玉凡(1972-),女,河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处理。

第3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绝经前妇女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但在绝经后妇女的高血压发生率较条件相匹配的同龄男性增高[1]。导致绝经后妇女血压升高的因素很多,如年龄、肥胖、血脂改变、吸烟、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等。妇女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的增高[2],绝经后收缩压每年递增0.5mmhg,舒张压较绝经前高2.8mmhg。最近alberto zanchetti等[3]通过对189326例,年龄46~59岁的绝经后的意大利妇女纵向研究(the simona study)表明,独立于年龄和体重指数及其他混杂因素外,血压升高至少部分与绝经有关。这与staessen 等[4,5]的研究结果一致。alfred o.mueck[6]通过对1960~2003年间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期间监测血压研究的综述表明,除个别例外,hrt对血压无不良影响,其中大部分研究认为hrt能降低血压,部分研究则认为hrt对血压无明显影响。hrt的降压作用主要与雌激素舒张血管有关,而孕激素可刺激心肌分泌、释放儿茶酚胺,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7],可部分抵消雌激素的降压作用。现就雌激素可能的舒张血管机制作一综述。

   

    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中,只有25%~50%可以用血脂或脂蛋白代谢的改善来解释[8],而50%~75%的效应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的受体或改变血浆成分等非脂质机制来实现的[9]。雌激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扩血管作用[10]。

   

    1  雌激素经内皮依赖途径的血管舒张机制

   

    雌激素舒张血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血管内皮系统,即内皮依赖途径。介于血流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特定位置的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和分泌调节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收缩的相关因子维持血管张力。收缩因子:包括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血栓素等;舒张因子:包括no、前列环素以及内皮细胞超极化因子等。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分泌的这两类物质处于平衡状态,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或损伤时,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多,舒张血管因子分泌减少,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雌激素通过减少缩血管因子分泌,增加舒张血管因子分泌来扩血管。

   

    1.1  雌激素与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no)是体内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当其从内皮分泌出来后弥散至平滑肌细胞,激活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引起环磷酸鸟苷(cgmp)的升高,后者通过cgmp 依赖性钙通道使许多钙依赖性的细胞内传导信号蛋白磷酸化,使细胞内钙减少,从而抑制钙介导的磷酸化而使血管扩张[11]。no 由nos 家族合成,nos在氧气存在下催化l-精氨酸分解生成no 和l - 瓜氨酸。绝经后妇女血清no明显低于月经正常妇女,使用hrt 6个月后no明显上升,且e2与no成正相关[12]。最新研究证实,雌激素可增加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时的no含量,减少环氧合酶的含量[13]。

   

    1.2  雌激素与内皮素(et-1)  内皮素(et-1)是1988年yanagisawa 从内皮细胞分离纯化出的21 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是最强烈的收缩因子,在局部以自分泌及旁分泌方式通过内皮素受体调节局部血管紧张度,参与血压的调节[14]。et的缩血管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目前认为当et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激活特异性磷酸肌醇磷脂酶c(plc),使细胞膜上的磷酸肌醇水解生成ip3,后者作为第二信使促使ca2+从钙库释放,同时配体门控通道被激活,使ca2+从细胞外进入细内,引起血管的快速收缩[15]。研究表明[12],绝经后血压正常妇女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使用hrt 6个月后其水平明显下降,且e2与et、fsh呈负相关。其中机制不明,可能与雌激素影响et-1的合成和分泌有关[16]。雌激素通过减少内皮细胞衍生收缩因子(edcf)的合成,可能发挥抗高血压作用[17]。

   

    1.3  雌激素与肾上腺髓质素(adm)  肾上腺髓质素是1993年由日本学者kitamura等自人嗜铬细胞瘤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一种多功能肽类物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大的血管扩张剂之一[18]。现已知多种哺乳动物的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均可以合成adm。marinoni等[19]发现,在月经周期中,血浆adm浓度与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一样,具有周期性波动,在月经后7天为10.9ng/l,14天为15.1ng/l,在下次月经期降至8.5ng/l,其变化与黄体生成素及17β-雌二醇的变化显著相关。这提示adm可能参与排卵过程并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实验证明[20],在未孕时,高血压患者血浆adm浓度高于血压正常者,而妊娠合并高血压者adm浓度进一步升高,可代偿性的维持正常血压和血流灌注。这提示性激素可能增强adm的扩血管作用,其中机制尚不明。

   

    1.4  雌激素与前列环素(pgi2)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pgi2是很强的血管舒张因子,体内重要降压物质,可通过与细胞质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胞内camp水平,导致血管舒张血压降低。绝经后妇女子宫动脉前列环素合成较绝经前减少,短期的体外培养未能证实雌激素能增加前列环素合成。但将小鼠主动脉smc置于生理浓度雌二醇中培养5天,其前列环素合成显著增加。因此,如能证实雌激可促进人类前列环素合成,便能较好地解释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21]。

   

    1.5  雌激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ras)  血管内皮细胞的独立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参与局部血流和血管紧张性的调节[22]。雌激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原的相互作用可能在于其通过雌激素效应元件(ere)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的启动区,从而实现对这些蛋白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雌激素还通过抑制雌激素介导的β-肾上腺素能活性从而间接降低肾素、ace水平;雌激素还可通过直接调节血管壁紧张度而调节血浆angⅱ的浓度[23]。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能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使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转化减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基因的表达和密度降低[24]。umeda m等首次研究证实,经6个月hrt治疗后可以增加高血压组而不是血压正常组病人血浆中的angⅰ、angⅱ和缓激肽水平,两组血清中ace活性都有显著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两组无显著变化。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认为雌激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无影响[25]。

   

    2  雌激素经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机制

   

    雌激素的扩血管机制并不局限于血管内皮系统,还可通过雌激素受体和雌激素结合后可使动脉扩张[26],即非内皮依赖机制。雌激素受体(er)属于甾体激素家族核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组织、肾脏、肺脏和子宫[27]。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均有雌激素受体分布,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血管舒张作用。另外,雌激素可通过阻断或激活离子通道、改变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及其氧化作用发挥血管舒张作用。

   

    2.1  受体介导的血管舒张机制  由于内皮细胞上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通过内皮细胞雌激素受体的介导促进血管内皮细胞no的释放和内皮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28]。enos为ca2+依赖性,主要位于内皮细胞(ec)及脑细胞,在基础条件下产生快速短暂的小剂量no而扩张血管。妊娠或雌激素治疗可增加ca2+依赖性ec中no合酶(enos)的活性[29]。在离体培养的脐静脉ec 中加入生理剂量的雌二醇,可使ec中no基础释放量快速增加;在加入er 阻断剂ici164,384后,雌二醇的刺激随即被阻断,ec的no基础释放量不再增加,说明雌二醇这一作用由er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亦有雌激素受体分布,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雌激素受体和雌激素结合后可使动脉扩张[26]。darkow 等研究发现,生理剂量的17β-雌二醇可刺激离体肌细胞no的生成[30],但wellman等(1996) 的研究则得出不同的结论。

   

    2.2  雌激素与钙离子通道阻滞  钙离子通道存在于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雌激素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电压依赖性t和l 型钙通道电流迅速减弱,抑制钙进入胞内,并使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减少,扩张血管。在兔smc培养中加入钙离子通道兴奋剂二氢吡啶衍生物,可引起smc收缩,加入雌激素后,这种作用被削弱[31]。根据这一现象,似乎可以解释,注射雌激素(15min)后,可引起血管舒张。

   

    2.3  雌激素与钾通道的激活  雌激素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钾通道的激活有关。雌二醇可增加血管中no生成量,导致cgmp生成增加,并激活蛋白激酶g,进而激活平滑肌上大电导ca2+依赖性k通道(bkca)[32],使血管舒张。膜片钳实验表明,生理水平的雌二醇可以激活猪冠状动脉vsmc大电导ca2+依赖性k通(bkca)[33],bkca的阻断剂iberitotoxin可使大鼠冠状动脉明显收缩,这与雌二醇激活bkca的结果相吻合[34]。

   

    2.4  雌激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对a-2肾上腺素的反应  雌激素可调节神经突触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35],使神经递质稳定释放,调整smc对此类儿茶酚胺物质的摄入,使血管舒缩功能稳定。围绝经期潮热是神经递质释放和摄入不稳定,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的表现。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可控制潮热,正说明了这一机制。

   

    2.5  雌激素的抗氧化作用  自由基直接灭活血管壁上的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雌激素的酚环结构决定了它的抗氧化作用,保护ldl免于氧化,减少血管壁上的氧自由基,调节细胞液的平衡,使血管舒张[36]。

   

    综上所述,雌激素通过多种机制舒张血管,通过内皮依赖途径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调节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收缩的相关因子;通过与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通过改变离子通道的活性;改变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及其抗氧化作用发挥血管舒张作用。 【参考文献】

    1  lewis c e.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wome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m j med sci,1996,311: 193 - 199.

    2  burt vl,wheltor p,roccella ej,et al.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the us adult population.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88-1991.hypertension,1995,25:305-313.

    3  alberto zanchetti,rita facchettib,gian carlo cesana,et al.menopause-related blood pressure incre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the simona epidemiological study.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5,23(12):2269-2276.

    4  staessen j,bulpitt cj,fagard r,et al.the influence of menopause on blood pressure.j hum hypertens,1989,3:427-433.

    5  staessen ja,ginocchio g,thijs l,fagard r.conventional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enopause in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y.j hum hypertens,1997,11:507 - 514.

    6  alfred o.mueck.effect of hormone therapy on bp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postmenopausal women.maturitas,2004,49 :189 - 203.

    7  karikouris h,eddie l w,summers r j.cardiac effects of relarin in rats.lancet,1992,339:1076 - 1078.

    8  miller vt.lipids,lipoproteins,wome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therosclerosis,1994,108(supple):73-77.

    9  gruehow hw,anderson aj,barboriakj j,et al.postmenopausal use of estrogen and occlusion of coronary disease.am heart j,1998,115(1):954 - 963.

    10  林守清.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2): 718 - 720.

    11  vaabdrager ab,jonge hr.signalling by cgmp-dependentprotein kinase.mol cell biochem,1996,157(122):23 - 30.

    12  赖爱鸾,张建生,丁磊,等.绝经妇女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水平及补充性激素后的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4):222-224.

    13  case j,davison ca.j pharmacol exp ther,1999,291 : 524.

    14  汤健,唐朝枢,杨军,等.内皮素.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18.

    15  aramori l,nakanishi s.coupling of two endothelin receptor subtype stodifering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rasfected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biol chem,1992,26(7):124-168.

    16  hirata y,takagi y,fukuda y,et al.endothelin is a potent mitogen for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atherosclerosis,1989,78(2-3):225 - 228.

    17  dantas ap,scivolett r,fortes zb,et al.hypertension,1999,34 :914 - 919.

    18  sakata j,shimokubo t,kitamura k,et al.molecular clon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rat  adrenomedullin,a hypotensive peptide.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3,195:921 - 927.

    19  marinoni e,di iorio r,letizia c,et al.changes in plasma adrenomedullin level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regul pept,2000,87:15-18.

    20  di iorio r,marinoni e,letizia c,et al.adrenomedullin,a new vasoactive peptide,is increased in preeclampsia.hypertension,1998,32:758 - 763.

    21  gangar kf,vyas s,whitehead m,et al.pulsatility index in internal carotidartery in relation to transdermal oestradiol and time since menopause.lancet,1991,338 - 839.

    22  盛树力,温绍君.多肽素的当论和应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65-366.

    23  seo b,ikeda k,emoto n,et al.estrogen affects vascular tone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vasoactive substance in ovariectomized sprague-dawley rat.yonsei med j,2000,41(1):49-55.

    24  nogawa n,sumino h,ichikawa s,et al.effect of long-term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o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tivity and bradykini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normotensive postmenopausal women.menopause,2001,8:210 - 215.

    25  harvey pj,wing lm,savage j,et 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doses of oestrogen-replacement therapy on clinic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e and there nin-angiotensin system in-normotensive postmenopausal women.j hypertens,1999,17(3):405-411.

    26  perusquia m,villalon cm.possible role of ca2+ channels in the vasodilating effect of 5beta-dihyotestosterone in rat aorta.eur j pharmacol,1999,371(2-3):169-178.

    27  enmark e,pelto huikko m,grandien k,et  al.human estrogen receptorβ- gene structure,chromosomal,localization,and expression pattern.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7,82: 4258 - 4265.

    28  tan e,gurjar mv,sharma rv,et al.estrogen receptor-αgene transfer into 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s enosgene expression and inhibits cell migratin.cardiovasc res,1999,43 (3) :7882-7971.

    29  weiner cp,lizasoain i,baylis sa,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 a,1994,91 :5212-5216.

    30  darkow dj,lu l,white re.am j physiol,1997,272:h2765- h2773.

    31  jian c,squel pm,linsay dc,et al.endothelium independent relaxation of rabbit coronary artery by 17b-estrodiol in vitro.br j pharmacol,1991,104: 1033.

    32  node k,kitakaze m,kosaka h,et al.faseb j,1997,11 :793-799.

    33  white er,darkow dj,falvo lang jl.circ res,1995,77 :936-942.

    34  wellman gc,brayden je,nelson mt.clin exp pharmacolphysiol,1996,23:260 - 266.

第4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采油技术 油田生产 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054-01

1.三次采油技术的主要概况

1.1 发展动向

辽河油田作为一个老油田,经历多年开发后,产量出现下降走势。近年来,辽河油田采油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成为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二次采油相比,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区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的化学驱油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通过近30个矿场的试验和推广应用,聚合物提高采收率10%,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1997年,中国的化学驱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通过近30个矿场的试验和推广表明,聚合物可使油田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

在油田采油技术中,国内聚合物驱己形成了配套工艺技术。从原料、设备、生产到技术攻关己形成规模化产业。其它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也在积极推向小井距试验,如辽河油田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并成功地推广了SCGD采油技术等多项卓有成效的采油创新技术,试验表明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采油之后,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目前蒸气驱先导试验区已经得到推广,原油的采收率可同比提高16%以上。从国内主要油田发展动向来看,三次采油作为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已成共识。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在聚合物驱推广应用的同时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试验步伐;二是微生物采油有可能成为一项廉价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是发展CO2混相驱和泡沫驱技术。

1.2 试验及推广规模

当前油田采油技术发展迅猛,聚合物驱油等技术已成为东部油田实现技术接替稳产的重要手段。辽河油田针对稠油油藏断层多、断块复杂、纵向上层数多的特点,针对转蒸汽驱的区块进入开采的中后期,油藏条件变化很大的特点,对不同油层的原油储量、油藏条件精确注汽,采用V型内锥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两种计量方式,结合国外的挡板计量方式,重新开发计算公式,设计出能够精确计量单井用汽量的计量器,同时还吸取国外做法将蒸汽输送管线采用T型分布,减少了外网管线的长度,降低热量损失,效果十分明显。

2.技术上的主要做法

2.1 技术储备超前研究

我国东部油田,如大庆、辽河已连续稳产30多年,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和科技超前意识。今后稳产的主要手段,就是要以三次采油作为主要技术支持,实施较科学、完善的技术接替发展规划目标:通过水驱――聚合物驱或复合驱――泡沫复合驱,在这个技术接替中已完成聚合物驱的工业性试验,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完成了复合驱的先导试验,进入了工业性试验阶段;开展了泡沫复合驱的室内攻关研究。按照室内研究―先导试验―工业性试验―推广应用这个模式,瞄准国际上提高采收率的前沿技术,进行技术储备、试验、应用。

2.2 室内实验研究呈多元化

目前各油田较注重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储备研究和技术的多元化超前研究,主要开展的三次采油室内研究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研究。目前各油田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选择驱油效果好,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或者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以降低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的活性剂成本。

(2)泡沫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在三元复合驱研究的基础上,部分油田又开展了泡沫复合体系驱油试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泡沫复合体系可以进入到三元复合体系不能进入的狭窄的小孔道中去驱油,扩大了这部分的波及体积,泡沫复合驱可以驱出三元复合体系在微观薄孔道中驱不出来的柱状残余油,提高了驱油效率;同时减薄岩石表面油膜的厚度。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表明,气、液同时注入时,采收率提高达34.5%。

(3)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我国主要油田都开展了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驱技术的室内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有:①采用以烃类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在自然环境中筛选、培养采油微生物菌种;②在油、水环境,油藏温度下,提供适当的培养基来促使微生物生长繁殖;③用微生物来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④用微生物疏通油、水渗流通道,降低油水井的注入压力;⑤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⑥研究筛选乳化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原油粘度的菌种。

3.相关设备国产化日趋成熟,为实现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注聚还是三元复合驱,注入的关键设备为三部分:聚合物分散装置(包括自控)、注聚泵及流量计量。

(1)聚合物分散装置。国内多数油田配套企业能够自行生产,所采用的都是近润湿分散后大罐熟化的办法。

(2)注聚泵。生产注聚泵的国内厂家众多,主要有大港总机厂、重庆水泵厂、本溪水泵厂等。据使用效果反映,重庆水泵厂的注聚泵性能较好,聚合物降解率低(1%~3%)。

(3)聚合物及水的高压计量。大港油田主要用LDG电磁流量计(大港仪表厂)、L22金属高转子流量计(天津宇光仪表厂研究所);胜利油田主要使用ZDY型高压磁流量计;大庆油田则主要用XLD―01型电磁流量计,以上仪表各自反映良好。

4.结语

迅猛发展的三次采油技术,为老油田的稳产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展开了广阔的前景。复合驱技术先导试验已见到成效,在我国大庆、辽河等东部油田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正向工业性试验延伸,前景看好,泡沫驱、火驱、微生物驱及CO2混相驱也正在加紧室内研究及先导性试验并见到成效,技术上正向纵深发展。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老油田的稳产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展开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在石油勘探新增储量有限的东部油田,因面临后备储量严重不足、油田产油量逐年递减、井网加密增加可采储量十分有限、高含水阶段措施难度极大,特别在伴随着油价不断变化,必须保证基本的原油生产规模才能使增油量与递减程度得以弥合,聚合物驱油技术对保持油田稳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在研发层面和应用层面不断加以改进和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电磁感应加热 温度控制 模糊算法

中图分类号:TQ32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050-02

1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

现在社会需求的增长,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大致可以归类为以下几个领域:第一,食品、医疗、化工、塑机械加热、木材、建筑等节能改造方面都有用,在这些方面使用电磁感应加热代替了传统的电阻加热;第二,机械行业,电磁感应加热中的高频电磁加热可以应用于金属表面的热处理,也可以用于器件在加工前的透热,这种方法与传统的方法相比有很大的优势;第三,纺织印染方面,印染时的原料需要加热,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加热速度快了,就使得原料的利用率提高了,同时可以适应不同燃料的不同温度要求;第四,轻工行业,在轻工行业用于食品或者塑料产品的封口,这种方式的加热大大加大了生产效率,还可以节省生产空间。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生产产品的速度同时也能降低生产成本,也提升了设备制造行业的生产水平,在传统行业中越来越广泛地被接受和使用。

2 电磁感应加热的原理

电磁感应技术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IH技术,它建立的基础就是法拉第感应定律。电磁感应的加热原理就是利用高频的交变电流在通过线圈时产生磁场,这种交变的磁场在通过金属工件时产生涡流,产生涡流的条件就是金属工件需要是加热后的件,金属的电阻相对较小,这样较低的电动势就可以产生很强的涡电流,这样就在金属件内部产生了很大的焦耳热,这样金属件的温度自己就升高了,完成了一个自发热的过程,这个自发热的速度非常快。电磁感应加热利用的就是电流的做功,将电能转化为被加热体本身的内能,使被加热件的温度升高,从而达到加热的目的。

3 传统加热与电磁感应加热的对比

3.1 传统的加热

用加热注射剂来举例传统加热存在的弊端,传统的注射剂加热一般采用电阻的方式进行加热,电阻加热存在的缺点如下:第一,工作环境恶劣,传统加热利用的是电阻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向环境中散发大量的热量,使得操作环境温度升高,尤其在夏季的加热时,现场的工作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工人需要降温,降温过程又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加大了成本;第二,加热效率低,加热过程中热损大,电阻加热时都是电阻丝绕制成的电阻,这样的电阻外部也散热,造成了热能的损失,在传导的过程中由于过程繁琐,也损耗掉了很大的热量,经过统计只有25%左右的热能得到了利用,热能的效率很低;第三,电阻的使用时间短,电阻发热Φ缱璧乃鸷暮艽螅绕制的电阻线长时间加热很容易发生断裂,这样增加了工人的工作量,需要定时地对电阻进行检查和维护,维修和更换的费用都很大,加热的产品可能由于没有完成固定温度,报废率也增大了,所以各方面的费用都将增大。

3.2 电磁感应加热

第一,与传统的加热方法相比,电磁感应加热是自发热的现象,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工人的工作环境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也减少了为环境降温的费用;第二,电磁感应的热损耗小,节能效果好,电磁感应发热过程感应线圈与被加热的金属件之间是没有直接接触的,能量的传递是通过电磁感应进行传递的,在传导的过程中减少了很多热能的损耗,效率提高很多,可以达到85%左右,比传统的加热提高了很多;第三,金属件温度提升速度快,金属件的电阻小,所以较小的电动势就能产生较强的涡电流,焦耳热产生得也多,热量散失得少,所以金属件升温很快;与传统的电阻加热相比,使用寿命增长了,电磁感应的加热工具是特制的线圈和半导体的器件,线圈在工作时的温度并不像电阻丝产生那么高的温度,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了。电磁感应加热的加热效率高,所以产品的产量也高,所以无论从损耗还是生产效率上都得到了提高。

综上所述,电磁感应加热具有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加热速度比其他任何的媒介加热速度都快,而且在加热时损耗较小,加热时间较短,启动方便,热能的损耗较小,不用时,也可以切断供电电源,没有任何多余的损耗,电能的利用率又高,是新时期加热的最好选择。

4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的实现

4.1 电磁感应加热系统的组成

电磁加热系统主要由电磁加热控制板和加热线圈两部分组成。加热输出接触器的输出端经过电磁加热控制板将交流电进行整流、滤波、逆变成高频的交流电,再通过链接线圈加到电磁的加热线圈上,高频的交流电通过保温材料作用于被加热体上,从而达到被加热体的自发热过程。还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将电源直接输入到电磁加热控制板,加热输出接触器直接通过电磁加热控制器的方式直接控制电磁加热控制板的工作状态。

4.2 对输出功率的控制

对于电磁感应加热输出功率的控制有很多种方法,其中感应电源有两种控制方法:即负载串联谐振型和负载并联谐振型,串联谐振感应加热电源较并联的有很多优势,比如:启动时比较迅速、可以使用体积相对较小的电感和整流,可以使用不空整流等。加热过程有特定需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感应加热电源需要控制输出功率,使功率保持到一个可调节的范围内。串联谐振电源的调功方式有两大类:直流侧调压调功和逆变侧调功,其中直流侧调压调功中又包括两种方式:是采用晶闸管全控整流;另一种是不控整流后用斩波器进行调压。逆变侧调功的方法就比较多,比如:通过脉冲宽度调节、通过电压调节、通过脉冲频率调节、通过脉冲密度调节、通过移相调节、通过改变功率因素调节以及以上各种方法的综合调节法等。通过这些方法的调节都可以达到调节温度的目的。在加热一个物体,整个过程可能需要不同的温度,所以要求在不同的阶段保证不同的温度。现在用调节脉冲密度调功法调节温度的方法是使用较多的一种,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完成对输出电源的电流幅值进行控制,通过实验既定的模型,通过建立在某一特定电流幅值的基础上,建立T=f(t)即温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实现温度的分段控制,以达到各时间段不同温度的要求。

4.3 温度控制的算法

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算法就是模糊控制算法,这种算法具有大惯性、非线性、有滞后、相邻段有较强偶合等特点,这种算法可以模拟人脑进行思维、判断以及推理的过程,可以将人的经验等用语言的方式表达出来,再通过计算机的处理,完成输入和输出的建模过程,是一个智能化的实现过程。模糊算法的数据库录入的是专家的语言信息,并在使用时将这种语言转化为控制策略,可以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有些复杂的数据模型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这种算法可以解决这些复杂的建模过程。这种方法很好地完成了推理系统与控制系统间以及模糊数据和精确数据的转化问题。温度的控制就是一个不确定的数据模型,通过电磁感应的输出功率和模糊算法的结合就可以完成温度的精确控制,控制精度可以上下不相差1 ℃。

5 结语

传统的加热方式通常是利用电热圈来加热,通过接触传导,实现被加热体的加热过程。但是这个过程有大量的热量是散发到空气中的,热量的利用率较低,而且工作环境也非常恶劣,加热过程的温度也是没法实时控制的。而电磁感应加热的方式实现了节能、加热效率和升温速度快等各方面传统加热方式满足不了的优点。电磁感应在输出的过程可以通过控制功率的方法同模糊算法相结合实现温度的准确可控性。这也满足了现代社会高效、节能、环保等各方面的要求,所以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在各行各业都将替代传统的电阻丝加热方式。

参考文献

[1] 徐强.回转支承滚道无软带感应加热数值模拟及淬火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

[2] 杨伟福,曹广忠,邱洪.电磁感应加热系统负载感应器研究[J].机电工程技术,2015(7):81-85.

[3] 张雪彪,陈诚,刘玉君.钢板移动式感应加热的多场耦合数值分析[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4):473-478.

[4] 张毅静.预应力钢丝感应加热电磁能量转换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

第6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楚辞书目 本体 相关性 关联检索 语义

[分类号]G254.36

1 引言

楚辞是战国时期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2000多年以来,楚辞研究者留下了300多种专著、2000多篇论文以及近千种札记,南通大学图书馆和楚辞研究中心采用计算机技术,对收集到的楚辞相关古籍里的文字、图像符号、地图等进行扫描并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进而制成电子索引并通过元数据标引建成楚辞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实现关联检索。目前已经完成了近百本楚辞相关古籍的数字化和3000余篇楚辞相关古籍研究论文的全文数字化工作,建成了楚辞书目库、楚辞论文索引库、楚辞音像资料库及楚辞相关古籍全文库等。本文在此基础上利用本体技术对楚辞书目进行语义相关性分析,并构建楚辞书目本体以实现楚辞数字目录语义检索,改进传统检索系统只能查询关键词而缺少概念间语义关联的局限,增强检索结果的相关性和联想性。

2 楚辞书目相关性分析

传统的书目检索主要依赖于关键词,读者常常因为缺乏对目标词清晰准确的界定,导致检索的准确度和效率不高,同时由于系统极少提供书目关联信息,读者难以沿着感兴趣的文献线索持续检索并发现更多感兴趣的线索。为此,我们在对楚辞相关古籍文献数字化的过程中,首先分析楚辞书目之间的关联性,即选择了楚辞学界公认较权威的姜亮夫先生的《楚辞书目五种》作为底本进行分析。该书从目录学角度将楚辞相关古籍分成5种:楚辞书目提要、楚辞图谱提要、绍骚隅录、楚辞札记目录和楚辞论文目录。分析楚辞书目结构,发现楚辞相关古籍目录结构主要包括古籍作品实体款目、楚辞原著词条实体款目、参见实体款目、责任者实体款目、版本实体款目、载体形态实体款目、人名实体款目、地名实体款目、年代实体款目、音乐实体款目、节庆实体款目、植物实体款目、馆藏实体款目、研究实体款目等,这些款目之间存在着内容和形式上的多种相关性,如表1所示:

3 楚辞书目本体构建与书目相关检索实现

3.1楚辞书目本体构建过程

为了具体实现楚辞古籍实体款目之间的相关性,我们利用本体论思想和本体建模工具构建楚辞书目本体。Perez等人按分类法组织和归纳出了本体包含的5个基本的建模元语(modeling primitive),这些元语分别为类(classes)、关系(relations)、函数(functions)、公理(axioms)和实例(instanees)。楚辞书目本体的构建基于上文对楚辞书目相关性的详尽分析,并参照了FRBR概念关系模型、Perez的五元组分类法,以《楚辞书目五种》对楚辞相关文献的归纳与划分的书目结构为素材,利用本体建模元语构建的楚辞书目本体共包括35个本体类,24个对象属性,20个数据类型属性,约5300个实例。

3.3.1创建楚辞书目本体的类 本体类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描述了具有共同特征或者在某方面相似的资源的集合。楚辞书目本体的类基于《楚辞书目五种》以及表1对楚辞等古籍实例间的关联分析,划分出了35个基本本体类。部分基本类如表2所示:

3.3.2定义楚辞书目本体的对象属性 对象属性是实体间的联系,在资源描述中充当谓语作用。依据《楚辞书目五种》及其涉及的楚辞相关古籍的背景和内容,构建了24个楚辞书目本体的对象属性,示意图见表3。表中注释(comment)是为了帮助用户理解代码而添加的,通过成为标注(annotation)的属性标签来让计算机读取。定义域指定了使用当前待描述属性的陈述中充当主语的所有个体的类型。值域指定了所有个体的类型或者所有文字的数据类型,并且这些个体或文字在使用当前待描述属性的陈述中充当宾语。

3.3.3确定楚辞书目本体的数据类型属性 数据类型属性用来连接实体的一些文字值,它不可以作为陈述的主语,只能做为宾语。比如人名的字、号、笔名、官职等,书目的出版地、内容等,馆藏图书的版本、版本类型、版本注释、版本形态、版本评论等,音乐作品的曾用名、作品url地址等。例如描述人名实体用string类型,描述年龄实体用int类型等。

3.3.4用protege工具实现楚辞书目本体 本文采用protege软件来实现楚辞书目本体的可视化,该软件提供r很好的可视化界面操作,可以很方便地添加类和属性,可以生成xml、turtl、rdf或owl格式的本体文件,并提供有Sparql查询接口、pellet推理机和SWRL规则语言编辑添加接口等大量插件。将类和属性添加到本体中后,可在ontoGraf标签下看到加入对象属性之后类之间完整的关联关系图(见图1)。在生成的图形中,方框表示类,有向边实线表示类间单纯从属关系,有向边虚线表示类间属性相关关系。通过图1可以发现,在添加了属性后,在书目各实体款目类间出现了可能的多种关联关系,这为古籍目录相关性的深入研究和关联检索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

以下通过“创作关联”、“年代关联”以及“地名关联”三个实例具体分析楚辞书目本体类之间的属性关系:①创作关联。作者与作品通过一对相反属性owl:isCreatorOf与owl:isCreatedBy构成了楚辞文献类或参见作品类与人名类之间的创作关联。在protege工具的预览图中,可以看到创作关联的关联效果(见图2)。图中,人名类有“刘向”和“杨雄”,通过属性owl:isCre-atorOf与《天问解》产生关联,而《天问解》属于楚辞文献类或参见作品类,从而产生了创作上的关联。②年代关联。年代关联通过一对相反对象属性owl:isHap-penedTimeAt与owl:isHappenTimeof或其他表示时间相关的对象属性对来关联。图3中显示通过年代(朝代)使得各种版本问产生了关联。③地名关联。楚辞相关古籍文献中很多事件都与地点相关,通过一对相反的对象属性owl:isHappenedPlaeeAt与owl:isHappen-PlaceOf或其他表示地点相关的对象属性对来关联。图4中,地名类有“江苏”,人名类有“刘安”、“刘歆”、“刘向”、“归有光”、“尤侗”等人,这些人均出生于江苏,从而产生了人名-地名关联。

各种简单关联合并之后使楚辞书目本体形成了复杂的关联关系,也正是由于存在这些复杂的关联才使得本文对古籍书目相关性研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为楚辞书目语义关系查询提供了可能。

3.4具有推理功能的楚辞书目本体语义检索实现

语义关系查询是一个发现楚辞书目关联信息的过程,本文采用Sparql查询语言。SparqL(simple protocoland RDF query language),是专门为RDF开发的一种查询语言和数据获取协议,用于任何可以用RDF来表示的信息资源。

3.4.1直接关联查询 直接关联是指查询的两个实例通过某种关系直接关联起来。例如查询通过“创作”关联起来的文献与人名,Sparql查询语句为:

部分查询结果见图5。可见,不同的文献可能通过同一作者相关联,同一文献也可以关联到两个不同的作者。

3.4.2间接关联查询 间接关联查询是指两个实例在通常情况下并不相干,但由于某些中间关系的存在使得本不相干的两个实例建立了某种关系。例如查询文献馆藏地与各种与版本之间的“版本关联”的文献名、馆藏、刻本以及版本。Sparql查询语句为:

部分查询结果见图6。可见,若文献与馆藏关联,刻本与版本关联,通过馆藏与刻本关联可使文献与版本产生一定的关联。

3.4.3智能推理查询 智能推理是指在知识库中并未明确指出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是通过与其他实体间关联而潜在蕴含的知识,可以通过编写简单的规则语句交由推理机来实现推理。常见语义网规则语言有SWRL和Jena规则,如用SWRL规则语句判定两个人为同乡关系,规则代码如下:

推导出所有出现在楚辞本体中的所有隐含的同乡关系的人,部分结果见图7。此时在本体中并没有直接标注以isFellowTownsman属性连接的实例,但依然能检索出这种属性关系,这是通过SWRL规则起到的推理作用。

3.5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节3种查询机制的测试结果和本体中已经添加的大量实例,统计分析各种关联关系的词汇相关性程度(见表4)。

3.5.1直接关联查询分析 共检索出约320个文献名称,其中文献名称相同而人名不同的约占15.4%,人名相同而文献名不同的约占36.3%。由文献到人名的正向关联程度达到15.4%,由人名到文献的反向关联程度达到36.3%。

3.5.2间接关联查询分析 共检索出约20个文献名称,由文献通过馆藏关系到版本的正向关联程度达到4%,由版本通过馆藏关系到文献的反向关联程度则为96%。这种间接关联查询大大提高了检索的精确性。

3.5.3智能推理查询分析 去掉相同的重复选项,共检索出约1200条结果,人名中去掉重复后约占所有人名的19.7%。由人名到同乡名的正向关联程度则为19.7%,由于同乡关系为相向关系,所以由同乡名到人名的反向关联程度也为19.7%。

与传统查询相比,关联查询能够查询到更多与查询词汇相关联的词汇,而不仅仅是包含查询词的词汇,这样系统提供的书目关联信息就能够使读者沿着感兴趣的内容持续检索并发现更多感兴趣的内容。

第7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一、创设观察与操作的平台,帮助学生生成体验性经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经验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体验性经验;其二是方法性经验;其三是思想性经验。在这三个层次的经验中,体验性经验是基础,方法性经验是提升,思想性经验是积成。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孩子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时,往往不是按照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更多地是将看到的、摸到的积累在脑海中,渐渐地生成一些感觉与认知,最后再将这些感知与认知整合起来,形成原始性(体验性)的经验。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观察与操作的平台,便于学生多观察、多操作,从而形成体验性经验。

“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分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数”的过程中一次质的飞跃,它无论是在意义、读写及计算方法上都与其他“数”有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接受。为此,我在教学时,创设一系列的观察与操作的平台,先帮助学生生成关于“分数性质”的原始经验,进而再阐述分数的概念实质。首先呈现“分蛋糕、分苹果”等关于“均分”的模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察现实生活中关于“均分”的情景,让学生生成“均分”的表象认知。其次,我与学生一道,从“折纸”切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均分”的内涵。再次,我让学生随便对一些事物进行均分,让学生们在这些均分的过程积累原始的体验。最后,再引导学生在观察与操作中,归纳、总结“均分”的实质。由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经验性的元素,所以在教学中,学生自然而然地把握住均分的实质。

二、关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生成方法性经验

从观察中、实践操作中获得的经验是浅层性的经验,如果我们不对这些经验进行适当的提炼,就无法让学生获得相应的迁移与生长。为此,当学生通过观察与操作获得相关经验后,我们还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与思考,进行深层打磨,从而帮助学生生成方法性经验或策略性经验,进而获得具有生命力的经验策略。

“比的基本性质”的教学。教材呈现内容的步骤是:“测量几瓶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记录,填写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由此引导学生根据所填写的数据来推导‘比’的基本性质。”通过观察与操作,学生都能初步积累有关“比”的原始表象,但他们还不能将原始性的经验表象进行深层提炼,还不能化作策略性经验。为此,我在教学时,基于学生原始经验的表象,引导他们从思维层面进行探究与思考,并努力地将“比”的基本性质与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进行整合,从而让学生从已经生成的知识经验中找到方法上的共通,进而让学生在探究与思考过程中获得一个方法性的经验感知。

三、进行概括与反思的训练,帮助学生生成思想性经验

“数学不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想,一种对人类世界种种现象理性分析的思想。”为此,在帮助积累原始性经验、策略性经验后,还要关注这些经验的思想性,努力从这些原始的、策略的经验中获得一生有用的东西。

第8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变得大众化,普遍化。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的教学特色,也逐渐摆脱了刚开始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的三无状态,越来越注重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由于近年来高中毕业生数量逐渐减少,民办高校的生源也大幅度的下降,因此,民办高校扩大了招生范围,导致其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这一特点,民办高校通过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 经济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经济数学作为经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很多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其知识结构和数学基础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经济数学的知识不仅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在高校的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题。

目前,民办高校所招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学生入学成绩差距大;其次,生源复杂,地域差别较大,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基础知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强;再次,根据实际需要,各个专业在招收学生时不分文理专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很大。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法,会导致学生成绩严重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一知半解,另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发展。而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分层次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分层次教学法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进行分层次教学、练习、辅导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2.1 目标分层

经济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教学的基础。民办高校设置经济数学的专业都采用统一的大纲进行教学,这是极不合理的。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和指南,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以及各专业的不同要求来进行。比如对有些专业,如营养师、汽车营销等,对经济数学的学习要求偏低,这就需要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既不至于过分松懈,也不至于压力太大,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目标层次化,是分层次教学的首个环节。

2.2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以及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划分。学生分层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并结合教材及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学生进行层次,即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学生属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经济数学基础内容的学习。B层学生属于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数学课本的基础知识,并可以完成作业,或者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练习。A层学生属于数学基础较好,可以较好的掌握课本的内容,并能独立完成课内外的作业的学生。

层次教学法学生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是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在进行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意愿、老师学生互相磋商、以及动态分层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分层的目的;其次,学生通过自我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有必要的时候结合学生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公布分层的结果。但是,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的,要采取动态分层的形式,在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以后,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实现成绩好的层次不断壮大的目的。

2.3 作业、辅导、考核分层

在教学活动完成以后,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布置同样的作业,会出现C层的学生消化不良,而A层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所以要采取多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C层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属于各个层次都必须掌握的内容;B层学生布置作业以基础性为主,并加上一些提高性的题目;A层学生布置作业时适当的提高要求,以提高性的题目为主。

除了布置作业分层次外,老师在进行辅导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因材施教,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此外,在进行阶段性考核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安排不同的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3 分层教学法的启示

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时,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对于这些不利因素,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尽量的克服。而且,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对老师的责任心和耐心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老师的态度、语言和人格等因素对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自律。对于不同进度学生的实际水平,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正确的实施分层次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缩小两极分化的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周围静脉穿刺 静脉 护理工作【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67-02

周围静脉穿刺是临床输液治疗和抢救工作的关键步骤之一,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护理操作之一,更是患者和家属评价护理人员水平和工作质量的最直观的依据。周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方面、护理人员方面还有外界因素等等,临床差异较大,掌握适宜的穿刺手法会明显提高穿刺率,真正做到“一针见血”。现将近五年来周围静脉穿刺技术的技巧综述如下,以飨读者。

1 静脉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穿刺部位也有不同,包括年龄、胖瘦、疾病以及生活质量等。一般情况下,肘部浅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部浅静脉等四肢远端浅表静脉比较常用,尤其是上肢远端的浅静脉为主要的穿刺部位[1],它们有较好的网状结构,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3岁以下的小儿可选用头皮正中、额浅、颞浅等静脉[2],注意穿刺前需要将头发剃净,同时绷紧头部皮肤,进针角度最好>40°,在回血后立即固定以免刺破血管[3]。

2 穿刺失败的原因

刘志芹[4]通过分析890例静脉穿刺输液的患者,总结了穿刺失败的多种情况,主要包括心理因素,如情绪激动或者低落;技术因素,如选择血管不当,进针角度偏小,固定不牢等;有学者[5]发现反复穿刺弹性差或者近关节处的静脉常常会引起输液过程中液体渗入皮下或者点滴不畅;还有环境因素,如在夜间穿刺角度容易出现偏差,室温过低会造成血管的收缩变细等等。胡正梅[6]认为调节器的位置高低、输液瓶悬挂位置、患者的个体差异等等都会引起周围静脉穿刺无回血现象的出现。张俊平[7]对32例心脑血管患者服用肠溶阿司匹林前后的临床静脉穿刺成功率对比观察发现,经常口服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下降,考虑是因为常服阿司匹林会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降低血管的弹性。

3 穿刺的技巧

3.1 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护理人员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导致静脉穿刺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8]。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的护士对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常常会因为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工作繁忙、身体疲劳等等导致判断、感觉失误,会影响穿刺技术的正常发挥,尤其是小儿穿刺时会疼痛难忍哭叫,可能加重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要求护理人员应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认真学习并掌握人体血管的分布及特点,经常与患者沟通,认真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以投入到每一天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3.2 因人而异的穿刺技术。护理人员具有娴熟的穿刺技术是提高穿刺成功率的前提条件,但是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掌握不同患者的皮肤血管质量特点,血管弹性的好坏、血管壁的厚薄、管腔的狭窄情况、皮肤的松弛状态等等,灵活掌握穿刺技巧,因人而异,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2.1 老年人。老年人群大部分合并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常常伴有血管弹性差、血管脆性增加,皮肤松弛,加之血流缓慢、血液粘稠度增加,穿刺时常常会出现回血缓慢或者根本不回血的情况[9]。此类患者要求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较高,穿刺时需要绷紧皮肤,选择较大、较直的血管,同时穿刺力度要相对小一些。尤其要耐心的体会穿刺针刺入血管时的落空感,即使无回血也可以挤压输液管看是否会出现少量的回血,如果滴入液体时没有阻力,局部也没有出现隆起,说明针头已经入血管。

3.2.2 长期输液的患者。对于此类患者,血管的质量相对较差,护理人员需要有计划地选择合适的血管,一般情况是由四肢末梢至近心端,从细到粗,轮流交替的选择输液部位[10]。

3.2.3 肥胖患者。肥胖患者皮下脂肪丰富,皮肤表现通常看不到血管,建议穿刺时操作者需要用食指和中指探明静脉走行的方向和深浅度,以40~45°从血管正上方进针,力度较平常稍大些[11]。难度较大的肥胖患者可让协助者在距离进针点5cm处轻按穿刺的静脉,由近心端向远心端牵拉静脉以固定血管,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2.4 小儿。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细小,患儿往往哭闹不休,穿刺前需要指导家长固定好患儿的手脚及头部,左手食指及拇指将患儿的头部皮肤绷紧并固定,右手持针以30~40°迅速进针,当针尖刺进头皮时立即压低角度5°刺入血管直至回血,回血后不能继续潜行需要立即固定。个别小儿的头皮静脉和动脉较难鉴别,建议采用指尖触摸法以触摸血管有无搏动。

除了上述提及的部分患者,对于消瘦、肿瘤、水肿、血液病以及脱水、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都需要特殊处理,掌握个性化的穿刺对策。

3.3 有效的穿刺技术。

3.3.1 提高血管充盈度。提高静脉的充盈度是周围静脉穿刺中的关键,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一针见血”。一般情况下,压脉带的松紧度以能阻断血流,但又不至于阻断动脉血流和脉搏为最佳。但是临床上传统使用的压脉带毕竟是一种盲目操作,操作时还是会引起静脉充盈不明显或者静脉充盈缓慢的情况,能见度和静脉充盈度不尽如意。邵纯等[12]在周围静脉穿刺时把血压计袖带代替压脉带,穿刺前臂时将袖带加压至患者的舒张压水平,穿刺手背时袖带加压至略低于舒张压水平。结果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压脉带组,弥补了压脉带的盲目操作,对于年老、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尤其值得推荐。

3.3.2 适当调节调节器和输液瓶高度。根据液体压强原理,输液器和输液瓶的高低对各个方向都会产生压强。输液器过低则水位差小,管内液体的流速相对就慢[13];输液瓶悬挂位置过高会降低静脉压和输液瓶内压压差,均不易出现回血。有研究发现,输液管调节器距离输液管80cm左右的位置,相当于输液管与茂菲氏滴管之间上1/3的位置[14];使输液瓶置于高于穿刺点20~30cm处或者平行于穿刺部位都会加快回血的速度[15]。

3.3.3 有效扩张血管[16]。由于冬季室温过低,患者的血管收缩变细,会降低穿刺回血的成功率。可以考虑保持室温18~20℃,静脉穿刺前使用热毛巾或者热水袋对穿刺部位进行热敷2~3min,有条件者开暖气或者采用轻拍、揉搓的方式使局部组织的温度升高,利于静脉血管的显露与充盈,待血管扩张后再进行静脉穿刺,可以有效地提高周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3.3.4 减轻穿刺疼痛。张鹤[17]对既往文献进行总结,发现增大进针角度、选择痛觉不敏感的血管如桡骨茎突、尺骨茎突及第三掌骨头形成的三角形区、调整针尖角度如穿刺时斜面略向左或者直接进入血管等等都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进针时伴随的疼痛感,减少组织的损伤。

当然,穿刺环境也会对周围静脉穿刺的成功产生影响,包括注射室的光线、是否安静等等,需要尽最大可能的为护理人员营造一个良好采光的安静、舒适的外界环境。

提高周围静脉穿刺率不但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质和满意的服务,重要的是为抢救和治疗赢得了时机。护理人员在进行周围静脉穿刺过程时,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输入的药物性质以及患者可以接受的穿刺部位进行综合评估,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感,在工作中不断进行总结、分析、摸索,努力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参考文献

[1]陈艳.周围静脉穿刺技术探讨[J].哈尔滨医药,2011,31(4):281

[2]翟会珍,詹莉.减轻周围静脉穿刺疼痛方法及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26):111-112

[3]王金鹏,金玉超,柏蕊.浅谈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技能的体会[J].哈尔滨医药,2010,30(1):73

[4]刘志芹.引起周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临床及实验医学杂志,2011,22(10):1790,1794

[5]章波.静脉穿刺后局部淤血相关因素的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4):144-145

[6]胡正梅.周围静脉穿刺无回血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5):92-93

[7]张俊平.浅谈肠溶阿司匹林对周围静脉穿刺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2):4

[8]李萃华.周围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机对策[J].职业与健康,2007,19(6):153-154

[9]张盼花,周爱杰,史颜敏.老年病人输液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7,2(4):71

[10]李素梅.周围静脉穿刺失败80例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6):90-91

[11]夏利.周围静脉穿刺技巧与体会[J].西部医学,2008,20(6):1312-1313

[12]邵纯,吴延洁,徐祖和.血压计在周围静脉穿刺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9,11(18):1563

[13]田春玲.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的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1(6):4436

[14]朱小琼.高调节器低瓶穿刺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报道,2007,13:61

[15]葛志红,张孟祥,王红伟,等.静脉输液回血问题研究[J].护理研究,2007,9(21):2418-2419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