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晏殊的词集范文

晏殊的词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晏殊的词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刺楸;育苗;技术

收稿日期:2011-08-25

作者简介:秦 杰(1972―),女,吉林集安人,工程师,主要从事营林工作。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944(2011)09-0095-01

1 引言

刺楸(Kalopanax septemlobus (Thunb.) Koidz.),为五加科,落叶乔木,高20~30m。叶近圆形,5~9裂,长10~25cm;花两性,复伞形花序聚生成顶生圆锥花序,6~7月开花,花瓣5片,白色;子房下位,2室;果实球形,径4~5mm,10月初果实成熟,成熟的果实呈蓝黑色,果皮硬脆,内含2粒扁平具有3棱的种子;刺楸树干灰色,长纵裂,布有粗大硬棘刺。

刺楸木质坚硬细腻、木理通直,花纹明显,是制作高级家具、乐器、工艺雕刻的良好材料,也是上等的建筑材料。刺楸的树根、树皮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消炎祛痰、镇痛等功效。刺楸春季的嫩叶采摘后可供食用,气味清香、品质极佳,是美味的野菜。刺楸在我国的东北和朝鲜、韩国、日本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刺楸叶形美观,叶色浓绿,树干通直挺拔,目前,在诸多园林树木中独树一帜,适合作为行道树或园林绿化配植。刺楸分布比较广泛,我国东北、华北、华南均有分布,朝鲜半岛、日本也有分布。刺楸的生活习性:刺楸的适应性比较强,喜欢阳光充足和湿润的环境,稍耐阴,耐寒冷,适宜在含腐殖质丰富、土层深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中生长。

2 材料与方法

2.1 苗圃地的选择

培育刺楸苗木,苗圃地要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便于灌溉、便于管理、交通方便的林缘地或熟地,以腐殖土和砂质壤土为好。选好地,施入30t/hm2腐熟好的猪圈粪作为基肥。

2.2 整地与做床

苗圃地细致整地后,做床:做床规格,床长20m,床宽1.5m,床高20cm,步道宽40cm,床面要整平压实。播种前用3%的硫酸亚铁溶液,喷洒4.5kg/m 土壤消毒7d后播种;亦可用40%福尔马林,50mL/m 加水6~12kg浇洒,用草帘覆盖10d,揭去草帘,挥发2d后再播种。

2.3 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11月份大地封冻前,将刺楸种子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5min,再用清水浸泡24h,然后,进行催芽处理。采用混沙埋藏法,将种子浸泡2d,控干种子后,混入3倍种子体积的湿沙,放入室外准备好的深度为1m左右的坑中,上面覆盖10~15cm的细土,再覆盖上草帘子,进行低温处理。翌年5月中旬取出种子,进行晾晒处理,当种子有30%可裂口即可播种。

2.4 播种时间与播种量

刺楸的播种时期一般在5月中旬,播种经过处理的种子,采用撒播的方式。播种量为80g/m 将种子均匀地散播在床面上。播种后,上面覆土2cm,覆土最好用沙壤土或森林暗棕壤混合草炭土(要筛细)。镇压后覆盖遮荫网。

2.5 田间管理

第2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对齐;未登录词识别;构词模式;词性;分词碎片

中图分类号:G353.1

基于二维图像上两个物体的不同空间位置关系特征与描述语句中的词汇进行对齐,具体来说是要在描述语句中提取两个范畴的词汇,形状和方位词,再把这两个范畴的词与图像的底层特征进行对应。人工标注语料经过切分后会产生许多“分词碎片”,这是因为描述词的多样化,如何从“分词碎片”中将丰富的未登录方位描述词和形状描述词识别出来,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数据准备

本文的语料库是由两部分组成:人工标注语料和图像语料。

图像语料是系统自动生成的1000幅图片,图片上有两个基本图形,用不同的灰度值进行区分,两个物体的位置不相交,有一定的方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像语料示例

标注语料是对每幅图片的人工标注,本文采用了开放的不限定维度的语言对图像进行了人工标注。对600幅图像的标注经过切分、词性标注并去掉表示句式的词后的结果如下所示:

0000/m 三角形/n 正/d 五边形/n 左边/f

2 基于构词模式自动识别未登录描述词的方法

2.1 标注预处理:先将描述语句进行一次切分,然后标注词性,因为本方法对于词性标注的准确性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这里选用了中科院研究的分词工具ICTCLAS进行切分,经检测此切分和词性标注工具准确率达到98.5%,然后将表示句式的词去掉,因为这些词只是为了表达句式特点。

2.2 模式初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描述习惯,为了使模式覆盖面更广泛,在600条语句中,从每100条中抽取10条,总结这60条描述语句中“分词碎片”的词性的构词模式,构成构词模式的初选集。

2.3 模式识别[1]:根据初选集中的模式去识别剩下语料中的“分词碎片”,在识别的同时,统计出每种模式可以识别出的词语数目。识别时,如果连续的“分词碎片”中满足初选集中的一种或几种模式,以满足的最长模式为最后结果。例如:左方/f偏/d上/f一点/m,既满足模式fd,又满足模式fdfm,选择fdfm即词语为左方偏上一点为结果。

2.4 模式筛选:去掉一些识别出词语比较少的模式,因为这些模式往往只是某个分词碎片组成的特例,不能称之为一个模式。

2.5 用筛选后的模式,对测试集中的“分词碎片”进行识别:筛选后的模式就是可用于对“分词碎片”进行识别的模式。

3 实验结果

实验中从60条语句中总结出的“分词碎片”的词性成词模式共18种如下所示:

"mq","fd","ff","fvf","df","fdfm","dn","dfdfm","fn","ffn","fdam","ffnn","nn","nfv","bnf","fda","vf","mnn"

实验准备的测试集为200条分词碎片语料,用这几种模式去识别这200条测试集中的语料,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结果

构词模式 mq fd ff fvf df fdfm dn dfdfm

出现频次 31 39 40 0 25 9 116 2

构词模式 fn fdam ffnn nn fda vf mnn

出现频次 0 9 0 0 1 0 1

据统计,该方法识别出的词语的正确率为97.5%,召回率为94.7%。

4 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构词模式的自动识别未登录描述词的方法,并提出把该方法用于特征-描述词的对齐中,极大地增强了对齐语料中的词语丰富性。

附录

计算所汉语词性标记集

Version 5.0

制订人:刘群 张华平 张浩

n 名词;t 时间词;s 处所词;f 方位词;v 动词;a 形容词;b 区别词;

z 状态词;r 代词;m 数词;q 量词;d 副词;p 介词;c 连词;u 助词;

e 叹词;y 语气词;o 拟声词;h 前缀;k 后缀;w 标点符号;

参考文献:

[1]Richard O.模式分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玉凡(1972-),女,河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信息处理。

第3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绝经前妇女高血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同龄男性,但在绝经后妇女的高血压发生率较条件相匹配的同龄男性增高[1]。导致绝经后妇女血压升高的因素很多,如年龄、肥胖、血脂改变、吸烟、绝经后妇女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等。妇女的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的增高[2],绝经后收缩压每年递增0.5mmhg,舒张压较绝经前高2.8mmhg。最近alberto zanchetti等[3]通过对189326例,年龄46~59岁的绝经后的意大利妇女纵向研究(the simona study)表明,独立于年龄和体重指数及其他混杂因素外,血压升高至少部分与绝经有关。这与staessen 等[4,5]的研究结果一致。alfred o.mueck[6]通过对1960~2003年间使用激素替代疗法(hrt)期间监测血压研究的综述表明,除个别例外,hrt对血压无不良影响,其中大部分研究认为hrt能降低血压,部分研究则认为hrt对血压无明显影响。hrt的降压作用主要与雌激素舒张血管有关,而孕激素可刺激心肌分泌、释放儿茶酚胺,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压升高[7],可部分抵消雌激素的降压作用。现就雌激素可能的舒张血管机制作一综述。

   

    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在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中,只有25%~50%可以用血脂或脂蛋白代谢的改善来解释[8],而50%~75%的效应是通过直接作用于血管壁上的受体或改变血浆成分等非脂质机制来实现的[9]。雌激素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发挥扩血管作用[10]。

   

    1  雌激素经内皮依赖途径的血管舒张机制

   

    雌激素舒张血管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血管内皮系统,即内皮依赖途径。介于血流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特定位置的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合成和分泌调节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收缩的相关因子维持血管张力。收缩因子:包括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血栓素等;舒张因子:包括no、前列环素以及内皮细胞超极化因子等。生理情况下,内皮细胞分泌的这两类物质处于平衡状态,内皮细胞功能失调或损伤时,缩血管物质分泌增多,舒张血管因子分泌减少,导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同时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雌激素通过减少缩血管因子分泌,增加舒张血管因子分泌来扩血管。

   

    1.1  雌激素与一氧化氮(no)   一氧化氮(no)是体内一种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当其从内皮分泌出来后弥散至平滑肌细胞,激活细胞内鸟苷酸环化酶,引起环磷酸鸟苷(cgmp)的升高,后者通过cgmp 依赖性钙通道使许多钙依赖性的细胞内传导信号蛋白磷酸化,使细胞内钙减少,从而抑制钙介导的磷酸化而使血管扩张[11]。no 由nos 家族合成,nos在氧气存在下催化l-精氨酸分解生成no 和l - 瓜氨酸。绝经后妇女血清no明显低于月经正常妇女,使用hrt 6个月后no明显上升,且e2与no成正相关[12]。最新研究证实,雌激素可增加内皮细胞依赖性血管舒张时的no含量,减少环氧合酶的含量[13]。

   

    1.2  雌激素与内皮素(et-1)  内皮素(et-1)是1988年yanagisawa 从内皮细胞分离纯化出的21 个氨基酸组成的活性多肽,是最强烈的收缩因子,在局部以自分泌及旁分泌方式通过内皮素受体调节局部血管紧张度,参与血压的调节[14]。et的缩血管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目前认为当et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可激活特异性磷酸肌醇磷脂酶c(plc),使细胞膜上的磷酸肌醇水解生成ip3,后者作为第二信使促使ca2+从钙库释放,同时配体门控通道被激活,使ca2+从细胞外进入细内,引起血管的快速收缩[15]。研究表明[12],绝经后血压正常妇女血清et-1水平明显高于绝经前,使用hrt 6个月后其水平明显下降,且e2与et、fsh呈负相关。其中机制不明,可能与雌激素影响et-1的合成和分泌有关[16]。雌激素通过减少内皮细胞衍生收缩因子(edcf)的合成,可能发挥抗高血压作用[17]。

   

    1.3  雌激素与肾上腺髓质素(adm)  肾上腺髓质素是1993年由日本学者kitamura等自人嗜铬细胞瘤中发现并分离出来的一种多功能肽类物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作用最强大的血管扩张剂之一[18]。现已知多种哺乳动物的血管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均可以合成adm。marinoni等[19]发现,在月经周期中,血浆adm浓度与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一样,具有周期性波动,在月经后7天为10.9ng/l,14天为15.1ng/l,在下次月经期降至8.5ng/l,其变化与黄体生成素及17β-雌二醇的变化显著相关。这提示adm可能参与排卵过程并反馈调节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有实验证明[20],在未孕时,高血压患者血浆adm浓度高于血压正常者,而妊娠合并高血压者adm浓度进一步升高,可代偿性的维持正常血压和血流灌注。这提示性激素可能增强adm的扩血管作用,其中机制尚不明。

   

    1.4  雌激素与前列环素(pgi2)  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pgi2是很强的血管舒张因子,体内重要降压物质,可通过与细胞质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升高胞内camp水平,导致血管舒张血压降低。绝经后妇女子宫动脉前列环素合成较绝经前减少,短期的体外培养未能证实雌激素能增加前列环素合成。但将小鼠主动脉smc置于生理浓度雌二醇中培养5天,其前列环素合成显著增加。因此,如能证实雌激可促进人类前列环素合成,便能较好地解释激素替代治疗对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21]。

   

    1.5  雌激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ras)  血管内皮细胞的独立肾素-血管紧张素(ras),参与局部血流和血管紧张性的调节[22]。雌激素与肾素、血管紧张素原的相互作用可能在于其通过雌激素效应元件(ere)直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原的启动区,从而实现对这些蛋白或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雌激素还通过抑制雌激素介导的β-肾上腺素能活性从而间接降低肾素、ace水平;雌激素还可通过直接调节血管壁紧张度而调节血浆angⅱ的浓度[23]。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能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而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使血管紧张素ⅰ(angⅰ)向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转化减少,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基因的表达和密度降低[24]。umeda m等首次研究证实,经6个月hrt治疗后可以增加高血压组而不是血压正常组病人血浆中的angⅰ、angⅱ和缓激肽水平,两组血清中ace活性都有显著降低,血浆醛固酮水平两组无显著变化。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异议,认为雌激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无影响[25]。

   

    2  雌激素经非内皮依赖的血管舒张机制

   

    雌激素的扩血管机制并不局限于血管内皮系统,还可通过雌激素受体和雌激素结合后可使动脉扩张[26],即非内皮依赖机制。雌激素受体(er)属于甾体激素家族核受体,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生殖系统、骨组织、肾脏、肺脏和子宫[27]。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均有雌激素受体分布,通过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血管舒张作用。另外,雌激素可通过阻断或激活离子通道、改变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及其氧化作用发挥血管舒张作用。

   

    2.1  受体介导的血管舒张机制  由于内皮细胞上存在雌激素受体,雌激素通过内皮细胞雌激素受体的介导促进血管内皮细胞no的释放和内皮氧化氮合酶(enos)mrna表达[28]。enos为ca2+依赖性,主要位于内皮细胞(ec)及脑细胞,在基础条件下产生快速短暂的小剂量no而扩张血管。妊娠或雌激素治疗可增加ca2+依赖性ec中no合酶(enos)的活性[29]。在离体培养的脐静脉ec 中加入生理剂量的雌二醇,可使ec中no基础释放量快速增加;在加入er 阻断剂ici164,384后,雌二醇的刺激随即被阻断,ec的no基础释放量不再增加,说明雌二醇这一作用由er介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亦有雌激素受体分布,动脉平滑肌细胞膜上雌激素受体和雌激素结合后可使动脉扩张[26]。darkow 等研究发现,生理剂量的17β-雌二醇可刺激离体肌细胞no的生成[30],但wellman等(1996) 的研究则得出不同的结论。

   

    2.2  雌激素与钙离子通道阻滞  钙离子通道存在于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雌激素可使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电压依赖性t和l 型钙通道电流迅速减弱,抑制钙进入胞内,并使细胞内钙离子释放减少,扩张血管。在兔smc培养中加入钙离子通道兴奋剂二氢吡啶衍生物,可引起smc收缩,加入雌激素后,这种作用被削弱[31]。根据这一现象,似乎可以解释,注射雌激素(15min)后,可引起血管舒张。

   

    2.3  雌激素与钾通道的激活  雌激素对血管壁平滑肌细胞收缩的抑制作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与钾通道的激活有关。雌二醇可增加血管中no生成量,导致cgmp生成增加,并激活蛋白激酶g,进而激活平滑肌上大电导ca2+依赖性k通道(bkca)[32],使血管舒张。膜片钳实验表明,生理水平的雌二醇可以激活猪冠状动脉vsmc大电导ca2+依赖性k通(bkca)[33],bkca的阻断剂iberitotoxin可使大鼠冠状动脉明显收缩,这与雌二醇激活bkca的结果相吻合[34]。

   

    2.4  雌激素与血管平滑肌细胞对a-2肾上腺素的反应  雌激素可调节神经突触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35],使神经递质稳定释放,调整smc对此类儿茶酚胺物质的摄入,使血管舒缩功能稳定。围绝经期潮热是神经递质释放和摄入不稳定,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的表现。应用激素替代治疗可控制潮热,正说明了这一机制。

   

    2.5  雌激素的抗氧化作用  自由基直接灭活血管壁上的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血管收缩。雌激素的酚环结构决定了它的抗氧化作用,保护ldl免于氧化,减少血管壁上的氧自由基,调节细胞液的平衡,使血管舒张[36]。

   

    综上所述,雌激素通过多种机制舒张血管,通过内皮依赖途径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调节血管平滑肌舒张和收缩的相关因子;通过与内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上的雌激素受体结合;通过改变离子通道的活性;改变对肾上腺素的反应性及其抗氧化作用发挥血管舒张作用。 【参考文献】

    1  lewis c e.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women: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am j med sci,1996,311: 193 - 199.

    2  burt vl,wheltor p,roccella ej,et al.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the us adult population.results from the thir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1988-1991.hypertension,1995,25:305-313.

    3  alberto zanchetti,rita facchettib,gian carlo cesana,et al.menopause-related blood pressure incre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the simona epidemiological study.journal of hypertension,2005,23(12):2269-2276.

    4  staessen j,bulpitt cj,fagard r,et al.the influence of menopause on blood pressure.j hum hypertens,1989,3:427-433.

    5  staessen ja,ginocchio g,thijs l,fagard r.conventional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and menopause in a prospective population study.j hum hypertens,1997,11:507 - 514.

    6  alfred o.mueck.effect of hormone therapy on bp in normotensive and hypertensive postmenopausal women.maturitas,2004,49 :189 - 203.

    7  karikouris h,eddie l w,summers r j.cardiac effects of relarin in rats.lancet,1992,339:1076 - 1078.

    8  miller vt.lipids,lipoproteins,wome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atherosclerosis,1994,108(supple):73-77.

    9  gruehow hw,anderson aj,barboriakj j,et al.postmenopausal use of estrogen and occlusion of coronary disease.am heart j,1998,115(1):954 - 963.

    10  林守清.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功能的保护作用.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2,18(12): 718 - 720.

    11  vaabdrager ab,jonge hr.signalling by cgmp-dependentprotein kinase.mol cell biochem,1996,157(122):23 - 30.

    12  赖爱鸾,张建生,丁磊,等.绝经妇女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的水平及补充性激素后的变化.中华妇产科杂志,2000,35(4):222-224.

    13  case j,davison ca.j pharmacol exp ther,1999,291 : 524.

    14  汤健,唐朝枢,杨军,等.内皮素.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5-18.

    15  aramori l,nakanishi s.coupling of two endothelin receptor subtype stodifering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rasfected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s.biol chem,1992,26(7):124-168.

    16  hirata y,takagi y,fukuda y,et al.endothelin is a potent mitogen for rat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atherosclerosis,1989,78(2-3):225 - 228.

    17  dantas ap,scivolett r,fortes zb,et al.hypertension,1999,34 :914 - 919.

    18  sakata j,shimokubo t,kitamura k,et al.molecular cloning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rat  adrenomedullin,a hypotensive peptide.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1993,195:921 - 927.

    19  marinoni e,di iorio r,letizia c,et al.changes in plasma adrenomedullin levels during the menstrual cycle.regul pept,2000,87:15-18.

    20  di iorio r,marinoni e,letizia c,et al.adrenomedullin,a new vasoactive peptide,is increased in preeclampsia.hypertension,1998,32:758 - 763.

    21  gangar kf,vyas s,whitehead m,et al.pulsatility index in internal carotidartery in relation to transdermal oestradiol and time since menopause.lancet,1991,338 - 839.

    22  盛树力,温绍君.多肽素的当论和应用.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365-366.

    23  seo b,ikeda k,emoto n,et al.estrogen affects vascular tone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vasoactive substance in ovariectomized sprague-dawley rat.yonsei med j,2000,41(1):49-55.

    24  nogawa n,sumino h,ichikawa s,et al.effect of long-term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on 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activity and bradykinin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normotensive postmenopausal women.menopause,2001,8:210 - 215.

    25  harvey pj,wing lm,savage j,et 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and doses of oestrogen-replacement therapy on clinic and ambulatory blood pressue and there nin-angiotensin system in-normotensive postmenopausal women.j hypertens,1999,17(3):405-411.

    26  perusquia m,villalon cm.possible role of ca2+ channels in the vasodilating effect of 5beta-dihyotestosterone in rat aorta.eur j pharmacol,1999,371(2-3):169-178.

    27  enmark e,pelto huikko m,grandien k,et  al.human estrogen receptorβ- gene structure,chromosomal,localization,and expression pattern.j clin endocrinol metab,1997,82: 4258 - 4265.

    28  tan e,gurjar mv,sharma rv,et al.estrogen receptor-αgene transfer into bovine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 induces enosgene expression and inhibits cell migratin.cardiovasc res,1999,43 (3) :7882-7971.

    29  weiner cp,lizasoain i,baylis sa,et al.proc natl acad sci us a,1994,91 :5212-5216.

    30  darkow dj,lu l,white re.am j physiol,1997,272:h2765- h2773.

    31  jian c,squel pm,linsay dc,et al.endothelium independent relaxation of rabbit coronary artery by 17b-estrodiol in vitro.br j pharmacol,1991,104: 1033.

    32  node k,kitakaze m,kosaka h,et al.faseb j,1997,11 :793-799.

    33  white er,darkow dj,falvo lang jl.circ res,1995,77 :936-942.

    34  wellman gc,brayden je,nelson mt.clin exp pharmacolphysiol,1996,23:260 - 266.

第4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采油技术 油田生产 采收率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054-01

1.三次采油技术的主要概况

1.1 发展动向

辽河油田作为一个老油田,经历多年开发后,产量出现下降走势。近年来,辽河油田采油技术得到不断创新和发展,特别是三次采油技术,成为油田开发技术上的一次飞跃,与二次采油相比,它借助物理和化学的双重作用,提高区油的波及体积和效率,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中国的化学驱油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通过近30个矿场的试验和推广应用,聚合物提高采收率10%,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5%~20%,1997年,中国的化学驱在技术,规模,效果等方面均已走在世界前列,通过近30个矿场的试验和推广表明,聚合物可使油田采收率得到明显提高。

在油田采油技术中,国内聚合物驱己形成了配套工艺技术。从原料、设备、生产到技术攻关己形成规模化产业。其它提高采收率的矿场试验也在积极推向小井距试验,如辽河油田开展了火驱先导试验,并成功地推广了SCGD采油技术等多项卓有成效的采油创新技术,试验表明微生物驱油技术在聚合物驱采油之后,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目前蒸气驱先导试验区已经得到推广,原油的采收率可同比提高16%以上。从国内主要油田发展动向来看,三次采油作为注水开发后期的主要接替技术已成共识。今后的发展方向一是在聚合物驱推广应用的同时加快三元复合驱工业试验步伐;二是微生物采油有可能成为一项廉价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三是发展CO2混相驱和泡沫驱技术。

1.2 试验及推广规模

当前油田采油技术发展迅猛,聚合物驱油等技术已成为东部油田实现技术接替稳产的重要手段。辽河油田针对稠油油藏断层多、断块复杂、纵向上层数多的特点,针对转蒸汽驱的区块进入开采的中后期,油藏条件变化很大的特点,对不同油层的原油储量、油藏条件精确注汽,采用V型内锥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两种计量方式,结合国外的挡板计量方式,重新开发计算公式,设计出能够精确计量单井用汽量的计量器,同时还吸取国外做法将蒸汽输送管线采用T型分布,减少了外网管线的长度,降低热量损失,效果十分明显。

2.技术上的主要做法

2.1 技术储备超前研究

我国东部油田,如大庆、辽河已连续稳产30多年,靠的就是科技进步和科技超前意识。今后稳产的主要手段,就是要以三次采油作为主要技术支持,实施较科学、完善的技术接替发展规划目标:通过水驱――聚合物驱或复合驱――泡沫复合驱,在这个技术接替中已完成聚合物驱的工业性试验,进入了推广应用阶段;完成了复合驱的先导试验,进入了工业性试验阶段;开展了泡沫复合驱的室内攻关研究。按照室内研究―先导试验―工业性试验―推广应用这个模式,瞄准国际上提高采收率的前沿技术,进行技术储备、试验、应用。

2.2 室内实验研究呈多元化

目前各油田较注重各种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储备研究和技术的多元化超前研究,主要开展的三次采油室内研究项目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元复合体系驱油研究。目前各油田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选择驱油效果好,价格低廉的表面活性剂,或者在表面活性剂的复配上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以降低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的活性剂成本。

(2)泡沫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在三元复合驱研究的基础上,部分油田又开展了泡沫复合体系驱油试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泡沫复合体系可以进入到三元复合体系不能进入的狭窄的小孔道中去驱油,扩大了这部分的波及体积,泡沫复合驱可以驱出三元复合体系在微观薄孔道中驱不出来的柱状残余油,提高了驱油效率;同时减薄岩石表面油膜的厚度。注入方式对驱油效果的影响表明,气、液同时注入时,采收率提高达34.5%。

(3)微生物驱油试验研究。我国主要油田都开展了微生物采油和微生物驱技术的室内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有:①采用以烃类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在自然环境中筛选、培养采油微生物菌种;②在油、水环境,油藏温度下,提供适当的培养基来促使微生物生长繁殖;③用微生物来进一步提高油藏采收率;④用微生物疏通油、水渗流通道,降低油水井的注入压力;⑤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⑥研究筛选乳化原油,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及原油粘度的菌种。

3.相关设备国产化日趋成熟,为实现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无论注聚还是三元复合驱,注入的关键设备为三部分:聚合物分散装置(包括自控)、注聚泵及流量计量。

(1)聚合物分散装置。国内多数油田配套企业能够自行生产,所采用的都是近润湿分散后大罐熟化的办法。

(2)注聚泵。生产注聚泵的国内厂家众多,主要有大港总机厂、重庆水泵厂、本溪水泵厂等。据使用效果反映,重庆水泵厂的注聚泵性能较好,聚合物降解率低(1%~3%)。

(3)聚合物及水的高压计量。大港油田主要用LDG电磁流量计(大港仪表厂)、L22金属高转子流量计(天津宇光仪表厂研究所);胜利油田主要使用ZDY型高压磁流量计;大庆油田则主要用XLD―01型电磁流量计,以上仪表各自反映良好。

4.结语

迅猛发展的三次采油技术,为老油田的稳产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展开了广阔的前景。复合驱技术先导试验已见到成效,在我国大庆、辽河等东部油田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正向工业性试验延伸,前景看好,泡沫驱、火驱、微生物驱及CO2混相驱也正在加紧室内研究及先导性试验并见到成效,技术上正向纵深发展。三次采油技术的不断发展,为老油田的稳产接替和提高采收率展开了广阔的前景。尤其是在石油勘探新增储量有限的东部油田,因面临后备储量严重不足、油田产油量逐年递减、井网加密增加可采储量十分有限、高含水阶段措施难度极大,特别在伴随着油价不断变化,必须保证基本的原油生产规模才能使增油量与递减程度得以弥合,聚合物驱油技术对保持油田稳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需要我们在研发层面和应用层面不断加以改进和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分层次;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0-2301-02

Abstract: Experiment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this paper, hierarchical teaching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xperiment course is discussed, which is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nd 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discussion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 and to form an effective hierarchical teaching mode.

Key word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ierarchical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mode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信息技术学科逐渐成为广大学生喜爱的课程。然而,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1]。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也与其他学科不同,实验教学是信息课程教学环节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由于受教育的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的不同,致使学生学习过程中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传统的对所有学生采取学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为此,该文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验课程提出信息技术实验课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以充分发挥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期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1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及信息技术实验课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1.1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首先,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抽象,其理论知识不像计算机硬件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很难用语言描述清楚,往往是需要通过实践练习才能够理解和掌握[2,3]。其次,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面广,理论知识间的联系不像其它课程那么紧密,知识点间缺少一种严密的逻辑关系,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和应用这些知识。再次,信息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在教师进行授课时起点不一、基础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经历、家庭环境、性别差异和学习心态的不同。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进行统一的教学。否则,基础好的学生接受的快,感觉老师讲的内容过于简单;基础差的学生觉得老师讲的内容太多,难以接受。特别是在实验课中,基础好的学生上手很快,基础差的学生往往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1.2 信息技术实验课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分层次教学源于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和个性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区别对待。主要原则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应当充分发现并利用这些差异,进一步促进所有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4]。

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为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只有具备了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实践操作水平,才有可能将信息技术灵活熟练地应用于其所学专业,提高学生在其所学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促使学生在其所学专业有更好的发展。早在2000年教育部就已经制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规划和教学大纲。要求在高中和有条件的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5,6]。然而由于各地地域和经济条件不一,信息技术效果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差异上。教师如果以基础好的学生为主,那么大多数基础差的学生就会似懂非懂,实际操作时更是无从下手;教师如果以基础差的学生为主,那么基础好的学生就会觉得所学内容过于简单,并且浪费了实际操作的时间。为此,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施分层次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2 信息技术实验课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和应注意的问题

长期以来,实验课程存在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不明确,实验课随意性大,形式自由,人们普遍认为实验课就是学生用机,老师辅导[7]。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实验课不能称之为实验教学,只能称之为上机课,或者更有甚者为上网课、看电影课。但是实验课程本身却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态度,影响着他们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首先应当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为教育主体的作用。通过制定明确的实验目标和实验内容,并将学生按照基础、兴趣等分层次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2.1 实验课分层次教学的实施方案

2.1.1 分层制定实验目标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制定分层实验目标。针对基础好的学生,要制定较高的实验目标,使他们除了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还要学习实践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努力使他们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分层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让全体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又要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掌握学纲以外的知识。

2.1.2 分层组织实验内容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以熟练性实验为主要内容。让他们在模仿中慢慢找出规律;对于基础好、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实验练习时不给出其完成任务的方法,主要靠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这样可以使学习兴趣高的学生在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2.1.3 分层检查实验效果

对于每次实验课内容的考核,如果采用统一的方法,只出一些基础性的内容,那么层次高的学生就会觉得简单乏味、丧失学习兴趣;而层次低、基础差的学生则会觉得吃力,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进行实验考核时,对于优等生主要出一些灵活性的题目让他们进行实践;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多出一些重复训练的题目,以激发其学习热情。

2.2 实验课分层次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分层次教学对教师教学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实验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自身的主导作用,不仅要求学生自己练习,老师应当加强巡视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辅导。每次实验结束要求学生上交实验报告。在报告中要求学生将实验中的体会、收获和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都总结进去,使学生养成不断总结经验,从而在经验中进行学习的习惯。

3 分层次教学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信息技术实验课中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它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了信息技术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利用分层次实验教学方法不但避免了基础差的学生对实验的惧怕情绪,而且解决了基础好的学生认为实验课乏味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验课上都有所收获。同时,分层次实验教学同时提高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课兴趣。

4 结束语

信息技术实验课是信息技术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该文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实验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改革和探索,不仅可以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使实验教学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实践教学表明:实验课中的分层次教学方法提高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实验培养了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晶,牟胜梅,史蓓蕾,等. 综合性创新教学方法和分层次分级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3(15):48-51.

[2] 德里斯科尔. 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 李龙.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7,169(5):73-78.

[4] 梁丽. 构建分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217-219.

[5] 刘建荣. 计算机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14,789(5):185-186.

第6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分层次;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038-02

现阶段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基础多起点、多层次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学生统一要求,未免有些强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不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一、学生基础多层次的原因分析

对学生分层次教学若想获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对学生基础分层次的原因进行了解。学生基础分层次的原因大致可概括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因素主要在于家庭条件的影响。虽说信息技术如今早已得到了普及,然而对于一些偏远的农村学生来说,信息技术的学习仍具有挑战性。然而对于一些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而言,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或许就已经接触到了计算机,日常的耳濡目染已经使他们对于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这就造成学生基础起点不同的个体差异。还有一些学生家长认为,玩电脑就是不好好学习的表现,这种偏见也严重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进行。

2.学校因素。学校因素体现在设备配套不齐全上。目前来说,虽说教学设备相对于以前都有了较大改善,然而这种改善并没有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两个学生或者更多学生共用一台电脑的情况仍旧比较普遍。再加上信息技术并非高考考查内容,这也造成了很多学校和教师认识上的不重视,没有给予信息技术教学充分的空间,而是作为一种负担勉为其难地进行。

3.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上。由于信息技术非高考考查内容,很多学生认为过多在这上面花费时间并不值得,因为高中的学习时间确实宝贵,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主要科目的学习上,而把信息技术的学习视为一种消遣。

二、高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

学生在信息技术上多起点、分层次的特性就决定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按照普通科目的方式进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对不同基础水平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即分层管理,以确保整个班级的共同进步。

1.掌握状况,学生分层。在进行分层管理之前,必须对每个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常用的方法有访谈法、调查法、观察法、测试法等几种。通过与部分学生的沟通交流,可以大致了解本届学生信息技术的整体能力,在备课时可以作为参考之用。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时间、形式等,喜欢怎样的教学方式?最想学习什么方向的技术?对教学有什么要求等?这些问卷可以在学校的校园网站上进行,方便快捷且节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也要随时观察学生的操作,对于学生常出现的问题也应在班级里进行着重讲解,并对学生学习较为薄弱的环节进行补充、强调。在教学进行中也应阶段性地对信息技术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可以很好地反映本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能及时发现在教学中存在的盲区,以便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及时补充,量化管理。

在对学生的个人水平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就要将班级进行分层管理。应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将学生分成三层,每一层再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宜超过4人。

2.制定目标,教案分层。在对班级进行分层分组之后,就要相应的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同时使用同一份教案,也就是教学目标的分层。由于学生多层次的特点,教师不能统一要求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为其设定目标。教学目标分层并非是对学生的歧视,而是一种保护措施。在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单一的追求同一个教学目标,难免会使一些基础较强的学生感觉太轻松,而一些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学生又会感觉有些吃力。不同教学目标的设定,使学生都向着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迈进,既不会太吃力,也不会太轻松。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不会产生过多压力,也有效地避免了自卑的情况出现。待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完成之后,再进行下一目标的完成,就像一部游戏,第一关结束后马上开始第二关,学生有冲劲,教师也有干劲。

3.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学生多层次现象的存在,在完成同样一份作业的时候,也会出现速度不同步、效率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也要着重留意这一情况,作业布置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让各小组分别完成不一样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各尽所能,充分施展。这样的作业形式使学生既充分练习了所学知识,又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还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在教学过程中,还应注意建立对各个层次学生的评价体系。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较好的学生,评价主要以引导为主,要指导他们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以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堕落和自傲情绪的出现;对于基础较为薄就应给予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成就感,满足他们自尊心的需求,并为他们设立科学的目标,以确保目标的可行性。在评价过程中,还要鼓励学生多反思、多学习,通过互相评价的手段,实现整体能力的进步。

三、实现多层次教学的其他辅助措施

造成学生信息技术多层次的因素很多,单一的通过教学方式很难将现有局势加以扭转,这就需要其他的辅助措施来帮助多层次教学的实现。

1.实现多层次教学对教材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的教材立足于与大学信息技术教材相结合,知识面覆盖广,内容含量大。然而高中阶段并没有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安排足够的时间,很多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匆匆教学,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信息技术的教学成为了一种过场。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一般存在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学校为信息技术的教学安排足够的时间,这显然难以实现,这也就是说我们只能依赖于第二种方法,也就是减少知识点。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很多都比较侧重基础理论,这些对于学生而言,未免会显得有些枯燥,一些理论性的概念教师完全可以略去,而在平常的教学中多使用专业术语,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熟练掌握。教学中侧重教授一些实用性强、有趣的操作,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2.实现分层次教学对教师的要求。不少教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的存在只会拉低班级的平均成绩,把他们当做了一种包袱。这种想法存在着严重的错误,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积极上进、勇于探索、锐意进取的精神带动学生,提升自身修养,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高中信息技术的分层次教学发展较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信息技术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勇于探索实践,弥补学生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缺陷,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同时,还应切实顺应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教学方法加以不断完善与创新,以切实提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海娟.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188.

第7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PCI总线; WDM模式; DriverStudio; TMS320C6412; DSP系统

Research on PCI bus technology TMS320C6412

Li Ming-ye,Zhou Jing

(51st Research Institure of CETC,ShangHai 201802)

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use DriverStudio in Windows2000/xp operating system software to write the driver of the WDM model, through the PCI interface of TMS320C6412 DSP signal processing program on a PC to load, start, reset, etc., complete DSP systemcontrol an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PC.

Key words: PCIBus; WDM; DriverStudio; TMS320C6412; DSP System

0 引 言

在雷达领域的信号处理中,最费时间,即影响信号处理实时性的瓶颈是数据处理部分。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在模拟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以后进行高速实时处理的专用处理器,是实现实时数字信号处理的有力工具。在本文描述的工程应用中,把数据处理部分从PC机的软件中分离出来,由PC机通过PCI接口把信号数据信息传输到DSP,交给DSP处理,然后把处理好的结果再传给PC机,这样不仅可以做到信号处理和数据管理并行进行,而且充分利用DSP对数字信号处理高速,并行的优势,提高了信号处理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要实现以上功能,首先要解决好DSP信号处理模块与PC机之间的通讯问题。TMS320C6412提供的PCI总线接口以PCI总线特有的较高数据传输能力,通用性强等优势,大大提高了DSP信号处理机的性价比和可维护性,有利于解决信号处理机与主机间数据通讯的I0瓶颈。

在window2000/XP系统下,为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只有在内核模式下,通过驱动程序对硬件进行访问。信号处理系统的用户软件要通过TMS320C6412的PCI接口实现与DSP信号处理模块的通讯,就需要编写驱动程序。由于驱动程序涉及的面比较广,加上市面上系统地描述该方面的文章较少,一度公认为是技术难点。本文从应用角度出发,通过实例详尽描述了利用DriverStudio开发工具包,开发TMS320C6412的PCI总线驱动程序的具体实现,完成PC机上的应用程序与DSP信号处理机之间的相互通讯。

1 TMS320C6412芯片简介

TMS320C6412是TI公司目前速度最快的第六代DSP定点系列的产品之一,采用了高性能,先进的VelociTI.2结构的DSP 核,其主频为1.1GHz,使其最大处理能力可达到9000MIPS,专门设计的Master/Slave PCI Interface 硬件,极大地方便了DSP与PC机之间的通讯。TMS320C6412的PCI接口支持如下主要特征:

1)符合PCI2.2版本的规范;

2)PCI主/从接口;

3)以33MHz的时钟频率操作,采用32位数据总线,数据传送率可高达132MB/s;

4)通过EMIF,PCI可访问所有片上RAM,外设和外部存储器;

5)支持存储器读(memory read),存储器写(memory write),I/O读,I/O写;

6)在DSP程序控制下的PCI中断请求;

7)通过PCI I/O周期的DSP中断;

8)PCI复位时,多个配置寄存器由来自外部的串行EEPROM初始化;

2 驱动开发工具介绍

Windows2000/xp对驱动程序的编写不再基于以往的Win3x和Win9x下的VxD(虚拟设备驱动程序)结构,而是基于一种新的驱动模型——WDM(Windows Driver Model)。WDM为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的设备驱动程序的设计提供了统一的框架。

在WDM驱动模型中,驱动程序是分层的,不同层上的驱动程序有不同的优先级。另外,WDM还引入了功能设备对象FDO(Function Device Object)与物理设备对象PDO(Physical Device Object)两个新类来描述硬件,一个PDO对应一个真实的硬件。一个硬件只允许有一个PDO,却可以拥有多个FDO,在驱动程序中直接操作的不是硬件而是相应的PDO和FDO。WDM不是通过驱动程序名称,而是通过一个128位的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实现驱动程序的识别。在应用程序与WDM驱动程序通信方面,系统为每一个用户请求打包形成一个I/O请求包(IRP)结构,并将其发送到驱动程序,并通过识别IRP中的PDO来区别是发送给哪一个设备的,内核通常通过发送IRP来运行驱动程序的代码。不久的将来,在Windows平台上,WDM将成为主流的驱动模式。

开发WDM驱动程序有两种方法,一种利用微软提供的98DDK和2000DDK驱动程序开发包,另外一种是专用驱动程序开发工具,如这里选用的DriverStudio工具包. 相比之下,利用DriverStudio工具开发设备驱动程序结构清晰,效率高,比微软提供的DDK工具简单,方便,开发周期短。DriverStudio提供工具组件在对设备驱动程序的开发、除错、测试、调整和部署,改善测试性能和程序的可靠性等方面,给用户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 应用实例分析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分析从主机端加载DSP信号处理程序,到启动和复位DSP应用系统,完成DSP与主机之间控制与通讯等功能的实现,并列出从驱动程序中摘录出具体的源程序代码,详尽描述了驱动程序在window2000/XP操作系统下的具体实现步骤和方法。驱动程序的总体功能框图如下:

3. 1 通过PCI接口加载DSP信号处理程序

在进行加载程序前,首先要形成DSP信号处理程序的COFF文件即*.out文件。如果当加载文件的起始位置加上COFF文件长度超过DSP映射空间的4MB的页边界时,特别要注意跨页的处理。源程序代码如下:

//dwBytes表示加载out文件的总字节数;

//DSP_PAGE_MASK表示DSP中的一页的字节数;

//dwDspAddr表示加载文件的起始位置;

//判断加载时是否要进行跨页处理之前,首先计算加载时第二页的字节数

int dwSecondBytes =((dwDspAddr & DSP_PAGE_MASK)+dwBytes)

- (DSP_PAGE_MASK + 1);

ULONG dwFirstBytes = dwBytes - dwSecondBytes; //加载第一页的字节数;

if ( dwSecondBytes > 0) // 第二页的字节数>0,则进行跨页处理;

{

ULONG f_addr=dwDspAddr >> DSP_PAGE_BIT_LEN;

m_IoPortRange0.outd(8,f_addr);

m_MemoryRange0.outd(f_addr,pBuf,dwFirstBytes/4);

ULONG s_addr=(dwDspAddr >> DSP_PAGE_BIT_LEN) + 1;

m_IoPortRange0.outd(8,s_addr);

PULONG s_pBuf=(PULONG)((ULONG)pBuf+dwFirstBytes);

m_MemoryRange0.outd(0,s_pBuf,dwSecondBytes/4);

}

else//加载COFF文件不涉及跨页;

{

ULONG f_addr=dwDspAddr >> DSP_PAGE_BIT_LEN;

m_IoPortRange0.outd(8,f_addr);

m_MemoryRange0.ind(f_addr,pBuf,dwBytes/4);

}

3.2 启动和复位DSP系统

启动和复位DSP应用系统时,需要对HDCR(Host to DSP Control Register)寄存器进行操作。

HDCR寄存器的定义如下:

首先确保硬件上的Bootmode为主机引导模式,在驱动程序中通过HDCR寄存器的WARMRESET位,主机可以复位DSP系统中所有内部的器件和外设逻辑。同样,通过HDCR寄存器的DSPINT位,主机向DSP产生中断,使DSP系统从复位状态释放出来后,从程序起始地址开始执行,完成了DSP启动的过程。源程序代码如下:

//复位DSP

NTSTATUS C6412_drvDevice::C6412_DRV_IOCTL_RESETDSP_Handler(KIrp I)

{

m_IoPortRange0.outd(HDCR,0x1);//HDCR寄存器中的WARMRESET位置1;

return status;//返回状态码

}

//启动DSP

NTSTATUS C6412_drvDevice::C6412_DRV_IOCTL_ BOOTDSP_Handler(KIrp I)

{

m_IoPortRange0.outd(HDCR,0x2);// HDCR寄存器中的DSPINT位置1;

return status;//返回状态码

}

3.3 利用中断方式实现DSP和主机之间的通讯

主机向DSP系统产生中断是通过HDCR寄存器的DSPINT位,如果在PCIIEN(PCI Interrupt Enable Register)寄存器使能了HOSTSW中断,则该中断也会在PCIIS(PCI Interrupt Source Register)的HOSTSW中断位体现出来。

HSR寄存器定义如下:

在驱动程序的实际编程中,由于中断服务例程在DIRQL级别上运行,所以处理的时间尽可能地短,通常在中断服务例程中,只是判断该中断是否是本设备产生的,如不是本设备产生的中断服务例程立即返回,否则,其他的大部分的中断处理工作要调用一个在DISPATCH_LEVEL级别上运行的延迟过程中完成。当一个中断例程完成后,处理器一旦获得DISPATCH_LEVEL级别上的控制权,内核就调用该延迟过程。源程序代码如下:

//中断服务例程

BOOLEAN C6412_drvDevice::Isr_Irq(void)

{

ULONG value=m_IoRange0.ind(HSR);

if((value&0x1)==0x1)//判断是否本设备产生的中断

{

m_MemoryRange1.outd(RSTSRC,0x10); //清除中断,以便再次响应中断;

if (!m_DpcFor_Irq.Request(NULL, NULL)) //调用延迟过程;

{

//根据实际硬件置标志或其他的操作;

}

}

else//不是本设备产生的中断,立即返回;

return false;

}

//延迟过程函数

VOID C6412_drvDevice::DpcFor_Irq(PVOID Arg1, PVOID Arg2)

{

//这里用事件的方式通知主机DSP中断的发生,事件句柄事先从主机端传到DSP; m_pEvent->Set();//置事件;

}

4 结 语

通过以上的驱动程序,PC机上的应用程序通过PCI总线下载信号处理程序到DSP,同时监控信号处理过程,并将DSP处理结果通过PCI总线传给PC机,利用windows2000/XP操作系统友好的图形化界面,用户可以对DSP处理结果进行存储,显示,事后分析,从而组建起完整的通用雷达信号处理平台。而且在调试和使用过程中,可以灵活方便地下载不同的DSP应用程序,克服了以往为了加载不同的DSP应用程序,需要不断反复烧写ROM等烦琐过程。另外考虑到驱动程序具有通用性,通常根据不同软件的需要对驱动程序进行不同的封装,本驱动就是利用MFC封装成动态连接库(DLL)的形式提供给用户。本文描述的TMS320C6412是TMS320C6X系列中的一款,通过它开发的PCI驱动程序对于开发其他DSP的驱动程序有很好的借鉴性。文章中的所有程序代码均在windows2000/xp的Visual C++ 6.0 环境下编译、调试通过,并已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参考文献

[1] TMS320C6000 Dsp 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cet(PCI) Reference Guide [EB/OL].[2007-3].

.cn/cn/lit/ug/spru581c/spru581c.pdf

[2] TMS320C6412 Fixed-Point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ata Manual[EB/OL].[2010-10]. .cn/cn/lit/ds/sprs219j/sprs219j.pdf

[3] 武安河,邰铭,于洪涛. Windows2000/XP WDM 设备驱动程序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美] Tom Shanley Don Anderson著,刘晖,冀然然,夏意军译.PCI系统结构[M].北京:电子工出版.2001

作者简介:

第8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逐渐变得大众化,普遍化。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的教学特色,也逐渐摆脱了刚开始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的三无状态,越来越注重建设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但是,由于近年来高中毕业生数量逐渐减少,民办高校的生源也大幅度的下降,因此,民办高校扩大了招生范围,导致其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基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这一特点,民办高校通过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1 经济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

经济数学作为经管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经济学》、《管理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很多民办高校经管类专业既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其知识结构和数学基础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而经济数学的知识不仅内容涉及面广,而且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在高校的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难题。

目前,民办高校所招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学生入学成绩差距大;其次,生源复杂,地域差别较大,导致学生所接受的基础知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学习能力差异性较强;再次,根据实际需要,各个专业在招收学生时不分文理专业,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差异很大。如果采用统一的教学法,会导致学生成绩严重两极分化,一部分学生一知半解,另一部分学生得不到发展。而分层次教学法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分层次的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综合能力,对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分层次教学法在经济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客观分析,进行分层次教学、练习、辅导和考核。在教学过程中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2.1 目标分层

经济数学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后续教学的基础。民办高校设置经济数学的专业都采用统一的大纲进行教学,这是极不合理的。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领和指南,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教学大纲、学生的实际接收能力以及各专业的不同要求来进行。比如对有些专业,如营养师、汽车营销等,对经济数学的学习要求偏低,这就需要根据专业要求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既不至于过分松懈,也不至于压力太大,从而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学目标层次化,是分层次教学的首个环节。

2.2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主要是根据学生入学时的数学成绩,以及学生自愿的原则进行划分。学生分层主要依据是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并结合教材及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将学生进行层次,即分为A、B、C三个层次。C层学生属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进行经济数学基础内容的学习。B层学生属于数学基础中等的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数学课本的基础知识,并可以完成作业,或者在老师的启发下完成练习。A层学生属于数学基础较好,可以较好的掌握课本的内容,并能独立完成课内外的作业的学生。

层次教学法学生分层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其主要是以班级教学为主,按层次教学为辅。在进行分层时,要坚持尊重学生意愿、老师学生互相磋商、以及动态分层的基本原则。首先,要向学生说明分层的目的;其次,学生通过自我评估,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合理的分析,在有必要的时候结合学生意见进行适当的调整,然后公布分层的结果。但是,学生分层并不是固定的,要采取动态分层的形式,在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以后,根据学生成绩的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最后实现成绩好的层次不断壮大的目的。

2.3 作业、辅导、考核分层

在教学活动完成以后,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如果布置同样的作业,会出现C层的学生消化不良,而A层的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所以要采取多层次布置作业的方法,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的作业:C层学生布置基础性作业,属于各个层次都必须掌握的内容;B层学生布置作业以基础性为主,并加上一些提高性的题目;A层学生布置作业时适当的提高要求,以提高性的题目为主。

除了布置作业分层次外,老师在进行辅导时也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辅导,因材施教,以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成绩。

此外,在进行阶段性考核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安排不同的考核内容进行考核。

3 分层教学法的启示

在进行分层次教学时,会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教学质量,对于这些不利因素,老师在教学中要有充分的认识,并尽量的克服。而且,分层次教学法的实施对老师的责任心和耐心也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老师的态度、语言和人格等因素对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效果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严格的自律。对于不同进度学生的实际水平,在经济数学的教学中正确的实施分层次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从而缩小两极分化的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第9篇:晏殊的词集范文

关键词:雷电;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技术

1 引言

变电站是我国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国民生活用电的主要来源地,因此,保证变电站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就变得尤为重要。由于变电站二次系统中包含了大量的电子设备,对于工作环境的要求也非常高,因此能否保证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安全,影响着整个变电站的安全与稳定。文章基于雷电的破坏方式与变电站一次系统防雷技术的基础,对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2 雷电对变电站产生的危害

雷电由于具有超高的电压与电流,因此具有极强的破坏能力,对变电站的产生的危害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闪络效应。能够引起变电站线路断电与火灾,并且可以导致断路器停止工作或毁坏绝缘子等电子设备。

2.2 电磁效应。由于雷电具有超高的电压,能够在瞬间穿透绝缘层,很容易引起火灾甚至是爆炸。

2.3 热效应。雷电具有巨大的能量,能够使受击物体瞬间发热,因此可能导致变电站导线熔断,烧毁电器设备。

2.4 机械效应。当雷电击中地面物体时,瞬间产生巨大的撞击力,从到导致高层建筑或杆塔设备倒塌,严重威胁人身安全。

3 雷电的破坏方式

雷电对于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破坏方式具有多样性,但其本质是超高压转换成浪涌过电压,再以浪涌过电压的形式对变电站的二次系统及相关设备造成破坏。因此,防止雷电超高电压转换成浪涌过电压或者降低其转换率是防止变电站二次系统被破坏的主要手段。通常情况下,雷电破坏变电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3.1 传导雷方式。变电站附近的电力设备直接受到雷击后,雷电电流会通过被击物体传导至变电站,通过测量回路与电源后对弱电设备造成危害。此外,雷电还能通过电击避雷设备,从而迫使大地的电位升高,反过来破坏弱电设备。

3.2 感应雷方式。雷电在云层放电时,导体附近就会发生电磁感应与静电感应现象。由于感应雷与雷击距离较短,因此会产生强大的浪涌电压,导致作用范围内的电子设备遭到破坏。

3.3 直击雷方式。雷电直接破坏建筑物或电子设备,通过机械效应、热效应对被击物造成破坏。

4 变电站二次系统防雷技术研究

对变电站防雷技术进行研究,主要分为一次系统防雷和二次系统防雷两个方面。一次系统的防雷主要利用的是各种避雷设备,比如避雷针、避雷器以及接地系统等,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将以一次系统防雷技术为基础,主要针对二次系统的防雷技术进行研究,而二次系统的防雷技术主要有二次电子设备防雷以及二次回路防雷。

4.1 二次电子设备防雷技术

二次电子设备防雷主要是保护变电站的计算机、通讯线、电话机以及UPS等,其主要技术有以下几种。

4.1.1 过电压保护技术。对变电站电子设备进行过电流、过电压保护,这是最有效也最直接的防雷技术。

4.1.2 等电位连接技术。对变电站机房内所有的金属物体,如金属管、金属外壳、金属门以及电缆等,对其进行电气连接,避免电位差对各类设备产生危害。

4.1.3 屏蔽技术。对一次系统中所有的金属导线进行屏蔽处理,比如信号线、通讯线以及电缆等,或者利用其它金属材料为机房搭建一个屏蔽帽,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对机房内的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干扰。

4.1.4 接地技术。为了保证变电站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并且有效地保护设备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与人身安全,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接地系统,根据国际IEC标准要求,该系统的接地电阻不能超过0.5Ω,这样才能杜绝二次高压反击雷的形成。

4.2 二次回路防雷技术

变电站使用的防雷技术与普通的建筑物防雷技术不同,它除了保护变电站的建筑设施之外,还必须对二次回路及相关电子设备进行防雷保护,结合现有的防雷技术,对变电站二次回路进行防雷主要可以使用如下几种技术。

4.2.1 等电位连接技术

通过对雷击区域的电磁脉冲强度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不同的防雷区域,并对其进行接地处理。在进行接地处理时,能够直接连接的就采用直接连接技术,对于通信线路以及电力线路等不能进行直接连接的,就必须根据不同的防雷区域进行有效分析,并且根据区域的场地特点采取不同的保护等级与防雷设备。

通过实践表明,等电位连接防雷技术可以保证电压的均压连接,防止压差带来危害,是最为有效的保护措施。

4.2.2 GPS时钟天馈线防雷技术。由于GPS时钟内部具有大量精密电子构件,并且GPS时钟的准确性对于变电站的运行和维护起到了关键作用。因此,在GPS时钟天馈线的输入端必须安装相应的防雷设备,比如OBO设备等。这样就能有效地将浪涌过电压对GPS时钟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从而保护整个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安全。

4.2.3 信号防雷技术。信号防雷技术主要是保护变电站信号部的安全,可以划分为电话线路防雷、通讯线路防雷、远动通讯线路防雷以及载波线路防雷几个部分。对于上述设备的防雷,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工作特征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比如RS-232通讯接口电路与外部通讯线路是直接连通的,中间没有过渡介质,导致电路抗击雷电脉冲的能力较弱,因此对其进行防雷保护时,要选择对雷电脉冲响应速度较大且能消耗大量电源的设备。

4.2.4 电源防雷技术。电源防雷主要是保护变电站电源部分的安全。通常来说,变电站的电源都是经过两台站变输入到交流屏内,然后再为变电站的控制以及保护回路供给相应的电力。因为该线路的入口一般都在室外,并且具有较大的能量,因此非常容易受到雷电的破坏。

为了降低电源线路入口的过电压,根据国际标准IEC1312可知,一般对于过电站电源部分的防雷都是采用三级防雷技术,该技术能够将雷电的能量逐级释放,这样就可以保证变电站设备承受的过电压在安全范围内,从而保证设备的安全。一级防雷要能够承受巨大的电压和电流,因此可以用将开关型SPD安装在三相源入口侧;二级防雷主要是将电源引入到对设备不会产生危害的电压水平,可以将限压型SPD安装到分配电柜线路出口;三级防雷主要是保护后台设备以及远动屏,可以将限压型SPD安装到电子设备电源进线端。

5 结束语

变电站的防雷保护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要保证变电站能够正常的运行与供电,不仅要做好初期的设计工作,而且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也要做好检测与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大鹏,刘霞.谈对变电站防雷接地的认识[J].建设监理,2009(4):129-131.

[2]张业峰.变电站建设一次电气问题的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0(26):98.

[3]邱松.110kV变电站接地系统设计及施工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9(20):121-122.

[4]付龙海.青藏铁路输变电系统防雷及接地技术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