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传统文化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文化典籍阅读;大学生;传统文化意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会直接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前景及其在世界文化丛林中的地位。文化典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阅读是提高个体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在素质教育推动下,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热情不断高涨,但是,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人数始终是非常少,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现状引人深思。
1 高校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现状
1.1 阅读兴趣低
在中国文化史上,文化典籍的地位非常高,古语有云:“读书当读典”,从中可见人们对文化典籍的认同度。21世纪的青少年虽然通过语文教育也能认识到文化典籍的作用和价值。但是,在教育功利思想影响下,读典无用论一度甚嚣尘上,这也使得部分高校大学生对文化典籍阅读出现了认知错误,认为文化典籍阅读是一项看起来比较迂腐、做作的行为,许多人在典籍阅读时还会本着功利思想去选择阅读对象。如许多大学生都是在写论文时候、在考试前,才会找一些典籍来读。此外,在科技时代,手机和电脑高度普及,许多大学生的注意力始终聚焦在电脑、手机上,加上许多文化典籍如《老子》、《易经》等时代久远,读起来比较吃力,所以很少有大学生会去阅读文化典籍。
1.2 阅读效果差
目前,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汉语言文学课程,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还会要求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典籍阅读。但是,传统文化典籍阅读是一项开放性的阅读活动,由于在考试中,学生阅读情况不是考试内容,所以许多学生都是按照教师要求将一些文化典籍浮光掠影般的翻了一下,根本不会有计划有目的地去阅读文化典籍。一些汉语言文学、新闻专业的学生虽然有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意愿,并且在文化典籍阅读上做出了积极尝试,但是由于缺少阅读经验,缺少工具书,处理不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所以文化典籍阅读效果并不好。如在读《史记》时,可能要用到《新华字典》或《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但是,许多学生由于抱有马虎、应付的态度,在典籍阅读时根本不会准备一些参考书和工具书,也不会就一些不懂的问题去请教他人,这也导致其传统文化典籍阅读效果非常差。
2 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建议
2.1 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
十后,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了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这为高校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指明了方向。中华文化典籍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具有积极的道德教化作用和人文价值,利用文化典籍来改造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是时展的要求。鉴于此,高校要根据学校校情、学情,立足于调查研究,组织专家学者编写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然后,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为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阵地,完善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管理和考核措施,要求各院系、班级定期开展一些以文化典籍阅读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要求大学生在期末时进行阅读总结、提交阅读报告,以提高大学生对文化典籍阅读的重视程度,促使大学生参与到文化典籍阅读中去。
2.2 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学生文化典籍阅读兴趣、传统文化意识培养和阅读能力养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要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性,高校必须坚持综合创新的教育方针,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然后坚持古为今用、批判继承的方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力弘扬传统美德,用新理念去解读传统文化的内涵,深入开展传统文化观教育,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继承传统文化、阅读传统文化典籍的意义。如在讲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为话题,讲述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教导大学生成为自省自律、积极向上的人,以端正学生对于文化典籍的认识。此外,高校还要抓住校园信息化建设机会,利用校内网、校报、宣传栏来进行文化典籍和传统文化宣传,并尊重学生意愿,开展一些形式新颖的传统文化推广活动,如汉服节、文化名家进校园活动等,以营造浓郁的文化典籍阅读氛围,提高大学生的典籍阅读热情。
2.3 精心计划,提高阅读效率
大学时期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好时期,也是培养个人习惯的重要时期。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拓宽自己的视野。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因此,大学生要摈弃功利化阅读思想,培养传统文化典籍阅读习惯,并做好阅读计划和阅读安排,积极寻找正确的阅读方法,以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和文化素质。确切来说,大学生要正视文化典籍的价值和作用,加强传统文化学习,并在教师指导下,或借助网络,通过他人推荐,找到适合自己的书籍。然后,制定科学详细的阅读计划,理清阅读思路,分配好阅读时间,处理好精读与博览的关系,并在阅读中做好阅读笔记,定期进行阅读总结,同时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或结合自己的见解提出一些问题,力求通过阅读思考理解文化典籍的中心思想和时代价值,以提高阅读效率,进而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 卢玉亮.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的途径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6(03).
[2] 谌东飚.高校理工科学生传统文化典籍阅读缺位的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设计,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餐饮空间设计是属于商业文化类型,通过设计师对空间进行严密的计划、合理的安排,给商家和消费者提供一个产品交换的良好平台,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方便和精神享受。现代餐饮空间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人们可以在空间中传达情绪,但目前,不少餐饮空间设计者还没有真正把握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的内涵,在设计过程中,存在设计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现代餐饮空间设计定位不明确
设计是为人服务的,现代餐饮空间同样也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先导,但是,目前不少餐饮空间存在设计定位不明确问题,在表现手法上采取了单纯堆砌昂贵的新材料元素进行设计,忽视了设计的初衷,表达不出消费者所需要的空间氛围。事实上,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仍然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把握目标消费群的审美需求,应用与消费者相适应的形式语言来表现室内空间,通过明确餐饮空间设计定位,准确把握顾客的心理需求,从而提升设计质量,得到消费者的青睐。
1.2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缺乏地方文化特色
不同地域环境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现如今全国各地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动餐饮业的发展,这就要求餐饮经营具有地方特色,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与地方文化特色的空间设计形式来吸引消费者,提高企业竞争力。然而,在现代餐饮空间设中缺乏特色鲜明、有地方艺术特色的素材来装饰烘托空间,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从地域文化与历史文脉中寻求鲜明而典型的切入点,加入现代设计语言表达出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1.3现代餐饮空间设计缺乏文化主题设计
餐饮空间作为一种特定的环境空间,需要通过传达某种主题信息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鲜明的主题是餐饮经营者表达其理念与使命的载体,也是餐饮文化空间环境向目标顾客群体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经营理念。就餐的过程总是与人的观念文化相关联,消费者总是希望能够在符合自己心理和情感的餐饮环境中用餐,而带有主题的设计有助于提升精神境界高度。但就目前来看,不少餐饮空间还缺乏文化主题设计,缺乏餐饮环境的文化主题氛围。因此,设计师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要体现餐饮主题文化,通过设计主题形象,从而塑造餐厅文化空间的灵魂。
2传统文化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
现如今的餐饮空间早已不是仅为人们提供美食的场所,它体现着一种新的文化,餐饮空间的设计是承载文化的载体。从过去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中,我们依稀可见如影随形的传统文化,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或直接、或间接都影响着现代设计,而如何在餐饮空间中体现传统文化更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
2.1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传统图案的融入
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寓意着吉祥的装饰纹样不仅占据过去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现代设计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例如,把火红对联、桃符年画取其形,延其意,应用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其中美好的寓意,深层的装饰动机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祈盼,而这种美好的祈盼不分年代延续着,使空间多了些许亲和力。
2.2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传统文化思想的表达
现代餐饮空间设计要尽量满足就餐者对于文化氛围的需求,设计要体现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受儒、佛、道3种思想的影响,那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要有所体现,比如,儒家思想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在餐饮空间设计中可以模仿自然山水,再造天然之美;在装饰上则应该不过分雕琢修饰,使景与情自然交融,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与现代的科技手段结合,提升餐饮空间的文化意境。
2.3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相互融合
传统文化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对于传统文化在空间的表达只是把某一符号、某种形式或某些传统材料单纯借鉴,而设计是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的设计要有强烈的时代感,符合时代特征,但又要不失个性,那么独特的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个性招牌。设计师在研究传统与创新这个设计界永恒的课题时,要不断扩展、延续传统文化,并且要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打散重构,重新演绎,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转化、糅合、提升,使不同消费者接受文化熏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得到心灵的启迪。
3结束语
《管子》中提出“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是讲对人不经考察就不能任用;不经试用,就不能作为人才储备。中国历代用人观,对人的考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如何考察一个人,中国传统文化也给出很过实用的策略:《论语》中提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意思是说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如此观察,那个人品性就一览无余了。《将苑•知人性》提出了“七观法”即“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资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指出要在不同的情境下,在矛盾中观察人,才能考察出人的实际素质;此外还有战国时庄子提出的“九验之法”,荀子提出的“四观之法”,唐代魏徵提出“六观之法”等等。这些方法虽然考察人才的视角、方法和维度不同,但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全面考察人,不能仅看重某个方面重,这不仅为古代的选人与用人提供了依据,对现代企业人才考察方面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启发。
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企业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且是长期持续的过程
《意林?晏子》指出:“和氏之璧,井里璞耳;良玉修之,则成国宝”,人只有经过培养才能成为有用之材;《孟子》中提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也是指出要想让一个人承担重要的使命,必须要通过各种方式去锻炼他。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多样性,除了通过引进来获取,更重要的是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员素质与能力,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说明了人才的培养是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对于企业来讲,人才的培养要有计划,要形成科学完善的机制,并要长期持续的进行,才能保持企业持久的人才优势。
三“、任其所长,不任其所短,故事无不成,而功无不主”,企业用人的时候要扬长避短,切勿求全责备,才能人尽其才
《论语•微子》中提到“无求备于一人”,指出不能要求一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正如“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楚辞•卜居》),每个人都有长处,也有短处,都有可取之处,我们用人要用人的长处,这是古往今来用人的一个基本原则。在如何具体使用人才方面,《管子》中提出“授事以能,则人上功”就是在做人事安排、配置时,应当更多地考虑人能力,只有实现“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谏太宗十思疏》),根据才能分配工作任务,才能挖掘、发挥其个人潜力,以使其做出成绩,达到人才的高效合理的使用。
四“、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企业要利用多种手段,满足人的不同需求,达到留住人才的目的
关于如何满足人的需要,留住人才的办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提供很多可供借鉴的思想,《荀子》中提出“人生而有欲”“、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也;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以养人之欲,给人以求”,这里的“欲”就是人的欲望及需求,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的欲望是多种样的,也是无限的。对于企业来讲,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就是要分析、识别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采用各种激励措施,以满足员工的“欲”,吸引并留住人才,使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
五、结语
1、现代包装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关系
设计指的是有计划和目的的进行艺术创作的行为,包装设计以艺术形式美原则为主要设计思想,将大量不同的材料,图案,色彩,文字等元素根据产品的性质和特点进行重新解构设计。包装设计作为一种独立的设计形式,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体现,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过程,并将现代科学技术与艺术形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市场经济下,品种繁多的商品里面要想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必须要加强商品的现代包装设计,应该遵循其特定的设计原则,产品包装的色彩,造型,材料,图案都要做到包装科学化,包装美观化,包装经济化。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丰富的人文精神的源泉,传统文化是代表了一定的民族的心理状态,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作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总体表达。
现代包装设计发展以传统同文化为依托。中国传统文化种类繁多,意义深远,内涵深刻,它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价值。现代的包装设计传达一种人文精神和艺术特征,深刻的领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标志设计所应体现的形式。具有优秀设计的现代包装设计是产品价值最终体现的必要手段,只有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才能成为家喻户晓,生活、节日欢庆必不可少的,让人过目难忘,印象深刻的包装设计作品。
优秀的包装设计理念通常是在设计师对传统文化元素各个方面得到表达的体现,代包装设计只要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并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形态,运用得当,一定会为企业的产品增光添彩。因此包装设计必须要不断的改革创新,在运用中突破,在创意中变革,在不断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精华加以汲取,使更多的传统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力求在传统中创新,设计中完善,也会进一步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使得其与现代产品的包装设计完美的融合。
2、现代包装设计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原则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定位。想完美的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展示深厚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充分体现中华民族千年的丰富文化形态,对我们传统的文化元素有着很深的了解,掌握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人文情操,审美理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更好的展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代包装设计应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是积极向上的,有着自己独有的鲜明特点。一切的传统文化都是与坚强、勤劳,喜庆、欢乐等形式相关,文化特点充分展示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各个方面。现代包装设计巧妙的融合了传统文化元素,包装制作作为最主要的商品,将企业产品的理念和意义充分展现出来。
应用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包装设计应该遵循:人性化发展原则。它使得人们的生活得到了更好的改善,让人们生活变得简单快捷,方便省时;环保发展原则。包装是产品的附属物,绿色包装设计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商品的保护功能本原则。现代包装设计能够体现保护保存商品的基本功能,最终对产品的流通起到更有利的促进作用。
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包装设计艺术以民族文化底蕴为依托,让越来越多的国人看到了本土现代包装设计的艺术风格的选择,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的结合显得更加的重要。我国从事包装设计和制作的设计师在设计现代包装设计作品的时候,将体现中华民族不同时期,不同种类,不同地域的文化精神和社会形态等传统设计元素与包装设计的语言进行融合性思维创作,使这种民族传统的元素更加的具有广泛性。
必须要求设计者能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加深入,明确的表达包装设计的本质,领会和吸收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对产品的销售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现代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必须将现代包装设计本土论这设计原则切实的应用到现代设计中,展示出来的民族特色,坚持现代包装设计本土性发展趋势的原则,让越来越多的人的审美修养越来越高。随着改革开放,国际之间的文化交流的不断延伸,多元化的世界各地文化各不相同,更多的西方设计思维和理念不断的渗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的熏染下,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碰撞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促进与激,让代表民族文化的传统文化元素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3、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优秀的包装设计离不开特定的文化滋养,应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广泛的应用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使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域性文化影响力更大。
现代包装设计中传统材料的运用:传统非人工包装材料的运用。传统非人工材料即纯天然材料发展到现在也是现代包装设计所使用的最重要的一种材料。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包装设计除了满足功能性需要,还要满足包装设计的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创新仿传统包装材的运用。即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力去对传统的天然材料进行刻意的模仿再造,使之拥有传统的天然材料的肌理或者特征。
响. 也就是说,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社会性和历史性的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现代设计运动。
[关键词]:现代设计;传统文化
有人说文化与设计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但我觉得两者是不可分开的,人类已经有300万年的历史了,那么完全可以是设计的有300万年的历史。设计可以说是一门最老的学科,但同时可以说他是最新的容貌。我们说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范指一切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设计的狭义是专指艺术设计与人有关的各种造型领域。包括建筑. 日用品. 装潢等。设计是应用绘画来欣赏,来审美,设计是以艺术和技术,并以应用使二者结合的事业。
设计是制造工具. 设计是一门实用艺术,必须有目的的。设计的对象是产品,设计的本质目的是人。设计,是文化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的产物,而艺术与科技,又同属于广义的文化范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具有不可逆的传承性。虽然有些艺术家总想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艺术的里程碑,但传统文化还是到处可见。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传统文化,都必然对艺术与科技的发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并且通过艺术与科技,或者直接,或者间接,都对现代设计产生巨大的影响。[ 1 ]
人类昨天社会实践活动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直到今天,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所以,我们不能一提传统文化,就联想到落后。人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早已经把那些落后的淘汰掉了,保留下来的,对今天和明天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人类从一开始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在设计,如果说设计是一个有广阔的发展的事业,那么他就最前卫的。中国的文化距离今天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了,其青铜的礼器和鼎,彩陶图案丰富多彩,有鱼纹、鸟纹和兽面等多种逼真的动物形态。你能说它落后吗?20世纪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但又激动人心的时代,工业革命的直接成果———大量发明出来的新工业产品,包括飞机、汽车、远洋轮船、电灯、电话、电报等等,对于新艺术风格和新设计方法的诞生,都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对于现代艺术与设计的新探索和思想上的解放,更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这是科学技术对艺术与设计的推动力,也是对人类思想的解放。
由于工业革命席卷了整个西方世界,技术革命激发起来的新思潮,使投身现代设计的人不计其数,但是,如果我们回眸这场至今未果的现代设计运动,便会发现,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真正对我们今天的设计文化产生全方位巨大影响的,当属德国的包豪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影响之深远,不仅大大超过了它的创始人沃尔特·格罗披乌斯,而且也远远超出了它的国界———从德国走向欧洲,从欧洲走向世界。以至于在包豪斯的故事发生七十二年后,即1991年,重新向人们讲述包豪斯故事的英国人弗兰克·惠特福德,在他的《BAUHAUS》一书的前言里就写道:“很显然,包豪斯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设计我们生活环境的那些人,还是继续从包豪斯的作品当中汲取着灵感。而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许多艺术院校里,包豪斯的艺术教育方法依然普遍地影响着它们现在的教学。[ 2 ]
20世纪90年代,简约主义自北欧的瑞典兴起,它凭借简单而实用的形式、天然绿色的材料,成为瑞典先锋设计的主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它近乎修道式的清心寡欲、朴素天然的风格,现在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准和规范,不但融入了瑞典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其难以分割的一部分,而且以一种从容不迫的速度向世界各地蔓延,深刻的影响了无数设计师、消费者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也是传统文化在设计中的突出影响,我们不应忽视传统艺术在现代设计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启示作用,没有传统,就没有现代,没有传统的辉煌和历史的积淀,就没有当今绚丽于全世界的现代设计作品。
传统文化之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是随时都能够见得到的。欧洲的“海洋文化”论,就一直影响着西方列强的扩张心态,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政治扩张、文化扩张⋯⋯无所不在的扩张。演变到今天,扩张就变成了所谓的“全球化”文本。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西方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产物。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于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在上面的个案分析中,已经清晰地看到,传统文化对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影响十分深刻,所谓的“前卫”艺术家们,也到传统文化与艺术中寻找创造的灵感,甚至常常直接把前人的艺术成果改头换面成自己的创造。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设计引导人”与“人引导设计”这本身就是互相融合在一起的。就像法国印象派兴起的时候,连街头擦鞋的女子也会谈论莫奈的油画,中日历史上也曾有过类似的情况。宋朝宋徽宗崇尚道教,导致了街上卖烧饼的老人也会说道。
这不也说明了我们设计在引导人的时候同时也在引导自己的方向。反过来,人引导设计的时候也引导自己,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来看,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物质影响意识,意识也影响物质。当人们有一定的共同认识即(共通语言)设计与人就走到一起了并带着一定的时代特性往前发展了,这时用什么来做为共同语言呢? 无疑最好的还是“传统文化”。毕竟传统文化还是离我们较近的,如我们一些生活习惯,中国用筷子用了这么多年,如果改用叉子,还是有点不习惯的。这是人的一种意识一种情怀。设计师如果把握住这个情怀,一切问题也就好办了。
当代设计的发展不仅仅是设计师的个人问题而是设计师与大众的配合的问题,寻找相同的切入点,即传统文化的介入应该来说对当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对当代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春天已经到来了!”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信和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和)总裁夏靖如此描述行业的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了,金融也在改革,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为老百姓提供的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不够,老百姓的金融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夏靖认为,这正是互联网金融的机会所在,互联网金融已经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
互联网金融使边远贫困地区、小微企业和社会低收入人群可以获得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让人人都享有平等的融资权,实现了普惠金融的价值。夏靖表示自己能站在金融创新的前沿成为普惠金融的探索者是件幸福的事。“之前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没有明确的定位,整个行业都在摸索着做,这次金融改革对互联网金融做出了明确定位,包容、支持、鼓励互联网金融发展。我很幸运赶上了这样的好机遇,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
夏靖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时间并不久,但他见证和感受到了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和信和的快速发展。夏靖2013年担任信和总裁,最初他对公司的整体发展进行了规划。经历短短一年半的时间,信和迅速发展成为行业的排头兵。“目前,信和的业务已覆盖了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以及西南重点区域的全国22个省50多个城市。”夏靖表示,到今年年底,信和的产值可突破100个亿。
在见证信和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夏靖也感受到了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所带动的从业者的浮躁。“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如何沉下心来踏实做事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夏靖认为,这个时候需要用中华传统文化来让员工的内心沉静下来。传统文化是我们心灵的根基,它能让我们的内心安定平静。
身为公司的负责人,夏靖主张将企业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融入公司的血液,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动力。而弘扬传统文化这一理念也延伸到了信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实践中。今年2月25日,信和在中国华夏遗产基金会举行百万捐赠仪式。谈起捐赠的初衷,夏靖说:“保护并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的精华得以传承并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融通普惠百姓,是互联网金融行业本身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次捐赠活动是信和企业文化理念的延伸,也是信和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回馈社会的开端。“通过互联网金融新兴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是互相促进的。”夏靖表示,信和在未来的发展中还会继续携手民间力量,弘扬民族文化。
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员工的内心真正安静下来,踏实地工作,这样的理念仅仅是为信和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身处P2P行业创新发展的前沿,夏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更深刻的思索。夏靖认为P2P企业需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普惠金融,P2P平台要真正进入稳定发展的快车道,必须要坚持自己的行业底线,坚持完善平台的安全系统。谈到信和的发展,夏靖说:“信和准备加入行业小贷联盟和自律协会,严格遵守行业要求,减少客户风险,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把公司的发展及时回馈社会、回馈员工。”
让每个普通人都能理财
P2P网络借贷依托互联网的创新技术,让民间资本和互联网有效结合。P2P网贷平台的普惠金融凭借从客户需求出发的服务理念,灵活、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及与互联网技术的有效结合受到了广泛青睐。
中国信息化周报:自2012年成立以来,信和迅速发展成为P2P行业的知名企业。请您谈一下公司的创业历史及发展历程?
夏靖:2012年,信和处于学习的过程。作为小微借款中介平台,信和最初创业的时候,参考了国外的一些P2P商业模式,综合国内的实际情况,业务主要包括信用风险、评估、数据分析、财富管理。信和真正发展是从2013年4月开始的,当时我加入信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重新理解和重新定位,制定了公司的发展计划。通过2013年的发展,我们的中介平台扩展为大金融融合平台,把原来的P2P这种个人对个人的中介平台,重新定位为金融融合平台。整合后这个平台主要做财富管理、股权投资、信用评级、公司数据分析整合,还包括国家对普惠金融倡导后我们做的小微企业、个人信用借款。
中国信息化周报:2012年,信和成立了4家公司,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夏靖:2012年我们成立了4家公司来融合理财和信贷两项业务的P2P小额信贷服务。这4家公司分别是:信和财富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信和惠民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信和汇诚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和信和汇金信息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同时成立4家公司,主要是为了我们能够在中国市场合规经营,更好地发展。通过成立这4家公司,一是满足我们公司平台业务发展的需要,二是规避法律上的风险,三是给投资人的资金提供安全保障,四是帮助有资金需求的人提供融资性需求服务平台。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信和主要为哪些人群提供服务?
夏靖:我们的P2P网贷平台针对的客户群主要是银行所忽视的“草根人群”。目前,市场上真正的、低端的草根金融服务还很少,我们把小微金融服务作为立足点,我们的P2P普惠金融就是要做小微借款,满足几万元,甚至几千元的金融需求。我们的具体服务人群主要是小企业主和创业型公司。此外,还有一些个人的消费形态,比如需要买房、买车、结婚,或者一些临时性的资金周转需求。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的主打产品是什么?
夏靖:我们综合考虑客户所能承担的风险以及资金利用率等因素进行产品设计,这些产品也针对不同的客户群。目前,从年化收益率5.8%到年化收益率14%的产品有七、八种,这些产品根据客户的资金和时间配比收益进行设计,时间越长收益率越高,时间越短收益率越低。信和宝是我们在全行业内独有的,2013年下半年开始推出,年化收益率是14%,远远超过信托的收益率。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的P2P业务经历了一年多的发展,P2P业务发挥了哪些社会作用?
夏靖:信和服务于小微行业,主要是解决了金融市场服务的一种断层,特别是在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小微企业、个人缺少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针对于他们的金融需求,我们通过P2P平台提供“透明、公开、直接、安全”的专业服务。信和的产品主要针对金融市场理财端的老百姓,针对他们的小微款我们可以提供平台,满足他们的理财需求。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P2P模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具有哪些作用?
夏靖:国内P2P网贷公司的主要服务人群是有小额资金需求的高成长型人群,包括小微企业主、兼职创业的工薪阶层以及农村的贫困农户、大学生等不能被传统金融服务所覆盖的群体。P2P模式更好地帮助这些人群建立信用和筹措资金。从互联网金融角度讲,这些小微企业包括在起步阶段的创业群体,他们缺少的就是几万元钱,但这些资金传统金融行业服务覆盖不到。我们开展信用借款,你有好的项目,好的工作经历,诚信度高,我们可以通过信用调查评估给你提供金融服务。
风控是最大的立足点
P2P公司风险管理的实力直接决定网贷平台的成败。运营过程中确保健康发展、避免骗贷、降低坏账率、保护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加强风险控制和管理尤为重要。
中国信息化周报:对于P2P公司而言,风控是重要的问题,信和在风险控制和信用审核机制方面有哪些做法?
夏靖:信和的最大立足点就是风控。对于风险,并不是任何单独的环节可以防范的,从产品设计,到审核,再到借款后管理,三者有机结合,才能把风控做到位。信和的风控在这个行业是最严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信用筛选。通过信用调查为小微人群提供服务,我们的线下信用调查很细致。第二,透明。我们也要求我们所提供服务的人群做到透明,把真实的情况反映给我们,通过我们专业的评估分析提供服务。第三,为了保证投资人的资金安全,我们做风险分散。第四,我们的P2P模式门槛低。我们的融资成本不高,对投资方的投资回报比市场上的理财产品高。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金融中介平台为需要钱的人提供服务。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信和的坏账率和逾期率控制在怎样的水平?
夏靖:在行业内,信和的风险和逾期是最低的。行业的逾期率4%到6%是正常的,我们的逾期率2013年全年是0.9%,超过90天以上等同于坏账率,所以我们的坏账率才0.07%。我们为理财客户的资金安全做了很多保障,因为只有坏账和逾期率低,理财客户的资金才更安全。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通过哪些手段锁定逾期和坏账?
夏靖:我们每放一笔款都有2%到4%的风险补备金。我们公司一年期放款的风险补备是2%,一年半期放款的风险补备是3%,两年期放款的风险补备是4%,这远远大于公司所产生的坏账和逾期。另外,我们对于借款客户的线下信用调查非常严格。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中国老百姓的信用信息来源点非常少,目前还有很多人在银行没贷过款,很多人没有信用卡,因此在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体现不到他们的信用。结合中国的实际,我们的放款做到百分之百的线下实地考察,深入借款人的家庭和单位,包括通过电话了解借款人的朋友和同事。我们也有一套自己的审核标准和打分体系,根据客户的打分值,我们为他们提供不同的信用借款额度,包括时间我们都有要求。
这也是目前我们的风控在全行业做得最好的原因,我们的风控水平、坏账和逾期比银行做得还好。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P2P公司在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应该有哪些理念和做法?
夏靖:根据公司的数据分析,我们感觉中国的老百姓是讲信誉、讲诚信的。但是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国内的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与国外比仍有差距,因此需要通过P2P从业公司努力实践。首先要积攒老百姓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帮助他们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帮助他们建立信用。同时,P2P公司在发展过程中也应该建立大数据数据库,通过各种客户的行为习惯包括还款习惯,可以针对国情建立信用数据模型。现在信和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和上海资讯都有接口,我们把数据定期传给他们。如果我们整个行业的所有数据都传给他们,我们慢慢地便会形成中国老百姓的信用大数据。中国现在在这方面做得不足,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来慢慢搜集数据,慢慢规范老百姓的信用。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在信用管理、风险控制方面,信和是否应用了大数据技术?您认为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有怎样的作用?
夏靖:目前,很多公司都在用大数据技术,但每个公司所抓的数据点和出发方向不一样。我们不要人云亦云,还是要立足P2P小微的特点来抓取我们的数据,通过我们的数据指引公司的发展。信和也在跟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来推进P2P业务的发展,我们在应用大数据技术,包括数据安全、云存储服务。
大数据的作用:第一是帮助企业管控风险;第二是让企业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三是为产品的多样性提供很好的帮助;第四是提供快捷的手段。
中国信息化周报:目前,信和的信息系统建设情况如何?
夏靖:信和在2013年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从2012年筹建开始我们就开发了公司的信息系统。2013年5月2日,系统正式测试上线。2014年,我们开始对公司的IT系统进行升级,对系统的投入非常大。2014年,我们将以信息技术为引擎引领公司发展,在行业内信和对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非常大。
将传统文化融入互联网金融
“信和是一个金融融合大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产品,更重要的是这个平台由人组成,而每个人需要回归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夏靖认为,通过感受几千年的文明,可以找寻到内心沉下来的方法和途径。
中国信息化周报:作为普惠金融服务,信和与传统银行比较有哪些差异和创新点?
夏靖:我觉得创新并不是改变过去,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就是创新。P2P这种模式在中国原来没有,这个行业就是创新。另外,通过互联网技术我们做到公开,公开就是把以前个人对个人的民间借款包括个人给企业的民间借款阳光化。第三是P2P通过互联网技术做到金融服务无区域化。打破区域限制做服务也是创新。第四是P2P行业的发展促进传统银行业开始做信用贷款。互联网金融创新促进传统银行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服务创新,继而更好地关注需要服务的小微人群。
中国信息化周报:与国内已有的模式比较,信和有哪些创新模式?
夏靖:发展到今天,信和始终创新、始终在加速。和国内的其他公司比,我们的创新模式就是把我们的平台扩展为金融大融合交易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有传统的P2P、债权理财产品,包括公司的投资资管计划。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认为创新对P2P公司具有怎样的作用?
夏靖:一是满足市场的需求,只有创新才会保持企业的生命力。二是创新也能让整个P2P行业走得更远,为了行业的发展大家都在摸索。三是能更好的满足客户需求。四是有利于行业从业者的职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
中国信息化周报:您主张把传统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刚刚发展的企业为什么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您认为传统文化对信和的发展能发挥怎样的作用?
夏靖:作为快速成长的创新金融企业,通过文化的宣导,能够让我们每个员工包括管理层把浮躁的心平静下来,踏踏实实做好企业的事、做好行业的事,服务好客户。
通过文化宣导有两条主线――经济发展的主线和中国文化的主线。这两条线并行,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学到新知识,在收入增长的同时精神也有所提升,对公司的下一步发展有更好的帮助。文化建设能发挥稳定剂作用。现在员工大多数是80后和90后,他们关注外来的东西更多,往往忽视了传统文化。我觉得外来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捷性,但是我们还是要立足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它能让我们沉下心来思考,第一是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的延续,第二是思考如何促进我们社会更好的发展。
中国信息化周报:信和成立的时间仅有两年,作为扎根于草根的金融创新模式,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想到了及时回馈社会。而在肩负社会责任的时候,信和为什么要选择弘扬传统文化?
夏靖:通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和新兴经济的发展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并走向世界,这是互相促进的,并不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丢失的太多了,而新兴的东西也还要有根,这就需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人去传承。这些要靠人去体会和学习,参与的人越多对我们文化的保护就越好。
记者手记
这里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以及佛学。传统并不意味着一成不变,古人所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从某种程度上看,都可以说是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文明成果。当前我们所创造出来的文化结晶,对于我们的后人来讲。也属于传统文化范畴中。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如今,信息化给人们的思想也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的广告设计要想另辟蹊径,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走上一条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设计之路。
二、我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广告中的相关运用
设计是一门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能够将我国的文化沉淀与民族心理共性进行全面反映,在不同的国家中,设计也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可以这样说,设计是对每个国家文化的一种真实反映,在当前,虽说我国的广告设计还没有形成一种特有的风格,但中华文化对于设计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利用何种有效方式,将现代广告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并进行深入性探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清朝末年开始,我国的艺术家就开始了现代艺术设计的道路,这种深入性研究,有着极强的中华民族特色,我国文化特点是吸收,融合。中国香港的靳埭强,他的设计作品就是传统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我们从他的作品中能够强烈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气息,这同样是艺术设计的成功所在,如果说他的成功,有什么快捷之路的话,那就是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当前情况中去,令作品更加具有文化韵味,利用这种方式来加强民族感染力度。在现如今的广告艺术设计上,要想突破原有领域,就要将设计理念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上来进行,但值得说明的是,传统并不代表着死板,经过上千年的岁月洗礼,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传统文化,或者过度的崇洋,都是不可行的。在我们当前的广告设计中,一直奉行着“拿来主义”来进行相关工作,这样必然会令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陷入到尴尬的局面。对广告设计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创造是设计的灵魂,如果缺少了创造,那么艺术设计也被剥夺了生命。创造需要不断的学习,而不是不断的抄袭。艺术的积累是任何一个广告设计师所不断追求的结果。与之相同的,韩美林的成功也在根本上证明了这一点,从他的艺术作品上来看,不但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同时也糅合了一些西方元素,将夸张、抽象、写实等进行有机结合,令作品达到了高层次境界,比如说,他在为中国国航设计标志的时候,仅仅用简单的四笔就勾勒出了一只美丽的凤凰在天空中翱翔的图腾,对于我国传统文化充满自信,令其在艺术创作上迈向了成功的道路。他设计的申奥标志,就是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设计完美结合的典型作品。韩美林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作品的设计都要本着简洁明快的原则来进行。还要具有非常深刻的内涵,这是当前摆在设计师面前的重大难题。不仅仅是他们,中国还有很多视金钱如粪土的艺术家,在全球美国化的现如今,这些艺术家们也在以自身使命和责任感,在中国当代艺术设计上不断探索,虽说过程十分艰苦,但却为我国的广告设计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三、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设计所产生的相关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我国的现代广告设计相关发展影响意义深远,且有极强的绝对优势。我国的广告设计师应该将传统的文化价值进行充分的利用,现如今,全球经济正处于不断发展之中,现代化与信息化已经深入到了人们生活中去,这对于我国的广告设计工作来讲,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冲击,设计源于创新,但创新并不是要将传统抛弃,中国历史悠久,我们生活在文化底蕴如此深厚的大地上,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统艺术非常了解,依照中国传统文化设计出来的相关作品,也更加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当前广告的设计发展工作并不仅仅是广告设计师的问题,同样与公众配合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将相同的切入点加以寻找,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放在当代广告设计中,有着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样能够在根本上令当代广告设计和我国传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
四、结束语
关键词:传统文化;公共空间设计;交流;人文情怀
公共空间作为城市人口生活、休闲娱乐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人口生活水平的提高,空间绿地需求量急剧增加,随之而来的产生大批无明显地域区分的公共环境空间。这种发展不仅使空间无法体现其区域特色,更严重的是影响和阻碍原有区域文化的发展和延续。传统文化遗失严重的社会现状,决定了传统文化保护需要景观设计的介入,在发掘区域历史文化、体现区域特色的基础上,为文化特色传承提供一个高质量的演绎、传播平台。
1 传统文化的传播困境
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伴随着丰富的文化传统,但在当今的社会模式之下,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继承并未受到深刻重视,传统文化交流者越来越趋向于老龄人口且交流活动也越来越少。这种现状使传统文化的传播难以持续,现对此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以下分析:
1.1 现代生活模式的变化
漫步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大部分需求都基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但高速信息化为大众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迫使城市人口过度依赖电子信息产品,而导致大众严重缺乏交流互动的新型生活模式。
1.2 现代教育方式的变化
20世纪末,国家计划生育的实施,使人口教育从过去的扫盲式向教育精良化阶段发展。而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的教育模式仍以死板的科学认知为主,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技法的培养则严重缺乏,造成年轻一代人对传统造诣的轻视甚至不屑,受众群体越来越少,从根源上抑制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1.3 传统文化自身的弊病
当今,传统文化习俗不能健康、茁壮发展另一原因是传统文化自身在当代社会的不适应性。多数传统文化是以聚众演绎、展示的形式对外传播,内容也需经深层思考与逻辑推理才可意会其真正含义,使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局限性,且与现代社会生活关联度较低,因此造成大众对传统文艺接受的困境。
因此,针对传统文化传播困境的难题,应从景观空间角度出发,多方面、多角度去寻求解决方式,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空间,使传统文化能更好地向群众演绎,保护和传承其在当今社会的一席之地。
2 西安环城公园现存文化
2.1 现状解读
西安环城公园是一处包括明清西安城墙、护城河、环城林带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公园,以古城墙为主线,辅以环城绿化,护城河环绕,风格古朴、粗犷,具有浓郁地方特色。
2.2 文化解读
2.2.1秦腔文化。秦腔,被戏曲界信奉为中国戏曲鼻祖,也是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时展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轻视、文化环境缺乏、观众结构层次弱化、从业人员工资水平低、生存状况不佳,加之设备老旧,造成人员流失严重、新老从业人员更替困难,使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导致其发展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庆幸的是,在秦腔文化发展举步维艰的时代,仍有一批秉持心中信念的社会艺术者执着于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在环城公园自行组织秦腔展演活动,在丰富自身精神生活的同时,将传统艺术更加直接、鲜明地向大众传播。这也是在秦腔发展诸多困难之下向大众宣扬、交流秦腔文化的最佳方式。
2.2.2剃头文化。20世纪50年发店还未普及,当时的老百姓就是靠挑着担子的剃头匠理发、剃须。这些剃头匠最喜欢边剃头边和客人们聊家常,有时候顾客会赊账,或用其他东西抵债;有时候剃完头还会被顾客留下来吃个便饭再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很有人情味。
如今的西安,剃头匠人估摸也只会出现在环城公园建国门段了,这里众多休闲的中老年聚集者是边剃头边交流的常客。剃头匠人们收入很低或义务剃头,但从言语间,能深深感受到其内心的喜悦和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愫。
2.2.3 遛鸟文化。北宋时期,市井文化兴盛,养鸟之风开始风行,并于明清时期流行遛鸟。“遛鸟”也成为古城传承至今的风俗之一。遛鸟人更喜欢选择安静的场所,更重视精神境界的追求和享受。环城公园以城墙为山、护城河为水,兼附绿化林带,为遛鸟者提供了一个模拟自然山水环境可供使用、心得交流的空间,是环城公园具有这一独特风俗存在的重要原因。
当今中国企业已经逐步演化为完全市场经济的弄潮儿,在互联网领域尤其如此――乐视的生态、阿里的平台、小米的工匠,中国企业发展的潜力令人震撼,书写着更为传奇的“中国故事”。
然而,核心技术和人文精神的缺乏,仍然是困扰中国企业进步,创一流企业的主要瓶颈。本刊特别刊发微软全球CEO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管理评论》主编钱颖一教授的对话。2016年6月1日,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来到清华大学,介绍了微软技术发展的三大方向,深刻地分析了微软成功的秘密――注重创造力、激情的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方法先行。传统的技术创新过多地关注研发,忽视了市场营销和用户参与。本刊特别专访了全球著名的创新大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埃里克・冯・希普尔(Eric Von Hippel)。希普尔首次发现并系统提出的用户创新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阐述了创新的方式和思想,对开放式创新的理论做出了首创的贡献。希普尔教授的用户创新理论特别适合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共创、众筹发展,可以有效地帮助个体、用户社区和公司开发企业突破性的产品以及进行服务创新开发。
在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断提升企业的人文精神也极为关键。本刊将开展系列有关传统文化与企业管理的专}讨论,以期不断助力中国企业的“文化自信”。成功的中国企业在互联网时代有效地发挥了道家文化的精髓, 鼓励自由、包容、开放的经营模式,“海尔是海“,成就了诸如海尔的第五次战略转型。儒家文化的秩序则给以自由的合理约束,合理的科层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员工的忠诚度,国有企业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儒释的互补融合,可为中国企业注入无限的思想基础,可以发展出更好的“菜根谭”。
我们再回顾一下萨提亚 纳德拉与钱颖一教授对微软成功要素的提炼。微软对技术创新的高度投入和以激情、毅力、超越创始人为特质的企业文化,是使得微软长期成为超一流企业的关键,期望中国出现更多的绩优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