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陶艺制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课件(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
(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课件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
(2)课件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课件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关键词:陶艺培训;市场;调研分析
一、学习陶艺的益处
意大利陶艺家波尼索拉曾经说过:“我献身于陶艺,因它开创了各种可能性,那是绘画所没有的,当工作进行的时候新的方法、新的范畴和新的经验永远是开放的。”透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学习陶艺能够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它能够不断的开发我们的思维,给予更多的启迪。通过实践证明,陶艺对培养孩子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发散思维、协作能力、自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陶艺的可塑性满足了孩子追求自由、追求个性的心理需求;通过对陶艺的不断学习,能更大程度上释放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化特点,能提高和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从学习制作当中加强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立体空间的感知能力,这些都是其它艺术门类所不能达到的。
2.陶艺的历史性点燃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陶艺的历史悠久,瓷器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标识。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陶艺的生活日用品和工艺品伴随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通过对陶艺的培训学习,能让更多人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增强一些兴趣点。
3.陶艺文化的深邃性激发了孩子对民族传统精神的探索和学习。正因为陶艺文化具有非常浓厚的历史性,所以对陶艺的学习也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艺人精神的一种感知和学习;同时要将这种文化不断的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陶艺,它从塑造美的心灵着手,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在当前社会新型行业快速发展、互相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使孩子全面发展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世界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下一代。
二、金鸡永子土陶工作室培训调研分析
金鸡永子土陶乃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山的传承单位,其负责人的父亲是保山土陶工艺的领军人物。
金鸡永子土陶位于保山市隆阳区易罗池正门的斜对面,主要是以制作销售土陶产品及陶艺培训为主,培训所针对的对象是所有爱好陶艺或者对陶艺拉坯充满好奇的朋友。
经过多次与金鸡永子土陶负责人的工作室与其交流和观察得知,参加培训的人主要还是以小孩为主,成年人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周五至周七的培训人员较多,同时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客源,每逢周末都会如约而至;还有就是周一到周四的下午还会有一部分人。培训的价格是:30元玩一次,烧一件作品10元钱;很多人无论自己做的作品怎么样,他们都会选择烧制这一个环节,也许这就是常常说的成就感吧!
存在的问题和优势:(1)工作人员不够,导致学员较多时服务跟不上;(2)环境较为拥挤,条件不优越;(3)技术单一,只有传统的拉坯这一项,缺乏多元化和可持续性;(4)学员可以真正的感受到保山传统的拉坯技艺,使学员了解保山土陶的这个生产制作的流程;(5)给学员树立了非物质文化的意识。
三、陶器吧工作室培训调研分析
陶器吧是一名80后创办起来的,是保山第二家陶艺培训基地。负责人是版画专业出身,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有三名工作人员,都是保山学院珠宝学院陶艺专业的学生,以兼职的形式从事陶艺培训。陶器吧的地址位于保山市隆阳区马里商业中心一楼电梯旁。培训的人群以学生为主,周末的人数最多,周末的营业额可以达到1000元左右。这里的培训价格以陶泥的质量来定位:1.川泥38元/次(会员34元);2.紫砂泥42元/次(会员37元);3.特白泥48元/次(会员43元,时间不限);4.烧制费每件作品15元;5.素坯上色彩绘根据产品的类别和大小进行定价,种类较为丰富。
存在的问题和优势:(1)实际体验的项目不丰富;(2)地理位置优越,环境素雅;(3)可以让学员体验陶瓷彩绘,了解陶瓷图案制作工艺;提高了学员的动手绘画能力。
通过对这两家陶艺培训体验馆的调查,大体了解了保山隆阳区城里面接受陶艺培训的人群类型及年龄阶段,但是缺乏一个实实在在的问卷调查。接下来就用下面这张问卷调查表进行抽样调查,一共三十份;根据调查的结果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总结。
保山陶艺培训市场调查表
1.您的性别( )
男 (12) 女 (18)
2.您的年龄是( )
A、8-16 (12) B、16-20岁 (8) C、20-28岁 (5)
D、28-35岁 (2) E、35-45岁 (3)
3.您对陶艺制作有所了解吗?( )
A、貌似听过 (25) B、曾经玩过 (5) C、最近正感兴趣
4.您对陶艺培训感兴趣吗?( )
A、非常想学 (8) B、一般 (15) C、不想学 (7)
5.您是喜欢自己动手制作还是喜欢看师傅制作或者是两者皆可?( )
A、自己动手制作 (11) B、看师傅制作 (1)
C、两者皆可接受 (5) D、让师傅教做(13)
6.是否愿意参加陶艺培训课程?( )
A、非常愿意(18) B、可以尝试(10) C、不愿意(2)
7.能接受陶艺培训的价格--(50元/)天或(20元/)时。
8.如果您亲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将做何用处?( )
A、纯粹是为了玩玩泥巴 (16)
B、做出作品很有成就感 (8)
C、作为礼品送亲朋 (3) D、展现个性 (2)
E、多学一门手艺 (1)
9.如果你喜欢陶艺您会介绍身边的朋友一起玩吗?( )
A、会 (30) B、不会 C、想起来就介绍一下
10.您做了本次调查之后,您会亲自或邀约亲朋来玩泥巴吗?( )
A、已经玩过了,很好玩 (22) B、一定会去玩 (7)
C、有点兴趣 D、不会 (1)
11.您还有那些建议:
根据三十份的抽样调查报告,得出以下的结论:
1.年轻人在对于陶艺制作上面的兴趣比较浓厚,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金钱并邀约一些朋友投入到陶艺的培训中;而且会利用制作出来的产品作为自己的纪念或者作为礼物送给朋友亲人,比如遇到一些特殊的日子,朋友的生日、节日等等。
2.绝大多数小朋友都非常愿意参与到陶艺培训的课程中,想根自己的设计创意去随性随意的去制作各种造型,去体验拉坯的乐趣;同时对于父母而言也是一种亲子活动的体验感受。
3.其他一部分人群,如:青年人、中年人等,也是非常愿意去体验拉坯的过程,但是有的人会担心把自己弄脏而不愿意去体验。
一、人的精神价值是现代陶艺个性化的决定因素,人在一切生命中最具价值
人的生命意义在于对未来的憧憬,对美的追求,对个性物质的表达,对自身价值的体验。中国陶瓷文化绵延几千年,早在文学出现以前它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无与伦比的艺术精品,但几千年陶瓷艺术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陶瓷艺术发展的繁荣,而不是作为艺术主体的人其个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繁荣,历代陶瓷艺术品都是成为实用工具,像皇家贵族的玩品,建筑的附庸品,环境的装饰品、点缀品,从来就不曾有过个性文化,创造者的主体精神未能得到肯定和尊重,历代陶瓷艺术品在问世以前,作品的实用功能大都已经确定下来,说是创作也只是把创作个体转移到工艺品精雕细琢的追求上,严重抑制了作者的创造力,阻碍创作者个性体验的释放。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们更强调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人的个性解放,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人的智慧和潜能。各人的生活体验都不一样。比如登山,上山的路有很多,各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每条山路风景各异,记录在每个人的心里印象亦不尽相同。现代陶瓷家深谙此道,可以冲破同挤一个景点,同唱一首歌的传统僵局,让艺术世界异彩纷呈。现代陶艺创作,首先是自我精神的肯定,是每个人真实情感自然流露的艺术活动,通过陶瓷艺术品这个物化的精神载体,来展示出创作者的心理物象,是自然物象经过了个体审美体验之后的美的升华,是一种审美情感的符号记录。而这样的情感符号又不是简单的记录,在其制作过程中一些偶发的效果促成了愉悦的审美体验,烘托了个性反映,使现代陶艺在手工制作中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二、工艺的多元化是现代陶艺个性的前提
个性的丰富是以多元化为前提,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有一定的模式。从陶瓷艺术品造型形式和装饰手法及制作分工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它们讲究造型的和谐、平衡、对称、韵律等,这是前人总结出的美的法则,但是经过历代一味盲目的承袭,就使得陶瓷艺术的审美产生了僵化的程式化的模式,并逐渐演变成繁琐、精致、零乱,丧失了陶瓷艺术个性体现的创造力,陶瓷艺术有其规律,有其本身物质的模式,是通过这种规律或模式作为载体反映出作者此刻思想,“天地之大,唯我独尊”。每个人的思想情感各不一样,借助这种模式,折射出各人的智慧和内心情感的依托,因此现代陶艺已避免了这种旧的陶瓷艺术的弊端。开辟一条新的现代陶瓷艺术审美的道路,重新确定了新的现代陶艺理念。它一反传统陶瓷程式化的模式,揭示泥火、釉的潜在表现力。因此个性体验成为现代陶艺的品格,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审美标准和制作工艺上都有截然不同的区别。在材料方面,它不讲精细优劣,而强调和关注质地个性;工艺方面常常有意地利用反技术的缺陷肌理,笔者曾在一件茶壶上施黑釉,由于坯体太干,加上此釉在配制时过硬,待浇釉干后釉体开裂,但烧制出窑时,这些细纹根根细腻,千姿百态,穿插错落有致非常自然。反技术思考,创造出如此美妙无比的效果,再巧的人工也无法绘制出如此神韵的线条。
三、现代陶艺具有强烈的个性语言
(1)陶艺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应用。陶艺教育是一种基于艺与工的教育方式,能够对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学习者能够以一种纯粹的、浑然天成的心态去创作陶艺座屏,而冲破传统教条教育的束缚,从而有效地保护学习者的个人兴趣与挖掘学习者的创作潜力。在进行教育实践中,学习者通过主观的想象力,发挥对实体与虚拟物体的充分联想和想象,一种非语言性的东西将想象的画面、个人情感等外化在陶瓷艺术上,以丰富的表情、立体感等呈现出艺术的特性,从而在实践中挖掘学习者的想象力和创作天赋。
(2)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陶艺教育的教育功能正是对艺术与工艺的完美呈现和具体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是陶艺教育的主体,而艺术与工艺则是陶艺教育的内涵,学生在接受陶艺教育过程中,将能够对其自身的创造力的挖掘、智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树立等进行完善。首先,陶艺教育重视艺术素质的培养,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是主体,需要不断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接触的图像、实物等实体以及虚拟的东西进行想象,凭借其对社会生活、文化科学等的感知和认识,以观察者的角度提炼升华,并借助艺术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呈现出来。其次,陶艺教育重视工艺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人类的大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控制着个人动作、形象思维、语言以及抽象思维等能力。对于青少年学习者而言,其智力开发程度远远不足,可开发空间巨大,孕育无限的发掘潜力。陶艺教育重视学习者工艺技能的把握,强调形象思维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最后,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和陶冶情操。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陶艺承载着历史的积淀与对社会、人文等多方面的记录和表现。人们对于陶瓷艺术的欣赏和审美观也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陶艺教育基于艺术与工艺,以娴熟的工艺呈现完美的艺术,需要学习者个性的表述与情操的流露。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多的发掘学习者对于社会变迁、人文变化的观察和认知,对自然的崇敬和回归。将陶艺艺术形式更加贴近自然,更加贴近生活,更承载制作者的综合素养方向发展。陶瓷制作是对每一道工序的锤炼,对每一个手工的艺术呈现,在此过程中,更是对制作者个性特征的挖掘与审美情操的开发,每一个陶瓷艺术品都是制作者自我精神价值的实现。因此,陶艺教育给学生个性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2PBL教学模式在陶艺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陶艺教育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培养学会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将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观察提炼出来,并最终表现在陶瓷艺术上。给予项目学习(PBL)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优势,把握陶艺教育的教学目的,强调学生对真实问题的自主探究,强调学生团队之间的协作,强调学生的自我实践与创新。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参与主体,其一切教学手段和方法均围绕学生开展,并在实践活动中优化活动的设计内容,设定特定的学习目标,丰富学习的形式等,是学生在陶艺教育实践中更有针对性更加实效性的提升自身能力。
(1)分析教学与学习目的。陶艺教育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对陶艺知识进行普及以及对学生的基础技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开发与培养。PBL教学模式是一种自我学习的方式,同时也是一种协同分工,信息搜集与处理的教学方法。综合而言,PBL教学模式下陶艺教育的目的分为对学生工作能力的提高与基本素质的培养。在PBL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进行陶艺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开展基本技法的学习、信息材料的搜集处理、团队之间的合作等而提高其技术操作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及团队的合作能力,并以采访、辩论等形式,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进行表述、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等提高其基本技能、创新思维以及自主学习的基本素养。最终在PBL教学模式下,掌握陶艺教育所要求的艺术与工艺的双重内涵。
(2)分组确定项目。PBL教学模式一个显著的特点是需要参与者以小组的形式确定项目目标。因此,在陶艺教育实践中,学生针对学习目标、经过讨论研究确定小组成员、项目目标、项目周期等问题。例如,以陶艺鉴赏、陶艺创作交流、陶艺作品市场调查、陶艺历史研究等为目标的小项目。又例如以陶艺制作流程与鉴别为代表的大项目。在分组确定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将历史、人文、美术甚至化学、物理等课程知识结合起来,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设计策划方案与进度实施。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关系到团队协作水平的高低与任务能否完成,同时也关系到项目进度的科学实施。在合理进行小组成员分工后,设计学习项目方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培养。按照PBL教学模式的要求,项目进度分为启动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其中启动实施阶段要求小组成员围绕项目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分工计划,进行材料的搜集、信息的整理与处理,开展采访、调查等活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陶瓷艺术品的创作,最后以PPT、作品等多种形式开展辩论。在评估阶段,需要小组成员整理材料,汇报总结,并接受专家教师的点评。而小组成员则可以按照分工的不同,设置项目经理、文字总监、媒体总监、执行创意总监、场地策划总监以及演艺总监等职务。
(4)项目活动的开展及成果展示。在实质性操作阶段,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分工,协同工作,由教师作为指导专家,进行项目活动的开展活动。在此过程中,依据PBL教学模式的要求,PBL整合现有资源,对学生的操作空间、操作环节等进行科学的协调。学生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不自觉的创设出一种理想的学习氛围,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陶艺教室中,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热情被点燃,教室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和空间,各个团队维系着合作与竞争的双重关系。此外,项目实施过程与成果展示过程中,同样可以邀请校外合作对象、家长、其他教职工等参与其中,以此帮助学生找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和信心。
3结语
一陶艺制作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心理品质和能力的结合。在普通高校中开展陶艺教育,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陶艺课的开设能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利于学生在意志、能力和认知等方面和谐发展。
目前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等对陶艺教育都十分重视,都形成有着较完善的陶艺教育体系,并把陶艺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手段来看待。因此,国际上的陶艺教育经验,也为我校陶艺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陶艺课程是以各种不同材质的泥土为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的工艺美术课,它秉承了陶艺中的传统技艺,又融入了现代陶艺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是一种融合了艺术性、科学性、民族性、休闲性等为一体,体现时代精神的艺术教学活动。我校开设陶艺课程作为全校公选课,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陶冶学生情操。
1陶艺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泥塑”是一门需要耐心、细心、用心体会的课程。当刚开始陶艺教学时,学生们的兴趣相当浓厚,可几次下来发现他们有些心不在焉,因为有些学生觉得做陶泥很累。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吃苦的机会,没有耐心。这就需要意志力的培养,通过细心的讲解和鼓励,学生们又慢慢陶醉于其中,现在陶艺活动对学生已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但如果任由他们发挥,有时会产生有过程而无结果的现象,故每次我都要求学生每人必须制作出一件作品来,不能做到一半停下来。当看到别的同学做出作品,一些没做好的学生就会产生羡慕心理,抓紧时间做出来,锻炼了一种坚持到底的品质,也是耐心的一种。在陶艺制作中,让学生克服急躁的心理去取得成功的喜悦。这样时间一长,耐心也就自然培养出来,学生在陶艺过程细心和耐心的培养,也就会逐步形成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的行为习惯,并最终化为良好的品质。学生的陶艺作品虽然会存在或多或少的缺点,但每件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每个学生都会有成功的收获,只要适当给予鼓励,学生就会因此而高兴,因此而自豪,从而产生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就会增强他们的自信,这份自信,会有力促进其他各门功课的进步。
2陶艺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陶艺教学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的重要性,因为陶艺教学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十指要不间断地作多种方式地运用和配合,从而使双手变得灵巧,这一切都有利于学生大脑的使用程度和使用方式得到充分地开发和改善,使人变得有创造力。而创造力本身是人人都有,时时可见,处处存在的,只要注意强化学生的创造意识,生活中就会有发挥创造才能的机会,在陶艺课的教学中,泥料的选择,作品的构思设计,陶艺制作技法的运用等,都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3陶艺课程锤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陶艺教学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形象直观教育,在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括动和外部环境的协调,促进学生心理活动内部之间的协调,从而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习陶艺,学生必须学会观察生活,分析生活,发现陶艺造型的源泉,进而表现生活,此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要求十分活跃,注意力要求比较集中,因此整体心理素质将得到逐步提高。
4陶艺教学引导学生的相互协作
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趋势,“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成为教育教学研究与探讨的热点。陶艺中的合作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来创作完成作品。马克思说过:“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资源”。学生在发展中存在差异并不可怕,合作学习能把这种差异转变为一种教学资源。如果教师能把这种差异因素构成的矛盾转化为动力,就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让他们学会各展所长,达到“1+1>2”的效果。陶艺教学提倡合作,不仅因为陶艺活动由于受时间和陶泥的特殊性(易干)的限制,在课堂内难以单独及时地完成作品,必须利用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还因为合作能集思广益,加强互动。学生们需要根据内容一起构思,一起制作,一起探讨创作的形式和制作的方法等,还要进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协调,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作品。这种合作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增强学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学生间的友好相处。
二陶艺课在高校开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陶艺课的开设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知识和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陶艺公选课课程的开设和实施虽然初见成效,但我校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局限也限制了陶艺课程的发展。目前,学校还没有专业的陶艺教师。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艺术素质和组织活动的能力,更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素质,善于求新求异,创造性地设计和安排陶艺教学活动,教师要有提出、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随机调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组织活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以提高陶艺文化教育活动的整体水平。
2设备、设施还需得到改善
虽然学校有陶艺教室以及一些简单的常用制陶工具,但陶艺实验室非常狭小,无法容纳更多人的手工实践,窑炉配置不完善,无法对学生的陶艺作品进行烧制、上釉,这给学生大量的作品保存带来极大的限制,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受到一定的打击。
3需要强有力的校内、校外的大力支持
良好的校内外沟通,给教师足够的自由时间和空间,良好的计划组织,可利用校外资源的信息,课程理论与技术指导来完善我校陶艺教学,为教师开好陶艺公选课做好条件上的支持和准备。
总之,通过对陶艺课教学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提炼,进一步优化陶艺课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和评价策略,使这一课程成为学校的品牌课程,在全体教师共同努力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陶艺知识普及。
在陶艺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始终坚持两点原则:一是通过相应教学观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改进,改善教学条件以及形成自身的特色,二是教学思路的探索必须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上的实践说明在学校开展陶艺教育是可行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应从点滴入手,我们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们不仅从中学到了陶艺的知识和技能,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创新能力的培养、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品行意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丘玲,李正文.陶艺教程[M].湖北美术出版社,2007(6).
关键词:紫砂壶;宜兴;传统
1 现在陶艺——紫砂
因从业之故,对国内外陶艺一直较为关心,发现国内外各产区各有特点。国内各产区都有自身的传承,材质不同的差异就大些,材质相近的、相同的,差异就小些。国外陶艺,除了一部分日用器皿形制及其延伸,题材有某种传承借鉴外(在烧成、原料处理、制作手法等方面保留、发展了一些现代陶艺所需要素),比重较大的是偏重于观念形态思维的陶质作品,它们同现代艺术、前卫艺术有更多的联系及相近类似之处,宣泄的是当代社会状态中的某些思潮与个人情绪,一种张扬个性的过程或结果,或是在探讨陶瓷材质某种潜在的可能性和不同状态,它们没有什么程式,不受制约。由于现代媒体交流的便捷,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比较明显,虽具体的形制有异,但大的观念、思路、审美是相近的,它们构建的是一种新的语言,也就是现在人们普遍认知的“现代陶艺”。
随着对紫砂学习研究的深入,对传统的理解和积累,后来感到有些东西是不能割裂的,譬如传统,这是紫砂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延续、发展的需要。可以做各种尝试,但紫砂现代陶艺创作不一定要成为无本之源,仅仅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关键不在于题材是否实用、手法是否传统,而在于创作审美是否有现代性、创造性和个性。人们完全可用传统题材、手法来表达现念和情感。
紫砂艺术门类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并不断发展的过程,符合自身规律和发挥了自身优势。它的造型是从日用陶器的壶、罐等渐变分离独立出来的,从早期有紫砂器雏形痕迹的残片、局部如嘴、钮、盖等可明显感觉到,随着社会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尤其是茶的制泡饮用方式变化而导致了壶——紫砂主要门类产品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紫砂原料也逐步从其它日用陶瓷中分离出来。在长期实践中人们逐渐锁定和选取适宜于它的原料,进行必要的处理和配制。造型、制作、实用多方面的考量总结使之脱离原来生活中的日常用品坛坛罐罐的形象。不施釉及使用性迫使其表面进行特别处理,因而泥性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原料的选取也定格于一定的范围,形成某种惯例。泥性、功能、制作诸般要求综合体现的过程也就是本体语言的形成过程,不要忽视了这个过程,它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它在国内外、圈内外的地位形象也是由此确立的。
2 紫砂基本语言的成型及其对待方式
从供春、时大彬至陈鸣远,紫砂的基本语言已经成型。传统分类为花货、光货、方货、筋瓤货等,实际上也可分为自然形态和几何形态两大类(其中包括一些抽象的自然形态如“供春壶”等)。数百年来在此基础上发展、改变、扩容、锤炼,到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人,紫砂已定格于一定的语言方式,传统已积累得非常丰厚。几何形态的作品自不必说,即便仿真作品虽然是以写实为主旨,但还是要用紫砂自己特有的方式进行转换处理,包括雕塑及其它类型一些产品,一枝一叶犹如戏剧的一招一式形成程式化,以保持自己的“味”。如玉器感,局部连接的触摸和谐、敦厚朴实、中庸的东方文化底蕴等,从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本体语言,感觉明显区别于其它陶瓷。
介入紫砂时,应如何对待本体语言、关注当代紫砂的创作方式是个有意义的问题。紫砂是一般人不易介入的艺术,因为它特定的制作性使一般人难以深入。不经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体会、磨炼,很难把握其内在的东西,可能这一点也影响限制了一些人的探索。而它恰是其价值要素,仅停留在表面状态不够。创作可以扬长避短,但并非意味着忽视本质的东西,不排斥用紫砂去探索一些其它方式、感觉、形态的审美,但这些审美用其它材料也能容易传达,何必定要用紫砂?紫砂应尽量去展示和发掘自身独特的美,这样是否会更有意义?
【关键词】创新思维;陶艺课程;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201-0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而陶艺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高效陶艺课程的教学方式还存在一些不相适应的地方,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针对于此,本文提出了陶艺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够促进陶艺课程的顺利进行。
一、使课程的设置符合时代特点
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创新的社会风气正在形成。在越来越注重创新的大环境中,陶艺课程的教学也要摒弃以往的陈旧观念,使课程的发展更加具有时代特点和实用性。首先,应当使陶艺课程更加开放。要不断吸收与陶艺相关的外来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更加新颖且实用的外来思想贯穿到陶艺课程中。不要将眼光单单放在陶艺技术上,还要借鉴许多不同行业的技术,争取运用开放的、先进的、不一样的技术来使陶艺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其次,陶艺的发展也不能局限于原有的教学模式,应当拓宽视野,运用创新的思维对陶艺课程进行重新审视。摒弃原有的陈旧的思维定式,将视野放宽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通过日常的观察,将生活中的细节融入到陶艺的教学与学习中,将学习到的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创新的灵感,使创新的思想充分武装大脑,对陶艺的学习以及对社会的认知都升华到不同的层次。最后,应当使陶艺工作更加具有包容性,更符合时代特征。这就需要陶艺教师拥有更多的耐心和毅力来面对以后课程中的问题。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不仅要使他们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也要给他们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创作,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还还可以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加热爱陶艺这门艺术。同时,学生与教师之间也应该积极沟通交流,及时解决课程中遇到的问题,交流总结学习经验。
二、陶艺教师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
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大多数的人认为陶艺课程的学习,教师是主体,学生的学习都应按照教师安排进行。其实不然,在陶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在其中扮演的应该是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学习陶艺的好坏跟学生自身的素质与努力密切相关,但教师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增强自身的能力,充分发挥好在陶艺教育工作中的引导作用。首先,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使学生有一个较高标准的、健康的开始。学生不仅要熟练的掌握与了解陶艺制作的技术与原理,掌握制作陶艺的基本规律,了解陶艺的整体的发展脉络,还应当对陶艺技术进行分阶段且全面的分析研究学习。同时,还应当对美学有一定的涉猎,对其他相关的学科或者是专业有基本的掌握,这样才可以使今后的陶艺学习更加游刃有余。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为学生布置不同类型不同学习程度的作业。并且在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之后,对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以及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得学生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渗透一些相关的课外知识,使学生能拓展知识面,更能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除此之外,陶艺教师还应当让学生观看著名大师的陶艺,使他们对陶艺这一门艺术拥有自豪感与浓厚的兴趣,并且也可以通过对大师名作的观看,找出差距,寻找灵感,为自己以后陶艺风格的选择打下基础。进入车间实习期间,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从陶艺制作之初以及以后的各个过程,使其对自己所学的陶艺有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也能激发学生对陶艺的热爱与学习的热情。
三、增强教室与学生的教学互动
陶艺课程的学习,一般都是教师将学习的方式与方法,或者是将陶艺制作的技巧传授给学生。在理论课程结束后,教师会根据学习的课堂情况以及学习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一般都是教师来讲,通知学生进行练习,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导。而这种单方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如今的陶艺教学,学生的思维开始活跃,他们要求解放自己,更好地表现自己。传统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在新形势下,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方式也应当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这种单一教学方式要完全摒弃不符合目前教学的现状,但应当在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并解放他们的天性,更好地发挥他们的陶艺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当教师角色,教师听取学生的意见与课程,学生会更加理解课程内容,教师也会更加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且也能从中找到学生的不足,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补充。学生可以向教师任意提问,针对于学生在平时陶艺课程中的相关问题,教师进行耐心解答,不仅可以使课程的学习更加有效,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引导与答疑,不着急公布答案,同学生一起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行观点的交换与讨论,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陶艺的热情,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透彻,还增强了知识点的记忆,并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增强专业素养。
四、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作用
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但作为陶艺课程主体的学生也应当充分发挥作用。只有使学生对课程的发展起到了作用,陶艺课程才真正实现了价值。而作为陶艺课程的学生不仅仅要发挥学生个体的作用,同时也应当与同学之间进行合作,发挥团体的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不仅可以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作用,还可以促进学生团队精神的加强。平时的陶艺课程作业,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样学生之间不仅可以碰撞出创作的火花,还能够交流意见与看法,可以促进他们对陶艺课程有更近一步的认识,同时加深课程印象,更加热爱陶艺这门艺术。有的学生在吸收了众多的观点之后,甚至能够升华创造出更加新颖的陶艺作品。在协作中,学生不仅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还学会了如何尊重别人,更学会了协调一些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矛盾,使陶艺课程更加顺畅进行。
五、结语
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促使着陶艺课程教学方式的变革,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阐述,本文对陶艺课程以后的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措施,希望陶艺教育工作者能够运用符合时展的方式进行教育工作,以促进陶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邱玲,娄宇.陶艺课程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设计艺术研究,2011(2).
[2]邱玲.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3]商亚敏.艺术设计专业陶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创新[J].美术教育研究,2012(5).
[4]云宁.浅谈图案基础训练在民族陶艺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美术界,2015(3).
[5]张荟芳.陶艺课程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探究[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1).
[6]邱玲.三思而“型”――基于创新思维的陶艺课程教学探究与实践[J].装饰,2013(12).
[关键词]现代陶艺;泥性革新
“现代陶艺的吸呐与发展”,一直以来是陶艺发展的重要课题。现代陶艺是把陶艺创作的审美意义从过去的以使用为主的传统创作原则中独立出来,从而引入纯粹的审美领域,把陶瓷的艺术形式推入了纯艺术领域,从而将传统陶瓷艺术的视觉角度扩大了。陶艺家借助陶瓷材料进行艺术创作,远离了传统的实用性,以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心理和意识为主,体现了个人的主观理解,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革命。
一、泥性的解放――现代陶艺观念的形成
1870年由英国诗人莫里斯掀起的手工艺运动和法国的新艺术运动为追求陶瓷制品中个性和情感的表达拉开了序幕。从此,陶瓷制品一改往日的呆板和拘谨,呈现出多样发展的姿态。20世纪的40年代,现代陶艺真正开始并迅速形成,自1946年起,毕加索连续两年时间都在从事陶瓷业,并设计和制作了一些陶艺作品,在此期间,马蒂斯、夏加尔、米罗和康定斯基等杰出的绘画大师都曾经参与过陶艺的设计和制作。他们的参与翻开了现代陶艺的新篇章,同时象征着陶瓷从实用形式中分离出来,并以纯粹的形式参入到艺术领域。
现代陶艺只是以陶泥作为它的物质载体,而藉以体现的却是一种现代的艺术精神。它主张自由创造、个性发挥,即使有些作品仍然保留着容器的形态。并且突破了原有的技术规范,扬弃了传统陶瓷精致、规整、对称的古典审美趣味,向着随意自由、更富想象力、更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现代陶艺创造的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化的“瓶罐”,即使是“瓶罐”,也是以“瓶罐即艺术”的观念自由表达着陶艺家的生存经验。
二、泥性的转换――思想意识领域对现代陶艺观念的影响
(一)社会观念的影响
西方二战以后,人们的思想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恐慌、虚无、萎靡不振,灵魂仿佛是空虚的,没有了任何存在的价值,西方的绘画因此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唯美与古典的风格不再受到人们的喜爱,相反批判的、超现实的、抽象或具象表现主义的艺术成为了绘画的主流。绘画语言宣扬了艺术家的灵魂之声,陶瓷艺术也在这种社会叛逆的思潮下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罗丹是较早使用陶瓷材料的雕塑家,他很好地掌握了陶瓷的工艺过程,把陶瓷作为与青铜和大理石一样的雕塑材料来创作。把雕塑的艺术观念注入到了陶瓷的创作之中。毕加索、米罗等人运用陶瓷的艺术语言来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观念,此时的陶瓷艺术成为了一种精神传达的载体,将个人的风格贯穿于作品之中,开始赋予陶艺以更强烈的艺术特性和个人品格,并且把土作为画布或石头这样的创作媒介来理解,寻找人与土的自然融合。
(二)艺术观念的影响
现代陶艺作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一部分,受到20世纪初以来风起云涌的现代艺术运动的影响,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思潮对现代陶艺产生了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现代陶艺的艺术观念的变迁也随着现代艺术形式的多样化而不断丰富。如现代艺术的流派有: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抽象派、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陶艺家的作品从思维方式、创作观念、表达手法上或多或少地显示了现代艺术多种艺术理论的探索和创作思潮。
现代陶艺与艺术观念紧密结合,正在跨过多个学科,在观念、视觉、形式的表达上和材质的运用上给人以更大的震撼。如日本陶艺家八木一夫的象征风格,温・海格比的浪漫主义,他们的作品充分体现了泥土的本性,质朴迷人,运用丰富的肌理表现,达到了原始和现代的完美统一。
(三)外来文化观念的影响
艺术的发展一直是在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每一种文化的冲击都能成为艺术创作新的内在动力,经过对文化元素的理解和消化,将最为优异的特色运用于艺术创作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如东方的审美文化表现的不对称性、简朴的内涵与抽象的装饰、随意的感觉都可以成为西方陶艺家追求的对现代陶艺创作的突破。如中国、伊斯兰、罗马、希腊、日本等文化传统在不同时期对世界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而近代西方文明也为东方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原动力。20世纪50年代,美国西海岸与东海岸的陶艺家对禅宗都很感兴趣,禅宗的要点在“悟”,使人超越现实界限,明心见性,从而从思想上达到超越自我的境界,是一种感性表现的极至。而日本的茶道文化则展示了一种淡泊之美,追求人生苦恼的解脱,同时也强调了人与环境、器物的和谐之意。
(四)政治观念的影响
20世纪前半叶是一个变化最强烈的时代之一:社会主义政权的崛起带来一种不同的艺术理解,强调了官方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路线,把文化置于次要地位;西方宗教思想道德观和世界观的分裂,社会现实的发展,都对艺术确立的根本提出了更多的问题,包括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中国现代陶艺的转型。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文化和艺术的中心逐渐从欧洲转到了美国,美国的民主主义观念影响着他们的艺术,艺术创作也逐渐摆脱了欧洲的形式,开始追求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陶艺形式,成为了西方现代陶艺的主流,从而也间接地影响着东方政治色彩浓厚的现代陶艺,将艺术的灵魂赋予了民族的精神。
(五)经济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扩张,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全球经济发展旋涡之中,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艺术品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某种程度的质变,如今的艺术品如果继续保持以往那种闭门造车的创作理念,必将受到严重的冲击。陶艺制品作为最有经济潜力的艺术品之一,其地位完全可以用国粹来形容。21世纪,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国人的生活水平节节提高,对工艺品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其中陶艺制品自然成了其中的佼佼者,但因为操作的不规范以及急功近利的生产观,也从侧面影响了这个市场的健康发展。其实不论客观环境如何改变,保障艺术品的质量仍然是如今陶艺制作者本身最为重要的一环,只有在质量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制作经验,然后再向精品和批量产品两端横向发展,保证两个市场的需要,从而使经济和陶艺制作形成一个有机发展的整体,也进一步使这种艺术形式得到更大的推广和发展。
三、泥性的张力――推动现代陶艺观念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实用到审美,再到社会本质的探索,从面与体的构成,到精神内涵的体现,现代陶艺在不同观念的影响下,成为了对人性存在本质的探索,是一次艺术的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思想活动。在不同观念的指引下,现代陶艺发挥着土与火的语言的作用,在现代艺术的浪潮中释放着泥土的浑厚的力量,泥性由观念的变革而改头换面。
关键词:紫砂;艺术;审美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11-90-1
紫砂自北宋诞生以来约一千年,虽与具有近八百年的陶瓷史相比略显姗姗来迟,但却在陶的艺苑中独领、技压群芳,在今天更是名震环宇。紫砂这一令人瞻目的历史生涯,依循的是中国历史文化艺术发展的规律,因而是必然的。所以说,任何一种新颖陶器的出现,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智慧火花的迸发,更不能把它当作是偶然的“机遇”或“发现”,应该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和技术条件下产生的并对物质环境改造能力的反映;应该是我们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依靠自己的直觉和洞察力对自然规律发现和运用的结果;还应该把它看成是人类对水、火和泥土的征服。郭沫若在一首《西江月》词里对陶器的产生和发展作了富含哲理的科学解释,揭示了艺术和真理的内在关系与相互激荡的原动力,“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真是森罗万象”。
鉴别和欣赏这一门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即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直接影响了制作者的创作构思。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它的独特性如泥原料的蕴藏占尽地利;成型技法以泥片镶接及拍打身筒为主要的成型方法,区别于其它陶瓷行业的各种成型法则,并联系到装饰上的文化层次等等,这些都应该是宜兴紫砂工艺所已具备的审美因素。面对一件具体的作品如何来加以鉴赏呢?譬如茶壶这个砂艺最著名的品种形式,从传统的造型来分析,在每件器形的结构中,根据造型艺术的理论和法则多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主体与附件如壶的嘴、、口、底、足、盖子等等的配置关系,各个方面的比例适当与否,外轮廓线的结构上的缓冲过渡,明暗面的技法(即制做手法)处理,空间与实体所形成的虚实对比等等。
抽象地讲,紫砂陶艺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 轮廊,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将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但这里又要区分“理”和“趣”的两个方面。若壶艺之爱好者偏于理,斤斤较量于壶的容积的宜大宜小,嘴的宜曲宜直,盖的宜盎或平,壶身的或高或矮,侧重以沏茶茗饮的方便为出发点,那就只知理而无趣。一种艺术的欣赏应该在理亦在趣。一件作品不管它是大是小,壶嘴是曲是直,盖子是盎是平,形制是高是矮,都在乎有趣,有趣才能产生情感,怡养性灵,百玩不厌。以这样的审美态度作出发点,才能中肯地赢得爱好砂艺界普遍的共鸣。
在任何一种艺术行当中,一个有所成就的佼佼者,都一定会有他独挡一面的过硬功夫,这是指艺术的和技巧的两个方面。这些内在的要领,就是所谓个人的风格和韵致,也就是所谓灵感。作伪者是绝对不易得其要领的。倘若说一个存心佗伪的人,如果能够有超越的领悟,那麽他自身已是个了不起的大家了,又何必要假冒别人而湮没自己呢?所以我敢大胆地说,真的,生来就是真的,假的永远也真不了。只有没出息的作假货者,作假这种行为是绝对可耻的。另外尚须附带约略讨论砂艺历史上的仿古作伪问题(十九世纪中叶以后至二十世纪初期),也曾出现过一阶段摹仿古代名家作品的热潮。有以名人传器摹仿复制的;有凭古玩商人根据砂艺史籍记载的品名,通过意匠的忆测构思设计制作,签署历代各名家的名款或伪仿印鉴加戮的。看紫砂陶的工艺技术鉴赏,一向是区分为三个层次:一、高雅的陶艺层次。它必须是合理有趣,形神兼备,制技精湛,引人入胜,雅俗共赏,使人爱不释手的佳器,方能算得上乘;二、是指工技精致,形式完整,批量复制市场的高档次商品;三、是普通产品,即按地方风俗生活习惯,规格大小不一,形式多样,制技一般,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日用品。这里着重讨论的是艺术品。
识别砂壶的真假,一如鉴定书画,首先从提高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理性即培养自己的学识素养,以资提高审美观感;第二是多方交流、互相观赏某些名家的杰作,提高感性,探讨和了解某些名作家的风格形制,技巧手法,艺技擅长,使用原料泥色的习惯性,印章的规格特征,把握关键性的依据,逐渐积累经验。明眼人自然而然地不难识别真假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