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实现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与此同时,社会对人才的标准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业模式与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毕业生不再是被动地等待工作,而是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积极主动地寻找工作。新形势下,面对严峻的就业挑战,大学生该何去何从?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如何拓宽大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正确而有效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迫在眉睫,也正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概况及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概况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是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大学及今后的职业发展所做出的计划,它具有鲜明的个体性特征,主要通过对自我客观立体的探索、对职业世界深入全面的了解,依据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对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就业模式与就业形势的变化,目前,教育部已经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大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课程,各级各类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及研究。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全面开设,对于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就业率,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满足高校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于大学生而言,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提高其就业能力,也有利于自身规划意识的提高及其长远的职业发展。
1.提高自我认知,增强自我规划意识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自我认知为切入点,其首要内容就是进行自我探索,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能力及职业价值观,正确认识自身的特性和潜在优势,了解全面而立体的自我,能够对自身进行正确而全面的定位,从而减少择业时的盲目性、避免陷入就业过程中的误区。此外,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对职业世界进行探索,了解职业的内涵、就业形势及影响就业的环境因素,帮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方向,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建立危机感,增强主动性,增强自我规划的意识。
2.提高就业技能,增强社会竞争力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纸上谈兵,更不只是理论的灌输,而是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提高。通过职业规划课程的学习,大学生不仅在知识层面上了解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自我有较清晰的认识,也能够掌握自我探索的技能、生涯决策的技能以及求职技能等,这都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的就业技能及就业信心。此外,有效的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快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职业,有利于其结合自身特点对知识、技能、素质的学习和提高,并能充分发掘自身潜能,锻炼各方面能力,从而增强社会竞争力。
3.有利于职业生涯的长远发展,实现大学生的人生价值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新的职业不断出现,人们的择业观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找到一份工作,而更多地是要考虑到职业的发展前景、人岗匹配及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正是注重大学生个体特性,以一种长远发展的眼光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进而实现个人人生价值最大化。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匮乏,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要依靠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来完成,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老师由辅导员或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担任,虽然他们对学生工作和学生就业比较熟悉,但由于没有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相关的理论储备与专业性技能不够。其次,由于这些老师平时都有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且专业背景参差不齐,加之人员变动较为频繁等,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此外,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对于老师跨学科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个体咨询,对于老师的沟通、表达、理念等方面的要求跟高,目前的师资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课程建设不完善、缺乏科学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人发展的一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也理应涵盖整个大学阶段,实行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而事实上,很多高校受现实条件的制约,一方面课时较少,另一方面缺乏科学性,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规划教育体系。特别是针对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系统性、连贯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课程设置及实施过程当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这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大大弱化,学生在上这门课程时往往很有想法,可能会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与未来,但随着课程的结束,这种积极的影响也日趋减弱,很多学生的职业规划仍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付诸行动,更难以取得理想成效。
此外,由于学生个体存在较大差异,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这决定了大学生职业规划讲求个性化的指导,而目前职业规划课程以相同的内容面向所有学生,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也是导致目前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三)教学内容、方法有待改进
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虽然目前的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大多贴近学生实际,但也很大程度上存在理论脱离现实,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特别是有些老师在教学内容安排上,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得学生兴趣不高,参与性不强。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大部分老师都能够综合性地使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经验分享、课堂活动等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但仍存在部分案例陈旧、缺乏针对性、为了活动而活动等问题,此外,还有些老师过于偏重自身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忽略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关键。鉴于当前建立完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仍有很大困难,应当从加大培训力度,完善当前师资队伍入手。只有选拔和培养一支具有较扎实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职业测评工具运用,能较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良性发展。一方面,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任课教师的培训,另一方面,通过相关的政策倾斜或考核奖励,鼓励任课教师加强自身学习,钻研专业知识,提升自我技能。此外,还可以探索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学者或成功的企业家来讲座授课。
(二)建立职业规划辅导长效机制,课堂普及教育与课后个体咨询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规划辅导的长效机制,这种长效机制不仅体现在时间跨度上要涵盖大学四年,也包括内容范围上的广度与宽度,也就是说,职业规划教育不一定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课后咨询辅导,也应该渗透在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渗透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在适当增加课时的同时,分层次、分步骤、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大学四年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有通过多方位的,持久而系统的引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当然,由于大学四年学生不同阶段的任务目标不同,相应的规划辅导内容也应有所差别,针对学生大一至大四不同阶段的任务和特点,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阶段性目标细分,进而提高规划的实效性。
对于学生个体化差异的问题,可尝试将课堂上的普及教育与课下个体咨询、专题活动相结合。由于课堂上面对的是所有同学,教学内容也具有概括性、一般性等特点,无法对个性化的学生做出针对性的辅导,另一方面,由于课时较少,也难以取得良好的规划效果,而普及教育与咨询辅导相结合可以有效破解这一难题。通过建立职业规划咨询室,配备专业的职业规划老师来进行个体咨询,帮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清自己,主动思考,找出问题症结所在,从而做出更加有效的职业规划。
(三)注重实效,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
职业规划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注重实效,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兴趣、进行职业探索的主观能动性和进行职业规划的自我责任感。首先,教学内容上一定要“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可结合当前社会热点来引入知识的讲解。其次,充分发挥案例的作用,在案例的选择上,一方面要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另一方面要比较新颖、典型,可以是学生的师兄师姐亲身体会,甚至是老师自身的经验教训,这样容易唤起学生的共鸣,也更具有可比性与借鉴性。第三,教学形式上尽可能辅以游戏、提问互动、讨论分享等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四)注重实践,在实践中检测与完善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其课程特点决定了该课程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增强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但是,仅仅有课堂上的参与和实践还远远不够,大学生还应当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完善职业规划。高校可以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如心理测试、生涯人物访谈、职业规划技能大赛等,此外,可邀请校外专业人士进行简历撰写指导、模拟求职等等。鼓励学生在制定个人规划之后,勇于寻求机会实践或专业实习,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检测自己的规划是否符合实际需要,个人能力是否胜任工作等,从而及时地调整自身的职业目标规划。
参考文献: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改革初探.廖国声.理论研究,2012,3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内容及方法研究.亓小林.科教导刊,2010(中)
Abstract: In order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do a good job in career planning, achieve career growth, a lo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rry out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ll of these curriculum systems have two major issues: the first one is the definition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is not clear, the second one is the classroom is lack of explo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and affects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goal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and applying the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occupational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curriculum thematic design activity plan, the teaching experiment method is used to verify the validity. The teaching observably improves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self concept. It proves that participatory teaching is an effective way of education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positive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and the vocational self concept should be the "required course" of college students' lives.
关键词: 职业自我概念;大学生;职业规划;参与式教学
Key words: vocational self concept;college student;occupational planning;participatory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0-0147-03
1 问题提出
很多高校开展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形成教学为主、兼顾职业咨询、规划大赛构成职业规划教育平台。课堂教学自身具有受众面高、知识系统化的优点,是传授职业规划知识的重要渠道,教学效果好坏与否很大程度影响职业规划教育成效,科学规范的课堂教学是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目前高校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教学目标宏观化。就教师而言,缺乏具体目标指导的教学活动,导致教学过程的监控、教学评价没有依据可言,就学生而言,没有清晰的目标无法检验学习效果。二是缺少探索性的教学方法。职业生涯规划注重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是直接经验的获得,目前普遍采用的讲授式教学更适合间接经验的学习,缺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探索。因此,具体化的教学目标和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是保证职业规划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1 职业自我概念课程目标的提出及具体化
职业自我概念是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职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职业自我概念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人整体自我概念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上的反映[1]。美国心理学家Tideman提出了“职业自我概念发展”,指的是职业对自身关系的认识和定性[2]。因此,职业自我概念可以理解为: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对自我概念的认知,是持续的职业探索中,不断发现自我,了解自己的过程,影响并调整自己的职业行为和决策,促进职业成熟。
提出职业自我概念的课程目标,一是其理论来源于职业选择发展论,是西方职业指导领域中重要的理论学说,有成熟的理论体系,可以作为职业规划课程理论依据;二是职业自我概念核心思想是自我发展,将促进学生人格健全与自我完善的元素融入到职业指导课程中,不断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契合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三是职业自我概念本质是探索自我概念,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生涯发展任务,在职业规划课程中,提供探索自我的平台,既实现了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的心理需求,也帮助学生澄清在职业规划中与自我概念相匹配的生涯发展任务。四是职业自我概念的教学目标可以实现具体化,职业自我概念你内容包含:了解职业个性自我(兴趣、性格、能力、职业价值观)和职业信息(职业分类、职业信息搜寻),据此归纳为六个教学目标:了解职业兴趣、了解性格、发现自我技能、明确价值观、搜寻职业信息、聚焦职业目标。
因此,成熟的理论体系、契合大学生培养目标、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和生涯发展任务、可实现具体化教学目标是职业自我概念课程目标提出的四个基础,如图1所示。
1.2 参与式教学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让所有的学习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目的是使每个有着不同背景、不同个性、不同知识经验和不同智能类型的学习者都能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在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过程中,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3]。特点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照顾学生差异、重视体验和分享,适合有合作、探索、体验成分的教学内容。
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认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阶段属于探索期[4],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拓展生涯经验和增进自我了解的职业探索活动,具有探索性,课堂要体现主动探索、体验直接经验。是适合使用参与式教学发。研究表明,参与式教学应用在职业指导课程中“能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得到学生认可,受到学生的喜欢”[5],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设计能力” [6]。但参与式教学有效性到底如何,尚缺乏实证研究,为此,本研究用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将参与式教学融入到大学新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中,并验证教学的有效性。
2 实验设计
2.1 实验对象
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云南省某高校大学一年级一个班(43人)作为实验班,其中男生25人,女生18人,理科生30人,文科生13人,对该班开展职业规划参与式教学。同校同级另一个班(45人)作为对照班,其中男生26人,女生19人,理科生33人,文科生12人,对照班同学均未参加职业规划课程教学。两个班学生是自主选课后形成,无人为干涉。
2.2 实验工具
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量表。该量表由王亚琨编制,共五个维度30题,采用likert自评五点量表,“非常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非常符合”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分值越高,说明职业自我概念越明确。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45-0.832之间。
2.3 效果检验
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中的“单组前后测设计”。同时,在实验期间,实验班和对照班所有同学未参加相关的职业指导相关课程和活动,以提高实验效度。
2.4 参与式教学设计
结合课程六个专题设计体验式教学活动(表1),每周用一次课完成一个专题,每次120分钟。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通过启发、参与、体验、提问等手段帮助学生观察、领悟和学习,达到自我探索。
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PSS17.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3 结果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两组被试所测查特质基本同质。
3.2 实验班职业自我概念量表教学前后比较(表2)
结果表明,参与式教学后,实验班在职业个性自我、职业人脉自我、职业外在自我维度分数差异显著(p
3.3 实验前后对照班在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的差异比较
结果表明,实验前后的对照班各维度分数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照班在实验前后的职业自我概念各维度无变化。
4 结论
4.1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方案设计合理
研究将教学目标界定在职业自我概念的培养,教学设计围绕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探索展开。职业自我概念是职业规划的前提和根基。大学时期的个体正处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键期,大学阶段形成清晰明确的职业自我概念,对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有正面的帮助和意义。职业指导理论创立者Parsons提出职业指导教育三大任务,自我认知、职业探索、职业决策。职业探索和职业决策本身具有个体多元性、职业深入化的特点,面对学生人数多、封闭的教学环境,教学受诸多约束,相较而言,自我认知成为恰当的教学目标。就学生本身心理成熟度和阅历而言,更乐于参与职业自我认知的探索,对于职业对人的要求探索受限于很多因素,例如:缺少工作经验、无法到工作地深入了解、探索信息真实性有待斟酌等。
教学方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在探索过程中,最大程度照顾学生间差异,让不同特点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有所收获。方案设计以实践、活动、体验为基础,每次课程都要有明确的任务目标、借助体验式活动,讨论分享学习。例如在职业价值观探索一节,任务目标是明确价值观,认识到每个职业的价值,借助“找零钱”、“价值拍卖”的活动,让学生讨论“在职业生涯里,我认为最主要的三件事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在职业中发挥自我的价值?学会探索职业价值观的方法,意识到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2 参与式教学对提高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积极作用
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参与式教学对于培养大学生积极职业自我概念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实验组教学前后测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参与式教学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自我个性,包括兴趣、性格、价值观、技能,了解心理自我在职业中的体现,进行自我塑造和调适;发现职业人脉,从而认识到社会自我在职业规划中的重要意义;客观认识外在自我,充分发挥外在自我认知在职业概念中的。尤其在明确职业信息自我和职业目标自我方面,参与式教学干预效果更好,教学前后测差异到达非常显著。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搜寻职业信息的方法,可以应用在生涯每一个阶段,进行职业信息搜寻的专门训练,这是其他专业课程缺乏的教学内容;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职业目标,学会为自己确定目标,甚至是详细的职业生涯目标。
人的职业自我概念在职业实践和生涯成长中不断探索、调整,是伴随一生的任务。在我国,大学生刚刚开始职业生涯的探索,最需要的是习得科学的探索职业自我概念方法,作为一项技能服务于整个生涯规划。参与式教学重视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技能获得,激发后续学习。
4.3 课堂渠道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有效性得到证实
培养大学生积极职业自我概念的途径有多种,可以是课堂教学、团体辅导、专业实践等。目前研究集中在团体辅导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的积极意义,忽略了课堂渠道的培养,课堂作为大学生学习的普遍场所,有受众面大、普及度高、时间易统一的特点,可以作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开展职业指导的方式。
参考文献:
[1]蔺桂瑞.职业自我概念与大学生职业指导[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1.
[2]卢荣远,李凌,唐宁玉.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48-49.
[3]甘肃省教育厅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效的参与式教学[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2005:8.
[4]钟谷来,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J].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就业不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也是融入社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希望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就业体制变革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外,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观对大学生竞聘提出新要求。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职业意识淡薄及就业竞争力欠缺是导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对此,大学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明确应聘的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到有的放矢地利用校内锻炼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竞争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和胜任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 就业 职业 规划
本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职业规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针对大学生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相关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高校不断扩招、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就业观念仍然存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 主观方面
1、自我目标缺失
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政治学院一年级360名新生进行随机抽样,抽出36名学生样本,对该36名学生不同时期有无确定的奋斗目标或者说人生规划的进行调查,如下表:
该表显示,36名学生在高中时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都为自己的人生做了短期的规划,那就是考大学,这一时期的规划率达到了100%;然而在考取大学之后,在实现高中时期制定的短期目标时,多数学生出现了迷茫的症状,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走向未来的生活,迷茫率高达86.1%,这种现状值得重视,也表明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迫切性。
2、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地域、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
3、主体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问题上,宁可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也很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人生道路发展问题,更很少去积极接触职业生涯世界的各种信息。
(二) 客观方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理论指导
职业规划最早是在西方兴起的,我国对职业规划的引进已将近20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一直是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的呼声渐高,也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然而,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没有理论的指导很难开展有层次、有成效和有深度的实践活动。①而根据国内的高等教育现状的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创新还比较缺乏,职业指导在实践方面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②
2、寻求职业指导的途径有限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较少。许多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建制、辅导人员配备、职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不适应学生需求。学校尚未建立深层次的辅导结构,咨询、辅导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帮助指导,无法对学生的进一步需求做更有效的指导。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这样的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需求永远处于模糊阶段,进入职场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将会拉长,增加职业发展的实际成本。③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清晰地认识自己对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明确目标和需求,从而根据条件去实现目标。职业规划是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对自我进行充分分析和准确定位。这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做的第一位。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存在明显的模糊性,以致,在求职过程中,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与用人单位交流时不能清晰表明自己的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性,从而使求职受阻。
(二)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适应职业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缺乏职业准备的大学生必然茫然不知所措。原因之一就是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许多学生采用“广种薄收”的方式,大量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而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哪方面的人才,降低了求职的效率,增加了求职的成本,同时,一旦顺利就业,就会出现职业兴趣、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消极后果一是主动跳槽,一是被动失业。制定职业规划,围绕着自己的职业蓝图,制定求职方向和具体步骤,从学习阶段就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一个阶段一个台阶向职业需求的能力看齐,这样,不仅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做好了准备。④
三、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当年毕业生的择业需要而展开,具体实施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大学生毕业阶段,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是个盲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务虚多,务实少,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诠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由于个人期望值与社会可供选择的职位落差太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择业问题关注也不够。
(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整合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
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立人”教育,充分尊重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⑤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把外部的技能和知识内化于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这些特质都与职业生涯教育有着极其恰当的契合点,为更好的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其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重视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不一,人们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这里我们主张将职业指导表述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三个方面:(1)帮助就业: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职业指导人员首要工作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标;(2)帮助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的目标。远远不能解决求职者、劳动者的客观需求,从更深层的角度讲,也不能认为是已经完成促进就业的使命;(3)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果说前两个工作目标是一种必要的过程的话.帮助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则是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这个工作目标反映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意图说明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不论是就业过程还是在就业后,它将伴随人的职业生涯,人们处处需要职业指导。另一方面则更加明确地说明职业指导的工作性质,以及它在就业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⑥
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这里着重从对个人和对工作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首先,对个人的影响是指职业指导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个人社会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其次,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助于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有助于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就业服务工作的提升和改革、有助于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
(三)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现如今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应当对未来趋势有个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也更应当明确认识。对我院07级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20%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13%的学生学生表示很有自信,找到好工作没问题;同时也有26%的学生觉得本专业前景好,所以也不担心;61%的学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觉得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而24%的学生不太有自信,对竞争有点害怕;还有15%的学生没仔细想过,走一步算一步。看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足够信心的学生并不算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未来没有信息,不自信。过分的自信或不自信都是要不得的,对顺利实现就业都是无益的,引导学生准确的定位自己是找到合适工作的首要步骤。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其职业生涯设计,学生还可以与是专业领域中的讲师、教授,通过自身接触对自己所学专业加深了解,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准确定位自己是第一位的。
注释
①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经济师,2008年第9期.
②潘正勇,杨军.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探析.中国教师,2007年第11期.
③李敏.大学生职业规划永远不嫌太早.时代经贸,2008年5月.
④张仁杰.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就业调研,2008年第16期.
⑤李亚州.职业规划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⑥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5月第八次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1]杜存臣.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荆门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7月.
[2]林咏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育长廊,2009年6月.
[3]石磊石,杨云红.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
[4]钱嫦萍.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6月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 素质教育 大学生
一、职业规划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人格、能力、价值观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所处时代和环境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准备时期,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尤为重要。内蒙古财经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之一,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而且可以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
大学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使大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教育,是教育本体的回归,其本质是塑造大学生的自由个性与独立人格,养成文化自觉,实现完满之人生。素质教育首先应满足大学生本性成长的内在需要,接受素质教育的过程是获得自我提升的满足感和满意感的过程,是一种愉悦的自我建构的过程,是一个超越与创新的过程。
全面提升个体能力的素质教育必然包括个体宏观把握社会、认识自我,规划自我及成就自我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现职业成功、实现个人的价值与追求,实现作为“人”的幸福与自由,因此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新时期内蒙古财经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内蒙古财经大学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1.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稳步推进
内蒙古财经大学一直以来都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工作很重视。学校成立专门的就业领导小组,领导学校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从学生入学教育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逐步提升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能力。学校的素质教育选修课中也开设了职业发展的相关课程。在学生日常管理上由二级学院和招就处具体负责学生职业指导和咨询工作。从2009年开始,按照教育厅要求,学校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2015年 9月开始,由二级教学单位工商管理学院具体负责《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由校招就处具体负责《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工作。教学上使用了新修订的《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发展规划》课程教材,突出实用性、应用性、可操作性,以增强教育教学效果。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自主性不强。通过对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校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自我认知和生涯定位,这种情况新生中更为明显。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环节有自我认知、认识工作世界、职业生涯目标决策、制定规划实施方案、评估与反馈等环节。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通过对自我兴趣、性格、气质、能力、价值观的认识,正确评价和定位自己。大部分在校大学生不了解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对今后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适合怎样的岗位等认识不够清晰,这些都不利于其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受自己所学专业的影响,而很多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导致他们在校期间的专业学习也往往随波逐流。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树立了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和方法,但一过程主要依靠教师课堂教学的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深入探索和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相关课程的结束,学生对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和实践热情也明显降低。而让学生主动发展是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也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校教育环境的过分依赖,自我成长意识和动力缺乏,影响学生主动发展,也会直接影响高校素质教育的结果。
(2)忽视个性化辅导,与因材施教的素质教育要求相脱节。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强调个性化教育和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职业生涯规划以对多样化个性心理特征作为前提,其本身就是个性化的。学校虽然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教育形式单一。低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高年级的就业指导课程都是采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而且多为大班授课,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际操作和调研内容少,更缺乏“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和咨询服务。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目前职业规划课无法安排多个课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和方法非常有限,需要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补充。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后,在实践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而且不同特点的学生对指导的需求也各有不同,而学校现有相关指导与服务很难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3)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呈现碎片化,缺乏系统性。大学生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对学生人文素质、专业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等多方面的培养,而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求高校要形成合理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全面系统的推进各项工作。内蒙古财经大学在这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碎片化和衔接不良的问题。虽然学校目前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是课程只涉及两个学期,其他阶段出现空档,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讲座和活动非常少,相关的创业大赛等比赛活动因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学生具体实践活动相脱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规划教育的连续性。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教育过程中要联系学生所学专业,和专业教育相结合来进行。现有的教育模式下,往往是专业教育专注于专业知识理论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关注和指导;学校则比较关注就业率,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轻视在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如何将所学专业和自身职业发展有效结合方面,学生能够得到的指导有限。对学生的培养教育是高校全体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党政部门、教辅部门、教学部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但在工作实际中因缺乏协调机制,导致各部门所做的具体工作效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4)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尽管学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力量仍然相对薄弱,亟需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目前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教师大部分都是各二级教学部门的专业课教师和学生工作辅导员。因教师数量有限,他们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与所教学生的专业并不完全相符,缺乏系统的职业发展、人才测评、心理咨询等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尚不能为学生提供非常规范的指导。2015年,内蒙古财经大学在校生21164人,其中本科生18091人,而从事就业指导的少数老师面对如此数量众多的学生,也无法提供优质的职业规划教育服务。
(5)缺乏对毕业生职业发展回访和总结。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的评价上,学生在毕业时能否顺利就业最受关注。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对象,学生的职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但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对学生素质教育的效果考量不应该以初次就业率作为唯一衡量标准。在关注学生就业率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其就业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用人单位评价等方面。从这些方面更能反映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长期效果,体现出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
1.更新教育理念
高校进行的素质教育实施于全体学生的整个高等教育学习时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理念上也应充分体现全面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学生整个大学生活,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培养其自我发展规划的意识,在大二、大三阶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职业探索经历和体验,在大四阶段与具体就业指导相结合,形成连贯性和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在课程内容安排、教学方式和课内外实践上要相辅相成,丰富多彩,注意加强课程教学效果。在对学生的指导上以人为本,注重因材施教和个性化辅导,使之体现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2.整合教育资源,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近几年随着内蒙古财经大学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将原本较为分散的各级各类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已具备成熟条件。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制度建设方面,校内各部门机构应该加强沟通合作,协调一致。如学校所掌握的每个学生心理发展的情况就可以作为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参考。同时还应该积极利用和开发校外资源,丰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平台,完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该注意学生在进入职场后的长远发展和综合素质体现,将其作为改进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参考。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相对稳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规划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学校需要加大资金、设备、人员和政策上的支持力度,广泛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障教育水平和效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心不仅仅是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它是以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为目标,职业规划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意。内蒙古财经大学对学生的教育也将实现从职业规划――就业模式到职业规划――素质教育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张正江,马成.论大学素质教育的异化和归真[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2]于佳,石浩旭.职业规划与素质教育的关系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8)
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作是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呆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
我曾作为评委出席某省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听到有位大学生选手高谈阔论,一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样子,便问了他一个问题:当你的雄伟蓝图不能在单位里顺利实现时你怎么办?他的回答很干脆:改造他们!我又追问了一句:如果他们不采纳呢?答:离开他们,继续寻找适合我的单位!
其实,与这位大学生持有相似看法的人还真不少。根据国家劳动部的"第一次就业调查"报告显示,三分之一以上的大学生把第一份工作当成职业的跳板,而16%的人"没有太多考虑"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结果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流失率高达50%,两年内的流失率接近四分之三!
应该说,大学生开始重视个人职业规划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因为毕竟懂得要对自己的生命和前途负责了。但同时我们也留意到一种新的苗头的滋长,那就是太过于关注个人发展而忽视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以用人单位是否迎合或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来作为选择用人单位和继续服务用人单位的标准。这种以个人为中心、追求自我价值最大化的"职业规划",不是社会发展所倡导的真正的职业规划!真正的职业规划,应是将个人职业目标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的规划,是在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前提下实现个人职业目标的规划!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首先,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其次,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最后,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On the Role of College Counselors in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YU Meiling
(Shanghai Zhongqiao College, Shanghai 201514)
Abstract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f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Counselors as a group, the close connection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has three main functions: guiding role, urging role, the role of a goal. Counselors should help students do a good job in career planning, play its proper role.
Key words counselor;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最主要的步骤就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条件就是充分了解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对目前的社会环境进行认真的分析,结合自身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特长,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工作制定方向性的计划。我国在生涯规划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处在学习、模仿和探索的起步阶段。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易于出现以下几种问题:(1)大学生没有强烈的规划意识,导致现实和理想相背离;(2)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方法不明,认识片面(一方面大学生自我认识的片面性;另一方面大学生对环境分析的静态性);(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缺失,规划不科学;(4)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执行力不足,缺乏职业准备;(5)学校和社会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体系不健全。尽管高校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但是普及的面还是比较窄。为了快速提升大学生的就业求职技巧,有的高校在学生毕业的时候,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岗位培训工作,但是这些措施没有比较系统的策略,都没有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目前许多高校出于不同考虑,试图通过不同渠道来改善现状。如笔者所在的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于2008年成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并设有专职授课教师一名,兼职授课教师两名,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传授系统的职业规划知识。笔者认为,在各种渠道中,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的身份,他们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不可小觑,这与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第二,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辅导员是特殊的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辅导学生,做好专业课程教育之外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第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己。由于辅导员和大学生的这种关系,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笔者结合大学生职业规划规律,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 导向作用
(1)辅导员可以高屋建瓴地从思想上培养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目标。受现代社会市场经济环境下不正之风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出现了扭曲变形;受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面对就业显得比较困惑和迷茫。这些变化,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职业规划观念和职业目标缺乏的主要因素。高校辅导员的主要职能就是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领域中所遇到的困难。辅导员对大学生注重信念和理想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不断的弘扬民族精神。就笔者所了解,大多高校的专职辅导员基本都能做到通过召开系列主题班会、班级制定集体和个人“我的大学规划”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重视职业规划。也有辅导员注意激发个别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对一些贫困学生、心理上比较脆弱的学生,经常进行特别的关注,让他们及早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目标。
(2)辅导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在大学职业生涯中形成良好的人格。高校辅导员的人格,是影响学生人格成长的外部因素,辅导员为了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而做出不断的努力,这也是大学生人格优化的过程,是对大学生人格培养的一种熏陶。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可以通过大学生的表现体现出来,大学生要想真正的了解自己,可以不断的进行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查,进而有益于其职业规划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辅导员整体人格方面尽管还存在不少问题,但在正确引导下,辅导员必然会形成良好的人格魅力,比如扎实的专业技术、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美德、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人格、灵活适应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达观的人生态度和谦逊而幽默的处世风格等。绝大多数的辅导员都胸怀满腔热情,愿意为教育事业奉献和牺牲,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培养,比如态度、能力、知识和品德等,这必然对大学生人格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2 督促作用
(1)辅导员可以协助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观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自我素质修养。职业生涯规划中比较重要的基础就是自我认知,职业生涯只有充分的认识自我以后才能开展,才能制定出符合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一定要符合学生的特点、性格、兴趣和能力。学生只有自我关心未来的发展情况和成长情况,才会自主的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才能积极的为自己设计人生目标,才能慢慢的走向成功。辅导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选修人文素养课程,使其与专业研究和专业学习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征。也常常通过与学生、与学生家长沟通,深入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督促其自我理念的成熟。
(2)辅导员要注重培养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的综合素质,督促其职业规划目标的落实和职业规划方案的调整。据笔者了解到,目前至少上海高校辅导员都有探讨将学生素质教育、成才修养与职业定向三者结合起来的意识。平素日常工作中,大部分辅导员本着分专业,“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既注意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又不放松个别学生的长期发展。不少辅导员能采取不同措施,长期跟踪学生个性素养的形成及其职业规划方案的落实。当然,不可否认,就笔者所了解,这方面的发展目前还存在很大欠缺。
(3)辅导员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大学生职业生涯培养的过程中,不断的建立健全激励制度,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从而使辅导工作可以顺利的展开。辅导员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特别是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辅导员一定积极的给他们提供帮助,使解决学生生活问题和思想问题融合在一起,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
3 达成目标作用
(1)辅导员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辅导员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培养,比如帮助大学生转变就业观点、调整择业标准、制作简历、辅导制作就业计划以及参加面试等。大学生要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要通过主题班会等集中的形式来给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工作。大学生马上就要毕业的时候,辅导员要采取个体指导或者是小组指导的形式,通过制作表格的方法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制作的就业表格中详细记载学生的基本情况,还要将学生参加面试的有关情况做详细的记载,这样辅导员就可以详细的掌握所有学生的求职情况,帮助他们分析解决所有的困难,可以使辅导员全面掌握所有学生的就业情况,方便今后统计大学生的就业率。辅导员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和完善自我,帮助学生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培养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辅导员要及时关注大学生就业信息。辅导员要随时关注就业指导动向和需求,并作出认真的研究。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中心的招聘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大学生,依据就业指导中心的计划合理安排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辅导员将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上去,尽快得到解决的办法,做好大学生的就业调查和详细的跟踪记载工作。
(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北京 101301)
摘 要:独立学院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研究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教学实践从六个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方案.
关键词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257-0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中国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高校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独立学院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单位,基于办学体制等特点,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工作放在重要位置[1].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和社会大众的重视.
1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
1.1 职业规划的发展及重要意义
从1923年清华大学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规划指导在我国已有近90年的历史,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起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从此,职业生涯教育逐渐成为大学生所修课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逐渐发展成人才强国,中国大学教育走向大众化发展的道路.20世纪末,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由“包分配”的就业模式转向了“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通过良好的学校职业发展规划教育,大学生们在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下,才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岗位,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顺应时代需求,专业化、职业化、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教育在中国社会、中国大学兴盛起来.
1.2 职业规划在独立学院的发展
独立学院历史较短但发展迅速,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所独立学院诞生至今,短短不到20年,全国独立学院已有300余所,在校生约180万人[1].经调研,在大学期间进行了有针对性职业规划教育的学生,相对而言更容易实现成功就业,反之,则不容易找到理想工作[2].独立学院学生教学特点、学生特点有其自身规律性,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难和国际经济不景气的形式下,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促使学生认识自己,明确职业发展方向,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独立学院的发展中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但独立学院特有的办学机制和理念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2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独立学院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较多,社会、家庭生活压力小,对就业偏好较强,但对职业规划意识淡薄,缺乏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职业生涯定位.学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机性,缺乏长远规划的眼光,很多家长根据当前经济行业发展给学生以引导,当学生入校后或毕业时发现国家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少大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理想、潜力、兴趣、才华,自觉的进行职业规划,更多的学生在校学习缺乏目的性,容易随波逐流,对职业规划意识模糊,尚未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作用.
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学校工作多以教学、科研为主,对职业规划不够重视,甚至某些老师也认为学生刚上大学就学习规划职业有些早.其实,大学生职业规划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探索的系统过程,需要学校领导、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完成[2,3].
2.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等背景和知识,熟知不同专业学生特点,通过了解全国各地就业政策,帮助、指导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当前独立学院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师资队伍,不仅专业化程度不高且多为兼职,数量配备不足,流动性较高.他们虽然对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趋势有一定的经验,但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得指导教育的深度、广度、准确度受到影响.独立学院虽已经设有了就业指导中心,但由于他们面对全校学生,鉴于毕业手续办理、培训、实习实训、就业信息等毕业季事务性工作繁重,很难挤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3,4].
3 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及策略研究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关乎学生就业,涉及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也需要全体社会的共同支持和持续关注.大学生职业规划需要学生自身、高校、社会实体间的共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发展.结合我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创新实践,提出以下符合独立学院教育方法的研究策略.
3.1 科学设计各年级职业规划课程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等与职业规划相关课程已经逐步在高校展开,但课程开展方式各不相同,可根据各校各专业实际情况设置为必修课或选修课.独立学院学生基础薄弱,个性突出,眼界较宽,应该更加重视职业规划相关课程的开设,可以根据不同年级实际情况有所侧重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不同模块.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突出本课程的实践特色,重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教育,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做规划,体现职业规划的个性化设计.
职业规划课程要与学业规划相结合,引进学生对自我认识测评的科学评价机制,课程设置不在学时多少,但要贯穿大学各年级,实行分布式、递进性的、目标性的设置课程.
职业规划课程要求学生将授课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识运用到个人职业规划上来,授课方式对职业规划课程设置有重要意义,因此独立学院应选择、主编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相关教材,采用讲座、实践等不同形式,强调学生参与的课堂效果,真正使学生意识到职业规划大学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之一.
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践目前在大一、大四两个学年开设,大一侧重于学业规划和自我认知,大四侧重于简历、面试、就业政策讲解等就业知识;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皆采用自编的独立学院专用教材;课堂形式采用讲座、小组竞赛、课堂讲授、团队游戏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授课效果,学生反映较好;我们将继续推进职业规划课程在我校的发展,为学生做出更好的职业规划指导.
3.2 发挥学生组织力量,增强学生职业规划意识
3.2.1 成立各类学生就业组织
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直接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就业,学生就业情况也是衡量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效果的标准之一,学生作为职业规划和就业的主体,各级就业学生组织是职业规划的主要力量.校级就业组织可以总体上把握就业政策,对各系进行指导,同时帮助老师完成事务性工作;系级就业组织可以了解本系、本专业就业情况,指导本专业学生完成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各种就业组织还可以与企业联系,完成学生——企业面对面交流,锻炼学生的同时,使他们更加了解就业市场对学生的需求情况.学生组织尽量做到涵盖各年级学生,可加强不同年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譬如:我校就业学生组织分校级的职业发展协会和系级就业服务部两级组织,职业发展协会由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组成,从宏观层面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系级就业服务部门则深入掌握本专业就业情况,为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提供服务和指导.
3.2.2 充分发挥校友的作用
独立学业发展时间短,某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全,校友资源还不够丰富,忽视了校友的发展.但校友资源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随着网络和通信资源的发达,独立学院在校学生与校友之间往往很容易获得千丝万缕的联系,校友可以与在校生交谈学校生活的一点一滴,可以利用自己的职业经验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甚至联系实习、工作单位.校友对在校生的引导可做为在校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补充.
我校某些专业只有一届毕业生,但是我们非常重视校友工作,每年4月份都开展进行校友联谊活动,在校生非常关心也非常乐意参加校友联谊会,通过校友联谊会,在校生更加深切的认识了社会,对平时上课不解或有疑惑的问题,都在师哥师姐那获得了解答,对在校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推进作用.同时校友们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非常愿意与在校生分享工作经验,指导在校生少走弯路.
3.3 在职业实践中规划职业目标
3.3.1 提倡各种形式的实习、实践——“走出去”
职业规划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规划,没有就业实践的规划是空洞和盲目的,学校应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实习,鼓励学生与各行各业人才沟通,克服学生害羞、保守、害怕出错的特点,例如离校前可进行学校内各岗位实习,也可也进入社会其他企事业单位实习,有条件的学校应大力开展国外实习,让同学们提前熟悉不同社会实体的特点、了解不同岗位对学生能力的要求[4],清晰国际产业化进展,在此基础上反思自己、认识自己,有意识的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根据社会就业需求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种方式可简称为“走出去”.
我校大力提倡学生实习,主要采取了以下方式:(1)提供校内实习岗位,对于学业有困难、就业技巧欠缺、害怕就业的同学,让其先从校内实习锻炼,克服弱点;(2)依托各专业就业实习基地,满足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3)与北京市民办教育协会合作提供实习岗位;(4)与FESCO公司合作推出新加坡、美国、泰国、韩国、德国等国际实习;(5)鼓励学生自己寻找实习岗位.以上实习方式深受学生欢迎,学生通过假期、周末、平常非上课时间参加实习,在实践中检验授课内容,挖掘自己的潜力,进行自我认知训练,使我校的职业规划教育效果显著.
3.3.2 举办各类职业规划比赛
以赛代练,促进思考.各省市为促进学生就业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就业大赛,独立学院应抓住社会提供的平台,有意识的开展职业规划大赛、面试大赛、简历大赛等与职业发展相关的比赛,增强学生对职业规划、就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规划职业的意识和就业的技巧.通过各种比赛,从低年级就加强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热情和激情.
我校每年都举行职业规划大赛、面试大赛、简历制作大赛,聘请公司老总、单位负责人等作为评委,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备赛,表现优秀者赛后可获取相关单位的实习岗位,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大家的职业规划、就业意识.我校还鼓励学生参加职来职往等电视节目,使学生了解自己职业规划在大学四年中的重要性.
3.4 社会实体校内合作,强化职业发展教育—“引进来”
学校本身就是一类社会实体,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独立学院作为本科教育中的第三层次,必须主动加强与其他社会实体的联系,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在校学习,“走出去”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将各类社会实体间请进学校,直接与学生沟通是有效而简单的一种职业规划教育方式,学生更直接的了解社会实体运作方式、所需能力,更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沟通方式可多样化,比如讲座、邀请社会实体相关人员做赛事评委、与社会实体间进行茶花会.社会实体校内合作还可以及时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对学校就业指导教学、职业规划教学做出评价,为学校更好的推进职业规划教育,调整各专业教学计划,推动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这种方式可简称为“引进来”.
我校经常邀请社会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给学生作报告或与职业规划教师座谈,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即给学生展示企业用人标准,帮助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又使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及时把握社会脉搏,能及时做出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调整,促进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校的蓬勃发展.
3.5 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开展调查研究
独立学院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有其自己的特点,不同专业不同时间段的就业情况也各不相同,学校或学生组织每年都要主动的对各种社会实体、毕业生就业情况、在校生职业规划情况等信息进行调查研究,多渠道的收集、整理毕业生在社会工作各方面的反馈信息,给学生提供准确而丰富的素材[5],“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有效的职业规划手段,但学生大部分时间仍在学校学习,对独立学院学生就业开展调查研究数据可有效地支持、验证、完善学生自身的就业和职业规划体验,另外,调查研究是对群体的分析和研究,是学生个体独立不能完成的,对指导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每年都对毕业生、用人单位发放问卷,问卷分析结果都会及时的反馈给在校生,帮助其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6 构建质量较高的职业规划教师队伍
职业规划教育在独立学院中尚处于探索阶段,职业规划教育课程设置也属于探讨阶段,职业规划教师多为就业工作老师或辅导员兼任,这些老师本身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规划教育的研究、实践、教学中.缺乏专职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咨询师)成为独立学院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因此,必须加大专职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的培养,保证就业或职业规划教师的稳定性,建立一支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的专兼职相结合、相对稳定又不乏灵活、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4 结束语
本文分析阐述了独立学院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概念,分析了目前职业规划教育发展现状,结合本校职业规划教育发展实践,提出了独立学院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六种有效的方式方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人才强国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独立学院实在中国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改革中产生的,研究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教育改革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迟永吉,欣荣,曹景山.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刘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11(10):1195-1196.
〔3〕党瑛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华章.2011(14):124-125.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规划
一、何谓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又叫职业设计,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进行分析,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目标的过程。它具有独特性、终身性、发展性、综合性等特点。我国人事科学研究者罗双平用一个精辟的公式总结出了职业规划的三大要素,即知己、知彼、抉择。
二、目前大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自我评估不够客观,不能准确审视自己
自我评估是职业规划过程中的一个起始环节,客观全面的评估,是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但是,目前大学生自我评估很容易产生两种误区:第一,过分肯定,只看到自己的优势,而忽略了劣势,使自己陷入自负的境地。第二,过分否定,看不到自己的优势,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让自己陷入自卑的低谷。两种误区必然导致不同的规划结果:第一,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职业定位容易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第二,职业发展期望值过低,找不到自己应有的价值,失去信心,妄自菲薄。
2、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薄弱,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普遍忽视职业规划教育,大学生对社会认识不够,许多大学生职业意识模糊、敬业精神欠佳、择业就业能力相对欠缺,对未来工作需要意识不够,产生动机所需要的内在愿望和和外部具体对象之间的心理联系未能很好建立;再加上高校教育资源相对紧张;这样从家庭、学校到社会都很少关心应该如何有效的指导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职业、选择职业、规划职业。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的认识和职业理想的不到位,也使得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3、职业目标比较模糊,时常抱有侥幸心理。
对大学生而言,该阶段的职业规划既要有较高的奋斗目标,又要对自身体力、智力、能力有充分的考虑。因此,个人要认真地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进行现实的评价,做出相应的职业决策,并最终实现初次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查中反映,52%的毕业生对于想要进入的行业发展前景没有研究过,他们并不了解自己想要进入的公司的发展前景、用人制度、企业文化等等。不少学生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缺乏艰苦创业的心理准备。不愿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成就自己的事业。这种盲目的追求与选择,不仅影响个人目前的就业,同样会对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规划的可行性较弱,缺乏实践意识
虽然大学生对职业规划有所了解,也有了初步制定职业规划的意识,许多人也制定了自己的职业规划,但没有把自己的行动与规划统一起来,认真按规划执行,而是将制定的职业规划束之高阁。
三、解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问题的对策
1、理念与观念上的更新。
学生、高校和社会都应认识到职业规划不是仅仅由某一方面单独完成的,必须涉及到学生及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因此,必须首先做到学生、学校和社会等层面上观念的更新。
学生观念上的更新。在大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树立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意识,更新其发展观念;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一步了解社会,看清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根据自身实际、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校观念的统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各机构部门都应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意义,统一认识,一切以学生为本,并在实际工作中为之服务。教师的思想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的,对此学校应从宣传和制度上加以保证,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
社会观念的改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顺利实施需要整个社会的支持。学校应加强与政府机构及校外企事业单位加强沟通联系,通过合作共建产学研基地等形式使全社会参与到这一工程中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对大学生进行全程化的职业规划教育。
高校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教育,按年级确立不同的目标,并开展不同的指导。一年级时使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了解职业内容,了解自我。对他们灌输职业生涯管理的理念,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经验,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规划必要性方面的讲座,指导学生了解自我,认清自我。二三年级时,力争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情况,掌握一定的求职技巧,初步确定自己长期发展的职业目标,可以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来校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同时,有目的地提升职业修养,结合自身不足与社会需求,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四年级时,要做就业准备,包括积累实习经验,完善求职材料,学习求职技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3、构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积极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载体的作用,注意多种形式互相配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从教学计划的设置、实施,职业测评的指导和职业心理咨询的到位,实践实习环节的落实到学生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等方面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序、有效开展。
4、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队伍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为保证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具备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队伍。建设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队伍。其中,最为关键的工作是要建立和完善职业规划教育队伍管理制度。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咨询、测评、辅导、实践等工作中的作用,保障教育效果的优质、高效。
大学生职业规划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既是社会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顾玉英.大学生职业指导[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
[2]罗双平,职业生涯规划[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9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
人力资源的竞争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和各个领域最直接、最严酷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要素。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当代知识青年就业争夺战中的一把重要利器。对于每一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若是一脸茫然两手空空的踏入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怎能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有目标才有动力和方向。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在认清自己的现状的基础上,认真规划一下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职业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具备的与职业有关的性格、知识、能力、品质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道德、职业价值取向等。当代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由内隐的和外显的要素组成,表象的外显的是专业知识、技能,潜在看不见的职业动机、个性、价值观、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等要素。大学生的职业素质高低将直接关系到他们职业选择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如何科学的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当下各高等院校不断探索的新课题。传统的经营模式下,制造大国的根基在短时期内将不会改变。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劳动力供大于求,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方面,从新增就业来看,我国城镇近几年每年需要就业的人数仍将保持在2400万人以上,而新增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大约只有1200万人左右,供大于求的缺口约在1200万人左右,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2009年达610万人,2010年达630余万人,2011年达640万人,预计2012年将超过650万人,就业矛盾十分突出。
2.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和城市两个“市场”的非对称性
与一般发展中国家不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并非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因素,而是明显受到体制和人为因素制约,在二元经济社会结构条件下,由于农业人口向非农领域转移的速度缓慢,使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十分繁重。我国尚有一亿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十二五”期间计划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4500万人,每年需要转移就业900万人。
3.劳动力供给过剩与供给不足并存
从总量看目前仍存在劳动力供给过剩状况,而另一方面,又存在着劳动力供给不足现象。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一部分在职劳动力由于技能或经验知识即人才资本存量不能适应新的产业及其带来的新就业岗位,造成结构性失业,成为新的失业群体;同时由于人力资本质量水平低下,造成就业风险率增大,工作稳定性减弱。
4.劳动力市场失灵
由于劳动力市场并不健全,形成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劳动力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以及地理障碍的特点。一方面,增加了就业者职业搜寻成本;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未充分发育的前提下,劳动力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优化配置劳动力的职能,造成劳动力市场“失灵”。
二、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的问题
职业能力是知识青年为适应未来职业发展需要所必须具有的一项基本能力。而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追求理想人生的核心素质,也是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根本要素之一。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层次专业型“准人才”,其职业规划能力以及潜能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前途,与培养质量的好坏息息相关,也对高校办学以及国家未来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受到国家政策影响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当代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1.大部分同学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这会影响大学生的未来发展
在我们的调查对象中,52.5%的同学仍在考虑具体的职业规划,30%的同学已经有了具体的职业规划,17.5%的同学完全没有具体的职业规划。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仍在迷茫中,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方向的努力是白费功夫,而且没有目标也会导致在学习、生活中缺乏方向而得过且过,会对未来发展造成滞后影响。
2.大学生选择就业地区局限,增大就业压力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48.6%的同学倾向于到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35.9%倾向于回到家乡,剩下的少数同学倾向于北上广、中部和西部大中城市、支援中西部落后地区。大部分同学的就业地域选择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自己的家乡,这种选择比较现实也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恋乡情结。但去西部的人太少,不利于西部的发展,同时择业集中也会使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3.考研、考事业编占比重大,存在盲目跟风现象
我们调查的同学中60.6%的同学选择考研、考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招考,32.7%的同学倾向于找一份合适的工作,4.9%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还有1.6%的同学选择出国深造。很多同学都未曾考虑就业问题,他们的方向是考研或考公务员,这其中不免有跟风者,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是为逃避就业压力。选择方向集中也会增加大学生的压力,出现万人挤独木舟的现象,增加大学生考研和考公务员的难度,也不利于我国经济多元化的发展。
4.大部分同学选择工作主要受当前需求影响,不利于长远发展
调查同学中20%选择就业主要考虑工资待遇因素,19%主要考虑工作环境,17%考虑个人兴趣,17%考虑职业发展潜力,另外还有少数同学考虑是否稳定有保障、社会认可度是否较高、时间是否自由以及家庭需求。在调查同学中,57%能接受毕业后工资范围在2000―2500之间,27%能接受的范围在2500―3000之间,另外还有8%能接受的范围在3000以上,8%能接受1500―2000。在选择工作时将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当做首要条件可以满足当前需求,这种现实的选择很不利于长远发展。
5.对找工作认识不够,影响找工作的成功率
36%的同学认为知识丰富最重要,28%的同学认为丰富的阅历最重要,接下来是好口才、高学历和勤劳踏实。很多同学忽略了勤劳踏实的中华传统美德,知识业务水平、阅历、口才、学历等因素对找工作的确很重要,但没有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做保障,个人的能力很难发挥到极致,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改进与优化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方针,贴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敏锐洞察当代青年的价值取向和未来理想,创新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导航的新方法、新渠道。不断完善和丰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科学内涵,从制度保障、创新形式、增加实践、提供培训等各个方面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计划,将对高校毕业生工作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1.学校加大在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方向和就业观。职业规划应从大一入学就开始抓起,越早进行越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长远发展,可以减轻大学生没有目标方向的迷茫状态,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更有针对性、更有意义。
2.学校进行系列座谈,使大学生意识到当今就业现状。帮助大学生拓宽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对大学生的生涯规划进行指导,在考研、考公务员、就业中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让大学生避免跟风的思想,给自己确定合适的位置,避免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就业地区过于集中给大学生带来更大的压力。
3.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理论知识是不足以应对飞速发展的社会的,增强实践能力才能在进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并施展自身才能,让大学生们在就业前做好自身能力的充分准备,适应时展的要求。
4.给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培训的机会,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求职技巧。通过讲座、培训、实习等多种方式给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的机会,让大学生在实训中增加求职技巧的掌握,为日后应聘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继续实施本科生职业导师配备制度,根据各高校学科特色,积极开展职业导师制度,选派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导师,辅助大学生完成职业评估、定位和规划,拓展就业思路和视野,为大学生职业规划保驾护航。另外,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的诸如经济纠纷、心理落差以及情绪偏执等特殊情况,也应该在学校、导师、大学生这一体系中得到更多的关怀和解决。
总之,大学生要对职业进行物质、心理、知识、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准备,还要根据各方面的分析与权衡,结合自己的专业与专长合理客观地对职业做出选择。对即将踏入的职业活动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预期,包括工作的性质、劳动强度、工作时间、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级关系都要快速适应,迅速成为一个成功的职业者。
参考文献
[1]罗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点及实现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2]贾强,张建英,向颖博.心理和谐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要件[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
[3]郑颖.关于增强高校职业导航功能的思考与建议[J].教育与职业,2011(1).
[4]叶广锋,梁敏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要点及实现途径――论全面价值观管理体系的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