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代经济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引言
时代历经多次社会变革,每一次变革都能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转变。休闲体育作为一种身体运动既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又富含娱乐因素的一种体育形式,深得人们喜爱。
二、社会进步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一)休闲时间增多与健康
伴随中国的社会变革,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社会取得了显著进步,生产生活的现代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人们从追求物质享受的阶段转移,开始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所有这一切都是以健康为基础的,没有健康都是虚幻。国家和个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认识之后,开始进行了实际的行动。由周燕等完成的《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健康素质目标、指标与实现策略研究》课题,提出的对策别提出应加强健康促进工作,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与自我投入意识。现今中国每星期、每年甚至生命周期范围内的自由时间都在增加;和以前相比,春节和国庆节等假期使人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也找到了生活更加宽泛的含义,认识到生活不仅仅意味着工作和家庭的存在。于是休闲体育作为锻炼和娱乐的方式得到人们的追宠。反过来,这也为休闲体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尝试通过运用休闲活动更好地促进人们的健康,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状况。这种改变的意义远远超过人们对某一特定活动参与的意义。在这样的“社会工程”里,休闲活动是达到目的的途径,是改变或满怀希望地改善社会的一种技术或工具[1]。同时随着科学应用速度加快,人类的许多体力劳动被机器所代替,原本通过大量身体动作从事的工作只需坐着就能完成了。人体由于运动不足,某些部位过分劳累、精神高度紧张而产生了“文明病”。在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死因主要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冠心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这些慢性疾病多与不良的生活方式、行为(约占50%)、职业和环境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休闲方式和休闲体育
进入快速发展的21世纪,休闲方式注定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人们的休闲方式日趋多元化,个性化。通过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手段,可提高人们的休闲素养,增强人们的休闲技能,人们通过休闲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等方面得以提高[2]。在休闲时代层出不穷的休闲活动中,上述休闲方式很难促进人们更多地进行肢体活动和身体锻炼,促进身体健康,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疾病。休闲体育以其不拘一格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及其具有的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多元价值而成为了人们参与休闲的重要方式。因为相比较竞技体育,休闲体育不需要精湛的技术、战术和出色的身体素质,时间和场地设备等一般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全民都能参与,这些是竞技体育无法相比的。
三、休闲体育的策略
(一)现代生活方式与休闲体育策略
成思危表示,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人们闲暇时间会越来越多。在原始社会,人们除工作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外的闲暇时间很少,大约10%,在农业社会是17%,工业化初期达到23%,20世纪中期以来约为39%,到21世纪中叶闲暇时间有望达到50%[3]。这么多的休闲时间,如何休闲?这时,政府有责任去引导人们参加休闲体育,增进健康,特别是社团应协作政府体育部门完成某些工作,在成员发展方面,社团具有先天的亲和力和优势,应充分利用。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生理功能退化以及高度紧张等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阴影,也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了危害。在这种不利因素面前,人们对自身体质和健康关注日渐增多,花钱买健康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甚至人们的健康消费已经初步建立了和日常柴米油盐消费一样的自然心态,将其纳入了基本生活支出计划。这样的社会背景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建立了必备的基础,而当今社会,解决人们身心健康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动员他们面向体育运动,参与其间。同时,还应从思想观念上使人们明白,休闲体育是治疗亚健康状态的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而且是最方便、最廉价的手段。休闲体育作为恢复人的本质与体现人的价值的生活活动及社会实践,意味着人性的解放。通过愉快、自由地享受休闲体育可以发展人类的身体智力和认识能力,体验人生的幸福完美。
(二)不同人群休闲体育的形式与内容
1.不同经济状况、不同阶层休闲体育策略
不同的阶层(阶层: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社会结构的基本形态)有其不同的生活方式,这一观点已得到研究消费文化或社会阶层的学者们的普遍接受(凡勃伦、布迪厄、费瑟斯通等)。虽然,今日中国阶层的区别尚未真正形成,但由收入的分层而引起不同的消费阶层的状况已越来越明显。中国中产阶层作为未来消费结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的主导力量,总体来看,生活方式已经浮现出时尚消费、品牌消费、文化消费、品位消费和休闲消费与享受型消费的一些倾向,其中的休闲消费和享受型消费的观念通过正面反面案例、西方中产阶级生活模式演绎更是被广泛地接受,这充分说明了他们关注健康与生活质量,不仅仅要求生存,还具备了要求享受生活的现实需求[4]。因此,我们应根据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中产阶层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中产阶层特点的休闲体育方法,如保龄球简单技术的掌握、简易高尔夫球的练习方法以及诸如此类的既能活动身体、娱乐身心又彰显高雅的休闲体育方式和方法。
2.女性与老年体育策略
在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女性同样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任,如何根据女性自身特有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着重发展女性休闲体育参与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老年人处于身体机能逐步衰退的阶段,而且据调查中国老年人总体体育消费水平较低,参加的活动大多不需要很多的资金投入。所以应根据这个现状大力发展社区的休闲体育,使老年人在力所能及的距离享受到愉悦身心的休闲体育,从国家到省、市、县要专门设立分管群体工作的部门,再由这些部门组建群众体育协会、体育指导中心、俱乐部,形成广泛的大众体育社会管理网络,组建一支有一定组织能力、精通体育业务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有效地组织、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的健身活动,是发展休闲休育的重要因素。同时,社区应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充实和完善社区体育场地器材。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内体育设施的统一管理,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投资兴建各种体育场馆设施,提高辖区内现有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为居民参加各种体育锻炼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再配合定期的组织各种小型社区体育比赛,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居民创造出一个好的活动氛围,为培养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些就能为休闲体育的开展和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p#分页标题#e#
3.体质与健康状况与休闲体育
作为当今世界大众体育潮流中不容忽视的一条支脉,特殊人群的休闲体育(也称残疾人、残障人的休闲体育)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它是指社会人群中在视力、听力、语言、智力肢体等方面有缺损者,通过身体练习,以求达到帮助保健康复、娱乐放松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充分享受自身权利所进行的体育活动[5]。在200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广泛开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的身体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残疾人与正常人一样享受做人的一切权利,其中包括享受体育的权利。但是在多数休闲体育服务场所基本没有为残疾人提供的特殊健身设施和体育器具,休闲体育项目的设置也没有充分考虑到残障人的需要,因此,改善我国大多数残障人参与体育的现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使我国残障人的休闲体育得到发展已提到日程上来了。
本文作者:毛清华工作单位:山东省统计局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分析
从全省外贸总体运行情况及企业调研情况看,我省外贸增速下滑明显,反映出当前外贸企业经营发展中存在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从国际环境看,主要是外需低迷、贸易摩擦、技术壁垒和地区竞争。外需低迷。欧债危机形势迷茫,非经济因素层出不穷,欧元区主要国家德国、法国经济增长减速,美国经济虽有复苏势头但增长乏力,外需萎缩的程度超过预期,这些都对我省外贸出口,尤其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非必需品出口企业形成严峻考验。据企业反映,对欧美市场的非必需品出口订单出现减少,尤其是大单明显减少,短单占比较高。据对青岛60家重点出口企业问卷调查,45%的被调查企业反应出口订单同比持平或减少,其中食品、钢铁和纺织服装行业出口订单减少较为明显,降幅在30%左右,半数以上企业认为下半年出口订单会有所增加。66%的被调查企业反映欧债危机对出口造成影响。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加剧。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贸易环境趋紧。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涉及产业不断扩大,发起国别不断增加。我省是遭受贸易摩擦重灾区,上半年共遭受国外贸易救济调查25起,涉案企业378家,涉案金额达4.5亿美元。由于新贸易摩擦案件的预警信息不断,也影响国外进口商和我省出口企业的信心。但企业反映,贸易摩擦和技术壁垒加剧已经是常态,企业有思想准备,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加深与外商的沟通等方式逐步适应。地区竞争激烈。我省作为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大省,商务成本逐年提高,与越南、印尼等东南亚邻国比较,优势在逐年缩小。对以“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型、简单加工型”为主要特点的加工贸易进出口将形成较大压力。企业反映,由于能源原材料价格较高,物流和人力成本持续上升,难以按以往出口商品价格维持加工出口,很多订单因此转向商务成本相对较低的邻国。6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地区竞争对其出口造成影响。从国内环境看,主要是内需不足、劳动力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或价格波动较大、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用工难和汇率风险加大。内需仍显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增速连续放缓,国内需求呈下降态势,对我省进口带来不利影响,对外贸企业而言,进口受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出口。同时,国内房地产调控政策收紧,也抑制钢材需求,对以国内钢铁企业为主要客户的外贸企业影响较大。劳动力成本提高。据外贸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呈逐年递增态势,成为企业面临的最大成本压力。劳动力成本的快速提高与外需不足双向挤压外贸企业的利润空间。8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劳动力成本提高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原材料涨价及价格波动较大。企业反映,国内原材料涨价,已经增加了企业的购进成本,对议价能力差的企业而言形成价格倒挂,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企业亏损,影响了企业产品出口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使企业签单时难以定价或不敢接单,从而抑制了企业通过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73%的被调查企业反映原材料涨价或价格波动较大对其进出口造成影响。融资难度大。目前,我省外贸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对大企业而言,银行愿意放款,但企业融资成本太高,企业利润增值抵不过融资成本,造成企业想贷款能贷到款却不敢贷款。对中小企业而言,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不愿意放款,而企业非常需要资金支持,只能通过民间借贷或其他融资渠道借钱,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大大增加,对企业发展不利。2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资金紧张或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用工不足。对外贸企业而言,特别是对工贸一体、劳动密集型、工作强度大、盈利水平低的外贸企业而言,招不到工人,招到工人却留不住,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就业意识的偏差、地区竞争的加剧、福利待遇的不均衡是造成企业用工难的主要原因。18%的被调查企业反映用工不足。汇率风险加大。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波动扩大,一方面直接影响到出口订单增长,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给企业定价带来难度,各国经济不景气,企业对市场走势难以把握,部分老客户下单谨慎,有的企业不敢接单或冒险接单,企业运营风险大大增加。汇率风险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可控的。30%的被调查企业反映人民币升值对其出口造成影响。
全年走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今年以来,我省外贸虽出现下滑趋势,但自5月份以来外贸进出口有所回升,部分指标呈现好于上月、好于预期,加上我国及我省经济基本面依然良好,随着国家稳增长等一系列外贸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和落实,在政策效应及企业内部灵活调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省对外经济有望逐步企稳回升。预计,下半年我省外贸较上半年会有所好转,全年外贸将呈现前降后升的缓慢增长态势,总体增速将比上年有所回落,贸易平衡状况将得到进一步改善。今后,应主要从扩大内需和吸引外资、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建立和完善要素集散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提高政府效能上下工夫。扩大内需和吸引外资并举,增强发展后劲。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市场秩序、畅通流通渠道、改变消费观念、营造消费氛围、扩大旅游投入、改善物流设施等手段扩大国内需求,刺激并拉动全省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从而带动进口、吸引外资、消化库存、促进出口,以强大的国内需求作为外贸发展的坚强后盾。同时,要扩大招商引资,充分发挥我省优势、产业优势、海洋优势,港口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积极引进国际国内资本和技术,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对重要能源、短缺原材料、关键技术和先进设备的进口,增强企业出口后劲。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要以大企业、大品牌为引领,通过贴牌生产、服务外包、鼓励创新等方式实现规模出口、成本控制和效益驱动。在引资政策上向国际知名大企业、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外包企业倾斜。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稳定传统市场。要向东部沿海先进省份学习,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在政策落实、用工理念、服务意识、市场认知等方面转变观念,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弥补在意识观念上的不足和差距。建立和完善要素集散市场。通过建立和完善以大宗商品、主要原材料、紧缺能源资源为主要商品的要素集散市场,主动控制要素成本的提高,尽快形成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议价能力,有效聚拢要素资源流向我省,从而提高地区竞争力和影响力,减小成本提高对外贸企业的不利影响,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外贸企业扶持力度,重点扶持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外贸企业,帮助其做大做强。对困难企业要具体分析,采取整合、兼并、参股等形式,助其摆脱困境,鼓励扶持企业对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紧缺能源的进口。提高政府效能。要简化和缩短通关、检验、融资等手续和时间,完善政府部门联动机制,增强服务意识,积极营造高效、务实、灵活的政府办事平台和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集合议价的行业平台。规范税费标准。积极做好与税务、海关、商检等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争取做到合理收费、统一收费、有序收费,按照政策要求真实收费、及时返税。要做好监测预警,发挥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作用,对影响我省外贸发展,以至影响我省经济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进行不间断的综合监测、分析、判断和预警,及时对全球经济走势做出预判,做好风险防范,同时,定期向企业和互相沟通研判信息,引导企业发展。
关键词:经济管理 精细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22-02
精细化管理因为在当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为当代企业所重视。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文化和理念,其产生于对20世纪5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发展的现实思考。作为20世纪50年代的企业管理理念,精细化管理是当时社会分工和企业改革精细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需要企业对品牌、服务质量、后期维护、市场的进一步了解和重视,当当代社会不断的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管理也逐渐需要与之同步发展,就目前的企业管理的现状来看,常规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符合当前企业精简成本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当企业的管理模式开始需要为当前内部最大限度的节约和调整目前所需要的资金而做出相应的改革时,此改革其本身也同时需要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资源使用成本。
一、精益管理产生的原因
精益管理主要针对当前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加工材料浪费、修理和重复整合浪费、在设计的过程中因为设计和制作的不当而出现的对职工时间和体力等的浪费、由于过程中断而出现的需要等待时货物的贬值、库存资金的被占用、制作过多引发的对空间和资源等的浪费及占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乏事先的准备措施和因为忽视问题而造成的损耗、产品与市场要求脱离而导致的市场销售滞后等,此类问题均会增加企业的内部压力及运营成本,对于企业的利润值等方面均会进行耗损。以日本丰田汽车制造为例,按照下图所示的丰田的基本生产方式的流程来说,其在改革之前所使用的精益生产方式由于缺乏精益管理的有效性帮助,而导致其无法在降低成本、改善对顾客的服务质量、高效生产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调节。
由此,精益管理的方法和模式应运而生,并对涉及到库存、故障、缺陷、事故、人力资源、纸张文件等方面分别的进行了资源的节约。当精细化管理模式发展到当今时代的时候,市场经济融入让当代企业中开始将精细化管理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在对自身进行改革的同时,将精细化管理应用纳入到对自身的经济管理体系中来,并以其来促进自身的改革和对经济管理手段的精细化运用。
二、经济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的应用方式
经济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的应用主要借助经济管理工具来实现,一般来说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体制下,科学的经济管理应用管理工具主要在生产、制造业等的各个环节中应用的较为广泛,以制造业为例,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方式主要是降低成本、完成产品的差异化和规模化竞争,而这些均无法借助简单的操作方式或者方法就可以实现的,一旦对其使用规模化的把控手段,就必然要使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进行操作,而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管理学、技术经济学、运筹学等均需要有所介入和融合应用。
1.经营管理工具在制造业中的精细化应用
从传统的层析法的使用中纳入了复杂系统的层次分析法,这种方法将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均进行了相应的梳理和归拢。而在梳理和归拢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元素、不同层次所排列起来的定向性关系以及向量和权重向量所排列出来的次序,这些均对问题的进一步分析和归拢有着直接的基础性作用。因此,需要与综合的评分法融合起来,一起作为对于采购时、对功能对比时、对于设备的价值使用时等的综合性分析和应用。
对某些设备的购买中使用次放放将进一步缩减成本并致力制造出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数列矩阵来,借助标度对每一项进行比对,进而找出最适合企业发展并能同时节约成本的有效器材。通过对矩阵的计算和对于信息的对比可以找出在现有的条件中最适合企业发展需要并且可以减少和节约成本的有效设备来。
2.经营管理工具在企业日常的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应用
企业的经济管理并不仅仅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来,在企业的日常人工分配和管理应用中,经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有所体现,如将人事管理、财务、运输管理、会计、库存等方面的成本和管理应用纳入为一体化的经济管理手段。在它的帮助下,管理人员可以就当年的预算来对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调配。
如此使用经济管理的方式则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的在资源合理利用方面所存在的规划下出现的调配类型、数量、范围无法与当前的发展需要相应和或者所采购的和在实际应用中所使用到的人员分配、物资调配的过程均不能符合现实使用过程中的实际需要。
比如,企业本身所存在的人员分配问题方面,当企业的相关策划案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讨论符合企业所要求的发展需要,那么在执行阶段就要根据不同的执行人的执行能力来恒定当前的工作量和工作内容,按照变量的法则进行运算的话,那么在经济管理的运筹学软件的整体规划和调分配中,对于企业的实际需要则进行矩阵式的罗列分配。如设定从0到11之间的变量,根据当前函数的组合状态和之间的区别点及差别点进行梳理,那么其表现可以如下所示:
X1+x21+x31+x41=1,根据模型的最终统计出的值别来计算出相应的数据值别来,其最终计算出来的数据就可以作为整个工作在分配时的实际需要数量和需要值别,并按照这个数额对整体进行分割化的工作配备。而每个员工究竟在某项工作中的切实使用时间和最终使用的时间都会在具体的管理中有所反映。
借助经济管理中工具的现实性使用,对于成本比例比较低、实际应用比较广、运用方法比较操作简单的经济管理学工具,在当前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均有所使用和体现,这种做法在当前的企业管理中会逐渐的被推广开来,虽然并不能完全应用在所有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逐渐精细化,运筹学比例的逐渐科学化,人员和事件的逐步明朗化,以及耗费时间概率以及计算的标准逐步的明晰化等,经济管理在当代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和应用将借助经济管理工具而逐步的被发扬光大。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的应用,在经济管理中实际还存在着目标成本管理法和信息管理法的运用,目标管理方法相对于其他的经济管理工具来说更具有精细化的意义,其将企业内部的经济运算方式借助预算的方式来予以规划和统计,这种方式主要需要与整个公司的大环境想使用,一旦企业内部的公司关系过多、各个部门之间甚至需要相互提供劳务和产品进行工作的交换,那么企业的成本核算则更加的需要进一步统一和完善,按照市场价格,企业整理出完整的责任和义务的对照表格,并根据实际的需要来制定出符合企业经济管理发展需要的有效性报告来,而这些都离不开对企业所预先进行的精细化管理式经济管理方式和手段,最重要的是在进行经济管理的初期所使用到的划分思想和策略。由此,在整个的经济管理体系中,对于其目标的定位和对整个企业的分析,将领先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战略而单独成为具有个性化和具象化的工作方式。这些工作方式和方法均离不开对企业的进一步深入化分析。
参考文献
[1] 彭晖.精细化管理在房地产企业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天津大学.2011(05).
[2] 殷睿.精细化管理在石油企业中的应用研究.财会研究.2012(12).
[3] 周继东.企业精细化管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科技致富向导.2012(12).
【关键词】传统和谐文化 经济发展 启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运用传统和谐文化,如何做好传统和谐文化的植入,如何改善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不和谐因素,这是对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传统和谐文化中存在许多有利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思想,对于促进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面貌具有重大意义,然而,当代经济发展普遍存在着摒弃传统和谐文化的现象,尤其是牺牲自然的利益而攫取眼前的利益,不注重大局,对经济主体大动干戈,导致了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这在很大程度上都跟传统和谐文化的缺位有着密切关系,因而,我们必须加大对传统和谐文化的重视,从而带动经济的长远发展。
传统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
无讼。这是指人们在发生纠纷时不主张利用诉讼法律来解决问题,而是利用传统的伦理道德等观念来调节协调的一种方式或者观念。在中国古代儒家传统文化中,无讼理念曾对中国古代的诉讼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天,无讼的价值理念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孔子是“无讼”论的奠定人和倡导者。他曾指出:“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①说的就是把无讼的观念引入执政当中来。在无讼观念的引导下,这种古代传统的文化对于现今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它与当代法治理念有着某种契合,例如都有赖于人们的认同与遵守,都追求社会秩序与和谐。在今日,无讼对社会的和谐、矛盾的解决以及司法成本的节约等方面仍然有着积极而现实的作用。②当前,社会各行各业竞争激烈,难免会发生摩擦,甚至对簿公堂,造成不必要的诉讼成本与损失,如果能够大力弘扬无讼的文化理念,将对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加有利。
以和为贵。和谐被看作是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价值核心,经济发展中的和谐境界离不开“和”的价值观念与相处观念的有机结合。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和为贵所期冀的是一种向上的团结氛围,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共存理念,尤其体现在集体的道德观上。然而,“和”不是意味着一种盲目的同一,它也需要在同中求异,促进以和为先导,必然需要允许各种不同观念的存在于价值性,从而通过和的办法与手段来促进各种不同思想观念与行为的和谐,这便是以和为贵为核心的当代经济发展的和谐价值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的是一种和谐的思想理念,积极寻求一种正确的、普遍适用的、经济有效运行的方法与技巧,提倡一种中庸思想观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契合。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社会向前的形态如果是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就必然导致社会的倒退,经济的发展将会受到重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因此,传统和谐文化中就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治理思想。这种思想强调的是人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这样自然的发展才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老子就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③道家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主张有机地、整体地去看待天地间的万事万物。儒家则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发。《礼记・中庸》中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④强调天、地、人和谐发展。人不是万物的主宰,而应实现天人协调。无论是从道家还是从儒家的观念看来,他们都极力推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只有人与自然能够达到和谐的境界,才能够给社会带来利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传统和谐文化的缺位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使经济主体缺乏主观能动性。传统和谐文化提倡以和为贵,追求社会关系与社会建设的和谐促进与发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政府未能明确自己的工作定位以及自身的工作性质。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管理者即政府未能很好地行使手中的管理权力,脱离了广大经济主体,从而使社会经济主体的利益不能得到保障。在整体的经济发展建设中,缺乏统一有效的指导经济发展工作的基本标准和统一的管理监督机制,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政府的管理往往出现了管得过严的现象,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具有创新理念的企业经济主体,更是在政府的限制下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扑朔迷离。传统和谐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要求人类在认识自然的基础之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利用自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实际过程中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后果,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同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社会进步,而社会进步是经济发展的保证。然而,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尤其是传统和谐文化的支撑,而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中,人们极力从自然攫取自己所需要的利益,却忽视了保护自然。正是人们对“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的忽视,导致了人们与自然相处的尴尬,甚至遭受自然的报复,从而在更大层面上阻碍经济发展。
最后使人际关系恶化,纷争明显。在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难免会出现许多纷争,在纷争过程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冷静思考的因素,而是选择了大动干戈,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与损失,既不利于社会进步,更不利于经济发展。而这种纷争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跟传统和谐文化中以和为贵思想的缺失是分不开的。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和为贵,一旦各个行业都能够以此为准则,不自欺、不欺人,便能够在许多行业中创造共赢互利的局面。然而,人们忽视了和的重要性,却只看到了差异性与不容性,最终只能导致在出现后最大限度的扩大化,人际关系恶化,这显然对经济发展很不利。
通过传统和谐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是以传统和谐思想为指导构建良性指导思想。必须传承传统文化和谐思想,以带动当代经济发展的长远计划,形成一个良性的指导思想。
一方面,将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运用到日常的经济发展建设与实际工作上来,提倡同中存异的思想理念,另一方面,将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运用到人际关系的构建上。当前,只有强调以和为贵的思想观念,并将其植入人心,才能够在出现问题时,以最快速度与最低成本将问题解决,进而以高效率的姿态投入到新工作中去。
二是转变政府观念,加快和谐政府制度建设。当前,由于政府角色转换不到位,导致许多企业无法放开手脚,影响经济的快速创新。因此,必须转变政府观念,加快和谐政府制度的建设,转变管理理念,坚持以和为贵,以和为根本,坚持以经济主体的合理利益为重,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重,发挥企业主体的创造性作用,以及各个行业的和谐共处。在处理政府与广大群众的关系时,要加大和谐管理的观念,尊重差异性的存在,并鼓励大胆创新,鼓励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和谐的管理理念,将以和为贵的文化思想广泛传播于社会中,加大和谐文化的普及效应,加大文化的宣传。在处理纠纷时更要注重和谐思想的运用,以更柔和的和谐思想解决充满刚性的纠纷。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尽快转变观念,坚持以服务型政府的姿态展示在广大群众面前,加快构建和谐政府,以管理者的身份,保持中立的角色,促进经济发展中人际关系的和谐。此外,还必须坚决遏制在经济发展中滥用自然、以牺牲自然为代价攫取利益的现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经济的长远发展提供强大的后盾。
三是加大推进友好人际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由于人们对传统和谐文化理念的漠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忽视了人与人之间友好关系的磨合与构建,从而使得经济的发展步伐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因而,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推进人际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在面临经济利益的竞争时,能够以和的思想与理念来促进纠纷的解决,而不用走诉讼的程序,这样的解决模式也同传统社会追求的无讼文化是相对应的,是继承与弘扬传统和谐文化的一种方式,对促进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原文化软实力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1BKS005)
注释
①《论语・颜渊》,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年,第90页。
②习剑平:“必也使无诉乎―略论无诉思想的当代法律价值”,《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3期,第221~222页。
0引言
在研究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的比较之前首先我们应该给经济学哲学以一个明确的定位。经济学哲学,作为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领域,如同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数学哲学一样,是对经济学的基础性问题、元理论问题的逻辑的、哲学的分析和追问。而对西方经济学历史上发生的有影响力的方法论及其方法论之争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各种研究方法的理解。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
(一)波普尔证伪主义流派
在经济哲学界,引入波普尔的科学哲学思想形成波普尔证伪主义流派的重要学者是哈奇森、布罗格。布罗格与哈奇森在解读与应用波普尔思想过程中着重吸收了其证伪主义的观点。他们认为,波普尔的理论是在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逻辑实证主义强调经验证实是评价选择理论的唯一尺度。因此,评价选择理论“不应当根据逻辑客观主义所主张的‘证实’而应当根据它能否可被“证伪”。在实践上,布罗格常对主流经济学持抱怨态度,因为他认为虽然主流经济学者赞同证伪主义,但并没有付诸行动。
(二)拉卡托斯的科学思想
拉卡托斯是波普尔学说的追随者,但他对迪品—蒯因论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他主张理论检验是比较性的而非绝对性的。当理论遇到经验窘境时,理论家总是试图对其进行修正。也就是说,评价选择理论应当以“经验前进”而不是经验检验的成败为标准。立足于波普尔传统,同时发展了库恩的“范式”学说,拉卡托斯提出“科学研究程序”及“硬核”等系列概念来解释理论的普遍结构与发展过程。
波普尔证伪主义在70与80年代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经济哲学家开始对它展开研究、反思或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其他方法论学说。
二、经济学修辞论
修辞论目前在经济哲学界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创始人为麦克罗斯基。麦克罗斯基认为,经济学家建立经济理论并试图说服别人接受他们理论的行为并不像波普尔证伪主义所宣称的那样是按照“证伪”原则来进行的,证伪主义方法论因而是对经济理论实际方法的一种错误阐释。通过借助修辞概念,麦克罗斯基强烈反对证伪主义为经济理论抽象立法的传统,反对它试图用不合乎现实的方法论来裁剪经济理论。对麦克罗斯基来讲,哲学家只是“局外者”,他们不能为经济学作出任何实质性贡献;也正是如此,他们的主张应当被实践的经济理论家所漠视。“方法论学家应当把自己限制在‘修辞”上——即描述经济学者是如何进行相互说服的”。
经济学修辞论是一种激进的反方法论的方法论学说。它勇于挑战主流方法论的研究传统并力图把哲学家对方法论的思考引导到相反的轨道中来。虽然麦克罗斯基的修辞概念激起很大的争议,但反对为理论进行方法论立法的精神却在不同的流派中得到回应。
三、批判的实在论
如何通过哲学思辨达到对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抽象理解?又如何使它与经济学方法论相结合?劳森以“人们选择”为主题通过逻辑分析来回答这些问题。他认为,人们在给定的现实条件下可以选择行动A也可以选择行动B的现实,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现实的社会经济世界是“开放”的系统,也就是说,它不是一种 “给定条件X则结果Y”的完全规则性系统。开放的性质为我们利用“信仰与愿望”来描述与解释人们的行为提供了可能性。因为现实的社会经济世界是“开放” 的,具有存在延续性的被认知对象必然不会存在于经验领域——是“非经验的”。这些非经验的被认知对象采用了社会结构(社会规则与关系)的形式。劳森强调,社会经济现实是“非传导性的”,即构成社会经济世界的社会结构与实践活动不是科学研究通过思维建立起来的印象,而是先于研究的、既定的。事实上正是“非传导性”思想使得劳森的学说被称为实在论。劳森指出,“实在论本质上属于存在论范畴,是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核心”。
对社会经济现实本质的抽象理解建立之后,劳森认为,“主流经济学遵循的是演绎论模式,即从系列定理与假设出发演绎出理论结果。这些定理与假设虽然表述了社会经济行为主体的特征及他们所面对的环境,但却采用了因果解释的模式———‘给定条件X则结果Y’。这就隐含了研究对象是‘封闭’的,因此人们的选择就不会是自由的。但主流经济学的基本假定恰恰与此相反,这就产生了逻辑矛盾”。批判的实在论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提出批判,为非主流经济学派作了辩护。
四、真实波普尔主义
该流派同样是在批判波普尔证伪主义基础上建立的。博兰德撰写了大量文献来批判拉卡托斯、布罗格等人的波普尔证伪主义,认为证伪主义严重扭曲了波普尔本人的思想,对波普尔的学说重新进行阐释。博兰德认为,哈奇森与布罗格对波普尔思想的引进没有以原始材料为依据,而是从拉卡托斯的叙述中发展而来。然而拉卡托斯却错误地把波普尔理论概括为证伪主义。博兰德重点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批判的理性主义”才是真实的波普尔思想。
博兰德从休谟归纳问题的角度分析了主流哲学家倾向于把波普尔思想归结为证伪主义的思维逻辑,指出辩护主义思维是造成他们扭曲波普尔学说的根本原因。根据博兰德的解读,波普尔认为休谟归纳问题是无法解决的,但主流哲学家回避称它是“归纳问题”而宁肯把它当作“关于归纳的问题”,这是因为归纳法一直被前休谟哲学家当作是对科学及其方法进行判断与辩护的手段,即辩护主义。波普尔如此推理的目的不是为证伪主义辩护,而是为发展出“批判的理性主义”。因此,证伪主义只是一种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五、现代穆勒方法论
部分哲学家如巴斯克、卡特爱特及豪斯曼对穆勒的方法论进行了新的解读,宣称穆勒的方法论更适合于描述当前经济理论的实践。在该意义上,我们把他们称为现代穆勒流派,其代表人物为豪斯曼。
豪斯曼对穆勒方法论的看法持与多数哲学家相左的观点:穆勒的方法论并不排斥对归纳法及经验方法的重视。按照豪斯曼的分析,穆勒是一个经验论者。他区分了两种不同的归纳方法:先验方法与后验方法。后验方法是一种直接经历方法,适用于那些只有个别影响因素在起作用的现象或者能够进行控制性实验的现象。不管它的名称听起来如何,穆勒坚持认为先验方法也是一种归纳法,其不同之处仅仅在于是一种间接的归纳方法。由于现实经济世界的复杂性,经济学家在用后验法归纳出基本假定时必然忽略一些影响因素,这是造成经济理论常常与现实不符的根本原因。正因为如此,经济学只是一门“趋势”科学。
结语
由于当代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与科学哲学的发展紧密相联,经济学方法论似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交叉性的学科,并已成为经济学家与科学哲学家共同建设的园地。本文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的比较研究只是对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粗浅研究,由于学识有限,难免有很对不足,还需要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进一步进行完善。
关键词: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思想;传统;当代;影响
我国的经济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其中衍生了不同的经济管理思想,如果按照历史时期来区分的话,大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与当代经济管理思想。从对管理思想的深入研究中可以看出其与文化思想、经济思想以及政治思想都息息相关,可以说经济管理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其中一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无论经济如何发展,在经济管理方面依然传承着部分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但就目前的经济发展而言,虽然许多思想仍有它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同时也有许多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所以想要更好的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转变经济管理思想是必然的。
一、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概述
广义的经济管理是需要结合多种思想、多种概念以及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的,传统经济管理与广义经济管理的不同的便是其只融合了经济管理内容与社会因素,对管理也仅划分为自然资源资源管理和社会资源管理两种,对经济管理方面缺少细化区分。并且传统经济管理更为重视金融业、企业以及农业三方面的经济管理。而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是多方面全方位的,这样具有强烈侧重点的经济管理思想已经无法适用于当前的经济发展需要,过度的重视金融业、农业以及企业,必然会对其他方面的经济管理实践产生阻碍与影响,虽然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对待,但不得不承认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依然存在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与传承的思想,这些思想在实践中依然发挥着很大的效用。
二、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
(一)农业经济管理
一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与传统经济发展思想有关,自古以来我国便十分重视农业发展,直至今日,农业发展依旧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传统经济思想对于农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并且目前仍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存在一定价值,不过我们不能因为这样的价值而忽略了其已经落后不适用的思想部分。例如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下农业发展尤其重视两点:一是追求稳定,日常发展仅从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得经验,缺少突破创新精神;二是农业生产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包括管理人员所使用的管理手段也较为传统,缺少与时俱进的精神。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过于中庸,缺乏灵活性。而在现代管理中,最需要的便是从实际出发,虽然在作物种植的过程中依然会遵循气候、季节以及时令等自然规律,但对于什么时间、什么气候、什么样的土壤适合种植何种作物都有细化区分,尤其会针对不同的地域特征来种植最为适合的经济作物,严格避免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出现违背自然规律的情况,并且在实践中可以看出,这样有计划的农业经济活动才能保证农业的产量逐渐增长,无论对农业整体经济发展还是社会发展都有很强促进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经济生活条件,进一步营造稳定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社会供求管理
传统的经济管理思想不仅对农业实践方面有着不小的阻碍,还对我国整体社会供求方面存在一定影响,因为供求活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然会接触到的,所以这样的影响尤为明显。在社会环境中,想要促进经济发展就需要对整体社会环境进行细致分工,在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过于偏重对企业的发展,导致社会中产业结构发展失去平衡,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无法得到全面的保障。
供求活动可以说是经济活动中最为明显也是最典型的特征,所以为了保证其发展应该使用更为合理的分配方式,充分对当前消费者的消费活动进行分析,将社会中的生产活动按照需求来灵活掌握与管理。目前,想要在现行的经济政策基础上,在社会中落实合理物品流动需要主要以下两点:第一保持物品的输出以及输入平衡,以此来满足老百姓生活中各方面的需求,达到为百姓服务的最终目的。第二,摒弃从前单一式的生产活动管理模式与方法,将其与产业的实际发展方向与社会中经济活动的发展思路相结合,以此来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当前无论是企业还是百姓都应充分认识到,国家的经济管理思路调整,以及对各种经济活动的约束或者放任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最终的目标也都是为了保证富国民强。
(三)货币金融管理
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要从需求、管理以及供给的三个角度同时出发,那么金融和货币就要放在一起进行全而的考虑,货币金融的管理和供求关系管理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也是相辅相成的整体,传统的货币管理概念中,人们往往把价格作为焦点问题,以官方价格进行定位,所以自古以来商业和农业谁更重要一直是不停争论的问题,人们通过谷米价格来定位并得出答案。我国很早就对货币进行了管理,在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就对货币进行了贬值,这样单一的以政府利益为中心,对老百姓是非常不公平的,这种做法也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
现代社会利息、借款、本金、贷款的收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借款和贷款必然会成为货币形式的主流,比如我国人民现在买房子买车都是以贷款的形式进行的,现在分期付款的形式更为流行。随着消费水平的增长,为了缓解人们的生活压力,买手机都可以实现分期付款,比如买电视、电脑、冰箱、洗衣机等等都可以分期付款,让人们提前使用和享受生活,那么高利贷也是必然产物之一,其实高利贷在中国的古代已经存在了。高利贷的管理一般是政府来控制的,其主要目的是对市场经济进行一定的制约以保持市场稳定,国家只有针对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法律法规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四)企业经济管理
如今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迅速,连带着各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也开始不断向多元化创新,而企业管理活动为了促进活动取得更好成效,将企业管理学作为活动开展的理论依据。但当前的企业管理学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这样的思想会在无形中对企业中开展的各项管理活动进行影响。
此外,我国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已经发展数年,当前多现代企业经济管理都是以其为基础开展实现的。但针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存在的问题,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当前市场环境的特点,在探索、分析、总结的过程中,制定出一系列更适合自身与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系,并对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背景着重考虑,改变从前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多的使用科学信息技术,为企业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更为适用、更广阔、更高的前进空间。总的来说,企业应该理智的看待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其中优秀适用的理念保留,并在此之上进行创新,以此思路更好的迎接当前企业在社会中发展时的挑战。
(五)政治经济管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管理部门都是政府,而政府如果想要真正将政治经济管理进行落实还需要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进行支撑,必须依靠人民的力量来获得更丰富更有效的资源。所以说国家的政治与经济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根据历史记载我国的政治经济管理早之前就受到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直到今日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仍旧在对当代政治经济管理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针对税收方面,如今仍采取开源节流的观念,通过这个观念合理的增加了税收方面的财政来源,同时对相关财政支出又有明确的控制思路,为我国的生产发展创造了良好、充足的资金条件。从政府经济管理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传统经济管理思想虽然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凸显出了很多缺陷,但其中仍具有很多值得延续的优秀方面,所以在对待传统经济管理思想时要更加理智,避免因过度改革而破坏已有的良好发展路线。
三、结束语
总之,传统经济管理思想的实施,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不仅有积极的方面,也同样存在着消极的方面,对于影响优点和缺点是共存的,要重视其不足,并且用辩证的头脑加以对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分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中不好的管理概念,从不好的管理概念积累经验和教训,并加以归纳、总结、改进、完善。对于好的管理概念继续发扬传承以及有效的利用,使其符合我国现代化的管理的思想,适合现代化管理活动的应用,有利于社会经济管理的进步和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佟晓慧.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7).
[2]韩翠苹.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5(10).
[3]李莉.试析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对当代经济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
关键词:经济 人文思想 和谐社会构建
当今时代是一个“经济中心主义”时代。对于“经济”一词的理解,人们更多认为“经济”就是通过组织各种方式的生产活动,生产更多产品从而赚取更多利润的过程。发展经济,说白了就是通过发展生产而赚钱,这种理解更多的是反映在一般老百姓身上。而对于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而言,他们对“经济”一词的理解就是GDP,这是衡量为政者的主要政绩指标。笔者认为,上述有关“经济”一词的理解有失偏颇,并没有反映其本质含义,为此,有必要对其研究,以还原其本质。
从文字学角度定义经济
关于“经济”一词的含义,在《辞海》中的解释有四种:其一是当动词理解,解释为经世济民。如杜甫诗《上水遣怀》中有这样的诗句“古来经济才,何事独罕有。”其中的“经济”一词就是指经世济民的含义;其二是当“节约”讲,用作动词。这种解释与英文economy(经济)一词的含义相同;其三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赖以树立起来的基础;其四是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这四种解释主要都是指其引伸义,并没有反映出该词的本质原意。为了弄清“经济”一词的本质含义,下面笔者具体分析一下这两个字的构形。
首先,先看“经”字,从纟从。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经者,织也。” 金文的“经”字本是一个象形字,写作“” 是上古时期腰带织布机的形状。发展到后来,人们又在其左边加上了丝字旁,写成了“经”字。于是,“经”字便演变成了左形右声的会意兼形声字,因此,“”是“经”的初文。又因为这种腰带式织布机主要是由经线的绷撑而构成(经线也指南北走向的纵线),与东西走向的纬线相对,在经线和纬线的交织中,经线往往是主线,故有主干义,由此可引申出南北走向的大道之意,又由大道之义引申出普遍的规律、法则等。古人把那些规范人们行为准则的书称为经书,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十三经等。古代中医学把人体血气循环的主要通路也称为“经”或“经络”、“经脉”。
另外,“经”字也可用作动词,表示治理,从事之义,如经商。人类目前对地球上任一地点的定位,主要是采用经线和纬线来进行,从地球北极到南极且垂直于地球赤道的经线,其实是不存在的,它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由于经纬线交织,因而在地球表面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通道网络,地球表面的任意一点都彼此相通,好似遍布人体周身的血管,也好似植物的主茎,通过它把水分从根系输送到各个枝干树叶,从而保证植物的枝繁叶茂。
由此可见,“经”字的早期含义指织布机或织布工作原理,以及由此引申出纵横交叉的网络通道。正是凭借四通八达的渠道,人具有了生命,植物可以生存。经济工作类似于“经”字大道,通过四通八达的“经”字渠道,联系生产与消费,并依靠这个渠道,把社会生产、人们生活所需要的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生产者和人民手里。这样的“经”字网络就是一个经伦理世的系统,因而经通则畅,经塞则病。经济问题,首先是网络和渠道的问题,疏通渠道是经济顺应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违背这一点,良好和谐的社会经济关系难以建立起来。
其次,再看“济”字,从水从齐。《说文》解释为“禾麦吐穗上平也”。从“济”字构形来看,从“水”表示禾麦吐穗需要用水灌溉,从“齐”表示稻麦穗子整齐排列的形象,这一点可从“齐”字的甲骨文构形(“”)反映出来,“齐”字形状就象三根并立而生、长短一致的农作物。两形会意表明在自然界大公无私的阳光雨露沐浴下,田间农作物整齐并长的样子。真可谓:济者,齐也。由此看来,“齐”是“济”初文,“济”的本义应该包含有齐平、公平、平等的意思,也可泛指一切事物的整齐,也由此可引申为公正、均衡之意。“济”的本义告诉我们:济要均衡、平等;济要无私、公正。人类的经济活动应该体现均衡发展、共同富裕、惠及天下的根本宗旨,这是中国人本文化的本质特点。
会合“经”、“济”二字的本质意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经济”应该是通过拓展四通八达的营销渠道,使产品乃至利民的政策,惠及千家万户,让天下民众平等、公正地享受由于发展“经济”而带来的好处。从这个方面来讲,“经济”一词的含义更具有人文关怀的思想。
对“经济”含义的认识误区
令人遗憾的是“经济”一词的人文思想并没有在当今的经济工作中反映出来,不仅如此,人们逐渐背离和曲解了“经济”一词的本质含义。这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
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并没有很好地理解“经”的含义,结果使经济发展的渠道不通,市场不活,直接背离了市场规律,使经济发展濒于崩溃的边缘。从而导致经济得不到发展,人民生活得不到改善,社会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人们逐渐发现了“经”字大道,疏通了“经”字网络,结果使我们的市场活了起来,经济发展了,国家财力强大了。但随之而来又出现了“经济”是目的、为经济而搞经济、不惜一切手段的负面做法,其结果严重背离了“经济”的本质含义。为了GDP,不少人和单位破坏环境,侵犯社会和人民的利益,进一步加剧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矛盾,破坏了生态平衡,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人民利益处于严重的对立状态,其结果是经济发展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没有了,社会并没有全面发展,少数人暴富了,一些社会群体为改革发展作出的贡献与得到的补偿不对等,社会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贫富悬殊达到了临界点,潜伏的社会矛盾进一步凸现,这是严重背离“经济”一词所蕴含的人文精神的。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复归“经济”的本质要求,势在必然。
“经济”本质含义的启示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经济”一词的本质含义至少有两点启示:
其一,按照“经”字大道,构建从上到下、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乡村、从农业到工业的充满活力的经济网络,保证党的富民、利民、惠民政策,到达千家万户,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政令畅通”。此外,还要做到“货畅其流”,这就要求有完善的经济网络,保证社会物质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这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到目前为止,这一“经”字大道还没有完善起来。为此,从“经济”的本质出发,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建设来看,建立和完善四通八达的经济网络十分重要。
其二,发展经济就是要体现均衡、整齐、公平、公正、扶危、无私的精神。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在过去发展经济过程中严重忽视的。人类的经济活动本应是社会共同发展、体现人文文化的仁爱互相活动,这是中国人本文明的本质特点,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工作的伟大方向。均衡发展、公平公正、扶危济困、仁爱互助、无私不偏,这也反映了当前和谐社会构建的基本特征。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还原“经济”本质。只有按照“经济”本质来组织和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才能实现“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人相容相通、人与内心协调一致的美好社会才能最终建立起来,这就是充满人文精神的“经济”思想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参考文献:
1.约斋.字源.上海∶上海书店,1986
2.许慎.说文解字.中国书店,1989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关键词:女研究生;经济独立;功利主义择偶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297-03
一、问题的提出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理论取向。他们将人看做是富有理性的经济人,认为人在行动时,总是仔细盘算,对行动的成本和利润加以权衡,尽是选择只付出较小成本就能获得较在利润的行动方案。社会交换论者吸收了以上关于成本、报酬、利润等概念,因为在他们看来,经济学对商品交换的分析不仅适合于经济领域,也适合于社会领域。他们摒弃了成本与报酬只涉及物质的说法,而把情感的内容也引进了成本与报酬,从而使经济学更接近于社会学。交换理论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并认为交换就像在经济和市场中的买卖一样,总是期望有投入便有收益。从古至今,这种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模式在社会上广泛适用。从这个角度来看,在某种意义上,男女间的择偶过程也是某种交换的结果,而婚姻是一种持续进行着的交换过程,是一生中“最漫长的交易”。
与经济市场不同的是,在婚姻市场中使用的货币是由个人所持有的社会价值特征组成的,这些特征包括年龄、外表、经济条件等等。在择偶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尽可能多的去获取,以交换我们自己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年轻女孩用她的青春和美丽与一个中年男子的较高社会地位和经济安全进行交换时,通常被认为是恰如其分的。不论我们承认与否,这类交换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稀疏平常,择偶的过程也像是其他市场上的交易过程一样,商品是合格的男方和女方,两者等待着在某一个价钱作交换,而这个价钱建立在某些对方所重视的交换条件之上,比如家庭背景、经济地位、教育程度、相貌、年龄、人品等等。在交换过程中,每个家庭或个人都希望找到能满足自己交换条件的对象。因而,无论是在影视剧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能见到的一种婚姻交易就是一位年龄较长、事业成功的上流社会家庭出身的男士跟一位美丽、年轻来自较低社会阶层的女子,这女子的美貌和青春就是她的嫁妆,允许她嫁到较高的地位。也正因为这种现象的普遍性,使得我们在择偶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功利主义”的思想。
从另一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后,随着女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盛行,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特别是女知识分子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参与程度在改革开放后得到了显而易见的提升。这部分群体在比例扩大的同时,其与男性的差距也在减小,事实上,中国女性大学毕业生的数目已经超过了男性,且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都能够实现经济独立。那么,在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下,作为女知识分子群体一员的女研究生在择偶时对男性经济以及男性背景的依附程度如何?女研究生的独立性在择偶时是否真正脱离男性的阴影,走向“独立”呢?本文正是以此为出发点,以天津理工大学“80后”女研究生为研究对象,探究男性的经济条件及背景对女研究生择偶观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女研究生的择偶独立性。
二、实证分析
本次研究随机抽取天津理工大学60位女性研究生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和调研。为提高填答问卷的质量和问卷的有效回收率,笔者亲自走入女研究生宿舍发放问卷、陪同填写并当场收回。对回收的问卷初步整理,得到有效问卷59份,问卷的有效率达98.3%。
(一)变量的设置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参考,本文选用男方的人品、性格、生活习惯、相貌体型、学历、年龄、家庭背景、工作、收入、在女方身上的消费额这十个变量作为影响女研究生择偶条件的自变量X。将“对现任恋人满意与否”作为因变量Y来测量女方的择偶观,它来自调查问卷中的“你对你现任的恋人满意吗?”这一问题的回答。
(二)模型的选择
在数学模型中,自变量和因变量都采用虚拟变量表示,建构由多个解释变量及一个因变量组成的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X1,X2,……Xk分别代表二分响应变量Y的k个解释变量达到“满意”的概率。回归模型如下:
logit[P(Y=1)]=β0+β1x1+β2x2+……+βkxk
(三)分析过程
本文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采用极大似然值法对所建立的Logistic模型进行估计,为避免异方差的影响,利用怀特异方差一致标准差估计的方式检验,采用向前逐步进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模型1的卡方检验结果X2=629.581,P
由于模型1中,自变量X3生活习惯、X5学历、X6年龄回归系数的P值均大于0.05,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我们进一步对模型1进行修正,重新做回归分析,得到表2。
所得修正模型的卡方检验结果X2=613.409,P
logit[P(Y=1)]=-5.812+1.782X1+0.596X2+1.163X4-
1.377X7+1.904X8+1.801X9+2.397X10
表2中有显著性的解释变量为:X1、X2、X4、X7、X8、X9、X10,说明男方的人品、性格、相貌体型、家庭背景、工作、收入及对我的消费额这些自变量与女研究生的择偶观有相关关系,且其中人品、工作、收入、对我的消费额相关性显著。
(四)影响因素分析
1.显著的变量
从以上调查结果看,样本女研究生对男方条件满意与否跟男方对其消费额、男方收入、男方人品、男方的工作依次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一方面说明了样本女研究生在择偶时注重的“交换条件”,从传统的“人品好”慢慢融入了对男方经济背景的考量;另一方面在数据分析中,自变量X10男方对其消费额及X9收入这两个自变量的P值明显小于0.05且其Wald检验值都很大,进一步说明了男方对女方的花钱态度、男方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方对其的满意度。这也验证了在本次调研过程中常能听到的那句话:“重点不在他能挣多少,而在于他肯为你花多少。”除了以上两点,男方的家庭背景及其工作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家庭背景的回归系数为负,经过了解,我们发现,很多样本女研究生在恋爱后对男方的家庭背景虽然介意但并不满意。另外,在问及“面包与爱情的关系时”,没有任何一人选择“爱情大于面包”。可见,从前由“爱情”主导的恋爱自由,已经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女研究生在择偶或恋爱时,对男方的经济条件及家庭背景都有较高的期望和依赖。这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在目前择偶的这个交换过程中,男方的经济背景已是越来越重要的筹码,女方对男方在心理上仍存在一定的经济依赖思想。
究其原因,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问及“本次恋爱的动机”时,有42%的人选择“年龄到了,该找个对象了”,33%的人选择“向往爱情,为了爱情”,0人选择“因为空虚,而且身边多数人都有对象”或“男方的背景对我将来有帮助”。可见,对男方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工作要求较高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来自女方对婚姻的态度,认为适婚年龄的自己该找的对象一定要“靠得住”,那么如何才算“靠得住”?在完全融入对方生活或者说结婚之前,大多数人认为对这类问题的答案通常建立在男方经济背景的基础之上。通过更进一步的研究,笔者发现,虽然功利主义择偶观在当今社会已是不可否认的现象,但在功利的尺度方面,绝大多数人能有一个较好的把握,这主要体现在调查问卷中对“您能接受大学生因为经济因素做二奶或是周末情人这种社会现象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上。经统计,有67%的人选择不能接受,33%的人选择“无所谓”,0人选择接受。可见,功利主义择偶观并未影响到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当今社会,绝大部分人都持有正确的底线和态度。
另一方面,在关注男方经济实力的同时,大多数女方还是把择偶的目光放在了人品上。传统的择偶标准重点一般放在男方的人品、长相及体型、性格等生理条件上,因此,这些自变量与女方择偶观显著相关也就在情理之内。
2.不显著的变量
值得注意的是,男方的年龄、学历和生活习惯被剔除在择偶条件之外。我们应该这样看待这个结果:虽然显著性不明显,但并不是说一点也不重要,这是样本女研究生的主观想法认为在选择对象时,其他条件的重要性较大,而男方的年龄和学历已经不是考点或障碍。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女研究生是站在学历金字塔中上层的批量产品,在“第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和诸如“剩女”这类社会舆论的压力下,男方的学历和年龄对择偶条件的影响有越来越弱的趋势。
对男方生活习惯忽视的原因可能主要来自女方还未融入其日常生活,平时见面的时候,对其是否有烟瘾、是否酗酒或者是否讲究个人卫生这类生活习惯问题并未留心,因而造成了对女方择偶标准影响不显著的现象。
但这些不显著的变量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女研究生在择偶交换过程中的功利思想及对男方经济条件的重视或依赖程度。
三、结论
笔者认为,正如交换论中霍曼斯用经济学的方式解释社会现象一样,婚姻市场中的择偶过程也与经济市场上的交换过程相似,只是择偶过程使用的货币是由个人所持有的社会价值特征组成的,这些特征包括年龄、外表、经济条件等等。在择偶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尽可能多的去获取,以交换我们自己的社会属性。进而功利主义的择偶条件应运而生。
随着改革开放和女性主义思想在社会的传播,即使当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社会参与程度以其独立性都显而易见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在择偶过程中,女方在心理上仍未真正达到独立,对男方仍存在一定的经济依赖思想。本文以天津理工大学部分女研究生为研究样本,以影响其择偶交易的交换条件为出发点,样本范围虽小,但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当代高学历、高年龄、高要求的“三高剩女”现象的产生原因,以及其功利主义择偶观的发展趋势。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男方的人品、工作、收入及其对女方的消费额与女研究生的择偶观显著相关。可见,从前由“爱情”主导的恋爱自由,已经带有一定的“功利主义”色彩。但这种功利主义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当今社会并未影响到样本女研究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参考文献:
[1] 杨南丽.大学生婚恋观与高校教育[J].昆明大学学报,2008,(3).
作者:唐璐璐 张鑫 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经济差异分析本文在梯度理论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各市区域经济梯度进行定量评价。在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对存在相关性的多个原始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将一些错综复杂的变量归纳为少数几个主因子,之后利用每个综合因子的载荷系数,确定各个具体指标的权重,这样就构造出区域经济梯度分布的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评价模型为:(式略)依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1》的数据,运用spss19.0对安徽省17个市区域经济梯度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所选区域的指标数据进行kmo检验,kmo值为0.742,适宜做主成分分析。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3个主成分。输出结果看出,3个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达92.634%。根据SPSS输出的主成分的因子得分,利用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计算总得分,总得分即可反映出各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各市区域经济梯度主成分得分及综合评价得分如下。总体上看,省内经济的区域分布不平衡,差异性显著,综合得分大于0的地市不到全省的一半。除合肥占据省会优势,两淮拥有矿产资源优势外,皖南经济显然好于皖北。根据区域经济综合评分的排序,我们可以将安徽省经济梯度水平划分为4类。第一类为安徽省经济梯度较高水平地区,合肥和芜马铜地区。4市经济发展迅速,投资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源、产业集聚力高。其中,作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的合肥,工业基础雄厚,产业结构层次较高。随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和合肥经济圈建设的实质性推进,使得合肥经济有了更快的发展。马芜铜地区位处长江沿线,区位优势明显,二产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经济实力雄厚,是皖江经济带的核心地域。第二类地区,包括:淮南、淮北。两淮煤炭储量极为丰富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第三类地区,包括:蚌埠、黄山、安庆、宣城、池州、巢湖、滁州。蚌埠市是皖北重要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黄山、池州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已形成以旅游业为特色、高结构层次的产业体系;作为皖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宣城、滁州、安庆等市地处沿江,城市化水平较高,随皖江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各地投资软环境的改善,经济发展较快。2011年原地级市巢湖市1区4县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3市管辖,这将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带动效应,促进原区域经济的发展。第四类为安徽省经济梯度最低城市,包括:六安、阜阳、宿州、亳州。2011年该区域一产比重远高于全省的13.4%平均水平,其中阜阳27.3%、宿州27.1%、亳州26.2%、六安22.2%;二产比重低于全省46.2%的平均水平,其中亳州32.6%、宿州35.6%、阜阳34.5%、六安37.6%。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失衡,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由于评价指标体系的侧重点不同,评价结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从以上结果看经济梯度水平基本上代表了安徽省的社会经济现状。
对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而且也会形成规模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安徽省的情况来看,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影响着区域经济梯度。如铜陵是有名的铜都,铜的储量占全省70%以上,硫铁矿储量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马鞍山铁矿石资源丰富,是我国七大铁矿区之一;淮南和淮北煤炭资源极为丰富且煤质优良,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和精煤生产基地。这些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地区,工业化率均在57%以上,经济梯度也相对较高。因此,就安徽省来看,矿产资源的区域差异是区域经济梯度差异的原因之一。黄山、九华山等拥有举世闻名、特色鲜明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旅游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高,经济带动性强,因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迅速扩大,加大地区间经济水平的提升。区位优势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也会影响地区经济发展。马芜铜经济梯度层次较高,一方面是因为矿产资源丰富,另一方面沿江近海,对接长三角,区位优势极为突出。由于外溢效应,长三角为实现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产业扩散转移到周边地区的动力。而沿江城市是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和辐射的最近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了产业发展。因此,铜陵、合肥、芜湖和马鞍山的经济才可以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领先于省内其他地区。经济基础差异区域经济基础的差异是构成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过去优先发展重工业思路下,资源城市利用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重点发展了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能源和原材料工业,促进了资源丰富城市的工业发展。如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分数较高的铜陵、马鞍山、合肥、淮北、芜湖、淮南、安庆工业化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铜陵的工业化率近70%。由于城市经济基础不同,致使城市的产业结构有所差异,如经济基础较好的合肥,二、三产业比例明显高于亳州、宿州等工业不发达地区。政策和投资倾斜政府在投资、信贷、人才引进政策等方面导向不同也会引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扎实推进,为这些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但由于地缘因素,皖北的阜阳、亳州等市在政策和投资方面缺少支持,发展相对较缓。造成地区间经济差异的原因众多,除上述原因外,还有思想观念的区域差异,有些地方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观念相对保守,接受新生事物比较慢,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对迟缓。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经济发展总体上表现出以合肥和马芜铜为中心依次向南、北递减的规律,且地区间的差异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适度的区域差异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区域间的合理流动、激发相对经济较差地区加快发展,有利于各地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全省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但区域差距过大,必然会削弱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阻碍各市间的分工和合作,制约整体发展效率的提高,还可能造成一些社会问题,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为了实现安徽省经济协调快速发展,首先,增强皖江城市带辐射带动能力。皖江经济带是安徽发展的优势地区,要致力科学承接,发展经济增长极,运用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其次,加快皖北发展。皖北经济是安徽区域发展的难点和重点,只有大力支持皖北发展,才能确保全省经济协调发展。总之,经济较发达的地市应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通过产业分工合作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缓解差异的程度,把区域经济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最终促使全省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