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词新语范文

新词新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词新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词新语 概念 来源 特点 翻译方法

一、引言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新词新语则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放大镜,显微镜。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研究新词新语能更好地发现民族语言规则、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异同。能更好地拉近民族的距离,让他们能顺利地交流,有助于新疆的民族团结。

二、网络新词新语概述

1. 概念

新词新语,是一个相对概念,既包括某一时段新产生的词语,也包括旧词的新义和新用法;前一年出现过的后一年依然流行,并在不同的语境赋予新的意义,这都叫新词新语。

2.来源

本文的新词新语来源于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语料库中的网络新词新语主要来源于论坛发帖、娱乐话题、新闻事件、微博、动漫、电视节目等。本文具体分析的语料是2015年媒体关注的十大榜单之首:我也是醉了。

3.特点

网络新词新语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因为它流行于某个时期、某个时段,而过了这个时期和时段,就有新的词语替代它,所以它的“新”体现出时效性。其次是简洁性,因为很多网络新词新语形式简单,内涵丰富,是潮流和时尚的代名词,要知道来源和典故,并置于具体的语境才能看出,这也是人们喜欢使用的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再者是它的口语性,因为多使用口语的表达方式,不遵从严谨的书面语,打破固定的语法规则,这也是词汇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最后就是它的传播性,因为前几种的特点,它在不同地区、阶层、年龄段之间传播的十分迅速,这也是网络新词新语广泛用于社会生活,让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因素。

三、翻译方法探究

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发现网络新词新语的分布规律大致是:年轻群体大于年长群体,城镇群体大于农村群体。在撰写本文的同时,笔者也对本校民族学生使用网络新词新语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得出:汉族学生使用频率大于维族学生,低年级的学生使用频率大于高年级的学生,学生的使用频率大于老师的使用频率。

探讨翻译网络新词新语的方法。本文以2015媒体关注的十大榜单之首:“我也是醉了” 为例进行分析。在维吾尔族人的认知中,这句话只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真的喝醉酒了,翻译为haraq it∫ip mεs bolu∫;二是指为之陶醉,欣赏,翻译为mεstxu∫ bolu∫。而现在我们常用的却有以下三种意思:

1.假借醉了、不清醒的状态来表示不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实则表达对对方的不可理喻而表现出的不满。

(1)哥:“他说我不照顾孩子,好吧我也是醉了。”aka:u meni balia qarimajdu dedi,boptu mεndimu amal joq.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amal joq”。

(2)四娘:“韩爷为何最近不来,难道说爷又醉了吗?”tθtint∫i a?t∫a εrkilεp turup :xεn begim jeqindin beri nemi∫qa kεlmεjdu,εd?ba begim kili∫ni xalimamdu?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εd?ba begim kili∫ni xalimamdu”。

2.表现对事物、状态、行为的无力感,进而表达出一种无奈、无法交流的心理感受。

(1)她穿着比基尼那也叫艳照?看来我也真是醉了。uni? bikini kiji∫mu rε?lik syrεt bolsa,buni??a mεn rastinla amalsizimεn。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amalsizimεn”。

(2)我跟你辩论一个身高一米四的、不男不女的、思想肮脏的小个子的人这么久,我也真的是醉了。Boji bir metir qiriq kelidi?an ,idijisi paskina,rεzil qizmu εmεs,o?ulmu εmεs bir adεm,meni? sεn bilεn ∫unt∫ε uzun tirkε∫kinimni kimmu ojlisun,mεn rastinla θzumgε“qol qojdum”。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转换法。将“醉了”译为“qol qojdum”。

3.对人物或事物的轻蔑和鄙视,表达出不屑于对其进行回应和反击。

(1)他拍的那也叫电影?我也真是醉了。Uni? i∫ligimu kino bolamdu?boldi mεn uni? bilεn tala∫majmεn。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引申法。将“醉了”译为“mεn uni? bilεn tala∫majmεn”。

(2)她的脸太美太耀眼,我想我也是真的醉了。uni? t∫iraji nahajiti t∫irajliq hεm d?εlip qilarliq,biraq mεn undaq dεp qarimajmεn。

本句的翻译方法为意译法,翻译技巧为引申法。将“醉了”译为“qarimajmεn”。

上述所例举的例子翻译成维语时采用了意译法,翻译技巧有转换法和引申法。因为维语中没有对应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句子上下文和语境的体会,将原文换一种说法进行表达,以便读者能够理解。除此之外2015年媒体关注的网络新词新语的十大榜单还有:“有钱就是任性、主要看气质、这是什么鬼、cp、小鲜肉、脑洞大开、土豪、买买买、约吗。”如果不是时代赋予了网络新词新语另外的含义,如果不是了解网络流行语言的人,用这样的话语去和维吾尔族交流,肯定会产生语言障碍甚至是笑话和矛盾。因为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艺术,没有办法去用具有强烈时代色彩的词句进行交流和沟通。网络新词新语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且作为年轻、走在潮流前沿的一代,使用网络新词新语成为了必然,所以为了尽可能消除民族的交流障碍,我们要努力探讨出适合网络新词新语的翻译方法。在翻译中因为网络新词新语具有实时性、时代性等特点,翻译起来十分困难,所以许多从事翻译的工作者也不愿多去涉猎。但是虽然它不规范,却是老百姓最常用、最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需求的语言载体。而且解决网络新词新语的翻译问题,不光是对民族有益,更是对解决青少年和中老年人群的“代沟”问题有重要作用。在进行翻译工作时,要让翻译者了解这些词句本身的语法规则,结合具体语境,联系使用现状,找出对应的词句。翻译时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1.尽量避免对号入座式的翻译,注意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如意译法和等值互借法等;2.翻译时要注意其生动性和艺术性,不但要忠于原意,而且还能结合这些新词新语的音、形、意以及具体语境等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特征使译文尽量做到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性;3.网络新词新语的翻译都是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应付某个场合即时翻译的,没有经过深思熟虑,这些翻译会出现些许的偏离,还有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新词新语的内涵随时发生变化,所以翻译时要结合当时的特点,及时修正过去译文中的不妥之处,重新探索新的适合的翻译方法;4.对于政治色彩浓厚的网络新词新语要尽量尊重已有的习惯译法,这样可以避免理解上的混乱,而且要有政治的高度和素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5.以不同的文化视角做到灵活翻译。网络新词新语来源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对于来源不同的新词新语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尤其要区分来自本民族和外来语的两种新词新语的翻译,要以不同的文化角度、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来灵活翻译这些网络新词新语,对外来词的翻译一定要根据其来源地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语法规则来翻译。

由于语言经济的原则,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新词新语,简洁固然是网络新词的优点,但我们一定要区分现实和网络生活,如果在日常的书本上或语言中不分清语境、不理解语义就盲目使用这些文字,不仅使汉字乱了套,也会对双语学习者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困扰。为了让民族融洽和谐的交流,为了将幽默、愉快、时尚的生活方式运用到生活中,理解并熟练运用网络新词是走上新时代的必经之路。

第2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新词语缩略词仿照词外来词字母词网络词一、新词语的界定

关于什么是新词语,汉语语言学界的说法并不一致。如:朱安义在《新词新语浅论》中提出:“所谓新词新语,一般认为是指:最近创造的,代表新概念的词、短语或语句,或旧词的新含义,分别称作词汇性新词和词义性新词。从时间看,一般指1949年建国以后出现的词语。”赵克勤在《论新词语》一文中认为“新词语是指解放以后产生的,也包括解放以前各解放区或根据地产生的新词语,以及全国解放后港、澳、台使用的新词语。”

在我们收集并整理资料的时候,发现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看新词语的界定,绝大多数学者都赞同以改革开放作为汉语新词语的起点。如:徐波在《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中认为:“新词新语指在改革开放后涌现出来的词语。”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对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作了如下界定:“指近十年来在上述三种口语体中流行的新词语新用法,它区别于书面上新造的科技术语和特殊用法。”而如从形式和意义上说,新词语是表新义、新创造、新概念等。代表这个观点的学者有: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1991)、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1996)等。王铁琨(1991)指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中新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了新语义的固有赐予。这里的‘新’是个相对概念,有一定的时限性在起作用。其中‘新创造的’既包括代表新事物、新概念的词或短语,也包括不表示新事物、新概念的词语的新构成。”我们赞同王铁琨的观点。

汉语新词的出现非常复杂,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汉语新词都收在研究之列。因此,对所要研究的汉语新词应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本文选取了风君《网络新新词典》和中国教育部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为研究语料。

二、新词语的特点

(一)以名词为主

名词、动词、形容词是汉语实词的主要类别,也是语言中运用极为广泛的三类词。其中名词最多,出现得也最早。现代汉语新词语的出现形势也不例外。在《网络新新词典》和《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词汇是名词性的,而只有少数词是动词或形容词。如:动词(冲浪、贴、灌水、挖坟、打铁、挖坑、刷屏、扫楼、翻墙、博斗、血拼、偷菜、给力、hold住、萌、替、攻受等;形容词(雷、汗、、羡慕嫉妒恨、悲催、傻空、幼齿等);名词(网站、门户、电邮、论坛、博客、贴吧、账号、月经贴、大虾、美眉、青蛙、红楼体、、三手症、硬盘人、同人、、超女、群组、闪婚、小资、穷忙族、没女、简单方便女、剩女、房奴、孩奴、晒客等)等。

(二)多音节词的数量不断增加

在《2006年汉语新词语的选目》中,多音节的新词较多,只有一个英语的缩略词,而没有单音节词。统计结果如下:

表1:《2006年汉语新词选目》词长分布表

词长 新词数量 占据比例%

单音节 0 0

双音节 56 32.75%

三音节 54 31.58%

四音节 45 26.32%

多音节 15 8.77%

缩略语 1 0.58%

数字 0 0

在《网络新新词典》中,新词语除了多音节为主以外,还出现了单音节的新词语,缩略语也逐渐增加,数字的表达萌芽出现。统计结果如下:

表2:《网络新新词典》词长分布表

词长 新词数量 占据比例%

单音节 8 1.81%

双音节 185 41.76%

三音节 156 35.21%

四音节 41 9.26%

多音节 39 8.80%

缩略语 12 2.71%

数字 2 0.45%

从上面两表可看出,汉语新词语以多音节为主。在《2006年汉语新词选目》表当中,绝大多数是多音节,占99.42%,只有一个缩略语,占5.48%。在《网络新新词典》中,虽然多音节还是较多,占95.03%,但已出现了8个单音节新词语,占1.81%。同时,缩略语和数字也出现,总供占3.16%。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单音节、缩略语以及数字化的表达方式也开始出现,并逐渐增加,以符合社会的需求。上面两表中汉语新词语的双音节的数量还是最多,说明中国人很喜欢并讲究对称,这是汉民族人的心理文化特点在语言观上的反映。

(三)数量增大,涉及领域广

据统计,汉语每年大量出现新词语,涵盖经济、信息、科技、政治、生活等领域,如:2006年的新词语为171条,2007年为254条,2008年为359条,2009年为396条,2010年为500条。

1.商业经济领域

股票、婚贷、洋房贷、纸黄金、负股价、经济、二奶专家、垄奴等。

2.社会生活领域

白奴、奔奔族、车奴、啃老族、拼客、擒人节、换客、急婚族、半糖夫妻、婚嫁大年等。

3.信息领域

电子商务、爱虫、下载、域名、站点、电子飞蛾等。

4.政治领域

社情、、、国八条、国六条、国十条、十五细则、一国两制、土腐败、洋腐败等。

5.网络科技领域

老鸟、美眉、PP(漂漂)、BF(男朋友)、灌水、抱抱装、动能车、草根网民等。

6.文化教育领域

裸考、托业、考霸、MBA、灰色技能、笔替、高薪跳蚤等。

7.体育娱乐和卫生环保领域

跑酷、入球、文替、三手病、手机幻听症等。

8.其他领域

剩女、掘客、白银书、冻容、断背、压洲等。

(四)缩略词、仿造词、外来词大量出现

“缩略”就是把本来较长的词或短语简略、压缩成一个较短的但仍表示相同信息量的语言符号简略、压缩而来的词语叫缩略语。新事物、新概念的层出不穷,人们对于经常使用的较长称谓或联用词组觉得耗时间,会想办法去简缩,从而方便交际。加上市场经济的运作对语言运用提出了更简洁、高效的要求,如: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ID(Identity)、PK(Player Killer)、NPC(Non Player Character)、网恋(网络恋爱)、小白(小)、网购(网上购物)、脑残(NC)等。

“仿造词”是指在原有词语的对比下,通过其中语系的意义更换和谐音造出的新词语。汉语新词的仿造词一般是附加方式结构进行类推。附加方式结构有两种:

1.前缀+词根

新明星学者、新中间阶层

2.词根+后缀

奴:白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

族:奔奔族、试药族、网络晒衣族、洋漂族、装嫩族、赖校族、乐活族、慢活族、急婚族

客:黑客、红客、闪客、晒客、威客、试客、播客、拍客、淘客

党:标题党、家具党、寂寞党、该图党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相关的外来词语也越发增多。这其中既有音译词,如:晒(Share)、威客(Witkey)、世宗(Sejong)、跑酷(Parkour)、秦(chin gu)等;也有意译词,如:盗版党、断背、众包、冻容、乐活族、装嫩族等。另外还有字母词,如:MBA、ID、OT、H、PK等

(五)字母化、数字化倾向明显

汉语词语中的字母化现象早己出现,如鲁迅小说中的阿Q,只是现在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如:P2P(“Peer- to- Peer”或“Point- to- Point”)、ID(Identity)、ACG(Animation Cartoon Game)、OT(Over Time)、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NPC(Non Player Character)、GG(哥哥)、MM(妹妹)、B超、IP电话、IC卡等。而数字化在网上更流行,如我们常看到的是:886(拜拜哄)、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94(就是)、419(、 “For One Night” 是 “Four One Nine”的谐音)等。

(六)汉语新词语的构词与基本汉语词汇一致

从构词特点上看,汉语新词语与基本词汇相同,以双音节词为例。

定中结构:脑残、单男、单女

状中结构:闪离、裸考、血拼、下载

动宾结构:冲浪、入世、洗血、选帅、冻容、打铁

补充结构:剥离、酷毙

联合结构:动漫、上佳

主谓结构:地落

附加准词缀结构:火星帖、自爆贴、租奴、卡奴、白奴、车奴、房奴、节奴、文替、饭替、笔替、裸替、快闪族、网课族、月光族、装嫩族、穷忙族、海蒂族、蚁族、啃老族、毕婚族等。

三、新词语的来源与产生途径

近些年来,汉语新词新义大量涌现出来,网络新词和字母、数字化不断增加。本文将汉语新词来源大致分为以下八类:

(一)新造词语

社会生活的每一变化,都会从词汇上反映出来。在日常生活和网络媒体中,我们不难看到新造词,如:网恋、剩女、垃圾邮件、垃圾食品等,这是当前人们耳熟能详的新词。

(二)旧词新用

人们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或转移,或者语用色彩发生变化,意义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从而产生新词语。如:“充电”原指把电源接到蓄电池等设备上,使电池重新获得放电的能力,现在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透明度”原指光线可以透过并让人看得清楚的程度,现在比喻事物的公开程度;“白奴”本意是身为白色人种的奴隶,而在今天,却引申为“作为白领的奴隶”等。

(三)吸收、借鉴外来词语

由于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益频繁,这不可避免地出现语言的交融。

1.直接借用,如:WTO、CT、IT、CPU、CEO、MBA、Email等,几乎是不经改造直接借用。

2.纯音译类,如博客(blog),谷歌(google),亲(chin gu)等。

3.音译加意译,如:吧(bar)、巧克力(Chocolate)、可口可乐(Coca-cola)、拷贝(Copy)、托福(TOEFL)、卡哇伊(かわいい)等。

4.意译,如:汽水(Soda)、蓝牙技术(Blue Toothtechnology)、 威客(witkey)等。

5.音译、意译融合类,如:血拼(shopping)、跑酷(park-our)、晒(share、 闪(shun)等。

(四)吸收方言词汇

一些方言词语的使用范围扩大,渐渐进入普通话词汇系统,也是新词语产生的重要途径,如:抓狂(闽南话)、给力(北方方言)、装蜜蜂(北方方言)、山寨(香港)、福社(台湾)、炒鱿鱼、靓丽、爆冷门、发傻(粤方言词)等。

(五)缩略词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言语交际更讲究效率,人们常用减少语言符号的手段创造新词,以求省时、省力、简洁。因而由简称、合称或短语缩略而形成的新词语与日俱增,如:小白(小)、愤青(愤怒青年)、超女(超级女声)、网文(网络文学)等。

(六)因修辞用法稳定下来而构成的新词

汉语新词语造词的修辞用法常见的是比喻造词法,如:网虫,垃圾食品,流氓软件等。

(七)字母词

汉语字母词指的是汉语中使用的部分或全部由字母构成的词,字母词中的字母部分源于外来语和汉语拼音的缩写,如:源于外来语的字母词:OUT(过时)、YEAH()、IT(电子信息领域)、SPA(新式休闲美容)、SOHO(小型家庭办公室)、VIP(贵宾)、IBM(工商管理硕士)IC 卡(网络电话卡)、IP 电话(通过因特网传输的电话)等;源于汉语拼音缩写的字母词:B超、卡拉0K、维他命C、阿Q等。

(八)网络词语

网络词语是一种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兴起的新兴语言表达形式,通常是通过某些特定方式对现有词汇加以借用和改造,使得其词义改变、感彩转移,并创造出许多新词,来满足网络上人际交流和思想传播的需求。如:杯具(悲剧)、斑竹(版主)、94(就是)、BS(鄙视)、灰常(非常)、筒子(同志)、稀饭(喜欢)、小三儿(第三者)等。

四、新词语产生的原因

(一)客观原因

社会因素对新词语的涌现起到了直接的作用,新词语的出现和变化与社会因素是分不开的,它是反映社会变化的一面镜子。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变化,词汇也随之反映出来。

与此同时,词汇系统里面的词汇化、语法化也促进新词语的出现与发展,以代替旧词的意义或用法。汉语的词汇不是处于静态的状态,而是处于时时刻刻自我调节的动态变化中。新词语是一个集体,处于语音、语义、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联系中,在这种种联系之中,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推动词汇语发展,致使新词语出现符合社会的需求。

(二)主观原因

新词语的产生是因为人类思想、观念的改变。人们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新词语出现的主观因素。求新、求简、求快、求雅,是人们的心理需求。

新词语的产生是语言系统内部的推动,同时也受到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新词语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对汉语新词语进行规范,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语言的发展,这是每一位语言工作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建民.口语里的新词新语与社会生活[J].语文建设,1991,

(9).

[2]风君.网络新新词典(第1版)[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2.

[3]李建国.新词新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6,(3).

[4]教育部.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A].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2006)[R].教育部官方网站,2007.

[5]王铁琨.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1,(4).

[6]佘国秀.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化背景下汉语新词语研究[D].乌鲁

木齐: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7]徐波.新词新语的文化心理透视[J].丹山师专学报,1997,

(4).

[8]徐幼军.新词语新用法与社会心理[J].语文建设,1998,(3).

[9]于鲲.新词语探析[D].延吉: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10]赵克勤.论新词语[J].语文研究,1998,(2).

第3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 汉语新词语 界定 特点 来源

现今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新事物、新观念不断出现,为了满足人们交流、表达的需要,相应地就产生了新的词语。本文将就新词语的界定、特点、来源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新词语的界定

1.新词语的内涵

关于新词语这个术语,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王铁昆(1991)认为,新词语是指一个新创造的或从其他语言、从本民族的方言词、古语词和行业语中所借用过来的词语,也指一个产生新词义、新用法的固有词。李建国(1996)认为,所谓新词新语,就是新出现的、符合民族语言构词法的、表义明确而能进行交际的词语。刘叔新(2005)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的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

可见,新词语必须具备以下要素:(1)新,词语新或意义新,只有具备了“新”这一要素,词语才能被认为是新词语;(2)具有交际的功能,人们使用词语进行交际,若是一个词语没有交际的功能,那它根本不能传播或者说根本就不存在;(3)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也就是普遍性,在各阶层人们中都可以使用。

此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时间。新词语之所以是“新”的有其时间上的限制,也许这个时间段的新词语到另一个时间段就不是新词语了,所以在定义新词语的时候要指出具体是哪一时间段,这样才能有助于人们更好的认识新词语。现在意义上的汉语新词语一般是指1978年至今所产生的,因为我国从1978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科技、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

2.新词语与流行语的关系

很多人会将新词语和流行语等同起来,其实它们的关系就像是两个相交的圆,既有共同的地方,又有自己独有的内涵。新词语可以是流行语,也可以不是流行语;流行语可以是新词语,也可以不是新词语。

关于流行语的定义,也没有很明确的、统一的表述。杨建国(2004)界定为:在某一时点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得以迅速传播并持续一段时间的词语(或者叫“有意义的字串”)。流行语的来源很广,如网络语言、手机短信、影视作品、歌曲、相声等等。

二、新词语的特点

1.科技、信息、经济类的新词语居多

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多地体现在科技、信息和经济方面,因此这方面的新词语最多。如“概念车”指体现某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尚未推向市场的新型汽车;“可视通信”指能同时传输语音与图像的通信方式。在股市行情一路走红时,人们炒股的热情高涨,导致了有关股市的新词语的大量产生。如飙红,指股价狂涨,引申指大幅盈利;牛市,也指股市行情大涨。

2.音节趋向多音节化发展

虽说人们步伐加快,为了便于交际而将多音节词语简化成较少音节的词语,但纵观新词语,多音节词语还是占很大的比例,并且仍在逐渐增多。这应该是人们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而创造出来的。如手机幻听症、城市依赖症、住房痛苦指数、国际高考移民等等。在新词语中,缩略现象与多音节现象共同存在,它们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3.词语可以“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即可以通过词语的字面意义了解到词语的意义。这应该与新词语产生的时间长短有关。新词语是人们为了表达出新事物、新想法而创造或是旧词新用而来的,时间较短,传达的意义比较固定。而汉语中的其他词语由于产生的年代较早,使用时间长,在时间累积的过程中,或多或少的引申出其他的意义,因此解释此类词语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新词语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比如负翁,指负债者,它的读音让人联想到“富翁”一词,但一个“负”字就表明这种人是欠债的;腹婆,指腹部肥胖的女子;炫富,自然就是炫耀财富的意思,这些新词语大都一看就能从字面推知其词义。

4.新词缀大量产生

词缀是语言中附着在词根之上、表示附加的词汇意义的一种语素形式。随着词语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词缀。比如:

族:月光族、啃老族、隐婚族、合吃族、急婚族、赖校族,“族”原指家族、民族,这里指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

奴:车奴、房奴、节奴、垄奴、墓奴、证奴,“奴”这里作奴隶讲。

类似的词缀还有很多,如“吧、超、热、症”等等,这些词缀与我们所熟悉的“老”、“子”之类的词缀不同,“老”、“子”之类的词缀词汇意义已经淡化,而这些词缀都有属于自己的明确的词汇意义,人们只要了解了词缀的意思,对于词义很容易就能理解。

5.字母词增多

字母词是指直接由英文字母构成或是由英文字母加上汉语、数字构成的词语。使用字母词更显得简洁,也更利于人们记忆和传播。比如SARS,如果不用字母词,得翻译成“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这样远远没有用SARS来得方便。字母词语可以分为三个类型:(1)纯字母词,全部由字母组合而成,主要包括汉语拼音的缩写和英文的整体或缩写两种形式。前者如RMB指人民币,后者如flash,是一种流行的网络动画设计软件,也指用这种软件制作的动画作品;OL是英语office lady的缩写,指白领。(2)字母与汉字的组合式,如K书指啃书本;PK赛指擂台赛。(3)字母与数字的组合式,如MP3;G8,指由美国、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八国组成的集团。(4)汉字与数字的组成式,如80后。

6.网络新词大增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网络语言现象:(1)用汉语拼音代替汉字的现象增多,如LP,老婆;BT,变态;TMD,他妈的。(2)数字符号增多,数字符号主要是利用数字的谐音来表达的,这一现象只能放在网络语言中来讲。数字只是一种符号,而不能称之为词语,如88(拜拜)、1314(一生一世)。上面两个方面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打字方便,节省时间。(3)讹音别字,这类更多的是利用汉语语音相近的词来代替。如酿子,那样子;偶,我;稀饭,喜欢。(4)其他形式:如青蛙,称长得丑的青年男子;恐龙则是和青蛙相对,指长得丑的女子。

三、新词语的来源

新词语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一般来说,新词语的产生有以下几种来源。

1.新造词语

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当人们周围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新想法不能用已有的词语来表达时,他们就会创造出新的词语。汉语新词语是在已有语素的基础上,遵循汉语的构词规律创造出来的。如八荣八耻、草根网民、独二代、考霸、科研包工头、学术超男等等,它们都是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新造词语。

2.旧词新义

所谓旧词新义指词语是原先就有的,但它的意义在使用的时候已然是全新的。旧词新义有两种表现形式:(1)词义转移,这些词语更多是原先使用于某一专业领域,后来扩展到其他领域中。比如,“下课”原指学校里学生课堂时间结束,现在更多地指下岗;“冲浪”原指水上体育运动之一,现在比喻尽情尽兴地做某事,多用于上网冲浪一词。又如“打酱油”“躲猫猫”“俯卧撑”等,均被赋予新的意义。(2)词语结构重新分析,将原先固定形式的词语进行拆分,从而产生出新的意义。这一方式所产生的新义多为贬义。如可爱,可怜没人爱;天才,天生的蠢材;神童,神经病儿童等等。

3.旧词新用

旧词新用是词语原先就存在,并且有固定的意义,但后来消失了,而现在又开始重新启用,词义也还是原来的。这些词语在严格意义上说不能归属为新词语,它的字形和意义是原先存在的,只能说是重新拿出来用。这类词语如先生、太太、老板等。

4.缩略词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行进的步伐加快,在很大程度上对词语造成了影响。因为生活步伐的加快,要求人们在交流时能快速、简洁地表达思想内容,所以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将多音节词语简缩成较少音节的词语,这就是缩略词。缩略词的优点就是音节少,包含的信息多,交际快捷。如快乐女生――快女、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等。

5.外来词语

随着中国与国际之间交流的频繁,大量的外来词语活跃在人们的社会活动中。借词多通过音译、音译兼意译、音译加注等方式而来。音译是按照外语词的读音翻译过来的词,数量较多,如咖啡(coffee)、沙龙(salon)等;音译兼意译,既是音译又可以表达原词的意义,如迷你裙(mini-skirt)、香波(shampoo)等;音译加注是在音译的基础上加上表示该事物类别的语素,如啤酒(beer)、芭蕾舞(ballet)等。

6.方言词语

成为新词语的方言词语,大都来自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深圳、香港等。特别是随着大陆与港台交往的日益频繁,大量的港台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流行歌曲等进入大陆,港台的一些词语也随之渗透到内地民众的语言中。如炒鱿鱼,指解雇;靓仔,指漂亮的小伙子。

本文对汉语新词语的界定、特点、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这将使我们对新词语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及认识。

参考文献:

[1]高桂英.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规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2]李建国.新词语研究与辞书编纂[J].辞书研究,1996,(3).

[3]李娜.近十年流行语研究述评[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3).

[4]刘红曦.新词语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4,(3).

[5]宋玲艳.现代汉语新词语浅论[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1).

[6]王均熙.新世纪汉语新词词典[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6.

[7]王俊霞.汉语新词语的特点及其成因[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5).

[8]王铁昆.10年来的汉语新词语研究[J].语文建设,1991,(4).

[9]邢璐.汉代汉语新词语及其特点探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3).

[10]杨建国.流行语的语言学研究及科学认定[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

[11]姚汉铭.新词语・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

第4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现代传媒 造词法 新词 网络

汉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社会新事物、新现象、新动作需要新名词来指称,召唤新语法来描述,要求旧词汇与时俱进地发展新词义新功能。近年来,汉语新词汇增速惊人,2006年,国家语委从主流报纸、网络中统计的新词仅为100多条,到2009年,就达到了579条。新词迅猛增长的本质是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新词能够迅速普及,为千家万户所知,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技术功不可没。

网络促进新词成长、传播

翻看中国语委公布的2008年、2009年年度新词,网络词汇、新闻热点的身影随处可见。白金剩女、食草男、贾君鹏、被死亡、被就业、杯具最早都是在各大论坛如天涯、猫扑中出现,受到网民追捧,风靡一时,然后受到主流媒体关注,频频现身报纸杂志。

网络影响汉语语言系统与网络的兴起息息相关。2010年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了《第26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指出到2010年中国的网民规模已达4.2亿,1/3的中国人在使用互联网,网络已经深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此外,网络具有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网络信息传递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甚至包括时间、空间的限制,千里之外也仅有数秒延迟。这两个特点使得网络流行语可以迅速获得众人认可,进入人们的现实语言生活。

网络为新词的成长提供了独特的土壤。网络没有审批制度,身份隐蔽,从语用学角度而言,语言交流获得了更为宽松的语境,言语的约束条件减少。网络相对于日常交流,口耳相传,则信息的传递速度快,范围广。此外,网络与最新的事物联系紧密。因此,许多词汇只有在网络发达的条件下才能产生,以“杯具”为例,它是“悲剧”一词的谐音,带有戏谑色彩。在口语交流中,这两个词发音完全一致,没有差异,也就没有产生的动力和必要。在报纸刊物中,这种写法是不规范的,没有产生的条件。因此,“杯具”在网络中首先流行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再如“被××”,该词语最初源自“被自杀”,是指一起官员自杀被怀疑为他杀的事件,为了描述这一看似“自杀”更似“被杀”的蹊跷死亡事件,网民创造出“被自杀”的另类表达方式。类似词汇在传统媒体上审核较难通过,且“被自杀”在传统语法视角下无法成立。网络词汇影响日常语言生活已经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四类新词的风靡

拼音缩写造词:

BH:彪悍,暴汗。 LZ:楼主。 LS:楼上。

JM:姐妹,S表示复数,JMS就是姐妹们。 FB:腐败。

BC:。 HC:花痴。 BS:鄙视。

RP:人品。 SB:傻逼。 TX:童鞋=同学。

WSN:猥琐男。 hll:华丽丽。 HD:厚道。

YY:1.衣服;2.“”。 WT:网特。 JY:精英。

DJ:待见

英文缩写造词:

PP:照片。 PS:Photoshop的PS;post的PS附言、附录。

EXBF:前男友。 EXGF:前女友。 NOD:同意。

OMG:oh my god。 SIGH:叹气。 BTW:by the way。

LOLI:指。

上面的词语都是在论坛中经常使用的词汇,是对论坛常用词汇的缩写,已经抛弃了汉字字形,采取了表音文字。这类词出现的直接动因是网络对速度和效率的要求。网络论坛是一种快餐文化,寻求信息传递的速度,反映到词汇上,人们希望用最简洁的方式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相比汉字词,字母词汇更加简洁高效,例如“楼主”,如果用拼音输入法,要打“louzhu”6个字母,此外还需在候选项中做选择,如果用字母词,只要输入“LZ”两个字母。这样输入一个词就可以节约5次左右击键,大大节约了输入者的时间。

谐音造词:

甲醇:假纯,就是假装单纯。 虾米:什么。

河蟹:和谐。 葱白:崇拜。

稀饭:喜欢。 败:买。

灰常:非常。 酱紫:这样子。

兰州:楼主。 驴友:旅游。

滴:的,地。 介个:这个。

人参公鸡:人身攻击。 筒子:同志。

谐音造词并非传统造词法,谐音词读音与原词相似,意义相近。这种造词法的发展与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殊息相关,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在交流时,除了文字外,手势、语气、表情都是重要的手段,可以表达许多言外之意和色彩意义。但是网络交流一般还仅限于文字,为弥补不足,谐音词便产生了。大多数谐音词比原词传达了更多的信息,这种信息主要体现在色彩意义上。色彩意义是非理性意义,它是人的主观倾向附加在词的概念意义上面的认识。诸如虾米、葱白、稀饭、酱紫由于语音改变而含有一种“可爱、嗲、亲切”的语义色彩。

隐喻、引申造词:

打酱油:指与自己无关,自己是路过的意思。

粉可爱:很可爱。

郭敬明:相当于剽窃、抄袭,又引申为同意、赞同。

倒:晕倒,表示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很惊异。

菜鸟:泛指新手。

汗:表示惭愧、无可奈何之意。衍生词有暴汗、大汗、汗死、瀑布汗、暴雨梨花汗等。

寒:对某帖某人或某现象感到浑身发冷。 纯洁:做作,装纯洁。 王道:相当于“权威、真理”之意。 腐败:吃饭。

马赛克:相当于省略号,省略不适合呈现给读者的内容。

网络发展衍生出诸多新生事物,必然需要新词或旧词新意来指代,隐喻造词是一种普遍的造词方式,其机制在于以相似性为基础,将始源域的图式结构映射到目标域之上。这样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就代表了两个语义范畴,从而使词义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词义。“倒”原是动词,人在吃惊、害怕时会吓倒、晕倒,因此,倒的意义逐渐从单一的摔倒变成蕴涵惊讶、无奈之意。再如“马赛克”,原来是电影术语指对图像打上方格不给观众观看,现用来喻指文章中不便给读者阅读的内容。隐喻造词充分利用了已有词汇,靠跨领域映射实现新的认知功能。

结语

语言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网络新词促进了新词的发展,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具有以往传媒不具备的传播速度、广度、自由度,在发展新词方面有特殊的优势,成为新词成长的沃土。这些新词最终能否进入汉语系统、进入人们的真实生活,却要看这些词是否有现实使用的需求,是否合乎认知规律。新词从产生、变化到最后逐渐稳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以上提到的新词都还很年轻,大都只有三四年的生命,甚至更短。可以肯定的是,符合汉语规律的词汇将会在历史中沉淀稳定下来,进入人们的日常语言生活,不合规律随意创造的词语将会被淘汰。

参考文献:

1.任学良:《汉语造词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2.弗里德里希、汉斯尤格:《认知语言学导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董为光:《汉语复合词结构分析若干问题》,《语言研究》,2009(7)。

4.段益民:《网络政治话语“被××”的多元解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2)。

5.曾立英:《现代汉语类词缀的定量与定性研究》,《世界汉语教学》,2008(4)。

6.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第5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超常;认知;省力;原型范畴

一、引言

先来看一些例子

①配乐恰到好处,有亲情、有友情,带点幽默、暗示一点爱情,整体呈现温柔励志的小清新风格。(《中山日报》 2012年11月11日)

女汉子不是真汉子,爱美妆喜时尚,却又堪比汉子,下得厨房更出得厅堂。(《新民晚报》2013年6月27日)

②面对众多网友的好奇和点评,她告诉记者,自己不是网上说的“白富美”。(《成都商报》2013年2月26日)

③说起高大上的场所,“会所”应该算是近年来很上档次的所在。(“天津网”2013年12月27日)

④喜大普奔:汕尾不通火车的历史宣告结束!(《南方日报》2013年12月25日)

上述这些例子中,加下划线的这类新词较之其他新词而言,近几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媒体中,甚至有些词已经被翻译成英文出现在《纽约时报》一类的国外报刊杂志上。那么,这类新词有什么特点,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被应用的情况如何,其原因有哪些。本文将从语法角度对这些新词进行分类,从语用方面浅析这类新词出现的原因,并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来分析它们的出现及运用中的发展变化。

二、超常新词分类(以三言式新词新语为例)

传统的三、四字熟语的语法结构主要有“述+宾”、“定+中”、“状+中”、“主+谓”等结构。其中“述+宾”的有:打秋风、打擂台、抱不平、唱反调、步后尘、吹牛皮、煞风景、跑龙套、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叱咤风云等等。“定+中”的有:闭门羹、白眼狼、败家子、半吊子、绊脚石、铁公鸡、长舌妇、不二门、黄粱美梦、一衣带水、当务之急、雕虫小技等等。“状+中”的有:乱弹琴、满天飞、穷折腾、侃侃而谈、乘兴而来、幡然悔悟等等。“主+谓”的有:两面光、满堂红、鸟兽散、文质彬彬、洛阳纸贵、黔驴技穷、胸有成竹等等。联合式的主要存在在四字成语中,比如:鸡毛蒜皮、大手大脚、呆头呆脑、七嘴八舌等等。而三、四言式新词的语法结构却和传统的三、四字熟语大不相同。比较典型的三言式新词中,结合语法结构和语义对其做的大致分类有以下几类:

1.“A1A2A3”式

即三个形容词性的字组合而成的新词新语。如:“高大上”、“高富帅”、“白富美”等等。以“高富帅”为例,“高”、“富”、“帅”三个形容词性的字组成了“高富帅”这个新词。这类“XXX”式主要出现在三言式新词中。这种“AAA”式的联合结构不同于传统的联合结构的四字成语。“七嘴八舌”、“鸡毛蒜皮”这样的传统成语是联合中还有偏正结构,而非四个代表各不相同意义的字的联合。但是“AAA”式新词每个字都代表不同的意义并且内部各字之间无必然联系,“A1A2”、“A2A3”、“A1A3”等整体内的部分之间进行单独组合也是成立的。

2.偏正式

包括“定+中”、“状+中”结构的偏正结构新词。例如,“小清新”中“小”修饰“清新”,属于“状+中”偏正式。“小清新”原是一种音乐风格,如今偏爱清新、唯美的文艺作品和生活方式都被称为“小清新”。这类结构的三言式新词与传统的三字熟语相比没有大的结构上的不同。“小清新”中“小”和“清新”都是修饰性的词语,但是“小清新”却在实际运用中具有了名词词性,与上面的“AAA”类三言式新词都体现出整体词性变化的现象,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此类新词比较多还有:“女汉子”、“土豪金”、“正能量”、“不差钱”等等,多出现在三言式新词中。

A1A2A3结构的三言式新词其内部语法结构及应用中的句法功能都与传统的三字熟语不太一样。偏正式虽然内部语法结构属于传统的结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句法功能却有明显的变化。这点会在后面的使用范畴的变化中谈到。

3.缩略式

即选取一句话中某几个关键的字组合而成的结构。之所以叫做缩略式而不归为传统的主谓、述宾、偏正等语法结构的词语,是因为这些新词新语不像传统的三、四字熟语那样直接截取古诗词的挨在一起的几个字,以至于有时我们看到三、四言式新词新语很多时候无法理解他们的大致意义,有的新词新语还从复句缩略而来。比如,三言式新词“出拐曼”来源于“出门右拐曼联队”;“醒工砖”来源于“醒醒吧,工头叫你起来搬砖了”等等。这样的三言缩略式新词新语由于所选字之间在新词来源语句中距离较远、关系不那么紧密,我们无法很容易地联想到所选字之间的关系。缩略式三、四言式新词新语的内部语法结构也很有争议,缩略后的字面语法结构往往和其语源表达意义的结构相差甚远,如果硬要分析其字面结构反而会造成无法理解这些新词新语的本意。比如“醒工砖”,不能依靠字面理解为“让工人清醒的砖头”而分析为偏正结构。

4.谐音式

谐音式的新词就是在原有的熟语的基础上,用同音字替代原有一个或几个字,以表达出原有熟语之外的言外之意。例如下面的例子:

(1)光是一个物价上涨,就发明出来“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等新词儿,最近又再接再厉整出一个“糖高宗”来,说的是白糖价格蹿升,一举上涨13%。(《南方都市报》2010年10月18日)

上面例子中的“豆你玩”由“逗你玩”谐音而来,“蒜你狠”由“算你狠”谐音而来,除此之外,还有“油它去”(“由他去”)、“碉堡了”(“疟了”)等谐音的三言式新词。上述与食物有关的三言式新词体现出多种意义,达到双关的修辞效果。谐音式三言新词中也有多种语法结构的新词,其实这种结构的词语在传统的歇后语中比较常见,但是由于他们因为谐音而改变了原有的字,造成了新词字面语法结构的变化,因而单独列出。其实这种结构的词语在传统的歇后语中比较常见。

这四类新词之所以“超常”,是因为他们在内部结构、句法功能、选字构词方面都存在与传统三、四字熟语不同的地方。

三、超常结构新词的产生原因

1.省力原则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现代科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语言也必然适应这种节奏。超常结构新词的出现和流行也明显体现了这一点,即语言的省力原则或者经济原则。语言的经济原则又称语言的“经济性”。语言的经济原则又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语言经济原则(the principle of economy)是法国的著名语言学家Martinet(1962)为探讨语音变化而提出的一种假说。这种假说认为,人们在保证语言完成交际功能的前提下,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对语言中的力量消耗作出合乎经济要求的安排,尽可能地节省力量的消耗。从广义上来说,语言的省力原则不仅体现在语音上,也广泛地体现在语言的各个方面。在言语交际中,为了遵循语言的省力原则,达到数量上的减少和质量上的提高,交际者会突出新信息,从而尽可能地省略已知信息、突出未知信息。上述四类超常新词的“超常”都主要是因为这个省力原则。

2.感官化的原则

即给人以形象的画面感,达到看到词就能在眼前勾勒出相应形象。这一原则在三言式新词中体现更为明显。例如从“高”、“富”、“帅”这三个字本身就可以明白“高富帅”的含义,“白富美”、“高大上”等也是如此。其他的“门外汉”、“露一手”、“关系户”等三言式新词也惟妙惟肖地勾勒出所要表达的人物、事物的形象、特征。这其实也是经济原则的一种表现,以免人们在联想词语意义时费力,因而选用直观的词和简单的组合方式来呈现。

四、超常结构新词的语用依据和所指范畴变化

先看下面以“白富美”为例的三个例句:

①面对众多网友的好奇和点评,她告诉记者,自己不是网上说的“白富美”。(《成都商报》2013年2月26日)

②10年收治900名智障儿,这才是白富美。(《成都商报》2012年6月4日)

③早教和创业课程成“白富美”。(《北京晨报》2013年1月23日)

1.借代、隐喻、双关等修辞手法

以“白富美”为例,“白富美”指皮肤白皙、家境良好、相貌出众的出色女性。理想化的出色的女性特征很多,却选取了“白”、“富”、“美”这三个最有代表性的字来代表出色女性的各种特征,由此用这三个字的组合代表出色女性。即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局部代替整体,这其实也是一种完形,用局部代替整体,留给人们更多的想象空间,达到多种寓意的效果,这点在“A1A2A3”式中体现最为明显。谐音式的替换词正好比被替代词更有指向性,比如“蒜你狠”中的“蒜”既体现了词的原意,更表达了新词创造者们对物价上涨过快的不满,而用最具代表性的蒜所具有的“辛辣”的特点隐喻人们对此的极其不满和无奈的心理,达到双关的修辞效果。

2.所指范畴的变化

例(1)中的“白富美”是用的“白富美”的本来意义。而例(2)、(3)中的白富美却不再是指长相和家庭条件出色的女性,结合语境例(2)的“白富美”可以指“白于品性、富于思维、美在心灵”的出色女性。例(3)的“白富美“更是从指人转移到了指物上,指早教和创业课程这两种较少但很有必要的培训课程。其他的如“高富帅”、“小清新”等,也存在同样的现象。

我们发现,无论是从超常结构新词的产生时的选字、组合,从它们进入言语交际后的发展变化来说,都体现出人脑利用语言符号将较复杂的外部世界转化为有序信息的过程,这就是经典原型范畴理论的表现。人们在利用已有字词表达新的意义、新的心理活动时首先会给这个事物做一个分类,把它们所具有的特点用某些较有特征的词区别于其他事物,当然,在这个分类后的范畴中,有些是典型的代表,有些是不那么典型的代表。比如“白富美”这些新词所代表的本来是近似于理想中的各方面条件都完美的女性,但是人们逐渐在使用中缩小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用“白富美”指条件相对不错的女性。进一步地,人们把这一种给人较满意感觉的指人的新词用到了其他方面,比如指心灵美,甚至是跨出了指人的范畴到达了指物的范畴,于是这些新词跳出了原有的定义,三言式新词中的每个字有了更灵活更抽象化或者符号化的特征。“白富美”除了上面的两个定义之外,还可以灵活的定义为其他可以用“白”、“富”、“美”三个字组词的语言片段,甚至是没有这三个词只是具有这三个词的特点的语言片段。于是,这些新词用较少的字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也给更多的人参与丰富词义的机会,更巧妙地是包含了新词产生的社会背景,也包含了人们对当时当事的心理态度。

结束语(总结 / 结论)

本文主要以典型常见的三言式新词入手,分析了他们不同于传统熟语的内部语法结构、产生的原因、语用依据、所指范畴的变化及其原理。之所以称为“言”而非“字”也正是因为他们超常的语法结构,因为他们每个字包含着更丰富意义、不能从字面直接看出每个字之间的联系这个特点。通过本文的分析,以期更深刻地理解新词新语的超常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这些新词新语现象,了解语言发展规律。(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参考文献:

[1]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杨文全.曹敏.汉语流行新词语的超常组合及其语用理据[J].《语言科学》第2期.2003

[3]A. Martinet. A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第6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英语;新词;特点;方法;翻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04

0引言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营销、物流、管理、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和英语等,因而范围广、潮流和专业就成为电子商务英语词汇的三个突出特点。近年来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新的电子商务英语词汇,这些词汇与人们工作和生活紧密联系。人们想在电子商务活动中的交流方便和自如,那么就有必要深入去考究电子商务英语新词汇的特点和运用的方法。

1透视电子商务英语新词特点

对近几年新出现的电子商务英语新词汇研究对比总结得出:电子商务英语新词一般都是采用比较规范的方法来适应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且都拥有以下共同的特点。

1.1专业性强、内容多样

与普通词汇不同,电子商务新词汇表达的意思严肃单一,使用场合比较正式,适用范围狭窄。例如:营销类词汇有protectionism(保护主义)、cartel(卡特尔);管理类词汇有management(经营、管理)、market price(市价);物流学类词汇有supply chain(供应链);网络技术类词汇有Wireless Fidelity(Wi-Fi技术)、Dynamic Data Exchange (动态数据交换)、Mobile Radio Networks(移动无线电网络)。

1.2字母与数字相结合构词

电子商务英语中经常会把英语字母与数字连用而构成的新词,这些词能并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起来朗朗上口且容易拼写记忆的目的,尤为适宜在电子商务行业中应用。例如: O2O(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C2B(Consumer to Business)消费者到企业、B2B(Business-to-business)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

1.3大量词汇由词缀构成

在电子商务英语中经常运用一些词缀来与其他词语连用构成新词,这些词缀包括online-(在线)、cyber-(网络)、hyper-(超)、e-(电子)、tele-(远程)等。例如:Online Community表示“网络社区”,place online表示“在线销售渠道”,Online Service 在线服务, reseller online表示“网上中间商”; cyber economy表示“网络经济”,cyber marketing表示“网络营销”;Hyperlink表示“超链接”,Hypermedia表示“超媒体”,hyperactive表示“极度活跃的”;E-wallet表示“电子钱包”,E-retailing表示“电子化零售”,E-banking表示“网上银行”;Telecommuting表示“远程上班”,Telnets表示“远程网”等等。

1.4缩略词数量众多

电子商务英语词汇体现了电子应用的高效快速特点。对于电子商务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复合词和句子,人们采用缩略简化方式来构成的新词来提高效率。例如: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网络用语深受大家喜爱和所用,如SIT(Stay in touch)保持联系、BB (Be back)马上回来、HAND(have a nice day)祝今天过得愉快等。

1.5大量旧词转新语义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伴随产生了大量新概念事物,在电子商务英语应用中被赋予了新语义的英语单词也越来越多。例如: change原意是 “改变”,在商务中变为“零钱”; tissue原来是名词,意为“问题”,在电子商务领域应用中转变为动词,变为“发行”;ransfer原意是 “转让”,在贸易中转变为“过户,转账”;share原意“分享”,而在销售中为“股份”;break原意“打破”,在股市中为“暴跌”等。

2熟悉电子商务英语新词构成的主要法则

在日常应用中,电子商务英语新词汇主要采取以下四种构词法:

构词法一:词缀法。

词缀法就是原有词的基础上加前缀或后缀,这种构成词的方法就是运用词缀灵活性和广泛的搭配表意能力。常用的词缀可以有online-(在线)、cyber-(网络)、hyper-(超)、e-(电子)、tele-(远程)等,还可以有ity-属性、-ware部件、ify-使…化、macro-宏大、micro-微小等等,如cyberspace 网络空间、freeware 免费软件、software软件、webify网络化、macroeconomics宏观经济学、microworld微观世界、micro-payment微额支付。

构词法二:缩略法。

第7篇:新词新语范文

摘 要: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探究“X控”类词这一语言传播现象,从模因论概念和模因周期理论分析“X控”类词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以及“X控”经过意义演变逐渐成为强势模因,继而在社会各个领域受到广泛的欢迎。模因论为我们研究新词新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能够从更深层次揭示语言发展和文化传播的内在规律,对进一步的语言研究大有裨益。

关键词:“X控”;模因论;强势模因

一、引言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社会生活中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消亡、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及语言接触的影响等都会及时地反映到词汇中来,促使词汇发展变化。在2010年的网络新词语评选中,“X控”类词成为最热门的网络新词语之一。随着“X控”类词在报纸、杂志、电视节目、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大量使用,“X控”类词正在成为强势语言模因,逐渐影响着人们的日常言语表达,尤其是年轻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于新词新语的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X控”类词群的研究主要是从社会学、教育学、传媒学、心理学、语义学等角度来解读这一现象,本文将从模因论这一新的语用理论出发来探讨“X控”类词现象,进而解读语言变化和发展的机制。

二、模因论简介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它借用生物进化模式讨论模因的复制、传播和进化,诠释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中出现的诸多一脉相承的相似现象。

(一)模因

新达尔文主义倡导者Richard Dawkins在其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书中首次提到“模因”(Meme)一词。“模因”作为模因论最核心的概念,是基于基因(Gene)一词仿造而来。基因是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是代与代之间的纵向传递。“模因”可以是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纵向的代际传递,也可以以横向的方式来进行传递,如一个观念或行为从一个人传向另一个人,然后再传给第三个人。所以,Dawkins将“模因”定义为:“文化传递的单位,它通过一个过程从一个人的头脑跳入另一个人的头脑。广义而言,这个过程可称为模仿”(Dawkins1976:192)Meme一词现在已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其释义是“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总之,模因就是复制的文化信息,它通过模仿而得以传递。

(二)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

从模因论的角度来看,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语言模因以字、词、语句、篇章等不同角度揭示了语言传播的规律。语言模因是在认知的支配下得以传播和流行,从一个社会传播到另一个社会,从一个人传递给另一个人。

Heylighen.F在《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中提出了“模因周期理论”,即一个模因复制和传播过程要经历4个不同的生命周期:“(1)同化(assimilation),指呈现的模因被宿主注意、理解和接受。(2)记忆(retention),模因必须在记忆中停留,否则它们就不能称为模因。模因在宿主的大脑里停留的时间越长,传播和影响其他宿主的可能性越大。(3)表达(expression),为了能广泛传播,模因必须由记忆模式转化为宿主能够感知的有形体。这个过程就是“表达”。话语是最突出的表达手段。(4)传输(transmission),模因表达需要有形载体或媒体。模因载体可以是书本、照片、人工制品、光碟等。在传输阶段,模因从一个宿主传输到一个或更多的潜在宿主,传输的过程也叫作复制。”

语言模因论从新的视角揭示语言传播和发展的规律,为我们探讨语言演变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X控”类词也是通过复制和传播的语言模因,体现了文化进化的内在规律。

三、“X控”的复制和传播

“X控”能够在2010年的网络流行语评选中高居前列,其流行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可想而知。“X控”作为一个强势的语言模因,其发展和传播也必须要经历“模因周期理论”的4个过程。

“X控”的最初使用是在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出现的“萝莉控”(指某些成年男性的特殊偏好,即对未成年少女具有某种特殊的偏爱情结)。随着该词在日本网络中的广泛传播,“萝莉控”的其他仿造形式逐渐出现并被青年团体广泛使用,其使用最多的领域是日本的ACG,仿造“萝莉控”所填加的词语也大多和网络动漫、游戏等相关,如“女仆控”、“银发控”、“猫控”等等。“X控”用来指代对某事物有特殊偏好的一类人群这个概念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理解和接受,并被人们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人们将头脑中已有的认知和“X控”相连接,形成完善的表达模式。至此,“X控”就完成了复制和传播过程的“同化反应”。用“X控”这一简短的表达形式来表示对一类特殊人群的称呼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人们比较乐于采用这种短且简单、便于记忆的表达方式。因此,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等传输工具的传输,“X控”逐渐“感染”汉语世界,“X控”形式也毫无例外地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记忆中。因此,“X控”也就顺利完成了其同化和记忆阶段。

“X控”在中国的传播也是首先出现在动漫界,更多的是直接从日本动漫界借用过来的词汇,如“萝莉控”“猫耳控”等等,之后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等传输工具的传播。“X控”很快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复制,出现了“微博控”、“围巾控”、“大叔控”、“民国控”、“腰带控”、“女王控”、“御姐控”等等。在百度贴吧中出现了专门供网友讨论的“控吧”,在言语比较自由化的新浪微博,“X控”更是被广大网友无限复制,衍生出了更多更新颖、更奇异的表达形式,将“X控”的复制和传播推向了一个。到此,“X控”形式完成了作为一个语言模因的4个生命周期。

四、“X控”在传播过程中的的意义演变

“控”在使用过程中其意义和适用范围不断泛化,在复制和传播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异,这一因素是促使“X控”成为强势模因的重要推动因素。

“控”在我国古代汉语中早有存在,《说文・手部》:“控,引也。匈奴名引弓控弦。”段玉裁注:“控,引也。”在2007年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控”的解释有四个义项:①告发,控告;②控制;③使身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悬空或处于失去支撑的状态;④使容器口儿(或人的头)朝下,让里边的液体慢慢流出。

在“X控”形式中的“控”是汉日谐音兼义词,源于日语“コソ”,片假名发音为“con”,意指极度喜欢某事物的一类人群,如“萝莉控”指的是男性(尤其是成年男性)对未成年少女存在性方面兴趣的人,其语义色彩多含贬义。“X控”最初风行于ACG领域,也主要多是指对某事物含有极端不正常心理状态之义,有学者将其与“癖”类比,用来表示具有某种特殊嗜好的人,含贬义,如“偷窥癖”、“恋物癖”等。此时总结“控”的义素分析可为[+迷恋][+极端][-正常][+网络动漫界]。

随着“X控”在中国的复制和传播,不仅“X控”的意义发生了泛化,逐渐偏于中性,而且其适用范围也不再仅限于网络动漫界,而是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

我们是十足的数码电子产品狂热者,请叫我们“数码电子控”。

解析“微博控”之三大心理:受诱于微博强大传播力(新京报,20110315)

小海狮变身“自拍控”摆pose萌死人(中国新闻网,20120912)

从以上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X控”从含有[+迷恋][+极端][-正常][+网络动漫界]的语义已经逐渐过渡到偏于中性色彩的[+喜欢]义(但是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喜欢]),其适用对象和语境也扩展到普通事物。意义的演变成为促使“X控”成为强势模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五、“X控”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机制

Blackmore认为“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Blackmore 1999:38)“X控”模因在语言的竞争与选择中逐渐流行开来,主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

(一)语言的经济性

语言具有一种所谓的“经济机制”,体现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就是将词汇、语句经济、简省的手法,方便人们记忆和使用,例如常见的“缩略语”。有学者指出,在计算机日益普及的今天,经济原则更是体现在众多网络用语上。“X控”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控”一个词语就能够表达出“某人对某事物非常喜欢或偏好”之义,如“小刚是个格子控”,这句话所要表达的意思是小刚喜欢包含格子图案的各式产品,如衬衫、围巾、笔记本等等,用“格子控”一个词语就能表达出一串的语言信息,简洁有力,表达方式也更加新奇。

(二)语言的流行性

沈孟璎在其论文《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中曾指出:“现阶段‘单音节+词缀’的双音化格式已成弱化趋势,代之而起的是‘双音节+词缀’的势头,三音化成了带词缀新词的主流。”在网络、报纸、各类平面媒体中搜集到的“X控”类词语大多偏于三音化,如“微博控”、“围巾控”、“格子控”、“赛车控”、“腰带控”、“民国控”等等,双音化和多音化的“X控”形式所占比例较小。所以,“X控”类词在构成形式及语言表达方面符合当今汉语流行的大趋势,更易被大众接受和使用。

(三)语言的时尚性

时尚的事物最易被人们竞相追求和模仿,语言带有时尚性,就会被人不自觉地模仿和运用,从而使语言模因达到广泛的复制和传播,最终成为一种强势的语言模因。

被复制的语言信息越时髦、越新潮,人们对其的模仿程度就会越高。“X控”最初是在网络动漫界比较流行,网络动漫界一般都是比较新潮、时尚的青少年的活动领域,这就一定程度上决定了“X控”形式的时尚度较高。“X控”形式得以在中国复制和传播后,由动漫界逐渐扩展到时尚界,流行最广泛的一个领域就是各大时尚杂志。例如:

我是“美容仪器控”(外滩画报,20090226)

米歇尔・奥巴马――第一夫人“腰带控”(时尚芭莎,20091224)

美肤细节控:双眼减龄神奇变身(嘉人,20100507)

作为流行时尚的指向标,时尚杂志所采用的语言形式一般都是当时最具时尚气息,在年轻人中最广泛流行的语言形式,带有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前卫感。

(四)大众追新求异的语言认知心理

言语社团在语言使用上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的,在语言实践中人们总是怀着一种求新求异的心理,对旧有表达方式产生本能的厌倦感――“审美疲劳”,因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地追逐新奇的、陌生化的言语表达方式,这是人们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潜在心理。

“X控”形式来自于日语,是一种外来语的汉化形式,表达比较“洋派”,符合大众追求语言新奇、陌生化的表达方式,其新鲜度和时尚感也较符合人们求新求异的语言认知心理。

六、结束语

通过从模因论的视角来分析“X控”类词的流行,可以发现在“X控”构式中“控”的词性已由原来单一的动词语素逐渐衍生出具有指称某类群体的类词缀现象。模因论理论为我们研究新一类的流行词语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从模因理论入手分析语言现象背后蕴含的文化传递规律、语言发展规律,能够从更深层次挖掘语言流行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阐释语言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6).

[2] 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第8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网络新词 认知理论 特点

【中图分类号】G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41-02

前言

网络时代,新词迭出,不断刷新人们对生活的感受,展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本文旨在以认知语言学理论来分析流行网络新词,从而理清其产生的背景,网络新词特点和生成机制,及对汉语语言发展的影响。

一、网络新词

网络新词多为风靡的非正式语言,来源多为方言词、外来词,相较传统汉语最大的优势是新奇便捷,能够生动及时反映新生事物和时代潮流。由于每年年末都会进行网络新词评选,加之媒体的聚焦,人们对其认可度逐年增加,并日益成为流行的社会现象。本文选取近两年的网络新词,经对比、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二、网络新词的特点

1.构词方式特点

网络新词包含纯汉字式和非纯汉字式两类,其中以纯汉字式为主体,非纯汉字式也占少量比例,例如最美90后、1314婚潮等。

2.词性分布特点

网络新词中以名词最多,如“小苹果、炸鸡和啤酒、元芳体”;动词占有一部分,如“且行且珍惜、不作会死”;动名兼类词仅占很小一部分,为“粉”等。

3.词语长度特点

词汇的一个重要特征表现在词语长度上。以2013、2014年为例,总体上三、四字词比例回落,而长短语则持续升温。但三字词语比例仍占优势,这与近两年流行的社会现象紧密相关,例如“土肥圆、萌萌哒”等;四字词比例上升,如“累觉不爱、人艰不拆”等;长短语比例大幅提高与人们期望更复杂的表达有关,如 “有钱就是任性”等。

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新词

1.理想认知模型(ICM)下的网络新词

理想认知模型建立在四大基础规则上,分别为命题规则,意象-图式规则,隐喻规则和转喻规则,而这四个模型规则决定了理想认知模型具有体验性、完型性、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关联性和普遍性这七大特点。

本文以新近流行的网络用语“晒”为例,分析ICM对网络用语的影响。晒是由英语share(分享)谐音而成的,与其本意“置于阳光下”相结合,产生了在网络上与人分享的新意义,从ICM的角度分析,两个词语中英两种语义模型结合后产生的理想化认知模型,是“晒”新语义的理解基础,同时也切合了ICM的体验性。而由“晒”而形成的新词如:晒工资,晒分数等又是ICM完整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体现。“晒”以形象直观,符合大众追求新意的特点,获得广大网民的热宠,已成为一种时尚语言的表达方法。

2.从隐喻角度看网络新词

现代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方式,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将隐喻分为三类: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基于这三种隐喻认知机制,网络新词应运而生,具有映射性和合成相似性。

例如:Strawberry Generation(草莓族),该词现在多为1981年后出生世代的一种负面标签,这代人外表光鲜成熟而内心幼稚,受挫性、抗压性差,稳定度低。这里借助隐喻机制,将草莓的特征投射到八零后这代人身上,把其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他诸如此类的网络新词“布丁族”、“豆腐族”,都是巧妙借助隐喻机制,表达揶揄缺点的新意。

借助隐喻认知机制,人们的认知能力增强,交流与表达形式更加丰富。利用有限的词汇,运用形似、谐音、旧词新解等构词方法,促进网络词汇演变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事物。隐喻的发展,为网络新词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意义,词汇的研究也因此迈入新阶段。

3.从概念整合理论看网络新词

王寅认为,概念整合在人类的学习、思维乃至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新词的不断涌现,正好需要概念整合理论准确地解释这些语言现象。下面以“Pendulum” 词基为例,试用概念整合理论探讨网络新词简洁性的特点。

Pendulum Clan(钟摆族),它描述的是一群工作、生活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的新人类。该词简洁易懂,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这群人的生活状态。Pendulum的含义是“钟摆”,以Pendulum为词基,又衍生出了新词 “Pendulum Effect”和“Pendulum Emotion” 分别简洁而形象的描述了物理学上的钟摆效应和医学上的钟摆情绪,再如“Pendulum dribble”表示“钟摆传球”,指足球运动员交换双脚传球以迷惑对方球员。上述词语均基于Pendulum的基本含义进行概念的整合,以钟摆摆动规律为框架,分别与其他框架或元素进行 “组合”、“完善”和“扩展”,最终得到浮现结构,即简单形象的新的网络新词的词意。

基于概念整合理论,我们能够深入分析简洁的网络词与其潜在的内涵之间的关系。网络新词形象简洁、便捷流行,概念整合得到的引申词义是其关键。不同的使用者在保留其本义的基础上进行概念整合,扩展加工字面意义,赋予其新意,以简洁的形式表述着无尽的可能。

四、结语

本文选取网络新词“晒”、“草莓族”和“钟摆族”,基于理想认知模型,隐喻视角和概念整合理论,分析网络新词特点和生成机制,论证语言的发展是语言使用者和语言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以期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推动汉语言语言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9篇:新词新语范文

关键词: 概念合成理论 隐喻型新词 建构 阐释力

1.引言

语言文字是传承社会文明的载体。作为语言发展的风向标,新词的研究一直备受语言学家的青睐。他们有的从词汇、语法学的角度对新词的构成方式进行了研究(秦琳&刘楚群,刘红妮2010),有的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新词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进行了研究(2007,夏莹2010),但这些研究大多局限于传统的分析模式,未对隐藏于创新构词幕后的心理认知机制作出更为深入的揭示。认知语言学认为,新词形的出现不是两个或几个固化词义的简单相加而产生的“物理变化”,其生成机制必有相应的认知理据可循,而从“概念”着手研究新词意义建构是必由之路。近年来,以Fauconnier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意义构建理论——概念合成理论(Conceptual Blending Theory),这为新词的生成机制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本文拟运用概念整合这一理论,通过对2012年汉语隐喻型新词的实例分析,探讨人们在新词解读过程中的意义建构和动态认知心理机制。

2.概念合成理论

概念合成理论是由Fauconnier和Turner在心理空间(mental space)理论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1985年,Fauconnier在其代表作《心理空间》一书中指出“心理空间是人们在进行思考、交谈时为了达到局部理解与行动之目的而构建的小概念包”。心理空间理论能够很好地揭示自然语言中意义的生成与理解过程,但此理论框架较笼统,对具体的心理工作程序的阐释依然模糊不清。为探究这些问题,Fauconnier持续在相关领域的研究。继发表了其创新理论Conceptual Integration Theory的长篇论文和与Tuner合作的一系列专著后,终于在《我们的思维方式:概念整合心智背后的复杂性》(The Way We Think:Conceptual Blending and The Mind’s Hidden Complexities,2002)一书中深入探讨了不同心理空间的内在联系和多重心理空间的网络化运作机制与制约条件,由此形成了“概念合成理论”。

所谓“概念合成”就是通过跨空间的部分映射将两个输入空间加以匹配,并有选择地将各自的元素部分地映射到合成空间,由此形成层创结构(emergent structure)。该理论用圆圈代表心理空间,圈内用小点分别代表不同的元素,用直线表示元素之间的相互连接。输入空间1(Input I1)和输入空间2(Input I2)中对应元素之间的部分映射关系用实线来表示。两输入空间中的元素与类属空间(generic space)和合成空间(blended space)中的各元素之间的映射关系用虚线来表示。两个输入空间的共有结构及其共有的抽象信息被投射到第三个空间,即类属空间里。同时,在这两个输入心理空间的基础上,通过跨空间地匹配并有选择地投射到第四个空间,即合成空间,它除了包含类属空间中的普遍结构外,还包含两个输入空间选择性投射的特定结构和合成空间本身通过组合(Composition)、完善(Completion)、扩展或精细化(Elaboration)而建立起的层创结构。这样,这四个空间就通过映射彼此连接起来,概念整合网络也由此构成。概念合成理论集中探讨了自然语言意义实时构建过程中的认知机制和凭借各种语言形式确立心理空间的方式,从而把认知理论研究提高到了一个更加科学和更加概括的新水平。(彭建武,2012)

3.汉语2012年度隐喻型新词的意义建构

本文用以分析的语料来自由商务印书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和中国网络电视台共同发起的“汉语盘点2012”评选活动中的2012年度热门新词候选列表。列表中新词种类繁多,鉴于篇幅限制,本文仅以隐喻型新词为例,从概念合成理论角度对其意义的建构进行阐释。隐喻型新词指的是词或词素的某些特征映射到中心词或词素上,产生某种隐喻效果,从而产生新的合成概念,构建新词意义。(任丽花,2011)经整理分析,笔者认为2012年度热门新词候选列表中的隐喻型新词可分为以下两类:

(1)源域前置

此类新词中,前半部分词素为隐喻用法,作为源域的词素义部分或间接地反映合成词词义,如:“弹簧干部”。

“弹簧干部”是指在遇到问题时“绕弯走”、“躲猫猫”,像弹簧一样“缩”起来,而一旦矛盾问题解决,要彰显政绩、出头露脸时,则又像弹簧一样“伸”出来,站到大庭广众面前大讲经验,显摆成就的那一类干部。理解这一新词的词义可以用概念合成理论得以阐释。首先,读者的头脑里会建构两个空间,在源域空间(Input 1)输入“弹簧”这个概念,从而唤起一个适合该名词和该语境的场景和框架,其中包括以下单元:能伸能缩,受外力影响,容易变形,等等。而在目标域空间(Input 2)中填充的是“干部”这一概念,构成另一个不同的抽象框架,包含“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成绩占有者,责任承担者”等单元成分。类属空间对每一输入空间进行映射,反映输入空间所共有的一些抽象结构与组织。以上这两个输入空间中包含共有的组织和结构——有压则缩,无压则伸。合成空间是两个输入空间中单元成分的部分投射。目标域空间中“事业的骨干,人民的公仆”的特点被忽略,投射到合成空间的是干部“成绩占有者,责任承担者”等成分。源域空间中投射的“受外力影响,能伸能缩”等成分便与其通过跨空间映射实现匹配,在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由此建构了“弹簧干部”这个新词的意义:有压力时干部像弹簧遇压时缩起来,无压力时反之。如图所示:

2012年度的此类新词还有“钻石脸”,“鹰爸”,“钓鱼采访”等,这些新词的词义都可以用概念合成理论进行阐释。

(2)整个词为源域

此类新词词义不是词素义按照构词词素的“物理”意义简单叠加起来的意义,而是以一个整体间接地表示词义。它们的形式通常是一个词组,且语义关系紧密,成为一个整体,如新词“正能量”。“正能量”本是物理领域的常用词,后来人们运用物理域中的这一概念来描述情绪域、舆论域甚至于职场域中的相关现象。如果我们在生活不顺,脆弱无力的时候仍想到积极乐观的一面,就有了“情绪正能量”。政府面对媒体的舆论压力希望尽快摆脱阴暗面,就要制造“舆论正能量”。如果职场上的领导为了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而让员工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工作,就营造了“职场正能量”。这些说法都反映了两概念的整合过程。可见这也是新词语产生的基本途径之一。

现在具体分析“情绪正能量”一词产生的过程。首先在输入空间1:物理域与输入空间2:心理域之间形成跨空间映射。源域(物理域)中包含以下单元: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正能量),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负能量)。目标域(情绪域)中的相关成分为:自信、豁达、愉悦、进取等积极情绪,以及自私、猜疑、沮丧、消沉等负面情绪。然后人们抽象出两域所共有的抽象结构,即正向的积极的能量/情绪有促进作用,负向的消极的能量/情绪有阻碍作用。从微观上来看,两空间都包含着共同的意象图式——能量守恒图式。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但能量的总量不变。能量虽守恒,“正能量”越多,社会才会充满希望。接着两域部分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并形成层创结构,表示一种“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动力和情感”。在这一概念形成之后,人们又根据它的层创逻辑创造出“职场正能量”之类的词。

4.结论

上文运用概念合成理论分析了2012年度汉语隐喻型新词的认知过程。通过实例分析可以发现,隐喻型新词的产生是人们通过构建源域和目标域的输入心理空间,并在其中建立部分联系,进行跨空间映射并有选择性地向合成空间投射,然后动态地发展为某一层创结构,从而构建起新词的实时意义。层创结构启发我们以语义、概念为出发点,通过语言形式挖掘语义结构。(汪少华,2002)它为我们探索人类的思维与语言的奥秘提供了一条颇有价值的思路。可见概念合成理论为创新构词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我们正确理解构词规律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然而任何理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概念合成理论自身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对于类属空间的模糊界定和实际功能,整合理论过于宽泛地运用解释性,组合、完善和扩展三种认知工作机制的笼统性等。本文仅选取了2012年隐喻类新词来印证概念合成理论的阐释性,语料还不够全面。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概念合成理论,还需将语境的因素纳入研究范畴,并扩大语料,从而更好地揭示言语解读认知机制的普遍性规律。

参考文献:

[1]Fauconnier,G.& Turner.M.Blending as a Central Process of Grammar[M].Conceptual Structure,Discourse,and Langu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105-120.

[2]Fauconnier,G.Mappings in 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3]Fauconnier,G.& M.Turner.Conceptual Integration Networks[J].Cognitive Science,1998(2).

[4].新词新语产生规律探析[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5(2).

[5]刘红妮.“被XX”新词的多角度考察[J].汉字文化,2010(3).

[6]彭建武.创新构词的合成空间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12(2).

[7]秦琳,刘楚群.新词“人肉搜索”的句法语义特征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0(2).

[8]任丽花.从概念合成理论看新词的意义建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4).

精选范文推荐